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季风影响的气候特征

季风影响的气候特征

季风影响的气候特征
季风影响的气候特征

季风影响的气候特征

1、季风气候有哪些特点?

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

的暖温气流的影响,高温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受来自大

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

2、受季风环流影响的地区气候具有哪些特征(

受季风环流影响的地区气候最主要特征是一年中随同季风的旋转,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干夏湿。夏季一般受海洋气流的影响,

冬季主要受大陆气流的影响。在盛行风向发生季节性转变的同时,云、雨和天气系统等都随着发生明显的变化:伴随夏季风的来临,云量增多,湿度加大,雨量猛增,这时进入了雨季;冬季风来临,则云量减少,湿度变小,雨量剧减,这时转为旱季。

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对发展农业十

分有利。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应。气温年较差大,冬季气温低,可对病虫害的减少起一定作用.但

是由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常常造成水旱灾害,因此又

常常造成农业减产。

3、季风气候形成的成因季风气候有什么特征

形成的原因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水比热容比陆地大,海水

升温慢,陆地则快。夏季时海洋温度低,陆地温度高,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于是就形成了来自海洋上的季风。冬季时海洋

上温度高,陆地则低,来自大陆内部的寒冷干燥的冬季风自然而然就

形成了。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大部分地区冬夏风向更替明显。冬季气

流主要来自高纬大陆,盛行偏北风,夏季气流来自低纬海洋,多吹偏

南风。冬季受冬季风控制,气候干冷、风大。夏季东部广大地区主要

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湿热、多雨。春、秋季节为冬、夏季风控制的气

流相互作用,天气冷暖,晴雨多变。我国东南部广大地区具有干湿季

明显,四季分明的特点。东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雨季起迄规律性明显。雨季开始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雨季结束北方早、南

方迟,西部早、东部迟。中国东南部广大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降水

以季风雨为主,降水的地区分布也不均匀,东部近海多雨,西部干旱

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东南部受季风气候影响,北部冬季干冷、夏

季湿热,温度年变化与日变化比南方大,具有南北各地温度和湿度相

差大,冬季比夏季相差更大的特点。东部广大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

气温年较差大,与同纬度世界各地相比,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较高(不如冬季差距大)。

4、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

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分适宜人类居住,主要位于太平洋边缘,夏季

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000℃~6500℃。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

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由于淮阳山地山势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特别是江

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北接南阳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为冷空

气南下的通道,1月等温线在这里呈舌状向南凸出。长江以北,绝对最低气温可达-10℃以下,汉口曾出现-18.1℃的最低值(1977年1月

30日),长江以南,多在-7℃~-10℃之间。每当强冷空气南下时,

气温下降的幅度常可超过10℃,上海曾出现过两天之内气温下降25.2℃的记录。

所以,本区虽属亚热带,但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由于冬季的低温,中国亚热带所处的纬度偏南,其北方界线比理论上

的界线南移4~5个纬度。和地中海地区比较,要偏南10~11个纬度。

但中国的亚热带,特别在华中地区,夏季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均达28℃左右,有些地区超过29℃。5~9月常出现高于35℃的酷热天气。

7~8月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温出现的频率最大,绝对高温常超过40℃,浙江的金华、丽水,湖南的安化,都有41℃以上的高温气象记录。4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为16℃~21℃,秋温略

高于春温。

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区春暖秋凉,夏热冬寒,四季分明。一般

冬长1~4个月,长江以北4个月左右,南岭一带不到1个月;夏长在4个月以上,一般由5月中下旬开始至9月下旬结束,南部则迟至10月

上旬;大部分地区春、秋季节各长2个月,南部可达3个月。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 mm~1600 mm,比华

北区多1~2倍,比西南区也要丰富些。降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浙江丘陵年降水量1200 mm~2000 mm,南岭山地和江南丘陵1500 mm左右,长江中下游平原1000 mm~1200 mm。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也很显著。一般山地多于平地,向风坡多于背风坡。例如安徽的屯溪和黄山,两

地相距很近,而黄山的降水量就比屯溪多700 mm(屯溪1507.8 mm,

黄山2263.9 mm)。罗霄山、雪峰山年降水量可超过180 cm。

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占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全国冬雨比率较高、春雨最为丰沛的地区。

降水季节分配的这一特点是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

大气环流过程密切相关的。

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青藏高原的东面,冬季高空西风带南北两支

急流在本区上空辐合,形成一条比较稳定的切变线,再加上南岭山地

的影响,在地面层出现一条比较持久的华南准静止锋,气旋过境频繁,云雨天气特多,大部分地区12月与1月平均降水量均在40 mm~50 mm

左右,2月份在60 mm~80 mm左右。从3月开始,南来暖湿气流增强,降水频度增加。3月下旬,赣南最先进入春雨期,并以此为中心,春雨渐次向西北、西南和东北方向延伸。大部分地区直到6月上、中旬,

