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蛋白酶原Ⅱ测定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产品技术要求普迈德

胃蛋白酶原Ⅱ测定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产品技术要求普迈德

胃蛋白酶原Ⅱ测定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产品技术要求普迈德
胃蛋白酶原Ⅱ测定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产品技术要求普迈德

胃蛋白酶原Ⅱ测定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适用范围:本测定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或全血样本中胃蛋白酶原II的含量。

1.1 包装规格

10人份/盒、20人份/盒、50人份/盒。

1.2 主要组成组分

每盒含10/20/50人份试纸条、样品缓冲液(0.1mol/L的Tris-HCl缓冲液,pH 值7.0)和标曲信息卡(二维码)。每人份试纸条配套1份检测卡、1套取样滴管(选配)和1包干燥剂。检测卡由样品垫、硝酸纤维素膜(T线包被鼠抗人胃蛋白酶原II单克隆抗体;C线包被羊抗鼠多克隆抗体)、金标垫(包被胶体金标记的鼠抗人胃蛋白酶原II单克隆抗体)、吸水纸、塑料载板组成。

2.1 物理性状

2.1.1 外观

测定试剂应整洁完整、无毛刺、无破损、无污染;材料附着牢固;标签字迹清晰,无破损。

2.1.2 膜条宽度

测定试剂的膜条宽度≥2.5mm。

2.1.3 液体移行速度

液体移行速度应不低于10mm/min。

2.2 空白限

空白限应不高于8ng/mL。

2.3 精密度

2.3.1 批内精密度

批内精密度CV(%)应不高于12.0%。

2.3.2 批间精密度

批间精密度R(%)应不高于15.0%。

2.4 线性

在[8,100]ng/mL的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应不低于0.990。

2.5 准确度

回收率应在85%~115%之间。

2.6 分析特异性

含浓度不低于160ng/mL胃蛋白酶原I的零浓度胃蛋白酶原Ⅱ样本,检测结果不高于8ng/mL。

2.7 稳定性

将测定试剂在4℃~30℃的环境中放置18个月后,取样分别检测2.1、2.2、2.3.1、2.4、2.5、2.6项,结果应符合各项目的要求。

2.8 校准品溯源性

按照GB/T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及有关规定建立溯源性,提供校准品的来源、赋值过程及测量不确定度等内容,溯源至公司内部工作校准品,并与已上市产品比对赋值。

免疫胶体金技术常见影响因素分析

免疫胶体金技术常见影响因素分析 自胶体金作为特殊标记物进行研究以来,建立的各种免疫胶体金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捷等特点,在医学、农牧业、环境及食品检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反应过程是一个由金颗粒、抗原与抗体动态结合的反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好坏都直接影响试验的成败。而试验过程中每个环节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面将影响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因素作一分析,为成功制备胶体金检测产品提供参考。 1耗材的选择 1.1不同型号膜的筛选。硝酸纤维素膜的型号在试验中至关重要,作为反应载体影响到整个试验的成败。不同的生产厂家生产硝酸纤维素膜时使用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来源、类型和数量均大不相同,对生产出的膜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膜的孔径和分布结构不同。膜孔径减小,膜的实际可用表面积递增,膜结合蛋白的量也递增;膜孔径越小,层析速度也越慢,金标复合物通过T线的时间就越长,反应也就越充分;因此膜孔径越小灵敏度越高,但是同时也减慢了跑板速度,增加了非特异性结合的机会,也就是假阳性越高。用于金标免疫快速试验的膜多为硝酸纤维素膜或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混合膜,不同的包被蛋白对膜有特定要求,试验者应根据蛋白质的性质选择适合孔径大小和分布结构的膜,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使胶体金的标记物在膜上的流动速率为最佳。 1.2结合垫的选择。结合垫位于层析系统的中间,一般要求结合垫的网格均一且非特异性吸附低,能很好地负载胶体金标记物和待检测样品,而不被吸附;玻璃纤维素膜具备以上优点,同时具有一定的硬度,为试验中常用。 1.3样品垫及吸水纸的选择。样品垫和吸水纸位于胶体金免疫层析系统的两端,对于胶体金层析系统功能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试验中应根据试纸条检测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样品垫和吸水纸,保证样品在样品垫形成的通道中快速地流动而不被非特异性地吸附或者改变样品的性质。如检测样品为血清,则可选择网格较疏松的玻璃纤维素膜即可;如果检测样品为毒素,则可选择质量好的吸水纸和样品垫。吸水纸则要有很好的蓄水能力,保证样品中所用的液体都经过膜的反应区而被样品垫吸收和蓄积。

免疫胶体金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免疫胶体金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自20世纪70年代,Faulk等(1971)用胶体金作为特殊标记物进行研究以来,建立的各种免疫胶体金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捷等特点,在医学、农牧业、环境及食品检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反应过程是一个由金颗粒、抗原与抗体动态结合的反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好坏都直接影响试验的成败。而试验过程中每个环节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面将影响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因素作一分析,为成功制备胶体金检测产品提供参考。 1耗材的选择 1.1不同型号膜的筛选硝酸纤维素膜的型号在试验中至关重要,作为反应载体影响到整个试验的成败。不同的生产厂家生产硝酸纤维素膜时使用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来源、类型和数量均大不相同,对生产出的膜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膜的孔径和分布结构不同。膜孔径减小,膜的实际可用表面积递增,膜结合蛋白的量也递增;膜孔径越小,层析速度也越慢,金标复合物通过T线的时间就越长,反应也就越充分;因此膜孔径越小灵敏度越高,但是同时也减慢了跑板速度,增加了非特异性结合的机会,也就是假阳性越高。用于金标免疫快速试验的膜多为硝酸纤维素膜或硝酸纤维素/醋酸

