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专业英语翻译与地质科技情报研究的关系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6
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方法研究
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是一个比较专业化的领域,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
如语言特征、行业术语等。
本文旨在探讨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的方法。
一、理解行业术语
地质地矿学是一门相对较为专业化的学科,其中存在大量的行业术语。
在翻译过程中,要先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建立与原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保翻译的准确性。
同时,在口
译领域,口译人员还需要熟悉场景背景和行业背景,以便在交流时快速反应并理解对方的
意思。
二、运用多种翻译技巧
翻译技巧是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翻译中,有时需要运用一些
翻译技巧来处理一些词语或句子。
例如,可以用同近义词替代某些专业词汇,或者运用翻
译软件进行自动翻译并结合人工校对。
三、注意语言特征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言特征,例如英语中定冠词的运用习惯与中文有所不同。
在翻
译过程中,要注意文本中的语言特征,以便翻译出自然流畅的文本。
同时,翻译过程中不
可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因为一些微小的语言特征差异也可能会影响到文本的准确性。
四、提高专业素养
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素养,包括地质地矿学领域的知识、行业规
范等。
因此,在进行文本翻译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学习和熟悉相关的领域知识,以提高
翻译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总之,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加
上一定的专业素养,就能够轻松应对。
不断提升自身的翻译水平和专业知识,熟练应用翻
译技巧,才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地质勘探的英文翻译地质勘探英文怎么说地质勘探的英文例句地质勘探的英文翻译与发音地质勘探地质勘探的中英文例句与用法提交更多地质勘探的相关例句地质勘探的相关词汇及其英文翻译地质勘探的英文翻译与发音[dìzhìkāntàn]geological exploration;geological prospecting;geologic exploration;geologic prospecting;geologic surveygeologicaladj.地质学的,地质的exploration [.eksplә'reiʃәn]n.探险,踏勘,探测,[医](伤处等的)探查,探察术prospecting [prәu'spektiŋ:'prɔs-]n.探矿geologic [.dʒiәu'lɔdʒik]adj.地质(学)的,地质(学)上的地质勘探的中英文例句与用法你希望我献身于地质勘探(事业)吗?Do you expect me to give my whole life up to geological prospecting?我把资料用到国家地质勘探局的地图上I'll try plotting them over the usgs map. 提交更多地质勘探的相关例句地质勘探的相关词汇及其英文翻译地质勘探 geological prospecting地质勘探业 geological prospecting enterprises地质勘探仪器 exploration instrument for geology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rument地质勘探机械 geological processing machinery地质勘探行政主管部门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in charge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geological prospecting地质勘探费 allocations for geological prospecting地质勘探费用 geological exploration expense地质勘探速率计 geological survey ratemeter工程地质勘探engineeri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综合运用各种勘探手段,对工程区进行工程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工作。
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方法研究摘要: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是一项重要的翻译工作。
本文从语言特点和翻译方法两个方面分析了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在语言特点方面,地质地矿类文本通常存在较多的专业术语和技术性词汇,翻译时需要深入理解行业知识和术语,确保翻译准确性。
在翻译方法方面,应采用合理的翻译方法,如拟音、直译、释义等,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翻译。
关键词:地质地矿类文本;语言特点;翻译方法;准确性IntroductionLanguage Characteristics地质地矿类文本在语言特点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专业术语的使用:地质地矿类文本通常存在大量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需要翻译人员深入了解行业知识和术语才能准确翻译。
例如,“断层”、“隆起”、“褶皱”等都属于地质地矿领域的专业术语。
3. 句型的复杂性:由于地质地矿领域属于科学领域,因此其文本的句型通常较为复杂。
这些句型需要翻译人员对其结构和语法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准确翻译。
Translation Methods为了确保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的准确性,需要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1. 拟音法:由于地质地矿类文本中存在大量的专业术语,因此可以采用拟音法进行翻译。
