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科学上册太阳和影子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太阳和影子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太阳和影子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太阳和影子教案苏教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太阳和影子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

2.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3.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影子形成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地应用于生活实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

2.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三、教学难点:

1.分析影子变化的规律;

2.根据影子的变化推测太阳位置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手电筒、铅笔、蜡烛、硬纸板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猜一猜

师:人人有个好朋友,

乌黑身子乌黑头,

太阳光下伴你走,

一到黑处就分手。

2.学生猜谜。

生:谜底是影子。

3.师:关于影子你还知道哪些?

小组交流后汇报。

小组一:晴天时,大树有影子.篮球架也有影子。

小组二:有阳光时就有影子。

小组三:有灯光时也有影子。

小组四:阴天时没有影子。

小组五:有太阳的时候才能看到影子。

……

谈话: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影子和太阳确实有关系,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8.太阳和影子)

(二)探究新知

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

1.提出问题

谈话:在什么情况下会有影子呢?

2.猜想假设

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在有光的情况下会有影子。)

3.设计方案

小组交流后汇报。(利用灯光.透明卡片.不透明的卡片等材料做投影游戏。)

4.实施探究

小组内探究,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

你在做游戏时,有哪些发现?

我的发现:“灯光越亮影子越黑”;

“卡片离灯光近影子大,离得远影子小”;

“透明的卡片没有影子,不透明的卡片有影子”;

“关上灯就没有影子”

……

小结:有光,有不透明的物体是产生影子的两个条件。

探究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1.提出问题

谈话:一天中,阳光下同一个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有没有变化?各是怎么样变化的?

2.猜想假设

小组讨论后交流。(一天中物体的影子早晨和傍晚长,中午短;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3.制定方案

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小组交流后汇报。各小组互相补充形成方案:

把铅笔立在白纸上,用手电筒的光充当太阳的光,模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移动,分别在铅笔的左上方.正上方和右上方慢慢移动手电筒,观察铅笔的影子的变化情况并分别画下来。

更换不同高度的铅笔重复做几次。

4.实施探究

各个小组选择实验材料,分工合作试验。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

(1)各小组汇报实验发现及结果。

(2)师生总结:A阳光下任何不透明的物体都有影子,影子都在物体背着太阳的一面;在同一时刻,任何直立的物体的影子方向都是相同的。

B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方向的不同和长短的变化,物体的影子早晚最长,中午最短。影子运动的方向与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

C 因为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发生斜射与直射的变化。一天中的气温不同,也与直射.斜射有关,中午直射气温高,而早晚斜射气温低。

探究太阳位置的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各小组自由交流。

2.汇报交流。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图片或播放有关视频。

3.师生小结:人们可以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影子的长短变化,影子的方向变化,温度的高低变化,会影响农民的生产及生活规律,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等。

(三)拓展创新

请课下查找资料,了解古代人们是怎样利用物体的影子计时的。我们下节课将进行交流。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6、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 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1太阳和影子(4)教案-附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太阳和影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2.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知道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与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三、教学准备: 1.课前观察或回忆生活经验提示卡片。 2.投影仪一台,银幕一个、太阳高度测量仪。 3.每组三幅画。 4.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 1.教师做手影游戏。 2.学生做手影游戏。 3.通过游戏过程中的设计,总结出影子形成的条件。 (二)交流游戏,活动探究,总结规律,发现新知。 1.交流观察,总结规律。 (1)交流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的规律; (2)活动实践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辨别方向的方法。 (3)交流阳光下物体影子的特点。 (4)情景模拟活动。 2.动手作画,深化认识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画出上午.中午.下午三个时间物体的影子。 (2)小组交流所画影子,教师.学生进行评点。 (3)学生根据评点进行修改。

