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术中神经监护系统与门诊用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区别(1)术中神经监护

术中神经监护系统与门诊用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区别(1)术中神经监护

术中神经监护系统与门诊用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区别(1)术中神经监护
术中神经监护系统与门诊用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区别(1)术中神经监护

术中神经监护系统与门诊用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区别

(1)术中神经监护系统(术中脑电/肌电/诱发电位测量系统)是专门为手术中神经系统监护而设计,适应手术室复杂而嘈杂的环境,利用交叉抗干扰技术来捕捉清晰信号,抗手术室各种设备干扰性能优异。而门诊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抗干扰性能差,放在手术室后因干扰大而无法使用。

(2) 脊柱手术需要术中神经监护系统在手术中同时同步进行诱发电位、肌电图和其他相关测试和监护,需要同时应用多个刺激模块或单独控制每一个模块。而门诊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只能做一个项目测试和监护,如做肌电图测试和监护就不能用诱发电位的功能,反之也一样。(3)脊柱手术中神经监护系统需要同时进行多个通道的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等测试和监护, 16通道才基本够使用,而门诊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最多8通道,不能满足脊柱外科术中同时同步进行多通道、多项目、全方位神经监护的需要。

(4)脊柱手术中需要用神经监护系统测试和监护运动诱发电位功能,监测人体运动通路和功能的完整性,术中神经监护系统有恒压经颅运动诱发电刺激器;而门诊用肌电/诱发电位仪不具有运动诱发电位功能需配磁刺激器,而磁刺激器在手术室使用会造成电磁干扰,导致手术室各种设备不能使用。

术中脑电/肌电/诱发电位测量系统性能指标

一、设备用途

术中脑电/肌电/诱发电位测量系统是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监测脑电图(EEG)、诱发电位(EP)、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为手术主刀医生提供大脑活动、周围神经、中枢神经及肌肉的客观评价指标,指导手术过程的进展,有无损伤神经或损伤程度及损伤部位,给手术保驾护航,预见术后患者的康复情况。并可在术前或术后,做常规的神经功能检查。

二、放大器

1、通道数:16通道,防液体设计,手术室各种液体溅到放大器而不影响监护;

※2、16通道可升级为32通道。

3、灵敏度:EP:0.01uV—20mV,42级可调

EMG:10,20,50,100,200,500uV,1,2,5,20mV每格可调

4、高频滤波:2-pole (12dB/octave) 滤波;30,50,70,100,150,200,250,300,500,

750Hz;1,1.5,2,2.5,3,5,10kHz可选

5、低频滤波:2-pole (12dB/octave) 滤波;0.5,1,1.5,3,5,10,30,50,70,100Hz

可选

6、陷波:50或者60Hz

7、隔离抑制比:>115dB

8、共模抑制比:>110dB

9、连接类型:通过TCP/IP协议,网线与计算机连接

10、输入阻抗(共模模式):>1000MΩ

11、噪声:<0.2uV,10Hz-3kHz

12、阻抗测量:所有输入的电极及地电极都可检测

13、蒙太奇:所有的输入端都可以设置任意导联

14、A/D转换:18位

15、叠加数:1-10000

16、电源:100-240V,50/60Hz,最大2A

17、扫描速度:1-1000mS/D,23级可调

18、远程输入扩展:每个输入盒有16电极输入。每个主机可连接高达4个延长盒,带屏蔽的

线长6米,方便应用到床旁和同时记录不同信号,不影响医生的手术操作

三、电刺激器

A、功能区定位刺激器:

1、刺激器满足防水设备IP64标准。

※2刺激器的所有输出可进行双相刺激,对神经无损伤;可串联使用,极性可反。

※3、可提供输出电流反馈,可在软件上直接反馈显示实际刺激电流大小刺激情况;

※4、快速刺激/多脉冲刺激(100-2000Hz),脉冲宽度为50-1000us,可以监测球海绵体肌;※5、与Ojemann电刺激器具有相同的功能,可直接刺激大脑皮层,利于功能区定位,对大脑皮层无损伤。

6、8个高电流输出——每个高电流输出范围为0-100mA,400Vmax.20mA以下分辨率为0.5mA,20mA以上分辨率为1mA。1个低电流输出——ES-IX的低电流输出可以分为以下4种模式:

-5mA恒流,分辨率为0.01mA,60Vmax

-20mA恒流,分辨率为0.1mA,100Vmax

-5V恒压,分辨率为0.01V,15mAmax

-20V恒压,分辨率为0.1V,35mA max

7、安全特性:超载自动保护功能

B、恒压经颅运动诱发电刺激器:

1、四个恒压电刺激输出,可串联使用;

