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性特征及各组段特征

电性特征及各组段特征

电性特征及各组段特征
电性特征及各组段特征

电性特征(没有考虑油气层。)

平原组:2.5m为中低值,SP无基值。原因:地层水为淡水,大多未成岩。

明化镇组:中上部2.5m为中高值、下部为低值,构成弓形电阻;中上部SP正异常,下部为正异常幅度逐渐减小,呈现向负异常的过渡趋势。原因:中上部地层存在淡水层,向下地层水矿化度逐渐加大。地层成岩性较差。

馆陶组:2.5m为低值,SP为箱状负异常。原因:地层水为咸水,存在厚层含砾砂岩。

东营组:2.5m为低值,SP为箱状负异常。原因:地层水为咸水,存在厚层含砾砂岩。

沙一段:2.5m为中值,呈梳状特征;SP偶见负异常。原因:呈还原环境,水动力弱,沉积物中出现暗色泥岩、灰质泥岩、油页岩,另有薄层灰岩、生物灰岩、针孔状灰岩、白云岩存在,砂岩较少,粒度一般较细。单层为簿层。

沙二段:2.5m为低值,SP为指状负异常。原因:砂岩单层厚度不大、粒度中等。

沙三段:上部:2.5m为低值,SP为箱状负异常。原因:存在厚层含砾砂岩。

中部:2.5m为中值,SP偶见小的负异常。原因:接受了巨厚泥岩、灰质泥岩沉积,自上向下还原环境逐渐加强、泥岩颜色逐渐变暗,砂岩极少。

下部:2.5m为中高值,SP偶见负异常或基值不明显。原因:还原环境强,有巨厚暗色泥岩、灰质泥岩、油页岩沉积,泥岩硬、脆,由于压实作用强故裂缝较发育。砂岩由浊积形成,厚度相差较大,粒度不均、含泥较重——物性差。

沙四段:上部: 2.5m为中高值,具逐渐抬升的“王八盖”特征。 SP见负异常。原因:

灰质泥岩、劣质油页岩为主,簿层碳酸盐岩是高阻的原因,砂岩量不多。

中部: 2.5m多为中值,SP见负异常。原因:泥岩、灰质页岩为主,砂岩量不多。

下部: 2.5m多为中低值,SP见负异常。原因:蓝灰色泥岩为主,砂岩量不多。

孔一段: 2.5m为低值,SP为负异常。原因:灰、红泥岩中只夹灰、红砂岩。

孔二段: 2.5m为中低值,SP为负异常。原因:灰色泥岩中夹砂岩、碳质页岩、泥灰岩。

孔三段: 2.5m多为中高值,SP为负异常。原因:玄武岩中夹砂、泥岩。

青山组: 2.5m为中高值。原因:火山喷出岩系和火山碎屑岩系。?

三台组: 2.5m为低值,SP为负异常。原因:砂砾岩、泥岩互层。

坊子组:2.5m为中低值,SP为负异常。原因:泥、砂互层夹煤层、碳质泥岩。?

前震旦系: 2.5m为高值。原因:深变质的片麻岩。

测井曲线分层特征

平原组:2.5m由低到高的低值处,SP刚刚趋于泥岩基值的基部。

明化镇组:2.5m无特征,SP正异常结束,出现负异常的底。结合邻井特征。?

馆陶组:2.5m小尖峰的最大值(底砾)处,SP箱状负异常的底。

东营组:2.5m无特征(上下为低值),SP箱状负异常的底。

沙一段:2.5m梳状电阻的底,SP无特征。?

沙二段:2.5m无特征,SP指状负异常结束,箱状负异常的顶。?

沙三段:2.5m在逐渐抬升的“王八盖”特征的基部,SP无特征。

沙四段:2.5m、SP无明显特征,主要依靠岩性双红特征及地层对比进行分层。

地层岩性特征

?平原组:土黄色粘土和流砂层,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明化镇组:浅红色、棕黄色泥岩为主,上部夹较多砂岩,向下砂岩减少。泥岩颜色变深变紫,并出现石膏与灰质团块。部分地区有气层。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馆陶组:棕红、灰绿色泥岩与浅灰、灰白色砂岩互层。下部砂层发育,组成一个自上而下由细变粗的正旋回。是本区的主要含油层系。底部砂砾岩层是区域标准层,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河流相

?东营组:棕红、紫红、灰绿色泥岩与灰白色砂岩不等厚互层。组成三个小的正旋回。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河流相、

?沙一段:灰色泥岩为主,上部夹砂岩,中、下部夹薄层灰岩、生物灰岩、针孔状灰岩、白云岩。有区域标准层生物灰岩和地区性标志层豆状砂岩、针孔灰岩、白云岩。是本区的油气源层系。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滨湖~浅湖~深湖相

?沙二段:上部泥岩红、砂岩粗,构成红粗段。向下泥岩逐渐变成灰绿、绿灰色,出现碳质页岩特殊岩性。砂岩也变细。有碳质页岩集中段标志层。是本区的主要含油层系。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沼泽相

?沙三段:①上部:灰色泥岩与浅灰色砂岩不等厚互层,有鼓包泥岩、紫斑泥岩、含螺砂岩标志层。三角洲相②中部:灰色、褐灰色泥岩为主,夹三组变化比较大的透镜体砂岩,所谓上、中、下高压油层。是本区主要含油层系。滨湖~浅湖相

③下部:褐灰色泥岩、灰质泥岩与褐色、黑褐色油页岩互层。是本区的油气源层系。有区域标准层油页岩集中段。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中深湖相

?沙四段:中深湖相

①上部:褐灰色灰质泥岩、劣质油页岩夹薄层灰岩及泥岩。局部地区见块状砂岩和礁灰岩。

②中部:灰色、褐灰色泥岩、灰质页岩夹砂岩,碎屑灰岩、鲕状灰岩等。

③下部:蓝灰色泥岩为主,夹薄层白云岩、砂岩,泥岩中出现石膏。有蓝灰色泥岩标志层。是本区的生油层系,也是含油层系之一。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孔一段:①上部:红泥岩段。在东营中央隆起带为一套膏盐层。

