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子注入工艺 (课程设计)

离子注入工艺 (课程设计)

离子注入工艺 (课程设计)
离子注入工艺 (课程设计)

1.引言 (2)

2.离子注入工艺 (2)

2.1简介 (2)

2.2 离子注入的分类 (3)

2.3 离子注入的要求 (3)

3.离子注入工艺的特点 (4)

4. 离子注入工艺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

4.1 离子沟道 (6)

4.2 损伤 (6)

4.3 退火 (7)

4.4 预防沾污 (7)

5. 结束语 (7)

1.引言

离子注入是现代集成电路制造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其利用离子注入机实现半导体的掺杂,即将特定的杂质原子(Dopant)以离子加速的方式注入硅半导体晶体内改变其导电特性并最终形成晶体管结构。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高速发展,对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关键工艺的影响更大。本文对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中的离子注入工艺的主要特点、工艺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在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

2.离子注入工艺

2.1简介

现代的半导体制造工艺中制造一个完整的半导体器件一般要用到许多步(15~25步)的离子注入。离子注入的最主要工艺参数是杂质种类,注入能量和掺杂剂量。杂质种类是指选择何种原子注入硅基体,一般杂质种类可以分为N型和P型两类,N型主要包括磷,砷,锑等,而P型则主要包括硼,铟等。注入能量决定了杂质原子注入硅晶体的深度,高能量注入得深,而低能量注入得浅。掺杂剂量是指杂质原子注入的浓度,其决定了掺杂层导电的强弱。通常半导体器件的设计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目标器件特性为每一步离子注入优化以上这些工艺参数。图1给出了130nm器件上离子注入后和回火后的B、BF2的深度和浓度变化。

2.2 离子注入的分类

离子注入设备根据具体的应用分为三类:中束流,大束流和高能量。这三种离子注入设备在半导体工艺中各有其特殊的应用。中束流(MC)离子注入设备用于那些掺杂剂量适中或较低但精度控制要求非常重要的掺杂工艺,其在半导体器件制造中的具体应用例如栅阀值调整(Threshold Adjust),Halo 注入等;大束流(HC)离子注入设备用于掺杂剂量很高且精度控制不重要的场合,例如源极,漏极的形成和多晶硅栅极的掺杂。高能量(HE)离子注入设备用于杂质原子注入硅基体深度需要很深的场合。随着晶体管的缩小,高能量注入逐步减少,其中N/P井的形成,尤其是倒掺杂井(retrograde well),主要需要HE注入设备。

2.3 离子注入的要求

离子注入的工艺要求主要包括均匀性和可重复性,能量纯度,注入角度准确性,杂质微粒(particle),污染等等。高度敏感的器件要求离子注入的剂量尽可能的均匀一致。典型的均匀性指标上限可以是3倍标准方差波动1.5%。这样的要求必须在300mm直径的晶圆上始终如一地得到满足。晶圆之间(wafer-to-wafer)和批次之间(lot-to-lot)的可重复性也同等地重要。离子入射角度不同将造成离子注入深度改变而影响器件的电参数,因此对于离子束入射角度的控制非常必要。污染包括能量污染,金属污染,以及交叉污染。先前注入杂质的原子可能被溅射到晶圆表面形成交叉污染(cross-contamination),或是注入的虽然是正确的杂质但是却是错误的能量或电荷状态形成能量污染(energy contamination),或者通常来自于电子束流通路组件的溅射而形成的金属污染(metallic contamination)。杂质微粒(Particle)既可能通过离子束的运动带至晶圆表面,也可能在晶圆传送的过程中产生。即使是象120nm那么小的微粒也足以导致器件产出的损失。现代半导体器件对这些问题是如此敏感以至于工艺工程师需要不停地监控这些工艺参数确保它们在设定范围之内。

随着半导体工业的进步,半导体器件的尺寸不断缩小,要求源极、漏极以及源极前延和漏极前延(Source/Drain Extension)相应地变浅,这大大地增加了对低能量离子注入的需求,见图2。由于低能量的离子本身就难以萃取;加上低能量离子束行进速度慢,其由于空间电荷自排斥而产生的离子束扩散使得更多的萃取离子损失在路径中,如何增加能量在10keV以下的离子束电流以增加生产力成为离子注入设备的最大挑战之一。

3.离子注入工艺的特点

离子通过固体时会与固体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并造成能量损失。离子也可能与固体中的原子核碰撞,最终离子走过一段距离后停止在固体中。因为碰撞离子的路径不是笔直的,这样离子走过的距离各不相同。在注入方向的投影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参量,因为它决定了注入的深度,称作投影射程。一些离子的碰撞次数小于平均值,所以离子就停止在比投影射程更远些的位置,而某些离子碰撞次数较多,那么它就停止在较近处。沿着投影射程离子浓度的统计波动称作投影偏差。离子在垂直入射方向上也有散射,横向离子浓度所形成的波动称作投影横向偏差或侧向偏差。对器件制造来讲两种偏差意味着在离子注入区的纵向和横向成份分布

是不会很陡的。

图1

在无定形Si和热生长SiO2 中对B、P及As的离子投影射程如图1所示。对于给定的能量, 除掉颗粒但留下的看不见的遮挡是一个不易发现的致命的缺陷。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由于多数颗粒都是由于不正确的操作圆片、不正确的抽真空步骤、夹紧步骤、充气时使用未过滤的气体以及强束流机的转盘造成的,因此,我们在工艺加工过程中要规范、谨慎。

另外,随着半导体工艺的进步,尤其当制造65nm以下的半导体器件时,单片注入方式似乎正逐渐在各种应用离子注入设备上受到重视。而在此以前除了中束流离子注入是采用单片以外,大束流和高能量都是采用成批注入的方式以提高生产力。究其原因,是因为随着半导体器件的大幅度缩小,掺杂区域也相应变得精细,对于离子注入的控制和精度要求大大提高。综合起来,单片注入有下列优点:

1.单片注入无疑可以更精确的控制离子注入的角度以避免来自成批注入时的圆锥角(cone-angle)效应导致的误差;

2.由于65nm以下器件栅极尺寸更细,成批注入时高速旋转的轮盘(wheel)会由于惯性或微粒(particle)的击打而破坏栅极。单片注入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3.能提供更大的硅片倾斜角度;

