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建筑元素现代传承演绎_论天井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传统建筑元素现代传承演绎_论天井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传统建筑元素现代传承演绎_论天井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传统建筑元素现代传承演绎_论天井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92

2010年第8期 总第267期

一、天井定义与现实问题

天井是指四面有房屋、三面有房屋另一面有围墙或两面有房屋另两面有围墙时中间的空间。

南方房屋结构中的组成部分,一般为单进或多进房屋中前后正间中,两边为厢房包围,宽与正间同,进深与厢房等长,地面用青砖嵌铺的空地,因面积较小,光线为高屋围堵显得较暗,状如深井,故名。不同于院子。

天井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上的诠释,是人们长期适应环境改善环境的建筑创作,也是中国传统居民中几何空间的典型建筑形式。作为古代建筑重要元素之一,小小的天井在建筑中却起着及其重要联系作用,使人不用出门就与大自然接触,然而在社会全球化、城市一体化的趋势下,天井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

二、传统与现代运用天井的建筑实例1.传统天井实例(1)江西民居

江西民居的开合式天井主要特点是能够调节建筑的采光与通风,并且天井形式相当独特,很具代表性。它有可开启的天井顶盖,并且还可以运用活动式格棚控制光照,以控制夏天的持续高温并且可以调节丰富的光影效果创造良好的室内空间。这是一种动态设计理念,对现代建筑与庭院设计起到重要启发作用。

(2)安徽徽派建筑(如图1所示)象征意义

安徽徽派建筑的天井在徽派建筑中不仅起到了排水作用,

而且有其深远的寓意。徽州多为经商人,他们对水有着独特地见解,他们把水看成吉祥物,认为水就是财富,“肥水不流外人田”,他们设计出的四水归堂,将水均向天井排放,象征着财源滚滚。

采光(如图2所示)

这口天井位于安徽一民居家,它主要功能是起到采光作用。此民居采用木制结构,天窗也由木栅组成。天井位于民居大厅,天井从一

层通向顶层,围绕它布置的房间被壁板所遮隔住,形成一个狭长型的空间。天井作为“光”而被室内化,庭

民居厅内除了天井只有一个很小的窗户,故天井在此民居中是主要作为采光。

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如图3所示)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大部分采用小巧的天井空间。以其恰当的位置及开口面积,在建筑运用中较好实现了采光与通风双重效果。出入口是三坊七巷重要环节,它对着主导风,这主导风进入天井,能对天井周边房间起到较好的通风效果。

更重要的是天井作为三坊七巷中的公共空间和核心部分,它把各家各户联系起来,使人们可以更多地在公共空间生活,从而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2.当代①天井实例

(1)福建长乐冰心文学馆(如图4所示)这座文学馆于1997年由东大齐康教授设计建成,院内有一口大天井,在运用天井时充分考虑了建筑类型及其功能。天井配合周边植物体、假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文学创作环境。这个天井位于冰心文学馆的西面次入口,约为三米见方,一层高。

天井四周环廊,环廊联系着建筑的各个功能部分,这口天井在建筑群

中光线最亮,通风最好,视线联系最方便。空间中淡淡的学习气息与文学馆的氛围及其相称。

(2) 江苏苏州博物馆

由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大面积混合运用了院落与天井。在设计中天井与院落中,他不但尊重并运用了苏州当地的传统民居天井元素,并且融合了自己擅长的三角形造型,不仅发挥了自己优点而且打破传统天井形式,赋予天井形式更多生命力,是天井在现代建筑中传承演绎的好典范。

(3)福建漳州市某一民居住宅(如图5所示)

此处为漳州市一民居,民居15米高,这里是民居中的天井部

分。天井与楼梯巧妙的连接,互为渗透,合二为一,形成开放式的楼梯空间。天空漫射的自然光线洒向楼梯间,给这静谧的空间带来无限生机和希望。天井作为此住宅的小公共室内空间,展现了它无穷的魅力。

三、天井的现实意义及其发展运用 1.天井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提高,我们生活与科技产品联系日益紧密,科技给我们带来便利,但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许多社会问题。例如伴随着温室效应、冰山融化海平面抬高、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不断出现,我们人类与大自然的矛盾日渐加深。在设计中我们如何设计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这也正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绿色设计”“环保设计”。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矛盾,例如:我们用空调来调节冷暖,用人工灯来调节室内的亮度,殊不知这些后期的人工方法给大自然排放出多少温室气体、浪费了多少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在设计中我们应从根本出发,以最环保最有效方法预防此类问题发生。

2.发展运用

在现代建筑创造中,我们应发掘传统天井自身优点,吸取其精华。在建筑艺术方面我们不仅仅表现其外观,更应该注重它的组群空间,巧妙地利用天井来组织建筑单体,把各个空间巧妙联系起来,让空间富有独特气息。在运用中,我们要把握好不同建筑所需尺度与空间形态,注重当地文化特点,从而使这一传统元素形式更好地体现在现代建筑形态中。

(1)天井形式的发展

借鉴传统天井形式,丰富天井在现代建筑的造型及使用方法,赋予建筑空间更大的魅力。在今天这个古代建筑元素的运用与传承时期,我们应该敢于打破传统,使其更好地运用于现代生活中。例如江西的开合式天井、江苏苏州博物馆天井、福建漳州民居天井的独特运用,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关注与借鉴。

居住建筑天井的运用

在现代商品房和别墅群中,居民们邻里之间感情都不像以前那么和谐。我们用心审视这种现象,正因为我们居住环境少了公共活动空间,没有了可供交流的场所,大家连见面的机会都少更谈不上有机会坐在一起聊天进行各类有意义的活动了。

现在别墅风在中国正日趋盛行,天井也尽可在建筑群中发挥其独有的作用。针对这一现象若我们能借鉴三坊七巷、安徽民居的天井形式,很好地把大家独自的院子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共享空间”,给大家提供一个可以交流、切磋、互相学习的场所,那么这一现象将大大改善,并且让居者在简朴、幽雅、和谐的生活氛围中充分享受大自然赐予的风、光、水、气。

天井与窗户相结合的对流通风形式和单向通风形式

我们从江西民居、福州三坊七巷和福建漳州一民居的天井形式中可以得到启发,开合式天井有着它独特的作用与效果,若我们把他们三者相结合运用于现代民居中,那将会更大地提高天井的使用价值。

漳州民居天井高深,则风产生的洗吸力增强,通风量大,把风采光效果好,若我们在现代民居中将这种天井形式与开合天井形式进行结合、发展与演变,这将大大提高天井使用价值。我们可以自由控制天井和侧向窗户的开合状态,当需要通风时将它

传统建筑元素 现代传承演绎

——论天井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张晓炜

( 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研究生 江苏 210000)天井是中国“天人合一”的诠释,然而在当今社会