②下部:红泥岩、红砂岩互层。潍北红砂岩发育,是主要的含油层系。

?孔二段:灰色泥岩为主夹砂岩。顶部夹碳质页岩、泥灰岩。有碳质页岩密集段标志层。是本区的油气源层系之一。

?孔三段:灰色、紫红色玄武岩为主夹砂、泥岩。与中生界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青山组:一套颜色比较杂的火山喷出岩系和火山碎屑岩系。主要有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凝灰质砂岩等。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三台组:一套红而粗的砂砾岩与泥岩互层。砂砾岩以杂色为主,向下粒度变细,泥岩颜色向下变绿。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坊子组:一套含煤层系,主要为灰色泥岩与砂岩互层夹煤层与碳质泥岩。中生界地层中砂岩均含有火山喷出岩岩块,以此为标志和上古生界相区别。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前震旦系:一套深变质的片麻岩。

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起迄日期:2017年1月4日~2017年7月10日 课程设计地点:科学楼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开题报告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 1 月 6 日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月日

目录 1 引言 (6) 2 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6)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6) 2.2数字电路设计及元器件参数选择 (6) 2.2.2 时、分、秒计数器 (7) 2.2.3 计数显示电路 (8) 2.2.5 整点报时电路 (10) 2.2.6 总体电路 (10) 2.3 安装与调试 (11) 2.3.1 数字电子钟PCB图 (11) 3 设计单元原理说明 (11) 3.1 555定时器原理 (12) 3.2 计数器原理 (12) 3.3 译码和数码显示电路原理 (12) 3.4 校时电路原理 (12) 4 心得与体会 (12) 1 引言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子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等各方面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此次设计数字电子钟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在设计数字电子钟的过程中,用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制作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会使用Multisim电子设计软件。 2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要想构成数字钟,首先应选择一个脉冲源——能自动地产生稳定的标准时间脉冲信号。而脉冲源产生的脉冲信号地频率较高,因此,需要进行分频,使得高频脉冲信号变成适合于计时的低频脉冲信号,即“秒脉冲信号”(频率为1Hz)。经过分频器输出的秒脉冲信号到计数器中进行计数。由于计时的规律是:60秒=1分,60分=1小时,24小时=1天,就需要分别设计60进制,24进制计数器,并发出驱动信号。各计数器输出信号经译码器、驱动器到数字显示器,是“时”、“分”、“秒”得以数字显示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记时装置都有误差,因此应考虑校准时间电路。校时电路一般

食品物性学

1.名词解释:食品物性学 2.食品物性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食品物性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食品胶体系统的分类有哪些? 2.非牛顿流体的分类有哪些? 3.假塑性液体的流动特征及特性曲线。 4.黏弹性体的特点有哪些? 应用质地学基础知识写出对冰激凌、羊肉、苹果、薯片的感官评价结果。 如何正确对食品的质地进行分析?(对食品质地的评价方法有感官评价法和仪器评价法,分别介绍其方法及特点,能列举3-4种测定仪器。) 1.影响水分子团构造的因素有哪些?功能性水具有哪些特征? 2.为什么陈酒的口感好? 3. 影响液体黏度的因素有哪些? 4. 测定泡沫表面张力的方法有哪些? 1.固态与半固态食品按组织形态可分为哪几种?每种分别列举3-4种食物,及其常用的物性测定仪器或指标。 2.烹饪时,蔬菜经加热、煎炒等处理,有的还能保持脆性,有的则很容易软化,试分析原因。 3.膨化干燥法有哪些膨化设备,膨化原理是什么,可用到哪些食品中? 4.粉体食品摩擦角指的是什么,有哪几种? 食品颜色的测定方法和仪器有哪些? 举例说明食品光学性质有哪些应用? 举例说明食品热物性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研究食品电特性的意义有哪些? 利用食品电特性加工的课题有哪些? 举例说明食品电物性在食品加工生产中的应用。

1、食品物性学:是以食品(包括食品原料》为研充对象,研究其物理性质 和工程特性的一门科学。 2、内聚能:定义为1mol的聚集体汽化时所吸收的能量。 3、结品态:分子(或原子、离子)间的几何排列具有三维远程有序。 4、液品态:分子问儿何排列相当有序,接近于品态分子排列,但是具有一令 定的流动性(如动植物细胞膜和一定条件下的脂助). 5、破璃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只有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即与液态分子 排列相似. 6、粒子故胶:具有相互吸引趋势的离子随机发生能撞会形成粒子团,当这 个粒子国再与另外的粒子国发生凝握时又会形成更大的较子团,最后形成 一定的结构形态。 7、聚合物磁胶:是由细而长的线形而分子,通过共价健,氨健、盐桥、= 依健、微品区域、缠绕等方式形成交联点。构成一定的网格结构形态。 8、热性:是表现流体流动性的指标,阻碍流体流动的性质。 9、牛顿流休,流功状态方程符合牛顿定律的流体统称为牛模流体;非牛根 流体,流动状态方程不符合牛领定律,且流体的黏度不是常数,它随剪切 连丰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 10、胀型性流体:在非牛顿流动状态方程式中,如果1

数字电路实验计数器的设计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报告实验七计数器的设计 :黄文轩 学号:17310031 班级:光电一班

一、实验目的 熟悉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掌握J-K触发器构成异步计数器和同步计数器。 二、实验器件 1.数字电路实验箱、数字万用表、示波器。 2.虚拟器件: 74LS73,74LS00, 74LS08, 74LS20 三、实验预习 1. 复习时序逻辑电路设计方法 ①根据设计要求获得真值表 ②画出卡诺图或使用其他方式确定状态转换的规律 ③求出各触发器的驱动方程 ④根据已有方程画出电路图。 2. 按实验内容设计逻辑电路画出逻辑图 Ⅰ、16进制异步计数器的设计 异步计数器的设计思路是将上一级触发器的Q输出作为下一级触发器的时钟信号,置所有触发器的J-K为1,这样每次到达时钟下降沿都发生一次计数,每次前一级 触发器从1变化到0都使得后一级触发器反转,即引发进位操作。 画出由J-K触发器组成的异步计数器电路如下图所示:

使用Multisim仿真验证电路正确性,仿真图中波形从上到下依次是从低位到高位 触发器的输出,以及时钟信号。: 可以看出电路正常执行16进制计数器的功能。 Ⅱ、16进制同步计数器的设计 较异步计数器而言,同步计数器要求电路的每一位信号的变化都发生在相同的时间点。

因此同步计数器各触发器的时钟脉冲必须是同一个时钟信号,这样进位信息就要放置在J-K 输入端,我们可以把J-K端口接在一起,当时钟下降沿到来时,如果满足进位条件(前几位触发器输出都为1)则使JK为1,发生反转实现进位。 画出由J-K触发器和门电路组成的同步计数器电路如下图所示 使用Multisim仿真验证电路正确性,仿真图中波形从上到下依次是从低位到高位触发器的输出,计数器进位输出,以及时钟信号。:

数电课程设计-温度计实验报告(提交版)

一、设计项目名称 温度采集显示系统硬件与软件设计 二、设计内容及要求 1,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对单路温度进行测量,并用数码管显示当前温度值系统硬件设计,并用电子CAD软件绘制出原理图,编辑、绘制出PCB印制版。 要求: (1)原理图中元件电气图形符号符合国家标准; (2)整体布局合理,注标规范、明确、美观,不产生歧义。 (3)列出完整的元件清单(标号、型号及大小、封装形式、数量) (4) 图纸幅面为A4。 (4)布局、布线规范合理,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 (5)在元件面的丝印层上,给出标号、型号或大小。所有注释信息(包括标号、型号及说明性文字)要规范、明确,不产生歧义。 2.编写并调试驱动程序。 功能要求: (1)温度范围0-100℃。 (2)温度分辨率±1℃。 (3)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 3.撰写设计报告。 提示:可借助“单片机实验电路板”实现或验证软件、硬件系统的可靠性。 温度传感器 摘要:温度的检测与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比较典型的应用之一,随着传感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更加广泛的应用,利用新型单总线式数字温度传感器 实现对温度的测试与控制得到更快的开发,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单 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一种数字式温 度计以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作感温元件,它以单总线的连接方式, 使电路大大的简化。传统的温度检测大多以热敏电阻为传感器,这类传 感器可靠性差,测量温度准确率低且电路复杂。因此,本温度计摆脱了 传统的温度测量方法,利用单片机STC89C52对传感器进行控制。这样

易于智能化控制。 关键词:数字测温;温度传感器DS18B20;单片机STC89C52; 一.概述 传感器从功能上可分为雷达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热电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超声波测距离传感器等,本文所研究的是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是最早开发,应用最广泛的一类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利用物质各种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把温度转换为电量的传感器。这些呈现规律性变化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半导体。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种繁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温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工业、环境监测、医疗、家庭多方面均有应用。从而使得现代温度传感器的发展。微型化、集成化、数字化正成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硬件设计 1.DS18B20 DS1820 单线数字温度计特性 ? 独特的单线接口仅需一个端口引脚进行通讯 ? 简单的多点分布应用 ? 无需外部器件 ? 可通过数据线供电 ? 零待机功耗 ? 测温范围-55~+125℃,以 0.5℃递增 ? 温度以 9 位数字量读出 ? 温度数字量转换时间 200ms (典型值) ? 用户可定义的非易失性温度报警设置 ? 报警搜索命令识别并标志超过程序限定温度(温度报警条件)的器件 ? 应用包括温度控制、工业系统、消费品、温度计或任何热感测系统 DS1820温度传感器外观图(a )和引脚图(b ) ①引脚1接地 ②引脚2数字信号输入/输出 ③引脚3接高电平5V 高电平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综述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综述 储层评价是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地震资料、岩心分析资料以及开发过程中的动静态资料等,从测井角度综合评价含油气储层,查明复杂岩性储层的参数计算方法、流体性质判别以及解决面临的某类特殊地质问题等。 中国石油拥有一批科研院所和测井公司,对碳酸盐岩复杂岩性测井评价方法有深入研究。其中在国内油田比较有特色的单位有四川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塔里木塔河油田等,在国外区块对碳酸盐岩有深入研究的有长城钻探、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过去几十年已经储备了一批碳酸盐岩测井评价专家,形成了多项特色评价技术。 (一)储层参数评价技术 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通常具有较大的非均质性,它使得基于均质性地层模型的阿尔奇公式难以准确地描述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为了获得这类储层的孔、渗、饱及其它关键参数,借助微观岩心分析、数字岩心技术和特殊测井方法,有针对性地改进了均质性储层参数评价方法,形成了新的针对非均质性储层的参数评价技术。 1.储层四性关系综合评价技术 u技术原理: 碳酸盐储层岩性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大小相差大、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常规的孔隙不能完全反映储集性能,岩石物理研究采用薄片分析、X-衍射、毛管压力实验等多种手段解析岩石组分、内部结构、孔隙类型、裂缝发育情况、孔喉大小、孔喉配置关系等岩石内部的微观结构,充分了解岩石的岩性、物性特征,用岩心刻度测井,分析储层电性特征,结合录井、试油资料,确定储层的含油性,只有立足于充分的岩石物理研究才能更好地确定储层的“四性”关系。

u技术特点: 以岩石物理研究为坚实基础,确定岩性、物性特征,以测井资料为主,结合录井、试油资料进行储层综合评价。 u适用范围: 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 u实例: 下图为某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研究实例,通过岩石物理研究确定储层岩性、物性、划分储层类型,通过岩心刻度测井,分析测井响应特征,结合录井和试油资料分析储层的流体性质。

数电设计性实验报告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10级 设计性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班级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姜海燕________ 实验时间_____2012.6.1______ 实验题目____彩灯控制器的设计_ (这是一页是首页)

