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安徽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

2013年安徽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

2013年安徽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
2013年安徽考试说明化学题型示例

安徽省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题型示例

化学

例1.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食醋可除去热水壶内壁的水垢

B.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自行车钢架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所致

D.新型复合材料使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更轻巧、实用和新潮

(2012年广东理综卷)

答案:B

说明:本题以“化学与生活”为主题,从化学视角观察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考查了水垢的成分、高分子化合物、电化学腐蚀、复合材料等知识。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例2.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 0.12g石墨烯中含有6.02×1022个碳原子

C. 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D. 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2009年安徽理综卷)答案:D

说明:从C60到碳纳米管,碳在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奇迹。本题选取碳家族另一种性质独特的新材料——石墨烯(碳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考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获取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单层片状结构”等信息,认识石墨烯是一种碳单质,迁移其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同位素、物质的量、有机物、共价键等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和判断。

例3. 亚氨基锂(Li2NH)是一种储氢容量高、安全性好的固体储氢材料,其储氢原理可表示为:Li2NH + H2??→

←??Li2NH + Li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Li2NH中N的化合价是1-

B. 该反应中H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Li和H-的离子半径相等 D. 此法储氢和钢瓶储氢的原理相同

C. +

(2010年安徽理综卷)答案:B

说明:本题选取新型储氢材料亚氨基锂(Li2NH)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考生了解科学、技术、社

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题涉及化合价、氧化还原反应、粒子半径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等

知识,要求考生能从反应式Li2NH + H2??→

←??Li2NH + LiH中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信息,运用其认知结构

中已有的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和判断,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011安徽理综卷)

答案:D

说明:本题用表格的形式,Fe 、N 、Al 、Cl 、I 、Ag 等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方案为载体,考查的知识点有Fe 元素三种价态的相互转变、HNO 3的氧化性、Al 的性质、氨的检验、沉淀溶解平衡等。要求考生能根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和正确的判断,综合考查考生观察实验、设计实验、评价实验、理解实验原理和科学解释的能力。

例5. 设A N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1

10.1L mol L -?的43NH NO 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A N B. 1mol 羟基中电子数为10A N

C. 在反应KIO 3 + 6HI == KI + 3I 2 + 3H 2O 中,每生成3mol 2I 转移的电子数为6A N

D. 常温常压下,22.4L 乙烯中C H -键数为4A N

(2010年江苏卷)

答案:A

说明:本题主要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电子等)数目之间的关系等基本知识。能力层面上要求考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推理和计算,解决具体的化学问题。

例6. 将0.4g NaOH 和1.06g Na 2CO 3混合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 -

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 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2010年上海卷)

答案:C

说明:本题以图像数据的形式,考查了NaOH 、Na 2CO 3、盐酸等几种常见化合物的性质,要求考生对图像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盐酸先与NaOH 反应,再与Na 2CO 3反应生成NaHCO 3,最后与NaHCO 3反应放出CO 2的反应过程得出结论。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及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例7. 常温下,用0.1000 1

mol L -?NaOH 溶液滴定20.00mL 0.100001

mol L -? 3CH COOH 溶液滴定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①所示溶液中:

B. 点②所示溶液中:

C. 点③所示溶液中:

D. 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2010年江苏卷)答案:D

说明:本题以酸碱中和滴定为载体,考查了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和守恒关系。能力层面上要求考生能够通过对滴定曲线的观察,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来解决动态变化的化学问题。

例8.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2012年广东理综卷) 答案:D

说明:图像呈现信息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本题以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化合价为纵坐标,给出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在考查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等知识的同时,考查考生对图表信息的接受、吸收和整合能力。

(2010年全国理综新课标卷)答案:B

说明:本题采用考生较为熟悉的实验为情境,涉及到Fe3O4、碳酸镁、硫酸铵以及FeBr2等常见物质的性质,要求考生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原理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并对题给的评价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10.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 + O2 == 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为:2H

A.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B. 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O2 + 2H2O + 4e-== 4OH-

C. 每转移0.1mol电子,消耗1.12L的H2

D. 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2010年安徽理综卷)

答案:D

说明:本题以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s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为情境,考查考生正确判断原

电池正负极,写出电级方程式及进行相关计算,内、外电路中电子的流向或离子的迁移方向,气体摩

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和计算等知识。试题的固体酸燃料电池情境和教材上呈现的碱性电解质燃料电池有

一定的区别,虽然正负极的反应物都是氧气和氢气,但是由于电解质不同,导致内电路的电荷传递方

式和电极的反应式不同。正确解答此题需要对燃料电池的原理有较深入的理解,考查考生从试题提供

的信息中准确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对考生创新能力有较高

的要求。

例11. 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50min之间,pH =2 和PH= 7 时R 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强,R 的降解速率越小

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在20-25min之间,pH = 10 时R 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mol?L-1?min-1

(2012福建理综卷)答案:A

说明:本题以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为载体,要求考生能

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概念,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通过对图像

的观察,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例12.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

B.用图2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C.用图3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

D.用图4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

(2012年江苏卷)答案:D

说明:本题给出了中学化学实验常见的四种装置示意图----洗气、蒸发、制气、分液,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理解常见基本操作的原理,并能运用其原理,并能运用其原理对相关的实验方案做出评价。

例13. 下图所示是验证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a、b、d、e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滤纸。向KMnO4晶体滴加一滴浓盐酸后,立即用另一培养皿扣在上面。

已知:2KMnO4+16HCl―→2KCl+5Cl2↑+2MnCl2+8H2O

(2012年上海卷)答案:D

说明:本题通过真实的微型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考查氯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给的实验装置和反应原理等信息,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对实验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倡导基于实验事实而不是知识记忆的问题解决方式。

例14.对于0.1mol·L-1 Na2SO3溶液,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溶液pH降低

B. c(Na+) = 2c(SO32-) + c(HSO3-) + c(H2SO3)

C. c(Na+) + c(H+) =2c(SO32-) + 2c(HSO3-) + c(OH-)

D. 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32-)与c(Na+) 均增大

(2011年广东理综卷)答案:D

说明:本题以Na2SO3溶液为例,考查盐类水解概念及水解平衡移动的知识。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对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的灵活应用和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例15. 在pH 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Mg 2+、Na +、ClO -

、NO 3

B.Al 3+、4NH +、B r -、C1

C.K +、Cr 2O 72-

、CH 3CHO 、24SO -

D.Na +、K +、23S O i -

、C1

(2010年安徽理综卷)

答案:B

说明:本题在保持离子共存性题型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选项中融入有机分子,将有机和无

机融合,让分子和离子共存,使之更贴近实际溶液体系中微粒的存在形式。试题涉及碳、氮、硅、硫、氯、铝等多种常见元素形成的粒子的性质和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例16. X 、Y 、Z 、W 、R 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

