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小学科学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优秀word范文 (10页)

【优质】小学科学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优秀word范文 (10页)

【优质】小学科学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优秀word范文 (10页)
【优质】小学科学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优秀word范文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小学科学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之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及界定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在课

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

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不等于

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

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

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

也是最有效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

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

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内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因此,我们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作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理论论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试行)里被概括为积极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及它的

奠基作用决定了这种素养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而目前的农村语文教

学大部分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对于语文学习中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迫在眉睫。

三、研究的目标、方法及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依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相结合。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201X年4月至201X年6月

确定课题,各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内容,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申报课题立项并完成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 201X年6月至201X年11月

课题研究小组按计划开展研究活动:学习、听课、写案例、完成反思等。

第三阶段: 201X年11月至201X年3月

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将研究成果加以推广。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扎实研究,初见成效 1.课堂变了。

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念、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考、学生背的教学方式在我们学校基本不见了。语文课堂上教师能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积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使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

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大多数学生能主动思考,主动质疑了。

2.教师变了。

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我们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材料、

理论专著,积极参加各种专题讲座,把教师的理性和感性认识集中到“小组合

作学习课堂教学”上。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转变明显,教育观念更新了,业务

素质强了,科研意识增强了,“科研兴校”的观念与氛围已逐步在学校形成。

课内:教师能对学生积极自主、合作学习给予充分肯定,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

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让学生牢记学习方法,养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课外:教师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学习,给学

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出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3.学生变了。

(1)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使每个学生学会发表个人见解。学习优秀的学生养成了敢于质疑的习惯;学习中等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孩

子不再附和别人的意见、随大流了,而是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学困生有

时发言出乎大家的意料,比谁说得都要好。当我们看到孩子在课堂上争先恐后、不甘示弱地表达、交流时,当我们听着孩子们那充满童真却不乏机智的回答时,我们被他们感染着。

(2)拉近了心理距离,学生乐于学习了。传统的教学活动压抑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给学生一种“距离感”,这种“距离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禁锢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在研究中从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需要

出发,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体验情境以及适时的激励机智,缩

短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心理距离。在课堂教学中,温暖和谐的氛围,学生在思

维上是紧张的,但在情绪上是放松,心理上有安全感,不再感到压抑。师生共

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好的学法受到大家的鼓励,不全面有效的学法也不会

受到嘲笑和指责,而是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学习、进步。学生能轻轻松松舒展自

己的才能,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情绪,融

洽了师生关系。

(3)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取得了较大成效:学生能从课内预习到课外预习,从扶到放,使大部分学生学会了预习的基本方法,如查阅工具书、质疑、查阅

课外阅读资料等,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具有了一

定的质疑水平,学生懂得了质疑的一般方法(如对课题的质疑、对重点字词的

质疑、对课文的空白点质疑等),训练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敢说、愿说,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形成模式,运用教学

篇二:“小学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 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学1-6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全

会“爬”的水 实验课题:会“爬”的水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毛细现象 实验器材:烧杯(100ML)、红墨水、薄纸巾 实验原理: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 实验步骤: 1.往烧杯中倒入少量的水,再往水中滴入适量的红墨水。 2.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烧杯中。 实验现象:发现红色的水会慢慢的爬上薄纸巾。 实验结果: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会“托举”的水 实验课题:会“托举”的水 实验目的:感受水是有浮力的。 实验器材:烧杯(100ML、500ML)各一个、橡皮泥、砝码(50克、200克) 实验原理:水的浮力将烧杯托举起来。 实验步骤: 1.在一只小烧杯的底部粘一块橡皮泥。 2.将小烧杯放进装有半杯水的大烧杯中,同时几下大烧 杯中的水位刻度。 3.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地放入小烧杯中。 4.观察大烧杯中的水位的变化。 5.如果再加入一个50克重的砝码,水位有何变化。 实验现象:第一次放入小砝码的时候,水位上升到450ML.第二次放入小砝码时候,水位上升到500ML. 实验结果:当重物越重的时候,水位上升越多。

水的溶解性 实验课题:水的溶解性 实验目的:了解水可以将某些物质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00ML)、高锰酸钾、镊子、玻璃棒实验原理:水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倒入少量的水。 2.用镊子夹一小块高锰酸钾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 的搅拌,直至高锰酸钾溶化位置。 实验现象:高锰酸钾刚刚放入烧杯的时候,水开始变成水红色,经过搅拌后,高锰酸钾溶解,水变成水红色。实验结果:水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小学16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全