纤维素混合膜,不同的包被蛋白对膜有特定要求,试验者应根据蛋白质的性质选择适合孔径大小和分布结构的膜,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使胶体金的标记物在膜上的流动速率为最佳。 1.2结合垫的选择结合垫位于层析系统的中间,一般要求结合垫的网格均一且非特异性吸附低,能很好地负载胶体金标记物和待检测样品,而不被吸附;玻璃纤维素膜具备以上优点,同时具有一定的硬度,为试验中常用。 1.3样品垫及吸水纸的选择样品垫和吸水纸位于胶体金免疫层析系统的两端,对于胶体金层析系统功能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试验中应根据试纸条检测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样品垫和吸水纸,保证样品在样品垫形成的通道中快速地流动而不被非特异性地吸附或者改变样品的性质。如检测样品为血清,则可选择网格较疏松的玻璃纤维素膜即可;如果检测样品为毒素,则可选择质量好的吸水纸和样品垫。吸水纸则要有很好的蓄水能力,保证样品中所用的液体都经过膜的反应区而被样品垫吸收和蓄积。 2关于胶体金的制备 制备颗粒均匀、分散度好的胶体金在金标免疫快速试验中非常关键,如果金颗粒直径的变异范围太大就会影响到试验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如果金颗粒的形状不规则或粒径不均

量子点免疫层析检测技术

量子点免疫层析检测技术方兴未艾 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直观、价格低廉、可真正实现现场检测的检测方法。具有很多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用色谱、液质联用色谱、毛细管电泳等仪器检测方法以及其他传统方法无法企及的优点。在检测领域中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传统检测和仪器检测的良好补充。尤其在经济高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人类重大疾病,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日益受到极大的关注,让免疫层析检测技术更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蓬勃的生命力。 目前,免疫层析产品主要为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其最早应用于医学检验,在早孕检测中的应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随后在各个领域迅速渗透漫延,其在毒品检测、环境检测、以及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又出现新的问题,在很多方面,尤其是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有些农兽药残留限度极度苛刻,甚至要求0.1 ng/ml的检测限度,同时食品类物质如肉类、禽类、果蔬、谷物等成分复杂,前处理难度也很大,造成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灵敏度无法胜任。除了进一步提高前处理方法以外,寻求高灵敏度的免疫层析方法也显得尤为重要。 量子点是近20 年来发展起来的半导体纳米晶材料,因为它的优良特性,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并且已经显示出一定的潜力,近几年来从细胞标记等应用已逐渐开始向多个领域的检测与诊断方向渗透。 一、量子点特性 量子点(简称QDs,又称半导体纳米粒子)是由Ⅱ~Ⅵ族或Ⅲ~V族元素组成的,半径小于或接近于激光玻尔半径,能够接受激发光产生荧光的一类半导体纳米颗粒,其中研究较多的主要是CdX(x=S、Se、Te),直径约为2nm-6nm。量子点由于存在显著的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从而使它具有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光吸收特性,使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其在免疫生物学和临床检验学等研究中的潜在的应用价值,已引起了广大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发光量子点作为荧光试剂探针标记生物大分子,正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纳米材料在生物分析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与普通的荧光染料相比较,量子点具有以下特点: (1) 有机染料荧光分子激光谱带较窄,每一种荧光分子必须用合适能量的光来激发,而且产生的荧光峰较宽,不对称,有些拖尾。这给区分不同的探针分子带来困难,很难利用有机染料分子同时检测多种组分。量子点由于量子限域效应使其激发波长的范围很宽,可以被波长短于发射光的光(一般短10nm以上)激发,并产生窄(半波宽约13nm)而对称的发射光谱,从而避免了相邻探测通道的串扰。 (2) 量子点具有“调色”功能,不同粒径大小的量子点具有不同的颜色,激发量子点的激发波长范围很宽,且连续分布,所以可以用同一波长的光激发不同大小的量子点而获得多种颜色标记,是一类理想的荧光探针。 (3)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强,稳定性好,抗漂白能力强,Chan和Nie通过实验证明ZnS包覆的CdSe比罗丹明6G分子要亮20倍和稳定100-200倍,可以经受多次激发,且标记后对生物大分子的生理活性影响很小,因此为研究生物大分子之间的长期作用提供了可能。