元素,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 、W 、R 处于同一周期,R 与Y 处于同一族,Z 、W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 、R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Y 、Z 、W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 B. 元素X 不能与元素Y 形成化合物22X Y

C. 元素Y 、R 分别与元素X 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m m X Y>X R

D. 元素W 、R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2009年江苏卷)

答案:C

说明:本题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为依托,考查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

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等)变化规律以及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判断、分析、推理及综合能力,体现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广阔性。

例17. 低温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2NH 3(g)+NO(g)+NO 2(g)

2N 2(g)+3H 2O H 0?<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H 3的浓度,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减小

C. 单位时间内消耗NO 和N 2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反应达到平衡

D.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

(2010年安徽理综卷)

答案:C

说明:本题以低温脱脂硝技术处理废气中氮氧化物的实际反应为载体,考查化学平衡状态、化学

平衡常数、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和平衡转化率等知识。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化学学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价值。

例18. 25℃、101kPa 下: ① 2Na(s) +

2

1

O 2(g) = Na 2O(s) △H 1 = -414 kJ/mol ②2Na(s) + O 2(g) = Na 2O 2(s) △H 1 = -511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 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 常温下Na 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 2O ,随温度升高生成Na 2O 的速率逐渐加快

D. 25℃、101kPa 下:Na 2O 2(s )+2 Na (s )= 2Na 2O (s ) H ?=-317kJ/mol

(2011年北京理综卷)

答案:D

说明:本题以金属钠与氧气反应为背景,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离子化合物的组成、氧化还原反应

等知识,以及运用盖斯定理进行反应热的简单计算。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从试题所给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中迅速、准确提取信息,并与已有化学知识整合,从而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例19. 120 mL 含有0.20 mol 碳酸钠的溶液和200 mL 盐酸,不管将前者滴加入后者,还是将后者滴

加入前者,都有气体产生,但最终生成的气体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合理的是( ) A. 2.0mol/L B. 1.5 mol/L C. 0.18 mol/L D. 0.24mol/L

(2011年上海卷)

答案:B

说明:本题从盐酸与碳酸钠溶液滴加顺序不同的角度考查离子反应的定量关系,以物质的量为中

心的基本计算能力,以及运用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定量关系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例20. 25℃时,在含有Pb 2+、Sn 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 ),发生反应:

2()()Sn s Pb aq ++2()()Sn aq Pb s ++,体系中c (Pb 2+)和c

(Sn 2)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金属铅后,c (Pb 2+)增大

B.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32()Sn NO 固体后,c (Sn 2)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 (Pb 2+)增大,说明该反应0H ?>

D. 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2011年福建理综卷)

答案:D

说明:本题以Pb 2+和Sn 反应的化学平衡为载体,主要考查反应热、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和平

衡常数表达式及计算等中学化学核心知识。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对题给图像的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着重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例21. 下列与含氯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HClO 是弱酸,所以NaClO 是弱电解质

B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 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C .HCl 溶液和NaCl 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 和NaCl 均是离子化合物

D .电解NaCl 溶液得到22.4 L H 2(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N A 个电子(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2012年山东理综卷)

答案:B

说明:本题以中学常见的含氯化合物为载体,综合考查强弱电解质、离子化合物、胶体的制备、

电解原理以及物质的量的计算等相关知识。能力层面上考察考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分类思想在概念学习中的正确使用。

例22. 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CO 2、CH 4、N 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 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C. 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D. 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

(2011年福建理综卷)

答案:A

说明:本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考生从化学视角观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充

分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本题涉及温室气体的判断、酸雨的形成及防止措施、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的关系、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根据已积累的化学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题设问题有正确再现、辨认和做出判断的能力。

例23. 室温下向10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 溶液中

)

()()(33-

-OH c COOH CH c COO CH c 不变

C. 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 (H +)亦增大

D. 再加入10mL pH=11的NaOH 溶液,混合液的pH=7

(2011年山东理综卷)

答案:B

说明:本题以醋酸溶液的稀释为载体,考查强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弱电解持溶液在稀释过程

中电离平衡的移动、溶液pH 与c (H +)或c (OH -

)的换算,要求考生判断弱电解质在稀释过程中溶液离子尝试

和离子数目的变化 、对电离平衡常数和水的离子积有无影响;当一元弱酸溶液中c (H +

)和一元强碱溶液中c (OH -)相等时,要求做出c (弱酸)远大于c (强碱)的判断。本题还要求考生能将电离平衡常数做适当处理:

K 电离 = )()()

()()()()()(3333-

-+-+-???=?OH c COOH CH c OH c H c COO CH c COOH CH c H c COO CH c )

()()(33--??=OH c COOH CH c K COO CH c W

即:在温度不变时,K 电离/K W 仍是一个常数。

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将实际问题进行分解、综合,结合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运用必

要的数学工具,处理和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例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恒定的熔点、沸点

B .麦芽糖与蔗糖的水解产物均含葡萄糖,故二者均为还原型二糖

C .若两种二肽互为同分异构体,则二者的水解产物不一致

D .乙醛、氯乙烯和乙二醇均可作为合成聚合物的单体

(2012年北京理综卷)

答案:D

说明:本题主要考查糖类、脂肪、氨基酸和几种常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知识。能力层

面上考查考生能够对中学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例25. 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 2和H 2O 制备化学原料。下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

备HCOOH 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2产生

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

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O2+2H++2e-===HCOOH

(2012年北京理综卷)答案:C

说明:本题以运用光合作用原理制备HCOOH为情景,考查原电池原理、氧化还原反应、能量转换等知识。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通过对示意图的观察,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原电池相关问题的能力。

例26. 萤火虫发光原理如下:

关于荧光素及氧化荧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互为同系物

B.均可发生硝化反应

C.均可与碳酸氢钠反应

D.均最多有7个碳原子共平面

答案:B

说明:本题以“萤火虫发光原理”为情境,考查同分异构体的概念、重要的官能团及其性质,以及有机分子结构等知识。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通过的荧光素和氧化荧光素结构式的比较与分析,吸收、整合化学信息,并与已有知识块整合,用于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例27. X

(1)W

(2)X的电负性比Y的______(填“大”或“小”);X和Y的气态氢化物中,较稳定的是______(写化学式)。

(3)写出Z2Y2与XY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

(4)在X的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的多种分子中,有些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两种氢。写出其中一种分子的名称:______________。氢元素、X、Y的原子也可共同形成多种分子和某种常见无机阴离子,写出其中一种分子与该无机阴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012年安徽理综卷)

答案:

(1)四 Ⅷ 2 (2)小 H 2O

(3)或

(4)丙烷(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CH 3COOH +3HCO -

===CH 3COO -

+H 2O +CO 2↑(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说明:本题选择了C 、O 、Na 、Fe 四种常见元素,考查元素周期表、核外电子排布、电负性比较、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核磁共振氢谱、有机酸的组成及性质、离子方程式等知识。同时考查考生根据已有知识及题目所给事实和条件,对化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结论或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例28. 高纯3MnCO 是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的主要原料。实验室以2MnO 为原料制备少量高纯3