※2、输出范围为0-1000V,最大1000mA, 精度为2V;刺激电脉冲50uS修正,在1mS至9.9mS 最大可以连续刺激9个刺激脉冲

四、声音刺激器

测试:左,右,或双耳

声音类型:滴答声

强度单位:nHL

音量范围:-10-105dB nHL

刺激方式:按键,100us方波

可描述范围:-10-105db Nhl

掩蔽音:对侧

掩蔽水平:0-80dB,低于刺激音水平

五、视觉刺激器

VEP显示器:NTSC或PAL黑白VEP视频,黑白图案逆转棋盘刺激。

3英寸(8cm)LED刺激:0.25英寸红色和黑色方块的图案逆转棋盘刺激

LED眼罩:flash图案刺激,可选左眼,右眼或双眼

闪光刺激器:闪光率0.5-15Hz,0.72J/flash

LED 眼罩刺激器:闪光刺激,可选左、右或双侧同时刺激。

六、软件功能要求

1、监测项目:脑电图、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

发电位、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椎弓根自动刺激等

2、可多项目同步监测,如脑电、诱发电位及肌电等同步并行监测,全方位监测手术中处有风

险的功能神经

※3、可以同时应用多个刺激模块或单独控制每一个模块,能同时做上肢两侧的尺神经、下肢两侧的胫神经和一个体感诱发电位

4、肌电图功能:自发肌电图、触发肌电图及电刺激诱发的肌电图监测,自动捕获肌电图动作

单位电位。可根据不同的肌肉所发生的动作电位,设置不同的报警声音,提示注意相关的神经部位。

5、诱发电位功能:多种显示模式,方便对比前后监测的波形变化,并可设定基础波形对比。

6、脑电图功能:原始脑电图显示及回放,具有CSA、DSA等图谱及趋势显示,进行定量分析。

7、专业趋势图分析功能,可有效掌握手术进程

8、麻醉情况监测:通过脑电图的多种指标反馈大脑麻醉深度。

9、TOF测试:四次成串刺激,根据四次电刺激得到EMG反应高度的大小及衰减情况判断神经

肌肉阻滞性质与深度;TOF测试能直接得到每个波形衰减程度的数值,自动存储每次测试的波形及数据。并有柱状示意图直观显示。

10、抗手术器械干扰功能:能有效检测出外科手术中使用到的电子器械,如电刀;从而有效

避免干扰。并可清除电刀或其他设备的干扰信号。

※11、视频功能:可将手术室的各种视频图像(如显微镜、监控视频摄像头、影像输出图像)导入到软件界面中,进行同步显示。

12、20种以上数据窗口显示:实时波形、趋势图、数据表格、视频图像、事件

窗口等。同屏显示,也可分屏逐窗口浏览

13、具有各种监测模式,可根据手术需要编辑,添加监测模式,数目不限

14、报告:模板功能,用户可自行编辑,保存,支持中文报告,能与word的文档处理软件兼

容,各显示窗口可复制并粘贴至其他应用软件。

15、任何一台计算机均可以通过LAN或VPN进行远程数据监视,实现即时网络功能

16通道术中脑电/肌电/诱发电位测量系统配置清单

1、电脑配置(1台):(DELL电脑)≥CORE 3.0G Hz;i5,内存:4G;硬盘:500G;独立显卡;DVD刻录光驱;鼠标、键盘;USB接口;网卡:10/100/1000MB;显示器:21寸液晶,1980*1024;

2、HP彩色激光打印机(1台)

3、系统配置:

中央监护系统操作手册

中央监护系统操作手册

目录 目录 第1章概述 (1) 1.1 概述 (1) 1.1.1 预期用途 (2) 1.1.2 系统功能 (2) 1.1.3 屏幕布局说明 (2) 第2章监护功能 (4) 2.1 概述 (4) 2.1.1 监护窗格 (4) 2.2 床号 (5) 2.3 显示设置 (5) 2.4 波形配置 (5) 2.5 参数配置 (5) 2.6 冻结波形 (5) 2.7 报警背景 (6) 第3章单床观察 (7) 3.1 概述 (7) 3.2 单床观察界面 (7) 3.3 观察病人信息 (7) 3.4 病人接收 (8) 3.5 病人解除 (8) 3.6 病人转床 (8) 第4章报警 (10) 4.1 概述 (10) 4.2 报警级别 (10) 4.3 报警静音 (10) 4.4 报警提示与响应 (10) 4.5 报警音量与调节 (11) 第5章回顾 (12) 5.1 概述 (12) 5.2 趋势图回顾 (12) 5.3 趋势图回顾 (12) 5.4 报警回顾 (13) 5.4.1 报警记录回顾 (13) 5.5 72小时波形回顾 (14) 5.5.1 波形回顾 (15) 5.5.2 设置回顾波形 (15) 5.6 历史数据回顾 (16) 第6章设置 (18) 6.1 概述 (18) 6.1.1 监护设置 (18) 6.2 监护设置 (18)

第7章药物计算 (19) 7.1 概述 (19) 7.2 药物计算 (19) 7.3 药物计算公式 (19) 7.4 滴定表计算 (19) 第8章规格 (21) 8.1 中央监护系统规格 (21) 8.2 硬件规格 (21)

面肌痉挛与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的病因与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 又称为半面痉挛,是一种间断发作、无痛、无意识、只累及一侧面部面神经分布区肌肉的痉挛性收缩。可能局限于只有上部或下部半侧发作,可出现过度流泪。疾病通常以罕见的眼轮匝肌收缩开始,缓慢进展涉及到整个半侧面部并且频率增加,直至受损的眼睛视物能力受损。严重者可累及颈及肩部肌群。这种不自主痉挛可因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等原因而诱发或加剧,尤以讲话、微笑时明显,严重时可呈痉挛状态。另外,对HFS患者进行医疗检查时眼睑痉挛会消失(警惕提高的结果),但让患者轻轻闭上眼睛、然 后快速睁开眼睛时可以引出眼睑痉挛。国外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为11/l×107。 该病女性多见,男:女约为3:2,左侧多发,虽然有儿童发病的个别报告,此病是典型的成年人疾病,平均发病年龄约为45岁。几乎一半的病人听力功能测试显示有中耳听觉反射异常,提示有一定程度的第VIII脑神经损害[1]。病久后患者面肌肌力逐渐减弱,到晚期可发展到半侧面瘫而告终[2]。面肌痉挛对患者的危害主要是精神心理的影响。另外HFS可能并发三叉神经痛、膝状束神经痛,或前庭和/或耳蜗功能障碍。HFS理想的治疗方法,应当是既消除痉挛症状,又完好保留面神经的功能。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HFS,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特别是其能完全保留神经、血管功能等特性,成为目前HFS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就这该病的病因及治疗的状况作一综述。 1. 病因学 HFS的病因仍存在争论,目前主要比较认可的是微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学说。 1947年Campbell和Keedy提出血管压迫是HFS的主要原因[3],1962年Gardner 等[4]报道对19例半面痉挛病人行桥小脑角部神经松解术,发现13例病人合并血管结构异常,应用MVD治疗后,手术后面肌抽搐即刻消失,且后无复发,并提出面神经根血管压迫病因学说。1976年Jannetta[5]认为面神经出脑干处(root entry zone,REZ)区的血管压迫是引起HFS的主要原因。 HFS压迫面神经REZ区的血管,多数是动脉,最常见的是小脑前下动脉(AICA)(内耳门前/后),其他可能的血管包括延长的小脑后下动脉(PICA),小脑上动脉(SCA),扭曲的椎动脉、耳蜗动脉、狭长扩张的基地动脉、AICA的分支等、血管畸形,少见的情况下静脉也可能牵涉其中。在典型的半面痉挛(以眼轮匝肌发病,向面部下方扩展)中,血管侵害VII/VIII神经的前下侧;在非典型的HFS(开始于颊肌,向面部上方进展)中,压迫位于第VII颅神经的后上方。 与前庭神经根进入区相接触的血管可能造成眩晕,而耳鸣、听力丧失也可能是由于耳蜗神经的神经根进入区受压造成的。 极少的情况下,桥小脑角处的良性肿瘤或囊肿、蛛网膜粘连、多发性硬化或头颅骨性畸形也会造成半面痉挛。其原因可能是由于:(1)占位导致正常血管的移位。(2)占位对面神经的直接压迫。(3)占位本身异常血管的影响,如AVM、动脉瘤等。在年轻患者中局部的蛛网膜增厚可能是产生HFS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一些先天性疾病Arnold-Chiari畸形及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偶可发生HFS[6,7]。家族性HFS迄今仅有几例报道,其机理尚不明了,推测可能与遗传有关[8,9]。 有证据显示,在神经根发出区没有突触传导,并且由于REZ受压继发出现面神经运动核受累,机制类似于点火兴奋现象[10],除了痉挛之外,与面肌痉挛有

