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心理学-变态杀人犯

犯罪心理学-变态杀人犯

犯罪心理学-变态杀人犯
犯罪心理学-变态杀人犯

从黄勇案看“变态杀手”及社会管理的缺失与重建

摘要: 对付犯罪,首先要了解犯罪人。而了解犯罪人, 则首先要研究犯罪心理现象。河南平舆黄勇系列杀人案属于典型的变态系列性杀人案,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也暴露出我们的社会管理工作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者的职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温情感等方面; 同时, 广大公民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欠缺, 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人群中存在的不健全人格和心理缺陷也是酿成惨案的原因之一。文章将对黄勇进行进一步分析来探讨本文的主旨。

关键词:黄勇案、变态杀人犯、社会管理、重建

2002年11月, 电视新闻、报刊新闻和网络新闻都报道了一起令人发指的案件: 河南一犯罪嫌疑人黄勇在普通的村庄中、在自己简陋的住房里,竟然在三年内诱杀了17人。请看相关报道:犯罪嫌疑人黄勇, 男, 现年29岁, 是平舆县玉皇庙乡曾庄村委大黄村人, 初中毕业在家务农。经突, 犯罪嫌疑人黄勇供述了本人酷爱看武打录像、凶杀恐怖片, 自感杀人刺激, 自2001年9月以来, 被告人黄勇将家中面条机架改装为杀人器械,取名为”智能木马”。精心策划后,采取欺骗手段, 将受害人从录像厅、网吧、游戏厅等场所骗至家中, 先后杀死青少年17人, 杀伤1人, 并将死者尸体掩埋在自己室内和院内的犯罪事实。

许多人在听到这类案件时, 最初的一个疑问就是: 杀人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有着怎样的犯罪心理? 这类犯罪案件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 其犯罪动机令人

费解! 因为, 犯罪人似乎没有常人理解的图财、追求性满足、或达到某种报复的目的。当时的记者仔细查看了一下周围环境, 也发现尽管村子相当僻静, 但凶手住所与其周围邻居家距离也就两三米之遥, 何以在两年多的时间内这里发生了如此多的凶杀案, 邻居们却一无所知? 一位住在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 黄勇的屋子是独门独院, 他也经常不在家, 跟邻居们也不怎么来往, 如果不是那天警察来,我们都不知道他干了这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 问起对凶手的印象, 不止一位村民告诉记者,黄勇就住在村里, 还没有结婚, 表面上看他很正常, 还有点老实, 并不凶残。的确, 由于对这类怪异的犯罪行为、犯罪人和犯罪心理的费解, 导致人们对于这类犯罪产生一种无名的恐惧与无奈; 导致社会对此类案件的茫然与无措。这类案件再次说明: 对付犯罪,首先要了解犯罪人! 而了解犯罪人, 则首先要研究犯罪心理现象。

据犯罪心理分析专家武伯欣称:常态人作案,目的性比较特定,预谋比较周密,对行为后果事先有认知,包括反侦察意识、主动调控等都比较稳定。而变态杀人,目的不一定特定,可能是泛化的,扩大化的,基本上没什么预谋,只要自己觉得合适就干了,而且不顾一切要把行为表现到极至,直截了当地宣泄,一往直前,行为失控。反侦察也不到位了,选择方式也很少,只能逃跑躲藏。杀人没有负罪感,甚至有欣快感。接下来,我们将分析一下黄勇的犯罪心理因素与社会的影响。

(一)犯罪的心理因素

1、不良的认识观念与犯罪

人的行为是受其思想意识支配的。黄勇为了满足他“杀手”的欲望,不受社会道德的约束和调控,放任自己的不良行为。黄勇连续作案,在短短的两年内残害

17个人,而邻居对他的残暴行为却毫不之情,另外警察的破案能力过低,使黄勇对法律采取蔑视的态度。

2、犯罪动机与犯罪

犯罪动机是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是个人所具有的实施犯罪行为的决意和根据。像“黄勇案”,他杀人的动机就是满足他做杀手的内心需要,和实现杀手梦的内在动力。但还有一个犯罪动机,我个人认为,他的变态心理使他像《电锯惊魂》里边的杀人一样,在杀人中追求一种杀人的快感和娱乐感。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1、家庭

黄勇住的地方经济贫困,家里又不是很好。塔尔德认为,一个人走向犯罪道路,是后天社会风气,风俗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并不是先天决定的,在模仿过程中,人们接触愈密切就愈有可能相互模仿。黄勇自从看了《自由杀手》之后就有一种想当杀手的愿望,往后大多看这类暴力电影,而且又玩一些暴力游戏,从中来模仿英雄杀手。

2、教育

黄勇说他从小没有受过法制这方面的教育,也从来不关心新闻,不喜欢看书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世界观人生观的歪曲,走向犯罪道路。另外,被害人大都是在15岁以上,而且是经常出没在游戏厅和网吧的,对于这种现象,学校教育不利,管理失责,也是重要原因。

3、社会环境

黄勇生活在农村,他经常出没的游戏厅和网吧就是他跟人交往的社会环境,他看暴力电影和玩暴力游戏等不良社会文化侵蚀他的思想,使他产生犯罪动机,而游戏厅和网吧则为他的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在这个小的社会环境中,他逐渐形成了对青少年下手来实现他的杀手梦。

黄勇系列杀人案性质恶劣,但是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仅隔3-4米的周围邻居没有发现一点疑点? 这么多孩子失踪, 公安机关为什么没有一点儿警觉?虽然凶手和有关责任人都已受到了法律、党纪和政纪追究, 但我们仍应对这一案件不单只研究其犯罪心理,而且还应当从对这个案件的反思中找出我们的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找出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1. 管理者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重建

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承担义务的心理认同感, 这种心理认同感通过为履行这种义务而采取积极的行为表现出来。社会责任感则是以维护和实现包括自己在内的整个社会公众的利益为目的而产生的责任感。黄勇案显示出一些公职人员不但不具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 而且也丧失了起码的职业责任感。有鉴于此, 我们认为,在思想上, 应继续加强对全体公职人员的就职后的后续思想教育,在思想上真正树立起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的执政观和权力观;在观念上, 应在公务人员头脑中强化受纳税人供养和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在法律上, 要参考一些西方国家的做法, 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官员引咎辞职制度, 对未能尽心履职而造成不良后果的诸多事项一一列举规定之, 凡有违犯者必须引咎辞职, 不能仅受其他处分而官照做。