4.采用静电盘吸附硅片避免了成批注入的方式时硅片夹的影子效应,避免了离子束轰击硅片夹造成喷溅效应及可能的金属污染。

5.靶室体积变小,建立真空所需时间减小,缩短了维护的时间。

6.不再需要假片(Dummy Wafer)

7.有工艺问题时,仅单片受影响。

4. 离子注入工艺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离子沟道

在无定形固体中,原子不显示长程有序,但可存在某些短程有序。当离子入射到这种固体时,离子和固体原子相遇的几率是很高的。但晶体材料不是这样,由于晶体内存在三维原子排列,沿一定晶向存在开口的沟道。沿特定方向观察到的通道称作为沟道,如果离子沿沟道方向入射,一些离子将沿沟道运动,并且很少受到原子核的碰撞。离子透入晶体固体比无定形材料更深,这种效应称作离子沟道效应。

因沟道效应会使注入分布产生一个较常的拖尾,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拖尾我们一般采用偏离轴注入,其典型的倾斜角为7度。

对于制造器件来讲,不能沿沟道方向注入,因为这样很难控制注入离子浓度的深度分布。为了在晶体中出现类似于无定形材料入射离子情况,晶体要偏离沟道方向,这样可保证离子开始不会进入沟道,但后面有些离子可能因散射会进入沟道。因此,离子穿透可能要计算得更深一些,这个影响产生在离子浓度的深度分布的末端。

4.2 损伤

当离子进入固体时,由于离子与电子及原子核的相互作用而减慢速度,与电子的相互作用不产生原子移动,但与原子核碰撞会使原子移动。如果进入的离子转移能量到主体原子超过极限值(一般为几十eV, 称为位移能量) ,原子将离开它的位置,由于原子核碰撞移动的原子可能获得足够的高能量,因此,这些原子还能一个接一个撞击。

其它位于点阵的原子。同样,入射离子也将不断地产生位移损伤,直到它们的能量低于位移能量。由于这些多次碰撞,离子注入固体中位移损伤的程度是很大的,损伤的程度取决于入射离子能量、离子的剂量、剂量的速率、离子的质量及注入的温度。由入射离子产生的损伤分布将取决于离子与主体原子的轻重,由于碰撞时转移的能量正比于离子的质量,所以每次与晶格原子碰撞时,轻离子转移很小的能量,因此入射离子会有较大角度散射,位移晶格原子只具有小的能量,因此不可能产生其它靶原子的位移。而入射离子的大多数能量是在与电子的碰撞中损失的,所以只有相当小的晶体损伤。轻离子的射程比较大,并且损伤将扩展到靶体较

大的区域。当重离子快速运动时,阻止本领变成更小,因此往往在表面区域几乎没有缺陷。重离子在相同的情况下,原子核碰撞传输给靶原子的能量很大,这意味着位移原子能多次产生位移损伤,离子散射具有更小的角度,离子射程也较短,这些因素使缺陷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

半导体中的点缺陷是电活性的,所以注入材料电特性较差。离子注入后,少数载流子的寿命和迁移率均急剧地下降。因此,仅有一部分注入离子处在替位,并对载流子浓度有所贡献。为了消除离子注入的损伤,材料必须在高温退火。

4.3 退火

退火工艺可以实现两个目的:一是减少点缺陷密度,因为间隙原子可以进入某些空位;二是在间隙位置的注入杂质原子能移动到晶格位置,变成电激活。除非注入能量和剂量低,注入材料不可能恢复到它原始状况。目前,用离子注入制造器件,这种局限还不成为问题。实际上,离子注入期间产生的损伤只是统计概念,它会改变损伤分布。因此,要预言退火后残余损伤种类与特性是困难的。

4.4 预防沾污

在离子注入过程中,预防沾污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颗粒沾污。如果注入前有颗粒挡在圆片上,将阻挡对圆片的注入。过后的清洗虽然可以除掉颗粒但留下的看不见的遮挡是一个不易发现的致命的缺陷。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由于多数颗粒都是由于不正确的操作圆片、不正确的抽真空步骤、夹紧步骤、充气时使用未过滤的气体以及强束流机的转盘造成的,因此,我们在工艺加工过程中要规范、谨慎。

5. 结束语

离子注入技术是近几十年以来在国际上得到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表面改性的高新技术。随着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离子注入机的不断更新,该技术将在半导体工艺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离子注入工艺

题目:离子注入工艺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浙江海洋学院班级:

指导教师:

浙江海洋学院教务处

2010年6 月26 日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1)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信息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总评成绩 学生姓名、学号 学生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 课程设计起止日期2015.6.22~2015.7.3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领域某一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报告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不仅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也是规范课程设计教学要求、反映课程设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为了加强课程设计教学管理,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特拟定如下基本要求。 1. 课程设计教学一般可分为设计项目的选题、项目设计方案论证、项目设计结果分析、答辩等4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应有一定的考核要求和考核成绩。 2. 课程设计项目的选题要符合本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的要求,该项目应能突出学生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该项目有一定的实用性,且学生通过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可以完成的。课程设计项目名称、目的及技术要求记录于课程设计报告书一、二项中,课程设计项目的选题考核成绩占10%左右。 3. 项目设计方案论证主要包括可行性设计方案论证、从可行性方案中确定最佳方案,实施最佳方案的软件程序、硬件电路原理图和PCB图。项目设计方案论证内容记录于课程设计报告书第三项中,项目设计方案论证主要考核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可行性和创新性,考核成绩占30%左右。 4. 项目设计结果分析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与制作结果的工艺水平,项目测试性能指标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项目测试中出现故障或错误原因的分析和处理方法。项目设计结果分析记录于课程设计报告书第四项中,考核成绩占25%左右。 5.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认真阅读与本课程设计项目相关的文献,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借以启发自己的思维,提高综合分和理解能力。文献阅读摘要记录于课程设计报告书第五项中,考核成绩占10%左右。 6. 答辩是课程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向答辩学生提出2~3个问题,通过答辩可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课程设计中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答辩考核成绩占25%左右。 7.学生应在课程设计周内认真参加项目设计的各个环节,按时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书交给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评阅。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课程设计全过程,认真评阅学生的每一份课程设计报告,给出课程设计综合评阅意见和每一个环节的评分成绩(百分制),最后将百分制评分成绩转换为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总评成绩。 8. 课程设计报告书是实践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资料,应按课程、班级集成存档交实验室统一管理。

