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精选10篇)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精选10篇)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精选10篇)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1

读了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这本书,受益匪浅,感受到了教育的智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条件之首先是对孩子的爱;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在任何时代,人们强调的,总是当时所缺乏或者被忽略的。当教育之爱失落时,我们强调爱心;当绝大多数教师并不缺少爱心而缺少智慧时,我们渴望智慧。

感受教育的真情——教师以真实的感情爱护学生,帮助教育学生,以真实的感情感染学生,会使学生加强承受压力、耐受作者的能力,会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和创造性,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去改变环境。教育需要真情已经成为我们无数的教育者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理。无数教育方面的事实都充分证明,那些矫揉造作的东西,那些虚假的东西,那些流于形式的东西必须淘汰。

在教育工作中能用一颗真心,以真情感染,激励我们的学生,教育教学效果将会显着的提升。事实上,不但在教学中,在生活、在家庭、在学校,虚情假意、阿谀逢迎只能是一时的,真的、实的、自然的,才会永远有生命力。作为教师,我们对待学生要真;对待事业要真;对待社会、对待祖国都要有一颗无私的、纯真的心,真心真意,真说真做,是最宝贵的财富。如果在教学中,你想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那,请你先为学生奉献出一颗真心,因为教育需要真情。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2

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主要反映了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喜怒哀乐、委屈和追求。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不错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今的很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较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状元的出现,很有

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

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者。

作者的目光是犀利的,他能洞察到本质,他认为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决定教育方向的是教师。我们的教师更关注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方向正确与否,难以检测,很难凸现,因此,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被大量的琐事遮蔽了眼光,被俗务消磨了高远的追求。于是,他迫切地呼吁,要唤醒和加强教师的方向意识。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

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读后收获颇丰,最深的感受是他为我们解决了人生道路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名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身不断进步的阶梯。其次,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当学生违反纪律时,我们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不听话时,是否由于我们的课上得不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敢于释放思想。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会碰到很多疑难困惑,碰到很多新的问题,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3

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

“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

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我不禁反思从教以来的得与失,我问自身:作为教师,我的'幸福感来自何处?是

学生好成绩?是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还是自我提升的那些收获?我身边的同行朋友们也会有这样迷茫的时候。肖川教授的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透过这些文字看到了教育的魅力,从教以来的点点滴滴幻化成美好的画面,涌现脑海。我不正是付出了智慧和真情才收获了这些美好的点滴吗?

这本随笔九章,肖川教授娓娓道出一名教师该如何面对繁重的教业,承担教学的重责,获得教育的幸福,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解放思想享受教之乐、能读会写表达教之乐。

《教师的解放》一章,肖川教授列举了教师负担过重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几大原因。这些情况确实也存在,但他给的建议特别好:既然不能改变整个世态,何不从自身改变。“当然教师自身也有调整心态、校正观念、提升素质、自我解放的必要。世

界其实就是我们自身,当我们以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我们就会生活在光明、昂扬、乐观、向上的生活中,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生”。给自身更多的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信念的力量。”

是所谓的“境由心生”。给自身更多的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信念的力量。”

然后在教师自身的修炼和尊重学生的思想方面去告诉教师们如何解放思想享受教之乐。这些站在教师的角度的阐述深深触动了我。

一名教师如果固执于成规,只能搬、照、仿,缺乏自身的思想,很难形成自我风格。我们希望孩子是独立、自主、创新的人,而我们如果不从自身开始解放,怎能培养出这样的孩子。教师自身的解放才能让我们把教育的视角从课堂知识的单一传授转到关注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的需要上来。以前听过这样一种言论,“有什

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学生的重要影响人,

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穿衣打扮都会对孩子们产生强力的影响。记得,我们开校运会的入场式,基本是班主任走在班级队伍的前面,同事们讨论说,学生们走路的气势、动作和班主任真的有相似之处。

《语言的世界》一章提到的“写作的意义”让我很好地理解了班主任工作室关于多写教育随想的要求。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阅读,善于阅读。“要么旅行,要

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其次要会在反思中进步。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管是有效的经验还是反面教训,都是教学的宝贵财富,在反思中获得进步。肖川教授认为“每

当看到自身的文章变成铅字,如果你的确付出了心血和真情,那你一定有成就感,一定会有一种收获的快慰。”确实如此。当我有感而发地想表达当时的想法起,从

拟定题目、列出提纲、翻阅资料,再一个一个文字敲出来的这么一个过程,到最终一篇文章呈现在自身眼前,那种满满的成就感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到。

有一位老师很有意思地将肖川先生的书名与章节串联起来,让我很感动。“找到教

育的方向,才会明了教育的意义。利用教育的智慧,才能获得教师的解放。纵横文明的星空,翱翔语言的世界,释放心灵的阳光,表达自由的言说,品读书的芳香,这就是《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很好的注释,借用在此表达我的感受。

合上书页,目光再次锁定在扉页上:《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的,付出真情和智慧才能收获满满的幸福!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4

这学期,我读了肖川教授写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这对我触动较大,让我在一年来又重新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多看书,看一些经典的书。

肖教授的书读来完全没有已往教育类书籍教条式的说教,而是用随笔的形式娓娓道来。读来就象是一位朋友就坐在我对面,将他对教育的理解和真情向我娓娓道来,既让我沉浸在对教育理论的沉思中,又让我对他独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开朗;既像一个导师一样给我指明教育的方向,又像一个知心朋友一样向我倾诉他对教育的感悟,让我不断地激起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活泼中更深地去感悟我们的教育,使我对教育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一次看到如此美的书。而且是越看越美,它美在作者的率真的性情,美在作者正直的品格,美在作者宽广的胸怀,美在作者博大的学识,美在作者隽永的文笔。一切的一切,除了美还是美。苦于文笔的羞涩,才学的疏浅,很难将看书时内心深处的激灵用语言表达出来,跃然纸上。下面只能对书中几处自身感受至深的精彩之处,谈谈自身的感受。

一.教育的方向原来是由教师决定的。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

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

真的有那大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往指挥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的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太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因此,肖川教授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的方向。可我们的

老师,难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真惭愧啊!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这么多年,在新课程改革这么久的今天,这陈旧的思想依然如此根深蒂固地要植于我的脑中,而且,自身还总认为在不断地改革,还在为自身取得的一点微不足道成绩而沾沾自喜。直到今天,看了这段话,我才知道,我教育的方向关没有完全对,我还是把课程摆在首位,把教育摆在第二。“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明白了,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我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二.《教师的解放》这一节道出了教师的心声。

当社会各界呼吁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时,可谁曾呼吁也为负担过重,劳动强度过大的教师也减轻一下负担?