2. 管理者社会温情感的缺失与重建

在对黄勇案案犯犯罪动机的分析中, 当地官员提供这样一个情况: 案犯曾在南方

打工, 返乡时带回一女子, 因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严厉处罚, 使本已家贫的黄勇更是雪上加霜, 此女子也因此而离开了他。这一事件可能促使他产生报复社会的畸形心理。我们可以设想, 如果当时的工作人员不是简单生硬地对黄勇的行为进行罚款, 而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既指出他行为的违法性, 又引导帮助他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使他能有一个温暖正常的家庭生活, 或许也可避免以后一系列凶杀悲剧的发生, 潜移默化之中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由此我们谈到另外一个问题, 即公务人员社会温情感的缺失与重建问题。

3. 社会人群健全心理及人格的缺失与重建

在黄勇案中, 我们还可以看到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缺失。案犯黄勇是一个具有人格缺陷和不健康心理状态的个体。已年届三十但仍独居, 没有生活来源, 性情孤僻且受到过伤害, 加之暴力影视作品的不良影响, 是他缺陷人格和不健康心理状态形成的原因, 而这种缺陷人格和不健康心理状态又是他成为残忍的凶杀案犯的内在心理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们的生存竞争日趋激烈, 人们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日趋多样化, 人与人之间关系也日趋利益化, 加之人流和物流永不停息的涌动和碰撞, 已经打破了自然经济、甚至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生活的宁静, 使得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增多, 甚至于尖锐化。这种状况极易导致人们人格的缺失和不健康心理的产生, 这种有缺陷的人格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正和疏导, 具有病态心理的个体极易通过损害他人和社会的方式来宣泄对他人和社会的不满。因此, 加强对全体公民的健康心理教育,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心理健康监控疏导机制,对提高公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和保持社会稳定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我相信,社会上的人们的心理问题虽然大多数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但是只要社会上多一些关心,很容易就可以得到解决。不要等到出了什么事情之后相关部门才想到关注人们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诫大家对身边的人不要太冷漠,如果这个人人都充满爱,仇恨与妒忌等就无处容身,“变态杀人犯”的事件也将会越来越少!

犯罪心理学试题1

1.下列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伦理性原则 2.下列研究方法中属于因果研究的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3.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 A.莫兹利《精神生理学和精神病理学》的出版 B.龙勃罗梭《犯罪人论》的出版 C.科雷《犯罪人》的出版 D.格罗斯《犯罪心理学》的出版 4.下列不是弗洛伊德认为的犯罪行为产生原因的是( ) A.本能 B.人格 C.罪恶感 D.追求优越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认知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阿德勒 D.班杜拉 6.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犯罪生物学因素是一类自然因素 B.犯罪生物学因素是一种内因 C.犯罪生物学因素是非决定性因素 D.犯罪生物学因素是根本因素 7.下列不是犯罪心理形成模式的是( ) 20 年 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96585401 犯罪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A.渐进式 B.突发式 C.机遇式 D.跳跃式 8.罪犯在犯罪前经常有自我辩解心理,如把犯罪团伙结盟比作“桃园三结义”属于 () A.合理化 B.比拟 C.投射 D.补偿 9.下列不是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阶段的是() A.定型化阶段 B.准备阶段 C.个性化阶段 D.职业化阶段 10.下列不是犯罪动机的功能的是() A.激发功能 B.指向功能 C.维持和调节功能 D.减弱功能 11.青少年比较容易出现的犯罪是() A.预谋性犯罪 B.激情犯罪 C.贿赂罪 D.贪污罪 12.下列对犯罪人格描述错误的是() A.犯罪人格的本质是一种反社会人格 B.犯罪人格具有稳定性与连续性 C.犯罪人格就是注定要犯罪的人格 D.犯罪人格是外显行为与内心心理的统一 13.关于男女两性犯罪手段的差异表述错误的是() A.男性比女性在作案时更多的运用暴力 B.女性比男性在作案时具有更高的隐蔽性 C.男性比女性犯罪具有更高的逆变倾向性 D.男性比女性在作案时具有更高的主动性 14.下列关于初次犯罪者的犯罪动机表述错误的是() A.好奇 B.习惯 C.寻找刺激 D.自我显示 15.诈骗犯罪的目标多为() A.骗财 B.骗色 C.满足虚荣 D.练胆 16.下列强奸犯中比例较高的是()

犯罪心理学 读后感

读《变态心理与犯罪行为研究》有感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犯罪人其犯罪的心理原因或心理背景能够被人理解。但是,也有一少部分人,其犯罪的心理状态与正常犯罪人有所不同,属于某种变态心理的犯罪。《态心理与犯罪行为研究》一书就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变态心理以及其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所谓变态心理,是指离开正常人健康的人际反应模式表现出来的异常心理与行为,包括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既有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的异常改变,又包括能够反映个人独特的、稳定的和整个特征的个性或人格的异常,即包括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体心理特征以及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变态心理与犯罪行为研究》一书着重从变态心理的角度探讨研究各类变态心理者的犯罪行为,关于变态心理,目前许多学者描述为:变态心理犯罪,可以理解为由于精神状态不正常而导致的犯罪行为或者行为人由于变态心理的驱使而导致的犯罪 行为。 《变态心理与犯罪行为研究》着重研究了人格障碍、性行为变态、智力障碍、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这五类变态心理患者的犯罪类型、犯罪的变态心理原因以及犯罪行为特点,其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介绍心境障碍与犯罪一章中抑郁症患者“扩大杀人”的杀人行为。“扩大自杀”是指患者在极端抑郁而萌发自杀念头的同时,可能出于“怜惜”动机而将自己的子女或配偶先杀死,呈现“利他性杀人”或“慈悲性杀人”。其中就提到了这样一个案例:

案例:2002年3月10日下午,陈良将14岁的儿子铭铭从外婆家引诱至一栋高楼的顶层平台上,从塑料马甲中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榔头、菜刀和围兜,趁儿子低头喝水时,先是用榔头猛砸儿子的头顶,后又用菜刀砍向儿子。儿子面对父亲的凶杀行为,一边躲闪一边问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并求爸爸不要杀死他。经过两人的激烈拼斗后,儿子终于倒在血泊中。 真的不敢相信亲生父亲怎么会如此残忍的杀死自己的儿子,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啊!后经司法鉴定:陈良意识清楚,接触行为被动,合作欠佳,动作言词缓慢,注意力不集中,面部表情愁苦,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有自责消极观念,无自制力,符合抑郁症的诊断。这不禁让我想起广东母亲溺死自己脑瘫儿子的新闻。那个母亲虽然没有抑郁症,但也是算是“慈悲性”杀人。母爱是世界上伟大的爱,但就是因为母爱让一个母亲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 韩群凤与丈夫黄卓林1996年结婚,1998年生下一对孪生儿子黄浩佳、黄汝佳,两个孩子经医院确诊均为脑性瘫痪,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韩群凤得知后没有放弃对两个儿子的治疗。她在东莞市石碣镇租下出租屋,请专人专职照顾两个儿子的日常生活,方便当地按摩师每天进行物理治疗。直至2010年11月,韩群凤因找不到护工便将儿子接回自己家中自行照顾,还辞去工作专职照料儿子。因见两个儿子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韩群凤为了不再拖累自己的丈夫及家人便产生杀害儿子然后再自杀的念头。2010年11月20日下午,韩群凤写下遗书,等待丈夫外出便实施计划。当天22时许,韩群凤趁黄卓林外出

【测试】变态犯罪心理学测试题

更多课程传送门:点这里 第一题:企鹅肉 一个男科学家回忆说:他和他的朋友去南极考察,但是他中途中了雪盲,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他们在南极游荡,最后只能生吃企鹅来维持生命。但是他朋友最后还是没有挺住,最后死了。他一个人继续走了一天,最后被救了回去。第二天他特意去企鹅店吃企鹅,但是回来后竟然自杀了。为什么? 第二题:跳火车 一个人坐火车去临镇看病,看完之后病全好了。回来的路上火车经过一个隧道,这个人就跳车自杀了。为什么? 第三题:水草 有个男孩跟他女友去河边散步。突然他的女友掉进河里了,那个男孩就急忙跳到水里去找,可没找到他的女友,他伤心的离开了这里。过了几年后,他故地重游,这时看到有个老人在钓鱼,可那老人钓上来的鱼身上没有水草,他就问那老人为什么鱼身上没有沾到一点水草,那老人说:这河从没有长过水草。说到这时,那男孩突然跳到水里自杀了。为什么? 第四题:葬礼的故事 有母女三人,母亲死了,姐妹俩去参加葬礼。妹妹在葬礼上遇见了一个很有型的男子,并对他一见倾心。回到家后,妹妹把姐姐杀了。为什么? 第五题:夜半敲门 一个人住在山顶的小屋里,半夜听见有敲门的,他打开门却没有人,于是去睡了。等了一会又有敲门声,去开门,还是没人,如是者几次。第二天,有人在山脚下发现死尸一具,警察来把山顶的那人带走了。为什么? 第六题:满地木屑 马戏团里有两个侏儒,瞎子侏儒比另一个侏儒矮。马戏团只需要一个侏儒,马戏团的侏儒当然是越矮越好了。两个侏儒决定比谁的个子矮,个子高的就去自杀。可是,在约定比个子的前一天,瞎子侏儒,也就是那个矮的侏儒已经在家里自杀死了,地上残留着许多碎木屑。他

为什么自杀? 第七题:牛吃草 有一个年轻的男人,他的房子和邻居夫妇的房子中间隔着一片草坪。有一天深夜,男人被隔壁的吵架声吵醒,之后他又听到了摔东西声、砍刀子声和牛吃草的声音,过了一会,他又听到了有人撞他家门的声音,但他都没有理会,又睡了过去。第二天,他发现隔壁的男主人惨死在他家门口。推理其过程。 第八题:半根火柴 有一个人在沙漠中,头朝下死了,身边散落著几个行李箱子,而这个人手里紧抓著半个火柴。推理这个人是怎么死的? 第九题:过山车 有一对恋人去乐园玩,女孩想玩过山车,可男孩有点怕没敢玩,女孩玩了一次后,还想玩,这次她强拉着男孩和她一起玩,结果只有她一个人下来了,为什么? 第十题:报纸 晴天一个男人在一个很高的建筑物下面看报纸,他看到一条消息后突然跑到建筑物顶层,打开灯,然后跳下去自杀了。为什么? 第十一题:雨夜广播 雨夜,一个男人在车里面听广播。然后,突然一个闪电,随后打雷。由于闪电的干扰广播停了几秒种,然后那个男子自杀了。为什么? 第十二题:睡美人 从前,有一个被巫师施了魔咒的美丽公主,被关在城堡里长眠不醒。据说只有王子的深情一吻能吻醒公主。后来,一位很帅的王子攻占了城堡救出了公主。可是,他吻醒了公主后就被公主给杀了,为什么? 第十三题:两个军官 某次战争中杀人无数的两个军官,被困在了荒野里。他们孤苦无住,被恐惧和绝望快逼疯了,偏偏其中一位没熬的过去,先死了。另一位更加陷入绝望中,他将自己的战友埋了后,精神已经接近崩溃。更可怕的是:第二天的早上,当他醒来时,发现,死去的战友竟然正坐在他的身旁,用同样绝望的眼睛盯着他,请问怎么回事?

犯罪心理学期终试卷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200 -200 学年第学期犯罪心理学期终试卷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集群犯罪的特点是。(此题多选) A、参与人数多,彼此不认识 B、具有情境性和偶发性 C、事先无预谋 D、感染和互动激发起来的破坏 2、经验在保持中发生质和量的变化是多样的,常见的有。(此题多选) A、简略和概括 B、完整与合理 C、详细与具体 D、夸张与突出 3、心理是一种现象。(此题多选) A、纯主观的精神现象 B、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 4、犯罪心理产生的标志是的形成。 A、犯罪动机 B、不良个性 C、消极的情绪 D、犯罪行为“ 5、弃恶从良、重新做人,对于惯犯来说显得十分困难;顽固到底、走向灭亡,是多数惯犯的选择。这体现了他们在意志的品质。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两极性 6、性格的社会评价意义,主要体现在上。 A、性格的情绪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态度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7、在犯罪心理的动力系统中,包括。(此题多选) A、畸变的需要B、犯罪动机 C、不良兴趣D、薄弱的意志品质 8、“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所表现出来的是 心理冲突。 A、多避斗争 B、多重趋避斗争 C、双趋斗争 D、多趋斗争 9、突变型犯罪模式具体可分为(此题多选) A、原发型 B、继发型