胶体金的相关知识

免疫层析试纸包被技术简介 试纸生产 过程中一般有三种 溶液的包被处理,即 质控溶液,检测溶 液,和结合物溶液 (胶体金)。质控和 检测溶液就是C/T 线上包被的溶液。 在免疫层 析试纸硝酸纤维素 膜表面进行 C/T线的包被,是试纸生产制作的关键环节之一。免疫诊断试剂中使用的硝酸纤维素膜有两类,一种是免疫渗滤产品用的,按孔径选择一般采用0.45um-1.2um的膜,与分子生物学中用的印迹转移膜一样。Whatman Schleicher & Schuell的膜属于纯采用100%的纯硝酸纤维素,蛋白结合能力较高。另一类即免疫层析用膜,一般按侧向流动速度来划分,常用的范围一般在120-180秒/4cm。目前市场上的硝酸 纤维素膜材以带塑料底衬 为主,也有部分的膜不带 底衬。不带底衬的膜需注 意膜面的正反面,其光滑 度有适当差别。 鉴于流动封闭技 术的普及,C/T线的包被 目前流行先将膜粘贴在塑 料支持底板上,然后直接 将塑料板放入仪器上进行 划线操作,干燥后进行其 他部分的贴板组装,这种 划膜工艺可简称为划板。 但部分产品的工艺要求先直接在膜上划好C/T线,然后用特定配方的溶液将膜进行浸泡封闭处理,干燥后再贴膜及其他部分材料,这种划膜工艺可简称为划膜。 在结合物溶液(胶体金)的包被上,较多的用户倾向于用气动喷头进行定量操作。在科研及研发项目中,往往喷一条线或几条线就够用了,因此在单维往复平台上一次喷一条线也可接受。鉴于胶体金膜切条宽度一般在 3--7mm,不方便一条条依次地在移动平台上固定和取放。因此在批量生产过程中,一般建议采用成片的胶体金垫,用三维平台往复来回地间隔喷线,一次即可喷出二三十条。此后将喷好的金干燥再裁切成条,这样的操作会效率高,适合规模生产。 在某些免疫层析试纸产品生产工艺中,层析膜材或样品垫膜材需要用特定溶液进行整平面包被,要求效果均匀,如层析膜和样品垫的特定封闭处理。

免疫胶体金技术(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

(2)试剂配制必须保持严格的纯净,所有试剂都必须使用双馏水或三馏水并去离子后配制,或者在临用前将配好的试剂经超滤或微孔滤膜(0.45μm)过滤,以除去其中的聚合物和其它可能混入的杂质。 (3)配制胶体金溶液的pH以中性(pH7.2)较好。 (4)氯金酸的质量要求上乘,杂质少。最好是进口的。 (5)氯金酸配成1%水溶液在4℃可保持数月稳定,由于氯金酸易潮解,因此在配制时,最好将整个小包装一次性溶解。 (三)胶体金标记蛋白的制备 胶体金对蛋白的吸附主要取决于pH值,在接近蛋白质的等电点或偏碱的条件下,二者容易形成牢固的结合物。如果胶体金的pH值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会聚集而失去结合能力。除此以外胶体金颗粒的大小、离子强度、蛋白质的分子量等都影响胶体金与蛋白质的结合。 1、待标记蛋白溶液的制备将待标记蛋白预先对0.005Mol/L pH7.0 NaCl溶液中4℃透析过夜,以除去多余的盐离子,然后100 000g4℃离心1h,去除聚合物。 2、待标胶体金溶液的准备以0.1Mol/L K2CO3或0.1Mol/L HCl调胶体金液的pH值。标记IgG时,调至9.0;标记McAb时,调至8.2;标记亲和层析抗体时,调至7.6;标记SPA 时,调至5.9~6.2;标记ConA时,调至8.0;标记亲和素时,调至9~10。 由于胶体金溶液可能损坏pH计的电板,因此,在调节pH时,采用精密pH试纸测定为宜。 3、胶体金与标记蛋白用量之比的确定 (1)根据待标记蛋白的要求,将胶体金调好pH之后,分装10管,每管1ml。 (2)将标记蛋白(以IgG为例)以0.005Mol/L pH9.0硼酸盐缓冲液做系列稀释为 5μg/ml~50μg/ml,分别取1ml,加入上列金胶溶液中,混匀。对照管只加1ml稀释液。 (3)5min后,在上述各管中加入0.1ml 10%NaCl溶液,混匀后静置2h,观察结果。 (4)结果观察,对照管(未加蛋白质)和加入蛋白质的量不足以稳定胶体金的各管,均呈现出由红变蓝的聚沉现象;而加入蛋白量达到或超过最低稳定量的各管仍保持红色不变。以稳定1ml胶体金溶液红色不变的最低蛋白质用量,即为该标记蛋白质的最低用量,在实际工作中,可适当增加10%~20%。 4、胶体金与蛋白质(IgG)的结合将胶体金和IgG溶液分别以0.1Mol/L K2CO3调pH至9.0,电磁搅拌IgG溶液,加入胶体金溶液,继续搅拌10min,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以防止抗体蛋白与胶体金聚合发生沉淀。常用稳定剂是5%胎牛血清(BSA)和1%聚乙二醇(分子量20KD)。加入的量:5%BSA使溶液终浓度为1%;1%聚乙二醇加至总溶液的1/10。 5、胶体金标记蛋白的纯化 (1)超速离心法:根据胶体金颗粒的大小,标记蛋白的种类及稳定剂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 用BSA做稳定剂的胶体金—羊抗兔IgG结合物可先低速离心(20nm金胶粒用1 200r/min,5nm金胶粒用1 800r/min)20min,弃去凝聚的沉淀。然后将5nm胶体金结合物用6 000g,4℃离心1h;20nm~40nm胶体金结合物,14 000g,4℃离心1h。仔细吸出上清,沉淀物用含1%BSA的PB液(含0.02%NaN3),将沉淀重悬为原体积的1/10,4℃保存。如在结合物内加50%甘油可贮存于-18℃保存一年以上。 为了得到颗粒均一的免疫金试剂,可将上述初步纯化的结合物再进一步用10%~30%蔗糖或甘油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分带收集不同梯度的胶体金与蛋白的结合物。

