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铝及其化合物

1.由熔盐电解法获得的粗铝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这些杂质可采用吹气精炼法除去,产生的尾气经处理后可用钢材镀铝。工艺流程如下:

(注:NaCl熔点为801℃;AlCl3在181℃升华)

(1)工业上电解法获得金属铝的过程中,须在氧化铝中加入______,其目的是____。(2)精炼前,需清除坩埚内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铝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将Cl2连续通入粗铝熔体中,杂质随气泡上浮除去。气泡的成分有____;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成浮渣,浮渣中的物质有________。

(4)在用废碱液处理A时,写出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5)镀铝电解池中,以钢材镀件和铝为电极,熔融盐做电解液。则金属铝为________极。电镀选择在170℃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采用的加热方式最好是_________。(填字母选项)

A 水浴 b 油浴 c 直接强热快速升温至170℃

(6)钢材表面镀铝之后,能有效防止钢材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

【答案】冰晶石或Na3AlF6降低氧化铝熔融所需的温度 2Al+Fe2O3高温2Al2O3+2Fe Cl2、HCl和AlCl3 NaCl Cl2+2OH- =Cl-+ClO-+H2O H++OH-=H2O 阳极,防止氯化铝升华损失

b 铝在钢材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膜,保护了内层金属

【解析】

【分析】

(1)根据氧化铝的熔点高,为降低其熔点,常加入冰晶石;

(2)氧化铁和铝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铝和铁;

(3)粗铝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钠、铝和氯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氯化铝,氢气和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以及NaCl熔点为801℃;AlCl3在181℃升华,在结合物质之间的反应来分析;

(4)酸性气体能和强碱反应,用烧碱来处理尾气;

(5)电镀池中镀件金属作阳极,金属发生氧化反应;根据氯化铝在在181℃升华;根据水浴的最高温度为100℃,油浴的温度大于100℃,且受热均匀;

(6)根据氧化铝的性质来回答。

【详解】

(1)氧化铝的熔点高,为降低其熔点,常加入冰晶石;

(2)氧化铁和铝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铝和铁:2Al+Fe2O3高温2Al2O3+2Fe;

(3)粗铝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钠、铝和氯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氯化铝,氢气和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其中氯化钠熔点为801℃,较高,是固态杂质随气泡上浮,气泡的主要成分有Cl2、HCl、AlCl3;

(4)A中有氯气以及氯化氢,均能和烧碱反应,用于尾气处理,实质为:Cl2+2OH-=Cl-+ClO-

+H2O,H++OH-=H2O;

(5)电镀池中镀件金属铝作阳极,金属铝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氯化铝在在181℃升华,所以电镀选择在170℃下进行;

水浴的最高温度为100℃,油浴的温度大于100℃,且受热均匀,所以控制温度在170℃下进行的方式最好是油浴,故选:b;

(6)铝金属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铝膜具有保护作用,致密的氧化膜能隔绝钢材与空气中的

O2、CO2和H2O等接触,使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不能发生。

2.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且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中的H2O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可用于自来水消毒,D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单质,加热蒸干B的溶液不能得到B。则B的化学式为__。

(2)若D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B有两性,则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是__。

(3)若A、C、D都是常见气体,C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则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

(4)若A的焰色反应呈黄色,D为二氧化碳,则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答案】FeCl3 Al(OH)3+OH-=AlO2-+2H2O 2H2S+SO2═3S+2H2O CO32-+CO2+H2O═2HCO3-【解析】

【分析】

(1)D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单质,则D是铁,A可用于自来水消毒,A为Cl2;

(2)若D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B有两性,D为NaOH、B为Al(OH)3;

(3)C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则A为H2S、D为O2、B为S、C为SO2;

(4)若A的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A中含有Na元素,且A、B、C均含有同一种元素据此分析。

【详解】

(1)D是生产、生活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金属单质,则D是铁,A可用于自来水消毒,由转化关系可知,A为Cl2、B为FeCl3、C为FeCl2;

(2)若D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B有两性,由转化关系可知,A为铝盐、D为NaOH、B为Al(OH)3、C为NaAlO2,反应②为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AlO2?+2H2O;

(3)若A、C、D都是常见气体,C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则A为H2S、D为O2、B为S、C 为SO2,反应③为硫化氢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S+SO2═3S+2H2O;

(4)若A的焰色反应呈黄色,D为二氧化碳,由转化关系可知,A为NaOH、B为Na2CO3、C 为NaHCO3,反应②为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的离子方程式是:CO32?+CO2+H2O═2HCO3?。

3.某混合物A,含有KAl(SO4)2、Al2O3和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Ⅰ、Ⅱ、Ⅲ、Ⅳ四步中对于溶液和沉淀的分离采取的方法是__。

(2)根据上述框图反应关系,写出下列B、C、D、E所含物质的化学式

固体B__;沉淀C__;沉淀D__;溶液E___。

(3)写出①、②、③、④四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__;

②___;

③___;

④__。

【答案】过滤 Al2O3Al2O3、Fe2O3Fe2O3K2SO4、(NH4)2SO4 Al2O3+2NaOH=2NaAlO2+H2O Al3++3NH3·H2O=Al(OH)3↓+3NH4+ NaAlO2+HCl+H2O=Al(OH)3↓+NaCl

2Al(OH)3加热Al2O3+3H2O

【解析】

【分析】

KAl(SO4)2溶于水,Al2O3和Fe2O3均不溶于水,混合物A加水溶解后,溶液中是KAl(SO4)2,沉淀C为Al2O3和Fe2O3;由转化关系图可知,向沉淀C中加NaOH溶液,Fe2O3不反应,沉淀D为Fe2O3,Al2O3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向NaAlO2溶液中通入CO2可得Al(OH)3沉淀,Al(OH)3受热分解生成固体B为Al2O3;向溶液中加过量氨水,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Al3+被沉淀,得到氢氧化铝沉淀,溶液中E为K2SO4、(NH4)2SO4,经过蒸发、结晶,得到K2SO4和(NH4)2SO4,然后结合物质的性质及化学用语来解答。

【详解】

(1)溶液和沉淀的分离利用过滤;

(2)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Al2O3,C为Al2O3、Fe2O3,D为Fe2O3溶液E为K2SO4、(NH4)2SO4;

(3)反应①为Al2O3+2NaOH=2NaAlO2+H2O;

反应②为Al3++3NH3?H2O=Al(OH)3↓+3NH4+;

反应③为NaAlO2+HCl+H2O=Al(OH)3↓+NaCl;

反应④为2Al(OH)3加热Al2O3+3H2O。

4.已知A是由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组成的盐,且常用作净水剂,B是一种常见的两性氢氧化物。试根据下列转化关系回答有关问题:

(1)试判断:B为___,F为___;

