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民主并不完美

西方民主并不完美

西方民主并不完美
西方民主并不完美

张一萌:西方民主的弊病

来自: 寒武纪(沙漠在人心里) 2011-10-20 16:59:03

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并非完美无缺,它有相当多的弊病。一是西方民主不一定代表多数人的意志。民主选举里的所谓的“多数”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非总是真正的多数。以美国选举为例,美国大选的投票率非常低,在过去的近半个世纪里,每次大选总有一半左右的选民不去投票站投票。相当多的选民认为,选举的结果对其生活影响不大,无论是共和党上台还是民主党上台,国内政策实质性差别不大。二是西方民主选举王文无法产生最优秀的领袖。在西方的民主体制下,一个过于优秀的候选人往往难以被选民理解并成功当选,而持中间立场的选民最多。三是西方民主对决策可能造成消极影响。民主政治的特征之一是权利制衡。权利制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独断专行、防止腐败和重大决策失误,但同时也会影响决策效率和政府的正确决策。比如,美国的国会议员为了在本州获得足够多的选票必须首先考虑本州的利益,其次才是国家的利益。四是民主政治要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在西方的民主选举中,竞选人必须为建立竞选团队筹集大笔资金,同时要付大笔钱来购买广播、电视时段,要花钱进行民意测验、选情分析等活动,导致选战成本越来越高。

(《国际关系学院报》2011年第3期)

浅谈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弊端

—立足于西方的民主选举

2012,公认的全球大选年,西方诸国纷纷进行政治洗牌,开始轰轰烈烈地民主选举,赚足了世界人民的眼球。无论是普京的再次回归、默克尔的连选连任,还是萨科齐的挥泪告别,都成为了人们街头巷尾讨论的谈资。为什么西方的每次选举都会这么引人关注,我想与它全民参与高度开放的政治制度是有关的。但是看着西方这些热热闹闹的选举,我又不禁在想,何为民主,在这种候选人互相扯皮为自己拉票全民参与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弊端。“民主”一词,从遥远的古希腊流传至今,意义从未改变,即为人民。从权力和权利结构来看,民主是对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在制度上的一种理性设计与安排。它与专制不同,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掌握权力是为了保障人民的权利。从民主的内容上来看,就是人民享有国家主权。从民主的本质上来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自己选举出来心满意足的政府。从民主的形式来看,现代的民主是一种代议制的民主,分为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由于执政理念和国情的差别,民主在各个国家的实现形式也是不尽相同的。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英国的立宪制,德国的内阁制,美国的两党制,都是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践行民主制度。

随着西方民主大选的进行,选举制度作为民主制度的集中体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人抱怨中国的选举制度不像西方全民参与,民众的声音并不能很好的表达,言论氛围也不如西方那样自由,西方的民主大选,候选人是多么的有人格魅力,多么的亲民,多么的真心实意为人民办事。但是,西方的那种民主选举制度就真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完美吗?现在我们立足于西方的民主选举来谈谈西方民主制度的弊端。

首先,以西方的选举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这就引发了多种问题。第一就是参选主体的限定问题。西方各国普遍奉行选举保证金制度,即候选人必须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如法国的国民议会候选人需要上交1000法郎,总统候选人则是10000法郎,如果他们的选票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就会被没收。在英国,候选议员的保证金是150英镑,虽然从单笔来看并不是十

分多,但是英国有600多个选区,每个选区推出一个自己党派的候选人的话,就是9万多英镑,这仅仅只是参与选举的第一步,更不要说之后的选举宣传与拉票。没有一定金钱实力基础的党派是玩不起选举的,这第一关就把平民从政组党的路子堵住了。更不要提选举费用惊人的美国。这样看来,“1金钱是政治的母乳”就是与现实最贴切的比喻。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西方政治的候选群体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广泛,并不谁都可以参与的。

获得参选资格需要钱,参选之后更需要钱。这就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执政团体的利益问题。候选人在选举中需要一笔巨额的经费。他们把钱主要用于竞选宣传,利用网络,电视,媒体等现代媒体,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施政想法,传播自己的人格魅力。没有钱的选举就是一纸空谈。从选举团队的创建,到周游各选区的演讲,举办各种招待会,进行媒体公关,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没有大量的金钱是万万做不到的。那这笔选举经费从何而来呢,除非你是资产过亿的超级大富豪,否则以你个人是绝对负担不起这笔巨款的。

所以我们经常在西方的民主选举中看到大财团、企业团体的身影。一些垄断的资本家为候选人提供巨额的政治捐款,不仅为自己日后带来巨额的利益,还能以此为跳板,参与政治游戏,获取更大的利益。

以美国为例,1969年的时候,美国众议院435名议员中,90人与银行界有关系,37人直接是银行的董事或董事长、56人是大牌律师、61人在天然气、石油、无线电、电台、电视广播中拥有股份或者是大股东。战后的美国政府,其内阁成员基本上是由垄断资本家本人或者其公司董事来担任。在英国的布莱尔政府中,网罗了英国最富有的资本家之一塞恩斯伯食品连锁店老板,前英国石油公司执行总裁、巴克莱银行执行总裁、普鲁登保险公司执行总裁等。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不可能的。而在决策的时候或多或少还是会偏向于大企业财团的利益需求而忽视普通的民众。因此从这点来看,西方民主选举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有主导权的是大资本家,有钱人,而不是占大多数的民众。

