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  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吴树青《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一篇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第1章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经典习题及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名词解释

1.使用价值

答: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物品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自然属性决定的。一种物品往往具有多种多样的自然属性,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这种多方面的使用价值,往往是随着人们的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被发现和加以利用的。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了满足别人需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定量的价值存在于一定量的使用价值之中。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而不是社会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着眼点不在使用价值本身,而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交换价值

答: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一定量的某种商品可以按各种不相同的比例与许多其他商品相交换。因此,交换价值不只一种,而是多种。不同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交换,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可以使它们相等的共同东西。这个共同东西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千差万别,无法进行比较。撇开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还有另外一个属性,即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其中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它构成商品的价值。所以,价值是决定商品交换比例即交换价值的基础。也就是说,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是因为它们含有相同的价值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价值

答: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价值是商品经济的特有范畴,是商品交换的内在基础。价值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但劳动本身并不就是价值。不是人类劳动的任何生产性支出都会形成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凝结在商品上的人类劳动才会形成价值。劳动形成价值,是商品经济关系赋予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社会形式。所以,价值是商品区别于其他劳动产品的决定性因素,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商品价值是在物的掩盖下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点。

4.具体劳动

答: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的具体劳动,性质上是不同的,因而形成使用价值的多样性。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以社会形式为转移的永恒范畴。具体劳动虽然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5.抽象劳动

答: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的耗费。抽象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只有量的不同。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历史范畴。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物质的原子。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包含了下面几点内容:(1)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一定时期某一生产部门大多数生产者普遍使用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2)正常的生产条件不是过去的,也不是将来的,而是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3)在社会标准生产条件下,由于商品生产者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是不同的。而决定价值的只能是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则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要降低。马克思在分析不同部门之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的时候还提出了“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根据社会需要应当使用的必要劳动时间,即表现在市场上对该种商品的总供给量和需求量大体一致时生产该商品需要的时间。

7.价值量

答:价值量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而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价值的大小就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多少来决定。又由于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如天、小时、分等),所以,商品的价值量就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愈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愈多,平均到单位商品内的劳动时间就愈少,因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愈小。可见,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同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量成正比,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8.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答:(1)劳动熟练程度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具备的经验和技术的多少。经验不多、技术生疏的劳动,是非熟练劳动;经验较多、技术纯熟的劳动,是熟练劳动。

(2)劳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消耗。劳动强度大,意味着操作紧张,单位时间内体力和脑力消耗多;劳动强度小,意味着操作松弛,单位时间内体力和脑力消耗少。

(3)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同一种商品,由于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不同,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也是不同的。在同样的时间内,熟练劳动和强度大的劳动,可

以比非熟练劳动和强度小的劳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按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计算的。

9.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答:(1)简单劳动,是指那些事先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的训练和学习,每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

(2)复杂劳动,是指那些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才能从事的劳动。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是不相同的,复杂劳动是多倍的简单劳动。这是因为,复杂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价值也就高些。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这样,为了交换,各种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还必须化作同一的简单劳动,作为共同的计量单位,来确定商品的价值量。因此,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是无差别的一般简单劳动。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的简单劳动时间。从质与量的统一来理解价值,它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的简单的抽象劳动。在商品经济中,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的比例,不是人们主观直接计算的结果,而是在千万次的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分,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发展时代是不相同的。

10.劳动生产率

答: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或者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表明劳动生产率越高;反之,表明劳动生产率越低。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等。其中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程度越来越显得重要。劳动生产率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它是综合反映企业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效率和劳动投入的效益的重要指标。

11.价值形式

答: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与商品相交换的关系和比例,即交换价值。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从单个商品本身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只有在它和别的商品相互交换时才能表现出来,商品价值形式指的就是这种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考察,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指出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一经产生,商品内部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与商品、商品与货币的矛盾。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12.简单价值形式

答:简单的价值形式又称为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的价值形式。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这一价值形式反映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以前,原始社会末期偶然的交换关系,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很少有剩余产品,不可能有经常的交换。在这种价值形式

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等式左端的商品处于主动地位,它的价值在右边的商品上相对地表现了出来,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等式右端的商品则处于被动地位,用它自己的商品体表现出左边商品的价值,起着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上。简单价值形式不能充分表现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物这一本质,在量上也不可能准确地反映双方生产产品的实际劳动耗费。简单价值形式随着交换的发展,必然进一步要向更高的价值形式发展。

13.相对价值形式

答:相对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交换的价值关系中主动地要表现自己价值的商品价值形式。相对价值形式的考察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进行。从质的方面来说,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的产品,都耗费了抽象的一般人类劳动,都具有价值;从量的方面来考察,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量相对地表现在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上;商品的相对价值量取决于相交换的两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因而只是一种相对的价值量,即价值量的相对表现,而不是其绝对的表现。

14.等价形式

答:等价形式是指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的形式。这样的商品称为等价物,也称价值镜,即反映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商品价值的一面镜子。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在价值关系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以其自己的商品体反映另一商品的价值,起着价值镜的作用。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1)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即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是用它的使用价值作为价值的表现形式。(2)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本身也是一定的具体劳动的产品,但由于它处于等价形式的地位,成为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材料,因此生产这种等价物的具体劳动也就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3)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中,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都是私人劳动,同时由于它们都是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部分,因此,又都是社会劳动。但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性,只有当这种商品能够用于和其他商品相交换时,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作为能够直接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等价物,它所包含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

15.扩大的价值形式

答: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的价值形式。这一价值形式反映了日益扩大的商品交换关系。在这一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其价值被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体上,使它真正成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与此相适应,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则是一系列的特殊等价物。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现在成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各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各种商品交换的比例和它们包含的劳动量的比例已比较接近起来了。商品的价值在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中,虽然比在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中表现得较为充分,但还存在着缺点和局限性:各种商品的价值仍然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表现。这个缺点表明,在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仍然是不完全和不充分的。

16.一般价值形式

答:一般价值形式是指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

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是一次质的飞跃,它使商品之间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成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唯一商品,就成了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商品价值的一般形式;生产这种商品的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一般形式,它可以和其他一切劳动相对等;生产这种商品的私人劳动,直接当作一般的社会劳动而存在。在这里,商品的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的这种性质便完全地、充分地表现出来了。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克服了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和局限性,大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但是,在这种价值形式中,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一种商品上面,给商品交换带来了新的困难。随着商品交换的范围突破了地区的界限,适应商品交换发展的要求,货币形式便应运而生。

17.一般等价物

答:一般等价物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一般等价物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历史上,一般等价物曾由一些特殊的商品承担,随着社会的进步,黄金和白银成了最适合执行一般等价物职能的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8.货币形式

答:货币形式是指用某种商品(主要是金)固定地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价值形式,也是价值形式的完成形式。货币价值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不同的地方仅仅在于等价物已经固定地由金银等贵金属来充当了,金银等贵金属排除了一切其他商品而取得了单独表现价值和抽象劳动以及直接代表社会劳动的独占权。在货币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是用金银等贵金属货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因而,商品的相对价值形式便转化为价格形式。处于等价形式上的货币,便成为社会公认的唯一的一般等价物。

19.货币

答:货币是指固定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须结果。货币是一种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普通商品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而货币还具有由它作为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所产生的特殊的使用价值。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货币表现出来,而货币自身则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物而存在,是价值的一般代表,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固定地充当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这一本质,是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的。所谓货币的职能,是指它在商品经济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相继出现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20.商品

答:商品是指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物之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它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如原始森林,不是商品;二是它必须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不用于交换的产品,如农民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粮食,不是商品。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同时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相互排斥的。只有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交换出去,生产者实现了价值,购买者得到了使用

价值,商品的内在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21.商品经济

答: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相对立而存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这种经济形式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自身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是以个体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它存在于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形态,经历了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达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生产的基础之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商品经济,它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经济的产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存在社会分工;第二个条件是社会分工者之间存在着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商品经济是竞争性经济;商品经济是开放性经济;商品经济是具有自主性和平等性的经济。

22.自然经济

答:自然经济是指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社会分工很不发达的社会中,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本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以自给自足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在原始社会就已产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现今某些经济落后的地方,还存在自然经济的残余。自然经济作为人们劳动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具有以下一些特征:自然经济是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经济;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保守性经济;自然经济是发展缓慢、规模有限、对自然界依附性很强的经济。

2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答:(1)私人劳动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由于每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生产资料的私有者,生产商品的劳动是他们私人的事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他们自己决定,劳动成果也归他们自己所有,经营的盈亏也由他们自己负责,所以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的性质。