肖教授在《教师的解放》一节中,就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大概有:

1.教师的编制过紧,

2.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过高,

3.一些职能部门经常对学校指手画脚,吆三喝四,各种接待,检查,考评,应接不暇,简直把学校当成滥施淫威的场所。

4.学校人际关系不够单纯,一些“扶持一小摄,打击一大片”的制度,措施,使得教

师之间产生了恶性竞争,产生了不应有的内耗,耗费了教师的精气神,毒化了人际关系。

5.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对学生要求过苛,管得太多,缺乏等待的心情。

6.学校生活缺乏挑战性和活力。

7.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升。

想想以前,曾经是“沙发上的土豆”,连电视都懒得看,何况是书?偶尔约朋友打打乒乓球,唱唱歌,在其他老师的眼里竟成了奢侈之事。想想学生的书包是轻了,可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却提升了。常为找不到更好的路子而焦虑万分;为期末即将而来的成绩抽查而失眠;再想想一天到晚在学校里忙得团团转,回到家里却还是一脑的空虚,想想一次评估后,老师们轮流休病假,再想想那些个“恨铁不成钢”的孩子们,在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的精神禁锢下,我们的老师的心理压力会是多大?

面对种种的负担,只有调整自身的心态,在大量的工作面前,何不想个“偷懒”的方法,巧干,在无法拉牛上树的情况下何不让牛在树下吃草?在忙碌了一天后,何不让疲惫的身心在音乐中得到舒缓?抑或在书海中忘却?在竞争激烈的制度面前,何不把名利放到一旁?追求一种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境界?非得地名利面前争个头破血流?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当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的时候,只能改变自身。但愿肖教授的话十分灵验,能使这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马上得到解决。我也相信,教师的解放指日可待。

愿所有的教师,用自身的智慧,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撒播真情,让生命之花得到醇美的滋养,开得更迷人更灿烂!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5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严谨学风、睿智思考和优美文笔的创作特点,读来有如沐春风般的温暖感受。教育的意蕴、文学的韵味及文字的优美,让我激动而生反复再读的冲动,身心沉浸于教育智慧的滋养中。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激发我对教育智慧和真情的思考。

首先,做学生的朋友,细心关注学生的情绪和行为。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得不到宣泄的通道,就会对人产生损害,对于成长期的孩子伤害更大。孩子的心事如果长期得不到倾诉,内心世界往往容易变得封闭,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其次,多鼓励,用赏识教育培养孩子的信心和个性。美国著名作家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自信心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一种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它是一个人人格的核心。

最后,做好学生的榜样,用智慧和真情感化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播撒一

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散播一种榜样,我们就能时时看到奋斗的

目标和参照物。因此,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班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教师的一次模范行动的作用胜过千百次说教。

在肖川博士的书的陶冶下,我深刻的认识到自身在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像书中所阐述的那样,将爱、将智慧、将真情倾注教育的每个细节。更加努力,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努力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6

文如其人,书如其名。当我用心品味《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当我试图透过文字去捕捉作者思想的来源时,我发现,用“智慧”与“真情”真的是最为恰切不过的了。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含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

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

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

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变的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

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

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不错的教育更

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

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为师,意味着我们此生将用灵魂牵着爱,思绪纤细至无形。静夜里,当他人都已

安详而坦然的沉沉睡去;我们的案头依然烛光摇动。为了那些纯净的心灵,我们一次次攀岩在不同的教育“革命”中,在品尝了干涩的甜后,对逝去的青春的怀念可以

用无悔来祭典。这也许就是所谓教师的幸福吧!我们的韶华将悄悄走过,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师爱在左,执著在右,在教育道路的两旁,我们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使一路上穿枝拂叶的人,即使走过荆棘,有泪可落,却都是幸福!”

拜读完肖老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后,让我对胜任教师这个职业更加自信了,教育好孩子是我的责任,做好老师是我的要求。心甘情愿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

无爱的教育是可悲的,爱能让寒冰般的心融化,能让阴霾的脸绽放笑容,能让筋疲力尽的身躯精神抖擞,爱是一副良药,能医治教育中出现的病症,爱是阳光是雨露,能甘润孩子们的心灵,照耀孩子们不开心的角落。

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孩子们年龄小,而且还住校,面对这一群可爱的孩子们,除了在生活上还要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我们班的郭吴炎和刘城志因为一片纸打了起来,我本能的走到他们身边,问了一句:“你

们的作业记住了吗?”连问了好几遍,没有人搭理我,过了一会郭吴炎不耐烦了,

很厉害的说“没”我当时有点懵了,是不是我那句话问的不对,还是孩子觉得很委屈,我也想不明白,过了一会,我把孩子叫到了办公室了解情况,孩子终于说出了真正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不想让别人管,只想自身心里舒服就行,我问他作业怎么办?他说了一句让我很不理解的话,我想写就记作业,不想写就不记作业,后来我给孩子沟通交流得知,家长对其影响较大。我把孩子的家长也交到学校来,通过交流孩子的情况,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耐心,经常对孩子暴揍,后来我给孩子说作业,孩子一遍记不住,我就在给孩子讲一遍,两遍记不住,再讲一遍,一直讲了五六遍,孩子终于记住了,我又让孩子重复了一遍,家长把孩子带回家了,晚上家长打电话给我说,白老师,你让我知道了怎么教育孩子,孩子通过你的沟通也教育了自身,今天的作业他写的非常好,谢谢你。听到这番话,我为我高兴,为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高兴,每教育好一个孩子我都很开心,是不是我很没有出息,但这就是我自身。

