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新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研究_兼论人民币国际化_百解析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新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研究_兼论人民币国际化_百解析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新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研究_兼论人民币国际化_百解析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新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研究_兼论人民币国际化_百解析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当前牙买加体系的运行状况及新世纪以来表现出的新特征。研究发现,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除存在软约束的储备货币增长、货币危机的频繁发生和国际收支调节的低效等问题外,还表现出全球通货膨胀不断、美元悖论、新兴市场崛起、外汇储备分配失衡、美元相对地位下降等新特征。而这些都源于牙买加体系固有的内在缺陷,因此,本文简要勾勒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最后,本文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人民币;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3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

200809-0015-05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新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兼论人民币国际化

一、前言

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国际货币体系具有三方面的内容和功能:一是规定用于国际间结算和支付手段的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及其来源、形式、数量和运用范围,以满足世界生产、国际贸易和资本转移的需要。二是规定一国货币同其它货币之间汇率的确定与维持方式,以确保各国间货币的兑换方式与比价关系的合理性。三是规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以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确保世界经济稳定与平衡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一百多年来的演变历史,实质上是国际货币形态和汇率制度的变化过程。国际货币形态更替反映了经济霸权力量转移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汇率制度从固定走向浮动甚至无序,既反映出世界各国对于稳定货币秩序的渴求,也反映出各国特别是大国之间利益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这样的矛盾还将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演变中持续下去。目前,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之下,美元持续贬值。而在利益和责任不对等的条件下,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使得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控制风险,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着诸如危机转嫁、货币错配、货币政策两难困

境等风险。这引起了更多人对美元地位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变局的思考。考察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进过程,并研究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框架、运行状况,尤其是近年来表现出的新特征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有助于我们在更大的背景下理解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1976年的“牙买加协定”和“IMF 章程第二次修正案”宣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也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牙买加体系的开端。从国际货币体系的三大支柱看,牙买加体系无本位货币及其适度增长约束,无统一的汇率制度,也无国际收支协调机制,实质是国际放任自由制度,因而被称为“无体系的体系”。

(一运行框架

1.储备货币多元化。牙买加体系下国际货币本位已经与实物价值完全脱钩,多种强势国家的信用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等充当世界货币的角色。它们在世界外汇储备总额中各自所占比例主要由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商业习惯决定,不同时期会有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美元在储备货币中仍占主导地位但其地位不断削弱,而欧元、日元以及特别提款权(SDRs 等作为储备资产的地位不断提高。需要指出的是,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有所削弱,但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计价单位、支付手段和国际价值储藏手段。

杨小军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200439

作者简介:杨小军(1982-,男,安徽当涂人,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

鉴于美元的地位,因此也有人认为牙买加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延伸。

2.汇率安排多样化。“牙买加协定”允许成员国自由做出汇率安排,它们既可以继续实行固定汇率制,也可以实行浮动汇率制,还可以实行盯住某一种主要货币或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等。就选择结果看,全球汇率制度呈现出明显的中心——

—外围架构。发行国际通货的少数发达国家位于这一架构的中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向外部输出货币,接受来自外部的实体性资源。广大发展中国家位于外围,多采用固定汇率制度,通过持有中心国家的货币满足支付需要,同时向中心输出资源。因此,一些西方学者将这种多元化的汇率安排,称为“无体制的体制”或“混合体制”。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多渠道。在牙买加体系下,由于实行以浮动汇率制为主体的多元化的汇率制度,更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调作用。因此,成员国可以灵活运用汇率机制、利率机制、IMF的短期贷款与干预、国际金融市场及商业银行的融资等多种手段对国际收支进行调节。不过,自牙买加货币体系建立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未对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制度上无任何设计和约束来敦促或帮助逆差国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完全由逆差国自行调节国际收支的失衡。

(二运行状况

鉴于国际货币制度的三大功能,国际经济学理论认为,评价国际货币制度的效率标准有三个:一是清偿能力,也称国际储备的适度性和稳定性,即能否提供一个有效的结算和融资中介。二是市场信心,表示国际金融市场对汇率稳定性的相信程度,即它能否使交易者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三是调节效率,用于衡量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成本大小以及各国调节责任的分布是否公平合理。牙买加体系总体上运转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1.储备货币的适度性和稳定性。牙买加体系下,由于欧元、日元等强国货币同美元一起共同充当世界货币,国际储备的分散化趋向,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调换储备币种的余地。这固然解决了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但也使得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与否不再仅仅取决于美国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而且还取决于其它相关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因此,若要保持一个多元化货币体系及世界货币供应量的稳定,大国间应进行货币协调,就世界货币的增长做出规定;在财政政策方面达成概括性

的协同制约协议(McKinnon,1984。而从多年的实践看,当世界经济形势普遍趋好时,各主要储备货币国家尚能做到经济同步发展以及保持经济政策的基本协调;反之,相关各国都会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放弃维护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责任。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政府汇率政策的导向,及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不佳表现,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此外,在国际储备以及国际清偿多元化的前提下,由于储备货币国采取浮动汇率,各种经济实体以及各类投资者都愿意并能够储存或持有币值坚挺的储备货币,以便为资本找到一个相对可靠的栖息地,从而避免汇率风险。然而,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追逐强势货币、抛售弱势货币的行为必将加剧汇率的起伏,汇率的大幅度波动转而又促进不同货币之间的币种转换,这必然造成外围国家储备管理的困难。虽然货币当局可以通过储备资产的多样化来减少浮动汇率带来的风险,但在预期汇率变动的情况下,储备货币持有者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或避免可能的风险,就必然会在不同货币之间进行币种转换。这种相互推动的恶性循环,最终会影响储备资产的稳定性。

