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行业分析提要3

汽车行业分析提要3

汽车行业分析提要3
汽车行业分析提要3

目录

初步结论 (33)

I汽车行业基本知识信贷支持 (55)

一、汽车行业概述 (55)

二、国际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特征分析 (3333)

II从汽车行业特点分析信贷特点 (4343)

一、从汽车行业PEST分析看信贷特点 (4343)

二、汽车行业总资产、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与GDP相关性分析 (6060)

三、从汽车行业生命周期分析看信贷特点 (6060)

四、从汽车行业增长性与波动性分析看信贷特点 (6262)

五、从汽车行业进入退出壁垒分析看信贷特点 (6363)

III从汽车行业财务特点分析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从汽车行业盈利分析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

义书签。

二、从汽车行业营运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

义书签。

三、从汽车行业偿债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

义书签。

四、从汽车行业发展能力与工业平均值对比(行业潜力)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从汽车行业利润率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

书签。

六、从汽车行业亏损系数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从汽车行业规模看信贷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从汽车行业集中度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IV从汽车行业竞争绩效选择信贷产品..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从我国汽车行业中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绩效比较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

误!未定义书签。

二、从我国汽车行业中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绩效比较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V从汽车行业市场与消费情况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从主要产品市场情况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从主要产品生产情况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从主要产品价格变动趋势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VI行业投融资特点决定信贷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我国汽车行业投融资体制变化状况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从我国汽车行业外资进入状况分析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从我国汽车行业兼并重组分析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VII从汽车行业3~10年发展趋势预测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对汽车行业的市场需求预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对汽车行业供给因素预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数据预测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VIII从汽车行业子行业特点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从汽车行业子行业波士顿矩阵分析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

签。

二、从汽车行业子行业财务指标汇总分析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

书签。

三、从汽车行业子行业财务能力汇总分析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

书签。

IX从汽车行业区域发展情况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从汽车行业优势区域选择与评价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从区域汽车行业营运能力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从区域汽车行业盈利能力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从区域汽车行业偿债能力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从区域汽车行业发展能力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从区域汽车行业利润率与工业平均值对比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

定义书签。

七、从区域汽车行业亏损系数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从区域汽车行业规模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X从企业发展情况看信贷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汽车行业企业较好值、中间值、较差值指标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

书签。

二、从汽车行业龙头企业财务指标分析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

签。

三、从汽车行业龙头企业财务能力分析看信贷特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

签。

XI汽车行业对银行资金需求预测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汽车行业对银行长期需求资金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汽车行业对银行短期资金需求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银行对汽车行业中间业务量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2004年车界大事记...........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初步结论1

2004年我国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都突破了500万辆。其中轿车产销量220-230万辆;汽车行业今年运行的主要特点是:产销量保持增长,增长率回落;轿车是增长主体;成本增速高于销售收入增速;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几乎所有的国产轿车都降价。

上下游行业方面,6月初7月底,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持续攀升,7月份,全国钢材市场平均价格比上月上升2.2%。8月价格普遍上扬,其中中型钢材价格比7月上涨6.1%;至

9月初,钢材价格已较5月底的最低点反弹了30%,9月下旬以来,钢材价格继续在高位运行。受国际市场钢材价格不断上涨影响,经广东口岸进口的钢材平均价格从2月份的522美元/吨逐月上涨至8月的704美元/吨,涨幅达34.9%,创下了近10年进口钢材平均价格的新高。

全球对石油需求的增长比预期快了很多。其中,2004年的需求增长速度是24年以来最快的。今年全球原油日需求量平均为8140万桶左右,比去年增加3.2%。即2004年的石油需求量每天平均比2003年多出200万桶。今年4月以来,随着巴以冲突升级,中东局势恶化,加上伊拉克宣布停止石油出口,国际石油市场石油价格上涨,纽约市场的原油价格连续多个交易日上涨,涨幅超过10%。

在国际市场上,受2005年新款车型推出、劳工节假期以及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汽车强大的清仓促销活动刺激,美国汽车业2004年三季度取得了今年的最佳业绩,日本的丰田和日产车在美国市场的当月销售也大幅增长。

四因素让明年汽车行业比较乐观,第一消费者是持币待购,而不是无币待购;第二国家宏观调控的“紧箍咒”不可能一直念下去;第三生产企业经历了今年以后,在产能、产品规划方面多少会理性一些;第四价格战不可能没完没了地打下去,总有归于平静的一天。预计全国的国产轿车市场会增长275万辆左右,比今年增长12%~13%。30万元以上的国产豪华车市场相对于整个市场会更慢一点,估计增幅仅为7%~8%。

我国汽车行业的利润水平比较可观,建议银行对汽车行业提供信贷支持;建议重点开

1本报告如无特殊说明数据均根据统计局2004年1~11月份数据数据整理计算而得,单位如无特殊说

明均为万元人民币,本报告中全国特指该行业全国统计值,工业特指全部工业行业统计值。报告中涉及的企业以及行业的资金需求数据均为2003年年度数据,单位为为千元,数据来源均为国家统计局。

发地区:上海、北京、广东、江苏、湖北、浙江、天津;建议重点开发产品:经济轿车、中档轿车、重型卡车等;重点合作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本田汽车公司、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等。

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汽车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成长中的产业,而不是在走下破。所以银行于我国汽车企业之间应该采取积极的合作态度,在合作中达到双赢的结果。

在银企合作过程中,银行与汽车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政策风险和经营风险:汽车行业受政策变化的影响较大,为防止投资过热国家可能出台的限制政策,要及时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对于一些产品的定位与需求存在的差别,技术落后,产品单一,产量比较小的汽车企业,银行对其信贷项目应保持谨慎态度。

I汽车行业基本知识信贷支持

一、汽车行业概述

(一)汽车行业的定义和细分

1、汽车行业的定义

现代汽车的定义:车身具有动力装置,具有4个或4个以上的车轮,非轨道且无架线,可以单独行驶,并完成运载任务的车辆。广义上来说也包括汽车列车。

在美国,汽车是指本身的动力驱动(不包括人力、畜力),装有驾驶操纵装置的在固定轨道以外的道路或自然地域上运输客货或牵引其它车辆的车辆。在日本,汽车则指自身装有发动机和操纵装置的、不依靠轨道和架线能在陆上行驶的车辆。在中国,汽车的定义与分类,与美国和日本均有所不同。

中国对汽车的定义是:汽车是一种快速而机动的陆路运输工具。一般是指不用轨道,不用架线,而用自带动力装置驱动的轮式车辆。一般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车轮。通常用作载运客货及牵引客货挂车,也有的是为了完成特定的运输任务或作业任务而将一般汽车经过特定改装或配装专用设备的专用车辆,但不是专供农田作业的机械。全挂车或半挂车并无自带的动力装置,它们与牵引汽车组成的汽车列车属于汽车范畴。

有些进行特种作业的轮式机械,如轮式推土机、铲运机、叉式起重机(叉车)以及农田作业用的轮式拖拉机等,在少数国家中作为专用车,而在中国则分别划入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范畴。

2、汽车行业的细分

(1)一般常用的汽车行业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汽车的分类方式纷繁复杂,以下简单介绍几种,见表1-1

表1-1 一般常用的汽车行业分类列表

(2)目前我国对汽车行业的主要分类

按照最新的中国汽车分类标准(GB9417-89),我国将汽车分类为8类,见表1-2

注:①GA——厂定最大总质量(单位:吨)

②L——车长(单位:米)

③中大型客车又可分为城市客车、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及团体客车,特大型客车指铰接和双层客车;

④V——发动机排量(单位:升)

国际上的通行汽车分类标准有所不同,它通常将汽车只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类。乘用车基本上等同于轿车,另外还包括一些轿车改装车和吉普车,乘用车以外均为商用车。

其中轿车级别的划分主要是根据:

轿车发动机的总排量一般可以作为区分轿车级别的标志。发动机的总排量是指发动机全部气缸的工作容积之和,单位是“升”。我国轿车分级就是以发动机总排量为依据的。

按规定,排量小于或等于1升,属于微型车;排量大于1升且小于或等于1.6升,属于普通级轿车;排量大于1.6升且小于或等于2.5升,属于中级轿车,排量大于2.5升,属于高级轿车。一般排量越大的轿车,功率越大,加速性能越好,车内的装饰也越高级,其档次也就越高。如德国奔驰新S级轿车,排量超过3升,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轿车,排量更高达6.8升。

(二)汽车行业产业链介绍

1、汽车产业链状况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标志,也是欧美发达

国家除高技术产业以外仍牢牢掌控的少数产业之一。汽车产业链已成为我国最有增长潜力的产业群。

2、汽车的开发生产同相关产业的关系

汽车工业对机械、冶金、电子、橡胶、石化等行业都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据测算,汽车工业产值与相关产业的直接关联度是1:2,间接关联度则达到1:5。

