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doc

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doc

§16.3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1)

【学习目标】

1、了解系统、内力和外力的概念。

2、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导出动量守恒的表达式。

3、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

4、深刻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的各种形式,练习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学习重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理解

【学习难点】理解动量守恒的条件

【自主学习】

系统内力和外力

阅读课本12页:完成下面练习。

1、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系统.

2、内力:______________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

3、外力:______________ 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

例题1: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比m A∶m B=3∶2,

它们原来静止在平板车C上,A、B间有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

A、B与平板车上表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地面光滑.当弹簧突

然释放的瞬间:

(1)A、B两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受那些外力?系统中有那些内力?

(2)A、B、C三个物体所组成的系统受那些外力?系统中有那些内力?

归纳小结:内力与外力的概念是相对的,一个力是内力还是外力与选择的研究对象关,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一般只需要分析所受外力。

【合作探究】

动量守恒定律

一、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

〖物理情景〗: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的两个小球,质量分别是m1和m2,沿着同一直线向相同的方向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且v1>v2。经过一段时间t后,m1追上m2,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的速度分别是v1′和v2′。碰撞过程中第一个球所受另一个球对它的作用力是F1,第二个球所受另一个球对它的作用力是F2。碰撞之前总动量:P=P1+P2=m1υ1+m2υ2’,碰撞之后总动量:P’=P1’+P2’=m1υ1’+m2υ2’那么碰撞前后的总动量有什么关系呢?

推导方法一:阅读课本13页,概括用牛顿第二、第三定律推导动量守恒定律的主要步骤:

上式的物理意义是:

推导方法二:碰撞过程两个小球所受的平均作用力为F1和F2,则分别用动量定理,

对第一个小球由动量定理有:

对第二个小球由动量定理有:

由牛顿第三定律有:

即:

整理: m 1υ1+m 2υ2=m 1υ1’+m 2υ2’ 即:P= P ’

结论:从上面的分析还可以看出,两个物体碰撞过程中的每个时刻都有 __________ ,因此上面结论对过程中的任意两时刻的状态________,也就是说,系统的动量在整个过程中一直________ _ 。因此,我们才说这个过程中动量是_________的。

例题2:关于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的动量守恒是指初、末两状态的动量才相等.

B.系统的动量守恒是指任意两个状态的动量相等.

C.系统的动量守恒是指系统中任意一物体的动量不变.

D.系统所受外力的冲量为零,系统的动量一定守恒.

阅读课本13页,完成下面练习。

二、内容:

如果一个系统______________ 或者_______________,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三、守恒条件:

1、系统不受 或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为 。(严格条件)

2、系统的内力 外力。(近似条件)如碰撞或爆炸瞬间,外力可以忽略不计

3、系统在某一方向 外力或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 ,则系统在该方向动量守恒。(分动量守恒)

例题3:子弹打进与固定于墙壁的弹簧相连的木块,未能穿出,则此子弹与木块系统:

(1) 在子弹入射木块的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否? (2) 子弹与木块一起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系统

动量守恒否?说明理由。

例题4、下列各图中所有的接触面光滑,不计空气的阻力,其中动量守恒的有:( )

四、表达式:

(1)、p=p ′即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 和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 /大小 ,方向 。具体到实际应用时又有以下常见三种形式: a.m 1v 1+m 2v 2=m 1v 1′+m 2v 2′

(适用于作用前后都运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b. m 1v 1+ m 2v 2

=0

(适用于原来静止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比如爆炸、反冲等,两者速率及位移大小与各自质量成反比).

c. m1v1+ m2v2 =(m1+m2)v

(适用于两物体作用后结合在一起或具有共同速度的情况)

(2)、?p=0即系统为零。

(3)、?=?即相互作用的系统内的物体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动量的等于另一部分动量的。

例题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从光滑斜面的顶端滑到底端,在这过程中:()

A.M、m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M、m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m、M各自的水平方向动量的增量大小相等;

D.M对m的支持力的冲量为零。

【随堂测评】

1.把一支枪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枪

发射出一颗子弹.对于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枪和子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B.枪和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车、枪和子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D.车、枪和子弹组成的系统近似动量守恒,因为子弹和枪筒之间有摩擦力.且摩擦力的冲量甚小

2、两物体组成的系统总动量守恒,这个系统中:()

A.一个物体增加的速度等于另一个物体减少的速度

B.两个物体的动量变化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系统的总动量始终为零

D.系统总动量的变化为零

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两小车中间夹一压缩了的

轻弹簧,两手分别按住小车,使它们静止,若以两车及弹

簧组成系统,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手同时放开后,系统总量始终为零[来源:]