其次,候选人为了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往往采取不正当的方式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国家最高领导者的职位只有一个,这也就造成了候选人在选举中的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背后势力的利益,候选人往往会不择手段的去贬低对方来塑造自己的正面形象。看看台湾地区的大选,两党打成一片,互爆丑闻,马英九已故的父亲的一些陈年旧事都被揪出来,最为炮弹攻击。事实也就罢了,很多都是捕风捉影的夸大其词,败坏社会风气,误导社会价值取向,如果有这个功夫和时间多去想想怎么执政为民也是好的。还有一些候选人,为了获取对手的信息,甚至采取非法的方式,最后弄得自己身败名裂。尼克松的事迹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有竞争是好的,可以选出真正的强者,但是这种没有营养的相互扯皮,只会给

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

候选人之间激烈的竞争往往伴随着两个党派的对立。这就无休止的党派纷争,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的利益。2011年,法国在解决本国财务问题的时候,因为中左翼与中右翼的争执,解决方案迟迟没有推出。因党派纷争而误国,最典型的就是希腊。由于负责组成联合政府的极左翼联盟Syriza坚持拒绝紧缩的立场,与其他议会主要党派无法达成一致,Syriza领导人Alexis Tsipras宣布放弃组阁努力。这是继五月初希腊第一大党新民主党组阁不成之后,希腊大选后的第二次组阁努力再次告吹。组阁不成很多施政方针也进行不下去,最后遭殃的则是整个国家和民众。

综上所述,我认为西方的民主制度固然有他的优势所在,但也不是那么尽善尽美的,我们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应该扬长避短,根据我们国家具体的情况,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之路。

西方民主政治存在的四大弊端

1、民主虚伪

西方国家虽然都标榜自己讲人权,但事实上他们所做的远没有他们所说的那么好。美国号称是“自由者的乐土”,但被剥夺自由人数的比例名列世界前茅。根据联邦调查局2004年11月公布的数字,2003年美国执法人员共拘留或逮捕了1360万人次,全国每10万人中有4695.1人被逮捕。司法领域的种族歧视司空见惯。根据美国司法部2004年11月公布的报告,有色人种占美国在押囚犯人数的70%以上。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2004年美国的人权纪录》,援引大量例证,指出在“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政治权利和自由”、“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种族歧视”、“妇女、儿童权利”以及“侵犯别国人权”六个方面,美国都存在人权问题。西方国家经常标榜自己的民主,指责其他国家缺少民主,实际上是把“民主”作为干涉别国内政甚至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以实现自己的经济和政治目的。

2、金钱政治

1931年,美国有位专栏作家写道:“政治已变得如此昂贵,以至于连输都要花很多钱。”意大利天民党总书记托努蒂曾毫不隐讳地承认,在意大利的北方,需要花费3000万至5000万里拉才能当上议员,在中部和南部则花费更多才能当上议员。在美国,1860年,共和党为使林肯当选总统只花了10万美元的竞选费用,而在100年后的1960年,同一数额只够支持半小时的全国电视网的费用。2000年、2004年的总统竞选耗资均在30亿美元上下。近几年来,美国参议院平均每届选举中都有20多位当选参议员花费在400万美元以上,30多位平均花费300万美元。对于这种现象,美国的《华盛顿邮报》批露:“美国国会是富人的国会,富人的统治,为富人谋福利。”

3、权力失衡

1983年10月里根下令美军入侵格林纳达,1986年4月里根下令美军空袭利比亚,依然是未经国会宣战而进行的战争。再比如,美国总统还享有立法否决权。他除了运用一般否决权外,还运用口袋否决权,即总统在国会休会十天前,接到国会送交其签署的法案有意搁置不签,也不退回,让这项法案到期自行作废。这种具有绝对否决性质的否决方式已经被历届美国总统使用了700次以上。可见,美国总统的权力很大,美国政治学家称其拥有“帝王般”的权力。

4、相互掣肘

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威尔逊,在总结8年的总统生涯时,深有感触地说:“三权分立的这种制约和平衡恰恰是功过参半。由于权力分散,所以没有力量。由于权力大多,所以行动不够敏捷。由于程序复杂,所以运转不灵,效率不高。” 日本学者清宫四朗对三权分立作了这样的评价:三权分立“不是积极增进效率的原理,而是消极地防止滥用权力的理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愈来愈细,政府管理越来越重的背景下,如何在民主与效率之间寻找平衡,是当代西方民主面临的一大难题。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在于三点。政党制度不同,政体制度不同以及选举制不同。而中西方经济最大的相同点在于都同为间接民主,西方的代议制与中方的代表制从本质上看都大同小异。 首先政党制度的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以英美为代表的两党制,另一种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多党制。而中方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则为一党专政,即为一党制。政党制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经济基础不同、代表利益不同和原则不同。政党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社会生产资料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两党制是适应这种私有制而产生的。我国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生产资料为全民或集体所有,尽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经济基础不同从而导致了代表利益的不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专政,而多党制、两党制则是为巩固资产阶级的。因此,西方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的政党体制则是从根本上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因此,我国政党制度所代表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西方是以主权在民为基本原则,而我国则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原则。 其次政体制度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政体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西方国家多为共和制。中国政体的运作方式、组织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西方有三权分立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应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大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西方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上。 最后选举制不同导致政治制度的不同。选举制度是国家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人民选举出代表来组成代议机关和担任国家特定公职人员,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这种组织推荐候选人的作法,存在一定的有利之处,它能够集中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和广大选民的智能。但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在理论上简单地将选举权等同于投票权,将被选举权等同于当选权,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本应具备的一些基本权利形态被忽略,从而使选举活动失去其本来面目,让人感到,似乎选举本身是与选民或代表无关的事情,选民或代表除了被动地给他人投票之外,再无别的作为。西方的选举制度,从候选人的提名和酝酿、正式候选人的确定等等,有关法律都离不开了组织、管理的色彩;对选举制度的核心问题——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运作和保障,却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在选举实践中,很多人甚至干脆将选举活动当成了人事安排活动。选举制度的人事制度化,也使选举往往只有举而没有选,当选者有职而无责,民主也因而失去其本来意义,并使国家面临政治民主虚化的风险。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选举在政治生活中都是举足轻重的。