会“爬”的水 实验课题:会“爬"的水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毛细现象 实验器材:烧杯(100ML)、红墨水、薄纸巾 实验原理: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 实验步骤: 1。往烧杯中倒入少量的水,再往水中滴入适量的红墨水。2。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烧杯中. 实验现象:发现红色的水会慢慢的爬上薄纸巾。 实验结果: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会“托举”的水 实验课题:会“托举”的水 实验目的:感受水是有浮力的。 实验器材:烧杯(100ML、500ML)各一个、橡皮泥、砝码(50克、200克) 实验原理:水的浮力将烧杯托举起来. 实验步骤: 1.在一只小烧杯的底部粘一块橡皮泥。 2.将小烧杯放进装有半杯水的大烧杯中,同时几下大烧 杯中的水位刻度。 3.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地放入小烧杯中。 4.观察大烧杯中的水位的变化. 5.如果再加入一个50克重的砝码,水位有何变化. 实验现象:第一次放入小砝码的时候,水位上升到450ML.第二次放入小砝码时候,水位上升到500ML。 实验结果:当重物越重的时候,水位上升越多。

水的溶解性 实验课题:水的溶解性 实验目的:了解水可以将某些物质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00ML)、高锰酸钾、镊子、玻璃棒实验原理:水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倒入少量的水。 2.用镊子夹一小块高锰酸钾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 的搅拌,直至高锰酸钾溶化位置。 实验现象:高锰酸钾刚刚放入烧杯的时候,水开始变成水红色,经过搅拌后,高锰酸钾溶解,水变成水红色。实验结果:水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科学实验报告格式doc

科学实验报告格式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学科实验报告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实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验学专班姓指导日机化学实验报告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教 有 一、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二、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四、试剂用量规格五、仪器装置六、实验步骤及现象 七、实验结果八、实验讨论 实验一金属材料显微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实验目的: ? ? ? ? ? 了解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规则;掌握金相显微试样制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观察,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了解并掌握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分析并掌握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概述: ? 金相分析是研究工程材料内部组织结构的主要方法金相显微分析法:利用金相显微镜在专门制备的试样上观察材料的组织和缺陷的方法。 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 2.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为了能够在金相显微镜下真实地、清楚地观察到 金属内部的显微组织,需要精心地制备金相显微试样。 ? 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主要步骤有: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 本实验金相试样制备过程的步骤如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3.观察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分析各种相组分和组织组成物的特征碳钢: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相或组织: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区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 全体学生 时间实验名称一、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 器材 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实验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 结论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实验注意 事项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 全体学生 时间实验名称二、让小灯泡发光 实验 器材 导线1根、电池1节、小灯泡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 结论 小灯泡亮了。 实验注意 事项 选择两种连接方式,正确连接并点亮小灯泡。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 全体学生 时间实验名称三、连接带灯座的电路实验 器材 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实验 结论 小灯泡亮了 实验注意事项1、正确连接电路,认清电池正、负极。 2、放置电路短路或者断路。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 全体学生 时间实验名称四、连接串联电路 实验 器材 电池、电池盒、灯泡、灯座各2个、导线4根。 实验步骤1、把电池装入电池盒里,把灯泡装在灯座上。 2、用导线把电池、灯泡、逐个串接法连起来。使2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3、拆分器材 4、整理器材。 实验 结论 串联是电路的一种连接方式。 实验注意事项1、要注意检查电器元件是否完好。 2、要注意电池正负极的连接。 指导 教师: 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模板

