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育种 实验(作物)

遗传育种 实验(作物)

遗传育种 实验(作物)
遗传育种 实验(作物)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遗传育种实验指导书(作物生产技术专业适用)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农艺系

2005年8月

实验一分离现象的观察和分离规律验证

学时安排:2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玉米籽粒性状和花粉特性分离的观察,验证分离规律;观察花粉直感现象和玉米籽粒构造及其在遗传上的差异,从而加深对分离规律的理解。

二、材料及仪器

1、仪器:供实验用的玉米籽粒和果穗;固定好的玉米雄穗;显微镜、载玻片、解剖针、镊子。

2、药品:碘一碘化钾溶液等。

本实验用于观察配子分离所用的碘一碘化钾溶液配制方法是;先将3克碘化钾溶液溶在5毫升热蒸馏水中,然后将碘溶于碘化钾溶液里,加蒸馏水至300毫升,装入茶色细口瓶里,置于暗处备用。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一)实验内容

1、玉米籽粒构造及花粉直感玉米籽粒包括胚、胚乳和果皮三部分。其中胚和胚乳是双受精的直接产物,所以一些胚和胚乳的性状,如胚乳的颜色、性质等在杂交当代的母本果穗籽粒上就能发育出父本性状来。例如,以白色胚乳玉米作母本与黄胚乳的父本杂交,在当代母株果穗上就能发育出黄色籽粒(已是F1的种胚),这种现象叫花粉直感。

2、玉米籽粒几种相对性状及其遗传差异

(1)果皮及种皮是由子房壁及珠被发育而成,属母体组织,它的性状由母体的基因型决定,不表现花粉直感。果皮颜色有红色、棕色与无色等差异。当用红皮玉米与白皮莱米杂交后,同株高、叶色等植株性一样,在F,表现株间分离。

(2)胚乳是一个精子与二个极核结合发育而成,表现花粉直感。杂合体在同一果穗的籽粒间发生分离。遗传学上常用下列性状进行遗传实验:

实验1-1玉米籽粒构造示意图

1.淀粉层(3n) 2.糊粉层(3n) 3.果皮(2n) 4.胚(2n)

说明:

(1)胚乳的淀粉性质、胚乳颜色和形态有淀粉糯性(wx)与非糯性(Wx)、黄色(Y)与白色(y)、甜(su)与非甜(Su)、凹陷(sh)与饱满(Sh)等性状,表现花粉直感,杂种后代在籽粒间发生分离。

(2)糊粉层颜色糊粉层又叫蛋白质层,是胚乳最外一层细胞,其颜色有多种变异。这一性状由7对基因控制,并表现互作。当选用一对基因差异的个体杂交时,其杂合体的籽粒间表现3:1的分离。

(3)胚是精卵结合发育而成。胚尖的颜色有紫色(Pu)与无色(Pu)两种,表现花粉直感。

3、花粉的分离讲课中已谈到,杂合体子代之所以发生分离,是由于杂合体产生了基因型不同的配子,从糯玉米与非糯玉米的杂种(Wxwx)植株所产生的花粉发生了1:l的分离得到证明。

由于纯糯玉米(wxwx)植株的种子和花粉所含的淀粉全部是枝链淀粉,与碘作用呈棕红色反映;而纯非糯玉米(WxWx)的种子和花粉内所含的花粉含有直链淀粉,与碘作用呈蓝黑色;而杂合玉米(WxWx)由于Wx与wx基因的分离,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花粉粒,用碘染色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花粉呈棕红色。

(二)方法步骤

1、观察玉米籽粒的各种性状,然后用刀片逐层剥开下列不同类的籽粒(经过浸泡):(1)白粒玉米,(2)黄粒玉米; (3)红(或紫)糊粉层的玉米粒;(4)红果皮玉米;"(5)红果皮,即红糊粉层的玉米粒。并观察它们的颜色与籽粒构造有何联系。

2、取纯糯玉米与纯非糯玉米的花药备一个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碘液,用弯买针将花药从中间切断,轻轻挤出花粉粒,置于低倍镜下,稍待片刻观察其颜色有何区别?再取杂糯(Wxwx)的花药作同样的观察,计数1-2个视野中的不同花粉数,两种花粉粒是否为1:1?

