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顾功耘《经济法教程》第2版复习笔记(市场秩序规制法的一般原理)【圣才出品】

顾功耘《经济法教程》第2版复习笔记(市场秩序规制法的一般原理)【圣才出品】

顾功耘《经济法教程》第2版复习笔记(市场秩序规制法的一般原理)【圣才出品】
顾功耘《经济法教程》第2版复习笔记(市场秩序规制法的一般原理)【圣才出品】

顾功耘《经济法教程》第2版复习笔记

第十八章市场秩序规制法的一般原理

一、市场秩序规制法概述

1.市场秩序规制法的概念

(1)市场和市场秩序

①市场以及市场体系

所有涉及商品交换关系的都可称之为市场。市场体系就是由不同的市场类型构成的有机整体。

②市场主体

指在市场中利用自己所占有的资源,通过交易和竞争来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自然人、法人、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

③市场秩序

指市场主体在交易和竞争中形成的兼具反复性和变动性的市场关系。市场秩序的核心就是强调市场主体行为的规则性和经济状态的稳定性。

良好的市场秩序决定于两方面因素:

a.市场主体内在的自我调控与自我约束能力;

b.市场主体外部的控制力量。对市场秩序的规制就是一种外在于市场主体的控制力量。

(2)市场秩序规制

当市场秩序出现本身无法克服的缺陷时,就需要政府的介入。但是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的自身利益关系,决定了政府在规制过程中,也可能存在缺陷。

因此,一方面允许政府对市场秩序进行规制,另一方面要对政府对市场秩序进行规制的

行为进行约束。

(3)市场秩序规制法

①市场秩序规制法

指国家从社会经济的整体出发,为了维护市场机制的作用,对影响市场秩序,偏离市场经济基本原则的行为进行规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②市场秩序规制法

市场秩序规制法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a.从广义上说,包括对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律和对微观经济规制的法律。

b.从狭义进行理解,即为规制市场交易秩序和市场竞争秩序的各项法律制度的总称,其中以市场竞争秩序为主要内容。本编内容以市场竞争法为主。

2.市场秩序规制法的调整对象

市场秩序规制法的调整对象,是指政府在矫正市场主体为追求个体利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整体效率的行为时所产生的各类社会关系。

(1)对特殊市场行为的规制

①对特殊交易主体的规制

特殊交易主体包括政府机构、特殊商品的集中交易机构(证交所等)、具有市场优势地位和弱势地位的市场主体等。

②对特殊交易方式的规制

如规定对消费合同中格式条款的管理、对粮食最低收购价的管理、对证券和保险市场的监管等。

③对市场体系的规制

通过产业政策法律对市场进行培育、发展、调整和限制,运用法律帮助新兴市场生长,

传统市场收缩,对市场主体的退出进行妥善调整。

(2)对市场竞争行为的规制

①对垄断的规制

垄断,是指垄断主体(市场主体或行政主体)对市场的经济运行过程进行排他性控制或对市场竞争进行实质性的限制,妨碍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或状态,包括市场独占、强制交易、行政垄断等。

②对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

限制竞争行为,是指企业滥用优势地位,或通过订立协议、团体决定或其他方式排斥或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我国现行法律主要规制的限制竞争行为有:

a.政府机构所属部门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的行为;

b.公用企业以及依法取得垄断地位的企业滥用市场优势限制竞争的行为;

c.传统投标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联合定价行为);

d.搭售或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行为等。

③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

我国于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以往零星调整的基础上,开始完整地规制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欺骗性交易行为、虚假广告宣传行为、商业贿赂行为、诋毁他人声誉行为以及不正当低价竞销等七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专门规定。

(3)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

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关系都已超出平等民事主体的范围,为了维护市场经济中由于消费者的弱势导致的力量结构失衡,必须要由特定法律来进行调整。

3.市场秩序规制法的特征

(1)法律关系的综合性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既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又需要行政机关加以管理、调节和控制,为综合性关系。市场秩序规制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门,其法律关系同样具有此特征。

(2)主体的多样性

市场秩序规制法的主体,是指影响和规制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经营者、管理者的总称。它的多样性表现在范围和类型两方面。

(3)客体的唯一性

市场秩序规制法主体权利义务针对的对象是共同的,都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的作用。

(4)权利义务的非对等性

对于某些具备特殊地位和能力的主体,市场秩序规制法往往规定了它们较详尽的义务,而没有明确相应的权利。这种权利义务的不对等性并非不公平,而是力图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公平和自由。

4.市场秩序规制法的产生和发展

(1)市场秩序法规制法的产生

现代市场秩序规制法诞生于l9世纪末叶。一般认为,以美国1890年颁布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和德国1896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为标志。

①反垄断法的产生

当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时,市场秩序规制法应运而生。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法》,开了反垄断立法之先河。各国根据自己的情况相继制定了类似的法律。

②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产生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领域中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日渐增多。1896年,德国首先颁布《反不正当竞争法》,1909年在原有基础上经修改后颁布了新法,并一直沿用至今。

同时,美国的《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和《克莱顿法》也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规范。除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总的立法以外,各国还对各种具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个别立法。

③国际立法

1900年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修订本中,第一次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规定。这不仅是对欧洲各成员国国内竞争法的概括和反映,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国家国内立法。可以认为,后来绝大多数国家的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的内容都是根据这一公约的原则来确定的。

(2)市场秩序规制法的发展及趋势

市场秩序规制法的发展趋势具有以下特征:

①立法宗旨更关注“公众利益”

由早期以保护竞争者为目标向日益明显的消费者保护宗旨转变。

②法律规范更趋于灵活调节

竞争法越来越从刚性转向柔性、灵活和务实。

③国际立法更加快进程

跨国合并带来的垄断威胁和国家主权的人为市场分割,都需要尽快确立国际层面上的竞争规则。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达到这一目标还有很大的障碍。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已经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市场秩序规制法的基本原则

