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品货币

商品货币

高一政治模块训练:商品货币纸币

1.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①中国东北的原始森林②小五送同学的笔记本

③商店里卖的服装④城市居民用的水和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某机械厂花了120万元购买钢材,又根据规定缴纳了8万元的税款。这里,货币先后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C.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D.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3.2014年春节期间,沪宁高铁一等座220元,二等座140元。这里的货币在执行()

A.流通手段职能

B.价值尺度职能

C.贮藏手段职能

D.支付手段职能

4.小明按包月方式订制了天气预报短信,了解气象信息,查询天气情况。这里“气象信息”()

A.是商品,因为它是无偿供人使用的产品

B.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价值

C.是商品,因为它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D.不是商品,因为它是无形的

5.“十二五”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决定在全国集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下列对知识产权认识正确的是()

A.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价值

B.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

C.不是商品,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

D.是商品,因为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6.古时, 某人善耕而不善牧,另一人善牧而不善耕, 善耕者欲以谷物换牛羊,善牧者拒之。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

①善耕者出价过低②牛羊非剩余之物

③谷物非交换之物④牛羊非交换之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诗经?卫风?氓》中有“抱布贸丝”的说法,对这种交易方式认识正确的有

①这是一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②这是商品流通的一种具体方式

③在这种交换方式中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④在这种交换方式下不会出现通货膨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从银行取出工资,并购买所需的商品,这一过程体现的货币职能为

A.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和价值尺度

C.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9.由于在奶粉的生产过程中,人们人为地加入三聚氰胺,结果导致婴儿急性肾功能衰竭。这里被加了三聚氰胺的奶粉( )

A.是商品,因为它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B.是商品,因为它用于消费

C.不应成为商品,因为它不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用于交换

10.2014年10月,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送给前来参加北京APEC峰会的21个经济体的领导人的礼品“京华风韵”:一把刻有北京七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钥匙,一个汉白玉的底座、一幅丝绸画卷和一幅书法作品。礼品“京华风韵”

A.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B.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使用价值

C.是商品,因为它可用于消费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11.张三需用4500元现金或银行信用卡购买一台电脑,张三在商场消费过程中使用的现金或银行信用卡

A.前者充当流通手段,后者充当价值尺度

B.两者都是充当一般等价物

C.前者充当支付手段,后者充当价值尺度

D.两者都充当流通手段

12.读下面的图,该图反映的是

A.物物交换

B.商品流通

C.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D.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13.同等价位的商品,消费者往往关注其功能和质量;相同功能和质量的商品,消费者往往关注其价格。这是因为

A.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C.质量和价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D.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14.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从网上下载各种资料,但是很多资料都是收费资料。下列对互联网上下载的收费资料认识正确的是()

A.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

B.不是商品,因为它是无形的服务

C.是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D.不是商品,虽然有价格但不是劳动产品

15. 2014年国庆期间,多家知名景区宣布上调门票价格。其中,丽江玉龙雪山门票由105元涨到130元,广东丹霞山门票由160元涨到200元。统计显示,国内5A级景区平均票价已迈入“百元时代”。货币在门票定价中

①执行价值值尺度职能②是观念中的货币

③执行流通手段职能④是现实的货币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16.网络交易日渐成为人们主要消费平台。阿里巴巴今年“双十一”全天的交易为571亿元,其中在移动端交易额达到243亿元,物流订单2.78亿,总共有217个国家和地区被点亮。在网上购物过程中

①发挥作用的是观念中的货币②货币仍然行使其固有的职能

③起主要作用的是虚拟的货币④人们的购物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物物交换”是目前网络上流行的交易方式。但与一般的等价交换不同的是,在网上易物并不一味地以物品的实际价格作为衡量尺度,物品能否交换成功,主要以交换双方的需求为准。这种“物物交换”

A.是商品流通的主要形式

B.表明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C.不需要考虑商品本身的价值

D.能充分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18.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的职能

B.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C.凡是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D.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19.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同时也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的生活。足不出户就可以在购物网站上“淘”到自己称心如意的用品。互联网的使用

①丰富了商品交换的形式②方便了消费者购物

③加速了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④减少商品的价值量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微信支付只需在微信中关联一张银行卡,并完成身份认证,即可将装有微信APP的智能手机变成一个全能钱包,无需任何刷卡步骤即可完成支付,购买合作商户的商品及服务。与传统的线下支付相比,微信支付()