拟音法是指将来源语中的专有名词、品牌、人名、地名等音译成目标语中的词汇。
例如,“S-wave”可以翻译成“S波”、“strike-slip fault”可以翻译成“走向滑动断层”。
2. 直译法:直译法是指将文本中的每一个单词都逐一翻译,不管其是否为专业术语或技术性词汇。
这种翻译方法适用于较为简单的句子和非常规的语言表达。
例如,“The fault moved ‘horizontally’” 可以翻译成“断层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3. 释义法:释义法是指将源语词汇转化为目标语词汇的实际含义或功能。
这种翻译方法适用于翻译一些文化背景不同或专业程度不同的语言表达。
例如,“geological exploration”可以翻译成“地质勘探”。
地质学英语名词的翻译研究作者:张元芳来源:《新疆地质》2020年第02期地质学英语是我国地质工作者同国外同行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掌握规范的翻译方案,让地质学名词得到正确的翻译是进一步深入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础。
张翼翼等编著的《地质学专业英语》一书正是从地质专业英语的特殊性出发,深入分析地质学英语名词的规律和风格,对翻译工作的开展具非常好的效果。
本书叙述详实且实用性较强,对地质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意义重大,值得一读。
地质学英语词汇的构词模式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合成地质学名词。
在地质学英语名词中,存在很多合成名词,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进行组合,或形成词组,形成新的名词,新名词和合成前的名词间存在一定联系,这也使地质学英语名词结构更系统、统一。
从合成表现而言,地质学英语名词在合成时,也是基于名词+名词、形容词+名词、分词+名词及介词+名词的组合等。
名词和名词的组合能形成一个新的名词,将两个合成前的名词意思都加以体现,如ore deposit意思为矿床,其中ore的意思为矿石、矿砂, deposit的意思为沉积物,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是矿石沉积物,也就是矿床,这种结合是合理的,也是更直观的,能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英语名词的意思。
形容词和名词的组合,通常也形成新的名词,且意思也相近,或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如calcareous为钙元素的意思,而sandstone为砂岩的意思,将两者结合,即为calcareoussandstone钙质砂岩的意思。
通过将两者结合,取直观的意思,形成了新的词组,这种方式最简单,也最直接,在地质学英语词汇中非常常见。
又比如名词和分词的结合,同样也遵循了这样的规律,mantle folding为地幔褶皱的意思,其是由mantle(覆盖层)和folding (可折叠的)组合而成的。
如果深入掌握了这些构词规律,在翻译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派生地質学名词。
派生地质学名词是在原有词根或单词上,加入词缀形成新的名词,在地质学英语名词中,通过前后缀形成新的名词是非常常见的方式,也是很好地展现词意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提升翻译的准确率。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英译实践解析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工程建设前必不可少的步骤,它是一份比较专业的报告,内容涉及地层岩土特性、地下水情况、地震活动性、地质构造特征等方面,旨在为工程的施工和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对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翻译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背景和翻译技能。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英译进行解析和讨论。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英译需要具备丰富的地质知识和专业术语的理解能力。
由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专业化,很多术语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因此翻译人员需要有一定地质学方面的知识积累。
对于地层岩土特性的描述,需要熟悉岩土力学、地质物理学等专业知识,对于地震活动性的描述,则需要了解地震学相关知识。
只有对这些专业术语有着深刻理解,才能做到准确地进行翻译。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英译需要符合翻译规范和准确性要求。
地质勘察报告是一份涉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重要文件,翻译过程中需要保持准确性和规范性。
在翻译时,要注重对专业术语的准确翻译,避免出现歧义或误导。
地质勘察报告中可能涉及到部分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的引用,翻译人员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规范等内容,并在翻译报告时做出合理的处理。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英译需要考虑目标读者的背景和需求。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通常面向的是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专业人士,他们对于专业术语和具体工程背景都有一定的了解。
在翻译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行业术语和专业背景的说明,以保证目标读者对翻译后的报告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英译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规范和清晰度。
报告的语言表达应当简练明了,要做到行文流畅,逻辑清晰。
在翻译时还要注意语法和表达的规范性,避免出现句子结构混乱、语义不清晰等问题,以保证翻译后的报告能够被目标读者轻松阅读和理解。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地质科技英语翻译策略探析摘要: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科技交流合作愈发频繁。