2.货币危机发生情况。良好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该提供一种稳定的汇率环境,而牙买加体系下的货币和金融危机依然时有发生。如二十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及随后墨西哥、俄罗斯和阿根廷等国出现的金融危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十余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

一方面,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一些国家盲目开放资本账户。由于国内资本的相对短缺和金融管制、利率水平较高,银行、企业便大量借入外资,甚至是短期资本,然后投入房地产、股票市场,引起房地产和股票价格暴涨,形成虚假繁荣。虚假繁荣的结果是严重误导一国的财政货币政策,为货币和金融危机埋下祸根。

另一方面,近年来,全球游资增长迅速,规模日益庞大,流动日益频繁,加剧了危机爆发的规模和频率。过去20年里,全球GDP的平均增长速度是3.58%,全球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是6.58%;而全球国际资本流动增长的速度平均每年是13.67%,全球外汇交易量每天超过两万亿美元左右,其中98.5%是没有任何贸易背景和生产背景

的。据IMF估计,全球国际游资高达7万亿美元左右,投机者可以筹集和动用6000亿至1万亿美元的投机资金去攻击一种货币,显然,任何国家都没有能力来应付这样的冲击。

由于以上两方面原因,加上牙买加体系对热钱流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货币和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

3.国际收支的调节效率。自牙买加货币体系建立以来,IMF并未对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做出明确的规定,也无相应的制裁措施。因此,尽管IMF要求各国将保持汇率的稳定作为首要原则,而各国政府却大都将国内的宏观经济目标放在首位(例如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保持低通货膨胀率、降低失业率等,往往采取一些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的经济政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实现本国的经济目标,很少考虑别国的利益,而经常使本国的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致使本币汇率剧烈波动,从而严重影响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从以上三方面看,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运行上还存在一些不足:软约束的储备货币增长、货币危机的频繁发生和国际收支调节的低效。

(三当前货币体系的新特征

1.全球通货膨胀不断。自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全球的货币流动性就开始呈现周期性的过剩和枯竭的波动。2001年的“911”事件和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美联储为了挽救经济衰退,从2001年1月开始逐步调低联邦基金利率,以每次0.5%的速率在6月调低到4%,在年底调至2%。在2002-2004年三年时间里,联邦基金利率始终低于2%,并在2003年6月-2004年6月期间处于1%的历史最低水平。本世纪的第二次降息过程开始于2007年9月。截至2008年5月,美联储已连续降息9次,联邦基金利率已下调至2%,达到2004年12月以来的最低点。不可否认,正是美联储宽松的货币环境,才造就了世界经济在面临诸多衰退因素的影响下能够保持快速的增长。但是,在美元本位制的背景下,欧元区、亚太区等经济体也不得不实施宽松的货币环境,以对冲美元的持续贬值所引发的本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宽松的

货币环境在刺激世界经济复苏的同时,也导致全球出现了流动性的大量过剩,资产泡沫也开始酝酿,结果就是全球通货膨胀的来临。

2.美元悖论。所谓美元悖论,指美元相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持续贬值和各国美元储备资产持续增加并存的现象。目前,世界各国所累积的外汇储备资产接近6万亿美元。仅2001—2006年,日本和中国净增加的外汇储备就高达1.5万亿美元。相应地,美国国债数量屡创新高,已经接近10万亿美元。“弱势美元”或“贬值美元”与美元储备资产的急剧增加,形成最强烈的对照,这是“美元悖论”最突出的表现。

3.新兴市场在崛起。近年来,以中国、巴西、南非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势头强劲,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总量的占比和对全球增长的贡献度日益上升。按照购买力平价测算,2001—2006年仅中国和印度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就超过了40%,较二十世纪80、90年代翻了一倍;世界银行等机构的研究报告认为,2007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首次超过美国,全球经济增长的50%来自中国、印度和俄罗斯,整个新兴市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60%。2008年,预计中、印、俄、巴等“金砖四国”将会分别保持约10%、8%、7%、4%左右的增长率,大大超过发达经济体平均约为2%的增速。因此,新兴市场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还会继续上升。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崛起,全球货币体系必将进行根本的调整。

4.外汇储备分配失衡。随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其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大大超出了任何以往普遍认可的保护金融安全所需的标准。2007年第四季度,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占全球外汇储备的比重已经接近65%,远远高于其GDP占全球的比重。

5.美元相对地位在下降。在美元全线疲软、欧元持续走强的背景下,欧元取代美元成为头号国际储备货币的前景日益被看好,美元的相对地位受到重创。本世纪以来,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份额一路下滑,已从2000年的71.46%下降到2007年的63.93%;与此相对,欧元在各央行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一路上扬,从世纪初的

17.50%上升到2007年的2

6.46%。可见,虽然储备美元的绝对量在增加,但相对于其他储备货币,尤其是欧元来说,其地位在下降。

三、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局限性与发展趋势

(一局限性

牙买加体系的根本缺陷在于当前货币体系功能的发挥已不能完全适应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

第一,本位机制受美国经济和美元信用影响,基础不稳定、不牢固。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国际收支出现大量逆差,导致近年来美元币值一路下滑,加剧了各国特别是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现实利益矛盾。更为重要的是在全球外汇储备分配失衡和“美元悖论”显现的今天,新兴市场经济体外汇储备的过度积累,使其面临着巨大的货币风

险。这些都会冲击全球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多种汇率制度并存加剧了汇率体系运行的复杂性,汇率波动和汇率战不断爆发,助长了国际金融投机活动,金融危机风险大增。尤其是在中心——