A.改变货币本质,实现直接交换

B.保证账户安全,提高运营效率

C.创新服务模式,方便购物消费

D.减少现金使用,防止通货膨胀

21.2012年和2013年我国GDP各同比增长7.7%和7.7%,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各同比上涨2.6%和2.6%。由此可推断出我国这两年()

A.经济发展过热,通胀居高不下

B.通胀得以遏制,经济稳定发展

C.经济高速发展,消费需求扩大

D.出现通货紧缩,经济增速减缓

22.中国人民银行于2013年10月10日发行2014中国甲午(马)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16枚,其中金币9枚,银币7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这些纪念币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③具有收藏价值,也可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④是由国家发行的,其市场价格由国家规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随着高新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网上购物开始流行。下列对网上购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A.意味着电子货币已经代替纸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

B.可以节省流通中需要的纸币量和减少社会劳动

C.有利于消费者,不利于银行业务的发展和企业经营

D.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24.“三六九,往外走”,网络订票变“囧途”为坦途。2015年2月25日,小王从网上成功预定了一张一等票,确认购买资格后,即从其提供的银行卡上扣除车票费用。这种结算方式

A.增加了运输部门利润

B.提高了消费者的地位

C.降低了该商品的价值

D.减少现金使用、方便消费

25.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_____元纸币,通货膨胀率为______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A.4000、0.25、100%

B.2000、0.5、100%

C.2000、2、50%

D.2000、0.5、50%

26.2014年某国克服世界经济疲软状况,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假设2015年该国待售商品增加16%,由于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的普及,该国货币流通速度提高了10%,而当年物价水平只上涨了2%,不考虑其它条件,2015年该国国民经济要保持平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

A.减少7.6%

B.增加7.6%

C.减少31.5%

D.增加31.5%

27.某国2013年的商品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2014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1.8万亿元 B.2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

28.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总量×平均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假如某国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300 0亿元,由于大量商品涌人该国,待售商品总量增加50%。为了保持该国商品平均价格水平的稳定,下列说法可行的是

①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货币的供应量应减少1500亿元

②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货币的供应量应增加1500亿元

③如果货币的供应量保持不变,货币的流通速度要提高50%

④如果货币的供应量保持不变,货币的流通速度要降低50%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9.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物价总水平也出现下行。有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正在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特征。下列对于通货紧缩认识正确的是

A.产能过剩——供给不足——纸币升值——物价下降

B.物价下降——生产成本降低——更新设备——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C.供过于求——生产要素流动放缓——贷款减少——经济衰退

D.纸币升值——购买力上升——加快还贷——拉动消费

30.马克思说,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是商品价值从商品体跳到金体上,这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不能实现“这一跳跃”意味着

A.摔坏的一定是商品,因为会造成商品的积压

B.摔坏的一定是货币,因为生产者无法得到货币

C.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因为商品价值无法实现

D.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因为无法实现使用价值

31.某校高一(2)班以“发行人民币越多多好还是越少越好”为辩论主题展开了辩论:

甲方:我国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但现在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金不足,人民币是我国政府发行的,所以通过多发行人民币就可以顺利解决这一问题。

乙方:人民币发行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发行人民币还是越少越好。

假如你是本班辩论会的主持人,你将怎样总结陈词? (8分)

高一政治模块训练:商品货币纸币

参考答案

1.D【解析】

试题分析: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①不是劳动产品,②没用于交换,这二者都不是商品,排除;③④符合商品的定义,故本题应选D。考点:商品的含义

点评:关键是理解商品的含义。判断商品的依据必须同时具有这两个条件,即是劳动产品,还要用于交换。2.D【解析】

试题分析:用120万元的购买钢材,是流通手段的职能,先交纳了8万元的税款是支付手段的职能。

考点:货币的职能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主要是要求考生区别货币的几种职能。

3.B【解析】

试题分析: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判断货币的职能可以通过关键词法,标价、值多少钱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最终支付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流通手段职能;货币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是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沪宁高铁一等座220元,二等座140元”,此时指的是商品的价格,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故B适合题意。考点:货币的职能