3、观察红果皮与白果皮杂交所得到的F1,是否在籽粒上分离?为什么?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从称量瓶中用差减法准确称取纯净硼砂三份,每份重约0.3~0.4g(称至小数点后四位),置于锥形瓶中,加20ml蒸馏水使之溶解(可稍加热以加快溶解,但溶解后需冷却至室温),滴入甲基红指示剂2~3滴,用0.1mol/L 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恰变为橙色为止。记录数据,计算盐酸溶液的准确浓度。

五、实验报告及要求

1、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简写)

实验仪器和药品(可简写)

实验步骤(简述)

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误差分析及思考(完成下面的思考题)

2、本实验的思考题:

(1)以组为单位列表统计各种籽粒的分离结果。

(2)以组为单位统计杂糯(Wxwx)花粉粒分离的结果。

六、成绩考核

根据实验操作表现和实验报告质量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按百分制计算或按“优(A+)、良(A)、中(B)、及格(C)、不及格(D)”打出等级。

实验二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

学时安排:2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种后代的观测和分析,验证独立分配规律,以加深对独立分配规律实质的理解

二、材料及仪器

两对独立遗传性状的玉米果穗若千个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一)实验内容

1、当不同对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再形成配子时,各对基因是独立分配的,所以两对基因杂种(AaBb)应产生四种数量相同的配子,自交后代可产生四种表现型个体,比例是9:3:3:1,测交子代则产生1:1:1:1的四种表现型个体。

2、本实验以玉米胚乳颜色和胚乳性质两对性状的遗丫实验为例,来验证独立分配规律。(二)方法步骤

(1)观察“白色、糯性(yywxwx)X黄色、非糯(YYWxWx)”的F1种胚(在母本所结的果穗上)表现什么性状?为什么表现一致?

(2)观察计数F1自交所结的果穗上的籽粒(F2)出现了哪四种类型?各是多少?是否接近9:3:3:1的比例?再分别统计黄粒与白粒,非糯与糯粒是否都接近3:1,这说明什么问题?

(3)观察计数F1测交果穗上四种类型的数量比例是否接近1:1:1:1的比例?这一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1、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简述)

实验仪器和药品(可简写)

实验步骤(简述)

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误差分析及思考(完成下面的思考题)

2、本实验的思考题:

以组为单位,将上述各项观察结果列表统计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五、成绩考核

根据实验操作表现和实验报告质量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按百分制计算或按“优(A+)、良(A)、中(B)、及格(C)、不及格(D)”打出等级。

实验三 广义遗传力的估算

学时安排:4学时

一、目的要求

练习数量性状遗传资料的统计分析,掌握广义遗传力的计算方法。

二、材料及仪器

棉花杂交组合的亲本P 1、P 2和F 1、F 2的试验资料。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一)实验内容

数量性状的表现型决定于亲本的基因型和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三者的关系是:V P =V G 十V E 。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百分率为广义的遗传力。它通过测算杂交双亲P 1、P 2和F 1、F 2的方差而估算。即:

100)

(21

100%)(h 2

2122?+-=?=F P P F F G V V V V V V 广义遗传力 或100)

(31

%)(h 2

12122?++-=F F P P F V V V V V 广义遗传力

上式中,V P1、V P2、V F1和V F2分别表示杂交双亲和F 1、F 2的表现型方差

(二)方法步骤

根据附表1中棉花"黑山棉X 笛字棉16号"组合的P 1、P 2和F 1、F 2各世代出苗至开花天数的测定资料(已整理成次数分布表),分别计算平均数、标准差、方差,填入次数分布表的有关空栏内,进一步计算环境方差,估算广义遗传力。

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1、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简述)

实验仪器和药品(可简写) 实验步骤(简述)

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误差分析及思考(完成下面的思考题) 2、本实验的思考题:

将计算步骤和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并据此资料说明棉花花期遗传力的强弱。

五、成绩考核

根据实验操作表现和实验报告质量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按百分制计算或按“优(A+)、良(A )、中(B )、及格(C )、不及格(D )”打出等级。

