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什么是狂犬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什么是狂犬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什么是狂犬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什么是狂犬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延申生物杯”全国狂犬病防治知识竞赛问卷

答题说明:1-40题为单选题,41-50题为判断题,请在答题卡上将您认为正确的答案选项涂黑“○→●”。

单选题

1、什么是狂犬病?

A、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因临床表现以惧怕

水为特征,又称“恐水病”;因多为被狗抓咬伤后发病,故我国民间也称“疯犬病”

或“疯狗病”;

B、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以损害呼吸系统为主的传染病;

C、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家畜、宠物、野生动物,基

本不会感染人。

2、狂犬病病毒主要能感染那些对象?

A、蛇;

B、鸡鸭等家禽;

C、主要感染狗猫等宠物、人和野生动物。

3、人狂犬病的潜伏期是多长时间?

A、长短不一,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在三个月以内,多数病例的潜伏期集中在20~

90天。超过一年的虽有报道,但甚为罕见;

B、较长,可以超过一年;

C、随时可能发病,时间不定。

4、得了狂犬病,致死率是多少?

A、致死率几乎为100%

B、致死率为100%

C、致死率为50%

5、如果被家养哺乳动物(如猫、猴、兔)咬伤抓伤是否需注射狂犬疫苗?

A、需要

B、不需要

C、无所谓

6、如果被已经接种过动物狂犬病疫苗的动物咬伤,还需要接种狂犬疫苗吗?

A、动物接种过狂犬病疫苗,不需要了;

B、由于很难判断该动物是否感染有狂犬病毒,因此仍需及早接种狂犬疫苗;

C、等确定该动物是否感染有狂犬病毒,再决定是否接种狂犬疫苗。

7、动物咬伤后伤口处理哪些是正确方法?

A、立即行咬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包扎起来,并及时前往疾控部门接种狂犬

病疫苗;

B、没“破皮”就不管它了,也不用接种狂犬病疫苗;

C、一旦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进行咬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一般采用的伤口处

理方法:第一步:用肥皂水或1%新洁尔灭溶液反复清洗。第二步:用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第三步:用2-3%的碘酊或75%酒精消毒。第四步:伤口不要包扎,并及时前往疾控部门接种狂犬病疫苗。

8、超过24小时接种狂犬病疫苗还有效吗?

A、超过了24小时,无效了,不用再注射了;

B、被犬或其他动物咬伤后,应尽快接种狂犬病疫苗,原则上越早越好。即使超过

了24小时,只要在机体尚未发病之前接种狂犬病疫苗都有效;

C、超过24小时,注射疫苗会对机体产生损害,所以不可以注射。

9、孕期妇女被犬咬伤后能不能接种狂犬疫苗?

A、为了确保孕妇生命安全,无论处于怀孕早期还是后期均应接种狂犬疫苗。从既

往已接种狂犬疫苗的资料来看,胎儿发育未发现由于接种狂犬病疫苗引起的副反应和不正常情况,但应该注意由于孕妇自身状况产生的偶然情况;

B、只要没有出血,不用接种狂犬疫苗;

C、怕造成胎儿发育的不良影响,所以不接种狂犬疫苗。

10、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的效果一样吗?

A、进口的好,国产的差

B、我国目前的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倡议人用疫苗必须细胞培

养的要求,虽然所有这些疫苗有细胞、病毒种子、灭活剂、剂型和有效期的不同,但制定的质量标准是一样的。只要是从正规渠道获得的合格疫苗,并在有效期内使用,都能产生免疫效果;

C、中国打国产的,国产的毒种更接近中国的疫情,进口的毒种更接近外国的疫情。

11、人用狂犬病疫苗注射那个部位?

A、成人儿童均在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B、成人儿童均在臀部肌肉注射

C、成人注射部位在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年幼小儿由于上臂三角肌过于弱小,无

法全部将疫苗注射到三角肌内,则建议注射到大腿前外则肌肉。

12、狗或猫咬人后,怎样处理这些动物?

A、攻击人畜是犬猫狂犬病的主要特征症状之一,犬伤人事件经常发生,对其主人、

邻里、友人均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倡对咬人犬猫实施安乐死。并将犬伤人情况报告卫生或兽医部门;

B、自己把它打死

C、继续饲养

13、被动物咬伤后,伤口可以包扎吗?

A、应尽量避免包扎。

B、应尽早包扎。

C、无所谓。

14、动物打了狂犬疫苗后应该有什么样的证明材料?

A、不需要证明

B、应有免疫证明,免疫证明上有注射日期及职业兽医师签字。

C、应有免疫证明,免疫证明上要注明疫苗名称,注射日期,职业兽医师签字及产

品的标签。

15、可不可以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或不同批号的疫苗?

A、可以,但应当避免不必要的交错使用,因为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或免疫失败时就

无法判定是哪种疫苗或哪一批疫苗所致。

B、不可以,因为各厂家疫苗毒种不同,免疫效果不一样。

C、可以,都是合格的疫苗,免疫效果一样。

16、幼儿、儿童、成年人免疫程序和疫苗剂量不同吗?

A、相同。狂犬病疫苗的接种,不管是幼儿、儿童、或成年人,也不分男女或是

否为孕妇,免疫程序和疫苗剂量都一样;

B、不同,幼儿、儿童接种剂量减半;

C、不同,成人首剂加倍。

17、哪些季节容易发生狂犬病?

A、狂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没有发病高峰

B、全国狂犬病一般只发生在春夏秋季

C、狂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一般以温暖季节发病较多。在南方地区,常以春

夏秋多发,冬季较少。

18、动物得了狂犬病有哪些症状?

A、表现为烦躁不安,同时出现狂犬病独特的恐水症状、阵发性的狂躁并伴有流涎。

B、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即狂躁型和麻痹型。前者为狂躁不安、意识紊乱,后者精

神沉郁、懒动(疲倦)、少食等。病死率可达100%。

C、一般表现为狂躁不安、意识紊乱,精神沉郁、懒动(疲倦)、少食等。

19、曾经注射过狂犬疫苗的人又被犬咬伤还用再打针吗?

A、为了安全,应全程接种疫苗。

B、全程接种符合效价标准的疫苗后1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者,应于0和3天各接

种一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且已进行过上述处臵者,应于0、3、7天各接种一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接种全程疫苗。此外,对暴露前后所用的疫苗效价无法证实者应进行全程免疫。

C、由于体内有抗体、不用再接种

20、狂犬病毒是通过哪些传播途径和方式感染人类的?