实验目的: 1.掌握电路板焊接技术; 2.学习调试系统电路,提高实验技能; 3.了解彩灯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 实验所用原件清单: 74LS194 2片、74LS161 1片、74LS112 1片、555定时器、 电容1μF 1个、电阻300?8个、电阻500? 1个、电阻5k? 1个、发光二级管8个、导线、电路板 原理(包括主要公式、电路图): 1、设计任务:节目的彩灯五彩缤纷,彩灯的控制电路种类繁多。用移位寄存器 为核心元件设计制作一个8路彩灯控制器。 2、设计要求: ①彩灯控制电路要求控制8个彩灯; ②要求彩灯组成以下两种花型,每种花型连续循环两次,两种花型轮流交替。 节拍脉冲编码Q A Q B Q C Q D Q E Q F Q G Q H 花型Ⅰ花型Ⅱ 1 00000000 00000000 2 00011000 10001000 3 00111100 11001100 4 01111110 11101110 5 11111111 11111111 6 11100111 01110111 7 11000011 00110011 8 10000001 00010001 9 00000000 00000000 3、设计要点 ①编码发生器:编码发生器要求根据花型按节拍送出8位状态编码信号,以 控制彩灯按规律亮灭。因为彩灯路数少,花型要求不多,该题宜选用移位 寄存器输出8路数字信号控制彩灯发光。编码发生器建议采用两片4位通 用移位寄存器74194来实现。74194具有异步清零和同步置数、左移、右 移、保持等多种功能,控制方便灵活。移位寄存器的8个输出信号送至LED 发光二极管,编码器中数据输入端和控制端的接法由花型决定; 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为编码器提供所需的节拍脉冲和驱动信号,控制整个系统工作。控制电路的功能有两个:一是按所需产生节拍脉冲;二是产生移位寄存器所需的各种驱动信号。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方法及标准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 一、储层岩石学特征评价 1、内容和要求 (1)颜色; (2)矿物成分、含量、结构等,其中矿物结构分粒屑结构、礁岩结构、残余结构、晶粒结构。 粒屑结构:要求描述粒屑组分、含量、基质、胶结物等特征。粒屑组分描述应包括内碎屑、生屑和其他颗粒(鲕粒、球粒、团粒)的大小、形态、分选、磨圆、排列方向、破碎程度等方面的内容。对鲕粒还应描述内部结构;粒屑含量是指采用镜下面积目估法或计点统计法确定各种碎屑的含量;基质(一般把粒径<0.032mm的颗粒划为基质=成分、含量、颗粒形态、结晶程度、类型、成因及胶结物(亮晶)成分、含量、晶体的大小、结晶程度、与颗粒接触关系、胶结物形态(栉壳状、粒状、再生边或连生胶结)、胶结世代及胶结类型等都是应描述的内容。 礁岩结构:分析原地生长的生物种类、骨架孔隙的发育情况,确定粘结结构类型(叠层状、席状、皮壳状)、规模大小及成因;分析异地堆积的类型(分散礁角砾、接触礁角砾)、成因、各类礁角砾的大小和含量,描述其形态、分布等。 残余结构:确定原结构类型、残余程度,分析成因。 晶粒结构:描述晶体形态、晶粒间接触关系以及晶间孔发育和连通程度,确定晶粒大小、各种晶粒的比例。 (3)沉积构造 物理成因构造 a.流动构造:确定类型(冲刷痕、皱痕、微型层理及渗流砂),描述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向; b.变形构造:确定类型(滑塌构造、水成岩墙),描述特征; c.暴露构造:确定类型(雨痕、干裂、席状裂隙、鸡丝构造、帐蓬构造),描述特征; d.重力成因构造:确定类型(递变层理、包卷构造,枕状构造、重荷模构造),描述特征。 化学成因构造

a.结晶构造:确定类型(晶痕、示底构造),描述特征; b.压溶构造:确定类型(缝合线、叠锥构造)描述特征; c.交代增生构造:确定类型(结核、渗滤豆石),描述特征。 生物沉积构造 a.生物遗迹:确定类型(足迹、爬痕、潜穴、钻孔),描述形态和分布; b.生物扰动构造:确定类型(定形扰动、无定形扰动),描述形态和分布; c.鸟眼构造:描述鸟眼孔的大小、充填物质与充填情况、分布特点,分析成因。 生物—化学沉积构造 a. 葡萄状构造:确定大小、藻的类型,分析成因; b. 叠层石构造:确定大小、藻的类型,分析成因; (4)、沉积层序研究 在单井剖面上划分沉积旋回,确定其性质、大小;分析旋回间的接触及组合关系;在旋回内部划分次级旋回并分析不同级别沉积旋回的成因及控制因素。 建立研究井的沉积层序及单维模式。 2、技术和方法 (1)岩心观察和描述 系统地观察描述岩心的颜色、矿物成分、肉眼可见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古生物类型以及孔、洞、缝发育情况。 (2)岩心实验室分析 岩心薄片鉴定。 酸蚀分析。将岩石制成光面,放入酸液(浓度为23%的醋酸或5%~10%的盐酸)中,作用一定时间后取出,清洗干净,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岩石的结构、构造和不溶组分。 揭片分析。将涂有醋酸盐的薄膜覆盖在经酸蚀后的岩石光面上,作用一定时间后揭下该薄膜,在显微镜下观察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非碳酸盐组分分离。把岩石制成3cm×3cm×0.6cm的样品,放入浓度为20%的醋酸中浸泡,使碳酸盐全部溶解掉,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酸不溶物的成分和特征。 扫描电镜观察。鉴定岩石的矿物成分、超显微结构和构造、超微古生物化石。

数字电路及设计实验

常用数字仪表的使用 实验内容: 1.参考“仪器操作指南”之“DS1000操作演示”,熟悉示数字波器的使用。 2.测试示波器校正信号如下参数:(请注意该信号测试时将耦合方式设置为直流耦合。 峰峰值(Vpp),最大值(Vmax),最小值(Vmin), 幅值(Vamp),周期(Prd),频率(Freq) 顶端值(Vtop),底端值(Vbase),过冲(Overshoot), 预冲(Preshoot),平均值(Average),均方根值(Vrms),即有效值 上升时间(RiseTime),下降时间(FallTime),正脉宽(+Width), 负脉宽(-Width),正占空比(+Duty),负占空比(-Duty)等参数。 3.TTL输出高电平>2.4V,输出低电平<0.4V。在室温下,一般输出高电平是3.5V,输出低 电平是0.2V。最小输入高电平和低电平:输入高电平>=2.0V,输入低电平<=0.8V。 请采用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TTL信号,要求满足如下条件: ①输出高电平为3.5V,低电平为0V的一个方波信号; ②信号频率1000Hz; 在示波器上观测该信号并记录波形数据。

