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药知识培训方案教学教材

中医药知识培训方案教学教材

中医药知识培训方案教学教材
中医药知识培训方案教学教材

中医药知识培训方案

商镇中心卫生院

2013年中医药知识培训方案

为了加强我镇中医药知识的培训学习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技术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康复优势,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不断提高全镇中医药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根据县卫生局医政科具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制定中医药知识培训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中医药知识培训达到:

1、带动中医科室引进、开展中医药新技术,培养中医药技术骨干,有利于发挥中医药新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

2、全镇9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适用的中医药技术服务。

3、提高镇村医生防病治病的能力。

二、培训内容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内容制定讲义稿。

三、培训步骤

1、选派中医药骨干人员参加市、县各级组织的中医药知识培训,学习、引进先进的中医药知识和经验。

2、组织举办全镇中医药知识培训讲座,推荐中医药技术。

3、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深入村卫生室,下村督查,巡回指导。

4、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对全镇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总结。

四、培训内容及教材

1、(1)《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2、《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第二分册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第一分册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

3、未培训到的部分相关人员自学。

五.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小组

组长:李辉

成员:赵毅、贾磊、陈元宝

六、考核:

每隔半年对所培训的内容进行一次考试

七、参加培训人员:

全镇22个村的卫生室负责人,以及在镇卫生院注册的助理医师以上级别的所有医生。具体适合人群教材如下:

(1)《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适合全镇所有的医师;

(2)《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系列适合于基层中医类别医师和以中医为主的镇村医师;

(3)《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系列适合于基层临床类别的医师和以西医为主的镇村医师。

中医药知识培训工作计划

中医知识培训计划及措施 为了加强我乡中医药知识的培训学习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技术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中的作用,特别就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康复优势,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与机制,不断提高全乡中医药治疗水平与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根据县卫生局医政科具体部署与要求,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制定中医药知识培训学习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中医药知识培训学习达到: 1、带动中医科室引进、开展中医药新技术,培养中医药技术骨干,有利于发挥中医药新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 2、全乡9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适用的中医药技术服务。 3、提高乡村医生防病治病的能力。 二、培训内容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内容制定讲义稿。 三、培训步骤 1、选派中医药骨干人员参加市、县各级组织的中医药知识培训,

学习、引进先进的中医药知识与经验。 2、组织举办全乡中医药知识培训讲座,推荐中医药技术。 3、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深入村卫生室,下村督查,巡回指导。 4、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对全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总结。 四、培训内容及教材 1、(1)《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2、《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第二分册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第一分册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 3、未培训到的部分相关人员自学。 五.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小组 组长:康荣禄 成员:张树峰、代三强、郭效琪、 六、考核: 每隔半年对所培训的内容进行一次考试 七、参加培训人员: 全乡44个村卫生室的乡医,以及在乡卫生院注册的助理医师以上级别的所有医生。具体适合人群教材如下: (1)《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4篇讲课稿

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 4篇

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4篇 (345字) 为加强我院中药知识的培训学习工作,充分发挥中药在预防、医疗、保健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优势,进一步提高中药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结合我院实际工作,特制定本院中药知识学习培训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中药知识培训学习,巩固专业知识,增强药剂科及中医药相关科室工作人员业的业务能力,培养中药技术骨干,发挥中药防病治病的优势。 二、培训内容 学习中药的性能、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中药的炮制,中药调剂,常用中药的功能用量等。 (797字) 为进一步提高本院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提高运用传统中医防病治病能力,护理部根据《中医医院中医

护理工作指南》、《上海市中医病症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及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参照《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制定本院各级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如下: 一、目的 通过对全院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分层学习,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确保本院各级护理人员都能运用中医药的知识与技能服务患者。 二、培训要求 (一)护理部 1.组织安排业务培训,专题讲课等6次/年以上。 2.强化《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组织护理操作技能培训。

3.有计划分期选派有一定年资的护理人员参加上海护理学会组织的各类学习班、培训班、适任班、中医基础提高班等。 4.中医操作培训项目 (1)基础操作八项:耳穴埋豆、艾条灸法、拔火罐、穴位按摩、刮痧法、湿敷法、涂药法、熏洗法。 (2)专科操作技能:各病区根据专业特点,确定专科考核项目。 (二)病区 1.月组织2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知识、中医专科专病知识。 2.理查房每月1次,有护士长/责任护士/带教老师主查。 3.操作总带教对本病区护士进行科内培训,每月1次。