4.C【解析】

试题分析: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付费的东西是商品,因为它用于交换。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了商品的含义,要分清商品具备的条件。

点评:本题考查了商品的含义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5. D【解析】

试题分析: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也是商品。所以,知识产权也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也耗费了人类劳动,具有价值,所以说本题正确答案选D。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本题考查商品的知识。

6.A【解析】

试题分析:上述材料中表现的是一种物物交换,这种交换双方都必须需要对方的产品才能完成交换。出现未交换成功的可能原因是善耕者出价过低或牛羊非剩余之物,故题肢①②正确;题肢③④与材料不符,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商品交换

7.D【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商品流通和通货膨胀,是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整合。“抱布贸丝”是直接的物物交换,①适合题意;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属于商品流通,本题没有货币的参与,②是错误的;在这种交换方式中也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排除③;通货膨胀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引起的,本题没有纸币的参与,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商品流通、通货膨胀

8.A【解析】

试题分析: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材料中在银行的工资是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购买所需要的商品,是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答案选A。考点:货币的职能

9.C【解析】

试题分析:商品既具有使用使用价值,也具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不能成为商品,被加了三聚氰胺的奶粉不具有其应该具有的使用价值,所以不应该作为商品销售,故选项C正确。选项AB判断错误,故排除;选项D判断错误,但理由说法错误,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10.D【解析】

试题分析: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个东西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要用于交换。“京华风韵”是作为礼品送人的,不是用于交换的,故不是商品,D说法正确;ABC说法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商品的含义。

11.D【解析】

试题分析: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是价值尺度职能,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职能,材料中是“购买”电脑,所以充当的是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属于流通手段职能而非价值尺度职能,故D符合题意,A、C不选;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现金属于纸币,信用卡属于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货币的职能,其本质并非一般等价物,B观点错误。所以答案选择D。

考点:货币的职能。

12.B【解析】

试题分析: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故选B。

考点:商品流通点评:本题考查了商品流通的含义,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13.D【解析】

试题分析: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生产者只有让出使用价值,才能获得价值。商品购买者只有付出价值才能取得使用价值。故选D。

考点: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点评:本题考查了商品基本属性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14.C【解析】

试题分析: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下载的种资料很多都是收费资料,说明是商品。故选C。

考点:商品的含义点评:本题考查了商品的含义,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15.C【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标价、值多少钱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最终支付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是流通手段职能。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本题材料中的“门票价格”即商品的标价,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观念上的货币即可,并不需要现实货币,①②适合题意,排除③④两项;故本题答案选C项。考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16.D【解析】

试题分析: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网上购物的过程体现了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发挥作用的是现实的货币,同时表明人们的购物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答案为D考点:本题考查货币的基本职能

17.D

【解析】

试题解析: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A不符合题意,应排除;价值决定价格,B说法错误;“物物交换”并不一味地以物品的实际价格作为衡量尺度,并不是不考虑商品本身的价值,C应排除;“物物交换”主要以交换双方的需求为准,体现D,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了物物交换。点评:本题考查了物物交换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18.A【解析】

试题解析:价值尺度是指用一种商品来衡量和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的功能,充当价值尺度的必须是商品,必须有价值,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了价值尺度的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了价值尺度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19.B【解析】略

20.C【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 A说法错误,因为货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微信支付只是改变付款方式,并未改变货币本质,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微信APP的智能手机变无需任何刷卡步骤即可完成支付,也存在很大的风险,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微信支付可减少现金使用,但并不能减少货币用量和消费量,故不能防止通货膨胀,故排除。本题答案选C。考点:转账和结算

21.B【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中“2012年和2013年我国GDP各同比增长7.7%和7.7%”看出,连续两年我国的经济是发展的,而且是稳定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各同比上涨2.6%和2.6%,这说明连续两年通胀率稳定,通货膨胀得到控制,B适合题意;A、C、D都是错误的,排除。考点:经济发展与通货膨胀

22.B【解析】

试题分析: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所有金银纪念币,都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法》中规定的“国家法定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纪念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①适合题意;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②观点错误;纪念币具有收藏价值,也可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适合题意;纪念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是其市场价格却不是国家规定的,而是由市场决定,④是错误的;故答案应选B。考点:纪念币

