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高考政治必修1-4答题模板

2018高考政治必修1-4答题模板

2018高考政治必修1-4答题模板
2018高考政治必修1-4答题模板

2018高考政治必修1-4答

题模板

专题一

1.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

[设问模式]分析×××价格不断上涨(下降)的原因。

[答题指导]用经济生活中有关价格的理论去分析。

[答题要素]价值+供求+货币供应量+市场缺陷+经济政策+流通环节[答题模板](1)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3)货币供应量: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4)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5)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6)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商品流通不畅,也会引起价格上涨。

2.稳定物价的措施

[设问模式]政府为稳定物价所采取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是什么?

[答题指导]用经济生活中有关物价稳定的措施去分析。

[答题要素]科技管理+发展生产+货币供应量+市场监管+宏观调控+流通环节

[答题模板](1)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3)合理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4)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5)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6)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3.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设问模式]政府为什么要对×××价格进行调控?

[答题指导]运用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物价影响生活+宏观调控的原因、目标+市场规律+以人为本[答题模板](1)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2)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3)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4)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5)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1.影响消费的因素

[设问模式]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答题指导]运用经济生活中影响消费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收入(当前、未来和差距)+物价+其他因素

[答题模板](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未来收入预期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3)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4)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5)广告和国家经济政策等。

(6)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

2.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设问模式]为什么要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

[答题指导]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利于扩大消费的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答题要素]消费的作用+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生产目的

[答题模板](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2)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3.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设问模式]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答题指导]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国家、企业、个人多角度进行分析。[答题要素]国家+企业+个人[答题模板]作为国家:(1)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

(2)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保持供给平衡,保持物价稳定。(3)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5)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开发利用国内、国际市场,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6)政府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制裁各种违法行为,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7)加大供给侧结构改革,增加有效供给。作为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搞好售后服务,使自己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作为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专题二

1.我国重视解决就业问题

[设问模式]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国家高度重视就业问题的原因。

[答题指导]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劳动就业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必要性、重要性等方面进行回答。

[答题要素]社会+个人+科学发展+就业形势+宏观调控

[答题模板](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在我国,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3)扩大就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只有解决就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4)我国当前就业形势。

(5)增加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2.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设问模式](1)党和政府应该怎样解决好促进就业这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就业难”与“招工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答题指导]运用经济生活中增加就业的理论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国家+企业+个人

[答题模板]

(1)国家

根本途径:要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处理好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党和政府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打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2)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发展机制。

(3)劳动者:要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以及多种方式就业观;提高自身技能,增强自主就业和创业能力。

专题三

1.收入公平问题的主要表现

[设问模式]描述上述材料(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题指导]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答题要素]城乡+群体+区域+行业[答题模板](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2)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

(3)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4)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努力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设问模式](1)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问题的原因。

(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

[答题指导]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收入分配公平的知识分析。

[答题要素]本质、共同富裕+和谐社会+效率+科学发展观

[答题模板](1)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4)实现社会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怎样缩小收入差距

[设问模式](1)如何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请你为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拉大提几点建议。[答题指导]从生产、分配等环节多角度分析。

[答题要素]经济发展+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再分配+科学发展+社会保障

[答题模板](1)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增加居民收入。(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制度保证。

(3)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当前,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行业、城乡、区域收入分配差距。(5)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6)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专题四

1.发挥市场作用

[设问模式]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怎样更好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答题指导]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市场的知识来组织答案。

[答题要素]市场机制+市场体系+市场秩序+市场主体+宏观调控

[答题模板](1)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充分发挥价格、供求、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完善市场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3)规范市场秩序: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4)培育、规范市场主体:发挥企业作用,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5)改善宏观调控:尊重市场规律,放宽市场准入,创新管理。

2.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原因

[设问模式]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阐释这些变化的原因。

[答题指导]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市场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

[答题模板](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调动各种经济成分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3)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调动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积极性,正确处理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5)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调整和改善宏观调控,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激发了市场活力。