1.确立市场秩序规制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市场秩序规制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建立市场秩序规制制度的立法、执法和守法过程中人们所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

市场秩序规制法基本原则既是立法的指导方针,又是司法的基本依据,更是一切市场活动主体的行为准则和评判标准。同时,它还是市场秩序规制法的主要解释依据,可以起到补充法律疏漏、发展学说判例的重要作用。

2.市场秩序规制法的基本原则

(1)维护经济民主原则

经济民主,是指社会经济运行过程应该反映全体市场主体的意愿,而不是由少数人控制和决定该过程的经济制度。

贯彻维护经济民主原则,必须维护市场主体的经济民主权利,防止和制止强势主体不正当竞争地危害市场竞争秩序,尤其是防止国家权力对经济生活的不正当干涉和影响。

(2)保障实质公平原则

该原则主要体现在对具备特殊条件和能力的某些行为进行限制,对可能遭受经济特权侵害的主体进行倾斜保护。从形式上来看,这对于某些主体是不公平的。但是,它有助于限制经营者的不正当行为,使其回复到竞争机制的框架中,体现了真正的公平和正义。

(3)社会整体效率优先的原则

社会整体效率优先原则,是指通过众多竞争法规范体现出来的在社会整体效率与其他法律目标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社会整体利益和效率的基本准则。

在竞争法中优先选择整体效率。但这并不完全否认公平,而是说,当二者冲突时,在效率优先的原则下应当尽可能地兼顾公平。

(4)倾斜保护弱者原则

市场秩序规制法对弱者保护不仅从维护权利的角度出发,还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角度考虑。这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主要原因:

①一些企业规模过大,可能造成独占和垄断,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

2019年期货从业考试期货投资分析备考小笔记66个高频考点汇总

期货投资分析高频考点汇总 务必掌握 1.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强劲增长,说明美国经济复苏,人们对美元信 心加强,市场贵金属避险需求下降,从而导致贵金属价格大幅下跌。 2.中国利率政策中,1年期的存贷款利率具备及处理率的作用,其 他存款利率在此基础上经过复利计算确定。 3.美元指数的基期是1973年3月。 4.宏观经济分析是以国民经纪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既定的制度结构 为前提。 5.核心CPI和核心PPI 剔除了食品(25%),能源(40%),因为受临 时因素影响较大。 6.货币金融指标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汇率、 美元指数。 7.收入法:生产过程创造收入角度: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 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8.经济走势从需求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正相关。 9.美国失业率与非农就业数据的好坏对美联储货币政策制定产生一 定影响;非农就业数据对期货市场,公布日日内期货价格走势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10.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有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代替生产价格指数) 和工业品购进价格指数两部分组成。(生产角度)

11.存款准备金:按旬、8%、万分之六利率。 12.GDP:季度-15天、45天;年度-20天、9个月。 13.支出法最常用:消费、资本形成、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14.消费类产品的远期及期货,注重消费,不会卖空,一般F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总结