(2)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社会性质。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商品生产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提供给社会的,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而他们的劳动又都具有社会的性质。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关系:分散的单个商品生产者并不知道他生产的产品是否能够满足社会需要,不知道他的私人劳动是否能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这一矛盾只能通过商品的交换来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各种矛盾,如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的基础,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4.价值尺度

答:价值尺度是指用货币作为尺度来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这是货币的首要职能。货币之所以能起这个作用,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所以能够用来衡量和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它是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即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或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的必然表现形式。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也可以仅仅用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就是说要衡量某一商品价值的多少,并不需要把现实的货币摆在那里比较,只要写出或说出值多少货币就可以了。

25.价格

答:价格是指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价格的本质是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同样,商品价值的变动也并不一定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动。因此,商品的价格虽然是表现价值的,但是,仍然存在着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不相一致的情况。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直接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利润的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价格的基本职能主要有:标度职能、调节职能、信息职能。

26.价格标准

答:价格标准(或称价格标度)是指统一规定的用以衡量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价格标准是规定贵金属重量的技术标准,是用来衡量和计算货币金属本身的数量的。有了价格标准,货币才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尺度的作用。货币作为价格标准所起的作用和价值尺度是不同的:(1)作为价值尺度,它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化身,用以衡量商品的价值,使之表现为价格;作为价格标准,是规定贵金属重量的技术标准,是用来衡量和计算货币金属本身的数量的。(2)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地发生的,它不依存于国家的权力;价格标准则通常是由国家以法律规定的。(3)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其价值随着生产货币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价格标准则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但二者又有密切联系,规定价格标准是为了使货币能够更准确地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27.流通手段

答: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一定时期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流通中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和货币的流通速度。当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就通过货币这个中介来进行,商品交换过程分为卖和买两个阶段,即商品所有者先把商品换成货币,再用货币去购买商品。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打破了直接物物交换中存在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商品交换中出现的时间和空间的买卖脱节加深了商品的内在矛盾,隐含了商品流通中断、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28.商品流通

答: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起着媒介商品交换的作用。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交换采取以物易物的形式,在交换过程中,卖的过程同时就是买的过程,二者是结合在一起的。而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中,某人卖了之后,却不一定马上就买。卖掉商品的人可以握有货币而一时不购买商品,这就相应地会使另外的人卖不出去商品,于是卖和买就可能出现脱节现象。可见,在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出现以后,就已经有了危机的可能性。当然这种可能性要变为现实性,需要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高度。

29.贮藏手段

答: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既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也不能是价值符号,而必须是足值的金

属货币。货币之所以能成为贮藏手段,是因为它是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因而可以贮藏起来,并可以随时变成其他商品。货币贮藏能够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贮藏起来;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贮藏的货币就会自动地加入到流通过程。

30.支付手段

答: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时,首先要完成两种职能:第一,对所卖商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第二,执行观念的流通手段的职能。可见,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要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出现后,一方面解决了现金交易中买者暂时不能支付货币的矛盾,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随着支付手段的发展,商品生产者和交换者之间会形成错综复杂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只要有一个债务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就会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形成货币危机的可能性。

31.世界货币

答: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作用。铸币和纸币的制造和发行,都是由一定的国家政府机关负责和认可的。因而,作为世界货币就不能采取铸币和纸币的形式,而必须采取原来的贵金属条块的形式。在现实生活中,某个国家由于经济力量十分强大和某些特殊的历史原因,该国的铸币和纸币可以在一定时期在世界很大的范围内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元。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作为一般的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的差额;(2)作为一般的购买手段,用来购买外国的商品;(3)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由一国转移到另一国,如支付战争赔款以及财产转移等。

32.货币流通

答:货币流通是指货币在流通领域中作为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在买者卖者间不断转手的运动。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并为商品流通服务的。货币流通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正是因为商品要买卖、要流通,所以才出现媒介商品买卖的工具——货币。可见,没有商品流通,也就没有货币流通。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流通是商品流通的表现。流通所需的货币量在金币流通、银行券自由兑现的条件下,能自发地同需要相适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金本位制崩溃,实行纸币制度。国家如利用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就会导致流通过程中纸币数量超过需要,引起通货膨胀。

33.货币流通规律

答: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需要流通的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它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而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商品价格总额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所需货币量

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情况下,一方面,需要动用货币的地方,不仅有商品买卖,而且还有清偿债务、支付工资以及交纳税款等;另一方面,在有商品买卖的地方,也不一定都需要动用货币,因为随着商业信用关系的发展,在很多情况下,商品买卖采取赊购和各当事人债权债务相抵消的办法。考虑到以上两方面的情况,货币流通量公式应为:

34.铸币

答:铸币是指按一定的成色和一定的重量铸造成某种形状的金属块。最早的金属货币是自然形态的金属条块,使用不便,因而逐渐产生金属铸币。早期的铸币是由有名望的商人所铸造,在金属块上铸上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表明其重量和成色。铸币的出现,解决了使用金银条块所造成的交换困难,从而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随着商品生产与流通的发展,铸币逐步由国家统一铸造。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铸币主要用做各国的辅币。

35.纸币

答:纸币是指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是金属货币的代表,它本身没有价值,而是代替金属货币来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纸币数量,相当于所需要的金属货币数量。如纸币发行过量,将会使其贬值,引致物价上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如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

36.纸币流通规律

答:纸币流通规律是指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纸币流通公式为: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金属量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

流通中的纸币总额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相当于商品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则纸币与金属货币具有同等购买力;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则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贵金属货币量就会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引起通货膨胀。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则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贵金属货币量就会增加,纸币就会升值,物价就会下跌,引起通货紧缩。

37.通货膨胀

答: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的上涨和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中使用非实物性的信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所发生的现象。通货膨胀降低了一国货币的购买力,引起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的发生,归根结底,必然有货币供应量的超常增加。一般说来,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和引起价格的扭曲,进而影响经济效率。通货膨胀可有以下多种分类:按其程度可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急剧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按其是否可以预期分为:预期的通货膨胀、非预期的通货膨胀、完全可预期的通货膨胀、非完全可预期的通货膨胀;按其成因可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隐蔽型通货膨胀和公开型通货膨胀。

38.通货紧缩

答:通货紧缩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所引起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和货币升值的经济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

降必然是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结果。但是,如果货币和信贷供应量并非不足,消费和投资支出下降的原因则是由于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行为发生了变化,那么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促使消费和投资行为发生变化的原因。再者,如果货币和信贷供应量并非不足,消费和投资行为也没有发生变代而是融资体制、投资体制或者消费体制发生了紧缩性变化,总需求水平也同样会下降。这时,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总需求体制方面的原因。另外,对于一个对外依存度比较高的经济而言,净出口的下降也可能传导到全社会,引起全面的通货紧缩。这时通货紧缩的最终原因就是国外部门的需求相对下降。

39.信用货币

答:信用货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如银行券、支票、期票、汇票等。信用货币本身并没有价值,它的流通是以信用为基础,发行人的信用如何,对信用货币的流通影响极大。银行券是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发行银行发行的用以代替商业票据的银行票据。随着银行券的纸币化,即银行券变为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就变成了现代纸币。现代纸币的形式主要有钞票和支票存款两种。钞票就是纸币,又称现金;支票存款也叫存款货币,是指存在银行使用支票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款。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和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货币形式的发展从有形到无形,现代纸币又逐渐发展到电子货币。即贮存于电子计算机中的存款货币。电子货币是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商用电子化机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二进制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系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货币。电子货币是一种纯粹观念性的货币,它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货币材料。

40.商品拜物教

答:商品拜物教是指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的根源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正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一矛盾,使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性,不是表现为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直接的社会关系,而是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从而使商品成为一种充满神秘性的东西,产生了商品拜物教。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拜物教发展成为货币拜物教,此后还出现了资本拜物教、利息拜物教、地租拜物教等等。要消除这些拜物教,就必须彻底消除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41.价值规律

答: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比例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支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实际发生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内在尺度;而“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决定商品价值量实现的数量界限,这就是整个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具有三方面的作用:(1)它自发地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社会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2)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促使小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并在一定条件下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二、简答题

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价值量有什么影响?

