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曹操的政治谋略有多高明

曹操的政治谋略有多高明

曹操的政治谋略有多高明
曹操的政治谋略有多高明

挟天子而令诸侯

董卓进京后,废掉少帝刘辩,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关东牧守讨伐董卓,董卓将献帝迁于长安。董卓死后,部将互相争斗,献帝先被李傕作为人质,随后被杨奉迎往安邑。当时条件简陋,献帝住在棘篱之中,与群臣朝会时,士兵便伏在篱上围观嬉笑。因发生蝗灾,粮食缺乏,杨奉等人又与天子迁往洛阳,处境十分困窘。有人曾劝袁绍迎天子定都邺城,但袁绍想自己称帝,没有听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荀彧劝曹操“奉主上以从民望”、“秉至公以服雄杰”、“扶弘义以致英俊”,曹操于是将献帝迎至许昌,在政治上取得了很大优势。

屯田积谷

东汉末年,由于连年混战,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艰难,以致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军队也缺衣少食,袁绍的士兵曾靠桑树的果实充饥,袁术的士兵则以蒲蠃为食。当时的流民问题十分严重,无主抛荒的土地很多。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枣祗等人建议实行屯田制,曹操于是下令:“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同年在许下屯田,收获谷物一百万斛,于是将屯田推广到其他州郡。此后曹操粮食充足,得以统一北方。

《收田租令》

东汉以来,豪族地主兼并土地,导致农民流离失所,还组织武装,控制乡里,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占邺城,下“重豪强兼并之法”,颁布《收田租令》。他针对袁绍放纵豪强、兼并严重、租赋不均的情况,制定了较轻的租赋,还要求各地长官进行检察,禁止豪强转嫁租赋。

唯才是用

东汉的选举制度是察举征辟制,要获得辟举,必须做到“经明行修”,得到乡里的公认。这一制度到东汉末年已存在很多弊端,如尚名背实、朋党交结等,很难选拔真正的人才。而

且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人才流徙迁移,察举制也不能正常进行。曹操为了在群雄角逐中取胜,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举方针,指出不论身份是贵是贱,品德是好是坏,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就可以选拔为官。这样,大批有才之士被选进统治集团,为曹操在争夺中取胜奠定了基础。

严刑峻法

汉朝的正统思想主要是儒家之学,但自东汉末年以来,政局混乱,纲纪弛废,军阀割据,道家、名家、法家、兵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得到了发展。曹操为了在争夺中取胜,很重视刑名法术之学。他开始任洛阳北部尉时,便严厉打击豪强。后来出任济南相,当地官吏依附贵戚,贪赃枉法,听说曹操前来,害怕受到惩罚,全部逃入其他郡县。攻占邺城后,曹操又“重豪强兼并之法”。在军队治理方面,曹操也是法令分明、赏罚必信,有功者可以得到重赏,无功者分毫不与。

论诸葛亮

论三国之诸葛亮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代。群雄争霸、战乱频仍、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弱肉强食、尔虞我诈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据史料记载,在有记录可查的中国人口数量统计表明,三国年代是我国人口数量最少时期,最少时不足千万。这足以说明那个时期,人类面临着一个多么残酷的生存环境! 时势造英雄!在那个剧烈动荡的年代,为了生存,为了名利,也有打着拯救天下苍生的旗号的人们,拼尽了力气、耗干了才智;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画卷之中,也给后世留下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回味。 说到三国,不能不说到我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诸葛孔明先生。羽扇纶巾,衣袂飘飘是他的扮相;四轮推车是他的座骑;淡定的笑容是他的标志。他的每次出现都让人感觉到有仙自天上来的意境! 历史的真实,我们不必苛求。从演义的角度看待三国,诸葛先生的作用,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每一段精彩的故事背后,或多或少有着他的影子。蜀汉的建立更是他用毕生心血,运筹帷幄的结果。历史的发展有其偶然性有其必然性。三国的雏形,早在诸葛先生闲坐隆中之时,已然初步规划完成。(通过这个事情说明,人生的规划对我们的以后的发展何其重要!)三国历史的进程,只是诸葛先生历尽艰辛,逐步实施计划的过程。在这个伟大工程实施中,充分展现了诸葛先生的大智大勇、决胜千里和在治国理政中所表现出来的卓越才能!他不愧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 诸葛先生的出山,同样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也是诸葛先生自我炒作的结果。如果放在当下,借助网络的力量,他必然会成为一个超成功的炒作大家。“若想出名,找诸葛必成!”为什么要这么说,我们可以从当时诸葛先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出山前所造成的社会舆论间找寻端倪。 其时,诸葛先生闲住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卧龙岗。襄阳地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简介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简介 1.曹操误杀吕伯奢 当年曹操刺杀董卓未遂,逃出京城。董卓派人追捕,并四处张贴告示,到处设下捉拿曹操的罗网,情势十分险恶。 曹操和救他脱险的陈宫逃到曹操父亲的老友吕伯奢家。吕伯奢热情款待,因家中无酒,便急忙出去买酒。曹操坐在前堂,忽然听见后面有磨刀声,顿时起了疑心。悄悄走到后院,听里面说:“绑起来,杀吧~”立即大惊失色,没等再认真观察,就决定先下手。于是提剑闯入内宅,见一人杀一人,老少八口全倒在血泊之中,杀到厨房,看见一只猪刚刚被困上司蹄待宰。这才明白是因为误会而错杀了真诚待客的主人一家。 曹操和陈宫时又匆匆逃离吕家。但是在半路上又和兴冲冲、喜滋滋买酒而归的老翁吕伯奢碰上了~陈宫满面愧疚,抬不起头。曹操却在两马相错之机,一挥剑,又把慈祥的老翁杀死了~ 陈宫大惊:“前面杀人,是由于误会,现在明 知是恩人,却还要杀害,太不像话了~” 曹操道:“吕伯奢到家,一见被杀之人,必定告官,追杀我们~” “你这样做,也太不仁义了~”陈宫道。 曹操冷笑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2.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 话说曹洪中了西凉战将马超的计,丢了军事要地潼关,曹操大怒,曹操带领三寨大小将校,向潼关杀来,正巧遇上西凉兵马。两边都布下阵势。曹操部将于禁、张郃、李通先后迎战马超,均败下阵来。马超把枪往后一招,西凉兵一齐冲杀过来。曹军大败。西凉兵来势凶猛,曹军将士都抵挡不住,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