1.城市:非农人口、产业聚集的居民点,我国行政 建制的市、镇。 2.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产物,两次劳动分工有较 大促进作用: ●农牧业标志第一次,固定居民点。 ●商、手工业标志第二次,产生城市。 3.城市化与工业化紧密相关,工业化的促进是城市 化的动因: ●农村推力:剩余劳力向城市集中。 ●城市引力:工业供剩余劳力就业。 4.城市发展理论: ●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 基本经济满足外部产品、服务需求。 从属经济(非基础)满足内部产品、服务。 城市发展阶段:专门》综合》成熟》区域化。 ●城市进化:城市发展与经济转型。 绝对集中:工业初期,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相对集中:工业成熟,城市人口向郊区扩散》 相对分散:后工业初期,郊区增长超过中心城》 绝对分散:后工业成熟,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后工业成熟,第三世界处于工业初期。 ●增长极核: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 条件优越、规模集聚效应产生中心城市。 ●全球化:城市发展与国际分工。 发展中国家从原料地向生产、装配基地转变。 一体化经济,部分城市地位突出。 5.城市物质环境构成 ●公共领域:共享,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投资。 ●非公共领域:个体占有,非公共投资。 ●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提供可能和约束。 6.城市社会基本特征: ●人际关系以社会分工为基础。 ●空间分布聚居的异质性强(与农村本质区别)。 7.农村社会主要差别:●人际关系以地缘关系、乡土意识为认同基础。 ●聚居空间形态异质性弱。 8.我国城市社会演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休闲化。 9.城市产业构成:经济活动部类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来源自然界。 ●第二产业,初级产品再加工。 ●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 10.城市产业构成演化: ●第二向第三产业主导转化,比重显著升降。 ●传统向高科技产业转化,二产中后者取代前者。 ●体制、构成由水平、部类向垂直、层面特征转化。 11.城市化:农业传统乡村社会转向工业、服务业现 代城市社会,乡村到城市的复杂过程。几种含义: ●城市生活方式的强化。 ●乡村人口向城市转化集中。 ●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空间集聚。 ●农业区、未开发区出现城市。 12.世界城市化三阶段: ●兴起、验证、示范,英国首先城市化过半。 ●欧洲、北美推广、普及、基本实现。 ●全球推广、普及、加快。 13.城市化进程一般特征: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产业构成消长、变化。 ●与人均国民生产值的增长成正比。 ●以二、三产、农业现代化为基础。 14.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 ●势头猛烈。 ●主流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向大城市集中,处于支配地位。 15.中国城市化进程特点: ●增长多,比重不大,速度缓慢。 ●不稳定,波动明显,与社会经济政治相关。 16.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农业是初始,工业是根本, 第三产业是后续动力。 17.城市化源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相互推动。 18.城市化是达到现代化唯一有效的综合性手段。 19.城市:区域的中心/某些职能有辐射、吸引作用。 20.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经济文化等有组织作用/ 受区域资源、发展条件制约/与区域城镇相互促 进、制约。 21.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影响: ●区域自然、社会、人文、文化资源影响。 ●社会经济、城市化水平、生产力布局直接影响。 ●空间布局由大城市单中心到多重心组团城镇群。 22.城镇体系:区域中,不同职能、等级规模,空间 有序,相互依存。城乡一体化的驱动力。决定城 乡整体发展水平。 23.城镇体系特征:群体、关联、层次、开放(各城 镇对内外开放/整体对外部开放)、动态、整体性。 24.城镇体系、城乡发展一般规律: ●城镇发展造成城乡差别》城市引力》向心增长 ●城市辐射》离心增长》城镇体系强化城乡发展 25.城市规划: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土地、空间、 建设,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实施管理。 26.我国古代规划思想: ●礼制,周礼考工记,最早。 ●自然,管子。 ●商品经济、世俗生活,清明上河图。 ●唐长安,轴线、方格、核心皇城、三面里坊。 ●元大都、北京,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 27.古希腊城市:广场、公建、集会场所,民主。 28.古罗马城市:浴室、斗兽场、宫殿,享乐;罗马 帝国时期的广场、铜像、记功柱、凯旋门,核心; 集中体现为广场群。 29.中世纪欧洲城市:教堂、城堡。 30.文艺复兴、巴洛克:意大利古典严谨,罗马圣彼 得教堂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巴黎轴线宫殿。 31.现代城市规划历史渊源: ●空想社会主义,莫尔、欧文、傅里叶。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巴黎改建,排水、环卫、公园、墓地。 ●城市美化,欧美国家,城市景观空间。 ●公司城。 32.早期城市规划思想: ●田园城市:现代城市规划形成标志,分散模式。 霍华德,为健康、生活、产业,规模有限,农业围 绕,土地公有,莱奇沃斯。 ●现代城市:技术手段解决城市问题,集中发展。 柯布西耶,明天城市,功能理性,绿地空间阳光。 光辉城市,深化和集中体现。 33.早期其它探索: ●线性城市,索里亚玛塔,西班牙。 ●工业城市,戈涅,法国。 ●区域规划,格迪斯,芒福德发展。 ●城市规划方法,格迪斯,调查、分析、规划。 34.分散发展理论:卫星城(大城市派生)/新城(独 立)/有机疏散(沙里宁)/广亩城(赖特)。 35.集中发展理论:聚集区/大城市带(戈德曼,法)。 36.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是城市的基础、腹地、发展动力。 ●城市是开放系统,依赖区域支持。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规划的成就和示范作用。 37.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同心圆:吉伯斯,中央商务》过渡(衰败居住)》 工人居住》良好居住》通勤(富裕居住)。 ●扇形:霍伊特,放射,轴状延伸。 ●多核心:哈里斯、乌尔曼,设施位于少数区域(中 央商务)、受益于接近(工业、工人居住)、对抗 和消极影响(高级住宅、污染工业)、无法负担 土地费用而位置不合理(边缘仓库)。

期货从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笔记

注意新版本与旧版本不同的地方,如下: 1、从基本素质要求为出发点,删繁就简。太难理解的可以忽略。 2、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前后统一。会有概念题目,对重要概念要能理解而不用背诵。 3、加强了交易所有关规则和期货公司业务实务的介绍。识记交易所规则和公司业务 4、全面介绍合约,更实用。注意合约细节 5、补充完善了一些案例。注意案例的分析,与分析题相关 特别提示:理解为主,识记熟悉而不必须背诵。 第一章.期货市场概述 第一节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期货市场的特征 第三节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重点:期货交易基本特征,期货市场基本功能和作用,发展历程 第一节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一、期货交易的起源: 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 早在古希腊就出现过中央交易所、大宗交易所。 1571年,英国创建了——伦敦皇家交易所。 现代意义上的期货19世纪中叶产生于美国, 1848年——82个商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 1851年引进了远期合同, 1865年推出标准化合约,同时实行保证金制度 1882年对冲交易, 1925年成立了结算公司。 标准化合约、保证金制度、对冲机制和统一结算——标志着现代期货市场的确立。 世界上主要期货交易所: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1874)CME——1969年成为全球最大肉类、畜类期货交易中心 以上两个2007年合并成CME Group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 伦敦金属交易所(1876)LME——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中心 二、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远期交易的关系 现货交易:买卖双方出于对商品需求或销售的目的,主要采用实时进行商品交收的一种交易方式。 期货交易:在期货交易所内集中买卖期货合约的交易活动,是一种高度组织化的交易方式,对交易对象、交易时间、交易空间等方面有较为严格的限定。 联系:现货交易是期货交易的基础,期货交易可以规避现货交易的风险。 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的区别 a交易对象不同:实物商品 VS 标准化期货合约 b交割时间不同:即时或者短时间内成交VS 时间差 c交易目的不同:获取商品的所有权 VS 转移价格风险或者获得风险利润 d交易场所和方式不同:场所和方式无特定限制 VS 交易所集中公开竞价 e结算方式不同:一次性结算或者分期付款 VS 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 期货交易与远期交易 远期交易:买卖双方签订远期合同,规定在未来某一时间进行商品交收的一种交易方式。属于现货交易,是现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 第二篇城市与城市规划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1、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农业与畜牧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的居民点。 2、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城市就是生产发展与人类第二次分工的产物。城市就是伴随着私有制与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 3、城镇就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一般就是工业、商业、交通与文教的集中地,就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城市的发展 1、古代城市的发展 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最初就是防止野兽的侵袭,后来就是防御部落战争。 中国古代一一些城市的平面也曾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两套城墙,都城则有三套城墙,每层城墙外都有深而广的城壕。 欧洲罗马时期在环地中海地区建立了不少罗马营寨城,后来成为欧洲城市发展的基础。欧洲中世纪,从防御要求出发,将封建主的城堡选在山顶或湖边、河边,或在其外围开人工沟、架设吊桥。在城市的平面布置中,考虑了组织多层次、多方位的问题。

