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货币银行学(201202版试题)补充内容为红宝书提供的答案

2、货币银行学(201202版试题)补充内容为红宝书提供的答案

2、货币银行学(201202版试题)补充内容为红宝书提供的答案
2、货币银行学(201202版试题)补充内容为红宝书提供的答案

财政经济学题库答案整理——2010级人民大学金融/投资方向在职研究生夏季班

货币银行学

2010 FG of RUC

专业2010 人民大学金融学/投资方向在职研究生夏季班组长郭睿

题库整理郭睿、陈达、张惠、姜羽、田欣校对王光传、周可伟、袁伟

复核

排版郭睿、贾珊

更改记录

未确定答案简答22-24

2012年3月

货币银行学题库答案整理——2010级人民大学金融/投资方向在职研究生夏季班

一、名词解释

1.金融【p45】

凡是既涉及货币,又涉及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换一个角度,也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应,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

2.劣币逐良币规律

当铸造重量轻,成色低的货币出现在流通之中时,人们会把足值的货币收藏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劣币逐良币规律。

3.货币局制度

从法律上隐含地承诺本国或地区货币按固定汇率兑换某种特定外币,同时限制官方的货币发行,以确保履行法定义务。

4.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的原则和运行机制,因此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固定汇率制为基本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5.购买力评价说【p72】

人们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无非是因为外国货币具有在国外购买商品的能力,而货币购买力实际上是物价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实际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这个比被称为购买力平价。

6.收益资本化【p49】

任何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习惯地称之为“收益资本化”。即:P=C/r (P:本金,C:收益,r:利率)。

7.到期收益率【p62】

到期收益率是指在如下两者的金额相等时所决定的现实起作用的利率:1.到债券还本时为止分期支付的利息和最后归还的本金折合成现值的累计,通常表述为“债券现金流的当前价值”。2.债券当前的市场价格。相当于投资人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债券并一直持有到期满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8.基准利率【p51】

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这种利率变动,其他利率也相应变动。

9.实际利率【p52】

是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10.直接标价法【p68】

对一定基数(1或100等等)的外国货币单位,用相当于多少本国货币单位来表示。

11.回购协议【p85】

证券出售时卖方向买方承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将证券买回的协议。

12.期货【p90】

是交易双方按约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期间完成特定资产交易行为的一种方式。

13.期权【p90】

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相关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

14.互换【p91】

也称“掉期”“调期”,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利率、股票指数收益率等)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

15.对冲基金【p94】

是私募基金的一种,是专门为追求高投资收益的投资人设计的基金。最大的特点是广泛运用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上进行投机活动,风险极高。

16.货币市场【p81、83】

货币市场是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交易市场,其功能在于满足交易者的资金流动性需求。货币市场包括票据与贴现市场、国库券市场、可转让大额存单市场、回购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等等。

1 / 29

17.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交易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金融交易市场,主要满足工商企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和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资金需要。其包括长期借贷市场和长期证券市场。

18.创业板市场

创业板市场是有别于成熟企业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市场,其专门针对小型企业和创业企业的股票进行交易,是主板市场之外的专业市场,其主要特点是在上市条件方面对企业经营历史和经营规模要求较低,注重企业的经营活跃性和发展潜力。

19.离岸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是指位于某国,却独立于该国的货币和金融制度,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活动场所。

20.国际游资

国际游资也叫热币、热钱,是指在国际之间流动性极强的短期资本,一般特指专门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投机活动的资金。

21.市盈率

股票的市场价格与每股盈利的比例,计算公式为:股票价值=市盈率×预期每股盈利

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建立的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它以会员国入股方式组成,按企业经营规则运作。其宗旨:

a.通过会员国共同研讨和协商国际货币问题,促进国际货币合作;

b.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开发会员国的生产资源;

c.促进汇率稳定和会员国有条不紊的汇率安排,避免竞争性的货币贬值;

d.协助会员国建立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增长的外汇管制;

e.协助会员国克服国际收支困难。

23.真实票据论

又称商业贷款理论(commercial loan theory),这是西方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一个很古老的原则。其基本要求是:贷款应以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票据为根据。其理论依据是:依据反映真实交易的票据进行贷款,可以保障贷款能够按期收回。因为他们认为债务人确实取得了商品,只要把这些商品直接出售或者加工后出售,就可以归还贷款。

24.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护、稳定金融体系的一种制度。它是指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根据其吸收存款的数额,按规定保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当存款机构破产而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时,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支付法定保险金的责任。

25.最终贷款人

最终贷款人是指中央银行行使“银行的银行”职能的一种体现,中央银行行使最终贷款人职能时,主要有两方面作用:

a.支持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免银行挤兑风潮的扩大,进而最终导致整个银

行业的崩溃;

b.通过为商业银行办理短期资金融通,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传递和实施宏观调控的意图。

26.现金漏损率

客户总会从银行提取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的现象叫做“现金漏损”。现金漏损额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

27.超额准备率

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准备金超出法定准备金的部分,称为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率是指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

28.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是如下两方面的统称:

a.存款货币银行的存款准备,包括准备存款和库存现金;

b.“漏损”的现金,指不仅离开中央银行并且也离开存款货币银行的现金,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29. 平方根法则

平方根法则是由后凯恩斯学派提出,用于分析交易性货币需求的一种思路。他们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表达式为:2121

-=r kY Μ。公式表明,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Y 的函数,随着用于交易的收入数量的增加,货币需求量随之增加,Y 的指数21说明其增加的幅度会较小,即交易性货币需求有规模节约的特点。上述公式还表明,货币需求是利率r 的函数,r 的指数21-说明,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其变动幅度较利率变动幅度为小。

30. 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31. 恒久性收入

恒久性收入是弗里德曼分析货币需求中所提出的概念,可以理解为预期未来收入的折现值,或预期的长期平均收入。其与货币需求正相关。

32. 菲利普斯曲线

英经济学家菲利普斯首先提出,是用来描述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替代关系的曲线。后被新古典综合派用来说明价格总水平、失业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33. 通货膨胀

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通常将通货膨胀定义为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这个定义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1)强调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作为考察对象,目的在于股票、债券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价格相区别。

(2)强调“货币价格”,即每个单位商品、服务用货币数量标出的价格,是要说明通货膨胀分析中关注的商品、服务和货币的关系,而不是商品、服务与商品、服务相互之间的对比关系。

(3)强调总水平,说明这里关注的是普遍的物价水平波动,而不仅仅是地区性的或某类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波动。

(4)关于持续上涨,是强调通货膨胀并非偶然的价格波动,而是一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具有上涨的趋势。

34. 公开市场业务【p232】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的行为。

35. 法定准备率【p234】【P183】

法定准备率是指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存入一部分存款准备金的比例。

36. 国际收支【p256】

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它包括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状况,是贸易和投资以及其他国际经济交往的总和。而且,国际收支既包括用外汇收付的经济交易,也包括以实物、技术形式进行的经济交易。

37. 国际储备【p262】

指一国或地区,由官方拥有的可以随时使用的国际储备性资产。可以由财政部门拥有,也可以由中央银行拥有。

38. 核心物价指数【p276】

人们把剔除了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之后的物价指数视为核心价格指数,并用这种经过处理后的指数来度量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的程度。

39. 货币政策时滞【p298】

货币政策时滞是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 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两个阶段。内部时滞是从政策制定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时间。其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外部时滞指从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这段过程。主要由客观经济和金融条件决定,不论货币供应量抑或利率,它们的变动都不会立即影响到政策目标。

40. 道义劝告【p293】

所谓“道义劝告”,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与地位,对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体系的负责人举行面谈,劝告其遵守政府政策,自动采取若干相应措施。

41.克鲁格曼三角形【p308】

金融政策有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三个基本目标,这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他们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如果某一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政策选定了某一条边,那么与该边相对的角所代表的政策目标则无法实现。

42.泰勒规则

即利率规则,是根据产出的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这一规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按照经济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泰勒规则的思想渊源,可以上溯到费雪效应,即利率与通货膨胀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中央银行如果采用泰勒规则,就可以考察过去的阶段里,货币政策工具(如联邦基金利率等)对政策规则设定的偏离程度,并将这种偏离看成政策失误,进而判断出这种失误对经济是否产生不良影响

43.米德冲突

指在某些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追求内、外部均衡,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

44.金融相关率【p324】

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金融活动总量一般用金融资产总额表示,包括:金融部门、非金融部门及国外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等。经济活动总量用国民生产总值表示。

45.货币化率【p324】

即社会的货币化程度,是指一定经济范围内通过货币进行商品与服务交换的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p26】

答:现代经济可以称为“信用经济”,理由是债权债务关系无处不在,相互交织,形成网络,覆盖着整个经济生活。(课本论述)

信用经济又称为负债经济、金融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从金融学角度来说,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因为信用经济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一、信用关系的普遍存在性,即信用关系无处不在。现代社会中,信用关系普遍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再生产的全过程。从经济生活的主体角度分析,任何经济主体都有债权债务关系。如,财政发行债券就是债务,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就是债务,购买国债就是债权,银行吸收存款就是债务,家庭和个人购买股票、债券、国债等就是债权。整个社会经济是一个庞大的债权债务网络,都被信用链条和信用关系所连结,是典型的信用经济,而且这种普遍的信用关系跨出国界,整个世界的经济生活被庞大的债权债务关系所笼罩,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普遍存在的信用关系格局。

二、信用规模的扩张性,即信用在数量规模上的日趋扩张。债权债务规模在年复一年的扩张,主体间的信用规模在年复一年扩张并呈加速扩张之势,金融相关率快速增长,如我国的国债和外债在逐年扩张,企业在银行的存款等债权和贷款等债务的扩张,家庭和个人的储蓄存款亦年复一年的扩张和消费信贷的不断发展,都说明了信用规模的扩张。可以说,债台高筑是信用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三、信用结构的复杂性,即信用关系的组成结构日趋复杂化。在现代经济中,金融经济具有严重不确定性,在金融经济形成的今天,有巨大的金融风险,于是产生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每个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越来越复杂,不是一目了然的。大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或再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使得信用结构日趋复杂化。(往年答案)

2.简述国际金本位体系的特点。

(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在金本位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黄金含量就能保持一致,金币的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需要;由于金币可自由兑换,各种金属辅币和纸币就能够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从而保持币值的稳定;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因而本币汇率能够保持稳定。

(2)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在金本位制下,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金平价决定。当然汇率并非正好等于铸币平价,而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铸币平价上下窄幅波动,其幅度不超过两国

间黄金输送点,否则,黄金将取代货币在两国间流动。

(3)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其机理即由美国经济学家休谟提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一国国际收支逆差→黄金输出→货币减少→物价和成本下降→出口竞争力增强→出口扩大;如果进口减少→国际收支转为顺差→黄金输入。相反,一国国际收支顺差→黄金输入→货币增加→物价和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减弱→进口增加;如果出口减少→国际收支转为逆差→黄金输出。

3.实际利率理论的内涵是什么?【p58】

实际利率理论是在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前,传统经济学中的利率理论,这种理论注意的是实际因素——生产率和节约,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生产率用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投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减少,储蓄流量会因利率的提高而增加,故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而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

4.简要分析古典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古典利率理论。其主要思想包括:利率由投资需求与储蓄意愿的均衡所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储蓄是对资金的供应,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利率是资金需要和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5.简述凯恩斯关于利率决定的分析。【p58】

凯恩斯认为,利率决定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有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偏好,如果人们对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币数量就增加,当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人们的流动性偏好转弱时,便有对货币的需求下降,利率下降。因此,利率由流动性偏好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

