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二十四节气·白露

【教学设计】二十四节气·白露

【教学设计】二十四节气·白露

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日积月累” 《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选自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园地七“日积月累”——《二十四节气歌》。它是为了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候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一首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二十四节气歌》。 2.了解什么是节气与二十四节气分别是什么。 3.背《二十四节气歌》。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二十四节气与《二十四节气歌》的对应情况。 2.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以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单了解节气。 同学们,在古代,人们为了更好地掌握时间,指导农业活动,就定出了节气。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节气,大家想认识和了解这些节气吗? 由于节气比较多,为了方便记住它们,人们把它们变成了诗歌,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吧! 二、出示诗歌,读诗歌。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多音字“处”的读音。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3.开火车读,评价、正音。 三、结合图片,了解诗歌中包含的二十四个节气。 1.地球绕太阳旋转视运动一周为360度,分成24等份,每份15度(大约半月时间)就有一个节气。一年四季共有24个节气,每半个月就有一个节气,依次称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运用PPT幻灯片播放,利用声音、图片、动画等形式,有详有略

二十四节气谚语之白露汇总

二十四节气谚语之白露汇总 二十四节气谚语之白露汇总 二十四节气谚语之白露汇总 在民间,有着很多通俗易懂的熟语,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那么,你知道白露节气的谚语么?下面是范文先生网整理的二十四节气谚语之白露汇总,欢迎大家参考! 1、晒枣连阴天,很难不霉烂。 2、耕后灌垡,枉把力下。 3、麦子不怕草,就怕坷垃咬。 4、光耕不耢,不如睡觉。 5、耕得深,耙得细,后面还有合墒器。 6、麦怕胎里旱,墒差就得灌。 7、随熟随收随运粪,抓紧耕翻莫停顿。 8、耕地深一寸,顶上一层粪。 9、犁要深细,耙要透平。 10、前紧、中松、后不管,棉花一定大减产。 11、犁地到头到边,麦苗长得齐严。 12、犁地没隔墙,麦根扎得广。 13、耕得深,耙得匀,地里长出金和银。 14、天气好,吐絮好。 15、上午修棉花,下午拾棉花。

16、有水三追要适中,旱地基肥一炮轰。 17、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 18、用上小麦播种机,行距大小任调剂,下种均匀又节省,深浅一致出苗齐。 19、麦怕三月寒,棉怕八月连阴天。 20、过腹还田禾苗壮,经济效益大提高。 21、松耪要轻,减少撞碰。 22、贪耕不耙,满地坷垃。 23、白露节,枣红截。 24、犁深耙透多上粪,打得麦子撑破囤。 25、累坏牲口犁不坏地。 26、白露的花,温低霜早就白搭。 27、种麦底墒足,根多苗子粗。 28、八月连阴种麦好,只怕淋烂柿和枣。 29、坷垃耙不破,麦子受折磨。 30、秋后棉花锄三遍,絮厚绒白粒饱满。 31、要想小麦苗子好,整地细碎少不了。 32、八月八,秋热霜晚能见花(絮)。 33、扶犁向前看,耕地一条线。 34、下午收工前,耢下保墒全。 35、十层八层,不如底粪一层。 36、深耕施肥再细耙,不收麦子是瞎话。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特点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特点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之一,并且白露节气是属于秋天当中的节气,而秋天是一个逐渐降温的季节,那么二十四节气白露的特点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二十四节气白露的特点,来欣赏一下吧。二十四节气白露的特点1、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头上带霜来”。霜冻是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农作物细胞之间的水分结冰,并不断吸收细胞内部的水分,形成细胞脱水,导致农作物枯萎或死亡的灾害。有时虽然植物表面没有白霜,但由于地表温度在0℃以下,农作物依然受到冻害,称作黑霜,也是霜冻的一种类型。2、《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3、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保健要诀。当然,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再加上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常常伴发,冷空气刺激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心梗等后果。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冻。除此之外,像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4、早晚温差大就应该及时添加衣被,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诱发或加重病