当前如何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设问模式](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新形势下我国应如何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运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知识,谈谈作为民营企业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3)结合某企业在对外开放战略上的成功案例,说明我国应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答题指导]运用经济生活中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知识进行说明。

[答题要素]基本格局+基本战略+基本原则+国家、企业+国内、国际[答题模板](1)基本格局: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2)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3)基本原则: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4)注意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思考

①国家角度: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提升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协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

②企业角度:企业要注重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管理和自主创新,诚信经营,提升国际竞争力。

(5)从科学发展观方面:注意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专题五

1.公民为什么要(能够)做某事

[设问模式]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为什么要(能够)做某事。[答题指导]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公民的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必要性+重要性

[答题模板](1)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另外,材料及其设问若涉及党和国家机关等行为主体,还应从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等角度分析。

(2)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

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

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有利于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利于监督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公民应该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设问模式]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应该如何参与政治生活。[答题指导]运用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有关知识分析。

[答题要素]内容+要求

[答题模板](1)内容:行使民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参加民主选举、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2)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的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设问模式](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如何)关注和改善民生?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政府为什么(怎样)关注重大社会问题?

[答题指导]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侧重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答题要素]性质+宗旨+原则+职能+政治文明建设

[答题模板](1)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

(2)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3)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4)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设问模式]运用政府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某件事情?

[答题指导]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职能+原则+依法行政+审慎用权+监督

[答题模板](1)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2)坚持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3)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审慎用权,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5)接受监督: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做某事

[设问模式](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

(2)人大代表在×××中发挥什么作用?[答题指导]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人大代表的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地位+权利+义务+与人

民的关系

[答题模板](1)法律地位决定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是行使权利的表现(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3)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4)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监督)。

2.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

[设问模式](1)人大代表如何为×××工作提出建议。

(2)在×××活动中,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

[答题指导]运用政治生活中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的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权利+义务+素质

[答题模板](1)积极行使权利(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2)自觉履行好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3)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设问模式](1)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原因。

(2)党为什么要关注和保障民生?

[答题指导]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知识,侧重从理论角度分析。

[答题要素]性质+宗旨+地位+作用+自身建设

[答题模板](1)性质(两个先锋队)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决定的;(2)党的地位决定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地位);

(3)党的作用决定的(三个只有……才);

(4)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

2.中国共产党怎样做某一件事

[设问模式](1)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执政党如何做才能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2)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谈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自己的承诺。

[答题指导]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先锋模范+党的建设+指导思想

[答题模板](1)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2)完善三种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5)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专题七

1.为什么要积极发展对外关系

[设问模式]针对某一国际事件,分析我国应坚持的立场及其原因。

[答题指导]运用主权国家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主权+联合国+国家利益+时代主题+发展道路

[答题模板](1)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3)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

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

2.怎么发展对外关系,维护本国利益[设问模式](1)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

(2)我国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3)我国为什么(怎么样)坚决反对外部势力插手某些问题?

[答题指导]运用主权国家与我国的对外政策的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主权国家+国家利益+时代主题+国际竞争+多极化+外交政策+和平发展道路

[答题模板](1)国际社会成员:积极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义务,自觉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3)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4)国际竞争的实质:抓住战略机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5)国际形势: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6)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专题八

[设问模式](1)结合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的作用?(2)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创建良好文化环境的意义。

(3)分析我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的原因。

[答题指导]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多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文化对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表现、特点、塑造人生)

[答题模板](1)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6)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分析举办文化节的意义。

[答题指导]运用文化的特征的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共性+个性+以我为主[答题模板](1)各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2.尊重文化多样性

[设问模式](1)如何看待外来文化?(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答题指导]运用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态度+意义+原则

[答题模板](1)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3.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设问模式](1)我国为什么要积极推动文化对外交流?