B.先放开左手,后放开右手后动量不守恒

C.先放开左手,后放开右手,总动量向左

D.无论何时放手,只要两手放开后在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

系统总动量都保持不变,但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为零

4、A、B两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相向运动,其中物体A的

质量为m A=4 kg,两球发生相互作用前后的运动情况如图14-1

-5所示,由图可知A、B两物体在________时刻发生碰撞,B物

体的质量为m B=________kg

5、甲乙两船自身质量为120 kg,都静止在静水中,当一个质

量为30 kg 的小孩以相对于地面6 m/s 的水平速度从甲船跳上乙船时,不计水的阻力,甲、乙两船速度大小之比:v 甲∶v 乙=______ _.

6、图所示,两个带同种电荷的小球A 和B ,A 、B 的质量分别为m 和2m ,开始时将它们固定在绝缘的光滑水平面上保持静止.A 、B 的相互作用力遵循牛顿第三定律,现同时释放A 、B ,经过一段时间,B 的速度大小为v ,则此时:( )

A .A 球的速度大小为v 2

B .A 球的动量大小为m v

C .A 球与B 球的动量大小之比一直为1∶1

D .A 球的动能为2m v

2 【随堂小结】 :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1

《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应注意的问题,并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的优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碰撞、爆炸等物体相互作用的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分析动量守恒定律成立条件有哪些? 答:①F合=0(严格条件) ②F内远大于F外(近似条件) ③某方向上合力为0,在这个方向上成立。 (二)进行新课 1.动量守恒定律与牛顿运动定律 师:给出问题(投影教材11页第二段) 学生:用牛顿定律自己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点拨、提示)

推导过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碰撞过程中1、2两球的加速度分别是 1 11m F a = , 222m F a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 1、F 2等大反响,即 F 1= - F 2 所以 2211a m a m -= 碰撞时两球间的作用时间极短,用t ?表示,则有 t v v a ?-'=111, t v v a ?-'= 22 2 代入2 211a m a m -=并整理得 221 12211v m v m v m v m '+'=+ 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教师点评: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意义 从现代物理学的理论高度来认识,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普适原理之一。(另一个最基本的普适原理就是能量守恒定律。)从科学实践的角度来看,迄今为止,人们尚未发现动量守恒定律有任何例外。相反,每当在实验中观察到似乎是违反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时,物理学家们就会提出新的假设来补救,最后总是以有新的发现而胜利告终。例如静止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放出电子时,按动量守恒,反冲核应该沿电子的反方向运动。但云室照片显示,两者径迹不在一条直线上。为解释这一反常现象,1930年泡利提出了中微子假说。由于中微子既不带电又几乎无质量,在实验中极难测量,直到1956年人们才首次证明了中微子的存在。(2000年高考综合题23 ②就是根据这一历史事实设计的)。又如人们发现,两个运动着的带电粒子在电磁相互作用下动量似乎也是不守恒的。这时物理学家把动量的概念推广到了电磁场,把电磁场的动量也考虑进去,总动量就又守恒了。 2.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方法 (1)分析题意,明确研究对象。在分析相互作用的物体总动量是否守恒时,通常把这些被研究的物体总称为系统.对于比较复杂的物理过程,要采用程序法对全过程进行分段分析,要明确在哪些阶段中,哪些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从而确定所研究的系统是由哪些物体组成的。 (2)要对各阶段所选系统内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弄清哪些是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力,哪些是系统外物体对系统内物体作用的外力。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条件,判断能否应用动量守恒。 (3)明确所研究的相互作用过程,确定过程的始、末状态,即系统内各个物体的初动量

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含答案

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系统、内力和外力的概念. 2.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表达式和守恒条件. 3.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 4.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自主预习】 一、系统、内力与外力 1.系统:相互作用的_________物体组成一个力学系统. 2.内力:___________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3.外力:系统_________的物体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二、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 m1v1+m2v2=__________(作用前后总动量相等). 3.适用条件:系统____________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_________ 【自主预习答案】 一、1.两个或多个. 2.系统中. 3.外部. 二、1.不受外力,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 2.m1v1′+m2v2′. 3.不受外力、为零.

