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艺术批评标准的当代思考解读

关于艺术批评标准的当代思考解读

关于艺术批评标准的当代思考解读
关于艺术批评标准的当代思考解读

关于艺术批评标准的当代思考

近年来,艺术批评活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内涵方面,着力于艺术深层意蕴的阐发,乃至对于艺术意蕴的再阐发和再创造;其外延方面,已从传统的单一的艺术评论,延展到对于艺术活动的全部流程和全部环节的评判。面对多元的艺术批评活动,一个十分突出的课题浮出水面,即是否承认艺术批评有着相对客观与科学的标准,并确认这一标准的原则与其基本尺度是什么。

在人类艺术史上,从来也没有绝对的艺术批评的标准,但同时又始终有着相对客观的标准。对于纷纭复杂的艺术世界,试图用一个评价尺度来规范所有的艺术活动及其作品是困难的和不现实的。但同时,人类所从事的艺术,又不可能失去必要的准绳,这一准绳与尺度是人们对于客观世界获得共同认知的统一性的体现。艺术活动能够呈现出人类积极的和进取的轨迹。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人们发现,无论是在任何时代和任何国家或地区,其艺术产品的精华总是呈现为健康的和进步的态势,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人们从事艺术活动的重要旨归,在于社会进步和人类精神提升的需要,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具有相对合理的共同恪守与认同的价值尺度与行为规范。

确立艺术批评标准,必须依据和坚守一定的原则。

艺术批评标准的确立原则,与批评者如何看待艺术活动的本质息息相关。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提出了美学的与历史的这一艺术批评的最高标准。人类所从事的艺术活动,是依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因此作为审美评价的艺术批评必须是美学的。同时,艺术不仅审美地反映生活,而且也是人们自觉地掌握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艺术批评必须相应地对作品作出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分析评价,亦即是历史的。两者的统一,喻示了艺术批评标准确立的基本原则,即艺术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的本质属性——审美性原则,以及艺术在人类生活中不断生成的意义——价值性原则。

关于审美性原则。艺术家对世界的把握始终是情感的和形象的。在艺术批评中,对于艺术家把握世界方式的评价,也应主要以其情感性、形象性特征作为主要方面,同时以完美的艺术形式来体现。情感性,即指作品蕴涵的情感特色与趋向。审美情感是指处在审美心理系统中交聚位置上的情感心理要素。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体验、判断态度,是人对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它具有独特的主体体验形式和外部表现形式,不同的体验形成不同的情感,审美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它超越了功利感、理智感与道德感,是诸种情感的平衡与中和;形象性,即指作品创造的形象体系是否真实与典型。艺术形象必须具备真实性,但又不同于生活的真实,而是以其是否符合生活发展的真实的逻辑、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真实的逻辑为旨归。艺术形象的典型化是在生活真实性的基础上,艺术家通过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对于现实生活所做的艺术概括和集中,典型则代表了艺术形象创造的高峰;形式因素,即指艺术作品中那些与特定民族或地域的大众审美习惯与审美

理想相适应的形式特点。艺术形式通过声音、色彩、线条、形体、语言的组合方式和运动方式而构成独特的审美之维,由于人们的社会存在、民族归属、地域特点、文化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不同艺术主体对于外部世界形式特征的接受、认知与化合也会呈现差异,具体表现为人们对形式美感的把握有所不同,这正是艺术主体独特个性的体现。艺术形式虽然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但对艺术形式的追求,很难脱离艺术的内容因素而孤立存在,因此,艺术形式美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在艺术传达过程中,形式完美与否直接关系到艺术价值的高低优劣。

关于价值判断的原则。艺术批评离不开价值判断,艺术批评也从未放弃过对艺术作品进行价值判断。其价值判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功利性,即指作品是否符合特定社会、民族与大众的精神需求;其二,人类性,即指作品是否表现了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和共同的意愿。它包含阶级性、民族性等,但又超越了这些方面,具有更大的涵盖性和包容性;其三,人性,即指作品是否表现了普遍的人性。主要指人类的本质属性,即人的真善美方面。这一人性概念,着眼于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格理想、人的感情,比如人的喜、怒、哀、乐等。作品中的人性美,是人性中生动情感的形象显现;其四,社会性,即指作品是否与特定社会的价值判断相吻合。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表现形式,艺术中包含着一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主导价值倾向和思想观念。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的反映,艺术中体现出一个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的行为举止与特点。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艺术中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类型。这些共同要求从根本上说是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活动中,面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种种关系所产生的普遍情绪和愿望。艺术作品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社会伦理性,人类文化的人伦本体与社会功利主义的态度共同决定了艺术作品的道德立场。

当代中国艺术批评在构建****的价值功能系统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艺术批评标准的主导作用。无论是在中国民主****时期提出的“政治的”、“艺术的”双重标准,或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相应提出的诸如“政治的”、“艺术的”、“民族的”以及“思想性”、“审美性”、“娱乐性”等不同标准,均是遵循着基本的审美性原则及其价值判断原则。在以往的年代,我们曾经有过对于艺术批评标准的形而上学的把握,特别是将所有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置于同一种价值尺度、同一个标准之下,对艺术发展产生过不利的影响。但是如果因此而否认艺术批评标准的客观性与必要性,否认艺术批评的基本原则与标准,将会产生更为有害的后果。

艺术批评标准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具有哲学方****意义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批评,是属于文艺批评标准中总体的、具有指导性的最高层次的批评标准或原则,是人们共同认可的、共同恪守的基本原则和尺度。而各式各样的具体的批评标准,则是适用于不同艺术种类和艺术作品的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流派的较具体的批评标准。据此,艺术批评标准应当是多样性与同一性的统一,可变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各种批评标准存在的多样性。从艺术发展史上看,不同国家、民族、时代、流派,不同的批评家,甚至同一个批评家在不同时期,都会出现不同的批

评标准。不同的艺术种类、不同的艺术家与作品、不同的体裁、不同的风格流派,也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批评标准,诸如现实主义批评、社会历史批评、艺术心理学批评、神话原型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接受批评等等。艺术批评标准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其一,艺术批评对象的多样性是构成批评标准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其二,艺术批评标准的多样性是批评主体****选择的结果;其三,多元的审视艺术活动的角度为艺术批评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的批评语境;其四,艺术活动本身发展的开放性也要求****视角的欣赏、阐释、批评成为可能。以上因素的存在,均要求艺术批评标准是多样的,而不是惟一的。

但艺术批评标准又具有同一性。不同的国家地区与民族,虽然艺术批评的标准有着一定差别,但究其实质,在人类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坐标系上,它又是非常接近的,正是在是否有利于人类进步以及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这些基本问题上,世界各民族均有着共同的追求及其利益。也正是由此,艺术批评的同一性方能成立。因此,艺术批评既要坚持以最高标准的宏观指导,又要提倡多样化批评标准的灵活运用。当代我国批评界曾经出现的批评标准虽然提出年代不同、内涵略有差异,但大都从内容与形式两分法切入,既要求内容求实、健康,合乎历史发展,又要求形式完美、独特,合乎美的规律,具有感人力量。显而易见,这些标准已经具有了衡量广泛艺术活动及其作品的可能性。

