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节运动损伤与微创治疗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关节运动损伤与微创治疗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关节运动损伤与微创治疗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关节运动损伤与微创治疗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项目名称:关节运动损伤与微创治疗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推荐单位:教育部

项目简介:

关节运动损伤主要包括膝、肩、踝等滑膜关节的韧带、软骨及其附属结构的损伤,发病人群以年轻患者为主,伤后直接影响关节运动功能并引起关节退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特别是运动员会导致过早丧失运动生命。以往,由于对运动损伤发生规律及术后康复缺乏研究,同时传统开放手术存在创伤大、时间长、精细度低等缺点,尤其对难治性关节伤病的治疗缺乏有效方法,临床疗效不佳。随着我国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病人数呈指数增长,其研究更显重要。

本项目在国家863计划、“十一五”支撑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在关节运动损伤的微创治疗以及相关难治性伤病(韧带断裂、软骨损伤、半月板撕裂的重建与修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阐明关节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损伤规律,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建立关节运动损伤微创外科治疗体系,规范了韧带重建技术,提出了软骨修复的新方法,带动国内专业领域学术与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主要技术创新如下:

1、进行全国运动员关节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其发生规律和主要致伤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发现交叉韧带断裂致使膝关节不稳继发软骨损害的规律,提出早期重建预防和延缓继发损害的治疗原则。

2、开展关节微创手术新技术,建立关节运动损伤微创治疗技术体系并推广,创新研究难治性关节伤病治疗,实现了关节运动损伤的微创化治疗,使手术创伤小、精细度高,有利于功能康复,临床疗效显著。

3、阐明重建交叉韧带塑形改建和末端形成的规律,发现术后膝关节被动运动对重建韧带愈合的促进作用,提出早期康复原则;发现国人交叉韧带止点解剖特点,指出骨道位置是重建手术的关键,提出交叉韧带单束、双束重建手术原则。

4、发现透明软骨细胞代谢过程中线粒体超氧炫现象,发现软骨损伤修复相关的microRNA、lncRNA因子,研制荧光纳米金颗粒用于软骨损伤的早期诊断研究,发明软骨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亲和多肽以及新型脱钙皮质松质骨软骨再生支架,有效促进透明软骨再生,为治疗严重软骨损伤提供新的组织工程修复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

5、改进半月板损伤修复手术技术,规范修复愈合率的评估方法,显著提高半月板愈合率与疗效。通过半月板止点的研究,改进半月板移植技术方法,明显提高了移植成功率,临床疗效显著。

课题组共实施关节运动损伤手术39600余例(关节镜微创手术31900余例,交叉韧带重建术11300例),150余名国家队优秀运动员(包括60余名奥运会与世界锦标赛冠军)术后重返赛场再获佳绩(例如柔道运动员冼东妹术后蝉联雅典、北京两届奥运会冠军)。微创技术推广至全国415家医院(其中18家大型医院诊治患者15万余例)。对保障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发展以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出了贡献,取得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

本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227篇,其中SCI论文59篇,最高影响因子7.882。主编出版10部专著(《实用运动医学》成为全国运动医学领域的经典教科书,《膝关节交叉韧带外科学》、《关节镜外科学》入选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参编专著15部。项目前期工作1999年获国家体育总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期工作2008年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敖英芳教授获第九届吴阶平医学奖—保罗?杨森药学奖一等奖,曲绵域教授2000年获何梁何利奖,项目组多人于2008年获得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颁发的“特别贡献奖”。

主要完成人及技术贡献:(姓名、排名、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曾获国家奖励情况)

敖英芳,第一完成人,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1 完成人是本项目的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规划设计及具体实施工作。在研究的总体思路设计,数据的分析,论文的起草以及发表等发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国家关节镜培训基地负责人,负责全国关节镜微创外科培训推广工作。此外,第一完成人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中所列第1-5创新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论著200余篇(最高SCI影响因子为7.882),主编4部运动损伤专著。主办9次国际关节镜学术会议,16届全国关节镜学习班(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曾获2008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2004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6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曲绵域,第二完成人,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2 完成人对本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1、2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指导学生完成膝关节镜手术及运动损伤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参与撰写大量论文。主编专著《实用运动医学》,成为全国运动医学领域的经典教科书,并获国家体育总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常年为国家队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再创佳绩、为国增光。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百名优秀医师等国际、国内几十个奖项获得者

田得祥,第三完成人,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3 完成人对本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1、2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完成大量膝关节、踝关节镜手术,进行运动损伤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参与撰写大量论文。常年为国家队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再创佳绩、为国增光。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

余家阔,第四完成人,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4 完成人对本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1-3,5点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主要成员完成大量关节镜下韧带重建、软骨修复、半月板移植及修复等微创手术,参与运动损伤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撰写多篇论文,参编10部专著。常年为国家体操队和射击队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安徽省科技成果奖。

王健全,第五完成人,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5 完成人对本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1-3点作出了重要贡献。完成大量膝、肩、肘、髋、腕关节镜微创手术,撰写多篇论文,参编8部专著。常年为国家体育总局奥体训练中心及北京队的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崔国庆,第六完成人,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6 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1-3点作出了重要贡献。完成大量膝、肩、肘关节镜微创手术,参与撰写多篇论文,参编8部专著。常年为国家体育总局奥体中心的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

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胡跃林,第七完成人,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7 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1、2点作出了重要贡献。完成大量膝、踝关节镜微创手术,参与撰写多篇论文,参编7部专著。常年为国家体育总局康复中心的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郭秦炜,第八完成人,副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8 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2、5点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主要成员完成大量膝关节韧带重建、半月板修复及踝关节软骨修复等微创手术,作为第一作者撰写5篇论文,参编5部专著。常年为国家体育总局康复中心及北京体育大学国家队训练中心的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张辛,第九完成人,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9 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4点作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完成大量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撰写多篇论文,获得发明专利专利各2项。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马勇,第十完成人,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10 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1-3点作出了重要贡献。完成大量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撰写多篇论文,参编5部专著。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徐雁,第十一完成人,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11 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2、3点作出了显著贡献。完成大量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撰写多篇论文,参编8部专著。常年为北京体育大学国家队训练中心的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龚熹,第十二完成人,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12 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2,5点作出了显著贡献。完成大量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撰写论文,参编8部专著。常年为国家体育总局康复中心的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焦晨,第十三完成人,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13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1-3点作出了显著贡献。完成大量膝、踝关节镜微创手术,撰写多篇论文,参编8部专著。常年为国家体育总局康复中心及奥体训练中心的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闫辉,第十四完成人,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14 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2点作出了显著贡献。完成大量膝、肩、肘关节镜微创手术,撰写多篇论文,参编8部专著。常年为首钢男子篮球队、北京橄榄球中心的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