有一次,我因为一些事情请假了,第二天一个孩子跑到办公室,白老师,你昨天怎么没给我们班上课啊,昨天一天没见到你,可想你,听到孩子话,我感觉非常幸福,这可能就是你所谓的回报吧,这样的回报我希望越多越好,其实我也不知道孩子们对我的感情怎么那深,我只觉得我只是做了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事情,爱人爱己爱学生,这就是真实的我。

为师八年,爱与己始终相伴,智慧使教师成长加速,真情铸就了一个个鲜活的师魂,感谢爱,感谢教育!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7

我最欣赏“教师的解放”篇里面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身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因此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

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身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

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这需要自身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8

很喜欢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这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它让我激动而生反复阅读的冲动,心就这样被牢牢地拽住。

肖川教授在《感悟人生》中所言:“心比天高的人,往往命比纸薄。‘不欲其所无,

穷尽其所有’,能珍惜自身所拥有的,并努力发现其价值,这大概就是人生的高贵

之所在。”很认同他的人生感言,珍爱学生,珍爱家人,珍爱自身,尽自身的努力

从事自身的工作,真正做到问心无愧,我想,即使自身做的不够理想,也无需自责了。教师要学会解放自身,淡定,从容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才是真正的善待自身,善待生命。

魏老师说,一个人的乐观取决于内心深处的达观,不去关注失去的,只关注自身内心坚守的部分,牢牢地守住自身的阵地,不进行盲目的攀比,于是心中就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全心全意地爱自身所拥有的,全身心地和它绑在一起时,每时每刻每处都能生活在快乐中。

肖川教授也在书中诠释幸福,真正的幸福,是我们对于自身充实、丰富、纯洁、高尚的精神生活的体验。当我们用真诚的言论和行动去振奋别人的同时,也振奋了自身;当我们用广博的爱心去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自身。是啊,三尺讲台是我们播洒理想的舞台,每当我们看到学生在自身营造的一个又一个个平等和谐的

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自由地畅谈,激烈地争辩,大声地欢笑。这种幸福又怎能用言语来表达呢?

感叹之余,也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审视自身的教育,自身的修养,教师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因为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命,思想,会使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会让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是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的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作为教师,在你的教学中,你把什么样的内容带进课堂,带入学生的精神生活,取决于你的文化底蕴,你的文化眼光,取决于你的价值追求。

肖川教授对书的嗜爱也让我怦然心动,静静地阅读,内心便会有一种莫名的涌动,感受到内心的充盈与温润。回顾自身有时因种种原因疏于阅读,无心体味读书的乐趣,悲哉!古人云: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智,其实,世上能让思想致远的,还有什么比得过一脉书香呢?

走进书里的世界,享受精神的丰润,平凡而幸福的生活,绽放自身的美丽。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和大家分享:平淡真好!平平地,不令我们颠踬;:淡淡地,不让我们昏醉,使我们坦坦荡荡地处世,明明确确地看人。因此平淡也是最美的真。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9

一次和一个教师同学出去喝茶,发现同学带了本书——《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就拿起来看,看着看着发现这本书写得很实在,很对我们教师的心声。于是就借过来认真得去品味它,发现这是一本不亚于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的经典教育学著作,它就像一把锁解开了我很多结。

一个教师需要理想、信念、智慧和真情。肖博士在书中这样来解释他的论点: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含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囿于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多么经典的论述,作为一名教师我只是沉浸在吸取知识,积累经验而增长智慧却忽略了理想、信念和真情。虽然我在教学中有真情的投入但如果我不去重视真情的投入可能我的课堂真的会成为没有激情没有活力的课堂,只剩表面而没有真实的东西在。我在看完之后除了感慨外留下的更多的是反思,如果去重新调整自身的规划,向成为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智慧、有真情的老师这个目标前进。而如果说感

触最深的还是肖博士“教师的解放”篇里面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

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身不断进步的阶梯。特别像我一个新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可能说只停留在书上的一点解释,更别提有什么很好的思想。因此去吸取大师级人物的思想,去领受和品味他们对教育的理解,把他们那里真正好的东西慢慢吸收过来成为自身脑海中的东西。虽然我们不是“巨人”,但我们可以成为站在“巨人肩膀上”

的那个人。

其次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比教学更重要的就是反思,如果没有反思就不可能从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更不能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而将经验抽象成理论则无从谈起。在新教师的培训中,过来为我们授课的老师一再强调我们这些新教师要懂得反思,并把这些反思写下来,进行总结,让自身一点点的进步,不断得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弥补一些自身缺乏的东西,加强自身优秀的地方,发挥自身的特长。这样才可能成为真正有思想的教师。

最后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可能我都没有发现学生最擅长的就是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你不去重视这些,可能你就会把一些不好的思想通过你这样不经意间的言行传递学生那里。如果让学生接受了这些不好的思想,可能这些思想就会对学生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想到这里的时候也不禁反思起自身的教学,发现自身真的没有注意到这点。不过我相信我以后会好好注意这点,熏陶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品德优秀的学生。

在这本书读完之后留下的不但仅是对肖博士这本的思考,更多的是思考自身一个教师该如何重整风帆,调整方向,让自身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属于自身的教学新篇章。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10

最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感触颇多。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作者在探索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中提到:“教育的方向不

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由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

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

作者有一句话“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

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如今的很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较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

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

人人呼吁改革,但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者。“教学中的交往使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成为可能,

而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均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互作用,因而使及时反馈成为可能;交往使师生间的视界融合成为可能,使课堂生活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生活是学生的学校生活之因此值得过的重要原因。”带着智慧与真情和学生交流,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