C、由人际关系冲突引起的 D、由特定的气氛引起的 10、一些强奸犯罪人在犯罪之前,认为这是被害人愿意的,从而减少了良心的谴责,决意实施犯罪;抢劫犯精心策划的抢劫对象,是那些他认为的“为富不仁”者,这些分别是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前者属于,后者属于。 A、合理化作用 B、压抑作用 C、投射作用 D、升华作用 11、组织严密、内部等级森严、不公开活动、主动寻找犯罪目标犯罪的是以下何种犯罪群体。 A、团伙犯罪 B、集团犯罪 C、集群犯罪 D、合作式犯罪 12、处于侦察阶段的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是。(此题多选) A、认知失调 B、情绪随警方侦察力度波动 C、心理冲突激烈 D、行为反常 13、犯罪心理在个体自身的犯罪活动中不断强化而趋于巩固和发展,这一规律的心理学原理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挫折—攻击理论 C、亚文化理论 D、标签理论 14、心理外化的途径可以是。(此题多选) A、言语 B、心理冲突 C、行为 D、身体语言 E、面部表情 15、无论是暴力式还是非暴力报复型犯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A、情绪失控 B、报复对象易转移 C、作案时疏于防范 D、事后后悔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陈述的对错,你认为正确者,请在题目前的括号内打“√”,错者打“×”。(1分*12=12分) ( ()2、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常具有明显的情境性的特点。 ()3、激情可以是一种积极、也可以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4、不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不是意志行动. ()5、饥、渴和性的需要是维持机体生存和延续种族所必须的生理需要,对生理需要的追求就是对人的生命权力的追求,在任何时候都是正当的,无可指责的. ()6、希腊语中的“性格”一词翻译成英语为“雕塑的痕迹”,这就说明,对于具有正常神经功能的人来说,性格主要是由外力即个人所的环境塑造的。 ()7、个体决定要实施犯罪行为,主观方面的意识倾向决定了犯罪会立即发生。 ()8、犯罪不一定都存在明确的犯罪动机。

犯罪心理学案例

犯罪心理学案例 一、案情介绍 陈威,男,40岁,著名心理学教授。1960年出生于一个幸福的家庭,1967年母亲因婚外恋自杀,1980年大学毕业,1990年,攻读完博士学位,成为一名著名的心理学教授,2000年,因犯杀人罪被捕入狱,从1990年至2000年,共作案六起,死者都是女性且具有共同的特点:既受过高等教育又靠卖身为生。作案后还为死者穿好衣服,死者死后都是双腿并拢,双手抱在胸前。 家庭情况:父亲,在他7岁时与其母亲离异。母亲,白远,伟大的科学家,在他7岁的时候因婚外恋带着羞辱上吊自杀,而且是赤裸着身体,7岁的他亲眼目睹母亲的死。妹妹,白纯,在他的教育下进入大学,在大学里和自己的老师恋爱,毕业前(1990年)因怀孕大出血而死。 二、案例分析 1、犯罪心理结构 陈威是1989年开始作案,也就是他妹妹死的那一年。根据调查了解,他是在妹妹下葬的那一天杀了第一个受害者,在那一天他的愤怒到了极点要做点什么发泄一下,在他杀了第一个受害者后,他获得了巨大的心理释放,平衡的快感超乎他的意料,白纯的死压在胸口的一股气一下排泄而空,他获得了一种快乐的方式,从此就开始杀人。而妹妹白纯的死不是原始的诱因,根据阿德勒的观点,一个人的心理结构在大约4、5岁时已经基本成型而且稳定,陈威第一次作案的时候已经30岁了,所以说妹妹白纯的死不是原始诱因。也是根据阿德勒的观点,一个人童年的经历会影响其一生,早期的记忆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在陈威的童年里有着不好的记忆,这给他留下了阴影。在他7岁的时候,他亲眼目睹自己的母亲上吊自杀,而且是赤裸着身体,一个7岁的孩子怎能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在他的心目中,母亲白远和妹妹白纯是近乎完美的,但是她们都因为堕落而死,他认为上了学怀孕就是堕落。母亲白远的死是原始诱因,而妹妹白纯的死是诱发事件,他认为要是早一点消灭堕落,母亲和妹妹就不会那样了,于是他就开始了消灭堕落的杀戮。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六名受害者都是既受过高等教育又靠卖身为生,这就是他所谓的堕落。而对于为死者穿好衣服,死者死后都是双腿并拢,双手抱在胸前,是因为母亲白远死的时候是赤裸着身体,他为死者穿好衣服实际上是想为母亲遮羞,至于双腿并拢,双手抱在胸前,我认为是他想让死者保护好自己,不要堕落。综上所述,陈威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受他童年经历的影响,而妹妹白纯的死触碰到了他童年时想忘又忘不掉的经历。 2、犯罪心理状态 (1)犯罪前 陈威是在他妹妹白纯下葬的那一天杀了第一名受害者,因为他无法忍受妹妹的堕落,经过调查,在他妹妹住院到死亡期间,让他妹妹怀孕的男人从未出现过。这就使他的愤怒到了极点,产生了犯罪动机,开始寻找他的目标人物,做好充分的准备。 (2)犯罪中 陈威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着较高的智商和能力。而且他所作的案是十年后才被破,从这些可以看出他在作案过程中应该是沉着冷静的,不会表现出惊慌失措,也许每个人第一次作案会表现出紧张和恐惧,而陈威第一次作案时是愤怒到了极点,他根本没想其他的。所以我认为在犯罪过程中他应该是沉着冷静的,他没有