中医药知识培训讲稿

中医科培训资料 中医药知识培训讲稿 这一讲我们主要讲中药的用量和用法。 中药的用量是以克为单位,即1公斤=1000克。 用药量,称为剂量,首先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其次是指在方剂中药与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 一般非毒性的药物,单用时用量可较大,而在复方中的用量可略小。主要药物用量可较大,辅助性药物一般可较低于主药的剂量,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就是体现主次配伍关系。 在确定剂量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强弱、病程久暂、病势轻重以及所用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强度等情况,来进行全面考虑。一般而言,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弱,特别是作用峻烈的攻病祛邪药物易伤正气,应适当低于成人剂量;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五、六岁以上可按成人剂量减半应用;体弱患者也不宜用较大剂量;久病者应低于新病者的剂量。老年人及身体已极度衰弱者用补药时,一般剂量可较重,但开始时的剂量宜轻,逐渐增加,否则药力过猛而病者虚不受补,反致萎顿。若属峻补药物,则用量尤不宜重,就病势而言,凡病势重剧而药力弱,药量轻,则效果不佳,病势轻浅而药力猛,

药量过大,极易损耗正气,这也是必须充分注意的。 至于药物方面,质轻的用量宜轻,质重的可稍大;性味浓厚,作用较强的用量可较小,性味淡或作用较温和的,可用较大量。而毒性药则须严格控制剂量在安全限度内。除峻烈药、毒性药和某些精制药剂外,一般中药的常用内服剂量(即有效剂量)约为5-15克,伸缩幅度较大。 下面讲服药方法。汤剂都宜于温服;发散风寒药最好热服;呕吐或药物中毒,宜小量频服;丸、散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以外,一般都用温开水吞服。 服药时间,也必须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一般来说,滋补药宜在饭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服;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于饭后服;其他药物一般也宜在饭后服,而安神药应在睡前服; 以下讲一下熬药方法:一般的中药宜先泡10至20分钟再熬,熬开后小火开半小时即可,气味芳香药熬开10多分钟为好,矿物类、贝壳类则宜久熬,最好熬开1小时以上,如砂仁、白蔻应后下,附片、石决明、龙骨、牡力等应先熬。这一讲就到此为上。 谢谢大家。

中医药健康的知识讲座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知 座识讲健康教育知 第三期 月3年2014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1 / 6

填表人(签字):刘渊博负责人(签字):刘渊博 填表时间:2014年3月22日 2 / 6 通知联东社区居民:为了做好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广大居民对老年人春季保健意识。我院特在你处举办健康教育讲座,讲授老年人春季保健预防相关知识并现场答疑。欢迎各位老年朋友参加。现通知如下:30::00-9月年422日9时间:2015地点:

河泉养老院讲座内容:社区健康教育知识科普(中医类)授课人:武蓬勃参加人员:联东社区居民峰峰矿区中医院日214月年2014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中医属感冒范畴上呼吸道感染( 3 / 6 主讲人:武蓬勃 1.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鼻、咽、喉炎等局部症状,应与流感相区别。2.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感冒范畴。中医认为感冒之疾,四季可患,在治疗上应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标本兼顾,每每收到针对性强,立竿见影的效果。【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多喝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莱、瓜果。同时常用葱、大蒜、姜、食醋亦有预防作用。2、起居方面: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新鲜,勤晒被褥;室内温度不要过低过高,最好保持在16。左右;不要让空调冷风口吹身体.不要开着空调睡觉。、运动方面:加强运动及锻炼,经常用冷水洗脸,增强体质。3、注意和患者保持距离,减少感染机

会。45、上感高发季节适当服用预防药物。据研究口服用预防药物后可使感冒发病率降低50%左右。主要药物有贯众、大青叶、板蓝根、鸭跖草、藿香、佩兰、薄荷、芥穗。不过随着季节变化药物亦有区别如冬春季用贯众、紫苏、荆芥。夏季用藿香、佩兰、金银花。大青叶,款冬花,流行广泛用板蓝根,薄荷。时邪毒盛,另外,上呼吸道感染与其它许多传染病的前期症状极其相似,故4 / 6 应早期鉴别。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强耐寒锻炼。自我预防:可擦耳轮(擦热为止),每日2次,点按迎香、合谷,每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皮肤微红为度,每次。2日 )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慢性支气管炎(1.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2.本病以冬季发作为主,中老年人多见,男性比女性多见。34.慢性支气管炎,根据其l 临床症状、特征及发病规律,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其“未病(发作)先防.冬病夏治”的治病求本治疗原则,在临床应用时每每取得满意疗效。l【预防与保健】1.膳食方面: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食肥甘、厚昧、辛辣、过咸食物。可常吃白萝h、花生、百合、银耳、猪肺、梨、胡桃仁、罗汉果等食物。2.起居方面:首先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计划2011