兵器技术的进步也影响到了城市的建设。中国在宋代,火药已大量用于战争,并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建设,使得一些城墙或加厚,或在土墙外包砖。对欧洲的城市建设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反映。在中国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 罗马帝国时期,奴隶主依靠掠夺奴隶与殖民地大量的财富,驱使奴隶无偿地为她们建造罗马城及豪华的宫殿、寺庙、浴池、斗兽场等。 社会政治体制对城市建设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中国的封建社会大多数朝代就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按照规划新建规模很大、布局严整的都城。 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的时期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规模很小。真至17世纪,英、法、德建立君权专制的国家,这些国家的都城才有了较大的发展。 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在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小农经济就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然而欧洲与中国在土地所有制上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就是地主所有制,地主通过代理人征收地租,可以居住在城市。 欧洲就是封建领主人制,封建主大多数住在自己的城堡与领地的庄园中。 中国的城市就是政治与经济的中心,而欧洲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商品经济的发展就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古代中国,在一些商路交通要地、河流的交汇点,商业发达,手工业集中。中国虽有很长的海岸线,航海技术也较发达,但始终未

薛兆丰:我理解的经济学原理

薛兆丰:我理解的经济学原理 这个秋天我在北大教《经济学原理》,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教学大纲开门见山:“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学科。普适的经济学原理,不仅被用来分析包罗万有的社会现象,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本课程向从未接触经济学的本科学生演示和传授这种分析技能。” 临开课那晚,翻出由阿尔钦(Armen A. Alchian)和艾伦(William R. Allen)所著、由阿尔钦12年前签名赠送的老课本《交易与生产:竞争、合作和控制(Exchange & Pro-duction: Competition, Coordination, & Control)》。扉页上是老人家85岁时的笔迹:“给兆丰:感谢你向独特的人群——中国人——传播经济分析原理;尽管它与我们从中国人那里所学到的所有知识相比,只占微不足道的分量。” 阿尔钦1950年的《不确定性、进化和经济理论》,为求索经济规律的事业,找到了坚实的理性基础;此后,他为“成本”、“租”、“产权”等主题所作的叙述,开辟了透过经济学理解世界的独特视野。不仅如此,他还致力于传授经济分析原理。阿尔钦的女儿告诉我,他当年还用磁带录音机来分析自己授课的效果。他的学生不仅有经济系学生和教师,还有大量的联邦法官,不仅影响了经济学的研究方向,还增进了美国司法界对产权和企业行为的理解。 老人家送我《交易与生产》一书时,正在修订该书的新版,而我则在并行做中译。我有空闲就翻译,有问题就电邮,而他往往当天就回信。如此良辰美景,持续了两三年,译稿达数十万字。遗憾的是,老人家八年前起记忆力衰退,出版计划被迫搁置。今天他仍健在,记得往事,只是不再写书了。 今天我上教坛,临门一脚,应该怎样踢?我想过好一阵,还是从阿尔钦开始。在他看来,不论各人怀有何种愿望,人类只有直面种种约束、选择这样或那样的竞争规则,才能存活和发展;而研究竞争规则的选择及其结果,就是经济学的目的。 显而易见,人类至少面临四项普遍约束:(1)东西不够;(2)生命有限;(3)人际依赖; (4)需要协调。人类种种制度安排,一概是为了应付这些约束而衍生的。它们对应着三套规律:(1)需求定律;(2)利息理论;(3)产业理论;(4)宏观理论,而这就是通过经济学看社会万象的视角。 第一项约束是“东西不够”。人类如何选择竞争的规则,如何解决资源争用的冲突?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先让同学们读法国巴斯夏在1850年发表的名文“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What Is Seen and What Is Not Seen”)。人类一切活动都事关选择,而经济学者的特长,是去看见那些一般人所看不见的代价,否则就无法合理地评估选择所引致的得与失。 接着是介绍斯密(Adam Smith)眼中的人性。许多人以为,斯密将市场与道德对立起来,说他先写了《国富论》,后来又补充了《道德情操论》。其实,斯密先出版了《道德情操论》,

《期货市场教程》 最新 (精华总结版)