—外围汇率制度架构下,经常会出现大国侵害小国利益的行为①,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加尖锐和复杂化。

第三,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在多样化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健全的一面。国际收支虽然可以通过运用多种渠道加以调节,但各种渠道本身都存在着缺陷,比如汇率调节机制受出口商品弹性限制、利率机制的副作用、商业银行的逐利性竞争导致贷款约束放松并造成发展中国家的外债积累,而且相互间的协调也难以实现。

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必将呼唤一个新体系的诞生,无论这个新体系有没有理想模式,未来现实的国际货币体系肯定是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实力和权力利益较量的结果。

(二发展趋势

鉴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一些比较激进的改革人士如莫里斯?阿莱提出应该完全放弃浮动汇率制,建立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并要加强各国的国际收支和汇率纪律。笔者认为这样的统一稳定的货币体系很难建立起来。因为根据克鲁格曼等人发展的“三元悖论”,不同国家在资本流动、汇率稳定和独立货币政策这三个目标中最多只能实现两个。由于金融自由化进程的不可逆转,各国为实现本国宏观经济政策必然不能放弃货币政策,因而统一的固定汇率制度在现实中很难实现。

未来货币体系可能以货币联盟的方式向新的固定汇率制复归,而“金融稳定性三岛”则是其基本架构,即欧洲、美洲和亚洲各自形成货币联盟(Robert Mundell,2000。由于历史和现实条件的不同,作为货币体系基础架构的货币联盟演进路径具有多种可能性,目前至少包括单一货币联盟(Single Currency Monetary Union、主导货币区域化以及多种货币联盟(Multiple-Currency Monetary Union三种形式。

单一货币联盟指在货币区域内建立统一的中央银行,发行统一的区域通货和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主导货币区域化,则是指某种国别货币在政府法定或者私人部门事实选择下,逐渐取得区域货币的地位,北美货币联盟属这种演进路径。而多种货币联盟则是指区域内形成几个次区域货币,再由次区域货币过渡到单一货币的货币合作形式,包括货币局安排(Currency Board和平行货币制度(Parallel Currency System,它们可被视为向更为彻底的单一货币联盟发展的中间阶段。未来的亚洲货币联盟可能采用第三种形式,其演进可能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建立区域内的危机解救机构,如亚洲货币基金AMF (Asian Monetary Fund;二是建立类似欧洲汇率机制ERM的亚洲汇率联动机制AERM(Asian Exchange Rate Mechanism;三是最终过渡到亚洲单一货币区

ACA(Asian Currency Area(钟伟,2001。

四、展望——

—人民币国际化

(一现状

过去几年,中国央行通过发行货币购进美元,但原来发行货币的平均成本高于现在的汇率水平。也就是说,同样的美元储备再也买不回原来发行的货币。中国还有一个很大的损失是在石油、资源等领域进口所多花的成本。可见,中国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不利地位。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要加速创造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一个重要的手段是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让人民币变成一个国际交易的货币。所谓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交易、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目前,中国部分周边地区居民已把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和国际清算手段而大量使用,其基础在于中国经济强劲稳定的增长,以及由经济实力带来的人民币的稳定和坚挺。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大量流通,完全是市场需要和选择的结果,也是投给中国发展前景最真实的“信任票”。尽管目前人民币在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人民币现在还不能完全可兑换,但资本账户的完全可兑换并不是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二十世纪60年代日本在没有完全放开资本账户之前就推进了日元国际化,80年代美国推出的一些资本管制也没有影响到美元的国际化。因此,在人民币还没有实现完全可兑换之前,我们同样可以推进并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更何况我国正在进一步推动货币可兑换改革,目前已经从经常项目转向了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改革。

同时,“走出去”正在成为中国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战略部署。这一全球战略安排,将大大增加境外对人民币的资本需求,也是人民币获得更多国际金融市场份额的契机。所谓“中国是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

印象也将逐渐被改变,全球货币体系的格局将随人民币的崛起而改变。

(二路径选择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应通过在周边地区稳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逐步有序适时适度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首先,在地域扩张上分“三步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即坚持人民币周边化、人民币区域化进而发展到人民币国际化。

目前,人民币已基本上实现了周边化。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了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的又一个“硬通货”,在西南边境地区,人民币有“小美元”之称,被当作硬通货使用;在西北地区,人民币主要是在中亚五国、俄罗斯地区和巴基斯坦流通;在东北地区,人民币主要是跨境流通到俄罗斯和朝鲜以及蒙古国;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香港地区,人民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由兑换。另外,在我国澳门地区人民币也在广泛使用。

关于人民币的区域化与国际化,可在东盟10+1的经济合作框架内逐步谋求货币合作,可以固定各自的汇率,对外联合浮动,时机成熟后,可以用强势的人民币替代其他的货币或以人民币为主导创造单一货币实现货币统一。其后,可以在东盟10+1的基础上拓展到东盟10+3,联合日韩。届时,人民币将真正成长为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国际货币,就如同欧元对于欧洲、美元对与美洲一样。

其次,在货币职能上分“三步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即坚持人民币结算货币、人民币投资货币和人民币储备货币的三步走战略。在这个过程中,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积极稳妥开展离岸金融业务,逐步实施汇率的目标区管理。

从历史来看,哪个国家的货币在国际贸易、资本流动中成为计值货币,哪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交易中就会取得主动权。以资本输出为例,英国和美国作为资本输出国时,都是以本币作为计值货币的,而在二十世纪70年代后日本作为资本输出中心,却是以美元计值的。结果,日本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应对外汇市场的汇率风险时就显