(2)中华文化为什么要与外来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答题指导]运用“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本民族文化+世界文化+文化使者

[答题模板](1)促进中华文化传播。

(2)促进世界文化发展。

(3)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专题九

1.为什么要这样做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题指导]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现实要求+作用+意义[答题模板](1)思想文化现状(高举火炬、极为重要的任务)。

(2)民族精神的作用(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之魂)。(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全民族综合素质、国际竞争力、社会主义道路)。

2.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答题指导]运用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旗帜+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时代精神+实践

[答题模板](1)“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优良传统(继承与发扬)。

(3)外来思想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4)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5)立足于实践(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1.为什么要这样做

[设问模式](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加强文化管理、净化文化环境”?

[答题指导]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的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必要性(文化现状)+重要性(文化对人的影响)

[答题模板](1)文化现状(文化市场的“喜”与“忧”、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文化对人的影响(影响的来源、特点、文化塑造人生)。

2.如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措施、启示)

[设问模式]请为文化建设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或某地文化建设的做法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题指导]运用“文化强国建设”的有关知识,多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国家+个人+生产者(或经营者)

[答题模板] 从国家角度看:

(1)态度(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3)提倡多样性,弘扬主旋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价值取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5)思想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精神文明建设(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7)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从个人角度看:

(1)能力(提高眼力、增强能力)。

(2)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提高修养(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从生产者角度看:(1)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2)产品(多种类型、多样风格、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专题十

1.运用唯物论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做某件事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答题指导]运用唯物论原理,多角度分析。[答题要素]世界物质性原理+规律客观性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材料[答题模板](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

(3)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

(4)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运用唯物论知识,说明怎样做某件事

[设问模式](1)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就材料中的×××问题提几点方法论建议。(2)如何体现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答题指导]运用唯物论原理,侧重从方法论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理论指导+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材料[答题模板](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做到

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3)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3.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设问模式]材料是如何做到从实际出发的?

[答题指导]运用唯物论原理侧重于方法论角度回答。

[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二者结合+反对错误倾向+其他角度

[答题模板](1)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5)从辩证法角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1.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材料的认识[设问模式]结合材料,分析真理的特点与追求真理的过程。

[答题指导]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真理特点+认识过程+材料[答题模板](1)真理特点:真理含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2)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方法论(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运用哲学知识,分析理解实践过程[设问模式]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答题指导]运用“实践”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实践特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过程

[答题模板](1)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决定认识:来源+动力+唯一标准+目的。

(3)认识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专题十一

1.体现了联系观的哪些知识

[设问模式](1)材料体现了联系观的哪些知识?

(2)请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

[答题指导]运用“联系观”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答题模板](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结合材料)。(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不割裂联系、不臆造联系,可以建立新的联系,结合材料)。

(3)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结合材料)。

(4)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的地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关键部分的重要性,要求我们重视局部)。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特征、要求,结合材料)。

2.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联系对材料进行分析。

[设问模式]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和××的关系。

[答题指导]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的原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总的关系+具体关系+方法论+结合材料

[答题模板](1)总的关系(辩证统一)。(2)具体关系(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联系)。

(3)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的发展)。

(4)结合材料。

1.体现型主观题。

[设问模式](1)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哪些基本观点?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观点分析上述材料。

[答题指导]运用“发展观”原理进行分析。[答题要素]原理内容+方法论+材料[答题模板](1)原理内容(发展普遍性;前进性和曲折性;量变和质变;辩证否定观)。

(2)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不失时机的促成事物的飞跃;树立创新意识)。(3)材料内容(××材料体现了这一点)。2.方法论启示。

[设问模式]谈谈上述材料对我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有哪些启示。[答题指导]运用“发展观”原理,侧重从方法论角度分析。

[答题要素]材料信息+方法论

[答题模板](1)概括材料有效信息。(2)对应相应的方法论。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某一观点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或用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分析××和××的关系。

[答题指导]运用矛盾的观点进行分析。[答题要素]原理内容+具体关系+如何做。

[答题模板](1)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找出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

(4)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材料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设问模式]材料体现了矛盾分析法的哪些内容?上述做法是如何坚持矛盾分析法的?

