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究酶的专一性

探究酶的专一性

探究酶的专一性
探究酶的专一性

探究酶的专一性

一、学习任务分析

实验是一切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探究性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中有4个探究实验,主要围绕有关生物催化剂———酶的催化特性、证实大部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实验探究。因此本实验在整个必修一实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本次实验课主要以认知学理论为基础,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方法,初步领悟科学探究思想。

二、学习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细胞知识,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化学催化剂有感性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以及进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具有利用网络进行搜集、处理及表达、展示信息的能力。但对在实验中控制变量问题的能力较弱。从学生年龄特征上看:高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增强,具备了对事物的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比较唾液淀粉酶与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2、教学难点:对照性实验设计中的几个主要原则;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特性。

(2)进行有关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虚拟实验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创造性思

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2)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比较唾液淀粉酶与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培养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1、贴近生活激趣导入:

课前让同学们预习本节内容找寻生活中与酶有关的产品,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学生有可能找到加酶洗衣粉洗涤衣物的问题、多酶片、生物酶牙膏等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不同的酶对不同的物质的催化能力有何不同?从而导入酶的专一性的课题。

2、引导学生回忆、分析、探究

引导学生回忆初中知识,食物的消化过程;打比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得出酶具有专

一性的结论。

(1)淀粉酶的特异性实验

取2支试管,各加入本尼迪克特(Benedict)试剂2毫升,再分别加入l%淀粉溶液或2%蔗糖溶液各4滴。混合均匀后,放在沸水浴中煮2一3分钟。观察有无红黄色沉淀产生,纯净的淀粉和蔗糖不呈阳性反应。

再取3支试管,每管各加入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l毫升。再分别加入l%淀粉溶液或2%蔗糖溶液各3毫升。混匀,放入37℃恒温水浴中保温,15分钟后取出。各加本尼迪克特试剂2毫升,摇匀,放在沸水浴中煮2一3分钟。观察有无红黄色沉淀产生。新鲜唾液的稀释倍数,一般为200倍。但是,由于不同人或同一人不同时间采收的唾液内淀粉酶的活性并不相同,有时差别很大,稀释倍数可以是50一300倍,甚至超出此范围。因此,应事先确定稀释倍数。另外,要注意除去唾液里的气泡,避免稀释倍数不准确面影响实验结果。稀释好的新鲜唾液用滤纸过滤后待用。

(2)蔗糖酶的特异性实验

取2支试管,各加入蔗糖酶溶液l毫升,再分别加入l%淀粉溶液3毫升或2%蔗糖溶液3毫升。摇匀,放入37℃恒温水浴中保温,10分钟后取出,各加入本尼迪克特试剂2毫升,混匀后放入沸水浴中煮2一3分钟。观察有无红黄色沉淀产生。

再取l支试管,加入蔗糖酶l毫升和蒸馏水3毫升,混匀,加入本尼迪克特试剂2毫升,摇匀,在沸水浴中煮2一3分钟。可以观察到试管内溶液呈现轻度阳性反应,这是由于蔗糖酶溶液本身含有少量还原性杂质的缘故。因此,用此管作为对照,即可解释上述用淀粉作底物的试管内呈现轻度阳性反应的原因。

各小组经讨论、形成小组的实验方案,按设计步骤实施,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方案提出意见并适当指导。老师针对实验出现的新问题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决。

3、交流成果,总结提高

学生交流成果,体验探究成功与失败;学生评价各组研究成果;回忆酶的各知识点;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

4、小结

酶具有专一性;对照性实验设计的三个原则

六、形成性评价

重点处理:

1、基础题3巩固酶的专一性问题

2、拓展题1使学生知道还有其他条件可以影响酶的反应速度。

探究酶的专一性

《探究酶的专一性》的说课稿 江西省玉山县樟村中学童长春 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仁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实验题目是《探究酶的专一性》,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反思及自我评价这六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酶的专一性”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酶的作用和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酶的特性,理解实验探究方案设计原则及变量的控制,。同时参阅江西省生物教学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设定本课的重点是建构酶的特性知识体系,进一步探究酶的专一性;难点是如何进行酶的专一性的实验创新设计与实施。 (二)、实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本着体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合作探究的理念,培养学生实验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定以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述酶的特性的知识体系。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实验活动,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理解探究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设计的基本模式就是:教师引导——合作交流——创新方案——实验探究——精讲点拨——拓展延伸。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酶的专一性的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科学严谨的意志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具备了以下与本节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①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多种消化酶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并且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的实验。②通过上节课对“酶的高效性”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对照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方法、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然而,学生对于课本实验进行进一步改进的实验方案设计以及具体实验操作细节上,还有较大的不足。