2011年冷水江市中医医院开展中医药知识 与技能培训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工作的优势与作用,推进中医药知识、中医药技术、中医药服务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促进我院对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等工作顺利开展,2011年我院计划将加大力度,继续组织实施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项目,全面提高我院医师运用传统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基本达到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培养建设出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乐于奉献、临床实践技能较强、适才适用的(中医)医生队伍。并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培训体系,现特制定本工作计划如下: 一、培训组织管理 由我院科教科负责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统一实施,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督查考核;并组织省级中医药专家及冷水江市中医学会专家强化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业务指导。按计划具体实施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活动,结合开展的头针、铍针的应用,中草药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工作,科学统筹基层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活动,推进农村中医药工作深入发展、全面提高我院的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 二、培训项目对象 培训对象为全院的在职医师。2011年新招聘的医生将参加下半年的培训。 三、培训内容要求 培训内容分三块:一是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本要求;二是国家中医药局编印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的内容;三是冷水江市市中医院推广的适宜中医药技术项目;2011年培训工作重点围绕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的乡村医生应知应会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强化培训中医诊疗技能和适宜技术项目,达到学以

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4篇

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4篇 (345字) 为加强我院中药知识的培训学习工作,充分发挥中药在预防、医疗、保健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优势,进一步提高中药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结合我院实际工作,特制定本院中药知识学习培训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中药知识培训学习,巩固专业知识,增强药剂科及中医药相关科室工作人员业的业务能力,培养中药技术骨干,发挥中药防病治病的优势。 二、培训内容 学习中药的性能、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中药的炮制,中药调剂,常用中药的功能用量等。 (797字) 为进一步提高本院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提高运

用传统中医防病治病能力,护理部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上海市中医病症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及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参照《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制定本院各级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如下: 一、目的 通过对全院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分层学习,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确保本院各级护理人员都能运用中医药的知识与技能服务患者。 二、培训要求 (一)护理部 1.组织安排业务培训,专题讲课等6次/年以上。 2.强化《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组织护理操作技能培训。 3.有计划分期选派有一定年资的护理人员参加上海护理

学会组织的各类学习班、培训班、适任班、中医基础提高班等。 4.中医操作培训项目 (1)基础操作八项:耳穴埋豆、艾条灸法、拔火罐、穴位按摩、刮痧法、湿敷法、涂药法、熏洗法。 (2)专科操作技能:各病区根据专业特点,确定专科考核项目。 (二)病区 1.月组织2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知识、中医专科专病知识。 2.理查房每月1次,有护士长/责任护士/带教老师主查。 3.操作总带教对本病区护士进行科内培训,每月1次。 三、分层培训计划

中医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及培训内容

中医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及 培训内容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医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及培训内容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加强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有关规定,我院将开展中医药知识和中医护理操作技能的培训。 一、培训目标 1.副主任护师以上人员 熟练掌握并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熟悉中医护理科研方法,具有组织申报护理科研课题,指导护理人员撰写护理论文的能力;具备开展专题讲这(课)和专科教学能力。 2.主管护师 掌握并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临床辨证护理措施;能够参与中医护理科研工作;指导下级护士实施中医临床护理;具备中医临床护理理论与技能的教学能力。 3.护师及护士 掌握中医基础能力、基本技能;熟悉并正确应用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二、培训内容 1.副主任护师以上人员 国家卫生、中医药工作基本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中医护理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工作进展;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概论;中医护理科研方法等。 2.主管护师 国家卫生、中医药工作基本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急、危、重、疑难病