性的必需途径。作为初中教师,我们是学生人生的启蒙者;我们肩负着的不但仅是要他们学会说话、写字更重要的是要将他们引导成为一个高级趣味的人。

人生来就是有自身个性的独立体,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一面,因此我们要用自身的智慧和真情来感悟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只有真正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可能正确而合理的引导他们。交流便是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最佳途径。怎样才能使每个孩子都认为“学校生活值得过”?其实谁都知道,那就是让孩子们觉得上学很有趣。与孩子沟通可以知道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当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找到孩子们都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了。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兴趣来学习的话,那我们的课堂就真正成了孩子们的课堂了。也只有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求知欲。对于小孩子来说动力和求知欲就是新鲜感。

作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者,又该怎样做呢?书中这样写道“作为教师,只有学而

不厌,才能保持内心的开放和鲜活,才会有不断增长的与人分享的内在需要。”只

有教师本身的成长才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师需要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使自身更具文化眼光。

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如果把我们自身比做水和风的话,那我们只有丰厚了自身才能“负大舟”“负大翼”,

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只有多读,多想,多交流,多实践才能丰富自身底蕴。这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之道,因为丰厚的底蕴是靠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个人素养。大量的阅读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阅读中不断思考才能将知识化为己有;拿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与别人交流探讨,是对自身的又一次提升;最后把知识利用到实践中,传播给我们的学生。这便是真正意义上教学!孔子的“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是教师的重要品质,其实,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值得一读的好书,从书中我们知道教师不但在于教,更在于学,并且要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不断进步。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1 “教育不是简单的操作性行为,而是基于信念的事业。因为真正的教育是精神 创生和灵魂的感召。教师将是一个永恒的职业。没有教育信念的教师决不可能成为好的教育者。教育是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这意味着只有基于信念的行为,才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才是真正的教育力量,才能推动人和鼓舞人,才能唤起别人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才能在别人的心中催生信念。因为只有基于信念,我们的言行才会有一种自然与真诚,才会有一种执着和投入,而不会是做作与矫饰、应付与敷衍。” 读着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集,让我接受着对心灵的洗礼,让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让人觉得是在与一位智者聊天,他那谦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几乎每一篇文章部是一个诱惑,引领我进入一个神奇的风景线。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无不再表达这样一个内容:“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肖川教授在《名师不可仿》说到:不要简单的模仿名师,重要的是学习名师的教学思想和个性修养。他们所代表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值得学下的,他们的成长之路也是值得研究、借鉴的,但他们的示范课的招式是不可简单模仿的。我们只有“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地生成教学的策略,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作为新教师,起初我是以取经的目的去拜读这本书。但在书的篇末,肖川教授说:“功夫在诗外”,没有任何一门课程可以直截了当地教给你教育的智慧。教育的 智慧只能从深厚的精神修养中内在地孕育和生长出来。看到这里,我并没有失望,我读到了“学问变化气质,知识滋养人生”;我知会了“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 原因”。 有思想,使得我们不人云亦云,不简单化,使得我们葆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2 “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 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摘自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读着这样的语句,确实能给人以心智的启迪,“教育”需要“智慧与真情”,也只 有拥有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才能如阳光般照遍大地,使荒漠变成绿洲。 读着这样的语句,也让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心中忐忑,不知自己能否胜任“教育”的工作? 一、教师的责任: 1、引领学生的成长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精选10篇)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精选10篇)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1 读了肖川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这本书,受益匪浅,感受到了教育的智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前者告诉我们,教育的前提条件之首先是对孩子的爱;后者提醒我们,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在任何时代,人们强调的,总是当时所缺乏或者被忽略的。当教育之爱失落时,我们强调爱心;当绝大多数教师并不缺少爱心而缺少智慧时,我们渴望智慧。 感受教育的真情——教师以真实的感情爱护学生,帮助教育学生,以真实的感情感染学生,会使学生加强承受压力、耐受作者的能力,会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和创造性,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去改变环境。教育需要真情已经成为我们无数的教育者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理。无数教育方面的事实都充分证明,那些矫揉造作的东西,那些虚假的东西,那些流于形式的东西必须淘汰。 在教育工作中能用一颗真心,以真情感染,激励我们的学生,教育教学效果将会显着的提升。事实上,不但在教学中,在生活、在家庭、在学校,虚情假意、阿谀逢迎只能是一时的,真的、实的、自然的,才会永远有生命力。作为教师,我们对待学生要真;对待事业要真;对待社会、对待祖国都要有一颗无私的、纯真的心,真心真意,真说真做,是最宝贵的财富。如果在教学中,你想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话语,那,请你先为学生奉献出一颗真心,因为教育需要真情。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2 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主要反映了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喜怒哀乐、委屈和追求。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不错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今的很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较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状元的出现,很有 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

