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都市工业园区分析报告

上海都市工业园区分析报告

上海都市工业园区分析报告
上海都市工业园区分析报告

一、都市型工业的现状

1 总体发展状况

截至目前,11个市中心区已建成近300个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建筑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以上。都市型工业整体运行态势良好,盈利能力不断提高。都市型工业的总产值于过去十年实现了年复合增长率10.61%,利润率持续上升,目前达5.59%,在全市工业中处于中上游水平。

都市型工业2008年末的从业人数为75.74万,拥有资产达2522.14亿元,分别占当年全市工业同一指标的25.62%和11.09%,可见在工业经济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具体见表1和图1。

表1 都市型工业的基本情况(2008年)

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都市型工业合计(亿元)3101.19 3043.76 3180.39 144.3

占全市工业比重(%)12.34 12.27 12.2 14.92

图1 都市型工业对工业的贡献(2008)

从都市型工业行业角度分析,以工业总产值分析指标可以知道,服装服饰业和食品加工业是都市型工业中的两大支柱。具体参见图2。

图2 都市型工业行业分析(2008年)

都市型工业企业的构成在所有制形式上是多元的。如图3、图4所示。

图3 都市型工业企业注册类型结构分析(2008)

图4 都市型工业企业注册类型(资)结构分析(2008)

2 产业结构特征

一是行业多元化。都市型工业既包括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包括资金密集型产业,还涵盖精密电子设备开发制造、软件开发和各类工业与民用设计等高技术、“头脑型”行业。二是产业清洁化。都市型工业为无污染或少污染产业。如“头脑型”行业是典型的无污染产业;服装服饰、电子电器等传统产业在主要是从事设计与开发;印刷行业目前清洁水平大幅提高。三是发展差别化。因各行业产业环境的差异,都市型工业各行业发展快慢不一。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包装印刷业发展很快,而服装服饰业等受市场影响年度波动较大。四是区域特色化。各区根据在全市功能布局中的定位,发展特色产业,如浦区的家用纺织品行业、长宁区的服装服饰业。五是企业小型化。都市型工业企业绝大多数为小型企业。据统计,小型都市型企业占94.1%。六是所有制多元化。都市型工业企业包括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资企业中,以集体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为主;“三资”企业中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港澳台合资企业为主。

3 区域分布特征

一是园区化、楼宇化特征日益显著。据调查,全市过半数的都市型工业企业已集聚在现有的都市型工业园区,部分都市型工业园区已具相当规模。事实上,园区和楼宇已经成为都市型工业发展的重要依托,成为各区发展特色都市型产业的重要抓手。二是外有别。即环线外都市型工业的产业规模、类型和聚集形态都有较大差异。在产业规模和结构上,环线以和周边地区,都市型工业企业相对规模小,高科技和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存;在外环线之间,企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规模相对较大。在园区规模和发展方面,环线以和周边地区,都市型工业园区均由老企业转型而来,规模小,楼宇化倾向明显,周边居民和商业密集,缺乏发展空间;在外环线之间,都市型工业园区部分由老企业转型而来,规模不大,还有相当一

批园区是近年规划新建或成片改造,规模较大,配套较全,环境较好。另外,在环线外还有一定存量工业企业和待开发工业用地资源,都市型工业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三是南北分工。即中心城区北部的都市型工业以劳动、资金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为主,而南部区域以技术密集型的设计业、高科技产业为主,呈现明显的产业分工态势。通过我们对中心城区都市产业园的调研可以看出,位于中心城区南部的长宁区的多数都市产业园的入驻企业以设计类和中介服务类为主,而位于中心城区北部的浦区的各都市产业园中小型加工类企业的入驻量明显增多。

(一)从长宁、浦都市产业园的发展现状看市区都市产业园的南北差异

市区都市产业园的区域特色以及我们实地调研数据的分析结果均显示:目前市区都市产业园具有区域之间不平衡的发展趋势。

据我们了解,静安、黄浦、卢湾、长宁、徐汇五个中心城区,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物业价值较高,特别是随着土地价格的日趋增值,都市型工业园在区财政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对发展都市型工业园区的积极性相对也就有所降温;另一方面,基于交通的便利、信息量的通畅,这五个区的商业成本逐年增加,随之带动区域都市型工业园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以设计、研发型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向。

而浦、闸北、虹口、普陀四个区,一方面,由于地处边缘,地租的价位相对较低,因此,都市型工业也就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另一方面,由于这几个区是的老工业区,闲置的工业厂房多,而且标准化程度高,场地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易向加工型方向发展,因而吸引了较多劳动、资金密集型的加工制造类企业入驻。

下面,我们分别以长宁和浦为例,对市区都市产业园的南北差异进行具体分析:

长宁区都市产业园的现状

图5 长宁区被调研的20家都市产业园的租金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工业房地产研究中心

由图5可以看出:长宁区被调研的20家都市产业园中,租金价格小于2元/平米/天、大于5元/平米/天的园区分别占4.76%,租金价格在2-5元/平米/天的园区占90.48%,其中租金价格在2-3元/平米/天的园区占到61.9%,租金价格在3-4元/平米/天以及4-5元/平米/天的园区分别占到14.29%。

图6 长宁区被调研的20家都市产业园的出租率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工业房地产研究中心

图7 长宁区被调研的20家都市产业园的可租面积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工业房地产研究中心

由图6可以看出:长宁区被调研的20家都市产业园区的出租率均在50%以上,其中出租率介于50%﹣60%、60%﹣70%、70%﹣80%以及满租的园区分别占5%;出租率介于80%﹣90%的园区占20%;出租率介于90%﹣100%的园区占60%。