艺术批评标准又是可变性与稳定性的统一。其可变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体现在艺术批评标准内涵的历史性中,批评标准总是与产生这一标准的时代相关联,因此,它必须随着时代艺术发展和艺术批评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第二,体现在艺术批评标准内涵之中。应当看到,艺术批评作为一种运行过程,并非一个自我封闭的独立系统,而是处在社会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他文化子系统和各种文化因素对艺术活动均具有深刻的影响,时代、社会的变迁是艺术批评标准变化的根本动因,但最直接、最活跃的动因则是源于批评主体自身,基于各种原因,其既有的理论与评判尺度在批评实践中受到挑战,使之有了变迁与分化,并使得批评本身多姿多彩起来。别林斯基把文艺批评称为“运动着的美学”,这是非常精辟的见解。

艺术批评标准的可变性特征,有时体现为开放性姿态,这同时也凸显出艺术批评活动积极进取的特质。不同批评标准之间具有类同的质素,只有坚持开放而不封闭,使不同批评标准之间相互交融、沟通才能共同发展。作为艺术批评家,既应有其基本的艺术批评的原则或指导思想,同时也应在具体的艺术批评活动中把握具体的评价尺度和标准。由于批评家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审美判断能力、批评视角等批评个性的差异,再加上具体批评对象的内在要求,便造成了批评标准的可变性。批评家应当遵循科学的、客观化的标准,但同时又须懂得,任何具体标准均是有其适应范围的,可以与其他标准交融的,否则就无法解释艺术潮流的演变、流派的纷呈、风格的多样、鉴赏的异趣。标准的存在正是以其多样性和历史嬗递的方式展示出来的。

但是,无论艺术批评标准如何变化,也只能是在其整体原则与宏观视域框架下的变化。而从艺术批评的整体原则与规范来考察,艺术批评的标准又是相对稳定的。不仅作为艺术批评的人类的普泛性原则具有极强的恒久性,同时作

为一定时代和时期的批评标准,以及一定地区和民族的批评标准也是相对稳定的。其稳定性标示着人们对于那些具有共同价值基础的评价尺度和标准的认同的一致性与持久性。否认艺术批评标准的稳定性与客观性,同样不是科学的态度。

近年来,我国艺术批评界出现了诸多问题,其间,缺乏对于艺术批评应当恪守的价值观及其评价标准的认识,正是其问题的核心。

个人化批评。认为艺术批评本无统一标准,可以率性而为。其实,在人类社会,从来也没有绝对个人化的艺术活动,也不存在绝对个人化的艺术批评,艺术批评不应人云亦云,而应肩负推进人类社会发展和提升民族精神水准的重要职责。艺术批评提倡充分发挥艺术批评者个人的精神建树和审美意趣,但这不同于个人化与私密性意趣的泛滥,更不应以某种对于社会发展的偏见充作自己与众不同的卓见。而如果以个人化批评为借口,对待那些以民族救亡、社会变革为主题的作品中颠倒是非、美化丑类的倾向津津乐道,视若罔闻,不做或是做出相反的是非判断,则无异于自我道德与良知的丧失。

纯形式化批评。认为艺术批评可以是纯粹形式的,无须顾及内涵。在批评活动中,对于艺术形式的批评是必需的,特别是当人们从单一的意识形态的关照与批评的惯势下走出之后,关注形式,甚至是对于艺术形式的独特关注,都是正常的。但对于纯形式化的批评的过度张扬,背后则潜藏着对于艺术精神性内涵批评的对抗与消解。事实上,从来也没有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形式创造,当然也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形式批评,任何对于纯粹形式、哪怕是美的形式的张扬,也有其片面性,其间外溢着批评者掩饰不住的对于艺术精神与内涵的抵触与拒斥。

商业化批评。认为既然艺术已经进入市场和产业化之中,其批评也势必具有商业化特色。与商业化批评相适应,即是所谓“红包批评”、“友情批评”、“权利批评”的恣行。艺术批评对于商业因素的皈依和屈从,意味着对于艺术批评价值尺度的背叛。艺术批评是极具社会使命感与理性精神的事业,它的存在,推动着人类精神及其生存质量和水准的不断提升。对于商业化因素的屈从,势必丢弃对于艺术活动高扬人类真善美的本质的追求,长此以往,艺术批评的社会价值就会荡然无存。

上述批评形态的存在与张扬,正是对于科学的艺术批评标准的消解与抗争,其实质是对于艺术批评活动审美与价值体系的抛弃与背反。继之,就会混淆艺术活动及其作品品位高下、价值优劣的基本界限,出现对于人类共有的生存与生活法则及其价值理念的怀疑与颠覆。显然,这是十分有害于当代文化建设的。正是基于此,匡正和确立艺术批评的价值原则与批评标准,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当前艺术设计批评的三个尺度解读

当前艺术设计批评的三个尺度 武汉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教授徐晓庚 设计学界的有识之士提出开展设计批评,指导设计学的建设与设计创作,这是很好的想法,但大家并没有提出设计批评的基本标准或尺度,设计批评如何建设就成了一个口号,难以产生批评的效应。设计不同与文学艺术,不能以审美性、政治性为主导原则,我们设计理论界不可以手持文学与艺术的尺度来进行设计批评,这也不应成为设计艺术批评的标准,艺术设计是亚艺术,它有着设计学的自律性,我们应针对设计学的学科特点提出相应的批评标准,这些标准的确立,应当是借鉴文学艺术的批评标准来形成的。针对设计学理论建设的这种学术现状,我们可以寻找到的设计批评标准有哪些呢?在当前的情况下,我认为人文意识、文化性和经济性应成为我们从事设计批评的基本尺度,这些方面的含金量的多少应该说决定着设计的水平高低,我们应该以此来指导设计学和设计批评的建设。我提出设计批评的这三原则,供设计学界参考,以期等设计学建设早日形成一定的格局。 一、人文意识 人文意识应成为设计批评的尺度,为何这样说呢?设计要成为艺术设计,让设计有着艺术性,就必须有艺术的个性和艺术的独创性,这就要设计有人文性;其次当代设计要求讲究环保意识,要讲究生态设计,要求设计为人的家园来设计,这就决定设计要有人文意识,所以人文意识是设计好坏的基本尺度,这也应是现代设计批评的基本标准。我们当代的设计最缺乏就是这方面的文化内涵。当代中国的设计缺乏人文意识是历史造成的,也是我们在设计创造的过程中缺乏这样的意识所形成的。中国设计史历史悠久,长期以来是“百工”之技,现代设计也是作为工艺美术来发展的,没有进行人文意识的设计启蒙,真正的现代设计是起于上个世纪的80年代晚期,我们的现代设计也只有近20年的历史,在这期间,我们的设计走完了西方150年的设计发展史的路程,我们没有消化西方的设计内涵,就与西方设计进行平等的对话进行发展,出现设计没有人文意识是可以理解的。西方设计的发展之所以有着人文意识,这与他们进行人文启蒙教育是分不开的。莫里斯看见了韦帕设计的“水晶宫”,称其为“怪物”,就是看到了英国设计对自然的破坏,设计没有艺术性,他开始提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英国进行设计启蒙,对英国设计进行批评,并投身到“工艺美术运动”的实践中去,追求“红房”世界。格罗佩斯从英国考察“工艺美术运动”,回国后,在德国进行设计启蒙,提出“好的设计”和“平民设计”,以此来促进德国的设计,以此作为自己的设计原则。他在《包豪斯宣言》说:“把各种艺术和各种流派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一种新的统一性的想法就成了包豪斯的指导原则。这新的统一的基础就是人的自身,由于是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它才具有意义。”“人的自身”极为重要,也极为根本,这就是说设计是为人而设计,为此他投入到包豪斯中去。我们中国是没有这一过程的前提下就直接从事现代设计。我们在发展现代设计时缺乏设计的批评启蒙。中国当代的设计中,我们的设计人员缺乏设计意识,我们的设计大多是在复制别人的东西,自己的创新设计产品太少。我们的设