犯罪心理学期末复习答案1

《犯罪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 简述题 1、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 答:青少年时期为什么是犯罪的高峰期?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原因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与青少年时期固有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相关的。 (一)青少年的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 青少年生理发育还不完全成熟,缺乏抵御外界诱惑的生理机制。所以,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作用远远大于对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腐蚀作用。 (二)青少年的体能强壮、精力充沛。 从犯罪行为所需要的体能来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体力最强壮的时期。有的青少年因精力过剩,便不顾对象和方式地发泄,甚至不惜以恶作剧的方式进行暴力犯罪。此外,青少年的感情易冲动,胆大妄为,这就决定了青少年犯罪具有典型的重体力、重暴力、凶残等特征。 (三)青少年的欲求最多、最强烈。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欲求最多、最强烈的时期,当正常渠道不能满足欲求时,便可能采用非法的手段和方式去获取满足,从而诱发违法犯罪的发生。 (四)青少年遇到的矛盾最多、最复杂。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时期,也是挫折和磨难最多的时期。由于生理的迅猛发育与心理发展水平不平衡,造成了青少年内心的冲突加大,形成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有的青少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企求不劳而获,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再加上不良文化的泛滥、社会风气的败坏、腐败现象的存在等,都对青少年的犯罪心理起到了激发作用。 2、简述诈骗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答:诈骗犯罪人使用欺骗的方法掩人耳目、以假乱真,使被害人“心甘情愿”地交出财物,与犯罪分子自身的心理条件和被害人的心理弱点的巧妙利用,是诈骗犯罪得以实施的两个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一)诈骗犯的认识特征 主要表现为:第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第二,熟悉市场行情。第三,自我评价自以为手法高明,很难识破,具有较强的冒险侥幸心理。第四,对社会心理现象比较熟悉,其依据的社会心理是以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状况有密切联系的。 (二)诈骗犯的情绪、意志特征 诈骗犯的情绪色彩和意志努力不明显。 (三)诈骗犯的个性特征 突出表现为:第一,具有冒险性。第二,诈骗犯给人的外部印象常常是诚实、活泼、善于交际、待人和气、肯帮助人。实际上具有极端自私的性格特点。第三,诈骗犯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模仿能力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诈骗犯的动机特征 诈骗犯的犯罪动机主要是获得财物。在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心理背景下,个人需要恶性膨胀,为实现个人的金钱欲、享乐欲、畸形的成就欲,而蒙生犯罪动机。

犯罪心理学7个问题案例

请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回答以下问题(要分别说明得出每条结论的依据): 1、案件该怎样定性(预谋作案还是突发性作案、作案目标是否明确等)? 这是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刑事案件,事前选定明确目标。 依据:①被害人夫妇是在厂内宿舍被三名犯罪嫌疑人蹬门入室,蒙面、持刀,穿一身深色的衣服抢劫伤害的。一般而言厂内宿舍是比较安全的,作案时犯罪人蒙面、持刀、穿深色衣服,这说明犯罪嫌疑人事前已经有所准备,对犯罪对象以及地点已经有了充分了解。 ②犯罪嫌疑人作案将蒋妻的摩托车开走逃离现场,后因摩托车故障,将其丢弃在路边,但却能安全转移。这说明犯罪嫌疑人事前已经安排好逃离路线,并且对作案地点周边环境熟悉。 ③案犯进入现场控制住受害人后,直接向受害人索要钱财,由此可见案犯作案目标明确——抢劫钱财。 综上,该案件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入室抢劫案件。 2、犯罪动机、目的是什么? 犯罪嫌疑人的动机是为非法获取钱财。 依据:①作案人进入现场控制住受害人后,直接向受害人索要钱财。 ②受害人的伤情位置在左肩腋后四刀,其中一刀深达心脏,而非在其

头部、胸部、颈部等人体致命部位。 ③受害人蒋顺荣在打开保险柜取钱后,作案人没有对其加害。 据此,作案人带工具主要目的是用以制服受害人,加大受害人的恐惧心理,使其不敢反抗为目的。而造成受害人的死亡不是其目的,充其量只是一种放任行为。 3、作案人的居住地或落脚地可能在哪里? 作案人中至少有一人是住在本地或者在本地有落脚点。 依据:作案人作案后开走受害人的摩托车,而在逃离现场200米的不远处,因摩托车故障,将其丢弃在路边;而事后民警排查时未发现案发镇及周边镇在凌晨1时以后有送客的车辆。该镇位置偏僻,流动车辆、夜间送客的车辆极少,要逃到较远的地点必须有自备车辆。因此,作案者的居住地或落脚点离现场较近,因而将摩托车丢弃不用也能迅速到达安全地点。故至少有一作案人员在本地由居住地或者落脚点。 4、作案人与被害人的关系怎样? 作案人中至少一人熟悉蒋家的情况,并且跟被害人有密切往来,熟悉厂区以及被害人情况。 依据:①作案人在现场蒙面,作案时尽可能少说话(只有其中一人说了三句话)或变着嗓子说话。其中一个作案人进入室内后立即退守到门外,一直到作案结束都未再进入现场。这些迹象反映出嫌疑人害怕被受害者认出的心理,故应是平时熟悉的人。