3.深入探究,发现新知。 (1)回忆知识储备,引出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和温度的关系。 (2)利用课件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估计时间。 (3)利用课件根据影子估计时间。 (三)交流生活现象,明确科学应用 1.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太阳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3.阳光下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总结延伸,指导课外活动 1.总结太阳和阳光下的影子为生活增添了快乐。 2.简介古代的日晷。 3.提出让学生课外搜集日晷有关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 、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在南,影子在北;太阳在西,影子在东。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太阳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影子越短。一天中,从早到晚影子的长短依次是:长——短——长。一天中,我们看到的太阳运动是从东往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周形。 2 、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 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一天中气温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气温也越高。 3 、人们利用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日晷是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古代计时器还有:沙漏、有刻度的蜡烛、中国古代铜壶滴漏、牛顿钟等。 4 、太阳东升西落以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5 、1 6 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 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在运动,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6课时。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本单元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第三单元:电和磁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范畴。电和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电能转化为磁,磁也能转化为电能,所以把它们并在一个单元里教学,便于学生建立联系,且单元里还有一课《电磁铁》,就是利用电来进行磁现象的观察与研究的。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本单元是学生认识心跳与呼吸,认识自己的身体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单元。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本单元内容设计主要围绕在观察中进行解释,在解释中积极思维,区分事实与解释的差异,认同并追求合理的解释展开。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单元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本单元涉及的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科学探究

1.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5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利‘学知识 2.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2.2了解古代人对昼夜变化的猜想。 2.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敢于大胆想象。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本单元内容属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这方面内容在本套科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本单元探究活动将从观察 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和月亮开始,这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 本单元共五课,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研究白天常见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影子 的长短变化;昼夜的交替轮回;夜晚月相的阴晴圆缺变化和因昼夜变化而引起动植 物的节律变化。 本单元从观测太阳开始,让学生亲自投入到对太阳和月亮的观测中,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太阳和月亮周而复始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模式及其与影子变化和气温之间的关系,意识到月相变化的规律,懂得掌握和利用这些自然规律,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我们更期待他们会由此感悟: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会包含着值得深入探究的科学道理,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第一单元课时分配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教案(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 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 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教师适当评价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1、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内部的呢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资料。 2、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地球构造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资料)。 3、过渡:查找、搜集大量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但很花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兴趣、信心、恒心是不可能取得探究成果的。今天**小组的成员就做得非常好!我们要向你们组学习。 4、讨论:通过同学们的资料,我了解了科学家已经想到了钻孔、地震波等方法来研究地球。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你会怎么做呢? 5、师生交流 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1、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同学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 2、原来地球的内部分了三部分,分别是地壳、地幔、地壳。(板书) 3、介绍各部分厚度及相关知识。 4、师:通过科学家的研究我们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就像这个鸡蛋(出示鸡蛋)鸡蛋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的内部会不会有什么关系 5、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7、师:假如你能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事,假如你在发现的基础上能做个细心人,假如你能多问个为什么,那么,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也许就存在于你的不经意之中! 自由活动:做地球结构模型 1、师:在科学研究中,对于无法直接观测的内部的事物,科学家会按照对事物已有的认识建立一个模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地球的内部,但根据我们对他的了解,可以用橡皮泥来制作一个能“打开的地球”,好不好? 2、师:为了能具体、形象地看到这个构造,我们今天就要来把一些枯燥的地球数据变成一个地球模型。 下面小组在讨论和交流时要围绕、解决以下问题:(课件展示) (1)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模型,怎么做? (2)制作模型时用不同颜色的材料表示地球的内部构造;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备课老师:彭必贤付进芝邹凤林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适当引出对比试验的方法,举例。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在这个环节中科让学生自己讲述并补充自己的好办法。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板书:种子发芽实验(一) 猜测种子发芽实验的条件: 水合适的温度土壤阳光空气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板书:种子发芽实验(一) 猜测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教学设计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按要求制订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比试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一首儿童歌曲《小种子》。 2.提问,植物的一生是从什么开始的呢?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二、设疑探究