答:(1)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因此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劳动量是由劳动的自然尺度——劳动时间来计量的,所以价值量便决定于劳动时间。由于各种原因,生产同一种商品的各个生产者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是不同的,因此,只能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②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有密切关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因此在计算商品的价值量时,要把复杂劳动化为倍加的简单劳动。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量的比例关系,不是由商品生产者自觉计算出来的,而是在反复的交换实践中自发形成的。

③研究商品的价值量还必须考虑“另一种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根据社会需要应当使用的必要劳动时间,即表现在市场上对该种商品的总供给量和需求量大体一致时生产该商品需要的时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内在尺度;而“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决定商品价值量实现的数量界限。这就是整个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

(2)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

①劳动生产率与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呈反比关系。劳动生产率提高,则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就会减小。此处的劳动生产率指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会改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②个别厂商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则这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会减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但该厂商的一定时间生产的价值总量会增加。

③劳动生产率与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呈反比关系,劳动生产率提高后,整个部门生产的价值总量不变,即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会影响价值总量的变化。

2.自然经济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自然经济是指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社会分工很不发展的社会中,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及其家庭或本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以自给自足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在原始社会就已产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现今某些经济落后的地方,还存在自然经济的残余。

(2)自然经济作为人们劳动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①自然经济是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经济

自然经济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相适应的经济形式。各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的生产规模狭小,使用简单的手工工具,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原始社会的自然经济以自然分工为基础,以后其他社会的自然经济,其社会分工很不发达。

②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保守性经济

自然经济以原始部落、奴隶主或封建主庄园、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人们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进行自给自足的经济活动,生产和生活上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都自行生产,各个家庭或经济单位之间是相互隔绝或是基本隔绝的,很少进行经济联系或经济交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就是这种经济形式的形象写照。这就使得生产和生活被封闭在一个个分散而孤立的经济单位之内,从而决定了自然经济是一种封闭性和保守性的经济,闭关自守

和墨守成规是自然经济固有的特点。马克思曾指出:“这种生产方式是以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的分散为前提的。它既排斥生产资料的积聚,也排斥协作、排斥同一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排斥社会对自然的统治和支配,排斥生产力的自由发展,它只同生产和社会的狭隘的自然产生的界限相容。”

③自然经济是发展缓慢、规模有限、对自然界依附性很强的经济

自然经济的狭小生产范围和落后劳动方式,使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受到自然条件的极大限制。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尚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自然条件稍有恶化则陷于萎缩再生产。生产出的数量很少的物质资料一般只能维持生存的最低需要,或者只有很少的剩余产品,这就使得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缓慢,甚至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正如马克思指出:“由于一般自然经济的性质,所以,这种形式完全适合于为静止的社会状态提供基础”。

3.自然经济是怎样发展成为商品经济的?

答: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一。社会经济形式从自然经济发展为商品经济,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历史进程,这一转变是伴随着新的生产工具出现和发展,从而社会分工发展,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实现的。

(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在人类利用自然界的物质改造成为人类需要的生活资料的实践中,生产经验不断地积累,生产方法和生产工具有所发展,从旧石器到新石器的使用,从火的使用到弓箭的发明,从采集、狩猎过渡到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一直到金属工具的出现,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到了原始社会的后期,出现了以畜牧部落从其他原始部落中分离出来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而后农业部落的产生,又扩大和加深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这就有力地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得产品在满足自身需要外还有所剩余,而且专门从事畜牧业的部落和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部落之间,互相都需要对方的产品来满足需要,从而导致牲畜与谷物之间的交换。

(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耕作工具和手工工具进一步发展,引起了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为标志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劳动者由于不生产农产品,但他们又必须获得农产品来满足生活需要,这就决定了手工业劳动者要用自己生产的手工业品同农产品进行交换,手工业独立出来后,其产品一开始就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从那时起出现了为交换而生产的商品生产。恩格斯明确指出:“第二次大分工……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随之而来的是贸易”。

(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到了原始社会解体和奴隶社会形成的初期,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这就进一步推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市场迅速扩展,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①存在社会分工

社会分工使得各行各业的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各自生产出不同的产品,而每个社会成员在生产和生活上又需要多种多样的产品,为了满足各自的多种需求,必须在分工者之间互通有无,使得各自所生产的不同产品进行交换成为必要。马克思说,社会分工是“构成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可见,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

②社会分工者之间存在着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

马克思指出:“只有独立的互不依赖的私人劳动的产品,才作为商品互相对立。”正是由于社会分工者各自有着自己的经济利益,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这种各自利益的独立性使得他们之间相互需要对方的产品时,不可能无偿地取得,只能通过各自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而且这种产品的交换必须是对等的,彼此之间谁也不能占谁的便宜。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途径就是把各自的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换,商品之间的交换就是按照商品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社会分工者之间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这一条件最早是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不同的生产资料私有者各自都是具有自身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所以,这一条件也可以概括为社会分工者是具有各自独立经济利益的不同所有者。这个条件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不管是在哪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下,只要存在上述两个条件,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

(3)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商品经济是竞争性经济

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买卖,必然存在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商品购买者之间的竞争,以及商品生产者与购买者之间的竞争。竞争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是一种外部的强制力量,这种外部强制力量必然转化为一种内部的经营机制,迫使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和加强经营管理,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增加商品花色品种,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费用,使生产的商品价廉物美,符合市场需求。这就决定了商品经济是一种进取的、发展的经济。

②商品经济是开放性经济

商品生产者的内在利益驱动以及外在竞争压力,使他们千方百计地在各地寻求最廉价的原材料来源地,寻找最理想的商品销售市场。商品经济不承认区域疆界,它的生存与发展要求冲破国度、民族和地区的界限,开辟广阔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正如马克思所说,他们“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市场范围不断扩展,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正是商品经济开放性的必然产物。商品经济的开放性还使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从而有力地促进各地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的逐渐缩小,并促使社会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③商品经济是具有自主性和平等性的经济

商品经济要求商品经济的当事人必须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具有独立处理自己商品的权力,这里不存在任何的人身依附关系。商品的当事人具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他要根据自己的意愿独立地处理商品以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商品当事人之间只有双方独立的经济利益都能得到满足,商品买卖才能正常进行。正因为商品生产者具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因而各个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自己生产的商品时,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交换必须遵循对等的原则,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准则,只有这样才不会损害各自的经济利益。不同商品满足人的不同需要,满足不同需要的不同商品相互交换,必须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来交换,这个数量比例就是由商品的价值量来确定的。不同的商品只有按照各自所包含的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才能使各个商品生产者的平等地位得到维护,谁也不占谁的便宜,从而使商品当事人各自的经济利益都得到满足。商品经济所具有的这种平等性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5.谈谈你对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认识,并说明这些矛盾怎样才能顺利解决。

答:(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①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由于生产资料为私人所有,商品生产者独立地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归私人支配,这就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由于社

会分工,各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劳动。

②商品生产者把产品当作商品来生产,因此他的私人劳动必须表现出它的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必须转化为社会劳动;但在生产过程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私人劳动,即劳动的私人性质,而不是劳动的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的成功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这就产生了矛盾。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

①商品经济中的其他矛盾,都是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基础上产生的,并且都是由它所决定的。

私人劳动的社会性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表现出来,而进行商品交换,就必须要求对生产商品的劳动量进行比较和计算。为此,必须把不同的具体劳动还原为无差别的抽象劳动。这样,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生产出来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这样,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又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因此,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矛盾都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

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商品能否卖出去,意味着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能否被社会承认,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决定了小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少数人发财致富,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变成为资本家,大部分人贫困破产,沦为无产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上产生的。

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

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为了解决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必须加强有力和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

在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中,企业和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是分散的,它们各自进行经济决策,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事生产和经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而它们的经济活动不可能自发地同宏观经济的整体利益和需要相互协调。为解决微观经济行为与宏观经济整体运行的矛盾,必须加强和完善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运用各种手段和政策,引导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宏观经济运行的要求相适应,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同社会的宏观发展目标相互统一和衔接。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同时也要重视计划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

6.实际经济活动中的“三角债”、“多角债”,同货币的哪些职能有密切关系?

答:(1)“多角债”是指多个企业之间拖欠货款所形成的连锁债务关系。“三角债”是指三个企业之间拖欠货款所形成的债务关系,通常由甲企业欠乙企业的债,乙企业欠丙企业的债,丙企业又欠甲企业的债以及与此类似的债务关系构成。

(2)“三角债”、“多角债”的出现同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和支付手段职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使一次交换分裂为二次行为,买与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分开了。可见,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三角债”以及“多角债”形成的基础。

②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

税、税金、工资等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一方面暂时解决了因缺乏现金而不能购买商品等矛盾;另一方面又使许多商品生产经营者结成了债务关系的链条,形成了“三角债”以及“多角债”。只要有一个债务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就会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形成货币危机的可能性。

7.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表现形式是怎样的?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有哪些作用?对价值规律自发作用的经济结果,如何评价?