春雨始告结束。江南丘陵春季降水多、雨期长,大部分地区春雨从4

月上旬开始,5月下旬结束,雨期长达60天。本区春雨较多,长沙、

南昌等地春雨比率在40%左右,比夏雨还多。杭州、南京、上海、温州等地,春雨约占年降水量的25%左右。

5、中国季风气候特点

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夏风向更替明显。冬季气流主要来自高纬大陆,盛行偏北风,夏季气流来自低纬海洋,多吹偏南风。冬季受冬季风控制,气候干冷、风大。夏季东部广大地区主要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湿热、多雨。春、秋季节为冬、夏季风控制的气流相互作用,天气冷暖,晴雨多变。我国东南部广大地区具有干湿季明显,四季分明的特点。

中国东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雨季起迄规律性明显。雨季开

始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雨季结束北方早、南方迟,西

部早、东部迟。中国东南部广大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降水以季风雨

为主,降水的地区分布也不均匀,东部近海多雨,西部干旱少雨;南

方比北方多雨。

中国东南部受季风气候影响,北部冬季干冷、夏季湿热,温

度年变化与日变化比南方大,具有南北各地温度和湿度相差大,冬季

比夏季相差更大的特点。

中国东部广大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大,与同纬

度世界各地相比,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较高(不如冬季差距大)。

我国气候有三大特点:显著的季风特色,明显的大陆性气候

和多样的气候类型。

显著的季风特色: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一年中风向发生着规律

性的季节更替,这是由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主要是海陆的配置所决定的。由于大陆和海洋热力特性的差异,冬季严寒的亚洲内陆形成一个

冷性高气压,东方和南方的海洋上相对成为一个热性低气压,高气压

区的空气要流向低气压区,就形成我国冬季多偏北和西北风;相反夏

季大陆热于海洋,高温的大陆成为低气压区,凉爽的海洋成为高气压区,因此,我国夏季盛行从海洋向大陆的东南风或西南风。由于大陆

来的风带来干燥气流,海洋来的风带来湿润空气,所以我国的降水多

发生在偏南风盛行的夏半年5~9月。可见,我国的季风特色不仅反映

在风向的转换,也反映在干湿的变化上。形成我国季风气候特点为:

冬冷夏热,冬干夏雨。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冬季作物已收割或停止生长,一般并不需要太多水分,夏季作物生长

旺盛,正是需要大量水分的季节。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与同纬度地

带相比,在副热带范围内和美国东部、印度相似,但与同纬度的北非

相比,那里是极端干燥的沙漠气候,年雨量仅110毫米,而我国华南

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撒哈拉沙漠北部地区降水只有200毫米,而

我国长江流域年雨量可达1200毫米,黄河流域年雨量600多毫米,比

同纬度的地中海多1/3,而且地中海地区雨水集中在秋冬。由此可见,我国东部地区的繁荣和发达与季风给我们带来的优越性不无关系。

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由于陆地的热容量较海洋为小,所以当

太阳辐射减弱或消失时,大陆又比海洋容易降温,因此,大陆温差比

海洋大,这种特性我们称之为大陆性。

我国大陆性气候表现在: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冬季我国

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冷的国家,一月平均气温东北地区比同纬度平均要

偏低15~20℃,黄淮流域偏低10~15℃,长江以南偏低6~10℃,华

南沿海也偏低5℃;夏季则是世界上同纬度平均最暖的国家(沙漠除外)。七月平均气温东北比同纬度平均偏高4℃,华北偏高2.5℃,长江中下

游偏高1.5~2℃。

多样的气候类型:我国幅员辽阔,最长的漠河位于53°N以北,属寒温带,最南的南沙群岛位于3°N,属赤道气候,而且高山深谷,丘陵盆地众多,青藏高原4500米以上的地区四季常冬,南海诸岛

终年皆夏,云南中部四季如春,其余绝大部分四季分明。

6、各种季风气候的特点

1、东亚季风区

东亚季风系统的主要成员有低层的季风槽,即热带辐合带、锋面、低空西南风和东南风急流(也包括低层越赤道气流一西南季风)以及澳

大利亚冷高压,中层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高层则有南亚高压——

青藏高压等。

2、南亚季风区

南亚印度季风是全球最强的季风系统,位于南半球的南印度洋副

热带高压(马斯克林高压)随季节变化向北移近赤道,其低层气流以逆

时针方向流出,与南印度洋东南信风汇合后穿越赤道,形成越赤道气流,该越赤道气流受到东非地形的影响。

3、其他季风区

澳大利亚也属于季风区,并与亚洲季风是一个整体,其主要气候

特征是冬季季风弱、夏季季风强.非洲东岸属于印度季风范畴,10~5

月为东北季风,7~8月转为西南季风,西非地区也表现为西南季风与

东北季风的交替,夏季四个月为西南季风。

(6)季风影响的气候特征扩展资料:

季风气候的形成:

海陆表面的热力差异导致海洋和陆地之间气压和风向的季节变化

而形成的季风环流与具有日变化的海陆风是不同的,虽然都是海陆热

力差异引起环流变化,但前者的空间尺度和周期要比海陆风大得多,

海陆风是在沿海地区由气压的日变化引起的昼夜风向变化,以一天为

周期。

且仅局限在有限的沿海附近,而季风的风向和气压场转换周期为

一年冬季大陆冷高压,海洋热低压夏季大陆为热低压,海洋为高压冷源.因此海陆热力作用的季节变化与季风演变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对中