A、人是被感染病毒的动物直接咬伤、抓伤机体皮肤而得狂犬病,人与人之间不会

传播;

B、人是被感染病毒的动物直接咬伤、抓伤机体皮肤而得狂犬病;也可以通过被动

物带病毒唾液接触到皮肤破损处、眼结膜、口唇、口腔粘膜等部位而感染。

C、狂犬病是因病犬或感染病毒的动物直接咬伤、抓伤机体皮肤造成感染;人的感

染方式还包括在密切接触动物过程中被带病毒唾液接触皮肤感染。

21. 被犬咬伤的人或发病者都需要隔离观察医治吗?

A、都需要隔离观察医治

B、对于已入院的狂犬病人或疑似病人应隔离观察医治,医护人员必须采取防护措

施,以防被病人抓伤咬伤或皮肤粘膜破损处被病人唾液污染;对于一般动物咬伤者不能视为狂犬病人或疑似病人,首要措施是立即彻底清洗消毒伤口,接种狂犬疫苗等预防措施,一般不需要隔离。

C、都不需要隔离观察医治

22. 夫妻一方被犬咬伤,另一方是否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A、由于可以通过体液传染,所以需要共同采取预防措施

B、不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C、夫妻无论哪一方被犬咬伤,必须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全程接种狂犬疫苗。但另

一方不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23. 如果动物只是隔着衣物抓咬身体,而皮肤未见明显破损和出血情况是否需要接种疫苗?

A、一般来说,可对局部进行清洗消毒而不接种疫苗,或按暴露前预防接种三针次

方法,即刻换下被舔及衣物并清洗消毒。

B、不用接种疫苗

C、需要全程接种疫苗

24. 育龄妇女在接种狂犬病疫苗后是否可以怀孕要小孩?

A、育龄妇女在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不可以怀孕要小孩

B、没有资料显示育龄妇女不适宜接种狂犬病疫苗,因此接种狂犬病疫苗不会影响

妇女怀孕。建议接种狂犬疫苗的育龄妇女适当推迟怀孕时间2-3个月为宜。

C、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一年内不可以怀孕

25. 暴露前免疫(即在被动物伤前提前接种疫苗)的重点对象是那些人群?

A、暴露前免疫主要是对从事狂犬病研究的实验室人员、医务人员、动物管理和饲

养人员、野外工作者、犬、猫主人或其家庭成员,以及进入流行区的旅游者。

B、所有愿意接种的人。

C、没有必要暴露前免疫,浪费钱。

26.目前为止,狂犬病可以治疗吗?

A、可以通过手术治疗

B、迄今为止,对于人狂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应提高防范意识,以免

延误预防最佳时机。

C、中国人得了狂犬病可以用中医来医治

27、我国目前有几类国产细胞培养的人用狂犬病疫苗?

A、Vero传代细胞培养疫苗

B、地鼠肾原代细胞培养疫苗

C、有二种:一为地鼠肾原代细胞培养疫苗,二为Vero传代细胞培养疫苗。

28、液体剂型的狂犬病疫苗与冻干剂型疫苗效果有何不同?

A、效果不同,冻干的效果好。

B、效果相同,只是冻干剂型稳定性较好,效期长,一般可达3-4年,运输、储

存要求相对于液体疫苗而言较容易。

C、效果不同,液体的效果好

29、我国目前国家批准的暴露后(被动物伤后)疫苗程序是以下哪种?

A、我国目前国家批准的狂犬病疫苗暴露后免疫程序只有一种,即被可疑疯动物咬

伤后的0、3、7、14和28天各注射一剂疫苗。

B、咬伤后的0、3、7、14和30天各注射一剂疫苗;

C、咬伤后的0(加倍)、之后的3、7、14和28天各注射一剂疫苗

30、疫苗中含有什么抗菌素?

A、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

B、青霉素或庆大霉素

C、卡那霉素或青霉素

31、狂犬病暴露后处理中使用的被动免疫产品有哪些?

A、一为马血浆来源的抗血清

B、目前我国使用的被动免疫产品主要有两大类,一为马血浆来源的抗血清,另一

类是人血浆来源的人免疫球蛋白。

C、一类是人血浆来源的人免疫球蛋白。

32、马来源的抗血清和人来源的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剂量分别是多少?

A、马抗血清按每公斤体重20IU计算出总量后一次性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按每公

斤体重40IU计算出总量后一次性使用。

B、马抗血清按每公斤体重40IU计算出总量后一次性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按每公

斤体重20IU计算出总量后一次性使用。

C、马抗血清按每公斤体重40IU计算出总量后一次性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按每公

斤体重40IU计算出总量后一次性使用

33.如何对家养犬(猫)免疫注射狂犬病灭活疫苗?

A、新生犬(猫)3月龄第1次免疫,间隔3—6个月后第2次免疫

B、新生犬(猫)3月龄第1次免疫

C、新生犬(猫)3月龄第1次免疫,间隔3—6个月后第2次免疫,在狂犬病流行

地区的成年犬(猫)每年免疫1次。

34、你应该到那里接种狂犬病疫苗?

A、所有医院的外伤门诊

B、犬伤接种门诊或疾控中心的免疫门诊

C、有疫苗买的地方就可以注射

35、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狂犬病暴露后处臵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颁布时间:

A、2006年10月8日

B、2005年9月8日

C、2006年10月30日

36、暴露后接种狂犬疫苗有禁忌症吗?

A、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过敏的人不能注射

B、没有禁忌症

C、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过敏的人,有严重变态反应病史的人、妊娠期妇女不能接

种。

37、疫苗注射、清洗和消毒伤口、使用被动免疫制剂的处理顺序为?

A、清洗和消毒伤口、使用被动免疫制剂、疫苗注射。

B、清洗和消毒伤口、疫苗注射、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C、使用被动免疫制剂、清洗和消毒伤口、疫苗注射

38、注射狂犬疫苗期间应注意什么?

