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邮课程设计—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北邮课程设计—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

实验报告

综合设计:

程序编写:

硬件测试:

实验报告撰写: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某人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采用状态机的方法设计时许逻辑电路。

2.掌握ispLEVER软件的使用方法。

3.掌握用VHDL语言实现有限状态自动机。

4.掌握ISP器件的使用。

二.实验所用器件和设备

1.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ISP1032E

2.示波器

3.逻辑测试笔

4.TEC-5实验系统

三.问题描述

十字路口4个方向各有一个交通灯,分别控制着各个方向的交通通行状况。东西

方向按照“绿灯-黄灯-红灯”的顺序变化,而南北方向则按照“红灯-绿灯-黄灯”的顺序变化。当出现紧急状况,4个方向均禁止通行,直到紧急状况结束。设计一个交通灯控制系统,实现以上功能。

四.实验要求

1.起始状态,4个方向红灯亮起,延时2秒。

2.东西方向绿灯,表示可以通行,延时5秒;5秒后,东西方向黄灯亮起,延时2秒,期间,南北方向一直保持红灯,延时7秒。

3.南北方向随后按以上规律执行,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交通灯循环执行以上步骤。

4.突遇紧急状况,4个方向均红灯亮起,直到紧急状况结束,并能恢复出现紧急状况前的状态。

五.综合设计方案

1.设计思想

?输入端,clk=5kHz,作为时钟信号。同时设置一个紧急状态的逻辑位输入alarm,当alarm为1,手动启动紧急状态,alarm为0,回复到正常状态。?输出端,用th1,tl1作为倒计时信号,输入到数码显示管用来显示剩余时间;

同样,用th2,tl2作为南北方向的倒计时信号。

?用R1,R2,R3,R4表示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红灯信号,同理用Y1,Y2,Y3,Y4表示4个方向的和黄灯信号,G1,G2,G3,G4表示4个方向的

绿灯信号

?当可以通行的时间仅剩下2秒时,发出警报声;如果在紧急状况下,也发出警报声,这个警报声由Make_Sound来控制,输入到喇叭中。

?这是一个典型的时序状态机,一共6个大的状态。由于各个状态停留时间不同,但都是秒的倍数。可以考虑设计当前状态与下一状态两个枚举型数据,每秒刷新旧状态值,紧急事件发生时,要注意保存必要的信息,已被紧急事件结束后,恢复到原状态继续运行使用。

?选择实验台上的5kHz频率时钟,作为设计中分频的初始时钟。

2.状态转移图

状态说明:

?All_Red:起始状态,延时2秒后自动转入EW_Green,4个方向都是红灯。

?EW_Green:此状态下,东西方向绿灯,南北方向红灯,延时5秒。如果没有

紧急状况,转入EW_Yellow。

?EW_Yellow:此状态下,东西方向黄灯,南北方向红灯,延时2秒。如果没有紧急状态,转入SN_Green。

?SN_Green:此状态下,南北方向绿灯,东西方向红灯,延时5秒。如果没有紧急状态,转入SN_Yellow。

?SN_Yellow:此状态下,南北方向黄灯,东西方向红灯,延时2秒。如果没有紧急状态,转入EW_Green。

?Emergency:紧急状态,手动控制。可以随时启动紧急状态,由其他4个正常状态进入Emergency;也可以随时结束紧急状态,由Emergency

恢复到原先状态。

3.模块设计

?输入信号处理模块:

将外部时钟信号clk和紧急情况信号alarm经过模块1的处理之后送到系统中

执行。

?分频模块:

将5kHz的时钟信号进行分频,得到新的脉冲,每秒输出一个脉冲,方便计时。?正常情况下状态转移模块:

如果紧急情况信号无效,根据分频得到的始终信号计时,严格在各个状态之间跳转,并给出相应的控制信号,指挥是否报警和各个灯的亮与灭。

?紧急状态处理模块:

当紧急信号有效,模块3终止执行,完全转到紧急状态处理模块。当紧急状态结束,回到模块3继续执行原先状态。

?输出信号处理模块:

各个模块的输出信号汇集到这里,经过处理,决定各个灯的亮与灭,警报声以及黄灯的闪烁等。

六.程序设计

1.输入输出信号的定义

?clk(5kHz):输入信号,时钟脉冲

?alarm:输入信号,决定是否是紧急状态

?R1,R2,R3,R4:输出信号,4个方向的红灯信号

?Y1,Y2,Y3,Y4:输出信号,4个方向的黄灯信号

?G1,G2,G3,G4:输出信号,4个方向的绿灯信号

?Make_Sound:输出信号,警报声信号

?H1,L1:输出信号,东西方向的倒计时

?H2,L2:输出信号,南北方向的倒计时

2.内部模块之间接口信号的定义

?clk1:将clk分频后得到的新时钟信号,每秒输出一个脉冲

?step:用于分频时,计算clk脉冲的个数

?flag:标志位,用于判断是否是刚进入某一个状态,是则为0,反之为1

?th1,th2,tl1,tl2:计时信号,每加1表示1秒

?state:状态表示信号,有6个状态,分别是All_Red,EW_Green,EW_Yellow,SN_Green,SN_Yellow和Emergency

?count:计算脉冲个数

3.各主要模块实际程序设计

?分频模块(将5kHz的时钟分频每秒输出一个脉冲的信号)

process(clk)--对时钟进行分频,每5000个脉冲即1秒

variablestep:integer range 0 to 4999;

begin

ifclk'event and clk='1' then

if step=4999 then

step:=0;

clk1<='1';--5000个脉冲,step重新赋值为0,同时产生新脉冲

else

step:=step+1;

clk1<='0';--不足5000个脉冲,不断加1,同时不产生新脉冲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

?正常状况下状态转移模块

******************************定义变量****************************** process(alarm,clk1,clk)--非紧急情况下5个状态的转换

variable flag:std_logic;--标志位,表示刚进入还是已经进入该状态

variable th1,tl1,th2,tl2: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剩余时间高位和低位variable s:std_logic;--警报信号

variable state:Light;--状态

variable count:integer range 0 to 999;--1000个信号表示0.2秒

begin

if (clk1'event and clk1='1')and(alarm='0') then--时钟信号有效

Make_Sound<='0';--发声信号初始为0

case state is

************************4个方向全部红灯的************************

when All_Red=>--全红状态

if flag='0' then--标志位为0,表示刚进入这个状态

th1:="000";

tl1:="010";--对剩余时间高低位赋值

th2:="000";

tl2:="010";--对剩余时间高低位赋值

flag:='1';--修改标志位

R1<='1';

R2<='1';

R3<='1';

R4<='1';--4个方向的红灯信号全为1,表示红灯亮

else--已经进入该状态

if not(tl1="001" and tl2="001") then--低位不为0

tl1:=tl1-1;--不断减1

tl2:=tl2-1;

else--低位为0

flag:='0';

tl1:="000";

tl2:="000";

state:=EW_Green;--标志位变为0,进入下一个状态end if;

end if;