同时,地质科技英语翻译在国际交流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我国对科技英语文本的翻译质量和数量也有明显的提升,广大翻译者都在探寻科技英语翻译策略和方法的路上,试图提高科技英语文本的翻译质量,加深国内外科技人才在技术方面的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
本文总结出地质科技英语的文体特点,采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地质科技英语的翻译,探析其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而提升地质科技英语文本的翻译质量,为国际间科学技术交流提供便利。
关键词:地质科技英语;功能对等;翻译策略;语言特点引言:科技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 English Specific Purposes)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英语表达功活动(如技术交流、论文撰写、文献发表等)领域的重要应用形式,相对“文学英语”“交际英语”等概念,俨然形成了自身的专属特色。
[1]地质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有关地质科学研究的英文表述应属于科技英语范畴。
[2]科技类文本文体风格突出,严谨周密、逻辑性强、专业性强、语言表达客观准确。
该类文本不同于文学类文本,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较多的修辞表达烘托氛围,而是一类信息型文本,主要传达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客观信息。
因此,本文选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指导地质科技英语文本翻译,探析该文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1:地质科技类文本的语言特点地质科技英语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主要传达一些重要的事实型信息,地质科技英语将地质学科知识与英语相结合,语篇中含有大量与地质类相关的专业术语,科技类文本中专业术语翻译为专词专用;地质科技英语语言具有逻辑性强,简洁精准、结构复杂,规范性,准确性,专业性强等特点,文本大多为客观解释性语言,在句式上广泛使用被动句,频繁使用长句,大量使用后置定语,广泛使用名词化结构,例如下面一段专业的地质科技英语文本:Decreasing slowly with the growth of the formation water volume factor, the technical rational well spacing density under the unit formation water volume factor is 0.0688 well/km2. Increasing slowlywith the formation oil volume factor, the technical rational well spacing density under the unit formation oil volume factor is 0.0603 well/km2. Therefore, the influence of these parameters (namely the formation water volume factor, the formation oil volume factor, andthe water cut) on the technical rational well spacing densitydecreases in turn.1.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由美国语言学家尤金·奈达于1969年提出;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
地质英语英汉翻译策略浅析作者:肖悦邹灿李文韬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31期摘要:地质英语文本翻译是一项专业性强、难度较大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专业术语多、被动句多、长难句复杂,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及地质知识。
本文将词、句和段落进行系统化分类分析,结合地质文化背景,选择适宜的翻译策略,以期对地质英语进行流畅、有效的翻译。
关键词:地质英语;英汉翻译;翻译策略一、引言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全球能源危机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各国在地质学、石油和矿业等领域的交流,扩大了这一领域的翻译需求。
但地质学专业性极强,且涉及众多相关学科,同时作为科技类英语,地质英语又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和难点,这给非地质专业的译者造成了较大的困难。
本文系统分析了地质英语词汇和语言特点,结合大量翻译实例,旨在探讨地质英语实践翻译中重难点的翻译策略,为地质英语准确翻译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二、地质英语的词汇翻译策略(一)专业词汇地质英语中涉及到的词汇分为两大类,即专业词汇和半专业词汇。
专业词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是描述地质行业中矿物、能源、地形、技术等的专业术语,具有不可取代性。
同时从词汇结构分析,专业词汇中缩略词、派生词、复合词的使用较为广泛。
部分专业词汇含义示例及相应翻译策略,见表1。
针对例1、例2的截短缩略词和拼缀缩略词:采取翻译并保留英文全称的方式。
大多数缩略词可通过恢复其词组全称,然后按地质专业含义进行翻译,且名词排列一般按照原文的顺序。
针对例3的首字母缩略词:可对较为熟悉的或全称单词较多的首字母缩略词语,采取保留全部或部分缩略;而对于较为陌生的首字母缩略词语,仍应该按照原词顺序全称翻译。
针对例4的派生词:部分派生词可按照词性直接直译;部分可采取词性转换法(名词和形容词、名词和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的相互转换);还有部分需要结合语境并考虑地质英语中的习惯用法。
针对例5的复合词:一般采取直译法,只要掌握了各个部分的含義,整体词义也就一目了然(因含义是各部分意义的组合)。
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方法研究地质地矿类文本的翻译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