红袍的是曹操~”曹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惊慌,拿着佩刀马上割了胡子。军中有人把曹操割胡子的事,告诉了马超。马超又叫人大喊:“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听见喊声,立 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后人有诗说: 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仓惶脱锦袍;剑割髭(zī)髯(rán)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3.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区讨伐张秀,天气热的出奇。到了中午,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附近有没有水源曹操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加快速度感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了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4.曹操梦中杀人 为防止别人暗算,曹操他对照料、服侍自己饮食起居的侍从们说:“我有个毛病,或者说特殊功能,当我在睡梦中时,只要人稍一接近我,我就会跟梦游症似的, 马上跳起身来杀死这个人,所以今后当我睡着、尤其是熟睡之际,千万不要靠近我,以免误杀。” 曹操为使众人相信自己的话,于是在一天夜晚睡觉时,故意蹬开被子,装作受冻而不知的酣睡状态。 一个平日深受曹操喜爱、对曹操的照料也十分精细入微的小男童,见主人在寒夜受冻,出于职责、更出于对曹操的爱戴,便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地走到曹操卧床

诸葛亮和曹操战略分析

诸葛亮与曹操战略分析 论文题目:诸葛亮与曹操战略分析 人物介绍: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身长八 尺(约1.84米),容貌甚伟,时人异焉(出自陈寿《上 诸葛亮集表》,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蜀汉丞 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 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 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 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 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 曹操(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汉族,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 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 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 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 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 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此外,他还 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 书》等书。作为一代枭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慷慨悲凉。 内容提要: 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戎马一生。他依靠着自己的政治、军事各方面出色的谋略,成为了三国时期出色的领袖人物之一。从“挟天子以令诸侯”到他的三道《求贤令》可见他政治手段的高明。不论是官渡之战的以少胜多,还是赤壁之战的不幸败北,曹操的军事思想总是能让人们为之一叹。他求贤若渴,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分析 魏月琴 (大同市新荣区教师进修学校, 山西大同037002) ! 摘 要:诸葛亮是 《三国演义》中着笔较多的人物之一,作者以其独到精彩的笔墨,为我们塑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具有忠、智、勇性格特征的传奇人物。 关键词:诸葛亮;忠君;睿智;刚勇中图分类号:I207.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353(2006)04-0038-02 收稿日期:2006-04-10 作者简介:魏月琴(1964-),女,山西大同人,中专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通过魏、蜀、吴三国之间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外交的种种斗争,形象生动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并且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作者着笔较多的人物之一,在120回的 《三国演义》中,几乎有一半的文字涉及到诸葛亮,其中专门描写诸葛亮的事迹就达30余回。作者以其独道精彩的笔墨,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忠贞不渝的操节,匡世不凡的智慧,有口皆碑的刚勇。 纵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言行,无论是草船借箭和三气周瑜,还是巧摆八阵图、智取成都、空城计等等,无不体现了他忠心不二的为国之心,出神入化的奇才大略和坚韧不拔勇于进取的奋斗精神。 诸葛亮形象特征之一是“忠”。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刘备的忠贞不渝,二是对匡复汉室的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即是对国家的忠诚不二。 诸葛亮自出山之后,表现最多的是感谢刘备的知遇之恩,竭尽全力辅佐刘备实现自己的战略思想。这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旷世才学和对刘备的知恩图报,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立志兴汉的理想,在刘备犭虎亭失败,驻扎白帝城时,托孤于诸葛亮时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 ”短短几行字,让读者一看就见诸葛亮之忠。孔明言出必行,至死殚精竭虑辅佐刘备幼子刘禅,一片耿耿忠心全寄于后主之身。这在其《出师表》中更加明确地表现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深知幼主不谙国事,深恐辜负了刘备,详尽地叙述了治国之道,并且周密地安排了内外文武官僚管理蜀中之事,苦口婆心之意溢于言表。 诸葛亮之“忠”还表现在对国家,也就是当时的蜀汉王朝方面。他庶竭驽钝,亲自带兵深入蛮荒之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报答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刘备死后,仍忠心耿耿扶佐后主。在第101回中,描写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上表奏请伐魏,了却自己 “克复中原,重兴汉室”的愿望。再次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正如其言:“誓竭力尽心,剿灭汉贼,恢复中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尽管诸葛亮匡复汉室的雄心没有实现,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却赢得了千百年来后人的无限敬仰。 诸葛亮形象特征之二是“智”。诸葛亮不仅有远大的政治抱负,而且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从隆中决策起,诸葛亮体现更多的是智慧。诸葛亮出任刘备的军师后,充满斗争的信心,对未来的胜利坚信不移。此时的诸葛亮敢藐视任何敌人,处处表现着无穷的智慧。 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熟谙兵法,料事如神。他隐居隆中时,对天下大势已了如指掌,初见刘备就提出了据蜀、联吴、抗曹的战略思想。赤壁鏖兵,可以说是诸葛亮智慧的集中表现。他孤身入吴,和东吴上下各方面进行了复杂曲折的斗争,最终实现了联吴抗曹的战略。我读《三国演义》,把诸葛亮的“智”分为睿智、机智和奇智三种类型。 诸葛亮的睿智首先表现在他凭着自己的博学,为刘备集团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即著名的 “隆中对”。其次是他善分析对手的心理,新野城从地势来看,不宜用火,曹操亦认为诸葛亮不可能连番采用火攻,但诸葛亮又一次采用火攻而大获全胜。后来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的赤壁之战,诸葛亮又一次采用了火攻的战术。 这一切,都是他第20卷第4期2006年12月 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OFDATONGVOCATIONALCOLLEGE VOL.20NO.4DEC.2006 38--