国东部季风区而言,冬季风盛行时,大陆影响大于海洋夏季风盛行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季风气候

7、为什么在各种气候类型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特征最为显著的

是季风气候

中国是个沿海国家,东南地势较低,夏季受太平洋气旋影响盛行

东南风,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地势低,那么东南风可以吹到甘肃那边,不是有句诗叫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么,能吹到玉门关那,但是过不去。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带来冬季内陆冷空气,直接南下,除了青藏

高原,云贵高原,其他地方都能影响到。。。所以季风气候显著。

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好)

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季风气候: 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弊: 季风强、弱的影响,易形成旱、涝灾害,有效措施是兴修水利设施。 (1)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利于发展种植业,多为水稻,一年两熟到三熟。 不利: 多旱涝灾害。 (2)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平原—发展种植业,多为水稻,一年两熟;山地丘陵——发展林业(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不利: 多旱涝灾害;冬春季降水相对较少,且会受低温影响。 (3)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发展种植业(小麦、玉米),二年三熟、一年一熟。 不利: 多旱涝灾害;降水相对较少,冬春季缺水(尤其华北);热量相对不足,且冬春季会受低温、寒潮(冻害)的影响。 2、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利: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积累养分,在水源充足的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种植瓜果、棉花等。 不利: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干旱是典型特征,多为草原荒漠),适宜发展畜牧业。

3、xx气候——有利: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水果和花卉等时鲜业(园艺业)作物的生长;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作物越冬。 不利: 夏季降水少,蒸发量大,雨热不同期,灌溉水源缺乏;有效措施之一是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发展节水型农业——如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种植耐旱作物等。 4、温带海洋性气候——利: 全年降水均匀,气温变化不大,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可发展乳畜业。不利: 光热不足,不利于谷物生长、成熟, 5、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适宜种植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也适宜发展林业。 6、热带沙漠气候——利: 光热充足,在有水源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不利: 全年干旱。典型: A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滴灌技术;B埃及的棉花种植,长绒棉 5、热带草原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光热水较充足,可合理发展种植业,但干湿两季的特点易带来旱涝灾害。 6、xx针叶林气候——不利影响: 冬季长而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粮食生产不稳定。 7、高原气候——高原畜牧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如青藏高原河谷种植青稞。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知识拓展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素材湘教版

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夏季风】 4、5月份亚洲大陆升温迅速,形成热低压,中心位于青藏高原西边。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辐散的暖湿气流从东南沿海地区以东南或偏南季风形式深入到北部及河套一带。其气候特点表现为湿热而多雷阵雨。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三个源地。第1支源于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第2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经印度尼西亚或马来半岛与第1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汇合成赤道辐合带;第3支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偏南季风,它与西北来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大雨带,带来充沛的降水,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东亚夏季风进退有两次急进和一次速退。一般5月初夏季风盛行到华南,此时为华南季风雨的开始;5月底或6月初盛行到西南地区;6月中夏季风突然盛行到江淮流域,即为江淮流域梅雨季节的开始,7月中夏季风再次跃迁到华北与东北地区,即为北方地区雨季的开始,同时亦为华中梅雨季结束进入伏旱天气;到8月中下旬为夏季风鼎盛时期,此时推进到夏季风在中国活动的最北、最西界限。因此夏季风活动从华南到华北以北地区约需4个月之久。而其撤退又是一次突变,一般9月初北方的冷空气开始加强,即冬季风开始建立,冬季风的来临只需1个月的时间。 【冬季风】 东亚季风环流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气候最直接的因素。冬季环流始自10月中旬,结束于翌年4月中旬,其中以12月~3月初是冬季风的全盛期。大陆上的冷高压中心位于蒙古。由此吹出寒冷干燥的西北或东北季风,最先到达中国北方,很快就向南推进到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冬季风1月最强盛,每隔7~10天冷空气爆发南下,至华南地区24小时可降温12~16℃,有时伴有中到大雨。海南岛也可降温8℃以上。冷空气到达南部沿海一带常有低云形成,并伴有毛毛细雨。冬季风只盛行于低空(3千米以下),因此冷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冬季风沿高原东侧及其以东流向中国东部地区,冷空气常随冷锋南下,在北部多大风、晴天,至江淮及其以南地区运行缓慢,在云贵高原地区常形成一条静止锋,表现为大范围的阴雨天气。 【冬夏季风对比表】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干燥。 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经过,西风从暖流海面吹来,气流温暖潮湿,因此冬季气温比同纬度的大陆中心和大陆东岸暖得多。最冷月均温均在0℃以上。夏季时暖流水温仍较大陆温度低,海上要比陆上凉得多,这里受西风影响最热月均温在22℃以下。由于冬暖夏凉,年温差要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小得多。全年有雨,冬雨较多,全年温和湿润,用一句话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 亚欧大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界线,区别,特点,成因) 1、成因相同 2、界线:最冷月0度等温线、800mm等降水量线。在中国是秦岭-淮河 一线。 3、特点: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4、区别:最冷月温带季风气候低于0度,亚热带季风气候高于0度 降水:温带季风气候较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少,雨季短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很大,日较差 也很大。 它位于北纬40°至60--65°之间的内陆与大陆东岸。冬季在大陆性气候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南部为0℃以下,北部接近-40℃。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南部26--27℃,北部接近20℃ 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为全年低温,降水较少。分布在各大洲的高山地区 成因是由于地势高,气温低,降水较少。 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中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地中海位于南北纬30-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受副热 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年降水量300ml-1000ml 。

