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手中笔记学习复习知识必备

2018年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手中笔记学习复习知识必备

2018年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手中笔记学习复习知识必备
2018年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手中笔记学习复习知识必备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1.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

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3.大部分燃烧产生和发展需要4 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

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

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燃烧条件可以进一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口诀:可助火势)

4.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

为着火和爆炸。

5.气体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6.液体燃烧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7. 固体燃烧方式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

熏烟燃烧(阴燃)和动力燃烧(爆炸)。

(口诀:发表意见时发烟才有动力)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

1.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有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

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和雷击。

2.灭火的方法有冷却、隔离、窒息和化学抑制。

3.火灾分A、B、C、D、E、F 六类。A 类固体、B 类液

体、C 类气体。

4.火灾按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

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记忆方法:

313,151)

特别重大火灾:死30 人,伤100 人,损1 亿。

重大火灾:死10 人至30 人,伤50 人至100 人,损5000 万至1 亿。

较大火灾:死3 人至10 人,伤10 人至50 人,损1000 万至5000 万。

一般火灾:死3 人,伤10 人,损1000 万。

5.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

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

(口诀:防(放)备吸烟的不玩雷电)

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递、热对流和热辐射

(太阳向地球表面热传递的过程)。(口诀:传对

幅)

7.烟气蔓延的途径:孔洞开口、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

闷顶内、外墙面。

(口诀:管缝内外开)

8.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

阶段(轰燃)和衰减阶段。

第三章爆炸基础知识

01.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

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

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02.粉尘爆炸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连续性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因初始爆炸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中形成更多的爆炸

性混合物而再次爆炸;

(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而且热表面点燃较为困难;

(3)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03.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的最小引爆能量越高;随

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极限范围扩大;有粉

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

炸的危险性。

04.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理化性质不同,其爆炸极限也不

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

其爆炸极限也不同。如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要比

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宽,下限会降低。

05.引燃混气的火源能量越大,可燃混气的爆炸极限范

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06.混气初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

加。值得注意的是,干燥的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

合气体,压力上升,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07.混气初温越高,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

险性越大。

08.可燃混气中加入惰性气体,会使爆炸极限范围变窄,

一般上限降低,下限变化比较复杂。当加入的惰性

气体超过一定量以后,任何比例的混气均不能发送

爆炸。09.随着爆炸性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或液体蒸气浓度的增

加,爆炸产生的热量增多,压力增大。当混合物

中可燃物质的浓度增加到稍高于化学计量浓度时,

可燃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充分反应,所以爆炸

放出的热量最多,产生的压力最大。当混合物中

可燃物质浓度超过化学计量浓度时,爆炸放出的

热量和爆炸压力随可燃物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10、常见引起爆炸的点火源主要有机械火源、热火源、

电火源及化学火源,见表。

常见引发爆炸的点火源

第四章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

01.某一炸药所需的最小起爆能,即为该炸药的敏感度。

02.易燃气体是指温度在20℃、标准大气压时,爆炸下限

≤13%(体积),或燃烧范围不小于12个百分点(爆

炸浓度极限的上、下限之差)的气体。

03.易燃气体分为二级。I级:爆炸下限<10%;或不论

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II 级: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 个百分点。实际应用中,通常将爆炸下限<10%的

气体归为甲类火险物质,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

为乙类火险物质。

04.一般来说,由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如氢气(H2)比

甲烷(CH4)、一氧化碳(CO)等,比复杂成分组成

的气体易燃,燃速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

性大。

05.价键不饱和的易燃气体比相对应价键饱和的易燃气

体的火灾危险性大。

06.易燃气体当压力不变时,气体的温度与体积成正比;

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即压

力越大,体积越小;在体积不变时,气体的温度

与压力成正比,即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07.气体中所含的液体或固体杂质越多,多数情况下产

生的静电荷也越多;气体的流速越快,产生的静

电荷也越多。

08.用高压合金钢并含铬、钼等一定量的稀有金属制造

材料,定期检验其耐压强度等。

09.易燃液体分为三级。(1)I 级。初沸点≤35℃;(2)