********************东西方向绿灯,南北方向红灯***********************

when EW_Green=>--东西方向可以通行的状态

if flag='0' then--标志位为0,表示刚进入这个状态

th1:="000";

th2:="000";

tl1:="101";

tl2:="111";--对剩余时间高低位赋值

flag:='1';--修改标志位

G1<='1';Y1<='0';R1<='0';

G2<='0';Y2<='0';R2<='1';

G3<='1';Y3<='0';R3<='0';

G4<='0';Y4<='0';R4<='1';--东西方向绿灯亮起,南北方向红灯亮起

else

G1<='1';Y1<='0';R1<='0';

G2<='0';Y2<='0';R2<='1';

G3<='1';Y3<='0';R3<='0';

G4<='0';Y4<='0';R4<='1';--东西方向绿灯亮起,南北方向红灯亮

if not(tl1="001") then--还有通过时间

tl1:=tl1-1;

tl2:=tl2-1;--时间不断减少

if tl1<3 then

Make_Sound<='1';--剩余时间少于3秒,警报声

end if;

tl1:="010";

tl2:="010";

flag:='0';

Make_Sound<='0';

state:=EW_Yellow;--通过的倒计时为0,东西方向不能通过,

进入黄灯状态,标志位重新为0

end if;

end if;

**********************东西方向黄灯,南北方向红灯********************

when EW_Yellow=>--东西方向进入黄灯状态

if flag='0' then--标志位为0,表示刚进入这个状态

th1:="000";

tl1:="001";

th2:="000";

tl2:="001";--对剩余时间高低位赋值

flag:='1';--修改标志位

Y1<='1'; G1<='0';R1<='0';

Y2<='0'; G2<='0';R2<='1';

Y3<='1'; G3<='0';R3<='0';

Y4<='0'; G4<='0';R4<='1';--东西方向黄灯亮起,南北方向依旧红灯

Y1<='1'; G1<='0';R1<='0';

Y2<='0'; G2<='0';R2<='1';

Y3<='1'; G3<='0';R3<='0';

Y4<='0'; G4<='0';R4<='1';--东西方向黄灯亮起,南北方向依旧红灯if not(tl1="001" and tl2="001") then

tl1:=tl1-1;

tl2:=tl2-1;--时间不断减少

else

tl1:="000";

tl2:="000";

flag:='0';

state:=SN_Green;--黄灯计时结束,修改标志位,进入南北

方向绿灯状态

end if;

end if;

**********************南北方向绿灯,东西方向红灯*********************

when SN_Green=>--南北方向进入绿灯通行状态

if flag='0' then--标志位为0,表示刚进入这个状态

th1:="000";

tl1:="111";

th2:="000";

tl2:="101";--对剩余时间高低位赋值

flag:='1';--修改标志位

G2<='1';R2<='0';Y2<='0';

G4<='1';R4<='0';Y4<='0';

Y1<='0';R1<='1';G1<='0';

Y3<='0';R3<='1';G3<='0';--南北方向绿灯亮起,东西方向红灯else

G2<='1';R2<='0';Y2<='0';

G4<='1';R4<='0';Y4<='0';

Y1<='0';R1<='1';G1<='0';

Y3<='0';R3<='1';G3<='0';--南北方向绿灯亮起,东西方向红灯

if not(tl2="001") then--还有通过时间

tl2:=tl2-1;

tl1:=tl1-1;--时间不断减少

if tl2<3 then

Make_Sound<='1';--如果剩余通过时间少于3秒,警报声响起,提醒

end if;

else

tl2:="010";

tl1:="010";

flag:='0';

Make_Sound<='0';

state:=SN_Yellow;--通过的倒计时为0,南北方向不能通过,

进入黄灯状态,标志位重新为0

end if;

end if;

*********************南北方向黄灯,东西方向红灯*********************

when SN_Yellow=>--南北方向进入黄灯状态

if flag='0' then--标志位为0,表示刚进入这个状态

th1:="000";

tl1:="001";

th2:="000";

tl2:="001";--对剩余时间高低位赋值

flag:='1';--修改标志位

Y1<='0';R1<='1';G1<='0';

Y2<='1';R2<='0';G2<='0';

Y3<='0';R3<='1';G3<='0';

Y4<='1';R4<='0';G4<='0';--南北方向黄灯,东西方向依旧红灯else

Y1<='0';R1<='1';G1<='0';

Y2<='1';R2<='0';G2<='0';

Y3<='0';R3<='1';G3<='0';

Y4<='1';R4<='0';G4<='0';--南北方向黄灯,东西方向依旧红灯if not(tl1="001" and tl2="001") then

tl1:=tl1-1;

tl2:=tl2-1;--时间不断减少

else

tl1:="000";

tl2:="000";

flag:='0';

state:=EW_Green;--黄灯计时结束,修改标志位,进入东西

绿灯状态

end if;

end if;

end case;

end if;

H1<=th1;

L1<=tl1;

H2<=th2;

L2<=tl2;--对信号赋值

end process;

?紧急状况处理模块

if alarm='1' then--紧急状态信号有效

Make_Sound<='1';

Y1<='0';

Y2<='0';

Y3<='0';

Y4<='0';

G1<='0';

G2<='0';

G3<='0';

G4<='0';

R1<='1';

R2<='1';

R3<='1';

R4<='1';--紧急状态下,各个方向的黄灯和绿灯不亮,红灯亮起,发出警报end if;

?输出信号处理模块

注:这里仅列出使东西方向黄灯闪烁的进程,南北方向黄灯闪烁的进程好这类似,将Y1,Y11,Y33分别修改为Y2,Y22,Y44即可

process(clk,Y1,alarm)--使黄灯闪烁的进程

variable count1:integer range 0 to 999;

begin

if (clk'event and clk='1') and (Y1='1') and (alarm='0') then

if count1=999 then

count1:=0;

Y11<=not Y11;

Y33<=not Y33;--每0.2秒闪烁一下

else

count1:=count1+1;

end if;

end if;

if Y1='0' then—如果没有黄灯信号,那么黄灯一直保持灭的状态

Y11<='0';

Y33<='0';

end if;

end process;

七.程序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第一版本的代码中,过多的使用了if-else的嵌套,但由于TEC-5实验台逻辑块数量的限制,使得程序并没有能够在试验台上正确得到运行起来。后来,查询资料才知道,减少使用if-else的嵌套可以大大减少逻辑块的使用。因此,我将程序作了改进,增加了case模块,最后使程序初步在实验台上运行起来。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有时候程序运行得并不稳定,有时候有效信号或者脉冲

