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区农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 格式:docx
- 大小:19.77 KB
- 文档页数:7
乡村振兴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11期农村饮水安全与乡村振兴战略秦国政(武威市凉州区西营河水利管理处,甘肃武威 733000)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让人们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
在这种情况下,改善农村饮水条件,保证农村饮水安全,既是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对落实乡村振兴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饮水情况,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而且,农村基层集体组织的整体素质偏低,这就导致饮水管理措施不到位,缺少相关专业人才和资金,这些因素都严重限制了农村饮水安全的发展。
因此,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要大力发展农村饮水安全,政府、供水企业与社会三者必须充分结合起来,共同发力,才能够建设完善的农村饮水安全体系,保证广大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对农村饮水安全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系统阐述,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为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发展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饮水安全体系0 引言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社会建设,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出和实施,使得农村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各项基础工程也日益完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就是其中之一。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各地政府不断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力度,提高投资额度,使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规模得到了大幅度扩大,有效改善了农村饮水条件,并保证了农村饮水安全的稳定性,还提高了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的管理水平,使得农村饮水安全的整体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但是,当前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和制约,导致实际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仍需要当地政府、供水企业以及社会对此提高关注,不断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饮水环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农村饮水的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1年第11期凉州区西营灌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思考骆浩生,赵 文(凉州区西营河水利管理处,甘肃武威 733000)摘要:介绍了凉州区西营灌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的现状以及取得的成果,探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西营灌区;精准扶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0 引言凉州区西营灌区所辖西营、松树、永丰、怀安、五和、康宁、丰乐、金山镇8个镇,是凉州区的贫困镇,灌区把解决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加快推进水利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
按照“水量、水质、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四项指标要求,逐项落实责任领导、责任人,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措施,明确进度表,签订责任书,确保做到精准到人,不留死角。
通过采取建档立卡办法,不仅对贫困户分类标识,一户一档记录在册,而且对所有农户记录在册。
做到精准到户,不落一户,共同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工作,助力脱贫攻坚,确保灌区安全饮水全覆盖。
1 农村饮水现状1.1 农村供水工程基本情况灌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始于2006年,截止目前已建成西营、宏祥、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区3座水厂和金山供水站、西营镇二沟、三沟、五沟村分散式小电井工程,日供水能力4.0203万m3(西营水厂1.045万m3,宏祥水厂1.9万m3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区水厂1万m3,金山供水站753 m3),铺设供水管网2 700 km(包括入户管道),下设主管5条、干管7条、支管118条,主干管总长度274 km,支、分支管总长度894 km,入户管1 522 km。
近年来,通过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灌区饮水安全工程供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等4项指标全部达到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验收评价标准。
1.2 农村供水管理体制和工程运行管理现状1.2.1农村供水管理体制。
根据省、市、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条例、办法规定,西营灌区所辖农村饮水工程由所在地凉州区西营河水利管理处统一管理。
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州区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12.20•【字号】凉政办发〔2017〕263号•【施行日期】2017.12.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凉州区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办法的通知凉政办发〔2017〕263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凉州区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办法》已经区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凉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12月20日凉州区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规范凉州区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建设运行管理,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维护供用水双方的合法权益,全面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促进工程良性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根据《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试行办法》、《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甘肃省水利工程土地划界标准》等法律法规,结合全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从事全区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规划、建设运行、水源保护、水质监测及供水用水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规范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管理是区、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