6.简要分析流动性性偏好理论的主要内容。

它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偏重短期货币因素分析的货币利率理论。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需求包括交易性需求、顶防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货币供给表现为满足收入和利率函数的货币需求的供应量,是政策变量,取决于货币政策。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表示为Md=M(Y, I)

Ms=KY+L(I)

Md=Ms

7.简述利率决定理论中的“可贷资金论”。

英国的罗伯逊和瑞典的俄林提出可贷资金论,认为借贷资金的需求与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往年答案)

8.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主要贡献。

购买力平价说产生80多年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这使它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汇率理论之一。购买力平价说所具有的合理性或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卡塞尔认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或两国物价水平)可以决定两国货币汇率,实际是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这个层次上去分析汇率决定的,这就抓住了汇率决定的主要方面。因而其方向是正确的。其次,作为一种换算工具,通过购买力平价可以将一国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如GDP、GNP等,由于国货币表示转换成用另一国货币表示,以便进行国际间的经济比较。可以避免一国现行汇率偏高或偏低时,对用外币表示的本国经济指标造成的扭曲。所以,一般认为,用购买力平价来换算比用现行实际汇率换算更为科学和可靠。再次,购买力平价决定汇率的长期趋势。不考虑短期内影响汇率波动的各种短期因素的话,从长期来看,汇率的走势与购买力平价的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最后,购买力平价把物价指数、汇率水平相联系,这实际上也就是从商品交易出发来讨论货币交易,这对讨论一国汇率政策与发展进出口贸易的关系不无参与意义。

9.简述国际借贷说的主要思想。

国际借贷说,也称国际收支说,是在金本位制度盛行时期流行的一种阐释外汇供求与汇率形成的理论。由于存在铸币平价,所以该学说专注于外汇供求。外汇供求状况取决于由国际商品进出口和资本流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国际收支。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即外汇应收,多于流动负债,即外汇应付时,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下跌;反之,则外汇汇率上升。

10.简要分析金融市场在金融运行中的功能。

有金融交易关系的总和,交易各方可以借助这个市场实现资金融通,交换风险,从而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通常,根据金融工具的交易期限,将金融市场划分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概念。

金融市场的功能:

一,帮助实现资金在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之间的调剂。在良好的市场环境和价格信号引导下,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二,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通过金融资产的交易,对于某个局部来说,风险由于分散、转移到别处而在此处消失;至于对总体来说,并非消除了风险。

三,确定价格。金融资产均有票面金额。在金融资产种可直接作为货币的金融资产,一般来说,其内在价值就是票面标注的金额。但相当多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其票面标注的金额并不能代表其内在的价值。每一股份上的内在价值是多少,只有通过金融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相互作用的过程才能“发现”。

11.简述有效市场理论,并谈谈研究市场效率的意义。【p104】

按照市场效率假说,资本市场的有效性是指市场根据新信息迅速调整证券价格的能力:证券的价格只反映过去的价格和交易信息,是弱有效市场;证券的价格反映包括历史的价格和交易信息在内的所有公开发表的信息是中度有效市场;证券的价格可以反映所有公开的和不公开的信息是强有效市场。

研究市场效率的意义在于:市场效率理论认为,证券的价格是以其内在价值为依据的;高度有效的市场可以迅速传递所有相关的真实信息,使价格反映其内在价值。市场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证券价格与证券内在价值的偏离程度。强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应与预期价值一致,不存在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如果一旦偏离,人们会立即掌握信息,并通过迅速买进或卖出的交易行为将差异消除。于是,在高度有效市场中,想取得超常的收益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市场是弱有效的,即存在信息高度不对称,提前掌握大量消息或内部消息的投资人就可以比别人更准确的识别证券的价值,并在价格与价值有较大偏离的程度下,通过买进或卖出,获得超常利润。

12.什么是有效资产组合的效率边界?画图说明。【p112】

有效资产组合是指风险相同但是预期收益率最高的资产组合,这种组合的边界叫做有效资产组合的效率边界。按照这种理念,如果选择n种资产进行投资,任何一种组合都可以形成特定的组合风险与组合收益。在下图中,AC代表了这条效率边界,在BAC区间内的任何一点都代表这n种组合,但是,其中,只有落在AC线段上的组合代表了有效的资产组合,在同等风险上具有最高的收益率。

C

A

B

13.简要分析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风险投资的投资过程大致分五个步骤:第一,交易发起,即风险资本家获知潜在的投资机会。第二,筛选投资机会,即在众多的潜在投资机会中初选出小部分做进一步分析。第三,评价,即对选定项目的潜在风险与收益进行评估。如果评价结果是可以接受的,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一道进入第四步—交易设计。交易设计包括确定投资的数量、形式和价格等。一旦交易完成,则进入最后一步—投资后管理。最后一步的关键是将企业家带入资本市场运作以顺利实现必要的兼并收购和发行上市。

14.简要分析为什么分散投资会减少风险。

(1)金融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投资者是风险的厌恶者,控制风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分散投资,即投资者可以通过建议多样化的投资的资产组合来降低风险,这一原理可以通过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和资产组合的风险协方差公式来说明。

(2)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是资产组合中所有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在资产总数一定情况下,单个资产占的比重越小,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率越小,风险越小,这个原理说明投资资产数量多可以降低风险。

(3)风险协方差公式说明:资产组合的风险不仅与单个资产的风险有关,不仅是单个资产标准差的简单加权平均,而且与各种资产的相互关系有关。投资者通过选择彼此相关性小的资产进行组合式风险更小,资产组合的协方差反映组合资产共同变化的程度,因而资产组合的协方差越小,组合资产投资的风险越小。资产组合的又取决于组合资产之间的相关系数,组合资产之间的相关性越小系数越小,组合资产风险越低。这个原理说明多样化投资组合可以降低风险。

15.简述商业银行的作用。

商业银行区别于一般工商业企业的地方,在于它的特定经营活动内容和职能作用。

1.充当企业之间的信用中介。通过吸收存款,动员和集中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本,再通过贷款或投资方式将这些货币1.负债业务。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其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本和吸收的外来资本两部分。自有资本包括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以及公积金和未分配的利润。这一部分也称权益资本。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很小,不过却是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外来资金主要是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以及发行中长期金融证券等。

2.资产业务。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这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对于所聚集的资金,除了必须保留一定部分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以应付客户提存和转账结算的需求外,其余部分主要是以贴现、贷款和证券投资等方式加以运用。

资本提供给经营产业的资本家使用,银行成为货币资本贷出者与借入者之间的中介人。这有助于充分利用现有的货币资本。

16.简述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1)负债业务。存款货币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其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本和吸收的外来资本两部分。自有资本包括其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以及公积金和未分配的利润。这一部分也称权益资本。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所占比重很小,不过却是吸收外来资金的基础。外来资金主要是吸收存款,向中央银行借款,向其他银行和货币市场拆借,以及发行中长期金融证券等。

(2)资产业务。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这是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对于所聚集的资金,除了必须保留一定部分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以应付客户提存和转账结算的需求外,其余部分主要是以贴现、贷款和证券投资等方式加以运用。

17.商业银行开创负债管理的意义何在?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什么?【p162】

答:负债管理理论是在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其核心思想就是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

其意义在于开创了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新途径:由单靠吸收存款的被动型负债方式,发展成拓展筹资渠道的主动型负债方式;根据资产业务的需要组织负债,让负债去适应、支持资产。这就为银行扩大业务规模和范围创造了条件。

其存在的缺点就是增加了经营风险;由于忽视自有资本的补充而不利于银行稳健发展。

18.阐明引发金融创新的直接原因。【p152】

答:金融创新是金融业由于竞争加剧,市场波动,为了逃避金融管制获得发展,不断超越传统的而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在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方式、金融服务技术、金融市场组织等方面进行的创新和变革活动。

引发金融创新的直接原因:1避免风险的创新,这里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和贷款风险;2技术进步推动的创新;3规避行政管理的创新。

19.从存款货币银行特征角度,说明对其应加强监管的具体理由。【p160】

答:由于存款货币银行体系在金融领域中居于中心地位,特别重视对它的监管是必然的。就存款货币

银行的特征来说,必须加强监管的具体理由有:

(1)存款者一般难以判别银行真实经营情况,往往是银行倒闭了,存款者们才醒悟他们存款选择不当。但评价银行的可靠性绝不是单个存款者力所能及的。

(2)流通中货币量的主要部分是由商业银行体系创造并提供的。一旦发生银行倒闭风潮,通过派生存款倍数缩减机制,相当部分的货币供给就会突然消失,由此将造成严重的经济震荡甚至萧条。

(3)整个社会转账支付系统是以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为依据的,庞大的支付系统中哪怕只出现一个短暂的故障,也会引起支付链条的中断并造成极大的混乱和损害。因此,必须力求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4)防止由挤兑引起的银行连锁倒闭非常必要。当公众看到某些银行倒闭时,公众的信心会发生动摇,他们可能向其他银行提取存款,造成挤兑风潮。如无行政管理,这种挤兑也会导致那些经营良好和安全的银行随之倒闭。

此外,为了限制大银行不合理的扩张,为了保护银行客户不受歧视等要求,在某些国家也都成为必须对商业银行进行严格行政管理的理由。(往年答案)

存款货币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存款货币银行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商业银行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其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由于单凭市场机制、利益机制的调解,难以避免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之间产生矛盾,所以,对金融业普遍强调必须加强国家的监督管理。(课本论述)

20.简述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两种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按经营模式划分,商业银行分为职能分工型银行和全能型银行。所谓职能分工,其基本特点是,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专司:有专营长期金融的,有专营短期金融的,有专营有价证券买卖的,有专营信托业务的,等等。职能分工体制下的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大差别在于:一,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二,商业银行一般以发放1年以下的短期工商信贷为其主要业务。全能型商业银行,也称综合型商业银行,它们可以经营各种期限和种类的存款与贷款的一切银行业务,同时直至可以经营全面的证券业务等。职能分工型模式称之为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相对应地,全能型模式则称之为混业经营、混业监管模式。

现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混业经营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在一家银行内同时开展信贷中介、投资、信托、保险诸业务,二是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把分别独立经营金融业务的公司连接在一起。美国金融混业经营的主要形式就是金融持股公司、银行持股公司。

21.简述商业银行经营向全能化发展的主要原因及途径。【p151】

答:商业银行经营向全能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在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商业银行面对其他金融机构的挑战,利润率不断下降,迫使他们不得不从事各种更广泛的业务活动,吸收长期性资金来源的途径拓宽并从而为长期信贷和投资活动创造了条件,等等。

主要途径有:一是在一家银行内同时开展信贷中介、投资、信托、保险诸业务;二是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把分别独立经营金融业务的公司链接在一起。

22.简要分析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一,依法管理原则。

二,合理、适度竞争原则:监管重心应放在保护、维持、培育、创造一个公平、高效、适度、有序的竞争环境上。

三,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四,安全稳定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此外,金融监管应该注意顺应变化了的市场环境,对过时的监管内容、方式、手段等及时进行调整。

23.简述社会利益论关于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金融监管的基本出发点首先就是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而社会公众利益的高度分散化,决定了只能由国家授权的机构来履行这一职责。历史经验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家银行可以通过其资产负债的扩大、资产对资本比例的扩大来增加盈利能力。这必然伴随着风险的增大。但由于全部的风险成本并不是完全由该银行自身承担,而是由整个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社会经济体系来承担,这就会使该银行具有足够的动力通过增加风险来提高其盈利水平。如果不对其实施必要的监管和限制,社会公众的利益就很可能受到损害。也可这样概括:市场缺陷的存在,有必要让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介入经济生活,通过管制来纠正或消除市场缺陷,以达到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的目的。