同时,调研数据也显示,20家被调研园区的总空置量只占总面积的7.64%,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金融危机导致租户退租造成的。

长宁区被调研的20家都市产业园的高出租率、低空置率,反映了该区域此类型物业的受欢迎程度。

此外,在我们调研走访的过程中亦发现,长宁区都市产业园的入驻企业以各类型的设计公司、高科技公司、服务性公司居多,几乎很难觅到生产型企业的踪迹。

浦区都市产业园的现状

图8 浦区被调研的18家都市产业园的租金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工业房地产研究中心

由图8可以看出:浦区被调研的18家都市产业园中,租金价格低于1元/平米/天的

园区、介于2-3元/平米/天的园区分别占21.05%;租金价格介于1-2元/平米/天的园区占到52.63%;租金价格高于3元/平米/天的园区只占5.27%。由此可见,浦区被调研的18家都市产业园区的租金价格主要集中在1-2元/平米/天。

图9 浦区被调研的18家都市产业园的出租率分别情况

数据来源:工业房地产研究中心

由图9以看出,浦区被调研的18家都市产业园中,零出租的园区占到11.77%;出租率介于0-50%、50%-60%、60%﹣70%、70%﹣80%以及满租的园区分别占到5.88%;出租率介于80%-90%的园区占到17.65%;出租率介于90%-100%的园区占到41.18%。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出租率大于80%的园区占到64.71%,其中出租率大于90%的园区占到47.06%,由此可见,目前浦区都市产业园的出租状况不甚乐观。

图10 浦区被调研的18家都市产业园的可租面积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工业房地产研究中心

由图10以看出,目前浦区被调研的18家都市产业园中,可租面积小于1000平米的园区占到23.53%;可租面积介于1000-2000平米的园区占到47.06%;可租面积介于2000-3000平米的园区占到11.76%;可租面积大于3000平米的园区占到17.65%,这其中包含两家零出租的园区(其中一家是刚改造好,处于招商

初期,一家因为纠纷,处于停工状态)。采集数据同时也反映出,目前浦区被调研的18家都市产业园的可租面积占到18家园区总体量的12.83%。

图11 调研的18家都市产业园所处主要路段的租金均价

数据来源:工业房地产研究中心

由图11可以看出,路沿线都市产业园的租金均价最高,达到2.5元/平米/天,主要是此次采样的路沿线的都市产业园均为高层商务办公楼;作为浦区主要干道的长阳路和树浦路,其沿线的都市产业园的租金均价位居第二梯队,这除了受到园区的品质影响外,还应该与园区的交通便利性有关。

二、在发展都市型工业园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思路

(一)在发展都市型工业园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根据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目标,目前对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定位认识,在观念上还

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①园区建设和开发依赖于政府经济扶持和政策优惠的旧观念;

②园区壳体企业经营上的短期意识;

③企业之间的封闭行为,即园区企业间“供应链”意识的缺乏。

2 从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现有的布局看,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

①园区建设和标准良莽不齐;

②园区有忽视不同企业入驻要求的现象。

3 从目前都市型工业园区的管理模式看,亦有一些不足之处。

①园区物业管理与服务水准有待提高;

②管理和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

4 从都市型工业园区目前的运作形式看,尚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①都市型工业园区在运作机制上仍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

②园区大部分企业的经济外向度较低,缺乏融入国际竞争的经验;

③各园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还普遍存在,资源的合理配置也难以得到充分的落实。

(二)进一步推动都市型工业园区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1 科学化管理

①强化综合服务的经营理念。最为关键的就在于强化对入驻企业的综合服务功能。这就要求园区加强自身服务体系的建设,完善专业化的物业管理、工商注册、财务代理、人力资源、知识产权、法律咨询等方面的配套服务。

②通过专业化的的培训,提高园区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以此提高园区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比如,通过对园区招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可以达到提高园区整体招商水平的目的。

2 规化布局

①重视园区招商与区域特色的结合。在此环节,园区需要借助专业的咨询机构,依据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区域状况的全面、客观分析,同时依托已有产业基础,对区域产业进行深度定位,进而明确园区招商重点。

②重视“园区产业链”建设。园区在引进入驻企业时要充分重视地域化“产业链”建设,关注“上游产品”企业和“下游产品”企业的组合,提供和接受服务与产品企业之间的互惠性,以及不同所有制和不同母体的分支企业之间的互补性,在园区围形成不同程度的产业链,并逐步优化。

3 市场化运作

①强化“企业本位论”的理念。园区经营者和入驻者都是企业。在发展都市型工业的前提下,入驻企业是“唱戏”的主角,园区经营企业是“搭台”的戏院。为了让这台戏唱的更好更长久,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入驻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企业发展能级,以适应园区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园区需要通过媒体保持一定的曝光率,以增加园区在公众心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进而吸引优质企业的入驻。

②深化专业研究,加强国际交流。建议在全市围每年举行一次都市型工业园区研讨会或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国际研讨会。这将有助于指导市区都市型工业园区“少走弯路”,健康发展,并可向外省市进行智力输出。