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的心得体会

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的心得 体会(总4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的心得体会 最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感触良深。肖教授的书读来完全没有一些教育类书籍教条式的说教,而是用随笔的形式娓娓道来。读来就象是一位朋友就坐在我对面,将他对教育的理解和真情向我娓娓道来,既让我沉浸在对教育理论的沉思中,又让我对他独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开朗,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活泼中更深地去感悟我们的教育,使我对教育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有故事的人,尊重他们的故事,帮助他们延续心中的美好,这是教育者的责任所在。作为一名老师要善于在细微处浸润孩子的心灵,抓住一个个的教育机会来帮助孩子心灵的成长和进行个性品质的熏陶。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否则,你的教育就会退化成单方面的说教。那么,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如何与学生沟通呢? 一、教师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愉快中改正错误 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学生沟通既是学习但更主要是要实施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功能,那么要使学生改变错误,你首先就必须想办法让学生愿意接受你的观念、思想、建议,让他能积极接纳你的思维和认知的方法,在这里学生良好的心态的保持离不开教师愉快的沟通方式,也就是说“愉快”应当是师生沟通取得成功的前提,当然愉快不是迁就、退让,愉快应当是彼此的信任以及良好的氛围,要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你的教育,你就应当学会运用“夹心饼干”的批评方式:先以肯定作铺垫——恰如其分地批评——安抚、鼓励,这种以赏识、激励为主的方法使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爱心,那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精选5篇)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精选5 篇)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篇1】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这本书告诉我,真爱将产生教育的巨大力量。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可再造,每一个学生的笑容都是唯一的,都是一朵与众不同的小花,每位学生的生活每天都在进行现场直播。所以,作为教师,我会用公平和真爱帮助我的每一名学生好好播种自己的生活,让他们的校园生活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更多进步的足迹,让他们的人生更精彩。 教育的智慧来自于教师的公平和对所有学生的真爱。教师每天和学生在一起学习,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了解学生最详细,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深远的。有句话说,真正的爱不是当时的感动,是永久的回忆。还有一首赞美教师的歌词写到,你永远在我心里。当学生在回忆起自己的老师的时候,如果一切都是温馨和美好,那该多好啊!所以,对待学生一定要公平,平等地去欣赏、去关爱。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宽厚和温暖的环境,还他们一个愉悦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公平心,爱心和高尚的师德。比如,换座是一个学生比较敏感的话题,可以采取横排竖排都换座,这会让学生觉得公平。在集体活动时,把更多的锻炼机会给不同的学生。朗读比赛,可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班会可以每次有不同的主持人。在举手回答问题,提高学生时,尽量照顾基础差的学生,先提问他们,并且要有按照排回答问题的习惯,照顾到每个学生。可以偏袒学生,一定是所谓的“差生”,绝不可以是所谓的“好学生”。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努力学好每一个科目,也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科目,让学生有事做,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学

生,如果学生放弃自己,家长和老师也都放弃的话,学生一定苦不堪言。 作为教师,我不仅要尽自己的能力去教会孩子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去感悟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当两颗心真正有了心与心的交融时,真正的教育就开始了。 《教师的智慧》读书心得【篇2】 暑假读了《教师的智慧》这本书,被书中的一个个教育案例和故事深深地吸引。书的作者焦晓骏,中国教育学外语教学专业委员员,江苏省教育学新教育研究常务理事,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副校长。曾任中小学英语教研员,多年来专注于英语教学研究及教育行政管理工作,获“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高中英语教学能手”等称号。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100余篇,出版《教师的智慧》、《高中生一定要上的12堂英语写作课》、《网络,让我欢喜让我忧》等著作。看着书上一张小照片和这小段简介,心中升腾的是无限的敬佩。因为书中的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却在他的笔下引出一个个不平凡道理,更彰显着他为人师的智慧。 此书分为“智慧使者、人文校园、冷描热点、岁月页码、修学英国、漫步英伦”六部分,每一部分那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案例,作者用他的细腻和善于发现积累的一个又一个的案例,并让这些案例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更富有意义地发展着。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各种各样的案例总是持续不断地在上演着,每个孩子都用自己与众不同的方式上演着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而这些案例在我们不同的关注中以不同的方式发展着,而我们的细心观察和发现并引导让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呢。仔细想想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篇1 他在书中写道:'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 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这 让我无由的在头脑中激荡起对教育的新思考,对自身的反省与评判。肖川教授用自由的体和通俗易懂的字,言说着人性化教育所应有的理性智慧与率性真情。他从'教育的方向'、'教育的意义'、'教学的智 慧'、'教师的解放'、'明的星空'、'语言的世界'、'心灵的阳光'、'自由的言说'、'书的芳香'等九个主题述说着一种对教育,对教师, 对教育中生命个体的发自内心的深情眷顾。你一旦走进他的字领域,你就难以抗拒那种于内心的字力量,你拒绝不了肖川先生的儒雅的睿智、你很乐意去追随他行云流水般真挚的教育情怀和真实的教学趣味。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 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处不折射出作者对于教育、对 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真的是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真情呼唤真情。书中的每一个字,无不在表达着这样一个内容——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我最欣赏'开放的堂'这一,我一直苦苦的思索着究竟什么样的堂才是开放的堂?几多困惑,几多迷惘!肖川先生给出了精准的答案。

他说,开放的堂首先是民主的堂,开放的堂宽容并鼓励学生提出有深度,开放性的问题;开放的堂是学生有着情绪上安全感的堂;开放的堂重视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他特别强调一名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够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开放的堂不囿于教师前设计好的教学流程而展开,它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处境、学习的需要与感受,关注不同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它关注的中心不是教师预订的教学进度,而是学生真实的收获。在堂中,只有学生是作为完整的人——有着广阔的精神生活背景,全身心的投入堂生活——教学才有助于完整的的成长;开放的堂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与总结,注重对自我认识活动的监控。这些观念的提出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最终明白了教学不是教教材,也不是教教案,而是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如果在某一问题上,能够带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的舞台,那即使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也在所不惜。 我要特别情调的是:在日常的教学中,由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教师不能给予学生及时的、满意的回答,这应该是允许的。在今天这样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更没有认识全知全能的,教师是学生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的重要保护者,也是学生成长的守护者。这是我在肖川教授的字中所捕捉到的信息,尽管我早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但却不能标准的诉诸于笔底。 从对肖川教授的字解读中,我不由得向往起民主的、开放的堂。我愿意成为一名具有宽容、民主精神和尊重儿童的优秀老师,我向往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精选多篇)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精选多篇) 第一篇: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最近,我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肖博士说: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很多老师也和我一样拜读了这本书,无论是从内容上、思想上、还是文笔上,大家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本书虽为随笔,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闪耀着的思想火花。《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下面对书中几处自己感受至深的精彩之处,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教育的方向原来是由教师决定的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往指挥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的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 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过于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的方向。可我们的老师,难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任教课程的成绩,可能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当然也有例外的),有了这一观念,不但可以让他把教育的责任分得清楚一点,也可以让他有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甚至为了更高的奖学金。 看到这里,我不禁羞愧万分,回想这几年来,在年度考核中常以“任教的班级成绩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来证明自己的业绩。可曾有过,我为自己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而作为自己的主要成绩考核自己呢?细想一下,没有。真惭愧啊!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这么多年,在新课程改革这么久的今天,这陈旧的思想依然如此根深蒂固地要植于我的脑中,