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印钰,第十五完成人,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15 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2点作出了显著贡献。完成大量膝、肩、肘关节镜微创手术,撰写多篇论文,参编6部专著。常年为奥体中心的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北京大学

自本项目开展至今,课题组所在单位共诊治关节运动损伤患者超过80万人次,实施治疗关节运动损伤的手术39600余例:其中关节镜手术31900余例,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11300余例;膝关节手术21000余例,肩关节1500余例,踝关节、肘关节共4500余例,临床效果显著。在开展本项研究过程中,为上千名运动员诊治伤病,其中包括150余名国家优秀运动员并在手术伤愈后恢复训练,重返赛场,再创佳绩,为国争光(其中包括奥运会冠军和世界锦标赛冠军60余人,例如柔道运动员冼冬妹,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蝉联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柔道52公斤级的金牌;体操运动员李小双、花样滑冰运动员赵宏博、跆拳道运动员陈中、游泳运动员张琳等治疗伤愈后再夺金牌)。

主编出版专著10部,参编专著15部;共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5人,省级跨世纪人才3人;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共发表论文227篇,其中SCI论文59篇(SCI影响因子最高为7.882,他引873次);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运动创伤学习班及高新技术研讨会、全国关节镜学习班各16届,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9次(其中2010年第二届亚洲关节镜学术大会的参会注册外国学者达114名)。每年接受、培养进修医师30-50人,短期(1个月)学习者50-60人,到目前共培训学员3000余名,涵盖除西藏外全国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多人成为当地运动损伤与关节镜微创外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关节镜微创技术推广至全国415家医疗机构(其中18家大型医院诊治15万余例患者,实施微创韧带重建手术12670例)。相关继续教育工作与其他学科集体申报获得2004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课题组所在单位被中国奥委会指定为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其中多名成员担任备战奥运会国家队医疗专家,常年为国家队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此项研究为国家奥运增光计划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保障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和竞技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极大提高了我国在关节运动损伤方面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促进了关节镜微创治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整体带动了我国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提升了国际学术地位,对于保障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群众体育运动良好发展与人民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推广应用情况:

研究成果推广至全国415家医疗单位,其中18家大型医院诊治关节运动损伤患者15万余人次,实施关节镜微创韧带重建手术12670例;解除了大量患者的病痛。研究过程中共发表论文227篇(SCI论文59篇,影响因子最高为7.882,他引873次)主编及参编专著25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5名,举办了“第二届亚洲关节镜学术大会”等9次国际学术会议及16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来自全国各地学员3000余名;研究成果填补了运动医学及骨关节外科相关领域的许多空白,显著提高了关节运动损伤方面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整体带动了我国运动医学的发展。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148团中学谢斌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损伤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2、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简单的处理原则、方法。 教学过程: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1、定义: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 称为运动损伤。 2、分类:运动损伤按时间可分:新伤和旧伤;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按 性质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按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损伤和重伤。 二、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 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准备运动不足: A、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易造成肌肉损伤、扭伤; B、准备活动敷衍了事,在神经系统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尚未达到适宜水 平; C、准备活动的内容不得当; D、过量的准备活动致使身体功能不是处于最佳状态而是有所下降。 3、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 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4、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

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5、不良的气候变化。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6、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三、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四、常见运动性损伤的处理 (一)擦伤 1.原因与症状因运动时皮肤受挫致伤,如跑步时摔倒,体操运动时身体摩擦器械受伤。擦伤后皮肤出血或组织液渗出。 2.处理小面积擦伤,可用红药水涂抹伤口即可。大面积擦伤,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后涂抹红药水,再用消毒布覆盖,最后用纱布包扎。 (二)撕裂伤 1.原因与症状在剧烈、紧张运动时,或受到突然强烈撞击,造成肌肉撕裂。其中包括开放伤和闭合伤两种。常见有眉际撕裂、跟腱撕裂等。开放伤顿时出血,周围肿胀。闭合伤触及时有凹陷感和剧烈疼痛。

运动损伤试题及答案

一、如何认识运动损伤的潜在原因及其致伤条件在运动损伤发生规律中的作用。(试举例说明) 答:概念,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称为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的发生规律主要与两个潜在因素有关: (1)运动项目的特殊技术要求; (2)身体某些部位的生理解剖弱点。 在教学训练安排不当、局部负担过重等直接原因的作用下,导致专项运动的特殊技术要求与局部解剖生理特点不相适应,就容易发生损伤。 例如: 篮球运动:1膝关节呈半蹲位(130°~150°)滑步、进攻、防守、制动、踏跳、发力及屈伸、扭转; 2 膝关节此角度为其解剖生理弱点处,稳定性相对减弱,其稳定性此多依赖于股四头肌和髌骨维持。——髌骨劳损 投掷铁饼:1膝关节呈半蹲位完成旋转、屈伸、扭转、发力等动作 2膝关节此时的角度恰恰是其解剖生理弱点,稳定性相对减弱,易发生内外旋(翻)及关节面间的“不合槽”运动 ——膝关节损伤 体操运动 1悬吊、转肩等动作使肩部承受的牵拉力很大 2肩关节悬吊位运动时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肩袖肌维持,其又极易受到肱骨大结节和肩峰的挤压和摩擦 ——肩袖损伤 二、在学校体育中,运动损伤的发生有何特点?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的发生特点:运动损伤由于运动项目多,因而伤种很多。从发病率上看,各个项目及各个部位的损伤各不相同,但总体上是小伤轻伤多、软组织损伤多、慢性损伤多、复合性损伤多、严重伤及急性伤少。 在慢性小损伤中,有些属陈旧性损伤,但更多的则是劳损,属运动技术伤。 (一)肌肉、肌腱及韧带 急性伤少,慢性小损伤多。这一类损伤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纤维结缔组织的损伤性炎症及变性,俗称“末端病”。是治疗最困难的运动损伤之一。 (二)关节软骨损伤 如髌骨软骨病、骨关节病等,大多系劳损所致。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为软骨的退行性变。由于软骨受伤后难以完全再生,因而治疗也较为困难。 (三)骨组织劳损 最常见的是疲劳性骨膜炎及骨折。前者一般改变训练方案,多可自愈,不直接影响训练;而疲劳性骨折则愈合困难。 另一类型是骨软骨炎。对这一类骨化中心慢性损伤的防治,须予以重视。 (四)关节不稳 发病虽少但种类繁多。常见有膝直向不稳与旋转不稳;肩关节前后不稳;肘关节内侧不稳;踝关节内外侧不稳等。 关节的稳定主要依赖于骨骼、韧带及肌肉共同维持。有的关节不稳是一种因素引起的,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其处理导语:不论专业运动员,还是为了身体健康而进行体育运动的业余爱好者,在体育运动实践中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不能回避的,并且是期待解决是,即运动损伤问题。运动损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严重的,他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学习,同时不能参加体育锻炼,严重的还可以使人致残,甚至死亡,对开展体育运动也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心理影响。 因此,不论运动技术水平如何,只要进行体育锻炼时进行必要的防护,避免损伤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对运动损伤来说,防重于治。 一、运动损伤的概念和分类: (一) 运动损伤的概念: 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不同与一般的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损伤,他多与体育运动项目及技战术动作特点密切相关,为此常有些运动损伤便以其运动项目冠名。例如:“网球肘”、“足球踝”、“跳跃膝”。运动损伤也常与运动训练水平,运动环境与条件等因素有关。 (二)运动损伤的分类: 1、按受伤的组织结构分类: 皮肤损伤、肌肉、肌腱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及骨骺损伤,滑囊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内脏损伤等 2、运动损伤按时间分类: 新伤和旧伤; 3、按损伤的病程分类: 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外力一次作用而致伤者,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 慢性损伤:陈旧伤,急性损伤后因处理不当而致反复发作者;劳损伤,由于局部运动负荷量安排不当,长期负担过重超出了组织所能承受的能力,局部过劳致伤。症状出现缓慢,病程迁延较长。 4、按性质分类: 开放性损伤:伤后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受伤组织有裂口与体表相通。如擦伤、刺伤、切伤、撕裂伤及开放性骨折等。 闭合性损伤;伤后皮肤或黏膜仍保持完整,无裂口与体表相通。例如:挫伤、关节韧带扭伤、肌肉拉伤、闭合性骨折等。