推动沪杭融合发展,打造“上海—杭州都市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010251660.html, 推动沪杭融合发展,打造“上海—杭州都市圈” 作者:姚如青吴颖茅俊 来源:《杭州》2019年第41期 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实践,既可发挥单个核心城市的规模经济,避免单个核心城市规模过大产生“大城市病”,又可通过规模互借放大城市群的规模经济。长三角将是中国未来一段时间人口集聚的重要区域之一。杭州需要站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国家战略高度,主动借势借力上海发展,打造“上海—杭州都市圈”,通过服务和支持上海,打造全球卓越城市,让杭州更好地利用上海这个平台壮大自己、链接全球。 五大城市群的融合发展实践 京津冀城市群:北京和天津。京津冀城市群区域面积2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2亿。2018年,北京和天津GDP分别达到3.0万亿元和1.9万亿元,年末常住人口分别达到2154万人和1560万人。京津直线距离约为120公里,已有京津城际高铁联通,运行时间仅为33分钟。按照规划,两地之间将会形成京津城际、京沪高铁、京唐城际、京滨城际、天津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联络线5条高铁通道。 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和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区域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为7000 万人。2018年,广州和深圳GDP分别达到2.3万亿元和2.4万亿元,年末常住人口分别达到1490万人和1303万人。广深直线距离约为140公里,已有2条铁路和2条高速公路联通。按照规划,以东莞地铁为转换枢纽,广州地铁可与深圳地铁无缝对接;规划建设广深第二高铁,广州到深圳仅需15分钟;时速600公里的磁悬浮铁路也在规划研究中。 成渝大城市群:成都和重庆。成渝大城市群区域面积18.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9500万人。2018年,重庆和成都GDP分别达到2.0万亿元和1.5万亿元,年末常住人口分别达到3102万人和1633万人。成都和重庆相距约为310公里,现有南中北3条高速公路和1条高铁联通。其中,成渝高铁已实现两地通行时间小于1.5小时,发车间隔仅为10余分钟。按照规划,两地间将会建设时速600~800公里高速磁悬浮铁路。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东京和大阪。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区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将近7000万,超过日本人口的60%。2017年,东京和大阪GDP分别达到9723亿美元和1863亿美元,年末人口分别达到1363万人和268万人。东京和大阪相距约为550公里,主要通过东海道新干线和名神、东名高速公路连接。2014年日本开建连接东京和大阪的中央新干线,采用超导磁悬浮技术,东京和大阪最快通行时间将会缩短到67分钟。

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陈康幼 张杨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433) 内容提要:所谓都市圈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本文通过对三大都市圈(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京津冀都市圈)的制造业与服务业现状分析,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并通过国外相似都市圈的经验对三大都市圈提出相应的对策。本论文的研究结果不仅对三大都市圈未来的发展提供可以依据的方向,对全国其他正在发展起来的都市圈也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都市圈 产业发展 中心城市 策略 一、引 言 都市圈是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城市群落。都市圈的发展源于城市功能的向外扩展,并且通常会逐步演化出庞大的城市化地带,以其独有的集聚优势对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经济发挥巨大作用。本文综合了各学者的研究,认为都市圈(Metropolitan Coordinating Region)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 如今,在中国被公认的主要都市圈有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和京津冀都市圈。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位于长江入海口及杭州湾,作为世界六大都市圈之一,主要有16个城市构成,包括:上海,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常州,湖州,苏州,无锡,杭州,南京,温州,嘉兴,绍兴,宁波和台州,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5.8%。内含2个超大城市,1个特大城市,4个大城市,14个中等城市和33个小城市。 中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本轮文主要研究狭义上的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包括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五个地级市,以及惠州市区、惠阳市、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七个县(区)级市,共计14个市、县(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0.44%,人口为全国的1.77%。 京津冀都市圈也被称为“大北京地区都市圈”“首都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主轴,以唐山、保定为两翼,包括了北京天津及河北省。共有2个直辖市,3个地级市和5个县级市。 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三大都市圈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发展中的问题并通过国外相似都市圈的经验对三大都市圈提出相应的对策。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都市圈必将日益增多,了解并总结现有都市圈的问题和经验必然对这些新兴都市圈有

燃气行业调研报告

燃气行业调研报告

目录 一、行业发展现状 (3) 二、行业经营特征分析 (6) 1、进入门槛 (6) 2、主要技术工艺及对比 (9) 3、价格构成 (10) 4、盈利模式 (11) 三、核心企业简介 (11) 1、北京燃气集团 (11) 2、新奥燃气 (14) 3、华润协鑫 (15) 4、华油联合燃气 (17) 5、中新天津生态城能源投资、建设及运营模式 (18)

一、行业发展现状 2011年1-12月,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829家。其中,小型企业个数最多,为690家,占83.23%;其次是中型企业,为132家,占15.92%;大型企业数量最少为7家,仅占行业总数的0.84%。 2011年城市燃气行业企业规模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与2010年相比,2011年城市燃气行业企业数量有所减少,其中,大型企业数量保持不变;中型企业数量增加了16家;而小型企业数量减少了133家。这说明2011年我国城市燃气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规模化生产有所加强。 中小型企业资产规模占据主导 2011年1-12月,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共实现总资产3389.33亿元,同比增速为18.95%。具体来看,行业内中型企业对全行业的资产贡献最大,其资产规模为1456.66亿元,占42.98%,增速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12.11%;其次是小型企业,资产规模为1393.70亿元,占行业的41.12% ,增

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达到了26.56%;大型企业资产规模最小为538.97亿元,占行业的15.9%,同比增长20.12%。从平均资产规模来看,大型企业最大,达到了769962.79万元,远高于中小型企业平均资产规模。 2011年城市燃气行业内不同规模企业资产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大型企业综合竞争力较强 从收入情况来看,2011年,我国城市燃气行业中,大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0.28亿元,中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51.39亿元;小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23.93亿元,小型企业收入最强。 利润方面,2011年城市燃气行业中,大型企业盈利为29.75亿元;中型企业利润总额为96.80亿元,小型企业利润总额为169.70亿元,小型企业利润最高。 在销售利润率方面,大型企业最高,达到了15%;中型企业次之,为14.7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小企业。