基本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中医护理科研基本方法,中医护理教学基本方法与技能 3.护师及护士 国家卫生、中医药工作基本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中医护理理论,基本技能;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急、危、重、疑难病基本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 三、学时(分)要求 1.主管护师以上要求每年所获得的学分中,中医护理项目不少于6学分。 2.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在院工作三年须完成中医护理与技能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00学时,可分为中医理论知识培训每年不少于15学时,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不少于15学时,培训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和护理记录书写培训每年不少于5学时。 四、考核评价 由护理考核评价小组对医院护理人员培训后进行考核评价,考核方法采取理伦考试,实践技能,操作,现场答辩等方式,将考核评价结果反馈给考核评价对象及科室,考核结果将记录在个人技术档案中,对考核中表现突出的护理人员年终进行奖励。

新版 GSP :中药材、中药饮片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doc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测试题 部门:_______ 姓名:_______ 分数: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 份,共45 分) 1 、中药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为中药行业的三大支柱。其中中药材是__________ 的原料,中药饮片是____________ 的原料。中药汤剂是中药的一种形式,象______________ 一样用于临床防病、治病、保健。 2 、中药材、中药饮片应入中药材库_______ 区,保管员应根据原始凭证核对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包装质量。对货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破损,标志不清等商品有权______ 。 3 、中药材的验收内容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五大过程,应无虫蛀、霉变、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气味散失、风化等现象。贵细药材必须施行________________ 。 4 、中药饮片验收除验收数量、检查包装外,更重要的是检查饮片_________ 是否符合___________ 的要求,是否有该炮不炮,该炙不炙,生药整枝的情况。 5 、中药饮片包装应选用符合药品质量要求的___________ 和________ ;中药饮片的标签应注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_________ 、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

还必须注明__________ ;中药饮片的发运必须有包装,每件包装上应注明品名、产地、日期、____________ 等,并附有____________ 的标志。 6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主要养护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及__________________ 等四种方法,其中化学药物防治法主要 采用____________ 熏蒸法,分______ 密封熏蒸和_____________ 熏蒸两种。 7 、在进行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过程中,应详细做好养护记录,养护记录包括:封仓(帐)时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_ 、开仓(帐)时间、药品名称、存放地点、______________ 等。 8 、中药材、实行分类储存,一般按其来源分为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其它类。植物类又按药用部位分为根茎类、果实和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全草类、皮类、藤木树脂类等。应根据每一类中药材的性质特点分类存放。34 二、名词解释(8 分) 中药饮片: 三、简答题(共53 分) 1 、简述中药材、中药饮片在验收过程中的抽样原则及抽样数量要求?(13 分) 2 、帐幕熏蒸法对熏蒸时间、用药量有哪些要求?简述其使用方法?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中药基础知识培训 一、中药基础知识中药——凡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进行采收、加工、炮制、制剂,以利于临床应用的药物称中药。 1、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一)产地产地与中药质量密切相关。这是由于各地的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肥料等自然条件不同所致,特别是土壤成份的差异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故逐渐形成了使用“道地药材”的用药原则。 (二)采集 一. 植物药 (1) 全草:在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 (2) 叶类:在花蕾将放或盛开时采收。 (3) 花及花粉:在含苞未放时采摘花蕾。 (4) 果实及种子:在成熟时采摘。 (5) 根及根茎:在初春或秋末采收。 (6) 树皮及根皮:在春夏之间采剥。 2. 动物药 (1) 夏秋季捕捉:石决明、牡蛎、蛤壳、瓦楞子等。 (2) 秋季采集:桑螵蛸、露蜂房。 (3) 夏末秋初:蝎子、土鳖虫、蟋蟀、斑蝥等。 3. 矿物药 全年皆可采挖。 (三)干燥干燥方法:晒干、阴干、烘干、石灰干燥、远红外线干燥及微波干燥等。 1. 晒干法主要适用于肉质类药材。 2. 阴干法主要适用于芳香性花类、类及草类药材。 3. 烘干法主要适用于阴雨天急需干燥或一些特殊要求的药材。 四)贮存