得很被动。当日元大幅升值后,这些企业和金融机构遭受了巨额的损失。这是造成日本长达十多年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经济大国而言,如果本币不能顺应本国贸易增长的趋势,成为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与贸易的计价货币,那么该国货币也就不可能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这就意味着,本国货币没有取得与经济总量、贸易总量相对称的应有的国际货币地位。为了应对汇率波动的宏观金融风险,政府必须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和欧元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计价货币,因而美元和欧元成为全球的主要储备货币。与此相对应,美国和欧盟的外汇储备量很少。截至2007年6月底,美国的外汇储备价值仅为415亿美元,欧洲央行外汇储备价值仅为414亿欧元。反观亚洲,虽然日本和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日元和人民币均没有取得国际金融市场重要计价货币的地位,因而中日成了全球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采取相应的战略,逐步让人民币融入到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去,打破现在美元、欧元主导下的西方世界的储备货币格局,促进多极储备货币体系的建设,应当是我们长远追求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应当采取中国一贯的渐进性策略,通过人民币的区域化不断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同时,应当发展以人民币计值的、开放的国际资产市场,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人民币金融资产选择。只有经过这样一个阶段,人民币才能真正取得储备货币的地位,我们才会摆脱为外汇储备多寡而伤脑筋的困扰。

注:

①主要表现为处于中心的少数发达国家往往根据自身的利益单独或联合改变汇率,使得处于外围并盯住它们货币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无论其国内经济状况好坏和各方面条件是否允许,都不得不随之重新安排汇率,从而被迫承受额外的外汇风险。

参考文献:

[1]陈虹:《日元国际化之路》,《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5期。

[2]李建军、田光宁:《三大货币国际化的路径比较与启示》,《上海金融》2003年第9期。

[3]姜波克:《国际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克鲁格曼(美:《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田素华:《国际货币体系的宏观经济绩效与选择》,《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第11期。

[6]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与远瞻》,《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第4期。

[7]Ronald I.McKinnon,1984,“An Inte rnational Standard for Monetary Stabilization”,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Washington,D.C.:MIT Press.

(编辑耿欣

人民币国际化论文介绍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货币银行学论文 题目:人民币国际化 学院: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二零一四年六月

【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加深以及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人民币能否真正走向国际化,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能给经济带来怎样的提升又会带来怎样的经济问题成为大众所关注的重点。然而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重大国际金融战略,如何全面的了解这一战略的利与弊,如何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使这一战略更顺利的开展,扬利除弊,是我们正在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最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选择,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行总结。【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必然性利与弊 一、前言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国内外币值的长期稳定,以及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高度责任感等因素使人民币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周边许多国家居民逐渐认可并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和结算货币,人民币逐渐走出国门在境外流通。 二、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

使用和持有。 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 (一)中国经济的崛起 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首先是由该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的,较大的经济规模和持续的增长趋势、较高的经济开放度以及在世界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都能够获得交易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并最终使得该货币成为国际货币①。中国已经形成了大国经济的特点,经济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GDP为代表的国民经济实力说明人民币已经具备了国际化所需要的强大经济后盾。当然,如果中国的这种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那么国际经济参与者和普通公众对于人民币的信心就增强,人民币的普遍性也会大大提高,成为国际通货。(二)中国经济国际化 据统计,中国的出口连续5年高速增长,年平均增幅超过20%,按美元计算的出口额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40%。中国已的的确确成为一个高度的出口依赖国,或者说一个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人民币作为这个巨大的外向型经济体的交易媒介,已受到来自全世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前所未有的追捧。如果说一国国内经济规模不足以证明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 摘要:一场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使我们看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一个国家的兴盛强大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奠定了基础。我们要正视问题的存在,但更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也许路途坎坷,前途却是光明的。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国际储备;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0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85 (2009) 12-0000-01 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渐渐转变成一次资本主义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爆发的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我们2万亿的外汇(以美元为主)储备大幅缩水。这使得我们认识到现在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储备背后的一系列问题。于是,在今年4月2日伦敦召开的G20峰会上,我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超主权货币”的概念,旨在改变单一依赖美元机制,当然这一提议目前行不通,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加快汇率体制改革,正视外汇储备问题。美国通过发行美元转嫁危机,巨大的损失使得我们必须调整当前的储备体系,来避免紧盯美元带来更大的损失。人民币国际化就成为必然趋势,所以我想谈谈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小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之我见。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现阶段取得的成绩 (一)货币互换协议,包括以下内容:2008年12月4日,中国与俄罗斯就加快两国在贸易中改用本国货币结算进行了磋商;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两国通过本币互换可相互提供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 2009年2月8日,中国与马来西亚签订的互换协议规模为800亿元人民币/400亿林吉特。 200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通过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增长。该协议互换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8万亿白俄罗斯卢布。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支持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为稳定金融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该协议互换规模为1000亿元人民币/175万亿印尼卢比。协议实施有效期3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2009年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廷中央银行29日在这里签署了700亿元等值人民币的货币互换框架协议,这是迄今中国和拉美国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金融交易。根据该框架协议,阿根廷从中国进口商品时可以使用人民币,不必再使用美元作为交易的中介货币。 (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于推动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关系发展,规避汇率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从货币理论的角度来看,一国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其货币职能必须国际化,与其作为一国国内货币的职能有所不同,必须具备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方面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特定程度的表现,人民币向国际货币发展的过程。我国政府自2008年提出人民币国际化以来,开始着力制定政策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也暴露了大量中国金融发展的问题。中国金融市场自由化程度不够高,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一些国家警惕中国的崛起,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动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针对这些问题,浅谈一下个人所想的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际化;发展问题;应对措施 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 (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国务院常务会议2009年4月8日正式决定,在上海和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将迈开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而上海多功能金融中心的形成,特别是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将为推进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逐步走向国际化提供基础支持,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成为未来国际货币多元化中的“一极”。 2011年8月23日,人民银行、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地区的通知》,明确河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省(自治区)的企业可以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吉林省、黑龙江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企业开展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范围,从毗邻国家扩展到境外所有国家和地区。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 (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2015年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一期)成功上线运行,CIPS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采用实施全额结算方式,为跨境贸易、跨境投融资和其他跨境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结算服务;二期将采用更为节约流动性的混合结算方式,提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分析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分析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2文献综述及主要观点 ?国际货币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的条件 ?关于货币国际化的收益和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 ?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与策略 1.3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1.4基本结论和创新点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及局限(已经开始但还处于初级阶段—解释原因)前景展望等总括。 第一章:货币概述 1.1国际货币化定义 1.2国际货币化进程 1.3国际货币化实现条件 1.4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1.5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第二章人民币国际化现状研究 2.1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人民币边贸结算职能发挥现状 ·人民币跨境流通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近况 2.2人民币国际化进展分析 ·人民币境内外可兑换情况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所处阶段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主要特点 第三章:主要货币国际化的发展与启示3.1总括;货币国际化历程 3.2美元国际化 ?美元国际化内因和背景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国际化 ?浮动汇率体制下的美元国际化?美元国际化现状和发展 3.3欧元国际化 ?国际化推动因素 ?国际化程度分析 ?国际化的局限性 3.4日元国际化