区、乡(镇)政府对农村饮用水供水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依法保护供水单位和用水户的合法权益。
区水务局是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运行监督管理、技术指导,水费征收管理,以及建立和完善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
区财政局负责落实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区级维修基金,并对维修基金进行监督管理。
区卫计局负责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卫生监督和水质监管工作。
区环保局负责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污染防治监管。
区物价局负责农村饮用水供水工程水价及供水服务价格核定和监督。
凉州区农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为了保护和改善凉州区农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防止水源污染,保障饮水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凉州区农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水资源合理利用,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卫生、安全,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的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三)国家环保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三、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原则(一)保障人体健康的原则。
(二)遵循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三)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结合的原则。
(四)满足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原则等。
四、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分类(一)集中式饮用水地下水源地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二)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源地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一、二级陆域保护范围。
五、凉州区自然环境概况(一)地理位置凉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东径101°59′35″-103°23′40″, 北纬37°23′15″-38°12′54″。
东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接壤,北与永昌县和民勤县相依,西邻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南接天祝藏族自治县和古浪县。
(二)地形地貌凉州区地处黄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东南长122km,南北宽90.1km,总面积为5080.9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1440-3262.9(冬青顶)米之间,总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划定、撤销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批复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划定、撤销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批复川府函〔2017〕139号绵阳市、雅安市、凉山州人民政府:你们报送的《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审定普格县第二自来水厂大槽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实施方案的请示》(凉府〔2017〕7号)、《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绵阳市涪江东方红大桥水源地和高新区水厂三河堰水源地保护区的请示》(绵府〔2017〕40号)、《雅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转报〈石棉县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岩子村泉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请示〉的请示》(雅府〔2016〕31号)收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凉山州普格县第二自来水厂大槽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实施方案(一)取水口:普格县荞窝镇大槽河中游(东经102°25′48.6″、北纬27°28′52.4″)。
(二)一级保护区:以取水口为中心,沿大槽河向上游延伸1000米,向下游延伸100米的全部水域。
一级保护区水域边界向两岸纵深水平距离1000米的全部陆域。
(三)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上游边界以上所有河道和下游边界向下延伸200米范围内所有河道的全部水域。
取水点以上所有集雨区域和取水点以下300米范围的所有集雨区域除一级保护区外的全部陆域。
二、原则同意撤销绵阳市涪江东方红大桥和高新区水厂三河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三、原则同意撤销雅安市石棉县岩子村泉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四、工作要求凉山州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尽快依法编制并组织实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规划,加大资金项目投入,严格落实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各项工程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健全水环境监测与污染源监督环境管理体系,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制定完善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依法依规划定备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有效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公布甘肃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名录(第一批)的通知正文:---------------------------------------------------------------------------------------------------------------------------------------------------- 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公布甘肃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名录(第一批)的通知(甘水发〔2008〕29号)各市(州)水利(水务、水电)局、厅属有关单位:根据《水法》第三十三条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甘肃省水功能区划》(地表水),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监督管理,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障供水安全,经研究,决定分批对全省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核准公布。
现将核准的《甘肃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名录(第一批)》(以下简称《名录》)予以公布。