它为人所淡忘。本文先是通过对天井及其主要的功

能进行介绍与分析,阐述该如何提高天井在现代建

筑的利用率以及在利用中应注意的方面,呼吁更多的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天井;传统;采光;通风

图1图5

(下转至235页)

艺术理论·设计

图3

图4图2

摘 要:关键词:

2010年第8期 总第267

在今年世界环境日当天,上海世博园新闻中心举行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低碳世博”总体方案》发布会,介绍了“低碳世博”的进展、相关科技支撑以及从“低碳世博”到低碳社会的建设情况,并号召民众低碳减排。

实现上海世博园区低碳排放也是“低碳世博”的目标之一,世博园区规划、建设、运营中碳减排措施已得到全面落实,低碳技术、产品和实践的集中展示得到了充分体现,世博会正在带动环保低碳理念的传播和社会实践。位于世博园D片区——国家电网馆,整个建筑体现了“低碳”和“亲民”的设计理念。特别是馆内安装了采光导入系统,将日光引入室内,达到节约馆内电能的目的。又通过在顶部通风口处安装小型风能发电装置,来补充馆内电能,形成能源的循环利用。而位于E片区——信息通信馆可谓多渠道、全方位实现绿色环保。展馆建筑采用可回收的钢结构及钢地桩等材料,有效地减少资源消耗。展馆外立面由回收的废旧光盘的聚碳酸酯制成。展馆屋顶除了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外还安装了雨水收集系统,不仅帮助展馆遮阳、降温,还可以为周围的花草浇灌。此外,展馆内安装了先进的能耗监测和电能质量管理系统,它可以根据室内人流密度动态调整空调进出风量,帮助降低能耗,提高能源效率。又如,位于C片区——西班牙国家馆创新使用天然材料藤条作为7000平方米展馆的外部装饰材料,不但美观,而且环保、节能。E片区的远大企业馆为观众营造了一个零下20摄氏度的环境,让观众亲手触摸3层、2层、单层玻璃窗的区别,以及保温墙、不保温墙的区别,让大众了解到:建筑行业的不作为,造成80%的能源浪费,启发人们重视建筑节能,减少能源浪费。中国浙江宁波滕头村是全球唯一入选上海世博会的乡村实践案例,位于最佳实践区的宁波滕头馆使用旧砖旧瓦作为外墙建筑材料,充分体现了低碳理念和生态意识,成为一大“卖点”,在上海世博会众多国家馆、城市馆中脱颖而出,吸引中外媒体竞相报道。

上海世博这种强烈的低炭理念,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博物馆办展的现状,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目前,大多数博物馆办展的展厅面积大、照明多、空调使用率高,低炭装饰材料利用不够等等。展览面积大会影响空调系统效率;照明多了特别是射灯,不仅耗电高,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都会增加能源的消耗,增加碳排放。因此,如何使博物馆内变得低碳,如何把展览办的更环保,使我们能够控制就变的非常重要了。如果在展厅里,把大的空间进行切割,这样我们只要针对小范围的空间、就展览要求实施布展会变的容易可行;我们也可以加强博物馆内外之间的保温效果,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损失,或者根据季节变化,增加或减少建筑外墙(屋顶)的反射率,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我们也可以控制高峰时期参观的人数,从而降低由于内外人员交换而带来的热量损失,保证观众参观效果。我们也可以通过调整绿植摆放来改善展厅内的参观环境。

展厅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观众的流动性又大,要想满足展品(文物)需要的恒温、湿度的条件,即使空调使用效率再高,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为此,我们可以利用流水来调节空气和温、湿度,减少对空调的依赖。另外,值得借鉴的是北京首都博物馆展厅里都配有调风盘,工作人员可以直接控制照明和空调系统,在节能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展厅里安装照明管理系统,根据不同时间让日光来调节电量,同时使用节能灯具,这样不仅可以节约电能,还降低了碳的排放。早在2008年建成的美国加州科学博物馆比一般建筑环保70%,是全球70栋达到此标准的环保建筑之一。该馆90%的空间是运用自然光源,大量降低电量使用以及电灯所产生的热。

展具(包括展厨、展墙等)也可以有选择的使用,我们应尽量使用低耗能的材料,比如钢铁、木材等;如果是一些临时性展览,可以采用铝合金构件式展具,不但可以灵活自由组合、多次重复利用,而且拆装方便、易于运输,节约成本;每次办展需要制作大量的书籍、海报、宣传页等,为降低资源成本和能耗,众多博物馆都在尝试运用再生纸印刷;一些巡展涉及到展品的包装、运输及工作人员的吃、住、行等这些都会带来很多碳足迹,对展品的展出以及同时举行的一些活动,我们只要坚持一些原则的话,可以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比如说,我们尽量采用天然资源和可回收资源。我们可以更多的使用当地提供的材料、当地的资源,从而减少其他材料从外地运来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压力,从而减少炭足迹,同时也降低了成本。

博物馆作为公众熟知的文化传播、宣传教育场所,低碳更是义不容辞。博物馆低碳办展具有时代性,同时也具有挑战性。更重要的,低碳作为一种观念、一种理念需要在大众间产生共鸣。低碳离我们并不遥远,需要靠大家的努力,提高自身意识,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为低碳做出贡献,为自己、为他人营造一个更绿色、更环保的参观环境。

低炭世博的启示林 林 (河北省博物馆 050011)

(上接第92页)

综合学术论坛

们打开,使天井与单侧通风的窗户或门形成对流通风,使得通风效果更加明显。当只需要采光无需对流风时我们可以闭合侧向窗户,达到采光效果。这种巧妙结合值得我们挖掘、合理结合利用。

地板式开合天井形式

另外一个设想是地板式开合天井,把天井从空中引向地下室,把天井的位置移至地面,使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天井模式发生重大改变,不仅最大限度利用独栋别墅建筑用地,开发黑暗、潮湿的地下部分,而且实现休闲功能与阳光生活的最好结合。地板式开合天井开通了地下室阳光入口,阳光无遮挡地从地面引入,充足的新鲜空气更大满足地下休息室的需求。

(2)天井意境的运用

虚实

在天井运用中我们也可注意天井所营造的气氛和他产生的“虚”“实”关系。现在设计中讲究空间变化,但是人们往往没有注意或是忽略了天井能够赋予我们的虚实空间。天井相对于封闭、密实的室内空间而言,产生“虚”的效果;相对于室外,居屋中的天井又是一个“实”的空间。所以小小的天井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建筑元素,它也是人们心理变化、增加空间趣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光配合形式

在哥特时期的教堂中极富表现力地方之一便是它的玫瑰窗。彩色玫瑰窗被认为是天堂景象的映射,光线经过五彩缤纷图案的渲染代表来自天国的光线,使氛围的营造达到一种境界,致使信徒对天国的美好向往。

