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历史与社会 2.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 历史与社会 2.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练习题-最新学习文档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2.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练

习题

一、单选题

1.“集体化和导致农村衰败的过度粮食征购,引起了1932-1933年的饥荒和疾病蔓延.”材料评述的应是()

A. 十月革命的国内意义

B. 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C.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

D. 赫鲁晓夫改革的实际效果

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人剥削人制度的革命是()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法国大革命

D. 俄国十月革命

3.2019年是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乌托邦》发表500周年,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过程.社会主义理论最早变为现实的是()

A. 英国的宪章工人运动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 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4.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 都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 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

C. 都巩固了工农联盟

D. 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5.斯大林说:“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党记住了列宁的话:没有重工业,便无法保持国家的独立;没有重工业,苏维埃制度就会灭亡。”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农业

C. 重点发展轻工业

D. 重点发展商业

6.《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这场革命取得胜利是在()

A. 1917年

B. 1921年

C. 1936年

D. 1991年

7.“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种体制”是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 新经济政策

D. 市场经济体制

8.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为当时俄国革命指明的新的方向是()

A.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发动武装起义

D.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9.小张同学在学习了十月革命后对其进行了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人类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②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④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如图是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发生在1917年的哪个国家?()

A. 德国

B. 俄国

C. 苏联

D. 法国

11.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事件是( )

A. 英国宪章运动

B. 法国巴黎公社成立

C. 俄国十月革命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1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其中不包括()

A. 发展重工业

B. 农轻重比例失调

C. 产品单调,质量低下

D. 农民坚决反对工业化

13.“苏联的领袖们并没有像罗曼·罗兰期待的那样,及时发现和纠正包括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苏联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些政策弊端”不包括( )

A. 经济计划统得过死

B. 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

C. 权力过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

D. 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

二、材料分析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斯大林认为,苏联经济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因此必须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他把许多客观经济发展规律视为资本主义范畴的东西予以否定,主张用行政命令、指令性计划的办法加速发展经济……

斯大林说,从轻工业开始工业化的道路是一条漫长发展途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苏联可以从发展重工业开始自己的工业化……只要发展了重工业就是实现了工业化。至于轻工业、农业等都是次要的、从属的、为发展重工业效力的部门;各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协调关系无需过多顾及。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十分巨大……1940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六倍多,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劳动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国民收入由1913年的210亿卢布增加到1937年的963亿卢布……城市普及了七年制义务教育,农村实行了四年制义务教育……但也存在重大缺陷和问题。首先是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粮食产量从1925~1927年间平均每年的7527万吨,降至“二五”期间的7290万吨……轻工业产值方面,虽然1940年比1913年增加了3.6倍,但同期的重工业却增长了12.4倍。

——摘自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最突出的是哪一方面?主要原因是什么?

(2)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世纪上半期,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空前的震荡和可贵的探索。

【现代化进程中的震荡】

材料一:见下列一组历史图片

【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

材料二: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向俄国无产阶级表示热烈祝贺,祝贺它备遭世界大战造成的骇人听闻的痛苦磨难之后,在世界上首先打碎了专制制度的锁链,消灭了资产阶级并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便建立一种新的、公正的没有奴隶也没有统治者的世界社会主义制度。——据《现代史文献选编》第一卷

材料三: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唯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缺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

——摘自1933年3月4日罗斯福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苏等一些主要反法西斯国家,在同德、意、日法西斯作战的同时,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避免世界大战再度爆发。经过反复协商,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正式作出了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决议。

——据《联合国风雨六十年》等

(1)写出材料一中的历史事件分别给世界带来的“震荡”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捷克斯洛伐克因为什么“喜事”向俄国祝贺?俄国的这一“喜事”对现代化进程的探索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演说的主要意图。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成立的主要背景。

16.合作探究:

中俄两国是友好邻邦,两国领导人十分重视和发展两国关系。目前,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科技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堪称是构筑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阅读材料,探究有关问题。

【学习·合作】

材料一:1917年,俄国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摘自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友好·合作】

材料二:2019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了庆祝活动。今年中国也将举行阅兵仪式,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中俄分别举行纪念活动,其目的是希望人们牢记二战这一历史灾难。——摘自

材料三:苏联成立后,苏联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和斯大林领导下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借鉴苏联的建设经验,有计划的发展国民经济。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摘自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

【携手·合作】

材料四:习近平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期间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习近平表示,我们就进一步发展中俄关系和扩大各领域合作达成一系列历史性共识,共同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摘自

(1)材料中的“一声炮响”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谁?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和苏联一度成为盟友,这主要是因为哪一国际性组织的成立?决定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是什么会议?

(3)到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状况,“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如果要举办一次“一五”计划成就展,你认为哪些成就可以参展?(请列举二例)

(4)从材料四中,你能获取到的最有效信息是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就新时期如何促进中俄关系友好发展提出两点建议?

三、综合题

17.在历史长河中,伟大人物以自己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力的行动,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1)思想引领

请将相对应的名人与思想(口号)的字母用线条连接起来。

A.但丁E.人文主义

B.孙中山F.中国特色

C.陈独秀G.科学与民主

D.邓小平H.三民主义

A.→________

B. →________

C. → ________

D. → ________

(2)时代曙光

观察以下图片,指出攻打冬宫的意义?写出毛泽东建立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俄国与中国道路有何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