医院监护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软件项目名称:医院病人监护系统 实验报告名称:需求规格说明书 专业班级(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方向)学号:有什么问题联系:1983455103 姓名:王平 时间:

1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背景 (3) 1.3定义 (4) 1.4参考资料 (4) 2任务概述 (4) 2.1目标 (4) 2.2用户的特点 (5) 2.3假定和约束 (5) 3需求规定 (5) 3.1对功能的规定 (5) 3.1.1用例图 (5) 3.1.2活动图 (16) 3.1.3类图 (17) 3.1.4时序图 (18) 3.2对性能的规定 (19) 3.2.1精度 (19) 3.2.2时间特性要求 (19) 3.2.3灵活性 (19) 3.3输人输出要求 (19) 3.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20) 3.5故障处理要求 (20) 3.6其他专门要求 (20) 3.6.1经济上可行性 (20) 3.6.2技术上可行性 (20) 3.6.3操作上可行性 (21) 4运行环境规定 (21) 4.1设备 (21) 4.2支持软件 (21) 4.3接口 (22) 4.3.1用户接口 (22) 4.3.2内部接口 (22) 4.3.3外部接口 (22) 4.4控制 (22)

1引言 1.1编写目的 目的:本医院病房监护系统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医院病房监护系统的软件需求,让系统开发者能够基本了解本系统的开发目的,开发方法,以及目前的硬件、软件的情况,以便安排项目规划与进度,组织软件开发与测试,撰写本文档。 本文档供组长,系统分析员参考。 1.2 背景 开发软件名称:医院病房监控系统 功能: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医院的理念和服务将相应改变。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先进成果,改善传统人工叫喊医院病房监护系统势在必行,智能化的医院病房监护系统的实现使住院患者,尤其是重危病人的康复更加安全有效。医院可通过病房监护系统随时对病人进行监控和会诊,完善了医院病房的服务环境,加快了医院运作的现代化管理进程。 为了对危重病人进行实时监护,随时了解病人病情,及时进行处理,建立病房监护系统。 病症监视器安置在每个病床,通过网络将病人的病症信号(组合)实时传送到中央监护系统进行分析处理。 在中心值班室里,值班护士使用中央监护系统对病员的情况进行监控,监护系统实时地将病人的病症信号与标准的病诊信号进行比较分析,当病症出现异常时,系统会立即自动报警,并打印病情报告和更新病历。 系统根据医生的要求随时打印病人的病情报告,系统定期自动更新病历。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配合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配合 面肌痉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面肌痉挛指一侧面部肌肉阵发性、节律性抽搐或痉挛或 强直性发作。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步向下扩大波及口轮匝肌和面部表情肌,因此又称面肌抽搐。严重者引起面部疼痛,并影响视觉、讲话和睡眠。其病因多为搏动性血管压迫面神经根 出脑区,造成局部脱髓鞘,神经纤维接触传导过度兴奋所致。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 挛的主要方法。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肉痉挛100例,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30-80岁,平均43.8岁,病史最长为22年, 最短约为1年,均有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均从眼胎开始发病,之后扩展到整个面部。 2 手术方法 全麻后侧卧位乳突后斜行5cm左右手术切口,常规进颅后原在显微镜下松解神经血管粘连,寻找责任血管,将绝缘减压材料Teflon棉插入责任血管和受压迫面神经根部之间。 3 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为40min—90min,术中出血30—100ml,平均50ml,100例显微血管减压术全 部顺利完成,无一例发生术中出血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治愈率达98%。 4 手术配合 4.1术前访视巡回护士术前1天到病房访视,了解病情及有无相关系统疾病,向患者及家属 讲解手术过程和术前准备注意事项,检查皮肤情况,讲授我院开展手术的情况,增强患者自 信心;疏导患者紧张情绪,保持术前晚良好的睡眠,配合手术。 4.2药品准备10%盐酸肾上腺素1/3支加入生理盐水200ml内(高血压者忌用盐酸肾上腺素)用于局部浸润麻醉以减少出血。术中地塞米松加婴粟碱盐水冲洗,备骨蜡、明胶海绵、止血 纱布、绝缘减压材料、耳脑胶。 4.3手术器械准备常规开颅手术器械,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器械(2mm显微吸引器、神经外科 显微剪刀、枪状显微剥离子)及Teflo垫棉,并准备双极电凝、单极及吸引器。 4.4术中配合手术过程中,注意观察肢体受压情况。在进入颅内后,将吸引器吸力和双极电 凝功率调小;在分离面神经根部血管时,注意患者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并提醒术 者和麻醉师。 4.5器械护士配合术前应了解患者病情,熟悉手术过程和术者的操作习惯,将常规器械和特 殊手术器械分开,与巡回护士清点数目,整齐摆放在手术车上。 4.5.1常规消毒铺单后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乳突牵开器牵开软组织;递单极和骨膜剥离子,逐层切开肌肉,暴露乳突后方枕骨骨质。 4.5.2暴露枕骨后递骨钻在乳突根部钻骨孔,咬骨钳扩大到2.5-3.0cm直径骨窗,骨窗前方到 乙壮窦前缘,上方到横窦下缘。遇到导静脉出血,用骨蜡封闭。 4.5.3切开硬膜后用脑压板将小脑轻轻下压,逐步向下扩展显露桥小脑角蛛网膜,切开舌咽 神经和迷走神经上方蛛网膜,在小脑绒球下方暴露面神经根部,辨认压迫血管,用显微剥离 子将血管从面神经根部分开。