答:(1)价值规律是指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比例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内在尺度;而“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决定商品价值量实现的数量界限。这就是整个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价值规律支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①商品供求矛盾的客观存在,使得价格不停地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在现实中,商品价格与价值相一致只是一种偶然情况,不一致则是经常现象。商品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的是市场商品的供求关系。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由于商品的购买者的竞争,使商品价格可能上涨到价值以上。相反,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由于商品的出卖者的竞争,使商品价格会降到价值以下。商品供求矛盾的客观存在,使得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②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首先,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始终以它的价值为轴心,价格升降的幅度不会与商品价值相差很远。其次,从个别交换过程来看,虽然有些商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有些商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但从较长时期来看或从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的升降是可以互相抵消的。因此,从总体上说,商品的总价格和商品的总价值是相等的。

(3)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①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社会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商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利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它的价格高于价值从而有利可图时,就会有一些商品生产者把自己拥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到这一部门中来。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是依靠价值规律来自发调节的。

②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来交换的。商品生产者如果改进了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他的个别劳动耗费就会低于社会必要劳动耗费,但他在市场上仍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商品,这样他就可以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收入。这会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改善劳动组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求降低个别劳动消耗,谋取较高的盈利,从而推动着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价值规律促使小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并在一定条件下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由于各个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不同等,导致有的商品生产者经营的商品盈利大,有的商品生产者经营的商品盈利小或者不盈利甚至亏本,这样,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小商品生产者会发生贫富悬殊,导致两极分化。在封建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

发展和农民不断起义,腐朽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逐渐解体。一方面,一些手工业者和商人手里积蓄了相当数量的货币;另一方面,有不少个体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破产,成为具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便产生了。

(4)价值规律自发作用的经济结果的评价。

价值规律自发作用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具有基础性作用。但是,价值规律自发作用又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

①具有盲目性

因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对生产要素的投向和转移,所依据的主要信号是商品市场价格的高低,以及他对投资某种商品生产的预期收益。而影响商品市场价格的因素不仅仅是商品的供求关系,还有其他非供求关系的因素,所以,以商品的价格变动来导向资源配置就可能出现盲目性。至于商品生产经营者对市场预期收益的主观判断,更是难免出现失误,从而导致投资的盲目性。

②具有滞后性

商品的市场价格的变化,是在商品已经生产出来,并拿到市场上销售以后,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才能在价格上反映出来。生产者接受到价格信号后才开始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这种调节方式必然具有滞后性,是事后的调节。

③具有浪费性

在市场商品价格的导向下,某种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对生产者有利可图,于是大家都转而生产这种商品,谁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转产,也不知道社会的转产量有多大,结果往往造成这种商品的过量生产,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8.“物以稀为贵”能说明什么,不能说明什么,为什么说价格的波动不违背价值规律?

答:(1)对“物以稀为贵”说法的评论:

①“物以稀为贵”能说明的是:商品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购买者便争相购买,而销售者待价而沽,这必然会使价格上涨到价值以上;反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生产者竞相求售,价格便随之下跌到其价值以下。

②“物以稀为贵”不能说明的是: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这是因为,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还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供小于求,价格高于价值;供大于求,价格低于价值。随着供给和需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商品价格不断地和价值发生着上下偏离。

(2)价格的波动不违背价值规律

商品价格与价值偏离的现象,实质上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①商品价格的确定是以商品价值为基础的,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会偏离价值太远。

②从长期的趋势和社会总体来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跌部分是会相互抵销的,商品价格的平均数仍然是和价值相一致的。

9.为什么说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答:商品经济作为几个社会共同存在过的人们互相交换其活动的经济形式,既可以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同样可以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尤其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取得革命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逾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决不可能逾越

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这是因为:

(1)商品经济的存在最终与社会生产力有关。商品经济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尚未达到更高阶段的产物。在社会主义现阶段,逾越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就是超越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

(2)商品经济作为社会生产的经济形式,反映社会生产力的连续、继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商品经济充分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发展达到更高程度,才有可能使商品经济进化到产品经济。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连续性、继承性和规律性的结果。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经过革命变革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使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和创造出来的巨大生产力,我们必须利用和继承,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

(3)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摆脱贫困,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商品的外延从工农业产品扩大到服务产品。在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日益丰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都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

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

流水施工例题

例1将某工程项目划分为A、B、C、D四个施工过程, 各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均为4天,其中,施工过程A与B之间有 2天平行搭接时间,C与D之间有2天技术间歇时间,试组织流 水施工并绘制流水施工水平指示图表。 [ 解] 由已知条件:t1 = t 2 = t3 = t 4 = t = 4天,本工程宜组织全等节拍流水施工。 (1)取施工段:m = n = 4段 (2)确定流水步距K = t = 4天 (3)计算工期:T = (m + n -1)K + ∑ Z -∑C= (4 + 4 -1)×4 + 2 -2 = 28 (天)(4)绘制流水施工水平指示图表,见图所示 例2某地基基础工程由四个分项工程,划分成4个施工段,流水节拍均为1天,基础施工后需间歇2天才能回填, 试组织全等节拍流水。 (1)确定流水步距k:由等节拍专业流水的特点知:k = t = 1 (2)计算工期T: T=(m + n-1)k+∑Zj,j+1 +∑Gj,j+1 -∑Cj,j+1 =(4+4-1)×1+ 2+0 -0=9(d) (3)绘制进度计划表

例3某混合结构房屋有三个主要施工过程,其流水节拍为:砌墙4d;构造柱及圈梁施工6d;安板及板 缝处理2d。试组织流水作业。 (1)计算流水步距k:k=各施工过程节拍的最大公约数。 k =2d 。 (2)计算各施工过程需配备的队组数bj :bj = tj / k b砌=4 / 2 = 2 (个队组)b混=6 / 2=3 (个队组);b安=2 / 2 =1(个队组) (3)确定每层施工段数m: 1)不分施工层时:m = ∑bj =N ; 2)分施工层时:m = ∑bj + Z2/k + ∑Z1/k ; 【例2】中,不分施工层,m = ∑bj=2+3+1=6(段) (4)计算工期T: T=(m j +∑bj-1)k+∑Z1-∑Cj,j+1 【例2】中,T =(2×6+6-1)×2+0-0=34 (d) (5)绘制进度表:(例见前表) 例4某两层楼房的主体工程由A、B、C三个施工过程组成。它在平面上设有两道伸缩缝(伸缩缝将该建 筑在平面上划分为3等分)。 各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依次为:4天、2天、2天。 施工过程B、C之间至少应有2天技术间隙。 试划分施工段,编制工期最短的流水施工方案,并绘制流水施工水平指示图表 解: 1)取K=2天 2)b1 = 2组,b2= 1组,b3 = 1组 3)N =∑bi=2+1+1= 4组 4)施工段Mmin = N+ZB,C/K = 4+ 2 / 2 = 5段 取M=6段(在平面上设有两道伸缩缝) 5)工期: T=(m×j + N—1)K + ZB,C =(6×2 + 4—1)×2 + 2 = 32天 6)绘图

波谱分析练习题

波谱分析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化学位移; 2、屏蔽效应; 3、相对丰度; 4、氮律; 5、分子离子;6助色团;7、特征峰; 8、质荷比;9、磁等同氢核 10、发色团;11、磁等同H核;12、质谱;13、i-裂解;14、α-裂解; 15. 红移 16. 能级跃迁 17. 摩尔吸光系数 二、选择题 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 A、4.47×108 B、4.47×107 C、1.49×106 D、1.49×1010 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D、电子能级差大 4、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A、σ→σ* B、π→π* C、 n→σ* D、 n→π* 5、n→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A、水 B、甲醇 C、乙醇 D、正已烷 6、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 A、νC-C B、νC-H C、δas CH D、δs CH 7、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8、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结体 9、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 D、1 10、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高中化学等效平衡原理(习题练习)