问题探究】 一、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自主探究一】 1.如图所示,公路上三辆汽车发生了追尾事故.如果将甲、乙两辆汽车看做一个系统,丙车对乙车的作用力是________(“内”或“外”)力;如果将三车看成一个系统,丙对乙的力是________(“内”或“外”)力. 【答案】外内 【解析】内力是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外力是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内的物体的作用力.一个力是内力还是外力关键是看选择的系统.如果将甲和乙看成一个系统,丙车对乙车的力是外力;如果将三车看成一个系统,丙车对乙车的力是内力.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质量分别为m1、m2的球A、B,沿着同一直线分别以v1和v2的速度同向运动,v2>v1.当B球追上A球时发生碰撞,碰撞后A、B两球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试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两球碰前总动量m1v1+m2v2与碰后总动量m1v1′+m2v2′的关系. 【答案】设碰撞过程中两球受到的作用力分别为F1、F2,相互作用时间为t.根据动量定理:F1t=m1(v1′-v1),F2t=m2(v2′-v2). 因为F1与F2是两球间的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F1=-F2, 则有:m1v1′-m1v1=m2v2-m2v2′ 即m1v1+m2v2=m1v1′+m2v2′

区域地理南方地区(超实用)

南方地区学案 【考纲解读】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南方地区国土资源整治与开发 【学习目标】 1.利用南方地区图,掌握南方地区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南方地区为例,学会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 3. 激情投入,享受成功的快乐;通过与北方地区的比较,正确认识我国区域的差异性。【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区域地理读本和地图册,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熟记基础知识。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自主学习的收获做好标记 3.完成课后的读图训练。 【重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探究主题展示】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发展方向和措施 第一课时 【目标一】区域位置和范围:(结合教材图3-12-1) 【读图指导】 1、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 特点和范围。 2、找出主要经纬线:北 回归线、30°N,100°E、 110°E、120°E 归纳一、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主要包括地区、地区和地区。 2、地理位置: (1)相对位置:位于以南,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海和海。 位于东部季风区部。 邻国:南方地区陆上相邻的国家自西向东依次为:、、。(2)绝对位置:纬度范围:北纬度;重要纬线:北回归线、30°N (大部分地区)经度范围:东经度;重要经线:100°E、110°E、120°E 3、面积:约占全国。人口:占全国的%,是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 技巧点拨: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 1、30°N和长江附近地理事物

2、北回归线附近地理事物 (一)、地形:(请结合地图册210页南方地区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形特征: 地势: 地形: 2、主要地形区有——平原:高原: 盆地:丘陵:山地:

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导学案

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说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自主学习】导学案一:阅读P44、45图文,完成下列问题: 1、位置:位于—以南、以东,东面、南面分别濒临海和海。 2、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和为主,有高原盆地。东部为交错分布的、和,有平原丘陵。在沿江分布着面积较大的和,有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南方地区主要山脉有,期中和为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导学案二:读P46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3、气候:南方地区纬度_______,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以上。大部分地区为带,北回归线以南少部分地区为带。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以上,属于湿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夏季__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__。 4、植被与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的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在湿热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___________”。四川盆地土壤为,因此又被称为“”。 【合作探究】导学案三:P46活动读图7.3认识南方地区地形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图7.3中,找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原因? (2)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原因? 导学案四:读图7.3 在图中找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流珠江,以及怒江、澜沧江。五大淡水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合作探究】导学案五读P47课文,归纳总结 这样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决定了南方农业为农业 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 气候:地形: 。水源: 【自主学习】导学案六读P47图文,填空 主要种植,也种植等,盛产等经济作物。主要粮食作物,遍布在整个南方地区。糖料作物,分布在、。油料作物,分布在整个南方地区。经济作物棉花,分布在。南方水果。

高中物理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第4节碰撞教学案人教版5

第4节碰__撞 1.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 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 2.两小球碰撞前后的运动速度与两球心的连线在 同一条直线上,这种碰撞称为正碰,也叫对心碰撞。 3.微观粒子相互接近时并不像宏观物体那样“接 触”,这样的碰撞又叫散射。 一、碰撞的分类 1.从能量角度分类 (1)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合为一体或碰后具有共同速度,这种碰撞动能损失最大。 2.从碰撞前后物体运动的方向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分类 (1)正碰:(对心碰撞)两个球发生碰撞,如果碰撞之前球的速度方向与两球心的连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个球的速度方向仍会沿着这条直线的方向而运动。 (2)斜碰:(非对心碰撞)两个球发生碰撞,如果碰撞之前球的运动速度方向与两球心的连线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方向都会偏离原来两球心的连线而运动。 二、弹性碰撞特例 1.两质量分别为m 1、m 2的小球发生弹性正碰,v 1≠0,v 2=0,则碰后两球速度分别为 v 1′=m 1-m 2m 1+m 2v 1,v 2′=2m 1 m 1+m 2 v 1。 2.若m 1=m 2的两球发生弹性正碰,v 1≠0,v 2=0,则v 1′=0,v 2′=v 1,即两者碰后交换速度。 3.若m 1?m 2,v 1≠0,v 2=0,则二者弹性正碰后,v 1′=-v 1,v 2′=0。表明m 1被反向