当代艺术的概念

当代艺术的概念 艺术与前现代东方艺术相交汇的切入点。介绍许多西方艺术家受到东方哲学思想影响的案例,来说明在当今西方博物馆的收藏中随处可见的东方艺术作品、特别是中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对西方许多画家创作抽象形式的作品所提供的思想借鉴,这种借鉴以及由此而来的具有东方色彩的艺术作品为西方世界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形象。同时亚裔艺术家及中国文化诠释者在美国的持续努力也促进了这种交汇。 即艺术批评 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艺术批评的对象包括一切艺术现象,诸如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思潮、艺术流派、艺术风格、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其中心是艺术作品。艺术批评既可以指一种活动,也可以指这种活动的结果。艺术批评离不开艺术鉴赏,但二者有根本的区别。 艺术鉴赏带有更多的感性活动的特点,艺术批评则是以理性活动为特征的科学分析、论断活动。艺术批评是艺术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艺术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开展正确的艺术批评,可以帮助艺术家总结创作经验,提高创作水平;可以帮助艺术鉴赏者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地鉴赏艺术作品;还可以使各种艺术思想、创作主张、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相互交

流和争论。由于艺术批评者总是根据一定的世界观、审美观和艺术观对艺术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因而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成分。 艺术批评应尽可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艺术现象作出合乎实际、恰如其分的分析和阐释,以推动社会主义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真正的艺术批评是指有独立思考、有判断评价的一种写作活动,其主观性大于客观性,体现了写作者个人的强烈个性和态度。越是具有独立态度和观点的批评,越是具有批评的价值和可读性,那种四平八稳、八面玲珑的批评并不是批评。

当代艺术考级现象引出的思考

当代艺术考级现象引出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方面逐渐得到满足,继而,人们开始注重精神生活层面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很多家长不惜将重金投资在孩子的艺术教育上,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艺术方面的课程和活动,开发孩子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一些与艺术教育相关的学校、幼儿园、少年宫、琴行、画室等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培训项目从音乐类的钢琴、声乐、舞蹈到美术类的素描、书法等不胜枚举。在“钢琴热”“书法热”的影响下,随之而来的便是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热潮。 每年的7、8月份,各大城市相继拉开各类艺术水平考试的序幕。据统计,全国参加艺术考级的人数已近百万,就在温州这样一个三线城市,其中一个考点每年暑假参加音乐、美术类考试的学生的人数就已突破了2万,而且还保持着每年持续上升的势头。而中小学生成了各类考试的“领军人物”。 艺术考级的宗旨是“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素质”。考级的意义就在于:①检测孩子们学习艺术所能达到的水平;②通过非正式授课老师的指导点评,使孩子们的艺术专业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③让孩子们体验、适应考场气氛,从而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④取得全国艺术考级的证书,使孩子们感到学有所成,是对其自身能力的一种肯定,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在其他方面学习的自信;⑤通过考级,促使孩子们在练习过程中更加严谨,增强艺术能力,这样既提高学习质量,又能展现出更加完美和优秀的艺术作品。正如方教授所言“考级是件大大的好事”。然而二十余年来,艺术考级在迅猛发展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第一,组织考级的单位缺乏规范性,考试过程中缺乏公正的原则。受考级利益的驱动,全国各地一些大型培训点自成体系,各自为营,开展不同门类的考级活动,然而里面大多存在考风不正、降低标准、收费混乱、考评不正等问题。 第二,授课老师缺乏资格认证,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授课过程急于求成、缺乏责任感。就钢琴这个专业来说,老师的数量在总数上是占了大比例的。其中包括专业院校的教授、讲师,从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们等。还有些专业团体效益不好,本身并不是钢琴专业,但在“钢琴热”效应的诱惑下动了心,继而临时转专业,加盟到这个疯狂的淘金行业来。这样的老师也许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长,但在琴艺上还只是个半路出家的门外汉。笔者自己是音乐专业毕业的,我从上下届校友那里了解到,现在钢琴教学主要以琴行为主。专业院校的教授专家毕竟有限,而且收费较高,是大多数家庭都不能承受的,而这些专业老师为了教学质量,也会控制学生人数,挑选资质好的学生。所以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才能受到专业、正规的钢琴教学。而大部分琴行为了降低成本,一般会找些音乐院校在读的或刚毕业仍在待业的学生,因为这批人待遇较低,比较服从安排,但教学能力可想而知。在教学过程中,现在大部分老师都只是为迎合考级,迎合家长求快求高的思想而教,考什么等级就只学相关的几首曲子,其他一概不教。不注重培养扎实的弹琴基本功和音乐的内涵及表现力。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这样怎么能培养出有优秀音乐素养的学生呢?所以只有强化师资水