集成逻辑门测试(含4个实验项目) (本实验内容选作) 一、实验目的 (1)深刻理解集成逻辑门主要参数的含义和功能。 (2)熟悉TTL 与非门和CMOS 或非门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并通过功能测试判断器件好坏。 二、实验设备与器件 本实验设备与器件分别是: 实验设备:自制数字实验平台、双踪示波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频率计、数字万用表及工具; 实验器件:74LS20两片,CC4001一片,500Ω左右电阻和10k Ω左右电阻各一只。 三、实验项目 1.TTL 与非门逻辑功能测试 按表1-1的要求测74LS20逻辑功能,将测试结果填入与非门功能测试表中(测试F=1、0时,V OH 与V OL 的值)。 2.TTL 与非门直流参数的测试 测试时取电源电压V CC =5V ;注意电流表档次,所选量程应大于器件电参数规范值。 (1)导通电源电流I CCL 。测试条件:输入端均悬空,输出端空载。测试电路按图1-1(a )连接。 (2)低电平输入电流I iL 。测试条件:被测输入端通过电流表接地,其余输入端悬空,输出空载。测试电路按图1-1(b )连接。 (3)高电平输入电流I iH 。测试条件:被测输入端通过电流表接电源(电压V CC ),其余输入端均接地,输出空载。测试电路按图1-1(c )连接。 (4)电压传输特性。测试电路按图1-2连接。按表1-2所列各输入电压值逐点进行测量,各输入电压值通过调节电位器W 取得。将测试结果在表1-2中记录,并根据实测数据,做出电压传输特性曲线。然后,从曲线上读出V OH ,V OL ,V on ,V off 和V T ,并计算V NH ,V NL 等参数。 表1-1 与非门功能测试表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岩石为生物、化学、机械综合成因,其中化学成因起主导作用。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但结构构造复杂。岩石性质活泼、脆性大。 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发育。 成岩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严格控制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类型形成。断裂、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是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作用。 次生储集空间大小悬殊、复杂多变。 储层非均质程度高。 碳酸盐岩储层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沉积相及成岩史、储集空间类型及控制因素、孔隙、裂缝、溶洞、储集空间体系,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参数确定及评价等。基本工作流程列入表5.1。 无论是以原生孔隙为主,还是以次生储集空间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沉积相及成岩史是这类储层形成和发育的基础。它决定储集类型、孔隙、裂缝、溶洞发育程度和分布、储渗能力、储层非均质性。也是储层层位对比划分的基础和依据。 一、沉积相描述

1.沉积相标志 (1)岩性标志。岩性标志包括颜色、自生矿物、沉积结构、构造、岩石类型等五方面。 ①岩石颜色: 岩石的颜色反映沉积古环境、古气候。 下面在表5.2中列出碳酸盐岩常见的几种颜色反映由氧化到还原环境的 ②自生矿物: a.海绿石:形成于水深10~50m,温度25~27℃。鲕绿泥石:形成于水深25~125m,温度10~15℃。二者均为海相矿物。 b.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凝矿):海相矿物。 c. 锰结核: 分布于深海、开放的大洋底。 d,天青石、重晶石、萤石:咸化泻湖沉积。 e. 黄铁矿: 还原环境。 f.石膏、硬石膏:潮坪特别是潮上、潮间环境。 ③沉积结构。碳酸盐岩的结构分为粒屑(颗粒),礁岩和晶粒三种。不同的沉积结构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供配电设计性实验

实验三电磁型三相一次重合闸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磁型三相一次自动重合闸装置的组成及原理接线图。 2.观察重合闸装置在各种情况下的工作情况。 3.了解自动重合闸与继电保护之间如何配合工作。 二、基本原理 1.DCH-1重合闸继电器构成部件及作用 运行经验表明,在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是发生故障最多的元件,并且它的故障大都属于暂时性的,这些故障当被继电保护迅速断电后,故障点绝缘可恢复,故障可自行消除。若重合闸将断路器重新合上电源,往往能很快恢复供电,因此自动重合闸在输电线路中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由电阻电容放电原理组成的重合闸继电器所构成的三相一次重合闸装置应用十分普遍。图4-1为DCH-1重合闸继电器的内部接线图。 图4-1 DCH-1型重合闸继电器内部接线图 1

继电器内各元件的作用如下: (1)时间元件KT 用来整定重合闸装置的动作时间。 (2)中间继电器KAM 装置的出口元件,用于发出接通断路器合闸回路的脉冲,继电器有两个线圈,电压线圈(用字母V表示)靠电容放电时起动,电流线圈(用字母I表示)与断路器合闸回路串联,起自保持作用,直到断路器合闸完毕,继电器才失磁复归。 (3)其他用于保证重合闸装置只动作一次的电容器C。 用于限制电容器C的充电速度,防止一次重合闸不成功时而发生多次重合的充电电阻器4R。 在不需要重合闸时(如手动断开断路器),电容器C可通过放电电阻6R放电。 用于保证时间元件KT的热稳定电阻5R。 用于监视中间元件KAM和控制开关的触点是否良好的信号灯HL。 用于限制信号灯HL上电压的电阻17R。 继电器内与KAM电压线圈串联的附加电阻3R(电位器),用于调整充电时间。 由于重合闸装置的使用类型不一样,故其动作原理亦各有不同。如单侧电源和两侧电源重合闸,在两侧电源重合闸中又可分同步检定、检查线路或母线电压的重合闸等。 2.重合闸的动作原理 现以图4-2为例说明重合闸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图中触点的位置相当于输电线路正常工作情况,断路器在合闸位置,辅助触点QF1断开,QF2闭合。DCH-1中的电容C经按钮触点SB1(EF)和电阻4R已充电,整个装置准备动作,装置动作原理分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断路器由保护动作或其他原因(触点1KAM闭合)而跳闸此时断路器辅助触点QF1返回,中间继电器9KAM起动(利用10R限制电流,以防止断路器合闸线圈KC(L)同时起动)其触点闭合后,起动重合闸装置的时间元件KT经过延时后触点KT1闭合,电容器C通过KT1对KAM(V)放电。KAM起动后接通了断路器合闸回路(由+→SB(EF)→②→KAM1→KAM(I)→①→KS→XB→11KAM2→KC(L)→QF1→-)KC(L)通电后,实现一次重合闸,与此同时,信号继电器KS 发出信号,由于KAM(I)的作用,使触点KAM1、KAM2能自保持到断路器完成合闸,其触点QF1断开为止。如果线路上发生的是暂时性故障,则合闸成功后,电 2

