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公益环保组织研究——以阿拉善SEE为例

中国公益环保组织研究——以阿拉善SEE为例

中国非政府公益环保组织个案研究

——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为例

民间组织往往不能持久的为社会服务,在SEE协会好的组织结构和好的程序基础上成SEE

基金会,有进一步加强整个工作程序的意义,能够使非政府组织的工作更加完善。

――吴敬琏,SEE基金会理事长著名经济学家

随着公民意识的兴起, 公益组织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从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 从慈善机构、NGO到各种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进入公众视野。随着公益组织参与主体多样化和价值观多元化,对于公益组织的发展和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与提高公益组织的公信力、运转效率和透明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面对名目众多的公益组织,公民意识渐渐觉醒的普通民众也需要了解、鉴别和选择公益组织的途径。本文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这一低调有效的非政府公益环保组织为例做个案研究,剖析环保领域中异军突起的民间环保组织机构。

阿拉善位于内蒙古西端,区内拥有面积达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二、世界第四的阿拉善沙漠,涵盖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这个地方因沙尘暴而出名。它是北京漫天黄沙的源头,据说,这里的沙尘暴能直抵东京和加利福尼亚。十余年前,首创集团董事长刘晓光等企业家到这里度假,一望无际的黄沙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也因此才知道,北京人嘴里吃的黄土都是从这刮来的。刘晓光在企业界有很多朋友,于是他拉上朋友搞起了环保,成立了阿拉善SEE

生态协会。由此也树立了民间环保公益组织的一面旗帜。

【组织简介】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SEE)成立于2004年6月5日,是由中国近百名知名企业家出资成立的环境保护组织。协会是会员制的非政府组织(NGO),同时也是公益性质的环保机构,奉行非赢利性原则。依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于2004年6月5日成立,注册地为内蒙古阿拉善盟民政局,主管机构为阿拉善盟科技局。

SEE以推动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为愿景,遵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统一的价值观。SEE的宗旨是以阿拉善地区为起点,通过社区综合发展的方式解决荒漠化问题,同时推动中国企业家承担更多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建设。

2005年底,国家环保总局、《南方周末》《南风窗》《21世纪经济报道》《中央电视台》在各自的年度评选中,SEE先后获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特别奖、CCTV

年度公益奖提名、年度最佳公益组织奖、企业公民特别奖、最具责任感NGO等奖

项。

2008年12月23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发起成立SEE基金会,致力于支

持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及其行业发展,从而可持续地促进解决本土环境问题。自成立以来,SEE基金会通过“项目资助”、“机构资助”、“绿色领导力伙伴计划”、“青国青城大学生环境行动计划”“SEE·TNC生态奖”等形式,资助环保项目

和环保组织的发展,为民间环保组织的青年领导者提供综合能力建设;在200

多所高校进行环保宣传,资助了百余个青年团队的环保行动。

【成立背景】

2010年中国GDP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到2027年,中国GDP规模将达21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然而,2008年美国环保NGO 共有约 2万家,全行业年均资金投入为64.6亿美元,专职从业人员不少于10

万人,较为稳定的志愿者超过70万人。更为鲜明的对比是,中国的民间背景环保组织只有508家(含未注册);来自中国本土的环保公益捐赠估计每年不足5000万元;从业总人数最多不超过2000人,30%的机构无专职人员。

2001年,中国企业家宋军先生在内蒙古阿拉善盟斥资五千万元建成月亮湖

生态旅游景区。之后3年多,这座沙漠生态景区吸引了北京首创集团总经理刘晓光、清华同方环境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荣强、南洋教育集团董事长任靖玺、盘龙云海药业集团董事长焦家良、联合运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树新、中民集团总裁刘京、巨人投资公司董事长史玉柱、新浪首席执行长CEO兼总裁汪延等百位中国企业家陆续到访,茫茫沙漠中的亲身体验,使企业家们深深感到中国西北的严重沙化,尤其是阿拉善作为近年威胁北京的沙尘暴发源地,每年以沙漠面积10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面积)的速度逼近华北,辐射影响东南沿海

地区,及日本、韩国的局部。正是沙尘暴的严峻挑战,唤起了百位中国企业家共同的社会责任感,并将其汇集为一个事业——改善和恢复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生态环境,减缓或遏制沙尘暴的发生,并推动中国企业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2004年6月5日,百位中国企业家在广袤的腾格里沙漠排成一道历史性的

风景——中国首家以社会(Society)责任为己任,以企业家(Entrepreneur)为主体,以保护地球生态(Ecology)为实践目标的NGO公益机构。

【组织章程】

第一条名称:本协会中文名称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以下简称SEE);英

文名称为“Society of Entrepreneurs & Ecology”,缩写为“SEE”。

第二条宗旨:改善和恢复中国内蒙阿拉善地区生态环境,从而减缓或遏制沙尘暴的发生,与此同时,推动中国企业家承担更多生态责任与社会责任。

第三条使命:围绕阿拉善地区沙尘暴治理,支持当地有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各种项目。在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推广SEE的公益模式。