?日元国际化内因和背景 ?日元国际化发展 3.5总括:美元、欧元、日元货币国际化的相关启示 第四章:可行性分析(实现的可能性和条件、约束与局限) 4.1人民币国际化的宏观环境 ?国际分工不断革新 ?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 ?区域化的可行性 ?国际化带来的商机:奥运、世博、亚运等 ?区域经济多重合作 ?国际货币多极发展 4.2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在条件 ?改革开放成果显著 ?贸易进出口额持续扩大 ?国际信誉形象良好 ?区域流通事实成型 ?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中国外汇储备现状、成因)?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使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积极的步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人民币境外流通提供了广阔空间。 ?人民币在香港地区的广泛流通和使用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益经验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伴随而来的是我国外汇储备迅速增加,这有利于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形式单一,给保值增值与安全带来了潜在隐患。从历史角度看。任何国家要成为世界强国,在国际上有充足的话语权,其既要拥有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还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则体现在其货币的实力——成为世界货币。因而,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现实的要求,而且是我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利弊;路径选择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美国经济一蹶不振,持续处于低谷,美元的购买力受到动摇。同时。欧元区又陷入于债务危机。经济持续低迷,欧元的生命力受到各界的怀疑。日本在经历3·11大地震之后。经济也受到重创。美元、欧元、日元这3大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基本面都不容乐观,世界经济进入低谷。此时。在现有的多元化汇率制度的牙买加国际货币体系下,各国在汇率方面的协同合作很少,各自为本国的利益来调节汇率。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趋势 二战以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及军事实力建立起美元与黄金挂钩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因此长期占据着主要世界货币的地位,主导着国际货币秩序的变化。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特里芬难题。即为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对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的增长需要。美元的供应应当不断地增长;而美元供给的不断增长,又会导致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日益难以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然而,这并没有改变美元作为主要世界货币的地位。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牙买加体系。美元凭借其无可比拟的经济政治实力及先入为主的优势,仍然占据着主要世界货币的地位,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主要外汇储备。承担着世界贸易的主要交易媒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然而,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在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下采取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因此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其中大部分是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形式较为单一的外汇储备模式给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带来了潜在危险,其易受国际上汇率波动及其他世界经济重大事件的影响。同时,我国发展经济从根本上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使我国成为世界性的强国。纵观历来各世界主要强国的历史可知,世界性强国的主权货币一般都是主要的世界货币,承担着世界贸易的主要媒介。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的强大助长了其发行的主权货币强势。而一国发行主权货币的强势反过来促进该国经济政治实力的增长。改革开放为我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经济基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我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精神动力。不论是从现实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来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分析 摘要 2008年,人民币正式开启其国际化道路。以后的十多年,它在许多领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并且成果显著。截至2013年5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排名第十三位,市场份额仅为百分之零点八。截至2018年,人民币目前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占百分之一点六。而在剔除边境贸易之后,排名会下降三个名次。这与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身份是不符合的。本文认为当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存在一定的制度缺陷和障碍,在现有制度安排下,根据国内经济现状,我们将详细讨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结论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有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就是不能通过直接手段直接去干预刺激人民币国际化。并通过借鉴国际发达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经验,以为实现最终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结论。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国际货币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bstract In 2008, The yuan formally opened its international road. . Over the past decade or so, it has carried out reforms and innovations in many fields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As of May 2013, the renminbi ranked 13th among the world's payment currencies, with a market share of only 0.8 percent. As of 2018, the renminbi is currently the fifth largest payment currency in the world, accounting for 1.6%. After excluding border trade, the ranking will fall by three places. This is inconsistent with China's status as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re are some institutional defects and obstacles in the current path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under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roo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economy, we will discuss the problem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detail.The necessity of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at it can not directly intervene to stimulat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by direct means.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international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paper lays the foundation conclusion for the fi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Keywords: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inancial market;international currency.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障碍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障碍 班级:17金融数学 学号:2017106142 姓名:余佳欣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逐渐从中国的主权货币发展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过程。在当前“一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下,人民币想要打破国际市场对美元、欧元(1.1202, 0.0019, 0.17%)的使用惯性、路径依赖,获得广泛使用的网络效应,最终实现与中国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仍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流通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境内,而是可以在境外流通,从而在国际间发挥记账单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及市场干预工具的过程。 近些年来,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经被普遍作为了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尤其是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已经有官方正式承认和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现状 1.人民币国际化调整巩固,RII触底后强势反弹。2017年,全球经济形势复苏向好,贸易与投资回暖,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巩固,新兴市场企稳回升。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的压力下保持稳健,新动能更加强劲,增长表现好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年内连续四次上调中国GDP增速预测。综合国力提升,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夯实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基础。市场需求企稳回升,摆脱“恐慌”回归理性,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内源动力。在此基础上,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体系以及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人民币跨境与离岸使用创造了便利条件。总体来看,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逐渐消化前期负面冲击与预期,在波动中显著回升,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保持稳定地位。截至2017年4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为3.13(图1),同比上升44.80%,强势反弹,基本回归至2015年水平。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策略创新