世界先进城市如何国际化

世界先进城市如何国际化 城市国际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这个工程的突破口?城市国际化有怎样的科学评价指标?又有哪些城市可以作为南京的样本?在全市进一步扩大开 放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会议上,相关负责人推荐了国内外先进城市普遍重视的城市国际化“三策”,值得南京借鉴。 策略一:以友好城市为平台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围绕友好城市做文章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措施。友城项目如果运作良好,城市领导人之间定期会晤,将大大推进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 【成功案例】1986年,西雅图成立了国际事务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成立西雅图为数众多的友城项目,并开展对外交往活动,以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1991年, 大西雅图区贸易发展联盟成立。该组织是公私合作模式的产物,目的是让本地企业在国际经济及对外交往中发挥积极作用,并通过对世界市场针对性地投入,发行出版物及其他活动,提高大西雅图区在国际中的地位。达拉斯也设立了国际事务办公室,而大菲尼克斯地区经济理事会则解决了许多对外交往过程中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如外汇兑换、多语种翻译服务、国际会议场地、制作标识、开通直达航班运送乘客及货物、国际结算及法律咨询等。

策略二:举办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或赛事,跻身世界版图 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或赛事是城市向世界展示城市魅 力和美好形象的最佳窗口之一,成功地举办一次重大的国际活动,能迅速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成功案例】美国城市盐湖城通过近30年的努力,取得了2002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据调查,在奥运会举办之前,大多数欧洲人从未听说过犹他州或盐湖城。奥运期间,犹他州州长、盐湖城市市长等当地高层几乎每天都要会见参赛的各国代表团,目的是向世界表明本市与本州有能力成功举办重大国际赛事,有能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虽然其部分资金来源于联邦政府的专项拨款),巩固并扩大国际商务往来,让盐湖城与犹他州进入世界版图。他们还希望以此为契机将盐湖城打造成冬季旅游胜地,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来此休闲度假。 策略三:引进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总部和功能性机构,鼓励支持城市相关部门“走出去”在国外设立办事处 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一些功能性机构总部的落户能极大促进城市的开放程度,加强城市与世界的交流频率。一些城市还积极在海外设立代表处、办事处,面向重点国家和地区展示城市魅力和美好形象,提高城市开放度,提升国际化层次和水平。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区位优势

题目:试分析天津上海等城市所处的位置,其可进入性,和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以上海为例)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区位优势 上海之所以成为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一是有区位优势,二是有实力。上海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国际航线上,从上海到东京、汉城、香港、曼谷等城市的航程几乎相等,使得上海成为亚太地区的交通枢纽。同时上海又是中国东部海岸带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点,海陆交通十分方便,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和广阔的经济腹地。上海城市的辐射功能也很强。目前,世界许多跨国公司都把驻华总部放在了上海,如飞利浦、通用,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如春兰、杉杉等也把公司总部迁到了上海。昆山、太仓、绍兴、宁波等地区的进步都依托了上海的发展,无论是人才、技术、资金,还是引资开发工作,以及改革的方案设计,都密切观察上海发展的动向,以此作为自己城市发展战略的思考点。上海大小洋山深水港的建成,将更加强化上海的对外开放地位,使其龙头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中经济实力最强的龙头城市,经济扩散中心和产业布局重心,已经确立了自己未来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目标。在这过程中,上海必须实行“双辐射”战略。所谓的“双辐射”战略是:我国主要以大市场的优势和充分供给的高素质劳动力优势接受发达国家的高技术和充裕资本的辐射。 上海及其周边的长江三角洲构建世界城市群的优势分析 1、具有面向海洋、依托长江、倚靠内陆发达交通联系世界各地的区位优势。长江三角 洲地区临靠东海、黄海和长江,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于一身,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为两条轴线的“T”字形开发模式受到国家的重视,成为我国国土开发纲要的重要指导思想,而长江三角洲正处于这一交接点的核心位置。 2、经济实力雄厚。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文化、科技最发达的地区,其经济实力已超过了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素有“金三角”之称。 3、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84年国务院确立的沿海开放城市,本地区就有3个,1990年,国务院又提出开放开发浦东的宏伟计划。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其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具有

城市群的演变过程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

城市群的演变过程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 国土地区所课题组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城市群的出现。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已形成城市群的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要继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这是党和国家对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区域发展的战略决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 一、城市群的基本概念与界定标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演进,在一个区域内,资本、信息、资源、技术等逐渐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网络,城市便是支撑这个网络系统的关键节点。以大都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已经成为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并开始主导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 (一)城市群的基本概念 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之一。对城市群概念的表述,学者们莫衷一是,但认识在渐趋一致,即城市群是有很多城市组成的,彼此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共同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本文所谓的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几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二)与都市圈、城市连绵区等相关概念的区别 和城市群相关的概念有很多,比如都市圈、城市连绵区、城市带、组团式城市等等。由于这些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有时将其混用。但其实,城市群与都市圈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城市带与城市连绵区也各有定义。 有关城市连绵区的研究相对深入、全面,它是城市群的一种特殊形态,指以若干个数十万以至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为核心,与周围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干线大小城镇连续分布的巨型城市一体化地区。 城市带是指在一条交通干线上分布了大大小小很多个城市。和城市群概念不同的是,城市带所强调的是城市分布的形态,但城市之间不一定存在密切联系,而城市群强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及相互影响。 组团型城市和城市群极为类似,在经济联系、功能互补、交通发达方面都可谓典型的城市群,本质区别是,前者是一个呈分散状布局的城市,是现代大都市为避免交通拥堵和环境恶化通过建立新区形成的多中心格局,也有将周围的城市扩展进来,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组团型城市。而城市群则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集合体,无论如何发展也不会成为一个城市。 都市圈一词出现和使用的频率极高。此概念起源于日本,日本在太平洋沿岸分布了京滨、阪神、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共同构成东海道城市群。因此,可以认为,每个城市群都有一个或多个都市圈。都市圈属于同一城市场的作用范围,一般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大都市辐射的半径为边界并以该城市命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通过极化效应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获得快速的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城市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又一个都市圈或城市圈。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就可以认为形成了城市群。城市群的出现是一个历史的嬗变过程。