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

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 说曹操曹操到这句话,在今天仍被广泛使用。现代人常说这句话说,就是形容一个人的速度之快,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意思便是说,某人的眼线十分多,有什么消息都能知道。下面是为你带来的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欢迎阅读。 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当时,汉献帝和李催与郭汜军队正在作战,而汉献帝已经突围成功了,但是李催与郭汜仍然率领军队对汉献帝穷追不舍,情况危急,汉献帝需要外援的军队来增援他。此时,有一位随从的将领便向汉献帝推荐曹操,说曹操英勇善战而且很有计谋,汉献帝可以让曹操来救驾,加上曹操曾经平定了青州的黄巾军,从这件事情完全可以看出来曹操是有力的人选。汉献帝听到部下的意见,认为曹操的确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便让信使出发,前去通报消息让曹操前来救驾。就在此时,李傕和郭汜的军队已经杀来了,汉献帝慌了阵脚。眼看信使还未出发,正准备和俩人的军队火拼之时,夏侯惇来了,他是奉曹操之命前来增援汉献帝。汉献帝看着曹操部下来了,心中的石头就落地了。夏侯淳将汉献帝解救出来随后又将李傕和郭汜的军队击溃了。后来,汉献帝对曹操军队的建设和作战精神有了强烈的认同感。并且,还大肆的嘉奖曹操,对他加官进爵。后来,在说起这件事情后,都很感慨曹操料事如神,以及速度之快,便

有了说曹操,曹操到的说法。 曹操成语与曹操相关的成语非常多,这些成语背后都有与曹操相关的典故。比如:望梅止渴、老骥伏枥、无懈可击、心如铁石、决一死战、赤壁鏖兵、封金挂印、斗转参横口、出不逊、对酒当歌等等。 曹操的故事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并且拥有叱咤风云的一生。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作品财富和军事兵法经验,而与他息息相关的故事,也有很多。 曹操断发的故事就是其中一则。曹操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父亲曹嵩是东汉末年朝廷的重臣之一,曹操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曹操也有底层贫民情怀,他非常能体会底层百姓生活的疾苦,在他大量的诗歌作品中,都能看出曹操以反映百姓疾苦的感慨。 一次在行军过程中,途径一片麦田。刚好是麦子成熟的季节,但是周边百姓们都很忌惮曹操的军队,于是纷纷躲在家不敢出来收麦子。曹操得知后,便告诉周边的百姓们,自己是奉朝廷之命,出兵讨伐叛党贼子,不会伤害百姓一丝一毫。而且不会践踏麦田,如果有手下的士兵如果有践踏者,一律处死。曹操承诺后,手下的士兵在过麦田时,都用手扶着麦秆,没有出现践踏麦田的情况。曹操这一做法,收到了百姓们的称赞。曹操骑着马正在前方走着,突然田野中有一只鸟发出刺耳的叫声,惊动了曹操的马进而冲入麦田,践踏

(完整版)隆中对战略分析

隆中对战略分析 隆中对是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向刘备提出的谋取天下、复兴汉室的战略建议,被誉为“一对足千秋”,是我国历史上军事战略分析、决策的典范,其全文如下: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

首先,提出当时总体的战略形势: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跨州连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