免疫胶体金技术影响因素分析_张付贤

免疫胶体金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张付贤1,2,王兴龙2 (1.吉林大学农学部畜牧兽医学院,长春 130062;2.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长春 130062) 摘要:免疫胶体金技术以其快速、准确、简捷的特点,受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及基层工作人员的普遍关注。笔者从耗材的选择、胶体金的制备及标记、膜包被条件、缓冲液和产品保存及验证等方面分析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影响因素,为制备胶体金检测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关键词:免疫胶体金技术;影响因素;选择;检测 中图分类号:Q-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236(2009)05-0199-04 自20世纪70年代,Faulk等(1971)用胶体金作为特殊标记物进行研究以来,建立的各种免疫胶体金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捷等特点,在医学、农牧业、环境及食品检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反应过程是一个由金颗粒、抗原与抗体动态结合的反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好坏都直接影响试验的成败。而试验过程中每个环节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面将影响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因素作一分析,为成功制备胶体金检测产品提供参考。 1 耗材的选择 1.1 不同型号膜的筛选 硝酸纤维素膜的型号在试验中至关重要,作为反应载体影响到整个试验的成败。不同的生产厂家生产硝酸纤维素膜时使用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来源、类型和数量均大不相同,对生产出的膜的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膜的孔径和分布结构不同。膜孔径减小,膜的实际可用表面积递增,膜结合蛋白的量也递增;膜孔径越小,层析速度也越慢,金标复合物通过T线的时间就越长,反应也就越充分;因此膜孔径越小灵敏度越高,但是同时也减慢了跑板速度,增加了非特异性结合的机会,也就是假阳性越高(李云等,2002)。用于金标免疫快速试验的膜多为硝酸纤维素膜或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混合膜,不同的包被蛋白对膜有特定要求,试验者应根据蛋白质的性质选择适合孔径大小和分布结构的膜,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使胶体金的标 收稿日期:2008-11-28 作者简介:张付贤(1982-),男,河南人,硕士,研究方向: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 通信作者:王兴龙(1959-),男,吉林人,博导,从事分子免疫学研究。E-mail:w ang xl-2006@https://www.doczj.com/doc/9f7168042.html,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计划项目(20050549)。记物在膜上的流动速率为最佳(邓省亮等,2007)。 1.2 结合垫的选择 结合垫位于层析系统的中间,一般要求结合垫的网格均一且非特异性吸附低,能很好地负载胶体金标记物和待检测样品,而不被吸附(张美玲,2006);玻璃纤维素膜具备以上优点,同时具有一定的硬度,为试验中常用。 1.3 样品垫及吸水纸的选择 样品垫和吸水纸位于胶体金免疫层析系统的两端,对于胶体金层析系统功能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试验中应根据试纸条检测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样品垫和吸水纸,保证样品在样品垫形成的通道中快速地流动而不被非特异性地吸附或者改变样品的性质。如检测样品为血清,则可选择网格较疏松的玻璃纤维素膜即可;如果检测样品为毒素,则可选择质量好的吸水纸和样品垫。吸水纸则要有很好的蓄水能力,保证样品中所用的液体都经过膜的反应区而被样品垫吸收和蓄积。 2 关于胶体金的制备 制备颗粒均匀、分散度好的胶体金在金标免疫快速试验中非常关键,如果金颗粒直径的变异范围太大就会影响到试验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如果金颗粒的形状不规则或粒径不均一,使得胶体金标记物容易解离和沉淀而产生金标扩散不完全、反应区底色过深和假阳性现象;而且胶体金质量不好,胶体金结合物就不能快速而完整的从玻璃纤维上解离,从而影响试验结果(Bassab等,2001)。 胶体金的制备除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外,制备过程中的细节关乎胶体金制备的成败。首先是操作环境和所用容器的清洁度(翟雷等,1996)。所有进入溶胶内的污物都会干扰胶体金颗粒的生成或使生成的胶体金出现聚堆现象,容器最好经酸洗和硅化处理。操作环境应保持清洁无尘粒,最好有专用工作

胶体金法的定义和分类

胶体金是一种常用的标记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有其独特的优点。近年已在各种生物学研究中广泛使用。在临床使用的免疫印迹技术几乎都使用其标记。同时在流式、电镜、免疫、分子生物学以至生物芯片中都可能例用到。 1971年Faulk 和Taytor将胶体金引入免疫化学,此后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免疫学方法,在生物医学各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主要是免疫层析法(immunochromatogra-phy)和快速免疫金渗滤法(Dot-immuogold filtration assay DIGFA),用于检测 HBsAg、HCG 和抗双链DNA抗体等,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和无污染等优点。 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基本原理: 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可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形成带负电的疏水胶溶液,由于静电作用而成为稳定的胶体状态,故称胶体金。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下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由于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特性。 胶体金除了与蛋白质结合以外,还可以与许多其它生物大分子结合,如SPA、PHA、ConA 等。根据胶体金的一些物理性状,如高电子密度、颗粒大小、形状及颜色反应,加上结合物的免疫和生物学特性,因而使胶体金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组织学、病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 胶体金标记,实质上是蛋白质等高分子被吸附到胶体金颗粒表面的包被过程。吸附机理可能是胶体金颗粒表面负电荷,与蛋白质的正电荷基团因静电吸附而形成牢固结合。用还原法可以方便地从氯金酸制备各种不同粒径、也就是不同颜色的胶体金颗粒。这种球形的粒子对蛋白质有很强的吸附功能,可以与葡萄球菌A蛋白、免疫球蛋白、毒素、糖蛋白、酶、抗生素、激素、牛血清白蛋白多肽缀合物等非共价结合,因而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中成为非常有用的工具。 免疫金标记技术(Immunogold labelling techique) 主要利用了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在金标蛋白结合处,在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免疫检测方法中,这一反应也可以通过银颗粒的沉积被放大,称之为免疫金银染色。

