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多维度思考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多维度思考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多维度思考

作者:欧阳越秀, OUYANG Yue-xiu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34

刊名:

经济经纬

英文刊名:ECONOMIC SURVEY

年,卷(期):2009,""(2)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8条)

1.高云华.吴曙霞.刁天喜印度生物技术产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药事 2008(02)

2.黄德春.陆艳国际软件产业发展政策比较[期刊论文]-经济导刊 2007(12)

3.李政试议国家创新体系中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相互关系[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8(03)

4.刘东世界知识竞争力评价及其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启示[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10)

5.刘海波科学发展现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2005(11)

6.FREEMAN C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Lessons from Japan 1987

7.NELSON R R.WINTER S 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 1982

8.ROME R.PAUL M New Goods,Old Theory and theWelfare Costs of Trade Restrictions 1994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杨春平.刘则渊.YANG Chunping.LIU Zeyuan技术创新--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科技管理研究

2006,26(4)

本文分析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涵义,指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关键是研究与发展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动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就要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现知识向经济的转化、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国家创新活动中,政府的作用非常关键.

2.期刊论文齐瑞福.孙东川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商业时代2008,""(4)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概括了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各种创新主体,并提出了建立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文化创新、教育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等各方面共同创新为辅的国家创新体系,以期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有所启示.

3.学位论文朱长艳国家创新体系与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2007

技术创新理论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进化,创新概念已经发展为其最高形式-国家创新体系。自主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综合国力竞争力的核心,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技日益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的今天,世界各国为争取在未来全球竞争中提升自己的地位,都加快对科技发展战略的调整,各国都在进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

要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就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系统得到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这四个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在技术赶超过程中,把资源都投入到了普通教育中,职业教育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要在技术创新战略发展过程中加强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努力构建学习型农村,这是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以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还要在实践上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写作本文的原由、创新点及研究意义、有关概念的学术界定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文献述评”阐述了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渊源、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国内外农村职业教育的研究概况,指出从国家创新体系角度研究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基本上还处于空白。

第三章“国家创新体系与农村职业教育相互关系的理性思考”详细阐述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技术创新的人民性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不足的现状相矛盾以及职业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四个组成部分的作用,继而指出在国家创新体系平台上研究农村职业教育具有现实与理论意义。

第四章“国外创新型国家关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中通过对美国、日本、韩国的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阐述,分析并总结了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共同之处。第五章“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阐述了我国借鉴国外的经验,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四大系统角度提出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4.期刊论文李政.Li Zheng试议国家创新体系中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相互关系-生产力研究2008,""(3)

建立在熊彼特的创新思想基础上的技术创新经济学和制度创新经济学,从经济运行角度来看,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国家创新体系中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提出新的研究视点.

5.期刊论文霍明远一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知识与技术创新-资源科学2001,23(4)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为环状:核心是知识创新系统.从内到外依次为技术创新系统→知识基础与管理系统→体制与制度创新系统→观念与文化创新系统→国际接轨.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技术创新是指学习、革新和创造新技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组成系统和网络.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既存在源与流的关系,也存在着技术创新同样可以产生新知识,引发又一轮新的知识创新的相辅相承、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

6.学位论文王翔中德国家创新体系比较研究2006

人类已步入二十一世纪,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占据着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很快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传播开来,并且成为分析创新绩效、制定创新政策的一种重要方法。国家创新体系及其创新能力更加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大潮中,只有同时具备强大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研转化能力,才能带动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本文首先分析了德国国家创新体系。德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各核心要素具有强大的实力且充满活力,核心要素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知识配置能力,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扩散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其次本文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客观的分析。在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转型期间,原有的创新体系已不能支持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原因主要在于:企业还未成为创新主体,政府职能定位不清晰,金融机构未能提供有力支撑,人力资源储备不足,系统核心要素之间缺乏紧密联系,导致系统失灵。

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理论,构建了两个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模型:以企业为主体的和以人的创新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模型,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配套措施:加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加大对技术工人的培训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给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别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加强技术创新中介机构建设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7.期刊论文温新民.刘则渊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国家问题——一种技术创新企业主体变为国家主体的时代诠释-科

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22(9)

从技术创新企业单一主体中凸现出国家创新体系国家主体,这是一种时代发展的必然。文章从技术创新企业主体的问题入手,阐明了国家创新体系中国家问题的实质:能否保证技术创新、创新体系高效率地运转,表现在国家整体层次上就是是否遵循了一系列共同的规律。

8.期刊论文朱春奎构建面向知识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3(1)

积极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面向21世纪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成绩卓著,但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体制改革有待深化,高等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亟待加强,政府面临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有效干预技术创新的挑战,中介机构的进一步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科技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我们只能在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来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并使之不断完善。

9.学位论文薛丹国家创新体系比较分析2005

本文着重分析英、德、美各国的国家创新体系,通过比较找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相关的组织机构和社会单元组成的网络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为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其功能主要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然而这一体系是否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要取决于国家创新体系中各行为主体的相互作用以及研究开发(R&D)资源的投入模式是否合理。

10.期刊论文袁雄论国家创新体系之制度创新-当代财经2004,""(4)

国家创新体系实质上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必须用创新的思维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创新的关键是制度创新.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有很大的制度创新空间.亟待建立和变革的制度有:加快以股份制为中心内容的企业制度改革,应十分重视税收制度的安排,建立风险投资制度

,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完善法律制度等.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9718645788.html,/Periodical_jjjw200902008.aspx

授权使用:河南大学(hndx),授权号:132e6293-7cdd-4dc4-ab99-9da00145af79,下载时间:2010年6月25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