期货市场教程精华版 声明:本精华版根据期货市场教程(377页) 系考生浓缩与整理重点部分。仅仅几十页作为考试参考,请大家要系统学习期货知识多多支持正版原版图书。。 第一章期货市场概述 第一节期货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主要掌握:期货市场的形成;期货市场相关范畴;期货市场的发展。 一、期货市场的形成 1、期货交易萌芽于欧洲: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欧洲就出现了中央交易场所和大宗易货交易,随之产生了远期交易。 2、期货交易萌芽于远期现货交易:得益于远期现货交易的集中化和组织化 3、较为规范化的期货市场于19世纪中期产生于美国芝加哥 4、1848年,82位美国商人在芝加哥组建世界上第一家较为规范的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谷物)交易所(CBOT)。 1865年,CBOT推出标准化合约,取代远期合同;同年,实行保证金制度,消除不能按期履约产生的矛盾。 1882年,交易所允许以对冲合约的方式结束交易,不必交割实物。 后来,随着交易所业务的繁荣,专门从事结算业务的结算所也应运而生。 标准化合约+保证金制度+对冲机制+统一结算=现代期货市场确立 期货市场相关范畴 二、期货市场相关范畴:期货不是货 1、期货的概念:与现货相对应,并由现货衍生而来,通常指期货合约。 期货合约是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 依据标的物的属性区别,期货合约有商品期货、金融期货等类型 2、期货交易:即期货合约的买卖 3、期货市场:广义与狭义之分 三、期货市场的发展 (一)期货品种的扩大:商品期货——金融期货、其他期货 1、商品期货: 农产品期货:农、林、牧、软; 金属期货:有色、黑色、贵金属; 能源化工期货:能源、化工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 2、金融期货: 外汇期货:各国货币的汇率变化(1972年) 利率期货:利率市场化(1975年) 股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1982年) 股票期货:个股期货(1995年)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堪萨斯期货交易所、中国香港交易所 3、其他期货品种:天气、房地产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碳排放等 交易规模扩大和结构变化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纯手打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产生: 1、城市最早是政治统治、军事防御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城指军事防御产生的,市指商品交换产生的 2、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剩余产品交换和争夺、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 3、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度时期出现的 4、世界最早的城市出现在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埃及的尼罗河下游、西亚的两河流域,都是农业发达较早的地区 5、城市一直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6、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的结果 城市产生的定义: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城市聚集的定义:城市的本质特点是聚集,高密度的人口、建筑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当前所获得的共识: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城市的基本特征:

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 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 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 4、城市具有系统性 乡村的基本特征: 1、人的活动、建筑的区域、居住地、生产地等的相对分散是基本特征 2、同一地区的人们生活有明显的同质性 3、大部分生活资料可直接来源于土地 4、社会结构较单一 5、能源使用多样 6、如同城市的变化一样,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驱使之下,乡村在各地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 1、聚集规模差异 2、生产效率差异 3、生产力结构差异 4、职能差异 5、物质形态差异 6、文化观念差异 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 1、他们有着很多不同之处,但仍是一个统一体,不存在截然的界

蜡烛图技术与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目录 蜡烛图技术与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3) 蜡烛图技术 (3) 一、反转形态 (3) 强势信号: (4) 1.锤子线和上吊线 (4) 2.吞没形态 (4) 3.乌云盖顶 (5) 4.刺透形态 (6) 5.启明星形态 (6) 6.黄昏星形态 (7) 7.十字启明星和十字黄昏星 (8) 8.流行形态与倒锤子形态 (8) 9.三只乌鸦 (9) 10.三山顶部形态和三尊形态 (9) 11.三川底部形态和倒三尊形态 (10) 12.圆形顶和圆形底 (10) 13.塔形顶部形态和塔形底部形态 (11) 弱信号: (11) 1.孕线形态 (11) 2.平头顶形态和平头底形态 (12) 3.捉腰带线 (12) 4.向上跳空两只乌鸦 (13) 5.反击线形态 (14) 二、持续形态 (14) 1.窗口 (14) 2.上升三法和下降三法 (15) 3.前进白色三兵形态 (15) 4.分手蜡烛形态 (16) 三、十字线 (16) 1.不同的十字线 (17) 2.三星形态 (18)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18) 一、道氏理论 (18) 二、图表简介 (19) 三、趋势的基本概念 (19) 1.三种趋势类型 (19) 2.支撑和阻挡 (20) 3.趋势线 (22) 4.扇形原理 (24) 5.趋势线的相对陡峭度 (24) 6.管道线 (25)

7.百分比回撤 (26) 8.速度阻挡线 (27) 9.价格跳空 (28) 四、主要反转形态 (29) 1.头肩反转形态及倒头肩形态 (29) 2.圆顶和圆底,v形顶和v形底 (30) 五、持续形态 (31) 1.对称三角形 (31) 2.上升三角形与下降三角形 (31) 3.扩大形态(喇叭形态) (33) 4.钻石形态 (35) 5.旗形和三角旗形 (35) 6.楔形和矩形 (36) 六、交易量和持仓兴趣 (36) 1.交易量: (36) 2.持仓兴趣: (36) 3.交易量和持仓兴趣的一般解释规则: (36) 4.权衡交易量(OBV)法 (37) 5.交易量累积(VA)法 (37) 七、移动平均线 (37) 1.加权移动平均线与MACD摆动指数 (38) 八、摆动指数 (38) 1.相对力度指数(RSI) (39) 2.随机指数KDJ (39) 3.动力指数MTM (39) 九、艾略特波浪理论 (40) 十、市场剖面图 (40) 十一、期权交易 (41) 结语 (41) 参考文献 (41)

期货投资分析重点笔记

期货投资分析 第一章期货投资分析概论 第一节期货投资的特殊性 一、期货投资的一般属性:时间性、预期性、风险性 二、期货投资的特殊性: 1、期货价格的特殊性:特定性、远期性、预期性、波动敏感性 2、期货交易的特殊性:行情描述、三高(利润风险门槛)、双向交易、T+0、交割、零和 三、期货投资分析的特殊性: 第二节期货定价理论 一、期货定价理论概述:持有成本假说、风险溢价假说 二、资产的远期合约定价: 1、两类标的资产:投资性资产、消费性资产 2、三种情况:不支付收益的价格、支付已知现金收益的价格、支付 已知收益率的价格 三、资产的期货定价 1、投资性商品资产的期货价格 2、消费性商品资产的期货价格 3、资产的期货价格