上海市天然气管网天然气特性分析

上海市天然气供气特性分析 二00四年六月 前言

1.上海市天然气的发展: 上海市是国际化特大型城市,是我国最早使用城市燃气的城市,城镇居民 已实现全气化。随着城市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人工煤气250万户、天然气100万户、液化石油气240万户的城市燃气供应系统。由于人工煤气的生产过程效率低、污染严重、成本高,需要大量的煤、油的运输,鉴于上海环境保护、地理位置、运输条件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上海市将逐步淘汰煤制气和油制气,用天然气逐步替代人工煤气。东海天然气的供气和西气东输工程的投产,为上海目前和今后城市燃气提供了充足稳定的气源,使上海这一有一百多年人工煤气生产和使用历史的特大型城市获得了燃气事业再一次大发展的机遇。根据上海市的有关规划,上海将在7-10年内在市区基本完成天然气转换,预计天然气供应量2005年将达到22亿立方米、2010年达到80亿立方米,分别占上海市 一次能源的6%和11%。对于上海这一国际化大都市而言,保证稳定地供气和安全使用天然气、降低燃气安全事故,是头等大事。 2.天然气来源的不同和性质上的差异: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的天然气产量为303.4亿立方米。而据预测,到2005、2010和2020年,中国的天然气需求量将分别达到645、1120和2520亿立方米;同期,中国的天然气产量将分别达到625、968和1420亿立方米。我国的天然气生产,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四川、塔里木、柴达木、鄂尔多斯和沿海大陆架区域以及油田伴生气。除了本国生产外,中国需要通过从俄罗斯、中亚等地进口天然气以及进口液化天然气等办法来弥补供需缺口。不同的油气田的天然气由于原始生物的种类、地质生成的条件的不同,其成分会略有差异,比如四川气田的天然气含有较多的氮气、油田伴生气会有一部分轻烃类成分等,它们的热值、密度等特性都有所不同。 3.天然气的成分和特性对民用燃烧器具的影响,燃具的燃气适配性问题: 每一种燃气燃烧器具都必须正常地燃烧,因此都是根据的一定的燃气的特 性进行设计的。燃气的密度、理论空气量、燃烧速度等等特性不同,在燃气器具上形成的一次空气量、火焰状况也是有差异的。我国的城市燃气分类国家标准GB13611将天然气分为10T、12T、13T。燃气器具的生产也是按照燃气分类的基准气或者按照销售地区的气源特性进行设计、测试,以适应当地气源的特性,保证正常燃烧。由于上海市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天然气发展规划,将在同一区域存在着不同来源的天然气,其成分和特性有一定差异,这必将对在上海使用的天然气器具的燃气适配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一部分:上海市目前和今后数年天然气气质的特性

国际化城市的标准

第一类为经济发展指标。反映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是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指标1、人均GDP是反映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内外指标体系均选择该指标并将其放在核心位置。根据预测,今后十年北京GDP增长速度年均约9%,到2010年北京人均GDP将达到6000美元以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参考其它城市的国际化历程,2020年左右北京基本达到国际化大都市水平的人均GOF标准值至少为10000美元。 指标2、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也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变化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出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城市的辐射力、凝聚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十五”期间。北京第三产业年均增长约10%,到2010年北京市三产比重预测值为62%。目前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三产比重已超过80%,考虑到发展的不同阶段与速度的关系,北京进入国际化大都市的最低标准值应为75%以 指标3、外贸依存度是反映城市外向型经济特征的主要指标,即城市的出口总额与城市GDP之比。随着中国加入WTO,“十五”期间净出口负数有增大的趋势,但开放程度的加深决定了外贸依存度的上升空间。从其它国际城市的发展经验来看,外贸依存度在30%左右即具备国际化特征。 指标4、R&D(研究与开发)投资占GDP比重是世界广泛采用的衡量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相关性的指标。增加科技投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增强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加研发投入的比重。根据GDP增长速度和目前其它国际化都市的相关指标,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标准应为5%以上。 第二类为生活水平与社会发展指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是实现城市现代化与自际化的根本目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进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指标5、人文发展指数(HDI)。这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自1990年发表《人类发展报告》以来所采用的人大发展综合指标,它由3项指标组成:长寿、教育成就、生活标准,以此构建人文发展指数,已被各国广泛采用。其中长寿根据预期寿命测定;教育成就根据成人识字率(三分之二权数)和大、中、小学的综合入学率(三分之一权数)组合得到;生活标准则根据人均GDP测定。HDI指标小于0.5视为低水平,在0.5―0.8之间为中水平。大于0.8为高水平。据联合国1994年人文发展报告统计,北京HDI 指标已达0.861,在世界上排名第31位,排在韩国、新加坡之前;北京国际化大都市标准值至少在0.9以上。