数电课程设计

一、数字电子钟 1.设计目得 (1)培养数字电路得设计能力。 (2)掌握数字电子钟得设计、组装与调试方法。 2.设计内容及要求 (1)设计一个数字电子钟电路。要求: ①按24小时制直接显示“时”、“分”、“秒”。 ②当电路发生走时误差时具有校时功能。 ③具有整点报时功能,报时音响为4低1高,即在59分51秒、53秒、55秒、57秒输出500Hz信号,在59分59秒时输出1000 Hz信号,音响持续时间为1秒,最后一响结束时刻正好为整点。 (2)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电子钟,并在实验仪上进行组装、调试。 (3)画出各单元电路图、整机逻辑框图与逻辑电路图,写出设计、实验总结报告。 (4)选作部分:①闹钟系统。②日历系统。 3.数字电子钟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 数字电子钟得逻辑框图如图1411所示。它由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显示器、校时电路与整点报时电路组成。振荡器产生得脉冲信号经过分频器作为秒脉冲,秒脉冲送入计数器计数,计数结果通过“时”、“分”、“秒”译码器显示时间。有得数字电子钟还加有定时响铃、日历显示等其它功能,需增加相应得辅助电路。 图1411 数字电子钟得基本逻辑框图 (1)振荡分频电路 振荡器就是数字电子钟内部用来产生时间标准“秒”信号得电路。构成振荡器得电路很多,图1412(a)就是RC环形多谐振荡器,其振荡周期T≈2、2RC。作为时钟,最主要得就是走时准确,这就要求振荡器得频率稳定。要得到频率稳定得信号,需要采用石英晶体振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电路如图1412(b)所示,这种电路得振荡频率只取决于石英晶体本身得固有频率。 图1412 振荡器

(a)RC环形多谐振荡器 (b)石英晶体多谐振荡器 由于石英晶体振荡器产生得频率很高,要得到秒信号,需采用分频电路。例如,振荡器输出4 MHz信号,先经过4分频变成1 MHz,再经过6次10分频计数器,便可得到1Hz得方波信号作为秒脉冲。 (2)计数器 把秒脉冲信号送入秒计数器个位得CP输入端,经过6级计数器,分别得到“秒”个位、十位,“分”个位、十位,以及“时”个位、十位得计时。“秒”、“分”计数器为60进制,“时”计数器为24进制。 24进制计数器如图1413所示。当“时”个位计数器输入端CP来到第10个触发脉冲时,该计数器归零,进位端Q D5向“时”十位计数器输出进位信号。当第24个“时”脉冲(来自“分”计数器输出得进位信号)到来时,十位计数器得状态为0010,个位计数器得状态位0100,此时“时”十位计数器得Q B6与“时”个位计数器得Q C5输出为1。两者相与后送到两计数器得清零端R0A与R0B,通过74LS90内部得R0A与R0B与非后清零,完成24进制计数。同理可构成60进制计数器。 CP 来自分计数器 的进位信号 图1413 24进制计数器 (3)译码显示电路 译码驱动器采用8421 BCD码七段译码驱动器74LS48,显示器采用共阴极数七段数码显示器,有关74LS48与七段显示器得使用方法前面已经作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4)校时电路 当数字电子钟出现走时误差时,需要对时间进行校准。实现校时电路得方法很多,如图1414所示电路即可作为时计数器或分计数器得校时电路。 图1414 校时电路 现设用该电路作为分计数器得校时电路,图中采用RS触发器作为无抖动开关。通过开关K得接入位置,可以选择就是将“1 Hz信号”还就是将“来自秒计数器得进位信号”送至分计数器得CP端。当开关K置于B端时,RS触发器得输出、,“来自秒计数器得进位信号”被送至分计数器得CP端,分计数器正常工作;需要校正分计数器时,将开关K置于A端,这时RS触发器得输出、,“1 Hz信号”被送至分计数器得CP端,分计数器在“1Hz信号”得作用下快速计数,直至正确得时间,再将开关K置于B端,达到了校准时间得目得。 (5)整点报时电路 电路得设计要求在差10 s为整点时开始每隔1 s鸣叫一次,每次持续时间为1 s,共鸣叫5次,前4次为低音500 Hz,最后一次为高音1 kHz。因为分计数器与秒计数器从59分51秒计数到59分59秒得过程中,只有秒个位计数器计数,分十位、分个位、秒十位计数器得状态不变,分别为Q D4Q C4Q B4Q A4=0101,Q D3Q C3Q B3Q A3=1001,Q D2Q C2Q B2Q A2=0101,所以Q C4=Q A4=Q D3=Q A3=Q C2=Q A2=1不变。设Y1=Q C4Q A4Q D3Q A3Q C2Q A2,又因为在51、53、55、57秒时Q A1=1,Q D1=0,输出500Hz信号f2;59秒时Q A1=1,Q D1=1,输出1kHz信号f1,由此可写出整点报时电路得逻辑表达式为:

碳酸盐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岩石为生物、化学、机械综合成因,其中化学成因起主导作用。岩石化 学成分、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但结构构造复杂。岩石性质活泼、脆性大。 ●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发育。 ●成岩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严格控制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类型形成。 ●断裂、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是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作用。 ●次生储集空间大小悬殊、复杂多变。 ●储层非均质程度高。 1.沉积相标志 (1)岩性标志 岩性标志包括颜色、自生矿物、沉积结构、构造、岩石类型等五方面。 ①岩石颜色:岩石的颜色反映沉积古环境、古气候。 ②自生矿物: a.海绿石:形成于水深10~50m,温度25~27℃。鲕绿泥石:形成于水深25~125m,温度10~15℃。二者均为海相矿物。 b.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磷矿):海相矿物。 c.锰结核:分布于深海、开放的大洋底。 d.天青石、重晶石、萤石:咸化泻湖沉积。 e.黄铁矿:还原环境。 f.石膏、硬石膏:潮坪特别是潮上、潮间环境。 ③沉积结构。碳酸盐岩的结构分为粒屑(颗粒),礁岩和晶粒三种。不同的沉积结构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粒屑结构;粒屑结构由粒屑、灰泥、胶结物和孔隙四部分组成。粒屑结构代表台地边缘浅滩相环境。根据颗粒类型、分选、磨圆、排列方向性、填充物胶结进一步确定微相。 a.内碎屑、生屑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b.鲕粒、核形石、球团粒、凝块石反映化学加积、凝聚环境,水动力中高能。鲕粒包壳代表中等能量,持续搅动,碳酸钙过饱和的环境,核形石(藻包壳)、泥晶套反映浅水环境。 c.分选好,反映持续稳定的水动力条件,反之则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d.磨圆度高反映强水动力环境,反之反映弱水动力环境。 e.颗粒、生屑化石平行排列,尖端方向交错,长轴平行海岸,反映振荡水流。尖端指向一个方向,长轴仍平行海岸线,则为单向水流。 f.用胶结物和灰泥的相对含量反映水动力强弱。胶结物/(胶结物+灰泥)在0~1之间,越接近0,水动力越弱,反之越强。 礁岩结构: a.生长结构:原地生长坚硬生物骨架,代表台地边缘生物礁环境。 b.粘结结构:层纹状、波纹状藻迭层结构代表潮上-潮间中低能环境。柱状、锥状藻迭层结构代表潮间~潮下高能环境。 晶粒结构:泥晶代表盆地低能,广海陆棚低能环境。 ④沉积构造。反映水流成因构造: a.沟膜、槽模、递变层理代表浊流环境。

火山岩岩石学分析储层特征研究-毕业论文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油气资源需求的增加,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油藏不断消耗,油气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油气勘探从简单的构造型向复杂隐蔽型油气藏转变的过程中,火山岩在油气成藏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了油气勘探界的广泛重视,已成为国际上油气勘探和油气储量增长的新领域[1]。 火山岩作为油气储层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石油地质学界的关注. 2006年,在三塘湖盆地卡拉岗组火山岩储层中首次发现商业油气流,这不仅拓宽了吐哈油气勘探领域,而且还提升了整个盆地的勘探潜力。但是火山岩储层研究是目前国内公认的一个研究难点,对吐哈油田储层研究工作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2]。为深入了解马朗凹陷卡拉岗组火山岩储层特征,开展岩性特征、岩相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及类型特征、储集物性及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的精细研究。建立火山岩储层岩性识别图版、分岩性储层物性解释模型和储层分类评价标准, 为三塘湖盆地中基性火山岩储层评价及勘探方向优选提供地质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火山岩储集层的分布 含工业油气流的火山岩油气藏主要分布于火山活动带及断陷盆地。它们沿基底断裂呈裂隙式或中心式喷发,而且多期喷发的火山岩互相叠加连片,常常具有较大厚度和分布面积。环太平洋含油气构造带中,火山岩层是一个重要的油气储集层(表1-1)[3]。日本北部沿海的新泻、山形和秋田油气区中,许多油气田产于新近纪“绿色凝灰岩”建造中。这个“绿色凝灰岩”是由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安山岩、安山集块岩、安山凝灰角砾岩等组成,沿日本岛弧内带晚新近纪地槽型盆地分布。

表1-1太平洋活动带及其边缘沉积盆地中的火山岩储集层[3] 1.2.2火山岩储集层的岩石类型 前苏联C.B.克卢博夫综合分析世界各国含油气盆地的火山岩储集层,将其岩石类型归纳为三大类[4]: (1)熔岩和熔岩角砾岩 熔岩按其化学成分可划分为玄武岩(SiO2<52%),安山岩(SiO2为57%?62%), 英安岩(SiO2为65.0%?68.5%),流纹岩(SiO2>78%);熔岩角砾岩指熔岩角砾被相同成分的熔岩所胶结的岩石。 (2)火山碎屑岩 按其碎屑大小可划分为凝灰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砾岩、砂屑凝灰岩和粉砂屑凝灰岩。 (3)火山碎屑一沉积混合型岩石 这是火山碎屑经过搬运与正常沉积物同时沉积的岩石。按其火山组分的含量可划分为:沉积火山碎屑岩(火山组分50%?90%)和火山碎屑沉积岩(火山组分10%?50%)。根据碎屑大小相应地划分为砾岩、砂岩和粉砂结构岩石。这种储集岩常与前两种储集岩伴生。 1.2.3火山岩命名及岩系划分 火山岩岩性识别的主要方法有地质、测井和地震等。 地质识别火山岩岩性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岩心观察、镜下薄片鉴定和实验室主量元素分析来确定,该方法可以全面细致描述火山岩颜色、结构、构造及地球化学特征,但其局限性在于必须观察并分析岩心或岩石样品,在一些没有采集样品的地区此方法受到了限制。 利用测井资料识别岩性的方法有常规测井交会图法[5-7]、主成份分析法[8]、神经 网络法[9]、横波信息交会识别法[10]和岩石强度参数交会识别法[11]等,这些方法主要依据岩石矿物组合的物理特征进行岩性识别。除了一些常规测井方法,还有一系列新技术,如斯伦贝谢近年来开发的FMI成像测井和ECS( Elemental Capture Spectroscop )元素俘获测井。FMI成像测井通过获得全井电阻率变化来形成电阻