等效平衡原理及练习 一、等效平衡概念 等效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均相等的平衡。 在等效平衡中,有一类特殊的平衡,不仅任何相同组分X的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均相同,而且相同组分的物质的量均相同,这类等效平衡又称为同一平衡。同一平衡是等效平衡的特例。 如,常温常压下,可逆反应: 2SO2 + O2 2SO2 ①2mol 1mol 0mol ②0mol 0mol 2mol ③0.5mol 0.25mol 1.5mol ①从正反应开始,②从逆反应开始,③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由于①、②、③三种情况如果按方程式的计量关系折算成同一方向的反应物,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相等(如将②、③折算为①),因此三者为等效平衡 二、等效平衡规律 判断是否建立等效平衡,根据不同的特点和外部条件,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通过化学计量数计算,把投料量换算成与原投料量同一则物质的物质的量,若保持其数值相等,则两平衡等效。此时,各组分的浓度、反应速率等分别与原平衡相同,亦称为同一平衡。 ②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通过化学计量数计算,把投料量换算成与原投料量同一则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物质的量的比值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此时,各配料量不同,只导致其各组分的浓度反应速率等分别不同于原平衡,而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 ③在恒温、恒压下,不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是否发生改变,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换算

波谱分析习题库答案

波谱分析复习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化学位移:将待测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与某基准氢核共振峰所在位置进行比较,求其相对距离,称之为化学位移。 2、屏蔽效应:核外电子在与外加磁场垂直的平面上绕核旋转同时将产生一个与外加磁场相对抗的第二磁场,对于氢核来讲,等于增加了一个免受外磁场影响的防御措施,这种作用叫做电子的屏蔽效应。 3、相对丰度:首先选择一个强度最大的离子峰,把它的强度作为100%,并把这个峰作为基峰。将其它离子峰的强度与基峰作比较,求出它们的相对强度,称为相对丰度。 4、氮律:分子中含偶数个氮原子,或不含氮原子,则它的分子量就一定是偶数。如分子中含奇数个氮原子,则分子量就一定是奇数。 5、分子离子: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生成带正电荷的自由基为分子离子。 6、助色团:含有非成键n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本身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不产生吸收,但当与生色团相连时,可使其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 7、特征峰:红外光谱中4000-1333cm-1区域为特征谱带区,该区的吸收峰为特征峰。 8、质荷比:质量与电荷的比值为质荷比。 9、磁等同氢核化学环境相同、化学位移相同、对组外氢核表现相同偶合作用强度的氢核。 10、发色团:分子结构中含有π电子的基团称为发色团。 11、磁等同H核:化学环境相同,化学位移相同,且对组外氢核表现出相同耦合作用强度,想互之间虽有自旋耦合却不裂分的氢核。 12、质谱:就是把化合物分子用一定方式裂解后生成的各种离子,按其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图谱。 13、i-裂解:正电荷引发的裂解过程,涉及两个电子的转移,从而导致正电荷位置的迁移。 14、α-裂解:自由基引发的裂解过程,由自由基重新组成新键而在α位断裂,正电荷保持在原位。 15、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16. 能级跃迁分子由较低的能级状态(基态)跃迁到较高的能级状态(激发态)称为能级跃迁。 17. 摩尔吸光系数浓度为1mol/L,光程为1cm时的吸光度 二、选择题 1、波长为670.7nm的辐射,其频率(MHz)数值为(A) A、4.47×108 B、4.47×107 C、1.49×106 D、1.49×1010 2、紫外光谱的产生是由电子能级跃迁所致,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C)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C )

流水施工例题

流水施工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时间坐标中用横的线段表示各施工过程的开始、结束及延续时间,同时反映各施工过程相互关系的指示图表称为(B)。 A斜道图B横道图C网络图D施工平面图 2、组织施工几种方式中,施工工期最短,一次性投入的资源量最集中的方式是(B)。 A流水施工B平行施工C依次施工D搭接施工 3、采用(A)组织方式,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简单,日资源用量少,工期长。 A依次施工B平行施工C流水施工D搭接施工 4、建设工程组织流水施工时,其特点之一是( C )。 A. 同一时间段只能有一个专业队投入流水施工 B. 由一个专业队在各施工段上依次施工 C. 各专业队按施工顺序应连续、均衡地组织施工 D. 施工现场的组织管理简单,工期最短 5、"(C)数值大小,可以反映流水速度快慢、资源供应量大小。 A. 流水步距 B. 组织间歇 C. 流水节拍 D. 平行搭接时间 6、下列流水参数中属于空间参数的是(D)。

A流水节拍B流水步距C施工过程数D流水段数 7、在组织流水施工时,用以表达流水施工在施工工艺上开展顺序及其特征的参数,称为( A)。 A工艺参数B空间参数C时间参数D组织参数 & (A) —般指的是在组织拟建工程流水施工时,其整个建造过程可分解 的几个施工步骤。 A工艺参数B空间参数C时间参数D组织参数 9、确定某一施工过程所需安排的施工班组人数时,考虑“最小工作面”是为了( D)。 A 确定最低限度人数 B 确定最高限度人数 C 确定最可能人数 D 确定最合理 人数 10、"相邻两个施工班组投入施工的时间间隔称为( B)。 A流水节拍B流水步距C施工过程数D流水段数 11、"( A)是指从事某个专业的施工班组在某一施工段上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A流水节拍B流水步距C施工过程数D流水段数 12、"当各施工过程的持续时间保持不变时,则增加施工段数,工期将 ( B)。 A 不变 B 变长 C 缩短 D 无法确定 13、"同一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相等,不同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不尽相等,但它们之间有整数倍关系,则一般可采用的流水组织方式为( A)。 A有节奏流水B等节奏流水C无节奏流水D非节奏流水 1

波谱分析习题解析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习题 二、选择题 1.自旋核7Li、11B、75As, 它们有相同的自旋量子数Ι=3/2, 磁矩μ单位为核磁子,μLi=3.2560, μB=2.6880, μAs =1.4349 相同频率射频照射,所需的磁场强度H大小顺序为 ( ) A B Li>B B>B As B B As>B B>B Li C B B>B Li>B As D B Li>B As>B Li 2.在 O-H 体系中,质子受氧核自旋-自旋偶合产生多少个峰 ? ( ) A 2 B 1 C 4 D 3 3.下列化合物的1H NMR谱,各组峰全是单峰的是 ( ) A CH3-OOC-CH2CH3 B (CH3)2CH-O-CH(CH3)2 C CH3-OOC-CH2-COO-CH3 D CH3CH2-OOC-CH2CH2-COO-CH2CH3 4.一种纯净的硝基甲苯的NMR图谱中出现了3组峰, 其中一个是单峰, 一组是二重峰,一组是三重峰。该化合物是下列结构中的 ( ) 5.自旋核7Li、11B、75As, 它们有相同的自旋量子数Ι=3/2, 磁矩μ单位为核磁子,μLi=3.2560, μB=2.6880, μAs =1.4349 相同频率射频照射, 所需的磁场强度H大小顺序为( )

A B Li>B B>B As B B As>B B>B Li C B B>B Li>B As D B Li>B As>B Li 6.化合物CH3COCH2COOCH2CH3的1H NMR谱的特点是 ( ) A 4个单峰 B 3个单峰,1个三重峰 C 2个单峰 D 2个单峰,1个三重峰和1 个四重峰 7.核磁共振波谱法中乙烯、乙炔、苯分子中质子化学位移值序是 ( ) A 苯 > 乙烯 > 乙炔 B 乙炔 > 乙烯 > 苯 C 乙烯 > 苯 > 乙炔 D 三者相等 8.在下列因素中,不会使NMR谱线变宽的因素是 ( ) A 磁场不均匀 B 增大射频辐射的功率 C 试样的粘度增大 D 种种原因使自旋-自旋弛豫(横向弛豫)的速率显著增大 9.将(其自旋量子数I=3/2)放在外磁场中,它有几个能态 ( ) A 2 B 4 C 6 D 8 10.在下面四个结构式中 哪个画有圈的质子有最大的屏蔽常 数?() 11.下图四种分子中,带圈质子受的屏蔽作用最大的是( )

