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专利政策法律化路径研究_梅术文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专利政策法律化路径研究_梅术文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专利政策法律化路径研究_梅术文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专利政策法律化路径研究_梅术文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专利政策法律化路径研究

梅术文

(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收稿日期:2013-07-

25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30920130132016);江苏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创新项目(OPIPC201201)作者简介:梅术文(1975-)

,男,湖北黄梅人,法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江苏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学、知识产权政策。

摘 要: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背景下,专利政策成为激励创新的公共选择。专利政策法律化是解决当前政策实施中政策异化、政策矛盾和政策工具不均衡的重要举措,是建构创新驱动发展制度激励体系的必然要求。专利法和专利促进法是专利政策法律化的基本途径。建议制定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基本法,以之为上位法依据,完善专利促进政策法规,实现已经成熟、稳定的专利政策的法律化。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利政策法律化;专利法;专利促进法DOI:10.6049/kjjby

dc.2013040884中图分类号:G3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4)01-0111-

050 引言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指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

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通过专利政策来激励和保护创新,已经成为普遍共识。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施行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专利政策体系。可以预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辐射叠加效应必然导致专利政策频繁出台。目前我国推进知识产权战略仍主要采取“

政策之治”,但大量的专利促进政策没有纳入法治化轨道。因此,有必要实现专利政策的法律化,防止现有法律“空洞化”,避免“政策治理”的冲突和局限,实现专利政策的“法律治理”

。专利政策法律化是一项全新的研究课题,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美国学者多采取实用性、个别化的研究方式,对较有影响的拜杜法案、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设置法案、301条款和337条款等进

行了细致研究。哈佛大学教授William 

Fisher[2]

分析了美国将创新政策予以法治化的过程和意义。Peter 

K.Yu[3]

则研究了美国推行国际知识产权政策法律化的路

径和模型。韩国2011年出台的《知识产权基本法》是知识产权政策法律化的集中体现,引起了韩国学者的高

度关注。韩国东国大学名誉教授朴荣吉[4]指出,韩国之

所以制定知识产权基本法,

是因为最近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知识财产管理和保护战略,并积极推进准法律性质的知识财产政策。在日本,北

海道大学教授田村善之[5]

认为,日本知识产权战略推

进工作未因政权频繁更迭而受到根本影响,得益于知识产权政策的法律化治理。

中国只有少数学者在研究成果中提及专利政策法

律化及其路径问题。曹新明[

6]

认为,制定地方知识产权促进条例是地方知识产权战略法治化的要求,有助于

各种知识产权促进政策的协调。朱雪忠[

7]

认为,有必要整合专利行政保护和专利战略实施中的各种行政规章和政策文件,并起草《专利促进和保护条例》。个别国外学者也对中国的专利政策法律化问题进行了探讨。俄勒冈大学教授Rechard 

P.Suttmeier和博士研究生Xiangkui Yao[8]

对中国未在法律化轨道上推行专利政策进行了批评。鉴于“法律空洞化”和“政策之治”的诸多弊端,我国当前应加快向“法律主治”转型。因此,本文拟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

以专利政策法律化为主题,分析专利政策法律化的功能和路径,提出相应的建议。

1 专利政策法律化缺失引发的问题

专利政策法律化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把经实践检验为成熟、稳定的,并且在较长时期内调整规范社会关系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和规

章,使这些政策获得法律效力保障,同时通过法律形式禁止明显不符合法治精神或者经检验违背法治原则的政策,由此建立起来的一般行为规范。转化为法律的政策必须具备影响的全局性、内容的稳定性、转化的成熟性等要件。专利政策法律化是解决当前政策实施中政策异化、政策矛盾和政策工具不均衡的基本举措,是建构创新驱动发展制度激励体系的必然要求。

(1)由于专利政策缺少法律化的指引,导致某些专利政策虽然以推动创新为目标,但是在实际运行中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甚至出现了“异化”现象。当前,专利政策失灵的典型表现是所谓的“专利幽灵”和“垃圾专利”现象。“专利幽灵”是“专利摊派”的结果,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完成年度专利申请数量,向所属企业和科研单位下达硬性专利申请数量指标的必然后果。据报道,某地一家小小的图文设计店店主,一夜间成了149项专利的主人,仅申请成本就在5万元以上。“幽灵专利”事件符合“专利摊派”乱象的大部分指证,煞费苦心炮制149项“幽灵专利”对小小图文店主有害无益,只能起到美化当地政府部门政绩的作用[9]。所谓“垃圾专利”,是指在专利资助政策、教育导向政策、科技导向政策的激励下,企业科研工作者或者其他研究人员为了评职称、获得政府资助或者被认定为高科技企业,为申请专利而申请专利。有报道称,2012年某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利拥有数量达300多项,居全国高校之首。后经调查发现,是因为该校老师因评职称压力,纷纷去专利技术服务中心购买专利,只要交上800元钱,就可以拿到一张盖了“公章”的专利证书[10]。上述现象表面上看是高校或者企业的申请专利行为,但是实质上要么是被政府强制,要么是为了获得职称晋升等功利目的,要么是政府在为专利申请买单。部分地区出台的知识产权政策已经出现明显偏差,助长了盲目追求专利数量的错误倾向[11]。在这样的政策激励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只能落空。

(2)由于专利政策欠缺法律化规划,导致专利政策表现形式繁多,内容重复矛盾,阻碍了政策的执行,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有效评价。从理论上归纳,现行专利政策有多种形式,包括: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代表的总纲性政策;以“专利规划”和“年度推进计划”等为代表的规划类政策;以地方知识产权战略和地方专利促进条例为代表的地方性政策;以展会过程中的专利保护、海关专利保护、对外贸易中的专利保护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专利管理等为代表的事项类专利政策,以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意见为代表的司法类政策等。自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以来,上述政策文件已经不下几百件。如此众多的政策文件,均声称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纲,相互间内容重复过多,而且并非都遵循统一的政策基准。例如一些政策文件强调“依法保护”,一些政策文件却变化为“合理保护”或者“适度保护”。所以,即便是专业人士,在