2003年以来,汽车生产继续大幅提速,汽车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

(1)汽车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

从1999年开始,汽车工业就再次以高于整个工业的速度增长。2002年,汽车工业对整个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1%;2003年一季度,汽车工业对整个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到13.6%,在所有工业行业中,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仅次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连续两年位居第二位。按单一产品计算,汽车已成为当前工业增长中最突出的“亮点”。从行业效益看,汽车工业2002年对整个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19.3%,位居各行业之首。

(2)汽车产业已成为我国工业第五大支柱产业

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已由过去机械工业中的一个小行业发展壮大为国民经济中的主要行业之一,汽车制造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1990年,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占工业的比重为2.2%;1995年为3.3%;2000年为3.9%;2001年和2002年,这一比重提高到4.4%和5.2%;到2004年一季度,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占工业的比重再度提高到6.2%。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占工业的比重上升趋势更为明显:1990年和1995

年,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占工业的比重为3.6%;2000年为3.9%;2001年至2004年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占工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到5.7%、7.8%和10.3%。汽车制造业税金总额占工业的比重税金也由1990年的1.1%提高到2004年一季度的6.4%。

从行业位次看,按销售收入排名,汽车制造业1990年列第15位;1995年列第11位;2000年列第10位;2001年超过食品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列第8位;2002年超过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列第7位。2004年一季度,汽车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纺织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位居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行业、黑色冶金行业和化工行业之后,首次成为我国工业第五大支柱行业。

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业位次变化表

汽车制造业按利润总额排名的位次升幅更为明显,1990年列第12位;2000年位居第5位;2001-2002年位居第4位。2003年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利润总额一举超过电力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之后,首次位居行业第2位。

(三)汽车行业的特征分析

1、汽车行业技术特征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由其生产技术特点及其在人们需求结构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1)行业的技术特点

A、产品对技术的要求很高

从产业地位来看,汽车工业是最终的消费品,位于产业链条的末端,或者说位于产业金字塔的顶端,但同其他消费品相比,汽车具有很多独一无二的特征。以轿车为例,它最少由两万多个零部件组成,价格即使是中低档轿车,也在1万美元以上,产品对技术的要求很高。

B、产品是当代高新技术的结晶

从汽车产品的技术特点看,每辆汽车都是当代高新技术的结晶。汽车工业是应用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生产线最大的产业,现代轿车也运用了大量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电子技术。汽车工业不但和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纺织等产业休戚与共,而且延伸到商业、维修服务业、保险业、运输业和公路建筑等行业。同时汽车是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先驱,是大批量、高效率、专业化、标准化产业的代表。

(2)当前汽车行业的主要技术

A、三点式安全带——各国以立法强制使用,交通意外中扣上安全带可降低五成死亡率;

B、安全气囊——安装在驾驶员、乘客的前面和侧面,当汽车与前面的障碍物发生碰撞时,能在瞬间凭巨大的惯性力,打开相应机构迅速充气、膨胀,一次达到缓冲作用,其安全系数比安全带更高;

C、防抱死制动系统(ABS)——当紧急刹车时,强大制动力令轮胎锁死失去附着力而失控,而ABS可以在刹车时令四只轮胎不被锁死,保持附着力并保持转向性能;

D、汽车空调——将家用空调引入汽车,实现了舒适驾驶;

E、一体化车架——传统的车架重量大、灵活性差、耗油高,同时车壳与底盘之间的空隙对行车舒适性、抑噪及吸振也有一定的影响。一体化车架减轻了车身重量,车壳与底盘之间空隙的消除也增加了汽车行驶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F、顶置凸轮轴(OHC)——现行发动机阀门放置形式主要是顶置凸轮轴式,它已基本取代了顶置气门式(OHV),OHC发动机使发动机转速极限大大提升;

G、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燃油喷射系统中燃油喷射量由空气流量等因素控制,以最佳比例把燃油用油泵喷入,能形成最佳混合气并降低油耗。传统的燃气供给系统化油器已经被淘汰;

H、可变阀门开合系统——它推进了具有高性能的小容积发动机汽车的研制和生产;

I、自动变速器(AT)——提高了汽车使用的便利性和安全可靠性,尤其是对新手和女性车主;

J、涡轮增压器——涡轮增压技术现已相当普及,它打破了只有高排气量发动机才有大马力的定律。

(3)汽车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21世纪汽车技术领域的追求目标是:节能、清洁、安全、智能。

A、节能性: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短缺和危机。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大量地被汽车所消耗着,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能源并尽量地节约能源是汽车技术的一个未来发展趋势。①开发采用新型能源的汽车,部分替代传统以石油制品为燃料的汽车,如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燃氢汽车、甲醇汽车、混合汽车等;②设计出更合理的车体外形,以减少阻力、降低油耗、提高燃料经济性;③使用高新材料,如陶瓷、塑料、复合材料、铝及铝合金,生产较为纤巧的悬挂系统和较小的发动机、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研究表明,只靠减轻车身质量可减少油耗31%,靠改善发动机性能可减少油耗18%,靠减少滚动阻力可减少15%。

B、清洁性:汽车行驶排放的大量废气一直是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在越来越注重环保的现在,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政策和措施,限制汽车尾气和噪声污染、鼓励和发展清洁汽车。①通过提高汽、柴油的清洁度以及发展天然气、电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产生污染物的来源,从而达到防止环境污染的目的;②改善发动机的排放技术和废气净化技术以及漏气、蒸发物控制回收技术;③通过噪声排放控制技术控制噪声污染。

C、安全性:汽车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为人们的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安全问题,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保证驾驶人的安全也是汽车生产商着力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①采用高弹性复合材料、特殊钢材增强汽车的抗撞击能力;②运用雷达扫描防

碰撞警报系统确定车与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保证行车安全;③研制新型警报系统,检测并监督驾驶员在操纵转向盘时的动作变化,提醒并避免驾驶员进入半睡眠状况,影响行车安全。

D、智能化:智能电子设备和通信技术的应用是汽车越来越拥有智能化的特征。①传感器和卫星导向装置(全球卫星地位系统GPS)使驾驶员在进入一个陌生地域时,不用地图,就能得到当时交通道路状况下的最佳行驶路线;②多台微型电脑的组合使未来汽车逐步具备人脑功能,如自动识别道路、自动驾驶、自动检测汽车运行状态和空调、音响、车门车窗开闭以及遥控家中电器设备。

2、汽车行业经济特征

(1)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

众所周知,汽车生产的前期投入经费是相当巨大的,其中包括厂房建设、设备安装和调试、产品研发以及人员培训等等。以上汽集团与美国通用合资创立的轿车生产基地为例,其初期设计规模为10万辆,总投资金额为15.2亿美元,初期投资金额为7亿美元。同时,随着行业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张,企业的资本投入将成倍的增长。

(2)行业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成本较高

汽车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建立并拥有强大的研发力量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了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一般来说,汽车的研究开发须历经市场调研、概念设计、原型开发、产品制造、样车测试、售后服务六大环节,每一环节都十分复杂,要求相当强的专业性,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由于汽车行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汽车其实是众多高新技术的结合体,各种新材料、新设备、新型配套产品在汽车上的使用数量和质量可以明显地反映出汽车技术发展水平的高低。

(3)行业的规模经济明显

汽车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其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当汽车生产达到相当的产量时,固定成本的摊销会令平均总成本明显下降,从而形成了资产专用性规模经济。有关研究表明,轿车达到规模经济的产量为20万辆,轻型客车为10万辆,大中型客车为5000辆。

(4)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

由于汽车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同时规模经济使得已有的汽车生产商占据了一定的成本优势,因此后期进入汽车行业的企业面临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导致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障碍和壁垒。

(5)政策对行业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

A、国际其他国家对汽车行业的政策

由于汽车工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各国政府,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例如马来西亚、巴西等)的政府都对本国的汽车工业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参与,只不过是参与程度深浅不同。

现在可以看到的最突出的例子便是日本政府扶持本国汽车工业发展。战后日本政府对汽车工业实施了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各大银行提供资金,使日产、丰田和五十铃这样的大公司免遭破产灭顶之灾。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对汽车工业制定了优惠的金融和财政政策,在各方面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提供低息贷款让汽车公司更新设备,分别于1951、1956年对汽车制造和零部件企业实施特种折旧津贴制度。之后,通产省免除了汽车工业从国外进口机床设备的关税。同时,政府在汽车工业结构合理化,产品发展方向,打入国际市场等方面施加影响。