24.简述金融风险论关于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金融风险的特性,决定了必须实施监管,以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首先,银行业的资本只占很小的比例,大量的资产业务都要靠负债来支撑。

其次,金融业具有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

最后,金融体系的风险,直接影响着货币制度和宏观经济的稳定。

25.简述投资者利益保护论关于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在设定的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价格可以反映所有的信息,但在现实中,大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利用这一优势来损害信息劣势方的利益,于是就提出了这样的监管要求,即有必要对信息优势方(金融机构)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以为投资者创造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

26.简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及其功能。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

1.统一发行银行券的必要。在银行业发展的初期,众多的银行均从事银行券的发行,但存在如下问题:一,为数众多的小银行信用实力薄弱,它们所发行的银行券往往不能兑现,尤其在危机时期,很容易陷入混乱;二,许多分散的小银行,其信用活动领域有着地区的限制,因此它们所发行的银行券只能在有限的地区内流通。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更加稳定的通货,也要求银行券成为能在全国市场广泛流通的一般信用流通工具。在此基础上,国家遂以法令形式限制或取消一般银行的发行权,并把发行权集中于专司发行银行券的中央银行。

2.银行林立,银行业务不断扩大,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票据交换及清算若不能得到及时、合理处置,会阻碍经济顺畅运行。于是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而有权威的、公正的清算机构为之服务。

3.在经济周期的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往往陷于资金调度不灵的窘境,有时则会因而破产。于是客观上需要一个强大的金融机构作为其他众多银行的后盾,在必要时为他们提供货币资金,也即提供流动性的支持。

4.同其他行业一样,银行业经营竞争也很激烈,而且它们在竞争中破产、倒闭给经济造成的动荡,较之非银行行业要大得多。因此,客观上需要有一个代表政府意志的专门机构专司金融业管理、监督、协调的工作。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所谓发行的银行就是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银行券的发行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为中央银行调节金融活动提供了资金实力。

2.银行的银行。银行固有的业务-办理“存、放、汇”,同样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内容,只不过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只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中存款准备,通常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机构必须向中央银行存入一部分存款准备金,其目的在于一方面保证存款机构的清偿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央银行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应量;二是最终的贷款人,其作用首先是支持陷入资金周转困难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其次是通过为商业银行办理短期资金融通,调节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量,传递和实施宏观调控的意图;三是组织全国的清算,《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人民银行有履行“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的职责;“应当组织或者协调组织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系统,协调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清算事项,提供清算服务。”

3.国家的银行。所谓国家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库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主要功能有:一,代理国库二,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三,对国家财政给予信贷支持(两种方式:直接给国家财政以贷款,购买国家公债);四,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进行外汇、黄金的买卖和管理;五,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六,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此外,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还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出席各种国际性会议,从事国际金融活动以及代表政府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在国内外经济金融活动中,充当政府的顾问,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

27.试说明中央银行是否可以无限制地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

答:扩大资产业务并不以负债为前提是中央银行特有的权力。中央银行扩大资产业务,必然相应地形成了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存款;存款货币银行从准备存款提取通货,中央银行则可以随时予以保证。即,中央银行的任何资产业务均会有商业银行的准备存款和通货发行之和与之对应。

但是,中央银行的这种行为也不是完全不受任何约束的。就“技术层面”的可能性来讲,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存款准备,支持存款货币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可以是无限的。但是从客观经济过程来讲,约束则是强有力的。没有货币需求,存款货币银行不需要补充准备存款,中央银行有能力也无从发挥;强行支持无限制的货币创造,促成通货膨胀,会受到客观经济过程惩罚。

28.比较说明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各自的特点。

答: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展开比较:

a.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职能,而剑桥方程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职能。

b.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

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对费雪方程式有人称之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则称现金余额说。

c.费雪方程式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

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分析:保有货币最为便利,但同事要付出代价,比如不能带来收益。也正是在这样的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显然,剑桥方程式中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29.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模式及含义是什么?

答:凯思斯的货币需求模式如下式

()()r

2

L

Y

1

L

2

Μ

1

Μ

Μ+

=

+

=

式中∶M为货币总需求;Ml是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水平Y的函数;M2是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函数;Ll、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

该模式的含义如下:

a.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是由三种动机决定,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把货币总需求划分为出于

各种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凯思斯货币需求理论在分析方法上对传统理论进行突破性的主要表现。

b.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凯恩斯认为,交易媒介是货币的一个十分重要

的功能,用于交易媒介的货币需求量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的关系。他又指出,人们所保有的依赖于收入水平的货币需求还出于预防动机,即为了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c.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取决于利率水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

进行投机活动而储存价值或财富。这里的投机活动最典型的就是买卖债券。因为凯恩斯把资产分为货币和债券,货币是不能产生利息收入的资产,债券是能产生利息收入的资产。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大小取决于利率水平,如果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跌,假若债券价格下跌幅度很大,使人们在债券价格方面的损失超出了他们从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则收益为负,持有非生利资产就优于持有生利资产,人们就会增大对货币的需求;如果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持有者会获得收益,人们对货币需求会减少,而对债券的持有量则会增加。总之,关键在于人们对现存利率水平的估价,假若人们确信现行利率水平高于正常值,就意味着他们预期利率水平会将会下降,从而债券价格将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必然倾向于持有债券;如有相反的预期,则会倾向于持有货币。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

d.就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关系问题,凯思斯又进行了特殊情况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流动性陷阱”假说,

即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30.简要说明货币主义“单一规则”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

传统的货币数量论经弗里德曼等人努力再度复活,称为“现代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理论的特点是,一方面采纳凯恩斯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核心思想,利用它把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改写为货币需求函数,另一方面又基本肯定货币数量论的主要结论,即货币量的变动反应于物价变动上,货币数量在长期中只影响宏观经济中的名义变量,不影响真实变量。

弗里德曼按照微观经济学需求函数分析方法,主要考虑收入与持有货币的各项机会成本,构建了一个描述性的货币需求函数,该函数可以简化为:Md/P=f(YP,w,,rb,rm,,re,1/P?dP/dt;u),其中,Md/P是对真实货币余额的需求;YP为永久收入;w为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或得自财产的收入者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率;rm,rb,re分别为货币、债券、股票的预期回报率;1/P?dP/dt为预期通货膨胀率;u为反映主观偏好、风险及客观技术与制度等因素的综合变数。

永久收入是弗里德曼分析货币需求中所提出的概念,可以理解为预期未来收入的折现值,或预期的长期平均收入。货币需求与它正相关。强调永久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特点。弗里德曼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人力财富所占比例越大,处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就越大;而非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货币需求相对越小。这样,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例与货币需求为负相关关系。

对于货币需求,弗里德曼最具有概括性的论断是:由于永久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永久收入除以货币存量)也相对稳定,因而,货币需求是比较稳定的,据此得出了著名的“规则货币供应”(“单一规则”)的政策主张。

31.简析影响存款货币银行保有超额准备的主要动机。

答:保有超额准备金的动机有两个:成本和收益动机、风险规避动机。

a. 成本收益动机。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是没有利息的,而一笔资金用于贷款或者证券投资等则能获得一定的收入。因此,保有超额准备金等于放弃收入,这是其机会成本。从这点出发,商业银行总是力求把超额准备金压到最低限度。在我国,超额存款准备金是有利息的,目前的利率是0.99%。此时,同样存在成本收益的考虑,即是资金作为超额准备金的收益与资金用于贷款、证券投资等其他渠道的收益对比状况。

b. 风险规避动机。指商业银行为防止存款流出的不确定性所可能造成的损失而采取保有超额准备金的考虑。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出现存款大量流出的现象,若无超额准备金,就得采取出售持有证券、催收贷款等行动,这会增大成本或减少收益;进一步,如果存款流出规模过大,银行还可能面临倒闭的威胁。因此,银行需要保有一定的超额准备金,以应对存款流出的不确定性,其保有的数量与预期存款流出量为正相关关系。

32.简要分析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

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争沦,实际上是讨论中央银行能否“独立”控制货币供应量。

内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是在—个经济体系内部由多种因素和主体共同决定的,中央银行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中央银行并不能单独决定货币供应量。从上述货币供应模型中可以看出,微观经济主体对现金的需求程度、经济周期状况、商业银行、财政和国际收支等因素均影响货币供应。

外生性指的是货币供应量由中央银行在经济体系之外独立控制的。其基本理由是,从本质上看,现代货币制度是完全的信用货币制度,中央银行的资产运用决定负债规模,从而决定基础货币数量,只要中央银行在体制上具有足够的独立性,不受政治因素等的干扰,就能从源头上控制货币供应量。

事实上,无论从现代货币供应的基本模型,还是从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来看,货币供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内生性”的,而“外生性”理论则依赖过于严格的假设。

事实上,无论从现代货币供应的基本模型,还是从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来看,货币供给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内生性”的,而“外生性”理论则依赖过于严格的假设。

(我国货币供应的内生性)具体到中国,多数人赞同“内生论”。首先,中国的中央银行本身并非严格的独立决策主体,其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在制度上缺乏保证;其次,大量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往往压迫商业银行不断增加贷款,从而压迫中央银行被动地增加货币供应,形成所谓的“倒逼机制”。应该说,随着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非国有经济比重的不断上升,这种“倒逼机制”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弱化了。但是关于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的另一个问题值得重视,这就是中央银行货币调控在经济周期中的不对称。简单地说,在经济过热时期,中央银行作为货币供应的源头,如果决心控制货币供应,其效果比较显著;但是,在经济活动不活跃时期,企业、商业银行的自主决策能力较强,中央银行即使有意愿扩张信贷,往往效果有限。

此外,从国外净资产的运作角度来看,近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持续增长,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并成为中央银行释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中央银行被动增加基础货币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货币供应的内生性。

33.简述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P229】

各国央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流动性程度高,即在流通中周转便利,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强;流动性低,即周转不方便,形成的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弱。显然,这个标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节有重要意义。

便于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是对央行划分货币层次的重要要求。货币当局在讨论控制货币供应指标时,既要明确到底控制哪一层次的货币以及这个层次的货币与其它层次的界限何在,同时还要明确,实际可能控制到何种程度;否则,就谈不上货币政策的制定,制订了也难以贯彻。

34.简述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及其经济影响。【P264-265】

答:(1)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根本原因是各国的资本收益率不同。资本从低收益率国家向高收益率国家的不断转移。其中,短期证券投资和银行贷款等的流向,通常情况下主要取决于国际间的利率差;国际直接投资收益率的决定因素则较为复杂,包括东道国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状况,企业开发国际市场的战略,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和自然资源条件,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和法律制度环境等。

⑵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①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的有利影响:整体上看,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稳定。国际资本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使资本得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有效配置,有利于世界总产

量的提高和经济福利的增加;通过各种方式的投资和贷款,使得国际支付能力有效地在各国间进行转移,有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和全球性国际收支的平衡;特别是国际直接投资有效地促进了生产技术在全球范围的传播,使科学技术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国际证券投资可以使投资者对其有价证券资产进行更为广泛的多元化组合,从而分散投资风险。

②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国际资本流动冲击了所在国的经济,便捷了国际金融风险的传递。