长乐冰心文学馆中利用天井采光特点,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笔者从哥特时期教堂中光线透过玫瑰窗所产生的意境与长乐冰心文学馆所营造的学习氛围受到启发,认为可以在天井上配上需要的图案,利用天井的采光特点来渲染室内空间,迎合空间所要达到的气氛。

四、结语

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与继承民族优良传统是一种辩证关系,正由于这种关系,中国的设计在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盲目照搬西方或者一味地继承传统都不可取。作为未来建筑事业的工作者,我们应该用联系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世界的文化和民族文化,担负起继承与发展我国传统建筑的重任。

学习西方优点,运用自身精髓,中外结合相信这才是建筑师们所要做的。天井有很多自身特点,它既节能又合乎环保要求,具有可持续利用特点。我们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更好地借鉴天井内在“美”,丰富天井形式提高天井使用价值,从而使这种朴素的民间建筑元素更好地运用于当今的健康住宅当中。

注释

①注:此文所出现的当代建筑是指民国时期到现在的建筑参考文献:

[1]《煤气与热气》.2006年26卷2期P69~73

[2]《现代建筑》.2003年2期P120~P123

[3]《建筑学报》.1994年11月P49~P50

[4]《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26卷6期 P75~P79

[5]《建筑学报》.1997年7月P57~P59

[6]《饰》.2006年3月P35~37

[7]《辞海》

235

浅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浅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现代的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社会的灵魂,她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现代先进的文化才能使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大发展,才会使社会全现代的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面的进步。是否拥有现代先进文化,是否代表现代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体现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并决定其兴衰成败。先进的文化作用于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内驱力,主要显示为以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为主体的精神力量和经科技教育为主体的知识力量。就是要为新的时代建立新的社会价值体系与行为方式,并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从而为新时代的到来提供源源不 断的强大动力。 1、现代先进文化是建设现代社会的内在需要未来的中国,将不仅是一个更加丰足的物质世界,也是一个更加繁荣的文化家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里,“小康”是仅次于“大同”的人类文明进程,表达了先民们美好的社会理想。如果说在物质贫困的时代,解决肌渴是人的第一需要的话,那么进入此后的社会发展阶段,享受文化生活与物质生活对于人民群众来说是同等的重要,一个文化生活贫乏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健康、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他们在人格建设上全面发展的需 要。而人民群众充分地享受文化成果,广泛地参与文化活动,其正成为文化的实践主体和创造主体,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2、现代先进文化是建设现代社会的精神基石,先进的文化对于现代社会,乃是阳光,是空气,是朝代命脉和精神基石。现代先进的文化建设有其特是的内涵和形式:就是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引导人民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提倡学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消除愚昧,反对封建迷信,全面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3、先进的文化具有对中华民族凝聚力进行有效整合的功能,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根。全面建设现代社会的中国,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任务来抓。把它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 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传统文化是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劳动群众的文化创造结晶,是群众文体的很需要组成部分,具有民族性、民间性等显著的特点。对于传统的文化建设,融地方特色,民族风格的现代群众文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文化在中国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直接的反映是那些经历了千万年遗承的民间传统节日,中国戏曲和其他至今保留在民间的古老艺术内容和形式。这些曾

居住区建筑与环境——中国传统住宅的传承与发展

居住区建筑与环境——中国传统住宅的传承与发展【内容摘要】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人们越来越关注景观环境,特别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居住区环境,因为居住区的环境景观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因而探讨居住区的景观环境,研究居住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成为规划居住区的必要。我国从古代就开始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了,古典园林不仅仅是古人留下的艺术品,也是现代居住规划中值得借鉴的典范。 【关键词】景观、建筑、生态、人性化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劣,人们越来越关注景观环境,特别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居住区环境,因为居住区的环境景观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在现代居住区设计中,最重视的是建筑的使用与功能,建筑周围景观往往被当成建筑的附属而被忽略。因而探讨研究居住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成为规划居住区的必要。中国的古典园林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处理的及其巧妙,真正将建筑与环境自然结合。 一、中国传统住宅环境 古人对于住宅很早的就开始有了户内和户外的生活要求。有条件的人家,家中必有园,而一般人家的户外活动空间即为庭。什么是庭呢?《玉海》中说:“堂下至门,谓之庭”。我国南方典型住宅建筑类型:即建筑沿中轴线排列,每有一厅堂,在堂前就围合成一个极小的内庭,俗称“天井”。而北方最典型的住宅建筑莫过于四合院了。

不管是“院”还是“庭”,除了用来满足住宅的通风、采光要求,同时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可在其中栽培花木,点缀环境,这样就创造出优越的户外生活条件了。 大一些的私家园林,对于建筑与环境景观的处理方法就更多、更巧妙了。所以说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注意居住环境中建筑与景观的关系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园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园林建筑与山水要素、植物要素达到完美的融合。 1、园林建筑与植物 首先古典园林中多依附侧墙来建造亭台廊榭,外轮廓充满了起伏与变化,此外加上建筑周边林木的高低迭起,使二者和谐共处于一体,形成此起彼伏,极富变化的节奏感。其次,建筑可起到背景、框景的作用。古典园林中多以墙为纸,以植物为画,构成像“海棠春坞”这样的小景。园林建筑是静的,而植物是动态的,一年四季都有着不同的姿态,植物不仅丰富了建筑构图,也赋予建筑季节感。可见古典园林建筑与植物相互因借,相得益彰。 2、园林建筑与水 古典园林中水是不可缺少的,几乎“无园不水”,故有人将水比喻成园林的灵魂。大面积的水域能给人空间广阔的感觉,曲曲折折的驳岸,时而远离、时而靠近构筑物,让岸边的空间极富变化。同时,岸边建筑倒影水中,虚实对比,协调相容。 3、园林建筑与山石