学校盆泉小学年级三年级实验者 时间2018.9.7 实验名称吹蜡烛 实验器材:蜡烛、啤酒瓶、火柴、木块、漏斗 我的猜测:隔着啤酒瓶、木块、漏斗能不能把蜡烛吹灭? 步骤: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 烛能吹灭吗? 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观察到的现象: 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 结论:我认为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学校盆泉小学年级三年级实验者 时间2018.9.14 实验名称玩玩具 实验器材:回力小汽车、发条小青蛙 我的猜测:为什么没有电池玩具会自己动呢? 步骤:1、把玩具的外壳拆开。 2、观察玩具的内部构造。 3、拨动发条观察内部构造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 拧动发条,会使发条里边的铁片弹性形变,铁片要恢复原来的形状,自然就会动了。 结论:我认为我们对问题要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假设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学校盆泉小学年级三年级实验者 时间2018.10.12 实验名称文具分类 实验器材:各种文具 我的猜测:文具怎样摆才更明显的分类 步骤:1、把各组书包里的文具集中摆好。 2、尝试一下给他们分类。 观察到的现象:1、不同的分类方法都有不同的好处。 2、把文具分类能够更清楚知道文具的数量和位置。 结论:我认为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学校盆泉小学年级三年级实验者 时间2018.10.19 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 我的猜测:1号杯中水的温度是35摄氏度,2号杯中水的温度是58摄 氏度 步骤:1、在1号、2号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差相对不大),用 手来触摸一下,判断并说出哪杯水惹。 2、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测1号杯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1号烧杯水中, 观察、读数。 4、测2号杯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2号烧杯水中, 观察、读数。 5、比较两次测得的温度。 观察到的现象:1号杯中水的温度比2号杯中水的温度低 结论:我认为1号杯中水的温度是36摄氏度,2号杯中水的温度是56摄氏度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 全体学生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一、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 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器材 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 实验 么现象发生。 步骤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 么现象发生。 实验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结论 实验注意 事项 指导 评定等级教 师:

科学实验报告单 全体学生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二、让小灯泡发光 实验 导线1根、电池1节、小灯泡1个。 器材 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 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 实验 步骤 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 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 小灯泡亮了。 结论 实验注意 选择两种连接方式,正确连接并点亮小灯泡。事项 指导 评定等级教 师:

科学实验报告单 全体学生班级四年级班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三、连接带灯座的电路 实验 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器材 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 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实验 步骤 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实验 小灯泡亮了 结论 1、正确连接电路,认清电池正、负极。 实验注意 事项 2、放置电路短路或者断路。 指导 评定等级教 师:

科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32156 科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科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准备材料:一个玻璃杯、一枚硬币、小半杯水(最好是有颜色的)、蜡烛和一个平底的容器。 实验内容:在一个盘子里倒半杯水,放入一枚硬币。手既不许接触到水,又不能把水倒出来,怎样才能把硬币取出来呢? 实验过程: 第1次:我们首先在平底的容器中倒入小半杯水,淹没硬币。然后点燃一节蜡烛放在盘子里,罩上玻璃杯,蜡烛会因为缺氧停止燃烧,这时,外面的水便源源不断地涌进玻璃杯。(可惜吸水不够多,所以没有把硬币取出来)结果:失败。

第2次:和第一次一样,失败。 第3次:我们换了一根大一点的蜡烛,这次流进去的水很多,成功。 第4次:我们用了两根蜡烛,不过因为杯子扣的太紧,杯口被盘子吸住,水没能流进玻璃杯,失败。 第5次:我把杯子扣下去的速度慢了一点点,导致蜡烛提前熄灭,失败。 第6次:同样是放了两根蜡烛,这次很正常,成功。 实验总结:我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气体冷却后,能让压力下降,于是外面正常的大气压把盘子中的水挤进了杯中。另外,在实验中,我观察到,用玻璃杯盖住蜡烛的时候,火焰不是马上熄灭,是继续燃烧一会儿才熄灭,说明玻璃杯的空气也是含有一定量

科学实验报告

科学实验报告 科学实验报告1 实验一: 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 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 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二: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三: 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实验过程: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四: 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 (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 (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五: 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 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 实验过程: (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科学实验报告2 实验目的 1.掌握可逆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原理和电位差计的操作技术 2.学会几种电极和盐桥的制备方法 3.学会测定原电池电动势并计算相关的电极电势 实验原理 凡是能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都称之为电池(或原电池)。 可逆电池应满足如下条件: (1)电池反应可逆,亦即电池电极反应可逆;(2)电池中不允许存在任何不可逆的液接界;(3)电池必须在可逆的情况下工作,即充放电过程必须在平衡态下进行,即测量时通过电池的电流应为无限小。 因此在制备可逆电池、测定可逆电池的电动势时应符合上述条件,在精确度不高的测量中,用正负离子迁移数比较接近的盐类构成“盐桥”来消除液接电位;用电位差计测量电动势可满足通过电池电流为无限小的条件。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的原理称为对

小学小学三年级的科学实验报告单.doc

........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余桥小学班级三姓名实验日期2016.11.3 成绩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 观察金鱼的呼吸 了解金鱼的身体结构,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 实验内容 实验 2-3条金鱼装在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食物器材 色素调制的红水 实我的实验步骤: 1、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验2、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3、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步 骤 方 法