从《群书治要》浅谈西方民主的弊端

从《群书治要》浅谈西方民主的弊端 现代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很多人视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之一。一人一票,人人都能参与竞选,更是追求平等自由的青年人向往的理想目标。然而,研读《群书治要》可以发现,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民主制度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弊端。学习《群书治要》,可以帮助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建立和完善一套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庙筭不精,而穷兵以侵邻。】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五十《抱朴子》。意思是:朝廷对国家大事的谋划不当,却竭尽兵力去侵犯邻国。这就好像割掉禾苗以消灭蝗虫,砍掉树木以消灭蛀虫,吞下毒药以杀死跳蚤、虱子,拆除房舍以驱逐麻雀和老鼠一样。 一个国家竭尽兵力去侵犯邻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缓解或转嫁国内的危机。看到这句话,我们就立刻联想到当代的美国。美国由于采取了高福利、高待遇、高保障的政策,造成了财政透支,直接导致了高消费、高浪费的快速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已经走到了泛滥的地步。为了保持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就必须靠借债维持。二0一一年,美国的国债已经达到了十四点二九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触及到国会所允许的上限。为什么屡次敲响警钟,而国债问题却屡屡解决不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西方的民主选举制度。因为如果一个政党候选人选择的施政方针影响到选民的利益,选民就不投他的票了。为了争取选民、获得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意采取增加税收、降低福利的措施,而这种措施才是解决国债危机的出路。 一人一票的民主选举制度,被许多人认为是至今历史上最合理的政治制度。但是如果我们研读了《群书治要》之后,就发现其实并非如此。因为现代社会的民主选举,至少有以下几个弊端是难以避免的: 第一,以言取人。 民主制是通过什么来了解参选人、选举领导人?主要是通过参选人的演讲。这就会导致我们古人所说的「以言取人」的倾向。 在《论语》中有很多关于言语的经典论述,譬如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一个人花言巧语,伪装出和善的面目,善于逢迎取悦别人,这样的人就缺乏仁德之心。又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在言语上应该谨慎、迟缓,但是在行为上要敏捷、雷厉风行。正是因为一个人巧言令色,鲜有仁德之心,所以「君子不以言举人」,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试题汇编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试题汇编 (2016新课标1,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 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 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2016浙江21).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2015课标Ⅰ,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2013课标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2013·江苏单科·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2012北京文综,2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D.任命大臣 (2012海南单科,1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2014课标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比较

第一章: 第一节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选择第二节文化—文明,一对术语的探源第三节 “文化” 释义第四节文化的性质与特征第五节跨文化比较方法论第六节我们的比较观 一、什么是文化? 广而言之,文化可以包容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全部文明成果,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文化一般有三种定义。首先是“理想的”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就某些绝对或普遍价值而言,文化是人类完善的一种状态或过程……其次是“文献式”文化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知性和想像作品的整体,这些作品以不同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人类的经验。最后是文化的“社会”定义,根据这个定义,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这种描述不仅表现艺术和学问中某些价值和意义,而且也表示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某些意义和价值。 二、“文化”释义? 1.把文化看作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体,用它来概括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全部物质与精神财富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2.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精神现象或观念形态的总和。3.强调文化作为人的社会行为与习俗的意义。4.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即把文化主要视作人类的艺术活动及富有仪式性的民俗活动的概括。5.一部分学者尤其是历史哲学家十分重视文化的历史传承性质,他们倾向于把文化理解为一个社会的传统行为形式或全部社会遗产。6.从功能和价值层面来认识文化的意义是文化概念探讨的又一思路。7.强调文化对人的思想行为的潜在指导和规范作用是另一类文化阐释的核心。 三、文化的性质与特征? 首先,我们赞成把文化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其次,我们把民族性和地域性看作文化的重要特征。其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其四,文化是历史承继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与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第二章:寻根 第一节河的赐于与海的磨砺第二节农耕文明与商业文明第三节家国与城邦