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 罗浩

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罗浩 发表时间:2019-10-29T10:32:44.5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作者:罗浩 [导读]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艺术中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人们对历史、本土以及自然的回归欲望增强。 牡丹江市城投置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摘要: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设计师经常利用现代结构的构成手法运用符号构成把原有存在的符号再次拼贴,展现城市历史背景和文化蕴义以及城市独特的个性。针对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符号的意义而言,建筑符号更多体现的是对于“再创造”作用的发挥途径,能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更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文化符号是一个民族多年岁月传承文化的积累和沉淀,因此表现出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并且拥有丰富文化内涵,合理将传统文化符号运用至现代建筑设计过程当中,能够为建筑设计人员带来更多的设计灵感和文化表现方式。 关键词:传统文化符号;建筑设计;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艺术中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人们对历史、本土以及自然的回归欲望增强。将传统文化元素加以提炼和改造,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空间两者进行合璧,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发展与创新过程中最高效的途径。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建筑设计经验,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内涵入手,对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1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内涵 关于符号和文化符号,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和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分别对两者提出过相对明确的定义,他们认为符号是我们能够用以抽象的某种方法,文化符号不同于艺术中的符号。首先,文化符号是内在统一的,主要体现在它们有着共同的审美意义和文化法则上;其次,文化符号又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等自身特殊性。因此,文化符号是一种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统一性的符号体系。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相对稳定的传统文化符号,这些符号是人们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精神面貌、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物质部分,是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结晶。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不断创造的动力源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特征和思维方式。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在对某一文化符号经多次重复使用后,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符号。例如:“龙”对于中国人而言是帝王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具有特定的意义和意象模型,而在西方国家传统观念中,“龙”则是一种具有翅膀会喷火的凶猛野兽,是贪婪和恐怖的象征,由此可见,同一种符号在不同的民族或地区都有可能具有不同的内涵。 2 传统文化符号的特点 2.1 具有较深的历史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它伴随着当时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变化着。因此,它对于历史的变迁有着承启作用。而这些文化符号,正是结合了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发展。由此可以说,它们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因此,中国传统符号具有很深的历史特色。 2.2 具有多样的艺术价值 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中,可以看到很多受历史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东西,而且一些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比如现代的书法家的文房四宝,传统挂饰中国结,而且现在在很多家庭里面都可以看到屋中装裱的书法以及水墨画还有各类瓷等。这些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家居中的一个体现方面。 2.3 具有深刻的意义 我国古人喜欢以物明志,寄景于情,因此我国我传统文化符号便被赋予了极为深刻的意义。比如我们常见的“年年有鱼”、“岁寒三友”、“福禄(葫芦)无边”等、常听的“松鹤延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共结连理”等,都是古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加以揣摩之后而赋予其新意的,这些符号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寄托。因此,在我们的建筑设计中,也可以加以利用,从而设计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建筑。 3 现代建筑中对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 3.1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人文观念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念是“ 天人合一”、“ 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中国传统建筑中所体现的建筑特色正是其蕴含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体现。无论是苏州建筑园林的“ 风流” 、徽州建筑的“ 理趣”,还是北京四合院的“ 厚重”,都根植于当时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现代建筑同样越来越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在现代建筑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建筑设计观念,是指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婉约、素雅之美,但并不是单纯的复古,在设计中同样要考虑到现代和简洁的建筑元素。设计中,一方面要使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做到因地制宜,顺应和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减少对原有环境的破坏。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另一方面要合理的运用适宜的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3.2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设计的应用 中国已有的传统建筑的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具有围合式的院落空间。这种空间设计最初理念是使外界环境与室内空间形成过渡并增强院落的私密性,而后它逐渐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代名词,徽派建筑和北京四合院就都采用围合式院落。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以L形为基础的房屋围合,使建筑中不仅体现了现代生活的空间理念,同时给整个空间带来通透、大气的感觉。另外,院落空间的设计同其它传统文化元素,例如术雕、石雕、彩绘、竹林等相结合;同时,各种处理手法的应用,能够唤起人们对传统建筑空间的联想和同忆,使有限的空间产生无限的感觉。这样使建筑与环境有机统一,形成富有特征的空间序列,并且能最大限度节省用地。川军馆的空间原型是当地传统的安仁古镇庄园建筑,是四川地区颇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它最主要的空间特点之一就是多进式的院落组合,根据实际需要及经济条件向四周摊开,在单一水平面上形成对院落的环绕或穿越。而川军馆由于受到基地狭长条件的限制,于是建筑采用了一种类似“竹节”的线性空间组织方式,即实一空一实一空的节奏性空间变化。 3.3 中国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 建筑是需要文化传承的,没有标识就没有了区分,这样的建筑是缺乏生命力的。建筑符号就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们凝聚了大量的文

现代化与传统

现代化与传统 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总格局下,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传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在经济全球化、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交流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过程中,文化不断拓新,既守护和继承传统又背离传统、走向现代的双向逆反运动,正构成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演变的一大奇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实际反映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深刻规律。 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创造的产物,也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自己的主观世界的产物。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仅指精神文化,它涵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伦理、政法制度、文物典章、宗教信仰、哲学美学和风俗习惯等。在古代,由于交通的隔绝和交往的罕少,人群依氏族、部落分居各地,其后逐渐融合为较大的民族。他们创造了自己的语言文字,相应也创造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了自己的共同的心理状态和共同的风俗习惯,以及种种共同的规章制度,从他们的生存方式包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还升华出他们的宗教、哲学、美学和科学技术。精神文化又可分为带社会意识形态性的文化,如政法制度、道德伦理、宗教哲学和大部分文学艺术等,它们因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动而或迟或早地产生相应的变动;另一类是不带社会意识形态性的文化,如语言文字、科学技术和相当部分的风俗习惯与部分文学艺术(像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杂技、书法及文学中的山水诗、爱情诗中的很大部分),它们虽也因时代的前进而有所变化,却不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文学艺术由于能够为后人继续提供审美的魅力,往往具有更恒久的生命力。在讨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时,注意到上述两类文化的区分是很重要的。因为后者的传统比前者更为稳固。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更多表现为文化积累中的并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 【内容摘要】:建筑,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载体、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展现在地平线上的一种巨大的空间形态。这种人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构成的建筑,同时又反过来表现人自身。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传统是不能丢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还应遵循中国美的法则,要符合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如封建统治阶级建筑的气派、华丽和民间建筑的灵活、轻快、朴素等。这些美的法则就像不同载体文章中的不同核心思想一样贯穿于整座建筑或建筑群之中并统一建筑。 【关键词】: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现代建筑;现代表达 中国建筑是中华文明之树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的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中国建筑是世界唯一一个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基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国建筑艺术有着自己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美、形式美和艺术美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独特魅力是任何建筑艺术形式都无法取代的。中国建筑将现代元素与古老元素的有机结合,既有时代的智能化和概念设计,又有传统的沉静与思考。当前的中国建筑中,传统文化正面临着现代化的全方位挑战,人们在热衷于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传统文化正慢慢地从我们身边消失。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建筑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思潮的矛盾统一关系按一般的解释,传统文化为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在当今杂乱无章的中国城市建筑以及千

