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友软件现金流量表附注附表编制公式及实例

用友软件现金流量表附注附表编制公式及实例

用友软件现金流量表附注附表编制公式及实例
用友软件现金流量表附注附表编制公式及实例

用友软件现金流量表附注附表编制公式及实例

目前用友财务软件U8等软件,在会计凭证录入中已经带上了“现金流量项目”的确认,而且总账中的现金流量表模块,已是相当方便查询及修改,而且不受凭证记账后还能单独修改对应的现金流量属性,真是相当便利。现金流量表主表随时可报,一点问题都没有,真好!

下面来探讨现金流量表附注附表编制:

原理、公式、分步

一、原理

会计平衡原理,恒等式:

有借必有贷,科目汇总表借方发生合计=贷方发生合计。

二、公式

科目汇总表:

取本年累计发生数贷借差。

公式:

现金科目借方发生+非现金科目借方发生=现金科目贷方发生+非现金科目贷方发生

推出公式1:

现金科目借方发生—现金科目贷方发生=非现金科目贷方发生—非现金科目借方发生

公式2:现金流量表: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科目汇总表:

现金科目借方发生—现金科目贷方发生=非现金科目贷方发生—非现金科目借方发生

公式3:

现金流量表: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科目汇总表:

非现金科目贷方发生—非现金科目借方发生—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

三、分步完成

1、编现金流量表主表

用友软件搞掂。

2、科目汇总表导出。科目汇总表导出,现金科目借方累计发生数-现金科目贷方累计发生数=非现金科目贷方发生数-非现金科目借方发生数。

3、资产、生产成本、负债、权益各科目取数“贷方发生—借方发生”,对应现金流量表附注填写。

4、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科目贷发—借发—表: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其他1

5、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科目贷发—借发—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借发—表: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其他2

6、本年利润、权益类科目贷发—借发—表:

净利润=其他3

7、检查、调整。其他

1、2、3,差额大表明:

4、5、6类科目借、贷发生额对应可能是非现金科目如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查4,5,6科目明细账,找到对应的分录,分别红冲业务发生时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的借方、贷方发生额。

8、填附注”其他”。

完成。

附表:

现金流量表、科目汇总表

现金流量表2013年度

本年累计

附注:

金额

55,071项目

项目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量: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

现金

收到的税费返还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

的现金

现金流入小计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

现金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

的现金本年累计金额

1、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

资活动

370以固定资产偿还债务

208以投资偿还债务

55,648以固定资产进行长期投资

41,077以存货偿还债务

5,906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支付的各项税费支付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

的现金

现金流出小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5,608

8,281

60,872

2、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

-5,224额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量: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

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

净额

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

收到的现金净额

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

的现金

现金流入小计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

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1,507 投资所支付的现金7

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

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

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

的现金

现金流出小计1,515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

额-1,515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量:

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16,326

借款所收到的现金7,880

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

的现金

现金流入小计24,206

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16,680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

所支付的现金264

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

的现金流量;

1)净利润7,1732)加:

计提的坏帐准备或转销

的坏帐4073)固定资产折旧1914)无形资产摊销105)待摊费用的减少(减:

增加)-4366)预提费用的增加(减:

减少)7)处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

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428)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9)财务费用26410)投资损失(减收益)

11)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16512)存货的减少(减增加)-13,59313)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

增加)8,00214)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

减少)-8,83915)其他1,80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

224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

况:

货币资金的期末余额13,161现金流出小计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

加额

表2

本期借方

科目名称

发生

1001库存

37

现金

1002'银行

116,958

存款

1012'其他

94

货币资金

科目合计117,089

科目名称16,944减:

货币资金的期初余额

7,262

523现金等价物的期末余额

减:

现金等价物的期初余额12,638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523科目汇总表2013年度

本期贷方借方发生-现金流

发生贷方发生量表

352

523项目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116,245713

286-192

116,566523

减: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1,515

流量:

减: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7,262

流量净额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5,224

量净额

项目

本期借方本期贷方发生-现金流

发生借方发生量表

1121'应收

4331,5431,110

票据

1122'应收

52,94055,9443,004

账款

1221'其他

7,32311,2113,888

应收款

1231'坏账-准备4078,00213)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4072)加:

计提的坏帐准备或转销的坏帐

1401'材料34,56934,568-1-13,59312)存货的减少(减增加)采购1403'原材

料10,005

1405'库存

商品70,147

1406'发出

商品27,815

1408'委托

加工物资8,781

5001'生产

成本36,166

5101'制造

费用836

1471'存货

跌价准备--1602'累计

折旧11

1702'累计

摊销43

1801'长期

待摊费用549

1811'递延

所得税资-产1901'待处

理财产损42溢2201'应付票据94

2202'应付

账款43,491

2211'应付

职工薪酬6,416

2221'应交

税费14,507

2241'其他

应付款8,998

2711'专项

应付款49

2802'其他

流动负债69,125

66,421

21,290

6,862

35,402

836

221-202

113

-165-94 46,571 6,592 10,475 968-21-880 -3,726

-6,525

-1,919

-

191

10

-436

-165

-4203,080 176

-4,032

-8,030

-49 15191

-436

-165

-42

-8,8393)固定资产折旧4)无形资产摊销5)待摊费用的减少(减:

增加)

11)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7)处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14)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1511'长期

8,245

股权投资

1601'固定

919

资产

1701'无形

71

资产--9

858-8,245

-910

787-14,465

(2)至

(14)小计-8,368投资类科目贷发-借发减: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1,515

2001'短期

借款8,6807,880

4001'实收

资本1,44816,248

4002'资本

公积-19,550

4101'盈余

公积1,837-402

4103'本年

利润6,88110,278

4104'利润

分配15,1273,775

--

科目合计366,428366,950

vincentesnai

中国会计视野论坛)-6,853

-800-800

7,262

264

-8,326

14,800

19,550

-2,24024,156

3,398

-11,352

7,173

16,983

1,804

-5,224

523金流量

15)其他1(科目发生贷借差-

(二))

筹资类科目贷发-借发减: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9)财务费用-利息支出(科目汇总表损益科目中取借方发生数)15)其他2(科目发生贷借差-

(三)-

(9))权益类科目贷发-借发1)净利润

15)其他2(科目发生贷借差-

(1))

15)其他

1、2、3合计经营活动净流量:(1)至

(15)相加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举例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直接法) 直接法与间接法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两种编制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以“主营业务收入”为起算点,有助于评价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间接法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在编制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时使用。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包括收现的销项税) A.本期销售、本期收现 B.以前销售、本期收现 C.预收款 (1)以本期销售收入的基础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2)调整“应收帐款”项目净增加(―) 净减少(+) 应收帐款(期初―期末) 初步调整

(3)本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本期转回多提的坏帐准备(+) 借:管理费用 贷:坏帐准备(“应收帐款”)(2)中减少数已加上此处坏帐准备应减去再调整 例: 1.销售商品价款1000万,已收现; 2、收回上期应收款80万, 3、销售商品价款90万,未收现; 主营业务收入=1000+90=1090 应收帐款 =100―110= -10 1080 与采用统计的方法处理一致。 如4、本期计提坏帐准备6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1000+90=1090

应收帐款=100-(110―6)=-4 1086 注:本期注销坏帐以及收回已注销的坏帐,不需再调整(4)现金折扣(―) 因:借:应收帐款 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借:银行存款 99 借:财务费用 1 贷:应收帐款 100 再调整 (5)“应收票据”项目净增加(―) 净减少(+) 应收票据(期初―期末) 初步调整 (6)贴现息(―) 再调整 (7)带息票据期末计息(+)

再调整 (8)“预收帐款”项目净增加(+) 净减少(-) 初步调整 (9)销售退回、抵减流入量,而不作为流出量 (10)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应收款(―) 再调整 (11)以本期“销项税”为基础 基础 借:银行存款 234 借:应收帐款 117 贷:收入 3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51借:在建工程 107 贷:库存商品 9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17总结: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计算公式

一、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6%)+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6%)+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现金流量表详解及实例