(2)写出沉淀B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

(3)根据上述关系写出盐A的化学式

...___。

【答案】氢氧化铝或Al(OH)3硫酸钡或BaSO4 Al(OH)3+3H+=Al3++3H2O KAl(SO4)2或K2SO4﹒Al2(SO4)3

【解析】

【分析】

已知A是由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组成的盐,且常用作净水剂,透过蓝色鈷玻璃观察时焰色反应呈紫色,该溶液中含有K+,故A是KAl(SO4)2;向溶液A中加入氨水,Al3+会发生反应:Al3++3NH3·H2O== Al(OH)3↓+3NH4+,产生白色沉淀B是Al(OH)3,溶液C是

(NH4)2SO4;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与强酸HCl发生反应:Al(OH)3+3H+=Al3++3H2O,产生的溶液E是AlCl3;也可以与强碱NaOH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得到的溶液D是NaAlO2;向溶液C中加入Ba(NO3)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BaSO4白色沉淀,该物质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所以沉淀F是BaSO4。

【详解】

(1)通过分析可知,B为Al(OH)3,F为BaSO4,故答案为:氢氧化铝;硫酸钡或BaSO4;

(2)B是Al(OH)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3H+=Al3++3H2O,故答案为:

Al(OH)3+3H+=Al3++3H2O;

(3)根据上述关系写出盐A是KAl(SO4)2 ,故答案为:KAl(SO4)2或K2SO4﹒Al2(SO4)3。

5.工业上用某矿渣(含有Cu2O、Al2O3、Fe2O3、SiO2)提取铜的操作流程如图(金属单质E可由滤液C制取):

已知:Cu2O+2H+=Cu+Cu2++H2O

(1)固体混合物B的成分是_____。它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2)滤液A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_____(填离子符号),生成该离子与Fe元素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要检验该铁元素的离子的实验_____

(3)在滤液C中通入足量C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4)金属单质E从固体混合物F中置换出Cu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答案】SiO2和Cu SiO2+2OH-=SiO32-+H2O Fe2+ Fe2O3+6H+=2Fe3++3H2O、

2Fe3++Cu=2Fe2++Cu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则有Fe2+ OH-+CO2=HCO3-;AlO2-+CO2+2H2O=Al(OH)3↓+HCO3- 2Al+3CuO高温

Al2O3+3Cu

【解析】

【分析】

氧化亚铜与盐酸反应生成铜和铜离子,二氧化硅与盐酸不反应,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3+,铁离子与铜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固体为二氧化硅和铜,滤液中含有铜离子、亚铁离子、铝离子,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滤液C中含有偏铝酸根离子,金属E为铝,固体D为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铁的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F为氧化铜和氧化铁的混合物,粗铜为铜、铝、铁的混合物,经过电解可得到纯铜。

【详解】

(1)固体混合物B的成分是SiO2和Cu。它与NaOH溶液即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

(2)氧化亚铜与盐酸反应生成铜单质和铜离子,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铁离子,与铜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有铜剩余,故铁离子完全转化为亚铁离子,滤液A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Fe2+,生成该离子与Fe元素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

2Fe3++Cu=2Fe2++Cu2+。要检验该铁元素的离子的实验为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则有Fe2+。

(3)在滤液C中含有偏铝酸钠和氢氧化钠,通入足量CO2的离子方程式为OH-+CO2=HCO3-;AlO2-+CO2+2H2O=Al(OH)3↓+HCO3-。

(4)金属单质E为铝,从固体混合物F为氧化铜和氧化铁的混合物,置换出Cu的化学方程式为铝热反应,2Al+3CuO高温Al2O3+3Cu。

6.在高温下, Al 与Fe 2O 3发生铝热反应后得到的固体混合物中主要含有Al 2O 3、Fe ,还含有少量Fe 2O 3。从该样品中固体混合物分离出Al 2O 3,并回收Fe 和Fe 2O 3的流程如下:

已知:NaAlO 2 + CO 2 + 2H 2O = Al (OH )3↓ + NaHCO 3

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①的成分是__________。溶液②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2)加入过量NaOH 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3)白色固体②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答案】Fe 和Fe 2O 3 NaHCO 3 Al 2O 3 + 2OH -= 2AlO 2- + H 2O Al (OH )3 + OH -= AlO 2- + 2H 2O

【解析】

【分析】

固体混合物加过量NaOH 溶液得到溶液①为NaAlO 2和NaOH 的混合溶液,固体①为Fe 和Fe 2O 3,溶液①通过过量CO 2得到溶液②为NaHCO 3溶液,固体②为Al (OH )3沉淀,以此答题。

【详解】

固体混合物加过量NaOH 溶液得到溶液①为NaAlO 2和NaOH 的混合溶液,固体①为Fe 和Fe 2O 3,溶液①通过过量CO 2得到溶液②为NaHCO 3溶液,固体②为Al (OH )3沉淀,Al (OH )3受热分解得到Al 2O 3。

(1)固体①的成分是Fe 和Fe 2O 3;溶液②的溶质NaHCO 3,故答案为:Fe 和Fe 2O 3;NaHCO 3;

(2)加入过量NaOH 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322Al O + 2OH = 2AlO + H O ,

故答案为:--2322Al O + 2OH = 2AlO + H O ;

(3)白色固体②为Al (OH )3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22Al OH + OH = AlO + 2H O (),故答案为:--322Al OH + OH = AlO + 2H O ()。

7.近两年来无人驾驶汽车的大热使得激光雷达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激光雷达的核心部件需要一种氮化铝(A1N)导热陶瓷片。下图是从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12O 3,还含有少量SiO 2、 Fe 2O 3等杂质)中提取A12O 3并生产A1N 的工艺流程:

(1)“溶解”时,已知溶液中的硅酸钠与偏铝酸钠可发生反应:2Na 2SiO 3+2NaA1O 2+2H 2O===

Na 2Al 2Si 2O 8↓ +4NaOH 。赤泥的主要成分除了生成的Na 2Al 2Si 2O 8还有________(写出化学式),Na 2Al 2Si 2O 8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酸化”时通入过量CO 2与NaA1O 2反应生成NaHCO 3 和另一种白色沉淀,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室过滤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玻璃棒。

(3)“还原”时,炭黑在高温下被氧化为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已知:AlN+NaOH + H 2O===NaA1O 2+NH 3 ↑。现取氮化铝样品5.0 g(假设杂质只含有炭黑)加到100 mL 1. 0 mol ? L -1的NaOH 溶液中恰好反应完,则该样品中A1N 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 2O 3 Na 2O?Al 2O 3?2SiO 2 NaAlO 2+CO 2+2H 2O===Al(OH)3↓+NaHCO 3 漏斗 Al 2O 3+N 2+3C

2AlN +3CO ↑ 82%

【解析】

【分析】

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12O 3,还含有少量SiO 2、 Fe 2O 3等杂质),铝土矿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SiO 2和A12O 3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中的硅酸钠与偏铝酸钠发生反应:

2Na 2SiO 3+2NaA1O 2+2H 2O=== Na 2Al 2Si 2O 8↓ +4NaOH ,氧化铁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所以过滤得到的赤泥为Fe 2O 3、Na 2Al 2Si 2O 8,滤液主要为偏铝酸钠溶液,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酸化得到的沉淀为氢氧化铝,过滤得到的滤液主要为NaHCO 3溶液,氢氧化铝灼烧得到氧化铝,氧化铝、碳黑、氮气在高温下生成氮化铝,同时碳被氧化为CO ,据此解答此题。

【详解】

(1)氧化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则赤泥的主要成分为Fe 2O 3、Na 2Al 2Si 2O 8,Na 2Al 2Si 2O 8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为Na 2O?Al 2O 3?2SiO 2;

答案为:Fe 2O 3 ;Na 2O?Al 2O 3?2SiO 2 ;

(2)“酸化”时通入过量CO 2与NaA1O 2反应生成Al(O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 2+CO 2+2H 2O===Al(OH)3↓+NaHCO 3;实验室过滤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答案为:NaAlO 2+CO 2+2H 2O===Al(OH)3↓+NaHCO 3;漏斗;

(3)氧化铝、碳黑、氮气在高温下生成氮化铝,同时碳黑被氧化为C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 2O 3+N 2+3C

2AlN +3CO ↑; 答案为:Al 2O 3+N 2+3C 2AlN +3CO ↑;漏斗; (4)加到100 mL 1. 0 mol ? L -1的NaOH 溶液中恰好反应完,则

n(NaOH)=0.1L ?1.0mol/L=0.1mol ,根据反应AlN+NaOH + H 2O===NaA1O 2+NH 3 ↑可知,n(AlN)= n(NaOH)=0.1mol ,所以AlN 的质量分数为:

0.141100%82%5

??= ; 答案为:82%;

8.磷酸铝(AlPO4)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材料,在建筑、耐火材料、化工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磷硅渣(主要成分为Ca3(PO4)2、Al2O3、SiO2和V2O5等)为原料制备磷酸铝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液中含磷元素的主要粒子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浸渣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

(2)生石灰除了调节pH外,另一作用是_____。

(3)滤液中钒元素以V3O93-形式存在,V3O93-易水解为[VO3(OH)]2-,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4)碱浸时,粗磷酸铝转化为可溶性溶质,则可溶性溶质分别是_____ (填化学式)。(5)实验测得pH、反应温度与时间对碱浸时固相中P、Al含量的影响如图所示:

则最优反应条件是_____。

(6)固相反应制备磷酸铝的方法之一是在900℃的焙烧炉内加热磷酸二氢铵与氧化铝混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H3PO4 SiO2、CaSO4除去过量的SO42- V3O93-+3H2O?3[VO3(OH)]2-+3H+

Na[Al(OH)4]、Na3PO4 pH=12、温度为80℃、时间为1h Al2O3+2NH4H2PO4900℃

2AlPO4+

2NH3↑+3H2O

【解析】

【分析】

磷硅渣的主要成分为Ca3(PO4)2、Al2O3、SiO2和V2O5等,加浓硫酸分离出滤渣为SiO2、CaSO4,酸浸液中加CaO可调节pH且除去过量硫酸根离子,滤渣1为CaSO4,滤液中钒元素以V3O93-形式存在,加NaOH分离出Na2[VO3(OH)],再加NaOH时粗磷酸铝溶解生成可溶性溶质为NaAlO2、Na3PO4,由图可知,pH=12、温度为80℃、时间为1h时碱浸时固相中P、Al含量w%小,为最优反应条件,然后过滤分离出AlPO4;

(1)SiO2为酸性氧化物,不与硫酸反应;CaSO4微溶于水,据此回答;

(2)加浓硫酸引人过量的硫酸根离子,CaSO 4微溶于水,据此回答;

(3)滤液中钒元素以V 3O 93-形式存在,V 3O 93-易水解为[VO 3(OH)]2?;

(4)加NaOH 时粗磷酸铝溶解生成可溶性溶质为NaAlO 2、Na 3PO 4;

(5)在pH 、反应温度与时间对碱浸时固相中P 、Al 含量的影响如图中,寻找碱浸时固相中P 、Al 含量w %小时就为最优反应条件;

(6)加热磷酸二氢铵与氧化铝混合物生成AlPO 4、NH 3和H 2O 。

【详解】

(1)酸浸中磷元素主要转化为H 3PO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 3(PO 4)2+3H 2SO 4=3CaSO 4+2H 3PO 4,磷硅渣的主要成分为Ca 3(PO 4)2、Al 2O 3、SiO 2和V 2O 5等,加浓硫酸分离出滤渣为SiO 2、CaSO 4;

(2)生石灰除了调节pH 外,另一作用是除去过量的硫酸根离子;

(3)滤液中钒元素以V 3O 93-形式存在,V 3O 93-易水解为[VO 3(OH)]2?,该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V 3O 93-+3H 2O ?3[VO 3(OH)]2-+3H +;

(4)碱浸时,粗磷酸铝转化为可溶性溶质,则可溶性溶质分别是Na[Al(OH)4]、Na 3PO 4;

(5)由图可知,pH =12、温度为80℃、时间为1h 时碱浸时固相中P 、Al 含量w %小,为最优反应条件;

(6)加热磷酸二氢铵与氧化铝混合物生成AlPO 4、NH 3和H 2O ,化学方程式为:Al 2O 3+2NH 4H 2PO 4900℃2AlPO 4+2NH 3↑+3H 2O.

9.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23Al O ,还含有杂质2SiO 和23Fe O )提取氧化铝并冶炼Al 的操作过程如下:

(1)滤渣A 是______,滤渣B 是__________。

(2)操作Ⅰ、Ⅱ、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生成滤渣C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100 mL 滤液B ,加入200mL 1.0 1mol L -?的盐酸时,沉淀量达到最大且质量为

11.7g 。则滤液B 中-2c AlO =()________,()+c Na >_______ 1mol L -?。

【答案】2SiO 3Fe(OH)(或氢氧化铁) 过滤

22233AlO CO 2H O Al(OH)HCO -

-++=↓+ 11.5mol L -? 6.0

【解析】

【分析】

铝土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二氧化硅不与稀硫酸反应形成滤渣A ,氧化铁、氧化铝与稀硫

酸反应生成铝离子、铁离子,滤液A 中有铝离子、铁离子;滤液A 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偏铝酸钠。根据固体D 电解生成铝,推知D 为氧化铝,C 为氢氧化铝。偏铝酸钠与过量的X 生成氢氧化铝,推知X 为二氧化碳。

【详解】

(1)铝土矿中的二氧化硅与稀硫酸不反应,则滤渣A 是2SiO (或二氧化硅);滤液A 中含有铝离子、铁离子,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则滤渣B 是3Fe(OH)(或氢氧化铁)。 (2)操作Ⅰ、Ⅱ、Ⅲ后分为滤渣和滤液,故名称均是过滤。