神经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与麻醉专家共识

神经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与麻醉专家共识(2014)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王天龙王国林(负责人)王保国王海云石学银许幸孙 立李恩有陈绍辉孟令梅徐世元郭曲练黄焕森梁伟民韩如泉(执笔人)裴凌 目录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二、运动诱发电位 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四、肌电图 五、脑电图 六、附录 神经系统具有通过电化学活动传递信息的独特功能,意识状态改变时(例如昏迷、麻醉),可以通过监测电化学活动评估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然而,传统的生理监测(例如血压和血氧)仅能作为反映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间接参数。术中神经生理学监测虽然不能取代唤醒试验,但可以发现那些改变神经功能的手术操作或生理学内环境变化,监测处于

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了解神经传递过程中电生理信号的变化,从而帮助手术医师及时、全面的判断麻醉状态下患者神经功能的完整性,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术中决策力并最终降低手术致残率。除了手术因素,生理学管理和麻醉药物的选择也会影响神功能。我们应当重视所有团队成员(例如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和神经电生理监测医师)的努力。 目前,神经处外科手术中常见的电生理监测技术包括: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脑干听觉发电位(,),肌电图(,)和脑电图(,)等。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刺激外周神经引发的感觉冲动经脊髓上传至大脑,在整个传导路上的不同部位放置记录电极,所记录的神经传导信号经监测仪信号放大器放大后的波形就是。头皮记录电极的入置基于10-20国际脑电图电极放置系统进行定们(见附图7-1)。

(一)监测在神经外科术中的应用 术中监测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手术中: 1、脊柱融合术; 2、脊髓肿瘤切除术; 3、动静脉畸切除术; 4、胸腹部动脉瘤修补术;颅内肿瘤切除术; 5、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6、颅内动脉瘤夹毕术; 7、术中感觉皮层的定位。 (二)术中波形释义和监测预警 刺激特定外周神经时,特定记录组合记录到的特定波形以波幅(微伏)和潜伏期(毫秒)进行测量,并以电压(微伏)-时间(毫秒)曲线图表示。通常,不同波形来源于经通路上不同位点的突触,这些位点就被称为波形的生成元(见表7-1)。在正常成人中,波形的极性以“N”和“P”表示,“N”()表示向上的波形,”P”()表示向下的波形,波形之前的距离表示刺激后至波形产生的潜伏期。例如,皮层记录到的刺激正中神经后产生的特征波峰N20(负极波,向上,刺激后20可记录到),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效果分析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17T11:21:57.3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35期作者:陶晓旸 [导读] 显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患者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江苏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东区神经外科江苏南京 215000)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100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口服卡马西平的保守治疗方式,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2.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患者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卡马西平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5-0173-01 面部痉挛,又被称为面部抽搐或者版面痉挛,指的是一侧面部不自主、阵发性、不规则的肌肉抽搐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一般为眼睑的轮匝肌出现轻微抽搐,逐渐向面部一侧发展,在情绪激动或者精神紧张时加重,睡眠时减轻或者消失。面部痉挛的治疗主要分口服药物保守治疗和显微血管减压术,目前,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医学界中公认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方法,该手术操作简单、技术成熟、风险也较小,具有立竿见影的疗效,并且能够降低患者的及并发症发生率。本文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实验组效果显著,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共100例,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为44~71岁,平均(55.50±3.21)岁,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2~72岁,平均(100.15±6.32)岁,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3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经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口服卡马西平(葵花药业集团(唐山)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0406)。实验组50例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并保持侧卧位,在患者耳后乳突做横行切口标记,在患者发际内1cm处行斜型切口,切口3~4cm,使乙状窦边缘后完全暴露,弧形剪开硬脑膜,切开硬膜闭关悬吊,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轻压患者小脑,缓慢放出脑脊液,分离蛛网膜,镜下显露面神经进出脑干,找到引起面肌痉挛的血管,游离出该血管并推移离开,将硬膜缝合固定。止血彻底,冲洗后关颅。 1.3 疗效观察和评价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症状消失+症状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涉及到的100例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其中两组计量资料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技术资料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对比[n(%)] 3.讨论 面部痉挛是指一侧面部不自主、阵发性、不规则的肌肉抽搐的一种病症。一般发生在中年,以女性患者居多,一般不会自发缓解,该病的初期症状一般是眼睑跳动,所以一般不被人重视,慢慢发展呈面部痉挛,晚期症状出现连动嘴角、侧面肌及颈部,甚至会有患者出现侧面肌萎缩。临床上,对面部痉挛的治疗主要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和口服卡马西平等药物两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愈率相对较高而且患者的创伤小的同时安全性更高,又使血管、神经原有的功能得到了保留,为了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本次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100例作为分析对象,分别进行口服卡马西平药物和显微血管减压术,实验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显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患者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增良,于海明,王军.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N].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4):2997-2999. [2]王东海,尹绍雅.探讨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效果[J].临床研究,2016,24(7). [3]曲圣涛,马英,关俊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8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39(1):68-69. [4]樊文,余小祥,樊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7):98-99.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应用及麻醉进展(最全版)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应用及麻醉进展(最全版)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neurophysiologic intraoperative monitoring,IONM)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用于反映患者术中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神经外科医生、骨科医生、血管外科医生等通常依靠IONM来指导外科手术操作,并且在术中预防神经组织发生缺血或损伤。研究显示:IONM使行脊柱手术的患者术后截瘫的发生率降低了60%。IONM在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的基础上,还能及时地帮助术者全面了解并判断患者在麻醉状态下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引导手术操作,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因手术操作不当引起的神经损伤,降低医源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在围术期术中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并可通过改变手术操作和麻醉管理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1.IONM与术中唤醒试验的比较 在IONM被广泛应用之前,外科手术中常通过短暂的术中唤醒试验来检测患者是否发生神经系统损伤。但术中唤醒试验的作用是有限的,因为其只能评估单一时刻的神经系统功能,不能做到实时连续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且在术中唤醒试验之后发生的神经系统损伤通常要等到手术结束后才能被发现。