已经输入到系统,但是程序并没有做出正确的反应。经过反复比对和确认,造成程序运行不稳定也不够灵敏的原因是使用了过多的进程,系统并不是一定捕捉到每个有效的脉冲信号。找出原因以后,我着手将某些进程合并,最后由原来的8个进程缩减到了3个进程,减少了激励信号和时钟脉冲的使用,从实验台只有时钟信号和紧急状态信号两个外界输入,大大增加了程序的稳定性,运行也更加平稳灵敏。

?在硬件调试过程中,发现当某个方向进入黄灯时,如果来了个紧急状态会导致程序的执行出现错误,也就是说,当紧急状态结束以后,黄灯不但没有灭,反而一直保持亮的状态。开始以为是程序的问题,但是不断检查程序,也在QuartusII上做了软件仿真,没有发现程序有太大的问题。后来,详细检查了一遍硬件连线,才发现有两根连线反接了,才解决了问题。

?黄灯闪烁问题是最后一个解决的问题。之前要么黄灯不闪烁,要么黄灯闪烁之后到了灭灯的时候却还保持闪烁状态,要么就是黄灯根本不闪烁。这个必然是程序的设计问题,因此将修改的重心放在程序上。经过多次修改,增加了一个黄灯闪烁的进程,和其他进程独立开来,终于使黄灯正确的闪烁起来。

八.程序基于QuartusII 9.0的模拟效果

1.仿真波形图

?紧急状态下的仿真波形

?非紧急状态下的仿真波形

2.模拟实验电路图

九.程序基于TEC-5实验台的最终效果

?程序启动后,首先进入四个方向全是红灯状态,延时2秒。

?外部紧急状态信号无效时,首先进入EW_Green状态,东西绿灯,南北红灯,延时5秒;随后进入EW_Yellow状态,东西黄灯,南北红灯,黄灯闪烁,延时2秒;再进入SN_Green状态,东西红灯,南北绿灯;最后进入SN_Yellow状态,东西红灯,南北黄灯,黄灯闪烁,延时2秒。以上状态不断循环。

?外部紧急状态信号无效时,用数码显示管显示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剩余通

过时间或者等待时间;当东西方向或者南北方向剩余通过时间少于3秒,喇叭发声提醒。

?外部紧急状态信号有效时,4个红灯全亮,并发出警报声,直到紧急状态结束,恢复之前状态。

?附部分实验观测结果

********************************1号数据表格*********************************

*******************************2号数据表格**********************************

*******************************3号数据表格*********************************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操作系统综合实践课程设计 实习类别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李旋 专业软件工程 学号130521105 指导教师崔广才、祝勇 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二〇一六年一月

- 1 -

- 2 -

一、概述 一个目录文件是由目录项组成的。每个目录项包含16B,一个辅存磁盘块(512B)包含32个目录项。在目录项中,第1、2字节为相应文件的外存i节点号,是该文件的内部标识;后14B为文件名,是该文件的外部标识。所以,文件目录项记录了文件内、外部标识的对照关系。根据文件名可以找到辅存i节点号,由此便得到该文件的所有者、存取权、文件数据的地址健在等信息。UNIX 的存储介质以512B为单位划分为块,从0开始直到最大容量并顺序加以编号就成了一个文件卷,也叫文件系统。UNIX中的文件系统磁盘存储区分配图如下: 本次课程设计是要实现一个简单的模拟Linux文件系统。我们在内存中开辟一个虚拟磁盘空间(20MB)作为文件存储器,并将该虚拟文件系统保存到磁盘上(以一个文件的形式),以便下次可以再将它恢复到内存的虚拟磁盘空间中。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可采用位示图方法。 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1 设计任务 多用户、多级目录结构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以实现下列几条命令login 用户登录 logout 退出当前用户 dir 列文件目录 creat 创建文件 delete 删除文件 open 打开文件 close 关闭文件 - 3 -

read 读文件 write 写文件 mkdir 创建目录 ch 改变文件目录 rd 删除目录树 format 格式化文件系统 Exit 退出文件系统 2.2设计要求 1) 多用户:usr1,usr2,usr3,……,usr8 (1-8个用户) 2) 多级目录:可有多级子目录; 3) 具有login (用户登录)4) 系统初始化(建文件卷、提供登录模块) 5) 文件的创建:create (用命令行来实现)6) 文件的打开:open 7) 文件的读:read8) 文件的写:write 9) 文件关闭:close10) 删除文件:delete 11) 创建目录(建立子目录):mkdir12) 改变当前目录:cd 13) 列出文件目录:dir14) 退出:logout 新增加的功能: 15) 删除目录树:rd 16) 格式化文件系统:format 2.3算法的总体思想 - 4 -

北邮 通信网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通信网理论基础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2013211124 学号: 姓名:

实验一 ErlangB公式计算器 一实验内容 编写Erlang B公式的图形界面计算器,实现给定任意两个变量求解第三个变量的功能: 1)给定到达的呼叫量a和中继线的数目s,求解系统的时间阻塞率B; 2)给定系统的时间阻塞率的要求B和到达的呼叫量a,求解中继线的数目s,以实现网络规划; 3)给定系统的时间阻塞率要求B以及中继线的数目s,判断该系统能支持的最大的呼叫量a。 二实验描述 1 实验思路 使用MA TLAB GUITOOL设计图形界面,通过单选按钮确定计算的变量,同时通过可编辑文本框输入其他两个已知变量的值,对于不同的变量,通过调用相应的函数进行求解并显示最终的结果。 2程序界面 3流程图 4主要的函数 符号规定如下: b(Blocking):阻塞率; a(BHT):到达呼叫量;

s(Lines):中继线数量。 1)已知到达呼叫量a及中继线数量s求阻塞率b 使用迭代算法提高程序效率 B s,a= a?B s?1,a s+a?B(s?1,a) 代码如下: function b = ErlangB_b(a,s) b =1; for i =1:s b = a * b /(i + a * b); end end 2)已知到达呼叫量a及阻塞率b求中继线数量s 考虑到s为正整数,因此采用数值逼近的方法。采用循环的方式,在每次循环中增加s的值,同时调用B s,a函数计算阻塞率并与已知阻塞率比较,当本次误差小于上次误差时,结束循环,得到s值。 代码如下: function s = ErlangB_s(a,b) s =1; Bs = ErlangB_b(a,s); err = abs(b-Bs); err_s = err; while(err_s <= err) err = err_s; s = s +1; Bs = ErlangB_b(a,s); err_s = abs(b - Bs); end s = s -1; end 3)已知阻塞率b及中继线数量s求到达呼叫量a 考虑到a为有理数,因此采用变步长逼近的方法。采用循环的方式,在每次循环中增加a的值(步长为s/2),同时调用B s,a函数计算阻塞率并与已知阻塞率比较,当本次误差小于预设阈值时,结束循环,得到a值。 代码如下: function a = ErlangB_a(b,s)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北邮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物联网实验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班级:2011211204 指导老师:赵同刚