中西方民主协商的差异与联系

基层协商民主理论 从1980年代起,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浪潮再西方政治理论界迅速蔓延。此时,中国在进一步恢复和发展自身的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中进行摸索。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讲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引入中国,部分学者也尝试应用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对中国协商民主进行解读。但是中国的协商民主,无论是在理论方法、价值导向、制度管理、功能体现等方面,还是具体的特色实践路径,都显示出较为显性的特色个性。这说明,中国的基层协商民主并不仅仅是源于西方理论的实践产品,而是真正扎根于中国自身特色社会主义中。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分析研究,把握目前我国的协商民主发展的主要脉络。 (一)“协商民主”概念 20世纪80年代,由于当时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已经逐步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和缺陷,从而引发了民众对于全新民主形式诞生的渴望,“协商民主”应运而生。1980年,约瑟夫·比赛特在《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文中提出的“协商民主”一词是首次从学术意义角度被使用。比赛特的观点作为民主理论发展的新观点,主张公民参与、反对精英主义的宪政解释。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协商民主”理论研究中,20世纪后期,众多优秀的“协商民主”作品涌入,如论述协商民主基本原理与公正理性的《正义论》1、《政治自由主义》2,论述 1【美】约翰·罗尔斯.何怀宏等人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美】约翰·罗尔斯.万俊人译.《人文与社会译丛:政治自由主义》.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协商民主内容和意义的《在事实与规范之间》3,论述民主的时代与差异性问题的《民主与差异》4等等,这些专著和作品都是西方学者再协商民主领域的珍贵研究成果。1999年3月,协商民主理论研讨会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成功举办,会议主要就公共协商的规范性、实现规范性协商民主制度两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协商民主是具有激情与活力的可行性民主政治模式。 经过对于协商民主理论不断探索,很多学者提出了对于协商民主的具体理解和概念。一些西方学者从协商民主的概念上提出观点,他们认为协商民主是一种以团体形式或是政府形式存在的政治决策机制和民主治理模式;是一种多层面、多领域、多模式的运营机制形式。而中国的协商民主概念则是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情景相结合,以实践基础融合社会需求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协商民主制度。很多中国学者提出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概念,他们认为协商民主理论是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形式,符合中国发展战略的公共治理形式之一,为推动实现和谐社会提供巨大能量。 (一)西方协商民主政治理论 西方协商民主研究从源起到蓬勃发展离不开基本的理论支撑。 政治理论界在“民主”的概念界定上有着非常丰富的讨论,甚至在不同时期对于“民主”的解释也有些许不同。在古代西方社会,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对于城邦公民的美德行为都极为推崇。亚里士多德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公民美德进行了区分,将其分为“理智理性”和“道德理性”。但这种思想更加侧重于纯粹的哲学思维。古罗3【德】哈贝马斯.童世骏译.《在事实与规范之间》.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4年版. 4【美】塞拉·本哈比.严海兵等译.《民主与差异:挑战政治的边界》.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对中西方民主理论进行对比,谈谈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看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有着本质区别。资本主义民主,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权力的一种国家制度,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础上的,是受资本的多少和财产的多寡支配和决定的。占有较多经济资源和财富的资产阶级,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国家权力,以保护和扩大自己的经济利益。而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当家作主、全体人民平等地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国家制度。在中国,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基础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使人民享受到极其广泛的民主权利。 从国家制度上来看。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是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国度里的民主,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意志,施行的是资产阶级享受的民主,不可能给被他们压迫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真正的民主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维护的是人民的利益,代表的是人民的意志,反映的是人民的心声,必然要使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上升为统治阶级,成为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主人。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最广泛的民主,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从民主主体上来看。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就其阶级本质来说,是资产阶级享有的民主,民主的主体是资产阶级,是少数人的民主。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是国家中的最大多数人,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亿万人民,人民掌握一切国家权力和社会资源,是民主的主体。 中西方民主在理论基石上有着明显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以人民民主理论为基石,西方民主则是以天赋人权学说为基石。这种理论基石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西方民主的实现程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人民民主理论基石之上的新型民主。人民民主,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切权利。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占统治地位的民主制度。但民主是一个历史范畴,总是同一定的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相联系的。建立在人民民主基石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鲜明的优越性,但由于我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又缺乏民主法制传统,加上社会主义民主建立的时间还不够长,人民民主的具体制度和形式还不够完善,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还受到各种因素限制。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愈是发展,人民群众享有的民主权利也就愈多。 虽然这些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和中国理论界有些人宣扬和鼓吹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是“国际通行”的“普世价值”。通过中国的计划生育等政策否定中国人民的民主。但中国有着我们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并且已展现出突出的优越性: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挥人民群众以国家主人翁身份建设和管理国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程序民主与实体民主相结合、代议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相结合,从根本上避免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形式上多数人参与、实际上少数人控制”的弊端,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效率办成事的政治优势。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了国家的统一稳定,有利于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 我国有着社会主义特色的民主理论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理论,并且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而给予人民大众更多的民主权利。就中国国情而言,远优于西方的民主理论。

中西方宗教哲学比较

中西方宗教哲学比较 摘要:每一门哲学不一定是一种宗教,但每一宗教必定是一门哲学,它代表着一个时期内人们的情感,思想和信仰,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期内其所在地区的政治和文化理念。在各个宗教产生的初期,人类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局限,对自身及生存的环境缺乏整体的认识,而宗教的产生正是给人类在无知而萌生的恐慌中一种及时的情感依托。而后,由于宗教的迅速发展,它逐渐由被统治阶级迫害的地位上升成为一种统治阶级用以集中和麻痹人的思想感情的工具。在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的今天,宗教作为政治工具的时代已经逝去,它重新成为一种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体现,在人类社会中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所要进行比较的是中西方宗教哲学思想上的异同,并取得最能代表中西方宗教,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二的佛教和基督教作为论述的对象。 关键词:历史,文化,影响 在世界著名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中,由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创立并信奉的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由家业民族创立并信奉的宗教是佛教。宗教作为上层建筑,它的产生离不开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基础和背景,在宗教的意义,礼仪和文化中,也必定会以各种方式反映出所传播地区民族的观念,意识和文化特征。作为一种文化和哲学观念,在人类社会中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佛教与中国传统哲学观念 佛教于公元前五世纪由印度的释伽牟尼创立,公元一世纪(西汉)时由印度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开始受到了统治阶级的重视。 佛教的教义反对把人分成等级,反对不平等的现象,同情不幸的人。同时,佛教还宣扬因果报应,主张逃避严酷的现实,用自我解脱的方法削除烦恼,而否定斗争。这是佛教消极的一面。中国历代的统治者正是因为这一点而广泛宣扬佛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盛极一时,影响波及各个阶层。它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开始以一种融和的姿态进入中国文化的主体。佛教逐渐由“外来方术”变成了一支很有影响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力量,引起代表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的儒、道两教的关注。在不断的冲突当中,三者相互渗透,它们冲突的过程也正是融合的过程。 仅在北魏时期,全国的佛寺即从东晋时的1700余所一跃而达30000余所。佛教徒还开凿了云冈、龙门、巩义、敦煌、麦积山、炳灵寺等十几座著名石窟,雕塑的佛像和绘制的壁画不计其数。这些石窟的开凿使得中国的雕塑和绘画艺术得到很大推动。这一时期的画匠在遵循佛教图本的同时,不断加入个人的理解和想象,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情趣渗透其中,使得佛教的文化艺术逐渐中国化,最终汇入中原文化的母体之中,成为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延续和补充。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民主与自由(材料应用)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民主和自由 选题依据:在如今,和谐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倡导民主和自由也成为主流思想。作为西方国家的主导美国,总是攻击我国不存在真正的民主。那么,他们的民主又是从何而来呢?他们的民主就是真正的民主吗?我想每一种制度和文化都有它独特的形成原因,以偏概全的盖棺定论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值得去肯定的。据此,我想通过对中西方文化做一个浅层次的研究,从而对我们的两种制度下不同的民主和自由做一下简要的分析,尽管或许不能堵住好事之徒的悠悠之口,因为它没有足够的理论性和权威性,但是仅以此也作为一个了解也是好的,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以此作为奋斗的目标又未尝不可呢?!这便是我的选题依据。 框架设计: 一、选题依据 二、摘要 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浅层次了解,我们可以获知现在的中国之所以在发展中,文艺复兴时期是重要的分界线。在人家思想解放,勇于创新的时候,我们却在闭关锁国。 但民主与自由绝对不是西方社会专有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上个时代的开端为我们指明了道路。