音乐批评的标准

“存在两种彼此完全不同的审美态度,但不应误解两者,以使双方对立。其一是感官性的判断,一种有教养的天赋,在美的事物中见出完美或不完美,凭直觉感受,生气勃勃,异常彻底,忘却自我。这即是第一种审美态度,它仅仅只是感官性的判断,是混淆的感觉,而它理应如此。这种有才能的心灵,我们或称为天才,或称为聪颖人杰,或称为高雅人士——根据他们审美感受水平的高低而定。他们的审美感觉是天性使然,是美的见证。但另外一种审美态度――科学的审美――究竟是什么?它的注意力集中于已经过去的感觉,将个别部分剥离,将各个部分从整体(已不再是美的整体)中抽象出来;此时,在这一片刻,美的事物变得支离破碎、残缺不全。随后,这种审美态度又从个别部分开始,进行反思,将所有部分重新捏合在一起,以便重铸先前的整体印象,最终进行比较。它反思得越精确,比较得越仔细,也就能越坚实地把握美的概念。因此,一个清澈明晰的美的概念就不再显得自相矛盾,而是与先前模糊的美感全然不同的东西。” 赫尔德(Herder)的意图是为了证明心理/审美分析的正当性(《赫尔德全集》第四卷,第24页)。其思维的基础是,将权力分配(Gewaltenteilung)的原则运用于审美。直接的感觉和本能(“凭直觉感受,生气勃勃,异常彻底,忘却自我”)虽然将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但仍处在所谓“混淆的”阶段中——赫尔德的形容词仍和亚历山大〃鲍姆嘉通一样。在十八世纪的学术哲学语言中,“混淆”(verworren)一词指的是那种缺乏概念和反思的印象,但这并不排除这种印象是相当“清楚的”(klar)。“混淆”的对立面不是“清楚”,而是“明确表达”(deutlich)。明确表达的观念只能由使用概念的分析来传达。在分析中,必须分割整体――它构成了接受者感觉和本能印象的基础数据。分析“将个别部分剥离,将各个部分从整体中抽象出来”。然而,分析并不是最终目的,不是审美经验的目标,而是一种方法,(按其字面本意)是一种途径。而本能感觉,第一次印象,在其直接性中不能被稳定保持;它要继续进入反思;随后,像是完成一个循环,在第二次本能感觉的直接性中,反思倾向于消失。 分析——赫尔德对“科学的”审美态度与“自然的”审美态度所做的区分——常常受到指责:在它把握和定义感觉印象的过程中,它歪曲或者抽空了这些印象的实质。审美经验是在一个聆听者处于忘我的音乐本能感觉中发生的,而此时审美经验似乎拒绝服从判断的公理(反思正是借此运作)。在艺术中,而且不仅在艺术中,一般的共识是,智力让人反感,它会干扰没有概念的纯粹感受。智力所能把握的,仅仅是原来呈现在审美经验中的那种丰满印象的苍白影像。 但是可以反驳这种鄙视分析的偏见(这种观点认为,将直接的印象转换为反思的印象,就会造成贫乏和缺失):偏见本身也依赖于反思。原来的本能印象对自身是毫无所知的。审美快感的观念与意象――“凭直觉感受,生气勃勃,异常彻底,忘却自我”――其实来源于反思。其实不妨怀疑,所谓失去的直接性(因厌倦自我而抛弃自我的文化所渴望、所怀念的状态),很可能是残缺破碎的、令人窘迫的;相形之下,隐藏在深处的内核意蕴更为丰富多彩,那才恰恰是怀旧心理所渴望的目标。真正的直接性并不是第一性的本能印象(“失去的乐园”并不是直接性),而是第二性的、由反思所传达的印象。借用卡尔〃克劳斯(Karl Kraus)的话,“原初的喷射是目的”,而不是开始。

当代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的目的 有助于找到当局者的迷惑! 有助于艺术的健康发展 有助于只身艺术修养的提高 1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的重要环节,艺术创造与艺术接受相互依存,相互推进。2艺术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目的和动力,艺术接受为艺术创造提供目的:艺术的发表并不意味着艺术活动的终结,所谓艺术作品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欣赏者的发现,开掘,领会和思索。它是为了被欣赏,被理解,是为了接受者的接受才进行的,这是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艺术接受为艺术创造提供动力:艺术接受不仅最终实现着艺术品之社会,美学价值,同时,反过来,在艺术接受过程中欣赏者的艺术趣味,艺术需求和消费能力等也对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提出要求。由此构成人类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不同艺术评判标准和审美体系,要求并创造着属于他自己的杰出艺术家,艺术作品,从而促进艺术创造的繁荣和发展。3艺术接受是艺术反作用于现实的重要途径:许多历史事实表明,艺术创造最终可能会对现实社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作用。事实上,许多艺术家既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区影响观众,从而影响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格调,同时更希望听到来自公众的反映,并认为没有欣赏者参与的艺术活动室不可思议且痛苦的。4艺术批评是指导艺术欣赏者提高欣赏水平的重要途径,又是沟通艺术家和欣赏者的桥梁。没有正常健康的的艺术批评,就不会有艺术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就不会有艺术接受,艺术审美欣赏的拓展和深化。 当代艺术的概念 “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之所以现在的展览普遍用“当代艺术”的提法,是因为用“现代艺术”的名词容易与已有过的“现代派艺术”混淆,同时,“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有“现代性”,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 当代艺术的学术报告会感受 传统、全球化,以及影响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 -------- 感受旅美文化战略学家赵晓明教授学术报告会 (本报华盛顿讯)据华语国际通讯社记者戚音茵5月25日华盛顿报道,美国亚洲文化学院校董会主席、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社长,著名文化战略学家赵晓明教授当天在华盛顿宾夕法尼亚大道上的美国亚洲文化学院大楼会议中心作了一场题为“传统、全球化,以及影响东西方当代艺术的几个问题”的专题学术报告。来自美国、加拿大和部分亚洲国家的大学、图书

文艺批评的对联

文艺批评的对联 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曾国藩的对联以它内容的广博、艺术的精湛、格律的谨严在中国的对联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文艺批评的对联,希望大家喜欢。 文艺批评的对联精选5副: 文章尔雅从无俗,诗赋风流自有神。 略诵古今成野史,具言金石著山经。 自昔何休为学海,还如司马在史园。 诗有清风师正雅,字无俗迹学来禽。 能以诗书通政事,自然道学始风流。 文艺批评的对联大全: 文以载道,史以记事。 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沉郁悲壮,昂扬激越。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文心清若水,诗胆大如天。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意到形须似,体完神亦全。 笔落惊风神,诗成泣鬼神。 眼观山水形,手写山水神。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诗言其志也,歌?其声焉。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题材无禁区,作家有立场。 横如列阵排云,直如倒?垂露。 牵如万岁枯藤,纵如惊蛇激水。 文章尔雅从无俗,诗赋风流自有神。略诵古今成野史,具言金石著山经。自昔何休为学海,还如司马在史园。诗有清风师正雅,字无俗迹学来禽。能以诗书通政事,自然道学始风流。诗妙尽从言外得,易微谁见画前真。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虎尾春冰真学问,马蹄秋水大文章。诗情岛佛非嫌瘦,书法坡仙不碍肥。多画要和诗句读,古琴今作水声听。山川出云即霖雨,日月合壁为文章。举求往迹得其化,文有真宗鉴乃神。挥将日月长明笔,写就雷霆不朽文。相如一赋值千金,屈原一骚传万代。苏轼唱大江东去,柳永吟晓风残月。