第八章运动损伤的的康复

第八章运动创伤的康复 第三节肌腱损伤 要点解析 学习要求 一、掌握 1.肌腱和肌腱损伤的概念 2.常见肌腱损伤的临床特点(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肱三头肌肌腱损伤、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股内收肌腱损伤、 髂胫束损伤、股四头肌腱损伤、髌腱断裂、髌腱末端病、跟腱断裂 和跟腱末端病) 3.肌腱损伤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 4.肌腱损伤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肌腱损伤急性期处理的基本原则 6.肌腱损伤慢性期的处理方法 二、熟悉 1.常见肌腱损伤的病因 2.常见肌腱损伤的康复治疗 三、了解 1.常见肌腱损伤的术后康复程序。 内容精要 1.有关概念肌腱(tendon) :是把肌肉连接到效应骨或其它结构的束状物或膜状物。肌腱的功能:主要是传导肌腹收缩产生的力并牵引骨骼产生运动。肌腱损伤(tendon injury) 是常见的运动创伤,也是临床软组织损伤中的常见类型。 2.肌腱损伤类型肌腱损伤可以是急性损伤,但更多见的是慢性劳损;肌腱损伤多表现为肌腱和/或腱止点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严重的肌腱损伤则表现为肌腱断裂。 3.肌腱损伤的好发部位肌腱损伤好发于肩袖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股

四头肌腱、髌健和跟腱。 4.肌腱损伤的病因:主要为①过度牵拉(急性损伤):一次剧烈运动肌肉强力收缩引起肌腱拉伤;②过度使用(慢性劳损):长期或长时间的运动或活动中肌腱发生退变和慢性劳损。 5.临床特点 (1)肩袖损伤(cuff tear): 1)病因:肩部慢性撞击性损伤;创伤:肩袖肌腱受到过度牵拉损伤或摔倒时上肢伸展撑地,暴力使肱骨头穿透和撕裂肩袖前上部;医源性原因:因手法治疗时力量过大而损伤肩袖肌腱。 2)临床表现:症状:伤后肩痛,呈撕裂样痛。体征:60o~120o疼痛弧征阳性;肩外展及内外旋抗阻痛;肩峰前外缘及肱骨大结节处压痛。 3)临床分型:第I型:一般活动时不痛,当投掷或转肩时痛。检查只有反弓痛。第Ⅱ型:除重复损伤动作时痛外,还有肩袖抗阻痛,肩部一般活动正常。第Ⅲ型:较常见,症状有肩痛和运动受限,检查有压痛和抗阻痛。 4)肩袖肌腱断裂:①完全性断裂:症状:伤时局部剧痛,伤后疼痛减轻,随后疼痛程度又逐渐加重。体征:肩部广泛压痛、肌腱断裂部锐痛;常可触及裂隙及异常骨擦音;患侧上臂外展无力或不能外展至90o。X线片:早期一般无异常改变;晚期可见肱骨大结节部骨质硬化囊性变或肌腱骨化。②不完全断裂:肩关节造影有助确诊。 5)肩袖肌腱有无断裂的鉴别:①1%普鲁卡因10 ml痛点封闭;②上臂下垂试验。 (2)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injury of the biceps brachii long head tendon): 1)病因:肩关节反复超常范围的转肩用力活动,使肌腱在结节间沟内反复磨损致伤;一次突然的过度牵扯致伤;其它:增龄、肩袖炎症、肩胛下肌腱止点损伤、多次局封等。 2)临床表现: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炎和/或腱鞘炎:症状:肩前部酸痛不适,向三角肌或肱二头肌上下放射。体征:结节间沟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可触及局部条索状物;上臂外展上举后伸痛阳性;叶加森(Yergason)征阳性;肩关节活