几种胶体金技术详解

胶体金免疫分析技术详解 随着免疫分析日益广泛应用于以临床为主以及非临床领域的诊断工业,免疫分析正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类为全自动化的免疫分析;另一类为以硝酸纤维膜为载体的快速免疫分析。前者需要价格昂贵的全自动仪器及与仪器严格配套的各种试剂盒,目前只能在医疗及检测中心应用,虽也能较快速给出结果,但仍需一定时间,不适合远离医疗及检测中心的地区,更不能用于“患者床旁检验”和普查的需要,在酶免疫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以硝酸纤维素膜为载体的快速诊断方法迅速和广泛地发展起来。这类方法目前在文献及市场上的命名还很不统一。它实际上属于快速斑点免疫结合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斑点免疫渗滤分析DIFA和斑点免疫层析分析DICA。本篇主要介绍以金作为标志物的胶体金免疫分析技术。 金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也称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于1971年建立的一种信号显示技术。此技术最初用于免疫电镜检查,由胶体金颗粒标记抗原或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中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相结合,在电子显微镜的检查时可起特异的示踪作用。此后,此技术与银染技术相结合建立的免疫金银染色法,使抗原抗体特异反应信号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近10多年来,利用硝酸纤维素膜(NC)等为固相载体,以胶体金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与特异配体的反应在膜上进行,建立了快速的金标记免疫渗滤技术和金标记免疫层析技术,并在传染病、心血管病、风湿病、自身免疫病的免疫学检测中广泛应用。 胶体金是指金微小粒子(0-100nm)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通常指金以微小粒子分散在溶液中所形成的金溶胶,用此金溶胶标记蛋白质(抗原、抗体或SPA、SPG),胶体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故在金标蛋白的抗原抗体结合处,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标记处大量聚集时,可在载体膜上呈现红色或粉红色斑点,从而用于抗原或抗体物质的半定量或定性。 与ELISA不同之处便是反应时间大大缩短,仅需要数分钟就完成了ELISA需数小时才能显示的结果。因为在GIFA和GICA中,高浓度的抗体集中固定在纤维素的微孔中,待测抗原在渗滤或层析时,流经微孔与固定的高浓度抗体紧密接触,很快完成免疫结合反应。这就是以膜为基础的胶体金快速免疫结合分析中的免疫浓缩作用。在ELISA中,待测抗原要在液相中经过扩散作用,逐渐与吸附在固相表面的抗体结合。同时,标记抗体也需要同样的扩散结合过程形成抗体-抗原-标记抗体复合物,故需时间较长。故此技术做到了名副其实的POCT。 原理: 将氯金酸(HAuCl4)用还原法制成一定直径的金溶胶颗粒(胶体金),标记金黄色葡萄球菌A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产品技术要求yicheng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 适用范围:与本公司生产的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卡(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配套使用,用于对人体尿液中白蛋白浓度进行判读。 M-1型 M:免疫简称 1: 序列号 2.1 性能 2.1.1 分辨率:能区别反射率差值不大于0.01的一对质控条。 2.1.2 准确度:采用临床样本进行比对试验,相关系数r≥0.95,医学决定水平(20mg/L)±20%浓度范围内样本的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5%。 2.1.3 重复性:变异系数(CV)不大于3%。 2.1.4 线性:测试经过计量的在525nm波长下反射率分布在[0.20,0.80]的质控条,测量值与计量值之间的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r),不低于0.990。 2.1.5 稳定性:相对极差(R),不大于5%。 2.1.6 样本测定时间:与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卡(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配套使用,测定时间≤ 430s。 2.2 外观 2.2.1 外观整洁,无裂纹或划痕,无毛刺等缺陷,文字和标识清晰。 2.2.2 紧固件连接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 2.2.3 信息显示完整、清晰。 2.3 其它功能 2.3.1 可通过校正卡录入试条校准信息功能。 2.3.2 自动存储、查询10次测试结果值。 2.3.3 具有蓝牙无线通讯功能和USB数据传输功能。 2.3.4 故障提示功能。 2.3.5 开机自检,液晶屏显示仪器工作状态。 2.3.6 仪器校准功能。 2.4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应符合GB/T 14710—2009《医用电气设备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中气候环境实验Ⅰ组,机械环境试验Ⅱ组及附录A的要求。 2.5 电气安全试验 瞬态过压设施类别为I类,额定污染等级为2级。 应符合GB 4793.1-200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4793.9-2013《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9部分:实验室用分析和其他目的自动和半自动设备的特殊要求》以及YY 0648-2008《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2-101部分:体外诊断(IVD)医用设备的专用要求》中适用条款的要求。 2.6 电磁兼容试验 工科医设备的1组B类设备。 应符合GB/T 18268.1-201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 GB/T 18268.26-2010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的电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第26部分:特殊要求体外诊断(IVD)医疗设备》的要求。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技术审评规范(2016版)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技术审评规范(2016版) 本规范旨在指导和规范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产品的技术审评工作,帮助审评人员理解和掌握该类产品原理/机理、结构、性能、预期用途等内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系统评价。 本规范所确定的核心内容是在目前的科技认识水平和现有产品技术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审评人员应注意其适宜性,密切关注适用标准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考虑产品的更新和变化。 本规范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不包括行政审批要求。但是,审评人员需密切关注相关法规的变化,以确认申报产品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在医学实验室通过测定胶体金试剂卡反应区条带的反射率对样品结果进行判读的仪器(以下简称胶体金分析仪)。该产品管理类别为II类,产品类代号为6840-2。 本规范不适用于采用荧光标记或其他标记方法进行快速免疫测定的仪器,但适用处可参照执行。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的名称要求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 (二)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胶体金分析仪应由主机(如:控制主板,光电检测系统、机械扫描控制电路、液晶显示器、外壳等)、随机软件、电源及信息采集装置(如:二维条码扫描器,IC芯片读取器)等部分组成。 参考资料