另一个众所周知政府扶持汽车工业发展的例证是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政府拯救美国第三大克莱斯勒公司。当时的克莱斯勒公司由于经营不善,面临倒闭危险。如果让其倒闭破产,不仅美国汽车工业,甚至整个美国经济都会受到冲击,其结果是大批工人失业,大批的供应商也会陷入困境。美国政府当然不愿看到这种情况。因此于1979年12月通过了“克莱斯勒公司贷款担保法案”出面为克莱斯勒提供财政担保,使公司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设备更新和产品调整。

最新的例证便是韩国。该国政府对汽车工业发展的设想,可以说基本是按照日本的模式在搞。但由于国际经济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在经济效益上韩国的发展似乎未能取得像日本那样效果。

B、我国政府对汽车行业的政策措施

我国中央政府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思想。国务院于1994年颁布了《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决定,“努力加快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的发展,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期出台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要求“汽车工业在本世纪末打下坚实的基础,力争到2010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迅速的发展。”为配合具体实施国家的产业政策,汽车行业主管部门1995年配套制定了《汽车工业“九五”规划纲要》。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坚定决心。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战略决策完全是基于对今后数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的考虑。根据工业发达国家发展经济走过的路来看,必须要有若干个支柱产业来带动国民经济起飞,这是已被各国经济发展历史所证明的。

汽车工业对一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之大已在多国得到证实。许多国家的政府针本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鼓励、支持其健康发展,为本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中国发展现代汽车工业正是在别国鼎盛时期起步的,困难之大不言而愈。面对世界上许多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也必须有自己的发展方针,要在夹缝中寻找出路。

以上分析可以说明,正是由于汽车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有着重要地位,有关政府不愿看到本国汽车工业萎缩或崩溃并给其他行业带来的强烈冲击,因而不得不在汽车工业面临困境时出面扶持一下。显而易见,政府最终目的是想通过扶持类似像汽车工业这样的支柱产业来保证本国经济稳定向前发展。

(四)从我国汽车行业中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分析信贷产品

从目前汽车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石油资源的日趋紧张,汽车产品在燃料上的技术投入将是今后汽车产品改进的一个重点。2004年,汽车行业在这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比如“超越三号”成功研制和外资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大规模进入。从能源的因素来考虑汽车产品的技术创新和改造,这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汽车行业推出新品的一个卖点。因此,我们建议银行可以在企业进行这些研究投入时给与资金的支持。

1.“超越三号”成功研制

2004年11月初,由同济大学研制、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燃料电池发动机的“超越三号”获得成功。

在刚刚结束的“必比登挑战赛”上,由同济大学与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开发的“超越二号”燃料电池轿车参加了七个项目的测试和比赛,其中五项成绩为A;同样是由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清华大学“863号”燃料电池大巴取得了总成绩分组排名第四的好成绩,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好评。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试制成功的第三代轿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于10月23日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863节点考试,并于10月29日装上“超越三号”。考试结果显示,“超越三号”各项指标都比“超越二号”有了显著的进步。

由于石油供应日趋紧张、原油价格飙升,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各大跨国公司在中国示范、开发燃料电池动力汽车的进程也陡然加快。这一方面预示着燃料电池技术日益成熟,产业化已为期不远;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燃料电池业的发展已经引起国外竞争者的戒备,希望保持国外燃料电池技术在中国的优势。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全力以赴推进燃料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国真正拥有世界水平的燃料电池技术,加入新一轮氢能经济的国际竞争与合作,避免重蹈中国传统汽车工业从自主发展到全盘引进的覆辙。

超越二号超越三号

净输出功率kw3644

最大稳定净输出kw4048

重量kg322275

重量比功率w/kg112160

体积占用半个行李箱不占用行李箱

2.外资介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计划

外资最近高调介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计划的举动,被市场人士看作是中外力量重新整编的信号。围绕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方向,中国的汽车产业已陷入了另一场与外资之间橄榄带剑的纠缠之中。

863转型

国家下阶段863计划执行与以往不同,一切研发与市场接轨,换句话说,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谁能做就让谁做.国家863电动汽车专项计划第一期的工作基本会在今年年底结

束,氢动力作为替代能源的发展趋势有进一步加强的迹象。863新阶段的任务是如何落实配套设施和政策环境的问题,目的在于扩大可替代能源的使用比例。

2004年11月3-4日,由国家科技部863能源技术领域办、专项总体组组织的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零部件集中验收会议在北京召开。专家们认为,尽管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多数课题在一些项目上有所突破,有些甚至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从整体上来说,跟美日欧相关先进技术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

按照国家863电动汽车专项第一期计划“三横三纵”研究开发模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重点是开发大型客车,提高公共交通和城市间长途交通客车的燃油经济性,规划2005年完成产品开发,2006年投放市场;燃料电池汽车是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目前研究开发的热点,同样也是我国重大专项的研究重点。

国家下阶段863计划与以往不同,一切研发与市场接轨,换句话说,谁能做就让谁做。在中外合资的过程中采取国际招标的方式,双方签订的合同决定了研发成果的占有和转让方式,即使是转让也是让市场来确定价格。“当然在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上,政府决不会含糊。

配套设施如加氢站的建设如果不能达到同步,市场的发展很难说已经培育成形。技术的突破并不代表商业化实施的可能性。

外资热情

外资巨头在中国跑马圈地,事实上从全球范围来看只是一种尝试。由于新能源车的技术和成本问题还未完全解决,市场的推广根本不可能在短时期内产生优势。

外资巨头已难以掩饰进军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勃勃野心。今年10月中旬举行的“必比登大赛”就清洁能源汽车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一次全面试探。包括通用、丰田、戴姆勒-克莱斯勒在内的全球40余家知名汽车厂商,携带400余辆以氢气、柴油等各类能源为动力的汽车齐聚上海,随之而来的是300多名来自全球各大洲的政府高层和政策制定者。

在接下来的短短的两三个月里,国内的汽车厂商仿佛突然觉醒了,原本被认为商业化有待时日的燃料电池车产业,随着外资大举进入的步伐而变得热闹起来。

早在9月15日,丰田汽车就与一汽集团组建合资公司,并在北京举行了“一汽·丰田混合动力汽车合作项目签字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于2005年年内在中国生产丰田混合动力汽车Prius。尽管明年在中国上市的Prius由于缺乏相关配套,且造价较高,产量不会太大,短期内对整体汽车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但业内认为其更大的作用在于对厂商的心理暗示。

这还仅仅是国际大鳄窥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冰山一角。

10月30日,通用和上汽集团就未来可替代能源发展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计划于2005年第一季度开始在中国进行为期两年的燃料电池车示范运行项目。此外,上汽集团正积极准备参加将于2005年第四季度开始的中国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商业化示范项目的竞标。通用汽车将全力支持上汽集团,并提供目前通用汽车最先进的燃料电池驱动系统。

大众也找到了合作者,10月12日与同济大学以及德国IAV公司在上海签署的三方合作备忘录,是大众在华第一个燃料电池车研发项目。该合作项目将以大众汽车提供的途安电动车平台为基础,采用国产的燃料电池组及高能电池,根据相关的国内国际标准开发出适应中国行驶条件的燃料电池示范车辆。

外资巨头当前的跑马圈地,事实上从全球范围来看还是一种尝试。由于新能源车的技术和成本问题还未完全解决,市场的推广根本不可能在短时期内产生优势。

本田就是这个市场外的旁观者。虽然在美国环保局最新公布2005年最省油的车型中,本田思域混合动力系列占据第4~7位。本田何时引进混合动力车,将取决于市场。现在混合动力车的中国市场还没启动,本田不会贸然引进,如果混合动力的成本能够降下来,本田在全球市场推广混合动力车是必然的事情。

民间角力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处于初级阶段,国家除了提供必要的研发资金,更重要的应创造这个产业发展的机遇和环境。

在技术标准的制定上,美日等国均表示要不遗余力协助推进“国际标准化”的进程。以燃料电池为例,由日本经济产业省提议,丰田汽车、松下电器、东京煤气、三洋电机等在燃料电池开发方面有实力的企业联合组建了燃料电池开发公司;而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

德国宝马汽车公司结成了燃料电池汽车开发联盟,这些大企业联合体将在合作研发的名义下逐渐“垄断”燃料电池标准。

不过在中国有一股来自民间的力量在与之抗衡。国际电工学会(IEEC)已经开始组织和实施燃料电池的国际化标准的建立,而国内燃料电池技术标准项目的主要承担者之一--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也派出了技术代表对于标准的撰写和修订提出中国专家的意见。

中国也开始制定自己的燃料电池技术标准,并且已经立项,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燃料电池技术标准项目的主要承担者之一,目前已经完成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块的草稿并已进行了第一次修订,正在进行撰写的还包括燃料电池系统标准、便携式燃料电池移动电源标准等。

