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质量信息分析评价及电商化 采购质量管控策略应用研究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质量信息分析评价及电商化 采购质量管控策略应用研究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质量信息分析评价及电商化 采购质量管控策略应用研究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质量信息分析评价及电商化 采购质量管控策略应用研究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19, 9(5), 648-653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9f6309074.html,/journal/mm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9f6309074.html,/10.12677/mm.2019.95080

Research on Quality Informatio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Based on Big Dat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Strategy in E-Commerce

Purchasing

Weijie Shen1, Longjiang Bian1, Xingjian Zhang1, Feng Xiao2, Huanxin Xu2, Lijun Wang2

1Material Company of State Online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mpany, Shanghai

2Shanghai Jiulo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sulting Co. Ltd., Shanghai

Received: Sep. 27th, 2019; accepted: Oct. 14th, 2019; published: Oct. 21st, 2019

Abstract

Now in various fields, it provides a new opportunity and platform for enterprises to realize pro-curement mode innovation. It indicates that the direct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activities by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enterprises has become a mainstream trend. Combining with the business needs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 equival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differentiated e-commerce modes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deeply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material e-commerce procurement modes of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and carries out the analysis of the whole link strateg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mode of differentiated e-commerce modes to build an innovative mode of e-commerce purchasing with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tics; to realize e-commerce products and servic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promotion of electric power materials; to achieve a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centralized purchasing and diversified demand and convenient supply, an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benefit of purchasing and standardization.

Keywords

Power Enterprises, E-Commerce Procurement Mode, Large Data, Materi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rategy, Quality Execution Control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质量信息分析评价及电商化

采购质量管控策略应用研究

沈维捷1,卞龙江1,张行建1,肖锋2,徐旻欣2,王丽旻2

沈维捷 等

1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物资公司,上海 2

上海久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

收稿日期:2019年9月27日;录用日期:2019年10月14日;发布日期:2019年10月21日

现在各种领域,为企业实现采购模式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预示着生产经营企业直接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已经是一个趋势主流,结合电力企业的业务需求和物资平类特点,探讨电力企业差别化电商模式分类解析,深入分析电力企业的物资电商化采购模式特点与驱动因素,实施差别化电商模式的全环节策略制定和执行方式分析,构建具有电力特色的物资电商化采购创新模式;实现电子商务产品服务提高电力物资质量管控和提升;实现集中采购与多样化需求、便捷化供应的动态平衡,提高采购效率效益及规范性。

关键词

电力企业,电商化采购模式,大数据、物资供应链,管理策略,质量执行控制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9f6309074.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各种电子商务模式不断涌现。国家提出要深入实施“互联网 + 流通”行动,着力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历经几年的迅猛发展,电商俨然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随着C2C 、B2C 等电子商务模式的大放异彩和大数据商业力量的日趋显现,采购与互联网的结合也日益紧密,这种新兴的交易手段和商业模式正在企业贸易中持续“发酵”。采购决定着单位的运转,在集中采购中大力发展电商化采购模式,提高采购对成本的调控能力与传统采购模式相比,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平台,能快速交易价格及信息,全流程跟踪交易行为,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开放透明的优势[1]。

然而,随着物力集约化管理变革进入深水区,进一步丰富物资集中采购管控手段,研究下具有国网公司特色的电商化采购模式[2],形成差异化采购策略和执行控制方式,对于电网企业集采创新的发展优化集中采购管理模式,提升物资集中采购工作质量与成效,提升电网物资采购供应响应能力和服务水平至关重要。

2. 现有质量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电网工程建设等主要领域的大宗设备材料,已经建立了成熟的集中规模招标采购质量管理体系,但零星物资以及其他不属于依法必须招标的物资由于品类繁杂、需求零散、时效要求高,存在采购质量执行难度大等情况。因此,目前现有的采购方式和管理模式难以有效解决集中采购多样化质量管控需求、质控效率及规范性尚待提高[3]。

现有质量管理模式存在内部需求精准化比较难、供需协同信息交互不畅、质量评价应用有待提高等问题,由此造成质量对比信息不对称现象、传统抽检手段等不满足电商化采购需求发展下的质控需要,从而影响集采物资质量把控的准确性。

Open Access

沈维捷等

一方面,很难精准把握采购质量稳定,造成管理局限,容易产生采购管理与质量管理的矛盾。另一方面,采购流程较长,质控能力迟钝,造成时效性反馈较差。因此,对于集采物资来说,很难满足品类规格繁多,差异化地域性采购、小批量采购以及紧急采购需求下的质量控制要求。

协同信息交互不畅,质控信息不透明,信息评价切入滞后,致使协同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安全故障。同时,信息渠道不标准统一。因此,一方面造成供需信息交流不畅,无法对产品质量进行跟踪,容易造成重要执行信息无法追溯。另一方面,传统的信息化手段面对新形势发展需借助新的互联网技术,比如移动应用、大数据等,全面推进电网集采模式的智能化管理发展。

面对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传统质控手段对电商化化采购管理协同的迫切性需求主要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1) 敏捷响应需求。对各种类型需求的敏捷响应要求。

2) 需求精准供应要求。对不同品类物资差异性质控精准管理。

3) 新技术趋势发展。运用大数据实施智能型物资管理供应链。

4) 信息可视化需求。伴随企业需求,提高效能。

3. 现有质控管理模式下电商化发展制约性因素分析

目前,电商化采购管理模式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有四个,具体如下:

1) 物资标准化程度

结合电商化采购模式特点,深入推进公司通用物资质控管理、电力专用物资标准化、物资分类分级,提高质控需求管理细度,有助于电商化质控管理实施及需求的精准把握。可在建立物资标准化信息库,收集情报及优化货源:其一,充分利用互联网即时、快速的优势,及时掌握设备及物资材料的性能参数和价格区间,对价格走势以及行业情况的深入了解下细分市场信息及供求关系比。从而达到了解物资信息,优化进货渠道的目的;其二,合理完善物资库存管理,为了保证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进行,管理库存数量维护好最低库存值,以保证资金流合理运转。完善分析影响库存量的各种因素的管理上报机制,供求变动情况,做到定期核查以数据信息化集约完成合理调整库存量标准的目的。对库存的动态变化相应做出调整,可以达到适时、适量地订购的效果,避免库存和不合理库存的出现。并且能及时有效采取措施处理超储积压,力争做到库存合理。

2) 适用性策略优化

对电商化采购新型采购模式,识别关键环节的变化及影响因素,针对发生变化环节制定适应性策略调整,结合风险防范要求,细化电商化采购全环节质量管理的规则细化和策略优化,提高流程效率的同时,防范潜在的风险。物资电商化管理需要进行转达及线上交流、系统化、网络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质量信息采集。采购系统化、信息化管理的实质。网络化大数据建设是现代物资质量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是加速物资质量管理现代化的趋势所向。