产品造型设计复习资料

第1章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是一门涉及工程技术、人机工程学、价值工程、可靠性设计、生理学、心理学、美学、市场营销学及CAD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发展时期:第一时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第二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第三时期——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今 ★现代产品观念——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而设计生产的具有一定用途的物质产品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的总和。产品包含实体、形式、延伸。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要素,主要有功能、物质技术和艺术造型3个基本要素。 ①功能。是指产品的功用,是产品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 ②物质技术条件。包括材料、制造技术和手段,是产品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 ③艺术造型。是指综合产品的物质功能和技术条件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功能。 产品的三要素同存在于一件产品中,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依寸、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关系。 产品造型设计的任务 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 简单而言,产品造型设计的任务就是确定结构和形状——赋予材质——选择产品色彩,最终创造出符合人们使用需求和操作功能,并同时满足形态、色彩、视觉和情感需要的产品。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有:美学法则;色彩设计;人机工程学等。 产品功能主要包括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两个方面。物质功能,一般指产品的实用功能和对环境的功能(系统与环境是外部联系的);精神功能,包括产品的美学功能、象征功能和对社会的功能。 实用功能即是指产品的具体用途。环境功能是指对人和放置产品的场所影响,周围环境条件在人和产品方面所发生的作用,其中物理要素是环境功能的主体。(生态平衡,保护环境) 美学功能是产品的精神属性,它是指产品外部造型通过人们视觉感受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 社会功能对社会或社会环境产生的作用。 产品的物质技术条件: ①材料:实现造型的最基本物质条件。 ②结构:指系统内部诸要素的联系。(舒适,安全,省力和高效) ③机构:是实现产品功能的重要技术条件之一。 ④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是产品设计从图纸变成现实的技术条件,是解决产品设计中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如产品的结构和构造、各零部件之间的配合、机器的工作效率、使用寿命等问题)的技术手段或途径。 ⑤经济性:通常制约造型方案的选用,加工方法的选择和面饰的采纳。 产品造型:产品的艺术造型是产品设计的最终体现。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3个基本原则是实用、美观、经济。实用是产品的生命,美观是产品的灵魂,经济则是两者的制约条件。 实用:指产品具有先进而完善的物质功能。产品的用途决定产品的物质功能,产品的物质功能又决定产品的形态。功能范围即产品的应用范围;工作性能通常是指产品的功能性能,如机械、物理、电气及化学等

流水施工习题和答案

第2章建筑工程流水施工试题答案 一、填空 1.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组织方式有三种:顺序施工、平行施工和流水施工。 2.流水施工的表示方法有三种:水平图表(横道图)、垂直图表(斜线图)和网络图。 3.根据组织流水施工的工程对象范围的大小,流水施工可以划分为分项工程流水施工、分部工程流水施工、单位工程流水施工、群体工程流水施工和分别流水。 4.流水施工的基本参数包括工艺参数、时间参数和空间参数。 5.工艺参数包括流水过程(数)和流水强度。 6.时间参数包括流水节拍、流水步距、间歇时间、搭接时间、流水工期。 $ 7.空间参数包括工作面(大小)、施工段(数)和施工层(数)。 8.根据流水施工的节奏特征,流水施工可划分为有节奏流水施工和无节奏流水施工。 9.有节奏流水施工又可分为等节拍流水施工、异节拍流水施工和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10.流水施工的分类是组织流水施工的基础,其分类方法是按不同的流水特征来划分。 11.分部工程流水施工是组织流水施工的基本方法。 12.分别流水法是组织单位工程或群体工程流水施工的重要方法。 13.分项工程流水是组织流水施工的基本单元。 14.根据工艺性质不同,可以把施工过程分为制备类、运输类和砌筑安装类三类施工过程。! 15.砌筑安装类施工过程按其在工程项目生产中的作用划分,有主导施工过程和穿插施工过 程两类。 16.砌筑安装类施工过程按其工艺性质划分,有连续施工过程和间断施工过程。 17.砌筑安装类施工过程按其施工复杂程度划分,有简单施工过程和复杂施工过程。 18.流水强度分为机械施工流水强度和手工作业流水强度。 19.为了避免施工队转移时浪费工时,流水节拍在数值上最好为半个班的整数倍。 20.异节奏流水施工又可分为成倍节拍流水施工和不等节拍流水施工。 21.有层间关系的工程中组织流水施工时,施工段数(m)和施工过程数(n)的正确关系是m≥n。 22.组织流水施工时,一个施工班组在一个流水段上完成施工任务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流水节拍。 *

等效平衡问题的基本模型及例题

等效平衡问题的基本模型 等效平衡问题是高中化学中《化学平衡》这一章的一个难点,也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和热 点。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题是非常必要的。经过对大量试题的对比分析, 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形: 完全等效平衡,这类等效平衡问题的特征是在同T、 P、 V 的条件下,同一化学反应经过不 同的反应过程最后建立的平衡相同。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就是构建相同的起始条件。下面看例题一: 【例题一】:温度一定,在一个容器体积恒定密闭容器内,发生合成氨反应:N2+3H2 2NH3。若充入 1molN2 和 3molH2 ,反应达到平衡时NH3 的体积百分含量为W% 。若改变开始时投 入原料的量,加入amolN2,bmolH2 ,cmolNH3 ,反应达到平衡时,NH3 的体积百分含量仍 为 W% ,则: ①若 a=b=0, c= ②若 a=0.75, b= , c= ③若温度、压强恒定,则a、 b、 c 之间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分析:通过阅读题目,可以知道建立平衡后两次平衡之间满足同 T、 P、 V ,所以可以断定是完全 等效平衡,故可以通过构建相同的起始条件来完成。 N2 + 3H2 2NH3 起始条件Ⅰ:1mol 3mol 0 起始条件Ⅱ:amol bmol cmol (可以把 cmolNH3全部转化为 N2, H2) 转化: 0.5cmol 1.5cmol cmol 构建条件:( a+0.5c)mol ( b+1.5c) mol 0 要使起始条件Ⅰ和起始条件Ⅱ建立的平衡一样,那么必须是起始条件Ⅰ和构建条件完全相 同。则有:( a+0.5c) mol = 1mol ( b+1.5c) mol = 3mol 其实这两个等式就是③的答案,①②的答案就是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不完全等效平衡,这类等效平衡问题的特征是在同T、P 不同 V 的条件下,同一化学反应经过不同的反应过程最后建立的平衡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同。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就是构建相似 的起始条件,各量间对应成比例。下面看例题二: 【例题二】: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中下反应: A ( g)+B(g) = C(g)(1)若开始时放入1molA 和 1molB ,到达平衡后,生成 a molC,这时 A 的物质的量为 mol 。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 和 3molB ,到达平衡后,生成 C 的物质的量为mol 。 (3)若开始时放入xmolA 、2molB 和 1molC ,到达平衡后, A 和 C 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 mol 和 3a mol ,则 x=, y= ,平衡时, B 的物质的量(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 2mol 乙:等于 2mol 丙:小于 2mol 丁:可能大于,等或小于2mol 作出判断的理由是。 (4)若在( 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 ,待到达平衡后, C 的物质的量分数是。分析:通过阅读题目,可以知道建立平衡后两次平衡之间满足同T、P 不同 V ,所以可以断定是不完全等效平衡,故可以通过构建相似的起始条件各量间对应成比例来完成。解答过程如下: A ( g) + B(g) = C(g) (1)起始条件Ⅰ:1mol 1mol 0 平衡Ⅰ:( 1-a ) mol ( 1-a ) mol amol (2)起始条件Ⅱ:3mol 3mol 0 平衡Ⅱ: 3( 1-a) mol 3 ( 1-a ) mol 3amol (各量间对应成比例)

波谱解析习题 适合波谱考试及练习用

波谱分析试题(C)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2分,共10分) 1、摩尔吸光系数; 2、非红外活性振动; 3、弛豫时间; 4、碳谱的γ-效应; 5、麦氏重排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 A、670.7nm B、670.7m C、670.7cm D、670.7m 2、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A、吸收峰的强度 B、吸收峰的数目 C、吸收峰的位置 D、吸收峰的形状 3、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 A、紫外光能量大 B、波长短 C、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 D、电子能级差大 4、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A、ζ→ζ﹡ B、π→π﹡ C、n→ζ﹡ D、n→π﹡ 5、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 A、水 B、甲醇 C、乙醇 D、正已烷 6、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

A、νC-C B、νC-H C、δasCH D、δsCH 7、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 这是因为:() A、诱导效应 B、共轭效应 C、费米共振 D、空间位阻 8、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 A、玻璃 B、石英 C、红宝石 D、卤化物晶体 9、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 A、4 B、3 C、2 D、1 10、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 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随原核而变 11、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 A、12C B、15N C、19F D、31P 12、苯环上哪种取代基存在时,其芳环质子化学位移值最大() A、–CH2CH3 B、–OCH3 C、–CH=CH2 D、-CHO 13、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 >乙炔(1.80) >乙烷(0.80),其原因为:() A.导效应所致 B. 杂化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协同作用的结果 C. 各向异性效应所致 D. 杂化效应所致 14、确定碳的相对数目时,应测定() A、全去偶谱 B、偏共振去偶谱 C、门控去偶谱 D、反门控去偶谱

