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之我见

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之我见

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之我见
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之我见

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之我见

宜城市官庄中学王雪琼

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课程。那么为什么有些学生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却到头来连一个句子也写不通?朗读能力也不强?语文教学的效率也不高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从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得到了答案,就是语感不强。如果不重视语感教学、培养学生语感,就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陷入误区,效率不高。

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思维能力,是一种立体的感觉。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语言的深层意义。语音准不准,用语当不当,句子是否通顺,语感强的人一听就听出来了,但这却是语感较为浅层的一面。语感敏锐者在听、读时,能迅速地捕捉到言外之意;在说、写时,能以丰富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语感是社会的一种丰富、全面而深刻的感觉。把语文教学和其他人文学科区分开来的是语感,正如美术教学和音乐教学同其他学科的区别分别在色彩感、线条感和乐感上一样。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咼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体验生活,培养语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只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累得越多,了解越真切”。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敏锐的语感是和对生活敏锐的感受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到客观事物就养成思考的,光思考还不行,还应注意,将之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碰到好词好句,无论是书本上看到的,还是从人家口里听到的,都要仔细揣摩一番,考究一番,长此以往,就可以提高对语言的敏感。

二、训练朗读,培养语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语感的培养重在朗读训练,因此, 诵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如果朗读时仅是简单地将书本中的文字机械地、流畅地读出来,也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所以,要反复朗读,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者的感情之中去,将二者合为一体,学生会更容易体

会文章的音韵美,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学生的语感。

既然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就应该加强训练学生朗读,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他们。

1、发挥教师朗读的示范作用

学生喜欢也善于模仿,教师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让学生从教师的朗读示范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内在美”。例如教师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就应用你的范读去感染学生。教师范读时就应用轻柔、缓慢的语调去范读,用充满喜悦和希望的基调去读,让学生在教师范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涌起朗读的欲望。

2、注重朗读方式的多样化多样化的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根据所读文章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感情特别强烈,很有感染力的文章,可以选择让全班齐读;对于那种感情稍含蓄的,教师可以放录音,让学生跟着磁带一起小声读;对于那种充满对话的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分角色朗读;也可表演,让学生去揣摩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这对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大有益处。

3、指导学生学会自由品读

何为自由读?即不受任何限制,自由支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时去品味语言,享受其中的乐趣。在长期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文章一定要读,但齐读又太长,学生的基础不一致,自由读就可解决了这一矛盾。尤其是文言文更要多读,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早自习,应提倡学生大声读,“口、心、耳、手、脑”五到,自己去品味语言,培养语感。

三、背诵积累,培养语感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上选取了大量中外名篇,文章语言优美。对于这些文章,学生应该平时多揣摩文章语气、感情是如何变化的,借鉴文章精华。没有背诵,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素材;没有素材难有语感沉淀。积累多了,便会有敏锐的语感,所以提倡多背诵,并且要讲究背诵的方法,在“品”中去背,背多了,就可以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当然,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还有很多,例如揣摩句式变换,读写结合…… 总之,教师应因人而异,根据学生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培养其语感,学生也应根据教师指导,加强语感的培养,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