我国新能源主要由国家组织和投资、在高校研究所进行开发,由于投资一个即使国际上也未见前景的领域,要面临很大风险,所以大企业很少投入很大人力和物力,这就使得中国在这方面的声音很弱。

相对于产品标准的制定来说,核心技术的专利权更为关键。到目前为止,上海神力已申请国内外专利达155项,其中有11项是美国专利。对于标准的垄断很容易因为技术的更新而被突破,所以需要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处于初级阶段,国家除了提供必要的研发资金,更重要的应创造这个产业发展的机遇和环境。比如加大燃油税、提高排放标准,对购买新能源车进行补贴等等,这个阶段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只要找准市场切入口,新能源车是可以在中国实现量产的。11月13日长安集团一位高层首次向外界透露:其一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电动汽车也有望于明年初下线。最迟明年,神力科技与苏州益高电动车厂合作的几百辆游览车和高尔夫球场车也将行驶在人们眼前。

(五)2004年汽车行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1.2004年汽车行业发展情况

2004年我国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都突破500万辆。其中轿车产销量220-230万辆;全行业销售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汽车行业今年运行的主要特点是:产销量保持增长,增长率回落;轿车是增长主体;成本增速高于销售收入增速;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几乎所

有的国产轿车都降价。

今年中国汽车行业运行呈现五大特点:

一是产销保持增长,增长率回落。今年1-11月汽车产销总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继续增长,但增速有所回落;

二是重型载货车带动载货车增长。今年1-11月重、中、轻、微型载货车销售量同比增长分别为:45.76%、25.29%、18.69%和24.18%;

三是汽车零部件出口增量显著。1-9月汽车零部件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0%。但进口量仍然高于出口,特别是变速箱的进口继续猛增,进口金额高达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

四是成本增速高于销售收入增速。从2004年年初至今,全行业产品销售成本的增速始终高于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速,因而使盈利下滑明显。1-9月全行业产品销售成本同比增长23.4%,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76%,销售成本增速高于销售收入增速2.64个百分点。成本增速高于销售收入增速导致了全行业利润增速持续下降;同时还导致了全行业工业增加值的下降。

五是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剧。今年以来,轿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其突出特点是价格竞争,几乎所有的国产轿车都降低了售价。降价方式也比去年有所改变,今年增加了全线降低价格方式。2004年6月16日,上海大众宣布将全系列6款共30个车型全面下调车价,降幅从0.3万元到1万元不等,平均降幅约7%;一汽大众也宣布其大众品牌车型全面降价,其中新捷达、宝来、高尔夫平均降幅达1万元至1.2万元。目前,小型轿车(排量小于1.6升)价格基本与国外接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监测的企业间商品批发价格变动情况显示,9月份轿车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8.3%。

2.2004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目前汽车产业发展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汽车产业的超速发展固然有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但来势汹涌,不仅宏观规划部门始料不及,业内人士也无充分准备。惊喜之余,仓促上阵,战略战术上都未及细究,因此出

现了一些值得严重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国已经成为汽车大国,但离汽车强国还相距甚远。

合资、合作加速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导致了我国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国际汽车集团。目前,我国汽车工业除了在载货汽车和客车方面具有若干自主品牌和相当的研发能力外,在标志汽车专业水平的轿车方面研发能力很弱,在关键零部件方面几乎是空白。可以说,我国汽车工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对国际汽车集团依赖性很强的“大国”,而不是可以自立的“强国”。

我国汽车生产大国是以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为支撑,甚至可以说是以局部牺牲国内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在2002年世界前10位汽车生产大国中,只有我国汽车的国内销量比例高达99.1%。这说明我国汽车工业没有形成真正的国际竞争力,尚处于某些保护条件下的替代进口阶段。要说“大国”,其实产量也不太大。我国全部整车只相当于一个中等国际汽车集团的规模,而这其中还包括了近四成的资产与超过五成的利润为国际汽车集团所有。专家评论,我国目前汽车工业与美国1924年汽车工业规模相似。国人切不可为“大国”而陶醉!

当然,中国汽车工业尽管暂时还不强,但做大了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值得称道。但做大不是目的,做强才是我们的追求,而且只有做强了才能持续发展;当然,为了做强也应从做大开始,做大了才能有积累,有了积累才有能力追求新的目标,但切不可以大自居。中国一直就很大,但过去总被人瞧不起,受尽欺侮;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令世界刮目相看,不是因为大,而是因为强。

其次,我国汽车产业尚未形成合理的构架。

改革开放后,随着汽车工业合资项目的增多,中国汽车工业已自然形成以中外合资为基本特征的构架。但中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模式仍很不清晰,体制格局与利益分配格局是未知数,合资企业的话语权与分配矛盾会越来越突出,国民关注的焦点问题如自主问题、品牌问题、内外资政策差异等均未破题。目前,确实没有一套合理的目标构架,能够真切描绘出中国汽车产业的明天。

汽车整车产能的迅速扩大,营造了汽车业的繁荣景象;KD组装之风,编织了汽车企业可以在极短时间建成投产的神话;新车型频频推出,让消费者目不暇接,四处打探新车的

汽车行业深度研究

汽车行业深度研究 Jeffo(20120405) 一、 行业概况 1.汽车产业链 a)相关上中游行业: i.焦煤—钢铁 ii.石油—化工 iii.动力煤—电力 b)原材料 i.钢板、平板玻璃、橡胶(轮胎)、塑料、涂料、纺织、动力 c)终端需求部门 i.乘用车,私人购买成为主力 ii.货车:房地产投资、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物流 2.行业结构,每个外资公司在中国乘用车行业最多只能有2个合资企业伙伴 国际汽车商 国内合作公司 国内集团 国外合作公司 通用 上汽 上汽集团 大众、通用、菲亚特 丰田 一汽、广汽 一汽 丰田、大众、马自达 福特 长安 长安 福特、铃木、马自达 大众 一汽、上汽 广汽 本田、丰田 马自达 一起、长安 北汽 现代、戴姆勒奔驰 菲亚特 上汽 华晨 宝马 铃木 长安 东风 日产、本田、起亚、标志 戴姆勒 北汽、福汽 a)国内合资轿车厂商几乎没有新产品研发、车型均需从外方合作伙伴处引进,所以外 方合作伙伴的技术能力和合作唯一性,将极大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b)作为外资在中国的唯一轿车生产基地,上海通用、长安福特的新产品推出的潜力 更大,相对而言上汽集团和长安汽车的成长性更强; 3.汽车行业分类及国内市场格局 汽车 行业 汽车 制造 整车制造 100% 乘用车 75% 轿车 55% SUV-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 四轮驱动越野车 5% MPV-多功能乘用车 商务车,可乘5-7人 2% 交叉乘用车-微客 14% 商用车 25% 客车 3% 货车 22% 零部件制造 汽车 新车销售 4S店

销售 二手车销售 二手车市场 售后及其他维修服务 4.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 统计的数据,2011 年全球汽车产量达到8,010万辆,同 比增长3%。2011 年亚洲汽车产量共计4,060 万辆,欧洲汽车产量为2,110 万辆,美洲汽车产量为1,780 万辆。 5.全球主要汽车集团及其联盟的市场份额 主要集团 10销量 占比 主要集团 10销量 占比 丰田汽车 850 11% 福特汽车546 7% 大众集团 772 10% 菲亚特 391 5% 通用汽车744 10% 本田汽车 363 5% 雷诺日产 627 8% 标致雪铁龙 321 4% 现代起亚603 8% 铃木汽车 285 4% 前十合计5502 72% 全球销量7606 100% 6.国内主要汽车集团的市场份额 主要集团10销量占比主要集团09销量占比 上汽集团 362 20% 广汽集团 74 4% 东风集团 277 15% 奇瑞汽车 68 4% 一汽集团257 14% 比亚迪汽车 52 3 长安集团 238 13% 华晨汽车 50 3% 北汽集团 150 8% 江淮汽车 46 3% 前五合计1284 70% 前十合计1641 92% a)相对其他行业,可知我国的汽车行业集中度已经比较高,特别是前5大汽车集团占 据了国内市场的70%; b)对比发达国家的汽车行业可知,美日欧韩等国家的汽车龙头只有1-2家左右,可知 我国未来汽车行业的集中度还会进一步提高; 7.1999-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从180万辆增长到1364万辆, a)10年内增长6.4倍,CAGR20% b)2010年汽车产量1826万辆,世界第一,占比24% 8.2011年,中国汽车产销1842万辆和1851万辆,同比增长0.84%和2.45%。 a)乘用车产销1449万辆和1448万辆,同比增长4.23%和5.19%; b)商用车产销393万辆和403万辆,同比下降9.94%和6.31%。 9.国内汽车行业现状 c)乘用车领域 i.合资品牌占主导,自主品牌处于发展初期 ii.国内汽车5大集团: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 d)商用车领域 i.自主品牌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是市场主导力量 ii.重型卡车、大型客车市场竞争结构清晰 iii.中低端卡车、客车竞争结构相对混乱