a. 贮存不当,就会发生虫蛀、霉烂、变色、走油等现象,导致药材变质。 b. 通常采用的贮存方法有:干燥、低温、避光、密闭保存及化学药物薰杀。 2、中药的炮制 1. 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2. 增强药效 3. 改变药物性能 4. 利于贮存 5. 便于服用 (二)炮制方法 1. 修治法:主要包括纯净、粉碎和切制三道工序。 2. 水制法:用水或其它辅料处理药材的方法称为水制法。 3. 火制法:用火对药物进行加热处理的一种方法。 4. 水火共制法:本法既要用水,又要用火。 5. 其他制法:主要有制霜、发酵、发芽、药拌等。三、中药性能 (一)四气四气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凡能治疗温热性疾病的药物,多属凉性或寒性。 凡能治疗寒凉性疾病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 寒、热之性不甚明显,谓之平性药。 (二)五味 1. 辛味:“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细辛、当归) 2. 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调和、缓急作用。(甘草、大枣) 3. 酸味:“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五味子、乌梅) 4. 苦味:“能泄、能燥”,即具有通泄、燥湿等作用。(大黄) 5. 咸味:“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等作用。另有淡味药,即无明显味道。“淡”则“能渗、能利”,即能渗湿利便。(龙骨) 三、中药性能 (三)升降浮沉

各级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计划

各级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计划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2015年各级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计划 为提高本院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护理部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并参照《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制定本院各级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如下: 一、目的 通过对全院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分层学习,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确保本院各级护理人员都能运用中医药的知识与技能服务患者。 二、培训要求 (一)护理部 1.组织安排业务培训,专题讲课等6次/年以上。 2.强化《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组织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及考核。 3.中医操作培训项目 (1)中医基础护理操作八项:艾条灸法、拔火罐、穴位按摩、刮痧法、湿敷法、涂药法、熏洗法、耳穴压豆。 (2)专科操作技能:各科室根据本科特点,确定本科培训项目。 三、根据我院护理团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培训计划 (一)护士:取得注册护士执业证书的护士 1.培训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熟练运用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2)加强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护理培训,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能力,使其具备独立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3)注重专科护理技术能力的培养。 (4)逐步掌握危重疾病基本知识和中医技术操作规程; 2.培训内容 (1)国家卫生、中医药工作基本方针、政策、法律法则等; (2)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3)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4)急、危、重、疑难病基本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 3.培训计划 (1)巩固“三基”知识,扎实基础理论的掌握。 (2)有计划安排≥100学时中医基础知识、中医护理操作的培训及考核 (3)进行危重技术操作技能的学习,提高为重病人的抢救能力。 (3)鼓励支持年轻护士参加各类知识技能竞赛活动,不断完善自身素质。 (二)护师:已取得护师职称者。 1.培训目标: (1)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熟练运用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3)注重专科护理技术能力的培养。 2.培训内容 (1)国家卫生、中医药工作基本方针、政策、法律法则等; (2)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3)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4)急、危、重、疑难病基本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 3.培训计划: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讲稿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一)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一、病例分析 1、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是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我国的患病率低于国外,约为3%~10%,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迄今为止,现代西医学关于其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意见尚未趋于一致。鉴于传统降压药对血液、生化、脂类代谢及心理行为尚存在程度不等的副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治疗验方】 (1)降压方 组成:生石决30克,罗布麻叶30克,豨莶草30克,白芍10克,益母草10克,汉防己10克,桑寄生15克,丹参15克。 加减:头痛项强加葛根、藁本;面红目赤、便秘加黄芩、大黄;腰痛楚、夜尿多加川断、益智仁、黄精;心悸、脉结代加炙甘草、桂枝、大枣、阿胶;胸闷、心前区前痛加全瓜蒌、郁金、失笑散、延胡;血脂高加山楂、泽泻、茵陈、制首乌、决明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2)活血潜降汤 组成:川牛膝20克,钩藤30克,丹参20克,益母草10克,桑寄生15克,地龙10克,川贝母6克,生地10克,山药10克,泽泻20克,甘杞子10克,制附子3克,茶叶适量。 加减:失眠加夜交藤、炒枣仁;心悸气短加五味子、明党参;神疲乏力加焦自术、黄芪;腰酸肢冷者川牛膝改怀牛膝,附子增至10克,加杜仲;舌麻肢麻加全蝎、白僵蚕;半身不遂加川芎、黄芪;动脉硬化加首乌、草决明;血脂及胆固醇高加山楂;纳差加山楂或莱菔子。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2、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此外可伴见皮肤瘙痒,易生痈疖等。实验室检查以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降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为特征。长期发展可影响脏器的功能而引起多种并发症。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新增糖尿病患者达100万~200万人,其发病率已超过人群的2%~4%,其中以老年人发病率较高。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的范畴。中医认为引起本病的原因主要有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或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以致肺燥胃热,肾阴亏损发为消渴。临床根据症状辨证分为燥火伤肺、胃燥津伤、肝肾阴虚、阴阳两虚等证型。 【治疗验方】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 培训大纲 基础部分 一、中医理论基本知识 (一)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 【知识目标】 掌握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基本内涵 (二)阴阳五行学说 【知识目标】 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能力目标】 1.能够对事物和现象进行阴阳分属 2.能够按照五行特性对事物属性进行归类 3.初步具有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能力(三)藏象 【知识目标】 1.掌握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及相互关系 2.了解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藏象理论解释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