3) 技术/平台的优化

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增强信息体系平台与平台之间接口的准确性和效率,优化平台功能,提高管理能力[4]。企业所涉及的各项物资种类繁多,规格多样,要将这些情况直观的展现,数据化管理是最优势之选。通过数据直观地展现管理集约化的标准模式。通过大数据的在线分析,可以明确物资库存等基本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准确的做出相应的决策,促进合理化物资质量管理。

针对性采购计划。数据化管理也可以通过物资标准化管理的基础,结合平台需求的供需对接,合理排出计划指标及库存需求建议。而且在质量管理中严格按照物资采购管理个性化需求,对物资采购质量进行表格化、图表化、数据化分析。为保证物资质量标准化要求提出的正确、科学、合理的分析指标。

沈维捷等

并且对统计数据的准确、及时进行统计后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或计划,提出有助于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促进企业物资质量平台的优化管理。

4) 质控理念转变

促进各层级质控理念的转变,在电商化采购质控创新模式中流程策略及实施方式的创新,促进电商化采购质量管控的广泛度与实施性。实现传统管理制度向自主管理的转变。从满足标准向满足顾客需求转变,产品的需求标准不再是踩着合格线过关的标准,而是将顾客需求放在第一位,结合大数据信息评价体系的完善,细分市场,细分产品质量、需求、期望、等要素,将质控的管理理念朝转面向客户的特性服务质量监督机制。

4. 物资电商化采购质量管控发展的优势

4.1. 信息技术下物资电商化采购质控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基础资源及网购用户群体数量大幅增加,自营模式下的B2B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逐渐成为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方向。搭建B2B政企电商采购平台,为大客户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以及高效快捷的供应链服务[5]。

外链式电商化采购质控管理模式:

即在其自有电商平台为客户定制专属采购层级质控管理规则及页面,直接在平台专区选择评价最优商品下单。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开展项目合作,发展和推进类似的大客户企业信息交互通道。

嵌入式电商化采购管理模式:

即自建平台,通过系统接口相互调用方式,与其它电商平台的评价管理无缝对接,实现评价系统的实时动态推送。选取嵌入式电商化采购模式,借助商城自建平台的评价系统,作为实现电商化采购质量管理获取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增加质控层级管理,引入多个系统管控实现贯通,实现全流程在线质量管控,提升管理效率。

4.2. 物资电商化采购质量管理对比传统管理优势

相比传统质控管理,电子商务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能够快速高效地传递数据信息,并对全流程进行跟踪管理,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开放透明的管理模式,可以实现信息全面公开,随时查阅,快速反馈,及时补充的管理需求[6]。通过创新的电商平台技术与服务。企业总公司与各分公司之间建立信息化管理对接的内部电商平台,解决总部集中采购与分部弹性需求差异化管理[7]。

物资电商化采购质量管控发展等下,原有质量管理模式突破:传统的非信息化手段不能满足质量管理需求,采购细分模式转变促进质控管理模式由传统的“大而单一”模式向“小而精准”的模式转变。

4.3. 物资电商化采购管理模式具备领先优势

着力提升供应链整合管理能力。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开放透明的优势,具备以下优势因素:

1) 规模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给方规模和需求方规模将同时发生作用,两者的统一结合所产生的规模化效应,两者统一规模化信息互传将节约企业资源,更有效完成管理能效。

2) 信息协同:信息供应更加充分而全面,资源空间配置与产业配置中的引导与调整作用。

3) 管理费用:电商模式通过信息互通搜集整理全面性和有序性、避免传统二次管理费用等,降低了费用成本。

沈维捷等

5. 电网物资电商化采购创新管理模式构建与实施

5.1. 电商模式适用物资特点及质量管理实施条件

电商化采购是通过适用的采购策略确定一定时期内的供应商、明确物资的品类(或规格型号)、单价(或双方认可的计价规则)、配送及服务标准,并在公司物资一级管控平台开展需求计划提报,实现简单直观、采购过程规范快捷、配送服务高效优质的目标。分析电商化采购管理模式适用物资具备的特点:

1) 通用程度高,需求单位对物资需求规格的个性化差异较小;

2) 标准化程度高,需求参数明晰的物资;

3) 需求物资型号种类多,响应高的物资;

4) 流通性较好,需求方需求量平稳、变化量不大

5) 需求频次高,响应时间较短的物资;

6) 传统采购管理模式下,对于供应商的供应响应要求较高;

7) 缺货容忍度低,即在传统采购管理模式下,对供应商配送服务要求较高。

基于上述电网物资在物资供需方面具备的特点,可以看出,电商采购质量管理模式在获取、响应及管控等方面与集采下的其他原有模式相比更有优势。其中,电网物资实施电商化采购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实施条件。

5.1.1. 电网物资信息获取标准化

1) 信用评估体系;

2) 产品管理体系;

3) 质量管控体系。

5.1.2. 新变化的策略适应性调整

1) 电网特色的质量监督方式;

2) 全环节明晰的业务规则约束;

3)信息在线监管与约束;

4) 模式绩效评价体系;

5) 适合电网模式的电商平台功能完善。

5.2. 电商化采购差异性模式分类分析

通过分析电商化采购管理流程特点,对比分析适用于电商化采购质控管理的特性,将电力物资适用于电商化采购质控管理划分为通用物资管理、电力专用标准型物资管理和电力专用技术垄断型物资管理。

电商化采购供应侧,产品质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使用频度高,响应时间较短。以差异化需求管理基础,制定不同需求条件下的电商化采购质控管理模式。

?根据需求的特点和物资响应要求,分析各种类型需求物资标准化程度、安全性、时效性等三大特征的不同需求组合,构建对应的电商化采购质控管理模式;

?基于不同的信息分析结论,构建对应的质控管理策略、规则与要求、监控体系。

5.3. 电商化采购管理策略与执行

对电商化采购质量管理在供应商整合力度方面特点分析发现,具备低成本、履约执行灵活便捷快速等特点的同时,在需求管理细度、规则、执行控制策略优化、履约约束机制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的要求比以往要高、难度大。因此,在需求提报与品控管理方面,主要管理策略根据不同物资需求类型分别由

沈维捷等

国网、省公司或地市公司进行物料目录编制以及商品细度确定。在评价管理执行方面,电商化采购采用一单一评,年度总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6. 结论

基于上述物质电商化采购质控管理应用的研究分析,对电网企业物资电商化采购质控管理模式未来发展和实施推进形成了如下建议:

1) 物资内部整合优化必须到位:一方面,实现物资前端需求管理精细、准确;另一方面,深入推进物资标准化,统一、简化物资规格型号。有助电商目录管理,促进电商化采购质量控制优势发挥。

2) 电商化采购三大体系需进一步制定与强化:国企电商化采购作为一种现有采办方式的补充。需建立电商平台三大体系,即双向信用评估体系、价格管理体系和新型支付体系,形成良性循环的采购生态圈。

3) 电商化采购交易信息的监督与约束管理必须加强:对于企业而言,富有成效的一体化需求规划的执行过程往往拥有非常精确的来自从最初到最终阶段广大需求侧的“下游数据”,还包括上下游环节库存变动信息以及精确把握产品产能情况。

4) 专用物资电商化采购安全质量与供应商闭环管理需明确:一方面,调整电商平台的供应商准入门槛,打造高品质采购平台;另一方面,电商平台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需要建立物资电商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与供应商约束惩罚措施。

5) 建立全环节评价体系,促进电商化采购信息获取提升范围:除了从传统的物资质量管理方面获取,更要设置电商化采购评价体系系统,还应对供方进行信用评价,对电商信息协同等方面进行评价体系全获取,从而,应用于质控管理的前端测评。

6)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电商化采购质量的精准管理。通过深化应用电商平台评价体系统计数据,综合分析供应商全环节信息[8],实现精准管理,提高质量。

参考文献

[1]汪豫. DB公司采购管理模式分析与改进[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2]李姝心, 李江林. 电子商务在电力企业的研究和应用[J].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3(3): 179-180.