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报表,它反映公司或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信息,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这里的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现金等价物。 二、现金流量的分类 通常按照企业经济业务的性质将企业在一定期间产生的现金流量划分为三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类。考生应注意掌握每类现金流量的具体项目。 三、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和编制方法 (一)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P230 表10-10 (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 (1)间接法和直接法 (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的内容资料: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其他有关资料。 ①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收账款项目本期减少额-应收账款项目本期增加额+应收票据项目本期减少额-应收票据项目本期增加额+预收账款项目本期增加额-预收账款项目本期减少额±特殊调整业务 例:某企业2002年度有关资料如下: (1)应收账款项目:年初数100万元,年末数120万元; (2)应收票据项目:年初数40万元,年末数20万元; (3)预收账款项目:年初数80万元,年末数90万元; (4)主营业务收入6000万元; (5)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37万元; (6)其他有关资料如下:本期计提坏账准备5万元(该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本期发生坏账回收2万元,应收票据贴现使"财务费用" 账户产生借方发生额3万元,工程项目领用的本企业产品100万元产生增值税销项税额17万元,收到客户用11.7万元商品(货款10万元,增值税1.7万元)抵偿前欠账款12万元。根据上述资料,计算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本期增加额+应收票据本期减少额+预收账款本期增加额+特殊调整业务=(6000+1020)-20+20+10-5-3-12 =7010万元 ②收到的税费返还 ③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④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如何利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编制现金流量表

如何利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编制现金流量表 第一步、从资产负债表上找到货币资金期末数和期初数(一般企业并无其它形式的现金等价物),把现金流量表最后面的现金的期末余额和现金的期初余额填上,算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第二步、再到主表上先填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这两大项: 1. 一般企业除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增加减少外无其它形式的投资,这样看资产负债表分析固定资产及无开资产部分就行了:若无变化,就不管它了;若有变化,看看是否关扯现金及金额多少。(要有其它投资,再看看其它投资项目就行了) 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于长短期借款、财务费用这几个科目有关系,根据这几个科目分析填列就行了 第三步、上面做好后,现在可以倒挤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了。(根据公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第四步、现在先不忙着去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部分中各明细项目,而要先去填后面补充资料中从净利润开始推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那部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验证前面倒挤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正确性。 1.此部分多数项目均可直接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上直接抄取或计算得出(如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待摊费用减少或增加等等)。

2.麻烦一点的是如何确定经营性应收项目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范围,我的经验是这样: A应收帐款、其它应收款一般均为经营性应收项目; B除短期借款、预提费用等科目外的流动负债科目均为经营性应付项目。 3.看看按照此思路由净利润开始推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先对经营性应收项目和经营性应付项目的范围进行微调;若还不正确,还要检查前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计算是否有误。若正确,基本大功告成。 第五步、最后填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部分。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以一般纳税人为例)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17% (或-)应收帐款变动额计算。(若有其它业务收入也要算上) 2.先算出现金流入小计再倒挤出现金流出小计。 3.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各项税费均可从帐务上查出填上。 4.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折旧部分-未支付现金的部分。 5.最后倒挤出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

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原理详解

1 / 9 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原理详解 现金流量表附表 (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正如前述,企业应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通过债权债务变动、存货变动、应计及递延项目、投资和筹资现金流量相关的收益或费用项目,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附表调节项目包括四类: 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调节公式是: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当期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待摊费用减少(减: 增加) +预提费用增加(减: 减少)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 收益)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2 / 9 +财务费用 +投资损失(减: 收益) +递延税款贷项(减: 借项) +存货的减少(减: 增加)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 增加)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 减少) +其他 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下,还应该加少数股东收益 (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 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影响资产或负债但不形成该期现金收支的 所有投资和筹资活动的信息。这些投资和筹资活动虽然不涉及现金收支,但对以后各期的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如融资租赁设备,记入“长期应付款”账户,当期并不支付设备款及租金,但以后各期必须为此支付现金,从而在一定期间内形成了一项固定的现金支出。

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主要有: 债务转为资本、一年内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3)附表主要项目填列 3 / 9 1、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包含“八大减值准备”,分别涉及管理费用、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无论何种情况,均属于已影响净利润但是没有涉及现金这一情况,因此都必须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以调增。本项目可以根据管理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2、固定资产折旧。对净利润的影响涉及以下三种情况: ①借: 管理费用贷: 累计折旧 ②借: 制造费用贷: 累计折旧 ③借: 在建工程贷: 累计折旧 显而易见,三种情况中,③是一种投资活动产生的累计折旧,与经营活动和净利润均无关,毫无疑问,必须从累计折旧总额中剔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