犯罪心理学试题1

复核总分 复核人 总 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题 分 20 10 10 15 25 20 合分人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1.下列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伦理性原则 2.下列研究方法中属于因果研究的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3.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 A.莫兹利《精神生理学和精神病理学》的出版 B.龙勃罗梭《犯罪人论》的出版 C.科雷《犯罪人》的出版 D.格罗斯《犯罪心理学》的出版 4.下列不是弗洛伊德认为的犯罪行为产生原因的是( ) A.本能 B.人格 C.罪恶感 D.追求优越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认知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阿德勒 D.班杜拉 6.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犯罪生物学因素是一类自然因素 B.犯罪生物学因素是一种内因 C.犯罪生物学因素是非决定性因素 D.犯罪生物学因素是根本因素 7.下列不是犯罪心理形成模式的是( ) 20 年 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96585401 犯罪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A.渐进式 B.突发式 C.机遇式 D.跳跃式 8.罪犯在犯罪前经常有自我辩解心理,如把犯罪团伙结盟比作“桃园三结义”属于 () A.合理化 B.比拟 C.投射 D.补偿 9.下列不是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阶段的是() A.定型化阶段 B.准备阶段 C.个性化阶段 D.职业化阶段 10.下列不是犯罪动机的功能的是() A.激发功能 B.指向功能 C.维持和调节功能 D.减弱功能 11.青少年比较容易出现的犯罪是() A.预谋性犯罪 B.激情犯罪 C.贿赂罪 D.贪污罪 12.下列对犯罪人格描述错误的是() A.犯罪人格的本质是一种反社会人格 B.犯罪人格具有稳定性与连续性 C.犯罪人格就是注定要犯罪的人格 D.犯罪人格是外显行为与内心心理的统一 13.关于男女两性犯罪手段的差异表述错误的是() A.男性比女性在作案时更多的运用暴力 B.女性比男性在作案时具有更高的隐蔽性 C.男性比女性犯罪具有更高的逆变倾向性 D.男性比女性在作案时具有更高的主动性 14.下列关于初次犯罪者的犯罪动机表述错误的是() A.好奇 B.习惯 C.寻找刺激 D.自我显示 15.诈骗犯罪的目标多为() A.骗财 B.骗色 C.满足虚荣 D.练胆 16.下列强奸犯中比例较高的是()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集及答案.doc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2、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3、情绪型动机犯罪:又称情感型或感情型动机犯罪,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犯罪行为。 4、初犯: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 5、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其行为构成犯罪的。 6、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7、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8、变态心理:是指人的知、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范围,甚至表现为某种程度地丧失了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 9、犯罪心理预测: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某些个体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所做的有根据的估计和推断。 10、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触犯刑法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11、犯罪对策:是指预防、揭露、惩罚犯罪和娇治犯罪的各种策略、方法手段的总称。 12、犯罪心理结构类型: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可以反应不同类型的犯罪所具有的不同犯罪心理状况的特点。 13、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在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 14、累犯: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 15、群体犯罪心理:群体犯罪心理是指在犯罪群体或落后群体以及副文化群体中,个人与群体的意向、动机和目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适合犯罪的共同心理倾向。 16、团伙犯罪: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为特征的违法犯罪群体的总称。 17、犯罪心理矫正:是指在掌握罪犯犯罪心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监狱常见矫治手段,促使罪犯的犯罪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使其在出狱后能自觉抑制不良的心理冲动,成为守法的公民。 18、内省疗法:让犯罪人与外界隔绝,面壁思过、反省罪错、思考犯罪的原因,进而达到顿悟与转变心理的治疗方法 二、填空题 1、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 2、依犯罪经历的差异,:分为初犯与累犯,偶犯与惯犯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1 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2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情绪型动机犯罪:又称情感型或感情型动机犯罪,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犯罪行为。34、初犯: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过失犯罪:、5 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其行为构成犯罪的。、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67 、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变态心理:是指人的知、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范围,8 甚至表现为某种程度地丧失了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犯罪心理预测: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某些个体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所做9 的有根据的估计和推断。、10触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他人和社会的、犯罪行为:犯刑法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犯罪对策:是指预防、揭露、惩罚犯罪和娇治犯罪的各种策略、方法手段的总称。11。

指不同: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犯罪心理结构类型12。可以反应不同类型的犯罪所具 有的不同犯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 罪心理状况的特点。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在起因,犯罪动机是 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犯罪动机、 13 是犯罪心 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5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 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累犯:14年内再犯应当 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群体犯罪心理是指在犯罪 群体或落后群体以及副文化群体中,个人与、群体犯罪心理15 群体的意向、动机和目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适合犯罪的共同心 理倾向。: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 为特征的违法犯罪群、团伙犯罪16 体的总称。:是指在掌 握罪犯犯罪心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监狱常见矫治手段,、犯罪心理矫正17成为使其在出狱后能自觉抑制不良的心理冲动,促使罪犯的犯罪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守法的公民。: 让犯罪人与外界隔绝,面壁思过、反省罪错、思考犯罪的原因,进而达到、内省疗法18 顿悟与转变心理的治疗方法二、填空题、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 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1 :分为初犯与累犯,偶犯与惯犯、依犯罪经历的差异,2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的常见模式有:渐变型、突变型、机遇 型3 、犯罪心理结构的不断强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定型化阶

智慧树知到《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的青少年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的行为。A: 已满14周岁而未满25周岁 B: 已满16周岁而未满18周岁 C: 已满14周岁 D: 未满25周岁 答案: 已满14周岁而未满25周岁 2、我国当前青少年人犯罪的特点有() A: 从犯罪性质看,呈现出暴力化的特点 B: 从犯罪动机看,具有满足物质欲望的贪利性的特点 C: 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具有团伙性特点 D: 从年龄上看,呈低龄化的特点

答案: 从犯罪性质看,呈现出暴力化的特点 , 从犯罪动机看,具有满足物质欲望的贪利性的特点, 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具有团伙性特点 , 从年龄上看,呈低龄化的特点 3、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因素包括()A: 青少年盲目模仿性强 B: 青少年好奇心强 C: 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薄弱 D: 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薄弱 答案: 青少年盲目模仿性强 , 青少年好奇心强 ,

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薄弱 , 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薄弱 4、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包括() A: 父母离婚、死亡、服刑或者其他原因丧失了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家庭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极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B: 父母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教育方法不当,诸如溺爱、打骂、放任不管等等,都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C: 青少年的年龄 D: 不良社会环境 答案: 父母离婚、死亡、服刑或者其他原因丧失了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家庭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极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 父母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不容忽视。教育方法不当,诸如溺爱、打骂、放任不管等等,都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5、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包括() A: 教育功能单一化:有的学校片面强化智力教育,忽视思想品德、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重教书轻育人 B: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A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药家鑫撞人杀人案 09应用心理学(一)班 学号:100209059 姓名:程秋霞

案例梗概 1、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 2、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 3、2011年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 罪犯资料 1、姓名:药家鑫。 2、出生日期:1989年11月7日。 3、去世日期:2011年6月7日。 4、籍贯:陕西西安。 5、学历:西安音乐学院2008级学生。 6、家境:家境是普通工薪阶层,母亲是西安北方华山机械有限公司职工,已经退休;其父亲药庆卫曾经是总后西安军事代表局驻该厂军代表,前些年离职自谋职业。 7、其他:在校表现很好,生活中也能与人为善。案件审理过程中学校为其出具了13份奖励证明,其校友、同学、朋友、邻居向法院递交了4份请愿书,其本人也交上了悔过书。 案件分析 1、案发前:2010年10月20日23时许,被告人药家鑫驾驶红色雪佛兰小轿车从西安长安送完女朋友返回西安。 2、案件过程:药家鑫行驶至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外西北角学府大道时,撞上前方同向骑电动车的张妙,后药家鑫下车查看,发现张妙倒地呻吟,因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便产生杀人灭口之恶念,遂转身从车内取出一把尖刀,上前对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 3、案发后:药家鑫驾车逃离现场,当车行至郭杜十字时再次将两情侣撞伤,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