(3)由于二氧化碳是过量的,则生成滤渣C 的离子方程式为

22233AlO CO 2H O Al(OH)HCO -

-++=↓+。

(4)取100mL 滤液B ,加入200mL 11mol L -?的盐酸时,沉淀量达到最大且质量为11.7g ,即氢氧化铝是11.7g ,其物质的量是111.7g 0.15mol 78g mol -=?,根据铝原子守恒可知,滤液B 中()

12AlO 0.15mol 0.1L 1.5mol L c --=÷=?。根据方程式()2424223Al SO 8NaOH 3Na SO 2NaAlO 4H O +=++可知()243Al SO 消耗氢氧化钠0.6 mol ,又因为氢氧化钠还会与硫酸等反应,因此最终滤液B 中Na +的浓度大于

16.0mol L -?。

10.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

)提取氧化铝作冶炼铝的原料,提

取的操作过程如下:

(1)反应1结束后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

(2)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2中通入的过量气体为________

a. 二氧化碳

b.氨气

c.氮气

(4)写出B 煅烧生成Al 2O 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滤 氧化铁 a 2Al(OH)3

ΔAl 2O 3 + 3H 2O

【解析】

【分析】

铝土矿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铝、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氧化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过滤,得到滤渣氧化铁,滤液主要是偏铝酸钠和硅酸钠,向滤液中加入氧化钙,得到

硅酸钙沉淀,过滤,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得到碳酸氢钙和氢氧化铝,过滤,B为氢氧化铝,再煅烧得到氧化铝。

【详解】

⑴根据操作后得到滤液和滤渣说明反应1结束后的操作名称为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⑵氧化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滤渣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故答案为:氧化铁。

⑶滤液II是偏铝酸根,因此通入过量二氧化碳与偏铝酸根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答案为:a。

⑷B为氢氧化铝,煅烧生成Al2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Al(OH)3Δ

Al2O3 + 3H2O;故答案为:

2Al(OH)3Δ

Al2O3 + 3H2O。

铝及其化合物图像问题专题复习

专题6 几种重要的金属(2) 2012级高三化学组 课前预习案 【目标引领】 掌握铝的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及其图像分析 【自主探究】 ①向1L1mol/L氯化铝溶液中滴加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沉淀的物质的量为纵坐标作图。 ②向1L 1mol/L氯化铝溶液中滴加1mol/L的氨水,以氨水的体积为横坐标,沉淀的物质的量为纵坐标作图。(试剂反加时图像如何?) ③向1L 含1mol/L氯化铝、1mol/L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沉淀的物质的量为纵坐标作图。 ④向1L 含1mol/L氯化铝、1mol/L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沉淀的物质的量为纵坐标作图。 ⑤向1L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mol/L的氯化铝溶液,以氯化铝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沉淀的物质的量为纵坐标作图。 ⑥向1L1mol/L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滴加1mol/L的氯化铝溶液,以氯化铝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沉淀的物质的量为纵坐标作图。 ⑦向1L1mol/L氯化铝溶液中滴加1mol/L的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以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沉淀的物质的量为纵坐标作图。

⑧向1L1mol/L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滴加1mol/L的盐酸溶液,以盐酸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沉淀的物质的量为纵坐标作图。 ⑨向1L1mol/L盐酸溶液中滴加1mol/L的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以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沉淀的物质的量为纵坐标作图。 ⑩向1L1mol/L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以标况下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为横坐标,沉淀的物质的量为纵坐标作图。 【练习】1. 向30毫升1 mol/L的AlCl3溶液中逐渐加入浓度为4 mol/L的NaOH溶液,若产生0.78克白色沉淀,则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能为() A. 3mL B. 7.5mL C. 15mL D. 27.5mL 2. 向含有a mol AlCl3的溶液中加入含b mol KOH的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可能是()(1)a mol (2)b mol (3)a/3mol(4)b/3mol(5)0 mol (6)(4a-b)mol A.(1)(3)(4)(5)(6) B. (1)(4)(5)(6) C.(1)(2)(3)(5)(6) D. (1)(3)(5) 3. 等体积的AlCl3和KOH两溶液混合后,沉淀中铝元素的质量与溶液中铝元素的质量相等,则AlCl3和KOH 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1)1:3(2)2:3(3)1:4(4)2:7 A.(1)和(2) B.(1)和(3) C.(2)和(4) D.(3)和(4) 4. 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即能鉴别开的是() A. MgCl2和NaOH B. NaCl和AgNO3 C. Na2CO3和HCl D. AlCl3和KOH 5. 现有200 mL 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其中 c(Mg2+)=0.2 mol/L,c(Cl-)=1.3 mol/L,要使Mg2+转化为Mg(OH)2,并使Mg2+与Al3+分离开,至少需要4 mol/L的NaOH溶液的体积为() A. 140mL B. 120mL C. 100mL D. 80mL 6. 将3 mol/L NaOH溶液滴入到25 mL一定浓度的AlCl3溶液中。如图是整个过程的数学分析曲线。其中横轴表示加入OH-的物质的量,纵轴表示产生的Al(OH)3沉淀物质的量。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B (1)图中A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B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2)当C点从O点向A点运动时,表示随OH-的不断加入,沉淀量逐渐_______。O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A点的坐标为________;当C点从A点向B点运动时,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B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3)由上述求得AlCl3溶液中Al3+离子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解题技巧

2019年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解题技巧 无机推断题是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于一体,且综合性强、考查知识面广、思维容量大、题型多变、能力要求高、推理严密,既能检查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量及熟练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历年高考中频频出现,且体现出很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无机推断题考查内容及命题主要呈现如下趋势: 1.限定范围推断:主要适用于气体或离子的推断,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现象(或必要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正确判断。解题关键:①审明题意,明确范围,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定条件;②紧扣现象,正确判断;③要注意数据对推断结论的影响。 2.不定范围推断: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推断。该题目的主要特点是:依据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确定有关的物质。题目往往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难度。从试题形式来看,有叙述型、图表型等。解题关键:见题后先迅速浏览一遍,由模糊的一遍“扫描”,自然地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关于该题所涉及知识范围等方面的整体印象,然后从题中找出特殊现象或特殊性质的描述,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进而全面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

3.给出微粒结构等的微粒(或元素)推断题。解题关键: ①熟记元素符号,直接导出;②掌握几种关系,列式导出;③利用排布规律,逐层导出;④弄清带电原因,分析导出;⑤抓住元素特征,综合导出;⑥根据量的关系,计算导出。 4.给出混合物可能组成的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解题关键:解框图型(或叙述型)推断题一般是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其中一种来推知另一种(顺推或逆推),或找出现象明显、易于推断的一种物质,然后左右展开;有时需试探求解,最后验证。 5.给出物质间转化关系的代码型推断题。解题关键:此类推断题的特点是用代号表示各物质的转化关系,要求“破译”出各物质的分子式或名称等,看起来较复杂,其实在解题时,只要挖掘题眼,顺藤摸瓜,便可一举攻克。 6.给出物质范围的表格型推断题。解题关键:列表分析,对号入座;直观明快,谨防漏解。