其次,诸葛亮着重分析了几个主要的敌人: (1)曹操在劣势的情况下打败袁绍,不在天时、地利,而关键在与曹操和曹操的团队非常具有谋略;曹操当时正拥有上百万的军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没有这些优势,敌人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针对自己,就是对自己的威胁。诸葛亮把曹操的威胁和刘备劣势组合成WT战略是克服劣势,回避威胁,告诫刘备此时不能和曹魏争锋,要避其锋芒。 (2)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世了,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顺,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诸葛亮把孙权的威胁和刘备劣势组合成WT战略是认清劣势,回避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对孙吴只能以它为外援,而不可以谋取的企图。 (3)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边可以直达沿海一带,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个战略要地。诸葛亮首先从荆州地利的优势,再到刘表不能守的劣势,让刘备利用起来就是机会了。所以诸葛亮运用SO战略,鼓动刘备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机会,尽快夺取荆州,并且作为近期战略目标。 (4)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富饶的地方,高祖凭借着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诸葛亮运用SO 战略,鼓动刘备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机会,夺取荆州之后,再夺取益州,作为根据地和首都,并且作为中期期战略目标。 (5)在假设的情况下夺取了荆州、益州之后,再守住险要的地方,与西边的各少数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内部革新政治;且在一旦形势发生变化时,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中原进军,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打出秦川,再依靠当地百姓,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诸葛亮运用SO战略,在假设的情况下夺取了荆州、益州之后的优势,再来进取中原来光复汉室,并且作为远期战略目标。 最后诸葛亮给刘备得出战略结论: (1)近期战略目标:先取荆州为家; (2)中期战略目标:再取益州建立基业,然后成三国鼎足之势; (3)远期战略目标:最后连吴抗曹以图进取中原来光复汉室,一统天下。

论诸葛亮1

作品中的人物一经定型,本身即是一个具有生命的自足自在的系统,因此本文所论《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涉及历史事实层面的人物原型。 诸葛亮无疑是《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人物,以致郑振铎先生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虽叙述三国故事,其实只是一部“诸葛孔明传记”。诸葛亮集杰出智慧和传统美德于一身,最终却落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诗)的悲剧结局,实在令人痛惜。可以说,诸葛亮是《三国演义》充满历史感的悲怆陈说中最具悲剧性的人物。 对于诸葛亮形象的悲剧,学者们进行了多方面探索,有的归因于他事必躬亲的作风,有的归因于他的几次用人失误,有的归因于他的穷兵黩武,有的归因于敌对势力过于强大,还有学者认为诸葛亮作为一个悲剧英雄,表现了儒家精神中“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格信念和“士为知己者死”的文化传统。这些观点无疑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诸葛亮形象悲剧的某些方面,但无形之中忽略了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的特殊性。 笔者以为诸葛亮形象既是世代累积堆垛的结果,对其悲剧的分析也应充分考虑这一形象塑造过程中的某些特点。三国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的过程中,民间心理所影响的审美趣味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诸葛亮形象的塑造。《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凝聚了我国古代历史上各种智慧和斗争经验因而具有惊人的谋略和绝世的才能,几乎成为智谋的化身和代名词,因此诸葛亮形象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是“智谋”。作为民间广为流传的智谋的符号其悲剧在本质上也应该是谋略的悲剧。 诸葛亮的智谋悲剧主要源于三个层次的矛盾冲突:最外层是出处选择时人谋和“天时”的矛盾它规定着诸葛亮人谋的性质和施展方向;中间一层是诸葛亮进入刘备集团后人谋与刘关张“义气”的矛盾,它昭示着智慧与忠义的背离;而最内层也最具决定意义的是其自身性格中智谋和忠义的矛盾这一层在白帝城托孤后尤其鲜明而集中地体现出来。三个层面环环相扣,上演了一幕千古“智绝”的人谋悲剧。 一 按照《三国演义》中的历史逻辑,诸葛亮正处于“由治入乱”之时,汉朝的灭亡是“数之所在,理不得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强之”,这就是小说中时时提到的“天数”、“天意”、“天时”。出山之前的诸葛亮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人生格言,居于高山流水、柴木修竹的幽雅之处,与书琴相伴,与古淡高超、旷逸清韵者交游,一派闲云野鹤、仙风道骨的风采。他与司马徽、崔州平一样,深知“天时”不利,只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群雄割据争战的混乱中,作为智者,他选择了隐居,这是他认识到天下大势不可逆转后合乎逻辑的选择。“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他以世外高人的姿态冷静地洞察着天下局势。此时的诸葛亮可以说完全是一个冷静清醒的智者形象。 “顺天者逸,逆天者劳”,诸葛亮很清楚人力与天意相抗的结局。当得知徐庶把自己推荐给刘备后,诸葛亮“作色而言曰:…汝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拂袖而入”,使得徐庶“满脸羞惭,不辞而退”。诸葛亮之所以把“出山”比作祭祀用的“牺牲”,是因为他深知出山的最终结果极有可能是去作道德祭坛上的牺牲品。 “三顾茅庐”历来被传为佳话,人们一般只称颂刘备求贤若渴的美德,而忽视了诸葛亮内心或出或处的痛苦抉择。刘备“一顾”时不遇诸葛亮,固然是机缘不巧;“二顾”之前,童子已经告诉诸葛亮刘备专访一事,他为何又与崔州平外出闲游?况且崔州平已知道刘备专访一事,为何相邀同游?“三顾”之始,诸葛亮卧于草堂之上,也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可以说,诸葛亮待刘备三顾茅庐而后出,既是对刘备惜才、爱贤之心的试探,也是他内心犹豫不决的表现。“三顾”一段文字背后应当有诸葛亮对自身命运的深入思考和进退两难处境的痛苦抉择。一方面刘备的三顾之恩与仁义风范最终感动并征服了他,另一方面,“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本来就是历来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1 横槊赋诗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率大军饮马长江,与孙权、刘备联军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曹操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称其“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2 分香卖履 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二十公里邺城遗址内),好好安置他们,在台正堂上放六尺床,挂上灵帐,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两天,从早至午,要向帐中歌舞奏乐。你们要时时登上铜雀台,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给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无事做,可以学着制作带子、鞋子卖。” 后以“分香卖履”喻临死不忘妻妾,唐朝诗人罗隐在《邺