实验一 酶的底物专一性

实验一酶的底物专一性 一、实验目的 了解酶的专一性,掌握检查酶的专一性的原理和方法,学会排除干扰因素,设计酶学实验 二、实验原理 (1)酶的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对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起催化作用,对其他底物无催化作用。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对蔗糖的水解无催化作用。按照酶的专一性程度分为: 键专一性(只要求作用于一定类型的键,对键两端的基团无严格的要求,如脂酶,核酶)。 基团专一性(又叫族专一性,只对键两端的其中一个基团要求严格,如α-、β-葡萄糖苷酶,转移酶)。 绝对专一性(只作用于一种底物,如某些核酸工具酶)。 立体异构专一性(旋光异构专一性和几何异构专一性)。 (2)淀粉和蔗糖的结构 淀粉有2种: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是由200~300个α-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相连成一直链,支链淀粉不仅有α-1,4糖苷键,还有α-1,6糖苷键,从而在直链淀粉的基础上形成分支。 蔗糖是双糖,由α-葡萄糖和β-果糖以α-1,2糖苷键相连而成。 (3)Benedict反应 Benedict试剂是碱性硫酸铜溶液,具有一定的氧化能力,能与还原性糖的半缩醛羟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氧化亚铜(Cu2O)砖红色沉淀。淀粉和蔗糖都不能反应,而它们的水解产物葡萄糖能够发生Benedict反应,所以,以颜色反应来观察淀粉酶、蔗糖酶对淀粉及蔗糖的水解作用。本实验分别以唾液淀粉酶(内含淀粉酶及少量麦芽糖酶)、蔗糖酶对淀粉及蔗糖的催化作用,观察淀粉酶、蔗糖酶的底物专一性 三、试剂 (1)干酵母、可溶性淀粉或食用淀粉、蔗糖、NaCL、柠檬酸钠、无水碳酸钠、硫酸铜。 (2)新鲜淀粉酶溶液:唾液1ml 倒入10ml量筒中(不包括泡沫),用蒸馏水稀释到70ml,静置10分钟后,去掉上层泡沫和下层的沉淀。 (3)蔗糖酶溶液:干酵母2.5g置研钵中,加半勺石英沙及蒸馏水少许(约4ml),用力研磨10分钟,转移到50ml离心管中,另用25ml蒸馏水洗涤研钵,并将洗涤液一起转移到离心管中,摇匀,静置5分钟,4000r/min离心5分钟,小心取出上清液(含

实验二 过氧化氢酶高效性实验

实验二过氧化氢酶高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催化剂下的分解速度。 二、实验原理: 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大多为蛋白质,少量为RNA。酶是生物体内生化反应不可缺少的物质。 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如生物体内的过氧化氢酶能够高效的分解对生物体有害的物质——H2O2,方程式为2 H2 H2O→催化剂→2 H2O+ O2↑。在密闭容器内,根据氧气浓度的变化,可判断氧气产生的多少,从而推断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三、实验器材及试剂: 数据采集器、氧气传感器、自制实验瓶、水槽、热水、3%过氧化氢溶液、3.5% FeCl3溶液、20%新鲜肝脏研磨液。 四、实验过程: 1.实验瓶的制作:选用内径与氧气传感器探头外径紧密插拔的饮料瓶2个(约300ml左右),1ml注射器2支,微量移液吸嘴4支,笔芯堵头2个,502速干胶制作实验瓶。将吸嘴倒沾到瓶盖上,头部插上笔芯堵头,制成实验瓶。 2.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及氧气传感器,打开计算机,进入V6.5实验软件系统。点击“通用软件”,系统自动识别所接入的传感器,并显示当前环境的氧气浓度值。 3.将氧气传感器分别置于两瓶内,待示数稳定后测得瓶中氧气浓度的初始数据。

4.将2个实验瓶编号、贴上标签:1号瓶注射器吸入1ml 3.5% FeCl3溶液,接插在微量移液吸嘴上;2号瓶注射器吸入1ml 20%新鲜肝脏研磨液,接插在微量移液吸嘴上。 5.分别向1、2号瓶加入50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将2个实验瓶置于37℃的温水中,推动注射器活塞将注射器内试剂注入实验瓶内。 6.10min后将氧气传感器分别置于两瓶内,待示数稳定后测得氧气浓度终结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五、实验数据分析: 1号实验瓶氧气终结数据为21.9%,差值3.0%;2号实验瓶氧气终结数据为44.2%,差值25.3%.说明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的效率远远大于FeCl3。(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 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六、实验结论: 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实验六淀粉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激动剂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六淀粉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激活剂 及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类型:验证型 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实验观察、验证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激动剂及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2.熟悉淀粉及其酶解产物的特殊显色方法;电热恒温水浴的使用。 3.了解唾液淀粉酶的收集与预处理。 原理 酶具有高度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发生反应,如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不能水解蔗糖。当淀粉被淀粉酶彻底水解为还原性麦芽糖和葡萄糖时,能使班氏试剂的Cu2+还原成Cu1+,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pH、激动剂及抑制剂、酶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因而水解淀粉生成一系列分子大小不同的糊精。不同程度的水解糊精可与碘反应生成紫色、棕色或红色络合物。通过上述特征性反应,并以蔗糖等作对照,便可观察、验证淀粉酶是否具有专一性以及它的催化活性是否受到影响。 操作方法 一、唾液淀粉酶的收集与处理 1.制备唾液 实验者先将痰咳尽,用自来水漱口,以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再在口腔内含蒸馏水约15ml,并作咀嚼咕漱运动,3分钟后吐入垫有两层经润湿处理的脱脂纱布的漏斗内,过滤于小烧杯中备用,为与下面稀释唾液相区别,此称制备唾液。 2.煮沸唾液 取上述唾液约2ml,盛入1中号试管中,置沸水浴煮沸5分钟备用。 3.稀释唾液 调整唾液淀粉酶活性,使之在、37℃和既无激动剂又无抑制剂条件下,作用5min,水解淀粉至红色糊精为宜。具体做法是取12凹白瓷反应板一块,按下列步骤操作: ①第1排每凹各加1滴制备唾液,12、13、14凹分别加生理盐水1、2、3滴,用滴管采用抽吸法,由稀到浓(14→12)小心混匀各凹,勿使溅入相邻凹中。每混匀一凹便取其1滴放入同列的2排凹中,剩余稀释唾液应全部放回原凹中。