术中唤醒试验可能只揭示几个小时前发生的神经损伤,增加了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的可能性。此外,术中唤醒试验也与术中出现的许多不良事件相关,例如意外抽搐等。相反,应用IONM对神经系统功能进行评估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都较好,例如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波幅的下降达50%~80%时出现报警,提示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果在几分钟内迅速找到引起报警的原因并及时处理,则术后通过神经学检查所发现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 IONM人员、麻醉医生以及外科医生团队需要密切合作,尽最大努力使降低或消失的电生理波形恢复,这些衰退的波形是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的标志,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最常用的IONM模式,包括S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上述模式在保证患者术中安全的同时,也给麻醉医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制订特定的IONM模式和麻醉管理方案将有助于产生最佳的IONM数据,降低麻醉因素对IONM信号的干扰,及时反映患者术中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使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 2.常用的IONM监测模式 2.1SSEP

经面隐窝入路面神经减压术手术配合体会(一)

经面隐窝入路面神经减压术手术配合体会(一) 【关键词】面瘫面神经减压术精密仪器显微手术手术室专科护理 目前,手术室护理逐渐向专科护理方向扩展。我院自2005年面神经研究室成立以来,共做经面隐窝入路面神经减压术480例,2008年实施手术130例。由于手术专业性较强,现将手术中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面神经局部解剖与病生面神经 自延髓脑桥沟外侧部出脑,经内耳门入内耳道。穿行于面神经管,在管内有膨大的膝神经节。面神经出茎乳孔后进入腮腺实质,于腮腺内交织成丛,自该腺的前缘呈放射状发出五组分支,在面神经管内还发出鼓索、镫骨肌神经等分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性面神经损伤,多由于面神经行经一段较长的骨性管道,炎症、创伤等引起面神经肿胀,管内无扩张的余地,使面神经受压所致。经面隐窝入路面神经减压术就是手术开放面神经骨管,释放压力,改善神经传导,恢复面神经供血,对急性重症面瘫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最适合中西医、针灸保守治疗1个月以上仍无明显恢复的患者。 2材料与方法 2.1适应证贝尔麻痹、外伤性面瘫、病毒感染性面瘫等周围性面瘫。 2.2手术物品准备耳科无菌辅料包,面神经专用基本器械及显微器械,双极及单极电烧,一次性无菌显微镜套及电钻套,神经监测电极及探针等。 2.3手术仪器准备进口显微镜(ZEISSNC4),进口电钻主机(STORZ207115-20),进口神经监测仪(MEDTRONICNIM-RESPONSE2.0),电脑编辑录制系统。 2.4麻醉方法全麻。 2.5手术简要过程取患侧耳后弧形切口,分离骨膜,乳突牵开器牵开。显微镜下用切割电钻去除乳突小房,沿面神经骨管走行进行轮廓化,以金刚磨钻将骨管前、后、外三面磨薄,显微钩针或显微刮匙剥除骨片。暴露面神经,并以无菌神经监测探针确认。如有渗血可用细小的盐酸肾上腺素棉条止血。用显微动脉刀纵向切开神经鞘膜,使之充分减压。冲洗切口,必要时填充钻下的骨粉。将止血海绵及地塞米松酸钠5mg覆盖于神经干上。可吸收线逐层缝合切口,外耳道填凡士林油纱,绷带包扎伤口。 3护理配合〔1,2〕 3.1体位摆放原则患者平卧,头偏向健侧。头下垫一软硅胶头圈,将耳朵置于头圈中央的空洞内,以免长时间受压。患侧肩下垫一斜坡软枕(约40°),以缓冲颈部压力。外耳道塞棉球,以防消毒液误入耳道内。一般静脉通道开放于健侧上肢(有报道下肢推注静脉麻醉药更易引起静脉炎)。 3.2眼角膜的保护于静脉全麻后,轻闭患者双眼,涂抹少量金霉素眼药膏,并以无菌贴膜覆盖于双眼。事实证明,此项措施对于避免消毒液的误伤及术中的机械损伤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颜面部手术及俯卧位手术中。术毕轻轻剥除贴膜。 3.3手术精密仪器的使用和保护由于经面隐窝入路面神经减压术是一种显微手术,故对手术精细程度要求较高。可以说每一件精密仪器都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必要条件,能否正常使用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我院引进了一系列国际先进的专科仪器,对手术配合和仪器使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总结注意事项如下。 3.3.1显微镜我院使用的是ZEISSNC4型显微镜,可全方位变换角度及景深,全自动调节焦距,是手术显微镜中比较先进的一款,使用中应注意:(1)尽量固定手术间,除特殊感染不便换手术间,以免在推运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致使手术延误或经济损失。(2)建立严格的使用登记制度,专科专用,责任到位。(3)所有的调节镜头动作应轻柔,电源线妥善收起后将主机推至安全地点。(4)显微镜应提前安放在术者对侧,打开电源。设独立插座。(5)电源分动力及光学两部分,需要分别开启。特别注意的是,当用毕光源后,应将亮度调节降至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三叉神经痛病人行微血管减压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行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术后并发疼痛、恶心、呕吐48例,眩晕32例,面部麻木52例,面瘫10例,口唇疱疹20例。耳鸣、听力下降3例,脑脊液漏7例,经积极对症处理均缓解或痊愈。[结论]加强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的观察,及早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手术效果。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74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14-02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常见于40岁以上患者,女性较多。我科2010年07月~2013年07月对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术后经过精心周密的护理,均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35~72岁,平均53.2岁。患侧位于右侧36例,左侧24例;病史 2.5~2 3.0,平均9.1年;ⅰ、ⅱ、ⅲ支痛者18例,ⅱ、ⅲ支痛者42例。经mri检查可见神经血管异常征象,表现为神经变形、移位及压迹,三叉神经与邻近血管位置密切。均经过药物或其它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微血管减压术。 1.2 手术方法 全麻下行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应用神经内镜辅助,在发际内侧乳突处做一s形小切口,打开硬膜后充分放出脑脊液,在脑压明显下降后首先在显微镜下探查三叉神经外侧的血管,然后利用神经内镜辅助检查其他部位的血管,在明确责任血管减压后,用teflon棉垫开责任血管与神经压迫,用神经内镜检查减压效果,用生物蛋白胶固定,确定无出血后,严密缝合硬脑膜、肌肉和皮肤各层。 1.3结果 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46例(76.4%)术后当日止痛,14例(23.6%)疼痛逐渐减轻。住院天数10~24d,平均12.4d,随访2~3.5年,平均3.1年,无复发病例。 2 术后护理 2.1一般护理①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该手术部位较深且与脑干、小脑及多根颅神经相邻。因此,术后24h内须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警惕颅内继发性出血,同时密切观察呼吸变化,注意有无脑干受压症状[1]。本组术后无再出血及意识障碍病例。 ②体位护理。全麻未醒时,予平卧头侧位位,头偏向健侧;清醒后床头抬高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少出血,防止脑水肿。③饮食护理。术后清醒6h后,先试饮少量水,若患者无呛咳、无恶心、呕吐时,再给予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术后2~3d根据患者情况调整为软食。④其他。注意观察耳、鼻腔有无异常液体流出,一旦发生,立即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2.2并发症的护理 2.2.1头痛、眩晕、呕吐:因术中吸除较多脑脊液,加上术后颅内渗血刺激导致脑脊液分泌减少,术后患者可有头痛、眩晕、呕吐等低颅压的表现。患者清醒后,如有头痛、眩晕、呕吐症状者给予平卧位或头低位。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本组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发生低颅压症状,经过对症治疗3~5d后症状消失。 2.2.2口唇疱疹:患者可出现口角或三叉神经分布区疱疹伴疼痛,可能是手术致三叉神经抵抗力下降所致。疱疹因疱膜破裂而形成糜烂或继发化脓性感染,严重者引起带状疱疹性脑膜炎,愈后差[2]。因此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可用金霉素眼膏涂抹患处,涂抹时动作轻柔,避免水泡破裂。遵医嘱口服b族维生素,必要时给予抗病毒药物,一般3~7d疱疹消退,局部残留色素沉着。本组有17例痛患者发生口唇疱疹,经过对症处理,均治愈。