附表1 黑山棉X 笛字棉16号的亲本及F 1、F 2花期次数数表

实验四 杂种优势的观察测定(在实验室看电镜)

学时安排:4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观测,进一步认识杂种优势的遗传表现及其在生产上的意义。

二、材料及仪器

田间种植玉米杂交种双亲及F 1、F 2 (或用水 稻等作物),并以当地推广品种作对照;也可用玉米果穗在室内观察比较,但必须要双亲和F1、F2相配套。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比较杂交亲本与F1在性状上有什么不同。

2、选用株高、茎粗、穗长等性状,分别对F1,父母本及对照种进行调查,每一性状要取20个数据,再求其平均数。

3、根据调查结果,按下述公式分别计算杂种优势程度。

(1)平均优势 杂种一代(F1)同双亲的平均值作比较,用 百分数表示:

100%1?-=

双亲平均值

双亲平均值

平均优势F )(

(2)超亲优势 1F 同双亲中的一个较好亲本比较,用百分数表示。

100%1?-=

较好亲本

较好亲本

超亲优势F )(

(3)对照优势 1F 同对照品种作比较,用百分数表示。

100%1?-=

对照品种

对照品种

超亲优势F )(

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1、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简述)

实验仪器和药品(可简写) 实验步骤(简述)

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误差分析及思考(完成下面的思考题) 2、本实验的思考题:

根据调查结果,说明1F 和它的双亲在表现型上有何不同?主要在哪些方面表现了优势?

1F 与对照种相比,在哪些方面有优势? 2F 又怎样?另将调查计算结果列表表示。

五、成绩考核

根据实验操作表现和实验报告质量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按百分制计算或按“优(A+)、良(A )、中(B )、及格(C )、不及格(D )”打出等级。

实验五 三系配套观察

学时安排:2学时

一、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鉴别水稻三系的方法,提高识别三系的能力。

二、材料及仪器

1、材料:水稻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恢复系植株的花穗。

2、仪器与用具:显微镜、镊子、碘-碘化钾溶液、盖玻片、载玻片和铅笔。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1、田间鉴定 在水稻三系的抽穗开花期,根据水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在分蘖力、抽穗

时间、抽穗是否正常和开花习性、花约形状等外部性状:在田间比较鉴别不育系与保持系、恢复系。并选取穗顶少数颖花已开放过的三系穗子若干,分别挂牌标记,以备室内镜检。 2、室内镜检 在三系的稻穗上各选取1-2个发育良好、尚未开花的颖花,分别用镊子把花药取出,置于不同的载玻片上,压碎夹破,把花药里的花粉挤出,滴上一滴碘-碘化钾溶液,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花粉粒。

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1、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简述)

实验仪器和药品(可简写)

实验步骤(简述)

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误差分析及思考(完成下面的思考题)

2、本实验的思考题:

1、写出你所观察的水稻三系的名称及其外部特征。

2、绘制显微镜下三系花粉粒的形态图,并表示其着色情况。

五、成绩考核

根据实验操作表现和实验报告质量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按百分制计算或按“优(A+)、良(A)、中(B)、及格(C)、不及格(D)”打出等级。

实验六当地主要作物优良品种的识别

学时安排:4学时

一、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识别品种的方法,初步了解当地主要作物优良品种的特征,为今后做好原种生产和良种

二、材料及仪器

1、材料当地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品种的植株。

2、米尺和天平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以每4个学生为一组,在主要作物品种的成熟期,'每种作物选取当地的推广品种2一3个,每品种取10株,按下述内容逐项观察记载,以掌握各品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相互的主要区别。

(一)小麦品种的识别按下述小麦品种的主要特征及调查方法逐项观察记载。

1、株高由茎基部到穗顶 (不包括芒)的长度,以厘米为单位,10株平均。

2、成熟期秆色分无色、紫色。

3、芒的长短分以下四级:

(1)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

(2)顶芒穗顶有15mm以下的芒,穗下部无芒;

(3)短芒穗上下部均有芒,芒长15-4Omm;