专用车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专用车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2015年05月05日 2015年,受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全面执行柴油车国Ⅳ排放标准,环保标准进入执行最严厉时期,加上春节放假,需求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专用车产销量同比遭遇双下降,其中产量下降近10个百分点,销量下降超过50个百分点。 ● 专用车细分市场行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细分,我国专用车行业的竞争也更加激烈,除传统的专用车企业之外,新加盟者越来越多,如主机厂(整车企业)、重型机械行业、新增的专用车企业等,而且后来者的市场呈现迅速漫延之势,如2015年1~2月份统计到的销量在百辆以上的主机厂的合计销量已经占到期间专用车市场总销量的62.52%;机械行业如中联重科、徐州工程机械和三一重工合计市场份额达到5.30%。 另一方面,为了做大做强专用车,主机厂纷纷把具有产品、地理位置双优势的专用车企业收入翼下,如东风、中国重汽等,从而实现产品成本的最低化。 ● 专用车行业产品、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首先,目前我国专用车产品主要以运输类为主,如厢式运输车、仓栅式运输车,两种车型的总销量占到专用车总销量的70%左右;工程建设类专用车为辅,目前该类车型在全国专用车总销量的占比在5%以上;最近几年,专用用途的专用车不断涌现,但销量相对较低,如抑尘车、除霾车、地震排列车、固井车、防暴车、压裂车、氮气发生车等。 其次,我国在专用车生产上缺少品牌和技术。主要体现在发动机技术、产品结构上。可喜的是国内企业已经在与海外发达国家开展合作,且目前处于技术引进和消化阶段,并正在走向海外,如东莞市永强与意大利VE公司就新能源全地形特种汽车技术的合作;东风与德国史密斯在半挂车上的合作;冰熊与美国皇冠芝加哥和贝雅两大公司在冷藏车技术上的合作;华晨与与葡萄牙卡伊卡诺就机场摆 渡车等开展的合作,目前华晨的机场摆渡车相继走向尼日利亚、葡萄牙、伊朗等国。 第三,我国正在成为专用车的研发和制造中心,而且专用车产品结构将发生变化。如工程类专用车由于建设任务的完成需求将减少,与人们生产密切相关的专用车和物流运输将成为主力;由此将引导专用车企业逐渐分为产量大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和产量小但技术含量很高的企业两大类。专用车企业数量也将有所减少。

汽车产业研究分析报告

汽车产业研究报告 3民营资本“扎堆”微轿,不要只看利益不见风险4 我国为柴油车确定尾气达标“时间表”5 行业前瞻6 跨国车商在中国赚取“暴利”能持否?6 想完全依靠引进发展壮大,绝对是“异想天开”6 2002中国轿车市场回顾7 2003年中国汽车业猜想8 10 广州本田的做法是在“刀口添血”10 车市终于开始趋于理性10 现在的汽车广告都宣传什么?11 12 13 今年首批进口许可证将于4月底下发13 美伊战争可能会造成进口车价格波动13 美伊战争打响,美汽车销量受到严重影响13 北京旧车有了售后服务13 北京车辆经管更加人性化13 最新技术14 价值3000万的环保概念车亮相华南14 武汉电动汽车领跑全国14 新型车用蓄电池投入生产14 燃气发动机有了专用润滑油14 标致雪铁龙携福特推出两款直喷柴油发动机14 美发明汽车内置防撞感应器15 汽车语音导航仪悄然入京15 生产厂商15 一汽、海马上演“角力”大战15 东风公司将努力开拓国际市场16 北京吉普可能要造轿车16 福田汽车南方销售公司成立16 东南谋求做强做大17

海峡两岸汽车工业合作进入崭新领域17 新版别克GL8将引发MPV市场新一轮竞争17 国产宝马年底前可能上路17 上海大众对帕萨特的经销策略让人费解18 上海大众将停产高尔7.5万车型18 金杯、依维柯未吸引眼球也忙着“改脸儿”18 爱丽舍运动版“叫板”宝来18 红旗世纪星2.4正式上市售价25.9万元19 威姿价高和寡末销售平平19 高尔夫年内将在华生产并投放市场19 经销渠道19 北京将建国际汽车博览中心19 进口车出现新销售方式——期货19 西南首家大型汽车超市于3月31日在成都“开幕”19 新疆赛博特汽车城开工奠基20 日本“黄帽子”将进入中国20 配件供应20 零部件供应瓶颈不破,“汽车国产化”空谈20 相关行业20 扬州将办国际汽摩配件展20 上海4月车展预热21 武汉国际车展十月举行21 广州国际车展拟年年办21 中国汽车服务业的十大商机21 汽车工业拉动我国金属市场21 6种车的低速冲撞实验21 实用手册22 春天汽车养护方法漫谈22 23 23 汽车消费心理发生六大转变24 市场数据24 北方汽车市场新车报价(3月16日—22日)24 北方汽车市场销量排行(3月16日—22日)25 北亚销售行情指数(3月17日—23日)25 北京中联汽车市场销售排行榜(3月14日—20日)25 由于美伊爆发战争,燃油税政策可能会延缓出台。该政策一改我国目前燃油税征收定在生产阶段(即出厂时)定额收取的方式,而按国际惯例,在消费阶段(即在加油站加油时)征收燃油税。有关专家称,燃油税政策的出台,

2018年汽车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汽车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3

目录 第一节乘用车:增速下行、行业分化 (4) 一、优惠政策退出、关税下降,行业承压 (4) 二、自主品牌强者恒强,豪华车渗透率提高 (7) 第二节新能源:补贴退去,主流车企优势明显 (13) 一、过渡期内,销售超预期,新车高端化明显 (13) 二、政策护航,行业景气度无忧 (16) 三、后补贴时代,竞争加剧 (18) 第三节商用车:重卡持续高增长,关注新能源客车龙头 (21) 一、重卡:持续高增长,全年销量有望破百万 (21) 二、新能源客车:行业分化,关注龙头 (25) 第四节零部件:关注上汽、吉利、大众产业链 (28) 一、当前零部件估值存在下行风险 (28) 二、关注上汽、吉利、大众产业链 (30) 第五节风险提示 (34)

图表目录 图表1:我国乘用车年销量(辆)、增速 (4) 图表2:我国乘用车月销量增速 (4) 图表3:我国汽车进口量(辆) (5) 图表4:我国汽车产品进口金额(亿美元) (6) 图表5:2018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前十家生产企业销售情况(万辆) (7) 图表6:上汽通用五菱中宝骏品牌占比逐年提升 (7) 图表7:自主品牌分车型渗透率情况 (8) 图表8:国内豪华品牌销量(万辆) (9) 图表9:2017年中国复购用户汽车品牌国别选择 (10) 图表10:2017年中国复购用户购车价格区间变化 (10) 图表11:豪华品牌分层销量占比 (11) 图表12:BBA国内销量(万辆) (12) 图表13:2018年豪华品牌新车上市计划 (13) 图表14: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辆) (14) 图表15:2018年新车产品力提升明显 (14) 图表16:电动车续航和带电量明显提升 (15) 图表17:18年4月结构升级明显 (16) 图表18:热销电动车新能源积分情况 (17) 图表19:限牌城市销售占比持续下降 (18) 图表20:2017及20181Q新能源整车上市公司业绩 (18) 图表21:造车新势力融资及车型情况 (19) 图表22:国内外主力新能源汽车对比 (20) 图表23:2017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 (20) 图表24:2018年1-4月新能源汽车车企销售排名 (21) 图表25:我国重卡月度销量(辆) (21) 图表26:重卡分种类销量(辆) (22) 图表27:2016年超载标准后单车运力下降20%左右 (23) 图表28:国三柴油机主要技术路线比较 (23) 图表29:多地禁行国三车辆 (23) 图表30:2016年重卡按排放标准保有量构成(万辆) (24) 图表31:重卡销量预测(万辆) (25) 图表32:2017年新能源客车补贴方案 (25) 图表33:2018年新能源客车补贴调整方案 (26) 图表34:2017年新能源客车销量结构 (26) 图表35:2018年1-4月新能源客车销量结构 (27) 图表36:中国汽车销量(万辆) (28) 图表37:WIND汽车行业单季度ROE(%) (29) 图表38:上汽乘用车销量(万辆) (30) 图表39:吉利汽车销量(万辆) (30) 图表40:乘用车月零售销量(辆) (31) 图表41:乘用车累计零售销量(辆) (32) 图表42:大众集团主要新车(含换代)投放计划 (33) 图表43:今年上半年一汽大众四家新工厂建成并投产 (34)