如何有效执行上述政策文件上也心存困惑,更别说普通公众了。

(3)由于专利政策欠缺法律化的控制,导致专利政策工具配给不合理,强制性政策工具过多,政府的力量过于强大,妨碍政策实施中市场化力量发挥作用。我国专利政策是在相对封闭环境下通过行政或准行政手段强制运行的。这种边界条件的优点是,政策在空间隔离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外部因素干扰,政策制定与推行的速度比较快,可以忽略中间运行过程,直接关注政策目标。但这种模式的明显缺点是,无法对政策的连带后果进行法律控制,也无法规避政策黑洞、政策异化造成的设租与寻租活动,没有具体责任人为政策运行失败承担责任。一旦封闭的政策边界被打开,原有政策的潜在漏洞就将遭到攻击,导致政策运行过程中出现各种障碍与损失[12]。目前,专利政策推行速度过快,在政策评价中重视政府权力而忽视法律手段。有些政府机关推行专利政策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寻求专利主管部门的政治地位和行政权力,进而更愿意在专利政策中选取强制性的政策工具,以显示政府主管部门存在的价值。由于在政策拟定中没有以法律制度的形式规范创新主体参与途径和程序,或者即使参与也没有法律形式保障其最终话语权,政策运行缺少法律约束和监督,无法形成真正的政策评估与反馈。

2 专利政策法律化的制度功能

专利政策法律化是专利政策系统性的要求,也是专利政策系统性的必然结果。专利政策系统性的实质表现为专利政策目标和政策内容的一致性,形式表征是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工具的统筹和协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专利政策的合法化整合提出了基本的判定标准。自2008年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来,政府、行业、司法机关都出台了自己的专利政策。从地域层面上看,不同的省、市、县各有自己的专利政策。毫无疑问,专利政策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专利政策越丰裕,其系统性压力就越大。实际上,专利政策法律化是实现专利政策系统性的根本手段。

(1)通过专利政策法律化,确保专利政策的动态调整和及时修正。维护专利政策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必须在专利政策法律化过程中对现有的中央和地方专利政策文件逐一进行分类、审查、甄别,按照废止、修改、继续生效等方式进行规范化,将成熟的政策措施转化为法律规定,提高立法层次,清除政策文件内容之间的矛盾和重叠。通过出台新的法律文件补充修改有关内容,使之成为内容和谐统一、符合当前实际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则体系。对于影响甚至阻碍创新驱动发展的专利政策,应该及时废止;对于地方专利政策、行业政策中与现行法律相悖逆的规定,应及时予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年

以改正。应该分析专利资助和专利申请中出现的政策问题,清理各种政策措施,调整政策方向,出台新的法律文件,改变专利评价标准,促进专利有效转化,切实实现专利政策激励创新的功能。各地专利管理部门应制定或修订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围绕区域产业发展方向,规范调整资金资助的对象和范围,将资助的重点从专利申请转移到专利权保护、专利实施和专利信息利用上来[13]。

(2)通过专利政策的法律化,建立和调整专利政策系统中的新型社会关系。这种新型社会关系体现出以创新为归宿的人本精神和公众参与价值,就此而言,专利政策法律化构建的重点是实现专利政策系统中各种基本利益关系的有序化,重点包括:①协同创新社会关系中的专利政策法律化。协同创新事实上是一种集体创造力的体现[14]。因此,应该以立法的形式优化国家投资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中的专利管理,完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建立更科学的利益分享机制,维护国家、科技项目责任单位、科技项目牵头组织单位、子课题申报单位以及委托方的权利义务,实现专利资源和相应利益的合理分享。此外,还应制定《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产权管理条例》,推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专利激励政策,建构协同创新中的专利激励机制;②企业创新社会关系中的专利政策法律化。制定相应的专利促进法规范,明确以企业为目标客体制定的专利政策必须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研究制定《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指南》、《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等指导性法律文件,以法律形式强制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构和创新。通过制定《知识产权促进条例》、《专利资助条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政府介入市场行为的限度和范围,减少政府机构的“拍脑袋工程”数量,切实增强专利政策激励企业创新的实际功能;③专利审查、代理和执法关系中的专利政策法律化。通过制定、完善《发明专利申请优先审查管理办法》、《专利审查办法》和《专利代理条例》,明确专利审查和专利代理的具体规则,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以及低碳技术领域、节能环保等有助于绿色发展的专利申请优先开展审查工作,改善专利审查员和代理人员的基本地位,推动建立专利代理人、专利工程师的考核、职称和晋升机制。通过制定和完善《专利行政执法办法》、《专利行政管理办法》等规章,提升专利管理和执法的法治化水平。

(3)通过专利政策法律化,实现专利政策中强制性工具、自愿性工具和混合性工具的合理配置。加拿大学者霍莱特和拉梅什[15]指出,根据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高低,在自愿性—强制性的坐标系上区分自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这3类政策工具。其中,自愿性工具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市场;混合性工具包括信息与规划、

补贴、产权拍卖、税收与使用者付款;强制性工具包括管制、公共企业和直接提供。他们认为,当政府面对的社会行动者的类型和数量比较多且彼此间相互冲突时,政府难于辨析孰优孰劣。可以利用市场工具实现自由竞争,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配置资源。专利政策本身是国家干预市场秩序的结果,它不是一种自生自发的秩序,但也不等同于所有专利活动均要建构在国家干预或者行政权力管制之下。

在专利政策法律化过程中,应该坚持运用以下原则配置专利政策工具:①市场能够解决的,尽量交给市场。例如,更多地借助市场“倒逼”机制,促使更多企业提高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积极性;②立法的重点在于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创建良好的专利保护环境。例如,提高专利审查水平,加强专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造良性的专利执法机制;③发挥自愿性政策工具的作用。例如,鼓励更多的第三部门出台解决专利问题的公共政策。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以行业奖励、行业资助、行业管制或者行业标准等自愿性的政策工具辅助推动专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④最大限度地改善处境最差者的地位。按照罗尔斯的正义论,以基本自由优先原则为第一正义原则,以改善处境最差者的地位为第二正义原则。上述正义原则为正确协调专利政策工具的使用提供了理论参考。事实上,任何强制性专利政策的行使,都应该促进专利活动中最弱环节的创造活动。例如,通过制定《专利资助条例》,明确资助重点,提升专利质量,鼓励行业奖励和资助,扶持最弱意义上的“中小微企业”。