情。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敏感。若防护不当,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爱美穿露脐装,寒气极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白露传统习俗:饮茶酿酒、白露浓重祭禹王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祀禹王的日子。禹王就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民间百姓将他称之为“水路菩萨”。《禹贡》里大禹疏通三江,使得“震泽底定”(震泽是太湖的旧称)。相传大禹治水由北而南,从黄河而至江淮,最后在太湖将兴风作浪的鳌鱼镇于湖下,消弭了水患。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太湖人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香会。声势之浩大,与清明时节并齐,历时一周之久。苏浙地区及周边的百姓都会来到禹王庙进香(禹王香期一般为七天,前三天祭拜,后三天酬神,最后一天是送神仪式),祈求神灵的保佑。在祭拜时,人们许愿将把秋冬捕捞的第一条肥鱼献给禹王。活动期间,还会请来民间草台班搭戏台,《打渔杀家》是必演的一台戏,它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祈盼和向往。采十样浙江温州等地留有在白露这天,过白露节的习俗。尤其是苍南、平阳等地的人们会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鸭子或猪肘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祛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便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即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白茅根、白山药、百合、白茯苓、白晒参。而在浙江文成,人们认为白露吃番薯(也称红薯或地瓜),可使得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所以,以前的农家在白露节有吃番薯的习俗。《本草纲目》记载,番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中医以它入药。多吃还能抗癌、美容、减肥……若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考与实践讲课教案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 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 考与实践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考与实践作者:黄凡 来源:《求知导刊》2017 年第23 期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华夏祖先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如何让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福建省福州市直机关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立足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 点,尝试将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通过观察探究、游戏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节气特征的认识,让幼儿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品读节气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国智慧。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 二十四节气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首《二十四节气歌》,世代相传,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华夏文明注重天人和谐自然哲学观的重要体现。 2016 年11月30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尊重。作为后辈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寻、承、护、扬,学会挖掘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已有的,保护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是每个炎黄子孙的使命。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开始思考:尝试让二十四节气走进幼儿园课程,和孩子们一起聆听天地之歌……

思考一:二十四节气传递给儿童什么? 第一,我们要厘清概念:二十四节气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有哪些?二十四节气对生活有何意义?一般来讲,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 个特定节令,每一个分别相 应于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始于立春,终 于大寒,周而复始。作为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既是指导农业生产、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又是官方颁布的时令(节)准绳。 第二,二十四节气传递给儿童什么?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里都有一些浪漫而古老的传说,而这些传说之中,隐藏的是人与自然的息息相通、中国式的生活艺术、中国哲学的独特意蕴。可以说,二十四节气有着中国人美好的记忆、诗意的生活和理想的未来,而且每个节气都是人们试图与天地沟通的一个庄严仪式,都是人们诗意生活的生动画卷。 因此,在文化传递的过程中,要基于儿童的视角、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让儿童感受和认知大自然的节奏变化,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尊重;体会节气的民俗内涵,从中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生活气息和中国传统智慧;感受节气所呈现出相应的自然和人文景象,唤起至真至美的感受,学会诗意地生活。 思考二:二十四节气如何成为儿童的课程? IS 乩能用□己喜圧的为式衣挽 卢梭认为,儿童的天性就是自然对人类发展的规定性,也是人身上的自然性。他所推崇的自然教育”,就是任由幼儿身心自由发展,服从自然的法则。中华民族的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人类了解自然的一道桥梁,是打开大自然之门的钥匙。一年当中的自然现象,都与节气息息相关。贯穿二十四节气这条线索,能够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感受自然的奥秘。

二十四节气教案95180资料讲解

二十四节气教案 课时目标:掌握四季分明,理解季节变化的意义。 熟记二十四节气歌;动手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用抢答赛的形式在全班交流。 教学重点和难点: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教师制作一组幻灯片(课件);将学生分成三组。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每当上课铃声响,大家都知道应该回教室上课,而我们的爸爸妈妈瞧看钟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时间,也不会迟到,可古代的人们呢?难道他们不上班,不上学?没铃声和钟表,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你知道吗?(请同学来回答)对于古代没铃声,没钟表这些可难不倒我们智慧的老祖先,他们啊!为了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和季节变化特意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

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 (二)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白露(White Dew) 2017年白露时间是9月7日18:38:34 时间 每年09月7~9日 三候 鸿雁来:鸟从北向南飞,大曰鸿,小曰雁。玄鸟归: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 群鸟养羞: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介绍 白露是24节气之一,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由来 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 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

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 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白露时节也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 白露是典型的秋天节气,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意在