变态犯罪心理学测试题

变态犯罪心理学测试题 论变态心理测试的必要性: 预防变态心理的产生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这就要求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另外,还应当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干预各种心理危机,这对于预防对紧张刺激产生不良适应甚至引起自杀,以及预防婚姻和家庭的破裂,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测试前的说明: 18岁以下者最好在家人的陪同下测试,看答案前请做好心理准备,答案可能会很恐怖。 看完题目后,可把答案写在留言中,然后认真与标准答案比对。 如果你的答案和标准答案超过5题一致,那么请直接前往医院就诊,事态紧急,不能耽搁,上帝保佑你! 第一题:企鹅肉 一个男科学家回忆说:他和他的朋友去南极考察,但是他中途中了雪盲,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他们在南极游荡,最后只能生吃企鹅来维持生命。但是他朋友最后还是没有挺住,最后死了。他一个人继续走了一天,最后被救了回去。第二天他特意去企鹅店吃企鹅,但是回来后竟然自杀了。为什么? 第二题:跳火车 一个人坐火车去临镇看病,看完之后病全好了。回来的路上火车经过一个隧道,这个人就跳车自杀了。为什么? 第三题:水草 有个男孩跟他女友去河边散步。突然他的女友掉进河里了,那个男孩就急忙跳到水里去找,可没找到他的女友,他伤心的离开了这里。过了几年后,他故地重游,这时看到有个老人在钓鱼,可那老人钓上来的鱼身上没有水草,他就问那老人为什么鱼身上没有沾到一点水草,那老人说:这河从没有长过水草。说到这时,那男孩突然跳到水里自杀了。为什么? 第四题:葬礼的故事 有母女三人,母亲死了,姐妹俩去参加葬礼。妹妹在葬礼上遇见了一个很有型的男子,并对他一见倾心。回到家后,妹妹把姐姐杀了。为什么?

美国FBI犯罪心理测试题

美国FBI犯罪心理测试题 题目是没有所谓正确答案的,题目不是判断一个人的IQ,而是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心理变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如果你的心理正常~你几乎想不到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你认为正确就是答案,没有错对,如果你真的答中了那个"标准答案"那你90%就是心理变态.如果你看到题目不经思考马上可以想到变态答案,你或多或少有不同程度的变态,这些绝对不是乱编,都是FBI的心理专家写的,可以很正确测定一个人心理状态的题目。 这些测试题目你不要专门去想变态的答案,你看到题目后,不经过考虑首先得出想法是怎么样,才可以测试你自己的心理状况.不要看了标题就转牛尖的去想专门那些变态的答案,这些绝对不是IQ测试,你根本不用为了要找一个自己认为够cool的答案伤脑筋.其实那些很多题目答案对正常人来说根本就没有得解,想不到有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如果你真想到了变态的答案不是表示你聪明,是表示你对一件事情想法与正常人有很多的出入,极很有可能心理出问题。 第一题:企鹅肉 一个男科学家回忆说:他和他的朋友去南极考察,但是他中途中了雪盲,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他们在南极游荡,最后只能生吃企鹅来维持生命。但是他朋友最后还是没有挺住,最后死了。他一个人继续走了一天,最后被救了回去。第二天他特意去企鹅店吃企鹅,但是回来后竟然自杀了。为什么? 心理严重变态答:男孩以前曾和女友一起去北极考察,因为没东西吃,女孩把自己的肉一片片割给男孩吃,骗他说是企鹅肉,结果男孩活下来了,女孩却饿死了。多年后男孩吃到了真正的企鹅肉,终于明白当时女孩的苦心,伤心之下,自杀徇情。 第二题:跳火车 一个人坐火车去临镇看病,看完之后病全好了。回来的路上火车经过一个隧道,这个人就跳车自杀了。

犯罪心理学——案例分析

犯罪心理学 ——案例分析心理痕迹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所产生的生理固化物,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在犯罪现场形成的能直接或间接反映犯罪心理活动的一切现象。这种痕迹一方面反映了犯罪分子作案行为轨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犯罪分子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完成的,而人的心理又是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形成的。所以,一定的行为能反映出人特定的心理状态、个性乃至整个人的面貌。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因此总要造成一定的物质痕迹,而犯罪分子在现场留下的物质痕迹,是其犯罪行为、犯罪心理及其它心理活动的外化表现。所以,犯罪心理一定隐含在犯罪现场痕迹中并表现为一定的心理痕迹。它是犯罪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事物发展联系内在逻辑的充分体现,也是现实的一种客观存在。美国新行为主义党派托乐曼认为,三个变量系统即犯罪环境——犯罪心理——犯罪行为之间既有因果联系,又彼此交互作用,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是在外界不良环境的刺激下,个体内在不良心理品德发生变化,导致了犯罪行为的发生。通过案件及犯罪现场物质痕迹进行分析,不但可以推断出犯罪行为人的个性、行为动机、当时的情绪,而且可以推断出犯罪行为人的社会经历、生活环境、

遭遇、知识背景、经验、技术、习惯等。 犯罪心理痕迹的特点: 1.个性特征。个性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一个人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必然会在其需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各方面产生与他人的差异,形成自己所特有的与众不同的特征。而这种内在性的特征恰恰可能通过个体自身的行为表现出来,并会以一定的形式遗留下来,为我们所发现。同理,在他实施犯罪行为时,其个性特征也就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在整个犯罪过程中。 2.无意识特征。所谓无意识即“在完成行动时是不自觉的,在行为 的时间和地点方面完全失去定向能力”。这种无意识心理往往使罪犯不自觉的留下痕迹。例如,从对某盗窃案现场初步调查中得知,罪犯是带手套作案的,但后来在放钱的保险柜内侧发现了几枚手印,经分析判断是罪犯见到大量现金时,心情无比激动无意脱下手套而留下的。此手印经过鉴定成为破案的证据。在侦查工作中,了解、掌握心理痕迹的无意识特征以及它与物质痕迹的统一,往往对破案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定势心理特征。定势就是人们按照一种固定了的倾向去反映现实, 从而表现出心理活动的趋向性、专注性。定势心理现象也同样存在于犯罪心理痕迹中。罪犯在第一次作案成功后,其行为方式在大脑中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作案时,成功的体验反馈到大