1.我们已经知道了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种子发芽的条件是什么呢? 例如:空气、水、温度这些都是种子发芽的外部环境。还有什么呢?看一段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知道了,种子发芽还需要具备: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这些是种子发芽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 2.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呢?让学生做出思考和猜测。我们可以设计几个种子发芽实验,探究一下改变其中一个条件,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以绿豆种子为例,做几个探究实验。 第一个探究实验: 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的相同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种子等 两个组的不同条件:水的有无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实验组、让一组种子得不到水,叫对照组。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意(1)将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编号,便于以后的比较、观察和记录。(2)每个盒内至少要三粒种子,因为一颗种子带有偶然性,科学实验要严谨。 结论:种子发芽要有一定的水分 第二个探究实验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 太阳和影子4名师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太阳和影子 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猜谜、游戏等,知道影子形成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实验、交流、讨论,逐步了解不同时段影子的变化,使学生进一步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及运用太阳位置、物体影子的特点来判断时间、辨别方向;最后通过拓展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们来说,是每天都要经历的自然现象。但这些现象却往往使学生视而不见。他们对宇宙间的天体运动和变化,只能感知现象而缺少相关科学知识,无法以自己的现有经验加以解释。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认识到太阳的运动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探索身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记录观察数据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运动的关系;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长期观察的良好习惯;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的应用于生活实际。 (三)情感目标 在实验探究中,养成勇于探索、善于交流、分工合作的优良品质;能体会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三、教学要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四、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多媒体一套、透明的物体、三个太阳的图片、每组准备三幅画(未完成的画影子作品)。 2.实验准备:手电筒、铅笔、硬纸板等。 (二)学生准备:记录纸,课前观察提示卡片等。

最新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学目标】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三、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 1、了解哥白尼“日心说”的贡献。 2、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4、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5、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6、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7、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8、知道月球基本情况,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9、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本单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从引导孩子们观测太阳和影子开始通过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影子变化的长短人手,进而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太阳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 第二部分:在发现了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运用这个规律制作太阳钟,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也可以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 第三部分:昼夜交替现象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都为此做出许多的探索。 第四部分:在夜晚,如果孩子们能够坚持看月亮,并给月亮记下日记,就能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而在白天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太阳的影子;在夜晚组织学生看月亮、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这需要经过一整天、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记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五部分:第五课是综合地去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物变化和反应。 第1课、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 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标杆、粉笔 学生准备:卡纸、铅笔等记录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影子)

五年级科学上册 太阳和影子 3教案 苏教版 (2)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太阳和影子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 2.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3.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 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影子形成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地应用于生活实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 2.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三、教学难点: 1.分析影子变化的规律; 2.根据影子的变化推测太阳位置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手电筒、铅笔、蜡烛、硬纸板等。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猜一猜 师:人人有个好朋友, 乌黑身子乌黑头, 太阳光下伴你走, 一到黑处就分手。 2.学生猜谜。 生:谜底是影子。 3.师:关于影子你还知道哪些? 小组交流后汇报。 小组一:晴天时,大树有影子.篮球架也有影子。

小组二:有阳光时就有影子。 小组三:有灯光时也有影子。 小组四:阴天时没有影子。 小组五:有太阳的时候才能看到影子。 …… 谈话: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影子和太阳确实有关系,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8.太阳和影子) (二)探究新知 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 1.提出问题 谈话:在什么情况下会有影子呢? 2.猜想假设 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在有光的情况下会有影子。) 3.设计方案 小组交流后汇报。(利用灯光.透明卡片.不透明的卡片等材料做投影游戏。) 4.实施探究 小组内探究,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 你在做游戏时,有哪些发现? 我的发现:“灯光越亮影子越黑”; “卡片离灯光近影子大,离得远影子小”; “透明的卡片没有影子,不透明的卡片有影子”; “关上灯就没有影子” …… 小结:有光,有不透明的物体是产生影子的两个条件。 探究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1.提出问题 谈话:一天中,阳光下同一个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有没有变化?各是怎么样变化的? 2.猜想假设 小组讨论后交流。(一天中物体的影子早晨和傍晚长,中午短;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3.制定方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1、种子发芽实验 (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哪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第一个实验 实验名称:观察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运动的关系 实验内容:教科子第2~3页。 实验目的:发现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实验器材:指南针、记录纸、橡皮、小棒(10厘米)、小尺、钟表、温度计。 实验过程: 1、早晨,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下课的时候再去画一画。 2、用橡皮泥把铅笔垂直固定在白纸上,确定好南北方向,每到课间,画出阳光下铅笔的影子,并在影子的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和时间。 3、请同学们注意:温度计要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 4、观察记录纸上的记录,思考以下的问题: (1)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2)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3)温度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然后把结论写出来。 实验结论: 1、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相反。 2、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温度高,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温度低。