肩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肩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发表时间:2019-01-21T14:23:20.780Z 来源:《药物与人》2018年11月作者:门智开[导读] 探究肩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探究肩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相关的经验以及临床资料对肩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期在今后的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果:在进行诊断前,对肩关节相关的运动机制以及结构的了解,在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时,可以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效的选择正确的诊断方式以及影像学手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并为有效的治疗提供保障。结论:在对肩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进行诊断和治疗时,相关的护理人员要对人体的肩关节以及周围的肌肉等组织的运动机制和结构有详细的了解,并在了解的基础上不断的深入研究,进一步的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肩关节疾病;运动损伤;诊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疾病的诊断方式以及治疗方式也在不断的发展与优化,其中外科发展的最早。近年来,我国对于肩关节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也在不断的优化,可以在对肩关节运动机制、结构组成的认识基础上对患者采用相对应的诊断方式和影像学分析,并依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案,不断缓解患者的病症直至治愈[1]。本文将对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以及运动损伤的诊断方式进行叙述,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相关的治疗方案。 1 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的诊断方式 1.1 肩袖损伤 肩袖撕裂的发生几率较高,在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中发病几率最高可达到40%。在生活中肩袖撕裂的发生几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的提高。其中由于老年人常年的劳作,对肩袖的损伤严重,以及老年人的行动不便,容易发生摔跤等情况,导致老年人的发病率最高。肩袖撕裂在临床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患者的颈肩部位疼痛以及肩关节无力等症状。颈肩部疼痛主要是患者在夜间感受到疼痛以及当患者的上肢抬起盖度高于头部时产生疼痛。在睡眠时不能采用侧卧的姿势,并且睡眠质量较差。患者的肩关节无力主要是患者的肩关节的力量不能支撑患者肢体向外伸展,向上抬举以及向后伸展等动作,当患者出现上诉的症状并且患者的年龄在60岁以上时,有极大的可能性为肩袖损伤[2]。在临床中可以依据这个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是否为肩袖损伤。另外相关的医生还可以借助造影技术以及关节镜等技术手段进一步的确诊。 1.2 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峰撞击综合征主要的症状与肩袖损伤的症状相似,所以临床中常规的检查方式来确诊疾病,相关的医护人员在诊断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的外展检验,当患者的肢体在外展时出现被动的内旋情况,肩袖产生特别疼痛并且并且已经经过影像学检查排除了肩袖损伤,此时可以确诊为肩峰撞击综合征。 1.3肩关节不稳 肩关节周围的肌肉等组织的共同的作用维持人体肩关节的稳定,关节囊韧带和盂唇等结构稳定的同时肩袖的稳定是肩关节稳定的关键。肩关节不稳主要的致病原因也是由于关节囊韧带和盂唇等结构受到损伤,导致肢体功能的障碍。对于肩关节不稳疾病的诊断可以通过手持的肌力计等方式进行检测,当使用手持的肌力计检测发现肩部外旋的肌肉力量降低时就可以确诊[3]。 2 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的治疗方式 2.1肩袖损伤 当对肩袖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依据患者肩部撕裂症状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修补手术。对于部分年龄较大,对肩部功能存在一定的功能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主要的治疗的方案是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患病的部位进行清理以及去除等方式。对于部分需要进行修补手术的患者需要在关节镜等技术手段的支持下进行手术治疗。 2.2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峰撞击综合征治疗时,首先会在患者的肩峰部位注射麻醉药等药剂化解患者的疼痛,当一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的缓解就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以期恢复患者患病部位的功能。当常规的治疗方法在半年左右的治疗后得不到显著的治疗效果甚至病情加重时,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患者进行行肩峰下减压或成形手术等手术治疗[4]。值得注意的是,年轻的患者要尽量避免进行手术治疗,当年轻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时间长达一年以上时,再考虑采用手术治疗。 2.3肩关节不稳 对于部分年轻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常规的治疗方式得不到显著的治疗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关节镜的支持下进行手术治疗的方式得以发展并且有较高的利用率,此种手术方式可以对患者的病变部位直观的观察,有极高的针对性,在手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提高了治疗的安全系数。 3 讨论 人体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并且有多种原因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单一的治疗方法以及诊断法就不能够对患者的多样化的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不同部位的不同程度的损伤要采取不同的诊断方式以及治疗方式,才能将诊断效果以及治疗效果最大化,进一步的促进患者的康复。肩关节疾病的病变部位均发生在肩部,其临床症状有一定的相同性,所以容易导致诊断失误,进而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导致病情的不断发展恶化,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要对疾病的诊断方式不断的研究、优化,提高诊断的效率,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信息。 参考文献: [1] 檀志宗, 楼俊华. 游泳运动员常见疾病与常见运动损伤的防治[J].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7(4):31-33. [2] 李伟. 校园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六)——肩关节损伤的防治[J]. 中国学校体育, 2014(6). [3] 2008年奥运会/2013年全运会(沈阳赛区)运动损伤及疾病回顾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17):1285-1289. [4] 周敬滨, 马云, 邹荣琪, et al. 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评价与伤病运动员重返赛场——基于第64届美国运动医学会年会报告综述[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7, 40(8):48-52.

常见膝关节运动损伤病因症状以及治疗和预防

常见膝关节运动损伤病因症状以及治疗和预防另附护具测评 开篇声明:本人非专业运动员或者专家级人物,只是因为常年饱受伤病困扰,积累的学习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到得不到的请大家多多包涵,请大家和谐看贴,本人不希望出现攻击性语言 上一篇运动损伤帖子我针对当下主流的三个品牌的四款护具进行了整体分析和测评 下面真对膝关节损伤,进行部分总结,会包括病因、病理、症状、治疗、预防、康复等几个方面 膝关节的常识 膝关节不属于身体中最常受伤的部位,但却是最脆弱的。为何要这么说,原因是膝盖在人体的所有关节中属于要求最高的关节,经常承受来自人体的所有重量,甚至是额外的负重,而且由于活动范围大,其结构使它们比髋关节和踝关节承受更大的冲击和压力。绝大多数出现的膝关节受伤都是因为软骨、半月板之类不容易再生的组织受伤或损坏,这些组织不象肌肉可以很快地长出来,想要帮助软骨生长就需要吃大量的Glucosamine--硫酸葡糖胺(维骨素是一种人体用来制造粘多糖的氨基酸组合分子结构。硫酸葡糖胺集中于关节软骨处,首先形成长链氨基酸粘多糖,然后形成更大的结构—蛋白聚糖。蛋白聚糖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和液体到关节处用来在运动时润滑关节软骨),即便吃很多也只能达到有限的效果。这些组织在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可以认为是不可再生的。

如果长期从事用膝盖运动的话,对膝盖的保护一定要上心。 膝关节损伤的预防 首先平时要补钙,个人是保持每天和牛奶的习惯 1.训练前热身活动一定要充分,不要直接上大运动量,损伤长发生于于疲劳或精力不足的时候; 2.注意膝部保暖,特别在夏天,不要贪凉; 3.注意运用大腿的肌肉群,避免膝盖受到来自脚下的直接冲击;4.出现膝盖不适症状时,适当减小运动量和运动频率,避免进行剧烈的跑、跳和负重运动; 5.跑步时注意跑步姿势,不要只用某只脚的一侧着地; 6.运动后对腿部肌肉热敷; 7.负重拉练时,避免膝盖受到冲击; 8.发达的腿部肌肉可在一定情况下缓解膝盖所承受的压力,可以让膝盖的损伤降低到最小。平时多做腿部肌肉锻炼,尽量减少对膝盖的承受力。有意识地加强对股四头肌(大腿前部肌肉)和十字韧带的锻炼,增强股四头肌内侧及大腿肌肉力量,结合采用肌肉伸展拉长,步行,蹲马步或贴墙练习等方法,目的是为髌骨在股骨端糟内平稳运动铺好道路;9.登山前要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润滑夜对膝盖的保护; 10. 伸展拉长的腿筋及髌股关节,有利减少膝损伤的机会; 11.负重提踵(踮脚尖)主要是练小腿的比目鱼鱼肌,不是为了练膝盖,膝盖是练不了的。在提踵放下的时候大腿肌肉收紧,有益于的大腿肌肉伸展拉长。