q35焊接工艺课程设计

1绪论1 .1 Q235的成分及焊接性分析 Q235钢是一种普通碳素结构钢,具有冶炼容易,工艺性好,价格价廉的优点,而且在力学性能上也能满足一般工程结构及普通机器零件的要求,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体现其机械性能,符号用Q+数字表示,其中“Q”为屈服点“屈”的汉语拼音,表示屈服强度的数值。Q235表示这种钢的屈服强度为235MP,Q235钢含碳量约为0.2%属于低碳钢。Q235成分:C含量0.12%-0.22%、Mn含量0.30%-0.65%、Si含量不大于0.30%、S含量不大于0.050%、P含量不大于0.045%。S、P和非金属夹杂物较多在相同含碳量及热处理条件下,低碳钢焊接材料焊后的接头塑性和冲击韧度良好,焊接时,一般不需预热、控制层间温度和后热,焊后也不必采用热处理改善组织,整个焊接过程不必采取特殊的工艺措施,焊接性优良。 Q235含有少量的合金元素,碳含量比较低,一般情况下(除环境温度很低或钢板厚度很大时)冷裂倾向不大。工件预热有防止裂纹、降低焊缝和热影响区冷却速度、减小内应力等重要作用。但是预热使劳动条件恶化,并使工艺复杂。低合金结构施焊前是否需要预热,一般应根据生产实践和焊接性试验来确定。当母材的碳当量Ceq≥0.35时应考虑预热。低合金钢淬硬倾向[1]主要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根据碳当量公式可知Q235的碳当量小于0.4%,在焊接过程中基本无淬硬倾向,焊前不需预热。且这类刚含碳量较低,具有较的抗热裂性能,焊接过程中热裂纹倾向较小,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热裂纹。从厚度考虑,当板厚超过25mm时应考虑100℃以上的焊前预热,试验中所用钢板的厚度为12mm,不需预热。 焊接热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焊接内应力、提高构件尺寸的稳定性、增强抗应力腐蚀性能、提高结构长期使用的质量稳定性和工件安全性等。低合金钢焊接结构在大多数请况下不进行焊后热处理,只有在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才进行焊后热处理。此试验并无特殊要求,因此并未进行焊后热处理。 1.2 焊条 (1)焊条的熔敷金属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模板

中石化工建设 预焊接工艺规程(pWPS ) 表号/装订号 共 页 第 页 单位名称 海盛石化建筑安装工程 预焊接工艺规程编号WPS-HP0101 日期 2014.8 所依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号HP0101 焊接方法 GTAW+SMAW 机动化程度(手工、机动、自动) 手工 焊接接头: 坡口形式: V 型坡口 衬垫 (材料及规格) Q235B 其他 坡口采用机械加工或火焰切割 简图:(接头形式、坡口形式与尺寸、焊层、焊道布置及顺序) 母材: 类别号 Fe-1 组别号 Fe-1-1 与类别号 Fe-1 组别号 Fe-1-1 相焊或 标准号 GB3274-2007 材料代号Q235B 与标准号GB3274-2007 材料代号Q235B 相焊 对接焊缝焊件母材厚度围: 4~12mm 角接焊缝焊件母材厚度围: 不限 管子直径、壁厚围:对接焊缝 --- 角焊缝 --- 其他: 同时适用返修焊和补焊 填充金属: 焊材类别: 焊丝(GMAW ) 焊丝(SAW ) 焊材标准: GB/T8110-2008 JIS Z3351 填充金属尺寸: φ1.2mm φ4.8mm 焊材型号: ER50-6 YS-S6 焊材牌号(金属材料代号): THT-50-6 US-36 填充金属类别: Fe-1-1 FeMS1-1 其他: / 对接焊缝焊件焊缝金属厚度围:GMAW ≤6mm,SAW ≤12角焊缝焊件焊缝金属厚度围: 不限 耐蚀堆焊金属化学成分(%) C Si Mn P S Cr Ni Mo V Ti Nb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中石化工建设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表号/装订号 共 页 第 页 单位名称 中石化工建设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号 日期 预焊接工艺规程编号 焊接方法 机动化程度(手工、机动、自动) 接头简图:(接头形式、坡口形式与尺寸、焊层、焊道布置及顺序) 60° 母材: 材料标准 材料代号 类、组别号 与类、别号 相焊 厚度 其他 焊后热处理: 保温温度(℃) 保温时间 ( h ) 保护气体: 气体 混合比 流量(L/min ) 保护气体 尾部保护气 / / / 背部保护气 / / / 填充金属: 焊材类别 焊材标准 焊材型号 焊接牌号 焊材规格 焊缝金属厚度 其他 / 电特性: 电流种类 极性 钨极尺寸 焊接电流(A ) 电弧电压(V ) 焊接电弧种类 / 其他

半导体工艺与制造技术习题答案(第四章 离子注入)

第四章 离子注入与快速热处理 1.下图为一个典型的离子注入系统。 (1)给出1-6数字标识部分的名称,简述其作用。 (2)阐述部件2的工作原理。 答:(1)1:离子源,用于产生注入用的离子; 2:分析磁块,用于将分选所需的离子; 3:加速器,使离子获得所需能量; 4:中性束闸与中性束阱,使中性原子束因直线前进不能达到靶室; 5:X & Y 扫描板,使离子在整个靶片上均匀注入; 6:法拉第杯,收集束流测量注入剂量。 (2)由离子源引出的离子流含有各种成分,其中大多数是电离的,离子束进入一个低压腔体内,该腔体内的磁场方向垂直于离子束的速度方向,利用磁场对荷质比不同的离子产生的偏转作用大小不同,偏转半径由公式: 决定。最后在特定半径位置采用一个狭缝,可以将所需的离子分离出来。 2.离子在靶内运动时,损失能量可分为核阻滞和电子阻滞,解释什么是核阻滞、电子阻滞?两种阻滞本领与注入离子能量具体有何关系? 答:核阻滞即核碰撞,是注入离子与靶原子核之间的相互碰撞。因两者质量是同一数量级,一次碰撞可以损失很多能量,且可能发生大角度散射,使靶原子核离开原来的晶格位置,留下空位,形成缺陷。 电子阻滞即电子碰撞,是注入离子与靶内自由电子以及束缚电子之间的相互碰撞。因离子质量比电子质量大很多,每次碰撞损失的能量很少,且都是小角度散射,且方向随机,故经多次散射,离子运动方向基本不变。 在一级近似下,核阻滞本领与能量无关;电子阻滞本领与能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1 2 3 4 5 6