(4)长芒芒长在4Omm以上。

4、穗长指主穗长度。从穗基部到穗顶 (不包括芒);以厘米为单位,10株平均。

5、穗形分以下六种:

(1)纺锤形中部稍大,上、下部逐渐变小;

(2)圆柱形宽厚相同,上下一致;

(3)圆锥形穗部上小下大,呈圆锥形;

(4)棍棒形穗部上大下小,上部小穗着生紧密,呈大头状;

(5)椭圆形穗短,中部宽,两头小,近似椭圆状;

(6)分枝形小穗长,有分枝。

6、穗色分白、红、黑色。

7、芒色 与穗色相同。

8、小稠密度 测定10穗平均。计算公式:

(cm)

(穗长包括不结实小穗小穗数小穗密度

9、稃毛 指护颖和外颖的边缘部分茸毛的有或无。 10、粒色 分白、红两种。 11、粒形 分以下四种:

(1)卵圆形 下部宽,顶部狭窄;

(2)长圆形 籽粒细长,上、申、下宽度相差不大; (3)圆形 籽粒短而圆,上、下部宽度与中部相差不大; (4)椭圆形 申部宽,上、下部窄。

12、粒质 用刀片切断麦粒,观察其断面硬质 (半透明)所占面积,分三级, (1)硬粒"硬质部分大于70%;

(2)半硬粒 硬质部分占30%-70%; (3)软粒 硬质部分小于30%;

13、千粒重 随机取晒干的小麦粒,称每千粒的重量(g),重复2次。如两次的结果相差不超过0·5g,则以其平均值表示;如相差过大,宜再取样,重新称重计算。

附,小麦品种性状观察记载表 (表实验6-1)

(二)水稻品种的识别 按下述水稻品种的主要特征及调查方法逐项观察记载。 1、株高 由茎基部到穗顶 (不包括芒)的长度,以厘米为单位,10株平均。 2、穗形 根据穗形弯曲直生分为五种类型: (1)直生形 穗轴直生不成弧形; (2)垂头形 近穗端弯; (3)弧形 全穗斜弯;

(4)半圆形 由穗基部起弯成半圆; (5)弯形 近穗基部弯下。

3、穗长从穗茎基节量至穗顶 (不包括芒),测量10株主穗平均,以厘米表示。

4、穗颈长度指主穗剑叶的叶枕至穗茎基节之间的长度,分三级,

(1)穗颈长度在8.5cm以上的为长;

(2)穗颈长度在2.5cm以下的为短;

(3)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

5、芒的长短分五级:

(1)无芒主穗中有芒数在10%以下;

(2)顶芒芒长在lOmm以下;

(3)短芒芒长在11-3Omm;

(4)中芒芒长在31-6Omm;

(5)长芒芒长在6Omm以上。

6、稃尖色泽通常分为紫色和无色。

7、谷粒形状分为四种类型:

(1)阔卵形内外颖凸;

(2)短圆形内外颖甚凸;

(3)椭圆形内外颖微凸;

(4)细长形谷粒细且长。

8、千粒重随机取晒干的稻粒,称每千粒的重量 (g),重复2次。如两次的结果相差不超过0.5g,则以其平均值表示;如相差过大,宜再取样,重新称重计算。

9、米色分乳白、琥珀、红、黑等。

10、米质按米粒的透明度和腹白大小分五级:

(1)1级米粒全透明;

(2)2级腹白小于1/3;

(3)3级腹白在1/3-2/3之间;

(4)4级腹白大于2/3;

(5)5级米粒全白。

附,水稻品种性状观察记载表 (表实验6-2)

表实验6-2 水稻品种性状观察记载表

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1、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简述)

实验仪器和药品(可简写)

实验步骤(简述)

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误差分析及思考(完成下面的思考题)

2、本实验的思考题:

要求每个学生将各主要作物品种 (系)主要形态特征的观察结果记载在有关表格内,并用文字描述其主要特征及其相互的主要区别。

五、成绩考核

根据实验操作表现和实验报告质量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按百分制计算或按“优(A+)、良(A)、中(B)、及格(C)、不及格(D)”打出等级。

说明:本实验主要在校内试验室进行,另外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安排到附近农村进行当地优良品种的调查实习