(三)产品的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应包含:主机尺寸、整机重量、工作波长范围、测试通道、接口类型、开机预热时间、功耗等。 注:多型号应在技术要求中注明差异性。 (四)产品的工作原理 胶体金分析仪是对胶体金试剂卡检测结果进行判读的仪器。将待检测的试剂卡置入仪器内,通过传感器将检测试剂卡的反射率特征转为光电信号,通过校准曲线信息将光电信号转化为相应的浓度值,对待测物进行分析。胶体金分析仪依据光传感器不同可分为:CCD(电荷耦合器件),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光电二极管等三种类型。 (五)注册单元划分的原则和实例 胶体金分析仪的注册单元原则上以技术结构、性能指标、预期用途为划分注册单元的依据。 1.不同的信号采集原理应考虑归入不同的注册单元,如CCD、CMOS、光电二极管; 2.不同的电击防护类型应考虑归入不同的注册单元; 3.自动化程度不同的仪器应考虑归入不同的注册单元; 4.定性、半定量、定量可考虑归入同一注册单元。 (六)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 企业应根据产品的自身特点引用相关的标准。 目前与胶体金分析仪相关的常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如下: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4793.1-2007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参考资料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产品技术要求taijieweiye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 适用范围: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配合北京泰杰伟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用于临床机构检测人体体液中待测物含量。 1.1产品型号/规格 分析仪型号为“TJWY-CG-1”型,其中“TJWY”为公司中文缩写,“CG”为胶体金的英文简称,1为分析仪的第一代产品。 1.2产品组成 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主要由主机(扫描光藕、电机、集成电路板、显示屏、微型打印机)、扫码机、锂电池、电源适配器组成。 2.1 正常工作条件 a)电源要求:DC12V或AC220V,频率50Hz。 b)环境温度:5℃~40℃。 c)相对湿度:10%~75%。 d)大气压:860~1060 hPa。 2.2 准确度 分析仪与北京泰杰伟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胱抑素C检测试纸联用,检测胱抑素C 国家标准物质,实测值与标识值的相对偏差在±15%范围内。 2.3 重复性 检测反射率为0.31±0.031、0.90±0.090的质控灰度条,变异系数(CV)应在±15%范围内。 2.4 线性范围 反射率为[0.05,0.90]时,线性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应不低于0.975。

2.5分辨率 反射率变化量不大于0.008时,测定值的变化量应不小于0.5mv且其变异系数(CV)应在±15%范围内。 2.6 稳定性 相对极差应在15%以内。 2.7 单次测定时间 单次测定时间<30s。 2.8功能 a)能通过扫码机录入产品名称、批号信息; b)能实现患者样本数值的读取并能实现数值的打印。 2.9 外观要求 a)外观应该清洁,无划痕、无毛刺等缺陷; b)面板上图形、符号和文字应该准确、清晰、均匀; c)紧固件连接应该牢固可靠,不得有松动现象。 2.10 安全要求 应符合GB4793.1-2007和YY 0648-2008中适用条款的要求。 2.11 环境试验要求 应符合GB/T 14710-2009中气候环境II组、机械环境II组及附录A的规定。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产品技术要求meikang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量检测人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与南京美宁康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okosensor-A300型胶体金免疫分析仪配套使用。 1.1 包装规格 20人份/盒、100人份/盒。 1.2 主要组成成分 由相应人份的检测卡、样本稀释液组成,其中,检测卡:检测线包被来源于小鼠的C反应蛋白单克隆抗体A、质控线包被羊抗鼠IgG多克隆抗体、金标垫上固定胶体金标记来源于小鼠的C反应蛋白单克隆抗体B。样本稀释液(1mL):0.05M PBS缓冲液,pH7.4。 2.1外观 2.1.1外观平整,材料附着牢固,内容齐全,包装标签应清晰; 2.1.2膜条宽度为4mm±0.2mm; 2.1.3液体移行速度应不低于10mm/min。 2.2 净含量 液体试剂的净含量不少于标示值。 2.3 空白限 不高于0.10mg/L。 2.4 定量限 测定0.50mg/L的C反应蛋白样本,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0%。 2.5 线性 2.5.1试剂盒线性范围为[0.50,100.00] mg/L,线性相关系数r不低于0.9900; 2.5.2 [0.50, 3.00] mg/L绝对偏差不超过±0.3 mg/L,(3.00,100.00] mg/L 线性偏差在±10%范围内。 2.6重复性 检测高、低两个浓度的样本,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0% 。 2.7准确度 测定有证参考物质(编号ERM-DA474:),相对偏差应在±10%范围内。 2.8分析特异性