A、尽量不洗澡

B、在注射狂犬疫苗期间,不应作剧烈运动,忌吃辛辣食物,不应饮酒和浓茶以及

咖啡等有兴奋中枢神经的饮料。在此期间,还应尽量避免用皮质醇类、免疫抑制济和抗疟药。

C、在注射狂犬疫苗期间,不应作剧烈运动,忌吃辛辣食物,不应饮酒和浓茶以及

咖啡等有兴奋中枢神经的饮料。

39、注射狂犬疫苗有什么反应?

A、可能会有晕针、过敏反应

B、有极少数人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硬结以及荨麻疹等。

C、狂犬疫苗是安全可靠的,一般无不良反应,极少数人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硬结

以及荨麻疹等。但在短期内就可以恢复,不需作特殊处理。极个别人的反应可能较重,红肿范围较大,伴有高烧、倦怠等症状,这时可对症处理,或到医院诊治。

40、狂犬病毒主要侵入那个部位?

A、中枢神经系统

B、呼吸系统

C、大脑

判断题:

41、动物注射疫苗后2周之内,不要洗澡、不要与病动物接触,以免注射疫苗动物发病

致使注射疫苗无效。()

42、小孩子和宠物亲嘴是坏习惯()

43、宠物的粪便可以传播狂犬病()

44、病毒主要存在于神经系统及唾液中。()

45、暴露者发烧的时候,建议推迟注射狂犬病疫苗。()

46、人与动物不能交叉使用疫苗,按照生物制品要求:动物用狂犬病疫苗检测效力不低

于1个国际单位, 人用狂犬病疫苗检测效力不低于2.5个国际单位。另外,人用疫苗必须经过纯化,动物用疫苗可以不经过纯化,或纯化程度不如人用疫苗高。

()

47、紫外线、碘酒、高锰酸钾、酒精、甲醛,或加热100℃2分钟就可以灭活狂犬病毒。

()

48、狂犬病疫苗中含有人白蛋白,注射疫苗有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的风险。

()

49、注射动物源性抗血清前必须严格进行过敏试验。()

50、由于狂犬病具有极高的致死性,一般应优先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待接种的儿童免

疫规划(EPI)疫苗可以在注射狂犬病疫苗后接种。()

狂犬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方案

狂犬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方案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对人和动物危害极为严重。它在自然界野生动物中有广泛的储存宿主,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属人兽共患病,俗称疯狗病。人类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国家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为有效防控我市狂犬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山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中心成立中心主任任组长的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狂犬病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成立由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消杀灭、后勤保障、健康教育等人员组成的应急处置队,负责狂犬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消杀灭等现场处置工作。所有人员要根据有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杜绝发生感染。 二、监测及报告 (一)宿主动物监测 通过畜牧、兽医、公安等相关部门调查我市的犬等宿主动物情况,包括犬和其它有关动物的数量、种类和免疫覆盖等情况。 (二)病例监测 病例定义: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三项指标确定病例的定义。 1、流行病学史 有被犬、猫或其他宿主动物舔、咬伤史。

2、临床症状 (1)愈合的咬伤伤口或周围感觉异常、麻木发痒、刺痛或蚁走感。出现兴奋、烦躁、恐惧,对外界刺激如风、水、光、声等异常敏感。 (2)“恐水”症状,伴交感神经兴奋性亢进(流涎、多汗、心律快、血压增高),继而肌肉瘫痪或颅神经瘫痪(失音、失语、心律不齐)。 3、实验室检测 (1)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抗原: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或脑脊液涂片、角膜印片、皮肤切片,用抗狂犬病荧光抗体染色,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 (2)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发病第一周内取唾液、鼻咽洗液、脑脊液、角膜或皮肤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狂犬病毒核酸阳性。 (3)死后脑组织标本分离病毒阳性或印片荧光抗体染色阳性、脑组织内检到内基氏小体或RT-PCR方法检测脑组织标本中病毒核酸阳性。 (二)病例分类 1.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史加上临床表现中的任意一条。 2.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加上实验室检测中的任意一条。 (三)狂犬病暴露者定义 狂犬病暴露者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狂犬病宿主动物抓伤、咬伤、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的所有人员。 (四)疫情报告

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狂犬病暴露处置技术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 狂犬病是由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发病后病死率达。 2. 狂犬病病毒是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____ 和 ____ 狂犬病的病原体. 3. 人被犬、猫等宿主动物咬、抓伤后,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健康动物的,应立即进行受 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用或彻底冲洗伤口至少分钟。 彻底冲洗后用涂擦伤口。 4. 狂犬疫苗接种程序为:、、、、天各注射一支狂犬疫苗,成 人、儿童用量。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禁止注射。对于Ⅲ类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类以上的暴露,接种疫苗的同时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或。 5. 注射动物源性抗血清前必须严格进行试验。若为阳性,可逐步加量注射,用完全量或改用注射。 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关于狂犬病病毒不正确的描述是() A. 狂犬病毒为弹状病毒科 B. 狂犬病毒是非嗜神经性病毒 C.不会引起化脓性脑炎 D. 在中枢神经细胞胞浆内形成内基小体(Negri Bodies) E.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即可杀灭 2. Ⅲ类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类以上的暴露,最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 B.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 C.清创+抗生素 D.清创+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疫苗 E.清创+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3. 狂犬病标本采集叙述正确的是() A.从事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工作人员均要进行暴露前免疫 B.在狂犬病病人入院后,尽可能早期采集标本 C.用于病原学检测的标本,以脑组织阳性率最高 D. A+B+C E. B+C. 4. 狂犬病病毒最不可能感染的动物是() A.狗 B.猫 C.蝙蝠 D.家禽 5. 发展中国家的狂犬病主要传染源是() A.狼 B.猫 C.犬 D.患者 6. 狂犬病临床表现有:()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心得体会三篇.doc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心得体会三篇 疾控中心临床实习时间安排、利弊认识以及学习方式、胜任力的自我评估,探讨全科医学生在医联体内临床实习的认同度。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心得体会三篇,希望能帮助到您。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心得体会三篇1 20XX年7月4日——8月26日,我们XX大学XX级预防医学专业6名同学前往XX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了为期8周的生产实习。很荣幸学校和单位能够提供这样宝贵的生产实习机会给我们,在这短短8周时间内,我们也抓紧每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认真踏实地进行实习工作,收获了很多知识经验,并大大提高了动手能力。 20XX年7月4日——7月13日,我们组在急性的传染病控制所实习。 实习内容有:疫情报告程序、某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报告、年度防疫计划的制定、外来人口的卫生管理。我在XX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为期一周半的工作。初来乍到,XX老师先耐心地向我们讲解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系统的使用方法,并示范了基本操作,让我们对于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有了大致的了解。随后,她又详细地告诉我们XX市各区县的急性的传染病现况,以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解决措施、应对方法。XX老师还将各种工作简报、工作文件等资料给我们阅读,让我们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利用网络系统,协助她进行疾病的记录、审核和查重。 在工作过程中,XX老师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教授我们,