主表项目: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编制方法 按规定,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直接法是按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主要类别列示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直接法下,一般是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整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采用直接法具体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业务简单的,也可以根据有关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可根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分析填列。 本项目的现金流入可用下述公式计算求得: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营业收入净额+本期应收账款减少额(-应收账款增加额)+本期应收票据减少额(-应收票据增加额)+本期预收账款增加额(-预收账款减少额) 注:上述公式中,如果本期有实际核销的坏帐损失,也应减去。(因核销坏账损失减少了应收帐款,但没有收回现金)。如果有收回前期已核销的坏帐金额,应加上。(因收回已核销的坏帐,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应收账款,但却收回了现金)。 2."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收到返还的各种税费。本项目可以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交税费"、"营业税金及附加"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3."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目以外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如罚款收入、流动资产损失中由个人赔偿的现金收入等。本项目可根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本项目可根据"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存货"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本项目的现金流出可用以下公式计算求得: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营业成本+本期存货增加额(-本期存货减少额)+本期应付账款减少额(-本期应付账款增加额)+本期应付票据减少额(-本期应付票据增加额)+本期预付账款增加额(-本期预付账款减少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 该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含为职工支付的养老、失业等各种保险和其他福利费用)。但不含为离退休人员支付的各种费用和固定资产购建人员的工资。 本项目可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生产成本"等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 一、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1、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收付制 早期的会计实践大多采用现金收付制,到本世纪初,许多中小型企业仍习惯根据实收实付计帐。为了使利润的核算更为合理,收入、费用在不同期间能合理配比、分摊,会计理论开始主张收支的溯源原则,即把收益或损失归入导致发生收入或支出的那个报告期,而不归入实际收付现金的那个报告期,这就是我们现行的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但与此同时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债权人和投资者都相当关注企业的资金流量,因为它决定了企业能否正常运转和债权人、投资者能否实现他们的资金回流,特别是在经济滑坡和萧条的时期。 资金流量表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被会计准则所肯定,实际上它是对传统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有益补充。利润表只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但不反映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资金流量;资产负债表只反映企业一定时点的财务状况,但不说明变动的原因。利润表根据相关性的原则对实收实支和应收应支不加区分,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的收益情况,容易对债权人和投资者产生误导。资产负债表根据历史成本原则记载资产可能与实际市场价值相去甚远。事实上,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使会计报表的可信度大大

降低。 2、从财务状况变动表到现金流量表 资金流量表通常采用全部资金概念,即不影响资金变动的筹资投资活动在表中也予以附加列示,以反映企业活动的全貌。以流动资金为基础编制的资金流量表称为财务状况变动表,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基础编制的资金流量表称为现金流量表。70年代以来,西方会计普遍要求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我国1992年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也要求企业提供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 以流动资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偿付能力。首先,流动资金是流动资产扣除流动负债后的余额,其规模受二者合理计量的影响。在实务操作中,有的企业将长于一年才能出售或变现的存货、待摊费用列作流动资产,对有些在短期内即将出售的长期资产却不转为流动资产。同时,存货、应收帐款等资产的计帐方法也不能避免帐面价值和实际价值之间的差异。其次,用流动资金来衡量和分析企业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直接受其内部结构合理性的影响,因为各项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有较大差异。 1992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更新了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以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1998年,我国财政部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快速编制方法(精2016)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快速编制方法 一、现金流量表附表的会计平衡公式 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②资产=广义现金+存货(包括生产成本)+经营性应收项目+其他资产 ③负债=经营性负债+其他负债 ④所有者权益=非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本年利润 将②、③、④代入①得: 广义现金+存货(包括生产成本)+经营性应收项目+其他资产=经营性负债+其他负债+非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本年利润 移项得: 广义现金=本年利润+经营性负债+其他负债+非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存货(包括生产成本)-经营性应收项目-其他资产 此为静态表达方式,若考虑动态(期末与期初比较的变化额),可将现金净流量表达为:现金净流量=净利润+经营性负债增加额(期末-期初)+其他负债增加额(期末-期初)+非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增加额(期末-期初)-存货增加额(期末-期初)-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额(期末-期初)-其他资产增加额(期末-期初) 进一步调整,即均调整为相加关系—加项关系,公式如下: ⑤现金净流量=净利润+经营性负债增加额(期末-期初)+其他负债增加额(期末-期初)+非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增加额(期末-期初)+存货减少额(期初-期末)+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期初-期末)+其他资产增加额(期初-期末) 此公式,就是现金流量表附表的调整项目,以及相关原理,只不过此现金净流量,为全部的现金净流量,而附表要求的是调整为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依据公式⑤,将现金流量公式表达为经营性现金流量,如下所示: ⑥经营性现金流量=净利润+经营性负债增加额(期末-期初)+存货减少额(期初-期末)+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期初-期末)±调整项目 二、调整项目说明 1.调增项目:不是经营性活动产生的计入当期损益类费用,对净利润有降低的影响额,涉及的科目主要有: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支出等,如:为在建工程发生的财务费用,会计处理时,是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但因其不是经营性活动,属于投资性活动,故应调增 2.调减项目:不是经营性活动产生的计入当期损益类利得,对净利润有增加的影响额,涉及的科目主要有: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如:固定资产处置时产生的净收益,会计处理时,是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收入“,使当期净利润增加,但因其不是经营性活动,故