流水施工、网络计划典型例题

流水施工典型例题 一、流水施工总结 二、典型例题: (一)固定节拍流水施工 1.特点: 在组织的流水范围内,所有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都相等,并且都等于流水步距。即t1=t2=

t3=K 根据上例图推导流水施工工期的公式。 T=(m+n-1)K+ΣZ-ΣC 2.练习: 已知某分部工程有3个施工过程,其流水节拍t1=t2=t3=2天,划分为3个施工段。 (1)若无工艺间歇,试计算流水施工工期并绘制流水施工横道图。 (2)若2、3之间工艺间歇2天,又如何 解:首先判断属于什么流水:固定节拍。 取k=t=2天,n=3,m=3, (1) T=(m+n-1)K=(3+3-1)×2=10天 (2) T=(m+n-1)K+ΣG=(3+3-1)×2+2=12(天) 流水施工横道图如下: (二)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1.特点: 同一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都相等,不同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不完全相等,但成倍数关系。 成倍节拍流水施工的组织步骤: (1)求各施工过程流水节拍的最大公约数作为流水步距K (2)计算各施工过程所需工作班组数 bi=ti/K (3)计算工作班组总数 n’=Σ bi (4)计算流水施工工期

T=(m+n’-1)K+ΣZ-ΣC 2.练习: 某分部工程有3个施工过程,其流水节拍分别为t1=1天,t2=3天,t3=2天,划分为6个施工段。试组织流水施工,计算流水施工工期并绘制流水施工横道图。 解:首先判断属于什么流水:加快的成倍节拍流水。 t1=1天,t2=3天,t3=2天 (1)取K=1天 (2)计算各施工过程所需工作班组数 b1=t1/K=1/1=1(队),同样b2=3,b3=2 (3)计算工作班组总数 n’=Σ bi=b1+b2+b3=6(队) (4)计算流水施工工期 T=(m+n’-1)K=(6+6-1)×1=11(天) (三)无节奏流水施工 1.特点 (1)各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不全相等; (2)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不尽相等; (3)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 (4)各专业工作队能够在施工段上连续作业,但有的施工段之间可能有空闲时间。 2.练习:

化学平衡之等效平衡练习题(含解析答案).doc

化学平衡练习题 【例 1 】将 3 mol A 和 1 mol B 混合于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P 中,以此时的温度、压强和体 积作为起始条件,发生了如下反应:3A(g)+B(g) 2 C(g)+D(g) 达到平衡时 C 的浓度为 wmol · L -1 。回答⑴~⑸小题: (1)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容器P 中,平衡后 C 的浓度仍为 -1 wmol · L 的是 () (A)6 mol A+2 mol B (B)3 mol A+1 mol B 十 2 mol C , (C)2 mol C+1 mol B+1 mol D (D)1 mol C+2mol D (2) 保持原起始温度和体积不变,要使平衡后 C 的浓度仍为wmol · L -1 ,应按下列哪种 配比向容器 Q 中充入有关物质( ) (A)3 mol A+1 mol B (B)4 mol C 十 2 mol D (C)1.5 mol A+0.5mol B+1 mol C +0.5 mol D (D) 以上均不能满足条件, (3)保持原起始温度和体积不变,若仍按3 mol A 和 1 mol B 配比在容器 Q 中发生反应, 则平衡时 C 的浓度和w rml · L-1 的关系是 () (A) > w (B) < w (C)= w (D) 不能确定 (4) 将 2 mol C 和 2 mol D 按起始温度和压强充入容器Q 中,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平 衡时 C 的浓度为 V mol ·L -1 , V 与 w 和叫的关系是 ( ) (A) V > w (B) V <w (C) V= w (D) 无法比较 (5) 维持原起始温度和体积不变,按下列哪种配比充入容器Q 可使平衡时 C 的浓度为 -1 ) V mol · L ( (A)1 mol C+0.5 m01 D.(B)3 mol A+2 mol B (C)3 mol A+1 mol B+1 mol D(D) 以上均不能满足条件 解析⑴( A )⑵ (D) .⑶ (B) .⑷ (B) .⑸ (C) .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 【篇一:波谱分析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判断题(1*10=10 分) 1、分子离子可以是奇电子离子,也可以是偶电子离子。 ?????????() 2、在紫外光谱分析谱图中,溶剂效应会影响谱带位置,增加溶剂极性将导致k 带紫移,r 带红 移。... ??. ???????????????????????() 4、指纹区吸收峰多而复杂,没有强的特征峰,分子结构的微小变化不会引起这一区域吸 收峰的变化。........................................... . ?(.. ) 5、离子带有的正电荷或不成对电子是它发生碎裂的原因和动力之 一。....... () 7、当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要释放能量,从 原来的基态振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动能级。 ??????????.?() 8、红外吸收光谱的条件之一是红外光与分子之间有偶合作用,即分子振动时,其偶极 矩必须发生变 化。??????????????.. ??????????.() 9、在核磁共振中,凡是自旋量子数不为零的原子核都没有核磁共振现象。() 10、核的旋磁比越大,核的磁性越强,在核磁共振中越容易被发现。???() 二、选择题(2*14=28 分) 2.a.小 b. 大c.100nm 左右 d. 300nm 左右 2、在下列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峰的质荷比为偶数的是 ??????????() a.c9h12n2 b.c9h12no c.c9h10o2 d.c10h12o

3 、质谱中分子离子能被进一步裂解成多种碎片离子,其原因是????????.. () a. 加速电场的作用。 b. 电子流的能量大。 c. 分子之间相互碰撞。 d.碎片离子均比分子离子稳定。 a .苯环上有助色团 b. 苯环上有生色团 c .助色团与共轭体系中的芳环相连 d. 助色团与共轭体系中的烯相连 5、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可用来测定化合物构型,在几何构型中, 顺式异构体的波长一般都比反式的对应值短,并且强度也较小,造成此现象最 主要的原因是... ? ....... (.). a.溶剂效应 b. 立体障碍c.共轭效应 d. 都不对 6 ????????.(. ) a .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大,峰 在高场出现; b. 屏蔽效应增强,化学位移值大,峰在低场出现; c .屏蔽效应减弱,化学位移值大,峰在低场出现; d. 屏蔽效应减弱,化学位移值大,峰在高场出现; 7 、下面化合物中质子化学位移最大的 是??????... ??????????. ?.(. )a.ch3cl b. 乙烯c.苯 d. ch3br 8、某化合物在220 —400nm 范围内没有紫外吸收,该化合物可能属于以下化合物中的哪一 类????????????????????????????? ??.. () a.芳香族类化合物 b. 含双键化合物c.醛类 d.醇类 9、核磁共振在解析分子结构的主要参数 是..... a .化学位移 b. 质荷比 ..).. c.保留值 d. 波数 10、红外光谱给出的分子结构信息 是?????????????????.. () a.骨架结构 b.连接方式 c .官能团 d.相对分子质量 11、在红外吸收光谱图中,2000-1650cm-1 和900-650 cm-1 两谱带是什么化合物的特征谱 带...... ???????????????????????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设计说明书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题目:养生鞋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3年12月18日 机械工程学院 2013年12月

摘要 鞋是民族历史文化的产物,鞋的重要性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日俱增。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温饱问题的解决和观念意识的进步,人们购买鞋时,也逐渐将注意力转向了健康、环保和舒适。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鞋子,其主要解决现有的鞋子外观不够新颖,而且功能单一。本实用新型鞋子的特征在于所述的鞋子本体内部设有一个空腔,在空腔内部放入少量中药,可以很好的治疗或者预防足部疾病,更可以养生。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外观新颖,造成成本低,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鞋;空腔;中药;养生

Abstract Shoes is the product of national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importance of increasing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In the 21st century, as people food and clothing problem and the progress of concept, when people buy shoes, also gradually turning its attention to the heal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omfor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kind of shoes, the main solution to the existing shoes appearance is not novel, and single fun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oes is shoes ontology inside has a cavity, inside the cavity into a small amou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an very good treatment or prevention of foot disease, more can preserve one's health. The utilit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novel appearance and cause of low cos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eople's physical health. Keywords shoe; cav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ep in good health