重型专用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重型专用汽车市场进展趋势分析 1 专用汽车进展现状 我国专用汽车的应用尽管较早,但全面进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比发达国家晚了近30年:通过20余年,我国专用汽车进展专门快,已成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运输与作业装备,同时有着良好的进展前景。 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在运管部门登记注册的货运车辆为924.6万辆,平均吨位只有3.39t。载货车中,一般载货汽车占90%以上I一般载货车中,大于8t的重型车占了整个运输车辆的32%,集装

箱大件运输车、罐装车及冷藏车等专用汽车辆,仅占5%左右。5%的专用汽车中,老旧车占了25%。 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资料,近年来,我国专用汽车年销量为:2000年29.52万辆、2001年33.27万辆、2002年48.52万辆、2003年44.54万辆,2004年近50万辆。2003年,我国共生产各种专用汽车291778辆,其中自卸车87740辆、箱式专用汽车64075辆、牵引汽车46470辆、罐式专用汽车33094辆、特种结构专用汽车15444辆。2003年,我国公告的专用汽车企业551家(最新资料2004年为517家),其中按产量划分100辆规模以内企业189家、300辆以内317家、1000辆以上104家、2000辆以上59家专用汽车销量要紧集中在自御车、厢式车、牵引车和罐式车方面;其中专用载货车生产企业有400多家。据汽车公告目录等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专用汽车品种约1700个,专用汽车已占商用车年产量的20%-25%。 专用汽车呈现出向厢式化、重型化、智能化、高档化、多极化进展的趋势,其中表现比较明显的是:一般物资运输箱式化,专用汽车运

汽车零部件销售行业分析(权威版)分析

一、汽车零部件销售行业分析 1.行业分析 汽车后市场目前在成熟的汽车大国如美国、日本等国家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在这些国家或地区,按照收益比例来计算,整车销售利润通常不足20%,而在汽车零配件、维修养护等汽车后市场中产生的利润超过70%。中国已然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另一方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0多万家,从业人员接近千万,2014年汽车零配件市场销售1.68万亿,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规模产值可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但我国汽车零配件总产值与汽车整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比值仅为0.7:1,远低于国际标准的1.7:1。 目前,汽车主机厂四十多家,维修商户(包括4s店)48万家,汽车后服务领域大举迈入互联网时代,B2C、B2B、O2O,未来10年还将保持年增长率20-35%!无论从市场前景、规模还是利润来分析,无一不显示汽车零配件行业发展尚存无限发展空间。 2.目前渠道 众所周知,尽管各大汽车厂商在整车销售上争夺的异常激烈,但在汽车零配件供应等后市场服务上,面对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各大主机厂在对于汽车配件销售这一块作法很是一致,以汽配分销为例,纯正维修件分销经营是由主机厂来主导的,大多是通过汽车4S店来直接销售给终端客户,从而获取高额的零配件销售利润。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加大、车主对后市场认知度的提高,单靠4S店垄断售后市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终归是要回到公平、公开竞争的层面。 4S店之外,以汽配城为主要形式的汽车零配件代理分销渠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汽车零配件及用品的销售渠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大约有20多万个汽车配件销售商店在销售各种汽车零配件,而且他们大都集中在各地的汽配城中。但是由于目前汽配市场普遍缺乏行业管理标准,管理制度上存在很大的缺失,政策上也缺乏进行必要的引导,其现状是经销商的数量大,规模小,素质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假冒伪劣配件充斥市场,这样的结果

中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通常,汽车带给我们喜悦和方便,因为现代汽车既具美感,又经济实用,但汽车的实用性只有在公路交通顺畅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实现。遗憾的是,许多居住大城市的中国人在拥车之后,并不能真正享受到更高的生活质量和便利,原因就是堵车现象令人心烦。 如今,生活日益富足的中国人当中,有很多人巳经圆了拥车梦,或正在编织拥车梦。再加上中国开放门户,降低进口汽车的关税,允许更多优质而又低廉的外国汽车进入中国市场,这会让更多中国人的拥车欲望得实现。于是,在汽车业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前,人们或许应当关注,因汽车消费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会成为今后中国汽车生产和消费的一个巨大障碍。 例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中国道路上每天有680 人丧命,远远高出作为全球汽车大国的美国,每天死在道路上的115 人。另外,中国因汽车污染所造成的环境破坏问题也日益严重。 除了环境污染之外,汽车增加带来的其他社会和环境问题还包括能源消耗上升、交通拥挤、有车者炫耀财富和权力,大规模修造道路造成农地减少,引起农民不满等等。 如果中国不能在汽车需求大量暴增前做好准备,则汽车带给中国人的将不是喜悦和便利,而是更多的烦恼和寸步难行。另外,中国也不得不因汽车消费上升而加快在世界上寻找更多的能源。 中国则在近几十年来,因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渐提升,加上文明的进步,社会和环境都有极大的改善,但是改善的速度赶不上经济步伐。具体而论,以前因愚昧而破坏生态环境(比如滥砍树木)的现象,如今已受到遏制,但追求物质文明却又悄然带来另一种环境破坏(如汽车造成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所以,当中国向第一世界挺进时,也应当在社会共识和价值取向之中,纳入更多第一世界的要素。使用汽车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同工业生产所制造的环境污染不同,前者的社会成本是很难量化的。因应汽车消费所造成的社会成本,不像对付工厂将污水排入江河那样简单。 因此,中国需要一个超然的权力部门来设计中国汽车使用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既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和环境效益。比如中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减少公家车措施,就可以演变成为一项很好的制度。 为了减轻道路压力,中国各级政府正在大力兴建道路,而修路的投资一般通过收取过路费来回收,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对个人而言,当用车的效用远远大过边际成本时,只要堵车所造成的成本在可承担范围内,拥车还是划算的,而那些公家车使用者,根本就不需多考虑用车的成本。 一旦消除公家车消费的弊病后,用车者和汽车厂商都理应承担社会和环境的成本,就好比日本的做法,向用车者索取高额的过路费,迫使更多人使用公共交通代步。索取的费用再进一步用于建造更多的道路,或治理环境污染,由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让汽车所造成的种种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 目录 第一章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行业发展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一、行业政治环境因素分析 二、行业社会环境因素分析 三、行业技术环境因素分析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9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 (4)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5) 二、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 (7) 1、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概况 (7) 2、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概况 (9) 三、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格局与市场化程度 (11) 四、行业主要企业及其市场份额 (13) 1、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13) 2、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4) 3、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14) 4、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14) 5、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5) 6、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5) 五、行业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15) 六、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17) 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8) 1、有利因素 (18) (1)宏观经济运行良好,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18) (2)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18) (3)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资源优势 (20)

2、不利因素 (20) (1)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20)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补贴将逐步退坡 (21) 八、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21) 1、生产资质壁垒 (21) 2、资金壁垒 (22) 3、技术壁垒 (23) 4、规模壁垒 (23) 九、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24) 十、行业经营模式及特征 (25) 1、行业经营模式 (25) 2、周期性 (27) 3、季节性 (27) 4、地域性 (28) 十一、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对本行业的影响 (28) 1、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 (29) (1)与动力电池行业的关联性 (29) (2)与驱动电机行业的关联性 (30) (3)与其他零部件行业的关联性 (31) 2、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31) (1)与公共交通系统的关联性 (31) (2)与充电设施的关联性 (33)

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现状分析(一)

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现状分析(一) 我国的汽车产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从解放初引进苏联技术到改革开放后引进欧美生产线,从八十年代初大量依赖进口到九十年末国产车成为市场主流,前后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1999年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183.2万辆,居世界第9位,到2005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量累计570.77万辆。 与汽车产量快速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的相对滞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汽车作为特殊物资,销售被国家控制,销售渠道单一,基本不存在事实意义上的营销,直接造成了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的先天不足。 一、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历程 在1994年以前,汽车作为国家重要的“一类物资”之一,与钢材、粮食等一起,按国家的既定计划进行生产、调拨规格和数量完全由国家来定;中汽贸、中汽销两个主要的汽车销售渠道也完全由政府控制,汽车生产和消费在严格的数字约束下进行;当时政府官员对来年汽车产销量的‘预测’发言总是及其准确,因为产销量是早就在规划定好的,根