[3]李迅. 电子商务在电力物资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 河南科技, 2015(17): 15.

[4]万静波. 基于ERP的电力工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运用浅析[J]. 新经济, 2016(12): 124.

[5]杨芳. 电子商务在电力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运用及意义分析[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5): 48.

[6]赵超. 基于电子商务的汽车行业采购供应链管理[D]: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7]韩静. 基于电商模式的企业采购管理模式应用探讨——以上海LT公司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外

国语大学, 2015.

[8]陈啸, 熊国宏, 徐世阳. 基于大数据的电力采购物资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 机床与液压, 2017, 45(6):

128.

信息化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精心整理 1.1. 质量管理措施 1.1.1. 质量承诺 确保本工程各分项工程符合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整体工程质量合格,彻底杜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事故。 1.1. 2. 质量保证体系 1、?质量保证组织管理领导小组 负责,21.1.3. 1?确保施工全过程受控; 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完成。??定期召开生产质量例会,协调工作,总结工程质量现状,提出改进意见,处理质量事故。? 2、项目工程师 对本项目的工程质量及质量目标的实现和安全生产负技术责任。主要职责如下: 贯彻执行国家技术标准、规定,编制项目质量计划; 审查各项施工技术方案的贯彻实施情况,协调各专业之间的技术矛盾,研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

疑难问题; 参加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审查质量事故整改方案,??根据工程进度定期检查和阶段验收。 熟悉专业工程图纸,解决设计图纸中的技术问题,制定各工序施工技术方案,办理技术洽商,保证工程质量,对质量事故制定整改方案。 3、质检员 负责监督、执行国家、地方的质量检验标准、施工规范、法规;?负责监督、执行公司有关质量技术规定的实施; 4 5 1.1.4.施工过程质量检测 工程检测是在施工程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控制手段之一,是工程质量好坏的具体体现,是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1、进场质量检测 施工材料、设备在进场安装前,必须经过现场质量检查员的进场检查。???施工材料、设备必须有合格、有效的生产厂家资质证明、检验报告、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进口商品还必须有商检证明、报关单等相关证明材料。

?质检员检查通过后,报送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二次检查,确认合格后才能用于工程施工。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材料和设备,施工方必须更换,不得进场存放,更不得使用到工程中,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过程质量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施工,禁止偷漏工序,质检员检查通过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工艺,施工方必须无条件整改到合格,才能进到下一道工序施工,以 3 1.1.5.质量保证措施 1、管理措施 对工程的关键工序和重要环节设置控制点。 建立有效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设专职质检员和责任工程师作为信息的收集和反馈传递的主要人员。 项目经理部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施工安排,以纠正影响质量的偏差和倾向。 项目经理部按照我公司程序文件操作,以标准化的方式统一现场的?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

采购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采购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为严格检验采购物资的质量标准,确保订购物资符合公司质量标准和要求,杜绝不合格物资入库,现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采购物资的质量检验。 第二条:职责 采购员负责对订购物资送货前的质量监督和检验,负责对供应商提供样品质量的验证工作,并负责所有采购物资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和处理工作。 第三条:采购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必须向评定合格的供应商采购; 2.采购前应提供有效的采购文件和资料; 3.对突发所需的特殊物资和急用物资,可向未评定过的供应商采购,由采购部进行物资的验证,验证合格后,即可进行订购。 第四条:采购物资的检验 1.采购物资送货前,采购员应以书面形式通知采购部进行检验, 2.检验员负责对订购物资的抽样检验,按《产品检验控制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并填写相应的产品检验报告。 3.采购物资检验合格后,方可安排送货。 4.若采购物资检验不合格,采购部应及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处理。 5.公司各有关部门配合采购部收集、分析和反馈采购物资质量信息,必要时对供应商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条:采购物资检验的依据 1 采购部与供应商签订的采购合同。 3 供应商出示的质量认证。 4 供应商出示的产品合格证。 5 采购物资技术标准。 6 物资工艺图纸。 7 供应商提供的样品和装箱单。 第六条:影响采购物资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 1 采购物资对产品质量、经营活动的影响程度。 2 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3 该类物资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情况。 4 采购物资对本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第七条:采购物资检验方式的选择 1 全数检验 适用于采购物资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的物料或企业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 免检 适用于大量低值辅助性材料、经认定的免检厂采购货物以及因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物资。对于后者,采购货物检验专员应跟踪生产时的质量状况。 3 抽样检验 适用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资。一般物资采购均采用此种检验方式。 第八条:技术部编制《采购物资质量标准》,由技术部经理批准后发放采购检验人员执行。 第九条:质检部编制《采购物资检验控制标准及规范程序》,经质检部经理审批后发放相关检验人员执行,检验的规范包括货物的名称、检验项目、方法、记录要求。 第十条:采购部根据到货日期、到货品种、规格、数量等,通知仓储部和质检部准备检验和验收采购物资。 第十一条:采购物资运到公司后,由仓储部库管人员检查采购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重量)、包装情况,填写“采购物资检验报告单”,并通知检验人员到现场抽样进行检验,未经检验合格的物资不得用于生产。 第十二条:采购检验人员接到检验通知后,按相应的标准对采购物资进行检验,并填写“采购物资检验报告单”,该单作为检验合格物资的放行通知,交库管人员办理入库手续。库管员对采购物资按检验批号标识后入库,只有入库的合格品才能由库管员控制、发放和使用。 第十三条:检测中不合格的采购物资根据公司制定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处置,不合格的采购物资不允许入库,由采购人员移入不合格品库,并进行相应的标识。由采购部办理善后处理相关事宜 第十四条:如果是紧急采购物资,来不及检验和试验时,需经法定代表人书面批准方可执行。