城》中写到:“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宋朝才女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曾言:“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3 割发代首 有一次,曹操率军经过麦田,下令说:“士卒不要弄坏了麦子,有违反的处死!”军中凡是骑马的人都下马,用手相互扶着麦子走,未想曹操的马竟然窜进了麦地,招来手下的主簿来论罪,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身为一军之帅,是不能够死的,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在地上。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4 望梅止渴 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 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有关曹操的有名历史典故5 绝妙好辞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跟随着(曹操)。石碑的

曹操的故事

曹操的故事 孟德献刀、捉放曹、望梅止渴、煮酒论英雄、华荣道、割须弃袍等 曹操少年故事 少时,曹操就机警过人,喜欢飞鹰走狗,围猎比武,不拘礼俗,放荡不羁。他叔父看不惯它的所作所为,经常向他的父亲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斥责,决定寻找机会对叔父进行报复。一天曹操看到叔父走过来,就马上到下,口吐白沫,一副中风的样子,他叔父立刻跑去跟他父亲说,等他父亲慌忙跑过来,曹操却安然无恙,于是问他病是不是好了。曹操说;“我根本就没有病,可能是叔父不喜欢我,所以才诬陷我”。此后,父亲不再相信兄弟的话了。 曹操借刀杀祢(mí)衡 东汉名士祢衡,有才学,而狂傲不羁,但在当时的文人学者中间很有影响。连大文学家、孔子的后人孔融也十分尊重他,说:“吾的朋友祢衡,当世奇人。其才学是我的十倍!” 曹操闻听,很生嫉妒之情,他难能容忍在魏国境内,竟有名声超过他的人!哪怕只在一部分文人范围之内! 于是,曹操便派人把祢衡叫来,想当面侮辱他一回,打下他狂傲的气焰。然而,在席间狂妄不羁的祢衡却大骂曹操,边击鼓边历数曹操的罪行。 曹操气得七窍生烟,面目青紫,切齿咬牙。曹操怒视祢衡良久,忽然笑了笑:“我马上派你到刘表处,作为我的专使说他来降。你有才华,曹某也最重天下人才。等你完成这个任务回来,我可以让你做公卿,以示我求贤若渴之诚意。” 众人不解,纷纷问曹操:“他痛骂主公,为什么还委以重任,还预封官爵?!” 曹操笑而不答。 祢衡到了荆州刘表处,仍是一派名士风度,狂妄自大,对刘表也讽讥、责骂,一如既往。

刘表想道:“侮辱曹操,而没遭杀害,是由于曹操怕影响世人的好感,失去自己成就大业的重要支持。所以想借我之刀杀这狂妄的家伙,让我承担杀贤人、害名士的罪名,而为他出气解恨。我为什么干这傻事呢?!”于是他就将祢衡派到另一个地方军阀黄祖那里任官。 黄祖粗蛮身负,当祢衡对他稍有冒犯时,就大发雷霆,立刻把祢衡砍了。 曹操听到祢衡终于死在黄祖刀下,轻松又轻蔑地一笑:“这迂腐不堪的书呆子是自已找死,根本用不着脏我的刀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隆中对,战略分析

案例:隆中对 隆中对是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向刘备提出的谋取天下、复兴汉室的战略建议,被誉为“一对足千秋”,是我国历史上军事战略分析、决策的典范,其全文如下: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

首先,提出当时总体的战略形势:自从董卓作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跨州连郡称霸一方的多得数不清。

其次,诸葛亮着重分析了几个主要的敌人: (1)曹操在劣势的情况下打败袁绍,不在天时、地利,而关键在与曹操和曹操的团队非常具有谋略;曹操当时正拥有上百万的军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没有这些优势,敌人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针对自己,就是对自己的威胁。诸葛亮把曹操的威胁和刘备劣势组合成WT战略是克服劣势,回避威胁,告诫刘备此时不能和曹魏争锋,要避其锋芒。 (2)孙权占据江东已经三世了,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顺,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诸葛亮把孙权的威胁和刘备劣势组合成WT战略是认清劣势,回避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对孙吴只能以它为外援,而不可以谋取的企图。 (3)荆州北靠汉水、沔水,南边可以直达沿海一带,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个战略要地。诸葛亮首先从荆州地利的优势,再到刘表不能守的劣势,让刘备利用起来就是机会了。所以诸葛亮运用SO战略,鼓动刘备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机会,尽快夺取荆州,并且作为近期战略目标。 (4)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富饶的地方,高祖凭借着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威胁着他,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到一位贤明的君主。诸葛亮运用SO 战略,鼓动刘备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机会,夺取荆州之后,再夺取益州,作为根据地和首都,并且作为中期期战略目标。 (5)在假设的情况下夺取了荆州、益州之后,再守住险要的地方,与西边的各少数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内部革新政治;且在一旦形势发生变化时,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中原进军,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打出秦川,再依靠当地百姓,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诸葛亮运用SO战略,在假设的情况下夺取了荆州、益州之后的优势,再来进取中原来光复汉室,并且作为远期战略目标。 最后诸葛亮给刘备得出战略结论: (1)近期战略目标:先取荆州为家; (2)中期战略目标:再取益州建立基业,然后成三国鼎足之势; (3)远期战略目标:最后连吴抗曹以图进取中原来光复汉室,一统天下。

