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特点

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特点

 一、文艺复兴及其文艺内涵概要文艺复兴(renaissance)一词的原意是“重生”的意思,主要历史跨度为15-18世纪。它最早产生于14-15世纪的意大利。
可分为早期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盛期文艺复兴(15-16世纪初)和晚期文艺复兴时期(16世纪中叶到末期),以及后来的巴罗克时期。文艺复兴是欧洲的一段极为重要的时期,是一次重大的新文化运动。文艺复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就就是对人性的发现,也就是人文主义或者人本主义的提出,这一点非常重要,它直接孕育了后来西方资本主义启蒙运动的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并根本改变了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思想观念,而重新回到对人的尊重的观念上。
二、人文主义视野下的绘画艺术美学人文主义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它使文化艺术从神坛走向人间,从神性回归人性。而人文主义对艺术的理性思考,表现在绘画方面则是迎来了一个群星璀璨的艺术世纪——十六世纪。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菲尔、科雷吉奥(可内乔)、提香等一大批杰出艺术家的出现,使文艺复兴达到了辉煌阶段。
(一)透视法透视法,即在二度空间的平面上,用三度空间的理性思维来处理艺术作品的一种科学手段,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家们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堪称是独特的绘画技巧。正是这种技法的运用,从而使原本平铺直叙的画面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要求,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摹写现实,注重人性的表达,这是文艺复时期绘画领域对艺术的贡献,无论是达?
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还是拉菲尔的《雅典学院》,都是运用这种处理方法来达到突显人的精神的效果,从而使作品更富有现实性,充满对人性的关怀。正如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所说:“任何完美的艺术作品都必须完美地反映它所包含的全部现实。”以《最后的晚餐》为例,达?芬奇令一个奇迹出现在那里:在修道院餐厅里又增添了一个餐厅——耶稣和他的门徒们正进行着最后的晚餐。如此幻觉空间的形成依赖于达?芬奇在其中付出的科学的探索。用看自然风景、人文景观的审视眼光来看此画背景是不够的,因为在其中包含了视觉上的法则——科学透视法。达?芬奇正是运用这个法则创造了具有真实感的深度空间。屋顶的天花板梁木,两边墙壁上的挂饰,背景上的物体的意义不仅在于场景更在于透视的表现、空间的塑造。
达?芬奇科学透视法的准确性得以展现。天花板、挂饰的消失点汇聚于一点,对称的构图在视觉上加强了透视感的形式效果。天花板是方格

形结构,这样的背景物像在文艺复兴绘画中是普遍可见的,因为如此线造型十分适于表现透视效果。1文艺复兴盛期的绘画艺术恰恰体现了这一点。
(二)古典笔法与浪漫气质古希腊神话艺术中对人性、对人体、对青春的高度赞美,直接影响了古罗马艺术的发展。所以,公元三世纪时期的绘画艺术表面上看是在解构希腊艺术的,实际上仍然是以描述人的世界为主的。而文艺复兴绘画艺术伟大时刻的到来,则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菲尔先后到达罗马后在古典的基础上完成的。就“三杰”来看,达?芬奇和拉菲尔是比较倾向于“古典”的,而米开朗基罗的后期则倾向于“浪漫”。
1.古典笔法的张力。达?芬奇给人的印象便是有着近乎科学家的冷静,他擅长冷静的思考,常要求自己的艺术创作在形式上要达到绝对完美稳定的状态。如他认为完美的人体是丈量宇宙的尺度。这种理性的创作过程,实际上是在用科学的、理性的分析来检查作品形式上的完美和精神上的感动。《最后的晚餐》同样是理性思考的极致。这幅作品虽然无法看得很清晰,但仔细观察,仍不难发现他在构图过程中对人性的思考。他与安德烈?德尔?卡斯塔尼奥、多米尼科?吉尔兰达创作《最后的晚餐》时注重氛围的营造不同,而是通过加重对人物的刻画来表现作品深度的精神。他选择朴素而幽僻的背景,精心设计了一个对称的画面,使画面上所有的人物有序排列而又紧密联系,并集中于耶稣身上,使他的庄严、安详、沉静与使徒们的激动、辩解、惊恐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此他运用自己发明的“空中透视法”,通过背后的三个窗子光线的折射,从而使画面的流畅性与和谐性效果更加突出。
年轻的拉菲尔更多地是揣摩达?芬奇技法与传统题材的巧妙结合。他也很重视古典笔法和古典意象营造,不仅在构图上讲求均衡、层次、和谐,而且注重表达的节奏感。如其最富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雅典学院》便是典型。在这副作品中,他注重严谨与细腻、清新和自然,通过对人物的层层渲染,对布局的和谐处理,表达了人类追求真理的永恒愿望。当然在后期他也受到米开朗基罗浪漫手法的影响,也大胆在作品中表现“悲剧性风格”,深刻刻画在时代激变中人的各种形象。
2.浪漫气质的升华“浪漫”应该永远属于米开朗基罗。但他也只是在中年以后才在作品中大胆的加人非正统的、更富有想象力的形式或手法来造型激动人心的作品。因而被认为是倾向于浪漫的色彩。如他在创作六件“奴隶”雕像时,便运用大胆的夸张、变形来表现人物的扭曲和抗争。而其最富有代表性

的、在绘画方面浪漫色彩表现浓重的便是晚年为罗马西斯廷教堂创作的《最后的审判》。在这幅作品中,米开朗基罗赋予画面强大的“律动感”,把人物的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描绘了人类在信仰中的圣洁与沉沦。
当然,无论是透视、“古典”还是“浪漫”,其目的都只有一个,也就是拉近形象与精神的距离,拉近神和人的距离,把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放在艺术的中心地位。这种坚定不移的标准和原则表达了艺术对于永恒信仰的追求,也恰恰反映了艺术背后的力量——新兴阶层对于人性永恒存在的表达。
注释1.张祎,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背景的意义[J].艺术百家,2007(8)参考文献【1】张祎,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背景的意义[J].艺术百家,2007(8)【2】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教学设计[J].网络科技时代,2008(3)【3】霍绪德,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光影”模式[J].文艺研究2006(8)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特点(深圳市基业长青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张苑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