让我们在很快的时间内学会了熟练操作网络系统和各种报表,并对科室工作很快适应,初步树立起了工作态度。7月11日,由于XX老师出差,我接替了她的科室工作,即接收从XX医院以及各县级疾控送来的手足口病、流感等流行传染病的咽拭子样本,并填写相应表单,交往检验科送检。这是我第一次体验一个人全权负责工作的感受,由于正值暑假, 天气炎热,各地的传染病层出不穷,不时有各地样本前来送检。XX老师临走前耐心地向我阐述了接收样品的步骤与程序,使我能够在一个人的工作中也能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将一个个样品交接工作圆满完成。我非常感谢这两位热情耐心的好老师。 20XX年7月14日——7月22日,我们组在性病艾滋病防治所实习。 实习内容有:艾滋病疫情管理与干预工作。我们的指导老师是XX老师。他是一位认真踏实、勤奋负责的好老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必须和许多同志群体、性工作者及其他HIV高危人群打交道,面对这些感染者和他们的家庭所带来的痛苦,XX 老师深知只有感染者和家人、和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共同携手起来,积极面对艾滋病防治,艾滋病的阴霾才会渐渐在感染者身上被驱散。 XX老师对于前来疾控中心的咨询者、检测者从来没有一丝歧视和厌烦,他不仅热情而耐心地解决咨询者的每一个疑问,普及防艾知识,还带着检测者做血清检查,并对检测结果严格保密。在性艾科实习的一个半周,我对同志群体、HIV高危人群的管理与防治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像以前那么恐惧和担忧。人类战胜艾滋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人类消除艾滋病歧视并不需要等待,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人不能够完全接受艾滋病,但只要全社会

狂犬病应急处置技术处理方案

狂犬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1. 前言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近年以来,我国狂犬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病死率高居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目前我省狂犬病疫情、疫区有所扩大,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我市近几年也是有疫情发生,对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加强应急控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2.诊断标准 见《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 3.分级标准 根据狂犬病发生的病例数、流行的范围和趋势,将狂犬病疫情划分为四级,即: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3.1一般疫情(IV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2-3例,或发生动物间狂犬病疫情。 3.2较大疫情(Ⅲ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4-5例,或疫情波及3个及以上镇(乡、街道)。 3.3重大疫情(Ⅱ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6-10例,或发病数虽未达到10例,但扩散至毗邻县(市、区)。 3.4特别重大疫情(I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发生狂犬病疫情20例以上,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4.应急措施 按照《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分级进行应急处置。 4.1报告 4.1.1接报:实行“首接负责制”,接报时详细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记录卡》。 4.1.2报告:按照《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内部报告”和“对外报告”的要求进行疫情报告。 4.1.3网络报告 ⑴医疗机构收治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医疗机构负责网络直报; ⑵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疾控中心负责网络直报; ⑶经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确认为暴发疫情后,由疾控中心负责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网络报告。 4.2物资准备 4.2.1流行病学调查表:《狂犬病个案调查表》、《狂犬病宿主动物基本情况调查登记表》、《犬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史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发展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可分为恢复发展时期、改革调整时期和健全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一、恢复发展时期(1978~200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卫生防疫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全面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5年) 这一阶段通过加强条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大大促进了卫生防疫体系、特别是其主体机构----卫生防疫站的恢复与发展。1978年9月,在1955年《传染病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颁布了《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条例的实施加强了卫生防疫体系在预防控制传染病中的责任、地位和作用。 1979年,卫生部在《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和各级卫生防疫组织编制规定》的基础上,颁布了《全国卫生防疫站工作条例》,同年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联合下发了《卫生防疫人员实行卫生防疫津贴的规定》。 1980年,国家编委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各级卫生防疫站组织编制规定》;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县卫生防疫站工作和几点意见》。 198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使卫生防疫体系从几十年的行政管理开始步入了法制

管理的轨道,《食品卫生法(试行)》的实施也极大地强化了卫生防疫体系的社会职能。 1982年,卫生部成立了国家预防医学中心(1985年改为预防医学科学院),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为全国卫生防疫机构提供业务技术指导、高层次专业人员培训等服务。 到1985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3410个,比1965年增加了911个,专业(站)1566个,比1965年增加了744个。卫生防疫人员增至194829人,比1965年增加11765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增加了87821人,卫生防疫工作力量得到了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系紧密的业务技术服务和信息沟通网络系统。 (二)规范建设阶段(1986~2000年) 这个阶段是我国卫生防疫工作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革,深化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走向世界的重要时期。 内涵建设:在这期间通过推进科学管理,开展和规范有偿服务,制定实施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的技术规范,加强县级卫生防疫站的规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卫生防疫站等级评审,加强卫生防疫机构主要领导和骨干的现代管理培训、应用型专业高级培训,促进了管理水平和业务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

狂犬病预防知识

狂犬病预防知识 文章类型:转载内容分类:其它来源:中国福建发布日期:2010/9/8 18:15:11 访问次数:379 1.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目前这种病属于可防不可治的疾病,致死率接近100%。 2. 狂犬病毒的抵抗力如何? 狂犬病毒对温度、消毒剂抵抗力很弱,温度在60℃10分钟即可杀死病毒;阳光、紫外线照射或强酸、强碱的环境下均可将病毒杀死;常用的脂溶剂如肥皂、氯仿、丙酮、75%酒精、碘制剂等也可将病毒杀死。 3. 能检查人是否带有狂犬病毒吗? 狂犬病毒通常在神经系统中存在和复制,因此实验室检测的样本取材受到限制,也因此使得检测难以普及。 4. 什么动物致伤后需要接种狂犬病疫苗?