以原速率弹回,而m2仍静止。 4.若m1?m2,v1≠0,v2=0,则二者弹性正碰后,v1′=v1,v2′=2v1。表明m1的速度不变,m2以2v1的速度被撞出去。 三、散射 1.定义 微观粒子相互接近时并不像宏观物体那样“接触”而发生的碰撞。 2.散射方向 由于粒子与物质微粒发生对心碰撞的概率很小,所以多数粒子碰撞后飞向四面八方。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两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碰撞后粘在一起,因而不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2)速度不同的两小球碰撞后粘在一起,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 (3)在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的条件下,正碰满足动量守恒定律,斜碰不满足动量守恒定律。(×) (4)微观粒子碰撞时并不接触,但仍属于碰撞。(√)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如图16-4-1所示,打台球时,质量相等的母球与目标球发生碰撞,两个球一定交换速度吗? 图16-4-1 提示:不一定。只有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发生一维弹性碰撞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总动能守恒,才会交换速度,否则不会交换速度。 (2)如图16-4-2所示是金原子核对α粒子的散射,当α粒子接近金原子核时动量守恒吗? 图16-4-2 提示:动量守恒。因为微观粒子相互接近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属于内力,满足动量守

动量守恒定律学案(新)

16.3 动量守恒定律课堂学案 一、合作探究 如图1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运动的两个小球,质量分别是m1和m2,沿着同一直线向相同的方向运动,速度分别是v1和v2,v1>v2。当第二个小球追上第一个小球时两球碰撞。碰撞后的速度分别是v1’和v2’。碰撞过程中第一个小球受第二个小球对它的作用力是F1,第二个小球所受第一个小球对它的作用力是F2。两小球作用时间为Δt。 分别对两小球使用动量定理,探究碰撞前、后两小球总动量的关系。 问题1:用所给的字母分别表示出碰撞前、后两小球的动量之和? 问题2:碰撞过程中,两小球所受的平均作用力F1和F2有什么关系? 问题3:碰撞过程中,对小球m1,列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问题4:碰撞过程中,对小球m2,列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结合以上问题,分析两小球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的关系。 二、归纳总结 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2)表达式: (3)条件:

三、例题解析 例1:在列车编组站里,一辆m 1=1.8×104kg 的甲货车在平直轨道上以v 1=2m/s 的速度运动,碰上一辆m 2=1.2×104kg 的静止的乙货车,它们碰撞后结合在一起继续运动如图2。求货车碰撞后运动的速度。 思考:碰撞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 例2:如图3所示,一质量为M=4Kg 的小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以v=1m/s 的速度向左运动,现有一质量为m=1Kg 的小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v 0=2m/s 从小车的左端开始向右端滑行,最终物块相对于小车静止,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1)物块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吗? (2)最终他们的共同速度是多少? 例3:如图4所示,一枚在空中飞行的导弹,质量为m 。在某点速度大小为V ,方向向右,导弹在该地突然炸裂成两块,其中质量为m 1的一块沿着V 的反方向飞去,速度的大小为V 1,求炸裂后另一块的速度为V 2。 思考:爆炸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 图2 图4 图3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导学案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探索时间:序号:【学习目标】 1、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2、了解北方地区的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半岛及长城的分布 3、了解北方地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及森林分布 4、了解北方地区的重要农业区及森林资源的分布 5、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6、了解北方地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7、了解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 【学习重难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一、概况(自主学习) 1、位置:我国部以北的地区,东 临、 2、范 围:、、、 、、、 全部地 区,、、 大部, 东北部,、东南 部,、北部 3、面积:占全国 4、人口:占全国

二、自然地理(合作学习)新课标第一网 在图4-7中找出下列内容 ①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 (和分界线)、秦岭、长城(西 起,东至) ②地形:以、为主,主要有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③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④河流:黑龙江(结冰期最长)、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含沙量最大)、淮河、京杭运 ⑤资源 (1)煤:山西大同、阳泉、西山陕西神府河北开滦、峰峰黑龙江鸡西、鹤岗 是我国产煤最多的省份 (2)铁:辽宁鞍山、本溪河北迁安 (3)石油:黑龙江大庆(第大油田) 山东胜利(第大油田)河北华北 辽宁辽河山东、河南交界处中原 (4)水资源不足,水土资源配合 (5)森林:东北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⑥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省)、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 ⑦气候:(气候特 征 ) 三、黄土高原(合作探究) 1、水土流失的原因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导学案(新 版)新人教版 【基础要点】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范围:南方地区位于以南,以东,东临海,南临海。 2、地形: O东部和西部差异明显。西部以和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和,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和。即有四大地形区、、、。 3、气候:纬度较低,一月气温在以上,降水量在以上,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 4、土壤:人们常把南方地区称为“ "o但四川盆地被称为“",云贵高原地形发育典型 5、植被类型: O 【南方地区的农业】 6、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主要种植、也种植、、等。盛产、、、以及、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7、找到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在书中做标注) 【合作探究】 1、认识南方地区的地形差异及对气候的影响。见课本P46活

