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科交叉下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

学科交叉下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

学科交叉下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
学科交叉下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

学科交叉下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

发表时间:2015-08-24T14:09:38.910Z 来源:《教育研究》2015年6月作者:何俊杰[导读]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对于学科交叉产生的科研成果,经申请认定,可将第二、第三作者与第一作者并列,或根据协商确定折算比例,激励学科交叉,促进研究生人才的培养。何俊杰

〔摘要〕学科交叉下的研究生培养问题,是国内高校目前关注的热点,本文梳理学科交叉与培养机制改革的关系,分析目前学科交叉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机制中的招生、学科、课程、管理等存在的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从政策制定到业务管理方面的具体对策,从而为学科交叉下的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提供解决思路。

〔关键词〕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机制 21 世纪面对复杂的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学科的不断分化和不断综合成为一大趋势,一方面是学科的不断细化,寻找学科新领域,另一方面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巧汇集,采用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方法以解决学术和现实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的研究生培养,更需要探寻其内在规律,不断加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从而促进研究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提升培养质量。

1 交叉学科与研究生培养机制

研究生培养机制指的是在一定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指导下,研究生培养机构在培养研究生的活动中,培养过程所涉及到的培养要素和培养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为社会培养各种高层次人才,面对学科发展的需求,如何培养适应学科交叉背景下的人才,是大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生的培养,依赖于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和完善。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学科交叉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成为政府、高校和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现阶段,国内的研究生教育与世界一流大学还有一定的差距,探索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的规律,亟需完善学科交叉,并对现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方面继续深化改革,要调整相关主体间的关系,深入探讨新形势下相关主体在基于学科交叉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机制中的定位与功能,矛盾和冲突,根据学科交叉要求,进行培养主体间的职能划分和培养方案设计,从导师层面进行角色定位与作用发挥,引导研究生提升学科交叉能力,从而建立起一套保障有序,激励兼容的制度。

2 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现存问题

国家和高校长期重视和支持学科交叉,把促进学科交叉作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的重要举措,已经形成了普遍共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着困境亟待解决。

2.1 招生管理。招生是研究生培养活动的第一关,高质量生源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基础,目前,交叉学科研究生招生仍存在一定制约。国家招生计划制定已趋于稳定,国家要求学校内部优化结构,改革创新,但各个高校由于历史和内在的原因,之前的分配格局某种程度上较难打破,能分给各学科交叉平台或者交叉学科教师的招生名额有限,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交叉学科的充分发展。交叉学科研究以项目和课题为依托,有项目招生,无项目停止,缺乏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带来招收研究生的动力不足。传统学科划分产生的学科壁垒限制了学生和教师视野拓展,社会对交叉学科专业毕业生的认可和需求度需要时间的验证,也限制了学生的报考和生源质量的提高。

2.2 学科建设。目前,学科建设中,对于交叉学科不利之处在于通过挂靠形式存在的交叉组织很难获得积极的支持,特别是跨学科人才引进比较困难、交叉团队缺乏配套支持、在短时间内为了支持某一研究中心,高校能够通过集中多学科力量,选调人员组建中心,但受限于师资、生源和市场等多种因素,可持续发展较差,交叉平台经常面临专职管理人员和辅助人员职业预期不明朗,流动性大等问题,稳定的科研队伍建立困难人员流失率高。

从事跨学科领域研究和学习的研究生的专业并不能正确反映出其研究内容,其所属的学科学术委员会也无法客观的考察其学习成果;而交叉学科学位委员会委员来自单一学科,互相之间很难评价对方的成果学科交叉过程中,跨学科合作者包括学生的研究成果难以合理划分归属和确定贡献度交叉平台与合作机构的共享权益不明晰。

2.3 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活动的重要环节。目前,研究生教育中的“重科研,轻教学”倾向导致研究生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对于交叉思维和学科范式的认识不足,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研究生课程教育中条块特征明显,授课教师并没有从学科范式的角度来认识学科前沿问题,交叉学科课程呈现拼盘化弊端,多数是一个教师讲授一个学科或方向的知识,缺少整体性,也不能上升到思维和方法论的高度,交叉有限。部分教师所授课程,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内容基本相同,仍为单一专业知识的讲授,非常不利于交叉学科思维的培养。

2.4 考评体系。学科交叉下的管理体系,特别是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对导师和研究生都有较大的影响。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直接对研究生实施教育和管理。导师本身的交叉学科的素养及其指导方式,决定了研究生学科交叉的根本。高校职称晋升采用个人业绩导向制度,一般进行二次切分,通过学科或学部几轮讨论决定,使得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教师工作得到的认可程度不高。同行评议中交叉学科往往都在学科边缘,除非取得显而易见的成果,否则很难得到本学科内学术权威恰当的评价。考核评价体系的客观导向是要求早出成果,多出成果,规划出成果,不利于教师从事不熟悉的科研领域,也影响到研究生的交叉培养。学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在评奖评优、思政教育等方面,学生属于院系分管,双方的管理边界也存在问题,交叉学科的学生管理和思政属性要依托院系,不利于交叉进行。