一.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作用 现有成熟的主要应用包括: —检测、捕捉和识别人脸,感知人的身份; —分析运动目标(人和物)的行为,防范周界入侵; —感知人的流动,用于客流统计和分析、娱乐场所等公共场合逗留人数预警; —感知人或者物的消失、出现,用于财产保全、可疑遗留物识别等; —感知和捕捉运动中的车牌,用于非法占用公交车道的车辆车牌捕捉; —感知人群聚集状态、驾驶疲劳状态、烟雾现象等各类信息。 三.物联网无线传感(ZigBee)感知系统 ZigBee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低复杂度的无线网络技术。ZigBee在整个协议栈中处于网络层的位置,其下是由IEEE 802.15.4规范实现PHY(物理层)和MAC(媒体访问控制层),对上ZigBee提供了应用层接口。 ZigBee可以组成星形、网状、树形的网络拓扑,可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组网以及其他无线应用。ZigBee工作于2.4 GHz的免执照频段,可以容纳高达65 000个节点。这些节点的功耗很低,单靠2节5号电池就可以维持工作6~24个月。除此之外,它还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些优点使基于ZigBee的WSN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消费性电子设备、汽车自动化、家庭和楼宇自动化、医用设备控制等。 ZigBee的基础是IEEE802.15.4,这是IEEE无线个人区域网工作组的一项标准,被称作IEEE802.15.4(ZigBee)技术标准。ZigBee不仅只是802.15.4的名字。IEEE仅处理低级MAC

北邮数字电路综合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综合实验报告 简易智能密码锁 一、实验课题及任务要求 设计并实现一个数字密码锁,密码锁有四位数字密码和一个确认开锁按键,密码输入正确,密码锁打开,密码输入错误进行警示。 基本要求: 1、密码设置:通过键盘进行4 位数字密码设定输入,在数码管上显示所输入数字。通过密码设置确定键(BTN 键)进行锁定。 2、开锁:在闭锁状态下,可以输入密码开锁,且每输入一位密码,在数码管上显示“-”,提示已输入密码的位数。输入四位核对密码后,按“开锁”键,若密码正确则系统开锁,若密码错误系统仍然处于闭锁状态,并用蜂鸣器或led 闪烁报警。 3、在开锁状态下,可以通过密码复位键(BTN 键)来清除密码,恢复初始密码“0000”。闭锁状态下不能清除密码。 4、用点阵显示开锁和闭锁状态。 提高要求: 1、输入密码数字由右向左依次显示,即:每输入一数字显示在最右边的数码管上,同时将先前输入的所有数字向左移动一位。 2、密码锁的密码位数(4~6 位)可调。

3、自拟其它功能。 二、系统设计 2.1系统总体框图 2.2逻辑流程图

2.3MDS图 2.4分块说明 程序主要分为6个模块:键盘模块,数码管模块,点阵模块,报警模块,防抖模块,控制模块。以下进行详细介绍。 1.键盘模块 本模块主要完成是4×4键盘扫描,然后获取其键值,并对其进行编码,从而进行按键的识别,并将相应的按键值进行显示。 键盘扫描的实现过程如下:对于4×4键盘,通常连接为4行、4列,因此要识别按键,只需要知道是哪一行和哪一列即可,为了完成这一识别过程,我们的思想是,首先固定输出高电平,在读入输出的行值时,通常高电平会被低电平拉低,当当前位置为高电平“1”时,没有按键按下,否则,如果读入的4行有一位为低电平,那么对应的该行肯定有一个按键按下,这样便可以获取到按键的行值。同理,获取列值也是如此,先输出4列为高电平,然后在输出4行为低电平,再读入列值,如果其中有哪一位为低电平,那么肯定对应的那一列有按键按下。由此可确定按键位置。

北邮通信原理实验 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实验报告 题目:基于SYSTEMVIEW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班级:2013211124 专业:信息工程 姓名:曹爽 成绩:

目录 实验一:抽样定理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要求 (3) 三、实验原理 (3) 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3) 五、实验总结和讨论 (9) 实验二:验证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10) 一、实验目的 (10) 二、实验要求 (10) 三、实验原理 (10) 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10) 五、实验总结和讨论 (19) 实验三:16QAM的调制与解调 (20) 一、实验目的 (20) 二、实验要求 (20) 三、实验原理 (20) 四、实验步骤和结果 (21) 五、实验总结和讨论 (33) 心得体会和实验建议 (34)

实验一:抽样定理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抽样定理。 2. 通过时域频域波形分析系统性能。 二、 实验要求 改变抽样速率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 三、 实验原理 一个频率限制在0f 的时间连续信号()m t ,如果以0 12S T f 的间隔进行等间隔均匀抽样,则()m t 将被所得到的抽样值完全还原确定。 四、 实验步骤和结果 1. 按照图1.4.1所示连接电路,其中三个信号源设置频率值分别为10Hz 、15Hz 、20Hz ,如图1.4.2所示。 图1.4.1 连接框图

图1.4.2 信号源设置,其余两个频率值设置分别为15和20 2.由于三个信号源最高频率为20Hz,根据奈奎斯特抽样定理,最低抽样频率应 为40Hz,才能恢复出原信号,所以设置抽样脉冲为40Hz,如图1.4.3。 图1.4.3 抽样脉冲设置 3.之后设置低通滤波器,设置数字低通滤波器为巴特沃斯滤波器(其他类型的 低通滤波器也可以,影响不大),截止频率设置为信号源最高频率值20Hz,如图1.4.4。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校园网的组建与应用 摘要: 本文针对实验室的设备环境,对校园网的组网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模拟,并最终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校园网组网方案。 实验中我们对路由器、交换机等组网基础设备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关于路由器,我们实现了本地基本配置,并分别使用路由器的串口和以太网口实现了不同网段的网络互联,对路由器静态及动态路由机制进行了探究。关于交换机,我们实现了VLAN的划分以及不同VLAN间的相互通信,对广播风暴现象的产生原理及解决方案进行了特定的实验。综合两者的功能,我们对多种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了分析,讨论和改进。最后通过实验和模拟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校园网组建方案。 在此方案中,我们在实现了网络互通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了IP地址的划分,IP地址利用DHCP进行自动分配。并根据模拟实际,对不同的主机进行VLAN划分,同时保证不同VLAN间的相互访问与特定VLAN的保护与单向访问。同时构建内部防火墙保证校园网与外部的安全访问。构建了完整可靠的网络之后,依据校园网的功能和服务需求,我们搭建了FTP服务器,用于提供基础的网络服务。 限于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我们的方案并不是完全能够适用于现实的。但是,通过实验使我们对校园网乃至更大的网络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目录