3.什么是离子注入横向效应?同等能量注入时,As和B哪种横向效应更大?为什么? 答:离子注入的横向效应是指,注入过程中,除了垂直方向外,离子还向横向掩膜下部分进行移动,导致实际注入区域大于掩膜窗口的效应。 B的横向效应更大,因为在能量一定的情况下,轻离子比重离子的射程要深且标准差更大。 4.热退火用于消除离子注入造成的损伤,温度要低于杂质热扩散的温度,然而,杂质纵向分布仍会出现高斯展宽与拖尾现象,解释其原因。 答:离子注入后会对晶格造成简单晶格损伤和非晶层形成;损伤晶体空位密度要大于非损伤晶体,且存在大量间隙原子核其他缺陷,使扩散系数增大,扩散效应增强;故虽然热退火温度低于热扩散温度,但杂质的扩散也是非常明显的,出现高斯展宽与拖尾现象。 5.什么是离子注入中常发生的沟道效应(Channeling)和临界角?怎样避免沟道效应? 答:沟道效应,即当离子入射方向平行于主晶轴时,将很少受到核碰撞,离子将沿沟道运动,注入深度很深。由于沟道效应,使注入离子浓度的分布产生很长的拖尾;对于轻原子注入到重原子靶内是,拖尾效应尤其明显。 临界角是用来衡量注入是否会发生沟道效应的一个阈值量,当离子的速度矢量与主要晶轴方向的夹角比临界角大得多的时候,则很少发生沟道效应。临界角可用下式表示: 6.什么是固相外延(SPE)及固相外延中存在的问题? 答:固相外延是指半导体单晶上的非晶层在低于该材料的熔点或共晶点温度下外延再结晶的过程。热退火的过程就是一个固相外延的过程。 高剂量注入会导致稳定的位错环,非晶区在经过热退火固相外延后,位错环的最大浓度会位于非晶和晶体硅的界面处,这样的界面缺陷称为射程末端缺陷。若位错环位于PN结耗尽区附近,会产生大的漏电流,位错环与金属杂质结合时更严重。因此,选择的退火过程应当能够产生足够的杂质扩散,使位错环处于高掺杂区,同时又被阻挡在器件工作时的耗尽区之外。 7.离子注入在半导体工艺中有哪些常见应用? 答:阱注入、VT调整注入,轻掺杂漏极(LDD),源漏离子注入,形成SOI结构。 8.简述RTP设备的工作原理,相对于传统高温炉管它有什么优势? 答:RTP设备是利用加热灯管通过热辐射的方式选择性加热硅片,使得硅片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目标温度并稳定维持一段时间。相对于传统高温炉管,RTP设备热处理时间短,热预算小,冷壁工艺减少硅片污染。 9.简述RTP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常见应用。 答:RTP常用于退火后损失修复、杂质的快速热激活、介质的快速热加工、硅化物和接触的形成等。 10.采用无定形掩膜的情况下进行注入,若掩膜/衬底界面的杂质浓度减少至峰值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方波、三角波、正弦波信号 发生器设计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院部名称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10自动化 班级10自动化 学生姓名吉钰源 学号1004104001 课程设计地点 C206 课程设计学时 1周 指导教师赵国树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成绩

目录 1、绪论 (3) 1.1相关背景知识 (3) 1.2课程设计目的 (3) 1.3课程设计的任务 (3) 1.4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 (3) 2、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 (4) 2.1总体设计思路 (4) 2.2原理框图 (4) 3、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5) 3.1 正弦波产生电路 (5) 3.1.1正弦波产生电路 (5) 3.1.2正弦波产生电路的工作原理 (6) 3.2 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 (7) 3.2.1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图 (7) 3.2.2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8) 3.3 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 (9) 3.3.1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图 (9) 3.3.2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10) 4、电路仿真结果 (11) 4.1正弦波产生电路的仿真结果 (11) 4.2 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的仿真结果 (11) 4.3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的仿真结果 (13) 5、电路调试结果 (13) 5.1正弦波产生电路的调试结果 (13) 5.2正弦波到方波转换电路的调试结果 (14) 5.3方波到三角波转换电路的调试结果 (14) 6、设计结果分析与总结 (15)

1、绪论 1.1相关背景知识 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电子技术在20世纪取得了惊人的进步。特别是近50年来,微电子技术和其他高技术的飞速发展,致使农业、工业、科技和国防等领域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革。与此同时,电子技术也正在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在电子技术中,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多种波形,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正弦波的电路被称为函数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在电路实验和设备检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可以用于生产测试、仪器维修和实验室,还广泛使用在其它科技领域,如医学、教育、化学、通讯、地球物理学、工业控制、军事和宇航等。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通用信号源。 1.2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增进自己对模拟集成电路方面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自己在模拟集成电路应用方面的技能,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自身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电路设计初步掌握工程设计方法,逐步熟悉开展科学实践的程序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的实际工作提供引导性的背景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1.3课程设计的任务 ①设计一个方波、三角波、正弦波函数发生器; ②能同时输出一定频率一定幅度的三种波形: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 ③用±12V电源供电; 先对课程设计任务进行分析,及根据参数的确定选择出一种最适合本课题的方案。在达到课题要求的前提下保证最经济、最方便、最优化的设计策略。然后运用仿真软件Multisim对电路进行仿真,观察效果并与课题要求的性能指标作对比。仿真成功后,用实物搭建电路,进行调试,观测示波器输出的波形。 1.4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 ①设计、组装、调试信号发生器; ②输出波形:正弦波、方波、三角波; ③频率范围在10Hz~10000Hz范围内可调; ④比较器用LM339,运算放大器用LM324,双向稳压管用两个稳压管代替。