第三节期货投资分析方法 一、期货基本面分析 1、定义:原则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2、逻辑:前提是当前期货定价不一定合理 3、数据性质:期货市场之外的现货市场和宏观环境 4、缺陷:很难判断期货价格是否合理 5、优点:结论明确、可靠性高、指导性强 6、使用者 二、期货技术面分析 1、定义:从公开信息来预测 2、对供求关系的理解:前提是现在的期货定价是合理的 3、逻辑:历史会重演 4、数据性质:期货市场中的数据 5、缺陷:不具备严格的科学特征,带有明显的经验性和主观性 6、优点:不用收集资料、具有客观性 7、使用者 三、期货投资方法论 1、方法与方法论:方法论高于具体的方法 2、期货投资方法论:①投资者对市场的认识②投资方法的可靠性③ 投资策略的完整性 第四节期货投资分析的有效性 一、信息与价格预测的关系

二、随机走势理论的观点 三、有效市场假说的观点 1、有效市场假说 2、有效市场假说的三种形式:弱式(技术无效)、半强式(技基无 效)、强式(内幕无效) 3、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 四、行为金融学的观点 第二章宏观经济分析 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1、宏观经济分析的内容:分析经济、对期货影响 2、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性: (1)符合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一般规律的要求。 (2)有利于把握期货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 (3)便于了解不同经济背景下相同市场或相同经济背景下不同期货市场的表现差异。 (4)有利于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期货市场的影响方向与程度。 3、宏观经济分析的方法: (1)总量分析法:总量包括两方面(量的总和、平均量或比例量) (2)结构分析法:是一种静态分析 (3)对比分析法:是以上2种综合运用 4、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三篇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三篇 篇一:《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内容摘要: 第一章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 技术分析是以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为目的,以图表为主要手段对市场行为进行的研究。“市场行为”有三方面的含义:价格、交易量和持仓兴趣。理论基础 技术分析有三个基本假定或者说前提条件 1、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2、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3、历史会重演 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技术分析者认为,能够影响某种商品期货价格的任何因此-----基础的、政治的、性理的或任何其它方面的------实际上都反映在其价格之路。 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当前趋势将一直持续到掉头反向为止,坚定不移地顺应一个既成趋势直到出现反向的征兆为止。此为趋势顺应理论的源头。 历史会重演 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隐藏在历史里,或者说将来是过去的翻版。 技术分析与基础分析之辨

技术分析主要研究市场行为,基础分析则集中考察导致价格涨跌或持平的供求关系。基础分析者为了确定某商品的内在价值,需要考虑影响价格的所有相关因素。所谓内在价值就是根据供求规律确定的某商品的实际价值。它是基础分析派的基本概念。如果某商品内在价值小于市场价格,称为价格偏高,应该卖出这种商品。如果市价小于内在价值,叫做价格偏低,应当买入。 两派都试图解决同样的问题,即预测价格变化的方向。只不过着眼点不同。基础派追究市场运动的前因,而技术派则是研究其后果。技术派理所当然地认为“后果”就是所需的全部资料,而理由、原因等无关紧要,基础派则非得刨根究底不可。 技术分析与出、入市时机选择 决策过程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先分析市场,而后选择出入市时机。分析市场可用基础分析与技术分析,但是分析出入市时机得靠技术分析。第一,市场走势是基本经济力量运作的结果,后者则受到政治体系当时状况主导,这又受到政客活动的影响。第二,市场参与者的多数心理状态,将决定价格走势的方向,以及发生变动的时间。 技术分析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技术派可以同时跟踪追随许多不同品种,而基础派只好从一而终。另一个优势为“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技术分析适用与各种交易媒介 股票、期货、外汇、期权。 技术分析适用于各种时间尺度 日线、周线、月线、季线、年线,甚至小时分钟。