一般来说温血动物都可以感染狂犬病毒,WHO提示了一些高危动物:犬、猫、蝙蝠、狐狸、狼、猫鼬、浣熊、臭鼬及啮齿类动物。其他动物如被马、猪、猴子、鼠、金丝熊等咬伤,如不能确定是否感染病毒也可注射狂犬病疫苗。5. 狂犬病毒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染给人的? 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该病毒的温血动物的唾液中,一般通过被咬伤、抓伤而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内而传染给人。 6. 家养宠物的主人如何减少感染狂犬病的机会? 如果宠物带有狂犬病毒,病毒主要通过动物的唾液等分泌液而传播,为避免感染狂犬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1.不要和宠物过分亲密,特别是不要让宠物舔及粘膜、破损的伤口等;2.减少和宠物唾液的接触;3.及时带宠物接种狂犬疫苗和其他相关疫苗;4.家中主人可进行暴露前预防性接种疫苗,一旦被咬伤后,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暴露后处理。 7. 吃疯狗肉会得狂犬病吗? 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犬的唾液中,人在宰杀和剥犬皮的过程中易被犬的分泌物污染,而感染狂犬病。国内外均有报道因宰杀和剥皮而感染狂犬病死亡病例。疯狗肉如果煮熟煮透,可能危险性小一些,但还是建议不要吃比较安全。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doc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 ?1.疾病预防与控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3.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 ?5.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 ?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7.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 二、主要工作任务 1.疾病预防与控制 开展疾病监测;研究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非传染性疾病等疾病的分布,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流行规律;提供制订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技术保障;组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计划和方案,预防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救灾防病的应急准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后疫病进行监测报告,提供预测预警信息;开展现场调查处置和效果评估。

3.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报告、分析和评价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等公共卫生信息,为疾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 开展食源性、职业性、辐射性、环境性疾病监测、调查处置和公众营养监测与评价;对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中影响人群健康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与评价,提出干预策略与措施,预防控制相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 研究、应用实验室检测与分析技术,开展传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检验,开展中毒事件的毒物分析,开展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的生物、物理、化学因子的检测、鉴定和评价,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传染性疾病的诊断、疾病和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及卫生监督执法等提供技术支撑,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对公众进行健康指导;协同有关部门和组织,对公众不良健康行为进行干预,促进公众掌握自我保健与防护技能。 7.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感预防控制技术指导意见(2008 版) 流感是由A、B、C 3 个型别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77 年以来,每年在全球流行的流感病毒为A(H1N1)、A(H3N2)和B 型。该病潜伏期1-4 天(平均2 天),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肌痛、头痛、不适、干咳、咽喉痛和鼻炎等,一般呈自限性,多数患者症状3-7 天即可缓解。部分患者可发生流感病毒性肺炎、加重既往基础疾病,或继发细菌性肺炎、鼻窦炎、中耳炎及其它合并感染,严重者导致死亡。流感可致各年龄组人群发病,其中儿童感染率最高。但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流感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 流感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近距离和接触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也可能存在空气传播(含病毒颗粒的≤5μm 飞沫核可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该病毒传播迅速,在养老院、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易引起暴发。在我国北方地区,流感秋冬季流行,12月至次年1 月出现流行高峰,夏季传播基本停止,表现为典型的温带季节性流行特点;在华南地区,全年均有流感活动,但秋冬季和次年夏季(7 至8 月)可出现两个流行高峰,呈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流行模式。 我国当前流感防治的主要策略是加强流感监测,积极参与全球监测活动,推广流感疫苗接种,指导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做好暴发调查和控制,加强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个人卫生的公众指导。 一、流感监测 我国的流感监测系统是全球流感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

的主要目的是掌握流感病毒的活动强度、季节特征和病毒变异情况,为全球疫苗毒株的选择提供依据。目前我国流感监测网络由197 家哨点医院和63 家网络实验室组成。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流感样病例的报告、流感病毒分离鉴定、毒株的抗原性、基因特性和耐药性分析等。针对近年来监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监测单位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各哨点医院要严格按照流感样病例的定义和监测科室的设置要求,报告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数和就诊病例总数,每周一录入到“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周末和十一、春节长假期间要安排好病例报告工作,杜绝漏报、迟报和节假日缺报现象。 (二)各哨点医院要严格掌握标本采集对象,保证每周最低采样量,不得集中突击采集标本;严格遵循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的技术要求,努力减少上述环节对病毒分离率的不利影响。采集的标本应在4℃条件下,24 小时内运送至监测网络实验室;未能24 小时内送达的,应置-70℃或以下保存。 (三)网络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病毒接种、传代技术,提高收获病毒的血凝滴度。实验室接到标本后,应在24 小时内处理标本和接种病毒,并在完成病毒分离鉴定后24 小时内,将结果录入“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对于MDCK 细胞分离阳性的,要将留存的原始标本继续接种鸡胚,进行病毒分离。 各实验室应用中国疾控中心国家流感中心下发的标准参照血清进行病毒鉴定时,发现对所有下发标准血清HI 效价均≤20 的毒株,

狂犬病

一条不知名的褐色小狗,在没有教练指导、技术支持和观众喝彩的情况下成为登山英雄,而且目的地是近6000米高的乞力马扎罗山。 在白雪皑皑的山顶发现小家伙时,法国登山者安东尼·伽罗迪克震惊极了。他难以想象是什么力量促使小狗登顶这座非洲最高峰。 动物学家却警告登山者,不要盲目和小英雄拥抱或者握手,原因是这只过度兴奋的小狗很可能患上了狂犬病。 科学家的警告不无道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这种病死率高达100%的人兽共患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每年导致全球5.5万人死亡。 在中国,这一数字达2400人以上,居全球第二位。另一个数据是,中国也是全球狂犬病疫苗的第一大生产国和使用国,相关费用每年超过100亿元。 “付出的代价是世界第一,效果却是世界倒数第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基因工程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严家新对中国青年报(微博)记者说,“这说明中国狂犬病防治策略出现了路线性的问题。” 全世界超过80%的狂犬病疫苗“都被中国人打了” 严家新所在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检测狂犬病抗体的机构。对于这位已经退休的老教授来说,每天的工作内容是接待担心患上狂犬病的人。 他碰到过一个职业是繁育宠物狗的厦门小伙子,在一年的时间里打了近百针狂犬病疫苗。另一位北京患者接种了疫苗后,每个月仍然到武汉来做抗体水平检测,说是“图个安心”。 目前,中国狂犬病疫苗年使用量达1500万人份,这意味着全世界超过80%的狂犬病疫苗“都被中国人打了”。 在严家新看来,这些现象和数字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狂犬病的无知。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犬,其次为猫和其他动物——如兔子、狐狸、狼、臭鼬、浣熊等。人类感染狂犬病毒会引起脑炎,死亡率几乎是100%。 严家新告诉记者,早在4300多年前,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古王国就有了关于狂犬病的记载:“如果狗疯了,而且当局已将有关事实告诉主人,他却不将狗关在家里,以致狗咬伤一个人并引起死亡,主人应赔偿27个锡克尔(古银币,重约16克)。” 从公元前24世纪到19世纪,干旱、性挫折甚至“魔鬼附身”都被视为狂犬病暴发的主要原因。面对这个魔鬼,截肢成了很多人付出的高昂代价。 1885年,一次艰难的科学实验终止了这一切。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将疯狗绑在桌子上,用嘴通过吸管从狗的下颌吮吸唾液以取得病毒样品,然后用自己的身体做疫苗实验。为了制止他疯狂的行为,家人不得不将63岁的科学家看管起来。最终,他发明了狂犬病疫苗,成为继天花疫苗之后人类发明的第二种疫苗。到了1940年,有效的狂犬疫苗被大量应用于狗,狂犬病的传播途径被有效阻断。