国外五大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特点

国外五大城市群的产业结构特点 城市群这一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便成为了地理、社会、区域经济等学科研究的热点话题。有别于单一城市,城市群更有利于区域总体资源的整合配置,从而提高效率,降低发展成本;同时,其对外界的整体影响力度更大,范围更远。近年来,城市群更是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单一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基本单元。 目前,世界公认的发展最早最好的城市群有五个,它们分别是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以及英国中南部城市群。作为区域发展的中心,这些典型的城市群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城市群在人文社会、空间地理和政治经济方面的共性;同时,由于历史地理等影响发展的因素不同,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自己独有的个性特征。本文试图从经济领域的产业结构方向分析这些城市群的 特点,以期能概括出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典型特征。 一、国外五大城市群概况 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是世界上首个被认可且公认实力最强的城市群。它以纽约为中心,包含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等主要城市。含10万以上人口城市40个,大小城镇共200个,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从芝加哥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到匹兹堡和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纵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边界。它的兴起得利于五大湖地区丰富的煤铁资源和便利的水运,重工业发达。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是一个多核城市群,一般可细分为以东京为中心的东京城市群,以大阪为中心的京(都)(大)阪神(户)城市群和以名古屋为中心的中京城市群。著名城市主要有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神户、横滨等。 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构成了一个现实意义上的超级城市带,区内1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约有40座,主要核心城市和地区有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德国的鲁尔区及巴黎。 英国中南部城市群主要指从伦敦经伯明翰、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城市连绵带。其代表城市主要有伦敦、伯明翰、利物浦和曼彻斯特。

上海市城市设施水平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上海市城市设施水平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对上海市城市设施水平具体情况做出全面梳理,从城市供水普及率,城市燃气普及率,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数,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共厕所数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上海市城市设施水平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 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上海市城市设施水平具体情况的理解,洞悉上海市城市设施水平具体情况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上海市城市设施水平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上海市城市供水普及率指标分析 (3) 一、上海市城市供水普及率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城市供水普及率现状统计 (3) 三、上海市城市供水普及率占全国城市供水普及率比重统计 (3) 四、上海市城市供水普及率(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上海市城市供水普及率(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城市供水普及率(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城市供水普及率(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上海市城市供水普及率同全国城市供水普及率(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上海市城市燃气普及率指标分析 (7) 一、上海市城市燃气普及率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城市燃气普及率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上海市城市燃气普及率占全国城市燃气普及率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上海市城市燃气普及率(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上海市城市燃气普及率(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城市燃气普及率(2016-2018)统计分析 (9)

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关系研究(经济学)

产业集群与城市群关系研究(经济学)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化的高级形式——城市群的出现和发展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群不仅仅是许多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的简单集聚,它强调具有重要产业联系的经济区域的空间组织,其基础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作为提高城市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城市化的驱动力,从而加速城市群的形成。城市群的发展对产业集群有反馈作用,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关键词:产业集群;城市群;集群效应1产业集群的一般理论体系1.1产业集群的概念产业集群是指相同、相似或相关产业的企业聚集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地理位置上,释放集聚效应,从而吸引为其服务的相关机构进入该区域,从而形成一个群体1.2国际产业集群理论作为一种组织形式,产业集群的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以及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变化有其理论基础。对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机制的研究和阐述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歇尔。马歇尔首先提出了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并把专业化产业聚集的特定区域称为“工业区”他认为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好处是技术经济、机械经济和原材料经济。“工业区”内企业的集聚可以降低劳动力搜寻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使集聚企业的生产效率高于分散的个体企业。尤其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区域内知识溢出和协同创新的环境,也促进了企业集群的发展。克鲁格曼发展了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将产业集群的外部性分为经济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克鲁格曼在他的理论中强调了产业及其生产的必然性和空间分

布的偶然性,也就是说,在一个地方会形成什么样的产业集群既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国内较早的学者是北京大学的王季慈教授。她首先系统总结了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和新产业带的理论。在反思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她指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是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集群,创造区域创新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优势。1.3产业集群的特征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定义,成熟的产业集群一般应具备以下特征:(1)区域空间集聚产业集群首先表现为在一定空间内的集聚。也就是说,大量的集群企业高度集中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形成“集群”现象。空间集聚是空间经济的内在要求和最突出的形式特征(2)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的相似性集群的运行机制基于“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是维系集群内企业形成的长期关系的纽带。因此,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应该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产业文化和氛围,这有利于集群中的企业增强相互信任和认同感,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深化专业分工,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3)集群内产业间的相关性集群中的企业通常处于同一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专门从事某项技术的研发、生产和开发、配套服务等活动,形成具有保密环节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体系。这种联系已经从工厂联系扩展到工业联系,包括实体的物质联系和非实体的信息联系,后者日益成为企业间联系的核心内容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让·戈特曼首次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在他著名的论文《都市圈》中,他聚焦于由美国东北海岸的一系列大都市形成的大城市的连续经济区,并以希腊单词“都市圈”命名这种巨大的城市空间形式,它最初