MnCO 的操作步骤如下:

(1)制备

4MnSO 溶液:在烧瓶中(装置见右图)加入一定量2MnO 和水,搅拌,通入2SO 和2N 混合气体,反应3h 。停止通入2SO ,继续反应片刻,过滤(已知

22342MnO H SO MnSO H O +=+)

①石灰乳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反应过程中,为使2SO 尽可能转化完全,在通入

2SO 和2N 比例一定、不改变固液投料的条件下,可采取的合理措施

有 、 。

③若实验中将2N 换成空气,测得反应液中2Mn +、24SO -的浓度随

反应时间t 的浓度变化如右图。导致溶液中2Mn +、24SO -

浓度变化产生明

显差异的原因是 。

(2)制备高纯3MnCO 固体:已知3MnCO 难溶于水、乙醇,潮湿

时易被空气氧化,0100C 开始分解;2()Mn OH 开始沉淀时7.7pH =。请

补充由(1)时制得的4MnSO 制备高纯3MnCO 的操作步骤【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 2()Ca OH 、3NaHCO 、 23Na CO 、25C H OH 】

。① ;② ;③ ;④ ;⑤低于0100C 干燥。 (2010年江苏卷)

答案:

(1) ①Ca(OH)2 + SO 2 == CaSO 3 + H 2O ②控制适当的温度;缓慢通入混合气体

③Mn 2+ 催化O 2与H 2SO 3反应,生成H 2SO 4

(2) ①边搅拌边加入3NaHCO (23Na CO ),并控制溶液pH <7.7;②过滤,用少量水洗涤2 ~ 3次;

③检验24SO -

是否被洗涤除去;④用少量25C H OH 洗涤。(凡答案合理均可)

说明:本题以2MnO 为原料制备少量高纯3MnCO 的工业过程为载体,以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实验知

识和方法为主线,考查了硫的化合物性质、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条件的选择、实验设计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中第(1)小题的①考查考生运用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③考查考生通过对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数据的观察,获取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以及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第(2)小题,要求考生根据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与已有知识块整合,得出制备高纯3MnCO 的操作流程。

例29. 光气(COCl 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 与Cl 2在活性

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 4)与CO 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 ,已知CH 4、H 2和CO 的燃烧热

(?H )分别为-890.3 kJ·mol -1、-285.8 kJ·mol -1和-283.0 kJ·mol -

1,则生成1 m 3(标准状况)CO 所需热量为__________;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 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OCl 2的分解反应为COCl 2(g)===Cl 2(g)+CO(g) ?H =+108 kJ·mol -

1。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 min 到14 min 的COCl 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①计算反应在第8 min 时的平衡常数K =______;

②比较第2 min 反应温度T (2)与第8 min 反应温度T (8)的高低:T (2)______T (8)(填“<”“>”或“=”);

③若12 min 时反应于温度T (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 (COCl 2)=______ mol·L -

1;

④比较产物CO 在2~3 min 、5~6 min 和12~13 min 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 (2~3)、v (5~6)、v (12~13)表示]的大小______;

⑤比较反应物COCl 2在5~6 min 和15~16 min 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

v (5~6)______v (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2)5.52×103

kJ

(3)CHCl 3+H 2O 2===HCl +H 2O +COCl 2

(4)①0.234 mol·L -

1 ②< ③0.031 ④v (5~6)>v (2~3)=v (12~13) ⑤> 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说明:本题从光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角度立意,以光气的制备及其分解反应为载体,考查物质的实验室制备、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主干知识。能力层面上考查考生接受、是、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及对图像的观察思维能力。

例3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网上收集到如下信息:Fe(NO 3)3溶液可以蚀刻银,制作美丽的银饰。他们对蚀刻银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制备银镜,并与Fe(NO 3)3溶液反应,发现银镜溶解。 (1)下列有关制备银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边振荡盛有2%的AgNO 3溶液的试管,边滴入2%的氨水,至最初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b .将几滴银氨溶液滴入2 mL 乙醛中

c .制备银镜时,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底部加热

d .银氨溶液具有较弱的氧化性

e .在银氨溶液配制过程中,溶液的pH 增大 【提出假设】

假设1:Fe 3+

具有氧化性,能氧化Ag 。

假设2:Fe(NO 3)3溶液显酸性,在此酸性条件下NO 3—

能氧化Ag 。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2)甲同学从上述实验的生成物中检验出Fe 2+,验证了假设1成立。请写出Fe 3+

氧化Ag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2,请帮他完成下表中内容(提示:NO 3—

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有

【思考与交流】

(4)甲同学验证了假设1成立,若乙同学验证了假设2也成立,则丙同学由此得出结论:Fe(NO 3)3溶液中的Fe 3+和NO 3—

都氧化了Ag 。

你是否同意丙同学的结论,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安徽理综卷)

答案: (1)ade

(2)Ag +Fe 3+===Ag

++Fe 2+

(3)

(4)不同意。甲同学检验出了Fe 2+

,可确定Fe 3+

一定氧化了Ag ;乙同学虽然验证了此条件下NO 3

能氧化Ag ,但在硝酸铁溶液氧化Ag 时,由于没有检验NO 3—的还原产物,因此不能确定NO 3—

是否氧化了Ag 。 [(3)(4)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说明:本题利用蚀刻银工艺为背景,以探究Fe(NO 3)3溶液蚀刻银的原因为研究课题,在“明确可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并验证假设、形成结论、评价方案”等一系列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中,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实验基本知识,以及控制变量思想设计实验的能力;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试题较好地体现了《考试说明》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尤其第(4)小题,是从(2)、(3)实验结论中衍生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体现了多轮次探究和生成性探究,同时关注了对探究环节中高级思维能力的考查。即在前面确定“Fe 3+一定氧化了Ag ”和“此条件下能氧化Ag ”的前提下,针对两种可能(一是此条件下Fe 3+氧化能力比NO 3—氧化能力强,则只有Fe 3+氧化了Ag ;二是此条件下Fe 3+氧化能力和NO 3—相差不大,则两者都氧化了Ag )展开研究,要求考生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例31. 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 3 [Fe(C 2O 4 )3]·3H 2O 可有于摄影和蓝色印刷。某小组将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请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验证和探究过程。

限选..