稼轩笔下龙蛇走,定庵砚上风雷吼。

对现代派艺术的思考

对现代派艺术的思考 改革开放使西方的商品、文化、艺术一起走进中国,西方现代派美术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考,如何看待是个现实问题,单方面推崇或批判都是错误的,要一分为二地来品评。了解其本质才能走出我国现代艺术之路。 标签:传统与现代;具象与抽象;主观与客观;表达;探索;孤立;片面;提取;意象;思想;变革;一分为二 在现实生活中,现代派艺术经常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对现代派的理解是人们正确看待历史与现实的重要审美观念。这不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大众来说,都是不可忽略的问题。 现代派艺术是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西方兴起的艺术运动,这场艺术运动波及影响艺术的多个方面,如文学,诗歌,音乐,美术等方面。从欧洲逐步波及整个世界,今天许多艺术家们在这个方面开拓着自己的艺术道路。我们一些年轻的美術学生还去追求一些现代派落后的一面,也可能是我国美术界对现代派的接受的时间较晚。我们接受现代派艺术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时间,与我们对其理解不够深入,或者说有些片面有关。西方现代主义美术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艺术现象,国内外学术界对其评价各不相同。“文革”前我国美术界对其采取排斥的态度。“文革”后,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从保守走向开放,主要是西方的商品、文化、艺术一起走进中国,禁区彻底被打破。西方现代主义美术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变成一种非常时髦的东西,以至于效仿。如何理解、评价和借鉴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无论是一味的推崇,还是一味的批判都是错误的。只有对其正确的评价,我们才不会走弯路。 单从美术方面去理解。看待现代派的一些现象,一些分析,一些评判,能带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西方传统艺术要求完美写实主义,无论在色彩、光影还是在主题性等方面都要求绝对完美,到了印象主义艺术家们受到科技发展的提示,重视绘画的“光”与“色”的追求。从莫奈的《草垛》,乔治修拉的《大碗鸟的星期日下午》能看到他们致力于对光和色在绘画中的表现。从这方面来说画家们开始了在传统绘画中的新的探索。在当时的社会已经引起了一场风波。以至于后来的人们才给予肯定。这就是现代派产生的苗头。 西方美术进入现代派应拿后印象主义作为转折点。后印象主义是反印象主义的。印象主义绘画是以光和色来“客观”地分析性地再现自然,而后印象主义画家追求的则是他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地、分析性地再现自然,而后印象派画家追求的则是他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形式的探索,这种创作倾向是西方现代美术的真正开端。其原因是从单方面思考。艺术家们开始了新的艺术探索,但新思路的艺术形式产生了。他打开了新的艺术大门。

我国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在中国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创造了诸多重要的文明。传统的文化艺术领域更是形成了多样的文化思想、美学精神及艺术形式。在这些传统文化中,文字语言、哲学思想、艺术符号、民族情结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当代观念艺术而言,当“拿来主义”成为其转化创作的一种方式时,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中最为常见的方式正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借用与转换。 当代艺术家在运用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资源时,往往有着个人的原则与喜好,通过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当代艺术精神的理解进行作品的创作:有艺术家借用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艺术形式进行创作;有的则对传统的发明创造或民间艺术符号进行当代艺术的重述;亦有艺术家选择传统的哲学思想或文化典故予以当代观念的表达,在此类作品中,艺术内容与思想的呈现方式不再直接,而是常以象征或隐喻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一、传统文化元素的转换。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字与书法是中国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而水墨和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这些传统的文化元素通过当代艺术家的借用从而转换成新的观念作品进入人们的视野。 艺术家谷文达通过借用传统水墨媒介及文字创作了以伪文字和错文字为基础的水墨画,以及借助水墨行为艺术和水墨装置艺术形成观念水墨艺术。谷文达在他的水墨作品中,对中国文字进行拆分与错写,其早期作品《畅神》便是通过把汉字形象进行拆分,以直观的形态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在谷文达的此类作品中,他通过现代主义的观念实现对传统水墨画的改造,作品中的文字已不是交流体系中的符号,而成为一种对文字形象借用后的抽象作品。在谷文达的另一代表作品《图腾与禁忌》中,作品内容组成运用了诸多美术字、漏字、错别字,从中不难看出其对汉字调侃与批判的意味。在当代艺术家徐冰的创作中,也可明显地看到其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借鉴与转换,徐冰在其代表装置作品《天书》以及《新英文书法》水墨系列作品中,以中国汉字这一文化符号作为艺术表达语言。

艺术批评对于艺术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术批评对于艺术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青年艺术家或不知名的画家而言,批评家的关注和客观而切中作品风格的评论就显得特别重要。从批评的角度剖析一个画家的艺术品,也可以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到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他的作品的社会意义及其影响力。 几乎每一位谈论中国艺术市场的人士,都会把艺术批评作为艺术市场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激动之时还会认为著名的艺术批评家的言论能够决定和左右一个艺术家在艺术界和艺术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作品的销售价格。还有的人把中国艺术市场交易不温不火的缘由归责为我们没有优秀的艺术批评家,不能使更多杰出的艺术家被人们认识和了解。事实上,这些观点会对艺术投资人士的选择和信心产生不良影响,对中国艺术市场的成熟也是十分不利的。 无论是传统中国画,还是现代绘画,当代的艺术批评给予了深刻细致的关注,促进了当代艺术创作及创作实验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当代艺术作品的认识。各地艺术批评家们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对艺术作品与思想的剖析已经涉及大大小小的艺术创作活动,那些真正表现优秀和思想内含独特的艺术作品都必然会引起批评家们的关注。这与艺术家生活工作所处的地区、环境已经无关。事实也是,无论你在哪里或你的创作技法怎样,你的作品会说出你的一切。 但是批评不是万能的。批评首先应当是学术的,只有真正学术的艺术批评才是开启优秀艺术品的思想之匙。对于艺术批评能够影响作品市场交易观点的论据,实质上的现象是一些文艺理论家对名家作品的鉴赏评介,以及对个别画家作品与创作试图予以定位的赏析介绍,这些评论的文句语言与行文结构都有一个相似的格式化的特征,还谈不上有什么艺术和思想的标准。因此,相对与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市场,必须首先为批评正名才行,否则是难以让人们去相信批评家们的。 真正的艺术批评只会看重优秀的艺术创作,决不会把平庸的作品推到大众之中去,更不能把庸俗的艺术作品介绍给艺术品收藏人士;批评之间的观点差异会有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了解一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成熟的艺术投资人士和艺术品收藏家只会根据自己的眼光、经验和信心去选择艺术家而不是其他。