犯罪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犯罪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心理 2、犯罪心理结构 3、犯罪目的 4、犯罪心理预测 5、变态心理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犯罪经历的差异,分为________与累犯,偶犯与_________。 3、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的常见模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犯罪心理结构的不断强化,可分为三个阶段:___________阶段、__________阶段、________阶段。 5、情绪型动机犯罪的心理结构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被缉捕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罪犯进行_____________是进行心理矫治的前提。 8、虞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每小题5分,共30分) 1、按犯罪的不同动机来分,犯罪可分为哪五种类型? 2、少年犯罪人的动机特征主要有哪几点? 3、造成行为人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主要心理因素有哪些? 4、在犯罪心理的预防中,一般与特殊心理预防的内容有哪些? 5、什么叫犯罪动机,它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6、团伙犯罪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四、论述(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比较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心理的不同。 2、进入90年代以来,女性犯罪比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请从女性犯罪心理角度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2、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3、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4、犯罪心理预测: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某些个体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所做的有根据的估计和推断。 5、变态心理:是指人的知、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范围,

犯罪心理学习题

《犯罪心理学》第一次作业 1、简述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区别与联系。(12分)答: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区别: (1)、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犯罪行为具有外显性。(2分) (2)、犯罪心理具有相对独立性,犯罪行为具有依存性。(2分) (3)、犯罪心理形成在先,犯罪行为发生在后。(2分)?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联系: (1)、犯罪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的影响和支配下发生的,没有犯罪心理就没有犯罪行为。(2分)(2)、要剖析犯罪心理,应先了解犯罪行为。(2分)(3)、犯罪行为的性质由犯罪心理而定。(2分) 2、研究犯罪心理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8分)?答:意义: (1)、理论方面:丰富和完善心理科学和犯罪科学的内容,提高它们的理论水平。(2分) (2)、实践方面:有效的控制、减少和预防犯罪,改造犯罪人。(2分) (二)作用:

(1)、有助于提高认识犯罪人心理的理论水平. (1分) (2)、可以有效地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1分)(3)、有助于提高刑事司法活动的水平。(1分)(4)、有助于提高改造罪犯的质量。(1分) 3、简述社会学习理论对攻击行为的解释。(8分) 答:(1)个体的攻击行为是怎样获得的——攻击行为的获得机制;(2分) (2)在某个具体情境中,是哪些因素引发了个体的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的启动机制;(2分)(3)是哪些因素使个体将所获得的攻击行为方式保持下来,并在未来的情境中加以运用——攻击行为的保持机制;(2分) (4)个体内部是怎样实现对自己攻击行为的控制的——攻击行为的自我调节机制。(2分) 4、简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犯罪观中的人格与犯罪。(8分) 答:虽然本我中的原始本能是犯罪的根源(2分)。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并不会去犯罪(2分)。如果自我和超我不完善,存在缺陷,已有的道德观念无法

犯罪心理测试题

结婚证 某天,一对即将结婚的夫妻来到一个教堂。来做她婚前的祈祷。然后他们直接回到家里。第2天早上。警察在教堂天楼发现该一具穿着清洁工衣服人的尸体。经过证实。是该教堂神父的。当天晚上。警察在女性家里发现该女性的尸体。手里拿着他们的结婚证。请问是怎么回事? 因为在祈祷的时候。神父突然爱上了该女性。于当天晚上假装清洁工来到女子家里。并施暴于该女子,第2天早上回到教堂由于自愧,神父自杀在天楼上。后面女子发现他和丈夫原来是兄妹。于是看着他们的结婚证自杀了。 外科医生 一医生在日常的外科手术结束后,正准备下班回家。出医院的时候买一条活鱼带回家。第2天。一名警察死于医生家里,那条鱼还活生生的游在水池里,请问为什么? 医生在外科手术的时候,把尸体的某器官给切了下来准备带回家,为了掩饰包裹的是器官,所以买了一条活鱼一起带回家,当到家的时候。该尸体的朋友一名警察正在来访。并且发现医生私自切下器官,产生争执,最后被医生杀死。 一个汉堡 某冬天的夜里4点左右。一出租车司机开着自己的出租车在夜里的路上,但是当路过桥头的时候却被突然临检的警察拦了下来。在证明无事以后他继续通过。路上还载了一名刚下班的警察,当路过某汉堡店的时候。司机下去买了一个汉堡,回来时,警察把司机杀死在车上,请问为什么? 因为警察临检,正是因为有逃犯出来了。而司机通过临检后在路上搭载了一名警察,那并不是警察。而是逃犯假扮的。司机并不知道,后面因为去汉堡店购买汉堡以后,汉堡店内贴有通缉令和照片。逃犯为了怕司机认出自己。所以将司机杀害 录象带 一对男女朋友。某天。男性在家里看着一部恐怖录象带。并决定模仿里面的人物来吓他女朋友。当天晚上,他女朋友回来了。他正准备吓她的时候。自己却死了,为什么? 他女朋友当是正参加同学的化装舞会,而她女朋友化装的刚好是哪个录象中的人物,而当他女朋友回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而且因为没有把化装去掉。所以男朋友看见的时候。以为是电影中的人物真的来了。所以被吓死了 空瓶子 2009年某天美国俄勒冈州市的某男子,在商品店买了他喜欢软体以后,回到家里并开始尝试,第2天离奇的死在了自己的电脑前面!而家里一个人都没有,电脑桌上放了充满烟蒂的烟灰盒和一个空瓶子,请问为什么? 2009年的时候。美国正是金融危机。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并把现实的期望和压力抒发在虚拟的世界里,该男子整屋的烟蒂更证明了该男子平时都是在家里一个人上网。缺乏和外界的交流。缺乏和朋友的交流,并经常用药物来强制自己睡眠。产生了严重的抑郁症。而他购买的软体一定是一款另人缓解压力的软件,然后他在虚拟的世界里一定遇见了和他现实同样的状况。所以另他感到非常困惑。于是在现实和精神的双双压力下。最后。他自杀在自己的电脑前了。死因正是他过多的服用了安眠药。 度假的作家 一名职业作家在一个礼拜前买下一栋木屋,并到该木屋度假,却在第三天被人发现死在屋内,死亡时间不明。调查后发现以下线索;男子死于冻死并且神态安详。桌上有一张蜜月行程表上面注明第二天滑雪打猎。背面写着。依然爱你。旁边还有大半杯咖啡。抽屉里有500元现金。一部手机。和一袋刚开封的袋装咖啡。垃圾桶内发现十几个烟头。最后结案该男子死于谋杀,请问为什么? 男子是个职业作家很出名有着不菲的家财。和一个女孩认识并且马上就要结婚了。他在郊区埋下了一栋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