由于地质地矿类文本涉及到较多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因此翻译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就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方法进行一定的研究。
一、词汇翻译方法地质地矿类文本中的术语较多,翻译需要严谨和准确。
翻译时需要注重文本中的词汇的选择。
一方面,需要在保证准确性的基础上,力求语言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另一方面,需要综合参考各种语言工具和资料,对于可能存在误差的地方,需要及时纠正。
二、句子结构翻译方法地质地矿类文本的句子结构一般比较复杂,需要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来进行翻译。
在翻译时可以采用分析句子结构、分解句子成分的方法,理顺原句的主干,在翻译时保持原文意思不失真。
同时,可以采用逐字逐句翻译方式,避免遗漏重要信息和细节。
三、上下文翻译方法地质地矿类文本的句子还有一定的上下文关系,需要在翻译时加以注意。
在翻译时需要准确判断句子的语言环境,分析文本中的各种语言特征,尽可能还原原文语境。
同时,需要注意文本中的各种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避免出现不恰当或者不合规范的翻译。
四、实际操作翻译方法如何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地质地矿类文本的翻译技能呢?首先,需要对相关的地质地矿专业词汇进行细致的学习和理解,掌握科学术语的表达和用法。
其次,可以适当利用各种翻译软件和网络资源,进行参考和查询,以获得更准确的翻译结果。
最后,需要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大量的翻译练习,逐步提升翻译水平。
总之,地质地矿类文本的翻译需要具备严谨性、准确性和科学性。
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才能够实现对地质地矿类文本的准确翻译。
因此,对于有志从事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工作的人士,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和水平。
L E S S O N6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I G N E O U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S 第六课火成环境的介绍1.Before discussing the methods petrologists use to study and understand igneous rocks, it is useful first to establish some basic definitions.在开始讨论岩石学家用来研究和理解火成岩的方法之前,首先建立一些基本的概念是有用的。
An igneous rock is defined as any crystalline or glassy rock that formed directly from a magma.火成岩被定义为直接从岩浆中形成的所有的结晶质或玻璃质岩石。
Magma is a high-temperature molten substance that is chemically complex and contains the molecular building blocks for minerals (the nature and properties of magma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in Chapter 3).岩浆是一个高温的化学性质很复杂熔融物质包含矿物的分子骨架。
(岩浆的性质将在第三章详细讨论)As it cools and crystallizes, a magma reorganizes itself into igneous minerals that individually have simpler chemistry than the parent magma. In any given igneous rock, these individual minerals (for example, quartz, feldspars, olivine) occur as either small or large crystals, both with variable perfection of crystal form.当岩浆冷凝和结晶时,岩浆重组自己形成独立的比母岩浆化学性质简单的火成矿物。
地质地矿类翻译难点1.1现代化名词翻译不够准确翻译的时候为了达到专业术语英汉翻译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要求翻译人员在翻译时保证文本的准确度,比如,fault 英译汉的翻译为错误或缺点,但是在地质专业里的含义是断层,很多人在学习英语时并不知道fault 一词有断层的意思,观看地质专业杂志时也会理解错误。
1.2广泛使用被动语态一般情况下,科技英语都在叙述客体,客体代表着客观的事物形态,表示的事物发展的过程,主体指的是从事研究的人。
翻译人员在进行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的时候,多使用被动语态可以让文本更加客观,读者阅读的时候也会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客体上,并将本文当做科技类材料进行阅读,防止阅读时被主观情绪影响。
2、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研究2.1词汇翻译技巧2.1.1名词连用、名词短语与缩略语的文本翻译文中会有很多名词连用情况。
例如trough fault,表示槽断层,fault 就是在修饰前面名词,并充当形容词修饰语。
翻译地质地矿类文本的时候,如果有很多名词存在,可以使用合成法将名词构成短语,两个名词合成以后就会变为新的词汇。
这种在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中十分常见。
具体表现如下:1无连字符式名词短语。
边缘地带borderland、海台seaknoll。
2有连字符的名词短语。
板块滞制plate-jams、走向滑距的strike-slip。
一般情况下地质地矿专业英语翻译中,常用的缩略语一共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首字母缩略语,第二种是截短缩略语,第三种是单词紧缩语。
例如Consortium for Continental Reflec⁃tion Profiling,在地质专业中表示的是大陆发射剖面,为了方便,人们将该词汇缩略为COCORF,随着词汇的普及,当看到COCORF 这一词在地质专业文本中出现时,就会自动将其翻译为大陆发射剖面。
再比如,全球洋底分析研究计划,这一词才英文文本中,应该书写为Global Ocean Floor Analysis and Research Project,为了更加简洁,让地质地矿类文本学术性更强,可以将其缩略为GOFARP,人们看到这个缩略词后,即使没有立刻想起它的全名,也可以根据每个单词的首字母,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想。