怎样预防肩关节损伤

肩关节是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组成,关节面大小相差较大,关节囊薄弱松弛,连接它约有三条韧带和肌腱,三角肌包裹在肩峰的三面。肩部损伤即指上述肌群和韧带、肌腱等软组织的拉伤、扭伤、发炎等。肩关节是发达上体和上肢肌肉的主要活动中枢,练胸大肌、背阔肌、肱三头肌等都离不开肩关节的活动和用力。因此,准备活动不充分,动作不准确,动作幅度过大,锻练过度,用力过猛等等都容易导致肩部软组织损伤。 肩关节的轻微损伤并不难治。问题在于软组织损伤不像关节脱位那样明显可辨,故要求在锻练中随时有意识地"感受"自己的肩部反应。一旦有疼痛和其它不良感觉,即应引起注意或立即停止锻练。然后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或进行治疗。 肩关节损伤是锻炼中常见的运动损伤。若不认真对待,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训练,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预防的方法: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全身活动5-6分钟,如跑步,徒手操,有针对性的专门练习:做几节活动上体和上肢的哑铃操(如扩胸、侧平举、肩关节绕环等),或用轻器械做2--3组卧推、臂弯举等练习,使肌肉、韧带等组织达到一定的"热度",使关节的运转灵活起来。 有人把伸展活动当作准备活动,这样不行。因为它不能有效地" 加热"身体,应与其它活动并用,或在准备活动后采用,才能达到目的。

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众所周知,深蹲幅度过大易使膝关节受伤。同理,肩关节运动幅度过大,用力过猛,也会使关节周围组织受伤。比如,做仰卧飞鸟时,手臂不宜低于躯干:做卧推,为减缓肩部的压力、张力,推起时不应"锁肩",屈肘时肩呷骨不可前伸,要尽量依靠胸大肌、背阔肌的收缩来完成动作。 不要锻练过度。锻练中肩关节用力频繁、负荷较重,故锻练安排要力求合理。比如,胸大肌和背阔肌练完后,就不宜再对肩部进行较大强度的训练;练三角肌时要考虑到肩部的承受力,以免局部肌肉、关节负担过重。 全面发展。要制定科学的锻练计划,并严格执行,以使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得到均衡发展。 老中医珍藏几辈的腰腿痛秘方---值得收藏 老中医祖辈留下来的治疗各类风湿病,关节炎、脊椎肩周、腰腿痛、四肢麻木-五莲山药酒秘方方,秘方是经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这是无形资产。相信大家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真心希望朋友们能够把这些药方收藏转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五莲山药酒秘方配方: 五莲山土虫20个、大柴胡根15克、清骨风10克 拉拉秧根15克、李枣根10克、山乌子2个、仙凌花3朵、贫丝网10克、球须草10克、杜仲皮20克、双树枝20克、金狗脊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 一,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处理方法: (1)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 (2)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 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2、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 处理方法: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3、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撕裂面造成) 重度扭伤处理: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不要乱揉私心动,防止增加出血。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 4、挫伤(在钝重器械打击或外力直接作用下使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或其它组织受伤,而伤部皮肤往往完整无损或只有轻微破损。)处理同(3)。 5、脑震荡(头部受天外力打击或碰撞到坚硬物体,使脑神经细胞、纤维受到过度震动。)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脑震荡。

处理方法:对轻度脑震荡的病人,安静卧床休息一、二天后,可在一星期后参加适当的活动。对中、重度的脑震荡,要保持伤员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时送医院治疗。 6、脱臼(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 处理方法: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 7、骨折(骨的完整性受破坏) 处理方法:首先应防止休克,注意保暖,止血止痛,然后包扎固定,送医院治疗。 运动损伤的预防: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二,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而由于某一刻的受力或非生理性运用而导致的局部软组织损伤,皮肤及粘膜保持完整,,伤处与外界没有相通。 ? 处理原则: ü早期:伤后24—48小时内,局部组织缺血,急性无菌性反应剧烈,大量组织

肩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肩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摘要】目的:探究肩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根据相关 的经验以及临床资料对肩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期 在今后的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果:在进行诊断前,对肩 关节相关的运动机制以及结构的了解,在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时,可以依据患 者的临床表现,有效的选择正确的诊断方式以及影像学手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并为有效的治疗提供保障。结论:在对肩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进行诊断和治疗时,相关的护理人员要对人体的肩关节以及周围的肌肉等组织的运动机制和结构有详 细的了解,并在了解的基础上不断的深入研究,进一步的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 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肩关节疾病;运动损伤;诊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疾病的诊断方式以及治疗方式也在不断的发展与优化,其中外科发展的最早。近年来,我国对于肩关节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也在不断的 优化,可以在对肩关节运动机制、结构组成的认识基础上对患者采用相对应的诊 断方式和影像学分析,并依据诊断结果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方案,不断缓解患者的 病症直至治愈[1]。本文将对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以及运动损伤的诊断方式进行叙述,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相关的治疗方案。 1 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的诊断方式 1.1 肩袖损伤 肩袖撕裂的发生几率较高,在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中发病几率最高可达到40%。在生活中肩袖撕裂的发生几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断的提高。其中由于老年人常 年的劳作,对肩袖的损伤严重,以及老年人的行动不便,容易发生摔跤等情况, 导致老年人的发病率最高。肩袖撕裂在临床中最常见的表现是患者的颈肩部位疼 痛以及肩关节无力等症状。颈肩部疼痛主要是患者在夜间感受到疼痛以及当患者 的上肢抬起盖度高于头部时产生疼痛。在睡眠时不能采用侧卧的姿势,并且睡眠 质量较差。患者的肩关节无力主要是患者的肩关节的力量不能支撑患者肢体向外 伸展,向上抬举以及向后伸展等动作,当患者出现上诉的症状并且患者的年龄在60岁以上时,有极大的可能性为肩袖损伤[2]。在临床中可以依据这个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是否为肩袖损伤。另外相关的医生还可以借助造影技术以及关节镜等技 术手段进一步的确诊。 1.2 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峰撞击综合征主要的症状与肩袖损伤的症状相似,所以临床中常规的检查 方式来确诊疾病,相关的医护人员在诊断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的外展检验,当患 者的肢体在外展时出现被动的内旋情况,肩袖产生特别疼痛并且并且已经经过影 像学检查排除了肩袖损伤,此时可以确诊为肩峰撞击综合征。 1.3肩关节不稳 肩关节周围的肌肉等组织的共同的作用维持人体肩关节的稳定,关节囊韧带 和盂唇等结构稳定的同时肩袖的稳定是肩关节稳定的关键。肩关节不稳主要的致 病原因也是由于关节囊韧带和盂唇等结构受到损伤,导致肢体功能的障碍。对于 肩关节不稳疾病的诊断可以通过手持的肌力计等方式进行检测,当使用手持的肌 力计检测发现肩部外旋的肌肉力量降低时就可以确诊[3]。 2 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和运动损伤的治疗方式 2.1肩袖损伤