3 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运行机制构建 3.1 成立宏观层面交叉学科战略规划部门。统观国际著名高校对交叉学科的推进都是从高校战略层面开始的,哈佛、麻省理工学院中都建立了以常务副校长等高层为核心的校级监管体系,并成立校级交叉学科专家理事会。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下,考虑到学校已有的组织架构,可以在校级层面成立交叉学科决策咨询委员会,以及交叉学科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推动组建交叉学科战略规划部门,由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和著名专家学者组成,制定鼓励交叉学科研究的规划定期调研、分析和评价交叉学科研究状况,协调各大机构、各大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研究。

3.2 优化中观层面交叉学科学术组织结

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组织实施管理制度

泗洪县分金亭医院 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组织实施管理制度 一、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条件措施 1.学科带头人在实施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时,有责任让本学科成员了解学科建设奋斗目标,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并时时把目标作为调节、衡量的准绳。 2.对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应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后,分解到各个组室和个人,使每一个学科组成员了解自己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了解各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明确职责、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 3.应以任务为中心,合理地调配实现规划所需要的人、财、物、信息等各项条件,要保证将建设经费的绝大部分用于实验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上。 二、做好规划与计划的实施检查与监督工作 1.各级科管部门应负责对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2.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学科的科研工作开展情况、经费使用与图书资料及设备的配备情况、人才梯队培养及学术交流情况等。 3.对执行情况要按期作出评估,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在规划、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如对科研课题执行中的新发现及时给予扶助和支持,对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对出现偏差的及要时加以纠正,或者及时修订规划、调整目标。

4.学科负责人每年底要写出年度建设情况总结报告,经医院科管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作为上级主管部门评价、考核重点学科建设情况的依据之一。 三、规划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估 1.重点学科建设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实行竞争、 流动的机制, 一切通过考核与评估,选拔优秀者,淘汰相形见绌者,以便学科建设队伍不断优化。 2.学科建设的考核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内容复杂、工作量大的工作,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使其充分发挥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在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体系,根据考核结果真正体现平等竞争、优存劣汰。 4.建立必要的考核奖罚制度,奖惩严明能起到激励先进、教育后进的作用,能激励医技人员奋发向上、勇于进取,使考核评估工作发挥应有的功效。

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高虹孙忻刘颖陈皓明 摘要本文从交叉学科发展对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出发,对激励和规范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些可能做法进行了探讨。 20世纪后期,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出现了从高度分化走向交叉综合的发展趋势。环境、资源、经济、人口、健康甚至和平安全等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领域在不断给我们提出单一学科的知识所不能解决的复杂课题,学科之间相互融合与渗透,涌现出众多的新兴交叉学科,并使得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应运而生。这种学科发展趋势对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立有利于高质量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探索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规律,营造有利于交叉学科人才成长的环境,建立有利于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机制,使得在学科交叉领域做出高水平创新成果的同时,培养造就一批满足国家经济、科技、国防需求,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交叉学科的创新人才。 一、当前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交叉学科的研究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融和来自多学科专家学者的参与,因而具有复杂和综合的特色。这种特点使得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需要特殊的学术环境和管理模式,需要观念上的转变和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来保证。然而,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目前还面临不少问题。 1.学科专业设置上的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叉学科的发展,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研究生教育后,学科专业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50年代建立起来的体系,这些专业设置曾经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大量出现,一些领域的学科和专业设置已不能适应科学的发展。虽然经过学位授权点的大调整以及一级学科授权点的不断增加,使得学科专业培养口径得到扩大,但与国外一流大学相比,一些学科特别是与产业密切相关的工科专业仍普遍存在着专业口径窄的问题,而且大部分学科还沿用按原有二级学科培养的模式,加上多年来专业限制形成的教师研究方向偏窄的现象,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远远不能满足“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广博专深协调统一”的要求。因此,研