35.如何理解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P282】

答: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胀的论点是将供求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胀是由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共同引起的。该观点认为,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通胀产生的原因既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原因,很难分清具体是由哪一方面原因形成的,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例如,通胀可能从过度需求开始,但由于需求过度导致物价上涨促使提高工资,从而转化为成本推进因素。另一方面,通胀也会由于成本原因开始,如迫于压力提高工资。但如果不存在需求和货币收入的增加,这种通胀是不会长久的。可见。‘成本推进’只有与‘需求拉动’共同作用才可能产生一个持续的通胀。

36.简述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P276

答:政府如果通过向中央银行借债,从而引起货币增发这类办法筹措建设资金,就会强制增加全社会的投资需求,结果将是物价上涨。在公众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按原来的模式和数量进行的消费和储蓄,两者的实际额均随物价的上涨而相应减少,其减少的部分大体相当于政府运用通货膨胀实现的部分,如此实现的政府储蓄是强制储蓄,即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

37.简述通货膨胀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P277】

答: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也称财富分配效应。

一个家庭的财富或资产由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构成。实物资产的货币值大体随通货膨胀的变动而相应升降;金融资产则比较复杂,因为很大一部分金融资产是随着行情的变化而变化,其在通货膨胀中,并非能稳妥保值。而其他一些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以名义货币值计量,存款、负债的名义货币值不变,而货币值可随物价变动而相应变动的资产之名义货币值则随通货膨胀率相应升降,从而改变以名义货币值计量的资产结构(总名义资产净值);以实际货币值计量,存款及负债将随通货膨胀率相应升降,而货币值可随物价变动而相应变动的资产之实际价值则未变动,从而调整了以实际值计量的资产结构(总实际资产净值)。最终引起由实物资产及金融资产构成的家庭资产结构也随之调整变动。一般来说,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而且小额存款人和债券持有人最易受通货膨胀的打击。至于大的债权人,不仅可以采取各种措施避免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而且他们往往同时是大的债务人,则可享有通货膨胀带来的巨大好处。

综上,由通货膨胀所引起的上述资产结构变化称为通胀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38.简述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需求拉上或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假说,是用经济体系存在对产品和服务的过度需求来解释通货膨胀形成的机理。其基本要点是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水平上涨。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供给表现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而需求则体现在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上,所以对这种通货膨胀也有通俗的说法:“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针对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治理对策无疑是宏观紧缩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在银行业中的行业术语叫抽紧银根或紧缩银根。至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面对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增加有效供给也是治理之途。有些国家采取的“供给政策”,其主要措施是减税,即降低边际税率以刺激投资,刺激产出。

39.简述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也称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一种侧重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假说。其成因可以归结为两点:

1.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是以存在强大的工会组织,从而存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为假定前提的。当工资是由工会和雇主集体议定时,这种工资则会高于竞争的工资。面对高工资,企业就会因人力成本的加大而提高产品价格,以维持盈利水平。这就是从工资提高开始而引发的物价上涨。工资提高引起物价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在西方经济学中将此称为工资-价格螺旋上升。

针对此成因,治理对策是紧缩性的收入政策: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并据以控制每个部门的工资增长率;管制或冻结工资;按工资超额增长比率征收特别税等。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美国、西欧诸国和日本都实行过类似的政策。

40.简述通货膨胀目标制。【P290】

答:近年来,一些国家先后采取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政策的核心是以确定的通货膨胀率作为货币政策目标,或一个目标区间。在通货膨胀控制得比较好的国家,这无疑是当局所认定不可避免的(如对调动潜在生产力所必需的)通货膨胀率;对高通货膨胀率的国家由无疑是当局认定可能实现的反通货膨胀的目标。如果预测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目标或目标区,采取控制性的政策,以把可能高于目标的通货膨胀率压下来,使之落于目标之上;如果预测的趋向相反,则可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等等。通货膨胀目标制较之利用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增加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通过解释实现公众最关切的通货膨胀目标所需的代价和手段,则提高了货币政策的可信度。

这样的货币政策目标,①是明确的单一目标主张;②反映着通货膨胀问题的普遍存在;③从有利于经济发展来说,反通货膨胀的方针被认为是正确的方针。

需要说明的是,当今世界的反通货膨胀目标都不是简单追求零通货膨胀率。

这个目标的理论依据是综合的。承认有一个当前条件所决定的基本通货膨胀,对应于这个率,可按“规则”控制货币供给;承认有诸多外在的引发通货膨胀因素,则应采取相机抉择的对策。而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或目标区又会使当局取得公众的信任,从而削弱公众预期对政策的冲抵作用。

41.简述设置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必要性及标准。

中央银行以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率的调整以及直接融资额度的调整等政策工具所能影响的是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数。通过这些货币变数的变动,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间接地影响生产、就业、物价或国际收支等最后目标。因此,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数便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或政策指标。

在货币政策的运用上,政策指标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⑴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必须能为货币当局加以控制;

⑵政策指标与最后目标之间必须存在稳定的关系;⑶可测性,一是央行能及时获取有关指标的准确数据,二是有较明确的定义便于分析、观察和监测;⑷政策指标受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干扰程度较低;⑸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

42.简述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P295】

答: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其最初思路可以归结为: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r,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进而会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入Y。用符号可表示为M→r→I→E→Y

在这个传导机制挥作用的过程中,主要环节是利率:货币供应量的调整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才使投资乃至总支出发生变化。

上述分析,在初期阶段,凯恩斯学派称之为局部均衡分析,只显示了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而没有能反映它们之间循环往复的作用。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遂有进一步分析,凯恩斯学派称之为一般均衡分析。

①假定货币供给增加,如果产出水平不变,利率会相应下降;下降的利率刺激投资,并引起总支出增加,总需求的增加推动产出量上升。这与原来的分析是一样的。

②但产出量的上升,提出了较原来为大的货币需求;如果没有新的货币供给投入经济生活,货币供求的对比就会使下降的利率回升。这是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作用。

③利率的回升,又会使总需求减少,产量下降;产量下降,货币需求下降,利率又会回落。这是往复不断的过程。

④最终会逼进一个均衡点,这个点同时满足了货币市场供求和商品市场供求两方面的均衡要求。在这个点上,可能利息率较原来的均衡水平低,而产出量较原来的均衡水平高。

对于这些传导机制的分析,凯恩斯学派还不断增添一些内容。主要集中在货币供给到利率之间和利率到投资之间的更具体的传导机制以及一些约束条件。但不论有何进展,凯恩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的特点是对利息这一环节的特别重视。

43.简述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P296】

如果货币供给量增加到供过于求的状况,则货币持有者的反应是将多余的货币用于购买各种资产,既购买金融资产,也购买实物资产。这种支出(即资产结构的调整过程)会影响资产的价格,也会影响商品供应的数额。资产价格变动通过改变货币的价值,进而通过货币需求函数对经济产生影响,其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终会改变总产出。

Ms↑→A↑→C↑→I↑→P↑→ …→y↑

其中,A为金融资产;C为消费;P为价格;…代表可能存在但未被揭示的过程。

弗里德曼还认为,货币数量变化只在短期内作为决定经济变动的主要因素,而在长期内只会引起价格

水平的变化,不会对实际产量发生影响。

44.简述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

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在信用市场上存在着两个基本的货币传导渠道,那就是:银行货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

(1)银行贷款渠道。这一货币政策效果就是:

M↓→D↓→L↓→I↓→Y↓。

(2)资产负债表渠道。

M↓→Pe↓→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L↓→I↓→Y↓

M↓→r↓→现金流↓→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L↓→I↓→Y↓

(3)对耐用消费品和住房消费支出的流动性效果的研究,以图式的形式表示:

M↓→Pe↓→金融资产↓→金融损失可能性↑→耐用消费品支出和住房支出↓→Y↓

45.试析金融功能观对金融系统功能的概括。【P318】

答:金融功能观认为既包括金融机构又包括金融市场的金融系统有六项核心功能,它们是:

1. 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

2. 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

3. 提供清算和结算的途径以完结商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

4. 提供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的机制;

5. 提供价格信息;

6. 提供解决“激励”问题的方法;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利率对一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制约条件是什么?

利率是金融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它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借贷双方的利益影响经济活动的其他变量,而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

(1)利率与消费和储蓄。利率较高时,储蓄会增加,消费会减少;利率较低时,储蓄会减少,消费会增加。

(2)利率与投资。利率是企业投资的成本,利率越高,投资规模会越小;反之,低利率则有利于增加投资。

(3)利率与通货膨胀。在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中,高利率可抑制通货膨胀,当经济萧条时,通过低利率则可防止过度紧缩。

(4)利率与金融机构。当利率变动后,金融机构的资产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作出相应的调整。通常是在发放贷款和政府债券之间转移。这使得中央银行利用利率作用调控宏观经济成为可能和有效。

(5)利率与对外经济活动。利率变动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进口的影响;二是对资本输出输入的影响。当利率水平较高时,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出口竞争能力下降,从而引起一国对外贸易的逆差;相反,降低利率会增加出口,改善一国对外贸易收支状况。从资本输出输入看,在高利率的吸引下,外国资本会迅速流入,可以暂时缓解国际收支状况。但高利率也存在负面影响,如输入通货膨胀等。

制约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主要有:

(1)一国经济中微观经济主体的独立性程度以及对利率的敏感性程度;

(2)一国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是利率能否在各市场间迅速传导并引导资金流动的前提;

(3)利率种类的多少,利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中央银行是否以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等也会影响利率作用的发挥。

2.新古典综合学派是如何分析利率的决定的?【p59】

答:新古典综合学派对于利率决定的分析运用了著名的IS-LM模型,如下图所示:

IS曲线刻画任意给定的利率水平所对应的总产出均衡水平的位置,或者说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利率与产出的组合。建立这一曲线的基本出发点是利率对市场总需求的负相关作用,以及总需求对产出,也即对Y的决定性作用。

LM曲线刻画任意给定的利率水平所对应的货币供需均衡的位置,或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利率与

产出的组合。建立这一曲线的基本出发点是凯恩斯发展的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是收入Y与利率的函数—Y与货币需求正相关,利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

IS曲线与LM曲线都是由利率和收入水平确定的。两条曲线的焦点E表明:在产品市场上,总产出等于总需求;在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也就是说,这一点上,既确定了均衡产出水平Y,也确定了均衡利率水平。

3.试分析一国的物价和利率是如何影响汇率的。【p73、75】

答:①物价的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是币值的两种表示方法。其中,货币对内价值是指货币的购买能力,相当于物价的倒数;对外价值则是指与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也就是汇率。从理论上说,两种货币之所以能够相互兑换,在于具有共同的基础,即它们分别在各自领域行使货币职能。换言之,不同种的货币,由于均具有其对内价值这个同一的、可比的基础,所以才能相互兑换,才有决定兑换比率的依据。因此,一般而言,货币的对内价值决定其对外价值。当本国物价上升,由于本国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相应的汇率也应下降。然而,外汇作为外汇市场上的一种商品,外汇供求对比的波动必然引起汇率的相应波动。不同种货币有可比的基础,而不可避免的供求变动又使汇率不仅仅决定于货币对内价值这惟一的因素。这就导致一国货币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有可能在较长时期存在较大幅度的偏离。

②利率的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不论实行何种汇率制度,汇率与利率都存在紧密的联系。当两个对外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如果利率水平有差别,货币资本就会从利率水平偏低的国家流向利率水平偏高的国家。而当利率引起大量资本在国际之间转移时,汇率即会受到影响。外国资本流入的国家,外汇供过于求,本币升值;本国资本流出的国家,外汇供不应求,本币贬值。如实施的是钉住汇率,那就要货币当局调节外汇供求。对此并非任何国家都有足够的力量可以给予保证。即使外汇储备充足保证汇率稳定,这些实施钉住汇率的国家和地区,在利率上也只能跟着钉住货币的那个国家的利率水平走,或是在货币供应量上发生直接变化,结果都可能导致物价水平变化,从而再影响到这些国家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往年答案,课本无详细论述)4.试述西方汇率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红宝书P245

1.国际借贷说

2.购买力平价说

3.汇兑心理说

4.货币分析说

5.金融资产说

5.牙买加体系下的国际收支如何调节?