文学批评的标准

文学批评的标准 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 文学批评的标准,从所有的教科书上归纳一下,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美学和历史标准;二是思想标准;三是艺术标准。 先说美学和历史标准。所谓美学标准,就是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作品成败得失。什么叫美?美就是和谐。对作品来说,看形式和内容是否和谐?主题和表现手法是否和谐?字词句段是否和谐?所谓历史标准,是指作品反映的内容是否符合历史真实?即是否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凡是反映了历史真实和生活本质的作品,肯定是美的。所以,美学标准与历史标准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别林斯基指出出:“不涉及美学的历史批评,以及不涉及历史的美学批评,都将是片面的,因而也是错误的。”当然,历史不等于文学,而文学则必定反映了历史。过去对于未来,就是历史,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文学家反映历史,不是象历史学家那样,机械地记述下来,不容许虚构,要求客观而公正。文学作品反映历史,也要求客观公正,但要求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通过形象塑造曲折地反映生活的,它反映生活更本质的东西。列宁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历史的一面镜子”,就是这个道理。 再说说思想标准。思想标准是衡量文学作品有无哲学价值的尺度。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思想,任何时代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作家处在什么时代,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受时代思想的影响,也就是主流思想的影响。有人说,我搞文学就是要与时代思想唱反调,要远离政治,唯有远离政治才能创作出传之后世的作品。不错,文学史上,有好多作品在当时那个时代是不受欢迎的,若干年下去,反而成了人民欢迎的好作品。这是因为作家富于远见,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虽然不与世俗思想合拍,但有个前提,必须是先进的思想。所以,批评家要善于辩别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区别,既要充分肯定反映时代主流思想的好作品,又要善于发现代表未来先进思想的好作品。果戈里的《死魂灵》发表后,不少人贬低甚至于辱骂它,认为是琐屑无聊之作。而别林斯基针锋相对地指出:“果戈里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死魂灵》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后来也证明就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批评家的慧眼识珠很重要。思想性标准实际上就是真理性标准,即实践是检验作品价值高低的唯一标准。不管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还是非统治阶级的思想,只要是作品代表了时代潮流和历史的本质,就应该说是思想性好的作品。我这样讲,与传统的教科书不太一样,但我认为文学创作有它自身特别的规律,批评也要遵循这个规律。思想性标准第一要求是真实性;第二要求是考查作品与时代的先进思想相联系的紧密程度;第三个要求是考查作品的内容对读者的道德和精神境界是有益还是有害?第四是衡量作品的内容是否体现了人民的意愿? 最后再谈谈艺术标准。第一要看作品中的意象和形象是否逼真,鲜明,生动,也就是说是否具有典型意义?凡是在读者中取得共鸣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典型化做得好的作品。所谓典型,就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就是集成了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兴趣。第二要看作品是否富于情感的表现力。文学作品的特点是以情感人,如果作品连自己都感动不了,怎么去感动别人?第三要看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否统一,和谐?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而内容再好,如没有一定的形式也不能表达出来。体裁,结构,情节,语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就是好作品。第四要看作品是否具有艺术的独创性?一切雷同化,公式化,概念化的都是艺术创新的大敌。你写出的作品,谁也模仿不了,就是独创性。第五要看作家驾驭语言的能力?作品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个性化是基本要求。第六要看作品是否具有民族性?凡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语言,民族风格,民族气派,民族形式,民族的欣赏习惯等,都应该是作家追求的目标。有了民族性,也就有了读者。为什么一些跑到国外的艺术家,非得要回国内来发展?就因为艺术若没有民族性,就没了根。这个道理很浅显。 上面三条标准不是唯一的。此外,还有许多具体的标准。如社会标准,哲学标准,法律标准,道德规范标准等。千标准,万标准,人民群众喜欢就是最大标准。因为任何作品都是写给别人看的,人民历来是最公道,最权威的评判者。金奖银奖,不如人民的夸奖。与人民站在一起,为人民鼓与呼,代表人民的意志和趣味,才称得上人民作家和人民灵魂工程师这个称号。

当代艺术与批评参考书目

当代艺术与批评参考书目 毛泽东时代美术邹跃进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从英雄颂歌到平凡世界——中国现代美术思潮易英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中国当代艺术史吕澎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中国现代美术高名潞湖南美术出版社1990 1940年以来的艺术乔纳森.费恩伯格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西方)当代雕塑安德鲁.考西《世界美术》连载(2003年第1期—2008年第4期) 1985年以来的当代艺术理论佐亚.科库尔和梁硕思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今日美国艺术(Art Today)爱德华-卢西.史密斯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

Subversive Strategie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当代中国艺术的颠覆性策略)Edited by Mary Bittner Viseman & Liu Yuedi,BRILL,LEIDEN.BOSTON,2011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Primary Documents(当代中国艺术原始文献),Edited by Wu Hung,MoMA,2010卓越网有 西方美术史与批评方法参考书目 艺术哲学丹纳(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巨人的时代(大艺术家传)瓦萨里(刘耀春等译)湖北美术出版社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布克哈特(何新译)商务印书馆 风格问题(风格论)李格尔(刘景联等译)湖南科技出版社 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李格尔(陈平译)湖南科技出版社 论古代艺术温克尔曼(邵大箴译)人民大学出版社 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阿道夫·希尔德布兰特(潘耀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美术批评史文杜里(迟轲译)海南人民出版社

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思考

---------------------------------------------------------------最新资料推荐------------------------------------------------------ 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思考 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思考本文中我将继《当代艺术研究》课程中对于当代艺术中的当代绘画艺术和实践的例子所引发的思考进行阐述。 真正的自我是自主,自由的个体。 自我应该是完整、稳定、独一无二的,并能独立行动,具有富有意义的意向和连贯统一的内心。 这段话,自从我第一次听到后就被抄写下来贴在我的床边,每天我睁开眼睛时就能够看到,能够使我不断坚持执着的去做我自己,而不被任何外界的诱惑所干扰。 通过了解许多当代的艺术家,使我从实际的例子中真正的去了解我的意义,从真正的意义上去理解人与自我。 在西方绘画史上,伦勃朗是欧洲 17 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一生留下 600 多幅油画, 300 多幅蚀版画和 2019 多幅素描,几乎画了 100 多幅自画像,有他不同时期的真实写照,他对着镜子中描绘自己时的一笔一划间,无疑,是对自己的解读。 梵高一生都在坚强的保留自我的艺术方式,留给世人的不光是艺术作品本身,还有创作过程中的坚持和自我的信念,这种在精神层面顽强的保持自己风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80 年代‐90 年代在纽约举办过大量关于身份的展览,其中1989 年在巴黎蓬皮杜中心的展览大地魔术师。 1 / 6