研究生培养环节管理规定与细则

研究生培养环节管理规定与细则 根据《湖南科技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及《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管理制度汇编》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实际情况以及2019年研究生培养方案,学院全面梳理了研究生培养环节管理规定与细则,方便导师及导师组完成各培养环节指导工作: 第一条:导师负责制 按照《湖南科技大学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实施细则》文件精神,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和导师组负责制原则,指导教师要求全程参加研究生各培养环节工作。 1)要求导师及导师组平均每两周开展1次研究生学术活动(包括研究进展汇报、项目研讨及学术交流等),各导师或导师组每学期末提交《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日志》给学院研究生办(日志本封面注明导师姓名及研究生名单)。 2)导师有责任参加研究生各环节指导,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培养环节工作,须由本人请符合条件老师代理完成本人的培养环节工作。 第二条: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我院博士四年制,硕士三年制。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要求入学初完成,导师负责;硕士研究生选课不到5人的课程(博士课程3人),要求学生重新选课。 第三条:博士资格考试。 第二学期末完成。由学院组织,专家组不少于3人,由相关教授职称专家组成,导师要求参与专家组,但不能任组长,组长由学院另安排博导担任。提交《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记录表》。 1)博士生资格考试考查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审核博士生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及课程学习考核成绩;考核博士生对本学科研究领域的了解情况;根据本专业博士生所应该具备的学科知识,考核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博士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科研素质和科研作风,并考察其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和工作态度等。(学生用PPT汇报) 2)博士生资格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口试或答辩的形式进行(我院采用答辩形式),资格考试专家组根据资格考试和平时学习情况做出综合评定、写出简要评语和给出最终成绩(通过、不通过)。 3)考试结果处理。资格考试通过者,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不通过者,予以退学。如因特殊原因第一次资格考试不通过者,可在半年内申请重考一次,重考仍未通过者,终止论文工作,予以退学。 第四条:学位论文开题。 第三学期末完成。由导师及导师组负责,要求导师组专家不少于3人,研究生向专家组做公开形式的开题报告;提交审定的《开题报告》和《开题记录表》,工程硕士要提交《实验(设计)报告》。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首次开题后三个月内重新向专家组作开题报告。开题通过一年以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1)博士生开题前应阅读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近5年发表的文献120篇以上,其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修订)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修订)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自主创新,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根据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行情况,对2008年制订的《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行方案》进行修订。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是完善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以奖学金为主要形式的研究生资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学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培养机制改革方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完善导师负责制,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第二,通过研究生创新教育项目的实施和各类奖助学金的设立,以及“三助”(助教、助管、助研)岗位的设置,促进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第三,通过学校内部统筹,规划和使用财政拨付的研究生培养经费、导师部分研究经费和其他有关资金,构筑新的研究生奖助体系。 一、不断完善导师负责制 1.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应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从思想品德、专业水平、学术道德、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强对研究生的管理与教育。 2.导师要同指导小组内其他成员团结合作,在导师组组长的召集下,集思广益,听取其他教师对研究生培养的意见与建议,组成团队,形成良好的培养环境。

3.在研究生招生中,依据国家和学校有关政策,导师拥有自主选择学生的权利。根据相关学科、专业的培养条件和培养质量标准,学校可以适度调整导师的招生人数。 4.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工作承担指导责任。导师有权将研究生的研究工作作为本人研究计划的组成部分进行指导,并在最终成果中以符合学术规范的方式署名。在读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以陕西师范大学为署名单位公开发表学术成果,导师应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 5.导师应根据学校政策加强对研究生参加“三助”工作的指导。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不同学科、专业的导师应依据学科特点适度提供对研究生的资助,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研究与生活条件。 6.导师对研究生的奖学金申请拥有建议权。导师意见是所在学院(中心、所)和学校审核确定奖学金时的主要依据。 二、建立新的研究生培养奖助体系 1.设立研究生厚德奖学金 厚德奖学金在当年入学的全日制非在职学术型研究生中进行评定,用于资助全额或部分培养费。厚德奖学金的等级、额度及评定比例见下表: 厚德奖学金的评定在研究生入学报到并取得学籍后进行。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奖助工作领导小组以研究生入学考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专业代码:081505) (201109版)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200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点。本学科主要从事海岸与近海工程环境、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近海结构物设计及其运动机理研究,主要研究领域有:海岸与近海工程流体力学;河口海岸动力学;河口海岸演变、港口航道整治规划及海岸河口环境保护;海岸防护工程;海岸与近海岩土工程;港工与海工结构;港口与近海结构设计与动力分析;海岸带规划与管理。本学科目前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本学科的实验基地有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口深水航道试验中心(教学与科研基地)、风浪流水槽、 计算机辅助设计算中 一、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具备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研究、理论分析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能力,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工程技术工作,并取得有创新的研究成果。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海岸与近海工程流体力学 2.泥沙运动力学与河口海岸动力学 3.海岸与近海岩土工程 4. 港口与近海结构设计与动力分析 5. 近海环境与防灾 三、学制和学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二年半;总学分≥30,其中学位课学分≥19。半脱产硕士研究生经申请 批准其学习年限可延长半年至一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开课时间组号备注 学位课G071503 计算方法 3.0 秋 学位课G071507 数学物理方程 3.0 秋