在牙买加体系下,调节国际收支的途径主要有五种:

①运用国内经济政策。这可以改变国内的需求与供给,从而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内部政策应与汇率政策相协调同时运用。

②运用汇率政策。在浮动汇率制或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下,汇率是调节国际收支的一项重要工具,其原理是,经常项目赤字→本币趋于下跌→本币下跌,增强外贸竞争力→出口增加,进口减少→经济项目赤字减少或消失;相反,在经常项目顺差时,本币币值上升会削弱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减少经常项目的顺差。

③通过国际融资平衡国际收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这一功能主要由IMF完成。在牙买加体系下,IMF 的贷款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伴随石油危机的爆发和欧洲货币市场的迅猛发展,各国逐渐转向欧洲货币市场,利用该市场比较优惠的贷款条件融通资金,调节国际收支中的顺逆差。

④加强国际协调。主要体现在:一, IMF为桥梁,各国政府通过磋商,就国际金融问题达成共识与谅解,

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与繁荣;二,新兴的七国首脑会议,西方七国多次合力干预国际金融市场,客观上促进国际金融与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⑤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减来调节国际收支。盈余国外汇储备增加,赤字国外汇储备减少。各国可以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减,并采用中和政策,相应改变其他途径的货币供应量,从而从总体上保持货币供应量不变。

6.试述国际货币体系的脆弱性及其改革的重点。

现存国际金融体系发端于1971年12月的《史密森协定》,其核心是以浮动汇率制度为主的国际货币安排。为了消除过度的经济波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继续充当各国之间经济政策的协调人和危机时的最后贷款人。在这个“无制度体系”下,汇率波动剧烈,资本流动日益频繁,金融危机频发,尤其是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学术界开始了对国际金融自由化规则的反思,改革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此起彼伏。一,脆弱性。目前看来,对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汇率制度的脆弱性。首先,钉住汇率制度降低了发展中国家调节经济的能力;其次,相对稳定的汇率水平,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风险;最后,从理论上讲,钉住汇率制度加大了发展中国家遭受投机攻击的可能性。

2.多元货币储备体系的不稳定性。首先,各国货币当局对储备结构的调整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其次,货币储备体系的多元化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缺乏权威性。首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法通过政策监督来发现危机隐患;其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法通过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实施来降低危机的破坏性影响。

二,改革重点: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元为主导的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各种弊端逐渐显露,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努力由此展开。这种改革主要集中在国际和地区两个层次上: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一,扩大资金实力:目前,主要国家已经达成一致,新增900亿美元的基金份额的计划已经确定;二,加强信息交流和发布功能,督促成员国信息披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一步推广关于数据公布的特殊标准,建立国际收支预警系统的政策。三,改革资金援助的限制:不再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援助时强调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政策指导已转向结构调整和金融机构重组。

2.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补充,目的是为了维护区域各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具体体现在:一,汇率制度合作;二,区域监督机制;三,威慑机制;四,危机防范和互助机制。

7.结合商业银行的功能谈谈对商业银行发展趋势的认识。【p143需讨论】

答: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一般工商业的特定功能主要有:

信用中介职能。商业银行作为货币借贷双方的“中介人”,通过负债业务(集中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本)和资产业务(将这些货币资本提供给需要资金的国民经济各部门),实现资本的融通,对经济结构和运行过程进行调节。这是商业银行的最基本职能,最能反映其基本特征。

支付中介职能。商业银行作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货币保管、出纳和支付代理者,通过帐户上存款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基于储户存款,为储户兑付现款等,减少现金使用,节约流通费用,加速结算过程和企业资本周转,促进扩大再生产。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两种职能相互推进,构成商业银行借贷资本的整体运作。

信用创造职能。商业银行把负债作为货币进行流通,在支票流通和转帐结算的基础上,贷款转化为存款,在存款不提或不完全提现时,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信用创造的实质是流通工具的创造,而不是资本的创造。

金融服务职能。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满足客户要求,不但开拓金融服务领域,促进资产负债业务的扩大,实现资产负债业务和金融服务的有机结合。如代发工资、提供信用证服务、代付其它费用、办理信用卡等。金融服务职能逐步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变社会各阶级的储蓄和收入为资本。将原来预定用于消费的积蓄和收入,通过银行汇集起来,提供给企业家作为资本运用,扩大了社会的资本总额。

基于商业银行的功能和作用,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从以下几方面看:

保持充足的核心资本,拓展资产规模。自身风险意识的增强和银行监管机构风险与资本监管标准的改进,促使西方商业银行改善管理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和经营效率。

兼并与收购,创造广阔的利润空间。近20年来的国际大银行并购活动频繁,促成国际银行业并购热潮

日益高涨的原因:一是降低银行成本,追求规模效益;二是扩大银行规模,增强竞争能力;三是提高银行综合效率,实现优势互补;四是挽救危机银行,防范金融风险。

拓展投资银行业务。增加投资银行业务成为全球大商业银行的共同特征,投行业务使银行获得短期利润的同时,改善了业务和资产结构。

综合化的业务经营。在同业竞争压力和利益驱动下,通过金融创新,西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逐渐趋于综合化。主要表现为:

混业经营:目前大多数西方商业银行除经营传统银行业务外,还可以经营诸如公司债券的承销、包销、对企业投资等投资银行的业务,“金融超市”的全能银行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发展的大趋势。

银行资产证券化:西方商业银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降低其信贷风险:利用企业银团贷款的平台可将大部分信贷风险向非银行投资机构转移,其中包括保险公司、互助基金、养老基金、对冲基金以及其他证券化工具。

资产负债综合经营:西方商业银行为实现资产负债综合经营管理,采取多项措施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如压缩同业拆放和贷款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相应增加证券所占的比例。商业银行按自己的经营目标来选择确定一个理想的证券组合,这个证券组合既可以达到银行贷款的收益水平,又具备灵活性和流动性,可随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经营全球化。商业银行经营全球化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一些国际知名银行的海外资产及海外业务收益率远远超过本土。

金融创新重归理性。创新一直被认为是商业银行发展的持续和原始动力。而始于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以美国为首的金融机构创新过度所致。通过反思金融危机,商业银行的创新可能会回归理性,即所有的金融创新包括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都以风险的有效控制为前提,充分提示和揭示风险,慎重地制定业务风险政策,使风险程度处于可控的状态。

修正单纯利润最大化目标。利润最大化一直是西方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目标,这次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利润最大化确定的以短期利润为主的激励机制和以高杠杆率牟取暴利的经营模式为这次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其病态的盈利创新与恶性竞争造成了系统性风险,在金融机构内部出现的精英至上主义,只追求业务量和高利润而不顾风险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这次金融危机。(往年答案)

8.试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其之间的辩证关系。【p161】

商业银行的经营有三大基本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

追求盈利是改进服务、开拓业务和改善经营管理的内在动力,在三大原则中居于核心地位。

流动性问题,或者说清偿性问题,是指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等要求的能力。为了保持流动性,银行一方面要促进资产具有较高流动性,另一方面需要保证负债业务结构的合理并保持自己有较多的融资渠道和较强的融资能力。

安全性原则,是指管理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需求。银行经营与一般工商企业经营不同,自有资本所占比重小,在资金运营中又存在很多的金融风险。所以高度重视安全性。

这三个原则既有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一般来说,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正相关,流动性较强的资产,风险较小,安全有保障。但是他们与盈利性往往有矛盾:流动性强,安全性好,盈利率一般较低;盈利率较高的资产,往往流动性较差,风险较大。所以银行在经营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两难选择。为增加盈利,就要把资金用于周转期较长但收益较高的贷款和投资上,但这不利于保证流动性和安全性。反之,为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就要把资金投放在短期周转资金的运用上,这就会影响到盈利水平。所以,银行应力争在三者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9.试分析导致金融监管失灵的原因。【p170】

答:导致金融监管失灵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 监管者的经济人特性。从理论上讲,监管机关作为一个整体,代表公众利益,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超越具体的个人利益。但是,监管机关是由单独的监管人员组成,他们具有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一旦掌握垄断性的强制权力,很容易被某些特殊利益集团俘获,成为其代言人。

2. 监管行为的非理想化。监管机关主观上想去弥补市场的缺陷,但是,受客观的局限,却不一定能达成目标。制约的客观因素有:监管者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监管者面临着信息不完备,监管者不能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被监管者的信息;监管当局从决定是否采取措施,到采取何种措施的决策过程都可能产生时滞。

3. 作为监管制度的制定者和实施者,监管部门不存在来自市场的竞争和约束,缺乏改进监管效率的动机。这会导致监管的低效率。而且,金融监管部门作为政府部门而具有的科层制结构,也极容易导致官僚

主义行为的发生。

10.试述《巴塞尔协议》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在银行国际监管标准的建立中,以《巴塞尔协议》所建立的银行资本标准最为成功。1987年12月国际清算银行召开中央银行行长会议通过《巴塞尔提议》。在该提议基础上,1988年7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著名的《巴塞尔提议》。其目的在于:一,通过制定银行的资本与其资产间的比例,定出计算方法和标准,以加强国际银行体系健康发展;二,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消除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

该协议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关于资本的组成。把银行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档:第一档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的准备,这部分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第二档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的准备金、资产重估准备金、普通准备金或呆账准备金。

第二,关于风险加权的计算。该协议定出对资本负债表上各种资产和各项表外科目的风险度量标准,并将资本与加权计算出来的风险挂钩,以评估银行资本所应具有的适当规模。

第三,关于标准比率的目标。协议要求银行经过5年过渡期逐步建立和调整所需的资本基础。到1992年年底,银行的资本对风险加权化资产的标准比率为8%,其中核心资本至少为4%。

这个协议的影响广泛而深远,面世以来,不仅跨国银行的资本金监管需视协议规定的标准进行,就是各国国内,其货币当局也要求银行遵循这一准则,甚至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下来。

11.试析《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出台的背景及三大支柱。

答:(1)出台背景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银行业的运营环境和监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a.《巴塞尔协议》中风险权重的确定方法遇到了新的挑战。《巴塞尔协议》主要考虑的是信用风险,对市

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考虑不足,然而新环境下,二者对银行的破坏力日趋显现。

b.金融危机的警示。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引起的动荡,使人们意识到重新修订现行国际金融监管标准

的紧迫性,既要改进以往对资本金充足的要求,又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c.技术可行性。学术界和银行业自身都已在银行业风险衡量和定价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工作,建立了一系

列数学模型。现代风险量化模型的出现,在技术上为重新制定新的资本框架提供了可能性。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新巴塞尔协议》顺利出台,它于2002年定稿,2005年实施并全面取代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成为新的国际金融环境下各国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最新法则。

(2)三大支柱

a.最低资本要求。其由3个基本要素构成:受规章限制的资本的定义、风险加权资产以及资本对风险加

权资产的最小比率。对于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问题上,除了信用风险,新协议进一步考虑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b.监管当局的监管。监管当局要全面地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化解状况、不同风险间相互关系的处理情况、

所处市场的性质、收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因素进行监督检查,以全面判断该银行的资本是否充足。

c.市场纪律。核心是信息披露。市场纪律具有强化资本监管、提高金融体系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作用。新

协议在应用范围、资本构成、风险披露的评估和管理过程、资本充足率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的信息披露要求。

12.试说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及其对该问题的理解。【p186】

答: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指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方面,中央银行由法律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独立性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上,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独立性,但是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中央银行之所以应对政府保持独立性,主要是因为:

1.中央银行与政府所处的地位和行为目标不同。中央银行的工作始终是追求货币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政府除了经济目标外还要考虑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政治目标的达成。而当政治矛盾突出时,政治要求则压倒一切。缺乏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目标就会被淹没。

2.中央银行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机构。中央银行的工作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理论素养和长期的专业

经验积累,仅靠政治经济的普遍原理和普遍经验指挥,往往是不准确的。

独立性是相对性的原因:

1)从金融与经济整体,与社会、政治的关系看,金融始终是经济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中央银行处于金融系统的核心地位,自然应当服从于经济社会大系统的运转,服从于国家的根本利益。

2)中央银行是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也需要其他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不可能孑然独立。

3)中央银行的活动总是在国家授权下进行,中央银行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也需要政府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而中央银行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则需要由政府来协调。

13.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创造派生存款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制约其存款倍数扩张的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

的?

