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高校阳光体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高校阳光体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高校阳光体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作者:窦卫中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8期

摘要:国家推出的“阳光体育运动”,就其实质来说,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直接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在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意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c)-0229-01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该项运动要求:要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也强调指出“青少年儿童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为了更好地完善和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我们要全面地在大学生中普及和推广他们热爱的各种体育运动,为广大大学生营造“运动就在身边”的无穷乐趣。

1 “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开展的现实意义

高校是培养各类人才的摇篮,大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当今的大学生,基本为90后的独身子女一代。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保障,这一代人从小就倍受家长呵护,同时又经历了各种考试的激烈竞争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他们成长的时代也是中国教育体制不断深化与改革的阶段。因此,很多学生虽然顺利地进入了大学校园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但在中小学阶段形成的错误的体育锻炼意识,如:认为“体育是副科不重要”;“学习好就行了,参不参加体育锻炼无所谓”等。还有的学生从小就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甚至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再高智商的人才也不能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而各高校传统的体育课往往一周只安排一节,无论是从时间安排还是内容设置上来说都存在严重缺陷。许多高校开始将体育课改为俱乐部制,虽然经过改进避免了教学中的很多不足之处,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但还是有局限性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鸣响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切实改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状况的发令枪,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青少年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健康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

2 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2.1 学校领导重视程度

全面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高校领导也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但仍然还有小部分的领导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学校体育工作无关紧要、组织一些体育活动也是为了满足检查的需要。他们忽视了体育运动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领导的重视,下级各部门在执行阳光体育运动时就难以协调,缺少合力就很难达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

2.2 学校贯彻与组织管理的缺失

自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学校一定程度上受到重视,但各高校的办学重心仍然是以特色专业、教育教学等为主,并没有就“阳光体育运动”的贯彻落实制定相关的政策条文,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上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监管。高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依然是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课外自主锻炼为辅,其锻炼的成效缺少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2.3 体育课程内容、教学缺乏创新

各类学校体育所用教材大多内容较为陈旧,教材和教学方式的发展没有跟上社会和体育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参与面小,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不能起到体育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育的教学效果。无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无法把他们的个性、特长在体育学习中充分发挥。

2.4 体育设施资源不足

体育资源的缺乏已经成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最大障碍,它会对高校体育的开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选择等。近年来长春市本科院校体育设施配制有了较大提高,但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设施则跟不上学校的发展。与国家规定的基本配备标准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室内场地的数量相对较少,如羽毛球、游泳等场馆,无法满足学生全方面健身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 高校体育有效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

3.1 利用良好的宣传,引发学生自觉参与阳光体育运动

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加大对群众性学生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形成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举行有关体育科学知识,健身方法的报告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接受体育教育的熏陶,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体育的价值与功能,促使他们从现实需要出发,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使他们的体育行为及思想长期化,固定化。积极规范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保证一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为学生参加有关体育运动创造条件。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摆脱了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将个人倾向、目的融汇在与之相关的活动环境中,在活动中挖掘、升华,在活动中去体会、发挥内在的潜能,促使体育情感得到爆发。

3.2 采取多种政策措施齐抓共管

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提高学校体育的管理者、决策者和执行者对开展阳光体育的理解和认识,让其明白阳光体育运动的地位和作用,从行动上加大对阳光体育的管理和投入,加强体育器材场地的硬件建设。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因学校场地器材有限而受到一定的制约,当他们体育意识处于自觉活跃状态时,自己就会利用场地器材莆足自己的体育需要。在组织形式尝试以俱乐部和社团制体育课引导学生自主锻炼;在教育手段上,运用现代科技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热情。在环境营造上,形成“学校、杜区、家庭”三位一体,将体育成为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

3.3 使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相辅相成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把各项体育工作纳入阳光体育运动体系,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成果作为检查各职能部门开展体育工作的成效。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报制度,根据实施结果的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党性,对弄虚作假的要严肃处理。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测试成绩要记入学生档案,并作为毕业、就业、评优重要依据。阳光体育和大学生体质测试工作都只是高校体育工作的手段与措施,与全民健身运动计划起着很好的衔接作用,旨在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健身观念,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与实施增添力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教体艺[2006]6号文件关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R].北京:教育部办公厅,2006.

[2] 刘鹏.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报告中的讲话,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06.

[3] 闫秋霞.武汉市中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保障与个人自觉研究[J].武汉体育学

院,2008(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