实验七玉米自交与杂交技术

学时安排:2学时

一、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玉米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掌握玉米自交和杂交技术。

二、材料及仪器

1、材料: 各种类型的内交系和选育玉米自交系的基本材料。

2、用具:羊皮纸袋,剪刀,曲别针,小绳,70%酒精,棉球和铅笔。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一)玉米的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

1、玉米的花器构造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雄花着生在植株顶端,雌花由叶腋的腋芽发育而成。

玉米的雄花通常称雄穗,为圆锥花序,由主轴和分枝构成。主轴顶部和分枝着生许多对小穗,有柄小穗位于上方,无柄小穗位于下方。每个小穗由2片护颖和2朵小花组成。两朵小花位于两片护颖之间。每朵小花有内外颖各1片,3枚雄蕊和1片退化了的雄蕊。雄蕊的花丝很短,花药2室 (如实验图7-1)。

实验图7-1 玉米雄花小穗构造

1.第一颖 2. 第一花 3.第二花 4.第二颖

雌花又称雌穗,为肉穗状花序,由穗柄、苞叶、穗轴和雌小穗组成。穗轴上着生许多纵行排列的成对无柄雄小穗。每个小穗有2朵花,其中一朵已退化。正常的花由内颖、外颖、雌蕊组成。雌蕊由子房和花柱组成。花柱细长呈丝状,俗称花丝,顶端二裂称柱头,上着生有茸毛,并能分泌粘液,粘住花粉。花丝每个部位均有接受花粉的能力 (见实验图7-2)。

实验7-2 玉米雌花构造

1.第一颖

2.退化花的外颖

3.结实花的内颖

4.退化花的内颖

5.花柱

6.子房

7.结实花的外颖

8.第二颖

2、玉米的开花习性同一植株的雄穗比雌穗一般早抽2-4天。雄穗抽出2-3天开始开花散粉,开花顺序是主轴中上部开始,依次向上向下开放。侧枝开花顺序也是如此。雄穗开花一般上午7时开始,8-10时开花最多,午后开花显著减少。开花适温为25-28℃艺,相对湿度为70-90%;温度低于18℃,高于38℃,花不开放;相对湿度低于60%开花很少。在温度28-30℃和相对湿度65-80%的田间条件下,花粉生活力能保持5-6小时,8小时后生活力下降,24小时则完全丧失生活力。一个雄花序始花至终花约需5-8天。

雌穗吐丝顺序是申下部的花丝先伸出,依次是下部和上部。一个果穗开始吐丝至结束约需5-7天。花丝从露出苞叶开始至第10天均有受精能力,但以第2-4天受精力最强。

(二)自交方法

1、雌穗套袋当选定的单株雌穗抽出叶鞘而花丝尚未吐露之前,用羊皮纸袋套上雌穗,并用回形针把袋口夹紧,以免昆虫入内或被风吹掉。

2、雄穗套袋当套袋雌穗的花丝从苞叶吐出3cm左右时,在授粉前一天下午,用较大的羊皮纸袋 (30x16cn])套上雄穗,并把纸袋口外摺成三角形,用回形针别紧,防止花粉漏

出。

3、采粉授粉雄穗套袋后第二天上午露水干后,一般在8-10时进行采粉。一手拿雄穗穗柄,把雄穗轻轻弯下并不断抖动,便新鲜花粉振落袋内,然后取下纸袋,叠牢袋口,将花粉汇集于袋角处。与此同时,迅速把雌穗套袋取出,将采集的本株花粉授到花丝上,随即套回纸袋,照旧用回形针别紧。授粉后挂上纸牌,写上品种名称,自交符号和自交日期,操作者姓名。

(三)杂文方法玉米杂交方法与自交相似,不同处是从父本自交系的雄穗采粉,授给母本自交系的雌穗。当母本的雌穗即将吐丝时,把雌穗套袋的同时拔去雄穗。授粉的前一天下午,选择父本自交系优良单株,将其雄穗套袋,第二天上午8-10时采粉并给母本授粉。母本雌穗接受父本花粉后仍套回纸袋。挂牌写明杂交亲本名称、杂交符号 (X)及杂交日期,操作者姓名。