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

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 国务院批准实施到2020年北京上海之后中国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 西安 西安,中国西北地区最大城市,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当今西安为副省级城市,陕西省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亚洲知识技术创新中心中国大飞机的制造基地,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然而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西安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发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国务院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西安建设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我国又一国际化大都市。 未来大西安将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将逐步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富有东方历史人文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世界文化之都。大西安的规划范围将包括西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市富平县,咸阳市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面积12009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范围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面积1280平方公里。2008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西安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时隔一年,2009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提出2020年西安建设成为8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以上的国际化大都市。在国际上,国际化大都市有一些主要的评判指标,在打造大西安的过程中,西安也将向这些指标奋进。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表示,到2020年,也就是说,还需10年,西安的目标指标大部分将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用10年达到国际化大都市指标 在国际上,国际化大都市有一些主要的评判指标,在打造大西安的过程中,西安也将向这些指标奋进。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表示,到2020年,也就是说,还需10年,西安的目标指标大部分将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 其中,城市规模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到2020年,大西安的城市人口将达到800万-1000万人,到规划期末的2030年,大西安的城市规模将达到1329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200万人,进入国际化大都市之列。 在经济实力方面,2020年西安人均生产总值目标数据将达到10000美元,基本上达到国际化大都市的10000-12000美元的标准。 在国际交流方面,国际化大都市要求一半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外国金融机构数量100家以上,外籍人口比例5%-20%。目前西安跨国公司进驻数量还不到100家,外国金融机构数量6家,外籍人口比例只有0.08%,2020年目标数据跨国公司200家以上,外国金融机构、外籍人口都需大幅度增加。 轨道交通方面,国际化大都市标准为轨道交通客运比重将不少于50%,目前,西安2020年的目标数据为占比达到25%,未来10年肯定是西安轨道交通大建设期。 大西安辐射8个大城市 大西安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分别为: 第一层次大西安都市圈辐射范围 区域范围:成都、重庆、武汉、郑州、太原、包头、银川、兰州。

世界五大都市圈

世界五大都市圈 世界上最著名的都市圈为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及北美五大湖等五大都市圈。这些都市圈各种要素集聚度高、国际交往能力强,汇聚了大量财富和先进生产力 都市圈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的城市集合。从经济发展层面上讲,都市圈是一个集社会、经济、技术为一体的网络化经济空间。它建立在区域市场整合的基础上,也是产业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的产物。都市圈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纽约都市圈 形成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基于其地缘优势的外向型经济基础 纽约都市圈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世界五大城市群之首,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跨越了10个州,其中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5个大城市,以及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该区域总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陆地面积的1.5%。圈内人口达到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集中了美国70%的工业。 纽约都市圈的演化经历了大致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870年之前的孤立分散的城市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伴随着交通与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城外人口聚集到城市,城市规模迅速膨胀,但各城市间的联系较少,显现出彼此独立发展的状况,地域空间板块结构极其松散;第二阶段是1870年后到1920年初的单中心城市体系形成阶段,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横贯大陆铁路网的形成,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各城市的建设区基本成型,整个区域逐渐形成了以纽约、费城两个超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发展轴线;第三阶段是1920年到1950年的多中心城市群雏形阶段,城市发展不断向周边郊区扩展,超越了建成区的地域界限,逐渐形成了大都市圈;第四阶段是1950年以后的大都市圈发展成熟阶段,随着城市郊区化的出现,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在扩大,且沿着以纽约、费城两个超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发展轴线扩散,圈内各城市的形态演化以及枢纽功能走向成熟。 纽约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是基于其地缘 优势的外向型经济基础。纽约依靠其港口的优势,通过海运带动国际经济与贸易,并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有序的区域分工格局等,迅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力量,并且通过这一核心力量不断地向周围区域扩散与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与城市的蔓延。

城市燃气行业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 城市燃气业进入业态变迁期 城市化推动城市燃气行业稳步发展 城市燃气是城市居民、工商户的生活能源之一,用于炊事、制冷等。它包括管道气和瓶装气。管道气主要是管道煤气、管道天然气。瓶装气基本是液化石油气(LPG )。 作为公用事业,城市燃气行业发展的动力来自城市化。一方面,城市的“集聚效应”使集中供气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城市生活要求使用燃气清洁高效的生活能源。从统计数据来看,反映燃气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年度供气量与城市人口数量在增长方向和速度上都基本一致。 基于以下理由,我们相信城市燃气行业未来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 中国城市化始终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城市人口的 增加扩大了燃气潜在用户数量。 ? 作为公用事业发展最有力的推动者,政府在“十 五”专项规划中提出目前城市气化率由84%提 高到95%。 ? 越来越多的城市对能源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使 得煤、汽油等重污染能源的使用受到越来越严格 地限制。 ? 家庭小型化趋势有利于人均用气量的增长。经验 表明,户均人口越少,人均年用气量越高。目前 城市化是推动燃气行业 发展的动力 基于对城市化发展的良 好预期,城市燃气未来稳 定增长

城市中已经出现了户均人口不断下降的趋势,预 示人均用气量不断上升。 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上升,环保意识不断提 高,也有利于城市燃气行业的发展。 各业态增速不一 无论从用户还是用量上看,目前液化石油气是城市燃 气的主体。2001年,城市燃气用户中瓶装液化石油气用 户大约占64%,管道气用户占36%。以热值计算,总体 目前液化石油气占燃气主体 液化石油气以石油为主要原料,以钢瓶为主要消费、 运输载体。由于运输方便,液化石油气在燃气发展初期较 快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液化石油气消费国。 近年来,液化石油气的供气量和用户数一直平稳增

我国将形成九大都市圈

我国将形成九大都市圈 作者:蒋存良存良寄语:地理虽是冷门科系,但也可能在找工作时少了些许竞争的烦恼,工作做久了,好像没有好与不好,只有享不享受,试着享受自己的工作种类,喜欢自己的工作内容,最后生活与生命都将变成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借助周末休假的契机忙里偷闲,挤一点时间出来写一篇微型论文,姑且叫作微论。 内容摘要:谈到经济区域化、城市群、都市圈等等一些战略规划的概念,大家的印象中不外乎诸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辽中南等等一些地方,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逆城市化出现,国际贸易频繁,各地政府行政干预,纷纷举起旗帜,喊出口号,付诸行动,戮力实现,相继打造出一批批新兴经济区。譬如天津滨海高新开发区,山东蓝色海洋经济开发区,江苏沿海经济开发区等等,大大小小的经济试验点星罗棋布。都市圈的经济辐射,自然流,物质流是沿着同心圆顺势向外的,而行政利益往往会与经济利益产生矛盾,因为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不重合,出于权衡利弊的考虑,就需要整合行政资源,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城市圈的整体发展使单个城市的发展更加完善。城市圈的内聚力表现为城市圈所具有的吸纳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能力。城市圈的发展演化中,凝结了广大地区范围内的文化、科技、教育力量,强化了城市圈的内聚力。城市圈能够克服单个国际性城市在资源、幅员等方面的不足,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调整资源配置,实现圈内城市的共同增长。城市圈的形成过程实际上也是各城市之间关