答:(1)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基本条件。

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及中央银行的再贷款构成其原始存款。商业银行在原始存款基础上通过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而衍生出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其是由银行组织的转帐结算而在最初的存款——“原始存款”的基础上扩大的存款。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因此,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创造派生存款,其基本条件如下:

①原始存款(取决于中央银行基础货币量的规模);

②部分准备金制度,形成基础货币和派生货币的范畴;

③用转账结算代替现金交易。

(2)制约派生存款倍数扩张的因素及发挥作用的机制。

货币供应量=原始货币X货币乘数(存款扩张倍数),可用公式表达为:

△D=△R*K , K=△D/△R=1/(r + c’+ e’)

(△R-原始存款增加额△D-派生存款增加额 K-货币乘数 r-法定准备率 c’-现金漏损率 e’-超额准备率)

由公式可知,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扩张倍数由货币乘数K决定,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超额准备率e’、现金漏损率c’。从公式可以清楚看出,货币乘数与r、c’、e’均成反比关系,即银行吸收的存款越多(即公众提取现金比例c’越小)、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越少则货币乘数越大,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也就越强。

如上述公式所示,制约商业银行存款倍数扩张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①法定准备金率。各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称为准备存款。而由国家规定的,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存款对该银行所吸收的存款总额的比率叫法定准备率。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即乘数。一般来说,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法定准备率越高,存款扩张的倍数越小;法定准备率越低,存款扩张倍数越大。

②现金漏损率。客户总会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现金漏损。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为现金漏损率。显然,当出现现金漏损时,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会减少,即银行由吸收存款而可扩大贷款的资金相应减少,由此也就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③超额准备金率。银行并非一定会将超额准备金全部贷出。为安全或应付意外之需,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准备金总是超过法定准备金。显然,这也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银行超过法定要求保留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

④定期存款准备率。存款至少可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对于这两种存款,通常分别规定不同的准备率。

⑤经济发展的制约。在经济停滞和预期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即使银行愿意多贷,企业也可能不要求贷款,从而可能的派生规模并不一定能够实现。

综上,在考虑银行吸收原始存款能够派生创造多少存款时,要同时考虑以上因素的制约。

14.试述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供应与扩张过程。红宝书P214

15.论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答: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的微观主体包括居民、企业及商业银行,我们逐一分析。

(1)居民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

当居民增加现金保有量时,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会提高,反之,该比率下降。该比率以C/D表示,简称通货比率,其与货币供给量是负相关关系。根据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对居民持币行为从而对通货比率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货币银行学试题(有答案)

货币银行学(三) 一.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是指 ( )。 A. 货币就是金银 B. 金银就是货币 C. 金银天然地适宜于充当货币 D. 金银不是货币 2. 货币在发挥 ( ) 职能时,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3. 在以下几种货币制度中,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是 ( )。 A. 银本位 B. 金银复本位 C. 金本位 D. 金块本位 4. 信用的最初形式是 ( )。 A. 高利贷信用 B. 国家信用 C. 商业信用 D. 银行信用 5. 在各种信用形式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信用是 ( )。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国家信用 D. 消费信用 6. 在利率体系中,发挥指导性作用的利率是 ( )。 A. 实际利率 B. 市场利率 C. 一般利率 D. 官定利率 7. 在物价下跌的条件下,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应把名义利率 ( )。 A. 保持不变 B. 与实际利率对应 C. 调高 D. 调低 8. 一笔贷款1年的利息收益是50元,而市场平均利率为5%时,那么本金应为 ( )元。 A. 1005 B. 1050 C. 1000 D. 900 9. ( )是利率市场化的基础,它有利于形成市场化的利率信号。 A. 一级市场 B. 二级市场 C. 资本市场 D. 货币市场 10. 以下 ( ) 不属于金融市场的功能。 A. 价格发现 B. 提高流动性 C. 资源配置 D. 降低系统风险 11. 社会公众可以自由参与的金融市场是 ( )。 A. 外汇市场 B. 证券市场 C. 同业拆借市场 D. 票据贴现市场 12. 二级市场是有价证券在 ( ) 之间流通的市场。 A. 发行人与投资者 B. 投资者 C. 发行人与发行中介 D. 证券商 13. 下列是无风险资产的是 ( )。 A. 股票 B. 债券 C. 国债 D. 房地产 14. 如果投资者是风险规避者,得到的投资无差别曲线是 ( )。 A. 负斜率,下凸 B. 负斜率,上凸 C. 正斜率,上凹 D. 正斜率,下凹 15. 最基本,最能表现商业银行经营特征的职能是 ( )。 A. 信用中介 B. 支付中介 C. 把货币转化为资本 D. 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16. 下列银行资产中流动性最高而收益性最低的是 ( )。 A. 票据贴现 B. 短期证券 C. 现金 D. 活期贷款 17. 全能型商业银行起源于 ( )。 A. 英国 B. 美国 C.德国 D. 法国 18. 中央银行组织全国的清算职能属于中央银行的 ( )。 A.资产业务 B. 负债业务 C. 中间业务 D. 公开业务

货币银行学试题库及答案

16. 17. 1. 执行价值单方向转移的货币职能是()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2. 租赁设备由承租人维修保养的是() A. 经营租赁 B. 古代租赁 C. 传统租赁 D. 金融租赁 3. 1998 年我国取消贷款规模管理后,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主要是() A. 利率 B. 同业拆借利率 C. 货币供应量 D. 存款准备金率 4. “扬基债券 ”的面值货币是() A. 日元 B. 美元 C. 英镑 D. 法郎 5. 凯恩斯认为交易性需求是收入的() A. 平减指数 B. 非平减指数 C . 递减函 D. 递增函数 6. 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新式银行是() A. 丽如银行 B. 法兰西银行 C. 中国通商银行 D. 交通银行 7. 不属于国家开发银行业务范围的是( ) A. 发放重点项目政策性贷款 B. 办理向重点项目贷款贴息 C. 发行金融债券 D. 办理粮棉油储备贷款 8. 保险合同终止一般是由于() 、单项选择题 保险期限届满 C. 保险人履约赔付 A. 保险标的灭失 B. 9. 现金交易方程式可表示为 D. 保险公司破产 ) =KR/M C. Md = kPY D. M1 A. MV = PT B. P 10. 在证券交易所专门从事不足一个成交单位股票买卖的证券商是() A. 零股经纪商 B. 佣金经纪商 C. 二元经纪商 11. 以下不属于证券交易所特点的是 A. 有形市场 + M2= L1(y) + L2(r) D. 自营经纪商 B. C. 协商议价原则 D. 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均按照( A. 美元计值 B. 英镑计值 ) 具有投机性 投资人须经过交易所成员从事交易 ) C. 特别提款权计值 D. 贷款对象的货币计值 13. 某企业持有 3 个月后到期的一年期汇票,面额为 2000 元,银行确定该票据的贴现率为 5%,则贴 现金额是 ( ) A. 1975 元 B. 1950 元 C. 25 元 D. 50 元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无论是存款货币还是现金货币的提供,均源于银行的() 存款业务 B. 贷款业务 C. 中间业务 D. 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 资本金 B. 中央银行借款 C. 发行金融债券 D. 存款负债 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长期资本项目不包括() 直接投资 B.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各国银行间的资金拆放 D. 政府贷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成立于() 14. A. 15. A. A. C. A. 1942 年 B. 1945 年 C. 1946 年 D. 1960 年 18. 按保险对象的不同,可将保险分为()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

四、09秋期末综合练习题(高度重视) 一、09单选 1. 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B )的特点。 A. 国际金本位制 B.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牙买加体系 D. 国际金块本位制 2.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D )。 A. 平等的价值交换 B. 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 无偿的赠于或援助 D.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3. 经济泡沫最初的表现是( C )。 A. 利率的大幅波动 B. 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 C. 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 D. 资本外逃 4.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A)。 A. 基准利率 B. 差别利率 C. 实际利率 D. 公定利率 5. 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B)。 A. 融通资金 B. 支付结算服务 C. 降低交易成本 D. 风险转移与管理 6. 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B )。 A. 5% B. 10% C. 2.56% D. 5.12% 7. 长期金融市场又称(C )。 A. 初级市场 B. 次级市场

D. 货币市场 8. 下列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B ) A. 商业票据 B. 股票 C. 政府债券 D.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9. 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称为(D )。 A. 贴现 B. 再贴现 C. 转贴现 D. 承兑 10. "证券市场是经济晴雨表"是因为(B) A. 证券市场走势滞后于经济周期 B. 证券市场走势比经济周期提前 C. 证券市场走势经济周期时间完全吻合 D. 证券价格指数能事后反映 11. 下列属于非系统性风险的是(A )。 A. 信用风险 B. 市场风险 C. 购买力风险 D. 政策风险 12. 目前各国的国际储备构成中主体是( B )。 A. 黄金储备 B. 外汇储备 C. 特别提款权 D. 在IMF中的储备头寸 13. 国际外汇市场最核心的主体是(B )。 A. 外汇经纪商 B. 外汇银行 C. 外汇交易商 D. 中央银行 14. 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A )。 A. 贸易一体化 B. 生产一体化 C. 金融全球化

《货币银行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1、科学的货币本质观是(C ) A、货币金属说 B、货币名目说 C、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 D、国家的发明创造 2、(A )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的项目。 A、经常项目 B、资本项目 C、平衡项目 D、错误与遗漏 3、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哪一理论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C ) A、马克思的利率论 B、流动偏好论 C、可贷资金论 D、实际利率论 4、在我国,收入变动与货币需求量变动之间的关系是( A )。 A、同方向 B、反方向 C、无任何直接关系 D、A与B都可能

5、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区别之一在于其能接受( C )。 A、原始存款 B、定期存款 C、活期存款 D、储蓄存款 6、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呈一致性关系的是( B )。 A、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D、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 7、信用是( D )。 A、买卖关系 B、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8.下列变量中( C )是个典型的外生变量。 A、价格 B、利率 C、税率 D、汇率 9、“金融二论”重点探讨了( D )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A、经济部门 B、金融部门 C、经济与国家发展 D、金融与经济发展 10、《巴塞尔协议》中为了清除银行间不合理竞争,促进国际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B )。 A、5% B、8% C、4% D、10% 11、发行价格低于金融工具的票面金额称作(C)。 A、溢价 B、平价 C、折价 D、竞价 12、商品的价格( A )。 A、是商品与货币价值的比率 B、同商品价值成反比 C、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