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处理办法

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处理办法

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其处理办法 一、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就是我们常说的“腿抽筋”,它是一种强直性肌肉收缩,不能缓解放松的现象。 引发原因:冬季或清晨运动时,由于气温较低而多发;运动前未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容易引起抽筋;或小腿肌肉受到冷的刺激,均会引起肌肉痉挛,抽筋。 处理措施:如果大家在运动过程中发生肌肉抽筋千万不要慌,应该逐渐减慢运动速度,停靠在路边或跑道边,不要在路或跑道中休息,以免影响其他运动者的运动。抽筋时,用手握住抽筋一侧的脚趾,用力向腿部方向按压,另一手向下压住膝盖,使腿伸直,重复动作,待疼痛消失时对抽筋部位肌肉进行按摩。 温馨提示:在跑步中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尽可能减少抽筋的风险。 二、肌肉酸痛 运动一段时间后,通常都会感到大腿和小腿的肌肉酸痛僵硬,尤其在隔天疼痛感最强。肌肉酸痛,属于运动中的正常生理现象。肌肉收缩产生能量的同时,氧气供应不足,乳酸堆积,将刺激神经系统,引起疼痛。 发生原因: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够充分或者是运动后没

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拉伸放松,使得疲惫的肌肉没有得到良好的休息。 处理措施:运动中如果发生肌肉酸疼,可以适当的减小运动量,慢慢的降低运动的速度,拉伸或按摩发生酸疼的肌肉。(肌肉的拉伸方法我们在之前的康佰瑞课堂中都教过大家了哦!) 温馨提示: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和运动后的拉伸放松是预防肌肉酸疼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哦。 三、脚踝扭伤 常见的是在跑步时跌倒、滑倒而致的脚踝扭伤,扭伤时,脚踝发生剧烈疼痛。 发生原因:多发于一些运动姿势不正确的人群中。另外因为运动前热身不够全面容易引发脚踝扭伤;或者是运动场地不平整以及运动鞋不合适等都会引起脚踝的扭伤。 处理措施:一般来说,脚踝扭伤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如果扭伤后能够对脚踝及时进行正确处理,能够大大改善损伤的严重性,缩短恢复期的时间。 脚踝扭伤处理措施遵循一个RICE原则: 1.R(Rest)休息:脚踝扭伤后应立即停止运动,制动休息,防止重复损伤和加重损伤。 2.I(Ice)冰敷:损伤后应该及时根据所处的环境,寻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典型症状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典型症状 作者:黄运绥随着全民运动活动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参加到运动的行业,与此同时,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也成为越来越常见的运动损伤疾病。那半月板损伤有哪些症状呢? 半月板损伤最直接的症状就是疼痛,当膝关节活动至某一部位时,会突然出现疼痛症状,改变动作后疼痛就消失,但后期的半月板损伤患者则会承受持续性的疼痛。 半月板损伤患者由于膝关节疼痛的原因,多拒绝过多的活动,这就会导致患者股四头肌为主的肌肉出现萎缩、肌无力的现象,并随病程的延长而越加明显。 半月板损伤患者有症状明显开始的那一刻,就面临着功能受限的局面,甚至平常走路等日常活动都会感觉僵硬、疼痛,不少患者也会出现跛行、交锁、弹响等的症状。 急性期膝关节有明显疼痛,肿胀和积液,关节屈伸活动障碍,急性期过后,肿胀和积液可自行消退,但活动时关节仍有疼痛,尤以上下楼、上下坡、下蹲起立、跑、跳等动作时疼痛更明显,严重者可跛行或屈伸功能障碍,部分病人有“交锁”现象,或在膝关节屈伸时有弹响。

膝关节有弹响声及绞锁症。一般情况下,弹响声会在膝关节伸屈的时候出现。但是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在关节出现弹响声并伴有绞锁的症状时,才有可能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如果只出现痛感,不一定就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症状。当有绞锁症的时候,患者在行走的时候可能就会突然的出现痛感,这个时候,膝关节不能弯曲,如果晃动稍稍的晃动了膝关节,其症状可能就会有所缓解。 在对膝关节进行特殊检查的时候,例如进行了仰卧的旋转检查,这个时候会呈现阳性的现象;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来说,进行造影检查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它能够确定损伤的部位。 半月板损伤虽说是常见疾病,但是半月板却很难自愈,如果您被确诊为半月板损伤,请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及时治疗,请勿耽误病情。

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 [运动损伤的常见分类有哪些]

常见的运动损伤有哪些[运动损伤的常见分类有哪些] 功能训练的核心目的是预防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良好的动作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保障;运动损伤的分类有哪些呢?本文是小编整理运动损伤的分类的资料,仅供参考。 运动损伤的分类 ①按受伤的组织分类 可分为皮肤损伤、肌肉损伤、肌腱和韧带损伤、关节损伤、滑囊损伤、软骨损伤、骨损伤、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和内脏损伤。 ②按损伤组织是否与外界相同分类 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 ③按损伤病程分类 可分为急性损伤(指一瞬间遭受暴力打击)和慢性损伤(急性损伤迁延成的慢性损伤和劳损)。 ④按伤情轻重分类 a. 受伤后仍能按原计划进行训练或不丧失工作能力为轻伤。 b. 伤后不能按原计划进行训练,患部要停止运动或丧失工作能力24小时以上,需治疗的损伤为中等损伤。

c. 伤后完全不能训练或需住院治疗的损伤为重伤。 2.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①运动专项技术因素 各运动项目都有其自己的技术特点,人体各部位所承担的负荷是不同的,受力也是不均衡的,所以不同的专项运动可能会对其相应负荷重的部位造成各种损伤。例如:篮球运动员膝关节容易受伤;标枪运动员肩部以受伤等。 ②人体解剖生理因素 人体的结构从解剖和生物力学的角度看,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宜运动的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在有些运动中容易发生损伤,如:肩关节的关节盂小而浅,而肱骨头大,周围韧带力量较薄弱,在做肩部的大幅度运动中或突然摔倒史上臂撑地,极易造成间关节脱臼。③思想认识因素 体育运动中发生损伤虽然不能避免,但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不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运动损伤是可以避免的,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将防伤防病意识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作为学生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不盲目蛮干、麻痹大意。 ②准备活动方面的因素 a. 不做准备活动 b. 准备活动不充分 c. 准备活动的内容与体育课的内容不相符 d. 准备活动的量过大