流水施工练习题

流水施工习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流水施工的施工过程和流水强度属于() A、技术参数 B、时间参数 C、工艺参数 D、空间参数 2.由于某工程项目在第i施工段上的第2施工过程采用新技术施工,无标准定额可循,所以只能根据相关专家经验估算其流水节拍。已知对该施工过程进行估算得到的最短估算时间、最长估算时间、最可能估算时间分别为12d、22d、14d,则该施工过程的期望时间应为( ) A.15d B.16d C.18d D.14d 3.在流水施工中,造成专业队窝工是由于出现( ) A. M0=N B. M0>N C、M0 <N D、M0≤N 4. 浇筑混凝土后需要保证一定的养护时间,这就可能产生流水施工的( )。 A.流水步距 B.流水节拍 C.技术间歇 D.组织间歇 5. 某工程有2个施工过程,技术上不准搭接,划分4个流水段,组织2个专业队进行等节奏流水施工,流水节拍为4天,则该工程的工期为( )天。 A.18 B.20 c.22 D.24 6. 流水节拍是指一个专业队( )。 A.整个工作的持续时间 B.在一个施工段上的持续时间 C.最短的持续工作时间 D.转入下一个施工段的间隔时间 7. 以下属于无节奏流水施工的主要特点的是( )。 A.各施工过程的施工段数不相等 B.施工段可能有间歇时间 C.专业工作队数不等于施工过程数 D.每个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工程量相等 8. 某基础工程土方开挖总量为8 800m3,该工程拟分5个施工段组织固定节拍流水施工,两台挖掘机每台班产量定额均为80m3,其流水节拍应确定为( )天。 A. 55 B. 11 C. 8 D. 65 9. 利用横道图表示建设工程进度计划的优点是( )。 A.有利于动态控制 B.明确反映关键工作 C.明确反映工作机动时间 D.明确反映计算工期 10.下列组织流水施工的方式中,专业组数大于施工过程数的是( ). A.等节拍流水 B.异步距节拍流水 C.等步距异节拍流水 D.无节奏流水 二、多项选择题 1. 以下属于流水施工参数的时间参数的是()。 A流水节拍 B.流水步距C工艺间歇D组织间歇 2. 流水施工作业中的主要参数有( )。 A、工艺参数 B.时间参数 C.流水参数 D.空间参数 E.技术参数 3.流水施工根据各施工过程时间参数的不同特点分类可分为( )。 A、等节拍流水 B.异节拍流水 C.无节拍流水 D.无节奏流水 4.本工程采用的流水施工方式是( ) A.等节拍流水 B.异节拍流水 C.无节拍流水 D.无节奏流水

等效平衡学案

等效平衡学案 一、概念 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 (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概念的理解:(1)外界条件相同:通常可以是①恒温、恒容,②恒温、恒压。 (2)“等效平衡”与“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不同: “等效平衡”只要求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同,反应的速率、压强等可以不同。 (3)平衡状态只与始态有关,而与途径无关,只要物料相当,就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二、等效平衡的分类 在等效平衡中比较常见并且重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I 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 ≠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对应各物质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 。 II 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 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III 类:恒温恒压下对于气体体系等效转化后,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 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解题的关键,读题时注意勾画出这些条件,分清类别,用相应的方法求解。我们常采用“等价转换”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等效平衡问题 三、例题解析 I 类: 在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m+n ≠p+q)的反应,只 有物质的量按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转化为 例: N 2(g) + 3H 2(g) 2NH 3(g) 起始量 1 mol 3 mol 0 mol 等效于 0 mol 0 mol 2 mol 0.5 mol 1.5 mol 1 mol a mol b mol c mol 则a 、b 、c 关系:___________

波谱解析习题

第一节:紫外光谱(UV) 一、简答 (p36 1-3) 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 答:有n 电子和π电子。能够发生n →π*跃迁。从n 轨道向π反键轨道跃迁。能产生R 带。跃迁波长在250—500nm 之内。 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π→π* 跃迁) (2) (1) 及 NHR 3 CH CH OCH 3 CH 及CH 3 CH CH 2 答:(1)的后者能发生n →π*跃迁,吸收较长。(2)后者的氮原子能与苯环发生P →π共轭,所以或者吸收较长。 3.与化合物(A )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B )与(C )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 (C)(B) (A)入max =420 εmax =18600 入max =438 εmax =22000 入max =475 εmax =320003 N N N NO HC 32(CH )2 N N N NO H C 32(CH )2 2 32(CH )(CH )23N N N NO 答:B 、C 发生了明显的蓝移,主要原因是空间位阻效应。 二、分析比较(书里5-6) 1.指出下列两个化合物在近紫外区中的区别: CH CH 3 2 (A)(B) 答:(A )和(B )中各有两个双键。(A )的两个双键中间隔了一个单键,这两个双键就能发生π→π共轭。而(B )这两个双键中隔了两个单键,则不能产生共轭。所以(A )的紫外波长比较长,(B )则比较短。 2.某酮类化合物,当溶于极性溶剂中(如乙醇中)时,溶剂对n →π* 跃迁及π→π* 跃迁有何影响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1.试述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答:工业产品作为一个客观存在,都包含着物质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和产品造型艺术三个基本要素。 物质功能就是产品的用途和使用价值,是产品赖以生存的根本所在。物质功能对产品的结构和造型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物质技术条件,是工业产品得以成为现实的物质基础,它包括材料和制造技术手段,并随着科学技术和工艺水平的不断发展而提高和完善。 工业产品的造型艺术,是利用产品物质技术条件,对产品的物质功能进行特定的艺术表现,其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满足人们对产品的视觉愉悦要求。 产品的三要素同时存在于一件产品中,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关系。 2.试述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答:“实用”,“经济”,“美观”是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基本原则。 “实用”,即产品必须具备使用功能,这是产品造型设计的目的,具备先进和完善的各种功能,并能够保证 产品物质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产品用途决定产品 的物质功能,产品物质功能决定产品的形态。因此,产 品的形态设计必须服从于产品的物质功能。产品的功能 设计应该体现功能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操作的合理性和 使用的可靠性等。 经济性原则是指产品造型的生产成本低,价格便宜,有利于批量生产,有利于降低材料消耗和节约能源,提高效率,有利于产品的包装,运输,仓储,销售,维 修等方面。一般来说,批量小的产品外观造型,宜采用 金属板材,平面造型;而批量答得产品,由于可以用模 具进行加工,外观能够设计成曲面造型,外观所选用的 材料也较广泛。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美观性原则是指产品的造型美,是产品造型的精神功能所在。美观是经济实用的补 充。只有经济实用,而不美观,就不是完美的造型。 “实用”“经济”“美观”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又有主次之分。实用是首位,美观处于从属地位,经济是 前者两者的约束条件。在提高产品的实用功能时,不能 忘记产品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 合起来,使三者得到高度的协调一致,才能反映出产品 的整体美。 3.何谓绿色设计?何谓循环经济和绿色制造? 答:所谓绿色设计就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产品设计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又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既实现社会价值,又保护自然价值,促进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材料的选择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日益减少,设计中应尽量考虑采用天然再生的环保材料,如用竹材制作刀,叉,筷,盆等餐具,用纸浆制造电视及外壳,用木屑制作家具等。 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是提出产品的生命周期应是“设计开发—原材料和新材料—制造—使用,维修—回收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过程,产品制造的全过程以保护环境为前提,这就产生了“绿色制造”理论。循环经济的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绿色制造是一种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两大问题的一种制造模式,而绿色制造又与绿色设计是密切联系的。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企业内部的小循环而言,应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再生资源,企业应主动回收卖出后的废弃产品,使一家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余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和能源,形成生态工业园区内的大循环。循环经济应考虑零部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减少污染和节能;在营销运输时采用绿色包装,努力回收包装,一边再利用。 4.直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和曲线分别给人以什么感 觉? 答:直线能给人以严格,坚硬,明快,正直,力量的感觉。粗直线有厚重强壮之感,细直线有敏锐之感。 水平线具有安详,宁静,稳定,永久,松弛感。 垂直线含奋发,进取感,给人以严正,刚强,硬直,挺拔,高大,向上,雄伟,单纯,直接等感受。 细线有不稳定,运动,倾倒的感觉。 曲线能给人运动,温和,优雅,流畅,丰满,柔软,活泼等感觉。 5.在产品造型设计中,怎么把握统一和变化? 答:统一是指同一个要素在同一个物体中多次出现,或在同一个物体中不同的要素趋向或安置在某个要素之中,它的作用是使形体有条理,趋于一致,有宁静,安定感。 变化是指同一物体或环境中,要素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的变异性,或在同一物体或环境中,相同要素以一种变异的方法使之产生视觉上的差异感,它的作用是是形体有动感,克服呆滞,沉闷感,使形体具有生动活泼的吸引力。 在造型设计中,应以统一为主,变化为辅,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6.工业产品设计中,常包括哪些方面的对比与调和? 答:工业产品设计中,有以下几方面的对比与调和:1线型的对比与调和2形的对比与调和3色彩的对比与调和4材质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