地质学英文单词单词:geology1. 定义与释义1.1词性:名词1.2中文释义: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1.3英文释义: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origin, history, and structure of the earth, and the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nges that it has experienced or is experiencing.1.4相关词汇:geologist(地质学家,派生词)、geological(地质学的,形容词,派生词)、geomorphology(地貌学,相关学科词汇)2. 起源与背景2.1词源:该词源于希腊语,“geo -”表示地球,“ - logy”表示学科、学问。
2.2趣闻:在早期的地质学研究中,很多地质学家的探索之旅充满惊险。
比如,詹姆斯·赫顿被视为现代地质学之父,他在苏格兰等地进行实地考察,他的理论在当时是对传统观念的巨大冲击,他提出地球的地质作用是持续缓慢进行的,这个理论改变了人们对地球年龄的看法。
3. 常用搭配与短语3.1短语:(1) geology department:地质系例句:My brother studies in the geology department at university.翻译:我哥哥在大学的地质系学习。
(2) geology fieldwork:地质野外工作例句:The geology students are going to do some geology fieldwork this weekend.翻译:地质系的学生这个周末要去做地质野外工作。
(3) structural geology:构造地质学例句:He is an expert in structural geology.翻译:他是构造地质学方面的专家。
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方法研究【摘要】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方法研究是当前地质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介绍了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现状。
接着分析了地质地矿类文本的特点,探讨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通过实验验证,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地质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方法研究, 地质地矿类文本特点, 翻译方法介绍,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现状分析, 改进研究, 实验验证, 总结, 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方法研究是地质领域的重要课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增加,对地质地矿类文本进行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大。
由于地质地矿类文本具有专业性强、术语丰富、语言复杂等特点,传统的翻译方法在应对此类文本时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
开展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地质地矿类文本涉及到地质学、地震学、地球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专业知识和术语。
在跨语言翻译过程中,要准确传达文本中的专业信息,需要翻译人员具备扎实的学科背景知识和科技词汇的积累。
地质地矿类文本的语言结构复杂,句式长、修辞丰富,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文本的语境和逻辑,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方法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解决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过程中的问题,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通过对地质地矿类文本的特点分析,可以深入理解其翻译需求,为改进现有翻译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地质地矿类文本翻译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是促进地质地矿领域的信息交流和合作。
地质地矿领域的研究成果通常以专业化的文本形式存在,而这些文本往往需要被研究人员、工程师、政府部门等不同背景的人员阅读和理解。
科技论文英译的交际翻译策略工程地质类论文英译及研究报告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科技论文英译的交际翻译策略,并以工程地质类论文为例,深入分析其英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
随着全球科研交流的日益频繁,科技论文的英译质量对于学术传播和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科技论文的专业性、复杂性和跨学科性,其英译过程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交际翻译的角度出发,结合工程地质类论文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期提高科技论文英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本文将概述科技论文英译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当前科技论文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工程地质类论文的英译难点,如专业术语的翻译、句子结构的调整、文化信息的传递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交际翻译策略,包括直译与意译的结合、增译与减译的运用、以及跨文化因素的考虑等。
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评估所提翻译策略的有效性,并总结归纳出适用于工程地质类论文英译的一般性翻译原则和方法。