II类。闪点<23℃,并初沸点大于35℃;(3)III

类。23℃≤闪点≤35℃,并初沸点大于35℃;或

闪点大于35℃并≤60℃初沸点大于35℃且持续燃

烧。实际应用中,通常将闪点<28℃的液体归为甲

类火险物质,将闪点≥28℃且<60℃的液体归为

乙类火险物质,将闪点≥60℃的液体归为丙类火

险物质。

10.燃点低于300℃的为易燃固体,如大部分化工原料及

其制品,但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属可燃

固体。

11.氧化性物质系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

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氧化剂,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有机过氧化物是一种含有两价的—O—O—结构的有机物质,也可能是过氧化氢的衍生物。

第二篇建筑防火

第一章概述

01.建筑起火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电气火灾、生产作

业类火灾、生活用火不慎、吸烟、玩火、放火和

自燃、雷击、静电等其它原因。

02.建筑防火的技术方法主要有:总平面布置、建筑结

构防火、建筑材料防火、防火分区分隔、安全疏

散、防烟排烟、建筑防爆和电气防火。

第二章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01.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爆炸极限和自燃

点是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可燃气体

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越容

易与空气或其它助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其火灾爆炸危险性越大。可燃气体的自燃点越低,

遇有高温表面等热源引燃的可能性越大,火灾爆

炸的危险性越大。

02.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评定可燃液

体火灾危险性最直接的指标是蒸气压,蒸气压越高,

越易挥发,闪点也越低,由于蒸气压很难测量,

所以世界各国都是根据液体的闪点来确定其危险

性)。闪点越低的液体,越易挥发而形成爆炸性气体混

合物,引燃也越容易。对于可燃液体,通常还用自燃

点作为评定火灾危险性的标志,自燃点越低的液

体,越易发生自燃。

03.对于绝大多数可燃固体来说,熔点和燃点是评定其

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标志参数。熔点低的固体易蒸

发或气化,燃点也较低,燃烧速度也较快。许多

低熔点的易燃固体还有闪燃现象。固体物料由于

组成和性质存在的差异较大,各有其不同的燃烧

特点,复杂的燃烧现象,增加了评定火灾危险性

的难度,评定的标志不一。例如,粉状可燃固体

是以爆炸浓度下限作为标志的;遇水燃烧固体是

以与水反应速度快慢和放热量的大小为标志;自

燃性固体物料是以其自燃点作为标志;受热分解

可燃固体是以其分解温度作为评定标志。

04.将甲类火灾危险性的液体闪点基准定为小于28℃,

乙类定为大于28℃(包括)并小于60℃,丙类定

为大于60℃(包括),这样划分甲、乙、丙类是以汽

油、煤油、柴油的闪点为基准的。

05.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划为甲类,例如,氢气、甲

烷、乙烯、乙炔、环氧乙烷、氯乙烯、硫化氢、

水煤气和天然气等绝大多数可燃气体。少数气体

的爆炸下限大于10%,在空气中较难达到爆炸浓度,

所以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划为乙类,例如,氨

气、一氧化碳和发生炉煤气等少数可燃气体。

06.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举例

注:(1)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

性应按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2)丁、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1/4或可燃包装体积大

于物品本身体积的1/2时,应按丙类确定。

第三章 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

01.按使用性质分类

(1)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和建筑高度,民用建筑的

分类见表。 民用建筑的分类

上表中,住宅建筑是指供单身或家庭成员短期或长期居

住使用的建筑。公共建筑指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包括教育、办公、科研、文化、商业、服务、体育、医疗、交通、纪念、园 林、综合类建筑等。

02.按其结构形式和建造材料构成可分为木结构、砖木

结构、砖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钢混结构)等。 03.按建筑高度可分为两类。

(1)单层、多层建筑。27m 以下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

不超过24m (或已超过24m 但为单层) 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

(2)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 的住宅建筑和其他建

筑高度大于24m 的非单层建筑。我国对建筑高度超过100m 的高层建筑,称超高层建筑。 04.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等级

05.建筑构件的燃烧性

能,主要是指组成建筑构件材料的燃烧性能。 1.不燃性。用不燃烧性材料做成的构件统称为

不燃性构件。不燃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的材料。如钢材、混凝土、砖、石、砌块、石膏板等。 2.难燃性。凡用难燃烧性材料做成的构件或用燃烧性材料做成而用非燃烧性材料做保护层的构件统