本次《名录》公布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为地表水水源地供水人口大于3万人,地下水水源地日供水量大于1万吨,在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中,被列入甘肃省国家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的水源地,共计39处。
《名录》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名与编码、水源地名称、编号、水源地所在河流水系、供水范围、水源地类型、工程规模、投产时间、水源地所在水功能区名称、起始及终止位置、目标水质等,现就加强对核准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管理通知如下:一、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流域机构要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首要目标,加强水利工程调度、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等综合措施,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量和水质要求。
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机制,确保供水安全。
建立和完善水源地管理和保护的组织机构,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制订和落实重要水源地保护办法和各项工作制度。
三、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流域机构要建立健全水源地动态监测体系,定期监测水源地水质状况,向社会发布水源地安全状况信息,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或者水功能区的水质为达到水域使用功能对水质要求的,应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3.04.15•【字号】甘环函[2013]96号•【施行日期】2013.04.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的函(甘环函〔2013〕96号)各市、州人民政府:为切实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确保《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关于饮用水安全保障目标的实现,根据2012年全国污染防治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应于今年完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水源)划分工作,现将有关事宜函告如下:一、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由水源地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市、州人民政府审核批复。
各县级人民政府应采取“一县一本”的方式,编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所在市、州人民政府。
各市、州人民政府应对县级人民政府上报的《报告》进行审核,并及时予以批复。
二、2013年7月底前完成各县(市、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报告,10月底前完成技术审核工作,11月底前全面完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审批工作,报省人民政府备案,并抄送省环保厅。
未按期完成的地区,将在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中扣除相应分值,并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区域限批”。
三、各市、州人民政府要参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切实做好辖区内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强化目标责任,明确管理措施,依法关闭、搬迁排污口和污染源,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建设隔离防护工程,加强水质监测,设立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确保饮用水环境安全。
四、饮用水水源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森林植被管护、水土保持、卫生检疫、城市规划和建设等,各市、州人民政府应组织环保、水利、卫生、国土、城建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切实做好乡镇集中式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
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0.19•【字号】凉政办发〔2018〕297号•【施行日期】2018.10.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的意见凉政办发〔2018〕297号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和《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的意见》(武政办〔2018〕140号),为实施好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保障机制,实现贫困退出饮水安全达标的目标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目标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吃水为先,依照已编制的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三年实施方案,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要求,各镇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积极配合水务部门加快工程建设进度,2018年争取完成60%以上的工程建设任务,2019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工程运行管护机制,不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
二、资金筹措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的批复》(甘政函〔2016〕74号),区水务局已委托武威市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凉州区脱贫攻坚2018-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结合省上要求的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2018-2019年,全区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概算总投资8809万元,其中:2018年3555万元,2019年5254万元。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关于做好“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17〕410号)等相关文件精神,项目建设资金由省级整合下达的各类涉农资金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统筹安排,不足部分由区上自筹解决。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划定、调整、撤销攀枝花市金沙江高粱坪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5.18•【字号】川府函〔2023〕108号•【施行日期】2023.