但是要改变现在的局面,还是需要我们这代的不懈努力。 三、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马克思主义 四、正文 (一)、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物质生活只是一种生存的本能,饮血茹毛的原始生活状态,决定其生产力的低下,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几乎谈不上有什么意识形态。民主、自由、平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一种生存形式,几乎没有存在的空间和内容。 虽然,人是有灵性的、有思想的物体,人性的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是天赋的人权。但是,在没有阶级、没有国家的社会里,人的自由只是人的天性和本能的自由,这几乎是没有任何社会思想意识的自由。只有在人的更高级的发展层次,即在有阶级区分的时代,人的自由才富有更丰富的内涵,存在的自由,劳动的自由,精神的自由,其程度的高低,范围的大小,决定其自由的质量和社会进步的质量。而民主和平等的诞生,更是到资本主义社会才有的事。在奴隶社会和封建主义社会,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是没有任何民主和平等可言的。只有当资本主义革命出现的时刻,当资本主义社会诞生的时代,民主、平等才现身在社会的舞台,伴随资本主义民主、平等出现的自由,在这个时侯,其价值和内涵才变得更为珍贵和丰富。人们的生存自由,精神的自由,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出现才有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竞争自由、集会自由、信仰自由、宗教自由、贸易自由、迁徙自由、劳动自由等等一切,才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五彩斑斓。这是资产阶级革命献给人类社会最鲜艳最芬芳的花朵。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知识点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1688年“光荣革命” 1、背景: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詹姆士二世不仅大力压制反对派,而且企图在英国恢复旧的统治秩序,这损害了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利益,引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不满。 2、经过: 1688年,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即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和玛丽成为英国国王,共同统治英国。詹姆士二世逃亡法国。这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被英国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3、实质: 从过程来看,是一场宫廷政变;从阶级本质上来分析,是一场资产阶级与新、旧贵族的妥协。 4、影响: 标志着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结束,也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它使得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最终确立。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为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注:权力中心由国王转向议会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1、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2、标志:1689 《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3、内容: (1)不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止法律、征税、拥有常备军; (2)议会定期召开、议员活动自由; (3)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 (4)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 4、影响: (1)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利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2)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3)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4)从法律上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注意:《权利法案》颁布之初,国王掌握行政权,权力依然较大。 (三)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1、形成过程 内阁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经常召集重要枢密大臣在一个密室中商讨国家大事,故被人们称为内阁会议。后来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并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1721年担任财政大臣的下院多数党领袖沃尔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内阁开始形成,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2、责任内阁产生的程序: (1)议会的产生:下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2)首相的产生:由国王任命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中西方民主的异同

中西方民主的异同 中国的民主与西方民主的区别,首先在于两者的对象和出发点不同,要解决的问题和要完成的任务不同。 近现代的西方民主,产生于反对封建专制王权的资产阶级革命。当时,逐渐在经济上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政治上没有权利,受到王权的压制。因此,西方民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限制王权,保障资产阶级的权利与自由。在后来,这演变为今天西方社会中的限制国家权力与保障社会自由、权利,即今天人们常说的权力与权利的问题。总之,权力和权利关系问题是西方民主的核心问题。 而中国的情况就不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政治制度产生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之中。在旧中国,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欺负过我们。当时,仁人志士痛感中华民族犹如一盘散沙,任人欺凌宰割。因此,中国人要独立、要自强,惟一的办法就是要把民族凝聚起来,把人民团结起来。是中国共产党把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中解救了出来。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其根本作用就是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使中国人攥成一个拳头!因此,中国的民主具有很独特的性质,它更强调集中、有秩序和有领导。中国民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团结人民,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人民、凝聚力量,是中国民主的核心问题。 综观世界,任何国家的民主,都离不开那个国家的历史和国情。只有从具体历史和国情出发,才能认识和理解政治制度的变迁,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的民主