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 滁口中心完小骆社平 一、内容简介: 这是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乐园3中的语文活动,教材中只给出了这次活动的要求和《二十四节气歌》,要求就是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记住二十四节气歌,并了解与二十节气相关的一些知识。 二、课时目标: 熟记二十四节气歌;动手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在小组内交 流,用抢答赛的形式在全班交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教师制作一组幻灯片(课件);将学生分成三组。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同学们,我们国家地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人们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季节变换的时间,特意设定了节气。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 (二)出示第一张幻灯片。(5分钟)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2、逐句分别指名说说每句中所包含的节气,老师综合学生的答案逐一显示正确答案。(三)出示第二张幻灯片。(3分钟) 1、学生自由读、齐读。 2、教师简介这两句的意思。 (四)返回第一张幻灯片,显示“标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资料(5分钟) (五)抢答赛(15分钟) 1、指名三位学生代表上前,一人记分,另两人看举手顺序。 2、宣布规则:自己读题,想到答案才能举手,如果抢到机会但答错了或3秒内说不出答案,则该题只能让其他两组抢答,再不对或答不上,由剩下的一组答。都答不对则直接显示答案。每答对一题记一分。 3、依次出示以下题目(幻灯片3~26号),学生抢答 1、一年分为哪几个季节?(春、夏、秋、冬) 2、春季是从哪个节气开始?(立春) 3、表示各种躲藏起来过冬(冬眠)的动物开始被惊醒是哪个节气?(惊蛰) 4、表示降水开始,雨量增多的节气是什么?(雨水) 5、“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描述的是哪个节气?(谷雨) 6、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指哪个节气?(白露) 7、哪个节气的意思是说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末成熟?(小满) 8、表示进入秋天的节气是哪个?(立秋) 9、天气渐冷,开始有霜是说哪个节气?(霜降) 10、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指哪个节气?(小暑)

最新《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 ——小学吉林地方教材四年级《家乡》下册

2017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1.2017年4月27日,()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这一关键技术的国家。 A.嫦娥一号B.天舟一号C.玉兔一号D.神舟一号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小学校从日常安全管理、周边综合治理等方面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据此完成2~4题。 2.教育部等九部门的做法,主要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社会保护B.学校保护C.家庭保护D.司法保护 3.学校落实《关于防治中小学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有利于() ①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②维护学生的生命健康权 ③杜绝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 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冶观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2017年3月,我市某中学学生关于“完善现有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体系”的提案被提交到两会现场,引起社会关注。这说明() ①这些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有责任意识 ②学生能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③解决校园欺凌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④我国公民享有建议权。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5.《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此法中关于“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即使无所得高也可罚百万元”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公民的() A.生命健康权B.受教育权C.财产权D.隐私权

6.某公司广告宣称“有气垫,是最好的篮球鞋”,却被消费者发现没有气垫,只有实心橡胶底,因此被3?15晚会曝光。该公司上述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是什么意思

白露节气的由来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是干支历申月结束及酉月起始,白露是9月头一个节气,也是农历24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此时农作物即将成熟,秋老虎也将逝去,天气转凉。节令至此,正当仲秋季节,气候一如春季,不仅花木依然茂盛,而且有的花的颜色较春天更艳,如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鸡冠花、雁来红,特别是田野里迎风招展的荻花。古诗云日照窗前竹,露湿后园薇。夜蛩扶砌响,轻娥绕竹飞。此时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时节。但此时节,地球上的许多有生命的东西,会在萧瑟秋风中随之由荣而衰。不过,万物兴衰皆自然,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舜亡。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农历8月,正是公历9月的白露节,这时节,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如黄雀、椋鸟、柳莺、绣眼、沙锥、麦鸡,特别是大雁,便发出集体迁徙的信息,准备向南飞迁。起程佳期多在仲秋的月明风清之夜,好像给人传书送信天气冷了,要收割的庄稼赶紧收吧,并备好寒衣,迎接三秋大忙季节的到来。农业上,经过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之后,人们迎来了瓜果飘香、作物成熟的收获季节。辽阔的东北平原开始收获大豆、谷子、水稻和高粱,西北、华北地区的玉米、白薯等大秋作物正在成熟,棉花产区也进入了全面的分批采摘阶段。这时的田野,一眼望去,高粱如火,棉花似云,大豆咧开了嘴,荞麦笑弯了腰。农谚中:白露高粱秋分豆、白露前后看,莜麦、荞麦收一半是真实的素描。从白露开始,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已开始播种,华北冬小麦的播种也即将开始。白露期间的天气特点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empirenews.page--] 此时,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时期,第一场秋雨往往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但是如果冷空气与台风相会,或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双方较量进退维艰时,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不利。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和华西地区也往往出现连阴雨天气。东南沿海,特别是华南沿海还可能会有热带天气系统(台风)造成的大暴雨。另外,此时部分地区还有可能出现秋旱、森林火险、初霜等天气。如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华西地区、华南地区的夏旱,得不到秋雨的滋润,都可能形成夏秋连旱。有谚语形容: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北方部分地区,如西北的陕西、山西、甘肃、华北等地,秋季降水本来偏少,如果出现严重秋旱不仅影响秋季作物收成,还延误秋播作物的播种和出苗生长,影响来年收成。另外,伴随秋旱,特别是山地林区,空气干燥、风力加大,森林火险开始进入秋季高发期。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头上带霜来。霜冻是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农作物细胞之间的水分结冰,并不断吸收细胞内部的水分,形成细胞脱水,导致农作物枯萎或死亡的灾害。有时虽然植物表面没有白霜,但由于地表温度在0℃以下,农作物依然受到冻害,称作黑霜,也是霜冻的一种类型。白露期间,平均初霜日期和地区是:9月上旬:新疆东北部、内蒙古东部。9月中旬:

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歌和农事活动教学设计 一、内容简介: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记住二十四节气歌,并了解与二十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熟背24节气歌。 2、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气和农业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2、教师制作一组幻灯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国家地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人们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季节变换的时间,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

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 (二)过程: 1、出示一些节气的典型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24节气的兴趣。 2、出示24节气歌,让学生诵读几遍。(读出韵味)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2)、逐句分别指名说说每句中所包含的节气,老师综合学生的答案逐一显示正确答案。 (3)、教师简介这两句的意思。 3、具体介绍每个节气的特点。(结合图片) (1)、一年分为哪几个季节?(春、夏、秋、冬) (2)、春季是从哪个节气开始?(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立春一到,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白天长了,太阳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趋于上升或增多。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不过虽然春日渐暖,但因天气的变化仍然无常,农作物的防寒防冰还是必要的。 (3)、雨量增多的节气是什么?(雨水)随着雨量的增多,雨水之前的天气相对比较寒冷,雨水之后,阳光温和、细雨飘飘的日子渐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的农谚

2015二十四节气之白露的农谚集锦 白露的花,有一搭无一搭。 白露的花,温低霜早就白搭。 秋后棉花锄三遍,絮厚绒白粒饱满。 松耪要轻,减少撞碰。 大背小背耪一锄,划破地皮有好处。 白露秋分头,棉花才好收。 中秋前后是白露,棉花开始大批收。 始进中喷花,留种莫拖拉。 麦怕三月寒,棉怕八月连阴天。 棉怕白露连阴雨。 天气好,吐絮好。 几日无太阳,吐絮就不畅。 白露不低头,割倒喂老牛(指晚稻)。 麦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础。 底粪小麦苗粪谷。 麦子铺底粪,越长越有劲。 种麦上足粪,家里座上囤。 十层八层,不如底粪一层。 有水三追要适中,旱地基肥一炮轰。 底肥上不足,追肥也难促。 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 底肥施上四个五(5000千克土杂肥,50千克磷肥,50千克饼肥,50千克氮肥),小麦丰收有基础。

秸秆还田,壮地松土又治碱。 随熟随收随运粪,抓紧耕翻莫停顿。 人怕老来苦,麦怕胎里旱。 麦怕胎里旱,差就得灌。 种麦底足,根多苗子粗。 麦收底,秋收浮。 水地争不争时,旱地争时不争。 深耕施肥再细耙,不收麦子是瞎话。 犁深耙透多上粪,打得麦子撑破囤。 麦子要好,犁深肥饱。 麦子收在犁上,谷子收在锄上。 麦根扎黄泉,深耕能增产。 深耕再耙透,麦子收得厚。 犁地没隔墙,麦根扎得广。 耕得深,耙得烂,一碗汗水一碗面。 累坏牲口犁不坏地。 地耕得深,根扎得深,小麦能打千八斤。耕地深一寸,顶上一层粪。 麦凭耕得深,秋凭锄得勤。 早耕能歇地,长麦有力气。 精耕细作,打得麦子无处搁。 湿耕早,干耕迟,花脸耕地最适宜。 麦耕火色地。 扶犁向前看,耕地一条线。