酶的高效性实验设计

酶的高效性实验设计先举例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 材料: 新鲜猪肝研磨液(含有H2O2酶)、3%的FeCl3溶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催化剂)、清水、试管5支、试管架、酒精炉、线香、打火机、量筒 步骤: 1、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H2O2溶液,依次编号置于试管架上。 2、在1号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清水;2号试管中加入与清水等量的新鲜猪肝研磨液;3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3%的FeCl3溶液;4号试管中加入经过高温煮过的等量的新鲜猪肝研磨液;5号试管中加入高温煮过的FeCl3溶液。 3、用点燃但无火焰的线香插入试管检验。 现象: 氧气量效果 1号:—无催化作用 2号:﹢﹢高效催化 3号:﹢低效催化 4号:—无催化作用 5号:﹢低效催化 结论:过氧化氢酶比FeCl3催化剂高效。酶具有高效性。 再举例小麦淀粉酶的高效性实验: 实验材料和仪器:两支洁净的试管、6mL以上的浆糊、5mL以上的小麦淀粉酶滤液、清水若干、恒温水浴缸、碘液实验液、滴管 步骤: 1、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注入3mL浆糊。 2、在甲试管中注入1mL~2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试管中注入1mL~2mL清水作为对照。 3、振荡两支试管,将甲、乙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在35℃左右的温水里,保温约5分钟。同时取出这两支试管,分别滴入一滴碘液。 现象:

乙试管内浆糊变成蓝色,而甲试管内的浆糊则不变蓝色。遇着碘液变成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甲试管内的浆糊遇碘液不变蓝色,这说明甲试管内的淀粉已经转变成其他物质了。 结论: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小麦淀粉酶能够促使淀粉迅速地水解为麦芽糖。因此,甲试管内的浆糊遇到碘液不变蓝色。 酶在适宜的温度和其他条件下,能够使生物体内的许多复杂的化学反应顺利而迅速地进行,而酶本身却不发生变化。因此,酶是生物催化剂。酶的概念要从以下三方面内容去理解和记忆: (1)产生 (2)作用 (3)化学性质 分析拓展 酶的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 酶的催化效率很高(可以比一般的无机催化剂高106~1010倍),反应速度很快,少量的酶就可以起到很强的催化作用。例如,1份淀粉酶就能够催化100万份的淀粉,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这就是说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例如,麦芽糖酶只能催化麦芽糖,将麦芽糖水解成葡萄糖,而对其他的糖则不起催化作用。这就是说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的特点。由于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种类极多,而催化每种化学反应的是专一性的酶,因此,生物体内具有种类繁多的酶。这就是说酶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正是因为酶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酶对于生物体内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是极为重要的。

酶的特性

第2课时 酶的特性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阐明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 2.通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基础感知】 一、酶的特性 1.酶的特性及验证实验 (1)酶的高效性 含义:酶的催化效率比 高很多,大约是 的107~1013倍。 意义:可以使生命活动更加高效地进行。 (2)酶的专一性 含义:每一种酶只能催化 化学反应。如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 分解。脲酶除了催化 分解外,对其他化学反应不起作用。 意义:使细胞代谢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 的条件下进行的。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都会使酶的 遭到破坏,使酶永久 。低温只能使酶活性降低,不会使酶失活。 特别提醒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同点 (1)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反应的方向。 (2)不为化学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本身不被消耗。 (3)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缩短达到平衡点的时间。 2.酶特性的验证实验 (1)酶高效性的实验分析 实验组:底物+ →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形成的速率) 对照组:底物+ →底物分解速率(或产物形成的速率) (2)酶专一性的实验分析 ①? ???? 实验组:底物+相应酶液――→检测 底物被分解对照组:另一底物+相同酶液――→检测底物没被分解 ②? ???? 实验组:底物+相应酶液――→检测底物被分解对照组:相同底物+另一酶液――→检测底物没被分解

③实例:实验验证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①效率更高;率,不改变生成物的量 ①率比未加酶时明显加快,A 入酶同,说明酶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酶活性的含义:酶对化学反应的 。 2.探究酶活性的适宜条件 思路: ? ????底物+t 1(或pH 1)+酶液底物+t 2(或pH 2)+酶液 ? ? ? 底物+t n (或pH n )+酶液――→检测 底物分解速率或剩余量 实例:

高三生物—— 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

高三生物—— 活动:探究酶的专一性 实验解读 1.实验原理 淀粉(非还原糖)――→水解 麦芽糖(还原糖); 蔗糖(非还原糖)――→水解葡萄糖(还原糖)+果糖(还原糖); 还原糖+本尼迪特试剂―――→沸水浴 加热红黄色沉淀。 2.实验步骤 试管 1 2 3 4 5 6 1%淀粉溶液 3 mL - 3 mL - 3 mL - 2%蔗糖溶液 - 3 mL - 3 mL - 3 mL 新鲜唾液 - - 1 mL 1 mL - - 蔗糖酶溶液 - - - - 1 mL 1 mL 温度处理 37 ℃恒温水浴保温15 min 本尼迪特试剂 2 mL 2 mL 2 mL 2 mL 2 mL 2 mL 水浴加热 沸水浴2~3 min 实验结果 不出现 红黄色沉淀 不出现红黄色沉淀 出现红黄色沉淀 不出现红黄色沉淀 不出现红黄色沉淀 出现红黄色沉淀 3.结论:酶具有专一性。 1.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探究方法——对比法 (1)设计思路:常见的方案有两种,即底物相同但酶不同或底物不同但酶相同,最后通过观察酶促反应能否进行得出结论。 (2)设计方案 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材料 同一种底物(等量) 与酶相对应的底物 另外一种底物 试剂 与底物相对应的酶 另外一种酶 同一种酶(等量)