学位课G071532 应用泛函分析 3.0 春 学位课G071536 高等计算方法 2.0 春 学位课G071552 应用近世代数 3.0 春 学位课G071555 矩阵理论 3.0 秋 学位课G071556 近代矩阵分析 2.0 春 学位课G071557 图与网络 2.0 春 学位课G071558 拓扑学基础 2.0 春 学位课G071559 最优化理论基础 3.0 秋 学位课G071560 小波与分形 2.0 春 学位课G071561 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 2.0 春 学位课G071562 基础数理统计 2.0 秋 学位课G071563 时间序列与多元分析 2.0 春 学位课G071564 应用随机过程 3.0 秋 学位课G071565 最优估计与系统建模 2.0 春 学位课G071566 变分法与最优控制 2.0 春 学位课G071567 工程微分几何 2.0 春 学位课G071568 非线性动力系统 3.0 春 学位课G090510 中国文化概论 2.0 春,秋留学生必修 学位课G090511 汉语 2.0 春,秋留学生必修 学位课G09051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0 春,秋

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医院重点学科建设是推进医疗、科研、教学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医院多出人才、多出成果,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内涵建设,促进我院重点学科建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性,突出学科优势,增强科研实力,使更多的临床学科尽快达到市、省级重点学科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学科建设创建期一般为三年,验收通过后,实行动态目标管理,每二年为一个周期。医院将按照浙江省卫生厅、绍兴市卫生局对重点学科建设的考核指标和要求对各级重点学科进行年度考核评估。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我院所有临床、医技、护理科室。国家、省、厅(局)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授予的重点学科创建单位和授牌单位均纳入绍兴市妇幼保健院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第二章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第四条指导思想:为适应医疗市场的竞争需要和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多层次的需求,引入重点学科建设的竞争机制,以重点学科带动医院全面发展。 第五条目标:把我院建设成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高水平专科妇幼保健院。

第六条重点学科建设的任务 1、医院将按照市级、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申报的要求,结合医学发展的需求,根据学科自身优势,逐渐建设成为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达到市级、省级乃至更高层次重点学科水平的学科。 2、以人为本,培养人才,锻炼队伍。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3、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优化科研平台,明确方向,重点突破,力争取得高层次科研成果。 4、通过重点学科建设,使科研与临床、教学更加紧密结合,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5、重点建设学科应以突出医疗特色,开展临床特色诊疗技术,兼顾科研为建设目标和任务。 第三章重点学科设置、申报与评定 第七条医院成立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论证学术带头人的确定,定期研究解决学科建设中的资金、人员、设备、课题研究等存在的问题,指导、监督学科建设规划的落实,协调各部门在学科建设规划落实过程中的关系。 第八条重点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教科,由科教科根据医院总体规划,制订医院重点学科发展规划,组织申报、评审、考核和奖惩等具体工作。 第九条巩固和发展医院已有重点学科优势,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在市、省内有影响、有优势的学科。

智慧医疗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智慧医疗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刘炜,李润知,林予松 摘要: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交叉型复合人才需求的增大,使得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趋势。本研究通过了解智慧医疗学科的现状及社会对医疗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模块化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并探索了智慧医疗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对提高这一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研究生培养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交叉学科;智慧医疗;人才培养模式 收稿日期:2018-12-17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研究生教改项目(编号:2017SJGLX029Y );郑州大学研究生核心学位课程项目(编号:YJSXWKC201540) 作者简介:刘炜(1981—),男,郑州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互联网医疗与大数据安全;李润知(1978— ),女,郑州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智能医疗与健康数据分析;林予松(1973—),男,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互联网医疗、医学影像处理等。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被 广泛应用到医疗行业。我国高校计算机专 业人才数量丰富,但很少有计算机专业人 才从事医疗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社 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如何培养 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型医疗信息交叉学 科专业人才,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 心和重点。 交叉学科的概念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 理学家伍得沃斯于1926年首次提出的,用 于表示超出一个学科范围的研究活动。作为 交叉学科分支之一的智慧医疗,涵盖临床医 学、公共卫生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 个学科。本研究以智慧医疗这个交叉学科 的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以资 料搜集、实地调研、综合分析、思考总结 为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国内外各研究型大 学对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及政府机构、企业组织、大型医院对智慧医疗专业人才的需求,并结合笔者所在单位的具体实践,总结出了新时代智慧医疗研究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同时,本研究尝试构建和创新符合人才要求规范和标准的智慧医疗研究生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一、现状分析(一)智慧医疗学科的发展现状2009年,美国联邦政府为促进医疗信息化发展投资190亿美元,Google 、微软、IBM 等各大IT 公司也纷纷推出各类医疗信息平台,使用受众包括医生、病人及病人家属。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确立了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智慧医疗是医学、计算机和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型综合专业。2003年,四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0)2019第3期教改探索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