对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的一些理解

附表的调整,就是使净利润加上一个数或减去一个数等于经营性活动现金净流量的所有业务调整的代数和。 调整的总的原则:如果是投资、筹资活动引起的差异,我们调损益,调损益的时候不能调计入经营活动的损益,只调与投资筹资活动相关的损益;如果是经营活动内部业务引起的差异,我们调经营性(流动性)项目本身,在调存货的减少、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以及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时要剔除投资、筹资活动的影响后再进行调整,也就是只调与经营性活动有关的。 具体来说,存货的减少=存货期初余额-存货期末余额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经营应收项目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期初减期末叫……的减少期末减期初叫……的增加 但是,不是直接拿起余额就开始减,是要用剔除了投资筹资因素后的余额再去套这个公式,因为余额有继承性,我们只对期末余额进行调整,就不要再动期初余额了。 对于存货,如果有在建工程领用的存货,借:在建工程贷:存货。要这样想:如果没有这个业务的影响,我的期末存货应该是多少,那我就要把期末存货的数额恢复到这项业务没有发生前的状态,这就是所谓剔除投资筹资活动的影响。比如现在报表上期末存货是100,在建工程领用了10,那么如果它没有领用,期末存货应该是110,所以我们计算时要用110作为期末存货余额。 对于应收账款,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应收款项是账面价值而不是账面余额,我们现在要使用的是账面余额去计算。所以,如果应收账款计提了减值准备,要把减值准备的数额加回到报表数字上得到期末余额,再进行计算。 对于应付项目,可能出现的例外很多。比如应付职工薪酬,假设计入在建工程100,现在报表上应付职工薪酬余额是300。这个300是发生了这笔业务之后得到的,那么如果没有发生这笔业务,应付职工薪酬的期末余额应该是多少?200 所以要用300-100=200这个剔除了投资活动影响的期末余额再去计算。比如应交税费,按照营改增前的情形,假设在建工程领用存货将存货对应的增值税额转出,那就借:在建工程贷:存货贷:应-增-进 10 。如果报表上应交税费的余额是30,这个30是发生了这笔业务之后得出的余额,那如果没有发生这笔业务,应交税费的余额应该是20 。所以要用30-10=20这个调整后的期末余额再去计算。再比如为了筹资借的个人的钱,计入其他应付款,这个属于筹资活动。如果报表上其他应付款余额是2000,借别人钱计入其他应付款200,那如果没有借钱这笔业务,其他应付款的余额就应该是1800,所以我们用调整后的期末余额1800去计算。 关键要把握一项业务的发生对净利润(损益)有什么影响,增加了它还是减少了它;对经营性(特别注意是经营性活动)活动现金净流量有什么影响,增加了它还是减少了它。如果对他们俩都没影响,自然不调;如果影响了一方,肯定要调。 如果判断调增调减:一般情况下,对于利润表上的项目(也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之前的项目)调整的都是投资筹资活动的的业务,这些业务影响了净利润却没有影响经营性活动现金流,那么使净利润减少的我们加回来,使净利润增加的我们减去。 对于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调整的是经营活动内部的业务。表面上看存货增减、应收增减、应付增减都没有直接影响损益,所以我们假设它就是没有影响损益,但是影响了经营活动现金流。我们这样想,这项业务的发生使它对应的科目记录在借方还是贷方,如果是借方,我们就把贷方假想为现金,就是说这项业务的发生使得现金减少又没有影响损益,那么调减,也就是让损益减去一个数等于经营活动现金。如果这项业务的发生使它对应的科目记录在贷