3 专利政策法律化的基本途径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抉择,会引发新一轮的专利政策扩张。这是因为,主流理论认知均确认专利政策对于创新驱动的激励、引导和保护功能,从一定程度上讲,没有合适的专利政策,就没有可持续创新,也就不会有创新驱动发展。制定良好的政策只是政策推行的前提而非全部。只有政策得到有效执行,才能将纸面上的政策变为推动创新发展的实践。就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行以来的情况来看,专利政策以行政和经济手段予以推行的比重较大,大量本应被纳入法治化轨道的专利政策没有得到法律化。因此,有必要通过合适的途径实现专利政策的法律化。

3.1 专利法是专利政策法律化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看,专利法也是一种公共政策选择,是社会政策的工具[16]。在具体内容上,专利法律具有促进专利创造和运用的功能,不同的保护标准、程序机制和制度内容体现了相应的政策取向。然而,专利法律在激励创新方面主要是私权规制、市场导引和内生促进。专利法授予技术创新成果以私权———专利权,权利人

·

·

 第1

期 梅术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专利政策法律化路径研究

在私权护佑下制止未经许可对技术方案的制造、销售和使用行为,进而收回创新成本,获取因创新带来的先发优势和垄断利益,维护创新者的积极性。在这一进程中,专利法并没有与创新以及由创新带来的经济发展发生直接互动,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私权是个人自治的基本工具。至于专利权激励了哪些领域的创新,这些创新成果是否已经转化,在保护专利中如何维护新兴产业的利益和发展,专利法并不关注。尽管专利法有政策选择的内容,但并非所有专利法规则都是政策性规范。事实上,大量专利法规范是公理性法律规范,它们是法律理性的体现,彰显了法律概念和制度精神的本来面目,进而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普遍适用和一般性继受。例如,侵犯专利权的损害赔偿责任中的“填平规则”,不能从中挖掘出显见的政策色彩,而惩罚性赔偿规则却可以是政策选择的结果。

可见,专利法只是专利政策法律化的基本途径之一,而非全部。立法者可以将专利政策中授权性、自愿性、市场性的政策规范转化为专利法的内容。实际上,修改专利法的工作在2008年已经完成,新修订的专利法也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后还应根据专利政策推进情况,将带有私法性质、市场力量调整的有关专利权主体、专利权客体、专利权内容、专利权限制、专利权授权和专利权保护的政策措施,通过修改完善专利法的方式予以法律化和规范化。3.2 专利促进法是专利政策法律化的最重要途径将专利政策中专门用于促进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政策规范转化为专利促进法的内容,是专利政策法律化的最重要途径。事实上,专利促进法是专利政策法治化的最重要部分,应该引起特别重视。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27个省级地区(除海南省、西藏自治区、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外)颁布了“专利促进条例”,地方专利促进法立法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遗憾的是,在国家层面还没有统一的“专利促进法”,专利政策法律化缺乏统一的制度支撑和上位法依据。不少专利政策、著作权政策和商标政策具有关联性和统一性,因此,我国并不适合单独制定一部“专利促进法”。更为妥适的选择是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为指导,研究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促进法”。制定一部更高位阶、适用全国范围的“知识产权促进法”的理由在于:

(1)不少知识产权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应该建立相应的专利促进制度和机制,建立这些制度和机制不能缺少法律依据。公共政策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从而具有权威性[17]。否则,专利政策的制定将有违法或者逾越法律的嫌疑。例如,《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要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的知识产权审议制度,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该制度的建立就缺少合法性基础。

(2)一些知识产权政策文件中存在的制度性规划,或者下位法的规范经过检验具有长期性、稳定性、正面性和实效性,可以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固化。英国法学家阿蒂亚[18]指出,法律在很大程度上是政策的工具,要促进政策也可以采取其它手段,但从最广泛意义上讲,主要的手段是法。例如在地方性“专利促进条例”中普遍规定的“专利强制检索制度”,就可以上升为“知识产权促进法”的内容。

(3)我国已经存在一定数量的属于知识产权促进法的法规或者规章,它们需要上位法的依据。在现有立法中,这些行政规章往往以专利法作为其上位法依据。但是实际上,专利法并不具有全面促进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制度价值。例如,展会中的专利保护、海关的专利保护、重大科技专项中的专利管理等行政规章,虽然在我国专利政策实施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实质上并不存在明确的法律授权。只有存在上位法的“知识产权促进法”,才可以为这些已经存在的法律规定提供依据。

(4)通过制定“知识产权促进法”,实现知识产权促进政策法律规范的体系化。由于现有的知识产权促进规范散见于不同的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中,既不利于主管部门使用这些法律和政策,也不利于企业和普通民众运用它们。将知识产权促进法规范中的核心制度和规则以基本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可以实现由政策语言到法律语言的转化,推进现有知识产权规范的整理和编纂。

(5)知识产权政策文件中提出的具体政策措施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政策异化、失灵现象或者存在潜在的政策风险,需要通过上位法进行规范。例如专利资助问题引发了“垃圾专利”,片面追求专利数量和政绩引发“专利摊派”,解决这些都需要在政策调整中借助更高强制效力和法律位阶的立法文件,否则各地已经存在的各种专利资助、专利摊派政策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整治。

4 专利政策法律化的重点举措

在既有的法治实践中,重视通过完善专利法实现专利政策的法律化。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专利政策不仅呈现出量上的几何级数增长,而且出现了政策矛盾、政策异化等现实压力。为了推进专利政策法律化,必须强化专利促进法制度体系的建构,这应该成为专利政策法律化的重点举措。

(1)研究制定《知识产权促进法》,作为统帅专利促进法律规范等的基本法律。具体涵盖知识产权部际协调制度、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制度、知识产权政策评议机制、专利资助制度、专利强制检索制度、知识产权税收优惠制度、科技活动中的知识产权导向制度、知识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年

产权金融支持制度、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调解制度、知

识产权执法衔接制度、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海外诉讼风险基金制度、重大经济活动的知识产权审查制度、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制、维权援助机制、预警机制、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技术职称评定体系等重要制度。

(2)以法律形式规范各类成熟、稳定的专利政策。包括完善《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专利行政执法办法》、《发明专利申请优先审查管理办法》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适时起草《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议条例》、《专利资助条例》、《职务成果条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办法》、《知识产权评估管理办法》、《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产权管理条例》等知识产权促进法规和规章。