季风的影响

第三单元第二课第2课时 季风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介绍我国多种多样的气候特征,我国的季风气候及季风气候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课程标准要求: 2—4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2—5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知道我们地形的多样性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形成我国气候的多样性; 2、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知道我们的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 分界线; 3、了解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地图了解我们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及不同的自然景观。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及季风的分布; 3、运用地图、降水柱状图说明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自己生活的家乡的气候及气候对周围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从自己家乡发展生产的得与失中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培养良好的读图和用图习惯; 学习重点: 1、我国各地的气候类型及其自然景观; 2、我国的季风气候及其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学习难点: 1、从地图上读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气温和降水量图的判读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季风气候及其影响; 难点:地图和气温降水柱状图的判读。 教学方法: 图示法、分析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展示反映中国各地的气候景观图片,让学生感受我国各地气候的差异。教师引入: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及由此产生的气候景观。 教师板书:二、季风的影响 1、多种多样的气候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3—14 中国的气候类型,分组讨论我国各地的气候类型及其各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学生讲述:介绍各地的气候特点及其生产和生活方式。 师生归纳: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在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气候景观,并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教师设疑:我国各地什么气候影响最大?不同地区的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回答:(季风气候影响最大,受季风的影响) 教学过渡:我国各地不同的气候主要是受季风的影响形成的。 教师板书:2、我国的季风 学生活动:看图3—15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及季风的活动和图3—11 中国的地形思考活动:①我国的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有什么不同?从什么地方来? ②季风主要影响到我国的什么地区? ③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师生归纳:①夏季风主要是从太平洋和印度洋吹来的偏南风(东南风和西南风),冬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形 成原因 1温带季风气候简介 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 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亚欧大陆低压连成一片,海洋上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从北太副高亚散发出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强大的蒙古高压散发出来的西北季风影响本地。因风向切变符合季风要求,故为季风气候。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风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多为500~1000mm,约有2/3集中于夏季(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季风是一种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的风。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地区叫季风区;反之,不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地区叫非季风区。 2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1.夏季高温多雨:夏季太阳高度角增大,昼长,气温较高,从热带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2.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均温在0摄氏度以下,冬季寒冷,

成因有:本地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近、地形较低平坦地势西高东低使冬季风得以加强。 3.季风显著。 4.夏秋常受热带气旋影响。这种气候带来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冬春季:寒潮(沙尘暴、霜冻、白害)夏季:强对流天气(雷雨、大风、冰雹) 3温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相似。冬季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受温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且南北气温差别小。冬季寒冷少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大陆冷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冬季风,以偏西偏北风为主,风力强劲,天气晴寒,雨雪稀少。最冷月平均气温南北差异大,南部在0℃以下,北部可达-20℃,平均纬度递减率为2℃/纬距。夏季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夏季风,以偏东偏南风为主,风力较小;潮湿多雨,6—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南部可达26℃以上,往北有所降低,也不低于20℃,平均纬度递减率仅为0.4℃/纬距。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成因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 更多地理备考资料,尽在查字典地理网。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区别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区别 一、两种气候的相似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相似有两处,其一是分布规律相似,大约位于南北纬20o—35o的大陆东岸;其二是气候特征相似,夏季热而多雨,冬季寒冷且干燥。 二、两种气候的不同点: 两种气候虽然在分布规律、气候特征等方面相似,但区别更为显著,具体归纳如下: 1、分布上的区别: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亚欧大陆东部,主要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的地区,以及日本南部与朝鲜半岛的南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东部20oN—35oN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沿岸地区、南美的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沿岸地区。 2、成因上的区别: 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相同月份同纬度的海洋与大陆形成的气压状况不同。亚欧大陆东部(东亚的东部)地处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大,导致冬夏两季的风向、风力、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别显著。 从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其中心气压值可达996百帕。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称为夏威夷高压,中心气压值可达1026百帕以上。在两个气压共同作用下,亚欧大陆东部的夏季,大部分地区吹东南风,其强弱取决于二者之间的气压梯度大小,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带来大量降水,所以高温湿润。 相反,从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知,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其中心气压值可达1036百帕以上),控制范围广,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冷高压,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而北太平洋北部则形成阿留申低压,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使亚欧大陆东部大部分地区吹西北风,故冬季寒冷干燥。总之,由于上述主要的四个气压中心随季节而消长,使亚欧大陆东部气流随周期性的变化,形成典型季风气候区,且范围广大。 其他大陆面积较亚欧大陆小许多,因此,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就不如亚欧大陆明显。

