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素养形成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素养形成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素养形成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素养形成卷

第五单元素养形成卷

一、细心填空。(13分)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和平行两种情况。

2.在一个长方形中,有()组互相平行的线段。

3.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

4.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线段最短。

5.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相对的两条边互相()。

6.在同一个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有()条。

7.右图中,平行四边形AD边上的高是()厘米,

CD边上的高是()厘米。

8.小聪和小明分别用两根长6厘米和两根长4厘米的小棒各摆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他们摆的图形的()一定相等。

9.()和()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二、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右图中,如果把每两条平行线段看成一组,一共有()组平行线。

A.2B.4C.1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行线就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B.两条直线相交,交点就是垂足

C.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

3.如右图所示,以下线段中最短的一条是线段()。

A.OA B.OB C.OC

4.下面的四边形中,四个角的度数相等的是()。

5.在一张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成的两个图形是梯形,有()种不同的剪法。

A.1 B.2 C.无数

6.下列画垂线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B.C.

三、画一画。(20分)

1.画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2分)

2.分别过点A、O作直线m的垂线,再经过点A作直线m的平行线。(6分)

3.按要求画线。(4分)

(1)(2)

分成两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4.根据底画高。(4分)

5.如下图,如果从A、B两点各修一条小路与公路连通,要使这两条小路最短,应该怎样修?请在图中画出来。(4分)

四、数一数。(10分)

()个三角形() 个平行四边形()个平行四边形() 个梯形

()个梯形

五、下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量一量四个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12分)

∠1=()∠2=()

∠3=()∠4=()

我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解决问题。(33分)

1.星期天,小红和小明一起做数学作业。小红说:“我发现,在一张纸上画的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小明说:“不对,我在一张纸上画的两条直线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究竟谁说得对?为什么?(5分)

2.观察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哪几条街道互相平行?(列出两组)

(2)哪两条街道互相垂直?(列出两组)

3.某小区要在小区的三面围上铁栅栏(如下图)。已知铁栅栏每米的成本是60元,围这三面铁栅栏需要多少钱?(8分)

4.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的长分别是2厘米、3厘米,用这样的平行四边形拼图(如下图),拼成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8分)

参考答案

一、1.相交 2.2 3.无数相等 4.垂直

5.垂直平行 6.17.22188.周长

9.长方形正方形

二、1.C 2.C 3.C 4.B 5.C 6.A

三、略

四、243612

五、120°60°120°60°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相邻两个角的和是180°,四个角的和是360°。

六、1.小红说得对。因为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平行和相交两种情况。

2.(1)公园东道与民主大道平行,公园东道与和平大道平行。(答案不唯一) (2)公园东道与公园后街垂直,公园东道与公园前街垂直。(答案不唯一)

3.120+90+160=370(米)60×370=22200(元)

4.3×6=18(厘米)(18+2)×2=40(厘米)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课题:平行与垂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 线。 2、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2.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白纸,把它看成一个平面,想 象平面内有两条直线,想象两条直线什么样子?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一)动手操作,反馈展示: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 用彩笔画在纸上,画完后,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展示黑板上。 (二)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 1、尝试把画出的图形进行分类,把作品编号。 小组合作交流,哪几号作品分成一类,老师巡察指导。 小组代表上黑板进行分类。 2、说明理由:不同分类方法,说明理由。怎样判断相交还是不相交? 3、引入平行概念 同一平面内,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什么?学生总结归纳平行的概 念。 分析概念,怎样理解互相平行?垂直概念。 相交的两条直线形成了什么?出现了哪些角? 哪些作品形成了直角?怎样知道它是直角? 在同一平面内相交形成直角的两条直线在数学上叫什么?学生归纳总 结。 相交点叫什么?同一平面,研究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 (板书) (三)摆一摆 1、拿出一根红色的和一根绿色的小棒,摆一摆使它们互相平行,再摆 一根红色的小棒使它和绿色小棒平行,看看两跟红色小棒发现了什么? 2、摆一跟绿色的和一根红色的使它们互相垂直,再摆一根红色的小棒 使它和绿色小棒垂直,看看两根红色小棒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生活中、操场上、几何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四、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P65 1、2 教学反思:

(完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四( ) 第一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3、数位顺序表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5、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 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写数时,万级亿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 7、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加上“万” 或“亿”字就行了。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3、4、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7、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 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做1°。 8、量角和画角要做到“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 9、大于0°而小于90°的角叫锐角;大于90°又小于180°的角叫钝角; 直角等于9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1周角=2平角=4直角。10、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两位数的十位数,再乘两数的的个位数,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整百数,再乘整十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笔算乘法:多位数乘多位数,拿第二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 相乘,相乘的结果再相加。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哪个数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一定要和它自己的数位对齐。 3、积的变化规律: A、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N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它们的积 也扩大N倍。(N为非0自然数) B、一个因数扩大a倍,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扩大a×b倍。 C、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了N倍,另一个因数缩小了N倍,那么它们的积不 变。(N为非0自然数)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1、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2、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一画线;二靠尺;三平移; 四画线) 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 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4、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 5、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归纳总结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 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 线不平行就相交)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一贴,二靠,三移,四画) 3、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 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垂直)。 4、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一对,二移,三画) 5、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6、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的垂直线段的长度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7、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行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1)平行四边形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角(对角)度数相等,相邻的角(邻角)度数和是180度,四个角的度数和是360度。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的特性。 ③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同一底上的高长度都相等。 (2)梯形 ①在梯形中,平行的两条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其中短的叫上底,长的叫下底)。不平行的两条边叫做梯形的腰。从梯形上底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 ②梯形有无数条高,所有的高长度都相等。 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④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

2017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全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人”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步发展数感。 2.体会并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掌握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4.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数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5.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6.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7.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8.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再跳性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 养成认真作业、书定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全册教学重难点 1. 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 2.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四、全册课时安排 1、大数的认识……………………………………………………15课时 2、公顷和平方千米………………………………………………2课时 3、角的度量………………………………………………………7课时 4、三位数乘两位数………………………………………………15课时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8课时 6、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0课时 7、统计……………………………………………………………2课时 8、数学广角………………………………………………………3课时 9、总复习…………………………………………………………6课时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习单

第一单元 《快乐的家园1》学习单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1——5的符号表示方法。 2、能用1——5表示物体的个数。 预习要求收集能用1——5表示物体,与家长或同学交流一下。()预习练习读课本P4、P5给爸爸妈妈听,家长签名:() 我的疑问 课堂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P5、第1小题。 2、完成课本P5、第2小题。 3、完成课本P6、第4小题。 课末小测练习1、数一数,画一画。(画○) 2、照样子,圈一圈。 目标达成情况优秀()良好()基本达标()加油()(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予评价)

《快乐的家园2》学习单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6——10的符号表示方法。) 2、能用6——10表示物体的个数。 3、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用1——10各数表示物体的顺序。 预习要求能找出某物体在队列中的顺序。() 预习练习读课本P5、P6给爸爸妈妈听,家长签名:() 我的疑问 课堂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P6、第3小题。 2、完成课本P6、第4小题。 课末小测练习1、填一填 目标达成情况优秀()良好()基本达标()加油()(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予评价)

《玩具》学习单 学习目标1、会读、会写1——5各数。 2、能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3、知道1——5这5个数字的顺序。 预习要求能用小棒摆出1——5各数。() 预习练习读课本P7、P8给爸爸妈妈听,家长签名:() 我的疑问 课堂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P8、第1小题。 2、完成课本P8、第2小题。 3、完成课本P8、第3小题。 4,完成课本P8、第4小题。 课末小测练习1、看图写数。 2、看数涂一涂。 目标达成情况优秀()良好()基本达标()加油()(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予评价)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 1、8除一个三位数商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2、一个数除以6,余数可能是(),最大是()。 3、□325÷47,要使商是两位数应填();要使商是三位数应填()。 4、甲数的17倍是850,甲数是()。 5、17乘230的算式是(),积是(),表示()个()相加。 6、4512÷96的商的最高位是()位,商是()数,商是()。 7、()除以15商是12,余数是13。320是16的()倍。 8、()里最大能填几? 50×()<310 28×()<170 ()×30<275 80×()<565 75×()<800 ()×73<172 二、按要求计算下面各题。 1、口算 210÷30= 480÷80= 540÷60= 600÷12= 350÷72≈250÷49≈340÷12 ≈424÷70≈ 810÷90= 16×60= 320÷40= 634÷89≈ 2、用竖式计算(18分) 650÷24= 304÷76= 304÷43= 862÷49=

420÷26= 910÷25= 665÷19= 832÷52= 3、在□内填上一个适当的数字,再计算。 商是一位数:□34÷35= □20÷74= □09÷21= 商是二位数:□59÷43= □25÷53 = □60÷67= 三、胜利街有6个单元的居民楼,下面是这座居民楼的住户6月份的用水情况统计表。 请把上表填完整 四、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34倍是884,这个数是多少? 2、18除4120与3148的差,商是多少?