(3)推进“地方专利促进法”的完善。地方知识产权政策应该在“知识产权促进法”的原则和规则下运行,不能随意超越法律制定各种“土政策”,减少地方专利政策的非法治化现象,规范地方行政机关的权力运行。同时,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适合本地特点的专利政策。当这些专利政策成熟、稳定时,再按照专利政策法治化的要求,通过修改本地区的“专利促进法”,实现这些专利政策的法律化,通过法律手段推动地方经济的特色化集聚和创新式发展。

5 结语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了新一波专利政策的酝酿和生成。通过法律手段固化各种比较成熟的专利政策,是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实现创新政策系统性的全新要求。专利政策法律化旨在解决政策扩张带来的弊端,满足政策系统运转的需求,是从“政策之治”到“法律之治”的战略选择。专利政策法律化需要综合性法律体系,基本路径在于实现专利法和专利促进法之间的勾连和区分。其中,建构专利促进法的理论和规则框架,正是制度创新的基本表现,也必将促进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和管理创新。然而,专利促进法毕竟是新生事物,还未引起学界和实务部门的足够关注。因此,有必要以制定《知识产权促进法》为抓手,带动其它主要专利促进法规范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同时辅以地方性的专利促进条例,共同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参考文献:

[1] 王志刚.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J].求是,2012(23):52-54.

[2] WILLIAM W FISHER.The implications for law of user in-novation[J].Minnesota Law Review,2010(9).

[3] PETER K YU.The glob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der andits undetermined future[D].Drake University Law School,2010.

[4] [韩]朴荣吉.韩国知识财产基本法的战略及任务[C].2012知识产权南湖论坛文集,2012.

[5] 田村善之.日本知识产权战略的最新发展[C].2011年中日韩知识产权研讨会文集,2011.

[6] 曹新明,等.关于制定长沙市知识产权促进条例的研究报告[Z].2012.

[7] 朱雪忠,等.《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建议稿及简要说明[Z].2011.

[8] RECHARD P SUTTMEIER,XIANGKUI YAO.China’stransition[J].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2011(7).

[9] 赵强.“幽灵专利”背后藏着利益幽灵[EB/OL].http://ip.people.com.cn/n/2013/0319/c136655-20833823.html.2013-03-19.

[10] 王晓雁.“中国科研最牛高校”是哪一个[EB/OL].http://www.ipr.gov.cn/gndtarticle/updates/otherupdates/

201302/1735268_1.html.2013-02-17.

[11] 刘平.我国当前知识产权奖励政策存在的偏差及其调整[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6):33-36.

[12] 李侠,邢润川.浅谈科技政策失灵现象[J].科学学研究,2001(2):37-40.

[13] 甘绍宁.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67.

[14] 钟灿涛.面向协同创新的大学知识产权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2):127-131.

[15] MICHAEL HOWLETT,M RAMESH.Studying publicpolicy:policy cycles and policy subsystem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80-98.

[16] 刘华.知识产权制度的理性与绩效分析[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4:46.

[17] [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政策[M].唐亮,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5.

[18] [英]P.S.阿蒂亚.法律与现代社会[M].范悦,等,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134-135.

(责任编辑:万贤贤)

·

·

 第1

期 梅术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专利政策法律化路径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公务员读本(共60题,共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讲终要落实到()这个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上来。[2分] A政策 B资金 C人才 D技术 正确答案: C 2. 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要统筹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育()人才。[2分] A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B重点专业,重要领域,应用技术型 C重点行业,重要领域,应用技术型 D重点专业,重要地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正确答案: A

3. 就两个市场发展来看,()方式仍占我国科技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绝大部分。[2分] A期权融资 B债券融资 C民间融资 D股权融资 正确答案: D 4. 我国人均资源少,发展面临极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无论是能源、矿产,还是土地和水资源,我国的人均拥有量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分] A六分之一 B五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三分之一 正确答案: D

5. 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持续增,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很大差距,美国在基础研究的投入占其研发经费的比重约为()。[2分]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正确答案: B 6.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调整和规范人才工程项目财政性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建立()多元投入机制。”[2分] A政府,高校,社会 B政府,社会组织 C政府,高校,组织 D政府,企业,社会 正确答案: D 7.

2021精编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与严格保护考试复习题库(答案)

2021年《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与严格保护》题库 一、多选题 1.本课程提到的知识产权侵权的主要原因包括(ABCD)。 A知识产权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B社会知识产权意识淡漠 C企业的维权成本过高 D专利侵权判定较难 2.行政执法是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手段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执法优点的是()。A成本低 B方便快捷 C效率高 3.对组织或企业来说,知识资本管理的作用体现在()几个方面。 A监督企业内部运作 B不断提升企业对外部信息和变化的理解、管理和快速反应,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C整合组织资源的作用 D将供应商和分销商看作知识层次上的合作伙伴 4.企业到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申请专利的时候,审查员会依法审查,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主要审查()。

B新颖性 C创造性 D实用性 5.韦尔奇推行的“无边界企业”理念包括()。A推行“零管理层”变革 B企业内部结构网络化 C建立“创新产品小组” D创立听证会制度 6.本课程提到,专利的质量主要是指(ABD)。A经济质量 B法律质量 C产品质量 D技术质量 7.国家知识产权化建设目标(ACD)。 A尊重知识 B崇尚智慧 C崇尚创新 D诚信守法 8.本课程提到,自主创新主要是指(ABC)。 A原始创新 B集成创新

C引进消化吸收创新 D独立创新 9.本课程提到,对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具有(ABCD)的特点。 A效率高 B主动出击 C方便快捷 D成本低 10.经济价值常见的有(ABCD)。 A商标 B品牌 C版权 D专利权 11.企业到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申请专利的时候,审查员会依法审查,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主要审查()。 B新颖性 C创造性 D实用性 12.专利的基本技术特点(BCD)。