季风气候有哪些灾害

季风气候有哪些灾害 1、亚洲的什么是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容易造成什么灾害? 亚洲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容易造成旱涝灾害。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其中亚洲东部和南部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要受季风影响明显。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越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越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害。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夏季风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1)亚洲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亚洲共有9种气候类型: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部,中部还有高原山地气候;亚洲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和南部岛屿的热带雨林气候;西部是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北部是寒带气候。 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以上湿润季风区与内陆干旱区之间,以及北亚的大部分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亚洲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很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2/3,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一带,1月平均气温低达-50℃以下,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低达-71℃,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区。夏季普遍增温,最热月平均气温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余地区均在10~15℃之间。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50%。 2、季风气候造成的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B.台风灾害 C.地震灾害 D.海啸灾

季风气候的特点

我国地域辽阔,西北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腹地,东南濒临世界上最大的水面——太平洋,西南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这样极其复杂的地理条件,使我国的气候具有强烈的季风性、大陆性和类型多样性的特征。与世界同纬度的其它国家相比,我国气候的这种特征是很独特的。 季风型气候显著 我国处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面对广阔的海洋,海陆之间的巨大热力差异使我国季风气候特点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冬季,我国大陆主要为极地大陆气团或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在80~ 90°E 高空多为高压脊,而沿海高空常为一大槽,脊前、槽后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加强了地面的冷高压(蒙古高压),温暖的海洋上多为低气压所控制。气流不断地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使得我国冬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北、北和东北风。极地大陆冷高压及其伴随的极锋或次冷锋是冬季我国天气的主要控制系统,天气气候特征是降水少和低温、干燥。尤其是寒潮或强冷空气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伴随的大风和降温对工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夏季,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所控制,高空在东经70~80°E处为一低压槽,沿海为一浅脊,地面气压系统在欧亚大陆均为蒙古低压所盘踞,它与海洋上的高压相配合使得我国夏季对流层低层盛行西南、南和东南风。这时除了极地冷空气及其伴随的冷锋仍然可以影响到华北一带外,大陆热低压、副热带高压、热带低压、热带气旋、东风波等成了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系统。天气气候特征是高温、湿润和多雨。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高温配合沛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水稻的主要产区,我国水稻种植最北可以到黑龙江省的漠河,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华北、华中的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以至华南的一年三熟,都受惠于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但持续的暴雨或局地强降雨,又常常造成夏季我国大范围或局地严重的洪涝灾害。热带气旋所挟带的狂风暴雨,对渔业生产和海运交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在登陆地点附近(有时可以深入到内陆)常会引起风灾和洪涝灾。 夏季风来临是以雨量突然增加为标志的。一般,夏季风雨带 5 月初出现在南海北部,5月中旬移到华南沿海。然后,缓慢北推, 5 月下旬停滞在华南。 6 月初突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南京市外国语学校吴煜乐 课程标准 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道不同气候类型的划分依据和各类气候类型的特征。 理解亚洲东部季风环流形成的季风气候及其特征。 理解近地面气压带、风带及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气候类型的划分,知道和会描述各类气候类型的特征。 学生通过分析季风环流形成的高低压中心的性质,掌握季风气候的特征。 学生通过对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性质的分析,总结其控制或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自然要素形成和分布遵循一定规律。 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前面的复习过程我们掌握了三圈环流的形成,请同学回忆在近地面全球形成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课堂绘图)。同时我们知道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近地面形成的高低压中心打破了成带状分布的气压带。今天我们这节课复习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候类型的划分 地球表面存在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请同学回忆有哪些类型? 例如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不同的气候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首先根据热量条件来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地球表面有哪一些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我们如何来形容热带的热量状况?全年高温,一年中长夏无冬。所以我们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即最冷的哪个月的均温大于等于15摄氏度,为热带地区;亚热带即最冷的月在0度到15;温带与亚热带的差别是最冷月小于0摄氏度。而寒带地区,全年皆冬,所以我们认为全年最热月的均温也很低(小于10度),为寒带地区。(见幻灯) 1.温度带的划分 >15oC 0oC—15oC < 0oC 热带亚热带温带 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10oC寒带 (除温带海洋性气候)

浅析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异同

精心整理 浅析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异同一、两种气候的相似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相似有两处,其一是分布规律相似,大约位于南北纬20o —35o 的大陆东岸;其二是气候特征相似,夏季热而多雨,冬季寒冷且干燥。 12差异特别大,导致冬夏两季的风向、风力、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别显着。从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其中心气压值可达996百帕。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称为夏威夷高压,中心气压值可达1026百帕以上。在两个气压共同作用下,亚欧大陆东部的夏季,大部分地区吹东南风,其强弱

取决于二者之间的气压梯度大小,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带来大量降水,所以高温湿润。相反,从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知,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其中心气压值可达1036百帕以上),控制范围广,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冷高压,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而北太平洋北部则形成阿留申低压,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使亚欧大陆东部大部分地区吹西北风,故冬季寒冷干燥。 和北大西 由于两者的气压差不如亚欧大陆明显,再加上北美大陆纵向地形的影响,促使来自南北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锋面气旋活动频繁,使季风环流常受到破坏。故季风不如东亚的典型,形成的气候也只能是类似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又有所不同的湿润气候。 3、特征上的区别 亚欧大陆东部的亚热带季风区(以上海为例)若以夏季风从4月份登陆开始到9月份退出本区为止,夏季风影响期间的降水要占到全年的70%以上,仅6、7、8月份