读《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五篇

读《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五篇 读《教育的智慧》心得体会篇1 从刘铁芳先生写的序和肖川先生的自序中,都能看出肖川先生对于教育的执着和对于教育的理性思考。我从网上看到这么一段评价这本书的话——“寓凝重、深邃、透彻的理性思考和浓情温暖的人文关怀,于或轻盈灵动、或细腻雅致、或明快练达的文字之中。同时,该书更有一种历经波涛汹涌、大浪淘沙之后的豁达、平实与质朴。宛若一位历经人间悲欢、遍尝人生艰辛与辉煌之后陡然看破红尘世故的老人,那样地平静、闲适,那样地厚重、深沉,那样地超然物外,那样地天高云阔、云淡风轻。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当我用心品味《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当我试图透过文字去捕捉作者思想的________时,我发现,用“智慧”与“真情”真的是最为恰切不过的了。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括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囿于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 我觉得我也有此同感,只是我没有这么好的文采来表达我内心的震撼,只能借此表达我的感受。我对“名师不可仿”这篇__印象教深,的确我们学校经常请名师来学校上示范课、作讲座。“他们所代表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的确值得学习,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 当我用心品味《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我发现肖川教授的文笔优美、自然,含蕴丰富、耐人寻味。从书中能看出肖川先生对于教育的执着和对于教育的理性思考。 我从网上看到这么一段评价这本书的话——“寓凝重、深邃、透彻的理性思考和浓情温暖的人文关怀,于或轻盈灵动、或细腻雅致、或明快练达的文字之中。同时,该书更有一种历经波涛汹涌、大浪淘沙之后的豁达、平实与质朴。 当我试图透过文字去捕捉作者思想的________时,我发现,用“智慧”与“真情”真的是最为恰切不过的了。教育需要理想与信念,包括理想的社会、理想的人生、理想的人格……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教育就会陷于迷茫和困顿;没有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撑,“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同样,教育也需要智慧与真情。 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

‘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我们将变的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教育的智慧读后感2 暑假期间有幸拜读了宋君老师的《享受智慧的教育》。这本书分为教育篇、教学篇、管理篇、教研篇、其他共五个篇章。 初读这本书,就被书中的教育故事吸引,渐渐的被宋老师的教育情怀所感动!书中对教育的感悟,对课堂问题的把控,都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有这样一个教育故事:开学第一课,老师问同学们,如果你面前有一座大山,你怎样才能翻过这座大山?同学们有的说一步一步爬上去,有的说绕过去,有的说把山挖开! 宋老师说“同学们,学习数学就像爬山一样,虽然辛苦,但是我们再往上爬的时候,就会发现数学的美丽!同时,面对同一个问题,我们有很多的解决方法,学习数学同样需要思考,也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爱动脑筋、勤奋的人。” 我们的教育过程也是一种爬山的过程,期间也有蜿蜒曲折,也能欣赏不经意的小桥流水,每个人“爬山”的经历不一样,但是我们都在努力的前进着,并且心存善念,心存感激,心存欣喜。相信一定能到“会当凌绝顶”的那一刻!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体会(5篇)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体会 新课程编写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和提升师生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将使我们的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是因为,教育不仅仅传授知识,更孕育着一种源源不绝的人文资源。所以说,人文修养、人文情怀是一个智慧型教师的必备素质。一句话,时代呼唤“有智慧的教师。” 最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我不禁为肖川教授的率直而肃然起敬。再联系他在前文中谈到的“素质教育”,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一位有胆识的知识分子对于当前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忧虑:“为什么应试教育早已成为众矢之的却能大行其道,素质教育虽然千呼万唤却难觅踪迹?”“一个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在某一领域引起结构性变革的大师,那么,其教育一定存在某些严重的问题。”扪心自问,自己工作了近三十年,是不是在这其中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许有人会说,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能改变什么?是的,我们的力量太微小,改变不了应试教育“滚滚洪流”,但我也可以说,我们的力量很大,足以对自己的学生的养成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式、确立人生目标起到巨大的作用,甚至自己的一举一动会深深地、长久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文中还提到“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怎么走就得看每个人自己了。如今教育界流行的“填鸭式”,“应试型”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遏制孩子们个性化开展的枷锁。作者有一句话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

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纯教给她如何读、写、算,那又有多少意义?”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局部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防止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教学中的交往使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成为可能,而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均是学生学习和开展的强大动力;是个体之间面对面的交互作用,因而使及时反响成为可能;交往使师生间的视界融合成为可能,使课堂生活生动活泼、多姿多彩成为可能——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课堂生活是学生的学校生活之所以值得过的重要原因。”带着智慧与真情和学生交流,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需途径。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是学生人生的启蒙者;我们肩负着的不仅仅是要他们学会说话、写字更重要的是要将他们引导成为一个高级趣味的人。人生来就是具有自己个性的独立体,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其他人的一面,因此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真情来感悟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只有真正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可能正确而合理的引导他们。交流便是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最正确途径。怎样才能使每个孩子都认为“学校生活值得过”?其实谁都知道,那就是让孩子们觉得上学很有趣。与孩子沟通可以知道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当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找到孩子们都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了。如果每个孩子都是带着兴趣来学习的