3、从950里面连续减去50,减几次还得150? 4、一个数缩小56倍得140,这个数是多少?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学校举行运动会,参加跑步的有162人,参加跳绳的有18人。参加跑步的人数是跳绳的几倍? 2、妈妈带900元去买上衣,买了12件,还剩72元,每件上衣多少钱? 3、童星玩具厂生产一批玩具,原计划每天生产64个,5天做完,实际4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做多少个玩具? 4、体育用品厂有950个羽毛球要包装,每桶装羽毛球12个。这些羽毛球最多能装多少桶?还剩几个?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2、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3、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4、数位顺序表 数级… … 亿级万级个级 数位… …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计数单位… … 千 亿 百 亿 十 亿 亿 千 万 百 万 十 万 万千百十个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是数位,一(个)、十、百、千、万……是计数单位。从右往左每四个数位分一级,数级包括:个级、万级、亿级。 5、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6、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7、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8、写数:万级和亿级上的数都是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补足。 9、改写和省略 (1)改写去掉末尾的四个0,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如:450000=45万 去掉末尾的八个0,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如:200000000=2亿 (2)省略去掉末尾的四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去掉末尾的八位数字,将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用“四舍五入”法,要注意看清去掉部分的最高位,如果是5或比5大,要向前一位进一。)如:54340≈5万 56070≈6万 720023000≈7亿 459800000≈5亿 改写和省略的区别: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用 = 连接如:450000=45万 200000000=2亿 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用≈连接如:54340≈5万 720023000≈7亿 计算工具的认识: 1、由我国古代发明的,沿用至今的计算工具是(算盘)。 2、算盘的上珠代表5,下珠代表1。 3、计算器上的按键:ON/C 开关及清除屏键 OFF 关机键AC 清除键CE 清除键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每单元【小结】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小结: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 、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第5单元素养形成卷(含答案)

第五单元素养形成卷 一、细心填空。(13分)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和平行两种情况。 2.在一个长方形中,有()组互相平行的线段。 3.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 4.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线段最短。 5.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相对的两条边互相()。 6.在同一个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平行的直线有()条。 7.右图中,平行四边形AD边上的高是()厘米, CD边上的高是()厘米。 8.小聪和小明分别用两根长6厘米和两根长4厘米的小棒各摆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他们摆的图形的()一定相等。 9.()和()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二、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右图中,如果把每两条平行线段看成一组,一共有()组平行线。 A.2B.4C.1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行线就是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B.两条直线相交,交点就是垂足 C.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 3.如右图所示,以下线段中最短的一条是线段()。

A.OA B.OB C.OC 4.下面的四边形中,四个角的度数相等的是()。 5.在一张平行四边形纸上剪一刀,使剪成的两个图形是梯形,有()种不同的剪法。 A.1 B.2 C.无数 6.下列画垂线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B.C. 三、画一画。(20分) 1.画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2分) 2.分别过点A、O作直线m的垂线,再经过点A作直线m的平行线。(6分) 3.按要求画线。(4分) (1)(2) 分成两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4.根据底画高。(4分)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课本P68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 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玩具,赶快打开看看吧。(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玩具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玩具的哪一部分? 4、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 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 2、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五、随堂练习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我国的计数习惯,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 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2、万以内数的读法: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万以内数的写法: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 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 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 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先分级,再从级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11、“亿”做单位的数: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备课单元主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单元组成1.平行与垂直 2.画垂线 3.画平行线 .画长方形 4.平行四边形特征 5.认识梯形 单元教材 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特点,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学习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垂直与平行.平等四边形和梯形都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五年级上册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多边形面积的基础,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长文体.正方体等的基础。 单元教学 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2.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究的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分类,比较,归纳等多种方式,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会画平行线与垂线。 2.理解底和高的概念,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1.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2.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备课人 课题平行与垂直 教学内容P56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

征。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难点理解不相交的含义 教学准备铅笔、小棒、直尺、纸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铅笔能摆成哪些 图形? 二、探索比较,掌握特征 生在纸上任意画2条直线,汇报展示。 1.初次感受“同一平面”: 提问:纸有几个面?你们画的2条直线都在哪一面?用手摸 一摸。揭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同一平面内的两直线的 关系。 2.交流并分类并汇报分类标准。师根据生的汇报揭示相交概 念。 三、归纳特征,构建新知 1、生根据直线的特征动手操作延长两条直线后再次分类,生 汇报。 2、根据生的汇报明确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 生质疑。 3、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认识平行与垂直。(揭示课题) 4、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 面相邻的两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边是互相平行的。同 学们,你们还能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 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 二次备课 (方法和手段、 改进意见)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计算题