采购管理体系规划方案V1.0

*****有限公司 采购管理体系规划方案 方案制定: 方案审核: 方案批准: 版本号: V 1.0 ****有限公司 2017年7月

目录 1.采购整体业务蓝图 (2) 1.1.整体业务蓝图 (2) 1.2.整体流程说明 (3) 1.3.重点业务优化整体优化说明 (4) 2.采购核心问题改进方案 (4) 2.1.采购计划管理 (4) 2.1.1.现状描述 (4) 2.1.2.改进方案 (5) 2.1.3.较现有模式的优势 (6) 2.1.4.要求与风险 (6) 2.2.供应商考评管理 (6) 2.2.1.现状描述 (6) 2.2.2.改进方案 (6) 2.2.3.较现有模式的优势 (7) 2.2.4.要求与风险 (8) 2.3.不良回用扣款管理 (8) 2.3.1.现状描述 (8) 2.3.2.改进方案 (8) 2.3.3.较现有模式的优势 (9) 2.3.4.要求与风险 (9)

1.采购整体业务蓝图 1.1.整体业务蓝图 供应商开发 供应商考核供应商档案管理价格管理 生产计划主排程 物料计划需求 采购招投标 收料通知单 检验单采购入库单 采购发票 费用发票 退料处理 两周内 Y N 采购交货计划 采购预测计划 两周后 供应商备料采购订单设备/零星物资采购 申请

1.2.整体流程说明 1)供应商档案维护管理:采购员接收业务部门提出的供应商开发需求,根据技术中心提 供的图纸找目标供应商,进行现场确认,采购部组织技术中心、质量部、财务部等进行评审,合格后由信息中心在ERP系统对供应商进行维护。 2)价格管理:采购部成本主管根据业务部门提出的报价需求,通知财务部成本中心制定 目标价格,采购成本主管根据目标价格找多家供应商进行询比价,确认最终供应商价格审核通过后由财务成本中心在ERP系统录入采购价目表。 3)供应商考核:采购部根据多系统导出供应商评审数据,供应商的绩效评价主要从技术、 质量、响应、交货、成本和合同条款履行这几个关键方面进行评估,整理系统导出数据进行分析后,按照分析结果分等级供应商,要求排名落后供应商按照整改方案进行整改,供应商整改完成后通知采购员进行验厂。 4)采购招投标管理:需求部门根据公司要求将零星物资申请金额超过五万元或者设备申 请金额超过三十万元的物资进行招投标,制作招标申请书,由财务成本中心内部先发出招标通知,引荐目标供应商,由财务部成本中心成立招标办公室并整理招标文件邀请供应商进行现场投标,招标办公室对现场招标进行汇总评审,确认供应商,董事长进行确认后由财务成本中心在系统录入投标结果。 5)采购订单:生产性物料,根据主生产计划在系统运算后生成物料需求计划,每周六APS 运算出一份物料计划总表,通过系统设定,两周以内的物料自动生成一份物料采购计划,自动传递给ERP生成一张采购订单,物流中心经理审核后,通过SRM自动传递给供应商;两周以外的系统自动生成一份采购预测计划,由物流中心审核后以邮件或者其他方式传给供应商进行备料。 6)供应商送货:供应商按照采购订单在SRM系统录入交货通知单,通过WMS打印贴标, 按照采购订单交期进行送货。 7)来料检验:质量部针对供应商送来的非免检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入库;检验不合 格由采购部根据检验结果判定是否需要组织回用评审,评审不通过拒收,评审通过入库。 8)采购入库:供应商送来的免检产品或者检验合格后的产品由仓管员核对数量后进行入 库。

信息化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

信息化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医院在数据管理与统计中都朝信息化方向发展,通过信息化医疗数据的统计,不但提高数据统计质量,而且对医院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该文简要概述了信息化医疗统计数据的基本工作内容,分析医院在信息化医疗统计数据过程常见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以供参考。 标签:信息化;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与控制 借助信息化进行医疗统计数据已经成为医院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医院统计数据的数量在不断提升,信息化利用度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在实际的数据统计工作中却常常出现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情况,给医院的未来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基于此,要求医院在保障医疗统计数据数量的基础上,还应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以发挥医疗统计数据的使用效益。 1 医院信息化医疗统计数据概述 医疗统计数据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以往的数据统计相比,在应用了信息化作为统计工具后,数据的可靠性得到保证,数据采集与管理流程得到规范,这满足了医院不同科室的需求。 信息化医疗统计数据具备精确性、及时性、整体性以及简洁性四个方面的特性。①精确性主要是在进行信息化医疗统计数据时,所收集到的所有数据必须是从实际工作中收集到的,反映的是医院医疗工作的实际情况,数据精确性能够为医院相应医疗人员提供巨大帮助。②及时性指的是医院的信息收集与信息整理应该具有较高的实效性,数据所反映的应该是医院最近阶段中所出现的医疗信息以及工作实际情况等诸多方面的内容。③整体性指的是医疗统计数据所反映的事实应准确并较为完整,如果数据出现错误、缺失以及少项等问题,其实用性能将大大降低。④简洁性主要照顾到广大的医疗人员,数据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呈现,这种清晰易懂的方法能够提高人们提取信息的速度。 2 当前医院信息化医疗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 2.1 数据的标准化程度比较低 医疗统计数据最能够反映医院的实际运营状况,并且还能够反映患者的健康状况,为医生进行针对性医疗方案的设计提供巨大帮助[1]。然而有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很多医院的医疗计量標准并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尤其是在信息化数据采集过程中,很多医院没能重视医疗统计数据相关操作,这使得实际管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诸如统计数据重复或者失真的情况。如表1就为某医院医疗统计数据的内容,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在2016年,医院CT科检查人数、B超检查人数、心电检查人数出现异常上升的情况。经过后续的分析显示,

采购质量控制要点与方法

采购质量控制要点与方法 采购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是采购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企业在产品研制生产过程中,物资采购质量的管理贯穿于物资采购的全过程。加强采购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是提高物资质量的关键。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重点是对采购人员的素质控制、供应商的控制和进货检验控制。 一、采购的内涵 (一)采购的定义 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定义能把对采购团队的一整套技能的要求完全包含进去,采购随情景而言是多样的。狭隘的采购是买东西,就是企业根据需求提出采购计划、审核计划选好供应商、经过商务谈判确定价格和交货条件、最终签订合同按要求收货付款的过程。简而言之,采购,是企业在一定条件下,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或服务作为企业资源,以保证企业生产及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一项企业经营活动。 (二)采购与外包的区别 采购和外包,都是从外部获取资源,为自身服务;为了确保自身利益,都要对采购和外包进行控制,这是两者的共同点。但两者控制的区别在于:(1)采购的对象是经权威机构审定、有产品标准号的批量生产的成熟产品(也称货架产品);外包的对象是新开发的尚未成熟的产品或产品形成的全过程或某一中间过程。(2)采购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3)采购控制的重点是控制供应商和进货检验。