高考化学有机推断题-含答案

高考有机推断题型分析经典总结 一、有机推断题题型分析 1、出题的一般形式是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写同分异构体、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及判断物质的性质。 2、经常围绕乙烯、苯及其同系物、乙醇等这些常见物质为中心的转化和性质来考察。 【经典习题】 请观察下列化合物A —H 的转换反应的关系图(图中副产物均未写出),请填写: (1)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 ;反应⑦ 。 (2)写出结构简式:B ;H 。 (3)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③ ;反应⑥ 。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有这样几点:一是E 到G 连续两步氧化,根据直线型转化关系,E 为醇;二是反应条件的特征,A 能在强碱的水溶液和醇溶液中都发生反应,A 为卤代烃;再由A 到D 的一系列变化中碳的个数并未发生变化,所以A 应是含有苯环且侧链上含2个碳原子的卤代烃,再综合分析可得出结果。 二、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解有机推断题,主要是确定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从而得出是什么物质。首先必须全面地掌握有机物的性质以及有机物间相互转化的网络,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把握以下三个推断的关键: 1、审清题意 (分析题意、弄清题目的来龙去脉,掌握意图) 2、用足信息 (准确获取信息,并迁移应用) 3、积极思考 (判断合理,综合推断) 根据以上的思维判断,从中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条件(特殊性质或特征反应 。但有机物的特征条件并非都有,因此还应抓住题给的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关系条件能告诉有机物间的联系,类别条件可给出物质的范围和类别。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不但为解题缩小了推断的物质范围,形成了解题的知识结构,而且几个关系条件和类别条件的组合就相当于特征条件。然后再从突破口向外发散,通过正推法、逆推法、正逆综合法、假设法、知识迁移法等得出结论。最后作全面的检查,验证结论是否符合题意。 ①浓NaOH 醇溶液△ B A C D E F G H (化学式为C 18H 18O 4) C 6H 5-C 2H 5 ②Br 2 CCl 4 ③浓NaOH 醇溶液△ ④足量H 2 催化剂 ⑤稀NaOH 溶液△ ⑥ O 2 Cu △ ⑦ O 2 催化剂 ⑧乙二醇 浓硫酸△

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专题

第二轮复习无机推断题专题讲座 [命题趋向] 推理能力是高考测试的五项能力之一。《考试大纲》中对推理能力是这样界定的:“通常根据已知的知识和题目给定的事实和条件,抽象、归纳相关信息,对自然科学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无机物质推断题既可以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方面的基础知识、还可联系到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基本计算、化学实验现象等等,另外无机物质推断题可以较好地测试推断能力,所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无机物质推断题成了每年高考中考查推理能力的保留题型。分析今高考中物质推断题,主要可分成以下三类:选择型推断题、文字叙述型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 从推理能力考查的特点分析,高考无机推断题中主要表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①单信息、多信息并重。同一道推断题中,有的结论只要分析单个信息就可以得出,有的结论需要同时综合多条信息才能得出。 ②正向、逆向、统摄三种形式的推理并重。有些结论的得出过程中,需要正向、逆向、统摄等三种推理形式。 ③定性、定量分析并重。推断过程中既需要定性分析、又需要定量分析。 ④计算和逻辑推理(讨论)并重。 [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 《考试大纲》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要求较高,具体要求如下: ①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②能够运用无机化合物各部分知识进行综合推断,解决有关的综合问题。 ③能够综合运用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决有关的综合问题。[知识指津] 无机物的相互反应(见下图所示) (1)无机物间能否反应,主要决定于反应物的性质及反应时的客观条件。左边所示的无机物间的相互反应指其主要性质而言,至于各个具体物质间能否反应,还有一些具

2020-2021高考化学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附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附答案 一、铝及其化合物 1.2019年诺贝尔奖授予了在开发锂离子电池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三位化学家。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要求处理锂电池废料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铝钴膜主要含有LiCoO 2、Al 等,处理该废料的一种工艺如图所示: (1)Li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LiCoO 2中Co 的化合价为_______。 (2)“碱浸”时Al 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溶”时加入H 2O 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钴”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配制100 mL 1.0 mol /L (NH 4)2C 2O 4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出玻璃棒、烧杯外,还有_____。 (6)取CoC 2O 4固体4.41g 在空气中加热至300 ℃,得到的钴的氧化物2.41g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 2Al 2OH -+2222H O 2AlO 3H -+=+↑ 将2LiCoO 中的Co(Ⅲ)还原为2+价 222424Co C O CoC O +-+=↓ 100mL 容量瓶、胶头滴管 Δ2423423CoC O 2O Co O 6CO +=+ 【解析】 【分析】 铝钴膜主要含有2LiCoO 、Al 等,将废料先用碱液浸泡,将Al 充分溶解,过滤后得到的滤液中含有偏铝酸钠,滤渣为2LiCoO ,将滤渣用双氧水、硫酸处理后生成24Li SO 、4CoSO ,然后加入氨水调节溶液的pH ,生成氢氧化锂沉淀从而除去锂离子,最后对滤液用草酸铵洗涤处理,经过一系列处理得到草酸钴。据此解答。 【详解】 (1)锂是3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LiCoO 中Li 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钴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 220+++-?=,则x 3=+,故答案为:;3+; (2)“碱浸”时Al 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铝及其化合物的图像题

精心整理 铝及其化合物的图像题 1、在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 滴加NaOH 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滴入NaOH 溶液的体积关系 如图所示,则原混合液中Al2(SO4)3与Mg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 比( D ) A .6∶1 B .3∶1 C .2∶1 D .1∶2 2、(2011·桂林摸底)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解析:H +与Al 3+不反应,A 错;H +与AlO 能反应,当Al(OH)3最多时,AlO 最少,D 错;OH -能与Al 3+Al(OH) 3、AlO 3、1mol·L -1下列说法A B .a C .n D 2+6H +===2Al 3+3↓,Al(OH)3:Al(OH)3+OH -===AlO +2H 2O ,故形成Al(OH)3沉淀消耗NaOH 的体积是30mL ,所以a <50,B 项正确;从题图来看,若a =0,则Mg 2+的最大值是0.025mol ,而a ≠0,故C 正确;当a 为30时,得到Mg(OH)2、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均为0.01mol ,共0.02mol ,D 项不正确. 答案:D 4.在硝酸铝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表示氢氧化钠加入量(x )与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 )的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 )