试剂:浓硫酸、1.0 mol·L -

1

HNO 3、1.0 mol·L -1

盐酸、1.0 mol·L -

1 NaOH 、3% H 2O

2 、0.1mol·L

-1

KI 、0.1 mol·L -

1CuSO 4、20% KSCN 、澄清石灰水、氧化铜、蒸馏水。

(1)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A )、浓硫酸、灼热氧化铜(B )、澄清石灰水(C ),观察到A 、C 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B 中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气体产物是 。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知,固体产物中,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而盐只有K 2CO 3。验证固体产物中钾元素存在的方法是 ,现象是 。 (3)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③实验过程

(2009年广东卷)

答案:

(1)CO 2和CO

(2)利用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的火焰 (3)①全部为铁单质;全部为FeO ;同时存在铁单质和FeO

②(略) :程度,对物质进行检验的实验技能,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对实验提出假设和设计方案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地体现了“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同时也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

例32. 某厂废水中含5.00×10-

3mol·L

-1

272O Cr ,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

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45.15.0FeO Fe Cr (Fe 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第②步中用PH 试纸测定溶液PH 的操作是:

(3)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 (OH )3外,还有 (4)欲使1L 该废水中的-

272O Cr 完全转化为45.15.0FeO Fe Cr 。理论上需要加入 GFeSO 4·7H 2O 。

(2009安徽理综卷)

答案:

(1)Cr 2O 72- + 6Fe 2+ + 14H + 2Cr 3+ + 6Fe 3+

+ 7H 2O

(2)将一小块pH 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 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 Fe(OH)3、Fe(OH)2 (4)13.9

说明:本题以含毒性较大的-

272O Cr 的废水处理为问题情境,通过简明直观的实验流程图,将氧化

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实验基本操作、化学计算及元素化合物等内容综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和文字表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试题设计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引导考生学会从化学视角观察和认识环境保护这一重大社会问题,关注化学科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强化学以致用的意识。其中第(1)小题,考查考生对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理解,以及对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知识的掌握;第(2)小题,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用pH 试纸测量溶液的pH ;第(3)小题,要求考生能结合题给信息,根据铁的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第(4)小题,考查考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的能力。

例33. 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常用来制备抗凝血药,可通过下列路线合成:

(1)A 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生成,则A 的结构简式是 。

(2)B→C的反应类型是。

(3)E的结构简式是。

(4)写出F和过量NaOH溶液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下列关于G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与溴单质反应 b. 能与金属钠反应

c. 1molG最多能和3mol氢气反应

d. 分子式是C9H6O3

(2009年安徽理综卷)答案:(1) CH3CHO (2) 取代反应

(3)

(4)

(5)a、b、d

说明:本题以4—羟基香豆素的合成路线创设问题情境,以合成路线框图为信息载体,考查“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核心内容:①分子式、结构简式等基本概念;②苯、烯、醛、醇、酸、酯和酚等典型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③氧化反应、取代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相关反应化学方程式的规范书写。考查考生在陌生情境中应用化学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成路线中主要运用了有机合成中的常见方法——逆合成分析法,考查考生接受新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运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推导相关有机物结构的能力。本题第(4)小题,对考生发散性思维和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有较高的要求,对不同思维水平的考生区分度较高。

例34. 室安卡因(G)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由下列路线合成:

(1)已知A是的单体,则A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__(写名称)。B的

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

(2)C的名称(系统命名)是________。C与足量NaOH醇溶液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是E的同分异构体,X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一氯代物只有两种,则X所有可

能的结构简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 G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室安卡因(G)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能发生加成反应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

d.属于氨基酸

(2011年安徽理综卷)答案:

(1)碳碳双键羧基 CH3CH2COOH

(2)2-溴丙酸或α-溴丙酸

(4)取代反应

(5)abc

说明:本题以合成抗心律失常药物室安卡因为载体,要求考生根据合成路线辨认和分析某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明确有机反应类型,正确书写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规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多官能团有机物(室安卡因)的化学性质等。考查考生在陌生情景中用语化学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接受新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例35. 海洋是资源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化学元素,如氯、溴、碘等。

(1)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和氢气反应过程如下:

①Cl2 → Cl·+ Cl·②Cl·+H2 → HCl + H·③H·+ Cl2 →HCl + Cl·……

写出反应①中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反应②中形成的HCl共价键类型为(填“σ键”或“π键”);反应③中被破坏的化学键属于键(填“极性”或“非极性键)

(2) 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氯元素及与其相邻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

号表示)。与氯元素同周期且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 周期 族。

(3)卤素单质及化合物在许多性质上都存在着递变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卤化氢的键长按H —F 、H —C1、H —Br 、H —I 的顺序依次增大

b .HF 、HCl 、HBr 、HI 中键的极性依次减弱

c .卤素单质与氢气化合按

2

F 、

2

Cl 、

2

Br 、

2

I 的顺序由难变易

(4) 卤素单质的键能大小如右图。由图推断:

①非金属性强的卤素,其单质分子的化学键 断裂(填“容易”或“不容易”或“不一定容易”)。 ②卤素单质键能大小与键长的关系

为: 。 答案:

(1) 1s 22s 22p 63s 23p 5;σ键;非极性; (2) S 、Cl 、F ;三;IA ; (3) a 、b

(4) ①不一定容易 ②除F 2外,键长增长,键能减小(合理即给分) 说明:本题主要涉及选修模块3“物质结构”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必修2的“元素周期律”等内容,具体落实在电子排布式、共价键类型、原子半径大小比较、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物质的稳定性以及共价键强弱比较等知识点上。推理是本题的主要立意,要求考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题目给定的事实和条件,提取、归纳相关信息,对化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准确地表达出来。

例36. 研究NO 2、SO 2、CO 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有重要意义。 (1)NO 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利用反应6NO 2+8NH 3

7N 2+12H 2O 也可以处理NO 2。当转移1.2mol 电子时,消耗的NO 2

在标准状况下是______L 。 (2)已知:

2SO 2(g)+ O 2 (g)2SO 3 (g) △H =-196.6kJ·mol -

1

2NO(g)+ O 2 (g) 2NO 2 (g) △H =-113.0kJ·mol -

1

则反应NO 2(g)+ SO 2 (g) SO 3 (g) +NO(g)的△H =______kJ·mol -

1

一定条件下,将与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映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 3与NO 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SO 3的同时生成1molNO 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的NO 2与SO 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 =______。 (3)CO 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 2H 2 (g) CH 3OH (g)。CO 在不同温度下的平

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该反应△H _____0(填“>”或“<”)。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 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________。

(2011年山东理综卷)

答案:

(1)3NO 2+H 2O=2HNO 3+NO ;6.72 (2)-41.8;b ;2.67或8/3 (3)<;在1.3×104kPa 下,

CO 的转化率已较高,再增大压强CO 的转化率提高不大,而

生产成本增加得不偿失

说明:本题主要涉及“化学1”、“化学2”和“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知识内容。试题以大气污染

气体的处理为情境,寓意化学不是制造问题,而是解决问题,体现了化学学科的价值。第(1)小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和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计算;第(2)小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以及平衡常数的计算;第(3)小题,要求考生在实际生产条件的选择中,既要考虑反应的特点、反应的速率和转化率,又要考虑生产设备和生产成本。本题着重考查考生观察图形、整合化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37. 在溶液中,反应A + 2B C 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

()0.100/c A mol L =、()0.200/c B mol L =及()0/c C mol L =。反应物A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

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②平衡时B 的转化率为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 的浓度为__________; (3) 该反应的H ?____0,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该反应进行到4.0 min 时的平均反应速率: 实验②:B 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C 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年全国理综卷I )

答案:

(1)②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 的浓度未变

③温度升高;达到平衡的时间缩短,平衡时A 的浓度减小 (2)40%(或0.4);0.060 mol/L ;

(3)>;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4)()

110072010022001440υυ---==?