武汉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12-03-17 23:04:51 武汉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办法 武大研字[2008]3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专业学位是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为硕士和博士两级,各级专业学位与对应的我国现行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 第二条专业学位研究生分为两种。毕业后同时取得毕业证、学位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称为学历学位教育研究生;仅取得学位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称为学位教育研究生。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学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学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仍按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各专业学位成立相应的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组织和协调与专业学位教育有关的活动,包括审定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组织课程、教材和案例库的建设,组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为学校制定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规划及有

关政策提供建议和咨询等。研究生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处负责协调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各学院主要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优质生源的组织,课程、教材和案例库的建设,导师队伍建设,学位论文选题、开题、答辩以及学位授予审核等工作,同时抓好学风建设。研究生院主要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质量监督、培养目标管理及学位授予等工作。凡涉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单位,应严格履行职责,规范管理,做好单位之间的协调合作,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第二章入学与注册 第六条取得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新生须持录取通知书,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在每年4-6月到相关学院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取得学习资格。逾期未按规定办理入学注册手续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七条各学院须于7月10日前将新生入学注册情况报研究生院,并认真做好研究生入学教育,落实各项教学和管理工作。学院应将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直接相关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发给每位专业学位新生。 第八条在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每年10月必须在所在学院注册。因故不能按期注册者,必须按规定向所在学院请假,经批准后方可延期办理注册手续。各学院应在每年10月底将

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理学院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代码:077103 ) (一级学科:心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应用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研究型和职业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其中,研究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技能的培养,能够开展相关专业的高层次学术研究,解决应用心理学的理论问题。 职业型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应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解决生产管理、产品研发、临床咨询等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心理学问题。 二、学制: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在校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包括如下4个研究方向: 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四、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4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在24个课程学分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选修课不低于9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 研究生读书报告:要求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系的学术论坛或省级以上专业学会会议做报告1次,其余的读书报告是在导师的组织下进行。所有读书报告应上交书面文本,以便考核。累计完成4次读书报告计2学分。 研究生应该在第二学年的春学期末之前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理学院学院教育与发展心理学专业(代码:077102 ) (一级学科:心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我国教育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具有教育和发展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和职业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其中,研究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技能的培养,能够开展相关专业的高层次学术研究,解决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的理论问题。 职业型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于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理论,解决我国素质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 二、学制: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在校学习年限为两年半。 三、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包括如下2个研究方向: 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 四、课程学习要求 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26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4学分,读书报告2学分。 在24个课程学分中,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选修课不低于9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的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没有补修成绩或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论文答辩。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五、培养环节要求 研究生读书报告:要求每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4次,其中至少公开在系的学术论坛或省级以上专业学会会议做报告1次,其余的读书报告是在导师的组织下进行。所有读书报告应上交书面文本,以便考核。累计完成4次读书报告计2学分。 研究生应该在第二学年的春学期末之前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重点学科建设是加强医院建设,促进医、教、研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更好地形成专科优势,促进重点学科更快、更好的发展,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重点学科建设内容: 1、围绕专科发展方向开展临床及科研工作,提高专科科研及临床医疗水平。 2、专科梯队建设,专科后备人员培养及专科相关人才培养,专科相关专业设备购置。 3、加强学术建设,扩大知名度,提高专科在本专业的学术影响力。重点学科的管理: 1、分管院长负责,医院科教科协调指导重点专科建设有关的问题。 2、各重点专科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制定专科三年、五年发展规划, 3、确定专科建设目标;科主任负责重点专科的经费使用及科研活动。3、各级重点专科确定后,在建设周期内应按照目标责任书的年度规划、有计划的实施专科建设,年终进行考核。 4、确保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论文发表在国内各级期刊上,鼓励向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积极举办全国性及省级学术会议,鼓励科技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通过与国内外的交流,促进科学的发展。 5、医院专门设立重点专科建设经费和科研启动经费,每建设周期5-10万,用于重点专科建设和科研课题的启动。

医院科研管理制度及奖励办法 一、开展科学研究 1、科研课题的申请立项、成果鉴定及申请奖励规定 按照国家、省、市科技计划、成果鉴定及奖励的有关管理规定以及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科研课题的立项申请、鉴定、请奖工作。 ⑴、申请科研课题立项: 按照医院安排的时间,课题组必须有相关的课题检索资料,并写出开题报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课题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列出详细的实施计划及经费概算,报科教信息科,由院科学技术委员会进行论证审核后决定报省或市科技计划,按要求填写科技计划申请表,由医院统一上报科技主管部门。 ⑵、课题的实施 根据省、市科技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项目文件,由列入计划立项负责人与医院签订科研合同书,科教信息科负责监督、检查项目的计划实施情况,并及时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项目负责人定期向学术委员会及科教信息科汇报课题进展情况,以保证研究的正常进行。 ⑶、科技成果的鉴定及申请奖励 按课题计划进度要求,课题完成后要及时进行鉴定。按成果鉴定要求,由课题组将本项目的工作总结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等整理成完整的技术材料交科教信息科,由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查后,向有关部门申请