2.能够理解中西医同名脏器的不同内涵 (四)气血津液 【知识目标】 了解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1.能够初步运用气血津液理论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2.能够初步解释气血津液与脏腑的关系 (五)经络 【知识目标】 1.了解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脏腑络属关系 2.了解督、任、冲、带四脉的走向及基本功能 【能力目标】 能够在人体四肢部位标示出十二经脉的分布 (六)病因 【知识目标】 1.掌握中医病因的概念 2.掌握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的致病特点 3.掌握痰饮、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区别不同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七)病机 【知识目标】

1.掌握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的基本病机变化 2.了解正邪相争与发病的关系 3.了解内生五邪的形成及病理变化特点 【能力目标】 1.能够初步运用病机理论分析人体的病理变化 2.能够初步运用正邪相争理论阐释人体发病原理 (八)防治原则 【知识目标】 了解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四项基本治则 【能力目标】 能够初步运用治则理论确定常见病证的基本治则 二、中医诊断基本知识 (一)诊法 【知识目标】 1.掌握望神、望色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常见病理舌象(白苔、黄苔、灰黑苔、腻苔、淡舌、红舌、绛舌、紫舌、舌体强硬)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闻诊的主要内容;常见病变声音及其临床意义 4.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意义 5.掌握寸口脉诊的方法;正常脉象;常见病理脉象(浮、沉、迟、数、虚、实、弦、滑、涩、细、弱、结、代)及其临床意义 6.了解望形体、姿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7.了解常见病体气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中医健康知识讲座(三) 一、人: a.人是独立的、自主的、是自己的主人—也就是有人权—“我命在我,不属天地”。 b.人不是孤立的,是身心一体、与社会一体、与自然一体的—也就是要和谐共处—“与天地 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 二、人的健康: a.您是主人—要把健康当作一件事情,最重要的事情—“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b.您要尊重自己的身体,它是一种自然物,不是您随意想怎样就怎样的,要在生活中调整身心,在社会中调整身心,在时令、地域环境的变化中调整身心。 c.您应当尊重您的身心—它具有很好的调整机制,使您自身健康最大、最有效、也最恰当的“药物”—“人身自有一大药,只是世人不肯吃”。 1、四季养生: 自然的万物,最重要的规律就是时间节律,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日之中,早起、午忙、暮收、夜卧。只有符合规律,人体才能健康。 同样的,不健康也可以通过遵循时令节律来加以改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专门讲述如何遵循节气养生,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讲究在时令的变化中“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疾病也讲究“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胀论三十五》“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 2、饮食调补: 1)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没事少吃药,养生的根本之一是饮食调养。 中医把人可以食用的东西按照对人健康的长久好处和损害分层次,只好无害的是最基本的五谷,

中医药年度工作计划_中医药知识培训工作计划

中医药年度工作计划_中医药知识培训工作计划 中医知识培训计划及措施 为了加强我乡中医药知识的培训学习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技术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康复优势,进一步探索建立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有效途径和机制,不断提高全乡中医药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根据县卫生局医政科具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乡工作实际制定中医药知识培训学习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中医药知识培训学习达到: 1、带动中医科室引进、开展中医药新技术,培养中医药技术骨干,有利于发挥中医药新技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 2、全乡9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适用的中医药技术服务。 3、提高乡村医生防病治病的能力。 二、培训内容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内容制定讲义稿。 三、培训步骤 1、选派中医药骨干人员参加市、县各级组织的中医药知识培训, 学习、引进先进的中医药知识和经验。

2、组织举办全乡中医药知识培训讲座,推荐中医药技术。 3、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深入村卫生室,下村督查,巡回指导。 4、组织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对全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总结。 四、培训内容及教材 1、(1)《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2、《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第二分册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二册第一分册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一册 3、未培训到的部分相关人员自学。 五.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小组 组长:康荣禄 成员:张树峰、代三强、郭效琪、 六、考核: 每隔半年对所培训的内容进行一次考试 七、参加培训人员: 全乡44个村卫生室的乡医,以及在乡卫生院注册的助理医师以上级别的所有医生。具体适合人群教材如下: (1)《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 南(中成药)》适合全乡所有的医师;