常见的运动损伤

常见运动损伤 目的要求: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机制、症状与体征,掌握各种损伤的处理与预防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1、擦伤、撕裂伤、切伤和刺伤 2、肌肉拉伤 3、关节韧带损伤 4、滑囊炎 5、腱鞘炎 6、疲劳性骨膜炎 7、髌骨劳损 8、骨骺损伤 教学重点:各种损伤的机制、症状与体征、处理与预防方法 教学难点:各种损伤的机制、症状与体征和处理方法 学时分配:20学时 授课过程: 一、挫伤 挫伤:是指由于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机体某处而引起的的局部或深层组织的急性闭合性损伤。(一)损伤机制 相互冲撞、被踢打、撞在器械上等。 (二)症状与体征 1、单纯性挫伤 (1)有明显的受伤史 (2)疼痛(初轻后重) (3)肿胀 (4)压痛,且皮下或皮下组织中有硬结(个别严重者有深部脓肿或骨化性肌炎)。 (5)功能障碍 2、混合性挫伤 如头部挫伤合并脑震荡或颅内出血;胸部挫伤合并肋骨骨折;腹部挫伤合并肝脾破裂等,除出现局部症状外,常可发生休克。 (三)处理 单纯性损伤的处理分为三个时期: 1、限制活动期 (1)制动 (2)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3)伤后24-48小时内,可外敷或内服活血、消肿及止痛的药物(新伤药、云南白药、七厘散等) (4)若肿胀不断发展,且局部皮温较高者,应尽快送医院处理。 2、恢复活动期(受伤24-48小时) (1)按摩、理疗等

(2)伤肢功能锻炼(先静力收缩,后屈伸) 3、功能恢复期 (1)按摩、理疗 (2)抗阻练习,增强肌力和关节功能。 对于混合性挫伤并出现休克的伤员,应尽快送医院处理。 (四)预防 1、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 2、遵守体育竞赛规则 二、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指由于肌肉的猛烈收缩或被动牵伸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限度,而引起的肌肉组织损伤,称之。 (一)损伤机制 1、急性损伤 (1)主动用力拉伤:(如跳远时小腿后群肌拉伤;起跑时大腿后群肌拉伤等) (2)被动拉伤:(如跨栏运动时大腿后群肌拉伤;压腿时大腿后群肌拉伤等)肌肉拉伤的好发部位:肌腹、肌腹与肌腱交界处、肌腱的起止点。 2、慢性损伤 如:末端病、肌腱腱围炎、肌腹部劳损等。 (二)症状与体征 1、有明显的受伤史 2、疼痛 3、肿胀(严重者皮下瘀血) 4、压痛 5、肌肉收缩试验阳性(严重者肌肉收缩畸形,如部分断裂伤处凹陷;肌腹完全断裂“双驼峰”畸形;一端短裂“球状”畸形。) 6、功能障碍 (三)处理 1、肌肉微细损伤或少量肌纤维短裂时 (1)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 (2)疼痛严重者,可口服止痛药。 (3)24小时后,外敷新伤药、痛点注射、理疗或按摩等。 2、肌纤维大部分断裂或肌肉完全断裂者,经处理后,尽快送往医院处理。 (四)预防 1、要作好准备活动。 2、加强易伤部位的锻炼。 3、运动负荷要合理 4、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三、关节韧带拉伤 关节韧带拉伤:是指在间接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范围的活动而引起的关节韧带损伤。 (一)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1、病因与损伤机制 膝关节突然内翻所致(即膝关节屈曲130°-150°,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与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

谈谈运动创伤排行榜第一名的膝关节损伤

谈谈运动创伤排行榜第一名的“膝关节损伤” 老王最近爱上了羽毛球,可是和朋友打了两次球后,便出现了膝关节疼痛。开始老王没太在意,以为休息几天便会好转,不料一个月过去了,膝关节反而越来越痛。老王只好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经过关节镜手术治疗,老王的症状才得以缓解。 医生告诉老王,在所有的运动损伤中,膝关节损伤排第一,占所有运动损伤的55%,涉及的运动包括跑步、自行车、游泳、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 为什么膝关节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呢?主要是因为膝关节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家庭成员”复杂 我们的膝关节其实是一个大“家庭”,它的“家庭成员”众多,“成分”复杂。构成膝关节的骨头有:股骨、胫骨、髌骨、腓骨。作为膝关节的“动力装置”,膝关节周围的有大量的肌肉和肌腱附着。此外,膝关节还有“稳定装置”——韧带:前方有膑韧带,两侧有内、外侧副韧带,关节里面还有前、后交叉韧带,共同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此外,膝关节还有“润滑和缓冲装置”:关节软骨、滑膜和内、外侧半月板。 2.“工作压力”大 人类于600多万年前开始了直立行走,在解放双手的同时,脊椎、下肢关节都承受了更大的负荷。由于杠杆原理,腿弯曲时,膝关节局部的负荷是身体重量的3~5倍,在运动的时候膝关节要承受6~8倍身体的重量。因此,咱们的膝盖在运动时很辛苦,若不注意保护就会“很受伤”。 3.在特定的活动范围内“很脆弱” 膝关节是一个椭圆的滑车关节,其股骨下关节面是椭圆形,而胫骨上关节面接近平面,两者在形状和大小上都不相匹配。在两关节面之间存在两块半月板,可以加深关节窝,加大关节的稳固性和灵活性。膝关节的主要功能为屈伸运动,在半屈或屈90°时有轻微的旋转运动。半月板损伤多由扭转外力引起,膝关节在负重、屈曲、突然旋转的状态下,易发生半月板的损伤。 从临床来看,至少1/4老人骨性关节炎是由年轻时运动受伤或使用过度引起。说明很多人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不够,事实上,运动损伤是可防可治的。而且,运动损伤重在预防。

肩关节运动损伤怎么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肩关节运动损伤怎么办 导语:肩关节可以让我们的胳膊更灵活,但是,有时我的肩关节也是非常容易受伤的,像平时经常伏案工作,或者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是更容易出现肩关节 肩关节可以让我们的胳膊更灵活,但是,有时我的肩关节也是非常容易受伤的,像平时经常伏案工作,或者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是更容易出现肩关节损失的现象了。而运动导致肩关节损伤是怎么回事呢?肩关节运动损伤怎么办呢?想要知道答案的朋友们,请仔细的阅读下文吧! 肩关节可以向上、下、左、右、前、后等各个方向进行大范围的活动,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可以说,肩关节有很大的“自由度”。相应的,自由越多,约束越少,肩关节的骨性限制很小,主要依靠周围的软骨样关节盂唇、关节盘、关节囊、韧带、肌腱及强有力的众多肌肉来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同时,在活动时,滑膜、滑囊等其它软组织起着营养润滑关节、减少磨擦的作用,使肩关节的活动更加灵活。在体育健身活动中,这些软组织经常会因为某些剧烈的动作导致急性拉伤或因为反复牵拉、撞击导致慢性炎症,而中老年人由于软组织柔韧性下降、脆性增加更是容易产生损伤,对他们来说,一些简单的动作也可引起肩关节的损伤,甚至有许多病人根本不能回忆起损伤的诱因。损伤的表现是多样化的,从轻微的肌肉疲劳感或酸痛感到严重的肩关节弥漫性疼痛、活动受限,甚至于肩关节的反复脱位,不一而同。 常见的就是中老年人群中所谓的“肩周炎”表现,即肩关节疼痛,夜间加重,以至不能入睡,上举、后伸肩关节受限,使穿衣、梳头等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在损伤未得到正确及时治疗的情况下,疼痛使病人不敢进行活动,进而发展成整个肩关节及其周围所有软组织的慢性炎