第二个实验 实验名称: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实验内容:教科书第11~14页。 实验目的:通过调查身边动植物与昼夜的关系,知道昼夜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 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实验过程: 1、调查我们身边的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2、放上一些好吃的,可以吸引小动物过来(别忘记洒上石灰) 学生在调查时,必须要遵守以下几点: (1)不要伤害小动物 (2)不要随意惊动小动物 (3)要想办法留下小动物活动后的痕迹 (4)要注意收集小动物留下的东西 (5)调查结束后,恢复小动物原来的生活环境 (6)不要尝小动物留下的东西 实验小结:昼夜的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第三个实验 实验名称: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内容:教科书第17页 实验目的:知道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小孔板,手电筒。 实验过程: 1、观察教科书第17页上面的三幅图:车灯、森林里的阳光、傍晚里的彩霞,你怎样解释这些光的现象? 提示学生:可以从光的行进路线来考虑。 2、提问:如果有物体把光挡住,光还能照过去吗?你认为光是怎样行进的?(直线传播) 3、用一只手电筒和三张小纸板做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解释。 实验结论:光在空气或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完美版)

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3. 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 教学重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 二、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1.让学生说一说:绿豆怎样才能发芽 2.师进行小结学生说的绿豆发芽的条件;师:如果我们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3.学生讨论 三、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 选择需要改变的一个条件,引导学生明确设计实验需要考虑的五个方面 选择需要改变的另一个条件,请学生按五个方面加一说明 四、确定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计划 学生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调整学生选择的课题, 学生阅读资料,着手写实验计划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二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2. 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3. 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对象,记录实验全过程和时间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实验设计,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教学准备:种子发芽实验盒,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计划 请一个学生向大家报告他的实验计划;师简要记录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依次报告其他两项实验的计划;大家发言,补充完善。 二、配备实验装置 对照教材,了解方法,然后动手做。 让生明确实验组和对照组 三、猜测实验结果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1太阳和影子(1)教案-附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二)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 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标杆.粉笔 学生准备:卡纸.铅笔等记录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猜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影子) 2. 你知道影子和什么有关吗? 3. 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课题) 4. 室外活动:在有阳光的地方放上标杆,画上它的影子,进入教室。 二、.自主学习 1. 这是谁的影子? (1)小组讨论:你认为这是谁的影子? (2)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画出树和电杆的影子。 2. 认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1)小组交流: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汇报。 (3)小结:物体挡住光形成影子。 3.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 (1)室外活动:再次画出标杆的影子。 (2)观察:你发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3)小组交流。汇报。

(4)小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在发生变化。 三、巩固应用 1. 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 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 课后继续研究影子,你还能发现什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 、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在南,影子在北;太阳在西,影子在东。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太阳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影子越短。一天中,从早到晚影子的长短依次是:长——短——长。一天中,我们看到的太阳运动是从东往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周形。 2 、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 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一天中气温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气温也越高。 3 、人们利用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日晷是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古代计时器还有:沙漏、有刻度的蜡烛、中国古代铜壶滴漏、牛顿钟等。 4 、太阳东升西落以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5 、1 6 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 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在运动,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6 、当北京是白天时(中午),华盛顿是黑夜,巴黎是清晨,夏威夷是黄昏。 7 、月相变化的规律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农历十五)-残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做月相。月亮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我们看到的月亮也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但它每天升起的时间不一样。有时,白天的时候月亮也在天上,只是由于太阳光太强我们看不到而已。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生物与环境/ 光/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运动和力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 光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运动和力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参考书5面)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大象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 1、制作宇宙模型课型:时间:教学目标: 1. 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宇宙知识。 2. 通过多种方式,制作宇宙模型。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手制作心目中的宇宙。难点: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宇宙,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法、学法: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学生动手操作、参观、学习并质疑。 学具:橡皮泥、纸、彩笔、剪刀、胶水、牙签、细铁丝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1.学生自己收集资料。2.导入:同学们:宇宙奥妙无穷,你对宇宙了解多少呢?小组交流。 二、课堂活动: (一)、设计模型根据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设计出小组的宇宙模型宇宙模型制作记录本 年月日小组 一、模型名称: 二、所需材料: 三、根据自己的设计小组分工准备材料。