论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保护

论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保护 (山东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淄博) 摘要:知识产权对创新创业的保护不言而喻,相比对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创业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政府的新提法、新课题、新任务。加强创业知识产权保护,实质上是要求全面构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呈现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一方面与中国经济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另一方面与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有效方法,然而许多大学生虽然对自主创业抱有较大热情,但缺乏自主创业的相关专业知识。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必须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由于大学生创业一般都涉及高新技术产业,因此,对知识产权的了解与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最优知识产权内生性 1引言 创新是指人们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全部领域中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既包括知识创新( 含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 ,也包括制度创新( 含法律创新、政策创新、体制与机制创新等) 。在发展理论中,经济增长、知识创新与法治建设应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协调机制。经济增长对社会变革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带来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也引起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1]。 在知识创新、经济发展、法治建设的协调体制中,经济处于中轴的地位,知识与法律为之进行曲线偏向摆动。其中,知识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法治建设则是经济增长的保障机制。知识产权法作为财产非物质化革命的法律文明,表现了制度创新的本质属性。同时,知识产权法是创造性成果的激励和调节机制,宣示了知识创新的价值目标。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意义 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要素; 对亟待经济腾飞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重视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2]。怎样才能快速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呢? 国内学术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已达成共识,要营造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因此,2008 年开始施行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就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加强知识产权运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第三次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也于2009 年10 月 1 日起施行。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根本目标。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两者统一于创造力这一精神财富,而知识产权制度正是保护精神财富的基本制度,也是将创造力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巨大物质财富,将知识、智慧转化为有形财产的最重要的激励机制与法律保障[3]。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版权)、商业秘密(包含技术秘密与经营信息)、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类型。近代知识产权制度源于三百多年前的欧洲。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根据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了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适应我国国情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也在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对创新的保护不言而喻,知识产权保护的内涵就是对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 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快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进程;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市民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南京。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突出主体、整合资源、优化环境、跨越发展。 突出主体,就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紧迫感和集聚创新要素、吸纳创新成果的主动意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重大项目研发任务,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和投资主体、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承担风险和获得利益的主体。 整合资源,就是极大地释放科教、人才、产业基础的优势和活力,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大力提高自主创新的组织程度,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要素共享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对接、互动双赢。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有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方发展的技术创新,真正把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长优势,把拥有的实力转化为发展的后劲。在持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抓住资本、技术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历史机遇,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优化环境,就是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挥其在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撑。加强支持创新的政府引导,完善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提供优质、完备、高效的公共服务。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跨越发展,就是不断突破和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推进支撑和引领南京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构建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大力促进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四大支柱产业的产业升级,加快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大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实现“南京制造”向“南京创造”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创新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全面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巩固和提高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新时代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与严格保护》题库

《新时代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与严格保护》题库 (一) 单选题,每题5 分,共5 题。 1. 专利质量主要是指专利的法律质量、技术质量和经济质量,其中(法律质量)是决定性质量。 2. 高档商品或奢侈品的价格主要由知识产权的高额附加值决定,知识产权就是它所用的商标和品牌。这体现了专利具有(经济价值)。 3. 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数量和质量共同构成企业的知识产权优势,其中,(专利数量)是构成企业知识产权优势的基础。 4. 专利具有时间性,其中,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保护(10年),过了保护期,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 5.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道,全球每年发明成果的(90%-95%)都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查到。 (二) 多选题,每题5 分,共5 题。 1. 根据本课程,专利的权利特点是指专利具有()。 (A)独占性(B)地域性(C)时间性(D)可转让性 2. 对一个概念下定义至少要遵循()个准则 (A)简练(B)完备(C)准确(D)易懂 3. 企业到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申请专利的时候,审查员会依法审查,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主要审查()。 (B)新颖性(C)创造性(D)实用性 4. 本课程提到,知识产权有多种价值,最主要的价值是它的()。 (A)制度价值(B)经济价值(C)文化价值(D)市场价值 5. 高价值专利的“高价值”是一个相对概念,价值高低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下列各项中,属于因事而异的是()。 (A)专利主体为了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充分发挥专利的制度价值功能(C)专利主体想和竞争对手开展市场竞争,更多关注专利的市场价值(D)专利主体想建设企业文化,更多关注专利的文化价值 (三) 判断题,每题5 分,共10 题。 (是)1. 知识产权有多种价值,最主要的价值是它的制度价值、经济价值、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 (是)2. 高档商品或奢侈品的价格主要由知识产权的高额附加值决定,知识产权就是它所用的商标和品牌。 (是)3. 本课程提到,高价值专利是指有用性强的专利。对于国家来讲,高价值专利可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赢得国际经济竞争。 (否)4. 很多企业往往只认识到知识产权具有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同时知道知识产权还有制度价值和文化价值,知识产权的制度价值是最重要的。 (是)5. 高价值专利可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赢得国际经济竞争。 (否)6. 本课程提到,专利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财产,随着使用会产生损耗,因而会在使用中不断贬值。 (否)7. 高价值专利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专利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成果并不是,因为法律赋予专利“独占性”。 (是)8. 专利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成果并不是,因为法律赋予专利“独占性”。 (否)9. 根据中国专利奖评奖标准,凡是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利一定是高价值专利,同时,高价值专利也一定是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利。