二、采购的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手段,尽可能降低成本,有计划的处理风险,以获得企业安全生产的经济保障。 随着现代化专业生产的发展,一般企业常用集成的方法组合成自身出品的新产品,因此,产品组成中多达60%~70%的组件(包括零、部、整件、标准件、原材料等)是通过采购获取的。所以,产品的质量更多的体现在控制供应商提供的组件质量中。其次,产品质量直接影响销售业绩和企业效益。同时,与企业的信誉也密切相关。这三者均是采购带来的风险,为了企业的生存和良性发展,规避这些风险不得不引起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一)采购组件质量风险 在采购组件过程中,由于采购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导致加工产品的性能达不到顾客要求的质量标准,从而给采购方的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并给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乃至人身安全等方面损害的可能性,这就是采购质量风险。 采购质量风险主要来源于供应商。目前,社会上存在不少假冒伪劣产品,一些不法商贩者以次充好,提供不合质量标准的组件。如果企业内部管理不严,不能及时识破,或放松警惕,或违反检验程序验收,就可能蒙混过关,造成质量风险。 (二)企业效益风险 企业以效益而生存,以效益而发展。这是人们能够理解的,也是

采购质量控制

采购质量管理制度 1、目的 对采购过程进行控制,确保所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企业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包装材料等的采购。 3、职责 a.采购部负责物资按时按量按质采购; b.技术部负责编制相关原材料技术指标,负责物资技术要求; c.品管部负责编制《原材料检验制度》,负责物资质量要求; d.品管部负责物资进厂检验及定期复查。 4、程序要求 a.采购部保证采购的适时、适量、适价和采购物资的质量; b.采购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对供货方的评定与选择,经评定合格的供方为合格供货方,应作为主要供货来源,并列入《合格供货方名单》,建立供货方档案以及记录供货方的质量。c.对合格供货方的控制方式和程度,根据产品类别和供货方的产品对本企业成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其控制的方式和控制程度不同,有的可以严格,有的只用一般的检验与试验或对其产品进行外观查验等基本方式控制。 d.企业使用的采购计划应标明物资名称、类别、型号、规格和时间,注明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等。 e.采购物资到厂后,按《检验管理制度》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和投入使用,对经检验为不合格的产品,按《不合格品的控制》处理。 f.当采购物资出现质量问题时,采购部要及时和供货方联系和处理质量纠纷。 g.当需要时,派代表到供货方处对拟采购物资按有关质量技术标准进行验证,并做好验证记录,但这些验证不能免除供货方提供产品的事故责任,也不能排除其后的拒收货物。 h.采购部对采购物资做好质量记录,追踪使用情况,保管好有关的采购资料及样品,以保证以后能利用这些资料来评估分供方。此外,还应保存好各批物资的识别记录,以达到追溯的目的。 5、相关文件 《检验管理制度》、《不合格品的控制》。 采购材料的质量控制办法 1、目的

信息化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1.1.质量管理措施 1.1.1.质量承诺 确保本工程各分项工程符合设计标准和施工规范,整体工程质量合格,彻底杜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事故。 1.1. 2.质量保证体系 1、质量保证组织管理领导小组 项目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实行三级质量管理。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工作全面领导,是质量的第一责任者。项目总工对质量工作进行全面管理,是质量的第二负责人,项目上配备的班组长、质检员、专业工程师作为组员具体进行质量管理工作。 2、项目质量保证实施小组 项目成立以质检员为核心,各班组长为组员的质量保证实施小组。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反馈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和监督,层层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和“工程质量施工责任制”。公司项目质量检查组将定期和不定期对本项目进行质检和抽查。 1.1.3.质量管理责任制 贯彻“谁管生产,谁就管质量;谁施工,谁就负责质量;谁操作,谁就保证质量”的原则,实施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并采用行政和经济手段来保证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的实施。主要的岗位责任制如下: 1、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负主要责任。主要职责如下: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定各岗位人员的质量责任; 根据本工程质量目标及公司质量保证手册,组织好项目内的均衡生产,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施工全过程受控; 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完成。定期召开生产质量例会,协调工作,总结工程质量现状,提出改进意见,处理质量事故。 2、项目工程师 对本项目的工程质量及质量目标的实现和安全生产负技术责任。主要职责如

下: 贯彻执行国家技术标准、规定,编制项目质量计划; 审查各项施工技术方案的贯彻实施情况,协调各专业之间的技术矛盾,研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疑难问题; 参加质量事故的分析处理,审查质量事故整改方案,根据工程进度定期检查和阶段验收。 熟悉专业工程图纸,解决设计图纸中的技术问题,制定各工序施工技术方案,办理技术洽商,保证工程质量,对质量事故制定整改方案。 3、质检员 负责监督、执行国家、地方的质量检验标准、施工规范、法规;负责监督、执行公司有关质量技术规定的实施; 负责监督项目质量计划的实施; 负责监督、检查、核验各分项工程质量,及时向上级报告质量状况和质量事故,参加质量事故的分析,建立质量台帐、档案。 4、材料员 执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做好物资分供方的评价工作; 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进度,及时、高质、保量地提供材料、成品、半成品,并对其进行检查验收,索取材质证明,向技术部门提供,并对检验和试验状态进行标识。 5、班组长 班组长执行本项目质量目标,对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负直接管理责任,主要职责如下: 熟悉本专业图纸,施工规范,解决工序交叉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平衡协调各作业组之间关系; 组织本专业的技术质量交底、质量自检工作,组织按设计图纸、按规范施工; 协同材料人员,完成进场物资的质量检验、产品标识工作; 对违反操作规程的进行处理,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执行工程技术资料的有关规定,收集、整理施工技术资料,对全部工程资料进行自查、自检,审核、汇总,整理各分包单位编制的全部施工技术资料。

x物资采购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山东胜利通海集团有限公司 物资采购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为了规范集团公司物资采购行为,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效率,增加物资采购透明度,降低物资采购成本,集团公司计划推行基于ERP 管理模式的规范化、透明化物资采购管理形式,逐步建立物资采购管理平台,以达到信息共享、互相监督的目的。 一.物资采购管理现状 目前,集团公司的物资采购主要分为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由集团公司进行投资的项目,采取各单位申请,集团公司领导审批,经营管理部具体负责的模式;另一种即各分(子)公司的物资采购由各公司独立进行,集团公司对于此类采购业务缺乏有效监管。两种管理模式的共同存在,不利于集团公司解决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市场调研不充分、价格不透明、采购流程不规范、采购物资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 二、物资采购统一管理建设方案 为了集中管理各单位的物资采购,有效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筛选优质供应商,集团公司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拟推出统一管理建设方案。该方案建议如下: 1、物资采购应当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 2、各分、子公司根据本公司物资实际需求提出采购请示报告,请示报告的内容包括物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具体用途等,报各公司分管领导批示。