现象发生反应不发生反应发生反应不发生反应 结论酶具有专一性酶具有专一性 2.变量分析 (1)自变量:不同底物或不同酶液。 (2)因变量:底物是否被分解或有无产物生成。 (3)无关变量:试剂量、反应温度、pH等。 命题点一实验原理、步骤和现象 1.(2019·浙江稽阳联考)下表为“探究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数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试管123456 本尼迪特试剂/mL222222 1%淀粉溶液/mL3\3\3\ 2%蔗糖溶液/mL\3\3\3 新鲜唾液/mL\\11\\ 蔗糖酶溶液/mL\\\\11 实验结果 A.1%淀粉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 B.按表格将各种溶液分别加入6只试管后,再共同保温一段时间 C.试管3有红黄色沉淀产生,说明有葡萄糖生成 D.若5号试管出现轻度阳性反应,不可能是淀粉溶液中有杂质 答案A 解析氯离子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所以1%淀粉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A正确;本尼迪特试剂需要在酶促反应完成后加入,过早加入可能会对酶活性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利用本尼迪特试剂能检测出试管3有还原糖生成,但不能确定就是葡萄糖,C错误;5号试管出现红黄色沉淀的原因,可能是淀粉溶液中有还原糖类杂质,D错误。2.现有3支试管甲、乙、丙,先向各试管内加入2 mL可溶性淀粉溶液,再按图中所示步骤操作,然后分别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019届高考热点题型(一)酶的相关实验学案(含答案)

热点题型一酶的相关实验 一、鉴定酶的本质 人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有人说:“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请设计一个实验以探究该酶的化学本质是否是蛋白质。 (1)实验材料: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鸡蛋、人的口腔唾液(含有酶)、清水、小烧杯、玻璃棒、试管和滴管。 (2)实验原理:鸡蛋的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CuSO4反应能产生紫色物质,即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如果能通过实验证明,酶能发生双缩脲反应,即可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3)实验步骤: ①制备蛋清液:取生鸡蛋一个,打破蛋壳(不要破坏蛋黄)。取少许蛋清注入小烧杯中,加入 30 mL的清水,用玻璃棒调匀。 ②取两支试管,编号,在1号试管中注入第一步得到的________2 mL,2号试管中注入________________。 ③向1号和2号试管中各加入1 m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摇匀。 ④分别向两试管中注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摇匀。 ⑤振荡摇匀后,静置一会,观察其颜色变化。 (4)实验结果与结论预测: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 审题关键 (1)据题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否是蛋白质。 (2)确定本实验的自变量为蛋白质和酶,因变量为是否出现紫色反应。 (3)找出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蛋清液和唾液的注入量、双缩脲试剂的使用量和方法等。 (4)联想到鉴定蛋白质的方法: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入NaOH溶液(1 mL),振荡摇匀,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然后再加入4滴CuSO4溶液,振荡摇匀后观察现象。 (5)由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属于探究类实验,其结果与结论预测的一般语言表述模型是:若××××××,则××××××;若××××××,则××××××。 答案(3)②蛋清液等量的口腔唾液③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④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4滴 (4)①两支试管中都呈现紫色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②1号试管中呈现紫色,2号试管没有呈现紫色

10探究酶的专一性

探究酶的专一性 一、教学目标 比较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双糖叫还原性糖。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能将金属离子(铜、铋、汞、银等)还原,糖本身被氧化成酸性化合物。此性质常用于检验糖的还原性,并且常称为测定还原糖含量的各种方法的依据。还原糖与碱性硫酸铜可生成砖红色沉淀物。 本尼迪特试剂内含有硫酸铜,因此淀粉水解生成的麦芽糖和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果糖等还原糖在煮沸的条件下,与本尼迪特试剂会有砖红色沉淀物产生,淀粉和蔗糖(非还原糖)无此反应。本尼迪特试剂可以用来鉴定淀粉和蔗糖溶液中是否有麦芽糖、葡萄糖及果糖,进而推测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建构酶的特性知识体系,探究酶的专一性。 2、教学难点:实验设计与实施。 四、实验材料与用具 (一)实验材料 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溶于质量分数为0.3%氯化钠溶液中的淀粉溶液(其中淀粉含量为1%),蔗糖酶溶液,本尼迪特试剂 (二)实验用具 试管,试管架 五、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过酶的相关知识,那么它具有哪些特性呢? 【学生活动】……… 【讲述】酶具有专一性,但是我们还需要实验来验证它。今天的实验就是探究酶的专一性。下面我们来看具体操作步骤。 【PPT展示】 1.取2个试管,分别编为1号、2号。 2.向1号试管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2mL,再加入1%的淀粉溶液3mL;2号试管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2mL,再加入2%蔗糖溶液3mL。 3.将两个试管内的溶液充分混匀后,放在沸水浴中煮2~3min。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淀粉、蔗糖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4.再取4支试管,分别编为3号、4号、5号、6号。 5.3号、4号试管中各加入稀释200倍的新鲜唾液1mL;然后在3号试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3mL,在4号试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3mL。充分混匀后,放在37℃恒温水浴中保温,15min后取出。两管各加本尼迪特试剂2mL,摇匀,放在沸水浴中煮2~3min。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6.5号、6号试管各加入蔗糖酶溶液1mL,然后在5号试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溶液3mL,在6号试管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蔗糖溶液3mL。充分混匀后,放在37℃