知识产权的现状与思考

知识产权主要是指人们对其从事智力活动而产生的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在我国虽然实行知识产权制度比较晚,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这20年里,我们形成了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并且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还建立起一个包括知识产权的行政审批、宣传培训、中介服务、学术研究等等在内的一个工作体系;也建立起一个行政与司法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知识产权执法体系。这也就是说一个包括法律体系、工作体系、执法体系的知识产权制度,我国在短短的20年里都把它建立起来了。在实际发展中,我国也保持了一个高速度。近些年来,我国的商标注册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都居世界第一位。2005年我国的商标申请量是58.8万件,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分别是11万件。这都是居世界第一位的,而且与第二名拉开了很大距离。在这些年的科技发展中,我国也在各个领域,包括农业、制造业、高科技领域也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但是综合看来我国在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方面依然存在严峻的挑战,我国知识产权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我国知识产权自主创新之路将艰难而漫长以专利为例,专利有三种: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其中技术门槛比较高的,或者说含金量比较高的专利是发明专利,它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检索,最后合乎法律规定才给予授权。首先从数量上看,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是13万件,这个数字在世界范围内虽然排前几位,但是被13亿人一除,我国的人均专利拥有量就很少了,我们的排位就到第八九十位了。另外,在这13万件专利中,其中一半来自外国的公司,主要是跨国公司,他们要在中国投资、进入中国市场,首先要确立自己的知识产权,并且国外公司在申请专利方面是非常活跃的;那么剩下一半专利来自国内,这一半中,大概有40%左右是个人申请,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特别是我国的企业申请的专利只有60%多一点。也就是说剩下的4万多件专利中,又有一半左右的专利申请来自三资企业;剩下两万多件是国营企业、民营企业申请的。这两万多件与我们几百万家企业这个总数相比就很少了。其次看一下质量的分析。据统计,这么多年来,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发明专利,本国人、本国企业申请的最集中的领域有:第一位是中药,国内申请占98%;第二位是软饮料,占96%;第三位是食品,占90%;第四位是汉字输入法,占79%。这是我们占优势的比较集中的领域。而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所集中的领域主要是高科技领域:第一位是无线电传输,占93%;第二位是移动通讯,占91%;其后为电视系统,占90%;半导体占85%;西药占69%;计算机应用占60%。从这里不难看出,国外申请的重点是放在了高技术领域,放在高端。国人申请100件专利,其中发明只有18件,82件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外观设计就是产品的造型,实用新型就是关于产品结构上的一些改进、一些创新。而来自国外的申请,100件有86件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发明专利。这也是一个很鲜明的对比。在我国现在也有一些很好的企业非常重视知识产权,重视自主创新,重视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像深圳华为公司,它是专门制造通讯产品的一家民营企业,它的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46%,是国内所有企业中申请发明专利最多的,累计申请国内专利3500件,同时向国外申请了400多件,注册商标也有600多件。另外像海尔、海信、青啤等,他们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做得也比较好,申请了很多专利,像海尔平均每天申请3件专利,每年1000多件,青岛啤酒也是一个很有名的驰名商标。但是这样的企业数量太少了。还有大量的企业没有自主创新,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据统计,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大约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有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之所以在国际上造成了这样的影响,就是中国只是一个制造大国,在知识产权方面我们还处在一种比较落后的状态,很多人说我国的企业是有制造没有创造,有产权没知识。像我们国家民航客机,百分之百从国外进口,当然最近尝试制造商用民航客机。我国高端的医疗设备、半导体以及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和光纤制造设备,基本上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很多重要的装备,制造产品的机器,都是从国外进口的,例如,石化装备的80%、数控机床和先进纺织设备的70%依赖进口,彩电、手机的

知识产权论文(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进行创新的内在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贯穿于自主创新的全过程。【关键词】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 纵观我国近30年的技术发展,有这样一个显著的特征:我国主要产业部门使用的主导技术基本上是把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非关键性创新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在对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严重不足,许多情况下采用了对引进技术与产品的仿制,如西药、精细化工产品95%以上依靠仿制,这种仿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未能较快的提高我们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导致我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很弱。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资料显示: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研究自主创新及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对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动力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自主创新的动力分析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按

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与经济、教育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2006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进一步绘制了未来的蓝图:要用15年的时间,即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自主创新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自主创新的对立面不是“开放创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式的创新,它不排斥开放与集成,集成技术也可有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业不是鼓励从头做起,将引进的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业是自主创新的组成部分。所谓自主创新是指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提高了创新主体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中“自主”应该是宏观意义上的自主——国家层面上,只要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进行的创新活动,不论这种创新活动是原始性创新,还是合作性创新,还是引进消化吸收的二次创新,只要创新主体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知识产权归我们所有,都应属于自主创新的范畴。对此,要使各项制度、机制和资源配置更有利于原始创新,使之涌现出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要加强集成创新,使相关科技成果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与产业;在引进国外先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新产业、掌握新技术、构筑新平台、催生新业态、应用新模式,推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融合创新,加快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打造产业升级版,促进福建经济再上新台阶,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工作目标 以创新为主引擎,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构建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生态为主要目标,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不断优化、新兴产业比重稳步增加,创新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引进共建“国字号”研发机构或平台8~10家,建设国家级学会服务站等会企协作创新平台300家,在本科院校中重点建设35家以上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18家以上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分别达500个、800个、240个和200个;高新技术企业2600家,创新型企业6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00家,众创空间200家,虚拟研究院产业技术分院20家;全省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63人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7.5件。

——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到2020年,累计实施“机器换工”10000台(套)以上,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70%,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保持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比“十二五”末提高约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8%左右,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6%。培育一批知名互联网龙头企业,互联网经济年均增长25%以上,总规模超过4000亿元。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新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推动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6英寸Ⅲ-Ⅴ族化合物集成电路、存储芯片(DRAM)等项目建设,加快设计业、制造业、封装测试业协同发展。壮大新型显示产业,加快推进8.5代TFT-LCD面板、莆田华佳彩6代Oxide液晶面板、厦门天马微(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液晶模组和智能终端生产规模。推动信息通信产业升级发展,加快新一代通信网络系统设备、数字家庭网络设备、高性能服务器等研发生产,

《新时代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与严格保护》-部分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5题 1.专利质量主要是指专利的法律质量、技术质量和经济质量,其中(法律质量)是决定性 2.高档商品或奢侈品的价格主要由知识产权的高额附加值决定,知识产权就是它所用的商标和品牌。这体现了专利具有(经济价值)。 3.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数量和质量共同构成企业的知识产权优势,其中,(专利数量)是构成企业知识产权优势的基础。 4.专利具有时间性,其中,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保护(10年),过了保护期,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 5.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道,全球每年发明成果的(90%-95%)都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查到。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5题。 1.根据本课程,专利的权利特点是指专利具有(ABCD) (A)独占性(B)地性(C)时间性(D)可转让性 2.对一个概念下定义至少要遵循(ABCD)个准则。 (A)简练(B)完备(C)准确(D)易懂 3.企业到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申请专利的时候,审查员会依法审查,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主要审查(BCD)。 (B)新颖性(C)创造性(D)实用性 4.本课程提到,知识产权有多种价值,最主要的价值是它的(ABCD) (A)制度价值(B)经济价值(C)文化价值(D)市场价值 5.高价值专利的"高价值”是一个相对概念,价值高低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下列各项中,属于因事而异的是(ACD)。 (A)专利主体为了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充分发挥专利的制度价值功能 (C)专利主体想和竞争对手开展市场竟争,更多关注专利的市场价值 (D)专利主体想建设企业文化,更多关注专利的文化价值 (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10题。 (是)1.知识产权有多种价值,最主要的价值是它的制度价值、经济价值、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 (是)2.高档商品或奢侈品的价格主要由知识产权的高额附加值决定,知识产权就是它所用的商标和品牌 (是)3.本课程提到,高价值专利是指有用性强的专利。对于国家来讲,高价值专利可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赢得国际经济竞争。 (否)4.很多企业往往只认识到知识产权具有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同时知道知识产权还有制度价值和文化价值,知识产权的制度价值是最重要的。 (是)5.高价值专利可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赢得国际经济竞争 (否)6.本课程提到,专利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财产,随着使用会产生损耗,因而会在使用中不断贬值。 (否)7.高价值专利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专利不是企业的核心克争力,科技成果并不是,因为法律赋予专利“独占性”。 (是)8.专利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成果并不是,因为法律赋予专利“独占性”。(否)9.根据中国专利奖评奖标准,凡是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和—定是高价值专利,同时高价值专利也一定是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利。 (是)10.高价值专利是指有用性强的专利。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100分答案)