一、前言 随着信息的调整膨胀,全球信息已经进入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时代。作为科技先导的教育行业,计算机校园网已是教育进行科研和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校园网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中国教育科研网投入运营,全国多所高校校园网络开通联网。 随着学校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很多学校已经逐渐开始将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过程向电子化方向发展,校园网的有无以及水平的高低也将成为评价学校及学生选择学校的新的标准之一,此时,校园网上的应用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它在促进学习的同时掌握丰富的计算机及网络信息知识,毫无疑问,这是学生综合素质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基于先进的网络平台和其上的应用系统,将极大的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实现高水平的教学和管理。 学校目前正加紧对信息化教育的规划和建设。开展的校园网络建设,旨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其最终建设目标是将建设成为一个借助信息化教育和管理手段的高水平的智能化、数字化的教学园区网络,最终完成统一软件资源平台的构建,实现统一网络管理、统一软件资源系统,并保证将来可扩展骨干网络节点互联带宽为10G,为用户提供高速接入网络,并实现网络远程教学、在线服务、教育资源共享等各种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等工作。最终达到在网络方面,更好的对众多网络使用及数据资源的安全控制,同时具有高性能,高效率,不间断的服务,方便的对网络中所有设备和应用进行有效的时事控制和管理。 二、综述 2.1 概述 从物理意义上来说,校园网就是一种局域网。校园网是各类型网络中一大分支,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及代表性。作为新技术的发祥地,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和网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作为“高新技术孵化器”的高校,是知识、人才的高地,资源十分丰富,比其他行业更渴求网络新技术、网络新应用,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上海电力学院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名称:编写程序模拟虚拟存储器管理 姓名:杜志豪.学号: 班级: 2012053班 . 同组姓名:孙嘉轶 课程设计时间:—— 评语: 成绩: 目录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4) 1. 1 设计题目 (4) 1.2 使用算法分析: (4)

1. FIFO算法(先进先出淘汰算法) (4) 1. LRU算法(最久未使用淘汰算法) (5) 1. OPT算法(最佳淘汰算法) (5) 分工情况 (5) 二、详细设计 (6) 原理概述 (6) 主要数据结构(主要代码) (6) 算法流程图 (9) 主流程图 (9) Optimal算法流程图 (10) FIFO算法流程图 (10) LRU算法流程图 (11) .1源程序文件名 (11) . 2执行文件名 (11)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1) Optimal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11) FIFO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16) LRU页面置换算法结果与分析 (20) 四、设计创新点 (24) 五、设计与总结 (27)

六、代码附录 (27) 课程设计题目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编写程序模拟虚拟存储器管理。假设以M页的进程分配了N

块内存(N

北邮微波实验报告整理版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微波实验报告 班级:20112111xx 姓名:xxx 学号:20112103xx 指导老师:徐林娟 2014年6月

目录 实验二分支线匹配器 (1) 实验目的 (1) 实验原理 (1) 实验内容 (1) 实验步骤 (1) 单支节 (2) 双支节 (7) 实验三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 (12) 实验目的 (12) 实验原理 (12) 实验内容 (13) 实验步骤 (13) 纯电阻负载 (14) 复数负载 (19) 实验四功分器 (23) 实验目的 (23) 实验原理 (23) 实验内容 (24) 实验步骤 (24) 公分比为1.5 (25) 公分比为1(等功分器) (29) 心得体会 (32)

201121111x 班-xx 号-xx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二 分支线匹配器 实验目的 1.熟悉支节匹配器的匹配原理 2.了解微带线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3.掌握Smith 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匹配网络 实验原理 支节匹配器是在主传输线上并联适当的电纳(或者串联适当的电抗),用附加的反射来抵消主传输线上原来的反射波,以达到匹配的目的。 单支节匹配器,调谐时主要有两个可调参量:距离d 和由并联开路或短路短截线提供的电纳。匹配的基本思想是选择d ,使其在距离负载d 处向主线看去的导纳Y 是Y0+jB 形式。然后,此短截线的电纳选择为-jB ,根据该电纳值确定分支短截线的长度,这样就达到匹配条件。 双支节匹配器,通过增加一个支节,改进了单支节匹配器需要调节支节位置的不足,只需调节两个分支线长度,就能够达到匹配(但是双支节匹配不是对任意负载阻抗都能匹配的,即存在一个不能得到匹配的禁区)。 微带线是有介质εr (εr >1)和空气混合填充,基片上方是空气,导体带条和接地板之间是介质εr ,可以近似等效为均匀介质填充的传输线,等效介质电常数为 εe ,介于1和εr 之间,依赖于基片厚度H 和导体宽度W 。而微带线的特性阻抗与其等效介质电常数为εe 、基片厚度H 和导体宽度W 有关。 实验内容 已知:输入阻抗Z 75in ,负载阻抗Z (6435)l j ,特性阻抗0Z 75 ,介质基片 2.55r ,1H mm 。 假定负载在2GHz 时实现匹配,利用图解法设计微带线单支节和双支节匹配网络,假设双支节网络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114d ,两分支线之间的距离为21 8 d 。画出几种可能的电路图并且比较输入端反射系数幅度从1.8GHz 至2.2GHz 的变化。 实验步骤 1.根据已知计算出各参量,确定项目频率。 2.将归一化阻抗和负载阻抗所在位置分别标在Smith 圆上。 3.设计单枝节匹配网络,在图上确定分支线与负载的距离以及分支线的长度,根据给定的介质基片、特性阻抗和频率用TXLINE 计算微带线物理长度和宽度。此处应该注意电长度和实际长度的联系。 4.画出原理图,在用微带线画出基本的原理图时,注意还要把衬底添加到图中,将各部分的参数填入。注意微带 分支线处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影响,选择适当的模型。 5.负载阻抗选择电阻和电感串联的形式,连接各端口,完成原理图,并且将项目的频率改为1.8—2.2GHz 。 6.添加矩形图,添加测量,点击分析,测量输入端的反射系数幅值。 7.同理设计双枝节匹配网络,重复上面的步骤。

北邮电路综合实验报告——串行口数据传输的仿真及硬件实现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路综合实验报告 串行口数据传输的仿真及硬件实现 姓名: 学号: 班内序号: 班级: 指导老师: 日期:2014年10月10日