本文的研究不仅对提升工程地质类论文的英译质量具有实践指导意义,而且为其他领域的科技论文英译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交际翻译理论在科技论文英译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二、科技论文英译的交际翻译策略概述科技论文作为专业性强、信息量大、语言严谨的学术文献,其英译过程不仅要求准确传递原文的科学内容,还要确保译文易于理解,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学术规范。
交际翻译策略在科技论文英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旨在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流和学术价值的最大化。
在交际翻译策略的指导下,译者应充分考虑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专业知识水平,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增译或减译等,以确保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同时,译者还需注意保持原文的逻辑结构,避免译文出现信息丢失或混淆。
在地质类科技论文的英译中,交际翻译策略尤为重要。
因为地质学作为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其术语和概念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往往难以理解。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准确传达地质学知识,还要通过清晰的表达和适当的解释,帮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质学知识。
学术论文摘要汉译英翻译技巧及策略——以地质学论文为例刘敏
【期刊名称】《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26)003
【摘要】为了迎接国际学术交流的进一步挑战,规范学术论文作者英文摘要写作,提升广大科技工作者英文文摘的水准,文章从英语语言学知识角度,分析了地矿学者在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对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翻译技巧及策略进行了探讨,从诸多事实申证明好的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对于增加期刊和论文的被检索和引用机会,吸引读者,扩大影响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总页数】3页(P278-280)
【作者】刘敏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中外学术论文摘要中非常规语步的对比研究--以外语教学类实证性学术论文为例[J], 蔡艳玲;韩凤娇
2.学术论文摘要汉译英常见错误分析 [J], 王爱琴
3.学术会议论文摘要的介入资源研究--以ISFC40中国学者论文摘要为例 [J], 王全智;刘文姣
4.化工学术论文摘要中无主句的英译策略 [J], 黄泽鲲
5.第九届遥感地质学术讨论会部分论文摘要──周口拗陷遥感图像的构造分析(摘要) [J], 叶和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质专业英语英汉翻译技巧探讨摘要:本文论述了地质专业英语的特点、翻译过程和翻译技巧。
并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了专业术语、不同词类转换、非谓语动词、被动语态和长句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地质专业英语;英汉翻译;翻译技巧1引言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地质专业英语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英语文体。
地质专业英语把英语和地质专业知识完美结合起来,用专业语言来说明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者事实,叙述要求客观、真实明确、简洁。
这就要求译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英汉两种语言的基础,还要具备一定广度和深度的专业知识。
地质专业翻译涉及到相当多的地质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即使是一些英语水平较高的非专业的翻译人员,因不懂地质专业知识,在阐述地质学科概念、描述野外地质现象、叙述实验数据时,也往往不能准确地、完整地表达原意,有时翻译过于机械、不知其所言,有时望文生义、张冠李戴。
而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在从事本专业英汉翻译时,又往往因自身外语水平不高、对翻译知识了解较少和缺乏一些英汉翻译的基本技巧,而使翻译出的作品生硬、晦涩难懂,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文本中误译现象比比皆是。
因此,作为地质工作者,了解地质专业英语的翻译方法、技巧非常必要。
2地质专业英语的特点地质专业英语作为一门比较独特的课程,既不同于地质专业课,也不同于大学基础英语,它有自己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专业英文论文中专业性词汇量大专业性词汇量大是专业性论文的特点之一。
如在专业论文中,专业词汇所占比例可达30%以上。
大约需要掌握5000条左右的词汇才能比较顺畅地阅读专业文章。
地质专业英语词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未接触过的具有纯粹地质专业含义的词,这些词仅仅出现在专业论文中,如granite(花岗岩)其所占比例较小;另一类是我们在大学英语中常见的普通词汇,由于在特定的专业背景中而被赋予特定的专业含义,如fault(断层),joint(节理)。
(2)缩略语较多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英语缩略语已经成为英语中发展最快的语言现象。
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与特色学科的融合发展研究——以翻译与地质学结合为例发布时间:2021-12-23T04:20:41.445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2期作者:李玲刘小蓉[导读] 现如今,对于中国高校整体而言,外语研究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而对于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理工高校来说李玲刘小蓉成都理工大学摘要:现如今,对于中国高校整体而言,外语研究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而对于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理工高校来说,外语研究压力则更大。