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

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 答题说明: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道题5分,共100分。 1.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 A.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温病学E.诸病源候论2.我国第一部临床学专著是 A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D.温病学E.诸病源候论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E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E.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4.消渴病晚期病人的病室气味为 E A.血腥味 B.尿味C.腐臭味 D.尸臭味E.烂苹果味 5.“满而不能实”的生理特点是指 A 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E.以上都不是 6.“肾为气之根”之基本含义是 C A.肾为一身阳气的根本B.肾有强大的气化作用C.肾主纳气,可维持呼吸平稳、深沉D.肾中精气化生元气,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E.精气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均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7.下列关于心与肝之间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E A.心主血脉,肝主藏血B.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C.肝血不足则心血亏虚D.心血不足则肝血亏虚E.心主封藏以防津液流失,肝主疏泄以使津液通畅 8.经络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B A.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B.加强十二经脉与头面的联系C.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D.感应传导作用E.调节机能平衡 9.关于中医病历中的诊断,叙述不正确的是AA.可以西医病名、综合征等代替中医的病名、证名 B.病名与证名不能合写C.证名诊断应该包括病位、病性D.有多种病时,急性的、本科的在先E.有多种病时,慢性的、他科的在后10.以下不属于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B A.其性开泄B.耗气伤津C.善行而数变D.为百病之长E.易袭人体之阳位 11.“寒者热之”的治法属于 B A.反佐法 B.正治法C.反治法D.从治法 E.扶正法 12.下列不属于望舌形内容的是 A A.荣枯B.老嫩C.裂纹D.齿痕E.芒刺 13.“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是指 D 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E.阴阳的平衡关系失调 14.下列不属于问诊的内容是 E A.主诉B.现病史C.既往史D.家族史E.舌脉 15.“有根”之脉象是指 E A.不浮不沉B.节律一致C.不快不慢D.和缓有力E.沉取尺部应指有力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培训资料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中医学的概念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经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诊疗技术和养生方法。它包括中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康复医学等内容。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中医学也是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溶入了当时先进的科技成果。中医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性; 中医学具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性; 中医学具有科学、仁术和技艺的融合性。 中医学为中国人民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愧为我国和世界科学史上的一颗罕见的明珠。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黄帝内经》问世。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受到古代的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神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主要内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三、阴阳学说 四、五行学说

五、藏象学说 (一)整体观念 “整体”是指完整的个体,“完整”一词的概念是不可分的意思。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指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一体,形神一体 (1)组织结构——不可分割。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通过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构成了心肺脾肝肾五大生理功能系统。 (2)生命物质的同一性——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相互转化,分布于各脏腑器官,保证了各脏腑器官机能活动的统一性。 (3)功能活动——协调为用 任何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都是在其它脏器的密切配合下完成的。 任何一个体表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都与内脏的活动密切相关。 五脏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形与神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4)病理方面——相互影响 体表组织器官与内脏的病变相互影响 脏腑之间的病变相互影响 形神病变相互影响 (5)诊断方面——为临床上从外测内提供了依据。《内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朱丹溪曰:“欲知其内,当以观乎外”。

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

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 答题说明: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 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道题5分, 共100分。 1.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 A.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温病学E.诸病源候论 2.我国第一部临床学专着是 A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D.温病学E.诸病源候论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E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E.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4.消渴病晚期病人的病室气味为 E A.血腥味B.尿味C.腐臭味D.尸臭味E.烂苹果味 5.“满而不能实”的生理特点是指 A A.五脏 B.六腑C.奇恒之腑D.脏腑E.以上都不是 6.“肾为气之根”之基本含义是 C A.肾为一身阳气的根本B.肾有强大的气化作用C.肾主纳气,可维持呼吸平稳、深沉D.肾中精气化生元气,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E.精气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均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7.下列关于心与肝之间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E A.心主血脉,肝主藏血B.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C.肝血不足则心血亏虚D.心血不足则肝血亏虚E.心主封藏以防津液流失,肝主疏泄以使津液通畅 8.经络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B A.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B.加强十二经脉与头面的联系C.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D.感应传导作用E.调节机能平衡 9.关于中医病历中的诊断,叙述不正确的是AA.可以西医病名、综合征等代替中医的病名、证名 B.病名与证名不能合写C.证名诊断应该包括病位、病性D.有多种病时,急性的、本科的在先E.有多种病时,慢性的、他科的在后 10.以下不属于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B A.其性开泄 B.耗气伤津C.善行而数变D.为百病之长E.易袭人体之阳位 11.“寒者热之”的治法属于 B A.反佐法B.正治法C.反治法D.从治法 E.扶正法 12.下列不属于望舌形内容的是 A A.荣枯 B.老嫩C.裂纹D.齿痕E.芒刺 13.“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是指 D 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E.阴阳的平衡关系失调 14.下列不属于问诊的内容是 E