? 3.到2020年年底,开展()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 6.()不属于大力发展稀土新材料应主要内容。(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 ? 1.()不属于探索和推广节能环保服务新业态内容。(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特许经营 o B .合同能源管理 o C .合同环境治理 o D .新能源合作研发 ? 2.广西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互联网+”行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 )的深度融合,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虚拟经济 o B .实体经济 o C .线下经济 o D .线上经济 o A .600 o B .500 o C .700 o D .800 ? 4.科学规划海洋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崇左、玉林、钦州为外围,打造服务泛北部湾地区的现代 海洋服务业集聚群,形成全产业链。(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南宁 o B .桂林 o C .北海 o D .百色 ? 5.为了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集聚创新优势,发挥科技创新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第一动力”的作用,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三个坚持、五大突破、七项任务、九张名片”的发展思路。()不属 于“ 七项任务”的内容。(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平台载体建设 o B .人才活力激发 o C .绿色生态发展 o D .创新能力提升 o A .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稀土行业管理体系 o B .统筹规划,拓宽稀土行业范畴 o C .提升行业稀土分离冶炼性能和制备技术水平

广州市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方案

广州市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方案 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是广州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和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创新要素集聚、转化运用流畅、保护制度完善、服务体系健全、高端人才汇聚的知识产权枢纽城市,把知识产权打造成广州最叫得响的品牌,根据《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7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2016〕56号)等文件精神,现就我市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一)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加快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完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制,设立知识产权综合政务服务中心(牵头单位:广州开发区管委会)。推动南沙自贸试验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支持南沙设立区域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在南沙自贸试验区建立与国际仲裁模式接轨的知识产权仲裁体系(牵头单位:南沙区政府,配合单位:广州仲裁委)。 (二)加强国家相关机构落户广州的建设和服务工作。加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其服务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作用(牵头单位:市知识产权局,配合单位: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全力做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审查协作广州中心、商标局驻广州办事处建设和保障服务工作(牵头单位:市工商局,配合单位:越秀区政府)。 (三)加强科技创新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研究制定科学的知识产权评价标准,在科技计划和新兴产业财政扶持项目的立项、验收以及监督管理中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指标审核;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推荐承担国家、省、市科研和产业化项目的重要条件之一;加强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管理,建立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登记制度(牵头单位:市科技创新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建立市重大经济和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明确评议内容,规范评议程序,对评议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引导市场主体开展评议;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推动开展对政府重大投资活动、公共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重要人才引进项目等的评议工作(牵头单位:市知识产权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建立以知识产权为重要内容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制度,将知识产权产品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牵头单位:广州开发区管委会)。 (四)实施创新主体“贯标”工程。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贯彻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贯标”。同时,对“贯标”辅导机构给予扶持(牵头单位:市知识产权局)。 二、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创新、发明与专利实务习题答案

专利制度的历史(一) 1 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专利法是()。 A、《物权法》 B、《保险法》 C、《垄断法》 D、《竞争法》 正确答案: C 2 根据2012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权威发布的报告,()成为专利申请第一大国。 A、美国 B、日本 C、澳大利亚 D、中国 正确答案: D 3 “专利制度就是在天才的火焰上倾倒利益之油”是谁的名言?() A、瓦特 B、林肯 C、爱迪生 D、柯克 正确答案: B 4 专利权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财产权。() 正确答案:× 5 专利权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正式确立。() 正确答案:√ 专利制度的历史(二) 1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数据显示,国内企业、个人专利申请集中领域不包括()。 A、食品 B、服装 C、软饮料 D、汉字输入法 正确答案: B 2 我国1985年颁布的《专利法》规定的专利垄断期限是()。 A、12年 B、13年 C、14年 D、15年 正确答案: D

B、日本 C、中国 D、韩国 正确答案: C 4 美国在本国公司申请了美国和加拿大的童锁专利后,要求进口彩电必须具备童锁功能。()正确答案:× 5 在欧美发达国家,很多专利发明都用来设置贸易壁垒。() 正确答案:√ 专利制度的历史(三) 1 真空瓶在专利申请之初的目的是()。 A、教学实验 B、工业发明 C、盛放热水 D、低温研究 正确答案: D 2 日用拉链专利获得批准是在()。 A、1905年 B、1914年 C、1917年 D、1920年 正确答案: C 3 著名公司Thermos的设立与真空瓶专利的申请关系密切。() 正确答案:√ 4 美国人吉德昂·逊德巴克于1917年提出了拉链的申请。() 正确答案:× 专利制度的历史(四) 1 三点式汽车安全带的发明最早出现在()公司。 A、奔驰戴姆勒公司 B、奔驰梅赛德斯公司 C、沃尔沃公司 D、大众公司 正确答案: C 2

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摘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进行创新的内在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贯穿于自主创新的全过程。 【关键词】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 近年来,在“以市场换技术”的思维定势下,我国各个行业重技术引进,轻自主创新,已经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已经习惯了拿来主义,这些企业把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简单的改造后(其实大多数没有根本性创新)用于生产经营,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可以通过市场销售出去,并且能够获得少量的利润。既然通过简单的技术引进就能维持企业的生存,就没有动力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这样的做法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资本、技术的积累,因而就没有实力进行技术的开发,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纵观我国近30年的技术发展,有这样一个显著的特征:我国主要产业部门使用的主导技术基本上是把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非关键性创新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在对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严重不足,许多情况下采用了对引进技术与产品的仿制,如西药、精细化工产品95%以上依靠仿制,这种仿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未能较快的提高我们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导致我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很弱。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资料显示: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研究自主创新及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对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动力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自主创新的动力分析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与经济、教育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2006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进一步绘制了未来的蓝图:要用15年的时间,即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自主创新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知识产权对企业的重要性