浅析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异同

浅析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异同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析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异同一、两种气候的相似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相似有两处,其一是分布规律相似,大约位于南北纬20o—35o的大陆东岸;其二是气候特征相似,夏季热而多雨,冬季寒冷且干燥。 二、两种气候的不同点: 两种气候虽然在分布规律、气候特征等方面相似,但区别更为显着,具体归纳如下: 1、分布上的区别: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亚欧大陆东部,主要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的地区,以及日本南部与朝鲜半岛的南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东部20oN—35oN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沿岸地区、南美的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 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沿岸地区。 2、成因上的区别: 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相同月份同纬度的海洋与大陆形成的气压状况不同。亚欧大陆东部(东亚的东部)地处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大,导致冬夏两季的风向、风力、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别显着。从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其中心气压值可达996百帕。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称为夏威夷高压,中心气压值可

达1026百帕以上。在两个气压共同作用下,亚欧大陆东部的夏季,大部分地区吹东南风,其强弱取决于二者之间的气压梯度大小,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带来大量降水,所以高温湿润。相反,从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知,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其中心气压值可达1036百帕以上),控制范围广,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冷高压,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而北太平洋北部则形成阿留申低压,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使亚欧大陆东部大部分地区吹西北风,故冬季寒冷干燥。 总之,由于上述主要的四个气压中心随季节而消长,使亚欧大陆东部气流随周期性的变化,形成典型季风气候区,且范围广大。 其他大陆面积较亚欧大陆小许多,因此,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就不如亚欧大陆明显。以北美洲大陆东部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例来进行说明,冬季,北美大陆冷高压位于加拿大境内,而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则位于65oN附近;位于亚热带海区的北大西洋则是一高压,并与北美大陆的南部高压连成一体。使得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冬季虽然也刮偏北风,但由于大陆高压(中心气压值1024百帕)和北大西洋高压(中心气压值1022百帕)气压相差微小,从而减弱了冬季风的势力。夏季,北美大陆中部形成了一个热低压(中心气压值1008百帕),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势力增强(中心气压值1026百帕)位置南移至大约 35oN,它的控制范围可伸展到北美大陆东南部。

各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各种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一) 陆地低纬度气候 低纬度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全年高温,月平均气温最低也在15℃以上。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热带辐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等。这些系统的季节移动,导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陆地低纬度气候带包括赤道带和热带。它由赤道多雨气候、热带海洋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干湿季气候和热带干旱和半干旱等5种气候类型所组成。除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分布至南、北纬30°外,其他气候类型均出现在南、北纬25°之内。具体来说,陆地低纬度气候带包括: 1.赤道多雨气候 亦称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各5°—10°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的绝大部分地域。这里地处低纬,是赤道气团的源地,同时位于赤道低压带,南北半球的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多对流雨。全年皆夏,各月平均温为25—28℃,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mm以上,月降水量最少也超过60mm。地带性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2.热带干湿季气候 亦称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的外围,一般可达南、北纬15°左右,也可伸至25°左右。包括非洲的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时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雨季时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移来时,湿润多雨。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红棕色土。3.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内陆和西部,大体介于南、北纬15°—30°之间。典型的热带干旱气候区包括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布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以及南美西海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等。这里常年处于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之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候炎热干燥。例如,世界“热极”和“干极”都出现于本类型区内,非洲索马里半岛北部的柏培拉,曾有极端最高气温63℃的记录,成为世界“热极”;南美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年平均降雨量接近于0(阿里卡城实测为0.7 mm),从1845年至1936年的91年间从未下雨,被称为世界“干极”。至于热带半干旱气候则分布于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分别向热带干湿季气候区和亚热带夏干气候区过渡。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荒漠(或荒漠草原)荒漠土。 4.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在太阳高度角大的季节,赤道低压槽向北伸展到北纬30°左右,加上海陆热力因子的影响,在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形成一个热低压,此时盛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即夏季风,因降水量多,形成雨季;而在太阳高度角小的季节,赤道低压槽南移,再加上海陆热力的差异,次大陆的西北部有弱高压发育,此时就盛行东北季风,即冬季风,因降水量少,形成千季。此外,有的地区还可细分为凉季和热季。本区气候长夏

初中地理知识点: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初中地理知识点: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 和特征 一、选择题 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下列关于某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10月气温最高B.该地7月降水量最多 C.该地位于南半球D.该地气候雨热不同期 读“某大洲局部地区地形和气候资料图”,完成2~3题。 2.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地中海气候,乙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B.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C.甲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D.乙地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3.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人类活动 读某地气候资料表,完成4~5题。 4.关于该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夏季温暖多雨,冬季炎热干燥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属于地中海气候D.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12℃ 5.根据表格中的气候资料,该地可能位于下图甲~丁四地中的

A.B. C.D. 读下图,完成6~8题。 6.图中A和B、C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7.从E→D→C的气候类型,正确的组合是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8.E和C、D这三个点都位于 A.热带B.北温带C.南温带D.寒带 读世界局部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9~11题。 9.关于图中①②③④与其气候类型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①是地中海气候B.②是热带草原气候 C.③是热带雨林气候D.④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季风影响的气候特征