23.B【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A说法错误,因为电子货币不能代替纸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故排除;选项C说法错误,因为网购并没有节省流通中的货币量,故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因为网购也需要现实的货币,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电子货币和信用卡

24.D【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网上购票的方式并没有增加运输部门利润,并没有提高消费者地位,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地位高低问题,A、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网上购票改变商品交换的方式,商品本身的价值并没有降低,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网上购票的结算方式减少现金使用、方便消费,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入选。

考点:结算方式

25.B【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公式可知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1000亿*10/5=2000亿;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0.5元纸币;通货膨胀率为4000-2000/2000=100%。B正确且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纸币购买力、通货膨胀率的计算。

26.B【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实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单位商品价格*数量/货币流通速度,假设原来所需要的货币量为Q,2015年所需的货币量为:(1+16%)(1+2%)/(1+10%)Q=1.0756Q,因此货币应该增加7.6%,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货币的流通公式

27.C【解析】

试题分析: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流通次数。2013年商品总额为20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由此可知货币的流通次数为20万÷2=10(次)。商品流通次数不变,价格总额增加10%。那么需要发行的货币量=20×(1+10%)÷10=2.2(万亿元)。

考点:本题考查流通中货币量的计算

28.B【解析】

试题分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总量×平均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总量增加50%,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保持不变,货币的供应量应为300 0×(1+50%)=4500亿元,应增加1500亿元,②正确,①错误;待售商品总量增加50%,如果货币的供应量保持不变,货币的流通速度要提高50%,③正确,④错误。该题选B。考点:本题考查货币流通公式。

29.C【解析】

试题分析:通货紧缩是指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下跌,

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C说法正确;产能过剩说明供给过剩,A说法错误;通货紧缩不利于投资与生产,B说法错误;通货紧缩时,购买力会下降,D说法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通货紧缩。

30.C【解析】

试题分析:从商品到货币的跳跃,是把商品卖出去,实现商品的价值,这样商品生产者才能获利。如果这一跳跃不成功,商品不能顺利让渡出去,则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便会白白付出,故这一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C说法正确;ABD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商品流通。

31.(1)人民币属于纸币。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2)如果人民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因此,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不能通过发行纸币来解决。所以,甲方的观点是片面的。

(3)如果人民币发行过少,就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同样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正常的经济秩序。乙方的观点也是片面的。

(4)所以,纸币的发行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较新颖,以辩论会总结陈词的形式考查人民的发行规律这一知识点。围绕多发行人民币还是少发行人民币两个观点展开论述。要说明各自的理由。本题应该归类到辨析题类型。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可以首先说明人民币发行规律是什么;然后再说如果发行过多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其危害是什么;再次分析说明如果纸币发行过少会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其产生的危害是什么。最后指出错误即可。

考点:纸币的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读资本论之商品与货币有感

读资本论之商品与货币有 感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读《资本论之商品与货币》有感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具有代表性的着作,也是全部马克思主义最具有代表性的着作之一。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长期从事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和艰苦科学研究的结晶。作为一个学经济专业的学生,资本论对我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资本论》第一卷包括七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篇,研究对象是商品和货币,其核心理论是劳动价值的理论。商品和货币经济关系的分析为研究资本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前提。《商品和货币》这一章,是在抽样理论形式上研究商品的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及其矛盾,而着重分析价值;同时结合商品的内在矛盾,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解释在商品和货币的物的外壳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本篇的基本理论分为商品理论和货币理论。 在对商品理论的分析中,马克思首先给出商品的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在商品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分析商品范畴;其次提出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商品两个因素额决定提供科学依据;接着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从商品内在矛盾的运动中导出货币的起源和本质;最后揭示商品拜物教的秘密,阐释研究商品价值理论的意义在于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揭示生产关系。 在高中时候就了解过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区别的联系,读完这一章对这两个因素有了更深的理解。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它决定于商品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因此,商品体本身,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使用价值只在使用和消费中得到实现,不论财物的社会形势如