它被视为对 1984 年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的轰动一时的展览20 世纪艺术中的原始主义: 种族与现代的联系的回应,并且是中国艺术家走向世界的重要起点。 对于世界,这是第一次西方与非西方艺术的平等对话,对于中国,这是第一次有中国艺术家和策展人参与的世界性展览。 回顾大地魔术师。 这是一次另类的现代艺术大展,是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现代艺术好汉们的展览,并非只有人们所熟悉的现代西方艺术。 当然包括欧美著名的前卫艺术家们,此外还有来自北美的印地安人和纽约的另类或边缘性艺术家,当然这是此展览的特色之一,还有不少展出的艺术家们,连他们都不知道自己也是艺术家。 其中三分之一是西方著名艺术家,三分之二则来自非西方,人们对他们都相当陌生,大都在其本土上生活与创作,或从事其他职业,他们在封闭或半开放的社会资讯里,大都不受外界(尤其是西方现代艺术)文艺潮流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本土艺术风格和特色,且从艺术家们的各别身份,就能了解其文化、传统、地理环境、气候、景观及人生哲理与态度的差异,从中就能理会他们别致的视觉造型语言,在人类本能里展现,并没有什么前卫、现代或新潮的问题困扰,诉求于个人的敏锐度和感性,比起各种迷惑人的名词来得更实在更真实。 这些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艺术家们都带着各自的文化、传统、

浅谈什么是当代艺术批评

浅谈什么是当代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的发展得益于批评家的贡献。从目前中国批评家的构成结构上看,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的批评家。第一种类型可称为官方主流体制内的批评家 (主要指美协,以及国家各级美术机构的批评家);第二类是身处美术学院的批评家(也包括综合性大学艺术、人文社科研究机构里的批评家);第三类是体制外或在野的批评家,即从事独立批评的人;第四类是在艺术网站、画廊、艺术杂志、民营美术馆、艺术基金会等相关艺术机构工作的批评家。 尽管这四类批评家所从事的工作与美术创作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但由于批评家所属阵营的不同,因此就决定了他们在从事批评活动时,所持的批评立场,采用的批评方法,掌握的批评标准,想达到的批评目的将不尽相同。 以体制内的批评家来说,由于需要为政治 * 和主流的文艺创作路线服务,所以他们的批评大多局限在分析和阐释艺术作品的主题和内涵上。然而,一旦面对某些具有实验性、先锋性,或者触及政治话题的作品,他们就会给予严厉的批评,并赋予作品以浓郁的 * 色彩。在这类批评实践中,大部分体制内的批评家长期扮演的是“卫道士”的角色,其批评观点也显得偏狭且保守。显然,将“政治正确”放在首位的批评不仅会遮蔽艺术作品内在的本体价值,而且在学理上也会存在种种局限。

当然,这种局限性也是第三和第四类型的批评家很难避免的。例如,画廊请批评家的目的大多是希望借助批评家在艺术圈里 * 为画廊带来更大的商业利益或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批评家的工作大致有两种,一是担当策展人,二是撰写吹捧性的批评文章。可以设想,即使批评家力图保持批评的独立,也需要考虑自己的批评是否会影响到画廊的利益。于是,批评的自由度仍然有限。不难发现,由于在身份、体制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限囿,中国的批评家是很难保持独立的批评的(学院内的批评家也不例外)。不仅如此,大部分批评家不但没有独立的批评意识,缺乏学理化的批评方法,更重要的是没有秉承前卫文化的立场,以及肩负建构当代文化的责任。 中国的美术批评不是趋于政治化、教条化、工具化,就是流于商业化、市场化、快餐化。最终,各种合力导致了今天批评的集体失语。在这种情况下,对当代艺术批评的学科界线、价值诉求进行必要的澄清与界定就变得异常的重要。因为,唯有从批评的价值诉求入手,我们才能避免不先入为主地根据批评家的身份或所属阵营去做出判断,并有效地将官方批评、学院批评、商业批评与当代艺术批评区分开。那么,什么是当代艺术批评呢?在展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之前,首先需要对“当代艺术”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简要的讨论。

周作人早期文艺批评评价

周作人早期文艺批评评价 周作人的文学批评在五四时期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因而使他成为五四时期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毛泽东同志指出:“五四运动,在其开始,是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新民主主义论》)能够代表五四时期资产阶级和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文艺思想的人,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胡适,因为他最早发表了《文学改良诌议》一文,推动了文学革命运动。然而,周作人要比胡适深刻得多,他很早就看到了白话文运动的局限性,而提出必须进行思想革命的问题。1919年3月,他发表了《思想革命》一文指出:“中国人如不真正‘洗心革面’的改悔,将就旧有的荒谬思想弃去,无论用古文或白话文,都说不出好多下来”。在此前后,他写的《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和《新文学的要求》等几篇文章都谈到了思想革命的问题,他在《人的文学》中指出:“?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价值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 周作人是以翻译家、文艺理论家、文艺批评家、散文家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坛上的。他的文学思想不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而且还接受西方各种思想,纵观周作人数个文学活动,他的文艺思想是一个庞杂的体系。他于1941年作的自序《书房一角》中说:“我写文章始于己已(1905)已36年了。这期间可以分为三载,其一是己已?,多翻译各国作品,其二是民国十一年后写批评文章,其三是民国二十年之后只写随笔或称读书录。我则云看书偶记,似更简明得当,古人云‘祸从口出’,我写文章向来不例外,但这三期尤为甚”。他对自己的文学活动进行了分期,并进行简单的剖白。他在给孙伏园的一封信中,对自己的思想说得更明白清楚:“我近来的思想动摇与混乱,可谓已至其极了。托尔斯泰的无我爱与尼悉的超人,共产主义与善种学耶佛孔老的教训与科学的例证,我都一样的喜欢尊重,却又不能调和统一起来,造成一条可以行的大路,我只将这各种思想凌乱地堆在头里,算是乡间的杂货,或者世间未来就没有思想上的同道也未可知”。 周作人早期人道主义,归纳起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弗洛依德学说以及蔼里士的性心理学。 2、日本的桦派的新村运动。 3、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 4、孔子的中庸主义。 周作人这种庞杂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在文学批评的实践上,便出现了三种类型的批评:一种:文艺批评的短论式,集中在《自己的园地》。 二种:文艺批评的序跋式。 三种:文艺批评的读书笔记,如《夜读抄》等。 阿英曾针对周作人文艺批评的思想特点和评论手法称许道:“周作人的批评方法,在《自己的园地》1922年一集确立了中国新文艺批评的础石,同时也横扫了当时文坛上的反动势力学衡家的········《沉沦》、《桂诗》二评在中国新文学运动史上可谓是重要的贡献”。周作人研究专家舒芜也说:“他提出著名的人的文学的理论,是为了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以大批评家的权威说出来,支持郁达夫的《沉沦》和汪静之德《桂诗》,是为了打击伪善的礼教”。(《周作人概观》) 《沉沦》具有开拓性,评论《沉沦》体现了周作人作为文学批评家的远见卓识。郁达夫曾说:“《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是成于一时期,年代1921年,虽然国内有一般人在提倡文学革命,然而他们的目标是钻进了思想方法,于纯文学的讨论还少,这年秋《沉沦》出版,当时社会还看不惯这种畸形的书,也不知受的讥评嘲笑有几十百次。后来周作人在北京晨报上为我写了一篇申辩文字,一般骂我海淫,造作文坛壮士,稍稍收敛他们的雄词,过