焊接课程设计报告

焊接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高雨雨 学号:080301103

课程设计题目:氧化剂贮瓶结构及工艺设计 压力容器因运行条件复杂,对钢材的性能和工艺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普通结构钢相比压力容器用的低合金钢应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常温和高温冲击性能,抗时效性,抗氢和硫化氢性等。这类钢的合金系是以提高钢材高温性能的合金元素(如Mn,Mo,Cr,V等)为基础。 一,课程设计目的: 设计是针对指定焊接产品(部件)的技术要求,制定焊接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规程。通过设计实践,熟悉焊接生产的工艺分析,指定材料焊接性的技术规范的要领,设计必须的工艺装备及工夹具,并加以分析以及必要的计算过程和检验过程。为适应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设计任务: 1 材料焊接性的分析过程 2 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装备 3 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 4 填写焊接工艺卡 5 绘制示意图 三,课程设计的步骤及内容: 材料焊接性分析:采用常规的氩弧焊工艺对LF6焊接容易产生气孔,裂纹和变性较大等缺陷,大大限制了LF6的应用。 采用低频脉冲交流TIG焊接工艺 焊前准备:冷加工开坡口。进行焊前清理:氧化膜的存在会导致未焊透,未熔合,焊缝夹杂等缺陷,且由于氧化膜吸附大量水分课促使焊缝产生气孔,所以采用化学清洗除去试件表面的氧化膜,油脂和尘污是铝合金焊接前的必须的准备工作。此外,母材和焊丝中得固溶氢是造成氢气孔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焊件和焊丝进行除氢处理(加热到170度,保温5h)以除去焊接材料中得固溶氢。 实验材料及设备:应选用化学成分与抗拉强度与母材相近的焊丝作为填充材料,铝镁焊丝ER5356,直径为1.6mm,选用镧钨极,焊枪喷嘴直径为9.0mm。 当焊接电流与送丝速度匹配合理时可以获得多个焊接点相互搭接的连续焊缝,外观均匀,呈鱼鳞波纹。当频率较低时容易实现。 焊接参数的选择: 基值电流:80 脉冲电流:140 焊接速度:300 送丝速度:820 钨极直径:2.5 脉冲频率:2 电弧长度:2.5 焊缝应有检验措施: 焊缝缺陷的存在将直接影响焊件结构的安全使用,为防止焊接焊件缺陷的存在,需要进行焊接检验。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设计 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2015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高婷婷,林建华 成绩:

摘要 整流电路尤其是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是电力电子技术中最为重要同时也是应用得最为广泛的电路,不仅用于一般工业,也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能源系统及其他领域,因此对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相关参数和不同性质负载的工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是电力电子电路理论学习的重要一环,而且对工程实践的实际应用具有预测和指导作用,因此调试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相关参数并对不同性质负载的工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力电子,三相,整流

目录 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 2 设计任务与要求 (1) 3 设计方案 (1) ?3.1三相全控整流电路设计 (1) 3.1.1三相全控整流电路图原理分析 (2) ?3.1.2整流变压器的设计 (2) ?3.1.3晶闸管的选择 (3) 3.2 保护电路的设计 (4) 3.2.1变压器二次侧过压保护 (4) ?3.2.2 晶闸管的过压保护………………………………………………4 3.2.3 晶闸管的过流保护………………………………………………5 3.3 触发电路的选择设计 (5) 4 实验调试与分析 (6) 4.1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仿真模型 (6)

4.2仿真结果及其分析……………………………………………7 5 设计总结 (8) 6 参考文献 (9)

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程设计属于《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延续,通过设计实践,进一步学习掌握《电力电子技术》,更进一步的掌握和了解他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通过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反复调试、训练、便于学生掌握规范系统的电子电力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 设计任务与要求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要求输入交流电压2150,10,0.5U V R L H ==Ω=为阻 感性负载。 1.写出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阻感性负载的移相范围,并计算出直流电压的变化范围 2.计算α=60°时,负载两端电压和电流,晶闸管平均电流和有效电流。 3.画出α=60°时,负载两端 d U 和晶闸管两端 1 VT U 波形。 4.分析纯电阻负载和大电感负载以及加续流二极管电路的区别。 5.晶闸管的型号选择。 3 设计方案 3.1三相全控整流电路设计

焊接工艺课程设计要点

焊接工艺课程设计 题目焊接工艺与控制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完成日期2014 年 6 月23 日

三峡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4年春季学期)

焊接工艺卡

目录 1. 30CrMoV A钢的性能分析 (6) 1.1 材料: (6) 1.2 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6) 2. 15 30CrMoV A钢的焊接性能 (7) 2.1 碳当量分析 (7) 2.2 30CrMoV A的焊接性的主要表现 (7) 3 焊接方法的选择和分析 (8) 3.1 焊接方法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 (8) 3.2 焊接方法的选择 (8) 3.3 焊接方法主要特点分析 (9) 4 焊接设备的选择 (9) 4.1 焊接电源的选择 (9) 4.2 焊丝及焊剂的选择....................................................................................................... (9) 4.3、焊枪及喷嘴的选择 (9) 4.4、钨极的选择 (10) 5 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 (10) 5.1 焊接电流与电压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焊接速度的选择 (10) 5.3 钨极直径与保护气体流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焊前预热、焊接过程及焊后处理 (11) 6.1 焊前预热 (11) 6.2 焊接过程与焊后处理 (11) 7 焊后检验 (12) 7.1 外观检验 (12) 8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做课程设计要有严谨的思路和熟练的动手能力,我感觉自己做了这次设计后,明白了总的设计方法及思路,通过这次尝试让我有了更加光火的思路,对今后的学习也有莫大的好处。 一、设计目的 1、学习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的初步经验,掌握模拟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步骤,培养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 2、学会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和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3、培养实践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电路图设计方法 (1)确定目标:设计整个系统是由那些模块组成,各个模块之间的信号传输,并画出直流稳压电源方框图。 (2)系统分析:根据系统功能,选择各模块所用电路形式。 (3)参数选择:根据系统指标的要求,确定各模块电路中元件的参数。 (4)总电路图:连接各模块电路。 (5)将各模块电路连起来,整机调试,并测量该系统的各项指标。 (6)采用三端集成稳压器电路,用输出电压可调且内部有过载保护的三端集成稳压器,输 出电压调整范围较宽,设计一电压补偿电路可实现输出电压从 0 V起连续可调,因要求电 路具有很强的带负载能力,需设计一软启动电路以适应所带负载的启动性能。该电路所用器 件较少,成本低且组装方便、可靠性高。 二、总体设计思路

1、直流稳压电源 直流稳压电源是一种将220V工频交流电转换成稳压输出的直流电压的装置,它需要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四个环节才能完成。 直流稳压电源方框图 图2 直流稳压电源的方框图 2、整流电路 (1)直流电路常采用二极管单相全波整流电路,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3、滤波电路——电容滤波电路 采用滤波电路可滤除整流电路输出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使电压波形变得平滑。常见的滤波电路有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和复式滤波等。 在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即负载电阻RL两端并联一个电容量较大的电解电容C,则构成