3、集团公司经营管理部对采购请示报告进行审查,确定物资的采购型号、数量等是否符合相关设计、技术、审计要求;具体采购过程由使用单位、经营管理部共同组成采购小组,具体办理采购事宜。采购人员在办理采购事宜前,要详细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技术要求,结合各分、子公司实际情况,落实供应商资料库信息、业务往来历史数据,调研市场行情,推荐优质供应商,指导采购业务的进行;本着货比三家的原则,与有关厂家联系,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产品的价格、质量、性能等,并出具采购调研报告,提交集团公司领导研究通过后,方可组织采购。 4、凡适于招标的,由采购小组组织评委进行招投标,程序严格按照招投标管理制度进行。 5、对暂时由各分、子公司进行的采购,集团公司依据供应商资料库推荐合适供应商的同时对采购业务全程进行监督,对数量、价格不合理的及时进行核实和汇报。 6、对审核通过的采购请示报告,要按照《合同法》规定与供应商签订严密的购销合同,并按规定办理合同会签;经营管理部重点对具有以下特点的采购业务进行监督: (1)采购合同的签订没有选择具有多次合作经历和良好信誉的供应商,而选择新供应商的采购行为; 2)采勾价格、数量、频率较以往采购明显有差异的; 3)历史采购业务存在问题,继续进行类似采购的; 4)采购到货周期、付款方式等有较大变动的。

数据质量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数据质量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探索实施信息管税,稳步推进税收征管方式变革”。随着税收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目前,基层国税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极大地提升了国税部门税收工作质量。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规范税收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信息管税”工作开展,以信息化带动税收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使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深化,是需要思考和探讨的现实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税收基础数据质量不高。一方面表现为数据不全面。部分相关信息未能纳入系统管理, 从而削弱了应用软件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数据不准确。纳税人提供的信息有误、工作人员操作错误或系统技术问题引起的数据错误以及数据采集的标准不统一都会导致垃圾数据的产生,进而影响在此基础上的一系列应用的准确度,业务系统难以发挥出正常功能。 (二) 对数据的利用能力较差,基于业务数据的增值应用有待进一步开发。一方面基层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数据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目前的监控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功能较简单,且应用面不够广泛,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 人员素质不适应,缺乏相应培训、考核、奖惩机制。目前,基层税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不能够熟练掌握各类应用系统,成为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仅以网上报税为例,网上报税系统极大的方便了纳税人,降低了征纳双方的成本,但如果税务人员不能在系统中做好正确的签约、纳税辅导工作,纳税人就不能顺利完成税款的缴纳,网上报税系统就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建立起一

套税务应用系统并不等于实现了税务信息化,只有应用系统的使用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才能够充分发挥出应用系统的各项功能。 二、影响数据质量的环节、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一)影响数据质量的环节 由于税务人员和办税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以下环节可能存在数据错误。一是税务登记、税种登记、税务资格认定、发票管理、文书申请与审批等静态基础数据录入过程中,录入错误呈常态化,主要涉及税务登记岗、发票管理岗、文书经办岗等;二是申报征收等环节多次更正申报表、违规使用税票录入等违规操作问题经常发生,导致会统核算数据失真、报表数据混乱,严重影响了后台数据质量。主要岗位在纳税服务厅的申报征收岗位,缺乏检验环节。导致税源监控工作失去了真实的数据依据。三是税源管理环节,开业登记、信息补录、税种登记、银行信息维护等,由于税收管理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数据录入信息很难保证质量。 (二)原因分析 1.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一个系统会解决所有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能够查找所有的管理漏洞,通过数据监控可以发现所有的薄弱环节。对系统的严密性和数据分析应用的期望值过高,导致一旦出现一些问题后不能正确认识,甚至把一些人为操作的因素也归结为系统问题。 2.考核需要完善。当前考核体系中更多的强调了责任追究,从工作结果中寻找不足、“挑毛病”然后进行问责,缺乏对平时承担的工作量大、差错又少的成绩优异者的奖励措施,缺乏按“差错率”进行考核的措施。这种考核形成做十件业务出现一笔差错和做一百件业务出现一笔差错被追究的结果相同,而什么工

采购控制管理程序文件

1 目的 本程序旨在建立对本公司有关采购的过程控制办法,以期以合理的价格,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数量、适当的质量、适当的地点向公司提供符合规定要求的物料和服务,以满足生产需要,达到公司经营目标。 2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需的采购产品的采购过程控制,包括: ——采购目标的制定、采购控制流程、采购方式的选择; ——采购文件的编制与审批; ——供方的调查与选定,考核与管理; ——价格管理; ——物料验证和代用管理; ——合同、订单管理,等。 3 职责 3.1 生产部物控负责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控制及组织本公司配套材料的供应。 3.2 采购部负责物料采购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3.3 研发质量部负责采购物料的认定和技术支持。 3.4 采购部、研发质量部共同负责对供方配套能力的考评。 4 活动容 4.1 采购目标 4.1.1 选择优良的供方确保供应资源安全、稳定及竞争优势,及时供应生产所需的物料及获得优质、高效的服务。 4.1.2 确保采购物料的质量。 4.1.3 不断提高采购物料的性价比。 4.1.4 不断提高采购工作效率及人员的工作质量,严格控制合同风险。 4.1.5 防止采购工作异常情况的发生,针对异常情况迅速妥当地处理。 4.2 采购过程控制流程 4.2.1 订单、定期采购过程控制流程详见附录A 。 4.2.2 零星采购过程控制流程详见附录B。 4.2.3 固定资产采购过程控制流程详见附录C。 4.3 采购方式 采购人员应根据物料使用状况,用量大小,采购频率,市场供需状况,交易习惯及价格质量稳定等因素,选择下列最有利的采购方式,办理采购业务。 4.3.1 一般采购 根据生产工程部/业务部的物料/成品需求计划“确认计划及请购报表”和相关采购政策,编排物料采购计划进行例行订货。

泉州市政府采购管理信息化平台系统建设方案

泉州市政府采购管理信息化平台系统 建设方案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化政府采购改革的精神,需要建立的泉州政府采购网络管理信息化平台系统。 近年来:泉州政府在外网开通了采购网站信息发布系统。在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初步的成果,这说明了信息化在采购工作中是十分必要、重要的。 但是,泉州政府采购工作没有自己的服务器,没有自己的采购业务管理软件,网络带宽小;没有专业的防黑、防毒管理系统。制约了我市采购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目前,急需开发计划管理、专家库管理、资金管理、网上招标、网上询价接口。实现采购计划申报、主管单位审核、采购业务处审核,采购办业务处理,资金收入记录、采购资金支付、节余资金退回或转入国库等业务处理。急需开发以下功能: 1、建立自己的政府采购服务器系统 2、政策法规 3、采购信息发布 4、、采购公告 5、、中标公告 6、开发采购计划管理系统 7、资金管理系统 8、政府采购网站 9、专家库管理系统 10、车辆维修、保险管理方案 11、加油站数据查询方案