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资源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划定、调整、撤销攀枝花市金沙江高粱坪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批复川府函〔2023〕108号攀枝花市、德阳市、宜宾市、广安市、巴中市、阿坝州、凉山州人民政府:你们报送的《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金沙江高粱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请示》(攀府〔2022〕33号)、《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中江县黄鹿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请示》(德府〔2022〕45号)、《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华咀取水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请示》(宜府〔2023〕5号)、《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重新上报划定广安市渠江油房溪口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请示》(广安府〔2023〕5号)、《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销通江县小通江河沉渡潭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请示》(巴府〔2022〕73号)、《阿坝州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阿坝州汶川县七盘沟三王庙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请示》(阿府〔2023〕5号)、《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划定宁南县龙洞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请示》(凉府〔2023〕3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划定、调整德阳市中江县黄鹿水库、广安市渠江油房溪口、阿坝州汶川县七盘沟三王庙、凉山州宁南县龙洞河等4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撤销攀枝花市金沙江高粱坪、宜宾市叙州区华咀取水点、巴中市通江县小通江河沉渡潭等3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二、本次划定、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落实各项工程措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监督管理,有效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
凉州区农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为了保护和改善凉州区农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防止水源污染,保障饮水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凉州区农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水资源合理利用,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卫生、安全,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的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三)国家环保局、卫生部、建设部、水利部、地矿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
三、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原则(一)保障人体健康的原则。
(二)遵循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
(三)遵循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结合的原则。
(四)满足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原则等。
四、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分类(一)集中式饮用水地下水源地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二)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源地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一、二级陆域保护范围。
五、凉州区自然环境概况(一)地理位置凉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东径101°59′35″-103°23′40″, 北纬37°23′15″-38°12′54″。
东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接壤,北与永昌县和民勤县相依,西邻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南接天祝藏族自治县和古浪县。
(二)地形地貌凉州区地处黄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东南长122km,南北宽90.1km,总面积为5080.9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在1440-3262.9(冬青顶)米之间,总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三)气候、气象凉州区属于大陆性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夏季短而炎热,冬季长而寒冷,温差大,降水少,空气干燥,蒸发量大。
川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0毫米左右,蒸发量为2020毫米;多年平均风速为2.3米/秒,多西北风,春季较频繁。
(四)土壤、植被凉州平原区,分布灰漠土,边缘有沙化灰漠土,绝大多数的面积为农田,由于水利条件耕地熟化作用及地形、成土物质等因素的作用,主要的土种有立土、平土、漏沙土。
区内所有土壤有12个类型,19个亚类,72个土种。
由于气候、地形、地貌和水、热条件的差异,植被垂直分布性明显,山地植被从上而下分为4个植被带,植被主要有青海云杉、祁连圆柏、金腊梅、克氏针草、冷蒿、短花针茅及灌丛草甸植被。
走廊平原区为草原荒漠和人工植被,主要有猫头刺、木紫苑、骆驼蓬、蒿属植物、人工林、园林植被以及耕种作物。
(五)水文及水资源凉州区境内有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均发源于祁连山东端的冷龙岭北坡,属石羊河流域,主要产流区分布在天祝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
四条河流是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
这些河流的共同特点是年际变化率大,水量年内分布很不均匀,四条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3.66、1.52、2.54、1.40亿立方米,四条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约为9.12亿立方米。
此外四大水系以外的小河、小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31亿立方米。
武威盆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循环运动条件及其类型与地形地貌、地层、构造、水文地质特征等密切相关。
在东南部山前倾斜平原是地下潜水的主要形成区。
在广大的冲积细土平原,含水层条件良好,分布着潜水,半承压水及承压水,是井泉灌区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
地下水与地表水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其共同形成一个显著的循环运行系统,两水多次相互转化,地表水入渗形成地下水后,以泉水及沿河谷泄流的形式转化成河水,被引用再次回归地下,下游再溢出或提采,经过几次的循环与利用。
(六)社会经济发展情况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8.5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6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1.2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2.7亿元。
第二产业主要以玉米淀粉加工、面粉加工、酒类酿造、亚麻纺织、造纸、麦芽生产等为主。
2006年末全区常住人口99.02万人,自然增长率6.12‰,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9.84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40.24%,乡村常住人口59.18万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59.76%,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24元。