季风影响的气候特征 1、季风气候有哪些特点? 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 的暖温气流的影响,高温多雨,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受来自大 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少雨,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 2、受季风环流影响的地区气候具有哪些特征( 受季风环流影响的地区气候最主要特征是一年中随同季风的旋转,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干夏湿。夏季一般受海洋气流的影响, 冬季主要受大陆气流的影响。在盛行风向发生季节性转变的同时,云、雨和天气系统等都随着发生明显的变化:伴随夏季风的来临,云量增多,湿度加大,雨量猛增,这时进入了雨季;冬季风来临,则云量减少,湿度变小,雨量剧减,这时转为旱季。 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对发展农业十 分有利。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应。气温年较差大,冬季气温低,可对病虫害的减少起一定作用.但 是由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常常造成水旱灾害,因此又 常常造成农业减产。 3、季风气候形成的成因季风气候有什么特征 形成的原因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水比热容比陆地大,海水 升温慢,陆地则快。夏季时海洋温度低,陆地温度高,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于是就形成了来自海洋上的季风。冬季时海洋 上温度高,陆地则低,来自大陆内部的寒冷干燥的冬季风自然而然就 形成了。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大部分地区冬夏风向更替明显。冬季气 流主要来自高纬大陆,盛行偏北风,夏季气流来自低纬海洋,多吹偏 南风。冬季受冬季风控制,气候干冷、风大。夏季东部广大地区主要 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湿热、多雨。春、秋季节为冬、夏季风控制的气 流相互作用,天气冷暖,晴雨多变。我国东南部广大地区具有干湿季

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及成因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征,季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通过读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他们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 3、通过评价季风气候的利弊,树立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观念,增强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 难点: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及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探究式教学,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四、学生学法: 1、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本地一年中的风向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本地气候有什么影响。 【新授过程】 (一)、要求学生熟读课本,同桌讨论、分析回答:列表比较冬夏季风的发源地、风向、特点等。引导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完成表格 源地风向特点夏季风太平洋、印度洋偏南风暖、湿 冬季风西伯利亚偏北风干、寒 (二)、读“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联系以前学过的“中国地形分布”图、“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冬夏季风”图分析、分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找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所经过的山脉,并标识在图中的适当位置。。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降水差异?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依据? (4)利用课件演示动画“锋面雨的形成”,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短文“锋面雨”。 (学生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订正) (三)提问:我国季风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四)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 季风气候显著 (一)、季风概述 定义:是指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或行星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改变的现象,称季风。 (1)最主要特征是一年中随同季风的旋转,降水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东亚.南亚.东南亚为两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但两者因纬度地理位置等的差异,季风气候亦各有特征。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分布地区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以及分布地区 1亚热带季风气候简介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2°~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分适宜人类居住,主要位于太平洋边缘,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雷州半岛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此外中国海南,台湾有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该气候区域冬季不冷,1月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8月份平均气温一般为25℃-35℃左右,由于受海洋气流影响,年降水量一般在800至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区。 其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类气候以中国东南部最为典型。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该地区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 2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分适宜人类居住,主要位于太平洋边缘,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介于13℃~20℃之间,≥10℃积温为4000℃~6500℃。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长江以北0℃~2℃,江南2℃~10℃,南岭一带10℃~12℃。由于淮阳山地山势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北接南阳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为冷空气南下的通道,1月等温线在这里呈舌状向南凸出。长江以北,绝对最低气温可达-10℃以下,汉口曾出现-18.1℃的最低值(1977年1月30日),长江以南,多在-7℃~-10℃之间。每当强冷空气南下时,气温下降的幅度常可超过10℃,上海曾出现过两天之内气温下降25.2℃的记录。 所以,本区虽属亚热带,但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由于冬季的低温,中国亚热带所处的纬度偏南,其北方界线比理论上的界线南移4~5个纬度。和地中海地区比较,要偏南10~11个纬度。但中国的亚热带,特别在华中地区,夏季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均达28℃左右,有些地区超过29℃。5~9月常出现高于35℃的酷热天气。7~8月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温出现的频率最大,绝对高温常超过40℃,浙江的金华、丽水,湖南的安化,都有41℃以上的高温气象记录。4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为16℃~21℃,秋温略高于春温。 总的来说,长江中下游区春暖秋凉,夏热冬寒,四季分明。