[答题指导]运用“矛盾观”知识,注重对材料进行理论分析。

[答题要素]原理+方法论+关键词句+结合材料

[答题模板](1)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一分为二、结合材料)。

(2)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正确对待矛盾、结合材料)。

(3)矛盾具有特殊性(含义和表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材料)。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共性与个性、结合材料)。

(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地位、作用、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矛盾,结合材料)。

(6)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地位、作用,看问题既要抓主流,又不能忽视支流,结合材料)。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结合材料)。

1.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分析某些做法(或现象)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答题指导]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注重原理与材料相结合分析。[答题要素]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答题模板](1)联系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2)发展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3)矛盾观(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4)创新意识(相关原理、相应方法论、关键词句、进行结合)。

2.某做法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示[设问模式]结合材料,分析某些做法的唯物辩证法启示。

[答题指导]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侧重于方法论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概括做法+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答题模板](1)联系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2)发展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3)矛盾观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4)创新意识角度(某做法、符合的原理及方法论、如何做)。

专题十二

1.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对材料进行分析

[设问模式]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答题指导]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辩证关系+分析材料

[答题模板](1)决定作用(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分析材料)。

(2)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具有不同的反作用;分析材料)。

2.如何体现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设问模式]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

[答题指导]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具体原理+关键词句+二者结合

[答题模板](1)物质财富(创造者、结合材料)。

(2)精神财富(创造者、结合材料)。

(3)社会变革(决定力量、结合材料)。3.“关注民生”的社会历史观依据[设问模式]运用社会历史观的有关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所采取举措的哲学依据。

[答题指导]运用“群众观”与“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两个标准

[答题模板](1)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结合材料)。

(2)导向作用(先进的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结合材料)。

(3)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结合材料)。

1.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对材料进行认识

[设问模式]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对材料进行认识。

[答题指导]运用“人生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人的价值的内容+人的真正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结合材料

[答题模板](1)人的价值的内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分析材料)。(2)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分析材料)。

(3)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分析材料)。2.青少年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分析青少年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答题指导]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侧重从方法论角度进行分析。

[答题要素]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标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结合材料

[答题模板](1)重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2)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3)实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4)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分析材料)。

历史高考万能答题模板

历史高考万能答题模板 一、历史背景、原因、条件、目的等 1、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 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 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_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 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朽: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

1、经济: 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 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但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 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 ②政治:沙皇____、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 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历史原因 (一) 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外因或客观原因则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那一方面原因。这和原因分析法的优点是抽象而又深刻,易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指出的是,内外因属于社会、国家等人的意识很难起决定作用的大范围历史概念时,那么它们是专指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就区别主