检测浓度为100.00 mg/L降钙素原中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计算交叉反应率,应小于10%。 2.9批间差 检测一个高浓度的样本,相对偏差应在±10%范围内。 2.10稳定性: 常温(10℃~30℃)保存,有效期12个月,有效期末分别检测2.3~2.7项,其结果应符合各项要求。 2.11 校准品溯源性 试剂盒校准信息所用校准品按照GB/T 21415-2008 《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控制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的要求,溯源到本公司工作校准品,工作校准品通过国际参考品赋值。

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

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 从定性、半定量向全定量是即时检验(POCT)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全定量的POCT检测技术有多种原理。本文主要介绍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 一、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POCT试剂装置结构示意图及作用 1、吸收垫:吸收多余液体。 2、PVC底板:提供试剂封装外壳。 3、C1、C2:标准质控区。羊抗鼠抗体结合于硝酸纤维膜上。 4、T:检测区。鼠源性单克隆二抗。 5、硝酸纤维素膜:提供抗原抗体反应的固相载体。 6、胶体金垫:含胶体金标记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 7、样品吸收垫:吸收样品液体。 二、原理 该方法的免疫学原理是一个双抗体夹心法。 样品加入样品吸收垫,样品中的液体首先溶解胶体金垫中含有的胶体金标记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其次样品中待测抗原与胶体金颗粒标记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胶体金复合物,并靠毛细作用向检测线移动。在硝酸纤维薄膜的检测线上固定有另一鼠源性单克隆二抗。当样品层析至检测线时,可以进一步形成抗体-抗原-抗体*胶体金双抗体夹心复合物,并在检测线上聚积显现出一条可见的显色反应。无显色反应则表示样品中无抗原存在。而胶体金的量反应了待测抗原的量。从加样垫中泳动过来的过量胶体金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是鼠源性的,无论携带抗原与否,均可被固定于标准的羊抗鼠抗体所捕获,形成显色反应,这种显色反应,既代表了整个反应体系是正确的,同时C1、C2区的显色反应的深浅,与检测区中被测抗原的量呈对应关系。胶体金颗粒在特定波长下,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与胶体金颗粒的量相关,通过光电感应器检测胶体金颗粒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从而获得待测抗原的量。 三、讨论 全定量是POCT的发展趋势,采用两点定标法是全定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两点定标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全定量。

胶体金免疫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胶体金免疫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胶体金免疫技术(GICA)是免疫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快速便捷的新技术。结合GICA技术的原理,着重探讨GICA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为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字:胶体金免疫残留 The application of 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 in food detection Abstract: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 (GIC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mmune technique, It has a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in food detec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inciple of GICA, the author discussed application of GICA in food detection, which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Key words: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 residue 正文:胶体金免疫技术是固相免疫标记技术,它是伴随着荧光标记、同位素标记以及酶标记等盛行起来的一种技术。胶体金免疫法作为一种新型快速的检测手段,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农副产品及环境卫生的检测中。 1 原理 胶体金免疫技术(gold immunoassay,GICA)是将金标记法与层析法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形式原理为:将具有特异性的蛋白固定在层析带上,样品溶液通过毛细管层析作用在层析带上泳动,层析带上待测物的受体与样品中的待测物发生高特异性和高亲和性的反应,最终检测带上富集了相应复合物,通过酶促显色或直接目测着色标记物几分钟内即可观测到结果[1]。 与酶联免疫相比,基于实验者肉眼可观测到的颜色结果,且不需要大型仪器及特殊试剂,操作简单,短时间即可得到结果并保留。胶体金颗粒在放射性物质的比较,金颗粒具有一定使用优势[2]。该方法简单、快速。不同的抗原可能是共轭对不同大小的金颗粒,因此逐一确认。在一定条件下定位精确、定量分析是可能的,由于金颗粒清晰可辨因此与其他结构或内源性物质可避免混乱。 2 制备 通过加入某些特定还原剂(如抗坏血酸、白磷、柠檬酸三钠等),使氯金酸(HAuCl4)能够利用聚合反应聚合成一定大小的金颗粒,它们是带有负电的疏水性胶溶液,在静电力作用下其胶体状态不易破坏,该制备方法为化学还原法[3]。在制备过程中,加入还原剂的种类和浓度直接影响胶体金颗粒的大小,相关研究表明,欲制得直径较小的金颗粒,试验应选择还原能力较强的还原剂[4]。电子显微镜及光谱法能够准确地测定其含量,对其纯度能够较好地分析[5]。