区内有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察机构1个。
(七)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地表水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评价指标为: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氮、总磷、大肠菌群八大项目。
黄羊水库:执行国家水质Ⅱ类标准,全年无超标项目,以单因子评价法分析,该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以全年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0.45,属轻污染。
南营水库、西营水库执行国家水质Ⅱ类标准,全年超标项目只有总磷。
以单因子评价法分析,该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全年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50、0.48,属轻污染。
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根据2006年地下水监测统计数据,武威市城市饮用水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全年无超标,达标率100%,水质状况为清洁,未受任何污染。
六、凉州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凉州区现已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厂9座,分别是永昌水厂、黄羊渠首水厂、西营水厂、空星墩水厂、杂木渠首水厂、双城水厂、刘家茨湖水厂、上坝水厂和凉州区黄羊自来水公司水厂,总日供水5.038万m3,受益人口41.75万人。
(一)永昌水厂建于2005年6月,位于永昌镇羊桐村二组。
水源类别:地下水,有水源井1眼,设计日供水能力0.23万m3,受益人口1.14万人,水源井东、南、北50米范围为村庄,西面为农田,无污染源。
(二)黄羊渠首水厂建于2006年10月,位于黄羊镇峡沟村三组。
水源类别:地表水(黄羊水库),设计日供水能力0.98万m3,受益人口8.2万人。
取水口位于渠首上游天桥支隧洞出口处,距水厂8公里,四周1平方公里内无污染源。
(三)西营水厂建于2006年11月,位于西营镇陈鲁村二组。
水源类别:地表水(西营水库),设计日供水能力1.03万m3,受益人口9.7万人。
水厂取水口位于西营镇二沟村四组距水厂4km,取水口1平方公里范围内为农田,无污染源。
(四)空星墩水厂建于2003年10月,位于凉州区丰乐镇丰乐村三组。
水源类别:地下水,有水源井1眼,日供水能力0.1万m3,受益人口0.6万人,水源井四周50米范围为农田,无污染源。
(五)杂木渠首水厂于2007年3月开始筹建,计划2007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位于古城镇八五村一组。
水源类别:地表水(杂木渠首引水),设计日供水能力1.03万m3,受益人口9.26万人。
水厂取水口位于古城镇上河村四组,距水厂1公里,水源四周无污染源。
(六)双城水厂建于1999年,位于双城镇达桐村十一组。
水源类别:地下水,有水源井1眼,设计日供水能力0.2万m3,受益人口1.8万人。
水源井四周50米范围内为农田,无污染源。
(七)上坝水厂建于1995年11月,位于中坝镇上坝村七组。
水源类别:地下水,有水源井1眼,设计日供水能力0.1万m3,受益人口2.4万人。
水源井东、南、西50米范围为农田,北为村庄,水源四周无污染源。
(八)刘家茨湖水厂建于1999年10月,位于新华乡穿城村七组。
水源类别:地表水(南营水库),设计日供水能力0.3486万m3,受益人口5.65万人。
水厂取水口位于南营水库库区,距水厂4.2公里,库区周围1平方公里无污染源。
(九)凉州区黄羊自来水公司,建于1958年,位于黄羊镇区。
水源类别:地表水(黄羊水库),设计日供水能力1万m3,受益人口3万人。
取水口位于黄羊镇峡沟村三组,取水口距水厂6.7公里,四周50米范围内为农田,无污染源。
七、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范围(一)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范围1、保护区的划定凉州区农村饮用水地下水取水地主要位于城北井泉灌区,城西河水灌区,自然地形为西南高、东北低,水力坡度自然比降为1.6/1000,根据《石羊河流域初步水利规划》,浅层8m 以上为砂粘土,粘砂土层8-80m为第四系冲积砾卵石,取水水源为潜水和承压水。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凉州区农村地下饮用水日取水量为300m3-3000m3,小于5万m3,地下水开采规模为中小型,地下水含水层介质为孔隙水,主要取水水源为潜水和承压水。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为一、二级保护区。
2、保护区半径的确定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孔隙水饮用水中小型水源保护区划分采用保护区半径计算经验公式:r=a?k?j?t/n式中:r-保护区半径a-安全系数,一般取150%k-含水层渗水系数,根据城市自来水公司对城区含水层渗水系数测定为8m/d;J-水力坡度,取0.08;t---污染物水平迁移时间,以地下水取水井为中心,一般取100d;n-有效孔隙度,取0.34根据以上公式:r=a?k?j?t/n=150%×8×0.08×100÷0.34=32.64m根据以上计算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孔隙水潜水型水源地保护区范围经验值可得,地下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半径取30米。
二级保护区范围为一级保护区外300米。
(划定结果见附表1)(二)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凉州区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属小型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其一、二级保护区划分依据技术规范"湖泊、水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划分:一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取水口半径300m范围内的区域,陆域范围为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m范围内的陆域。
二级保护区水域范围为一级保护区边界外的全部水域,陆域范围为一级保护区外水平距离2000m区域。
(划定结果见表2)凉州区农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划分(表1)序号水厂名称水源类型取水量m3/d取水方式一级保护区范围(m)二级保护区(m)1凉州区永昌水管所水厂地下水2300水泵提取以取水井为圆心,半径为30m的范围一级保护区外300m的范围2凉州区双城水厂地下水2000水泵提取以取水井为圆心,半径为30m的范围一级保护区外300m的范围3凉州区上坝自来水厂地下水2500水泵提取以取水井为圆心,半径为30m的范围一级保护区外300m的范围4凉州区西营河水利管理处空星墩水厂地下水1000水泵提取以取水井为圆心,半径为30m的范围一级保护区外300m的范围凉州区农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表(表2)序号水厂名称水源名称取水方式水源类型一级保护区范围二级保护区范围水域陆域水域陆域1凉州区黄羊渠首水厂黄羊水库水自流小型水库取水口半径300m范围的区域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m范围陆域一级保护区边界外的水域一级保护区以外2000m水平距离的区域2凉州区刘家茨湖水厂南营水库水自流小型水库取水口半径300m范围的区域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m范围陆域一级保护区边界外的水域一级保护区以外2000m水平距离的区域3凉州区西营水厂西营水库水自流小型水库取水口半径300m范围的区域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m范围陆域一级保护区边界外的水域一级保护区以外2000m水平距离的区域4凉州区杂木渠首水厂杂木渠首引水自流小型河流取水口半径300m范围的区域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m范围陆域一级保护区边界外的水域一级保护区以外2000m水平距离的区域5凉州区黄羊自来水公司水厂黄羊水库水自流水型水库取水口半径300m范围的区域取水口侧正常水位线以上200m范围陆域一级保护区边界外的水域一级保护区以外2000m水平距离的区域八、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保护好农村生活饮用水源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措施,因此,保护区划定后,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防止水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