第四条性质:SEE是一个由企业法人、社团法人、自然人出资成立并由企业家

领导并参与管理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SEE从事环保公益活动,依国

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经内蒙古阿拉善盟政府民政部门批准成立,在中国宪法、法律和政府规章的范围内开展工作。

第五条组织原则:SEE遵循平等参与、民主决策、权力制衡、公开透明、会员与公众监督的组织工作原则。

第六条业务范围:SEE以阿拉善地区环保为基础,但业务不局限于阿拉善地区。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组织章程第一章总则SEE作为国内较为规范和高效的环保公益组织,其在组织章程第一章明确的规定了其最为重要的组织宗旨、使命及组织原则。同时也通过各种宣传媒介传达着其更为生动的组织愿景和战略。SEE愿景为推动形成一个在规模和质量上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健康的、多元的民间环保公益组织生态链,有效响应迫切的环境问题。而其战略目标为从2011年到2020年,累积投入不少于5亿人民币的公益资金,资助全国范围内1000家民间环保组织,500个有效干预环境问题的项目行动;推动形成一个在规模和质量上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健康、多元的民间环保公益组织生态链,有效响应迫切的环境问题。

【组织机构】

1、理事会员大会:理事会员大会是SEE最高领导机构,每年召开一次大会,负责SEE重大决策。目前由85名会员组成。

2、执行理事会:由理事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由15名执行理事组成,任期3年。对理事会负责,负责SEE决策。执行理事会成员无偿服务,不在SEE报销,不从SEE领取报酬。

3、监事会:由理事会员大会选举产生,由5名监事事组成,任期3年。监事会由监事长召集。监事会成员无偿服务,不在SEE报销,不从SEE领取报酬。

4、会长:从执行理事会员中选举产生,对外是SEE法人代表,负责执行理事会工作。

5、秘书处及秘书长:秘书处是执行理事会的办事机构,由秘书长负责,对会长及执行理事会负责。秘书处是SEE的专职执行机构,秘书处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报酬由SEE支付。

6、秘书处专职工作人员情况

秘书处下设北京总部及阿拉善项目办公室。目前秘书处专职工作人员共15人,其中5名在北京总部,10名在阿拉善项目办工作。

【工作总结】

(一)项目总结

SEE在阿拉善地区先后启动社区发展、环境教育、科学研究、国际合作项目16个。

(1)社区发展项目:目前已启动吉兰泰镇召素陶勒盖“社区发展与梭梭林保护项目”、哈图呼都格“社区发展与草场保护项目”、锡林高勒镇“查汉滩可持续利用与社区发展项目”、阿左旗巴润别立镇“生态农业村项目”4个项目。这些社区发展项目在提高农牧民能力和社区公共事务自治能力的基础上,综合性地解决

草畜平衡、梭梭林保护、地下水资源合理使用、经济持续发展等问题,共保护草场170万亩,梭梭林14.53万亩,受益人口1267人。SEE社区发展项目取得了

较大进展,初步探索出了SEE社区发展的“内生式发展”模式(见附件一:SEE 社区发展内生式模式)。SEE的工作,受到地方政府、国内外与SEE有合作关系

的环保组织及国内媒体的肯定和赞扬。

(2)环境教育项目:SEE已启动“社区发展农牧民培训项目”、“阿拉善乡村教

师环境教育技能建设项目”、SEE资助惠黎基金会执行项目。

(3)国际合作项目:SEE与意大利环境部合作,配合意大利专家在阿拉善启动

了环保项目,一期资金共131万欧元,其中协会负责执行36万欧元,分成4个项目。目前项目正在推进过程中。SEE与福特基金会合作,启动了“照片的故事环境教育项目”。采取给农牧民发照相机,由农牧民拍摄自己理解的环境问题,对提高农牧民环境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调查科研项目:为深入了解阿拉善情况,SEE委托专家,启动了系列科研

项目,目前已完成“民俗与生态—民勤流动人口分布调查”、“阿拉善地区蒙族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保护”、“阿拉善腰坝绿洲地下水承载力及可持续利用研究”项目。

(5)志愿者平台项目:SEE为志愿者提供平台,支持志愿者到阿拉善参与荒漠

化防治工作。

(6)“SEE生态奖”及资助体系项目:2005年4月22日,SEE举行“SEE生态奖”活动,对国内一批NGO进行奖励。同时启动“SEE生态基金”,出资250万元,