第二课时 一、制作模型讲解: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制作,如:剪纸、绘画、捏橡皮泥等多种方式。 说明:我们所知道的知识有限,因此可只制作宇宙的一部分。 二、修正模型 学生对模型进行修正,达到自己最满意的效果。 三、参观交流模型小组内留一个人讲解,其余到各组参观,并提出自己 的建议。 四、质疑设计问题银行存折,如:“宇宙有多大?” 出示表格: 序号存入时间问题提取时间 1 9月3日宇宙有多大? 2 9月3日天空有多少个星座? 五、总结:你从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大胆的设想?你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畅所欲言。 六、实践调查:查阅有关宇宙的更多知识,解决疑难问题,丰富自己的 知识。 2 修改模型课后反思:本课的主题是修改上一课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宇宙模型,这是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已有的知识基础而编排的,利用他们对大自然的万物充满了好奇,并有强烈的动手欲望,因此,本节课的主旨是在教师引导下,启发学生去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围绕问题进行再观察再思考,并实验,去寻找各种自己心目中的答案,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

(新整理)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新整理)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时光源。 3.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的物体的侧面形状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的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推理、倾听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影子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手电筒、长方形木块、A4纸、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教室里所有的窗帘全部拉下,灯都熄灭)教师以手影游戏引入,利用投影机的灯光,教师现场做手影,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影子判断是什么小动物。让也有些会手影的学生上台来表演。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影子的形成条件,引导学生说出影子形成的条件。 二、知识构建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影子形成的条件,最首要的是要有光,那有光就要有光源。哪位同学尝试地说一说你所理解的光源。 同学1:要能自己发光的物体。 同学2: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比如:现在我们教室的日光灯,现在熄灭了,没有发光,所以说也要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师:这两个同学说的都很不错,都能说出自己的理解的光源。实际上就是光源就是这两个同学说的。哪个学生再来总结一下光源的概念。 同学3:能自己发光并且在是正在发光的物体。 师:我们知道了光源的概念,你能判断下面的物体哪些光源哪些不是光源呢? 全班同学一起判断。 三、实验探究 师:将一本书放在投影机和白板(屏)之间,学生能看到影子,书本向投影机方向移动时,会发现什么? 生:影子变大。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1太阳和影子(3)教案-附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太阳和影子第二课时 教学章节第一单元教学内容太阳和影子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事物实事求是的态度。 2.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 3.养成对事物长期观察的好品质。 科学探究: 1.能够利用温度计记录太阳温差变化。 2.能够在观测活动中,记录两种以上的数据。 3.能够借助器具进行观测,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科学知识: 1.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2.知道太阳的高度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3.知道太阳的高度变化会产生气温的高低变化。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难点:连续的观测和记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指南针、橡皮泥、卡纸、小木棒、钟表、温度计、手电筒、小标杆、竹蔑等。 学生准备:小尺子、铅笔、记录本等。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实验探究 1.讲述:手电筒和竹蔑分别代表太阳和同样太阳运动的轨迹,在面桌上标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教师示范。 3.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二、交流观测的结果 1.谈话:上一节课布置同学们的任务一定完成的很好,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 2.组织讨论:从这些表格中和实验只你发现了什么? 3.组织交流。 4.小结: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通过方式方法的讲解,让学生对将要进行的实验活动有一个明确的方法和思路。 学生在交流中了解自己的实验有哪些不足之处,并能在交流中产生想法,得到学习。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 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三、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探究你知道了? 通过全课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以及课后的延伸。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1 、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在南,影子在北;太阳在西,影子在东。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太阳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影子越短。一天中,从早到晚影子的长短依次是:长——短——长。一天中,我们看到的太阳运动是从东往西。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周形。 2 、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 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一天中气温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气温也越高。 3 、人们利用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日晷是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古代计时器还有:沙漏、有刻度的蜡烛、中国古代铜壶滴漏、牛顿钟等。 4 、太阳东升西落以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5 、1 6 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 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在运动,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6 、当北京是白天时(中午),华盛顿是黑夜,巴黎是清晨,夏威夷是黄昏。 7 、月相变化的规律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农历十五)-残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做月相。月亮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