对现代社会艺术的认识与思考

对现代社会艺术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现代艺术是相对相对传统的美术而起的一个新名词,它企图摆脱传统绘画的束缚,追求艺术的新观念、新价值,采用新奇的表现形式,十分注重艺术的创新和艺术领域的开拓。这些变革自然地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影响,所以,现代艺术的发展注定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曲曲折折的不平之路。 。 关键词:现代艺术创造 欣赏 认识思考 1现代艺术的出现。 认识现代艺术,要从它如何出现谈起。从古希腊阿波罗神殿镌刻的“认识你 自己”1的箴言开始,艺术始终凝结着时代的文明和人类的文化智慧。人类社会 的历史,每一个文化类型都有着表达自己时代的方法与技巧,如古埃及文化、中 国文化、文艺复兴文化等等。现代艺术也同样表达着我们所处时代的意志,只是 时代不同,表达的方法也不同。现代艺术出现在19世纪末,壮大于20世纪初, 正是现代社会形成的重要阶段,工业革命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发 明,人们的知识体系发生着激烈的变化。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不仅使物质生活的 内容和质量都有大飞跃,而且更新着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两次世界大战不 仅给世界带来深重的灾难,也以一种无可回避的现实摧毁了一切传统,接着是巨 大的空白。 如果说古典艺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表达着自己的社会和真实,那么科技发达 的当代,若仅仅只再现生活,可以依靠机器来完成,但如何反映现代社会的问题: 无线电、摩天大厦、大都市、飞机、原子弹以及战争带来的毁灭与恐慌、城市的 残害、人性的崩塌……人们的心中缺乏信仰,变得麻木。正如海德格尔认为的那 样“艺术是价值空虚的填补者,赋予世界新的意义,并把信念,救恩和爱赋予这 个世界,艺术作为抗拒贫乏时代的本真力量,召唤人进入自由的空地”2。现代 艺术在这样的土壤中萌芽,在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艺术家们发现过往的手法变 得难以实现,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现实主义已丧失了真实感,所以现代艺 术需要以抽象的,变形的方法重新获得激情,需要“荒谬与不和谐”来刺激人心,1引自:《奥林匹斯山之巅:破译古希腊神话故事》(美)波特曼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2 2引自《演讲与论文集——学术前沿》(德)海德格尔著三联书店出版2005.10

我对当代艺术的感想

我对当代艺术的感想 上了《中国现当代绘画艺术》这门课,我认识了解了许多现当代的艺术家,以及他们作品所要代表的当代的一些深层涵义!~~受益匪浅,现在我来谈谈我对当代艺术的一些感想!~~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人类走向全球化的更加开放的世纪。当然,首先是经济全球化。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经济是基础,文化艺术等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将不可阻挡地到来。世界要走向中国,中国也要走向世界。经济如此,文化艺术也必定如此。历史潮流,浩浩荡荡,挡是挡不住的,躲也是躲不掉的,唯一正确的态度是迎上去,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弄潮儿都有坚实的基本功。这些画家都在名师指导下经过严格的、长期的写实主义训练,他们创作现实主义作品也是上乘的,正因此,他们才有足够的实力进行新的探索与创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果连写实的人像都画不象,又如何去创造人性更深刻的内涵呢?人们以为画一些歪扭的样子就是现代艺术,实在是莫大的误解。果真如此,那恐怕只是精神病人的涂鸦而已。正如不是游泳高手就去弄潮,几个浪头就会令之没顶的。 弄潮儿永远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你独立潮头,好;他在潮头上翻腾,也好;两个人乃至更多人共舞潮头,都是好嘛!各个流派百花齐放,新的流派不断涌现,才是艺术的春天。我可以不同意您的艺术理念和风格,但是我尊重您的艺术追求,这是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应有的胸怀和品格。各个流派互相借鉴,砥砺切磋,是艺术繁荣的康庄大道。我想这也是这次巡回展的重要意义。 弄潮儿既敢于逆潮也善于顺潮,才有起伏跌宕的壮观。艺术具有社会批判的功能。艺术家们具有最敏锐最丰富的感性认识能力,总是最早感受社会的弊病,而人类认识正是首先从感性开始的。没有社会批判,人类认识如何提高,人类社会如何不断前进!这是艺术家可贵的前卫与可爱的真诚,应该受到赞扬和支持。然而,一个艺术家只是社会批判,一辈子社会批判,仅从心理学上讲也是容易产生心理变态的。艺术家的责任和高超本领还在于揭示人性和人类社会中美好的东西,从而鼓励人们奋斗的方向,指明人类光明的未来。人没有奋斗的理想,就失去生存的价值;人类没有光明的未来,就会落入邪教"世界末日"的陷阱。把社会批判与

浅析艺术批评的价值与作用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words (3) 一、了解艺术批评 (3) (一)艺术批评的概念 (3) (二)批评与评论的区别 (4) (三)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的区别 (4) 二、艺术批评的特点 (4) (一)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 (4) (二)艺术批评具有艺术性 (4) 三、艺术批评的功能与价值 (4) (一) 艺术批评的功能 (4) (二)艺术批评的价值 (5) 四、结语 (7) 参考文献 (7)

浅析艺术批评的功能与价值 摘要:艺术批评是以理性活动为特征的科学分析、论断活动。艺术批评是艺术界的主要斗争方法之一,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在艺术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开展正确的艺术批评,可以帮助艺术家总结创作经验,提高创作水平;可以帮助艺术鉴赏者提高鉴赏能力,正确地鉴赏艺术作品;还可以使各种艺术思想、创作主张、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相互交流和争论。 关键词:艺术批评;功能与价值;批判 Abstract:the artistic criticism is rational activity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cientific analysis, judge activity. Artistic criticism is the main method of art, is the "struggle megabite one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contend" policy in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art activities. Carry out the correct artistic criticism, can help artists summary creative experience, enhance creativity level; Can help art appreciator raise appreciate ability, appreciation of art works correctly, Still can make various artistic thought, create claims, artistic genre, artistic style of interaction and debate. Keywords:art criticism, Function and value, criticism 前言 艺术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真正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是一下子就能领悟和把握到的,这就需要艺术批评来发现和评价优秀的艺术作品,指导和帮助广大群众进行艺术鉴赏。 一、了解艺术批评 (一)艺术批评的概念 艺术批评 (Arts criticism)是艺术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指根据一定的思想立场和美学原则,以艺术理论为指导,运用一定的批评方法,并依据一定的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特别是艺术作品所作的理论上的鉴别、分析和评判活动。 (二)批评与评论的区别 批评与评论从字面上看意思相近,但在实质上完全不同,它们的区分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