西南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

西南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试行)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为了深化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根据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特制定《西南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试行)》。 一、主要目标 按照“适度提升规模,改善生源结构,保证生源质量,完善资助体系,提高培养质量”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完善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强化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完善资助体系,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统筹配置教育资源,促进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培养机制改革是高校自主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突破口,它涵盖了研究生教育从招生到学位授予的各个环节。通过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国家、学校、导师和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中的责、权、利,促进学校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创新。 (二)统筹资源,优化配置。加大对研究生培养经费的投入,统筹使用国家财政拨付的研究生培养经费、导师科研经费资助和其他有关资金,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分配机制,构建有利于激发研究生创新热情和创新实践的培养机制和资助体系。

(三)分类指导,分步推进。实施培养机制改革,将全日制研究生分为在职生和非在职生两种类别,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导师的科研需求和对研究生的资助能力等情况,实行不同学科分类指导,分步推进机制改革。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导师负责制 1.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具有主导作用。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应不断加强责任意识,从思想品德、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加强对研究生的教育与管理。 2. 在国家及学校规定的政策范围内,导师拥有在研究生招生中的自主权。在学生报名、择师的基础上,经导师组内充分协商后,导师自主决定录取人选。学校根据相关学科、专业的培养条件和导师的科研经费、项目需求调控招生计划。 3. 导师对自己所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工作承担指导责任。导师应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和监督,对在读研究生公开发表的、以师生共同署名或者是导师为通讯作者的学术成果,导师要承担在学术道德规范方面的相应责任。 4. 导师应在学校政策指导下加强对研究生“三助”岗位的管理。在学校的分类指导下,不同学科、专业的导师应依据学科特点适度提供对研究生的资助,改善研究生的科研与生活条件。 5. 导师对自己所培养研究生的基本奖学金申请及等级确定拥有建议权,学校及各培养单位在讨论学生的基本奖学金申请及等级确定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经济管理学院2007年修订方案 研究生处 编 经济管理学院 二00七年一月

产业经济学 (专业代码:020205;授予经济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产业经济学”属经济学门类中“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也是现代经济学中用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新兴的应用经济理论。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态度、开拓创新的精神,能适应各类工商企业、经济管理、政府决策部门需要的高层次、务实型综合管理人才和教学科研部门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 1. 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 “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是产业经济学中最直观地反映学科领域面貌特征、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应用性综合特色的研究方向。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分析产业组织及其相关问题,包括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产业组织的变化,产业政策的制定等。通过此方向的学习和研究,为制定和完善有关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2. 运输经济理论与运输政策分析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运输经济”作为产业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运输有关的问题。主要包括:运输经济基本理论、运输发展理论、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运输管制、运输补贴、运输与能源和土地利用、运输成本与运输价格,运输技术创新的经济分析,运输业投资及项目评估方法、运输经济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及宏观经济政策研究。 3. 产业经济的综合统计分析 “产业经济综合统计分析”属产业经济学中的计量问题研究,使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更严密、更科学。主要研究适合产业经济分析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从宏观上对各产业进行计量研究对产业的结构、规模、效益及竞争力进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量化指标。同时,通过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的学习,研究各产业和部门核算的理论及方法。 4. 企业理论与战略管理 企业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从交易费用、产权和信息理论等视角研究企业存在和企业发展、激励约束机制等。企业战略管理以微观经济理论和产业经济理论为基础,以提高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医院 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重点学科建设是增强医院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医院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各级重点学科建设,规范重点学科管理,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重点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优化资源配置,巩固和发展学科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推动学科快速发展,促进医院医疗、教学、科研水平提高。 第三条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形成梯队合理的学术队伍,具备一定优势和配套合理的实验室条件,具有承担、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能力,并在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逐步成为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开放型医疗、教学和科研基地。 第四条重点学科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和院级重点学科。 医院根据中长期发展目标制定重点学科建设规划,有计划、合理地培养一批院级重点学科,争取通过3~6年的规范建设,建成更多的校级、省级重点学科,并力争使部分省级重点学科达到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的标准。 第二章申报和评审

第五条重点学科申报和评审每3年开展1次,以二级或三级学科为申报单位,原则上从硕士生培养点或联合培养点中择优选择。 医院鼓励相关学科(科室)交叉联合,共同申报。 第六条院级重点学科的申报条件: (一)有2个以上稳定的科研方向,有较明显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二)学科带头人在该学科领域中有一定声望,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硕士生导师资格,年龄一般在52岁以下; (三)学术队伍的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一般要求有2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和3~5名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高学历的学术骨干比例较高; (四)长期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已培养过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得到社会好评; (五)目前至少承担2项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科研经费5万元以上;近3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0篇,曾经出版专著,或获厅局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第七条市级重点学科的申报条件,按照学校有关文件要求执行。 第八条省级重点学科的申报条件: (一)已被确认为院级或校级重点学科且经过至少3年以上重点建设; (二)有3个以上稳定的科研方向,并形成了明显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清华大学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重大改革