摘要: 本实验模拟了现代数字逻辑电路中的数据传输过程。使用连续的代表0、1的高低电平作为数字信号,将该数字信号从输出端发送到接收端,并分别用串行、并行两种方式进行锁存,检测。本实验模拟了序列信号的发生装置、串并转换装置、串行并行两种方式的检测装置、锁存输出和控制电路,实现了一个简单的串行口数据传输模型。在此试验中,通过对常见芯片的组合实现功能,将一串由0、1组成的数字信号进行传输、转换、检测,使之显示在数码管上成为可读信息。并且,还实现了对此电路显示的控制,使数码管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才点亮。在实验中,还使用了Qua rtusⅡ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了仿真模拟。 关键字: 数据传输、串并转换、数据检测、QuartusII Abstract: This experiment simulated data transfer in modern digital logic circuit. Digital signal was transferred from the output terminal to the receiving end, which was consisted of

continuous high or low level represent 0 and 1 as digital signal, and latch, test it through serial or parallel mode. Our experiment simulated the producing equipment of sequence signal, the signal conversion module, testing module of serial and parallel mode, latch output and control circuit. It implements a simple serial port data communication model. In the experiment, we use the combination of simple chips to realize the function that transport, transfer and test a sequence of the digital signal consisting of 0 and 1, and display it on LED Segment Displays. In addition, we realize the control of display. The LED Segment Displays works only in specific conditions. We also conduct simulations on QuartusⅡ. Keywords: Data transmission, String conversion, Data detection, Quartus II 目录 一、实验目的 (4)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QuartusII原理图输入 法设计与实现 学院:北京邮电大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名称和实验任务要求 实验名称:QuartusII原理图输入法设计与实现 实验目的:⑴熟悉用QuartusII原理图输入法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 ⑵掌握QuartusII图形模块单元的生成与调用; ⑶熟悉实验板的使用。 实验任务要求:⑴掌握QuartusII的基础上,利用QuartusII用逻辑 门设计实现一个半加器,生成新的半加器图像模 块。 ⑵用实验内容(1)中生成的半加器模块以及逻辑门 实现一个全加器,仿真验证其功能,并能下载到实 验板上进行测试,要求用拨码开关设定输入信号, 发光二级管显示输出信号。 ⑶用3线—8线译码器(74L138)和逻辑门实现要求 的函数:CBA F+ C + =,仿真验证其 + B C B A A A B C 功能,,并能下载到实验板上进行测试,要求用拨 码开关设定输入信号,发光二级管显示输出信号。二.设计思路和过程 半加器的设计实现过程:⑴半加器的应有两个输入值,两个输出值。 a表示加数,b表示被加数,s表示半加和, co表示向高位的进位。

⑵由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理论知识可知 b a s ⊕=;b a co ?= 选择两个逻辑门:异或门和与门。a,b 为异 或门和与门的输入,S 为异或门的输出,C 为与门的输出。 (3)利用QuartusII 仿真实现其逻辑功能, 并生成新的半加器图形模块单元。 (4)下载到电路板,并检验是否正确。 全加器的设计实现过程:⑴全加器可以由两个半加器和一个或门构 成。全加器有三个输入值a,b,ci ,两个输 出值s,co :a 为被加数,b 为加数,ci 为低 位向高位的进位。 ⑵全加器的逻辑表达式为: c b a s ⊕⊕= b a ci b a co ?+?⊕=)( ⑶利用全加器的逻辑表达式和半加器的逻 辑功能,实现全加器。 用3线—8线译码器(74L138)和逻辑门设计实现函数 CBA A B C A B C A B C F +++= 设计实现过程:⑴利用QuartusII 选择译码器(74L138)的图形模块

北邮《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一

现代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班级: 2012211110 学号: 2012210299 姓名:未可知

在学习现代通信技术实验课上,老师提到的一个词“通信人”警醒了我,尽管当初填报志愿时选择了通信工程最终也如愿以偿,进入大三,身边的同学忙着保研、考研、出国、找工作,似乎大家都为了分数在不懈奋斗。作为一个北邮通信工程的大三学生,我也不断地问自己想要学习的是什么,找寻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通信这个行业如此之大,我到底适合什么。本学期,现代通信技术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规划,也让我对“通信人”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通信知识的储备 《现代通信技术》第一页指出,人与人之间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感知现实世界而获取信息,并通过通信来传递信息。所谓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的目的是用来“消除不可靠的因素”,它是物质运动规律总和。因此,我们通信人的任务就是利用有线、无线等形式来将信息从信源传递到信宿,在传输过程中保证通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而具体来讲,要实现信息传递,通信网是必需的通信体系,其中通信网分层的结构形式需要不同的支撑技术,包括业务网技术,向用户提供电话、电报、数据、图像等各种电信业务的网络;介入与传送网技术,实现信息由一个点传递到另一个点或一些点的功能。对此,我们通信工程专业学习课程的安排让我们一步步打下基础,建立起知识储备。 知识树如下: 如知识树所述,通信工程课程体系可以大致分为一下6类基础:

数学基础:工科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基础,随机过程; 电路基础: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通信电子电路; 场与波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射频与天线; 计算机应用能力:C 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时嵌入式系统 信号处理类课程:信号与系统,信号处理,图像处理,DSP 原理及应用; 通信类课程:通信原理,现代通信技术,信息论基础,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 从大一开始学习的工科数学分析,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为基础类课程,旨在培养我们的语言能力,数学基础,物理基础,计算机能力,然后逐步加大难度,细化课程,方向逐渐明朗详细。同时,课程中加入了各种实验,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二、通信知识的小小应用 实验课上老师说过,以我们所学的知识已经可以制作简单通信的手机的草图了,我对此跃跃欲试。经过思考和调研,以下是我对于简单手机设计的原理框图和思考结果。 一部手机的结构包括接收机、发射机、中央控制模块、电源和人机界面部分,如下图 手机结构设计图 电路部分包括射频和逻辑音频电路部分,射频电路包括从天线到接收机的解调输出,与发射的I/O 调制到功率放大器输出的电路。其中,射频接收电路完成接收信号的滤波、信号放大、解调等功能;射频发射电路完成语音基带信号的调制、变频、功率放大等功能。要用到的超外差接收机、混频器、鉴相器等在《通信电子电路》书本中的知识。逻辑音频包括从接收解调到接收音频输出、送话器电路到发射I/O 调制器及逻辑电路部分的中央处理单元、数字语音处理及各种存储器电路。由核心控制模块CPU 、EEPROM 、 FLASH 、SRAM 等部分组成,一个基本 天线 接收机 发射机 频率合成 电源 逻 辑 音 频 人 机 交 互

北邮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序号: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 1.1RNC设备观察实验 a) 了解机柜结构 b) 了解RNC机框结构及单板布局 c) 了解RNC各种类型以及连接方式 1.2基站设备硬件观察实验 a) 初步了解嵌入式通信设备组成 b) 认知大唐移动基站设备EMB5116的基本结构 c) 初步分析硬件功能设计 2网管操作实验 a) 了解OMC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b) 掌握OMT如何创建基站 二、实验设备 TD‐SCDMA移动通信设备一套(EMB5116基站+TDR3000+展示用板卡)、电脑。 三、实验内容 1TD-SCDMA系统认识 TD-SCDMA是英文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的简称,TD-SDMA是由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简称3G),也是ITU批准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一个,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是我国电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TD-SCDMA在频谱利用率、业务支持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有独特优势。TD-SCDMA由于采用时分双工,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基本一致,因此,基站根据接收信号估计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比较容易。TD-SCDMA使用智能天线技术有先天的优势,而智能天线技术的使用又引入了SDMA的优点,可以减少用户间干扰,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TD-SCDMA还具有TDMA的优点,可以灵活设置