季风气候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季风气候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1. 本课站位高,抓住了突出学科本质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建构地理观念 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从地理学科的空间视角、时间视角、相互作用视角出发,突出了体现学科本质的地理学科思维方法培养的内容。就本节内容来说,我国降水特征的东南向西北的差异、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等都反映出中国不同地域气候的空间差异,而这种差异又与季风活动影响范围的区域差异相关联。老师抓住中国降水的“空间性”特征,体现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帮助学生建构空间观念;抓住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帮助学生建构动态发展观念;阐明季风与降水的“联系”,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帮助学生建构综合联系的观念。这些内容超越了地理事实性知识的层面,给学生的是能够迁移、智力水平高的上位性知识。这对高三学生站在学科高度上理解和把握区域地理内容、融会贯通、突破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难点有很大的帮助。 2.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价值,用地理学科的三个视角,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方法 ( 1 )抓住空间角度,认识区域特征及人类及事物的空间分布、地域组合,培养以空间观念观察认识世界的思想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切入的就是空间角度,从大的中国区域到中国东部季风区再到中国季风区的南北空间差异,将空间分布、空间差异、这些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贯穿课程的始终,通过具体的教学环节引领学生从空间的角度思考区域降水特征。 ( 2 )抓住时间角度,认识区域特征及人类和环境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培养动态观察世界的思想方法。在本课中,老师设计了中国降水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的环节,从一个空间点上去分析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从一个时间点上去对比降水的空间差异及变化,希望引领学生能从动态变化的角度分析某区域降水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及相互关系。 ( 3 )抓住相互作用角度,认识中国降水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综合观察世界的思想方法。在本课中,老师设计了从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的角度来分析降水特征对人类活动影响,比如对农业的影响、对旱涝灾害的影响。 3. 教给学生有结构的知识,引领思维过程,提高思维品质,实现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高效性 在《季风气候对中国降水的影响》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设计的学习目标是: ①依据图表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简要分析影响我国降水空间分布、时间变化的因素。 ②依据资料分析降水时空分布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

浅析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异同

浅析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异同 一、两种气候的相似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相似有两处,其一是分布规律相似,大约位于南北纬20o—35o的大陆东岸;其二是气候特征相似,夏季热而多雨,冬 季寒冷且干燥。 二、两种气候的不同点: 两种气候虽然在分布规律、气候特征等方面相似,但区别更为显着,具体归纳如下:1、分布上的区别: 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亚欧大陆东部,主要包括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的地区,以及日本南部与朝鲜半岛的南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东部20o N—35o N的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沿岸地区、南美的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 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沿岸地区。 2、成因上的区别: 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相同月份同纬度的海洋与大陆形成的气压状况不同。亚欧大陆东部(东亚的东部)地处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大,导致冬夏两季的风向、风力、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别显着。从7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以看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其中心气压值可达996百帕。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称为夏威夷高压,中心气压值可达1026百帕 以上。在两个气压共同作用下,亚欧大陆东部的夏季,大部分地区吹东南风,其强弱取决于二者之间的气压梯度大小,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带来大量降水,所以高温湿润。相反,从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可知,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欧大陆上

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其中心气压值可达1036百帕以上),控制范围广,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冷高压,这就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而北太平洋北部则形成阿留申低压,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使亚欧大陆东部大部分地区吹西北风,故冬季寒冷干燥。 总之,由于上述主要的四个气压中心随季节而消长,使亚欧大陆东部气流随周期性的变化,形成典型季风气候区,且范围广大。 其他大陆面积较亚欧大陆小许多,因此,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就不如亚欧大陆明显。以北美洲大陆东部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例来进行说明,冬季,北美大陆冷高压位于加拿大境内,而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则位于65o N附近;位于亚热带海区的北大西洋则是一高压,并与北美大陆的南部高压连成一体。使得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冬季虽然也刮偏北风,但由于大陆高压(中心气压值1024百帕)和北大西洋高压(中心气压值1022百帕)气压相差微小,从而减弱了冬季风的势力。夏季,北美大陆中部形成了一个热低压(中心气压值1008百帕),北大西洋亚速尔高压势力增强(中心气压值1026百帕)位置南移至大约35o N,它的控制范围可伸展到北美大陆东南部。 由于两者的气压差不如亚欧大陆明显,再加上北美大陆纵向地形的影响,促使来自南北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锋面气旋活动频繁,使季风环流常受到破坏。故季风不如东亚的典型,形成的气候也只能是类似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又有所不同的湿润气候。 3、特征上的区别 亚欧大陆东部的亚热带季风区(以上海为例)若以夏季风从4月份登陆开始到9月份退出本区为止,夏季风影响期间的降水要占到全年的70%以上,仅6、7、8月份也占到40%左右。冬季风控制期间,降水量较为稀少,特别是12、1、2、这三个月份,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0%,形成冬季干燥的特点。而北美大陆东部的亚热

广东省各气候类型特点

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的有:茂名、佛山、揭阳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有:深圳、江门、惠州、珠海、汕头、汕尾、阳江 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的有:韶关 以上四项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热带季风气候:湛江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图集》中的气候区分布图可以看出,广东省绝大部分位于南亚热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类型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该气候区域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 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而从广东省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的广州、东莞、肇庆等市来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广州属边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气温高、降水多、霜日少、日照多、风速小、雷 暴频繁,年平均气温22度,年平均降雨量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800小时以上,平均相对湿度为68%,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珠海气候宜人,冬夏季风交替明显,终年气温较高,属南亚热带与热带过渡型海洋性气候。宁静、休闲是人们对珠海的第一印象。珠海海岸线长604公里,有大小岛屿146个,故有“百岛之市”的美誉。在珠江口辽阔的水域上,岛屿星罗棋布,大部分集中于东部海域的万山群岛。珠海市太阳能丰富,年均日照时数为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为兆焦/平米。这里气温比邻近珠江三角洲各县市都高,年平均气温为℃,大部分地区全年无霜冻,是中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汕头 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3月份。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多集中在4~9月份。年平均气温18℃~22℃,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35℃~38℃,多出现于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