解析:此过程中发生的反应:Al(NO 3)3+3NaOH===Al(OH)3↓+3NaNO 3,Mg(NO 3)2+ 2NaOH===Mg(OH)2↓+2NaNO 3,Al(OH)3+NaOH===NaAlO 2+2H 2O.开始时沉淀逐渐增多,达最大值后,Al(OH)3溶解,沉淀又逐渐减少,因Mg(OH)2不溶于NaOH 溶液,所以最后沉淀量保持不变. 答案:C 5.将物质X 逐渐加入(或通入)Y 溶液中,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X 的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符合图示情况的是( ) CO 2的 Cl 2中燃烧只有一种产物FeCl 3,B 错.Al 3++3OH -===Al(OH)3↓,Al 3++4OH -===AlO +2H 2O ,<3,铝元素以Al 3+和Al(OH)3的形式存在;=3,则以Al(OH)3的形式存在;3<<4,以AlO 和Al(OH)3的形式存在;≥4.只以AlO 的形式存在,C 正确.NH 3·H 2O +SO 2===NH 4HSO 3,2NH 3·H 2O +SO 2===(NH 4)2SO 3+H 2O ,≤1,生成NH 4HSO 3;1<<2,产物为NH 4HSO 3与(NH 4)2SO 3的混合物;≥2,只生成(NH 4)2SO 3,D 正确. 答案:B

高考有机化学推断题总汇(含解析)

3013年高考有机化学推断题汇编(含解析) 四川.(17分) 有机化合物G 是合成维生素类药物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为: G 的合成路线如下: 其中A~F 分别代表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中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 的分子式是 ;G 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 (2)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B 的名称(系统命名)是 。 (4)第②~⑥步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 (填步骤编号)。 (5)第④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E 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只含一种官能团;②链状结构且无—O —O —;③核磁共振氢谱只有2种峰。 赏析:以框图合成考察有机化合物知识。(CH 3)2C=CH 2与HBr 反应①是加成反应,生成A(CH 3)2CHCH 2Br,②水解反应,生成B(CH 3)2CHCH 2OH,③是氧化反应,生成(CH 3)2CHCHO , 根据反应信息和G 的结构特征,C 是CH 3CH 2OOCCHO ,D 是 在水解生成CH 3CH 2OH 和E 再和H 2加成,E 中—CHO 变成F 中—CH 2OH ,F 的—COOH 、—CH 2OH 再酯化生成G 。 参考答案: (1)①C 6H 10O 3(2分) ②羟基、酯基(各1分,共2分) (2) (3)2-甲基-1-丙醇(2分) (4)②⑤(各1分,共2分) (5) (6)CH 3COOCH 2CH 2OOCCH 3 CH 3CH 2OOCCOOCH 2CH 3 CH 3OOCCH 2CH 2COOCH 3(各1分,共2分) (北京卷)25.(17分) 可降解聚合物P 的恒诚路线如下 CH 3CHCHO + OHCCOOC 2H 5 → CH 3C —CHCOOC 2H 5(3分) 3 3 CHO CH 3C=CH 2 + HBr → CH 3CHCH 2Br (2分) 3 CH 3 CH 3CH 2OOCCHOH (CH 3)2C —CHO , HOOCCHOH (CH 3)2C —CHO ,

(完整版)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 点燃 △ 铝 及 其 化 合 物 一、铝的结构: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周期表中位置:第三周期ⅢA 族 镁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三个电子,显+3价。 二、铝单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硬度和密度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在空气中 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 2、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A 、2Al+3Cl 2====2AlCl 3 B 、铝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 4Al+3O 2 ========= 2Al 2O 3 思考:在金属活泼性顺序中铝排在铁的前面,那为什么铁在空气中易生锈而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呢?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并牢固地覆盖在铝表面,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 (2)与盐溶液反应:2Al+3CuSO 4 =3Cu+Al 2(SO 4)3 (3)与某些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2Al + Fe 2O 3 == 2Fe + Al 2O 3 铝热剂 [现象]: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量的热、有熔融物生成。 [试一试]:写出Al 分别与MnO 2 、V 2O 5 的反应方程式 (4)与沸水微弱反应:2Al+6H 2O ========= 2Al (OH )3 + 3H 2↑ (5)与酸反应::2Al+6HCl ====== 2AlCl 3+H 2↑ 2Al+3H 2SO 4 ====== A l 2(SO 4)3+ 3H 2↑ 注意:铝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钝化。 某些金属在常温下遇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浓硝酸时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发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钝化。 (6)与碱反应: 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反应的实质:分两步进行: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得6e — (1)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失6e —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的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的综合》专项训练附答案 一、无机综合推断 1.下列各物质中只有A、B、C三种单质,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主要以G形式存在于海水中,F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H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液体,I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C是:_____,L是:______,I是:____(填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 Cl2HCl CO22Na+2H2O=2NaOH+H2↑2Na2O2+2H2O=4NaOH+O2↑ 2NaHCO3Na2CO3+CO2↑+H2O 【解析】 【分析】 焰色反应为黄色的单质是钠,钠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淡黄色固体是过氧化钠,常见的无色液体是水,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是二氧化碳。因此,A是钠,B是氧气,C是氯气,D是氢氧化钠,E是氧化钠,F是过氧化钠,G是氯化钠,H是水,I是二氧化碳,J是碳酸氢钠,K是碳酸钠,L是盐酸。 【详解】 (1)A是钠,化学式为Na,C是氯气,化学式为Cl2,L是氯化氢,化学式为HCl,I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①是钠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②是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③是碳酸氢钠的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 【点睛】 无机框图推断题要找出题眼,关键点,熟记特殊物质的颜色,特殊的反应,工业生产等等,找出突破口,一一突破。 2.已知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四种短周期元素,A分别与B、C、D结合生成三种

高三化学常见推断题(含答案中)精选

高三化学常见推断题(含答案中) X 、Y 、Z 、W 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小于36. Z 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 倍,Y 基态原子是同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原子,X 分别与Y 、Z 元素组合均可形成10电子微粒, W 基态原子有10个价电子.回答下列问题(以下问题均以推知元素符号作答): (1)若 YX 3与X 2Z ﹑YX 2- 与ZX - ﹑Y 3- 与Z 2- 性质相似,请写出Mg(YX 2)2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⑵已知0℃时X 2Z 的密度为a g/cm 3 ,其晶胞中X 2Z 分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与金刚石晶胞类似,相似的原因是 .两个X 2Z 分子间的最近距离为 pm(用a 和N A 表示). 已知X 2Y 的升华热是51 kJ/mol ,除氢键外,X 2Z 分子间还存在范德华力(11 kJ/mol ),则X 2Z 晶体中氢键的“键能”是 kJ/mol. ⑶ WZ 是一种功能材料,已被广泛用于电池电极、催化剂、半导体、玻璃染色剂等方面.工业上常以W(YZ 3)2·6X 2Z 和尿素[CO(NH 2)2]为原料制备. ①W 2+ 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其核外电子有 种运动状态. ②尿素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1 mol 尿素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 . ③YZ 3-的空间构型 . ④WZ 晶体的结构与NaCl 相同,但天然的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各种缺陷,例如在某种WZ 晶 体中就存在如图所示的缺陷:一个W 2+空缺,另有两个W 2+被两个W 3+ 所取代.其结果晶体仍呈电中性,但化 合物中W 和Z 的比值却发生了变化.经测定某样品中W 3+与W 2+ 的离子数之比为6∶91.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W x Z ,则x= . 【答案】(15分)(1)3 Mg(NH 2)2==Mg 3N 2+4NH 3↑ (2分) (2) 水中的O 和金刚石中的C 都是sp 3 杂化,且水分子间的氢键具有方向性,每个水分子可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2分) 314443A aN ×1010 (2分) 20(1分)