焊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焊接工艺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1.通过实际产品的焊接工艺设计,使学生了解焊接结构的生产工艺过程; 2.掌握焊接工艺的设计方法及工艺文件的制定; 3.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焊接生产问题的能力,锻炼查阅文献资料及工具书籍的基本技能。 二、设计内容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教师指定的某一个结构件的焊接工艺设计任务,主要内容包括: 1. 焊接结构件的设计简图与技术要求; 2. 产品的制造工艺性能分析; 3. 主要接头的焊接方法选择与说明,坡口型式及尺寸的设计与说明; 4. 主要部件(筒节、封头等)的加工工艺过程卡; 5. 产品的装焊工艺过程卡; 6. 壳体的焊接工艺卡。 三、设计要求 1.手绘产品的结构设计简图,标注出产品的主要结构尺寸;主要零件的名称、材质与规格;设计技术要求(包括制造技术要求与检验要求)等。 2.产品的制造工艺性能分析主要包括容器主体材料的焊接性分析与结构的装焊工艺性能分析。容器主体材料的焊接性能主要分析材质的焊接裂纹倾向及产生其它焊接缺陷的倾向,说明为保证焊接质量应采取的工艺措施,如合理选用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层间温度等;结构的装焊工艺性能分析主要针对特殊、复杂容器结构,分析需要采用的装焊顺序与方法。 2. 接头焊接方法的选择和坡口型式的设计应包括纵焊缝、环焊缝、封头拼缝、 人孔接管与筒体的焊缝等,绘制接头的局部放大图。选择与设计的依据主要从容器结构尺寸、接头位置、材质及厚度、施焊条件与可操作性、焊接变形与应力、装焊顺序等方面考虑。 3. 主要部件(筒节、封头等)的加工过程卡要求制定部件从原材料备料至组 装焊接之前的全部加工工艺过程,包括各加工工序的名称、加工内容、所用的工装设备与检验要求等,必要时绘制出加工工艺简图; 4. 壳体的装焊工艺设计包括装焊工艺顺序、工序名称与内容、各工序所涉及

半导体工艺讲解

半导体工艺讲解(1)--掩模和光刻(上)概述 光刻工艺是半导体制造中最为重要的工艺步骤之一。主要作用是将掩膜板上的图形复制到硅片上,为下一步进行刻蚀或者离子注入工序做好准备。光刻的成本约为整个硅片制造工艺的1/3,耗费时间约占整个硅片工艺的40?60% 光刻机是生产线上最贵的机台,5?15百万美元/台。主要是贵在成像系统 (由15?20个直径为200?300mm勺透镜组成)和定位系统(定位精度小于10nm。其折旧速度非常快,大约3?9万人民币/天,所以也称之为印钞机。光刻部分的主要机台包括两部分:轨道机(Tracker ),用于涂胶显影;扫描曝光机(Scanning ) 光刻工艺的要求:光刻工具具有高的分辨率;光刻胶具有高的光学敏感性; 准确 地对准;大尺寸硅片的制造;低的缺陷密度。 光刻工艺过程 一般的光刻工艺要经历硅片表面清洗烘干、涂底、旋涂光刻胶、软烘、对准曝光、后烘、显影、硬烘、刻蚀、检测等工序。 1、硅片清洗烘干(Cleaning and Pre-Baking ) 方法:湿法清洗+去离子水冲洗+脱水烘焙(热板150?2500C,1?2分钟, 氮气保护) 目的:a、除去表面的污染物(颗粒、有机物、工艺残余、可动离子);除去水 b、蒸气,是基底表面由亲水性变为憎水性,增强表面的黏附性(对光刻胶或者是HMD?六 甲基二硅胺烷)。 2、涂底(Priming) 方法:a、气相成底膜的热板涂底。HMD蒸气淀积,200?2500C,30秒钟; 优点:涂底均匀、避免颗粒污染;b、旋转涂底。缺点:颗粒污染、涂底不 均匀、HMD用量大。 目的:使表面具有疏水性,增强基底表面与光刻胶的黏附性。 3、旋转涂胶(Spin-on PR Coati ng ) 方法:a、静态涂胶(Static )。硅片静止时,滴胶、加速旋转、甩胶、挥发溶剂(原光刻胶的溶剂约占65?85%旋涂后约占10?20% ; b、动态 (Dynamic)。低速旋转 (500rpm_rotation per minute )、滴胶、加速旋转(3000rpm)、甩胶、挥发溶剂。

焊接工艺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 课程:焊接工艺学课程设计 题目:09MnD钢焊接性试验设计 院、系:材化学院 学科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学生: / 学号: / 校对: / 指导教师: / 2012年 11月

1.前言 09MnD属于无镍低温钢,常用于石油、化工技术和压力容器设备,用于制造使用温度在-50℃的压力容器构件、重要锻件,石油化工中的压力容器。含碳量为0.2%,硅含量在0.17%到0.35%之间,锰含量在0.95%到1.35%之间,磷含量和硫含量均小于0.25%,钒含量小于等于0.03%。其化学成分见:表1.1,其机械性能见:表1.2。 牌号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C Si Mn P S V 09MnD ≤0.12 0.17-0.35 0.95-1.35 ≤0.025 ≤0.025 ≤0.03 表1.1 09MnD的化学成分 牌号抗拉强度/MPa 屈服强度/MPa 伸长率(%)冲击功/J 09MnD 400-540 ≥240 ≥26 ≥21 表1.2 09MnD的机械性能 本实验主要通过熔化极混合气体保护焊对焊接材料为09MnD厚度为10mm 板材的焊接性及焊接特点进行探索,在制出实验试板后,根据国家的一系列标准对此次焊接工艺进行焊后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评定,进而分析09MnD的焊接性能。 2.焊接工艺 2.1 09MnD的焊接特点 焊接材料的选择应保证接头与母材有同样的低温性能,焊条、焊丝、焊剂都必须保证焊缝中的油含杂质S、P、N、O最少。焊接时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小过热程度,防止出现粗大的铁素体或粗大的马氏体组织。 2.2 焊接方法及焊丝的确定 低温钢的焊接方法可选焊条电弧焊、埋弧焊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采用含Ni低温焊条电弧焊,虽可保证低温韧性,但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且焊缝成形差。故选用普通的焊丝H08Mn2SiA,用混合气体保护半自动焊,其生产成本为焊条电弧焊的55%-60%,生产率高2-3倍。焊材选择见:表2.2.1。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DOC)