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证明酶对底物催化的专一性,以及PH、温度、激活剂、抵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唾液淀粉酶能专一的催化淀粉水解,生成一系列水解产物,即糊精、麦芽糖、葡萄糖等。麦芽糖或葡萄糖都属于还原糖,能使班氏试剂中的二价铜离子还原成亚铜,并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淀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且蔗糖本身不是还原糖,所以不能与班氏试剂作用呈色。以此证明酶催化底物的专一性。 淀粉或淀粉的水解产物遇碘会呈现不同的颜色,淀粉遇碘变蓝色;糊精遇碘则根据其分子量的大小依次呈现紫色、褐色、红色;而麦芽糖、葡萄糖遇碘不呈色。通过颜色变化可以了解淀粉的程度,以观察PH、温度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三药品器材 试管、试管夹、样品杯、滴瓶、温度计、恒温水浴箱,冰箱等。 1.1%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1g,加5ml蒸馏水调成糊状,徐徐倒入80ml煮沸的蒸馏水中,不断搅拌,待其溶解后,加蒸馏水至100ml。此液应新鲜配制,防止细菌污染。 2.1%蔗糖溶液称1g蔗糖,加蒸馏水至100ml溶解。 3.PH6.8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154.5ml,0.1mol/L柠檬酸溶液45.5ml混合即可。 4.PH4.8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98.6ml,0.1mol/L柠檬酸溶液101.4ml混合即可。 5.PH8.0缓冲液取0.2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194.5ml,0.1mol/L柠檬酸溶液5.5ml混合即可。 6.班氏试剂溶解结晶硫酸铜17.3g于100ml热的蒸馏水中,冷却后加水至150ml 为A液。取柠檬酸钠173g和无水碳酸钠100g,加蒸馏水600ml ,加热溶解,冷却后加水至850ml为B液。将A液缓慢倒入B液中,混合即可。

(整理)《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教学设计1

《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教学设计 覃流静200811000075 林冰洁200811000072 卢珊珊200811000073 祝进贵200811000074 一、教材、学情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的一个必修实验内容。通过此实验使学生能够加深对酶的特性的理解,而酶的特性是“新陈代谢与酶”一节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要求的层次比较高,属“应用”层次,但酶的特性这个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而且在生产实践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 教学需1课时,由于在理论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酶的发现和概念以及酶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提出预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思考,进行讨论,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结论: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这样的教学设计能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学情分析:在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酶特性的知识,知道酶特性包括专一性和高效性,已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且学生已做过了《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学会了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但由于本次实验,包含了两个小实验,所用原料和试剂都要按量按时间精确进行,所以指导好思维活跃的高二学生群体,保证其能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是关键。通过本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协同交流的意识。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探索酶是否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 (3)通过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表达等活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实验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独立完成探究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培养协调合理分工的能力;