系越来越密切的过程。发达的交通条件使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动加速,从而使城市圈内各城市能够摆脱自身资源的有限和市场不足的弊端得以更好地发展。一个内部经济发展协调的城市圈可以使地理位置、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不同的各等级的城市承担不同的经济功能,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单个城市无法达到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益。 关键词:产业梯度承接;产业区域化;沿长江经济开发带(一)、长三角都市圈:狭义的长三角即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泰州、扬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等共计15个城市。该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资源禀赋丰富,交通运输发达,科教文卫先进,土地状况良好,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产业经济区,是长江流域经济大动脉的龙头,担起沿海地区承南启北的作用。这一区域以全国1%的土地、6%的人口,创造出了全国18%的GDP,年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近1/3,被称为正在崛起的世界第六大城市圈。产业结构重心主要包括: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诸如:一般电子和微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产业;能源类、资源类等石油化工电力设备制造业;橡胶、塑料、化纤等高分子合成材料产业;航空航天原子能等高端产业;信息商业、金融、资讯、运输等服务产业;建筑、重型机械、生物制药、食品纺织等轻、重制造业。此外长三角城市圈的江浙14城市纷纷针对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互融互动,重新审视自己在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的位置,并制定了相关发展战略,实行产业区域化:南京在长江三角洲城市圈中的定位是:长江下游重要的区域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中

2017-2018城市燃气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17 城市燃气行业风险分析报告

摘要 2011年,“高产量、大缺口、波动价格”成为城市燃气行业的代名词,行业总体延续了2010年的增长态势,产量略有上升,需求同比快速增长,燃气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高位回落,行业效益有明显提升。2011年5月27日,工信部发布《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指南》,成为十二五期间的行业发展指导性文件。保障天然气供给为目标,按照“稳定东部、加快西部、开发海域、拓展海外“的思路,重点开拓海域及主要油气盆地和陆地油气新区。依靠科技进步,大幅提高油气田采收率。推动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加强境外油气资源合作开发。 回顾2011年—— 产量增速放缓:2011年,我国天然气产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达到1025.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约6.90%,增速比2010年有所放缓;2011年1-12月,全国液化石油气的产量达2180.9万吨,同比增长6.31 %,比2010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2011年,全国煤气生产量达4020亿立方米,增速比2010年大幅下降接近10个百分点,仅增长0.29%。 需求快速增长:2011年,天然气市场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表观消费量达1307.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5%,为2008年来最大增幅,增幅较2010年提高3个百分点。 产销率一路回升:最近几年受城镇化建设和城镇管网改造不断发展、天然气长输管网快速推进、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我国天然气需求快速发展,供不应求供求矛盾进一步紧张。截至2011年12月末,我国城市燃气行业的产销率为1.13,较2010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北京世经未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1 中国农业银行

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是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地带的核心地区,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地跨苏皖两省,自2006年首次发布都市圈评价指数至今,南京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排名均居全国前五。[1] 南京都市圈基础产业实力雄厚、金融体系完整、科教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制造业、旅游业、金融业、科教和文化中心,具有兼容并蓄、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多元文化特征。[2] 都市圈成员城市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市,总面积6.3万平方公里。2011年底常住人口3296万人,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万亿元。南京都市圈的战略定位为:辐射中西部的国际性重要门户;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泛长三角转型与合作发展示范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都市圈。[3] 中文名称南京都市圈外文名称Nanjing Metropolitan Circle别名南京经济圈行政区类别都市圈、跨省城市群所属地区华东地区电话区号025、0511、0514、0517、0553、0555、0550、0563邮政区码210000 241000 243000 239000 242000 212000 225000 223000地理位置长江下游沿江地区面积5.1万平方公里人口3300万人(截至2013年底)方言南京官话、吴语、江淮官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北端

和温带季风气候南端著名景点夫子庙、中山陵、明孝陵、镇江金山、瘦西湖、采石矶、芜湖方特等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淮安机场、扬泰机场火车站南京站、芜湖站、马鞍山站、扬州站、淮安站、镇江站、滁州站核心层城市南京、镇江、马鞍山、宣城、滁州紧密圈层城市扬州、芜湖、淮安生产总值1.96万亿元(2012年)目录1规划沿革2功能定位3成员城市4总体目标5结构布局结构布局跨界新城6交通建设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过江通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航运港口7空间组织8社会发展社会经济工业生产经济质量服务水平社会民生9国家战略10最新情况1规划沿革编辑2012年中国18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排名“南京都市圈”是国家五大都市圈之一(从2006年第一次发布都市圈评价指数至今,排名前5名的都市圈一直未有变化,分别是上海、广州、首都、杭州和南京五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二,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着重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之一,其范围锁定在南京周边100公里左右,由于驱车往来只需1个多小时,故又被称为“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城市概念,而是一个被发达的交通网络紧密联系起来的城市群落。其实质是以南京为中心形成一个经济区域带,在这个区域带里,大家共同发展,共同做强做大,即以一个城市为龙头来带动一大批城市及周围城镇发展。[2] “南京都市圈”源于国家计委一份关于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