资助各地的环保团体到阿拉善地区从事环境保护。此项活动对国内NGO组织是一大支持,同时也扩大了SEE的社会影响。

(7)其它活动项目:SEE启动“SEE论坛”,举办讲座和讨论会。在SEE台湾会员的支持下,组织SEE大陆会员赴台湾考察。与香港四大商会合作,在香港举办大型公益论坛等。这些活动开阔了会员的视野,拓展了会员的社会活动空间。(8)完善内部管理机制:SEE是国内首家企业家的环保组织,在管理上缺少经验。SEE成立两年多来,在会长、执行理事会、监事会、秘书处、项目办合理的职能分工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采取建设性的态度,将暴露出来的问题视为制度建设的契机,不断完善SEE的制度,逐步形成了以平等参与、民主决策、相互约束为特征的管理机制。

(二)有待完善的问题

(1)组织定位问题:SEE是环保协会还是企业家的俱乐部?从目前看,大多数

会员认同协会的环保公益概念,但也期待一定的会员服务。如果过于纯粹地强调环保组织特性,一些企业可能退出。但如果过于强调俱乐部特性,又可能使组织变质,且成本也无法承受。因此,在环保事业和企业服务之间寻求适度的平衡,应是中国目前企业环保组织需要面对的事实。

(2)组织建设问题:SEE是企业家组成的环保组织,它由两部分人构成,一部

分是专业环保团队,另一部分是担负决策使命的执行理事会。对执行理事会的管理虽有章程规定,但运作起来缺乏经验,往往由于企业家的时间特性等原因,导致决策时间长,协调难度大等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解决。

(3)信息沟通问题:为使会员了解工作,秘书处通过网站、通讯、各种宣传品及邮件向会员传递各种信息,但信息仍然严重不对称,需要想办法解决。

(4)筹资能力建设问题: SEE目前主要依靠会员会费支撑项目,而一个健全的

环保组织,应有除会费之外的其他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资金、国际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这种募资能力的建设,需配备较强的专业人才,这一任务并未完成。(5)制度建设问题: SEE《章程》是SEE行动的框架,如果SEE举措超出了《章程》的范围,或是要对《章程》进行补充,或是要形成明确的规定以补充《章程》的不足。为适应新的情况,SEE先后设立了轮值会长职务、会长会、专门委员会和准备成立分会,但这些调整内容都未能及时形成新的完备的制度规定纳入《章程》。

【组织分析】

(一)SEE优势分析

1、SEE是由中国企业家组成的首家环保公益组织,企业家的效率、资源和网络,为SEE的发展提供了其它民间环保公益组织所不具备的资金和其它资源的保障。

2、SEE是按平等参与、民主决策、权力制衡、相互约束、财务透明的原则建立的,这些原则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这使SEE在组织基因上优越于绝大多数民间环保公益组织。

3、SEE在两年的实践中,已初步展现出自己的工作价值,初步确定了自己的工作原则。坚持这些原则,是SEE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

4、SEE招聘了一批具有专业素质和实干精神的环保工作者,他们能与企业家精神结合,塑造出SEE“理想主义+务实高效”的组织文化。

5、目前国内民间环保公益组织,普遍都缺少资金实力和良好的内部组织系统,难以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SEE从建立起就受到社会关注,两年的实践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6、国际环保组织希望在中国找到可信赖的民间环保组织合作,SEE已受到国际环保组织的关注和肯定,并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等机构建立起了合作关系。

(二)SEE劣势分析

1、宗旨目标的宽泛:SEE的宗旨是减少和防治沙尘暴,而沙尘暴是一个多重因素的现象,这使得SEE难以形成一个单一清晰、易量化的战略目标。同时,沙尘暴主要危害在中国北方,南方的许多企业家没有参与的热情。

2、会员共识的困难:SEE理事会员共有85名,不同的理事会员对SEE有不同的期望值,难以形成共识,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SEE难以同时满足不同理事的需求。如何维持会员数量并扩大会员数量,是SEE的一大难题。会员团结的事,不仅是SEE秘书处的责任,也应当是每个会员的责任。

3、组织管理的困难:SEE按民主规则进行管理,但如何在保证会员平等参与的前提下实现高效率的运作,完全没有先例可循,只能逐步摸索。既要保证广泛的监督和约束,又不要造成因观点分歧而分裂,如何将问题和争论转变为建设性的共同行动,这对参与SEE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很大的文化考验。

【总结】

通过对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从组织宗旨到组织章程、机构及工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公益环保组织在发展中自我完善的机制。从组织的酝酿成立到架构的建立和借鉴无不充满着企业精神和公民精神。如何将组织的公益性、专业性与效率机制结合起来长远的运营,这一不单单是普通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融合,更是公民意识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次深沉而艰难的升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