酵母蔗糖酶的提取及性质测定

酵母蔗糖酶的提取及性质测定 引论及原理 酶的分离制备在酶学以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中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属综合性实验,接近研究性实验,包括八个连续的实验内容,通过对蔗糖酶的提纯和性质测定,了解酶的基本研究过程;同时掌握各种生化技术的实验原理、基本操作方法。本实验技术多样化,并且多个知识点互相联系,实验内容逐步加深,构成了一个综合性整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全面的实践机会,学习如何提取纯化、分析鉴定一种酶,并对这种酶的性质,尤其是动力学性质作初步的研究。 蔗糖酶(invertase )(β—D —呋喃果糖苷果糖水解酶)(fructofuranoside fructohydrolase )(EC.3.2.1.26)特异地催化非还原糖中的α—呋喃果糖苷键水解,具有相对专一性。不仅能催化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也能催化棉子糖水解,生成密二糖和果糖。每水解1mol 蔗糖,就生成2mol 还原糖。还原糖的测定有多种方法,本实验采用Nelson 比色法测定还原糖量,由此可得知蔗糖水解的速度。 在研究酶的性质、作用、反应动力学等问题时都需要使用高度纯化的酶制剂以避免干扰。酶的提纯工作往往要求多种分离方法交替应用,才能得到较为满足的效果。常用的提纯方法有盐析、有机溶剂沉淀、选择性变性、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亲和层析等。酶蛋白在分离提纯过程中易变性失活,为能获得尽可能高的产率和纯度,在提纯操作中要始终注意保持酶的活性如在低温下操作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啤酒酵母中,蔗糖酶含量丰富。本实验用新鲜啤酒酵母为原料,通过破碎细胞,热处理,乙醇沉淀,柱层析等步骤提取蔗糖酶,并对其性质进行测定。 一、蔗糖酶的提取与部分纯化 (一)实验目的 学习酶的提取和纯化方法,掌握各步骤的实验原理,并为后续实验提供一定量的蔗糖酶。 (二)实验原理(略) (三)实验仪器、材料及试剂 仪器 1. 高速冷冻离心机、恒温水浴箱、-20℃冰箱 2. 电子天平、研钵(>200ml )、制冰机、50ml 烧杯 3. 离心管(2ml ,10ml ,30ml 或50ml )、移液器(1000ul )或滴管、量筒 材料及试剂 1. 市售鲜啤酒酵母(低温保存) + H 2O 蔗糖酶 O H H O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酶的特性 一、课程目标分析 本节课是在对酶的作用和本质已有较深理解,并且通过实验已对酶的催化效率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实施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了解酶的概念,理解酶的特性,领悟探究酶的特性的科学研究方法,比如变量的控制、定性说明基础上的定量探究等。由于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强调让学生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可以说对酶的特性的学习是感悟新课程理念的范例,因此在苏教版和人教版的教材中,都有探究酶的特性及活性受温度和酸碱度影响的实验。当然本节内容成为历年高考的重点也是情理之中,比如04年上海卷考查了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05年江苏卷考查了探究酶的高效性的实验、06年广东卷考查了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等。此外,同学们在学习本节内容的过程中,还可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好地体会新课程理念。 二、学习方法建议 1、与无机催化剂比较认识酶的特性------高效性 同学们对酶的认识有限但对催化剂的特点、作用条件比较熟悉。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中能增大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无机催化剂催化反应时有时需加热、加压如工业合成氨。而生物体内的代谢主要是在细胞内进行的,细胞内的环境是一个常温、常压的状态,这种环境状态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应该有适合的生物催化剂。可见同样是催化剂但作用的特点是不同的。比如生物催化剂过氧化氢酶和无机催化剂Fe3+需都能催化H分解为H,但列表比较后会发现: 通过对表格中信息的分析,联系上节课中的实验 ------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与无机催化剂比较,认识酶的高效性。 2、根据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关系理解酶的特性------专一性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数目及空间结构的不同,就形成了分子结构不同、各具特定空间构型的蛋白质,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是蛋白质功能的物质基础。同学们如何理解生物催化剂催化化学反应时的专一性,可借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特定空间构型的蛋白质具备特定的生理功能,那么便可推导出某种酶也应有特定的空间构型,特定的空间构型只能与特定的底物相结合,就象锁钥关系,这样也就比较容易理解酶在催化反应时,某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正由于酶空间结构上有特定的活性部位。酶的专一性保证了生命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3、通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感知酶的特性-------酶作用的条件比较温和 在使用加酶洗衣粉时,温水的洗涤效果要比冷水好;人患感冒发烧时,常常不思饮食,其原因是什么?人体消化道的胃、小肠PH不同但胃肠内都有酶参与大分子物质的消化。同学们对这些事例能做出适当的解释吗?这些事例说明了酶与无机催化剂比较的又一特性,酶作用的条件比较温和。当然假设是否可靠,应设计实验检验。例如: 课题定量测定不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原理] (1)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最适pH为7~7.3,不同pH影响酶的活性;

实验四 酶的特性实验

说明:本实验由四个小实验组成,其中第一个实验(酶的专一性)必做,其他三个小实验选做(至少做一个) 写实验报告时,可以只写需要做的实验内容! 实验四酶的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酶是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基本上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通过本实验了解酶催化的特异性、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PH对酶活力的影响、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对于进一步掌握代谢反应及其调控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由酶的专一性实验、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PH对酶活力的影响、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4个小实验组成。 (一)酶的专一性 1、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为例,来说明酶的专一性。淀粉和蔗糖无还原性,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有还原性二糖的麦芽糖,但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用班氏试剂检查糖的还原性。班氏试剂为碱性硫酸铜,能氧化具还原性的糖,生成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 2、材料、仪器与试剂 (1)材料:新鲜配制的唾液及其稀释液 (2)仪器:恒温水浴;沸水浴;试管及试管架; (3)试剂:2%蔗糖溶液;溶于0.3% NaCl的0.5%淀粉溶液;班氏试剂。 3、实验操作 (1)稀释唾液的制备 ①唾液的获取 用一次性杯取一定量的饮用水,漱口以清洁口腔,然后在嘴中含10-20ml饮用水,轻漱2min左右时间,即可获得唾液的原液,内含唾液淀粉酶。 ②不同稀释度唾液的制备(用大试管) 本实验需制备1:1、1:5、1:20、1:50、1:200等五个不同浓度的稀释唾液。

举例说明:1:5指的是稀释了5倍的唾液,制备方法为1份原液+4份蒸馏水。 1:20指的是稀释了20倍的唾液,制备方法为1份1:5的稀释液+3分蒸馏水。(2)唾液淀粉酶最佳稀释度的确定(严格按表1添加顺序做实验,用小试管做实验) 表1 唾液淀粉酶稀释度的确定 (2)淀粉酶的专一性 表2 淀粉酶专一性实验 (二)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1、实验原理 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反应速度最高。淀粉和可溶性淀粉遇碘呈蓝色,糊精按其分子的大小,遇碘可呈蓝色、紫色、暗褐色或红色。最简单的糊精遇碘不呈颜色,麦芽糖遇碘也不呈色,在不同温度下,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的程度可由水解混合