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概况

第一部分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概况 一、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二、部门职责和机构设置 第二部分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度部门决算公开明细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收入决算表 三、支出决算表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概况 一、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林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于1986年12月(原林芝

地区卫生防疫站),正科级建制,是林芝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下属单位,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实行独立核算,非二级预算部门。 二、部门职责和机构设置 (一)部门职责 1.拟定疾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负责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和疫情报告及预测、预报;拟定计划免疫工作规划,组织实施免疫预防接种。 2.对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职业病、学生常见病等重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制定预防措施;组织实施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及职业病监测防控;负责开展传染病暴发流行和突发性危害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疫情、事故的专业技术调查,并制定控制对策和措施。 3.负责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和常见毒物、污染物的检验鉴定工作。 4.承担卫生预防监测检验和预防性健康检查工作,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与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质量检验、鉴定、卫生学评价,卫生防疫检验和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承担相关单位的检验委托。 5.负责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基层预防保健工作,承担爱国卫生运动中与疾病预防控制有关的技术指导工作。 6.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向社会提供相关的预

我市近两年狂犬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011151493.html, 我市近两年狂犬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作者:邓同锋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30期 【摘要】目的探讨我市2010~2011年的狂犬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取我市各县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个案调查表、传播疫情调查表,观察狂犬病病发率。结果 2010年至2011年,我市各县区58例发生狂犬病,58例死亡,100%的病死率,2011年病发率为 0.2931/10万。结论针对狂犬病病情,其病发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流行特征为狂犬病的传播宿主主要为犬,头面部、上肢为主要的受伤部位,疫苗规范化使用率、伤口处理率较低。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病发率;调查研究 狂犬病一种以犬为传播介质,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人体感染到狂犬病病毒之后,可导致神经系统严重性病变,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其发病死亡率为100%,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有关文献报道,全球狂犬病病发人数有82%以上在亚洲,我国具有极高的病发率,位居直接第二名[1]。为探查我市的狂犬病疫情,笔者实施流行病学调查。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市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个案调查表、传播疫情调查表。 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由我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确定。其诊断标准:屠宰时皮肤有过损伤接触史、有被鼠、猫与犬咬伤史,有抽搐、吞咽困难、怕风、昏迷、恐水、痉挛、高热、狂躁症状。 1.3 观察内容观察我市2010年至2011年狂犬病病发率,统计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 2 结果 狂犬病病发率:统计分析2010年至2011年我市县区CDC上报个案调查表、传播疫情调查表。我市各县区58例发生狂犬病,58例死亡,100%的病死率。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论 狂犬病称为恐水症,由于狂犬病病毒引起自然疫源,导致人畜共患的传染性、急性疾病。其流行性极广,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几乎接近100%。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健康。人狂犬由于病兽所致咬伤,将病毒传染至人体,而遭受到感染。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咽肌痉挛、怕风、恐水、瘫痪、恐惧不安、恐声。不分年龄均可引发,其多发群体主要在于病犬咬伤者,大约有35%以上会病发,咬伤后病发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咬伤部位,头面颈、上肢病发几率较多。②咬伤较为严重,其伤口较大、深,多处被咬伤后,其病发率极高。③咬伤后,立即彻

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进行性,几乎不可逆转的致死性脑脊髓炎。人畜共患,多见于犬、猫、狼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近几年,我国疫情有上升的趋势。 狂犬病有什么危害? 如果人被狂犬动物咬伤后没有及时和正规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病几乎无例外的死亡。它是目前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一向被称为“不治之症”。 狂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什么? 典型的临床经过分为三期: (1)前驱期发病多以低热、头痛、倦怠、恶心、恐惧不安等开始,继而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部发紧感觉。已愈合的伤口、伤口附近及其神经通路上有麻木、痒痛等异常感觉,四肢有蚁走感。本期持续约2~4日。 (2)兴奋期患者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交感神经功能每呈亢进,出现大汗、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唾液分泌增加。患者的神志大多清晰,但部分病人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等。本期约1~3日。 (3)瘫痪期患者渐趋安静,痉挛发作停止而出现各种瘫痪,尤以肢体弛缓性瘫痪为多见;可迅速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本期持续约6~18个小时。 狂犬病潜伏期有多长? 狂犬病潜伏期为10日至12个月以上,一般为20~90日,有个别甚至可长达几十年。哪些动物可携带狂犬病毒? 常见的有狗、猫、狼、蝙蝠、浣熊、猴、鼠、兔、牛、猪等温血动物。 什么是健康带毒动物? 有些家养动物如狗、猫、牛、猪等可感染狂犬病毒后不发病,仍表现健康的样子。这类动物由于体内带有狂犬病毒,故被这类健康带毒动物咬伤同样能传播狂犬病。 遂宁市健康教育所宣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责 ?1.疾病预防与控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3.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 ?5.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 ?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7.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 二、主要工作任务 1.疾病预防与控制 开展疾病监测;研究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非传染性疾病等疾病的分布,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流行规律;提供制订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技术保障;组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计划和方案,预防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救灾防病的应急准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后疫病进行监测报告,提供预测预警