=??../.min .min B A mol L

mol L

()

110.0640.100/0.009min 4.0min

υυ---==

=??C A mol L

mol L

说明:本题以图表为载体,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具体因素(如浓度、压强、

温度、催化剂等)、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平衡浓度的计算、焓变等基本理论知识。第(1)小题,考查考生运用已有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小题,考查了转化率

和化学平衡浓度的计算;第(3)、(4)小题,着重考查考生观察图像、整合化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38. 地下水中硝酸盐造成的氮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文献报道某课题组模拟地

下水脱氮过程,利用Fe 粉和KNO 3溶液反应,探究脱氮原理及相关因素对脱氮速率的影响。

(1)实验前:①先用0.1 mol·L -1H 2SO 4洗涤Fe 粉,其目的是 ,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②将KNO 3溶液的pH 调至2.5;③为防止空气中的O 2对脱氮的影响,应向KNO 3溶液中通入 (写化学式)。

(2)下图表示足量Fe 粉还原上述KNO 3溶液过程中,测出的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pH 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部分副反应产物曲线略去)。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t 1时刻前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t 1时刻后,该反应仍在进行,溶液中NH 4+的浓度在增大,Fe 2+的浓度却没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 。

(2) 该课题组对影响脱氮速率的因素提出了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溶液的pH ;

假设二: ; 假设三: ; ……

(4)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写出实验步骤及结论。(已知:溶液中的NO 3-浓度可用离子色谱

仪测定)

答案:

(1)去除铁粉表面的氧化物等杂质 N 2

(2) 4Fe +NO 3- +10H + == 4Fe 2+ + NH 4+ +3H 2O 生成的Fe 2+水解(或和溶液中的OH -反应) (3)温度 铁粉颗粒大小 (4)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合理答案均可)

说明:本题通过地下水的氮污染这一真实的问题情景,考查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

知识,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对实验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第(3)、(4)小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考查考生的发散性思维,给考生个性化解答留有一定的空间,能让那些经历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的考生,解题时发挥自己的长处。最后一问验证假设一,考查思维的严密性和变量控制方法的应用。

例39. 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

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

(3)实验室中现有Na 2SO 4、MgSO 4、Ag 2SO 4、K 2SO 4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 4溶液

起相似作用的是 ;

(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两种);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

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 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1= , 6= , 9=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 中的金属呈 色,实验E 中的金属呈 色;

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 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

的CuSO 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

(2010年全国理综新课标卷)

答案:

(1)Zn +CuSO 4===ZnSO 4+Cu Zn +H 2SO 4===ZnSO 4+H 2↑

(2)CuSO 4与Zn 反应产生的Cu 与Zn 形成Cu/Zn 微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 (3)Ag 2SO 4

(4)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比表面积等 (5)①30;10;17.5 ②灰黑 暗红

③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 4后,生成的单质Cu 会沉积在Zn 的表面,降低了Zn 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说明:本题以原电池原理、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第(2)、

(3)小题要求考生能利用原电池原理分析影响锌与H +

反应速率的因素。第(5)小题,要求考生能利用控

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在保证温度、H +

浓度、锌的比表面积相同时,探究加入相同浓度不同体积的硫酸

铜溶液对锌与H +反应产生H 2速率的影响。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如果考生做过锌与H +

反应的实验,会在考试

中发挥其优势。(锌粒表面较光滑,通常呈银白色,与H +

反应后,锌粒表面变“粗糙”——附有许多细小颗粒而呈灰黑色)

例40. 为测试一铁片中铁元素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提出下面两种方案并进行了实验(以下数

据为多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方案一:将a g 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580mL (标准状况);

方案二:将

10

a g 铁片完全溶解于过量稀硫酸中,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用0.02000 mol ·L -

1的KMnO 4溶液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了25.00 mL KMnO 4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中考化学考试说明

《黑龙江齐齐哈尔2018年中考考试说明:化学》 一、命题范围与原则 (一)命题范围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本地区现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两册)为基准。 (二)命题原则试题要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力求稳中有变,稳中有新,逐步适应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要求,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力求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试题应: 1.关注双基考核,体现能力立意; 2.关注生产生活,突出实践体验; 3.关注能力测试,基于实际问题; 4.关注学习过程,注重思维方法; 5.关注实验规则,保障实验安全; 6.关注初高衔接,促进学生发展; 7.突出创新开放,确保科学严谨。 二、考查内容及标准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适当增加《课程标准》中活动与探究建议的相关内容以及初高中衔接的相关知识的考查。下面对各部分的考查内容、标准具体说明如下: (一)科学探究 1.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要求 ⑴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⑵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⑶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⑷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⑸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⑹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⑺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2.初中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学生实验 ⑴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⑵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⑷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⑸燃烧的条件。 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⑺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⑻酸、碱的化学性质。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1.我们周围的空气 ⑴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1 / 5

近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化 学试卷分析 2011-2013年的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背景依然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中考模式以毕业、升学两考合一为主,命题形式为化学、物理合堂分卷,2011、2012年满分为75分,2013年满分为70分。可以看出,这几年的中考模式是基本稳定的,这有利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有利于稳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考试容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体现了化学关注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风格,还关注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现将2011-2013三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总结如下: 一、试题特点 (一)、试题分析 1、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1)2011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2012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3)2013年化学试题题型及分值境况统计 2、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知识点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以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框架的特点,符合简化纯化学计算的要求。 3、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1)2011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2)2012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3)2013年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统计

以上数据体现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基本符合7:2:1的要求。可以说试题容广泛,重点突出,精选得当,难易适中。 (二)、试题评价 1、立足教材,侧重学以致用。试题特别注重考查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基础容,而且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如2012年试题2关于“锌合金”的认识,试题12关于食物以及烧烤的知识,2013年试题3关于“微量元素”的知识,试题14中关于抗旱以及漂白粉的作用等等。 2、紧扣双基,着重化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试题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