本不是由市场决定。所以,这个阶段根本谈不上营销。 在1984、1985年间,国家实行计划、市场双轨制,允许企业超产部分汽车自销。此时,‘中间人’出现了。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以计划价格购进,再以很高的市场价卖出,把价格炒到最高。“中间人”们利用权利掌控资源,在“倒买倒卖”中赚取高额利润并带动了汽车投资热,造成了畸形的“市场繁荣”;与此相反,“汽车市场营销”的萌芽被遏制。 中国汽车销售体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在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销售与价格政策”中明确指出“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1996年开始,汽车市场基本放开,汽车价格开始下跌,红旗、桑塔纳大幅降价,给整个车坛带来强烈震荡,第一次价格战开始。 汽车市场营销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1998年通用、本田等公司带来了品牌专卖的模式。在此以前,上汽大众厂家、商家共同出资,按照4S店的标准建立品牌专卖店,但是这个模式下厂家的投资太大,而且基本没有代理的概念,所以推行不下去。 此后,汽车生产企业的自主的销售体系逐渐壮大,并成为中国汽车销售的主渠道。2001年以后,品牌专卖成了主流,几乎所有的厂家都搞

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目录 一、产销增速远超GDP,自主品牌继续主导市场结构变化 (4) 1.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4) 2.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5) 3.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再度提升 (6) 4.自主品牌继续主导乘用车市场结构变化 (7) 二、一系列管理政策出台或正式实施,注重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管 (10)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11) 2.乘用车油耗四阶段和国五、国六排放标准 (11) 3.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退坡及碳配额和双积分 (13) 4.小排量购置税优惠政策和汽车销售管理办法 (15) 5.汽车准入和退出政策 (16) 三、自主品牌迎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市场份额、性能品质、品牌价值全面提升 (17) 1.多家车企自主品牌销量达百万级,明星车型跻身乘用车各细分市场 (18) 2.强力布局自主研发,平台建设成果显著 (19) 3.从量变到质变,自主品牌开始全面向上 (21) 四、政策明确、目标清晰,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大大提速 (24) 1.路线图和实施方案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基本遵循 (24) 2.标准体系规划和单项标准研制取得重要成果 (26) 3.跨行业企业间合作和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方兴未艾 (27) 4.长安无人驾驶汽车2000公里测试和上汽RX5热销具有里程碑意义 (29) 五、新能源汽车发展向成长期转型,面临补贴退坡及国际巨头发力双重挑战 (30) 1.产销增速比上年减缓,产销规模继续位列世界第一 (31) 2.市场仍有赖多种政策的推动和拉动,政策性市场特征依旧 (32) 3.产业发展面临补贴政策退坡、竞争加剧、地方保护及电池安全等诸多挑战 (34)

中英文文献翻译—专用车市场现状分析及趋势研究

附录 附录A 外文资料 A. marke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research trend A. is half hanged tractor, dump truck, car, tank car, van, the special structure of hoisting lift car, store house bar car, and other special vehicles. From abroa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r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uto specialty. In the 20th century 70, 80 time,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specialized automobile vehicles is 50% of the quantities, now has been increased to 80 %. China's current below 25 %. China has joined the WTO, developing automobile industry is facing a great challenge, special vehicl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affected is inevitab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China will need a lot of special automobile, therefore the tenth-five period in China will be truly special development into "fast track" Special automobile market analysis In recent years, China's special automobile industry. In 1990, the production of specialized automobile enterprises about 500, 2000, has 756 home auto production enterprise of total 884 85.5 per cent. In 1998, our special automobile production of 14.95 million vehicles, the total of the auto production, 1999 respectively 21.2% 17.41 million vehicles and achieve 17.28 million vehicles. In 2001, and special markets are almost the entire automotive market occupation deodorants. Currently our special automobile market has the following five basic features: (1)special-purpose automobile production and demand truly reflects many varieties, small batch. Special automobile refitti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has many varieties, seriation, pluralism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eriods, market, adjus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different products production scale. This feature in cars and ordinary greatly vehicles. Generally speaking, the box truck, traction semi-trailer, etc, in demand more than tipper, alone can reach up to 10 million, most special vehicle demand to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ars only cars, and some even several dozens or car.

汽车行业SWOT分析

汽车行业概况 2007年,中国汽车行业继续呈现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其中:汽车生产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比上年净增160.27万辆;销售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比上年净增157.60万辆。其中,商用车表现明显好于上年,产销250.13万辆和249.40万辆,同比增长22.21%和22.25%;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提高6.96和8.02个百分点,高于全行业增幅0.19个百分点和0.41个百分点。乘用车产销分别达到638.11万辆和62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1.94%和21.68%,产销增幅较上年有所减缓。 2007年,汽车行业重点企业利润利税保持了强劲增势,整体赢利水平显著。从利税总额看,截止11月重点企业集团共完成1156亿元,同比增长48%。 2007年,行业内重点企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中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依次为: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华晨、哈飞和吉利。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733.65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3%。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老问题依然未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因此,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进口汽车发力抢占国内市场,油价高企、环境污染,汽车行业“大而全、小而全”、“散、乱、差”等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政府部门、企业管理者、市场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更多的思考,我们如何以更好的环境进入汽车生活时代。 目前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正处于明显的上行周期,2008年中国汽车市场仍将维持一个较快增长的局面。乘用车产销增长速度还会保持在20%的水平;而商用车产销的增速大约在18%左右。2008年,汽车市场还将继续快速增长,同时带动二手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中央惠农政策,将使广大农民迅速富裕,本来对二手车就有很大需求的广大农村,会逐步将需求势能转化成实际行动。 ◆行业优势(strength) 1、良好政策和投资环境: (1)、我国汽车产业政策规定,汽车企业引进制造技术后,必须进行产品国产化,并提出了不低 于40%的国产化率要求; (2)、一些政策和规定引导零部件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产品种类多元化生产等促进零部件企业的 优化组合; (3)、由于我国参与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强,外资在汽车和零部件产业投资的增加,国际许多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我国设立了独资或合资企业,很多跨国公司还将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纳入其全球采购系统并在国内设立采购机构或办事处,有些还在国内设立了技术中心和培训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零部件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零部件企业的快速发展。 2、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优势 (1)、廉价的劳动力是吸引投资者来中国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在汽车零部件生产方面,目前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一些附加值低,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生产的组织,利用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来 提升其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2)、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平均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汽车消费能力的增强,必然会带动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3、国外著名大型零部件企业对我国企业全方位的持续带动效应 (1)、目前,列入世界500强的零部件制造厂商德尔福、博世、伟世通、电装和李尔等都纷纷到中国投资建厂,建立了销售和服务网络。我国零部件企业与世界领先的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和合资,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营经验,从低端的加工到高端的研发,实现车身、发动机、变速器、车桥、饰件等

2018年专用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专用车行业发展情 况分析报告

第一节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环境分析 (5) 第一节政策法规 (5) 第二节汽车行业热点分析 (10) 第二章2017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2) 第一节汽车工业经营情况 (22) 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增幅回落 (22) 二、利润总额增速趋缓,增幅下降 (23)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 (24) 四、亏损企业家数有所增加 (25) 五、应收账款、产成品库存资金增长较快 (26) 第二节全国汽车商品进出口情况 (26) 一、汽车商品进口情况分析 (27) 二、汽车商品出口情况分析 (31) 第三章2017年专用车发展综述 (37) 第一节专用车行业发展概况 (37) 第二节专用车行业市场分析 (38) 第四章2017年专用车行业细分产品市场发展情况 (41) 第一节厢式车 (43) 第二节普通自卸车 (45) 第三节仓栅式汽车 (46) 第四节半挂车 (48) 第五节罐式车 (50) 第六节专用自卸车 (51) 第七节特种结构车 (53) 第八节起重举升汽车 (54) 第九节专用车底盘 (56) 第十节新能源专用车 (59) 第五章2018年专用车市场发展态势 (62) 第一节专用车市场发展特点 (62) 一、行业竞争加剧 (62) 二、普通货车专用化率提高 (62) 三、买方市场已经形成,行业竞争加剧 (62) 四、作业类产品需求将被进一步释放 (62) 第二节专用车市场发展趋势 (63) 一、产品结构趋势 (63) 二、市场行情趋势 (63) 三、客户群体需求趋势 (63)