2019年1至9月医疗设备质控分析

2019年1-9月份医疗设备质控汇总分析 2018年12月配合厂家对全院来普输注泵巡检保养。2019年1月和4月配合厂家对儿科金陵婴儿培养箱巡检保养。2019年3月与济南惠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对全院除颤和多参数监护仪进行预防性巡检和电气安全监测。2019年7月配合厂家对血液透析机进行维护保养检测。2019年8月与济南惠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对全院呼吸机进行预防性巡检和电气安全监测。具体情况如下: 一、输液泵和注射泵 我院近几年购买泵基本都是来普系列,所以主要针对来普进行巡检,其他品牌如阿童木、浙江史密斯等,都已超过使用年限,维修成本和困难加大,建议临床逐步淘汰报废。这次共巡检来普微量注射泵和输液泵64台,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开机及外观检测、流速、阻塞报警压、注射完毕报警等参数检测。检测结果及分析如下:设备多为近几年安装新款(SA5,FA5)系列设备,运行情况良好.注射泵不合格2

台,1台固定夹损坏,1台压紧杆无法复位,巡检过程中已修复。输液泵不合格2台,都是精度不够,重新做精度标定。 整改建议措施: 1、规范使用机器,微量注射泵使用完毕及时关机。 2、工程师每年定期对机器电池进行维护、保养。 3、及时报废老化设备。 二、除颤监护仪 我院除颤监护仪品牌包括飞利浦、美敦力共3种规格型号。16台设备里有1台飞利浦4735A,使用时间从3年到13年不等。检测内容主要包括:释放能量、心电、充电时间、内部放电,电气安全检测。检测结果及分析如下:由于我院除颤监护仪每天自检,所以存在问题较少,机器性能都基本良好。但有4台的心电导联线附件老化,表面破损,造成心电波形有不同程度的干扰,建议科室尽快更换。 整改建议措施: 1、规范使用机器,每天自检,加强日常保养。 2、附件特别是心电导联线,加强维护,老化破损尽快更换。 3、十年以上的机器,建议科室逐步更换。 三、多参数监护仪 我院多参数监护仪包括飞利浦、迈瑞、麦邦三种品牌,使用时间1--15年不等。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开机及外观检测、心电、血氧、呼吸、血压等参数检测,电气安全检测。检测结果及分析如下:共有23台发现问题。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心电导联线、血氧探头、血压袖