清华大学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重大改革 清华大学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重大改革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9-2020年)》,根据《清华大学综合改革方案》,经过全校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广泛深入讨论,现就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以下意见。清 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到,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1.改革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建立适应培养目标的录取机制。博士生招生加强对学术 志趣的考察;推行“申请入学-学科博士招生委员会全面考核决定录取”的方式,充分发挥 和有效规范专家组、导师在招生中对考生学术志趣、学术能力、学术潜力等的评价和决定 作用;推出可辅助导师选才的学术人才素质指南。专业硕士招生强调被录取者与项目的精 准契合,充分听取社会和市场声音,按照项目实行差异化招生;以熟悉行业或职业领域、 了解人力资源需求的专业招生人员组成的委员会主导招生工作,提高招生选才的科学化专 业化水平。取消院系研究生招生数量与本科生数量挂钩的做法。 2.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学术型与专业学位教育区分鲜明、各成体系。博士生培养要 更加突出学术志趣和创新动力,培养目标应反映社会需求并体现学科发展具体需要。培养 过程应贯穿加强基础理论、拓宽跨学科知识和国际视野、提升创新能力的原则。鼓励富有 创新潜力的博士生进行具有跨学科、交叉创新色彩的选题,并给以一定的学术资源支持。 鼓励和支持博士生面向学术前沿开展原创性研究,毕业后到主流的学术科研机构就业。专 业学位教育要更加面向市场,培养目标和方案的制订应吸纳行业专家参与,制定适应培养 目标的学位论文形式和标准,推动建立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探索学科特色与 行业需求相结合、理论知识与专业实际相结合的多样化培养模式。试点小规模在线课程和 翻转课堂,提高课程挑战度,建立符合教学规律、实现最优教学效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继续推进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平台建设,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和伦理教育,增强学生 学术责任感。 3.发展特色研究生项目,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建设一批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水平 特色学位项目。推动设立引领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硕士生项目,如大数据硕士、互联网金融硕士、全球政治与经济硕士、统计第二/双硕士学位等项目。选择优势合 作伙伴,优化国际双硕士学位、全英文硕士学位项目,如苏世民学者、清华-伯克利深圳 学院、清华-霍普金斯全球政治与经济双硕士学位、MBA+X双硕士学位等项目。面向国家战略和人类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推进发展中国家研究等跨学科博士生项目。 4.探索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规律,推动设立研究生第二学位,增加跨学科的研究 生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允许博士生、硕士生在攻读学位的同时,可以申请在本 校攻读第二学位或双学位(硕士学位),以利学生就业和长远发展。申请攻读第二学位的学生,要通过第二学位培养院系的面试考核。攻读第二学位,应向学校缴纳适当合理的费用。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拟逐步开设管理、法律、统计、数据科学等第二学位。

医疗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制度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医疗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制度 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组织实施管理制度 一、明确目标任务,落实条件措施 1.学科带头人在实施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时,有责任让本学科成员了解学科建设奋斗目标,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并时时把目标作为调节、衡量的准绳。 2.对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应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后,分解到各个组室和个人,使每一个学科组成员了解自己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了解各任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明确职责、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 3.应以任务为中心,合理地调配实现规划所需要的人、财、物、信息等各项条件,要保证将建设经费的绝大部分用于实验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上。 二、做好规划与计划的实施检查与监督工作 1.各级科管部门应负责对学科建设规划与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2.检查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学科的科研工作开展情况、经费使用与图书资料及设备的配备情况、人才梯队培养及学术交流情况等。 3.对执行情况要按期作出评估,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在规划、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如对科研课题执行中的新发现及时给予扶助和支持,对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对出现偏差的及要时加以纠正,或者及时修订规划、调整目标。 4.学科负责人每年底要写出年度建设情况总结报告,经医院科管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作为上级主管部门评价、考核重点学科建设情况的依据之一。 三、规划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估 1.重点学科建设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实行竞争、流动的机制, 一切通过考核与评估,选拔优秀者,淘汰相形见绌者,以便学科建设队伍不断优化。 2.学科建设的考核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科学性很强、内容复杂、工作量大