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但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而商品的价值就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结晶,是作为这些物所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商品的这两个属性对立统一于商品之中,二者缺一个就不能称其为商品;但对于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二者又是对立的,即二者不可兼得。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之一。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科学性的源泉,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劳动创造的,这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涵。但是作为两个不同范畴的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形成它们的劳动形式也应该不同。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阶段简单、个别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商品拜物教来源于私人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这种社会性质只是由商品交换实现的。正是这种交换关系使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 马克思在第一章第三节从价值形式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从逻辑发展上给出了货币的起源。从货币的形成过程来看,货币本身就是一种商品,是一种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使用价值来看,货币的使用价值二重化了,它作为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从价值来看,货币同任何商品一样,它本身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并且是通过每个含有同样多劳动时间的别种商品的量表现出来的。当它作为货币进行流通时,它的价值已经是既定的了。货币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主要功能,当然也存在着货币贮藏、支付手段、世界

商品和货币教案

商品和货币教案 1.教学目的和要求:在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商品 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包含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切矛盾的胚芽。因此,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考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从考查商品开始。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内容。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2。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商品和商品经济的概念和条件;商品二因素及其关系;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表现形式和作用。 难点:价值的本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价值形式的发展及货币的起源;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3.讲授时间:8学时 第一节商品 一、研究资本主义关系为什么从分析商品开始

这是因为: 1.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2.商品中的矛盾隐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切矛盾的胚芽 3.建立中商品分析上的劳动价值论是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4.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最抽象的经济范畴 二、商品和商品经济 (一)商品 1.什么是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判断一个物是否商品的两个标准 第一、必须是劳动产品 第二、必须用于交换 3.商品产生和存在的经济条件 第一、社会分工的存在 第二、劳动产品属于经济利益不同的生产者 (二)商品经济

1。什么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统称。 2。商品经济的类型 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3。商品经济发展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叫 市场经济。 三、商品二因素 (一)使用价值 1.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方面需要的属性。 2.对于使用价值应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3.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4.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5.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6.交换价值的概念 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二)价值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一、名词解释 商品、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商品拜物教、货币、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价值尺度、价格、价格标准、流通手段、商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货币贮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通货膨胀、价值规律、市场机制、供求关系、竞争机制 二、单项选择题: ⒈商品是() ①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②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 ③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④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 ⒉商品的二因素是() ①价值与价值量②使用价值与效用 ③价值与交换价值④使用价值与价值 ⒊商品的价值量是() ①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②由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实际付出的劳动决定的;③生产技术决定的; ④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①成正比②成反比③反方向变动④同方向变动 ⒌形成商品二因素的原因是() ①生产商品的劳动需要人和工具 ②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③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④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⒍政治经济学中所说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①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③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④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⒎劳动的二重性是() ①两次劳动;②两种劳动;③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④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⒏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①劳动者和生产资料②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 ③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④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⒐私有制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①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 