表1 2017年汽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变动情况 (22) 表2 2017年汽车行业各小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23) 表3 2017年汽车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变动情况 (23) 表4 2017年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情况 (24) 表 5 2017年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变动情况 (25) 表 6 2017年汽车行业各小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5) 表7 2017年汽车行业各小行业亏损额情况 (26) 表8 2013~2017年专用车八大类产品产量统计 (39) 表9 2017年厢式车行业年产量前十企业情况统计 (43) 表10 2017年厢式专用车主要车型产量情况统计 (44) 表11 2017年普通自卸车行业年产量前十企业情况统计 (45) 表12 2017年仓栅式汽车行业年产量前十企业情况统计 (47) 表13 2017年仓栅式汽车主要车型产量情况统计 (47) 表14 2017年半挂车行业年产量前十企业情况统计 (48) 表15 2017年半挂车主要车型产量情况统计 (49) 表16 2017年罐式汽车行业年产量前十企业情况统计 (50) 表17 2017年罐式车主要车型产量情况统计 (51) 表18 2017年专用自卸车行业年产量前十企业情况统计 (52) 表19 2017年专用自卸车主要车型产量情况统计 (52) 表20 2017年特种结构车行业年产量前十企业情况统计 (53) 表21 2017年特种结构车主要车型产量情况统计 (54) 表22 2017年起重举升汽车行业年产量前十企业情况统计 (55) 表23 2017年起重举升车主要车型产量情况统计 (55) 表24 2017年专用车底盘分品牌统计 (56) 表25 2017年专用车底盘分产品统计 (57) 表26 2017年专用车底盘分企业统计 (57) 表27 2017年各企业专用车底盘改装产品统计 (58) 表28 2017年新能源专用车生产月度生产情况统计 (60)

2018年中国防弹车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目录)oc

2018-2024年中国防弹车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目录)

公司介绍 北京艾凯德特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调研报告、行业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最专业的调研报告、行业咨询企业。拥有庞大的服务网点,公司高覆盖、高效率的服务获得多家公司和机构的认可。公司将以最专业的精神为您提供安全、经济、专业的服务。 公司致力于为各行业提供最全最新的深度研究报告,提供客观、理性、简便的决策参考,提供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有效工具,也是一个帮助咨询行业人员交流成果、交流报告、交流观点、交流经验的平台。依托于各行业协会、政府机构独特的资源优势,致力于发展中国机械电子、电力家电、能源矿产、钢铁冶金、服装纺织、食品烟酒、医药保健、石油化工、建筑房产、建材家具、轻工纸业、出版传媒、交通物流、IT通讯、零售服务等行业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的专业服务机构。服务对象涵盖机械、汽车、纺织、化工、轻工、冶金、建筑、建材、电力、医药等几十个行业。 我们的服务领域

2018-2024年中国防弹车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 告(目录) 【出版日期】2018年 【关键字】防弹车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8000元电子版:8000元纸介+电子:8500元【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9f6787673.html,/story/347995 报告目录: 第一章2017年世界防弹车行业市场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2017年全球防弹车行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世界防弹车行业发展走势 一、全球防弹车行业市场分布情况 二、全球防弹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全球防弹车行业重点国家和区域分析 一、北美 二、亚洲 三、欧盟 第二章2017年中国防弹车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重型专用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重型专用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重型专用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专用汽车发展现状 我国专用汽车的应用虽然较早,但全面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比发达国家晚了近30年:经过20余年,我国专用汽车发展很快,已成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运输与作业装备,并且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在运管部门登记注册的货运车辆为924.6万辆,平均吨位只有3.39t。载货车中,普通载货汽车占90%以上I普通载货车中,大于8t的重型车占了整个运输车辆的32%,集装箱大件运输车、罐装车及冷藏车等专用汽车辆,仅占5%左右。5%的专用汽车中,老旧车占了25%。

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资料,近年来,我国专用汽车年销量为:2000年29.52万辆、2001年33.27万辆、2002年48.52万辆、2003年44.54万辆,2004年近50万辆。2003年,我国共生产各种专用汽车291778辆,其中自卸车87740辆、箱式专用汽车64075辆、牵引汽车46470辆、罐式专用汽车33094辆、特种结构专用汽车15444辆。2003年,我国公告的专用汽车企业551家(最新资料2004年为517家),其中按产量划分100辆规模以内企业189家、300辆以内317家、1000辆以上104家、2000辆以上59家专用汽车销量主要集中在自御车、厢式车、牵引车和罐式车方面;其中专用载货车生产企业有400多家。据汽车公告目录等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专用汽车品种约1700个,专用汽车已占商用车年产量的20%-25%。 专用汽车呈现出向厢式化、重型化、智能化、高档化、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其中表现比较明显的是:普通货物运输箱式化,专用汽车运输重型化、列车化,货物运输专业化:特种用途车辆发展迅速,如以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泵车为代表的工程建设用车和以清扫车、压缩式垃圾车为代表的城市环卫车辆发展很快。

汽车行业产业链分析之一:汽车制造行业

汽车行业产业链分析之一: 汽车制造行业 2016年8月

第一章汽车行业市场分析 一、汽车行业发展规模 从行业规模来看,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数量占全国工业比重逐年上升,截至2016年6月,我国汽车制造行业企业数量达到13868家,同比增长4.96%,占全部工业比重为3.72%;与企业数量相比,汽车制造行业资产规模占全国工业总比重略大,2016年6月为6万亿元,同比增长11.35%,占全部工业比重6.03%。从行业发展规模变化趋势来看,近年来,我国汽车制造行业呈现较快发展趋势。 图表 1:2012年-2016年6月中国汽车制造行业规模分析 单位:亿元、家、% 时间 企业数量资产总计 企业数量占全部工业比重同比增长资产总计占全部工业比重同比增长 2012年10569 3.17 39447.74 5.30 12.72 2013年11599 3.29 9.75 46788.28 5.50 18.61 2014年12407 3.43 6.97 52144.40 5.64 11.45 2015年13431 3.59 8.25 57882.10 5.79 11.00 2016年1-6月13868 3.72 4.96 59975.60 6.03 11.3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汽车行业产销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汽车制造行业1.34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2万亿元,同比增长5.22%,利润总额6071亿元,同比增长1.34%,汽车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创历史新高。 2013年汽车产销首次突破两千万辆大关,并逐年上升,2015年达到2460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连续5年蝉联全球第一。近几年来汽车销量变化如下图。 图表 2:2010年-2016年6月汽车销量及同比增长变化情况 单位:万辆,%

2018年宝马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宝马汽车行业 分析报告 2018年11月

目录 一、全球运动型豪华车龙头 (4) 1、宝马汽车处于行业全球领先地位 (5) 2、宝马汽车经营状况 (5) 二、匡特家族:低调、富有 (7) 三、过去一百年:定位、站稳、创新、做强 (10) 1、第一辆车诞生背景:从飞机到汽车 (11) 2、第二次世界大战:分崩离析 (13) 3、经营不善:匡特家族收购宝马 (15) 4、扩张发展:收购罗孚,陷入被动 (17) 5、金融危机:营收下滑 (19) 四、均衡布局:进入中国,赢在中国 (22) 1、均衡布局:抵御区域风险的重要发展战略 (22) 2、进军中国:合资成立华晨宝马 (24) (1)成立合资公司,华晨宝马 (24) (2)华晨宝马业绩状况 (25) (3)提升股比,加大投资 (26) 3、赢在中国:中国市场只会越来越重要 (27) 五、下个一百年:向高科技公司转型 (28) 1、电气化 (29) 2、自动化 (32) 3、共享化 (34) 4、互联化 (36) 六、附录 (38) 1、宝马发展历程、车型、销量 (38) 2、国际重点车企财务对比 (51)

百年宝马,运动]型豪华车龙头。宝马自1916年创立,历经百年,目前已成为全球运动型豪华车龙头企业,旗下拥有宝马、MINI、劳斯莱斯三个品牌。2017年公司豪华车销量(不含MINI)超200万辆,仅次于奔驰品牌。2017年营收987亿欧元,全球汽车厂商排名前十,净利润86亿欧元,排名前五。匡特家族目前持股46.77%,为实际控制人。 找准定位,站稳脚跟。公司1916年创立之初,主营飞机领域,到1928年转型拓展下线第一辆汽车,二战后资产被分割,发展停滞,直到1947年恢复摩托车生产,之后恢复汽车生产,但资金缺乏,叠加定位失策,面临破产,得益匡特家族介入并控股宝马汽车,带来资金,开发新车型宝马1500,定位于奔驰和大众之间的中型四缸轿车,以运动豪华大力营销,获得成功。 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宝马汽车1994年以8亿英镑收购罗孚汽车,获得MINI、路虎、名爵、罗孚品牌,拓展小型车、越野车、跑车等领域,持续亏损的罗孚汽车截至1998年底给宝马带来亏损超过30亿美元。2000年宝马将罗孚汽车拆分,保留MINI 品牌,1998年通过并购获得劳斯莱斯品牌,至此,宝马汽车拥有宝马、MINI、劳斯莱斯三大品牌。 均衡布局,进入中国,赢在中国。宝马较为强调全球市场均衡发展的战略,2017年德国产量贡献分别为46%,海外产量贡献超50%,其中,美国、中国分别贡献产量15%、16%。2003年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华晨宝马,先后引进宝马5系、3系、X1、2系、1系、X3等车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