上行和下行时隙的比例而调整上行和下行的数据速率的比例,特别适合因特网业务中上行数据少而下行数据多的场合。但是这种上行下行转换点的可变性给同频组网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TD-SCDMA是时分双工,不需要成对的频带。因此,和另外两种频分双工的3G标准相比,在频率资源的划分上更加灵活。 图1 3G网络架构 2硬件认知 2.1 RNC设备认知 TDR3000整套移动通信设备机框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

北邮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 姓名: 姓名:

实验一: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 ) 一、实验目的 1、了解DSB-SC AM 信号的产生以及相干解调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了解DSB-SC AM 信号波形以及振幅频谱特点,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了解在发送DSB-SC AM 信号加导频分量的条件下,收端用锁相环提取载波的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4、掌握锁相环的同步带和捕捉带的测量方法,掌握锁相环提取载波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DSB 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cos DSB c s t m t t ω= 频域表达式为 1 ()[()()]2 DSB c c S M M ωωωωω=-++ 其波形和频谱如下图所示 DSB-SC AM 信号的产生及相干解调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

将均值为零的模拟基带信号m(t)与正弦载波c(t)相乘得到DSB—SC AM信号,其频谱不包含离散的载波分量。 DSB—SC AM信号的解调只能采用相干解调。为了能在接收端获取载波,一种方法是在发送端加导频,如上图所示。收端可用锁相环来提取导频信号作为恢复载波。此锁相环必须是窄带锁相,仅用来跟踪导频信号。 在锁相环锁定时,VCO输出信号sin2πf c t+φ与输入的导频信号cos2πf c t 的频率相同,但二者的相位差为φ+90°,其中很小。锁相环中乘法器的两个 输入信号分别为发来的信号s(t)(已调信号加导频)与锁相环中VCO的输出信号,二者相乘得到 A C m t cos2πf c t+A p cos2πf c t?sin2πf c t+φ =A c 2 m t sinφ+sin4πf c t+φ+ A p 2 sinφ+sin4πf c t+φ 在锁相环中的LPF带宽窄,能通过A p 2 sinφ分量,滤除m(t)的频率分量及四倍频载频分量,因为很小,所以约等于。LPF的输出以负反馈的方式控制VCO,使其保持在锁相状态。锁定后的VCO输出信号sin2πf c t+φ经90度移相后,以cos2πf c t+φ作为相干解调的恢复载波,它与输入的导频信号cos2πf c t 同频,几乎同相。 相干解调是将发来的信号s(t)与恢复载波相乘,再经过低通滤波后输出模拟基带信号 A C m t cos2πf c t+A p cos2πf c t?cos2πf c t+φ =A c 2 m t cosφ+cos4πf c t+φ+ A p 2 cosφ+cos4πf c t+φ 经过低通滤波可以滤除四倍载频分量,而A p 2 cosφ是直流分量,可以通过隔直

数据结构 哈夫曼编码 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3——树(哈夫曼编/解码器) 学生姓名: 班级: 班内序号: 学号: 日期:2011年12月5日 1.实验要求 利用二叉树结构实现哈夫曼编/解码器。 基本要求: 1、初始化(Init):能够对输入的任意长度的字符串s进行统计,统计每个字符的频 度,并建立哈夫曼树 2、建立编码表(CreateTable):利用已经建好的哈夫曼树进行编码,并将每个字符的 编码输出。 3、编码(Encoding):根据编码表对输入的字符串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字符串输 出。 4、译码(Decoding):利用已经建好的哈夫曼树对编码后的字符串进行译码,并输出 译码结果。 5、打印(Print):以直观的方式打印哈夫曼树(选作) 计算输入的字符串编码前和编码后的长度,并进行分析,讨论哈夫曼编码的压缩效果。 并用I love data Structure, I love Computer。I will try my best to study data Structure.进行测试。 2. 程序分析 哈夫曼树结点的存储结构包括双亲域parent,左子树lchild,右子树rchild,还有字符word,权重weight,编码code 对用户输入的信息进行统计,将每个字符作为哈夫曼树的叶子结点。统计每个字符出现的次数作为叶子的权重,统计次数可以根据每个字符不同的ASCII码,根据叶子结点的权重建立一个哈夫曼树。 建立每个叶子的编码从根结点开始,规定通往左子树路径记为0,通往右子树路径记为1。由于编码要求从根结点开始,所以需要前序遍历哈夫曼树,故编码过程是以前序遍历二叉树为基础的。同时注意递归函数中能否直接对结点的编码域进行操作。 编码信息只要遍历字符串中每个字符,从哈夫曼树中找到相应的叶子结点,取得相应的编码。最后再将所有找到的编码连接起来即可。 译码则是将编码串从左到右逐位判别,直到确定一个字符。这就是哈夫曼树的逆过程。

北京邮电大学电路实验报告-(小彩灯)

北京邮电大学电路实验报告-(小彩灯)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报告课题名称:基于运算放大器的彩灯显示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姓名:班级:学号: 一、摘要: 运用运算放大器设计一个彩灯显示电路,通过迟滞电压比较器和反向积分器构成方波—三角波发生器,三角波送入比较器与一系列直流电平比较,比较器输出端会分别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从而顺序点亮或熄灭接在比较器输出端的发光管。 关键字: 模拟电路,高低电平,运算放大器,振荡,比较 二、设计任务要求: 利用运算放大器LM324设计一个彩灯显示电路,让排成一排的5个红色发光二极管(R1~R5)重复地依次点亮再依次熄灭(全灭→R1→R1R2→R1R2R3→R1R2R3R4→R1R2R3R4R5→R1R2R3R4→R1R2R3→R1R2→R1→全灭),同时让排成一排的6个绿色发光二极管(G1~G6)单光

三角波振荡电路可以采用如图2-28所示电路,这是一种常见的由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的方波和三角波发生器电路,图2-28中运放A1接成迟滞电压比较器,A2接成反相输入式积分器,积分器的输入电压取自迟滞电压比较器的输出,迟滞电压比较器的输入信号来自积分器的输出。假设迟滞电压比较器输出U o1初始值为高电平,该高电平经过积分器在U o2端得到线性下降的输出信号,此线性下降的信号又反馈至迟滞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当其下降至比较器的下门限电压U th-时,比较器的输出发生跳变,由高电平跳变为低电平,该低电平经过积分器在U o2端得到线性上升的输出信号,此线性上升的信号又反馈至迟