【化学】化学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化学】化学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铝及其化合物 1.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 2O 3,含有杂质SiO 2、Fe 2O 3、MgO 。工业上从铝土矿中提取铝可采用如下工艺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玻璃中含有B ,刻蚀玻璃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沉淀C 的成分是___,溶液D 中存在较多的阴离子是___。 (3)步骤③所加入的试剂是___,生成沉淀F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答案】242SiO +4HF=SiF +2H O ↑ 3Fe(OH)、2Mg(OH) -OH 、-Cl 和-2AlO 2CO - -22233CO +AlO +2H O=Al(OH)+HCO ↓ 【解析】 【分析】 首先加入过量盐酸,几种物质里只有2SiO 不溶于盐酸,即沉淀B ,其它元素全部进入溶液A ,再加入过量烧碱,2+Mg 和3+Fe 转化为氢氧化物,即沉淀C ,而所有铝转变为2NaAlO 进入溶液D ,接下来要进行一下逆推,工业上铝是电解氧化铝得到的,因此物质M 是氧化铝,氧化铝又是从不溶于水的F 转化来的,因此F 是3Al(OH),反应③其实是向2NaAlO 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故溶液E 为碳酸氢钠(此步骤二氧化碳一般都是过量的),据此来分析本题即可。 【详解】 (1)蚀刻玻璃是用氢氟酸来溶解玻璃中的2SiO ,其反应方程式为 242SiO +4HF=SiF +2H O ↑; (2)沉淀C 的成分为3Fe(OH)和2Mg(OH),而溶液D 中存在较多的阴离子是-OH 、-Cl 和- 2AlO ; (3)步骤③所加入的试剂是二氧化碳,生成沉淀F 的离子方程式为 - -22233CO +AlO +2H O=Al(OH)+HCO ↓。 2.A 、B 、C 、D 、E 、F 、G 、H 为八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F 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等于各自的电子层数,其中A 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C 与B 、H 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位置,这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D 与F 同周期。G 的单质

高考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化学高无机综合推断综合题及答案解析 一、无机综合推断 1.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 ,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气体B 为纯净物,溶液C 焰色反应为砖红色,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请回答: (1)组成A 的三种元素是________,A 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固体A 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气体E 与甲醛在一定条件可生成乌洛托品(学名:六亚甲基四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乌洛托品可以用分子式表示)。 【答案】Ca 、H 、N 2Ca HN 2422Ca HN 5HCl 2CaCl H NH Cl +=+↑+ 34NH 6HCHO +→ (或6124C H N )26H O + 【解析】 【分析】 溶液C 焰色反应为砖红色说明溶液C 中含有Ca 元素,可知沉淀F 为CaCO 3,4.00g 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 4.00g =0.04mol 100g/mol ,根据元素守恒可知固体A 中含有Ca 元素,其质量为 0.04mol×40g/mol=1.60g ;气体E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气体E 为NH 3,所以溶液D 中含有NH 4+,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溶液C 中含有N 元素,固体A 中含有N 元素;气体B 为纯净物,其物质的量为0.448L =0.02mol 22.4L/mol ,固体A 中Ca 元素的质量为1.60g ,则其 他元素为1.90g-1.60g=0.30g ,可先假设E 为一种常见的气体,若该气体为NO 、NO 2、O 2,则固体A 中另外一种元素为O ,而0.02mol NO 或NO 2或O 2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均大于0.30g ,故不合理,若该气体为H 2,固体A 中另外一种元素为H ,则符合题意,同时可以参考CaH 2与水的归中反应生成氢气。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固体A 中的三种元素为:Ca 、N 、H ;Ca 的常见化合价为+2价,已知固体A 中Ca 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4mol ,质量为1.60g ,N 元素的和H 元素质量为0.04g 共0.30g ,N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据此可推测A 的化学式可能为

高三化学常见推断题

21.【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X 、Y 、Z 、W 四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均小于36。 Z 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Y 基态原子是同周期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原子,X 分别与Y 、Z 元素组合均可形成10电子微粒, W 基态原子有10个价电子。回答下列问题(以下问题均以推知元素符号作答): (1)若 YX 3与X 2Z ﹑YX 2-与ZX -﹑Y 3-与Z 2-性质相似,请写出Mg(YX 2)2在一定条件下分 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⑵已知0℃时X 2Z 的密度为a g/cm 3,其晶胞中X 2Z 分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与金刚石 晶胞类似,相似的原因是 。两个X 2Z 分子间的最近距离为 pm(用a 和N A 表示)。 已知X 2Y 的升华热是51 kJ/mol ,除氢键外,X 2Z 分子间还存在范德华力(11 kJ/mol ),则X 2Z 晶体中氢键的“键能”是 kJ/mol 。 ⑶ WZ 是一种功能材料,已被广泛用于电池电极、催化剂、半导体、玻璃染色剂等方面。工业上常以W(YZ 3)2·6X 2Z 和尿素[CO(NH 2)2]为原料制备。 ①W 2+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其核外电子有 种运动状态。 ②尿素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1 mol 尿素分子中含有的σ键数为 。 ③YZ 3-的空间构型 。 ④WZ 晶体的结构与NaCl 相同,但天然的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各种缺陷, 例如在某种WZ 晶体中就存在如图所示的缺陷:一个W 2+空缺,另有两个W 2+被两个W 3+所 取代。其结果晶体仍呈电中性,但化合物中W 和Z 的比值却发生了变化。经测定某样品 中W 3+与W 2+的离子数之比为6∶91。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W x Z ,则x= 。 【答案】(15分)(1)3 Mg(NH 2)2==Mg 3N 2+4NH 3↑ (2分) (2) 水中的O 和金刚石中的C 都是sp 3杂化,且水分子间的氢键具有方向性,每个水 分子可与相邻的4个水分子形成氢键(2分) 314443A aN ×1010(2分) 20(1分) (3)①1s 22s 22p 63s 23p 63d 8 (2分) 26 (1分) ②sp 2杂化(1分) 7N A (1分) ③平面三角(1分) ④ (2分) 22.(12分)【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已知:G 、Q 、R 、T 、X 、Y 、Z 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G 的简单阴离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Q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两倍,X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同;T 2R 的晶体类型是离子晶体,Y 原子基态3p 原子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其单质晶体类型属于分子晶体;在元素周期表中Z 元素位于第11列。 回答下列问题: (1)Z +的核外外围电子排布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 以及与X 左右相邻的两种元素,其第一电离能由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Q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子中,Q 原子采取________杂化,写出与QR 2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子式为G 2R 、G 2Y 的两种物质中一种更稳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 的氯化物、T 的氯化物、X 的氯化物的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填化学式)。