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表计算公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收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 2、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付票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付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存货—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和福利费及折旧费 3、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中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付福利费(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付福利费《在建工程中列支》(期初余额—期末余额) 4、支付的各项税费=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 5、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费用+其他管理费用 6、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贷方发生额+与本金一起收回的短期股票投资收益 7、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收到的股息收入 8、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根据现金、银行存款、营业外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9、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应收帐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

收票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其他应收款(期初余额—期末余额10、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 如何根据两大主表快速编制现金流量表首先填列补充资料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各项目,并确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第二填列主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三填列主表中"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各项目,并确定"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第四计算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计算公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难点在于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于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在企业业务中相对较少,财务数据容易获取,因此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项目容易填列,并容易确保这两项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结果正确,从而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容易确保正确。 这一步计算的结果,可以验证主表和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各项目是否填列正确。 第五填列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各项目,并将计算结果与第四步公式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如不相符,再进行检

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编制大全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 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期初数—应收账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应 收票据期末数)+(预收账款期末数—预收账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 支付的应付票据贴现利息—库存商品改变用途应支付的销项额+特殊调整事项 注意: 如果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贷方不是“收入及销项税额”则加上; 如果贷: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借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 此项与企业本期是否收回坏账无关(因为收回坏账,同时增加了坏账准备); 客户用商品抵债的进项税不在此反映。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等三个科目都是借调减,贷调增。 2、收到的税费返还=返还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 3、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其他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 如:罚款收入、经营租出固定资产收到的租金、流动资产损失当中由个人或其他赔 偿的部分、除税费返还以外的其他政府补助收入、接受捐赠的现金、取得投资性房 地产的租金收入。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支出)+应交税金(应 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存货期末数—存货期初数)+(应付账款期初数—应付账 款期末数)+(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预付账款期末数—预付账款 期初数)—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 造费用的折旧费和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特殊调整事项 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 如果借: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存货等,贷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 减去;如果贷: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存货等,借方不是“销售成本或 进项税”科目,则加上。 举例:+库存商品改变用途价值(如工程领用)+库存商品盘亏损失—当期实际发生

如何编制总预算、预算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如何编制总预算、预算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以下内容摘自中国连锁培训网贾卒《全面预算管理实践》预算财务报表做为预算管控的重要工具,包括预算利润表、预算资产负债表和预算现金流量表。预算财务报表主要是控制企业资金、成本和利润总量的重要手段。因其可以从总体上预算并控制一定时期企业经营状况的全局,通常称为企业的总预算。 编制企业的总预算,首先以销售预算的销售收入为起点,以现金流量的平衡为条件,最终通过预算利润表、预算资产负债表和预算现金流量表,全面预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好比进行一次企业经营全过程的沙盘预演,企业对预算经营期末的结果看得一清二楚。企业总预算的一系列报表及数据,环环紧扣、相互关联、互相补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企业盈利模式,是预算目标管理的依据。 编制企业的总预算要留心避免交叉循环。由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相关的。例如,利息和负债就是关联的。除非我们知道负债水平,否则无法计算出利息费用。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净利润和利息费用,我们就无法知道负债水平,也无法计算出利息费用。如果我们不知道净利润、利息费用,我们就无法知道负债水平。然而,通过使用一个近似数值来估计负债或者利息费用就可以解决。编制企业的总预算前要做好以下准备: 第一,完成企业销售、采购、成本、费用、薪酬、现金、投资的所有预算的编制。 第二,决定基准财务报表。一般是上年度的财务报表,基准财务报表的选择很重要。 第三,决定哪些因素不适于直接放入模型。换言之,一些参数将保持常数。 第四,决定这些变量间的联系。如变动成本和收入的联系。 第五,利用变量之间的联系和实现确定的数额来准备工作底稿。 按照增长率法,收入和费用保持一个固定的增长率。在做预算时要确定收入、费用、固定资产、净利润的增长率以及股本的增长率。这些增长率或者来自于预算,或者来源于以往的趋势。 8.1.1编制预算利润表 预算利润表综合反映企业在预算期间的收入、成本费用及经营成果的情况。 前面在编制经营预算时我们已经知道,由于整个预算是以销售收入为起点,因此,预算利润表中只有确定了销售收入,才能进一步对与销售收入配比的成本费用进行预算。销售收入超过经营成本的部分称为毛利,销售毛利额高低,是企业盈利的关键,企业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支出,利润的实现,都依赖于毛利。编制预算利润表时主要的工作是对利润的结构、数据来源及平衡关系进行汇总和审核,预算利润表格式如下(见表8-1预算利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附表编制要点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报告期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的各项目可以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结合管理需要进行不同形式的划分。 现金流量表分为主表和附表(即补充资料)两大部分。主表的各项目金额实际上就是每笔现金流入、流出的归属,而附表的各项目金额则是相应会计账户的当期发生额或期末与期初余额的差额。附表是现金流量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笔者对现金流量表附表填列所进行的总结。 一般情况下,附表项目可以直接取相应会计账户的发生额或余额,分述如下: 1.净利润,取利润分配表“净利润”项目。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3.固定资产折旧,取“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账户所属的“折旧费”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4.无形资产摊销,取“管理费用”等账户所属“无形资产摊销”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取“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所属“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 6.待摊费用减少,取“待摊费用”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7.预提费用增加,取“预提费用”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取“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等账户所属“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损失”等明细账户的借方发生额与贷方发生额的差额。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取“营业外支出”账户所属“固定资产盘亏”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与“营业外收入”账户所属“固定资产盘盈”贷方发生额的差额。 10.财务费用,取“财务费用”账户所属“利息支出”明细账户借方发生额,不包括“利息收入”等其他明细账户发生额。 11.投资损失,取“投资收益”账户借方发生额, 12.递延税贷项,取“递延税款”账户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13.存货的减少,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等所有存货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等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的差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等账户的期末、期初余额的差额。 净利润:取利润表净利润数(表间取数)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或:=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 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或=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投资损失(减:收益)=投资收益 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款(期末数-期初数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相关计算公式 一、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业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 =“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