是这样的,而西方的民主又是那样的。 民主是相对的、具体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绝对的、普遍适用的民主模式。中国的民主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大地,因此它具有生命力。具体来讲,中国的民主具有以下四个特性: ⑴广泛性、真实性。中国的民主是与中国人民所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使得广大人民摆脱了几千年来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的主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人民摆脱了封建制度下的人身占有和人身依附关系,拥有了自主地位和人权。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消除了因私有制带来的社会贫富的鸿沟,为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创造了条件,使广大人民第一次有可能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享有平等的经济社会权利。而经济社会权利平等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现实的基础,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和消除因经济不平等而导致的政治不平等,从而防止和避免了金钱对社会政治权力的控制。 ⑵参与性。中国的民主制度以及民主实践的立足点和重心是引导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各个层次上参与管理国家的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民主不仅表现为人民群众选择和委托代表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具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民主不仅表现在政治过程的起点之上,也贯穿于社会政治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毛泽东曾经精辟地指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是管理国家、管理经济、管理文化教育事业的权利。

西方文明与西方民主之反思

●开头的话 第一,近忧远虑。笔者承认,今天下,“东风压倒西风”,“东方‘不亮’西方‘亮’”,民主当然比不民主要好;除了独夫权贵、贪官污吏和其他既得利益者之外,还有谁愿意生活在专制之下、铁幕之内呢?但是,自从近世以来,基于人性恶的、重利随欲的政治——民主与不民主,业已造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冲突的最大化;只不过是民主国家在牺牲其余世界与地球生态的方面占了上风,不民主的民族身陷逆境、丧失“理性”而已。所以英国哲学家罗素说“现代政府的行为十分之九都是有害的”。进言之,由欧洲启蒙运动和法国《人权宣言》所开辟的“人民的时代”,是通向人类的自我毁灭的(意大利哲学家维科断言)。因此,我们身临万丈深渊,面对万劫不复,仍在宣扬“主义”、标榜“价值”,实在是糊涂透顶!还不赶紧寻求拯救之道! 第二,就事论事。曾有一位同学问我,中国何时才能实现民主,我似乎很轻率地回答:“随着‘中国崛起’,现代中国的政治已从‘猛政’变为‘宽政’(孔子语);至于何时能够实现民主,那要等到她取得世界霸权的时候。”其理由是:在“文明冲突”的范围内(印度等暂为幸运者),作为东方大国的中国受到致命重压,故其国家内部的竞争较为强烈,因而很少具有妥协性与有序性;在此情况下,若是采取西方式的自由民主,则必致大混乱而不可收拾!而那些较小的非西方的国家或地区则不然,它们易于被霸主所利用而分享“西方优越性”(这就要看它们当中的哪一个,“地缘政治”较好)。不过,由于独特的文化禀赋,中国人具有非凡的应对危机、摆脱逆境的智能;因此,从长远的观点看(如果地球生物圈尚有余地的话),中国取得霸权和实现民主,均是不成问题的。 第三,乐观其成。对于中华文明而言,霸权和民主这两件东西,即便是需要,但也不是最主要的;它们仅为权宜手段或中间环节,并非其文化理想与终极目标。孔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国学大师钱穆改写为:“美一变,至于中;中一变,至于道。”其公式为:A.美国(霸权+民主=世界冲突)→B.中国(霸权+民主+王道=世界和平)→C.“道”(德治+和而不同=世界大同)。换言之,将来中国所要采取的民主,是具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的民主——它融摄且超越“从民所欲”之层面,达到“君子尚德”的高度;它从众尤从贤,重义轻利;它扬弃了国族观,而进达天下观或世界主义。 ◆西方总论 以今而论,因为西方文明是“极大丰富”的物质文明,是“无所不能”的科技文明;所以我们都希望永远地“乐在其中”而享受人生,或者按照这般模式来改良社会,以提高吾人的生活水准。也正因为如此,西洋被称道为文明史的“世界之最”,被赞誉为地球上的“天堂之窗”,甚至某些藏传佛教的信徒感叹道:“啊,那不就是佛陀所云‘西方极乐世界’吗!”然而,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陷阱!这里先讲三点: A.人生观:现代西方的物质文明是一种感官刺激的文明,它与真正的人生幸

当代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利弊及其启示

当代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利弊及其启示

当代西方国家民主制度的利弊及其启示 学号:0944001475739 (用全号)姓名:许洁霞民主一词源于前五世纪古希腊字“demos”,是指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它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据记载,希俄斯岛在公元前575-550年之间就出现了公民的议会和大会。 一、西方国家民主制度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一)多党制 1、温和多党制 温和多党制(限定多党制),以德国、比利时、瑞典、卢森堡、丹麦、瑞士和荷兰等国为典型,其特点是:政党数量一般在3—5个,政党间的意识形态距离较小,政党间的相互作用基本上是“向心力竞争”,允许出现联合政权并且具有鼓励联合政权的政治结构,政局比较稳定。 2、极端多党制 极端多党制,以意大利、法国、德国(魏玛共和国),尤其是历史上的魏玛共和国和法兰西第四共和国为代表,其特点是:政党数量6—8个或更多,政党间的意识形态距离较大,“政党分散化”倾向严重,左翼和右翼存在着互不妥协的纯纲领政党。极端多党制常常造成政局不稳,如1946年——1957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时期,11年半就更换了20届政府,每届政府执政时间不过半年,最短的仅仅只有2天。