古城副井行政办公楼 钢结构挑檐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编制部门: 编制: 审定: 批准部门: 批准:

手工电弧焊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1.评定材质: 16M n钢材评定厚度δ=36mm 2.评定目的: 为了验证施焊中的焊接工艺性的正确性。 3. 评定接头形式: 背部带衬板的组合焊缝。 衬板和腹翼板应根据拼点规定,点焊牢固,每一边都有拼点焊缝。 施焊分9层焊接,采用直线运条,当焊宽超过3-4φ焊时采用分道焊。其中φ焊为焊条直径。 4.参数选择: 打底层:φ3.2mm E5015 I=120±10(A) U=22±2(v) V=10±1c m/min 其余层:φ4mm E5015 I=190±10(A) U=22±2(v) V=13±1m/h 随着焊缝宽度增加,对焊速可作相应的调整. 焊接材质都选用J506或J507焊接. 5. 极性及电流种类; 选用交流弧焊机(J506) 6. 检测: Ⅰ主控项目

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一级、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一级焊缝不得有咬伤、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 2、不允许有表面裂纹、夹渣、未焊透、焊缝宽度,应盖边每边2-4㎜,平缓过渡,飞溅应清除干净。 3、力学试验: 取试件进行力学试验,应符合建筑工程试验、检验标准。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编号:001 评定项目:手工电弧焊 焊接方法:手工电弧焊 焊接工艺评定人:赵海职称:职务:负责评定单位:山西宏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填写评定日期:2012年11月18日 批准人:职称:职务:批准评定报告单位: 批准评定日期:2012年5月18日 接头: 接头形式:组合焊缝 衬垫(有、无):背部采用如图衬垫 衬垫材料:A3 其它:摭点时拉开 母材: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 重庆科技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成果 院(系):_电子信息工程学院_班级:自普本2008— 01 学生姓名:_袁小敏___________ 学号:_2008440910 _________ 设计地点(单位)1404 _________________ 设计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2010 年7月9 日 指导教师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五级记分制): 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设计任务和指标要求. (3) 二、............................................................ 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3 三、................................................ 各单元电路的设计方案及原理说明4 四、........................................................ 仿真调试过程及结果分析7 五、.................................................... 设计、安装及调试中的体会8 六、.................................................... 对本次课程设计的意见及建议9 七、...................................................................... 参考资料10 八、.......................................................................... 附录11 附件1 整机逻辑电路图 (11) 附件2 元器件清单 (12)

工字梁焊接工艺课程设计

工字梁焊接工艺课程设计

《焊接工艺》课程设计 工字型梁的焊接工艺设计 班级:08焊接1 班 姓名: 学号: A0852111

目录 1 结构与母材性能分析 (6) 1.1 工字形梁结构分析及作用 (6) 1.1.1 工字梁结构特点 (6) 1.1.2 工字梁作用 (6) 1.2 母材性能分析 (6) 1.2.1 Q345-B钢简介 (6) 1.2.2 Q345B化学成分 (7) 1.2.3 Q345B机械性能 (8) 1.2.4 Q345B焊接性分析 (8) 2生产工艺流程图。 (10) 3 钢板预处理 (11) 3.1 复检 (11) 3.2 钢材的表面预处理 (11) 3.3 钢板的矫正 (11) 3.4 钢板规格选择 (11) 3.5 划线、下料 (12) 3.6 坡口形式 (13) 4.1 下料方法及设备 (15)

4.1.1 下料采用半自动火焰切割 (15) 4.1.2 CG1-30型半自动火焰切割设备 (15) 4.1.3 常用切割气体比较 (16) 5 装配与焊接 (18) 5.1 翼板与腹板的装配焊接 (18) 5.1.1 装配 (18) 5.1.2 定位焊 (19) 5.1.3 焊接工艺 (19) 6 工字梁的焊接变形及防止 (21) 6.1 焊接变形种类 (21) 6.2 工字梁焊接时变形的防止 (22) 6.2.1 预留收缩量 (22) 6.2.2 反变形 (22) 6.2.3 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 (22) 7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简介 (24) 7.1 简介 (24) 7.2 焊机 (24) 7.3 CO2气体保护焊特点 (24) 7.4 CO2气体保护焊工艺参数 (25)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一、设计目的 二、设计要求 三、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 四、各单元电路的设计及仿真 1、检测电路 2、放大电路 3、滤波电路 4、整形电路 5、定时电路 6、计数、译码、显示电路 五、电路装配、调试与结果分析 六、设计、装配及调试中的体会 七、附录(包括整机逻辑电路图和元 器件清单) 八、参考文献 一、设计目的

巩固和加深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基本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并通过这一实训课程,能让学生对电子产品设计的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学生掌握常用模拟、数字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非门、555定时器、计数器、译码器等)的应用。 二、设计要求 掌握整机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并能运用所学过的电路知识分析、解决电路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三、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 图1 红外线心率计的原理框图 红外线心率计就是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出手指中动脉血管的微弱波动,由计数器计算出每分钟波动的次数。但手指中的毛细血管的波动是很微弱的,因此需要一个高放大倍数且低噪声的放大器,这是红外线心率计的设计关键所在。整机电路由放大电路、整形电路、滤波电路、3位计数器电路,译码、驱动、显示电路等几部分组成。 四、各单元电路的设计及仿真 1、检测电路 血液波动检测电路首先通过红外光电传感器把血液中波动的成分检测出来,然后通过电容器耦合到放大器的输入端。如图4所示。 图4 血液波动检测电路 2.放大电路

3、滤波电路

由三脚输入信号,六脚输出信号 4、整形电路

焊接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焊接结构与生产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通用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和生产工艺设计 曹永胜李慕勤曹丽杰 佳木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通用桥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和生产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通过对典型焊接结构和生产工艺的设计,使学生能针对产品使用性能和使用条件,制定焊接结构的设计方案及生产工艺方案。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结构的特点和技术要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具体措施,制定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和生产工艺方案,从而得到一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锻炼.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熟悉工具书,参考书的查找与使用方法,在学习前人的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所创新. 3.了解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要任务,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 二、设计内容与计划 (一)设计内容 1. 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箱型结构设计。 2. 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生产工艺指定。 3.5~50T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生产图纸绘制。 (二)设计计划 1.接受设计任务、查阅资料和制定设计方案。(2天) 2.主梁结构设计计算;(7天) 3.主梁结构生产图纸绘制;(1天) 4.主梁结构生产工艺分析;(2天) 5.主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2天) 6.总结和考核。(1天) (三)任务完成 课程设计完成后,学生应交付以下材料: 1 主梁结构设计计算说明书; 2 主梁结构生产工艺分析报告; 3 主梁结构生产用施工图纸; 4 主梁生产工艺规程.