免疫定量分析仪pdf

免疫定量分析仪技术参数 *1.随插随检、多项混检:随时插入样本、支持多项目、多样本混合检验。 2.智能识别、一键检测:项目智能识别、一键全自动孵育/全程检测。 *3.远程定标、远程质控:手自一体化安装和更新定标曲线、设备质控调优与质控监 管,全面保证设备检验结果的精准性。 *4.协同共享、分级诊疗:硬件、软件与服务相结合,具有针对不对终端客户的 APP (基层医生版 APP、专科医生版 APP、居民版健康管理 APP),支持检验结果跨医疗机构共享,为远程医疗、分级诊疗提供强力有效的支撑和服务。 5.检测方法学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6.检测与运算的原理:通过患者血清、血浆、全血或尿液进行人体免疫分析的医学检验仪器。将定量的患者的血清、血浆、全血或尿液加入到与仪器相匹配的试纸条或检测卡中,反应规定时间后,将试纸条或检测卡置入仪器内,通过摄像头捕捉检测卡图片,将图片上传至仪器平板电脑中,用益诊断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处理,自动识别检测项目与测试区。通过将测试区 T 线计算所得的 RGB 值,带入到之前安装的定标曲线算法中,计算显色的 RGB值对应的浓度值。平板电脑显示测量结果。 7.按电击防护分类:瞬态过压Ⅱ类,额定污染等级 2 级。 *8.结构与功能:9.4 英寸彩色触摸显示屏、热敏打印机、触屏按键(存储 10000 个数据) 9.线性:开机 10 分钟待仪器处于稳定工作状态后线性要求 r≥0.975。 10.重复性:开机 10 分钟待仪器处于稳定工作状态后变异系数 CV≤5%。 11.稳定性:开机处于稳定工作状态后的第 4h,第 8h 对标准卡的测试结果与处于稳定工作状态初始时的测试结果相对偏倚不超过±5%。 12.检测项目:肌钙蛋白I、N-端脑利钠肽前体、超敏 C 反应蛋白、D-二聚体、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降钙素原、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13.采样特性:除hs-CRP 外所有配套试剂均为血清、血浆样本:100 μL。hs-CRP 为全血 10μL 稀释后取稀释物 100 μL。 *14.输入输出:平板电脑、RS232 串行口、以太网口、三个 USB 口、条码扫码器、键盘 15.环境温度范围:5℃~40℃ 16.相对湿度范围:≤80% 17.大气压力范围:86kPa~106.0kPa 18.电源电压:AC220V±24V,频率 50Hz±1 Hz

胶体金技术

免疫胶体金技术(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7-04-24 字体: [大 中 小] (一) 原理 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 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聚合成为特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 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称为胶体金。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下带负电荷,可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形成牢固的结合,由于这种结合是静电结合,所以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特性。 胶体金除了与蛋白质结合以外,还可以与许多其它生物大分子结合,如SPA 、PHA 、ConA 等。根据胶体金的一些物理性状,如高电子密度、颗粒大小、形状及颜色反应,加上结合物的免疫和生物学特性,因而使胶体金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组织学、病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 (二) 胶体金的制备 根据不同的还原剂可以制备大小不同的胶体金颗粒。常用来制备胶体金颗粒的方法如下。 1.枸橼酸三钠还原法 (1)10nm 胶体金粒的制备:取0.01%HAuCl 4水溶液100ml ,加入1%枸橼酸三钠水溶液3ml ,加热煮沸30 min ,冷却至4℃,溶液呈红色。 (2)15nm 胶体金颗粒的制备:取0.01%HAuCl 4水溶液100ml ,加入1%枸橼酸三钠水溶液2ml ,加热煮沸 15min ~30min ,直至颜色变红。冷却后加入0.1Mol/L K 2CO 30.5ml ,混匀即可。 (3)15nm 、18nm ~20nm 、30nm 或50nm 胶体金颗粒的制备:取0.01%HAuCl 4水溶液100ml ,加热煮沸。根 据需要迅速加入1%枸橼酸三钠水溶液4ml 、2.5ml 、1ml 或0.75ml ,继续煮沸约5min ,出现橙红色。这样制成的胶体金颗粒则分别为15nm 、18~20nm 、30nm 和50nm 。 2.鞣酸—枸橼酸钠还原法 A 液:1%HAuCl 4水溶液1ml 加入79ml 双馏水中混匀。 B 液:1%枸橼酸三钠4ml ,1%鞣酸0.7ml ,0.1Mol/L K 2CO 3液0.2ml ,混合,加入双馏水至20ml 。

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

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 析技术的原理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 从定性、半定量向全定量是即时检验(POCT)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全定量的POCT检测技术有多种原理。本文主要介绍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技术的原理。 一、胶体金标记的全定量免疫层析POCT试剂装置结构示意图及作用 1、吸收垫:吸收多余液体。 2、 PVC底板:提供试剂封装外壳。 3、 C1、C2:标准质控区。羊抗鼠抗体结合于硝酸纤维膜上。 4、 T:检测区。鼠源性单克隆二抗。 5、硝酸纤维素膜:提供抗原抗体反应的固相载体。 6、胶体金垫:含胶体金标记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 7、样品吸收垫:吸收样品液体。 二、原理 该方法的免疫学原理是一个双抗体夹心法。 样品加入样品吸收垫,样品中的液体首先溶解胶体金垫中含有的胶体金标记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其次样品中待测抗原与胶体金颗粒标记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胶体金复合物,并靠毛细作用向检测线移动。在硝酸纤维薄膜的检测线上固定有另一鼠源性单克隆二抗。当样品层析至检测线时,可以进一步形成抗体-抗原-抗体*胶体金双抗体夹心复合物,并在检测线上聚积显现出一条可见的显色反应。无显色反应则表示样品中无抗原存在。而胶体金的量反应了待测抗原的量。从加样垫中泳动过来的过量胶体金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是鼠源性的,无论携带抗原与否,均可被固定于标准的羊抗鼠抗体所捕获,形成显色反应,这种显色反应,既代表了整个反应体系是正确的,同时C1、C2区的显色反应的深浅,与检测区中被测抗原的量呈对应关系。胶体金颗粒在特定波长下,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与胶体金颗粒的量相关,通过光电感应器检测胶体金颗粒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从而获得待测抗原的量。 三、讨论 全定量是POCT的发展趋势,采用两点定标法是全定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两点定标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全定量。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