要想在此实现持久且长远的发展,地方行业高校的外语发展需要与其特色学科相结合。
本文探究了地方行业高校在培养特色(地质)翻译人才的现状以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提倡全方位、一体化的综合型研教型发展模式,通过相应教学改革,更好地利用地质学科特色来提高翻译教学的效果。
只有将外语学科与学校主流地质学科发展相结合,形成专业的地质翻译团队,充分发挥地质学科优势,使得地质研究与外语研究,地质学科与外语学科得到融合式的发展。
关键词:外语教学改革;特色学科;融合发展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指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发展理念和重点任务。
而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自信是关键。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行业高校发展都面临着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
地方行业高校涉及农、林、地、矿、油、交通、邮电等特色学科,具有较为深厚的学科积淀和行业底蕴,但在新形势下,地方行业高校想要强化特色、实现内涵式发展,想要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争创一流,就必须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以此促彼,凸显出地方行业高校的特色。
现如今,对于中国高校整体而言,外语研究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而对于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理工高校来说,外语研究压力则更大。
中国的行业特色高校众多,在这些高校中,外语学院或系所一般都处于学校的边缘地带,在科研上并不受到重视。
地质专业英语翻译与地质科技情报研究的关系探讨摘要:本文论述了地质专业英语的翻译特点和地质科技情报研究的特点以及地质科技英语翻译与地质科技情报研究的关系。
关键词:地质专业英语;地质科技情报研究;翻译技巧1 引言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源远流长。
今天,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翻译事业已遍及各行各业,对我国文化、艺术、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在地学界,地质科技情报研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地质专业英语翻译到底与地质科技情报研究有什么关系呢?笔者仅根据自己十多年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信息情报室从事地质专业翻译的工作的经验谈谈地质专业英语翻译与地质科技情报研究的关系。
2地质专业英语的特点地质专业英语作为一门比较独特的课程,既不同于地质专业课,也不同于大学基础英语,它有自己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1)专业英文论文中专业性词汇量大专业性词汇量大是专业性论文的特点之一。
如在专业论文中,专业词汇所占比例可达30%以上。
大约需要掌握5000条左右的词汇才能比较顺畅地阅读专业文章。
地质专业英语词汇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未接触过的具有纯粹地质专业含义的词,这些词仅仅出现在专业论文中,如granite(花岗岩)其所占比例较小;另一类是我们在大学英语中常见的普通词汇,由于在特定的专业背景中而被赋予特定的专业含义,如fault(断层),joint(节理)。
(2)缩略语较多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英语缩略语已经成为英语中发展最快的语言现象。
人们为了避免使用那些又长又难记忆的专业英语词汇,普遍采用简洁、精炼的缩略语,这在地质专业英语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TTI---Time-Temperature Index(时间-温度指数)。
(3)复杂长句多由于地质专业文章要求叙述准确、客观、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因此,大量使用含有很多限定和修饰成分的复杂长句及非谓语动词。
3地质专业英语翻译的基本原则和特殊翻译方法翻译是一个理解与表达的过程,地质专业英语也是如此。
语言作为传输科技信息的中介时,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必须不遭损失地传输信息,因此,在理解的过程中,首先要求译者对地质专业有深入的了解,专业知识掌握得越丰富越全面,对待译的原文就会理解得越透彻;其次在逐句翻译时,对原文用词的词义以及用句的语法必须有准确的把握。
至于在表达的过程中,则必须从吃透原文的理解阶段里“跳出来“,即不受原文语法与文体的束缚,又能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律和语言习惯,用通顺、确切的语句表达。
理解与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理解透彻才能表达正确,而在表达过程中又会更深入地理解。
3.1地质专业英语翻译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地质专业英语翻译时,译者既要表达出原文内涵,又要尽量保留原文风格。
所以,译者要遵循三条翻译原则:(1)译作要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与原作属同一性质;(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性。
中国近代翻译家严复先生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其中“信”就是指译文要忠实原文,“达”就是指译文的通顺达意,“雅”则指译文的用词造句要文雅。
忠实原文,就是指在译文里,原文作品内容不可少,同时也不要擅自增加译者个人的意思,更不能误译。
3.2地质专业英语的特殊翻译方法在地质专业英语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各种不同的翻译技巧与方法。
3.2.1 地质专业术语的翻译方法在论述地球科学的文章中,通常会出现大量的本学科专业使用的专门术语,而这些专业词汇若按照它们的构成方式来分一般可分为:①本专业特有的词汇,如geology(地质学),mineral(矿石),fossil(化石),dinosaur(恐龙),idiogenite(同生矿床)等。
它们是地质专业特有的词汇,这些词很少出现于其他专业文章中。