期货市场教程讲义

第一章 1早在古希腊就出现过中央交易所、大宗交易所。1848年,芝加哥82位商人发起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1851年,引入远期合同。1865年,推出了标准化和约,同时实行了保证金制度。1882年,交易所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1883年,成立了结算协会,向交易所会员提供对冲工具。1925年,CBOT成立结算公司。1874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产生。1969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和畜类期货交易中心。(CME)1876年伦敦金属交易所产生[LME](1987年新建) 2 期货与现货:联系:期货交易在现货交易上发展起来,以现货交易为基础。没有期货交易,现货交易的价格波动风险无法避免,没有现货交易,期货交易没有根基,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区别:交割时间不同, 交易对象不同, 交易目的不同,现货交易——获得或让渡商品的所有权。期货交易——转移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获得风险利润。交易场所与方式不同, 结算方式 3 期货与远期,交易对象不同,交易目的不同,功能作用不同,履约方式不同,信用风险不同,保证金制度不同。 4期货交易的基本特征合约标准化、交易集中化、双向交易和对冲机制、杠杆机制、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 5 期货市场相比于其他衍生品:1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效率较高2 期货市场转移风险的效果高于远期和互换等衍生品市场3 期货市场流动性水平较高,可以较低成本视线转移风险或获取风险收益的目的 4 大宗基础原材料的国际贸易定价采取期货价格+升贴水的点价贸易方式。 6 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1 同种商品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走势一致。2 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随着期货合约到期日来临,价格呈现趋同性。3 投资者投机者的参与是套期保值实现的条件。 7价格发现的特点:预期性、连续性、公开性、权威性。 8期货市场的作用:a)提供分散、转移价格风险工具,有助与国民经济稳定。b锁定生产成本,实现预期利润。c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d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e)有利于现货市场的完善和发展。f有利于增强国际价格形成中的话语权。 第二章 1期货交易所——专门进行标准化期货合约买卖的场所,其性质是不以(交易盈利)营利为目的,按照其章程的规定实行自律管理,以其全部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交易所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和严密性,高度组织化和规范化的交易服务组织。设立交易所由中国证监会审批。 2期交所的职能1、提供交易场所、设施及相关服务2、制定并实施业务规则3、设计合约、安排上市4、组织、监督期货交易5、监控市场风险6、发布市场信息 3组织结构——会员制,公司制 公司制:定义:会员制:全体成员出资组建,交易所是会员制法人,以全额注册资本对其承担有限责任,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会员制交易所是实行自律性管理的会员制法人。会员大会的常设机构是由其选举产生的理事会。 会员资格的取得1、以创办发起人身份加入 2、接受转让3、依据交易所规则加入4、市价购买加入。 会员制交易所的具体机构设置有哪些:会员大会、理事会、专业委员会、业务管理部门公司制与会员制的区别:1三权分配与盈利性是区别会员制与公司制的根本标志。2设立的目的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适用法律不尽相同,资金来源不同 3 公司化是国际期货交易所的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1.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的第一次大分工出现了固定的居民点: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与河流关系密切 2.城市的形成(经济因素与文化因素要点: ⑴人类的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⑵第二次劳动大分工产生了城市。 3.城市形成的条件 基础条件——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分工; 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粮食的出现; 4.城市的定义(三要素 包括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三个方面。 5.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6.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农村推力与城市拉力的共同作用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1.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2.城镇化的含义 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体包括: ⑴人口职能的转变; ⑵产业结构的转变; ⑶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3.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⑵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后感 在很多没接触过经济学的人看来,经济学是门“不明觉厉”的学科,就像外行人看IT和码农一样。为什么要学点经济学呢,或者说,经济学能给我带来什么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更能看到很多用本能看不到的精彩。专栏里有个例子,受过经济学训练和毫无经济学基础的两群人,对这个世界看法的差异,远远超过他们的种族、信仰、职业、身份等等差异。学习新知识的一个悖论在于,只有学会了新的知识,才能体会到因此带来的新视野和快感,很多时候,正因为我们对新事物的不了解导致我们没有兴趣去了解它。 开篇,薛教授即讲述了经济学家的视角及研究对象: “好经济学家与坏经济学家的区别只有一点,坏经济学家只能看见可以看得见的后果,而好经济学家却能同时权衡可以看得见的后果和通过推测得到的后果。” “经济学要研究的,不是‘好人做好事、坏人做坏事’的问题,而是研究那些事与愿违的现象。它要问的是,为什么有时候好心会办坏事”之后,薛教授以经济学家的视角,讲解了稀缺、成本、需求、价格、供应、信息不对称、合作等方面的经济学核心概念,语言简单易懂,思想新奇独特,案例丰富有趣,一气读完,丝毫不觉乏味。

我们怎么看待社会上流行的破窗理论 从经济学家的视角,我们要思考那些看不到的损失。“如果窗户没有被打破,这户主人所拥有的资源,就可以用来从事其他生产,可以产生更多的财富。这些由于创伤而消失的其他生产和财富,是我们不容易看见的。” 沉没成本是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就是指那些已经发生但不可收回的支出。当我们没办法再收回、没办法再放弃时,就不存在成本。凡是提到成本,我们一定是向前(未来)看,而不是向后(过去)看的。所以,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存款为什么有利率 “任何一宗现货跟期货的交易之所以存在利率,关键是人们都有时间偏好,人们都愿意早一点消费,而不愿意晚一点消费。而那些想要换取现货的人为了说服别人,让他们推迟消费、接受期货,就只有一个办法,对他们进行补偿。补偿就是利率的基础。” 关于我交易的期货市场,薛教授也有精彩论述: “期货市场不是赌博,它只是重新分配了本来就不可避免的风险。而赌博是制造了本来并不存在的风险。期货市场是一个正和游戏——人们经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重新分配风险以后,每个人的幸福感都得到了提高。”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约翰墨菲著)读书笔记

第一章:理论基础 1、技术分析:以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为目的,以图表为主要手段对市场行为进行的研究。 2、市场行为:价格、交易量、持仓兴趣。 3、技术分析的基本假设: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历史会重演。 第二章:道氏理论 1、查尔斯·H·道于1884年7月3日首创股票市场平均价格指数。 2、基本原则: A.平均价格包容消化一切因素。 B.市场具有三种趋势。趋势的定义:上升趋势(依次上升的波峰波谷)、下降趋势(依次下降的波峰波谷)。三类:主要趋势(一年以上)、次要趋势(三周到三个月)和短暂趋势(不到三周)。 C.大趋势可分为三个阶段:积累阶段、趋暖还阳或趋冷还阴、最终阶段。 D.各种平均价格相互验证。与道氏理论不同,艾略特波浪理论只要求单个平均价格给出讯号。 E.交易量必须验证趋势:大趋势向上,价格上涨配合交易量增加,价格下跌配合交易量减少;大趋势向下,价格下跌配合交易量增加,价格上涨配合交易量减少。 F.惟有发生了确凿无疑的反转信号之后,我们才能判断一个既定的趋势已经终结。 3、道氏在股市平均价格图表中纯粹依赖收市价格,其信号是以收市价格对前一个高峰或低谷的穿越为标志的。除了首饰价格之外,其余日内价格变化即使穿越了上述高低点也是无效的。 4、辅助直线:某一段时间内界定价格上下变化范围的水平直线,现代术语称为“矩形”。 5、批评:买入卖出信号来得太迟。道氏认为,道氏理论的真正价值在于利用股市方向作为一般商业活动的晴雨表。 第三章:图表简介 1、日线: A.标准日线图:以竖线表示当天最高价格、最低价格和收市价格,竖线向右伸出的小横线标志收市价位。 B.单线图:连线每日收市价格。 C.点数图:X表示价格上升,O表示价格下跌。仅需要每日最高价和最低价。 2、期货市场的交易量与持仓兴趣: A.交易量:当日在某商品市场发生的交易总额,也就是该商品市场到期月份不同的各种合约,在这一天内参与买卖的总张数。相当于股市上某日易手的普通股票总股数。 B.持仓兴趣:所有交易商到当日收市为止累计的未平仓合约的总数目,为买盘或卖盘单边的总数。 3、大多数图表系统中只采用某商品全体合约下的交易量和持仓兴趣的总额。在合约上市时,其交易量和持仓兴趣一般较小,随着其逐渐成熟,这两个数字相应增长,临近到期的几个月,交易量和持仓兴趣又逐步萎缩。交易活动只宜限于那些持仓兴趣最高的合约。 4、周线、月线图与日线图绘制方式一致。 第四章:趋势的基本概念 1、上升趋势:一系列依次上升的峰和谷。下降趋势:一系列一次下降的峰和谷。横向延伸趋势:一系列依次横向伸展的峰和谷。