高考化学推断题专题整理(精)

高考化学推断题专题整理(精)

化学推断题专题 高考化学推断题包括实验推断题、有机物推断题和无机物推断题,它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网络构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要求考生有较深厚的化学功底,知识网络清晰,对化学的所有知识点(如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了如指掌。 一、找到突破口进行联想:推断题首先要抓住突破口,表现物质特征处大都是突破口所在,所以考生在掌握化学知识概念点上,要注意总结它的特征。在推断题的题干中及推断示意图中,都明示或隐含着种种信息。每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如物质属单质还是化合物,物质的颜色如何,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有怎样的反应条件,反应过程中有何现象,在生活中有何运用等,同时还要注意表述物质的限制词,如最大(小、仅有的等。考生看到这些信息时,应积极联想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假设重演,一旦在某一环节出错,便可进行另一种设想。 二、在训练中找感觉:一般而言,推断题的思维方法可分三种:一是顺向思维,从已有条件一步步推出未知信息;第二种是逆向思维,从问题往条件上推,作假设;第三种则是从自己找到的突破口进行发散推导。解推断题时,考生还可同时找到几个突破口,从几条解题线索着手,配合推断。可以说化学推断题没有捷径可谈,它需要考生在训练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发现不足后再回归课本,再进行训练,螺旋上升。如此而为,做推断题便会有“感觉”。 无机推断题既能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综合应用,又能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分析推理、判断等方面的能力加以考查,因此此类题型应是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最佳题型之一。 无机物的综合推断,可能是对溶液中的离子、气体的成分、固体的组成进行分析推断,可以是框图的形式,也可以是文字描述的形式(建议考生有时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把文字描述转换成框图形式,这样可以一目了然。不管以哪种方式出题,解题的一般思路都是:迅速浏览→产生印象→寻找突破口→注意联系→大胆假设→全面分析(正推和逆推→验证确认。解题的关键是依物质的特性或转移特征来确定突破口(题眼,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因此首先应熟练掌握各种常见元素及其

铝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铝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及答案 【典型例题】 类型一: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 例题1 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的盐酸和NaOH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A.5.4 g B.3.6 g C.2.7 g D.1.8 g 【答案】A 【解析】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若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铝,反应时产生H2的体积之比1∶3,现在产生H2的体积之比为1∶2,说明铝粉的量相对于盐酸来说是过量的,对于NaOH来说是不足量的,所以与盐酸反应的铝粉质量为2.7 g,与NaOH 反应的铝粉质量为5.4 g。 【总结升华】因为铝与NaOH溶液反应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反应,所以当铝与NaOH溶液在同一题目中出现时,往往要用到2Al+2NaOH+2H2O=2NaAlO2+3H2↑这一关系来解。 举一反三: 【变式1】取两份等质量的铝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在相同情况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 A.1∶1 B.1∶2 C.1∶3 D.3∶2 【答案】A 【变式2】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1)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2)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显正价;(3)金属性越强的元素相应的离子氧化性越弱;(4)价电子越多的金属原子金属性越强;(5)离子化合物一定含金属元素 A、(1)(2)(3) B、(2)(3) C、(1)(4)(5) D、全部 【答案】B 【解析】(1)对于变价金属中,较低价态的金属离子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2+。 (2)金属元素的原子只具有还原性,故在化合物中只显正价。(4)金属性的强弱要看失电子的难易。(5)离子化合物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Cl。 类型二:Al2O3、Al(OH)3的性质与制法 例题2 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是() ①Al ②NaHCO3③Al2O3④Mg(OH)2⑤Al(OH)3 A.①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注意审题,题目要求是“化合物”,防止错选A。 特别提示:两性物质是指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两性氧化物有Al2O3、ZnO等,两性氢氧化物有Al(OH)3、Zn(OH)2等。定义中的酸指非氧化性强酸溶液,碱指强碱溶液,其实质是与H+和OH―反应。 弱酸的铵盐[如(NH4)2CO3、(NH4)2S等]、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均既能与强酸(H+)反应又能与强碱(OH―)反应,但它们不属于两性物质。 举一反三: 【变式1】氧化铝熔点很高,常用于制造耐火材料,例如制作坩埚,下列操作不能在氧化铝坩埚中进行的是()

高中化学无机推断题带答案

1、(14分) 常温下,A 是双原子分子气态单质,其密度为3.17g/L (标准标况下),B 、C 、D 都是含A 元素的化合物,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分别写出A 、B 、C 、D 的化学式: A B C D (2) 试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A → B D →A 。 2、(4分)沈括《梦溪笔谈》中提到信州(今江西省)铅山县有一苦泉,将苦泉水煎熬,得到一种蓝色晶体.此晶体常用作游泳池或浴池杀菌消毒剂.试回答: ①此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煎熬苦泉水的铁锅用久了就会在其表面析出一层红色物质,其原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分)现有金属单质A 、B 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C 、D 、E 、F 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图中有些 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 丙 ⑵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反应⑤ 4、(13分)A 、B 、C 、D 、E 、F 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未标出) (1)若A 为短周期金属单质,D 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 是D 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 是A 的2倍,F 的浓溶液与A 、D 反应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则A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常温下1g D与F反应生成B(气态)时放出92.3kJ热量,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D、F都是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 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B固体属于__________晶体. 5.(10分)短周期常见元素形成的纯净物A、B、C、D、E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物质A与物质B之间的 反应不在溶液中进行(E可能 ..与A、B两种物质中的某种相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C是离子化合物,D是一种强碱,写出C的化学式。 (2)若C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E的水溶液呈弱酸性,D是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化合物。 ①用电离方程式解释D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原因(仅写出电离方程式即可)。 。 ②用等式表示E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的正盐溶液中所有离子 ..浓度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C是一种气体,D是一种强酸。 ①C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认为“浓H2SO4可以干燥气体C”。某同学 为了验证该观点是否正确,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浓H2SO4中未发现有气体逸出,且变为红棕色,则你得出 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A、B均是由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C、J是同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X为无色液体,D具有两性。反应生成的水均已略去。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1)写出化学式:A.,B.,C.。 (2)反应③中每生成lmolF,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4)写出离子方程式分别为:反应②; 反应⑤。 (5)反应①中,每1.00g C与足量的F作用,恢复到25℃放出55.6kJ热量,写出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 式。。 7、下图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4,反应①中生成C、D 物质的量之比为3 :1,D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除反应③⑤外其它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F、G是气态非金属单质,K是一种常见的非极性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某些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高考化学推断题知识点

高考化学-推断题常考知识点总结 位置与结构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H) 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19.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 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 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O 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 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 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Mg 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F 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 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Al 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 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 、P 31.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数相等的原子有H 、Be、Al 32.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O 33.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关He、C、S 34.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35.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