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③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矛盾 ④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⒑货币的本质是() ①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②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③金银等贵金属④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⒒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 ①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②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③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④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⒓决定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因素包括() ①待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②流通中实际具有的货币量 ③纸币发行量④社会贮藏的金属货币量 ⒔通货膨胀是() ①任何形式的货币流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现象 ②伴随商品生产一同出现的现象 ③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 ④纸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现象 ⒕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 ①商品价格经常高于商品价值②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③商品价格总是与商品价值不一致④商品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⒖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是() ①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②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③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④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三、多项选择题 ⒈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①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②由交换决定的③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第1课时《商品货币》教案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 授课人:惠毅龙 ◆教学单元: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授课内容: 第一课第一节:商品和货币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商品的概念;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2)使学生理解货币产生的过程;货币的含义、职能;通货膨胀。 2、情感态度观念: 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3、运用目标: (1)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2)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 ◆教学重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 2、货币的产生、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学难点: 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例证法、课堂讨论、课堂演练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5’): 【教师活动】: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教材,从书名《经济政治与社会》入手,介绍这本书的大体框架,学生于此门课程中可以以及需要学会哪些知识。整个学期的课程安排是怎样的(每一节一个课时)。告知学生这是中职学生学习公共政治课程的入门学科,有助于学生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了解。书本的知识较为简单易懂,鼓励学生有信心学好。最后,向学生说明,一个国家的问题包括四大问题中还有一个文化的知识点,文化正是当下的热点话题,如果时间允许将会为学生讲述关于文化的知识点。 随后引导学生过渡到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进行学习,本课程是从经济入手,提问学生由经济会联系到哪些东西、哪些现象?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逛超市、物价上涨……) 新课讲授: 一、商品(27’) 1、什么是商品(10’)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许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例如:粮食、电视机、机器、房子等。这些物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生产出来的;这些物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社会和别人消费的,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 引出本小节的知识点: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提问】在商品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让学生回答是哪两个。 【学生活动】回答出其中的两个关键词(交换、劳动产品)。 【教师点评】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向学生举例诸如商场里的零食、衣服、手机等,原始社会时期自己制作的打猎工具,以及大自然中的空气、水等,哪些是属于商品,哪些又不是属于商品?为什么? 随后向学生讲述一个最近的新闻,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在前段时间(2012年8月11日)的新闻中,著名慈善企业家陈光标在南京一场环保宣传活动中透露,他将于9月17日在北、上、广设立流动专卖店售卖新鲜空气,每瓶售价4元至5元。那么此处的“新鲜空气”是否属于商品呢? 【学生活动】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教师小结】此处的空气属于商品,因为收集新鲜空气的活动即使在从事劳动,符合其中的一项标准,它是属于劳动产品。其次,陈光标收集到的新鲜空气不是给自己用,而是准备到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市场上用于销售,符合其中的第二项标准,即它是用于交换的。所以,这里可以看出此处的新鲜空气是属于商品。最后提示学生多关注新闻,并且透过新闻要有自己的思考。这个新闻属于呼吁环保性质的新闻,同时蕴含着经济学的知识。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10’) 【教师活动】:在理解了什么是商品之后,我们来学习商品本身具有哪些固有的性质,这也是我们课本中讲的商品的基本属性。让学生思考:面包、衣服、书本等这些商品可以做什么? 【学生活动】针对上述展开回答。 【教师小结】(1)上述商品都可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具有有用性,即,商品的这种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这里要学生明白,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商品的自然属性不同,它的使用价值也不同。比如,同样是布匹,做成衣服可以遮体御寒、做成抹布可以搞卫生、做成窗帘可以遮挡阳光。而且同一种物品,它的使用价值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这根粉笔,我们可以用来写字,必要时也可以用来敲醒正在瞌睡的学生。但这里,要让学生明白,使用价值并非商品的特有的属性,即使是普通的劳动产品也具有使用价值。(2)我们都知道一件物品要成为商品,应该用于交换,交换相当于两个价值等量,双方才愿意交换。比如说:我用我的这本书换你的手机,你愿意吗?因此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也就是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第二个属性。【教师讲解】商品的两种属性存在何种的关系?(1)首先,商品的使用价值和