四年级计算 一、口算。 210÷3=160÷40= 350÷70=52÷4=76÷2= 170×3=91÷13=40×50=660÷30= 380+57= 20×35= 46+50= 780÷30= 280-190= 15×60= 800-130= 600×50=94÷2=600×50=94÷2= 二、笔算。 135×35= 336÷21= 108×25= 858÷39= 645÷32= 53×312 = 294÷29= 908÷27= 47×210= 125×80= 775÷74= 741÷79= 126×89= 888÷36= 689÷34= 203×32= 432÷46= 312×25= 980÷28= 437×28= 828÷36= 82×403= 966÷23= 208×24= 961÷19= 36×137= 372÷45= 406×23= 395÷56= 460×23=

840÷35= 305×56= 630÷31= 624×78= 618÷88= 46×589= 353×56= 328÷42= 45×240= 479×85= 300÷25= 153×46= 1000÷125= 5100×280= 600÷25= 800÷26= 215×46= 693÷35= 703×12= 653÷21= 653÷65= 128×46= 653÷35= 3400×180= 653÷85= 715÷15= 218×53= 715÷71= 304×150= 715÷75= 368÷26= 32×253= 368÷18= 480×250= 368÷49= 806÷26= 47×203= 806÷91= 750×84= 806÷2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两条直线相交成() 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长方形的对边互相(),邻边互相()。 3.()和()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下图中有()个平行四边形,有()个梯形。 5.下面的每个图形中各有几组平行的线段。 ()组()组()组()组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梯形只有一条高。() 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4.如果两条直线都与同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伸缩门利用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6.平行四边形有2种不同的高。() 三、选择题。(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1.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4个角可能都是()。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平角 2.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都是()。 A.线段 B.射线 C.直线 D.曲线 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一定是()。 A.直角梯形 B.长方形 C.正方形 D.等腰梯形 4.下图中,AB与CD相交成直角,正确的表述是()。 A.AB是垂线 B.CD是垂线

C.AB和CD都是垂线 D.CD是AB的垂线 5.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后,它的周长()。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不能确定 6.下面的图形中,两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A B C D 四、英语字母的笔画中有些是垂直的,有些是平行的。将下面10个字母填入合适 的位置。 X T W E F H K L N Z 五、画一画。 1.过点A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画出下面各图形的高。 3.下图是一个正方形的两条边,请你把另外两条边画出来。 4.请你在下面的梯形中画一条线段,将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 形。你能想到几种方法?说说你的画法。 5.李村要修一条小路与公路连接,如何修最短,请你画出来。 六、解决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第五单元练习(1) 班别:班别: 一、口算 60÷20=90÷30=80÷40=180÷30= 240÷40=420÷60=400÷80=360÷40= 二、估算 62÷20≈93÷30≈80÷38≈184÷30≈ 240÷37≈420÷58≈413÷70≈632÷90≈ 240÷77≈198÷50≈150÷31≈723÷90≈ 三、笔算 64÷30=85÷40=140÷20=280÷50= 565÷80=312÷60=273÷30=364÷70= 102÷30=380÷70=78÷20=197÷80= 364÷40=370÷50=340÷80=100÷30= 69÷23=324÷81=245÷72=90÷29= 185÷37=272÷68=96÷16=200÷25=140÷26=196÷39=104÷26=500÷62= 四、解决问题 1、一艘船限载40人,有160人,运几次才能运完? 2、这本故事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我每天看1个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3、一个小足球3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个小足球,还剩多少钱? 4、有500吨货物,每节车厢限载60吨,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装完? 5、《教育管理》这本杂志是月刊,每月发行一期。最新的一期是第72期。这本杂志创刊多少年了? 6、一共有200棵树苗,每行种28棵。一共可种几行?还剩几棵? 第五单元练习(2) 班别:姓名:

一、()里最大能填几? 20×( ) < 85 50×( ) < 316 60×( ) < 205 90×( ) < 643 80×( ) < 506 30×( ) < 282 二、笔算 64÷22= 204÷43= 350÷51= 444÷74= 638÷72=316÷53=121÷17=420÷58= 342÷57=200÷49=401÷79=84÷28= 163÷17=404÷42=207÷22=312÷39= 576÷18= 930÷31= 217÷16= 178÷25= 393÷25= 60÷15= 175÷25= 288÷24= 118÷16= 384÷16= 89÷14= 234÷26= 三、解决问题 1、鸡场星期二收166千克鸡蛋,19千克装一箱。可以装多少箱,还剩多少千克? 2、鸡场星期二收的鸡蛋,19千克装一箱。装好8箱后还剩14千克。星期二收了多少千克鸡蛋? 3、学校一共展示了336件昆虫标本,每块展板放48件,可以放满几块展板? 4、我寄特快专递花了132元。每件特快专递要花22元,共寄了多少件特快特快专递? 5、爷爷一天要吃12粒药,一瓶药一共100粒,够爷爷吃几天?还剩几粒? 6、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收集植物标本情况统计表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解答出来。 第五单元练习(3) 班别:姓名: 一、填空 1、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倍数,商()。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一(个)、十 、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3、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4、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5、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 ① 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 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 ① 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② 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 ①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 ②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 ,3, 4, 5 ,6 ,7 ,8 ,9 ,10, ……. 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3、ON ╱CE :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 AC: 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 整数部分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 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及期末模拟试卷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1.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 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7、表示物体个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整数部分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一 数字表示 … … … … … … … … 10000 1000 100 10 1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3) 第1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 (4) 第2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7) 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10) 第4课时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练习 (12) 第5课时亿以内数大小比较 (15) 第6课时亿以内数的改写 (17) 第7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20) 第8课时亿以上数的认识, (23) 第9课时亿以上数的改写 (26) 第10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 (28) 第1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 (31) 第12课时综合练习 (34) 第13课时一亿有多大? (36)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38) 课1时公顷和平方千米 (39) 课2时练习课 (42)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43) 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44) 第2课时角的度量 (46) 第3课时角的分类 (48) 第4课时角的画法 (50) 第5课时练习课 (52)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54) 第1课时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 (55) 第2课时笔算乘法(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57) 第3课时练习课 (59) 第4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61) 第5课时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 (63) 第6课时练习课 (65)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66)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 (67) 第2课时垂线的画法 (69) 第3课时长方形的画法 (71) 第4课时练习课 (72)

第5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 (74) 第6课时认识梯形 (76) 第7课时练习课(一) (78) 第8课时练习课(二) (79)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80) 第1课时口算除法 (81) 第2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83) 第3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1 (85) 第4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2 (87) 第5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89) 第6课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练习课 (91) 第7课时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92) 第8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 (94) 第9课时两位数除三位数:商的变化规律 (97) 第10课时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 (99) 第11课时整理和复习 (101)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103)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04) 第2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107) 第3课时练习课 (109)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 (110) 第1课时沏茶问题 (111) 第2课时烙饼问题 (113) 第3课时田忌赛马 (117) 第4课时练习课 (119) 第九单元总复习 (121) 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复习课 (122) 第2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一) (125) 第3课时乘法和除法复习课(二) (127) 第4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一) (129) 第5课时空间与图形复习(二) (131) 第6课时统计复习 (132) 第7课时复习课 (133)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2019-2020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 如右图,直线和直线b 相交成直角,( )是直线的垂钱,( )是直线的垂线,垂足是( )。 2.过直线外一点可以( )条这条直线的垂线,有( )条这条直线的平行线。3.平行四边形有( )组对边平行,梯形只有( )组对边平行。 4.写出下列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长度。 5.点A 到直线BC 的距离是( )长度,点A 到直线BC 的四条线段中( )是最短的。 6.三角尺上最大的角是( )度,这个角的两边互相( )。 7.下图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两个梯形拼成的,这个平行四边形底相当于梯形的(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 )。 二、选择我真行 1.下面各组直线中,互相平行的是( )。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装------------------------------------------------------订----------------------------------线---------------------------------------------------------

A. B. C. 2.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A.互相相交 B.互相平行 C.互相垂直 3.下面字线中有互相垂直线段的是()。A.M B.Z C.H 4.在测量跳高成绩时,测尺应与地面()。A.互相相交 B.互相平行 C. 互相垂直 5.两组平行线重叠交叉在一起组成一个()。A.梯形 B.平行四边形 C.长方形 6.把一个长方形,然后拉成了个平形四边形,周长()。A.变长 B.变短 C.长短不变 7.平形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画高,能画()。A.一条 B.两条 C. 无数条 8.平形四边形和梯形的四个角的和是()。A.90° B.180° C.360° 9.下面图形中不对称的是()A. 长方形 B.平行四边形 C. 等腰 梯形 10.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B.梯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C.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打开后,折痕互相垂直。 D.平行四边形只可以画一条高。 三、巧手欢乐园 1.过A点画直线的垂钱。 2.把长方形画完整。 A · 2.画出下面图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上底 下底 底 4.在钉子板上分别画一个底和高都是4厘米的平形四边形和一个上底2厘 米,下底5厘米、高3厘米的梯形。(每两点之间都是1厘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