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答题卡模板

龙湖中学高二文科水平测试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答题卡 姓名:班级:座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A】【A】【A】【A】【A】【A】【A】【A】【A】【A】【A】【A】【A】【A】【A】 选项【B】【B】【B】【B】【B】【B】【B】【B】【B】【B】【B】【B】【B】【B】【B】 选项【C】【C】【C】【C】【C】【C】【C】【C】【C】【C】【C】【C】【C】【C】【C】 选项【D】【D】【D】【D】【D】【D】【D】【D】【D】【D】【D】【D】【D】【D】【D】 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选项【A】【A】【A】【A】【A】【A】【A】【A】【A】【A】【A】【A】【A】【A】【A】 选项【B】【B】【B】【B】【B】【B】【B】【B】【B】【B】【B】【B】【B】【B】【B】 选项【C】【C】【C】【C】【C】【C】【C】【C】【C】【C】【C】【C】【C】【C】【C】 选项【D】【D】【D】【D】【D】【D】【D】【D】【D】【D】【D】【D】【D】【D】【D】 题号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选项【A】【A】【A】【A】【A】【A】【A】【A】【A】【A】 选项【B】【B】【B】【B】【B】【B】【B】【B】【B】【B】 选项【C】【C】【C】【C】【C】【C】【C】【C】【C】【C】 选项【D】【D】【D】【D】【D】【D】【D】【D】【D】【D】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选项【A】【A】【A】【A】【A】【A】【A】【A】【A】【A】【A】【A】【A】【A】【A】【A】选项【B】【B】【B】【B】【B】【B】【B】【B】【B】【B】【B】【B】【B】【B】【B】【B】选项【C】【C】【C】【C】【C】【C】【C】【C】【C】【C】【C】【C】【C】【C】【C】【C】选项【D】【D】【D】【D】【D】【D】【D】【D】【D】【D】【D】【D】【D】【D】【D】【D】题号57 58 59 60 选项【A】【A】【A】【A】 选项【B】【B】【B】【B】 选项【C】【C】【C】【C】 选项【D】【D】【D】【D】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漏选并且对得1分,全部选对得2分,其余情况 均不得分) 题号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选项【A】【A】【A】【A】【A】【A】【A】【A】【A】【A】 选项【B】【B】【B】【B】【B】【B】【B】【B】【B】【B】 选项【C】【C】【C】【C】【C】【C】【C】【C】【C】【C】 选项【D】【D】【D】【D】【D】【D】【D】【D】【D】【D】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答题模板

思想政治答题模板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公有制经济: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6.非公有制经济: 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7.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1.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④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⑤“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 2.劳动者就业问题: 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②劳动者:树立正确就业观——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高考文综答题卡模板精选

1 / 3 高考文综答题卡模板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 (3)(10分) (4)(6分) 37题(20分) (1)(12分) 政治: 历史: 地理: 第Ⅱ卷 选择题(140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 1 [A] [B]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 [A] [B] [C] [D] 11 [A] [B] [C] [D] 12 [A] [B] [C] [D] 13 [A] [B] [C] [D] 14 [A] [B] [C] [D] 15 [A] [B] [C] [D] 16 [A] [B] [C] [D] 17 [A] [B] [C] [D] 18 [A] [B] [C] [D] 19 [A] [B] [C] [D] 20 [A] [B] [C] [D] 21 [A] [B] [C] [D] 22 [A] [B] [C] [D] 23 [A] [B] [C] [D] 24 [A] [B] [C] [D] 25 [A] [B] [C] [D] 26 [A] [B] [C] [D] 27 [A] [B] [C] [D] 第Ⅱ卷 综合题(160分) 36题(26分) (1)(4分)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答题模板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公民为什么要做一件事,怎样做一件事 (1)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 答题要素:必要性+重要性 ①必要性:我国国家性质、人民地位、公民权利。 ②重要性:第一,对公民——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能力,真正行使(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二,对社会或国家——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答题要素:内容+要求 ①内容: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 ②要求:宏观上把握——依法有序地参与;中观上把握——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微观上把握——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途径(渠道)和要求。 〔答题模板2〕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为什么要 做某一件事,怎样做某一件事 (1)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性质+宗旨、原则+职能+意义 ①由国家性质和政府性质决定。 ②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③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

求。 ④是政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提高政府权威的需要。 ⑤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2)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 答题要素:职能+宗旨、原则+依法行政+接受监督+科学决策 ①履行职能: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 ②坚持宗旨和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依法行政:坚持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接受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⑤科学决策: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答题模板3〕人大代表为什么这样做或怎样完成一件事 (1)人大代表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题要素:地位+权利+义务+与人民的关系 ①法律地位决定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②是行使权利的表现(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③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④体现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监督)。 (2)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做? 答题要素:权利+义务+素质 ①积极行使权利(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②自觉履行好义务。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③增强履职意识,提高履职能力。

高考的政治的万能答题模板详解

高考的政治的万能答题模板详解 (一)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 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 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 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二)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 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 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