12、网上询价及音视频投标评标会议系统 13、政府采购质疑、投诉管理软件 14、采购身份认证系统 1.系统目标 本系统的设计目标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组织政府网上采购、信息的发布、招投标等日常交易活动,改变以往点对点的单一交易模式,建立一套面向社会的统一平台。从而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和采购工作的透明度,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为了更好地开展政府采购工作,服务于政府采购当事人,使政府采购做到依法采购、规范操作、体现效益、注重效率、强化监管,采购管理办公室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快了政府采购信息化的建设步伐。提高采购效率,提高采购量,降低采购过程的运行成本,增加采购批次,缩短采购间隔时间,拓展政府采购网上办事功能,成为连接政府采购活动当事人的一座超越时空、畅通无阻的网上采购桥梁。 把采购方、采购办、财政、采购中心、供应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网络高速传递信息,进行采购事务的处理。 2.系统特点 ●适用性 针对现有的政府采购工作的现状应用的需求,适应政府采购过程中的各机构的不同需求。 ●先进性 系统结构采用目前主流的多层结构模式,利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系统设计,有利于软件代码维护管理,完全基于国际主流开发平台,采用B/S结构设计,具有零客户端管理,易维护等特点。同时,采用大型数据库为数据提供海量存储和最大程度的保护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将Internet和Intranet技术有机结合,充分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安全性 系统采用防火墙保护关键数据库服务器,保护关键数据的安全,防止外网对系统的非法访问。

质量资料与信息化管理制度

质量资料与信息化管理制度 一目的 确保项目质量控制的可追溯性,为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推动公司信息化管理,达到施工质量信息传递的方便、快捷目的,以便公司适时掌握项目质量控制动态。 二职责 施工员、质量员 做好施工、质量工作记录,及时的将质量检查资料整理交信息化操作员;总结、分析、整理质量资料,并归档保存。 资料员 做好质量验收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信息化操作员 负责质量资料的收集及数据的上传工作。 三质量资料管理规定 1、项目部质量员、施工员对所有施工前和施工期间形成的质量工作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形成完整的质量控制资料归档保存。 2、质量员应形成工作记录: 1)质量管理计划与工作计划;质量日记; 2)过程施工中实物检查的实物实测、目测记录; 3)实物检查存在问题的整改记录,整改后的复查记录; 4)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如防水、大体积砼、高支模等); 5)建筑功能检测的记录(如盛水、蓄水试验、室内空间尺寸检测、室内环境检测,结构检测等) 6)监理或上级建设主管部门下达的整改通知单的整改记录及回复情况。 7)质量预验记录及质量验收记录。 3、施工员应形成工作记录: 1)施工计划、混凝土浇灌记录及施工日志; 2)对施工班组进行施工操作的交底记录; 3)施工过程控制的记录; 4)重点部位、关键工序施工要点的控制(如防渗漏、大体积砼、防空鼓等); 5)不符合项的整改记录; 6)质量预验记录及质量验收记录。 4、各种工程例会、质量例会的会议记录及工程往来文件也要归档保存。

5、质安部质量督查时将检查施工员、质量员工作记录,并依据公司《质量奖罚管理办法》进行奖惩。 四信息化管理规定 1、项目应指派专人负责信息化数据上传工作。 2、信息化操作人员应及时收集整理数据,并及时上传至新中大质量管理模块对应模块栏。 3、质安部每月对项目信息化录入进行考核。 五相关表单 表10.1:信息化质量管理模块数据录入标准 表10.2:信息化质量管理模块考核评分表

物资采购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山东胜利通海集团有限公司物资采购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为了规范集团公司物资采购行为,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效率,增加物资采购透明度,降低物资采购成本,集团公司计划推行基于ERP管理模式的规范化、透明化物资采购管理形式,逐步建立物资采购管理平台,以达到信息共享、互相监督的目的。 一.物资采购管理现状 目前,集团公司的物资采购主要分为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由集团公司进行投资的项目,采取各单位申请,集团公司领导审批,经营管理部具体负责的模式;另一种即各分(子)公司的物资采购由各公司独立进行,集团公司对于此类采购业务缺乏有效监管。两种管理模式的共同存在,不利于集团公司解决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市场调研不充分、价格不透明、采购流程不规范、采购物资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 二、物资采购统一管理建设方案 为了集中管理各单位的物资采购,有效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筛选优质供应商,集团公司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拟推出统一管理建设方案。该方案建议如下: 1、物资采购应当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

2、各分、子公司根据本公司物资实际需求提出采购请示报告,请示报告的内容包括物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具体用途等,报各公司分管领导批示。 3、集团公司经营管理部对采购请示报告进行审查,确定物资的采购型号、数量等是否符合相关设计、技术、审计要求;具体采购过程由使用单位、经营管理部共同组成采购小组,具体办理采购事宜。采购人员在办理采购事宜前,要详细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技术要求,结合各分、子公司实际情况,落实供应商资料库信息、业务往来历史数据,调研市场行情,推荐优质供应商,指导采购业务的进行;本着货比三家的原则,与有关厂家联系,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产品的价格、质量、性能等,并出具采购调研报告,提交集团公司领导研究通过后,方可组织采购。 4、凡适于招标的,由采购小组组织评委进行招投标,程序严格按照招投标管理制度进行。 5、对暂时由各分、子公司进行的采购,集团公司依据供应商资料库推荐合适供应商的同时对采购业务全程进行监督,对数量、价格不合理的及时进行核实和汇报。 6、对审核通过的采购请示报告,要按照《合同法》规定与供应商签订严密的购销合同,并按规定办理合同会签;经营管理部重点对具有以下特点的采购业务进行监督: (1)采购合同的签订没有选择具有多次合作经历和良好信誉的供应商,而选择新供应商的采购行为; (2)采购价格、数量、频率较以往采购明显有差异的; (3)历史采购业务存在问题,继续进行类似采购的; (4)采购到货周期、付款方式等有较大变动的。

谈质量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谈质量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说起信息化,大家可能最关心的是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企业信息化的成本到底要多少?二是实施信息化究竟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确实,作为中小企业,我们能投入信息化建议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我们不可能像大企业一样投入几百万几千万的资金来搞信息化。我们中小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少花钱、多办事。提高效益才是我们企业信息化所追求的根本目的。今天,我就将我公司作为一个实例,谈谈信息化在我公司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 我公司规模不大,但实施信息化的历史比较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86年,当时公司为了新产品开发,买了一台东海8086电脑,率先在技术开发方面实施了信息化。然而,面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质量竞争超过价格竞争的今天,提升质量管理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对我们企业来讲是至关重要的,而信息化正是快速提升质量管理效率的有效工具。其实,我公司实施信息化并没有像有些企业那样引进国际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比如像顾客关系管理CRM,产品数据管理PDM,企业资源管理ERP、企业流程再造BPR等。尽管没有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我们也能将信息化工作做的有声有色,主要是因为我们坚持合适才是最好的原则,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了YCDBS 产品检测管理软件,YCSGD生产随工单维护系统、条形码识别与数据存取系统、文件控制系统等;并购买引进了财务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专业管理软件,使信息化在技术开发、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商动态管理、顾客关系、财务管理、仓库管理、办公自动化、电子商贸等方面发挥它特有优势。并且,我们公司现有的23台电脑都连成局域网,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流动与共享,使我公司的整体管理效率显著提高。可以说我们基本上做到了信息软件本地化,信息来源国际化,质量管理信息化,信息管理现代化。 作为一个质量管理者,我更关心的是质量管理的效益。在我公司,质量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主要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运用先进的或合适的管理软件,进行质量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给决策