2、认识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见课本P48活动 【会考预测】 1、南方地区东临()A:渤海B:东海C:黄海D:琼州海峡 2、下列属于南方地区地形区的是()A:内蒙古高原B: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D :青藏高原 3、下列属于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因素的是()A:平原面积大B:水热条件优越C:降水偏少D :耕地集中连片 4、下列不属于南方地区主要作物的是()A甘蔗B茶叶 C苹果D水稻 5、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气候温暖,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影响HG (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山脉: A ,它是江西省与的分界山脉;C ; D ;地形区: ④,有“”之称;⑤,有之称;③,其特点是。(2) 河流⑥是;濒临海洋G , 11 ;岛屿①。(3)本区气候,耕地多为,粮食作物以为主,经济作物有、、。(列举三种即可)【基础要点】 【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特征】 2、范围:主要包括、南部和省北部地区。重点。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物理组梁永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第二册(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 本节讲述动量守恒定律,它既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之后,以动量定理为基础,研究有相互作用的系统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等于零时所遵循的规律。它是动量定理的深化和延伸,且它的适用范围十分广博。 动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阶段继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后的又一严重的解决问题的基本工具。动量守恒定律对于宏观物体低速运动适用,对于微观物体高速运动同样适用;不仅适用于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也适用于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因此,动量守恒定律不仅在动力学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在日后的物理学领域如原子物理等方面都有着广博的应用,为解决物理问题的几大主要方法之一。因此,动量守恒定律在教学当中有着非常严重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已经掌握了动量、冲量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了动量定理之后,对于研究对象为一个物体的相关现象已经能够做出比较确凿的解释,并且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动量的观念,为以相对较为繁复的由多个物体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类问题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碰撞、爆炸等问题是生活中比较多见的一类问题,学生对于这部分现象比较感兴趣,理论和实际问题在这部分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前期的学习和实践当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为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做好了能力上的准备。

从实验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对于这部分的相关知识,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主动学习意识。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能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 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2.过程与方法:分析、推导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格务实的学习方法。 (二)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和守恒条件 难点:守恒条件的理解 关键:应用动量定理分析四、设计理念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体会胜利的喜悦,渗透严格务实的科学思想;同时,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活动当中找到正确的分析方向, 五、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质疑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教学流程(一)引入新课 回顾动量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指出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为一个物体。质疑:当物体相互作用时,情况又怎样呢?(二)新课教学 1、分析教材中实验部分,对比多媒体展示的实验,总结通过实验得到的相关结论。

高中物理 16.2《动量守恒定律(一)》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5

16.2 动量守恒定律(一)学案导学 教学目标: 理解动量的概念,明确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守恒条件和矢量性。理解“总动量”就是系统内各个物体动量的矢量和。 1.动量(momentum)及其变化 (1)动量的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记为p=mv. 单位:kg·m/s 读作“千克米每秒”。 理解要点: ①状态量: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与“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反映了由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瞬时性。 ②相对性:这是由于速度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通常以地球(即地面)为参考系。 ③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运算遵循矢量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例1】关于动量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量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B.动量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C.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同 D.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小的惯性大 (2)动量的变化量: 定义:若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的始、末动量分别为p和p′,则称:△p= p′-p为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动量变化。 强调指出:动量变化△p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相同。 一维情况下:Δp=mΔυ= mυ2- mυ1矢量差 【例2】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