期货市场教程应考笔记

期货市场教程应考笔记 第一章:期货市场概述一、期货市场最早萌芽于欧洲。早在古希腊就出现过中央交易所、大宗交易所。到十二世纪 这种交易方式在英、法等国发展规模较大、专业化程度也很高。15 7 1 年,英国创建了一—伦敦皇家交易所。二、1 8 4 8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问 世。1 8 4 8年,芝加哥8 2位商人发起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 T)o 18 5 1年,引入远期合同。 1 8 6 5年,推出了标准化和约,同时实行了保证金制度。 1 8 8 2年,交易所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 1 8 8 3年,成立了结算协会,向交易所会员提供对冲工具。 1 9 2 5年,CBOT成立结算公司。 三、1874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产生。1969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类和畜类期货交易中心。(CME) 四、1 8 7 6年伦敦金属交易所产生]LME] ( 19 8 7年新建) 五、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的联系 期货交易在现货交易上发展起来,以现货交易为基础。没有期货交易,现货交易的价格波动风险无法避免,没有现货交易,期货交易没有根基,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六、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的区别: (1)、交割时间不同,期货交易从成交到货物收付之间存在时间差,发生了商流与物流的分离。 (2)、交易对象不同,期货交易的是特定商品,即标准化和约;现货交易的是实物商品。 (3)、交易目的不同,现货交易一■得或让渡商品的所有权。 期货交易一一般不是为了获得商品,套保者为了转移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投机者为了从价格波动中获得风险利润。 (4)、交易场所与方式不同,现货不确定场所和方式多样,期货是在高度组织化的交易所内公开竞价方式。 (5)结算方式,现货交易一次性或分期付款,期货只须少量保证金,实行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 七、期货交易的基本特征 合约标准化、交易集中化、双向交易和对冲机制、杠杆机制、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 八、期货市场与证券市场 (1)基本经济职能不同,证券市场一-源配置和风险定价,期货市场一—规避风险和发现价格 (2交易目的不同,证券市场一—让渡证券的所有权或谋取差价期货市场一—规避现货市场的风险和获取投机利润 (3市场结构不同 (4保证金规定不同。 九、期货市场发展概况 (一)商品期货:农产品:大豆、小麦、玉米、棉花、咖啡金属品:铜、锡、铝、白银、 能源品:原油、汽油、取暖油、丙烷 (二)金融期货:外汇、利率、股指 (三)期货期权 基本态势是,商品期货保持稳定,金融期货后来居上,期货期权(权钱交易)方兴未艾(芝加哥期权交易所一-BOE) 十、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 2 0世纪7 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世界经济格局发现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市场经济货币化、金融化、自由化、一体化(电子化的结果)的发展趋势,利率、汇率、股价频繁波动,金融期货应运而生,是国际期货市场呈现一个快速发展趋势,有以下特占: 八、、? (一)期货交易日益集中一-际中心芝加哥、纽约、伦敦、东京,区域中心新家坡、香港、德国、法国、巴西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整理39页word文档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内容总结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一节: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一、居民点的形成(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没有给定的居民点(穴居与树居等);母系氏族群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劳动集体,但无固定居民点;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分离固定居民点出现二、城市的形成(奴隶社会) 私有制出现;城、沟、池的出现——防卫性功能“筑城以卫君”;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商业、手工业分离,促使城市的出现 三、城市的定义 1.城市是以非农业生产、人口集聚为重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城市界定的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以及城市设施、人口密度。 3.我国城市规模顶级:特大(≥100万)、大(100>X≥50)、中(50>X≥20)、小(<20)

第二节:城市的发展 一、古代城市的发展 防御要求、社会形态、政治体制、经济发展都对城市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墨子》中记载有关城市建设与防攻战术的内容、“西安城墙”是其发展代表;商都“殷城”、曹魏“邺城”体现了所处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各级府州县城市为政治体制的影响产物;苏州、扬州等为经济发展促生的城市 国外:古巴比伦城;卡洪城、罗马城;神权统治中心——教堂;商业城市意大利威尼斯城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的四大影响要素:人口聚集、布局变化、 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总结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条件(耕地肥沃、地势、淡水供应、阳光)、经济条件(商业、交通)、政治条件(法律、管理机构) 各时期城市形成的特点:早期城市(具有军事、政治色彩,

沿河分布,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代城市(工业革命促使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形成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当代城市(后工业革命促使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促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世界城市、大都市连绵区、城市群) 第三节:城市化 一、含义: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 现象及过程。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城市人口U占总人口P的比重(Q=U/P)。 包括:人口职业转变、产业结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变化、集中的用地及人口的高密度 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初期(缓慢发展期)、中期(城市化快速增长)、稳定阶段(稳增) 三、世界城市化的特点:城市化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镇化正常发展(1949~1957)、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