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1、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简述)

实验仪器和药品(可简写)

实验步骤(简述)

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误差分析及思考(完成下面的思考题)

2、本实验的作业题:

每个学生自交和杂交各2-3个果穗,果穗成熟后检查结实情况,并写出实习体会和经验教训。

五、成绩考核

根据实验操作表现和实验报告质量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按百分制计算或按“优(A+)、良(A)、中(B)、及格(C)、不及格(D)”打出等级。

实验八典型优良单株(穗)的室内考种

学时安排:2学时

一、目的要求

进一步熟悉优良品种的主要特征,掌握优良单株室内考种的方法,为建立株行圃提供材料。

二、材料及仪器

1、材料:所选优良单株的品种样本。

2、用具:米尺,天平,纸袋,铅笔。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每个学生将自己在种子田内所选的10株优良单株,根据本品种的主要特征,逐株进行室内考种。考种项目和方法参看实验六,"主要作物优良品种的识别"。

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1、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简述)

实验仪器和药品(可简写)

实验步骤(简述)

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误差分析及思考(完成下面的思考题)

2、本实验的思考题:

要求每个学生将10株优良单株逐株考种结果填于下表 (表实验8-1、2)。淘汰不典型的单株,对入选的典型单株,按单株脱粒,分别装入纸袋,纸袋外面注明品种名称、株号及选种人姓名、选种年份,妥善保存,作为株行圃播种材料。

表实验8-1 小麦——品种优良单株室内考种表

表实验8-2 水稻——品种优良单株室内考种表

五、成绩考核

根据实验操作表现和实验报告质量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按百分制计算或按“优(A+)、良(A)、中(B)、及格(C)、不及格(D)”打出等级。

实验九优良单株后代的田间观察记载

学时安排:2学时

一、目的要求

使学生掌握株行圃内优良单株后代的田间调查方法,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淘汰不典型株行或发育不良的株行。

二、材料及仪器

1、材料:小麦或水稻、大豆的株行圃。

2、用具:优良单株后代 (株行)调查表,铅笔。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将经过室内考种入选的典型优良单株,适时播种在株行圃内进行株行比较。每个单株播种一行,各种作物的行株距一般可采用:小麦3OcmX5cm单粒点播,水稻3OcmXlOcm单本栽插,大豆7OcmXlOcm单粒点播,要求在同一天内播完。行长可根据单株的种子数量来定,但不同的株行行长应一致。每隔9或19行播1行本品种原种作对照。

生育期间按调查表项目及时进行田间观察记载,·对表现较差或不典型的株行要在调查表的"备注"栏中注明,作为淘汰株行的依据。

优良单株后代 (株行)田间调查项目和标准,分别介绍如下:

(一)小麦

1、播种期播种当日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2、出苗期目测株行内有50%以上幼苗露出地面时,为出苗期。