现金流量表编制举例与快速记忆

现金流量表编制口决,基本上概括了现金流量表的全部编制过程 ①看到收入找应收,未收税金分开走 ②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 ③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 ④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 ⑤所得税直接转,营业外去找固定资产 ⑥坏账,工资,折旧,摊销,哪来哪去反向抵销 ⑦为职工支付的单独处理。每句话怎样理解呢?别急,我们逐个地看。 第①句话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要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的税金再单独作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调。 简言之,在进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的处理时, i)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一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应收账款(借方或贷方)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收票据 应交税金 ii)对贴现息处理 借:财务费用 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的收到现金 例如:应收票据发生额10万元(假如3月发生)后5月份贴现,贴现息为1万元。但是从期初,期末的报表看,应收票据未发生变动,但你不能不作现金流量的调整,因为实际现金现流量为9万元。 贴现时:借:财务费用1万作现金流量表时: 银存9万借:财务费用1万 贷:应收票据10万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1万

iii)对应交税金的调整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贷:应交税金 第②句"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告诉你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期末变动值,看是否与此项目有关,有关的调整。 第③句"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是指先把"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的数额全部调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而后面把6项内容仅调回来。这6项内容是: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的福利费(营业费用无任何调整) 第④句"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指的就是上面说的贴现息。 第⑤句"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找固定资产" 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都是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那来的,自然就要找固定资产了。 第⑥句是指这几个项目不影响现金流量,那么就反向抵回来就可以了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贷:坏账准备,累计折旧,无资摊销费等MK0s?R 第⑦句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较特殊,需单独核算。 总的来说,有三项需要注意的(参考书中例子,大家自已看看各步的做法) ①在进行"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2项内容。财务费用中贴现息和应交税金中收到的现金 ②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5项内容。 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待摊费用,应交税金(进项税额)。 ③在进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核算时,需要调整6项内容。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福利费,无形资产摊销。 掌握了这三种情况,我想现金流量表也就没什么难的了,其他内容都是很容易操作的,在这就不多述了。y 还有,大家对间接法的运用熟练吗?如果还不够熟练,那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为大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公式和方法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公式 一、现金流量表主表项目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帐款期初数-应收帐款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应收票据期末数)+(预收帐款期末数-预收帐款期初数)-当期计提的坏帐准备-支付的应收票据贴现利息-库存商品改变用途应支付的销项额±特殊调整事项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不含三个帐户内部转帐业务), 如果借: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贷方不是“收入及销项税额”则加上,如果:贷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帐款等,借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 ※①与收回坏帐无关②客户用商品抵债的进项税不在此反映。 2、收到的税费返还=返还的(增值税+消费费+营业税+关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等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除上述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支出支出)<即:存货本期贷方发生额-库存商品改变途减少数> +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应付帐款期初数-应付帐款期末数)+(应付票据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预付帐款期末数-预付帐款期初数)+库存商品改变用途价值(如工程领用)+库存商品盘亏损失-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工资及福利费-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摊销的大修