四、 09秋期末综合练习题(高度重视) 一、09单选 1. 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B )的特点。 A. 国际金本位制 B.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牙买加体系 D. 国际金块本位制 2.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D )。 A. 平等的价值交换 B. 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 无偿的赠于或援助 D.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3. 经济泡沫最初的表现是( C )。 A. 利率的大幅波动 B. 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 C. 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 D. 资本外逃 4.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 A. 基准利率 B. 差别利率 C. 实际利率 D. 公定利率 5. 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 B)。 A. 融通资金 B. 支付结算服务 C. 降低交易成本 D. 风险转移与管理 6. 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B )。 A. 5% B. 10% C. 2.56% D. 5.12% 7. 长期金融市场又称(C )。 A. 初级市场 B. 次级市场

C. 资本市场 D. 货币市场 8. 下列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B ) A. 商业票据 B. 股票 C. 政府债券 D.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9. 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称为( D )。 A. 贴现 B. 再贴现 C. 转贴现 D. 承兑 10. "证券市场是经济晴雨表"是因为( B) A. 证券市场走势滞后于经济周期 B. 证券市场走势比经济周期提前 C. 证券市场走势经济周期时间完全吻合 D. 证券价格指数能事后反映 11. 下列属于非系统性风险的是( A )。 A. 信用风险 B. 市场风险 C. 购买力风险 D. 政策风险 12. 目前各国的国际储备构成中主体是( B )。 A. 黄金储备 B. 外汇储备 C. 特别提款权 D. 在IMF中的储备头寸 13. 国际外汇市场最核心的主体是(B )。 A. 外汇经纪商 B. 外汇银行 C. 外汇交易商 D. 中央银行 14. 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 A )。 A. 贸易一体化 B. 生产一体化 C. 金融全球化

(新)货币银行学试卷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试题(A卷) 武汉大学20××----20××学年第××学期期末考试 经济与管理学院20××年级××专业 《货币银行学》试题(A卷) 任课老师: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区别在于() A、内在与外在 B、目的与手段 C、自发与人为规定 D、变化不一样 2. 下列说法哪项不属于信用货币的特征() A、可代替金属货币 B、是一种信用凭证 C、依靠银行信用和政府信用而流通 D、是足值的货币。 3. 下列有关币制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行本位制下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B、双本位制下容易出现“双重价格”的现象 C、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D、双本位制下金币作为主币,银币为辅币 4. 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中一般将现金划入()层次: A、M0 B、M1 C、M2 D、M3 5. 单一中央银行制主要特点是()。 A、分支机构多 B、分支机构少 C、国家只设一家中央银行 D、权力相对分散 6. 在职能分工型的经营模式下,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只有()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A、储蓄银行 B、商人银行 C、商业银行 D、信用合作社 7. 目前,西方各国运用得比较多而且十分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为()。 A、法定存款准备金 B、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D、窗口指导 8. 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则商业银行()。 A、可贷资金量减少 B、可贷资金量增加 C、可贷资金量不受影响 D、可贷资金量不确定 9. ( ) 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事业的创始。 A、中国通商银行 B、中国交通银行 C、户部银行 D、中国实业银行 10. 不是通过直接影响基础货币变动实现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政策 D、都不是 11. 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 A、工商企业 B、城乡居民 C、政府 D、金融机构 12. 信用合作社属于()。 A.存款型金融机构 B.契约型金融机构 C.投资型金融机构 D.政策型金融机构 13. 下列属于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有()。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交换发展)的联系。 3、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不足值)铸币的过程。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6、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流通手段)职能。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数量)的作用。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特征。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 14、人民币采取的是(不兑现)银行券的形式。 15、欧元的出现对(国家货币主权)提出了挑战。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交换产生与发展)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货币价值形式)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铜)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金银复本位制)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1948年) 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1999年) 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金银同为本位币) 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1元) 9、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蓄水池功能源于(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 10、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 (下降20%) 11、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是(支付手段) 12、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的是(金铸币本位制) 1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劳动价值说) 14、对商品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1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 A、价值比较高 B、金属的一种 C、易于分割 D、易于保存 E、便于携带 答案:ACDE 2、中国最古老的铜铸币的三种形制是() A、五铢 B、布 C、刀 D、元宝 E、铜贝 答案:BCE 3、信用货币包括()

四川大学货币银行学2018年第一次作业答案

川大网络教育本科2018春《货币银行学》第一次作业答案√X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 A.MI=流通中现金 B.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企业定期存款 C.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 D.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2.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纸制的货币符号,货币所有者无论是手持现钞,还是把它存 入银行,都发挥了()的作用。 A.储藏手段 B.价值尺度 C.世界货币 D.积累或储蓄手段√ 3.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是()。 A.银行信用 B.国家信用 C.商业信用√ D.消费信用 4.()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他在一定期间内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 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须经付款人承兑后方为有效票据。 A.期票 B.汇票√ C.本票 D.支票 5.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的大小成()关系,与单位货币即价格标准的含金量成 ()关系。 A.反比正比 B.反比反比 C.正比反比√ D.正比正比 6.()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A.德意志银行 B.法兰西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日本银行 7.()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事业的创始。 A.中国通商银行√ B.中国交通银行 C.户部银行 D.中国实业银行 8.()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信用创造 B.支付中介 C.信用中介√ D.金融服务 9.下列()不属于存款型金融机构。 A.商业银行 B.储蓄银行 C.信用社 D.投资基金√ 10.下列()不属于政策性银行。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进出口银行 C.中国农业银行 D.国家开发银行 11.存款准备率越高,则货币乘数()。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12.下列()不属于M1? A.通货 B.企业活期存款 C.个人活期储蓄存款√ D.NOW帐户 13.下列()说法明显是错的。 A.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上升,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 B.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不断提高,从而消费者会增加消费,减 少储蓄√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2)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 2010 ~2011 学年春季学期 货币银行学课程考试试题 一. 1.中央银行业务对象是( D ) A.一国政府与工商企业 B.一国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 C.工商企业与家庭收入 D.一国政府与金融机构 2.信用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其条件是指(AB) A.到期偿还 B.支付利息 C.存在买卖关系 D.出具担保 E.信用委托 3.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主要经历了(ABE)等阶段。 A.资产管理理论 B.负债管理理论 C.转移理论 D.预期收入理论 E.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4.我国政策性银行有(BDE) A.中国银行 B.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C.中国建设银行 D.国家开发银行 E.中国进出口银行 5.流动性陷阱是( A ) A.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B.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上升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C.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 D.人们普遍预期利率将下降时,愿意持有债券而不愿持有货币 6. 银行买进一张未到期票据,票面额为1万元,年贴现率为10%,票据50天后到期,则银行应向客户支付( A ) A.9861元 B.9000元 C.10000元 D.9800元 7.菲利普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是( B )。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相关关系 D.没有关系 8.基础货币包括了(ACDE ) A.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B.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贴现票据 C.商业银行持有库存现金 D.超额准备金 E.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现金 9.一定时期内在利率体系中起指导作用的利率是(B ) A.优惠利率 B.基准利率 C.实际利率 D.一般利率 10.货币市场的主要交易对象有(ABCE) A.大额可转让存单 B.商业票据 C.同业拆借 D.长期政府债券 E.银行承兑汇票 F.股票市场 15.就组织形式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实行( B ) A.单元银行制度 B.总分行制度 C.代理行制度 D.银行控股公司制度 ?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

货币银行学多选题含答案

《货币银行学》多项选择期末复习(参考答案) 1.一般而言,货币层次的变化具有以下(A D E )特点。 A.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越快,重新修订货币层次的必要性就越大 B.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越慢,重新修订货币层次的必要性就越大 C.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越快,重新修订货币层次的必要性就越小 D.金融产品创新速度越慢,重新修订货币层次的必要性就越小 E.金融产品越丰富,货币层次就越多 2.在我国货币层次中,狭义货币量包括( A E )。 A.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 E.现金 F.其它存款 3.在我国货币层次中准货币是指( B C D E )。 A.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 E.其它存款 4.信用货币包括( C D E F )。 A.实物货币 B.金属货币 C.纸币 D.银行券 E.存款货币 F.电子货币 5.货币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表现在( A B C D E F )。 A.税款交纳 B.贷款发放 C.工资发放 D.商品赊销 E.善款捐赠 F.赔款支付 6.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对现钞的正确表述是( A C D )。 A.居民手中的现钞 B.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C.企业单位的备用金 D.购买力最强 E.以上答案都对 7.关于狭义货币的正确表述是( A D )。 A.包括现钞和银行活期存款 B.包括现钞和准货币 C.包括银行活期存款和准货币要性就越小 D.代表社会直接购买力 E.代表社会潜在购买力 8.货币发挥交易媒介功能的方式包括( A C D )。 A.计价单位 B.价值贮藏 C.交换手段 D.支付手段 E.积累手段 9.贵金属不能自由输出输入存在于( D E )条件下。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币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E.金块本位制10.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是( A C E )。 A.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B.汇率安排多样化 C.国际收支可自动调节 D.黄金美元是国际货币 E.黄金是国际货币 11.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主币具有以下性质( A B D )。 A.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 B.国家法定价格标准 C.面值为货币单位的等份 D.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指定发行银行 E.足值货币 12.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A B )。 A.各国无法通过变动汇率调节国际收支 B.要保证美元信用就会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C.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 D.浮动汇率为主加大了外汇风险 E.无法满足各国对国际清偿能力的需要 13.人民币货币制度的特点是( A C E )。 A.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 B.人民币主币无限法偿,辅币有限法偿 C.人民币采用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 D.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发行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全

货币银行学作业一 基本训练-1 一、概念题 1、金融:(参考金融学概论第1-2页) 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金融是由汉字“金”和“融”组成机时成的词汇,其中,“金”是指资金,“融”是指融通,“金融”就是社会资金融通的总称。 (中文“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金融是指与物价有紧密联系的倾向供给、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证券市场以及国际金融等领域。狭义的金融仅指有价证券及其衍生品的市场,即资本市场。) 2、金融体系:(书本第1页) 金融体系是指各种金融要互的安排及其相互关系与配合的动态关联系统,主要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制度及调控机制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3、金融创新:(参考书本第1页) 所谓金融创新,就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制度的创新、金融业务的创新和金融组织结构的创新。 二、填空题 1、当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并结合到一起时,就形成了新的范畴——金融。 2、按性质和功能的不同,通常将金融活动划分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租赁业和信托业等主要类型。 3、金融体系主要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及调控机制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4、在发达国家,现代租赁业被视为“朝阳产业”,成为与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的三大金融工具之一。 5、按是否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可将金融机构划分为银行性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6、金融创新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金融创新包括制度的创新、业务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 7、金融发展程度越高,金融作用力会强。 8、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高负债经营决定了金融业容易破产的特征。() 三、单项选择题 1、经济发展对金融起( B)作用。 A.推动B.决定性C.不确定D.一定的 2、金融压制表现为金融与经济发展形成—种( B)。 A.良性循环B.恶性循环C.无序D.频繁变动 3、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是( A)。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64587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第一部分填空题 1、铸币是国家权力进入货币流通领域的第一现象。 2、典型的表征货币是银行券 3、表征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的货币形态。 4、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现金和存款。 5、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形式,是高科技的信用货币。 6、国家发行的短期债券、银行签发的承兑汇票以及大额可转让存单等短期证券,可在货币市场上随时转让、贴现、抵押等多种形式变现,转化成现实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我们将它们成为准货币。 7、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和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8、从货币制度诞生以来,经历了银本位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和纸币本位制度五种主要货币制度形态。 9、金银复本位制主要有两种类型: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10、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高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良币。 11、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低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劣币。 12、金本位制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13、货币制度的四大构成要素: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发行保证制度。 14、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15、狭义货币M1由现金和活期存款构成,广义货币M2由M1加准货币构成。 16、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容是货币材料的确定。 17、足值货币货币既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消费,也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 18、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称为本位币亦称主币。 19、在纸币制度下,如果在同一市场上出现两种以上纸币流通时,会出现货币的良币驱逐劣币。 20、现代经济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银行。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 1、纸币的发行是建立在货币 B 职能基础上的。