........ 实 验结论 金鱼生活在水中,身上有鳞片,用鱼鳍游泳,用鳃呼吸。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余桥小学班级三姓名实验日期2016.11.7 成绩 实验名称:比较硬度 实验目的:比较常见材料的硬度 实验内容 实验 器材橡皮、海绵、卡纸、铁钉、塑料尺、木条

........ 实我的实验步骤: 1 、观察描述橡皮、海绵的硬 验 度 步 2 、观察比较卡纸、铁钉、塑 骤料尺的软硬 3 、用刻划的方法比较材料的 方 硬度 法 实较硬的材料有:铁钉、塑料尺、木条和卡纸较软的材料有:橡皮、海绵、砂纸、空饮料罐 验 结 论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余桥小学班级三姓名实验日期2016.11.10 成绩

........ 实验名称:实验目的: 实验 谁更柔韧 认识不同材料的韧性 实验内容 器材 塑料条、铁片、卡纸条、钩码、纸条、记录表 实我的实验步骤: 1 、在相同厚度的塑料条、铁片、卡纸条、木条一验端上分别标出刻度 2 、在塑料条、铁片、卡纸条、木条的另一端挂上步一个相同的重物 3 、把塑料条、铁片、卡纸条、木条的一端用重物骤压住,挂重物的一端伸出桌面 5 厘米、 10 厘米、 15 厘米。观察它们弯下去了多少 方 4 、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 法 实不同材料的韧性不相同,有的材料韧性较好,有的材料韧性较差 验 结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汇总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288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汇总通用范本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汇总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1、太阳下影子变化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五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1 班级::日期 : 年月日 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 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 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 :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2 班级: : 日期: 年月日 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实验过程: 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五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3 班级::日期:年月日 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 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 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内容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一、实验题目: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实验材料: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桥墩、棋子若干 实验过程:1.将两个桥墩摆好,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纸直接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3.将纸做成弓形,放在桥墩间,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4.将纸折成瓦楞型,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如有其它方法还可添加) 5.实验结论:折成瓦楞型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二、实验题目: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 材料:直径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纸棍各1根、两摞书、钩码若干、线 实验过程: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辊承重能力弱,易折断。 三、实验题目: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 材料:木棒、橡皮筋、 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第2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简便。 四、、实验题目:观察细胞 实验材料:学生用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及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过程: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描述细胞的形状。 4.用上述方法观察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结论:画出或描述出洋葱表皮细胞。 注意:为了看得清楚,可用红墨水染色。方法是:将一滴红墨水滴到盖玻片的边上。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红墨水就被吸了过去,表皮就被染色了。 五、题目:制作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 材料:2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胶带

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 实验名称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取小石头、木块、橡皮、针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把水槽放在展台上,从袋中取出泡沫、回形针、萝卜等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2、把小石块、橡皮、泡沫块、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结论:木块、塑料、泡沫在水中是浮的;小石头、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2 实验名称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实验目的研究物体的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水槽、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型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一套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球、一套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立方体、小瓶子、潜水艇 实验过程:实验1.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吗? 实验2、按轻重顺序排列七种物体,再标出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和它的轻重有关系吗 实验结论: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目的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材料水槽、水、塑料、小刀、泡沫、橡皮、萝卜、曲别针等各种材料 实验过程:实验一:找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实验二:1、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用上面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改变它的形状,即把橡皮泥做成船形或者空心的,橡皮泥就能浮在水面上。 2、取一个量杯,装入200毫升的水,记录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 实验结论:实心橡皮泥质量不变,形状改变,体积也不变,橡皮泥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橡皮泥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科学实验报告单4 实验名称造一艘小船 实验目的比较哪种船载物多 实验材料水槽、若干橡皮泥、若干垫子、玻璃弹子、有关图片 实验过程一、准备1.决定造一艘什么船;2.准备需要的材料。 二、制作1.画出船的设想草图;2.动手制作。 三、改进和完成 1.放到水里试试,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实验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参阅。 第1篇: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我国经济水平对消费的影响 1、实验目的: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基本的经济检验和统计检验 2、实验要求:(1)对原始指标变量数据作价格因子的剔除处理; (2)对回归模型做出经济上的解释; (3)独立完成实验建模和实验报告。 二、实验报告 ----中国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1、问题的提出 居民的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适度的消费可以有利的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的增长。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居民的消费水平。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一国的GDP扣除掉折旧和税收就是居民的可支配的收入了,而居民的收入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储蓄,二是消费。如果人均GDP增加,那么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会增加,这样居民用于消费的应该也会增加。本次实验通过运用中国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用人均GDP这