无线产科中央监护系统招标要求

无线产科中央监护系统招标要求 一、数量: 中央监护站:2台,胎儿监护仪:18台,双胎配置胎儿监护仪(含双胎心探头):2台。 二、产科中央监护站技术要求: 1、采用无线联网模式,网络覆盖范围内床边机可随意移动。无线电发射装备符合国家无线电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提供相关文件证明)。 2、采用分布式结构,可实现多产网系统统一服务器管理,跨围产科室(产前门诊、产科病房、待产室和产房等多科室)管理,实现孕妇完整档案管理(提供相关文件证明)。 3、配备专家分析功能,支持国内主流KREBS、Fischer、改良Fischer和NST四种评分标准。 4、全产程、实时、多床位显示和记录胎儿监护仪的数字和曲线,自动判断有效监护数据进行智能提示和报警,显示胎儿监护仪工作状态、信号质量、监护信息等。 5、信号重合报警功能:母亲和胎儿心率重合报警,双胎信号重合报警。 6、智能走纸技术,自动记录有效数据,即使无人值守也可以完成监护过程。 7、可根据医院需求定制化管理操作按键,可增加、删除快捷操作、优先常用快捷操作功能。 8、符合国际标准的三级声光报警系统,母亲/胎儿参数报警,报警设置可调;报警信息置顶显示,方便医务人员快速定位报警床位和报警信息。 9、高质量、高速度的激光打印系统,支持选段打印;可打印多种报告,包括评分报告、三类图形评估报告和CTG报告等多种报告系统。 三、胎儿监护仪技术要求: 1、监护参数:胎心率,宫缩压力,自动胎动; 2、高清晰液晶彩屏≥10英寸,0-90度内多角度翻转; 3、具备双胎心率重合报警功能; 4、≥60小时CTG存储、回放,掉电数据存储;

5、单机专家评分系统,提供KREBS、Fischer、改良Fischer和NST四种评分方式; 6、胎心探头:多晶片防水探头,超声工作频率:1MHz,超声波束声强:lob≤3mW/c㎡,胎心率范围:30-240bpm;(提供相关文件证明) 7、宫缩压力探头:无凸点探头设计, 0-100相对单位; 8、可升级为无线探头,可根据需要实现无线探头和有线探头随意切换,提供包含无线探头的注册登记表复印件; 9、无线探头采用智能识别技术,可安放于任意卡槽; 10、无线探头工作距离≥100m,满足临床科室使用需求;(提供相关文件证明) 11、内置国际标准宽行(152mm)热敏打印机,兼容152mm/150mm打印纸,连续准确记录胎心率、宫缩压曲线及胎儿活动曲线和母亲参数。 12、内置通讯接口,与中央站组成无线网络系统; 四、技术服务: 1、免费安装、调试,现场培训使用人员至熟练操作; 2、保修2年,终身维护。

神经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与麻醉专家共识

神经外科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与麻醉专家共识王天龙,王国林(负责人),王保国,王海云,石学银,许幸,孙立,李恩有,陈绍辉,陈萍,孟令梅,徐世元,郭曲练,黄焕森,梁伟民,韩如泉(执笔人),裴凌 神经系统具有通过电化学活动传递信息的独特功能,意识状态改变时(例如昏迷、麻醉),可以通过监测电化学活动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然而,传统的生理监测(例如血压和血氧)仅能作为反映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间接参数。术中神经生理学监测虽然不能取代唤醒实验,但可以发现那些改变神经功能的手术操作或生理学内环境变化,监测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了解神经传递过程中电生理信号的变化,从而帮助手术医师及时、全面的判断麻醉状态下病人神经功能的完整性,提高手术操作者的术中决策力并最终降低手术致残率。除了手术因素,生理学管理和麻醉药物的选择也会影响神经元功能。我们应当重视所有团队成员(例如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和神经电生理监测医师)的努力。 目前,神经外科手术中常见的电生理监测技术包括: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SEP),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s),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等。 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刺激外周神经引发的感觉冲动经脊髓上传至大脑,在整个传导通路上的不同部位放置记录电极,所记录的神经传导信号经监测仪信号放大器放大后的波形就是SSEP。SSEP头皮记录电极的放置基于10-20国际脑电图电极放置系统进行定位(见附图1)。 (一)SSEP监测在神经外科术中的应用 术中SSEP监测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手术中: 1. 脊柱融合术 2. 脊髓肿瘤切除术 3. 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4. 胸腹动脉瘤修补 5. 颅内肿瘤切除术 6.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7. 颅内动脉瘤夹毕术 8. 术中感觉皮层的定位 (二)术中SSEP波形释义和监测预警 刺激特定外周神经时,特定记录组合记录到的特定波形以波幅(微伏)和潜伏

神经中央监护系统

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申请论证报告 设备名称: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规格型号:SOLAR3000 生产厂家:北京太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产地:北京 一、设备概述及生产商简介 Solar3000N即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是专为神经科设计的监护系统。是卒中单元与NICU专用的监护系统。 它首次实现将高导联数脑电(8/16导)与常规生命体征高度集成,同步监测。是第一个内置完备的脑功能监测与分析功能的神经监护系统。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可以长程同步反映高级中枢系统生理指标和生命体征参数的变化状态及其相关性。主要针对脑功能状态监测与分析、重症监护及其它相关联应用。适合神经内、外科、癫痫中心、ICU病房和急诊等科室使用。 生产商北京太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具有二十一年神经电生理专业医疗仪器研制历史的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全球首创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弥补了神经科缺少专业监护类设备的不足;同时推出神经外科手术监护仪;2004年太阳科技与国内知名医院的知名专家通力合作,开发出脑电用于神经科重症监护的专用分析软件,解决了困惑临床的最大难题。2007年7月,太阳科技神经中央监护系统获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2007年12月,太阳科技神经中央监护系统荣获国家四部委联合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作为医疗仪器的国内主要研发和供应商,产品已遍布国内4000多家用户,市场占有率第一,并出口至十几个国家。 二、临床背景 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采用中央机的形式,将生命体征监测与神经电生理监测高度整合。使神经电生理技术成功的应用于床旁,不受或很少受其他因素的干扰,使得临床能够开展很多以往难以想象的工作。例如: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昏迷的病人,对其昏迷程度的评估,目前临床采用格拉斯格(GCS)评分,这属于行为学的范畴。存在着病人不配合、分类笼统、难以动态观察等客观缺陷。电生理监测引入临床后,对于昏迷病人的诊断、分型、趋势变化、过程判断、预后评估以及脑死亡的判定,就有了客观的实验室标准和依据。神经电生理监测(EEG等)多用于门诊和实验室常规检查,而对重症监护病房的各类重症病人的电生理监测应用较少,随着设备的突破性发展,受设备条件本身限制这一瓶颈的打破,电生理长程检测已应用于神经科重症监护的各个层面。 对于卒中患者,尽早地在脑受损区域内,区别各种不同的缺血性损害类型,得出准确的诊断,是给予理想治疗的关键。任何在症状发生到开始治疗之间的延误对预后的影响都是非常严重的,即使神经病学专家,单独对患者功能状态的临床评价有时也显得非常困难和耗时。