2.系统内力和外力 (1)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系统。 (2)内力:系统内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 (3)外力:外物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分析上节课两球碰撞得出的结论的条件: 两球碰撞时除了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系统的内力)外,还受到各自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使它们彼此平衡。气垫导轨与两滑块间的摩擦可以不计,所以说m1和m2系统不受外力,或说它们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注意:内力和外力随系统的变化而变化。 3.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 (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2)适用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和为零 (3)公式:p1/+p2/=p1+p2即m1υ1+ m2υ2= m1υ1′+ m2υ2′ 或Δp1=-Δp2或Δp总=0 (4)注意点: ①研究对象:几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如:碰撞)。 ②矢量性:以上表达式是矢量表达式,列式前应先规定正方向; ③同一性(即所用速度都是相对同一参考系、同一时刻而言的) ④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合外力为0。要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 条件的延伸:a.当F内>>F外时,系统动量可视为守恒;(如爆炸问题。) b.若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则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例如:如图所示,斜面体A的质量为M,把它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 一质量为m的滑块B从斜面体A的顶部由静止滑下,与斜面体分离后以速 度v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在这一现象中,物块B沿斜面体A下滑时, A与B间的作用力(弹力和可能的摩擦力)都是内力,这些力不予考虑。但 物块B还受到重力作用,这个力是A、B系统以外的物体的作用,是外力;物体A也受到重力和水平面的支持力作用,这两个力也不平衡(A受到重力、水平面支持力和B对它的弹力在竖

南方地区学案

南方地区(学案)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四川盆地聚居着四川、重庆的绝大部分人口,是中国和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巴蜀文化的摇篮。号称“天府之国”。蜀相诸葛亮曾赞其为「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地,北靠秦岭山地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我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盆地边缘多低山和中山,山势陡峻,地表崎岖,故历史上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气候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盛夏连晴高温天气又造成盆地东南部严重的夏伏旱。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1 300毫米,70~75%的雨量集中于6~10月。“巴山夜雨”自古闻名,夜雨占总雨量的60~70%以上。盆地区雾大湿重,云低阴天多。故有“蜀犬吠日”之说。四川盆地周围的群山,强有力地阻挡了冬季从北方吹来的冷空气和寒潮侵袭。盆地内部冬季较温暖。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可四季常绿。夏季盆地内部气温高,炎热的时间也长,再加上盆地内河湖众多,水道河汊遍布,雨量充沛,湿度很大,极利于农作物的快速生长 四川盆地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中国动物种类最多、最齐全的地区之一。属于一类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灰金丝猴、白唇鹿等。四川素称“天府之国”,既有山川俊美的自然风貌:地势多样,青峰竞艳,丹壑争流;又有秀冠华夏的历史人文: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名人文豪竞相辈出。在这里,自然、人文与社会风俗多种景观相生相依,情景交融,造就了得天独厚、品位极高的天府之国。 昔日的“天险”,今日已变通途。 思考:1、请用简炼的话语概括四川盆地最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材料和图片具体阐述四川盆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特征。

1.3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教学案

学号:_______ 姓名:_______ 1.3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弹簧模型 【旧知检测】 1.有两个质量分别是m A= 0.2 Kg、m B=0.4Kg的小球分别以v A= 3.0m/s和v B= 6m/s的 速度沿光滑水平面相向运动,碰撞后粘合在一起。求: (1)、它们的共同速度大小和方向 (2)、损失的机械能 【考点呈现】弹簧模型的动量与能量转化 【尝试练】 模型:设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质量为m1= 1kg,B质量为m2= 2kg,B的左端连有轻弹簧。A以速度v 1=9m/s向静止物体B运动。 从Ⅰ到Ⅱ位置: 对A:受到向的力,故V逐 渐。且加速度a1逐渐。 对B:受到向的力,故V逐渐。且加速度a2逐渐。 当A、B速度时,弹簧被压缩最短(如图Ⅱ位置),此时加速度最,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最。 从Ⅱ到Ⅲ位置: 对A: 受到向的力,故V继续。且加速度a1逐渐。 对B:受到向的力,故V继续。且加速度a2逐渐。 当弹簧恢复原长时(如图Ⅲ),此时加速度最,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最。A、B将。 规律:整过程动量,机械能 【巩固练】 1.设光滑水平面上,小球A质量为m1= 2kg,小球B质量为m2= 2kg,B的左端连有轻弹簧。A球以速度v1=9m/s向静止小球B运动,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求: (1)、当A球速度为何值时,弹性势能最大?并求最值。 (2)、何时两球分离?分离时A、B的速度是多少? 2.设光滑水平面上,物体A质量为m1= 2kg,B质量为m2= 2kg,B的左端连有轻弹簧。A以速度v=4m/s向右,B以速度v=4m/s向左,相向运动,当A触及弹簧时,弹簧开始被压缩,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动量守恒定律》导学案2

16.3 动量守恒定律学案导学 教学目标: 能够系统内力和外力,明确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守恒条件和矢量性。理解“总动量”就是系统内各个物体动量的矢量和。 知识回顾: 1.动量(momentum)及其变化 (1)动量的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记为p=mv. 单位:kg·m/s读作“千克米每秒”。 理解要点: ①状态量: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与“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反映了由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瞬时性。 ②相对性:这是由于速度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通常以地球(即地面)为参考系。 ③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运算遵循矢量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例1】关于动量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量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B.动量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C.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同 D.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小的惯性大 (2)动量的变化量: 定义:若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的始、末动量分别为p和p′,则称:△p= p′-p为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动量变化。 强调指出:动量变化△p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相同。 一维情况下:Δp=mΔυ= mυ2- mυ1矢量差 【例2】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