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 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 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4、(哲学)国际关系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 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 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三)政党 在我们平时的练习和高考中,经常出现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说明一些政治现象。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用以下知识点考虑:①中国 共产党的性质;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指导思想;③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和执政地位;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 导;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⑥加强党的建设;⑦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⑧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⑨我国的政党制度。 (四)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重要活动主体,是《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高考政治在《经济生活》部分经常考到企业的知识,而且牵涉的知识面广,知识之间关联度大。但是也有规律可遵循。 我们在回答企业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时,与企业有关的知识如下: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因为企业生产的是商品、要重视产品质量)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四的主观题答题模板

1.在《经济生活》非选择题题中,凡是涉及到解决就业措施时,要从政府、企业、劳动者三个角度进行回答。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1)从国家角度讲(党和政府) ①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③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⑤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从企业角度讲 ①要发展壮大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②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吸纳就业人员,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3)从劳动者角度讲 ①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要积极参加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③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 2.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涉及到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措施时?(1)坚持科学发展观。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具体内容看材料而进行选择) (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看材料而定) (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看材料而定) (7)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战略。(看材料而定) (8)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看材料而定)3.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涉及到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时,其答题模板是: (1)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国民经济水平。(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

年政治万能答题格式

年政治万能答题格式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010年政治万能答题模板 1、(关键词)国际新秩序6句美国3句:美国打着建立新秩序旗号,实际是维护旧秩序;国际旧秩序的实质就是国与国之间地位的不平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压迫多数发展中国家;所谓美国的领导,就是维护这种不平等。中国3句:中国的主张与国际旧秩序完全对立,倡导国家的平等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民主、文明,符合世界和平、共同发展的方向,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正确主张;中国的主张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核心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 2、(关键词)经济全球化2句北方发达国家1句: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南北国家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差距,其根源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 3.中国1句:全球化是必然的、利大于弊;所以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抓住全球化的机遇,以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进展。其他的关键词,霸权主义新表现、一超多级的国际政治新格局、世界多极化,这3个字眼一定要塞进去,不管题目有没提到! 政治的万能段落。 模仿万能作文总结的万能段落,只要能对上号的都往上丢,保证能多加5分以上^_^ 以下各条只是一些点,相应展开一下就可以了—— (1)中国国情,性质,基本制度……决定的(2)生产力发展需要,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市场经济需要,三个文明需要(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掌的需要

2017年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

2017年高考政治大题答题模板 【一】见到经济学角度分析如何经营时。从这些方面回答。 1,市场:要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2,科技: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人才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劳动者、经营者素质。 5.效益: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立品牌,生产优质产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7,竞争力: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图表类主观题。 第一问一般是反应了什么现象:要看清题目,从图表语言转变为文字语言,还要答出反应的本质性问题。第二问:一般问:表一与表二的关系。 第三问:对反应现象的认识。结合图表、文字认识。 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注意,要结合材料 【三】意义影响的主观题。 一、经济意义: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促进结构调整,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4,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能力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吸收资金、计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政治意义: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转变政府的职能。 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高综合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开放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环境,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安全 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 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对党】有利于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 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 【思想文化意义】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国民素质 ★【答题技巧】★ 当题目问“为什么”时的答题思路 要说这件事的依据 重要性(作用意义目的等) 必然性(这件事存在的客观实际) 可能性(存在的主观条件) 或者不做的危害(导致消极后果) 【启示类】一要说明材料体现的道理二要说我们应该怎么办(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应该怎么说) 【反映类】原理方XX分析 把握材料给我信息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

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历史万能答题模板、考试技巧汇编 第一节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如尼德兰革命爆发的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旧制度矛盾②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矛盾③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的民族矛盾④加尔文教与天主教矛盾等等。

高中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和规范.