犁地到头到边,麦苗长得齐严。 犁地不到路,必定荒三步。 耕后灌,枉把力下。 地里谷茬拾干净,来年少生钻心虫。犁一起拿,耕后就下。 光耕不,不如睡觉。 耕后下,减少蒸发。 上午耕到十一点,全部下才家转。下午收工前,下保全。 宁可晚回家,把地全下。 耕得深,耙得匀,地里长出金和银。深耕不细耙,苗子难出齐。 深耕不耙深,苗子难扎根。 犁要深细,耙要透平。 贪耕不耙,枉把力下。 光耕不耙,枉费犁。

气象教案--《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

气象教案--《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二十四节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的相关知识。 2、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3、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每当上课铃声响,大家都知道应该回教室上课,而我们的爸爸妈妈瞧看钟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时间,也不会迟到,可古代的人们呢他们没铃声和钟表,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你知道吗(请同学来回答) 对于古代没铃声,没钟表这些可难不倒我们智慧的老祖先,他们啊!为了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和季节变化特意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二十四节气。

二、新课 1、你们知道哪些节气可以说一说这些节气有什么寓意呢 小组交流: 班级交流: 2、老师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3、二十四节气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表示季节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三年级六班张睿彤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节气起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即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又称“日短至”、“短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中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节气划分: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 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 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 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 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 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 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 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

气象教案《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的相关知识。 2、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3、传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每当上课铃声响,大家都知道应该回教室上课,而我们的爸爸妈妈瞧看钟表把握好自己的上班时间,也不会迟到,可古代的人们呢?他们没铃声和钟表,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你知道吗?(请同学来回答) 对于古代没铃声,没钟表这些可难不倒我们智慧的老祖先,他们啊!为了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和季节变化特意设定了二十四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二十四节气。

二、新课 1、你们知道哪些节气可以说一说?这些节气有什么寓意呢? 小组交流: 班级交流: 2、老师介绍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3、二十四节气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表示季节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导学案和教案

二十四节气导学案 课题:二十四节气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 2.熟记二十四节气歌; 3.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农业意义。 能力目标: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农业意义,并能运用于农业生产。德育目标:培养以人为本、爱岗敬业的精神

二十四节气教案 教学课题:二十四节气 知识目标:1.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依据; 2.熟记二十四节气歌; 3.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农业意义。 能力目标: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农业意义,并能运用于农业生产。 情感目标:培养以人为本、爱岗敬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农业意义。 教学难点: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农业意义。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自主学习法、交流展示法、评价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环节和内容: 一、创设情境,教师导入课题: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古代劳动人民给我们留下了无以数计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四大发明,万里长城,都江堰,京剧,书法,水墨画等等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二十四节气”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上古时代已订立,到汉代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但是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由于2000年来,中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所以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学生自主研习 1.二十四节气是怎样划分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是360度,时间约365天,将地球公转一周均分为24份,每一份间隔15度定一位置,并给一节气名称,全年共分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为15度,时间约为15天。 2.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分别对应的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三、合作探究

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风俗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年,由邓平等制定地《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地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度所经历地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度,共经历个节气,每月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个节气;每月地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地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地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日、日,下半年在日、日,前后不差~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随着中国历法地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地意思,立春就是春季地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地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地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地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

最新话说二十四节气-教案

话说二十四节气 ——选题指导课 曹埠镇孙窑小学丁永红 教学目标: 1.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气的认识、了解情况。2.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节气相关问题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成活动课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调查问卷,课件。 调查问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节气歌》。 问:从刚才的视频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预设:节气、天气、农谚、植物生长、农事、古诗等) 小结:其实,刚才大家看到的这些都是和二十四节气紧密相关的。我们以前曾学过一首《二十四节气歌》,你还记得吗?(出示:二十四节气歌)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进行问卷调查 1.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今天我们就一起说一说节气这个话题。(出示课题) 你对二十四节气有多少了解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个调查。 (拿出问卷,完成调查问卷。) 2. 统计、分析问卷。 我们来统计一下。 第一题:(预设:大家对节气的由来不是十分了解。)