采购质量管理制度

XXXXX科技有限公司 采购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严格检验采购物资的质量标准,确保订购物资符合公司质量标准和要求,杜绝不合格物资入库,现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采购物资的质量检验。 三、职责 品质部负责对订购物资送货前的质量监督和检验,负责对供应商提供样品质量的验证工作,并负责所有采购物资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和处理工作。 四、采购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必须向评定合格的供应商采购; 2、采购前应提供有效的采购文件和资料; 3、对突发所需的特殊物资和急用物资,可向未评定过的供应商采购,由品质部进行物资的验证,验证合格后,方可入库。 五、采购物资的检验 1、采购物资送货前,采购部应提前通知品质部进行检验。 2、品质部检验专员负责对订购物资的抽样检验,并填写相应的《产

品检验报告表》。 3、采购物资检验合格后,方可安排入库。 4、若采购物资检验不合格,采购部应及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处理。 5、公司各有关部门配合采购部收集、分析和反馈采购物资质量信息,必要时对供应商提出改进建议。 六. 采购物资检验的依据 1、采购部与供应商签订的采购合同/ 订购单。 2、供应商出示的质量认证。 3、供应商出示的产品合格证。 4、采购物资技术标准。 5、物资工艺图纸。 6、供应商提供的样品和发货单。 七、影响采购物资检验方式、方法的因素 1、采购物资对产品质量、经营活动的影响程度。 2、供应商质量控制能力及以往的信誉。 3、该类物资以往经常出现的质量异常情况。 4、采购物资对本公司运营成本的影响。 八、采购物资检验方式的选择 1、全数检验 适用于采购物资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的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免检

公安信息化大数据高质量管理系统要求规范

公安信息化数据质量管理规范

引言 本标准用于规范公安信息化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旨在通过明确公安信息化数据质量管理职责,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的方法,按照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持续改进(PDCA)的思想,在单位内部建立起系统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影响信息化数据质量的关键流程和重要环节实施控制,以实现信息化数据质量的不断提升。本标准针对公安信息化工作的具体实际,明确了信息化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信息化数据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本标准按照系统管理方法提出的公安信息化数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式如图所示。

公安信息化数据质量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安信息化数据质量管理(以下简称数据质量管理)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安信息化工作中涉及数据采集、审核、校验、标记、更正的流程岗位以及数据质量管理部门、数据事权部门和数据使用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 190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据事权部门data authoritative agency 对所采集或生成的数据具备解释权的公安机关内设机构。 3.2 数据data 公安信息系统中,用于描述警务活动中某一实体的一条记录。 3.3 事权数据authoritative data 由数据事权部门组织采集或生成,且只能由数据事权部门进行权威性解释的数据。 3.4 数据采集data collection 在警务活动中,使用键盘、光电录入设备或专用信息读写设备向计算机录人数据的行为。

采购质量控制

采购质量控制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采购质量控制 4.1采购制度 1、企业制定了《采购质量控制制度》,以对采购原材料、辅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 4.2供方评价 1、企业制定了《供方评价准则》,以对供方进行评价,择优采购,以满足产品的质量需要。 2、企业应保存原材料、辅材料供应商及外协单位的名单和供货目录、协作记录,并对供方进行质量控制。 4.3采购文件 企业应根据正式批准的采购文件进行采购。如:采购清单、技术标准、采购合同等采购文件。 4.4采购验证 企业制定了《采购(原辅材料、及外协件进厂)检验(验证)制度》,以对采购的原材料、辅材料、以及外协件进行质量检验或者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质量验证,检验或验证的记录保留齐全。 4.5支持文件 《采购质量控制制度》 《供方评价准则》 《采购质量检验制度》 采购质量控制制度 1、目的 对采购过程质量进行控制,确保本公司采购的原材料及产品能满足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对采购过程质量的控制 3、职责 3.1企业的物资采购有供销部归口管理控制。 3.2供销部组织实施供方的调查评定及业绩考核,并负责向合格供方采购所需物资 3.3生技部、质量部按管理分工的范围,参与对采购质量的控制。 4、工作程序 4.1供方的分类 为便于供方评定及控制,企业将材料、辅料,按重要性分为A、B 二类,即: A类:直接影响最终产品使用或卫生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投诉的物资如:B0PP、LDPE膜等; B类:不影响产品使用性或稍有影响但可补救的物资,包装及辅助材料等起辅助作用的物资,如:合格证、包装物。 4.2供方的控制 4.2.1对合格供方,供销部负责执行动态管理,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按A、B分类要求,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论,适当调整《合格供方名录》 4.2.2日常管理可依据供货质量记录,准确掌握其产品质量的波动情况。A类物资出现一次质量问题应以质量情况通知的形式向其提出警告,限期整改。A类出现两次同类质量问题,应以质量情况通知的形式通知其停止供货,经整改合格后,应重新申请供货。整改期间质量部应调整抽检方案。 4.2.3 A类整改后,经验证仍不能达标者,应从《合格供方名录》中予以剔除。

质量管理体系与信息化系统整合管理方案

目录Catalog 壹、前言Preface 贰、何谓IT总体规划和流程再造?Definition 叁、质量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整合项目总体策划General Plan 肆、质量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整合项目规划过程图Process Planning 伍、质量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整合实施和方法模型Methods Model 陆、质量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整合实施计划Project Implementation Plan 柒、后续服务计划承诺Service Promises

壹、前言Preface 随着信息化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成功实施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企业资源计划(ERP)、办公自动化系统(OA)、制造执行系统(MES)等信息化系统,以对公司的研发、生产过程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化等维度进行了有力的推进信息化建设,同时企业实施了很多质量管理体系,如ISO9001,、IATF16949、ISO13485、TL9000、IRIS、VDA6.1等各类质量管理体系。但是在企业长期的实践中,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有时发现不能有效的解决工作过程中的实际痛点和便利性,造成信息系统的“粘性”不足,从而没有有效的发挥信息化系统的预期目标,同时质量体系和信息系统有效的整合,造成出现“两张皮” 现象. 贰、何谓IT总体规划和流程再造?Definition 1、IT总体规划的定义Definition IT总体规划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业务发展所需信息化能力建设和提升的路线图,是企业获取这些能力的全面、系统的中长期计划,是企业逐步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办公管理和辅助决策搬到信息网络上运行的总体解决方案。 2、流程再造的定义Definition 业务流程再造,英文全称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地再思考和彻底性地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3、IT系统与业务流程再造融合目的和意义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新形势 随着各企业模规不断的发展,同时各利益相关方的信息化需求不断的变化,如客户、供应商、员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