数字电压表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数字电压表的制作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一三年七月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1.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电子技术综合设计,熟悉一般电子电路综合设计过程、设计要求、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设计方法。 2.同时了解双积分式A/D转换器ICL7107的性能及其引脚功能,熟悉集成电路ICL7107构成直流数字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并掌握其在电路中的工作原理。 3.通过设计也有助于复习和巩固以往的模电、数电内容,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在完成设计后还要将设计的电路进行安、调试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过过程中培养从事设计工作的整体观念。 4.利用双积分式A/D转换器ICL7107设计一数字电压表,量程为-1.99—+1.99,通过七段数码管显示。 二、电路原理图 数字电压表原理图

三、课程设计的元器件 1.课程设计所使用的元器件清单: 2.主要元器件介绍 (1)芯片ICL7107: ICL7107的工作原理 双积分型A/D转换器ICL7107是一种间接A/D转换器。它通过对输入模拟电压和参考电压分别进行两次积分,将输入电压平均值变换成与之成正比的时间间隔,然后利用脉冲时间间隔,进而得出相应的数字性输出。 它的原理性框图如图所示,它包括积分器、比较器、计数器,控制逻辑和时钟信号源。积分器是A/D转换器的心脏,在一个测量周期内,积分器先后对输入信号电压和基

准电压进行两次积分。比较器将积分器的输出信号与零电平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作为数字电路的控制信一号。时钟信号源的标准周期Tc 作为测量时间间隔的标准时间。它是由内部的两个反向器以及外部的RC组成的。其振荡周期Tc=2RCIn1.5=2.2RC 。 ICL7106A/D转换器原理图 计数器对反向积分过程的时钟脉冲进行计数。控制逻辑包括分频器、译码器、相位驱动器、控制器和锁存器。 分频器用来对时钟脉冲逐渐分频,得到所需的计数脉冲fc和共阳极LED数码管公共电极所需的方波信号fc。 译码器为BCD-7段译码器,将计数器的BCD码译成LED数码管七段笔画组成数字的相应编码。 驱动器是将译码器输出对应于共阳极数码管七段笔画的逻辑电平变成驱动相应笔画的方波。 控制器的作用有三个:第一,识别积分器的工作状态,适时发出控制信号,使各模拟开关接通或断开,A/D转换器能循环进行。第二,识别输入电压极性,控制LED 数码管的负号显示。第二,当输入电压超量限时发出溢出信号,使千位显示“1" ,其余码全部熄灭。 钓锁存器用来存放A/D转换的结果,锁存器的输出经译码器后驱动LED 。它的每个测量周期自动调零(AZ)、信号积分(INT)和反向积分(DE)三个阶段。

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

一.研究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影响因素 1.渗透率 1.1存在成层渗流的渗透率 对于渗流成层性的存在, 地下水往往具有承压性质。即使渗流的成层性不甚明显, 但岩体的渗透性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规律总是存在的。将岩体的渗透系数表达为 1.2裂缝型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计算方法(详见李亚军《缝洞型介质等效连续模型油水两相流动模拟理论研究》)先通过建立裂缝型介质几何模型,利用几何模型对裂缝型介质做关于等效渗透率张量的分析,建立了求解裂缝型

多孔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连续边界条件和周期边界条件下的边界积分方程,得到裂缝型多孔介质网格块的等效渗透率张量。所求得的等效渗透率张量能够反映裂缝的空间分布和属性参数对油藏渗透特性的影响假设裂缝型介质为水平介质,裂缝为垂直于水平面且具有一定厚度的矩形面,裂缝的纵向切深等于所研究区域的厚度,此时可视为二维空间中的介质体,裂缝等价于二维空间中的线型裂缝。 图一 裂缝的中心位置,开度,长度,倾角,方位角,密度,组系等参数称为裂缝的特征参数,所有裂缝以这些特征参数进行定义。如图二在二维空间,裂缝通过中点O方位角H长度L 及开度h 确定。根据裂缝属性参数的地质学统计分析研究,假设裂缝中心位置服从均匀分布,裂缝长度服从指数分布,方位角服从正态分。

图二 裂缝的开度是指裂缝壁之间的距离,主要取决于所处深度。孔隙压力和岩石类型。根据所发表的一些关于天然裂缝的宽度数据可知,裂缝开度通常在10~200Lm之间变化,统计资料表明最常见的范围在10~40Lm之间(如图三),且服从对数正态分。假设采用裂缝开度的对数正态分布,裂缝系统各属性参数的统计分布函数见表一。 表一

数电设计型实验2

设计题4 交通信号灯控制器的设计 1.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一个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器。设南北(NS)方向的红、黄、绿灯分别为NSR、NSY、NSG,东西(EW)方向的红、黄、绿灯分别为EWR、EWY、EWG。具体要求如下: 1) 图1 2)东西方向亮红灯的时间等于南北方向亮黄、绿灯时间之和,南北 方向亮红灯时间也等于东西方向亮黄、绿灯时间之和。时序如下图所示。 T NSG NSY NSR EWR EWG

EWY 2.可选用元器件 74LS74、74LS191(或74LS168、74LS193等)、74LS00、74LS20、74LS04、74LS08、74LS164、CD4060,晶体振荡器32768Hz等。3.设计方案提示 交通信号灯控制器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1)单位时间产生电路:因黄、绿、红灯点亮时间分别为5T、1T和6T,若选T=8S,则本电路应每8秒产生一个脉冲,作为控制电路的输入信号。具体实现方法参考设计题1。 2)控制电路:根据工作时序图,计数器每次工作循环周期为12T,故可采用由74LS191组成的12进制计数器实现,其真值表如下。由真值表可列出各逻辑表达式。

设计题5 转速测量显示系统设计1.设计任务与要求 1)测量显示范围为0——9999 r/min; 2)测量单位时间为1min,且有数字显示; 3)测量显示为前1min转速测量结果。 2.可选用元器件 74LS112——双JK触发器(带RD、SD及负触发)。 74LS123——双可再触发单稳态触发器。 74LS160——可预置BCD计数器。 74LS175——四D触发器(公共时钏和复位)。 74LS48——8421BCD七段译码驱动器。 74LS90——十进制计数器。 七段字形LED数码管、电阻、电容等。 3.设计方案提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