常见运动损伤有哪些

常见运动损伤有哪些 足球场上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球迷们带来了众多精彩的赛事,但是在比赛过程中却难免有球员磕碰受伤的场面,让人揪心。有时候,这些意外的与运动损伤足以中断球员的整个职业生涯。接下来,小编为你盘点一下足球场上常见几种运动损伤,爱踢足球的你可要避免再避免这些损伤。 运动损伤一:脚踝扭伤 最为常见的运动损伤,脚踝非正常向内扭曲造成关节软组织撕裂,周围的软组织也会受伤充血,从而导致脚踝肿胀和疼痛。不过职业球员多半有所防范,利用护踝等装备减少了扭伤的可能。研究显示,护踝等装备的应用,可以将扭伤的可能性降低70%。 运动损伤二:膝关节损伤 膝关节扭伤的后果往往是膝部侧副韧带、交叉韧带和半月板的撕裂或损伤。一旦这些部位发生损伤并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很容易让膝关节招致反复损伤,并提早老化。对于膝关节扭伤,如果伤处在两小时内就肿得厉害,发生关节内急性血肿,那么有75%的可能是由于交叉韧带撕裂;如果伤处在次日才有肿痛感,而且是慢性的反复出现,那么多是更常见的运动后滑膜炎。 运动损伤三:跟腱断裂 足跟与小腿之间有一条很粗壮结实、绷得很紧的肌腱,这就是跟腱。跟腱长约375px,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人的行走、跑、跳就依仗着这条强有力的肌腱,跟腱若是完全断了就会寸步难行。 运动损伤四:指骨骨折 趾骨分为近节、中节(踊趾无中节)及远节趾骨。趾骨之间为关节囊及韧带连接,是除踝关节以外活动度最大的部位,又由于位于足的前端,因此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病因多为直接暴力损伤,如重物高处落下直接打击足趾,或走路时踢及硬物等。重物打击伤常导致粉碎骨折或纵形骨折,同时合并趾甲损伤,开放骨折多见。踢撞硬物致伤多发生横形或抖形骨折。 运动损伤难以避免,上足球场时须谨记以下7个注意事项。

运动损伤教案一

运动损伤的概念、种类和原因老大杖子乡初级中学

运动损伤的概念、种类和原因(内堂教案)

b. 伤后不能按原计划进行训练,患部要停止运动或丧失工作能力24小时以上,需治疗的损伤为中等损伤。 c. 伤后完全不能训练或需住院治疗的损伤为重伤。 (三)常见的几种运动损伤及原因、表现。(重点讲述介绍1、2、16、17) 1、肌肉韧带拉伤: 征象:肌肉拉伤可分为主动拉伤和被动拉伤两种。前者是由于肌肉做主动的猛烈收缩时,其力量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能力;后者主要是肌肉用力牵伸时超过了肌肉本身特有的伸展程度,从而引起拉伤。临床上一般分为三级: 一度:只有少数的肌纤维被拉长和撕裂,而周围的筋膜只在显微镜下能见到。运动使用疼痛感,但仍可以运动。 二度:有较多的数量的肌纤维断裂,筋膜可能亦有撕裂,锻炼者可能感到啪的一声拉短的感觉。常可摸到肌肉与肌腱连接处略有缺失和下陷。在斯列出周围由于出血,水肿可能发生。

三度:肌肉完全撕裂。撕裂出多见于肌腹、肌腱或者在肌腱与骨的联结点上。锻炼者基本上不能活动。受伤后首先产生剧烈的疼痛,但疼痛很快消退,因为此时神经纤维也被损伤了,这时一般需要外科手术的治疗。 内因:训练水平不够、柔韧、力量、协调性差,生理结构不佳 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气温、湿度、上课内容不好,教练专业水平不够 2、关节扭伤: 内因:技术掌握不好、协调性差,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小、生理结构不佳、疲劳产生体力差 外因:准备活动不够、场地滑、器材使用不当、教练、内容不好(动作速度快、转、跳多) 3、心力憔悴: 表现: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4、运动疲劳: 表现:心悸、心动过速,运动后血压、脉搏恢复慢,内脏不适、血尿等。:人发冷,多汗、脸色白或红、头痛、晕、虚、筋疲力尽。 原因:训练方法不对、不循序渐进、系统训练,运动量大、训练时间多长、休息不充分等。 5、重力休克: 表现:头晕、眼发黑、心难受、脸苍白,手发凉,严重时晕倒。 原因:动时血液都供应下肢、突然静止运动时静脉回流不够,脑缺血缺氧,产生脑贫血。 6、心绞痛:

运动损伤的种类及处理方法

运动损伤的种类及处理 方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运动损伤多见于年轻人群,他们热爱运动,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运动训练卫生知识和出现运动损伤后的应急措施,而对伤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终身遗憾。 一、擦伤——即皮肤的表皮擦伤。如擦伤部位较浅,只需涂红药水即可;如擦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 二、肌肉拉伤——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成,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一旦出现疼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30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忌搓揉及热敷。 三、挫伤——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叮剂,局部可用伤湿止痛膏贴上,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热敷。约一周后可吸收消失。较重的挫伤可用云南白药加白酒调敷伤处并包扎,隔日换药一次,每日2-3次,加理疗。 四、扭伤——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造成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撕裂所致。多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伤,其治疗方法也不同。 1、急性腰扭伤——让患者仰卧在垫得较厚的木床上,腰下垫一个枕头,先冷敷后热敷。

2、关节扭伤——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扭伤时,将扭伤部位垫高,先冷敷2-3天后再热敷。如扭伤部位肿胀、皮肤青紫和疼痛,可用陈醋半斤炖热后用毛巾蘸敷伤处,每天2-3次,每次10分钟。 五、脱臼——即关节脱位。一旦发生脱臼,应嘱咐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如脱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弯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挂在颈上,再用一条宽带缠过胸部,在对侧胸作结。如脱臼部位在髋部,则应立即让病人躺在软卧上送往医院。六、骨折——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对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直接接触伤口,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骨折后肢体不稳定,容易移动,会加重损伤和剧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如一时找不到外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肘关节固定于躯干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于对侧的肢体上。 怀疑脊柱有骨折者,需尽早平卧在门板或担架上,躯干四周用衣服、被单等垫好,不致移动,不能抬伤者头部,这样会引起伤者脊髓损伤或发生截瘫。昏迷者应俯卧,头转向一侧,以免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肺内。怀疑颈椎骨折时,需在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患者头颈部,不使其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