2015年全国1卷高考化学试题附答案

2015年全国1卷高考化学试题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8.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N 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 A.1:1 B.2:3 C.3:2 D.2:1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 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 血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 Fe3+ B. 将铜粉加1.0mol·L-1Fe2(SO4)3溶液 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 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 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 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 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 0.1mol·L-1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 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积比 Mg(OH)2的小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2013年安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免费(word版)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第I卷第1页至第5页,第II卷第6页至第12页。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 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Ai27 S32 Cl35.5 Ce140 Pb207 1.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不同的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B.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C.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D.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2.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 B.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度 C.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D.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总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3.右图为第10粒水稻种子在成熟过程中于物质和呼吸速率 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 A.种子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呼吸作用旺盛 B.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减少,呼吸速率下降 C.种子成熟后期脱落酸含量较高,呼吸速率下降 D.种子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合成 4.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①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安徽省中考化学总复习 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一、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严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命题。试卷延续了“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思路, 内容体现了“立足基础、突出主干、关注探究、体现能力”的指导思想。试卷图文并茂,注重联系安徽实际,贴近生活、注重探究,难易适中,既能全面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为学生 进入高中学习化学知识起到衔接和导向作用。 1.试卷结构稳定,内容考查全面 通过上表可知,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结构稳定,命题方式与往年区别不大,题型、题量、赋分、考查方式几乎不变。试题结构:第一大题为选择题,10小题,分值为20分;第二大题为填空题,5小题,分值为34分;第三大题为计算题,1小题,分值为6分。整张试卷的命题紧扣考试大纲,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物质的变化、环境保护、元素周期表、实验基本操作、化学 与生活、化学思想方法、化学式的意义及相关计算、微观示意图、实验设计、实验数据分析、化 学方程式的书写、材料以及金属的相关性质、常见气体的制取、工艺流程图、实验方案的设计与 评价、物质性质的探究、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等。 2.关注社会热点,密切联系实际 试题的素材选择了与化学有关的重大社会议题以及最新科技信息,如环境保护(第2题),科学 家研制出一种代号为DEPA的安全驱蚊剂(第7题),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第8题),“蛟龙号”深潜器、“神舟”五号宇航员航天服、新型水处理剂(第11题),废旧电路板中锡的绿色回收(第13题)等方面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试题,突出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科技等的联系, 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时代主题。 3.注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 试题既考查了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又通过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来了解学生对基本 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考查的知识面宽、覆盖面广,减少了考查的片面性和偶然性。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景中,考查学生“变化守恒观”“宏微结合”“实验与探 究”“绿色应用”、符号表征、科学精神、敢于质疑以及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4.突出探究,注重创新 2018安徽中考试题继续加强对以实验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创新,如选择题第9 题考查的是实验设计,安徽中考试卷中以往没有出现此内容,第10题今年考查的是对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历年试卷的第10题是溶解度及相关曲线的考查,第15题探究物质的性质,加分题设计新颖,首先需要分析判断,然后再补充设计实验方案,最终进行计算,如此一来,提升加分题的难度,确保了考试的公平性与选拔性。 二、2019年备考策略指导

2015年 山东省 高考化学 试卷及解析

2015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5分) 1.(5分)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 2.(5分)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Y Z X W A.原子半径: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3.(5分)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1

2 A .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 .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 .1mol 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 发生中和反应 D .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4.(5分)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Ba (HCO 3)2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下列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 A .AlCl 3 B .Na 2O C .FeCl 2 D .SiO 2 5.(5分)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AgCl 悬浊液中加入NaI 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 K sp (AgCl )<K sp (AgI ) B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 溶液,溶液呈红 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Fe 2+ C 向NaBr 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 液上层呈橙红色 Br ﹣还原性强于Cl ﹣ D 加热盛有NH 4Cl 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 管口有晶体凝结 NH 4Cl 固体可以升华

(整理)全国高考理综试题目及答案安徽

2011安徽高考生物(word)版 安徽省颍上一中:汪国良 1.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人体血清白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加工修饰的结果。加工修饰的场所是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高尔基体和溶酶体 C.内质网和核糖体D.溶酶体和核糖体 答案:A 解析:考查细胞器的功能,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与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核糖体知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不能加工。 2.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种临床技术。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 B.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 C.胰腺组织微环境造成骨髓干细胞基因丢失,分化成为胰岛样细胞 D.胰腺组织微环境对骨髓干细胞分化无影响,分化是由基因决定的 答案:B 解析:考察细胞分化。由信息知胰岛样细胞由自体骨髓干细胞分化而来,胰腺组织是体细胞有丝分裂、分化的细胞,基因与体细胞相同,所以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及胰腺组织的基因组成相同,但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物不同。 3.某种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变化如图所示,t1、、t2表示10-30°C之间的两个不同温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与t1相比,t2时呼吸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 不利于叶片贮藏 B与t2相比,t1时乙烯产生量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 有利于叶片贮藏 C.t1、t2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 片贮藏 D.t1、t2条件下乙烯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相似,t1t-所以D错 2, 4.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 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

2011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新课标版-化学卷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考试科目、时长和分值 理科综合 I.试卷结构 一、试卷结构和题型 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为选择题(单选),第II卷为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科目。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20分、化学100分、生物80分。 三、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 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要求 化学思想方法是对化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是反映化学学科规律和特点的哲学思想。 在中学阶段,化学思想方法渗透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比如“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分类与比较;假说、模型与实验;以及定性与定量、宏观和微观、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分与合等相结合”的哲学方法始终贯穿于中学化学知识建立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必须与化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 2.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①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②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③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①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的知识,采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②能够将分析问题的过程和结论,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模型、图形、图表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①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②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考试范围和要求 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北京卷)化学考试范围涵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化学1、化学2、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5个课程模块的内容,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将上述内容按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分为: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部分。详细内容和要求列在“化学知识内容表”中。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在“化学知识内容表”中分别用罗马数字I、II、III标出,高层次的要求涵盖低层次的要求。I、II、III的含义分别为: I—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II—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III—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2017年中考化学试卷分析 今年中考化学试卷整体来看,难度处于中等,但是考查学生的能力各方面如分析能力,文字叙述及探究等。整体来看,试题坚持了“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命题思路;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既注重基础知识及其内在联系的考查,同时又注重科学方法和能力的考查;试题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既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试题结构 化学试题仍然采用选择题、填空、实验(常规实验和探究实验)、计算应用题等几种题型。四种题型在考查和区分学生时有着不同的功能。选择题每个小题综合了多个知识点,增大了整套试题对知识点的覆盖面,对全体考生有一定的区分。填空及简答题比较基础,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能够把中上水平的学生区分出来。实验探究题和计算应用题对能力要求较高,能够把水平较高的学生选拔出来。同一题型中的化学试题由易到难排列,利于学生答题。这样的试卷结构避免了学生因题型不确定而造成的答题障碍,能更好的考查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低。

与前几年试题相比,2017年试题较大的变化是实验探究题,更加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对于实验现象描述的化学用语等,使得整份试卷的阅读量减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充分,更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二、试题特点及措施 1.知识分布合理,学科重点突出。初步形成层次的全部内容,如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金属与矿物、溶液的有关知识、微粒构成物质、基本的实验技能、化学用语的书写和化学计算等,突出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2.回归教材,指导教学 回归教材是今年中考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立意均源自于教材,充分体现出了教材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的内涵有很好的导向性。 3.突出能力考查,体现学科思想 试题既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又体现了对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试题的能力结构见表3 4.强化知识迁移,注重联系实际 试题与现在最新的社会热点事件相连,试题情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化学新课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2015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I)