篇一律的城市面貌中,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创造新民族形式建筑对于我们现当代及未来的设计师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由此我们要着力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 目前国内某些建筑盲目追求现代,割裂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至于城市建筑失去可识别性,形成“千城一貌”的尴尬局面。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并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使传统的建筑文化重新活跃起来。传统的建筑文化正逐步转化成适合现代建筑的建筑文化。使用对传统建筑的整体形式或者局部构造的提取和创新的表现方式,将传统形式或结构经过选择和再加工.采用新的技术和材料.使其符合现代的功能和要求.将传统建筑形式原型加以抽象和简化运用到现代建筑中。采用片段的继承方式主张用“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或者“在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提出把传统建筑形式的原型给予概括、变形、逆转、错位提炼成具有表征性的符号。运用传统符号与现代建筑有机结合的方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接轨。许多现代建筑的设计上不约而同的采用了传统建筑元素符号化的设计手法,即将屋顶、斗拱、花格、砖墙、装饰图案等一些传统建筑的构件和特征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层次运用于现代建筑的设计上。这样既可以保证建筑的使用功能,尊重现实的技术和材料,又可以使传统建筑的特征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这种将传统建筑特征符号化的手法,打破传统与现代的明显界限,寻找“既现代又传统”的模糊感。代表了将传统建筑的元素进行抽取和重构,是一种通过表象的模糊感实现传统建筑体验的手段。这种表现方法至今依然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一些大型商业街,像上海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浅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学号:2114163951 年级:13级建筑 姓名:马荣林

摘要 : 在艺术和设计领域 , 由于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和渗透 , 动摇着我们固有的价值 观与审美观。从而使我们的作品越来越远离民族个性和丧失自身的话语权。因此 , 如何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合理结合 , 如何使中国的设计更具民族和本土文化的特性 , 这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而且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设计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主要 体现在中国传统的布局方式和人文思想等方面。建筑设计必须在继承中创新,有选择性地 保留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内容,创造性地将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追求自然和谐的 效果。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现实环境和人文 精神等各方面的综合影响之下形成的。要使其在现代城市中的传承得到体现,首先,最基 础的要求就是必须对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然后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它 的起源、变化和发展,继而领悟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本质内涵和精髓,从传统建筑的演变 过程中探索出继承及发展创新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以合适的方式 融合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中。 当下,人们经常会在景区或城市的公共地带看到许多抄袭简化版的仿古的建筑,这并 不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发扬与运用,而是误解了所谓的“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中国 有着丰富的传统建筑资源,但到了现代,设计的理念和手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人的 一些审美思想和营造方式都已经不符合时代,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只是对传统资源不假 思索地套用照搬,可是不能从整体上美化城市环境,还会给城市生硬的感觉。 那么,我们的传统建筑资源通过如何转换,才能恰如其分地存在于现代建筑实体之中,这是要考虑的。要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融入现代建筑设计,既需要寻找传统建筑中的运 用方式,通过综合各个方面的处理,最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共生 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传统建筑文化。 (一)加强对传统建筑文化内涵的理解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北京故宫建筑群为代 表体现出传统建筑的序列性与和谐性;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园林建筑表现出空间的含蓄性、对自然的崇尚、重情知礼的人本精神。只有加强对建筑文化的研究,领会文化内涵的神髓,做到真正的了解,才能将传统建筑文化的灵魂融入到现代建筑中。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文化具有非强制性的影响力,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中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承载着引导社会进步与提升文明程度的重要功能。 科学技术是人类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及其实践。科学技术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进步。 文化与科技作为人化自然取得的最具影响和成效的成果,人类文明的共有结晶,二者相伴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发展演变重要而关键的力量。文化与科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包含着不同的内容,经历了同生共长、互相影响、休戚与共的漫长发展演变过程。(1)在古代,科技与文化具有初级人类文明的共同特点,还保留着朴素、直观、简单等特性,自身发展还不完善,还没有具体的分化与显著的界限。文字的发明与广泛使用,是古代科技对于文化发展最具有直接意义和最具决定性的明证。(2)在近代,科技的发展得益于思想的解放、文化的繁荣。文艺复兴作为人类进入近代社会的标志,不仅代表着古典文化的复兴,也意味着近代科技的兴起。自18 世纪以来,科技成为影响文化的重要因素,一系列的近代产业革命风暴不断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产生着重要影响,彰显了科技在近代社会进程中的主导地位。(3)在现代,科技迅速超越文化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