研究生管理制度

1. 日常管理条例 1)上下班:每个研究生必须严格遵循实验室上班制度每天按时到实验室学 习、工作,不可迟到早退,如有事需离开需向老师请假。实验室作息时 间:周一到周五8:00-11:30,14:00-17:30(上课、假期除外)。 2)卫生:要注意保持实验室环境卫生。每个药研室的研究生要注意保持个 人桌面整洁、干净,衣服、书包等物品放入对应的柜子中并关好柜门。 禁止在实验室中乱丢杂物,研究生每天按照值日生工作表轮流打扫实验 室,保证实验室卫生整洁。 3)休假:在药研室的研究生无暑假,但在过年期间可有不超过三周的假期, 平时假期一律依照医院的放假时间。如有要事需先向老师请假说明事由 后方可离开。 4)钥匙:实验室的每个人注意保管室验室钥匙,未经批准不得私自复制, 如有遗失应及时向导师登记,毕业或因其他原因离开实验室应向导师归 还钥匙;每天最后离开实验室者应关闭所有用电器,切断电源,锁好门 窗。 5)对于刚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要进行入室培训,要求新进人员要尽快掌握实 验室的基本情况,了解实验室的规则并顺利通过实验室入室培训考试。2.学术活动 1)研究生要认真完成科室和导师工作安排,定期主动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工作动态。对科室和导师安排的工作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实验室将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课题汇报探讨会,在该探讨会上研究生要具体汇报自己近断时间来实验成果以及以后的科研安排。 2)对于实验室书籍、论文资料要严格按相应规则使用。借阅实验室书籍、论文应登记,未经允许严禁转借他人,完成相关学习后应按时归还。如若研究生需公费购买书籍、复印打印均须征得指导老师同意,老师同意后方可购买。 3)研究生必须恪守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不得未经导师许可随意外传实验室数据,研究资料等。 4)研究生在科室工作期间所得成果和数据,均属于科室知识产权,所有权和处置权在导师和科室,。学术成果原则上要体现出药研室对研究生的培养,应将江苏省人民医院列为通讯作者之一。

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

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方案 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助学金等等)整个文件有点长大家应该感兴趣。浙江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国和自主创新战略,促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根据教育部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就是要进一步统筹和优化配置学校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资源,完善研究生资助体系,激发学校、学院、学科的内在积极性,构建起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和培养环境三者和谐发展、协同创新的制度结构,形成有利于激发研究生创新热情和创新实践的培养机制和资助机制,建立研究

生教育质量的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是要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在研究生培养中,创新是灵魂,科学研究主导是核心,导师负责制是基础。通过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以科研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导师负主责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以创新为目标的研究生奖助体系,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的设计要遵循下列原则:一是导师主导的原则,即充分考虑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责任和权益;二是科研导向原则,即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分类指导的原则,即在遵循研究生教育的共同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各个学科发展的特殊规律;四是分层管理原则,即在学校制订总体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院的创造性,制定各个学院的实施细则;五是稳步推进的原则,即充分考虑政策的可操作性、导师的承受能力,使改革进程平稳推进。 二、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落脚点

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 制度大全

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制度大全 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之相关制度和职责,XX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我市医学重点学科、重点后备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医疗卫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我市医疗卫生学科技术水平,特... XX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我市医学重点学科、重点后备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医疗卫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我市医疗卫生学科技术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建设旨在进一步调整重点学科建设布局,与国家人口与健康重点发展方向接轨,从本市防病、医疗的重点领域和急需加强的学科领域着手,在本市医疗卫生单位有重点地选拔一批学科作为市医学重点学科,并选择一部分学科作为重点后备学科加以建设。 第三条医学重点学科是指在我市范围内,该学科在技术水平、科学研究、人才梯队培养和科室管理等方面处于明显领先。医学重点后备学科是指尚达不到重点学科建设条件,但在某个方面具有一定基础及发展潜力的学科。 第四条列为市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目标是通过申报、立项,经过3年一轮的重点扶持和建设,力争造就几个在宁波市内有影响力的具有明显优势的重点学科;重点后备学科通过三年的扶持和建设,经评估为优秀的,列为下一轮的重点学科。 第二章申报条件和对象 第五条申报重点学科的基本条件: (一)建设目标必须对人类的健康促进和提高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的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重点学科总体质量和技术服务水平达到本市内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先水平,社会反映情况良好。 (三)该学科必须已列入本单位的重点建设计划。 (四)重视学科的内部管理,已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措施完善。 (五)学科带头人必须取得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年龄副高在50周岁以下,正高职称在55周岁以下。 (六)学科带头人近五年来在本学科领域内获得过县局级科技进步奖或县局级以上立项课题(排名前二位)。 第六条申报对象为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包括社会办医疗机构。 第三章评审与立项 第七条学科申报采取学科申请、单位遴选、择优推荐的方式。申请者填写申请书,并按要求提供相关的材料,经所在单位审核后上报至市卫生局。 第八条学科评审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择优的原则,实行专家评审制。市卫生局根据专家评审组意见,综合评定后确定建设对象,每个重点学科最多确定一家承担单位。 第四章学科建设与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