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策略创新 潘英丽,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会副会长。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推进两年多来,产生了以进口结算为主的现象和境内外套利等问题,学界与实业界出现了一些争论。我们近期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路线提出顶层设计意见,也算是加入这场讨论。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在国际金融环境不稳定、国内经济金融体制尚未理顺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采取前期稳健创造需求、后期激进释放供给的推进策略。 为什么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利益是通过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计价功能的发挥,中国可以有效消除绝大部分的汇率波动风险,赢得全面的国际竞争优势和主动权。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相对欠缺的是进口需求的增长和资本账户的开放。 首先我们要问,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核心利益

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一个非常不利的因素,是本国在国际市场的贸易和金融交易大都用外币而非本币计价,从而国际汇率的大幅度波动可能使本国经济遭受巨大伤害。典型案例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本世纪的美元储备资产贬值。1997年,泰国在美元持续升值造成贸易赤字和外汇储备枯竭的情况下,放弃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泰铢兑美元汇率从25泰铢贬为52泰铢。持有美元外债的商业银行因本币债务负担翻倍而纷纷陷入破产,引发了扩散至多国的混合金融危机。与上世纪不同的是,本世纪美元出现持续贬值,一些国家虽然赢得了出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大规模积累的美元储备资产遭遇了重大的购买力损失,美元针对16种大宗商品的购买力本世纪以来已贬值%。为防范危机而大规模积累美元储备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再次受到了不小的伤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需要通过国际社会约束国际汇率波动来维护,中国则完全可以通过人民币国际化一劳永逸地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 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利益就是通过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计价功能的发挥,中国居民、企业和政府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绝大部分的汇率波动风险,赢得全面的国际竞争优势和主动权。相比较,一国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铸币税不能简单理解为国家利益。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国际货币发行的铸币税对应的是发行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义务或责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漫长回顾近年来的一些标志性事件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漫长回顾近年来的一些标志性事件:2007年东盟10国以及日本、中国和韩国的财长达成建设区域性外汇储备一揽子货币体系协议,明确人民币是亚洲最重要货币之一的地位;2008年12月,国务院正式确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直到4月2日,中国央行6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又迈出关键性一步。 “金融危机使得与中国进行货币互换的国家多了一种支付手段,也为人民币区域化、甚至国际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但是,专家指出,必须清醒认识到人民币的区域化、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要求中国与贸易伙伴的经贸关系更加紧密,更要求中国能够以大国的风度在经济上维护区域活力、在政治上维护区域稳定。人民币国际化只能是中国硬实力不断提高后水到渠成的结果。对于一些人预计的“十年后人民币将成为能和欧元平起平坐的国际货币”,也许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头脑。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引用了“日元国际化”的例子。日本当年制定了很详细的“货币国际化”规划,包括推进日元在进出口和大宗贸易结算中的使用,现在日元已经成为国际主要货币之一。但是和美元、欧元的地位比起来,日元的地位还是不够高。“日本制定了这么详尽的战略,但现在的结果也是差强人意。同样,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也会很艰难,也会遇到很多外部的阻力。”他说,稳定的货币币值对于国际化非常重要。中国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造成了我国外汇占款的被动增加,人民币发行量的增多势必导致货币购买力的下降。虽然央行可以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回收和对冲流动性,但是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人民币长期贬值的压力就会一直存在,而这显然不利于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和国际化。 光大银行策略分析师黄学军指出,一国货币在全球市场所占的比重大小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及市场规模、经济开放程度、该国货币的升值比重以及其汇率波动幅度。他表示,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主要由市场决定,人民币是否有吸引力、是否享有足够的定价权都将受到考量。“尽管随着我国企业的定价能力不断增强,使用人民币进行国际结算将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所接受,如东南亚、中东、南美、俄罗斯和印度等。但相对来说,欧美和日本地区的人民币国际结算需求较弱,人民币被这些地区接受将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他说。 而人民币在中国周边地区的区域化也面临着很多技术和机制上的挑战。目前,边境贸易中的人民币结算多以现金为主,而现金结算中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参与程度比较高,风险很大。“随着贸易量的增长和整个地区的资金流的增长,非正规金融机构所暴露出的问题也在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更应加大正规金融机构在结算中的参与度,促进人民币区域化的硬件建设。”赵庆明说。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 财管062(工商064)何晓丽06800409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经济联系的加深和货币信誉的进一步提高,到21世纪中期,在国际社会中人民币可能被一些国家正式列为国际结算货币,也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有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持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无疑有利于我国扩大国际交往,增进国际经济合作能力,可能更广泛地利用国际经济资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利与弊现状对策 【一】人民币国际化利弊: 第一,利的方面: (一)有利于扩大国际交往,增进国际经济合作能力,可能更广泛地利用国际经济资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二)有利于我国调整外汇储备的总量及结构。随着人民币被普遍接受,更多的国际贸易将采用人民币作为报价货币和结算货币,国际投资当中我们也可以使用人民币来进行投资.而不再过度依赖美元、日元或德国马克、欧元等外汇储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可以适当降低外汇储备的规模,避免外汇:储备过多占用国内资源。 (三)有利于国际、国内商品市场的价格接轨,给国内企业及进出口商及时准确的价格信号,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在一定意义上说,人民币国际化也为我国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带来更大的空间,可以缓和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影响力。 (四)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之所以能够充当国际货币,是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实力强大和国际信用地位较高的充分体现。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同时,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改变目前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五)有利于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外贸企业持有大量外币债权和债务。由于货币敞口风险较大,汇价波动会对企业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后,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小,这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等金融市场的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近一年间,人民币汇率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人民币汇率该升?该稳定?实际上就是现实汇率水平与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之间的偏差问题。然而,相比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中国出现了“国际收支结构的超前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出现了双顺差,而且这种局面将随着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而继续下去。因此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不是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负对等关系下(即国际收支平衡)的均平,而是国际收支顺差(资本净流入)可持续下的均衡汇率水平。另外,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不知不觉走出了国门,甚至在部分国家成为了硬通货,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和关系如何?在这些新变化的条件、背景下,研究人民币均衡汇率就有了现实意义。正是由于考虑到资本净流入的可持续性,在分析资本流动与人民币均衡汇率间的关系时,对资本流动的处理中,针对资本流动净额/GDP与人民币实际汇率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首次提出了资本流动适度净规模概念,将每年的资本流动净额与之比较,建立资本流动指数指标取代原有的资本流动净额/GDP纳入实证分析。目的不仅为了实证需要,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对资本流动监控有. 小加: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程 手机免费访问.cnfol.2011年05月19日 21:36 网 查看评论以下为交易及结算所集团行政总裁小加发言实录: 这个是一个新的事物,现在评价比较早。因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程,因