货币银行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制度2?本位币和辅币 3 ?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 4 ?格雷欣法则 5 ?价值尺度 6 ?流通手段 7 ?储藏手段 8 ?支付手段 9 ?价格标准 10. 信用货币11.货币流通 二、填空题 1 ?在商品经济发展中,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经历了简单的、偶然的价值表现式 和_______ 价值表现形式、 _______ 价值表现形式、________ 价值表现形式。 2 ?一种商品变成货币,首先是作为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的统一,换句话说,货 币是_________ 禾廿______ 的统一。 3 .按国家是否规定金银之间的比价来划分,金银复本位制可分为______ 和_______ 4 ?金属充当货币材料采用过两种形式:即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 5?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发挥___________ 职能的货币和发挥 ________ 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6 .货币制度的四大构成要素是: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 7?从货币制度诞生以来,经历了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四种主要货币制度形态。 &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_____________ 。 9 ?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称为_____________ 。 10 ?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是____________ 。 11 ?我国最早的纸币是___________ ,最早在市场上流通使用的纸币是 ___________ 。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图文稿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四、 09秋期末综合练习题(高度重视) 一、09单选 1. 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B )的特点。 A. 国际金本位制 B.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牙买加体系 D. 国际金块本位制 2.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D )。 A. 平等的价值交换 B. 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 无偿的赠于或援助 D.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3. 经济泡沫最初的表现是( C )。 A. 利率的大幅波动 B. 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 C. 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 D. 资本外逃 4.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 A. 基准利率 B. 差别利率 C. 实际利率 D. 公定利率

5. 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 B)。 A. 融通资金 B. 支付结算服务 C. 降低交易成本 D. 风险转移与管理 6. 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B )。 A. 5% B. 10% C. 2.56% D. 5.12% 7. 长期金融市场又称(C )。 A. 初级市场 B. 次级市场 C. 资本市场 D. 货币市场 8. 下列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B ) A. 商业票据 B. 股票 C. 政府债券 D.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9. 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称为( D )。 A. 贴现 B. 再贴现 C. 转贴现 D. 承兑 10. "证券市场是经济晴雨表"是因为( B) A. 证券市场走势滞后于经济周期 B. 证券市场走势比经济周期提前 C. 证券市场走势经济周期时间完全吻合 D. 证券价格指数能事后反映 11. 下列属于非系统性风险的是( A )。 A. 信用风险 B. 市场风险 C. 购买力风险 D. 政策风险 12. 目前各国的国际储备构成中主体是( B )。 A. 黄金储备 B. 外汇储备 C. 特别提款权 D. 在IMF中的储备头寸 13. 国际外汇市场最核心的主体是(B )。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C)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货币政策 第一部分填空题 1、货币政策理论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二是, 三是,四是。 2、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 和。 3在现实生活中,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外,还有两种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一种是,另一种是。 4、国际收支平衡有和两个概念。 5、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的曲线是。 6、协调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矛盾的方法最主要有以下三种:、 和。 7、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 8、保持币值稳定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二是。 9、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以下三种:一是,二是,三是。10、是一种威力巨大而不常使用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灵活的、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12、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 和。 13、所谓“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实际上是指那些介于和 之间的变量。 14、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和。 15、以利率作为传导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学派的观点。 16、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被认为货币供应量通过“黑匣子”操作的。 17、根据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理论,当一国经济出现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就不能使利率下降,于是货币政策无效。 18、根据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说,主要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而

主要解决国际经济问题。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 1、愿意接受现行的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是。 A、充分就业 B、非自愿失业 C、自愿失业 D、摩擦性失业 2、下列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物价稳定 D、国际收支顺差 3、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是很困难的,但其中是一致的。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C、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D、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4、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之间此消彼涨的关系。 A、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B、经济增长与失业率 C、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 D、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5、根据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说,主要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而 主要解决国际经济问题。 A、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B、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C、财政政策利率政策 D、货币政策汇率政策 6、下列是指在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的情况下,通过适当操作,将货币政策两目标都能控制在相对合理的水平。 A、统筹兼顾 B、相机抉择 C、政策搭配 D、单一规则 7、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A、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 B、以币值稳定为主要目标 C、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D、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8、目前,西方各国运用的比较多而且十分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为 。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导言(略)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包括商品价值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是其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1 供求决定价格.2 价格由市场来决定)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答案:一般等价物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的联系。 答案:交换发展

3、银行券是随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答案:资本主义银行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铸币的过程。答案:不足值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职能。答案:流通手段 6、价格是()的货币表现。答案:价值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答案: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的作用。 答案:自发调节货币数量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答案: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就是不做同向运动)运动是货币发挥 ()职 能的特征。 答案:支付手段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 答案: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开始发行的。答案:1948年12月1日 14、人民币采取的是()银行券的形式。答案:不兑现 15、欧元的出现对()提出了挑战。答案:国家货币主权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答案:B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答案:D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 A、铜 B、银 C、铁 D、贝答案:A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 A、金本位制 B、银位本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答案:C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 A、1948年 B、1949年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全

基本训练-1 一、概念题 1、金融:(参考金融学概论第1-2页) 作为经济学中得一个重要概念,金融就是由汉字“金”与“融”组成机时成得词汇,其中,“金”就是指资金,“融”就是指融通,“金融”就就是社会资金融通得总称。 (中文“金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金融就是指与物价有紧密联系得倾向供给、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证券市场以及国际金融等领域。狭义得金融仅指有价证券及其衍生品得市场,即资本市场。) 2、金融体系 :(书本第1页) 金融体系就是指各种金融要互得安排及其相互关系与配合得动态关联系统,主要由货币制度所规范得货币流通、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制度及调控机制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3、金融创新:(参考书本第1页) 所谓金融创新,就就是为适应经济发展得要求,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得重新组合与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得新事物。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制度得创新、金融业务得创新与金融组织结构得创新。 二、填空题 1、当货币与信用相互渗透并结合到一起时,就形成了新得范畴——金融。 2、按性质与功能得不同,通常将金融活动划分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租赁业与信托业等主要类型。 3、金融体系主要由货币制度所规范得货币流通、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与 金融制度及调控机制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4、在发达国家,现代租赁业被视为“朝阳产业”,成为与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得三大金融工具之一。 5、按就是否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可将金融机构划分为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6、金融创新就是为适应经济发展得要求,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得重新组合与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得新事物。金融创新包括制度得创新、业务得创新与管理得创新。 7、金融发展程度越高,金融作用力会强。 8、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高负债经营决定了金融业容易破产得特征。() 三、单项选择题 1、经济发展对金融起(B)作用。 A.推动 B.决定性 C.不确定D.一定得 2、金融压制表现为金融与经济发展形成—种(B)。 A.良性循环 B.恶性循环C.无序D.频繁变动 3、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得作用就是(A)。 A.利大于弊B.利小于弊C.有利无弊 D.利弊均衡 4、当代金融创新得( A)特点大大刺激了创新得供给热情。 A.高收益低成本 B.投机性 C.安全性 D.灵活性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一) 1 信用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产生的。√ 2 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中安全性与盈利性是统一的。× 3 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之后是复合式中央银行。× 4 国际收支是存量概念,货币供应量是流量概念。× 5 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时,存款货币的派生将扩张。√ 6 自1984年至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之前,我国事实上一直奉行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即(稳定物价,经济增长)。 7 决定债券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期限、利率、购买价格) 8 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复本位,银本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金本位)。 9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今后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有(信用总量、货币供应量,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备付金率) 1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可分为(外汇、黄金、特别提款权,在IMF的储备头寸)。

11 关于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描述正确的是(只要是一个法律主体,无论其规模多大----------)。 12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其记账本位币应为(两种方式均可)。 13 关于真实性原则的含义,下列不正确的是(在必要的情况下,真实性原则并非不可违背)。 14 会计核算所要反映和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地做出经济决策,即会计信息必须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这是(相关性原则)的要求。 15 在会计核算中,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进行确认、计量,是(配比性原则)的要求。 16 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企业对资产、负债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实行交易价格)。 17 谨慎性原则要求(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 18 关于重要性原则,理解正确的是(可以不用全面反映,充分披露重要的事项即可)。 19 下列哪个不属于会计要素(成本)。 20 下列对于收入的描述错误的是(营业外收入不包括在收入要素中)。

货币银行学_习题集(含答案)

《货币银行学》课程习题集 一、单选题 1.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场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 A )职能。 A. 支付手段 B. 流通手段 C. 购买手段 D. 贮藏手段 2.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C)。 A. 金本位制 B. 银本位制 C. 金银复本位制 D. 金汇兑本位制 3.我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A )。A. 铜B. 银C. 铁D. 贝 4.我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C )。A. 1分 B. 1角C. 1元 D. 10元 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B )。 A. 特殊等价物 B. 一般等价物 C. 普通商品 D. 特殊商品 6.下列货币制度中,金银两种货币均各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任意流通的货币制度是(A )。A. 平行本位制 B. 双本位制C. 跛行本位制 D. 金汇兑本位制 7.本票与汇票的区别之一是(A )。 A. 是否需要承兑 B. 是否有追索权 C. 是否需要汇兑 D. 是否有保证 8.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是(A )。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消费信用 D. 国家信用 9.个人获得住房贷款属于(A)。A. 商业信用B. 消费信用C. 国家信用 D. 补偿贸易 10.国家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是(D )。 A. 实际利率 B. 市场利率 C. 公定利率 D. 官定利率 11.西方国家所说的基准利率,一般是指中央银行的( D )。 A. 贷款利率 B. 存款利率 C. 市场利率 D. 再贴现利率 12.下列不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 A )。 A.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B. 公司债券 C. 股票 D. 政府债券 13.在代销方式中,证券销售的风险由(B )承担。 A. 经销商 B. 发行人 C. 监管者 D. 购买者 14.短期资金市场又称为(B )。A. 初级市场B. 货币市场C. 资本市场 D. 次级市场 15.目前我国有(B)家证券交易所。A. 1 B. 2 C. 3 D. 4 16.下列属于优先股股东权利范围的是( C )。 A. 选举权 B. 被选举权 C. 收益权 D. 投票权 17.( C )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业产生的象征。 A. 德意志银行 B. 法兰西银行 C. 英格兰银行 D. 日本银行 18.在《巴塞尔协议》中将资本划分为两类,其中股本和公开储备属于( B )。 A. 附属资本 B. 核心资本 C. 普通准备金 D. 补充资本 19.《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应达到( C )。A. 10% B. 15%C. 8%D. 20% 20.就组织形式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实行(B )。 A. 单元银行制度 B. 总分行制度 C. 代理行制度 D. 银行控股公司制度 21.认为银行只宜发放短期贷款的资产管理理论是(C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