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

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 商品经济,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社会分工,每个人生产的东西不同,这才有了交换的必要;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获得属于对方的东西,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首先,它是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其次,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用来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而是通过交换用来满足别人的、社会的需要,因而又有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的劳动产品,并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是和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商品这种内在的矛盾就隐含了商品经济中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成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从历史上看,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以及货币形式。 货币也是商品,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它又是特殊的商品,它的价值可以直接体现出来,它的使用价值是双重的,除了其自然属性决定的使用价值外,它还具有购买其它

商品、货币理论试题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世界货币 7.8级强烈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 A

①它是银行计算机网络化的结果②它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③属于无纸贸易④它的特点是 20万美元的机电产品,2009年9月1日出口销售比6月l0日出口销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企业会 .少获利2060元人民币 .多获利2060元人民币 .上述变化对我国对外贸易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 .导致我国贸易逆差增加 .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右图反映的信息,可能带来的经济变化有 .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 如果该商品以人 ,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24..美国玩具车制造商Automoblox在圣诞节期间推出了T9 truck一款特别版车型。这款新的特别版小 2005年7至2009年2月人民币对港元汇率变动情况 (人民币/1港元)

请你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预测美国开启印钞机可能对中美两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江苏省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单位:亿美元) 出口进口 增幅数额增幅 3019.5 26.8% 2252.6 18.7% 17.5% 3692.46 22.2% 2648.0 3 年江苏省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1.2%,加工贸易出口增长18.1%。 月汇率改革以来,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从初期的1:8.11变化至2008 13.4%。 :近年来,某些国家抵制中国制造的产品,除个别产品确实存在质量问题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怀有抵触情绪。 日起,国家取消553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税,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税率,导致长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传统加工贸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政治经济学习题_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商品 2、价值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货币 5、价格标准 6、货币流通规律 二、选择题 1、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是() A 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 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 D 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因而不是商品 2、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A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 C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D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E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 3、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和一切商品交换。这表明() A 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 B 金银作为货币,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C 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 D 金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大小是不变的 4、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羊=2把石斧中() A 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B 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C 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 D 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 5、商品价格的变化同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是() A 成正比例的 B 成反比例的 C 在方向上是一致的 D 无关的 6、商品价值量与下列因素的关系() A 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 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C 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 D 与使用价值成正比 7、马克思曾经指出,从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商品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一定的商品所有者。这一观点说明商品生产者进行商品生产时,必须()

第2章 商品与货币(习题及答案)

第2章商品与货币 一、单选题 1.两种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原因是: A.它们都有价值 B.它们都有效用 C.它们都有交换价值 C.它们都是劳动产品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生产商品过程中的两次劳动 B.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C.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D.生产商品的先后两次劳动 3.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A.抽象劳动 B.交换价值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 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与集体劳动的矛盾 5.货币的本质是: 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C.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流通手段 6.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的特点是: A.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B.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社会关系 C.是永恒的经济范畴 D.是商品生产特有的历史范畴 7.商品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价格与本身的价值成反比例变化 B.以交换价值为基础而变动 C.商品价格与本身的价值成正比例变化 D.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 二、多选题 1.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示方法是: A.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B.劳动生产力与使用价值量的比例 C.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与个别劳动的比例 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 3.一定时期流通过程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 A.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B.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C.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D.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三、名词解释 1.商品使用价值 2.交换价值 3.价值 4.具体劳动 5.抽象劳动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简单劳动 8.复杂劳动

高一政治货币和商品的关系

必修1第一单元易混、易错点辨析 一、货币和商品的关系 二、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比较 区别:(1)含义不同: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属性不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和物的关系,它是具体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它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它是抽象的。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题,两属性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

(1)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商品的价值对使用价值有依附性。另外,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便不是商品了。(2)二者相互对立。在市场上商品生产者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价值,这就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对于消费者来说,他的目的是为了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这就必须把商品价值通过交换价值形式让渡给生产者,所以,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三、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比较 四、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比较

区别:(1)含义及实质不同 从含义上看: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2)形成的原因不同 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过多或纸币的流通速度过快而造成的。而后者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和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等原因造成的。 (3)结果不同:通货膨胀使物价高涨,人民手中的钱不值钱了,人民的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紧缩由于物价普遍下降暂时可以使消费者得到一定的实惠,但从长远看,市场流通不畅,企业利润减少,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使国民经济处于徘徊状态,不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解决方法不同:要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二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实施适度从紧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方针,努力增收节支等措施。解决通货紧缩主要靠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特别需要靠扩大内需,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联系:(1)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2)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有

商品与货币(选择题)(答案版)

一、选择题Ⅰ(在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 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C ) A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B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C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D 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 2 商品经济是(C ) A 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B 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C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D 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3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B ) A 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B 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C 从低级社会经济形态发展到高级社会经济形态 D 先进社会经济制度取代落后社会经济制度 4 推动社会变革最根本的动力是(C) A 生产方式的变革 B 生产力的发展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5 资本主义经济细胞和包含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的是(D) A 劳动产品的出现 B 雇佣劳动的存在 C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存在 D 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的存在 6 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D) A 商品的价值量决定的 B 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7 价值是商品的(B) 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 C 物质属性 D 一般属性 8 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B)

A 价值构成的 B 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C 资本构成的 D 货币构成的 9 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矛盾的解决有赖于(C) A 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B 货币的出现并充当交换媒介 C 商品交换的实现 D 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 10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B) A 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C 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11 商品的本质属性是(C)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 D 使用价值和价值 12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A) A 抽象劳动 B 具体劳动 C 脑力劳动 D 体力劳动 13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D) A 自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B 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公有制 D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14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C) A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 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15 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D) A 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 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D 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货币和商品的关系

货币和商品的关系 必修1第一单元易混、易错点辨析 一、货币和商品的关系 比较货币普通商品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产生时间 不同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的产生早于货币 本质不同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不能作为一般等价物 职能不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只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联系货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和货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体现了人与人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两者都是历史范畴。 二、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比较 区别:(1)含义不同: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属性不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和物的关系,