人民币国际化的困难与对策

摘要:历史的必然性见证着各个时代的兴衰更替,而人民币作为商品经济时代的重要工具其地位也在日益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随着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再加上亚投行,金砖银行的相继成立,以及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等事件,人民币的职能已不仅仅是本国内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是更应该进一步迈向国际,走得更远,带动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国际化货币,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条道路始终是任重而道远。就目前所面临的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高端技术人才缺失,大国干预等问题就是不得不考虑的,所以建立完善的体系、大力培养创新人才、与大国友好建交便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问题;应对的措施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资源有效配置不足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资源有效配置不足,市场不能在配置资源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样一来,市场决定的价格,价格引导的供需方面也就存在了挑战。正如人们所熟知的那样,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利率是决定性因素中央银行本是通过利率调节货币供给总量,但是其中的核心步骤是中央银行施行的利率政策能否通过一系列传导机制而真正作用于市场利率,在这段进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仍然是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利率政策时还缺乏独立性,权力的事实界定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法律体系与经济发展存在摩擦,权力独立性不强 尽管说经济基础决定法律这个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保障经济行为的有效实施。但是经济与法律除了本身存在的内在联系性外,还存在一些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与经济的复杂性不相容造就的一些相互影响的制约性问题。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步步向前,也必将带来金融风险的成倍性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也会空前增加,在这种新局势的冲击下,我国的经融监管体系的推陈出新方面也将面临新时代的严峻挑战。货币国际化将使一国的金融风险增加,这就要求该国政府要有很强的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但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完善,①应对经济变化的新发展明显经验不足。 (三)信用体系不健全,信息相匹配程度不高 任何一国的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信用体系的构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同时也要让金融机构与老百姓的信息相匹配,因为当今的社会信用而不是以完全意义之上的道德水平作为衡量标准,而是以一种特殊的商品形式而存在。人民币与这种特殊商品在原则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我们面临的却是信用体系不健全,国际化道路步履维艰。 (四)高端金融人才缺失,培养方案创新性不够 生活是日新月异的,经济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然也会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日益复杂多样起来。而且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便是金融管理制度的创新性存在不足和金融高端人才培养方面缺乏相当程度的创新性。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健全金融体系,优化资源配置 在人民币国际化旅程的不断完善中,人们也必然要求放松对人民币的管制,让商业银行能根据境内外各金融市场人民币供求情况配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缩小套利空间,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及浮动期间区间经历了两次调整,其中允许存款利率利率上浮被视为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惊险一跃”。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鼓励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积极推进金融中心建设,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性金融中心。让利率市场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也让市场最大程度的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二)发挥市场作用,健全监督体系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之利弊