GE中央监护系统操作规程

GE中央监护系统操作规程 一、使用方法: 1、开关机步骤 l)开机:接通电源,启动计算机。2)关机:按住计算机电源开关数秒后可关闭计算机。 2、进入退出方法 l)从中央监护界面退出到WINDOWS界面:点击START→SHUT DOWN→Close all programs and log on a different user,然后按住Shift键直到出现Log on, 输入用户名:administrator, 密码:没有。 2)重启计算机即可重新进入中央监护界面。 3)需进入维修菜单更改设置时,输入密码:mms_cic。 3、主要工作的操作方法 l)接通计算机与集线器的电源,启动计算机,系统将自动进入中央监护界面。 2)开启系统内需使用的床边监护仪,将心电导联、血压袖带、血氧探头与病人连接好。 3)监护仪进入监护状态:选取菜单更多(MORE MENU),再选取菜单进入监护(ADMIT MENU)后 选择进入监护(ADMITTED)。 4)根据病人实际状况设置心电波形幅度、无创血压测量的袖带尺寸及自动测量的间隔时间等参数, 设置各监护参数的报警上下限。 5)监护仪使用完后,要先退出监护状态,然后关机。 二、常见故障提示及处理: 1、在中央监护台上看不到已开启的床边监护仪。

1)监护仪没进入监护状态2)集线器没通电。3)网线接触不良。 2、测量不到心率。 有导联接触不良,看心电波形处有否LA/RA/LF/RF FAIL等错误提示,按提示重新接好相 应的导联。 3、测量不到无创血压。 1)检查血压袖带是否漏气。2)检查袖带尺寸设置是否正确(成人ADT/儿童PED/婴儿NEO)。

最新整理中央监护系统技术参数要求.doc

附件1(技术参数要求) 一、中央监护系统 * 1.1、可监测心电,ST段,心率,呼吸,血压,血氧,脉率,体温,双有创血压,呼末二氧化碳等参数。 1.2、中央监护仪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从床边病人监护仪中获取实时监护数 据,将其集中显示,并提供高级分析、打印、数据存储等功能。 1.3、可同屏监护多至16个床位,双屏可同时监护多至32个床位。 1.4、可设置患者重点监护界面。 1.5、有同屏同轴实时短趋势显示功能,让医护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 况。 1.6、中央监护仪的趋势回顾功能≥120小时。 1.7、中央监护仪的NIBP数据回顾功能≥1000组。 1.8、中央监护仪的报警信息回顾功能≥1000组。 1.9、中央监护仪的全息心电波形数据的存储回顾功能≥120小时。 1.10、中央监护仪应能提供药物浓度计算和滴定表显示功能。 1.11、中央监护仪可以对病人的NIBP数据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提供统计结果,并打印报告。 1.12、血压列表打印,报警统计分析表打印。 二、病人监护仪 2.1、* 显示屏:尺寸≥10.1” 2.2、* 标准配置:心电(ECG)、呼吸(RESP)、无创血压(NIBP)、血氧饱和度

(SpO2)、脉率(PR)、双体温(TEMP)、锂电池; 2.3、监护的病人类型包括:成人、小儿、新生儿。 2.4、低耗能,无风扇设计。 2.5、显示界面:提供常规界面与大字体、7导联同屏、他床观察、呼吸氧合图 等界面。 2.6、心电3/5导可选;具有监护、手术(滤波)和扩展(诊断)等3种以上 的滤波模式; 2.7、心电扫描速度扫描速度 6.25/12.5/25/50 mm/s。 2.8、具有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血压差报警功能。 2.9、血氧脉率范围30-300bpm。 2.10、常规使用阻抗法进行呼吸 (RESP) 监测。 2.11、呼吸导联选择模式:自动

除颤监护仪技术要求

除颤监护仪技术要求 主机要求原装进口 1.显示屏:尺寸:≥6.5英寸 除颤参数 2.除颤波形:低能量智能双相波,根据病人阻抗调整除颤波形,保持最有效的经心电流 3.除颤能量: 体外除颤:体外除颤:1-10J、15J、20J、30J、50J、70J、100J、120J、150J、170J、200J 4.充电时间:充电到150J时间<3秒,充电到最大能量时间<6秒 5.发放能量:通过多功能除颤电极片或者除颤电极板 自动放电:定义在未发出电击的情况下已充好电的设备会保持充电状态时间可设置30s,60s,90s 监护参数 6.心率监护 心率显示范围:从16 到300 bpm(成人) 从16 到350 bpm (婴儿/儿童) 心律失常报警:心率快/心率慢、心搏停止、室颤/室速、室速、极度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率、起搏器未夺获、起搏器未起搏。 体外起搏 7.波形:单相截顶幂指数波 8.脉冲宽度:20 或40 ms,精度为±10% 9.模式:按需模式或固定模式 电池 10.类型:可重复充电的锂离子电池 11.容量: 至少可监护3 小时,接着进行20 次全能量充电/电击。至少进行175 次全能量充电/电击。 在实施监护的同时至少持续起搏2 小时,接着进行20 次全能量充电/电击。12.电池指示器: 显示屏上有容量指示器 电池电量低的提示:闪烁的状态指示器,伴随声音提示,屏幕上“电池电量低” 的文字提示,提示电池电量低时还可进行10分钟监护时间和6次最大能量放电 条图打印机 13.记录仪:热阵列打印机 事件储存 每份事件概要中存储最长8 小时的数据,最多可存储大概50 个时长约30分钟的事件概要。 智能待机状态指示器 14.内置自动检测:每小时、每天、每周关机检测 15.机内保留一年内每周的检测结果并可随时打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