2022年《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2022年《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2022年《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1 很喜欢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这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它让我激动而生反复阅读的冲动,心就这样被牢牢地拽住。 肖川教授在《感悟人生》中所言:“心比天高的人,往往命比纸薄。‘不欲其所无,穷尽其所有’,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努力发现其价值,这大概就是人生的高贵之所在。”很认同他的人生感言,珍爱学生,珍爱家人,珍爱自己,尽自己的努力从事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问心无愧,我想,即使自己做的不够理想,也无需自责了。教师要学会解放自己,淡定,从容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才是真正的善待自己,善待生命。 魏老师说,一个人的乐观取决于内心深处的达观,不去关注失去的,只关注自己内心坚守的部分,牢牢地守住自己的阵地,不进行盲目的攀比,于是心中就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全心全意地爱自己所拥有的,全身心地和它绑在一起时,每时每刻每处都能生活在快乐之中。

肖川教授也在书中诠释幸福,真正的幸福,是我们对于自己充实、丰富、纯洁、高尚的精神生活的体验。当我们用真诚的言论和行动去振奋别人的同时,也振奋了自己;当我们用广博的爱心去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自己。是啊,三尺讲台是我们播洒理想的舞台,每当我们看到学生在自己营造的一个又一个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自由地畅谈,激烈地争辩,大声地欢笑。这种幸福又怎能用言语来表达呢? 感叹之余,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教育,自身的修养,教师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因为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命,思想,会使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会让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是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的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作为教师,在你的教学中,你把什么样的内容带进课堂,带入学生的精神生活,取决于你的文化底蕴,你的文化眼光,取决于你的价值追求。 肖川教授对书的嗜爱也让我怦然心动,静静地阅读,内心便会有一种莫名的涌动,感受到内心的充盈与温润。回顾自己有时因种种原因疏于阅读,无心体味读书的乐趣,悲哉!古人云: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智,其实,世上能让思想致远的,还有什么比得过一脉书香呢?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0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0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 暑假有幸读到《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收获真是不少,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教育的智慧》就如同一盏明灯,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认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个性是书中有一些精典的语句,影响着我: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林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母鸡为爱护小鸡而奋起,狗为护幼崽而狂吠,这些都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父爱和母爱虽然比动物对幼崽之爱要丰富和广阔得多,但就其本质来看,也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性行为。然而对学生之师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是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是一种促使学生成才的真情。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是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能长期地坚持这种性质和功能的师爱,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就必定能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我的学生必须会进步、会成才。这是我们作教师务必坚持的一种信念。如果一个教师认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中总是有好有坏,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教育成好学生。那他就很可能慢慢放下对班上学习不好的学生的教育。我们不能武断定论:我把你一碗清水看到底――你好不了啦。因为这种决定是与教育效能感相悖的。因此,我们就应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 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潜力,就应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重点务必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假期中,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此书是肖川的一部力作,主要反映了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委屈和追求。 本书虽为随笔,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时时闪耀着的思想火花。《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任何她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

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作者的目光是犀利的,他能洞察到本质,他认为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决定教育方向的是教师。我们的教师更关注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方向正确与否,难以检测,很难凸现,因此,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被大量的琐事遮蔽了眼光,被俗务消磨了高远的追求。于是,他迫切地呼吁,要唤醒和强化教师的方向意识。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念肖川的话: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我最欣赏“教师的解放”这一篇,读后收获颇丰,最深的感受是他为我们解决了人生道路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名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笔记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笔记引言概述: 教育是一种智慧的传承和真情的奉献。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的意义愈发重要。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本篇文章将从五个大点详细阐述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旨在探讨教育的核心价值和实践方法。 正文内容: 1.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内涵 1.1 智慧: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智慧的教育意味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2 真情:教育应该建立在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信任基础上。真情的教育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理解和尊重,以及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敬重。 2.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重要性 2.1 智慧:智慧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评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2.2 真情:真情的教育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实践方法 3.1 智慧: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通过启示式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量能力。 3.2 真情: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个别化教学和情感教育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评价方式 4.1 智慧: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不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可以采用项目作业、口头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 4.2 真情:评价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社会责任感,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学生自评等方式进行评价。 5.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未来展望 5.1 智慧: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信息素质,引导学生积极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5.2 真情:未来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预能力。 总结: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教育的核心价值和实践方法。智慧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真情的教育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智慧与真情的教育,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有智慧和真情的未来人材,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笔记