害。 四、西方国家民主制度对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启示 从本质上讲,资本主义的民主,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统治游戏,但其民主的外壳或具体形式,往往并不反映阶级内容,仅仅具有工具或手段的性质。我们完全可以批判的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的一切有价值的、合理的东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国的民主选举尚处在发展过程中,政党与选举制度方面尚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完善。现代西方的民主制度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和有益的参考。 (一)关于政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西方政党在选举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党的运行方式和执政方式,政党与议会、政党与法律的关系,以及政党的法制化等,这些对于我国如何加强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发扬党内民主、改善党在民主选举中的领导方式,坚持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如何发展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如何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选举等方面,提供了一些可资参考的东西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如,西方政党不能直接领导和管理国家事务,即便是选举中获胜的政党,其纲领、政策也必须通过国家形式,通过议会中其成员的多数地位,经法定程序才能够成为全社会的规范,政党对国家的实际的领导是隐蔽的,其形式是法律所规范的。随着我国政治制度的健全,反映我国政党体制、体现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地位,全面规范政党行为的我国的《政党法》或《政党活动法》也完全有可能出台。 (二)关于政党在选举中的技术问题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知识结构: [课标要求]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一)“光荣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第一阶段:1640年革命爆发,此后,一度建立共和国。 第二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国王查理二世实行反对英国国教和恢复天主教的宗教政策,违背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意愿,丧失了人心。 第三阶段:“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二)限制王权的法案(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确立) 1、限制王权法案制定的条件 “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当时的有利形势,尽量扩大自己的政治、经济势力,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议会,通过一系列的法案来限制王权。 2、限制王权的法案: (1)《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 (2)《王位继承法》的内容 3、限制王权法案制定的结果 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三)小密室的演变 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发展) 内阁起源于“光荣革命”前的枢密院。乔治一世时,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并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阁的先例。到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首相有控制内阁决定的发言权;一切内阁成员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联合起来集体负责;内阁必须得到下院议员的支持,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以向议会谢罪,或解散议会而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3、内阁制的作用 内阁制的建立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降低后者的行政效率,从而有力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四)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1、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发展过程:完善) (1)原因 a.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激起工业资产阶级的不满 b.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 c.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 d.工业资产阶级为谋取参政权进行积极斗争

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发言稿

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发言稿 黄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我代表第五组的成员来给大家展示我们组关于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的讨论结果。马克思曾说:“宗教就是人民的鸦片。”宗教能给人们提供某种意义上的帮助,因此,人们信仰宗教也就不足为奇。那么,什么就是宗教信仰呢?宗教信仰则就是以宗教的某些理论学说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与活动指南,并把宗教的创始人作为崇拜的对象。我们都知道,西方人主要信奉的就是基督教,而中国人主要信奉的就是佛教与道教。西方人一出生就会接受宗教洗礼,从一些欧美电影我们可以瞧出她们对宗教的虔诚。由于地域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接下来,我将重点给大家展示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 首先,中国宗教的大众信仰具有多元化的信仰特征;而西方宗教的群体信仰则具有一元化的信仰特征。 在中国宗教信仰中,就是以“天、地、君、亲、师”五位一体为崇拜对象,认为:“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因此要求“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这一信仰格局就是从秦汉以来逐步形成的,以后成为中国宗教信仰的特征,无论任何外来宗教,要在中国汉民族地区生根、开花、结果都必须纳入这一宗教信仰模式之中。这就就是中国宗教多元化信仰特征的理论基础。对于一般信教大众来说,心中并不明确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而就是根据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自己所崇拜的神。例如:从商者崇拜财神赵公元帅也有崇拜关羽为武财神;求子者尊奉子孙娘娘;从文者奉孔子为至圣先师;从武者尊关帝为武圣;从农者供奉土地公与灶王神、、、、、概括起来,中国的宗教信仰,其崇拜对象有天地崇拜、圣贤崇拜、英雄崇拜、祖先崇拜、鬼魂崇拜等;其信仰形式,主要根据信仰者自已的需要、可因事、因时、因地而异、在心目中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绝对神。俗话说的好:‘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体现了中国大众信仰有极大的随意性与随机性。因此,对于中国汉民族一般的信教大众来说,没有严格的教界之分,大多就是既拜佛教的菩萨,又拜道教的神仙,还拜民间俗神与供奉自己的祖先,呈现出一种跨越教派的多元信仰特征。 在基督教的信仰中,上帝就是至高无上的崇拜对象、圣父、圣子、圣灵三个格位也就是统一的,即所谓“三一论”、在基督教的天主教、新教与东正教三大教派中,教义与教礼虽有差异,但都必须尊奉至高无上的上帝耶稣,必须纳入这一信仰模式中,这就就是西方基督教一元化信仰特征的理论基石。具体的说在三大教派中又有许多宗派,她们在尊奉上帝为至高无上的神这一方面就是一致的,但就是对教义的解释与制订礼仪方面,又有所不同。因此,分属于各宗派的信徒,都受到教会的管辖,形成了各教派的社区,使得教会的信徒具有极为强烈的教会意识与教派意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基督教的群体信仰就是一种教会信仰。综上所述,基督教在崇拜对象上的特征就是一元化的,每个信徒就是在特定的教派、教会与社区组织中来实施这种一元化信仰特征。 其次,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具有很强的功利性与现实性;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具有很强的教义意识。 中国人的多元化信仰源于其固有的社会结构。众所周知,中国长期以农业生产为社会结构的主体。中国的民众主体就是农民,她们以农业生产为主,信神而不依靠神。中国人对待神养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习俗,正如孔子所说“祭