第二题:(利用EXCEL表中的柱形图形,进行对比) 观察这个条形图,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同学们对洋节的习俗比较了解,对我们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还缺乏了解。) 小结:其实,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二十四节气在2011年6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对我们的生活也有重大影响,值得我们去研究。(出示:有价值) 你对24节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呢? 我们就先以清明为例来说一说: 预设: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生动勾勒出“清明雨”的图景。古诗词 ⑵扫墓、踏青、吃青团……风俗 ⑶多雨天气 清明时节正是冷暖空气冲突激烈的时候,势力减弱的北方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常常在长江一带交锋,致使江南地区常常“乍暖还寒晴复雨”。 ⑷“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瑞雪兆丰年)谚语 ⑸有没有听老人说:清明前吃什么眼睛会更明亮?(马兰头)(清明前的长江刀鱼鱼骨是软,特别鲜美,清明后就变硬)养生 ⑹农事(芒种: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谷、黍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所以称“芒种”。) ⑺动植物活动(惊蛰) “惊蛰”,“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所以“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关于其他节气你还了解些什么?(相机结合学生回答,补充上述内容) 3. 通过大家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对24节气有了一些了解,但这些了解还只是表面的、浅层次的。如果想了解得更多、更深,可以怎么做? 学生交流、回答。 预设1:学生回答收集资料、访问等方法。 小结:刚才一些同学所说的都是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研究中经常使用

《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

《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熟记二十四节气歌,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内容;培养孩子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能力;了解二十四节气小常识,并对自我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熟读成诵。 三、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教师制作幻灯片(课件);将学生分成四个季节组,即春、夏、秋、冬。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分为哪四季吗?(春、夏、秋、冬) 我们国家地处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人们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季节变换的时间,特意设定了节气。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大家想认识这些节气、了解这些节气吗? (二)播放视频介绍(出示二十四个节气的小黑板) 1、分季节组读、指名读、齐读。 师:由于节气比较多,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出示幻灯片。(二十四节气歌)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并领读、男女同学比赛读。(注意纠正读音) 3、对比二十四个节气解释这四句的含义。 师:为了方便记忆,人们还把这《二十四节气歌》吟唱出来了,我们来欣赏一下。 4、播放视频,请同学们欣赏。 师:好听吗?请同学们试一试跟着诵读一遍,好吗? 自愿诵读的同学再读一遍。 (三)训练背诵 点名背,分两大组背。 (四)为了进一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节气特征,我们来玩个抢答的游戏,好不好?(回答后并领读该节气特征) 1、依次出示以下题目,学生抢答。 (1)一年分为哪几个季节?(春、夏、秋、冬) (2)春季是从哪个节气开始?(立春) (3)表示各种躲藏起来过冬(冬眠)的动物开始被惊醒是哪个节气?(惊蛰)(4)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指哪个节气?(白露)(5)表示进入秋天的节气是哪个?(立秋) (6)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指哪个节气?(小暑) (7)表示冬天来临的节气是哪个?(立冬) (8)人们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是在哪一天?(清明) (9)我们这里,有些人家喜欢熏制腊肉、火腿。你知道他们习惯在哪一天腌制这种食品?(冬至) (10)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推算的、还是按公历推算的?(是按公历推算的)

二十四节气:白露饮食习俗

二十四节气:白露饮食习俗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农历8月,正是公历9月的“白露”节,这时节,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如黄雀、椋鸟、柳莺、绣眼、沙锥、麦鸡,特别是大雁,便发出集体迁徙的信息,准备向南飞迁。起程佳期多在仲秋的月明风清之夜,好像给人传书送信——天气冷了,要收割的庄稼赶紧收吧,并备好寒衣,迎接“三秋”大忙季节的到来。 白露饮食习俗之瓜果飘香的时节 农业上,经过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之后,人们迎来了瓜果飘香、作物成熟的收获季节。辽阔的东北平原开始收获大豆、谷子、水稻和高粱,西北、华北地区的玉米、白薯等大秋作物正在成熟,棉花产区也进入了全面的分批采摘阶段。这时的田野,一眼望去,高粱如火,棉花似云,大豆咧开了嘴,荞麦笑弯了腰。农谚中:“白露高粱秋分豆”、“白露前后看,莜麦、荞麦收一半”是真实的素描。从白露开始,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已开始播种,华北冬小麦的播种也即将开始。 白露饮食习俗之福州“白露必吃龙眼” 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个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个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哪有那么神奇,不过相信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能够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等很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有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习惯了这个传统习俗。 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

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对应。文成,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