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总结

2015年骨三科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总结为较好落实《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要求,使本科室护士能够掌握中医基本知识、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为病人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和健康指导,结合我科实际情况,自2015年年初开启了骨三科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计划,不知不觉,年尾将近,圆满完成计划,现将一年总结如下: 一、中医基础知识学习方面 1、认真学习了《二级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和《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 2、组织学习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和规范》,重点学习单病种护理常规。 3、每位护士都积极参加医院及科室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培训,及完成了护理人员西学中的100学时。 4、每月一次中医护理常规知识的学习和每月一次的中医理论知识考核,人人过关,人人掌握。 5、每月的护理查房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进行,提高了护理人员辨证施护的能力。 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面 1、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了科室开展的中医适宜护理操作技能及相

关知识,如:中药封包、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熏洗等的功效、适应症、禁忌症,并运用于临床。 2、隔月一次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人人过关。 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抓落实,每月的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广泛开展。每天开展的中医操作占总人数的75%以上,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良好。 三、专科专病中医特色培训方面 1、强化学习了本科室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及骨科专病护理常规,护理人员熟练的掌握相关知识。 2、护理人员能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及中医专病常规的知识为患者提供中医药特色的康复知识和健康指导。 3、每月按时完成本科室单病种病历份,病历的书写要求体现中医特色优势。 四、存在的不足 1、低年资护士对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落实不到位,辩证施护的能力有待提高。 2、护理文书中中医特色体现不够明显,中医专业术语的运用不够。

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武功县中医医院 2012年中医人员中医药知识培训测试题及答案 答题说明: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每道题1分,共100分。 1.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就是 A.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温病学E.诸病源候论 2.我国第一部临床学专著就是 A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D.温病学 E.诸病源候论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就是 E A.整体观念与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与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D.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 E.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4.消渴病晚期病人的病室气味为 E A.血腥味 B.尿味 C.腐臭味 D.尸臭味 E.烂苹果味 5.“满而不能实”的生理特点就是指 A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腑 D.脏腑 E.以上都不就是 6.“肾为气之根”之基本含义就是 C A.肾为一身阳气的根本 B.肾有强大的气化作用 C.肾主纳气,可维持呼吸平稳、深沉 D.肾中精气化生元气,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E.精气对机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均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7.下列关于心与肝之间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就是 E A.心主血脉,肝主藏血 B.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C.肝血不足则心血亏虚 D.心血不足则肝血亏虚 E.心主封藏以防津液流失,肝主疏泄以使津液通畅 8.经络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B A.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 B.加强十二经脉与头面的联系 C.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D.感应传导作用 E.调节机能平衡 9.关于中医病历中的诊断,叙述不正确的就是A A.可以西医病名、综合征等代替中医的病名、证名 B.病名与证名不能合写 C.证名诊断应该包括病位、病性 D.有多种病时,急性的、本科的在先 E.有多种病时,慢性的、她科的在后 10.以下不属于风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的就是 B A.其性开泄 B.耗气伤津 C.善行而数变 D.为百病之长 E.易袭人体之阳位 11.“寒者热之”的治法属于 B A.反佐法 B.正治法 C.反治法 D.从治法 E.扶正法 12.下列不属于望舌形内容的就是 A A.荣枯 B.老嫩 C.裂纹 D.齿痕 E.芒刺 13.“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就是指 D A.阴阳的对立制约 B.阴阳的互根互用 C.阴阳的消长平衡 D.阴阳的相互转化 E.阴阳的平衡关系失调 14.下列不属于问诊的内容就是 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