中西方民主自由公正的差异

第一个问题:自由值不值得如此大讲特讲,如此受到推崇? 在西方,答案是毋庸置疑的。西方民众对自由的推崇可能在我们很多人看来都是无法接受的,自由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信仰,成了一种终极价值。有些人可以说是已经深陷自由的原教旨主义中了,以至于可以不要健康和生命也得要自由。从他们参加集会、参加游行示威、拒绝戴口罩、反对社交距离等行为上都可以看出来。 这里确实有中西文化在对待自由方面的不同,在中国很少有人把自由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去谈。但我们不能说中国人不讲自由,也不能认为一讲自由就是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最终追求的就是大多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自由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部分。有自由主义的自由,也有马克思主义的自由;有个人主义的自由,也有集体主义的自由。 关键不在于是否应该谈自由,而在于应该怎么谈自由。我们不能看到西方媒体以自由和人权来批判中国,就反感谈自由,看到西方民众自由观的问题和缺陷,就批判西方自由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我们不能放弃自由这一价值理念本身,应该思考何谓真正的自由、如何追求自由这样的问题,让自由理论获得更多人的认同,才能有助于推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第二个问题:自由仅仅是个人的权利,还是应该包含责任和义务? 西方民众所讲的自由实际上主要是指自由权,是个人自由的权利。自由之所以深入人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被当成属于每个人的、

不被侵犯的纯粹的权利。而主张自由最主要的针对对象就是政府权力,其最积极的价值就在于能够遏制政府权力对个人的侵犯和干涉。 在人类社会历史上,这种追求对于最终战胜君主制、特权制,对于保障个体权利不被随意剥夺,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今天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但是,对个人自由权利的过度强调,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一方面,不利于社会的集体动员,不利于社会整体力量的发挥。在新冠疫情中,民众会以妨碍个人自由权利的名义,导致抗疫举措大打折扣,难以落地。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一些人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从心底里排斥一切规范规则。自由因此会成为个人任性与随意的正当性外衣。一些人口中所谓的自由,就是不论何时何地,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任何人都不能制止他们,任何事都不能成为侵犯他们自由的理由,包括新冠病毒。 在中国讲自由,不会只讲到个人的权利,一定会同时讲到责任和义务。人之为人,为社会人,为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的人,必须面对家庭、集体、国家、社会,必须遵守法律、道德、责任、义务甚至传统观念,所谓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在中国,这句话被广泛认同:只谈个体权利、不讲或少讲对他人和社会责任的自由,是不可能被认可的自由。 第三个问题:自由是天然存在的,还是要靠后天积极争取? 如果把自由理解为一项权利的话,它应该是天然存在的,至少会被理解为是现代国家在人出生的时候所赋予的,正所谓“人生而自由”。

西方民主政治解读_田海蓝

第14卷 第1期2001年2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Wuhan U niv ersity of T echno lo gy(So cial Science Editio n) V ol.14 N o.1 Februar y2001 西方民主政治解读 田海蓝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63) 摘要:民主政治是一种思想理念与国家制度形态。西方民主政治泛指西方的国家制度形态,它继承了西方古代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精华,在反神教斗争中逐步形成。由于西方各国的国情不同,又形成了诸种民主政治模式和原则,其目的都是为了表达和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和意志。 关键词:民主政治;西方民主政治理念;模式;原则 中图法分类号:D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14(2001)01-0018-03 民主与政治的结合为民主政治。这里的民主是与“权力”和“统治”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国家制度、国家形态。这里的政治是指国家政权,是围绕着国家政权问题展开的。民主政治,既是一种思想理念,又是国家权力的结构方式和组织形态。从这个定位出发,我们解读一下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构成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西方民主政治继承了西欧奴隶制 民主政治的精华 西方民主政治的雏形,来自古代希腊奴隶社会的文明成果。其思想理念和制度模式,我们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述中可以认识到些许。 柏拉图的民主政治思想是以他的政治著作《理想国》、《法律篇》为代表,通过对奴隶制民主政治及国家现象的观察和剖析,阐明了他的奴隶主等级制的民主政治观。其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民主政治论”、“正义国家论”、“理想王权论”。“民主政治论”的要旨是讲,由第一等级:哲学家、第二等级:武士、第三等级:农民及手工业者共同组成执政国家,强调“统治”与“服从”相息相安,以等级民主划分阶梯。这种民主政治“只是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而已。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濒临极大危机的时代。为了挽救这种危机,这位古典政治家对奴隶制的城邦民主政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著成《政治学》,从整体价值和完全意义上阐明了关于国家的起源、目的、任务及活动原则,形成了他的民主政治观。这种民主政治观概括起来是:国家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至善至和的社会团体,这个团体要实行的任务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做“善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国家应该是“民治法制”,其目标就是实行“民主程序”。看来亚里士多德把“民主程序”与民主实质放在同等地位。法定的民主程序是以照顾到公共利益的多少为标准,照顾多的为正宗的政治,否则为“变态”的或偏离的政治。正宗的则有:君主制政治、贵族制政治、共和制政治。而非正宗的“变态”的或偏离的政治则有:君主制、寡头制、缺少法律制度限制的平民制等。 诚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民主政治理念的出发点是以维护奴隶主群体统治为目标,但剔除其奴隶主统治的糟粕,仍然留下有可以继承的遗产:(1)国家是一个众人参与的具有实体存在的组织和团体,这种组织和团体应该是“和睦安宁”的。(2)有法律制度保证的等级参与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3)维护统治权威是城邦民主政治存在的前提,法制是它的保障。据此,我们似乎可以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和体制中看到与古代民主政治类似的影子。换句话说,现代西方民主政治正是继承了古代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的某些遗产,尽管这些遗产“陈词难辩”,但它毕竟为近代资产阶级呼唤民主政治的新生提供了原始材料。诚 收稿日期:20000904 作者简介:田海蓝(1944-),女,河北省望都县人,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