滞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当其上升至比较器的上门限电压U th+时,比较器的输出发生跳变,由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此后,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在迟滞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U o1得到方波信号,在反向积分器的输出端U o2得到三角波信号。假设稳压管反向击穿时的稳定电压为U Z,正向导通电压为U D,由理论分析可知,该电路方波和三角波的输出幅度分别为: 式(5)中R P2为电位器R P动头2端对地电阻,R P1为电位器1端对地的电阻。 由上述各式可知,该电路输出方波的幅度由稳压管的稳压值和正向导通电压决定,三角波的输 出幅度决定于稳压管的稳压值和正向导通电压以及反馈比R1/R f,而振荡频率与稳压管的稳压值和正向导通电压无关,因此,通过调换具有不同稳压值和正向 导通电压的稳压管可以成比例地改变方波和三角波的幅度而不改变振荡频率。 电位器的滑动比R P2/R P1和积分器的积分时间常数R2C的改变只影响振荡频率而 不影响振荡幅度,而反馈比R1/R f的改变会使振荡频率和振荡幅度同时发生变化。因此,一般用改变积分时间常数的方法进行频段的转换,用调节电位器滑动头 的位置来进行频段内的频率调节。

操作系统(一个小型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课程设计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时间:

操作系统模拟算法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要求 将本学期三次的实验集成实现: A.处理机管理; B.存储器管理; C.虚拟存储器的缺页调度。 设计流程图 主流程图 开始的图形界面 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缺页调度 先来先服务时 间 片 轮 转 首 次 适 应 法 最 佳 适 应 法 先 进 先 出 L R U 算 法

A.处理机调度 1)先来先服务FCFS N Y 先来先服务算法流程 开始 初始化进程控制块,让进程控制块按进程到达先后顺序让进程排队 调度数组中首个进程,并让数组中的下一位移到首位 计算并打印进程的完成时刻、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 其中:周转时间 = 完成时间 - 到达时间 带权周转时间=周转时间/服务时间 更改计时器的当前时间,即下一刻进程的开始时间 当前时间=前一进程的完成时间+其服务时间 数组为空 结束

2)时间片轮转法 开始 输入进程总数 指针所指的进程是 否结束 输入各进程信息 输出为就绪状态的进程的信息 更改正在运行的进程的已运行时间 跳过已结束的程序 结束 N 指向下一个进程 Y 如果存在下一个进程的话 Y N 输出此时为就绪状态的进程的信息 时间片轮转算法流程图

B.存储器管理(可变式分区管理) 1)首次适应法 分配流程图 申请xkb内存 由链头找到第一个空闲区 分区大小≥xkb? 大于 分区大小=分区大小-xkb,修改下一个空闲区的后向指针内容为(后向指针)+xkb;修改上一个空闲区的前向指针为(前向指针)+xkb 将该空闲区从链中摘除:修改下一个空闲区的后向地址=该空闲区后向地址,修改上一个空闲区的前向指针为该空闲区的前向指针 等于 小于延链查找下 一个空闲区 到链尾 了? 作业等待 返回是 否 登记已分配表 返回分配给进程的内存首地址 开始

电子琴的实验报告

单片机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电子琴 指导老师:苏 参与实验者:moxiaoxiao 专业:统本电信0801 地点:3#楼北楼605 电子琴 一.设计目的: (1).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朋友查阅资料,使用工程设计标准及编写设计文档的能力. (3).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4).提高计算机绘图能力 二.设计任务: 利用DP51PROC实验系统上的定时器/计数器,按键和蜂鸣器单元。用单片机I/O 口线控制蜂鸣器发出不同的音调,程序检测按键状态,7个按键中某一键按下时,蜂鸣器对应标称音阶. 三.设计与调试环境 KEIL uVision2 是众多单片机应用开发软件中优秀的软件之一,它支持众多不同公司的MCS51 架构的芯片,它集编辑,编译,仿真等于一体,同时还支持,PLM ,汇编和 C 语言的程序设计,它的界面和常用的微软VC++的界面相似,界面友好,易学易用,在调试程序,软件仿真方面也有很强大的功能。 1:按下面的步骤建立一个项目: 图1-4 选取芯片 图1-5 新建程序文件 (1)点击图1-5 中的 3 保存新建的程序,也可以用菜单File-Save 或快捷键Ctrl+S 进行保存。因是新文件所以保存时会弹出类似图1-3 的文件操作窗口,我们把第一个程序命名为,保存在项目所在的目录中,这时程序单词有了不同的颜色,说明KEIL 的 C 语法检查生效了。如图1-6 鼠标在屏幕左边的Source Group1 文件夹图标上右击弹出菜单,在这里可以做项目中增加减少文件等操作。我们选“Add File t o Group ‘SourceGroup 1’”弹出文件窗口,选择刚刚保存的文件,按ADD 按钮,关闭文件窗,程序文件已加到项目中了。这时在Source Group1 文件夹图标左边出现了一个小+号说明,文件组中有了文件,点击它可以展开查看。 图1-6 把文件加入到项目文件组中 编译程序 (2)进入调试模式,软件窗口样式大致如图1-8 所示。图中1 为运行,当程序处于停止状态时才有效,2 为停止,程序处于运行状态时才有效。3 是复位,模拟芯片的复位,程序回到最开头处执行。按

北邮-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函数信号发生器)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1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姓名:------ 学号:---------- 班内序号:--

一. 实验名称: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调试 二.实验摘要: 采用运放组成的积分电路产生方波-三角波,可得到比较理想的方波和三角波。根据所需振荡频率的高低和对方波前后沿陡度的要求以及对所需方波、三角波的幅度可以确定合适的运放以及稳压管的型号、所需电阻的大小和电容的值。三角波-正弦波的转换是利用差分放大器来完成的,选取合适的滑动变阻器来调节三角波的幅度以及电路的对称性。同时利用隔直电容、滤波电容来改善输出正弦波的波形。 关键词: 方波三角波正弦波频率可调 三、设计任务要求 1.基本要求: (1)输出频率能在1-10KHz范围内连续可调,无明显失真; (2)方波输出电压Uopp=12V,上升、下降沿小于10us,占空比可调范围30%-70%; (3)三角波Uopp=8V; (4)正弦波Uopp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V. (5)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求实际搭建) 2.提高要求: (1)正弦波、三角波和方波输出波形的峰峰值Uopp均可在1V-10V内连续可调。 (2)三种输出波形的输出端口的输出阻抗小于100Ω。 (3)三种波形从同一端口输出,并能够显示当前输出信号的种类、大小和频率 (4)用CPLD设计DDS信号源 (5)其他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案 四、设计思路以及总体结构框图 本课题中函数发生器结构组成如下所示:由比较器和积分器组成方波—三角波产生电

路,比较器输出的方波经积分器得到三角波,三角波到正弦波的变换电路主要由差分放大器来完成。差分放大器具有工作点稳定,输入阻抗高,抗干扰能力较强等优点。特别是作为直流放大器时,可以有效地抑制零点漂移,因此可将频率很低的三角波变换成正弦波。波形变换的原理是利用差分放大器传输特性曲线的非线性。 图4-1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总体框图 五.分块电路和总体电路的设计 (1)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 图5-1 方波-三角波产生电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