信息;开展现场调查处置和效果评估。 3.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报告、分析和评价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等公共卫生信息,为疾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4.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 开展食源性、职业性、辐射性、环境性疾病监测、调查处置和公众营养监测与评价;对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中影响人群健康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与评价,提出干预策略与措施,预防控制相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5.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 研究、应用实验室检测与分析技术,开展传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检验,开展中毒事件的毒物分析,开展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的生物、物理、化学因子的检测、鉴定和评价,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传染性疾病的诊断、疾病和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及卫生监督执法等提供技术支撑,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6.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刘爱东 一、概述 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重要时期,儿童必须每天从膳食中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婴幼儿时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体格发育等方面并不完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不足,对营养物质需求量较大是相互矛盾的两个主要方面。婴幼儿膳食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或比例失衡,都可以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营养不良不仅影响体格发育和健康状况,更重要的是影响智力发育、学习能力和成年后的活动效益。 中国婴幼儿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教育和指导婴幼儿抚养人采用平衡膳食,合理安排日常膳食,以达到促进婴幼儿健康为目的的指导性意见。为了帮助婴幼儿抚养人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同时又制定了相应的中国婴幼儿平衡膳食宝塔,以便直观的告诉抚养人婴幼儿不同时期每日应摄入的食物种类和合理的数量。 二、0到6个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 母乳是六个月以内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生后0到6月龄的婴儿应坚持给予纯母乳喂养,6个月内婴儿喂奶时应按需喂奶,每天喂奶6到8次以上,同时婴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少量营养补充品,如维生素 D 或鱼肝油。 三、0到6个月龄婴儿平衡膳食宝塔的制定依据 0到6月龄婴儿生长发育及膳食摄入特点:正常足月儿出生体重和出生身长分别约为3.3公斤和50厘米,婴儿出生后体格发育及开始快速生长,到6个月末婴儿的平均体重和身长分别增加到约7公斤和63厘米,此时期婴儿的消化系统远未发育成熟,因此严重制约了6月龄以下婴儿对食物的选择。母乳是这个时期婴儿最佳的膳食营养来源,完全符合0到6月龄婴儿对营养的需求,及自身消化吸收特点。母乳中维生素 D 、维生素 K 以及铁的含量稍低,因此在婴儿喂养过程中需要加以注意。

【7A版】2018狂犬病防控指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 -2- 附件:《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年1月29日 抄送: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中心病毒病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2016年1月29日印发校对人:李昱 附件: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TechnicalGuidelinesforHumanRabies PreventionandControl(201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年1月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前言 (4) 一、病原学和实验室诊断 (5) (一)病原学 (5) (二)实验室诊断 (7) 二、临床学 (9) (一)发病机理 (9)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11) 1.狂犬病暴露者的伤口感染 (11) 2.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13) 3.诊断标准 (15) 三、流行病学 (17) (一)疾病负担 (17) (二)感染动物来源 (18) (三)我国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 (19) 四、人用狂犬病疫苗 (22) (一)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 (22) (二)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24 (三)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的演变 (25) (四)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机制、毒株及质量标准 (27) (五)疫苗的血清学效果评价 (29) 1.暴露前免疫 (30) 2.暴露后程序 (30) 3.特殊人群 (32) 4.疫苗效力及免疫失败 (33) 5.疫苗安全性 (34) (六)暴露前及暴露后预防成本效益评价..36 五、被动免疫制剂 (37)

(一)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 (38) (二)被动免疫制剂的作用机制 (39) (三)被动免疫制剂的保护效果 (40) (四)被动免疫制剂的安全性 (42) (五)经济成本与研究进展 (43) 六、人间狂犬病的预防建议 (44) (一)暴露前预防 (44) 1.基础免疫 (44) 2.加强免疫 (45) 3.使用禁忌 (45) (二)暴露后预防 (46) 1.暴露的定义与分级 (46) 2.暴露后处置 (48) 3.再次暴露后的处置 (55) 4.不良反应的临床处置 (56) 5.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服务实施 (60) 附表1 (64) 附表2 (65) 参考文献 (67) 编写人员 周航,李昱,陈瑞丰,陶晓燕,于鹏程,曹守春,李丽,陈志海,朱武洋,殷文武,李玉华,王传林, 余宏杰 编写人员单位 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周航,李昱,殷文武,余宏杰)100048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陈瑞丰) 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陶晓燕,于鹏程,朱武洋)100050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曹守春,李玉华) 100021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丽) 1000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陈志海)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传林) 审核专家 唐青,扈荣良,董关木,严家新,俞永新 审核专家单位 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唐青) 13012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扈荣良) 100050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董关木,俞永新) 430060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严家新) 1 摘要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 病,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 瘫痪等。近年来,狂犬病报告死亡数一直位居我国法定报告 传染病前列,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江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介

江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介 江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工作职能及科室设置 江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座落于江阳南路34号,江阳区大山坪大梯步旁,紧邻市委、市政府,为江阳区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一、主要职能职责 (一)承担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监测、控制和疫情处理,并进行质量、效果评估。 (二)完成政府指令性和非指令性免疫规划工作,组织实施预防接种,负责预防用生物制品的使用和管理。 (三)保障人群健康和环境卫生、食品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的监测、制定和实施预防措施。 (四)承担疾病预防控制及有关公共卫生信息的报告、管理和预测、预报,为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并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 (五)负责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培训,指导技术规范和技术措施的实施,承担爱国卫生运动中与疾病预防控制有关的技术指导。