理费-库存商品增加额中包含的分配进入的制造费用、生产工人工资±特殊调整事项特殊调整事项的处理, 如果借: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存贷类),贷方不是“现金类”科目,则减去,如果贷:应付帐款数、应付票据、预付帐款等,借方不是“销售成本或进项税”科目,则加上。 5、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期初数-期末数)+(应付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附:当存在“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时,注意期初、期末及计提数中是否包含“在建工程”的情况,按下式计算考虑计算关系。本期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期初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初数)+(计提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计提数)-(期末总额-包含的在建工程期末数)当题目只给出本期列入生产成本的工资及福利,期初无在建工程的工资及福利时,公式为: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的工资、福利费+(应付工资、应福利费期初数-期末数)-(应付工资及福利费在建工程期初数-应付工资及福利费中在建工程期末数) ※6、支付的各项税费(不包括耕地占用税及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交税金(增值税-已交税金)+消费费+营业税+关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剔除各项因素后的费用+罚款支出+保险费等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8、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不包括长期债权投资收回的利息)=短期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被删除)、到期收回) +长期股权投资收回的本金及收益(出售、(广告内容,已被删除)、到期收回) +长期债券投资收到的本金

现金流量表编制技巧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技巧 现金流量表非常重要。利润表表明企业能否发展,发展潜力如何;而现金流量则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通用电气前董事长韦尔奇说过一家好公司有三个标准,那就是:员工满意度、顾客满意度、现金进账。 无论是在考试中还是实务中,很多人都认为现金流量表很难。实际上,现金流量表并不难,很简单,想明白了就行。这句话,实际上是句废话,因为明白了,什么都简单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明白。明白的关键实际上涉及到对会计知识的认识和透彻了解。在这里,我对流金流量表的主要项目进行分析。我相信这些主要项目分析清楚了,其他问题就是“秃子当和尚---不费手续”,容易得很。很多同学感觉难是因为会计基础业务没有弄清楚,或者是会计基础清楚了,而业务的实质没有弄清楚。 一、概述 现金流量表主要还是强调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其编制主要是直接法和间接法。 在直接法下,一般是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点,调节与经营活动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间接法下,是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实际上是将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净利润调节为现金净流入,并剔除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所以说,不管是直接法还是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基本上都是从利润表着手,然后进行相关调整。比如说,支付的各项税费=当期所得税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期初余额-应交所得税期末余额)。 一般情况下,如果从应收账款变成现金,应该是应收账款少了,才意味着现金多了。所以现金的增加额=应收账款的减少额。从“期初+增加=期末+减少”可以得出:“期初-期末=减少-增加” 从上面公式,我们可以看出余额的变动就是发生额的变动。 现在我就主要事项来分析。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2007年版有两公式。 公式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票据年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票据贴现的利息。 公式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存货年初余额-存货期末余额)+(应付账款年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应付票据年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年初余额)-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职工薪酬-当期列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的折旧费和固定资产修理费。 实际上,上面两个公式不需要记忆,在现金流量表处理过程中,甚至不需要什么公式。上面两个公式是教材编者根据题目列举的,并没有考虑到其他业务,比如非货币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等。实际生活中,业务千变万化,记住了这个业务,忘记了那个业务。所以说,没有必要记公式,知道其中的道理即可。但是,这个公式给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那就是----从利润表入手,通过可能与现金相关项目的调整达到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因为当期业务是所有的业务,当然需要从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为起点进行调整。 下面就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具体考虑说明一下。明白了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处理,其他的那就是“毛毛雨”了。 二、应收账款举例 先假定赊销业务,然后过一段时日后收回现金,并且不存在其他事项。假定,潜山公司销售货物100万给天柱山公司,货款一个月后支付。 销售发生时候,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11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