3、分聚期株行内有50刀以上的植株第1分蘖露出叶鞘时,为分囊期。

4、拔节期用手摸或目测,株行内有50%以上的植株主茎第一茎节离开地面1.5-2cm 时,为拔节期。

5、抽穗期全区有50%以上的主茎穗顶部 (不包括芒)露出旗叶叶鞘时,为抽穗期。

6、成熟期籽粒内部变坚硬,手搓不碎时,为成熟期。

7、幼苗生长习性分匍匐、直立·中间性三类,在越冬前 (出苗后一个半月)记载。

8、植株整齐度分整齐·中等、不整齐三级。

其它情况如倒伏、感病、株行内有无性状分离等,应在备注栏内写明。

(二)水稻

1、播种期播种的日期,以日/月表示,下同。

2、出苗期幼苗第一片新叶伸展而现青,占全小区50%时,为出苗期。

3、移栽期实际移栽的日期。

4、分囊期株行内有50%以上的植株第一分莱露出叶鞘的日期。

5、拔节期株行内有50%以上植株主茎拔节高度这最高生根节以上一定距离,早稻lcm 以上,晚稻2cm以上时,为拔节期。

6、抽穗期分3个时期。株行内有10%的植株主茎穗顶露出剑叶鞘时,为始穗期;有50%时为抽穗期,有80%时为齐穗期。

7、植株整齐度分整齐、申等、不整齐三级。

8、成熟期 90乃的谷粒成熟,米质坚实,出现原有品种光泽,适于收割的日期。

9、叶鞘色以分袋盛期为准。分无色、淡红、紫红三级。

10、叶色以分袋盛期为准。分浓绿、绿、淡黄三级。

11、剑叶长短、大小、角度·

(1)剑叶长度分长、中、短三级。从剑叶叶枕到叶尖;35cm以上的为长,25cm以下的为短,二者之间为中。

(2)剑叶角度指剑叶与穗茎所成的角度大小,以齐穗期为准,分大、申、小三级。大于60。为大,小于30。为小,二者之间为中。

其它情况如倒伏、感病程度,株行内有无性状分离等,应在"备注"栏内写明。

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1、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简述)

实验仪器和药品(可简写)

实验步骤(简述)

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误差分析及思考(完成下面的思考题)

2、本实验的思考题:

要求每个学生负责自己所选单株的播种及所选单株后代的田间观察,并将田间观察的结果及时填入下列调查表内(表实验9-1、2)。株行圃的收获及室内鉴定可组织学生结合教学实习进行。

五、成绩考核

根据实验操作表现和实验报告质量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按百分制计算或按“优(A+)、良(A)、中(B)、及格(C)、不及格(D)”打出等级。

表实验9-2 水稻——品种优良单株后代(株行)田间调查表

实验十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的室内检验

学时安排:2学时

一、目的要求

通过种子质量室内检验的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室内检验的程序和种子净度、发芽率、品种纯度、种子水分以及种子病虫害检验的方法。

二、材料及仪器

1、材料水稻、玉米、小麦十大豆·棉花等作物种子。

2、用具各种扦样器、分样器、分样板、铝制套筛,感量1/109、1/1009、1/10009天

平,镊子,放大镜,培养皿、吸水纸、纱布、发芽箱、烘箱、铝盒、温度计、标签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步骤

(一)扦样划分种子批和检验单位,并根据种子数量和存放形式,采用适当的扦样方法,扦取原始样品。

(二)分样采用分样器或分样板,从原始样品申分取两份平均样品。一份供检验净度(包括千粒重、发芽率、品种纯度),可装入布袋或纸袋内备用,一份供检验水分、病虫害,并作为保留样品,应立即放入密闭的容器中。袋或容器上均贴上标签。

(三)种子净度检验

1、·平均样品分取试样前,先检验气味、色泽;

2、大型杂质检验,计算其百分率;

3、用分样器或四分法分取定量试样两份,分别筛理,并按好种子、废种子、有生命杂质、无生命杂质的鉴别标准进行分类,分别称重,计算其种子净度。且根据两份试样净度允许差距,计算其净度平均值。

(四)种子发芽率检验从净度检验的好种子中,随机数取试样4份,按计算发芽势和发芽率的规定日期,检查各重复发芽势和发芽率,并计算其平均数。

(五)千粒重检验从净度检验的好种子中,随机数取试样2份称重,并按规定允许差距,计算平均千粒重。

(六)品种纯度检验分别采用种子形态鉴定法与石炭酸染色法,对品种纯度进行检验,对比其检验结果。棉花品种根据杂籽率计算其品种纯度。

(七)水分检验先将装于密封容器内的另一份平均样品取出30-30g进行磨碎处理采用标准检验法,测定种子水分。两份试样结果允许差距不超过去2%,否则重做两份试样。

(八)种子病虫害检验肉眼检验,计算其病虫害感染率、害虫含量和虫害种子百分率。

四、实验报告及要求

1、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简述)

实验仪器和药品(可简写)

实验步骤(简述)

实验数据记录(见下表)

误差分析及思考(完成下面的思考题)

2、本实验的思考题:

将各项检验结果填写在种子检验合格证书或种子检验结果上,并提出处理意见。

五、成绩考核

根据实验操作表现和实验报告质量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按百分制计算或按“优(A+)、良(A)、中(B)、及格(C)、不及格(D)”打出等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