大实验 酵母蔗糖酶的提取及其性质的研究

大实验酵母蔗糖酶的提取及其性质的研究 本实验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全面的实践机会,学习如何提取纯化、分析鉴定一种酶,并对这种酶的性质作初步的研究。 一.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 (1)蔗糖酶的介绍 自1860年Bertholet从酒酵母Sacchacomyces Cerevisiae中发现了蔗糖酶以来,它已被广泛地进行了研究。蔗糖酶(invertase)(fructofuranoside fructohydrolase)(EC.3.2.1.26)特异地催化非还原糖中的 —呋喃果糖苷键水解,具有相对专一性。不仅能催化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也能催化棉子糖水解,生成蜜二糖和果糖。 (2)。实验原理: 本实验提取面包酵母中的蔗糖酶。该酶以两种形式存在于酵母细胞膜的外侧和内侧,在细胞膜外细胞壁中的称之为外蔗糖酶(external yeast invertase), 其活力占蔗糖酶活力的大部分,是含有50% 糖成分的糖蛋白。在细胞膜内侧细胞质中的称之为内蔗糖酶(internal yeast invertase),含有少量的糖。两种酶的蛋白质部分均为双亚基,二聚体,两种形式的酶的氨基酸组成不同,外酶每个亚基比内酶多两个氨基酸,Ser和Met,它们的分子量也不同,外酶约为27万(或22万,与酵母的来源有关),内酶约为13.5万。尽管这两种酶在组成上有较大的差别,但其底物专一性和动力学性质仍十分相似,因此,本实验未区分内酶与外酶,而且由于内酶含量很少,极难提取,本实验提取纯化的主要是外酶。 两种酶的性质对照表如下: 实验中,用测定生成还原糖(葡萄糖)的量或旋光法来测定蔗糖水解的速度,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每分钟水解底物的量定为蔗糖酶的活力单位。比活力为每毫克蛋白质的活力单位数。 本实验共有以下分实验: 一、蔗糖酶的提取与部分纯化 二、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蔗糖酶 三、蔗糖酶各级分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设计思路

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设计思路: 实验一:底物:淀粉溶液实验组:淀粉酶对照组:蔗糖酶 实验结果检测试剂:用斐林试剂检测反应产物 实验二:酶:淀粉酶实验组底物:淀粉对照组底物:蔗糖 实验结果检测试剂:斐林试剂检测反应产物 1.下图甲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乙表示图甲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 mmol/L)。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甲乙 A.物质a可能是麦芽糖但不可能是蔗糖 B.在该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 min内可被完全分解 C.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大于曲线②和③ 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温度低于曲线②和③ 2.下列与酶相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探究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因变量不止一种 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不止一种 D.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 3.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D.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4.(双选)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原理、操作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和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 C.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NaOH在体积较小的琼脂块内扩散较快 D、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因变量 5.(双选)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D.在PCR中,加入DNA连接酶可连接两条DNA单链中的氢键,使双链延伸

蔗糖酶与淀粉酶的专一性百替生物

蔗糖酶与淀粉酶的专一性 实验原理 酶具有高度专一性,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产物。 蔗糖是一种二糖,分子组成为α-吡喃葡萄糖1,2β呋喃果糖;棉子糖是一种三糖,其分子组成为α-吡喃半乳糖1,6α-吡喃葡萄糖1,2β呋喃果糖;淀粉是一种多糖,分子只含有α1,4和α1,6葡萄糖苷键。 蔗糖酶专一水解α-吡喃葡萄糖1,2β呋喃果糖苷键。因此,蔗糖酶能催化蔗糖和棉子糖的水解,不能催化淀粉水解;淀粉酶专一水解α1,4葡萄糖苷键,故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 蔗糖、棉子糖和淀粉均无还原性,对Benedict试剂呈阴性反应,而它们的水解产物则为还原性糖,与Benedict试剂共热产生红棕色氧化亚铜沉淀,据此可检查蔗糖、棉子糖、淀粉有无水解,观察酶的专一性。 仪器设备 恒温水浴箱、漏斗、量筒、试管及试管架、吸量管、滴管、电炉、水浴锅 试剂 1.1%蔗糖溶液 2.1%棉子糖溶液

3.1%淀粉溶液 4.Benedict试剂:柠檬酸钠173克和无水碳酸钠100克溶于蒸馏水约800ml中(可加热促溶),冷后慢慢倾入17.5克结晶硫酸铜100ml,边加边摇,然后加蒸馏水至1000ml。混匀备用。若浑浊可过滤试剂可长期保存。 5.鲜酵母 6.甲苯 7.硅藻土 8.5%氨水 实验操作 1.酵母蔗糖酶提出液制备 取鲜酵母(面包酵母)1.2克,放在小试管内,倾入甲苯1~2ml用粗玻璃棒搅拌约30~45分钟使酵母液化,然后加蒸馏水3-5ml,充分混匀。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倾弃上清液,保留沉淀于小试管中,加蒸馏水1.5ml,甲苯0.2ml,混匀,在30℃水浴中过夜。次日取出,用玻棒搅匀,一边搅拌一边加3-5%稀醋酸,调节pH至3.5~4.0(用pH试纸测试),离心(3000转/分)10分钟。将上清液倾入洁净的烧杯内,加入少量硅藻土(约一小匙),混匀,过滤。滤液用氨水中和至pH5左右,放4℃冰箱保存备用。使用前可根据实验需要的活性大小适当稀释。 2.准备稀释唾液(淀粉酶的来源):实验者先用水漱口,然后含一口蒸馏水于口中轻漱一、二分钟,吐入小烧杯中。 3.取大试管6支按表加入试剂。 管号 123456 试剂