学习新知: 1.系统内力和外力 (1)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系统。 (2)内力:系统内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 (3)外力:外物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分析上节课两球碰撞得出的结论的条件: 两球碰撞时除了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系统的内力)外,还受到各自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使它们彼此平衡。气垫导轨与两滑块间的摩擦可以不计,所以说m1和m2系统不受外力,或说它们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注意:内力和外力随系统的变化而变化。 2.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 (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2)适用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和为零 (3)公式:p1/+p2/=p1+p2即m1υ1+ m2υ2= m1υ1′+ m2υ2′ 或Δp1=-Δp2或Δp总=0 (4)注意点: ①研究对象:几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如:碰撞)。 ②矢量性:以上表达式是矢量表达式,列式前应先规定正方向; ③同一性(即所用速度都是相对同一参考系、同一时刻而言的) ④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合外力为0。要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 条件的延伸:a.当F 内>>F 外 时,系统动量可视为守恒;(如爆炸问题。) b.若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则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例如:如图所示,斜面体A的质量为M,把它置于光滑的 水平面上,一质量为m的滑块B从斜面体A的顶部由静止滑下, 与斜面体分离后以速度v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在这一现象中, 物块B沿斜面体A下滑时,A与B间的作用力(弹力和可能的摩 擦力)都是内力,这些力不予考虑。但物块B还受到重力作用,这个力是A、B

【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两课时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概况。 (2)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差异,分析形成的原因。 (3)掌握北方地区的主要资源及工业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析图、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资料、图片、音频等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地形、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的资源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复习提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什么?秦岭---淮河线是哪两个地区的分界线?(学生回答) 明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线;秦岭---淮河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 二、新课学习 北方地区(一)自然概况 1.指导学生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半岛和濒临的海洋,说出本区的范围与地理位置特点。 明确: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线以北。主要的半

岛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东临渤海和黄海。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北方地区的范围及其主要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以及内蒙古东北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 2.提问: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本区主要位于中国地势的第几级阶梯?说出你的判断理由?(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黄土高原。北方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在图中找出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和太行山。由此判断出黄土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位于第三级阶梯。 播放音频:东北平原的黑土地 提问:北方地区的主要林区分布在哪里?(学生回答) 明确: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气候: 从温度带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从干湿地区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从气候类型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方地区(二)农业 展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提问: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几熟?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北方地区位于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以古长城为界,古长城以南,秦岭---淮河线以北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古长城以北是一年一熟,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提问:北方地区的特产有哪些?(学生回答) 明确: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如苹果、桃、柿、梨、杏、枣、葡萄等;地方特产丰富,著名的有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等。 拓展延伸: 梅花鹿全身都是宝,所以古时候人们把鹿称作神兽。鹿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要算鹿茸了。鹿茸能温肾壮阳,生精益血,强筋补髓,主治虚劳赢疲,血虚眩晕,腰膝酸痛,虚寒血崩等病症。 鹿茸主要有产于大兴安岭的马鹿茸和长白山的梅花鹿茸两种,质地上,梅花鹿茸要优于马鹿茸。 活动1: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对物理情景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式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按照《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利用多媒体为课堂创设情景,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究结果,提高课堂效率。 【教材分析】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的规律之一,重点把握动量守恒的条件,能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维空间物体相互作用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理解动量定理基础上,对冲量、动量的矢量性,以及动量的相对性、瞬时性已有初步的认识,对有关一个物体的动量问题基本能解决,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但对动量定理的运用能力,特别是有关相对同一参考系时动量相对性仍然不够明确,对动量计算中如何取正负值一知半解,存在畏难心理。 【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掌握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并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系统的动量是否守恒; (2)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现象,分析解决一维运动的问题。 【方法、过程目标】 (1)体验用实验探究动量守恒的过程与方法; (2)学会理论思维的方法,能结合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德育目标】 (1)通过亲历实验探究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 (2)领悟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之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守恒条件的判定。 难点:动量守恒定律的矢量性。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推理归纳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用具】 气垫导轨、光电门和光电计时器,已称量好质量的两个滑块(附有弹簧圈和尼龙拉扣),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钟) 前面学过的动量定理只研究了一个物体受力作用一段时间后动量变化的规律,那么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他们各自的动量又怎样变化呢? (二)新课教学 1、实验探究:物体碰撞时动量变化的规律 我们现在来研究在光滑水平面上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物体发生碰撞时动量变化的规律。(15分钟) ●学生猜想与假设。让学生对两个物体碰撞时的运动情况与动量变化的情况进行大胆的猜想,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由学生设计实验。包括实验仪器和器材的选择,需要测量的物理量以及数据的处理。