论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文学院学年论文 题目:论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姓名:陈秋菊 学号:201401040025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班级:2014级1班 指导教师:朱刘霞 2015年9 月15日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 一、诸葛亮的生平简介 (2) 二、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3) (一)发明创造 (3) (二)锦囊妙计 (3) 1、空城计 (3) 2、草船借箭 (4) (三)军事才能 (4) 三、诸葛亮的高尚品格 (6) 结语 (6)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论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摘要: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令人羡慕,他的神机妙算建立在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知人心。在草船借箭中,他知道周瑜想陷害他,所以让他十天造十几万支剑。聪明诸葛亮因为了解曹操,知道曹操有“疑心病”,所以就准备向曹操“借剑”。结果曹操果真中了诸葛亮的计。这是因为诸葛亮知识渊博,十分关照属下,所以很了解他们的脾气.并且,他还会虚心地向别人请教.所以我们应该学诸葛亮虚心接受别人的教导。 关键词:诸葛亮;聪明;狡猾;善于分析; Theory of Zhu Geliang's Characters Abstract:The various Ge is bright SJMS, resourceful, enviable, his SJMS based on his top knowing astronomy, bottom knowing geography and knowing the heart. In grass boat borrow arrow, he know Zhou Yu want to frame him, so he made the similar swords in ten days. Smart Zhuge Liang for understanding of Cao Cao, know that "he" great ", so ready to Cao Cao "borrow sword". As a result, Cao Cao is the gauge of Zhuge Liang. This is because the various Ge is bright, knowledgeable, very care subordinates, so know a lot about their temper. And, he would humbly to ask others. So we should learn the various Ge is bright to accept others' teachings. Key words: the various Ge is bright; Bright; The cunning; Good at analysis; 前言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和军事家。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

曹操少年故事

曹操少年故事 少时,曹操就机警过人,喜欢飞鹰走狗,围猎比武,不拘礼俗,放荡不羁。他叔父看不惯它的所作所为,经常向他的父亲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斥责,决定寻找机会对叔父进行报复。一天曹操看到叔父走过来,就马上到下,口吐白沫,一副中风的样子,他叔父立刻跑去跟他父亲说,等他父亲慌忙跑过来,曹操却安然无恙,于是问他病是不是好了。曹操说;“我根本就没有病,可能是叔父不喜欢我,所以才诬陷我”。此后,父亲不再相信兄弟的话了。 曹操借刀杀祢(mí)衡 东汉名士祢衡,有才学,而狂傲不羁,但在当时的文人学者中间很有影响。连大文学家、孔子的后人孔融也十分尊重他,说:“吾的朋友祢衡,当世奇人。其才学是我的十倍!” 曹操闻听,很生嫉妒之情,他难能容忍在魏国境内,竟有名声超过他的人!哪怕只在一部分文人范围之内! 于是,曹操便派人把祢衡叫来,想当面侮辱他一回,打下他狂傲的气焰。然而,在席间狂妄不羁的祢衡却大骂曹操,边击鼓边历数曹操的罪行。 曹操气得七窍生烟,面目青紫,切齿咬牙。曹操怒视祢衡良久,忽然笑了笑:“我马上派你到刘表处,作为我的专使说他来降。你有才华,曹某也最重天下人才。等你完成这个任务回来,我可以让你做公卿,以示我求贤若渴之诚意。” 众人不解,纷纷问曹操:“他痛骂主公,为什么还委以重任,还预封官爵?!” 曹操笑而不答。 祢衡到了荆州刘表处,仍是一派名士风度,狂妄自大,对刘表也讽讥、责骂,一如既往。刘表想道:“侮辱曹操,而没遭杀害,是由于曹操怕影响世人的好感,失去自己成就大业的重要支持。所以想借我之刀杀这狂妄的家伙,让我承担杀贤人、害名士的罪名,而为他出气解恨。我为什么干这傻事呢?!”于是他就将祢衡派到另一个地方军阀黄祖那里任官。 黄祖粗蛮身负,当祢衡对他稍有冒犯时,就大发雷霆,立刻把祢衡砍了。 曹操听到祢衡终于死在黄祖刀下,轻松又轻蔑地一笑:“这迂腐不堪的书呆子是自已找死,根本用不着脏我的刀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浅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浅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 姓名: 学校: 学号: 班级:

摘要 (2) 一、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 (2) 二、具有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的智慧才能 (3) 三、谦虚谨慎、严于责已的优秀品质 (6) 四、鞠躬尽瘁、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 (6) 注释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被作者神化了的一个主要人物,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是一直为广大群众所传颂和喜爱的人物。诸葛亮有着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卓越的军事、政治和外交才能,谦虚谨慎、严于责己的优秀品质,鞠躬尽瘁、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对诸葛亮的形象进行了分析,为人们更好地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提供肤浅的借鉴。 【关键词】:《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形象

在我国古典名著中,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不仅是最早出现的长篇章回小说,而且代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以其宏大磅礴的历史布局,纷繁复杂的人物角色,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四大名著之一。在这本令人百读不厌的名著中,作者一反《三国志》“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的记载,而将他写成治戎与奇谋兼长、理民之才干与为将之谋略皆高的全才,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诸葛亮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神鬼莫测的谋略智慧、杰出的军事政治才能,赢得了古今许多著名人物的高度评价,也赢得了许多读者的喜爱。诸葛亮为什么如此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多年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从他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卓越的军事、政治和外交才能,谦虚谨慎、严于责己的优秀品质,鞠躬尽瘁、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等四个方面对诸葛亮的形象进行了全面分析,为人们更好地了解诸葛亮的人物形象提供肤浅的借鉴. 一、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十年中,也是诸葛亮成长完善的重要时期。他摆脱许多的束缚,精心研习各类经典并大量阅读。《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学习方法提到过一句:三人务于精读,而亮独观其大略。这三人,是指徐庶、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以独特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中国一贯陈腐的学习观念。这与诸葛亮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务实的态度有关。对他而言,知识与学问,不是用来卖弄和应试的,而是帮助他在日后运用的。在《三顾茅庐》中,刘备就在南阳的田间听到耕种的农民们高唱优雅的歌曲,他很惊讶这些农夫竟可以唱出如此高雅的田园歌曲,而农夫们告诉他,这些歌曲都是隆中的那位“卧龙”先生所做。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隐居时的诸葛亮,是和这些农民们有深入接触的,他们一起劳动和耕种。在后来诸葛亮的《出师表》中,他也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也与他一贯事必躬亲的行事风格相一致。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使诸葛亮有机会可以和广大的下层人民交流接触,并体味生产劳动的艰辛。对诸葛亮来说,这无疑是他非常重要的生活磨练和心理磨练。孔明以经世致用为己任,匡扶社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博览群书,对天文地理、农工算计、医卜星相、兵器机械等都有相当的研究。诸葛亮不仅具有高远的理想和强烈的政治抱负,“志在靖乱”,而且积极进取,为实现理想和抱负的行动百折不挠,直到累死在前沿阵地。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如失荆州、败夷陵、刘备死、南中乱、多次出征祁山而无功。“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是诸葛亮一

三国演义的故事20个

三国演义的故事 三国演义的故事(一): 《千里走单骑》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降汉不降曹”;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策马千万众之中,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曹操更加喜爱关公,派关羽同乡张辽劝说,关羽说;“我明白曹公对我很好,但我受刘备厚恩,立誓生死与共,绝不能背叛于他。”曹操听罢也无可奈何。以后关羽打听到刘备下落,拜书告辞曹操,从河南许昌出发,护送刘备的二位夫人,一齐去寻刘备。因无丞相文凭,沿途守关将领阻截关羽,关羽斩将闯关,在曹操辖境内,“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最后最后与刘备兄弟主臣相会。下集“战官渡”,叙曹操进兵官渡,击败袁绍,兵临冀州。 三国演义的故事(二): 《三英战吕布》 东汉末年,各诸侯带各路兵马讨伐董贼。董卓派华雄迎战,被关羽杀了。董卓听说华雄被杀,派吕布迎战。张飞冲杀上去,连战五十回合。之后关羽、刘备也上阵,三个人把吕布围在当中,走马灯般的轮流厮杀,吕布毕竟难敌三人,渐渐觉得难以招架,拍马冲出了包围圈逃了。 三国演义的故事(三): 《草船借箭》 东吴与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命诸葛亮十日内制作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击需三日,并立下军令状。鲁肃来见诸葛亮,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也不动。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密请鲁肃到船上。同时,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好,向曹营进发。此时,江上大雾迷漫,对面看不见人。五更时分,船只接近曹营。诸葛亮让军士们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周瑜来偷袭。无奈江上雾大看不清楚,曹操只好调三千弓箭手向船上射箭。待草人身上密密地插满了箭,天已放亮,诸葛亮下令收船。军士们高喊着:"谢谢曹丞相的箭。"高高兴兴地往回走了。回营后,把箭取下,十万有余。 三国演义的故事(四): 《赤壁大战》 曹操大军征吴,准备一举吞灭江东。诸葛亮说服东吴群臣,孙、刘联合抗曹。周瑜利用曹操说客蒋干,行使反间计,又让黄盖用苦肉计诈降,乘风放火,烧尽曹军船只。曹操弃军退走,沿路又被孙、刘两军袭击,八十三万大军只剩下几百人马。周瑜和诸葛亮运用计谋,以劣势兵力击败了优势曹军,取得空前的大捷。 三国演义的故事(五): 《舌战群儒》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但被诸葛亮驳斥。之后,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周瑜也赶回柴桑来见孙权。鲁肃与周瑜交情最好,便把这两天议论的情形全告知周瑜。周瑜请鲁肃放心,并要他先把孔明请来相见。