酶的高效性实验教学建议

精品资源 酶的高效性实验教学建议 一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做酶的高效性实验的方法。 2.理解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二教学建议 在本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可以将本实验与“酶的专一性”实验合为1课时进行。 2.本实验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方法进行。上实验课之前,教师应当布置学生提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并思考如下问题:无机催化剂氯化铁溶液中的Fe3+和过氧化氢酶都可以使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那么,在同样的条件下,与Fe3+相比,过氧化氢酶催化作用的特点是什么?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当分别加入氯化铁溶液和新鲜的肝脏以后,哪个试管先产生气泡?哪个试管产生的气泡多?哪个试管能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猛烈地复燃?并请学生分析一下,试管中产生的各是什么气体?哪个试管内的反应进行得比较快?原因是什么?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特点。 3.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 (1)各试管按要求加入实验材料后,最好及时用棉球将试管口塞好,以免产生的气体溢出,影响观察。 (2)加入实验材料后,应立即观察实验现象,并将观察到的结果及时填写在《实验报告册》中。 (3)过氧化氢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应提醒学生注意,在滴加过氧化氢溶液时切勿溅到皮肤上。 三参考资料 实验材料的准备取新鲜的动物肝脏(鸡、赡蜍的肝脏,或鱼的肝胰脏)实验效果最好,也可以用新鲜的马铃薯块茎代替,但效果稍差一些。如果采用新鲜的马铃薯块茎,教师在实验前最好用家庭多用搅拌机或干净的不锈钢刀,将新鲜的马铃薯块茎加工成土豆泥,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另外,也可以用锈铁钉来代替氯化铁溶液。 欢下载

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报告

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一酶的专一性实验 实验一酶的专一性实验 实验原理 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够水解成麦芽糖。在煮沸的条件下,斐林试剂能使麦芽糖氧化,自身还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因此,斐林试剂可以用来鉴定溶液中是否有麦芽糖,进而可以看出唾液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其他糖类(如蔗糖)水解。 目的要求 1(初步学会做酶的专一性实验的方法。 2(理解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 材料用具 新鲜的唾液。 消过毒的脱脂棉,镊子,试管,小烧杯,量简,玻璃棒,酒精灯,火柴。可溶性淀粉的质量分数为州的溶液?,蔗糖的质量浓度为3g,InL(克每毫升的溶液,斐林试剂,清水。 方法步骤 1(用清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过毒的脱脂棉。用镊子取出 脱脂棉,使其中的唾液收集到小烧杯中。 2(取3mL唾液,注入另一个小烧杯中,加入30mL蒸馏水,用 玻璃棒搅匀,制成稀释的唾液备用。 1( 取两支洁净的试管,编号,按下表加入试剂: 1 2

3%淀粉溶液 2mL — 3%蔗糖溶液— 2mL 2%淀粉酶溶液 2mL 2mL 摇匀,37?保温5 min 斐林试剂 2mL 2mL 摇匀,100?保温3 min 现象砖红蓝色 现象分析 结论 讨论: l、两次保温的目的各是什么, 2、你认为这样设计检测酶专一性的实验完善了吗,还应有哪些 改进才能使之更完善, 3、设计一个鉴定蔗糖酶专一性的实验。 结论 篇二:10探究酶的专一性 探究酶的专一性 一、教学目标 比较唾液淀粉酶和蔗糖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双糖叫还原性糖。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能将金属离子(铜、铋、汞、银等)还原,糖本身被氧化成酸性化合物。此性质常用于检验糖的还原性,并且常称为测定还原糖含量的各种方法的依据。还原糖与碱性硫酸铜可生成砖红色沉淀物。

探究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教学设计

探究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教学设计 甘南州合作第一中学马涛 指导思想:新课标倡导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注重生物核心素养的渗透,尝试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并进行实践,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高中生物探究实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本节课对人教版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和酶的特性进行了整合和创新,首先创新性的利用一套装置可以探究多个问题,可以探究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PH 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及酶量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等多个实验。同时将反应装置由试管变成了注射器这一封闭装置,并巧妙地利用圆形滤纸片,通过注射器 180 度旋转来控制反应的起始,有效的避免了原来实验中存在反应剧烈,误差较大这一问题;并将相同时间内活塞移动的距离作为一项观测指标,将定性试验变身为定量实验,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素养。 实验教学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对无机催化剂特点以及生物探究实验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由于本实验是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原来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注射器装置,如何引导学生会用圆形滤纸片滴加不同的物质来进行多项探究是本案例的难点。依据重难点,本节课首先利用视频和提供的试验材料和用具,学生主动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通过微课,小组讨论如何控制过氧化氢和酶的接触,经过讨论得出可以用圆形滤纸片滴加不同的物质来进行多项探究。最后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形成小组的设计方案,通过展示、其他小组的评价和修订,最后形成相对规范的实验设计方案。在试验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自己来动手实验,切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试验完成后,让学生学会得出结果和结论,主动尝试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解决的方案。这种设计有利于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通过对酶本质和特性的探究,加深学生对生物体生命活动能高效有序进行的微观认识。 2、科学思维:结合生物个体水平的知识、化学和物理学知识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