②与其他专业学科共有的词汇,如reservoir(水力专业译为“水库”,石油地质学科译为“储油层”),pulse(医学专业中译为“脉搏”,电子学专业译为“脉冲”,还可译为“小束地震波”),platform (交通专业译为“站台”,地质构造专业译为“地台或台地”),spring(机械专业译为“弹簧”、水文地质专业译为“泉水”)等。
对于这类词汇,在翻译时应根据专业学科辨别其词义。
③普通日常生活同专业共用词汇,如fault(日常生活中译为“缺点、过失”,地质专业译为“断层”),fold(日常生活中译为“折叠”,地质构造学译为“褶皱”),译者在翻译这类词汇时应特别加以注意。
具体地质专业术语的翻译方法如下:直译法,即在翻译时,保持原文的语言形式,包括字、词、句和修辞手段等,语言通顺明了,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感受相同。
意译法,即根据原词的实际含义译成对应的汉语术语,读者容易理解新术语的确切意义,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这种翻译方法广泛运用于地质科技术语的翻译,具有概念明确、易懂易记的优点。
例如:persistent residue 持久性残留;ozone layer 臭氧层;particulate matter 大气颗粒物;photochemical reaction 光化学反应;methylmercury 甲基汞;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可持续发展;homeostatic mechanisms自调节机理; inorganic chemicals 无机化学;limestone 石灰石等都是采用意译的方法翻译的。
音译法,即按照原词的英语发音译成相应的汉语,这种方法是不得已而为之,无法揭示词汇的真正意译。
随着新术语的出现,对不少词汇已用这种方法代替。
计量单位一般用音译如bit 译为比特等;近年来所采用的新材料,一般音译。
半音半意法,即音译与意译的结合方法。
如Nerest eqution 能斯特方程等。
形译法,即用英文字母或单词描述事物的外形的译法。
用汉语词汇表达形状,如T-square(人字尺);有时保留型号、牌号、商标不译,如Fermalite(法国制造的铁氧体软磁材料)。
缩写替代法,即有一部分单词由于使用广泛,直接写出其英文缩写便可知其含义,所以,这类单词不用翻译,可以直接引用。
特殊含义译法,即有个别单词在地质科技英语中所选的词义是与非专业英语不同的特殊含义。
词性调整,英语单词的词性有10种,一个词往往有若干个词性,不同的词性语法功能也不一样,在翻译中,为了符合汉语语言习惯,必要时,对词性可以加以调整。
非谓语动词的翻译法,为了叙述简洁明了,科技英语大量使用非谓语动词,包括过去分词、动名词和动词不定式。
非谓语动词使句子结构严谨、逻辑性强,但也加深了理解和翻译的难度,遇到这类句子时一定要理清脉络,分析清楚其成分,才能准确理解句意,正确进行翻译。
科技英语虽然结构复杂,但结构通常很严谨,一般主、谓、宾都齐全,所以,我们首先就要分清哪些是主语部分,哪些是谓语和宾语部分,特别是从句套从句,词组叠词组,定语中有定语的情形,因而我们首先就要把主、谓、宾定位。
其次,在明确主、谓、宾之后,把主语、宾语的修饰语句或词组归位,搞清楚哪些是主语的定语,哪些是宾语的定语,哪些是状语。
最后,准确理解专业英语词汇,并完整地翻译成中文。
3.2.2地质专业文章中句子的翻译技巧鉴于地质专业英语句法及篇章结构的复杂性,其论说文中往往长句和复杂句使用较多,翻译时要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
要翻译准确,就必须分析句子结构,弄清楚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一些翻译技巧,如省词、加词、重复、词类转换、句子成分转换、全句转译、将长句切分成若干短句、以及将主句或者从句译成词组等,最后重新组织句子结构,注意行文逻辑,用恰当的汉语把意思表达出来。
3.2.2.1 将名词性短语扩展成分或转换成动宾结构大量的应用名词短语可以使文章变得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信息量大、强调存在的事实,而非某一行为。
但在翻译中我们要注意将名词性短语扩展成分句或是改变其结构顺序,使其译成中文的语句逻辑准确,表达清楚。
3.2.2.2 将定语成分转换成独立句、状语分句等由于专业英语要求准确简练的原则,所以,为了明确表示和描述对象,常常需要较多地使用非限定性动词作定语,句子中常使用非限定性词性构成的各种短语来替代从句或分句,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将其转换成独立的句子或是状语分句,提到所修饰的词之前,以符合汉语的语序。
3.2.2.3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被动语态有几种翻译方法:*将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主动句,即被动隐含句;*将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将英语被动句转译成汉语的判断句;*将英语被动句译成汉语无主句;*英语中其他形式的被动句的翻译;(1)正式的布告、通告等习惯使用被动语态以及标题、广告、通知等常用省略的被动语态,译为汉语的主动句。
(2)英语中有几个动词多用于被动语态,很少用于主动语态。
如be born, be married , be obliged等,译为汉语时却表示主动之意。
(3)有些英语句子从结构上看是主动语态,但实际上是表达被动意义,可看成隐形被动语态。
翻译时常译成主动语态。
主要有needs(want, require ,demand…),doing ,be worth doing, has(have) something to do,少数动词的进行时be building(printing ,cooking…) 等等。
3.2.2.4 增加词语以表示不同的时态增加词语以表示不同的时态,从时态上看,科技英语多采用一般现在时,使表述具有“无时间性”,所以在翻译中,我们需要补充一些与时间有关的词汇,使得时态更加明显。
3.2.2.5 以“1t”引导的主语从句的翻译这种句式在环境化学专业英语中及其常见,既突出了所要强调的部分,同时避免了句子主语过长导致头重脚轻的弊端,还可以丰富句式,使得文章中的句式不至于仅仅使用被动语态或是名词性结构,而过于单调。
翻译这类句子是要注意按照汉语的顺序翻译,将主语从句部分提前。
4 什么是地质科技情报研究在谈科技情报之前,先说说情报的定义。
国内外学术界对情报还没有定论的说法。
但如果要找以下共同的认识,情报是指传递着的有特定效用的知识。
知识性、传递性和效用性是情报的三个基本属性。
1)情报的知识性人们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通过各种媒介手段(书刊、广播、会议、参观等),随时都在接收、传递和利用大量的感性和理性知识。
这些知识中就包含着人们所需要的情报。
情报的本质是知识,可以说,没有一定的知识内容,就不能成为情报。
2)情报的传递性情报的传递性是说知识要变成情报,还必须经过运动。
钱学森说情报是激活的知识,也是指情报的传递性。
人的脑海中或任何文献上无论贮存或记载着多少丰富的知识,如果不进行传递交流,人们无法知道其是否存在,就不能成为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