当曹操遇到诸葛亮

当曹操遇到诸葛亮 班级:9 学号:48 姓名:温晗 深夜的赤壁江上,一片灯火,将黑夜照亮的如白昼一般。主战舰内,阿瞒于伏案前审视着谋士们的作战计划,但紧蹙的眉头似乎显示着他的不满。 “报,主公,江东使者求见。”一声传报打断了他的沉思。“让他进来!”说罢,端正衣襟端坐于案前。一个黑袍人缓缓走进船舱内,“参见丞相,吾乃江东特使,有机密要文呈于丞相,此事事关重大,万不可……”“知道了,诸将暂且退于舱外。”“丞相,万万不可啊!万一此人不怀好意,行刺于您……”众将士还未说完,便见曹操双目怒视,便叹息着退于舱外。 “现在你可以说了吧!”曹操直视着这个故意隐藏自己身份的黑袍人。“咦,你是……”随着黑袍人解开了自己的外套,羽扇纶巾,面如白玉。“孔明!”“丞相与我未曾见过一面,此时竟能一眼认出在下,果然眼力超群!”“孔明你来这里干什么?不会是替刘备来投降的吧!若这样我正式求之不得啊!”“曹丞相,非也,我家主工公乃汉室宗亲,贵为皇叔,岂能甘心屈居人下呢?”“那你为何而来,有何目的?”曹操怒目而视,脸上扬起一丝愠色。“丞相息怒,其实孔明此次前来乃为丞相献计灭吴!”孔明不慌不忙说道。“噢,此话当真?”曹操脸上闪过一丝怀疑。 孔明快步走到曹操身边,“请问丞相为何斩杀张、蔡二人?”“张允、蔡瑁两人私通东吴,意欲加害于我。”孔明笑视曹操:“丞相此话当真?丞相才智过人,岂能不知此乃周瑜反间之计,想必丞相在杀掉两人之后已料到了吧。”曹操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想必丞相也知道周瑜怒打大将黄盖之事,那黄盖一定向丞相写了降书吧!”曹操微微点了点头,“那丞相又岂能不知此乃诈降之计!”“孔明,人人都说你料事如神,果然名不虚传。” “孔明深知丞相足智多谋,董卓、袁绍、吕布等人已被丞相先后打败,剩下的也就只有江东孙权和我家主公刘备了,想必破江东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而我主刘备也必然……唉,当我们战败后,那您就不会再有对手了。并且就将一统天下。”孔明感叹道。而此时曹操的脸上却未表现出应有的高兴,反而显现出一丝难以察觉的苦涩之情。 “既然这样,丞相,孔明告辞,愿丞相早日统一天下。”孔明刚要转身离开

分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012344269.html, 分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特点作者:刘洪伯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7年第10期 【摘要】《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特征为忠诚、睿智、博学,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对国家要做到忠诚,培养自身的军人品质,怀有忠贞报国的情怀;在学习方面,要不断积累,努力成为睿智博学之人;在与人交往方面,要真情以待,做到团结有爱。总体来说,从诸葛亮人物形象中,我们能够学到诸多长处,促进自我不断成长。 【关键词】《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形象特点;学习启发 在《三国演义》名著中,诸葛亮忠心不二,其个人能力较为突出,足智多谋是诸葛亮给世人留下的普遍印象。诸葛亮给世人在管理、为人处事等方面给予诸多启示,后人多参读《三国演义》来领悟各种道理。 一、《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对比分析 《三国演义》主要是以东汉末年与三国时期为背景,描述乱世造英雄,从描写背景便树立了雄主、谋臣、勇士等中心人物,这些人物成为描写的重点。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等是作者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人物定位中,唯才是举、重才不重德描述的是曹操形象;聚才高手描述的是刘备;神机妙算为诸葛亮。刘备和曹操均称王,但在用人方面刘备显然更胜一筹。刘备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既是看中诸葛亮的才能,更是礼贤下士的表现,凭借自己的真心实意获得了诸葛亮的有力辅佐。总的来说,诸葛亮性格特点主要为忠心不二、神机妙算。诸葛亮从卧龙岗出山后,为了感谢刘备的知遇之恩,全心全力辅佐刘备,助其实现战略目标。当刘备被东吴陆逊击败退守白帝城之际,诸葛亮带兵救援。此类描述诸多,均表现出其忠心之处。从诸葛亮的“三烧”中能够看出其足智多谋,包括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试分析,诸葛亮之所以甘心辅佐刘备,既是对自我的精准定位,更是价值观使然,重情义轻名利,懂得知恩图报。 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人物形象特点 (一)忠臣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以忠臣的形象出现在书中,无论是对刘备还是对刘禅,均是忠心耿耿,未出现逾越臣子本分的行为。白帝城中,刘备临终前,将蜀国和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听罢手足无措,立即表忠心。有人解读刘备行为说此举是试探诸葛亮。但从某种角度来说,以刘备对诸葛亮为人的了解,或许仅仅是在交代后事。从诸葛亮后期的种种行为来看,包括平定南蛮与北伐曹魏等,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