2015年高考(全国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8.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 N A B.2 L 0.5 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 N 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 D.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 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 N N N A.1:1 B.2:3 C.3:2 D.2:1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正极反应中有CO 2生成 B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 .电池总反应为C 6H 12O 6 + 6O 2 = 6CO 2 + 6H 2O 12.W 、X 、Y 、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质的沸点: W>X B .阴离子的还原性:W>Z C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

2013高考安徽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高清工整直接打印)

2013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一、选择题 14. 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 和斜面的支持力为F N 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 .T =m (g sinθ+ a cosθ) F N = m (g cosθ? a sinθ) B .T =m (g cosθ+ a sinθ) F N = m (g sinθ? a cosθ) C .T =m (a cosθ? g sinθ) F N = m (g cosθ+ a sinθ) D .T =m (a sinθ? g cosθ) F N = m (g sinθ+ a cosθ) 【答案】A 15. 图中a ,b ,c ,d 为四根与纸面垂直的长直导线,其横截面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 上,导线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粒子从正方形中心O 点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向外运动,它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是( ) A .向上 B .向下 C .向左 D .向右 【答案】B 16. 如图所示,足够长平行金属导轨倾斜放置,倾角为37°,宽度为0.5m ,电阻忽略不计,其上端接一小灯泡,电阻为1Ω。一导体棒MN 垂直于导轨放置,质量为0.2kg ,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Ω,两端与导轨接触良好,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在导轨间存在着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0.8T 。将导体棒MN 由静止释放,运动一段时间后,小灯泡稳定发光,此后导体棒MN 的运动速度以及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sin37°=0.6) ( ) A .2.5m/s 1W B .5m/s 1W C .7.5m/s 9W D .15m/s 9W 【答案】B 17. 质量为m 的人造地球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 时,引力势能可表示为E P = ?G Mm r ,其中G 为引力常量,M 为地球质量。该卫星原来的在半径为R 1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受到极稀薄空气的摩擦作用,飞行一段时间后其圆周运动的半径变为R 2,此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 ) A .GMm (1R 2 -1R 1 ) B .GMm (1R 1 -1 R 2 ) C . GMm 2 (1R 2-1R 1) D .GMm 2(1R 1-1 R 2 ) 【答案】C 18. 由消防水龙带的喷嘴喷出水的流量是0.28m 3/min ,水离开喷口时的速度大小为 ,方向与水平 面夹角为60°,在最高处正好到达着火位置,忽略空气阻力,则空中水柱的高度和水量分别是( ) A .28.8m 1.12×10?2m 3 B .28.8m 0.672m 3 C .38.4m 1.29×10?2m 3 D .38.4m 0.776m 3 【答案】A 19. 用图示的电路可以测量电阻的阻值。图中R x 是待测电阻,R 0是定值电阻,?是灵敏度很高的电流表,MN 是一段均匀的电阻丝。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头P 的位置,当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零时,测得MP =l 1 , PN =l 2,则R x 的阻值为( ) A .l 1l 2 R 0 B .l 1 l 1 +l 2 R 0 C .l 2l 1 R 0 D .l 2l 1 +l 2 R 0 【答案】C 20. 如图所示,xOy 平面是无穷大导体的表面,该导体充满z<0的空间,z >0的空间为真空。将电荷为q 的点电荷置于z 轴上z=h 处,则在xOy 平面上会产生感应电荷。空间任意一点处的电场皆是由点电荷q 和导

2013年化学考试说明

2013年绥化市毕业学业考试 化学学科考试说明 新课标中删除和新增的内容,今年暂时不作为考试内容。 一、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化学学业考试应以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坚持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全面检查初中教学质量和普通高中录取新生;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推进我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注重考察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整合三维目标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注意试题的基础性、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教育性、人文性,坚决杜绝偏题、怪题。 二、命题范围与原则 (一)、范围 初中化学的考试范围,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为命题依据。 通过对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综合考查来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考查学生的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整体水平。 (二)、原则 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 全面考查初中化学学科的学业水平、应用能力。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力求稳中有新,对实施课程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试题要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力求稳中有变,逐步适应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要求,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力求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考查的内容与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化学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和社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docx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和建议 寿县三中沈国军 一、命题指导思想 一模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育部的《化学课标》,考试范围涵盖了 三维目标的要求,在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命题时没有过分追求知识点的覆盖面,没有过分苛求知识的细节,更没有过分拘泥于概念的准确辨析。让学生能够从化学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解释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因此本次命题是按照以下几个“有利于”而进行的。 1、命题有利于教师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 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 活泼、主动地学习。因此我在命题时主要是考查学生学科知识的应 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命题有利于学生及早适应安徽省中考的题型。我省往年中考 化学试题的难度在全国属于中等偏易,主要是照顾到所有学生,设置有开放性、探究性试题,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水平。本次一模试题基本上是仿照我省去年中考的题型模式,让学生提前了解我省化学学科考试的特点。 3、命题有利于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本次考试是第一次模拟 考试,学生们刚刚结束新课,对于有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熟练,所以 试卷的难度不能太大,不能出偏题、难题,这样才不会打击学生学习 化学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4、命题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足。比较平时的月考试题,本 次命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几乎每个单元都能牵涉到,但两个探究题和计算题的考试内容还是侧重于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本的有关知识,这

样既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便于教师发现学生对刚学过 新知识的不足。有利于教师在复习时能有的放矢,补差补缺。 综上所述,命题力求贴近我省中考试卷的结构和特点。此次化学 试题,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技能与方法(知 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 习方式,力求做到扣紧中考、活用教材、体现课标、联系实际、开放 有度、着眼基础、注意能力、指导教学、有利创新的总体要求,体现 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今后复习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考试情况分析 1、选择题共 10 道小题,每题 2 分,总计 20 分。基本上都是基 础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总的来说,10 道选择题 中1、2、4、5、6 小题较易,得分率都在 80%以上, 3、8、9、10 小 题难度中等,得分率都在 60%以上,只有第 7 小题难度稍大,得分率只 有 30%,实际上这道题就是考查学生对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条件,只是 换了一种说法,造成很多同学在理解时产生了偏差。 2、填空题共 5 小题,满分 34 分,还有附加题 4 分。主要考查学生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中等。第 11 小题是把金属材料与燃料组合在一起,主要考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第 12 小题是实验题,既考查学生认知常见化学仪器的能力,又考查学生组合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气体装置的能力;第 13 小题是工艺流程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合价和过滤操作等综合应用能力;第 14 小题是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氯 水中哪种成分使品红试纸褪色而进行的猜想和探 究,最后拓展了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的化学方程式,结果很多同 学写成了氯化亚铁 (FeCl 2) 的化学式 , 导致不必要的丢分;第 15 小题也 是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氧化钙的变质问题,从得分情况看,得分偏低,特别是加分部分学生的失分率较高。