它是具体的。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它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它是抽象的。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题,两属性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 (1)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商品的价值对使用价值有依附性。另外,使用价值也不能离开价值,离开价值的使用价值便不是商品了。(2)二者相互对立。在市场上商品生产者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价值,这就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消费者;对于消费者来说,他的目的是为了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这就必须把商品价值通过交换价值形式让渡给生产者,所以,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三、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比较 比较物物交换商品流通 含义物与物的直接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商品──商品商品──货币──商品 特征买和卖同时进行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分离。 产生货币产生前就存在货币产生后才存在 联系商品流通是在物物交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商品流通是商品交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讲课教案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一、货币起源于商品 货币原来就是一种商品,它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目发地从千百万种商品里分离出来的。要了解货币的起源,就应从认识商品开始。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这有两层意思:①商品是经过人类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任何没有经过人类劳动而由自然界为我们提供的诸如空气、水、阳光等都不是商品,只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氧气、太阳能、自来水等才是商品。②商品一定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那种只是为自己消费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例如:农民生产的粮食,用为自己消费的部分就不是商品,用于出售的部分才是商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商品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从而满足人们一的不同需要。所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体内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社会属性,只有通过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例如,一张兽皮交换两把石斧,这两把石斧的使用价值就表现出一张兽皮的价值。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都耗费了一定

的脑力和体力,因而都具有价值。各种商品在质上相同,量上就可以比较。一张兽皮和两把石斧的生产花费了同样多的劳动,具有同样多的价值,因此能够互相交换。在交换中,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兽皮)和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石斧)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称为交换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量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时间多少决定的。这种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生产者耗费的私人劳动时间。一种商品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既互相统一又互相矛盾。统一的一面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彼此有着紧密的联系。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矛盾的一面是作为商品生产者只是为了取得价值而生产,而使用价值却是商品生产者为满足别人的需要而生产的。商品生产者必须把使用价值转让给他人,才能取得价值,两者不可兼得。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所决定的。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两重性和劳动的两重性,最终决定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由于社会分工,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每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员,他们都必须为满足对方需要而生产,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使每个商品生产者耗费在生产商品上的劳动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私人劳动的社会性

商品和货币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商品与商品经济 一、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1.商品的涵义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对社会有用的劳动产品。 一个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第一、这个物品必须对人们有用。(但自然界中的空气和水不是商品) 第二、这个物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但自己生产满足自己消费需要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第三、这个物品必须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产品。(但不通过交换而满足别人需要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第四、这个物品必须是通过交换来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1)商品经济的涵义 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生产的经济形式从发展角度可分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商品经济是和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相对应的概念。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第一、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性条件。 人类社会经历的三次大分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形成。 第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3.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市场经济的涵义——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2)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①区别: 第一、内涵不同。 第二、处在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 第三、相对应的概念不同。 ②共同点: 第一、都存在商品和货币关系。

第二、都存在价值规律。 第三、都存在市场机制的作用。 二、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的使用价值 (1)商品使用价值的涵义 (2)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 第一、由物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是一切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不反映特定的生产关系。 第三、是商品交换价值、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商品的价值 (1)交换价值的涵义 (2)价值的涵义 (3)价值的特点 第一、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第二、只能通过交换价值而间接地表现出来。 第三、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4)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1)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 第一、两者互相依存不可分离。 第二、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性 第一、反映的关系不同。 第二、两者互相排斥。 A.需要方面的排斥:即商品生产者生产的使用价值,但需要的是价值;商品购买者拥有价值,但需要的是使用价值。 B.占有方面的排斥:即商品生产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购买者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三、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及其特点 (1)具体劳动的涵义 指生产不同使用价值,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

商品和货币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第一章神奇的货币 第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概念与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简要概括在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使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比较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商品的概念、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基本职能 2、教学难点: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货币流通规律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新课教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 (1)、商品的概念及特征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上方虚线框里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活动:思考P 两个问题,讨论后回答。 2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具备○1劳动产品○2用于交换这两个条件 (2)、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是否用于交换) (3)、商品的基本属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页上方虚线框里面的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市场上让人眼花缭乱的商品有什么共同属性? 两个问题,讨论后回答。 学生活动:思考P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