个指标来表示)数据,建立模型研究人均消费和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西方消费经济学者们认为,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是需求的函数。消费经济学有关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即消费函数理论有:(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净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并且进一步假定,人们的现期消费,取决于他们现期收入的绝对量。(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的决定的。这些理论都强调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1)利率。一般情况下,提高利率会刺激储蓄,从而减少消费。但在现实中利率对储蓄的影响要视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价格指数。价格的变动可以使得实际收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消费。(3)生活环境,生活理念。有些人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对现在流行的超前消费很不赞同,习惯于把钱存入银行,这样势必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消费水平。(4)人口结构。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消费率不同,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消费率一般较高。一国青少年和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越高,消费需求也相应越大,而储蓄率也就越低另外,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一国的GDP扣除掉折旧和间接税就是一国的国民收入,所以,我们可以用人均GDP来代表人均收入。 基于上述这些经济理论,本次实验通过运用中国年人均消费与经济水平(人均GDP)数据,建立模型研究人均消费和经济水平之间的关

空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空气的性质实验报告单 篇一: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联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篇二:实验报告单四上 实验过程记录表 1 实验过程记录表 2 实验过程记录表 3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过程记录表 4 实验过程记录表 实验过程记录表 5 篇三: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课题:《空气的性质》实验器材: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

明胶带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空气也有质量。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四年级上册第 1单 元)课题:《热空气和冷空气》 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认识二氧化碳(四年级上册第 1单元) 课题:《空气中有什么》 实验器材: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测量热水变冷的温度(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课题:《冷热与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烧杯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 2单元)课题:《热的传递》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里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 年 级 上 册演示 分组 时 间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观察狗尾草 实验目的:观察狗尾草特征 实验器材:摘一棵狗尾草 实验步骤: 1、在野外取一棵狗尾草。 2、观察它的的根、茎、叶、花、果实。 观察到的现象:茎较( ),多( )。 实验结论: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模板.doc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模板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一)、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 【实验目的】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实验材料】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实验过程】 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2、用橘色的橡皮泥在黄色球形的外面再包围一层,把黄色的球形裹起来,代表地幔; 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红色的橡皮泥外层包围一层,代表地壳。这样一个地球结构模型就制好了。 【注意事项】 1、制作之前先考虑:各个橡皮泥圈层该有多厚? 2、便于观察可以将球状模型切开,展现其剖面,以便直观地看到地球的内部构造。 (二)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茄酱受热后外溢的现象。 【实验现象】番茄酱受热后,番茄酱在土豆泥的裂缝部分或有空隙的地方溢出。 【实验结论】岩浆受热后,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部分向上运动并溢出。 (三)地震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地震发生时的情景 【实验材料】纸箱、木块、记号笔。 【实验过程】 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有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3、在纸箱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4、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实验现象】纸箱底振动,楼房倒塌。 (四)地震成因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地震产生的原因。 【实验材料】竹筷——地表的岩层

科学实验报告单填写

科学实验报告单填写

————————————————————————————————作者: ————————————————————————————————日期:

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一次性水杯,纸巾、纸盒 实验步骤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 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 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 号杯进行对比。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蚯蚓的选择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长方形盒子、吸水纸、干纸巾 实验步骤1、将长方形盒子里面涂成黑色,盒子盖子的一端剪掉 3、将盒子罩 2、桌面上放好吸水纸和干纸巾? 一块? 在上面 实验结论蚯蚓的生存环境阴暗、潮湿。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光和影子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1支,长方体木块3块 实验步骤1、桌面上放上一块长方体木块,打开手电筒开关,从 不同位置照射。 2、在桌面上放三块木块(与手电筒距离不一样),打 开手电筒开关。 3、将1块木块平放在桌面上,打开手电筒开关,从 水平和垂直方位照木块。 实验结论垂直照射影子最短,平射影子最长。(平行形不变,倾 斜形改变。)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 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阳光下的物体的影子变化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手电筒、木棒、木板、橡皮泥 实验步骤1、用橡皮泥将木棒垂直固定在木板上 2、用手电筒(当作太阳光)从左、左上、上、右上、 右各个方位照木棒 实验结论影子的长度短和方向都在变化。 实验报告单 实验周次:班级年班 实验课题光的传播路线

科学实验报告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实验报告

编号:FS-DY-82550 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 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 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二: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三: 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实验过程: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四: 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 (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