(六)开展卫生防病检验和实验室控制,受区卫生局委托承担卫生监测检验、预防性健康检查和卫生质量检验、鉴定,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选址、竣工验收进行卫生学评价。 (七)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向社会提供相关的预防保健信息,健康咨询和预防医学诊疗等专业技术服务。 (八)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交付的其他任务。 二、科室设置(负责人),工作职责 中心下设行政管理科、疾病控制科(内设传染病预防控制科、免疫规划科、艾滋病防治科、结核病防治科、地方病防治科、慢性病防治科)公共卫生科、检验科、财务科。 中心主任:康涛,电话:3194036 主持中心全面工作。负责行政管理科、财务科、公共卫生科、检验科工作。 中心副主任、工会主席:卢维,电话:3191420 负责免疫规划(接种门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艾滋病防治、人才培训、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会工作等。 中心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李奕,电话:3192429 负责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行政效能、支部工作。负责传染病管理、结核病防治、地方病防治、消杀灭及他临时交办等工作。 (一)行政管理科 科长:刘梦楠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二○一一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1.目标:以现代生物医学理论与技术为支撑,加强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技术密切相关的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研究,为寄生虫病防治策略与防治技术的创新研究提供依据。 2.主要研究内容 (1)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技术相关的寄生虫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 与诊断和监测技术、抗寄生虫药物作用方式和作用靶点以及保护性免疫密切相关的重要寄生虫生物学基础及其效应的评价,新发寄生虫病病原生物学等。 (2)与控制重要寄生虫病传播相关的媒介生物学应用基础研究 与重要媒介(医学节肢动物、医学软体动物、医学贝类)控制策略、监测技术、防制药物、防制技术密切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及其效应的评价,新发寄生虫病媒介的生物学等。 (3)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新发寄生虫病病原与宿主的相容性、发病机制,重要寄生虫病免疫机制等。 (4)寄生虫病防治创新技术的研究 在(1)、(2)、(3)研究的基础上的检测、诊断、监测技术以及新型防治(制)药物、疫苗与技术等研究。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开放研究课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 申请者: 所在单位: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申请日期: 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二○一一年制

填报说明 一、填写前请先查阅《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和开放研究课题申请指南。 二、申请者对本表所列各项,必须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表达要明确、扼要,用词严谨,外来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三、申请书复印时一律用A4复印纸,左侧装订成册。各栏空格不够时,可自行加页。一式四份,由所在单位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科技业务处转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通讯地址: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邮政编码:200025 E-mail: ipdwzzp@https://www.doczj.com/doc/a011151493.html,

狂犬病疫苗的发展现状

狂犬病疫苗的发展现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狂犬病;病毒活疫苗;灭活疫苗 狂犬病(rabies),即疯狗病,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毒感染所致的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属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极为凶险,一旦发病,病死率100%[1~2]。全世界每年约有3.5~5万人死于狂犬病[3],其中99%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亚洲约占发病总数的56%,而非洲约占44%[1]。2009年7月16日据参考消息报道,中国2007年由狂犬病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至3300人。当前控制狂犬病是当务之急,应采取“管、免、灭”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目前应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方法。本文就狂犬病疫苗的发展、国内外主要疫苗使用情况及新型疫苗的进展作一综述。 疫苗的研制与改进创新 100多年来,全世界应用固定毒种发展了多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由最初的神经组织疫苗到现代的细胞培养疫苗。神经组织疫苗接种反应大,免疫原性低。现代疫苗接种剂量及针次少,接种反应低,

免疫效果不断提高。纵观疫苗的发展,1882年巴斯德(Pasteur)从牛脑分离到一株狂犬病病毒,将其在家兔脑内连续传90代。该病毒传代至50代时的潜伏期已由原来的15天缩短为固定的7天,并且毒力也减弱,称为固定毒[4]。将感染后7天发病的兔脊髓取出,在室温空气中干燥,后发现病毒的毒力很快降低,一般干燥15天后可完全减弱。1885年,巴斯德首次对一名被疯狗严重咬伤60小时后的9岁男孩腹部皮下注射神经组织疫苗,连续注射13针,结果该小孩获得了免疫保护。巴斯德这一成功的预防和治疗狂犬病的方法开创了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新纪元,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重视。此后许多国家对狂犬病疫苗的研制方法进行了许多次改进和创新,主要有:①减毒活疫苗:1887年由匈牙利Hoegyes研制,即将固定毒以稀释法降低毒力。一般开始免疫时,病毒以1/10000稀释,最后以1/100稀释,持续免疫2~3周。这一方法曾在一些国家广泛使用,并证明效果良好。 ②灭活疫苗:1911年由在印度的英国人Semple首创,即将感染的固定毒的羊脑组织研制疫苗。该疫苗主要在非洲和亚洲使用,并一直沿用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用羊脑研制的疫苗接种反应严重,一般注射14~21针,到20世纪70年代末逐渐被细胞培养疫苗所替代。我国自1949年起,一直使用羊脑研制有的Semple疫苗,1980年停止使用,由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取代[5]。国外主要疫苗使用概况为提高疫苗的有效性,减少注射针次、剂量和简化免疫程序,降低不良反应,各国开始研究细胞培养疫苗,目前研制成功各种细胞培养疫苗,并不断改进和提高,得到广泛应用的有如下几种:①人二倍体细胞疫

最新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答案

2015年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单位:分数: 一.填空题 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发病后病死率达100% 。 2. 狂犬病病毒是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人和动物狂犬病的病原体. 3. 人被犬、猫等宿主动物咬、抓伤后,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健康动物的,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 伤口至少15 分钟。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 二.单选题 1. Ⅲ类暴露及免疫功能低下者Ⅱ类以上的暴露,最正确的处理措施是() A.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抗病毒药物 B.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病毒药物 C.清创+抗生素 D.清创+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疫苗 E.清创+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 2. 狂犬病病毒最不可能感染的动物是()

A.狗 B.猫 C.蝙蝠 D.家禽 3. 狂犬病临床表现有:() A.有怕水、怕光、怕声的“三怕”症状 B.流涎 C.咽肌痉挛 D.以上全是 4. 下列哪项是发病主要的相关因素() A.咬伤部位 B.伤口的深浅 C.伤口清洗与否 D. 以上全是 5.狂犬病不可能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染?() A. 被狗惊吓 B.伤口接触患病动物的分泌物 C. 病犬抓伤 D.被狗舔舐 三.简述题 人被猫、狗等咬伤后应如何处理? 答:为防止感染狂犬病,人被狗、猫等动物咬、抓伤后,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健康动物的,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被咬伤人就诊时,只要伤口未愈合就应彻底冲洗,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消毒处理为彻底冲洗后用2%至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冲洗和消毒后伤口处理应遵循只要未伤及大血管,尽量不要缝合,也不应包扎。首次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原则上是越早越好。对于再次暴露后疫苗接种,全程接种符合效价标准的疫苗后1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者,应于0(当天)天和3天各接种一剂疫苗;在1年至3年内再次被动物致伤,且已进行过上述处置者,应于0天、3天、7天各接种一剂疫苗;超过3年者应接种全程疫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