通用桥式起重机主梁结构及生产工艺设计 §1 通用桥式起重机简介 通用桥式起重机是指用吊钩或抓斗(有的也有用电磁盘)吊取货物的一般用途的桥式起重机,它桥架(大车)和起重小车两大部分组成,桥架横跨于厂房或露天货物上空,沿吊车梁上的起重机轨道纵向运行。通用桥式起重机有大车运行机构(装在桥架上),起升机构和小车运行机构(装在小车上)等三种工作性机构,皆为电动。通用桥式起重机的起重量可达500吨,跨度50~60米。 1.1 通用桥式起重机的基本组成 1.2 通用桥式起重机的基本参数 1额定起重量Q(tf) 2 跨度L(m) 3大车运行速度(m/min) 4 小车运行速度(m/min) 5 起升高度(m) 6 起升速度(m/min) 7 接电持续率JC JC = 100t i /T % t i —在起重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该机的总运转时间。 T --起重机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时间。 T = 360/N h (s) 通用桥式起重机 大车 小车桥架 大车运行机构 主梁 端梁小车架 小车运行机构 起升机构 图 1 通用桥式起重机组成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PQR编号:QZ-HC1612-25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编制: 审核: 批准:

叮叮小文库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衢州市河川翻板闸门有限公司 QZ-HC1612-25 焊接工艺指导卡编号HC-161225 SMAW 机械化程度(手工、半自动、全自动)手工 接头简图:(坡口形式、尺寸、衬板、每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焊缝金属厚度) 根据推荐先前提供的资料,按照图 1结构画图,钝边0.5?1mm, 坡口 角度30?40 °,间隙2? 3mm 母 材: 材料标准:GB3274-88 钢号:Q 235B 类、组别号: I -1与类、组别号I -1 相焊 厚度: 8 mm 直径: / 苴/、他: / 焊后热处理: 热处理温度(C): / 保温时间(h): / 保护气 气体种类 / 混合比 / 流量(L/ min)/ 尾部保护气/ / / 背面保护气/ / / 填充金属:碳钢焊条 焊材标准:GB/ T5117-2012 焊材牌号:CHT711 焊材规格:①1.2 焊缝金属厚度:8 其他:/ 电流种类:交流极性:正极性钨极尺寸:/ 焊接电流(A): 160焊接电压(V): 36其他:/ 表HC-GYPD NO : 01 焊接位置: 对接焊缝位置: 角焊缝位置: 平焊方向:(向上、向下) ___ / ______ 方向:(向上、向下) 技术措施: 焊接速度(cm/mi n ): ____________ / 摆动或不摆动:/ 摆动参数:___________ / 多道焊或单道焊(每面):/ 单位名称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号焊接方法

结 论:本评定按 QZ-HC1612-25规定焊接试件、检验试样、测定性能、确认试验记 录正确 焊工姓名 焊工代号 施焊日期 编制 日 期 审核 日 期 批准 日 期 评定结果 合格 表 HC-GYPD 衢州市河川翻板闸们有限公司 QZ-HC1612-25 焊接工艺指导卡编号 HC-161225 SMAW 机械化程度(手工、半自动、全自动) 手工 接头简图: (坡口形式、尺寸、衬板、每种焊接方法或焊接工艺、焊缝金属厚度) 根据推荐先前提供的资料,按照 图1结构画图,钝边 0.5?1mm, 坡口角度30?40°,间隙2? 3mm NO : 03 单 位 名称 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号 焊 接 方法 母 材: 材料标准: GB3274-88 钢 号: Q 235B 类、 组别号: T -1与类、组别号T -1 相焊 厚 度: 8 mm 直 径: / 苴 丿 他: / 热处理温度 : / 保温时间(h ): / 保护气体: 气体种类 混合比 流量(L / min ) 保护气 / / / 尾部保护气 / / / 背面保护气 / / / 65°± 焊后热处理:

微电子工艺课程设计

微电子工艺课程设计 一、摘要 仿真(simulation)这一术语已不仅广泛出现在各种科技书书刊上,甚至已频繁出现于各种新闻媒体上。不同的书刊和字典对仿真这一术语的定义性简释大同小异,以下3种最有代表性,仿真是一个系统或过程的功能用另一系统或过程的功能的仿真表示;用能适用于计算机的数学模型表示实际物理过程或系统;不同实验对问题的检验。仿真(也即模拟)的可信度和精度很大程度上基于建模(modeling)的可信度和精度。建模和仿真(modeling and simulation)是研究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重要方法,是开发产品、制定决策的重要手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关建模和仿真方面的研究论文已占各类国际、国内专业学术会议总数的10%以上,占了很可观的份额。 集成电路仿真通过集成电路仿真器(simulator)执行。集成电路仿真器由计算机主机及输入、输出等外围设备(硬件)和有关仿真程序(软件)组成。按仿真内容不同,集成电路仿真一般可分为:系统功能仿真、逻辑仿真、电路仿真、器件仿真及工艺仿真等不同层次(level)的仿真。其中工艺和器件的仿真,国际上也常称作“集成电路工艺和器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Technology CAD of IC),简称“IC TCAD”。 二、综述 这次课程设计要求是:设计一个均匀掺杂的pnp型双极晶体管,使T=346K 时,β=173。V CEO =18V,V CBO =90V,晶体管工作于小注入条件下,最大集电极电流 为IC=15mA。设计时应尽量减小基区宽度调制效应的影响。要求我们先进行相关的计算,为工艺过程中的量进行计算。然后通过Silvaco-TCAD进行模拟。 TCAD就是Technology Computer Aided Design,指半导体工艺模拟以及器件模拟工具,世界上商用的TCAD工具有Silvaco公司的Athena和Atlas,Synopsys公司的TSupprem和Medici以及ISE公司(已经被Synopsys公司收购)的Dios和Dessis 以及Crosslight Software公司的Csuprem和APSYS。这次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