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与规范 江苏高考主观题总计54分(总分120分),小高考主观题总计30分(总分100分),从历届小高考和高考的考试情况来看,主观题的得分多少已成为高分学生拿A、中档学生拿B、后进同学合格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主观题的成绩呢?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熟记教材知识,进行合理的习题训练,注重答题技巧和规范,不断积累回答各类主观题题型的解答经验,以期在解题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 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 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 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 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明; 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技巧未掌握: 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 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思维、答案有欠缺: ①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②层次不清,逻辑混乱; ③答案不全,丢三落四;④主次不分,详略不当; ⑤不分段落,一逗到底;⑥书写潦草,难以评判。 二、主观题的类型 按设问方式分,主观题主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大类。 (一)“是什么”类的设问除了“是什么”还有“体现”和“反映”等设问方式。 (二)“为什么”类的设问除了“为什么”还有“原因”、“依据”、“意义”、

“影响”等设问方式。 (三)“怎样做”类的设问除了“怎样做”,还有“如何”、“建议”、“对策”、“启示”等设问方式。 (四)此外,“理解”、“认识”等设问出现时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方面考虑,但是否要从这三方面组织答案,要视具体试题而定。 三、主观题解题的技巧和规范 总的来说,主观题解题要做到“研究设问明关系,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分层次,活用归纳与演绎;根据设问找原理,理论联系实际要对齐,列出提纲再对照,语言规范有条理。” (一)审题:审题过程“六部曲”(看、抓、悟、联、列、思)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学科的考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和《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选修模块,哲学又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主体<主要是政治生活中要区分主体包括国家、公民、政府、人大、政党制度(党、政协、民主党派)、民族、宗教、外交>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和设问的关键词、中心意思;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悟:悟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悟——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准确完整地联想相应的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即如何组织答案);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依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高中语文答题卡 (模版)

2017—2018年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的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那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2016年11月8日《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C.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高考政治万能模板

高考政治必考万能模板 (一)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二)国际关系 1、(政治学)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学)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4、(哲学)国际关系

政治八大专题答题模板大全

准高三政治八大专题答题模板大全 (一)政府(国家)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我国的国家职能;③我国国家机构应该坚持的原则;④国家这样做的意义。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的本质;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⑦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二)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⑤国际竞争的实质;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②市场经济开放性的要求;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④对外贸易的作用。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③内因和外因的关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三)政党

高考政治万能答题模板:“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思路

一、解题思路与技巧 (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意义 (2分析A对B具有的意义(作用,就是结合B的观点,分析A的意义。首先要点明A 对B具有重要意义,然后再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3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 (4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 (5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同时最后一点要联系实际,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 (6意义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结合书本知识加强记忆效果较好。 二、学科知识整合 (一经济意义类 1、答题思路: (1从“国家/社会”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国家/社会”即整个社会、国家。 国家/社会: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②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③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④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⑤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外汇储备、增强经济实力。⑥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⑦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繁荣经济、增加经济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2从“集体”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集体”泛指企业、经营者、产业、农村、城镇、某地区等。 ①企业、经营者——加强快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并提高经济效益。 ②产业——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或工业的现代化; ③农村、城镇——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等 ④某地区——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发挥其辐射与拉动作用,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⑤从“个体”的角度组织答点。(这里的“个体”泛指居民、家庭、公民、农民、劳动者、消费者等。 居民、家庭、农民——有利于方便、丰富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调动积极性 公民、劳动者、消费者——有利于维护公民、劳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调动积极性。

高考政治政治大题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政治大题答题模板 专题1、民生问题 一经济生活常考角度及高分必备 角度1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经济措施 高分必备: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②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③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开放。 ⑤加强宏观调控,增强其针对性和有效性。 角度2 分析国家加大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济道理 高分必备:①供求影响价格,可以增加供给,减少商品房需求,稳定房价。 ②发挥财政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改善中低收入者住房条件。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角度3 解决就业问题的经济措施 高分必备: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经济。②政府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机制,支持和促进就业。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扩大就业领域。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提供就业岗位。⑥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就业观。 角度4 我国当前加强扶贫工作的原因 高分必备:①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富。②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角度5 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政府改善民生措施的依据 高分必备: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居民收入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②未来收入影响消费水平,因此要加快完善社保制度,利于稳定收入预期,进一步保障民生。③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受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实现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④物价变动影响消费,因此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二要重视教育事业的政治生活依据:

高考政治大题万能答题模板.doc

2018年高考政治大题万能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注意事项 1.审材料(主题分析、综合): ①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整体观点); ②划分层次(根据标点符号) 把握大概的知识点; ③中心句,关键词(划出来、圈起来) 联系具体知识点; ④边审材边简要拟列提纲,防止遗漏知识点(不要忽视整体观点)。 2.审设句: ①范围(如果没有给,就要联系材料自己判断,材料侧重哪方面就重点写哪方面); ②题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认识题,意义题); ③设问中的主体和客体。 3.组织答案要点 (1)要点: ①段落化; ②序号化;①②③abc; ③规范化(专业术语+时政语言) (2)技巧: ①先重点,再其它; ②先观点,再材料;

③先教材,再创新(时政语言); ④搜索课本相关语言,把材料语言转化为课本语言。 高考政治大题万能答案模板:哲学 一、解题三部曲:世界观方法论联系实际。 二、注意答题范围: ①(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②哲学道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原理(世界观)、哲学依据(世界观)、哲学启示(方法论)的区别。 三、注意答题角度 1.是什么: ①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或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②运用具体哲学道理分析: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③哲学启示型:方法论+原理名称+联系材料。 2.为什么: ①哲学依据(哲学原理); ②书本中的含义、地位和现实意义; ③归纳材料,提炼要点。 3.怎么办: ①含义;

②书本要点; ③提炼材料,作为要点。 4.谈认识、谈看法(辨析题): ①下判断(正确、错误和不科学); ②正确的部分要论证(运用正确的哲学道理); ③错误的部分要纠正(a.摆出正确的道理内容;b.指出错误的实质及危害); ④总结一个正确的结论。 高考政治大题万能答案模板:政治常识 (关键是分清主体和客体,答题思路:原理依据+联系材料+现实意义+客体) 1.是什么:原理依据+分析材料 2.为什么:①国家机关(政府):a.国家性质;b.职能+原则;c.宗旨(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d.现实意义: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 ②党:a.性质和宗旨(先进性,三个代表);b.地位、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c.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体联系);d.现实意义(贯彻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义和谐社会;密切党同人民联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执政地位) ③国家:a.性质;b.义务(职能):维护人民的权益;c.原则。 ④人民:a.关系(和谐、统一);b.地位、权利与义务;c.原则。 3.怎么办:①按国家机关:立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相关法律)、行政机关(职能+原则+指导思想)、司法机关。 ②党:a.地位、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b.加强和改善党的建

高中政治大题万能答题模板套路

高中政治大题万能答题模板套路 一: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思路及模板 《经济生活》答主观题关键要考虑试题设问的“主体”或设问考察的意图,即看主要是考察“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劳动者”以及试题考察的是哪块知识,注意从“知识体系”上组织答案。都要按“经济学术语观点+引用材料”的套路组织试题答案。 1.问:在《经济生活》非选择题题中,凡是涉及到解决就业措施时,要从政府、企业、劳动者三个角度进行回答。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答:(1)从国家角度讲(党和政府) ①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③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⑤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从企业角度讲 ①要发展壮大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②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吸纳就业人员,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3)从劳动者角度讲 ①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要积极参加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问: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涉及到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措施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答:(1)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大力发展生产力。(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具体内容看材料而进行选择) (4)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看材料而定)(5)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看材料而定)(7)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战略。(看材料而定) (8)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看材料而定) 3.问:在《经济生活》主观题中,凡是涉及到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影响)时,其答题模板是什么呢? 答:(1)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