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3.1 知识产权可以拓宽企业市场空间、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企业将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应用到产品当中,当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时,这就可以真正实现产品创新的目标,使其产品具有领先优势,该企业就取得竞争优势,进而赢得市场,从而为企业拓宽了市场空间。 企业科技竞争取决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与衡量指标,企业经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活动,使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发展,并使之产权化,然后再将其投入到生产领域,进而进入市场。这样企业就可以从这些新产品的开发中获得丰厚利润,从而将其转变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3.2 知识产权可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抵御风险的能力 通过法律制度明确保障了知识产权完成人的权益,调动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专利作为知识产权中技术和产品最直观的体现,直接有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专利是必不可少的保证。专利战略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部分,是企业利用专利保护自己和打击对手的竞争策略;积极的专利战略将会极大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通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生产提供优异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之间建立壁垒,可以有效的阻止竞争对手的跟进和模仿,促进产品市场销售,从而确立企业市场领先地位,并在某种程度上保持垄断地位,赢得顾客忠诚度与美誉度;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经营业绩,从而获得良好声誉树立形象,进一步增强企业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 3.3 知识产权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可被视为一种获取附加值来源的有效手段。对企业来说,保护知识产权,一方面,可遏止潜在侵权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战略优势。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从中获利,从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激励企业继续从事新技术的开发。

知识产权与创新

知识产权与创新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权利。通常分为两部分,即“工业产权”和“版权”。根据1967年在斯德哥尔摩签订的《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规定,知识产权包括对下列各项知识财产的权利: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及唱片和广播节目;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发明;科学发现;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以及商业名称和标志;制止不正当竞争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的一切其他权利。总之,知识产权涉及人类一切智力创造的成果。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直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差距,当前又面临突破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壁垒的挑战。在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外的申请和国内外资机构的申请一直占总申请量一半以上,而且国外申请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如在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半导体、西药、计算机等领域的国外申请占了绝对优势。据统计,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100件中,有80多件为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而国人的专利申请,100件中,只有18件发明专利。80∶18,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状况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构成了相当程度的冲击。形势严峻,形势逼人。大幅度提高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尽快扭转在知识产权上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是我国科技界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 当前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演变为科学技术的竞争和其他智力成果的竞争,而这些竞争的核心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非常重要。因为知识产权在市场经济中有财富的属性和商品的属性,而且还具有高附加值的属性;产权化的知识在知识经济中,构成了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同时,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衡量指标,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知识产权已成为许多国家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成为关系国家核心竞争能力培育和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科研单位一定要提高知识产权意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目前正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与科技水平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但是可以通过国家倡导和干预来缩短这个过程。在知识产权方面,由于制度建立比较晚,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企事业单位应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非常有限,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也非常有限。我们要正视这种差距的存在,建立和完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用知识产权制度保障和促进自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非常重要。同时,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衡量指标,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目的在于提高国际竞争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既是自主创新的出发点,又是自主创新的落脚点;既是自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快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进程;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市民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南京。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突出主体、整合资源、优化环境、跨越发展。 突出主体,就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紧迫感和集聚创新要素、吸纳创新成果的主动意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重大项目研发任务,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和投资主体、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承担风险和获得利益的主体。 整合资源,就是极大地释放科教、人才、产业基础的优势和活力,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大力提高自主创新的组织程度,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要素共享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对接、互动双赢。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有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方发展的技术创新,真正把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长优势,把拥有的实力转化为发展的后劲。在持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抓住资本、技术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历史机遇,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优化环境,就是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挥其在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撑。加强支持创新的政府引导,完善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提供优质、完备、高效的公共服务。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跨越发展,就是不断突破和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推进支撑和引领南京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构建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大力促进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四大支柱产业的产业升级,加快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大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实现“南京制造”向“南京创造”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创新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全面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巩固和提高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新时代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与严格保护-测试题

精选文档 新时代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与严格保护-第1章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5题 1.专利质量主要是指专利的法律质量、技术质量和经济质量,其中(法律质量)是决定性 2.高档商品或奢侈品的价格主要由知识产权的高额附加值决定,知识产权就是它所用的商标和品牌。这体现了专利具有(经济价值)。 3.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数量和质量共同构成企业的知识产权优势,其中,(专利数量)是构成企业知识产权优势的基础。 4.专利具有时间性,其中,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保护(10年),过了保护期,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 5.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道,全球每年发明成果的(90%-95%)都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查到。 (二)多选题,每题5分,共5题。 1.根据本课程,专利的权利特点是指专利具有(ABCD) (A)独占性(B)地性(C)时间性(D)可转让性 2.对一个概念下定义至少要遵循(ABCD)个准则。 (A)简练(B)完备(C)准确(D)易懂 3.企业到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申请专利的时候,审查员会依法审查,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主要审查(BCD)。 (B)新颖性(C)创造性(D)实用性 4.本课程提到,知识产权有多种价值,最主要的价值是它的(ABCD) (A)制度价值(B)经济价值(C)文化价值(D)市场价值 5.高价值专利的高价值”是一个相对概念,价值高低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下列各项中,属于因事而异的是(ACD)。 (A)专利主体为了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充分发挥专利的制度价值功能 (C)专利主体想和竞争对手开展市场竟争,更多关注专利的市场价值 (D)专利主体想建设企业文化,更多关注专利的文化价值 题。10共,分5每题,判断题)三( 精选文档 (是)1.知识产权有多种价值,最主要的价值是它的制度价值、经济价值、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是)2.高档商品或奢侈品的价格主要由知识产权的高额附加值决定,知识产权就是它所用的商标和品牌 (是)3.本课程提到,高价值专利是指有用性强的专利。对于国家来讲,高价值专利可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赢得国际经济竞争。 (否)4.很多企业往往只认识到知识产权具有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同时知道知识产权还有制度价值和文化价值,知识产权的制度价值是最重要的。 (是)5.高价值专利可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赢得国际经济竞争 (否)6.本课程提到,专利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财产,随着使用会产生损耗,因而会在使用中不断贬值。 (否)7.高价值专利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专利不是企业的核心克争力,科技成果并不是,因为法律赋予专利“独占性”。 (是)8.专利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成果并不是,因为法律赋予专利“独占性”。 (否)9.根据中国专利奖评奖标准,凡是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和—定是高价值专利,同时高价值专利也一定是获得中国专利奖的专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