《教育地智慧与真情》读书体会 《教育地智慧与真情》这本书对我触动依然很大,读这样地书总是有一种愉悦感,读肖川地随笔总会有一种亲切感. 这本谈教育地智慧与真情地书,读来完全没有已往教育类书籍教条式地说教,就象是一位朋友就坐在我对面,将他对教育地理解和真情向我娓娓道来,既让我沉浸在对教育理论地沉思中,又让我对他独到地教育理解而豁然开朗;既像一个导师一样给我指明教育地方向,又像一个知心朋友一样向我倾诉他对教育地感悟,让我不断地激起对教育地热爱和追求.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地活泼中更深地去感悟我们地教育,使我对教育有了一个更深层次地理解.b5E2R。 这本书,很想一下看完,又想慢慢回味一段段精妙缜密地美文,是越看越爱不释手,丝毫没有一点倦怠.看完后感觉进入了一个智慧氧吧,使人心旷神怡,心灵得到真诚地洗礼,思想得到朴实地升华,眼界得到至善地开阔.在优美地文字和广博地知识中,我阅读和写作地欲望得到最大地激发.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思考能力地,但是我们通过智者地思考来更好地认识教育.p1Ean。 在中国教育界,肖川地美文可谓几乎“家喻户晓”,他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数十万中国一线教师地阅读习惯(刘铁芳语),魅力何在?刘铁芳认为肖川地教育随笔对传统教育学社论体话语模式地突破让人耳目一新,还对传统教育写话语框架地突破拓宽了教育学地视野,积极回应社会问题和时代问题.最重要地是,肖川对教育生活,对教师,对教育中地生命个体有一种发自内心地深情眷顾.来看看书中地两个话题.DXDiT。 一、教育地方向由谁决定? 本书地第一篇文章就是谈“教育地方向与方法”,肖川说“教育地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地,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地,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地,而是由教师决定地.”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真地有那么大地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地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往指挥棒所指地地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地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作为老师,我们最终地教育目地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太唯一,一个优秀地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地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地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地方向.可我们地老师,难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关心地还是自己任教课程地成绩,可能认为对学生地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当然也有例外地),有了这一观念,不但可以让他把教育地责任分得清楚一点,少惹点麻烦,也可以让他有了向别人炫耀地资本,甚至为了更高地奖学金.在评优评先中、在年度考核中、在职称晋升材料中,我们都常以“任教地班级成绩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来证明自己地业绩.可曾有过,我们为自己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地人,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地心态地人,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地人,而作为自己地主要成绩考核自己呢?我们总是怀疑自己地力量,我们总是哀叹身不由己,其实我们可以做到目中有人地,如果我们地眼界放开了,方向也会对了.RTCrp。 二、谁来解放教师? 当社会各界呼吁要减轻学生过重地课业负担时,可谁曾呼吁也为负担过重,劳动强度过大地教师也减轻一下负担?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心得体会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心得体会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心得体会1 前段时间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感触颇深。肖教授的书读来完全没有已往教育类书籍教条式的说教,而是用随笔的形式娓娓道来。既让我沉浸在对教育理论的沉思中,又让我对他独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开朗,让我不断地激起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活动中更深地去感悟我们的教育,使我对教育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把一本三百多页的有关教育的书一口气看完,看完后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眼界得到开阔,如同一阵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苦于文笔的羞涩和才学的疏浅,很难将看书时内心深处的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跃然纸上。下面只能对书中几处自己感受至深的精彩之处,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教育的方向原来是由教师决定的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太唯一了,评价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的方向。可我们的老师,难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任教课程的成绩,可能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当然也有例外的),有了这一观念,不但可以让他把教育的责任分得清楚一点,少惹点麻烦,也可以让他有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看到这里,我不禁羞愧万分,回想这几年来,在年度考核中常以“任教的班级成绩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来证明自己的业绩。可曾有过,我为自己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而作为自己的主要成绩考核自己呢?细想一下,没有。真惭愧啊!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这么多年,在新课程改革这么久的今天,这陈旧的思想依然如此根深蒂固地要植于我的脑中,而且自己还总认为在不断地改革,还在为自己取得的一点微不足道成绩而沾沾自喜。直到今天,看了这段话,我才知道,我教育的方向没有完全对,我还是把课程摆在首位,把教育摆在第二。“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明白了,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我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二、《教师的解放》道出了教师的心声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一) 朱显全 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感触颇多。这本书饱含了不起作者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正如他在《探索教育的方 向与方法》中提到: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由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作为教师我想首 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 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 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 教育之感悟 正如书中说的那样,心灵中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教育中没有真情,我们将囿于冷漠、被 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肖川 还特别地强调,他是为教师而写作。其实我觉得他绝不仅仅是在为 教师而写作,而是在为所有身在教育、心系教育、执著于教育,在 不断探求人生真谛、追寻幸福人生的人们而写作。作者有一句话:" 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 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她们任何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 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纯教给她如何读、写、算、那又什么意义?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

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 易的事情。 "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 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 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 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带着智慧与真情的学生交流,是调 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需途径。 教育之职责 教育之远思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值得一读的好书,从书中我们知道教师不仅在于教,重在于学,并且要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不断进步。 读了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我离教育名师有多远?"我无法计算出来。肖川教授的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恰当的引 经据典,精妙绝伦的语言典范,让我赞叹!我也许不能成为名师, 但我可以有名师的理想和信念,朝着名师的高度奋进,直到永远。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二) 智慧解决问题真情打动学生 文|段瑞霞浦江镇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严谨学风、睿智思考和优美文笔的创作特点,读来有如沐春风般的温 暖感受。教育的意蕴、文学的韵味及文字的优美,让我激动而生反 复再读的冲动,身心沉浸于教育智慧的滋养中。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激发我对教育智慧和真情的思考。 首先,做学生的朋友,细心关注学生的情绪和行为。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 如果得不到宣泄的通道,就会对人产生损害,对于成长期的孩子伤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收集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约翰·布雷恩曾经说过:“如果一本书不能被大声朗读出来的话,它就不是一本好书。”一本书只有当他不仅能够给人以心智的启迪,也能给人以美的陶冶的时候,才能算是一本好书。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次外出学习偶遇的一本好书:《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肖川,国内知名的教育学者,肖川改变了中国数十万一线教师的阅读习惯。一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在两年的时间里印到了十万册。这是继《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之后推出的又一本教育随笔集。纵观全书,他的写作中时时处处饱含着一种责任,一种对社会、对孩子对教师的关切。把人引向对教育,对社会,对时代,深深的,久久的的思考。虽为随笔集,却不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时时闪耀的思想火花。书中指出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

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没有情趣和艺术,才情就会逐渐枯萎,生命之花就不能得到纯美的滋养;没有情趣和艺术,理想、信念、智慧与真情,就缺乏了最有力、最动人的表达方式。 记得南方周末有一句话:“总有一种情感会让你泪流满面”,我想这种情感中一定蕴含着浓浓的人间真情。每当夜晚灯光下阅读这本书时,它优美的文字、丰厚的含韵、耐人寻味的哲理,让 ___了往日的躁动和不安,沉下心来静静的思考,思考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工作,思考自己的人生。现将阅读这本书我的收获和体会浅谈如下: 教育的方法包括用什么内容和用什么途径、策略与手段去培养我们的学生。教育的方法固然重要,可教育的方向才是第一位的。如果方向错了,方法越好,越有效,就越有可能南辕北辙,越来越远离真正的目标。教育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对于教育的方法选择、使用和创造。作为教育者你要培养一个怎样的未来的建设者呢?这是每一位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是培养一个有创新,独立的,大胆自信,自由的人,你需要如何去引领?激发他的内在动力,用更多的探索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带给他更多的成功体验和快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