。从最初马克思论证的“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到邓小平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最后成为江泽民强调的“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充分说明科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具影响力和支配力的根本力量。 科技与文化作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二者不仅紧密联系、相互依存,而且还彼此交融、相需互动。(1)科技成为推动现代文化建设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成果与工具,不仅为现代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思维模式与技术手段,而且还充实了现代文化的内涵,不断创造着新的文化形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成为推动现代文化建设发展的第一动力。(2)文化使科技更具人性。文化是科技进步的引导因素,为科技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的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氛围,是科技进步创新的思想基础,成为主导科学家的价值取向、激发他们创新力、提高他们思维水平的关键力量。尽管任何一项科技在其开发过程本身只是一个科技问题,但在其开发的背景、目的和过程背后,又是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实际上,“高技术”更需要靠“高文化”来支撑。“高技术”人才必须通过“高文化”凝聚起来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科技与文化是相互联系与辩证统一的,不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而且要驾驭它们实现结合并在结合中发挥各自积极作用。文化与科技融合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传播载体,增强文化的现代传播力与表现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的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李舜禹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李舜禹 发表时间:2020-04-07T10:11:52.3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作者:李舜禹 [导读]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传统建筑文化的设计理念和应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建筑文化发展速度越快,其现代化建筑结构设计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 天津市房屋鉴定建筑设计院天津 300381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传统建筑文化的设计理念和应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建筑文化发展速度越快,其现代化建筑结构设计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本文就对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建筑设计;传承;发展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出现了很多先进的文化,在我国地域与文化的双重影响下,我国的建筑文化也因为地域不同、年代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所以当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受到了大量传统文化的影响。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 传统建筑文化是现代建筑设计之源,当今的建筑设计师,都是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所处的生活环境也是具有一定文化氛围的,因此失去了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就很难进行现代建筑的设计工作。通过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传统文化所反映的价值观、审美观是不同的,这样才使现代的建筑呈现多样化;不同的地域才会有不同的特色现代建筑,体现着建筑师对某一时期文化风貌的理解。建筑师的想象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依照历史的一些印象来进行加工、发展的,因此,现代建筑设计是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综上所述,现代建筑设计只有在充分的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现代文化的发展特性,建筑设计师只有不断地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更好的进行现代建筑的设计工作。 2、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核心和要点 2.1实用性 人们在谈建筑时往往关注其是否具有使用价值,尤其是在传统建筑建造时期,那时建筑与审美之间几乎不存在实质性关联,而且由于传统建筑设计思想都是通过一代代传承下来,其传承的完整性及系统性很难保证,对房屋样式进行创新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传统建筑形式基本上都大同小异,工匠关注更多的还是房子的实用性,而实用性是需要其他诸如功能、空间感及尺度是否满足居住需要来保证的。此外,传统建筑在空间和尺度的要求上往往有着统一的标准,只是功能根据居住的实际需要略有不同。因此,实用性是传统建筑文化的核心所在。 2.2哲学性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这一哲学思想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传统建筑文化。而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也强调了自然、人生、思想的统一,并成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大特点。 2.3生态性 生态学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使传统建筑重视建筑物与自然生态的关系,且比较注重水文、景观、气候等生态因素的全面考虑,从而建造融入生态理念的传统建筑物。另外,在实用主义、唯物主义、生态理念的影响下,生态性成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要点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和发展 3.1传统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是对于传统建筑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还是对于传统建造技法和材料的学习和继承。传统的建筑材料是传统建筑中不可分割的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材料有了长足的进步,材料的种类和性能更加地多元化和多样化,可以选择的范围和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是传统的建筑材料在应用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所以对于传统的建筑材料不能够一味地摒弃,需要进行研究、发展与应用。有些传统的建筑文化只能够通过传统的建筑材料进行表达,这种应用优势是现代建筑材料所不具备的。建筑材料能够完整地表达建筑理念,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需要重点考虑与选择的。所以近年来对于传统建筑材料的应用也在不断地尝试,如木质材料的应用、竹材的应用等,都是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 3.2传统形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形制一般来说指的就是建筑的构造和外观特征,是传统建筑文化中外在特征的重要体现,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较为常见的3种传统形制是居住形制、传统园林形制和局部形制。但是在经历一系列变革之后,现代建筑体制与传统建筑形制明显形成了差异,现代建筑形制更多的强调建筑规整的重要性,这与传统建筑形制要求是大不相同的。因此若要将传统形制融入现代建筑中,依据现代建筑特点对其进行调整是在所难免的。研究者需要系统分析传统形制特点并总结归纳,深度挖掘传统建筑形制结构及建筑风格此类本质属性,根据研究结果将传统形制进行演化和调整,如此方能促成传统体制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局面的出现。 3.3传统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应用传统文化符号,可直观表述事物的概念,凸显内涵,进而深化公众对现代建筑的认知,了解其内在意义和价值。传统文化符号是传统建筑文化最基础且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现代建筑设计领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特征和最突出的文化元素。但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为了寻求不同时代文化特征的融合,会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概括、提炼和精修,在保留重要价值的基础上增添地方特色,然后重新塑造,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同时,还可完善现代建筑设计水平,突出内涵。此外,在建筑设计领域,应实现传统建筑文化的弘扬和传播目的,不能仅依靠设计的复古性特征和传统元素符号的重叠来达到目的,而是要全面体现传统文化符号的引申含义和艺术价值,只有切实掌握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才能进一步强化现代建筑设计效果,满足城市发展建设的需求。比如,我国台北101大厦、上海金茂大厦和德国的凡尔赛宫等,都是合理应用传统文化符号的典型代表,其建筑设计极富文化内涵。当下,将传统文化符号融合到现代建筑设计领域的三个重要内容是:整体构造、建筑装饰和局部处理。 3.4色彩搭配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在传统建筑文化中,色彩的搭配既是突出元素特征的载体,又是彰显整体建筑风格的表现手段。传统颜色多以黄、白、赤、青、黑等常用色彩为主,如紫禁城的朱楼绿阁、苏州园林的白墙青瓦、徽派建筑的白灰色搭配等。根据传统建筑色彩搭配可知,建筑装饰色彩的选

从中国现代建筑看中国传统文化

从中国现代建筑看中国传统文化 学号:200812601138 专业:08应用环艺 姓名: 摘要:在中国建筑界重寻民族精神的潮流下,无论是老一辈建筑师还是青年的建筑新锐都不约而同的自传统园林中汲取养分,也以不同的方式对传统园林手法的传承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将中国传统园林手法的当代表达归结为代表性符号的片段移植、形神兼备的园林化建筑和脱离传统载体的园林精神的探索与实践三个部分,并分别进行了举例分析。 关键词:传统园林手法、当代表达、建筑园林化、园林精神 引言 建筑全球化的弊端已然在中国的各大城市显露无疑,重建国人精神家园、发展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已成为当今建筑界首要关注的议题。而无论是老一辈建筑师还是活跃的青年建筑新锐,都不约而同的将焦点锁定于对传统园林手法的再开发。诚如青年建筑师董豫赣所言:“古典园林中有太多的历史积淀的东西,可以让我们不断汲取养分。”传统园林一直是中国人最理想的建筑形态,承载着祖辈人对建筑、自然、人类的认识和理解,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但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痴迷于强势的西方建筑理论,而忽略了民族文化的宝库。如今中国建

筑界已开始迈向发展“新中国建筑”之路,许多建筑师也开始为中国传统园林手法的当代传承问题 交了自己的答卷。 正文: 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于怎样将园林手法与新的建筑功能、建筑材料、建设方法相结合的问题,几代中国建筑人都从不同的层面进行了诸多尝试。 一、代表性符号的片段移植 其实,环顾周边,片段性的应用传统园林中手法的当代建筑非常多。增加空间层次感的漏窗、月洞门等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符号被或直接、或抽象的应用于许多建筑之中。先抑后扬、小中见大的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也经常在现代建筑中发挥拓展空间感的作用。黑白灰的素色搭配也让人产生优雅、古静的联想。这些园林中代表性的建筑手法已然被大众所熟悉,也被广泛且自觉地应用于各种建筑的设计之中。传统园林手法的片段性的移植,目的不在于营造园林氛围,而旨在丰富建筑语汇,改善空间质量,使长期关注于西方实体建筑手法的我们,增添了许多把控空间的设计手法。 二、形神兼备的园林化建筑 传统园林体现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出人与建筑、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符合古人“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的生活追求。而这也正与现代都市人追求亲近自然、生态健康的理念相吻合。所以近些年,出现了许多园林化的建筑,不仅形式、手法园林化,所追求的建筑意境和氛围也是园林化的。 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同样也体现了和谐之美。它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动与静的统一。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所体现的和谐之美更多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它推崇淡泊平和、清新幽远的境界。它强调园林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注重和谐与中庸”。表现在造型上,中国传统园林犹如天地的缩影,有着各种各样自然景色的缩样,如山峦、岩石和湖泊。中国园林在营造布局、配置建筑、山水、植物上,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由此模山范水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 透过这些园林设计中的恬静淡泊,而有不乏高雅自然的仪态。我们可以从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中领略到人和天地万物联系的是那么的紧密。因为它们把天与人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认为天是万物的起源,天与自然的发展变化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脚步。在人与自然的交往中,人们就形成了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在认识、把握、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传统园林的空间除了首先要考虑如何满足人的需要外,同时也考虑古人讲的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当十分和谐。这种精神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天人合一”成为园林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由此。在这种源于自然而又胜于自然的文化渗透中,历代的造园大师们以神州大地千姿百态的山川林泉的造园风格,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统一,也使得中国园林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母。