《动量守恒定律》复习导学案正式

高二物理 WL-10-02-142 第十六章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复习导学案 编写人:路尔清 审核人:马涛 郑学城 郑光情 王雁飞 编写时间:2011-5-10 班级: 班 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利用守恒条件判系统动量是否守恒。(重点) 2、掌握用动量守恒定律建立方程的方法与技巧。(重点) 3、熟悉利用动量、能量、运动学公式解决综合性问题(重点、难点) 【学习方法:】练习、总结、归纳 【知识链接】 1、在位移-时间图象中,直线的斜率代表物体的 ,斜率的大小代表 大小,斜率的正负代表 。 2、物体动能定义式:K E = ;动量定义式: P ;动能K E 与动量大小P 关系式: 或 。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动量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 问题一、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 2、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 ; (两物体组成系统)。 3、动量守恒定律研究对象: 。 问题2: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1、理想守恒:系统 或 。 2、近似守恒:系统所受的合力不为零,但当 ,系统的动量近似看成守恒。 3、分方向守恒:系统在某一方向 ,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例1、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的质量比m A ∶m B =3∶2,它们原来静止在平板车C 上,A 、B 间有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A 、B 与平板车上表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地面光滑. ) (1)、若将A 、B 、弹簧看成一系统,该系统受哪些外 力?该系统动量是否守恒? (2)、若将A 、B 、弹簧、小车看成一系统,该系统受

哪些外力?该系统动量是否守恒? (3)将小车作为研究对象,小车受哪些外力?小车动量是否守恒?放手后小车将向什么方向运动? 例2、在光滑水平面上A 、B 两小车中间有一弹 簧,如图所示。用手抓住小车并将弹簧压缩后使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将两小车及弹簧看做一个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手同时放开后,系统总动量始终为零 B .先放开左手,再放开右手后,动量不守恒 C .先放开左手,再放开右手后,总动量向左 D .无论何时放手,两手放开后,在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系统总动量都保持不变,但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为零 知识点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例3、(两物体构成的系统) 质量为10g 的子弹,以300m/s 的速度射入质量是30g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子弹留在木块中以后,木块运动的速度是多大?如果子弹把木块打穿,子弹穿过后的速度为100m/s ,这时木块的速度又是多大? (请同学们先画出系统初、末两状态示意图) 例4、(多物体构成系统、多过程) 在水平光滑的冰面上,一小孩坐在静止的冰车中,小孩和冰车的总质量M =30 kg 。冰车上放有6枚质量均为m =0.25kg 的雪球,小孩先后将雪球沿同一方向水平掷出,出手时雪球相对地面的速度均为4.0 m/s 。求6枚雪球掷完后,冰车和小孩速度的大小。 例5、质量均为M 的两小车A 和B ,停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 的人从A 车以水平速度v 跳上B 车,以v 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跳后A ,B 两车的速度分别为( )

人教八下7.1 南方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导学案

南委泉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7.1 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地形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红土地的成因||。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地区||。 学习 方法 问题学习法、归纳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预习【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位于-- 以南、以东||,东、南面分别濒临____海和____海||。 2、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和为主||。东部为交错分布的、和||。在沿江分布着面积较大的和||。 3、河流:该区河湖众多有中国第长河江和汛期最长的江流过||。 4、气候:南方地区纬度_______||,属于湿润的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夏季__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__||。(找到描述气候特点的词句||,标注在书中) 5、植被与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的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在湿热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_________”||。四川盆地有||,因此又被称为“”||。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学生自读47页内容||,总结归纳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等||。1、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1)期与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 (2)平原、三角洲地势||,土壤||,河流密集||。(3)农业生产悠久||,生产水平高||。 2、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1)江淮地区的||,南部沿海地区的影响大||。 (2)红壤分布区强||,土地||。 (3)云贵地区的地貌||,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填写下表: 南方 地区 耕地 类型 农作物 熟制 粮食 作物 经济作物 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水果 展示【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1:读图7.3认识南方地区的地形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 (2)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 探究2:阅读教材47-48页||,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1)地形:平原地区||,地势_________||,耕地多为_________||,且集中连片||,山区的_________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2)气候:南方地区气候_________||,发展农业的__________条件优越;(3)灌溉:河湖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