2015年重庆市高考化学试卷(高考真题)

2015年重庆市高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6分)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胆矾炼铜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粘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2.(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 B.P的非金属性强于Si,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 C.Al2O3和MgO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D.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和BaSO4 3.(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 B.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7 C.25℃时,0.1mol?L﹣1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D.0.1mol AgCl和0.1molAgI混合后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4.(6分)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观察Fe(OH)2的生成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NO3溶液 C.实验室制取氨 D.验证乙烯的生成 5.(6分)某化妆品的组分Z具有美白功效,原从杨树中提取,现可用如图反应制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Y和Z均能使溴水褪色 B.X和Z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C.Y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D.Y可作加聚反应单体,X可作缩聚反应单体 6.(6分)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3(s)+3C(s)═K2S(s)+N2(g)+3CO2(g)△H=x kJ?mol﹣1 已知: 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 S(s)+2K(s)═K2S(s)△H2=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

2013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试题(安徽卷) 含答案

2013年高考理综(物理部分)(安徽卷)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 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 和斜面的支持力为Fn 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 A .T =m (g sin θ+a cos θ) Fn =m (g cos θ-a sin θ) B .T =m (g sin θ+a cos θ) Fn =m (g sin θ-a cos θ) C .T =m (a cosθ-g sin θ) Fn =m (g cos θ+a sin θ) D .T=m (a sin θ-g cos θ) Fn =m (g sin θ+a cos θ) 15.图中a 、b 、c 、d 为四根与纸面垂直的长直导线,其横截面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 点上,导线中通有大小相同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粒子从正方形中心O 点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向外运动,它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是 A .向上 B .向下 C .向左 D .向右 16.如图所示,足够长平行金属导轨倾斜放置,倾角为37°,宽度为0.5m ,电阻忽略不计,其上端接一 小灯泡,电阻为1Ω。一导体棒MN 垂直于导轨放置,质量为0.2kg ,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Ω,两端与导轨接触良好,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在导轨间存在着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0.8T 。将导体棒MN 由静止释放,运动一段时间后,小灯泡稳定发光,此后导体棒MN 的运动速度以及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分别为(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sin37°=0.6) A .2.5m/s 1W B .5m/s 1W C .7.5m/s 9W D .15m/s 9W 17.质量为m 的人造地球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 时,引力势能可表示为p GMm E r =-,其中G 为引力常 量,M 为地球质量。该卫星原来的在半径为R 1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受到极稀薄空气的摩擦作用,飞行一段时间后其圆周运动的半径变为R 2,此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 A. ??? ? ??-12 11R R GMm B. ??? ? ??-21 11R R GMm C. ??? ? ??-12 112 R R GMm D. ? ?? ? ??-21 112 R R GMm 18.由消防水龙带的喷嘴喷出水的流量是0.28m 3/min ,水离开喷口时的速度大小为163m/s ,方向与水 平面夹角为60o,在最高处正好到达着火位置,忽略空气阻力,则空中水柱的高度和水量分别是(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A .28.8m 1.12×10-2m 3 B .28.8m 0.672m 3 C .38.4m 1.29×10-2m 3 D .38.4m 0.776m 3 19.用图示的电路可以测量电阻的阻值。图中R x 是待测电阻,R 0是定值,G 是灵敏度很高的电流表,MN 是一段均匀的电阻丝。闭合开关,改变滑动头P 的位置,当通过电流表G 的电流为零时,测得MP=l 1,PN=l 2,则R x 的阻值为 A .10 2 l R l B .1 012 l R l l + C .201 l R l D .2012l R l l + 20.如图所示,xOy 平面是无穷大导体的表面,该导体充满z <0的空间,z q z

初中化学考试考试说明

3. 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新趋向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新课程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思想,把学生作为课程或学业的价值主体,从以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为依据走向以学生学业评价为依据,主张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重组,发挥情意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增大,引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具体而言,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新趋向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从重“结果”的评价转变为强调“学业过程”的评价 (二)从重“甄别”的评价转变为强调“学生发展”的评价 (三)从重“知识”的评价转变为强调“活动表现”的评价 4.案例题 2005年8月,一个15岁女孩因饥饿过度导致身体各脏器衰竭,而过早的结束了生命。她是湖南人,从去年超级女声开播时,她就每场必看。今年6月她还对自己的父母说,明年她也要参加超级女声。在此之后,她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对于自己的身材体型她有些不满意,于是她由开始的控制食量,发展为神经性厌食症。最后她为了躲避家人送她去医院而离家出 走,最后病死在世纪坛医院。 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学生文化为什么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引导,教师对待学生文化应该有怎 样的态度和做法。 答:①学生文化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引导的原因:首先,由于学生是在生理、心理及社会意识等各方面都未成熟的个体,他们的言行及支配其言行的信仰、价值观、态度等并非完全以体现社会意志为准则,而是首先以满足个体需求为目标。而且学生文化是一种过渡性的发展中文化,学生思维尚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其信仰尚带有较大的盲从性,其态度也常伴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这种未成熟、低层次的文化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其次,学生自身的文化中除了那些具有天然的合理性需要我们加以维护和保护甚至发展外,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的内容和 因素。 ②教师对待学生文化的态度和做法: 教师应积极运用自身的文化经验,帮助学生提高选择信息、调控行为的能力,引导他们创造积极的主体文化,让学生文化成为培养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源泉。教师要珍视学生文化中的资源,善于把环境中的消极信息转化为积极的信息,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如果能创造性地将书本知识、社会制度文化和学生文化融合在一起,借助生动活泼的文化形式,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既有利于学生发展,也有助于教学和教育效果。 5.请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谈谈对基于过程哲学思想的知识观的理解。 答:①基于过程思想,学校里的知识绝非固定的文本。我们习惯于将知识化约为公式、课本、习题册,这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知识的本质在于知识的不断发展和生成,不断地创新和超越。知识是经验、情境的承载。②基于过程思想,知识的给予应该是在问题与情境中的,事物的本真应该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与理解。针对具体的问题或情境,组织、应用相关的知识来进行处理,这些问题或情境是经过选择和设计的、在真实世界中具有重要意义的。③基于过程思想,知识的“给予”应该是“共享”的。所谓“共享”即共同分享,与他人一起使用或分 享,共同拥有使用权、知情权及产权。 6.请结合教师专业标准为自己设计专业发展规划。 答: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我必须选择专业成长,因为这是时代的要求,教育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寻找职业幸福感。认认真真地学习,扎扎实实地实践,堂堂正正地做人,不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现将个人的专业成长规划如下: 1、加强自身的不断学习,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支持与帮助。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的 必由之路。读书学习是知识分子的显著特征,在学习中创新是教师的职业需要。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我把充电作为自己工作的基础。因为我知道,社会在前进,观念在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