【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 ) 实验内容1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实验现象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 ) 实验内容2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 实验器材绿豆芽、实验盒、 实验步骤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效果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内容3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实验器材绿豆芽、水、纸巾 实验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观察。 实验现象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内容4蚯蚓的选择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实验器材蚯蚓、泥土、水、盒子 实验步骤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完整版)大象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doc

大象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测气温 实验材料温度计、记录本、笔 实 1 、将温度计挂历在室外通风、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 验 温度计离地面约 1.5 米左右; 方 2 、读数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相 法 平,如果个子矮,应站在凳子上看; 和 3、分小组定时观察,记录温度; 过 4 、整理测量数据。 程 时间8:00 10:00 12:00 14:00 16:00 实验现象 10 ℃14 ℃20 ℃26 ℃16 ℃ 气温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大约出现在下午14:00 ,而不是实验结论 中午 12:00 。

实验名称自转旋翼 实验材料秒表、皮尺 实 验 1、做几个翅膀长度不同而其他都相同的自转旋翼。 方 2、测量并记录翅膀的长度。 法 3、再分别测量并记录它们东 2 米高处下落的时间。 和 4、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结论。 过 程 翅膀长度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最后结果 2 厘米 1 秒 1 秒 1 秒 1 秒 实验现象 4 厘米 1.5 秒 1.5 秒 1.5 秒 1.5 秒 6 厘米 2 秒 2 秒 2 秒 2 秒 纸张相同、曲别针数量相同的自转旋翼,翅膀的长 实验结论 度越长,下降速度越慢。

实验名称纸杯烧水 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纸杯 1、把猜想填入表格,指明说说自己猜想的根据。 实 2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怎样安全使用酒精验灯。生在小组内互说,指明说一说怎样安全使用酒方精灯。 法 3 、示范安全使用酒精灯。 和 4 、小组讨论所用实验材料。 过 5 、小组组长到材料超市选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程填写实验报告单。 6、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纸杯里的水被烧开,而纸杯并没有漏水。 纸杯没有烧着是因为杯子里的水吸收了热量,纸杯实验结论 达不到着火点。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范文_小学科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doc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范文_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_实验报告.doc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2007年5月《基于“点拨—探究”为核心的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子课题组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在启动项目的基础上,已经开始了具体的分工和落实,为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总结一系列基于“点拨—探究”为核心的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环境,我们决定了解我县基于“点拨—探究”为核心的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开展情况,及我县小学科学教师的有关情况,特做此问卷进行调查。 二、调查组成员《基于“点拨—探究”为核心的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子课题组成员。 三、调查内容及对象我们共发放教师问卷33 份,回收29份,回收率87.88%。调查对象来自全县各乡镇学校,具有典型代表性。调查主要涉及教师基本信息、对科学学科的认识、学校实验开展及实验器材配备、教研氛围、自我成长等方面,数据全面翔实可靠。 四、调查时间及地点时间:2009年11月8日地点:实验学校阶梯教室五、调查样式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模式。此次调查问卷共设计题目34题(不含教师基本信息了解),选择题30题,问答题4题。问卷的内容主要是了解教师对科学学科的认识、学校实验开展及实验器材配备、教研氛围、自我成长等方面,及基于“点拨—探究”为核心的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

六、结果分析我们在细致准备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统计,为了做好2009年我县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及做好科学课题工作,我们对我县部分小学科学教师(涵盖全县各乡镇及城关学校)及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 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小学科学课教师的特点 1、教师配备。 科学专职教师比例为10.34%。城关及个别中心学校有1—2名专职教师,但很多学校无专职科学教师。各校所开设的科学课都由其他任科老师兼任。且流动性大,大多数是带数学的老师兼任科学,对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 2、学历层次。 专科及以上的占89.7%,但所学专业大部分是小学教育及现代汉语专业且为职后学历,大部分的科学教师的第一学历为中师,相对缺乏科学知识背景。 3、年龄、职称结构。 中青年教师占75.2%,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不多,为20.7%,且科学高级教师仅为 3.4%,绝大部分是其他学科的高级职称。属于科学高级教师的比例远低于其他学科。 4、任教科学年限任教科学教龄在5年及其以上的占31.01%,大多数在五年一下,且具有不稳定性。科学学科在很多学校作为副科在处理,在优先满足语、数、英教学后,作为副科配给其他教师(以数学教师为主)以平衡教师的工作量,故而科学教师具有很大的不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