湖南商学院学年论文 题目浅析人民币国际化之利弊学生姓名穆方程 学号111210270 学院财政金融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1105班 指导教师曹秋菊 职称教授 2014 年 4 月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之利弊 [内容摘要]货币国际化是一国经济高度发达、高度开放、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结果。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方面。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使中国获益良多。然而,人民币国际化也会产生宏观经济政策失灵等诸多弊端。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阶段,认识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寻找合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之道尤为重要。[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利与弊;对策 [ABSTRACT]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the result of a country’s highly developed, highly open and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worl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is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gradually increase brought about by the inevitable result. It also is the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reform.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can make benefit from China. Howeve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will also produce the disadvantages, such as the macroeconomic policy failure. Therefore, in the beginning stage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know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to find reasonable ways to promot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Suggestions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f3898759.html,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作者:张港 来源:《消费导刊》2017年第01期 摘要:我国国力在不断提升过程中,贸易开始逐渐跨国发展,人民币在国际市场内认知 程度在不断提升,开始逐渐向国际化建设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目前货币体系及金融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差异越加显著,正好为人民币国际化建设提供有效机遇。人民币国际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把减低汇价风险与外汇储备作为主要考虑因素,在保证国家货币体系稳定的情况下,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综合分析研究。但是我国社会内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严重影响着人民币国际化建设,本文在分析研究中,就对人民币国际化建设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前言 国家货币在国际市场内是否具有影响力,主要取决于该国经济在世界领域内的实力所决定。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建设过程中,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货币国家,进而参与到了国际货币体系结构之中,在这种背景之下对人民币国际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民币国际化必要性 (一)美欧共同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 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及欧盟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影响,进而造成美元及欧元在国际货币市场内的地位逐渐下降,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机遇。近几年,国际国币体系内所存在的问题越加显著,与国际金融体系之间的差距也越加显著。在这种国际发展背景之下,国际货币体系内需要添加新型生命力,同时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维护及修复,这样人民币国际化建设就具有一定可能性。 (二)降低汇价风险,减少外汇储备瞬时迫切需要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家,在国际贸易市场内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国际贸易在对外业务结算过程中,还是以美元作为换算工具,这样就造成美元汇率在变动过程中,对我国贸易企业经营成本造成直接或者是间接影响。近几年,美元在国际国币体系内价值逐渐减低,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受到了严重影响。人民币在国际化建设过程中,能够将我国货币推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效降低我国在汇率上所存在的风险。我国外汇储备也就不会再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贸易企业在市场内拥有更加绝对自主权,提高贸易企业在国际市场内的竞争力[1]。 二、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

厦门大学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国际经济学专题”课程论文 教师:陈雯、赵西亮 浅析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陈婧(200409071) 目录 1.导论 (2) 2.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 (2) 3.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现状和理性认识 (3) 3.1.人民币境外流通现状 (3) 3.2.对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理性认识 (3) 4.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利因素 (5) 4.1.人民币背后的国家经济实力 (5) 4.2.人民币所赖于生存的金融体系 (5) 4.3.人民币依赖的制度环境 (5) 5.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路径选择 (6) 5.1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 (6) 5.2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阶段 (7) 5.3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三阶段 (7) 5.4人民币国际化的高级阶段 (7) 6.参考文献 (8) 表1 中国各年GDP总额及其增长率 (2) 表2 人民币跨境流通和净流出规模估算额 (4)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起了非常多的关注,但是人民币能否真正走向国际化,这主要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币区域化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良好的国际信用等因素。为此,我国还需要不断努力,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人民币走向世界舞台。【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一、导论 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地位不断提高、人民币国内外币值的长期稳定,以及中国政府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高度责任感等因素使人民币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周边许多国家居民逐渐认可并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和结算货币,人民币逐渐走出国门在境外流通。近来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争论也表明人民币正在逐步成为影响区域经济乃至全球金融稳定与发展的重要角色,其国际地位正在不断上升。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引发了许多的关注与思考。大多数学者对人民币国际化持有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也有些学者认为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准备不足;还有些学者则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可见,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人民币境外流通和国际化本身的性质认识并不统一,并且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步骤还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怎样理性看待目前人民币在境外流通的现实,深入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和策略,是加强我国国际地位和推动我国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 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它自身的必然性。下面分别从中国、亚洲、全球三个视角来考察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 从国家的视角来看,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首先是由该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的,较大的经济规模和持续的增长趋势、较高的经济开放度以及在世界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都能够获得交易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并最终使得该货币成为国际货币①。中国已经形成了大国经济的特点,经济实现了持续2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GDP为代表的国民经济实力说明人民币已经具备了国际化所需要的强大经济后盾。当然,如果中国的这种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那么国际经济参与者和普通公众对于人民币的信心就增强,人民币的普遍性也会大大提高,成为国际通货。 表1:中国各年GDP总额及其增长率(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M],中华人们共和国国际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 从亚洲视角来看,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与世界经济贸易关系,尤其是与亚洲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亚洲市场的整合速度加快。在一个市场中,一种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将大大减少贸易和 ①董天新.论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现代管理科学,2005(6)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战略分析

Emergence and Transfer of Wealth 财富涌现与流转, 2014, 4, 56-60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4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9f3898759.html,/journal/etw https://www.doczj.com/doc/9f3898759.html,/10.12677/etw.2014.44008 A Strategic Analysis of RMB’s Internationalization Kai Wang, Hengjin Cai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Softwar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Email: owenwangk@https://www.doczj.com/doc/9f3898759.html,, hydra6@https://www.doczj.com/doc/9f3898759.html, Received: Dec. 12th, 2014; revised: Dec. 20th, 2014; accepted: Dec. 25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9f389875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 growing need of the rise of China. The disreputable past of FRF and its fail of becoming an internationalized currency caused by expeditionary wars of France imply tha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a currency must keep in pace of the growth of a nation. The Yen emerged as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in the 1990s, but it came at painful cost of real estate bubble and subsequent recession in Japan. We review the history and apply the self- assertiveness demand theory to claim the risk of over accelerated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currencies and offer a strategy of RMB’s internationalization. Keywords RMB’s Internationalization, Growth of a Nation, Currency, Self-Assertiveness Demand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战略分析 汪恺,蔡恒进 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武汉 Email: owenwangk@https://www.doczj.com/doc/9f3898759.html,, hydra6@https://www.doczj.com/doc/9f3898759.html, 收稿日期:2014年12月12日;修回日期:2014年12月20日;录用日期:2014年12月25日 摘要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必由之路。法郎国际化失败的重要原因是综合国力不能与国际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