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区别

现代设计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区别 (1)直觉设计阶段古代的设计是一种直觉设计。当时人们或是从自然现象中直接得到启示,或是全凭人的直观感觉来设计制作工具。设计方案存在于手工艺人头脑之中,无法记录表达,产品也是比较简单的。直觉设计阶段在人类历史中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17世纪以前基本都属于这一阶段。 (2)经验设计阶段随着生产的发展,单个手工艺人的经验或其头脑中的构思已很难满足这些要求。于是,手工艺人联合起来,互相协作。一部分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将自己的经验或构思用图纸表达出来,然后根据图纸组织生产。图纸的出现,即可使具有丰富经验的手工艺人通过图纸将其经验或构思记录下来,传与他人,便于用图纸对产品进行分析、改进和提高,推动设计工作向前发展;还可满足更多的人同时参加同一产品的生产活动,满足社会对产品的需求及提高生产率的要求。因此,利用图纸进行设计,使人类设计活动由直觉设计阶段进入到经验设计阶段。 (3)半理论半经验设计阶段 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设计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得到加强,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实验数据及设计经验的积累,已形成了一套半经验半理论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以理论计算和长期设计实践而形成的经验、公式、图表、设计手册等作为设计的依据,通过经验公式、近似系数或类比等方法进行设计。依据这套方法进行机电产品设计,称为传统设计。所谓“传统”是指这套设计方法已延用了很长时间,直到现在仍被广泛地采用着。传统设计又称常规设计。 (3)现代设计阶段近30年来,由于科学和技术迅速发展,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设计工作所需的理论基础和手段有了很大进步,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设计工作产生了革命性的突变,为设计工作提供了实现设计自动或和精密计算的条件。例如CAD技术能得出所需要的设计计算结果资料、生产图纸和数字化模型,一体化的CAD/CAM 技术更可直接输出加工零件的数控代码程序,直接加工出所需要的零件,从而使人类设计工作步入现代设计阶段。此外,步入现代设计阶段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对产品的设计已不是仅考虑产品本身,并且还要考虑对系统和环境的影响;不仅要考虑技术领域,还要考虑经济、社会效益;不仅考虑当前,还需考虑长远发展。例如,汽车设计,不仅要考虑汽车本身的有关技术问题,还需考虑使用者的安全、舒适、操作方便等。此外,还需考虑汽车的燃料供应和污染、车辆存放、道路发展等问题。 传统设计是以经验总结为基础,运用长期设计实践和理论计算而形成的经验、公式、图表、设计手册等作为设计的依据,通过经验公式、近似系数或类比等方法进行设计。传

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优缺点 艺术史论文

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优缺点班级:建072班姓名:卢杏杏学号:2007301207 中国的传统建筑即为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源远流长,其建筑艺术也有自己的独特体系。无论是单体建筑中各部分的精益求精,还是建筑群体组合的别致韵味,都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成就,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瑰宝。而反观中国当代的建筑,受西方建筑思潮的影响很深,建筑形式也追随欧美国家的脚步,在中国大地之上已经有多个世界建筑大师的杰作。也就是说,在当今的中国建筑界有两种建筑体系、两种建筑思潮,即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认清两者的优缺点对于我们学习建筑会很有帮助。 在我看来,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点可以集中概括为四个字——意境非凡。无论是单体建筑的各部分形态、装饰色彩;还是群体建筑的布置组合,无不代表了一种意境,无不引起人们的共鸣。这是西方现代建筑中高超的建筑技术所堆砌的“方盒子”所不能比拟的。 比如说中国古代单体建筑中的“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以建筑的第五立面而著称。在天空的映衬下,其伸出的屋檐、优美的弧线、起翘的屋角以及屋脊上的鸱吻、骑凤仙人、走兽等,传递出一种与天同在的意味。如北京天坛的祈年殿采用的是三层的重檐攒尖顶,采用青色琉璃砖贴面,与天同色,且宝顶耸直而上,使祈年殿有超凡出世与天接近之感。 再比如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置组合,更是将意境展现的淋漓尽

致。如北京故宫中轴线上自南而北由大清门(低小)——T型狭长庭院——天安门(高大)——长方形庭院——端门(高大)——纵长型庭院——午门(高大)——横长宽阔庭院——太和门(低小)——方形宽大庭院——太和殿(高大)。在到达主殿太和殿前需经过1600多米长的轴线以及高低大小不同的五门五院,以衬托皇帝的至高无上的威严。其他内廷和外朝两侧的附属建筑与庭院相对减小,以突出三大殿为中心的皇权象征。再如中国古典园林入院后一般需经过百米长的曲折、狭小、时明时暗的走廊或庭院,才到达主景的山明水秀,而这一过程正是人们情绪得到净化进而进入悠游山水的意境。 中国古代建筑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因为中国古代建筑是木构架体系,所以它耐火性极差,在中国历史上就出现过多次建筑火灾,如故宫、圆明园……而且,木构建筑还有不耐腐蚀、建造时间长、结构强度小等缺点。 西方现代建筑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之下,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的情况下,经过探索阶段而逐渐成熟起来的建筑形式。可以说,它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建筑类型。因而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它相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建造施工方便快速、结构强度大、耐久性好、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适应人类的活动等,而我认为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结构体系多样。比如利用大跨度的穹顶结构建造的罗马小体育宫;利用钢结构建造的鸟巢;利用筒体结构建造的超高层西尔斯大夏……这一系列的建筑造型是古人所无法想象的。因为他们的大胆存在,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浅析现代建筑中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浅析现代建筑中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发表时间:2019-09-18T15:29:27.0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作者:陈友龙 [导读] 现代建筑中想要实现创新、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就要尊重历史,吸取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更好的应用在现代建筑中从而达到艺术再生。 武汉中合元创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现代建筑设计中新技术、科技和材料的发明使用标志着人类的文明的又一大进步,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和搁置博大精深的传统建筑的文化,在满足建筑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要彰显它本身特有的文化气息,这样传统建筑文化不仅得到了传承和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发传播、发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推动现代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代建筑;传统建筑文化;发展与传承 引言 传统建筑文化发展至今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建筑文化,应该怎样更好的传承和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建筑文化,顺应人们生活需求,展开传统的建筑形态运用。在建筑设计时习惯借鉴成功经验,换句话说,建筑设计是基于传统文化中演变的。现代建筑中想要实现创新、传承传统建筑文化就要尊重历史,吸取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更好的应用在现代建筑中从而达到艺术再生。 1传统建筑文化的基本特征与核心要点 1.1传统建筑文化的实用性核心 建筑诞生之初的功能就是供人们使用,仅有虚表的建筑并不能实现它的使用功能,因此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国古代,在传统建筑建造时人们更多关心的是它的实用性,人们对于传统的建筑的理解也还未上升到艺术的层面,因此传统建筑文化在建筑设计中也只是将“实用性”作为它的核心要点,实际设计时也是注重强调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等实用要素,这样形成了也就形成了实用主义的传统建筑文化核心。 1.2传统建筑文化的人文性标志 人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在传统建筑中也要求体现人性、人伦和谐以及人格的健全,并且这种特质完美的诠释在传统建筑文化中。传统的建筑文化注重对人的尊重、关怀,就目前现存的大部分传统建筑来看,都在各个层面上体现出人文性特点,传统建筑文化从人文性出发,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思想,在传统建筑中得以彰显。 1.3传统建筑文化的生态与哲学性特点 传统建筑文化的生态性体现在“风水”中。传统建筑文化中人们对生态与自然的重视体现在传统的建筑大都是依山傍水而建,经过实践积累和不断地研究人们将传统文化对自然、生态的独特阐释称之为风水,它在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天人合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传统建筑文化也具有较强的哲学特征。对我国现存的大部分传统建筑分析可发现传统建筑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这一文化思想,它强调自然、人性和思想的集中统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相融互生、和谐发展的理念,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建筑文化。 2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的传承关系 2.1传统建筑文化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丰富灵感来源 现代建筑设计需要传统的建筑设计理论作为基础,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经常可以看到传统建筑文化的元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居住需求上,还需要建筑物具有更加丰富的功能性与更加有深意的文化内涵,现代建筑设计逐步呈现出复杂化与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为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传统建筑文化,需要深入了解传统建筑文化元素,找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例如,在上海世博园的设计中,中国馆的设计就体现了设计师所表达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这一建筑理念,其设计体现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合理的运用传统建筑文化理念,会使建筑物更具有中国古典美和中国艺术特色。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我国的赵州桥,其设计合理地运用了美学与力学的巧妙结合,创新出了我国桥梁建筑设计的一种新方式,对现代桥梁设计有深远影响。因此,合理借鉴传统建筑文化,不仅可以不断创造出新的建筑形式,同时也促进现代建筑业的长久发展。 2.2现代建筑设计中也需要蕴含传统建筑文化 因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内涵与建筑设计方法思想也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传统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建筑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些礼物建筑代表他人是模仿传统建筑风格的。它的建造结果令人惊叹。例子例如,建筑师贝聿铭(I.M.Pei)正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新亭建成后,融合了江南文化特色,将古代文化与古代文化相结合。新建筑融合了苏州戴笠的建筑特色。在会计工作中,新图书馆的出现不仅会引起问题。当地居民强烈的情感共鸣也可以表现出来。现代设计的美感。所以为了实现它更合理科学的现代建筑设计必须学会尊重和理解传统建筑文化,然后从传统建筑文化中获取创造性营养。 3现代建筑中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路径分析 3.1建筑形式的融合应用 传统建筑形式是指传统建筑的形状。现代建筑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标志性象征,想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凸显传统建筑文化首先就要将传统建筑形式以多样的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原建筑形态完善与处理应用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彰显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凸显现代韵味。结合各区域建筑特点,现代建筑设计不应原地踏步,要有更加深入的分析,从多方面探究分析才能掌握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文化的展现形式以及设计种类。现阶段,不少现代建筑中就运用了传统建筑模式,例如:菊儿古铜、北京香山饭店等。在具体设计时可以进一步细化传统建筑文化,将其分为传统园林、传统居住形式、群落布局等,这对现代建筑设计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3.2传统材料的应用 传统建筑文化另一种应用即是材料的应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材料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不过,新材料的应用并不表示完全抛弃传统材料。应结合各地区文化背景和环境特点应用传统材料,这样才能达到资源节约和理想的效果,让传统材料得到传承。例如:长江地

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读王澍建筑有感——谈中国设计特色方向 全球一体化以后,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的界限渐渐模糊不清,一些民族的东西也被越来越国际化的生活方式或者说越来越规范化的生活秩序和审美标准取代了。我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现代的建筑,就像是一个大盒子,人造光,人造气候、空调、玻璃幕墙等等,这些高科技、工业化的产物已经代替了阳光、风这样自然气候,难道这样的高科技真的对人类有本质上的好处吗。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与自然相和谐,他会通过房屋的朝向采光,会通过开窗去通风,他们会在庭院种植花草清新空气,会通过假山、石、窗、亭来装饰。是自己处于一个与自然和谐的一个状态。 中国现在和外国一样,盖好高好高的楼,来显示科技发达突出自己企业的形象,再加上玻璃幕墙会造成光污染。同时也会造成这一地区人分布密集,造成交通拥堵等问题。这就是现在人类过度追求所谓的现代化、科技感而忽略传统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个弊端。 在这种日益造成的问题中,有人开始意识到什么样的建筑环境才真正的适应我们。2012年2月27日获得了2012年普里兹克建筑学奖建筑大师王澍,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高超表达,以及对不同建筑材料组合的巧妙把握,创造了更适合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建筑。 上图是王澍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第二期,这是一座整体非常有江南风格的建筑,并镶有高低起伏的长廊,他这的楼不高,长廊从一楼通到顶楼。因为这是建筑院,会有运材料的情况,这个长廊用推车可以从一楼一直推上去,从而代替了电梯。从外形来讲高低起伏的长廊和远处连绵起伏的山相呼应,很自然的把此座建筑融合到了这青山绿水间。我想这就是大多数人说的“天人合一”吧 也是他的建筑,让我反思:究竟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这个民族想要的究竟我们现代设计要走向一种怎样的方向 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物化,一件设计的产生本身就是一种需求。而这种需求和审美有些可能是我们民族独有的,当我们可以把我们民族自身的需求和审美准确的表答出来时,我觉得我们就很自然的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风格和特色。目前我国处于一个经济大发展时期,发展的已经很迅猛了,我们站在一个物质需求相对丰富的时候,该是一个升华时期的开始了,而站在这个交点上的我们会疑惑该往哪里走,怎样走的问题。于是我们过度的借鉴外国,过度追求中国古典风格这样的极端化,发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是好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产生国民现代自己的文化特色,这是非常重要的!每一天的结束都代表着过去,从建国到现在我们都在向前奔跑,当我们快到终点时不能只眺望起点之前却忘记在奔跑时留下的脚印!我很欣赏中国古色古乡的作品,但我更希望我们可以准确的表达出我们当代、正在进步的人的需求,从而形成中国新的特色。传统和现代其实并不矛盾,我们可以传承古代人优秀的生活方式,利用现代的技术去弥补古代不方便的地方。而不是从古代和外国照搬下来。比如:我们可以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