称为难燃性构件。难燃烧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

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

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如沥

青混凝土、经阻燃处理后的木材、塑料、水泥、

刨花板、板条抹灰墙等。3.可燃性。凡用燃烧性

材料做成的构件统称为可燃性构件。燃烧性材料

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立即起火或

微燃,且火源移走后仍继续燃烧或微燃的材料。

如木材、竹子、刨花板、保丽板、塑料等。

06.耐火极限是指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

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

力或完整性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

小时(h)表示。其中,支持能力是指在标准耐火

试验条件下,承重或非承重建筑构件在一定时间内

抵抗垮塌的能力;耐火完整性是指在标准耐火试

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当某一面受火时,能在一

定时间内防止火焰和热气穿透或在背火面出现火

焰的能力;耐火隔热性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

建筑分隔构件当某一面受火时,能在一定时间内

其背火面温度不超过规定值的能力。

07.影响耐火极限的要素:材料本身的属性、建筑构配

件结构特性、材料与结构间的构造方式、标准所

规定的试验条件、材料的老化性能、火灾种类和

使用环境要求。

08.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分一、二、三、四级,民用建

筑的耐火等级也分为一、二、三、四级,民用建筑

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

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

不应低于一级;

②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

应低于二级。

第四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01.防火间距的确定原则:防止火灾蔓延、保障灭火救

援场地需要、节约土地资源、防火间距的计算(防

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

墙有凸出的可燃构建,则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

如为储罐或堆场,则应从储罐外壁或堆场的堆垛

外缘算起。)

02.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

在执行上表的规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相邻两座单、多层建筑,当相邻外墙为不燃性墙体且无

外露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上无防火保护的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且面积之和不大于该外墙面积的5%时,其防火间距可按本表规定减少25%。

(2)两座建筑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高出相邻较低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屋面15m及以

下范围内的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图2-4-3 当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防火间距示意图

图2-4-4 当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防火间距示意(3)相邻两座高度相同的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中相邻任一侧外墙为防火墙、屋顶耐火极限不低于时,

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4)相邻两座建筑中较低一座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屋面板的耐火极限不低于,屋顶无天窗且相

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对于高层建筑,不应小于4m。

(5)耐火等级低于四级的既有建筑,其耐火等级可按四级确定。

(6)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与相邻建筑的防火

间距,当符合规范允许减小的条件时,仍不应减小。

7.防火间距不足时的消防技术措施:防火间距由于场地

等原因,难于满足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

时,可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补救措

施:

(1)改变建筑物的生产和使用性质,尽量降低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改变房屋部分结构的耐火性能,提高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2)调整生产厂房的部分工艺流程,限制库房内储存物品的数量,提高部分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3)将建筑物的普通外墙改造为防火墙或减少相邻建筑的开口面积,如开设门窗,应采用防火门窗或

加防火水幕保护。

(4)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使用价值低且与新建筑物相邻的原有陈旧建筑物。

(5)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在设置防火墙时,应兼顾通风排烟和破拆扑救,切忌盲目设置,顾此失彼。

8.锅炉房、变压器室布置

(1)燃油和燃气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但常(负)压燃油、燃气锅炉可

设置在地下二层,当常(负)压燃气锅炉距安全出

口的距离大于6m时,可设置在屋顶上。燃油锅炉

应采用丙类液体作燃料。采用相对密度(与空气

密度的比值)大于等于的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锅炉,不得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内。

(2)锅炉房、变压器室的门均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

出口;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m

的不燃烧体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的窗槛墙。(3)锅炉房、变压器室与其它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烧体隔墙和的不燃烧体楼板隔开。在

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当必须在隔墙上开设

门窗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窗。

(4)当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3,且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火隔墙与

锅炉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隔墙上开门时,应设

置甲级防火门。

(5)变压器室之间、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烧体墙隔开。(6)油浸电力变

压器、多油开关室、高压电容器室,应设置防止油

品流散的设施。油浸电力变压器下面应设置储存变

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

(7)锅炉的容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 的有关规定。油浸电力变压器的总容量

不应大于1260kV·A,单台容量不应大于630kV·A。(8)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

(9)应设置与锅炉、油浸变压器容量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

(10)燃气锅炉房应设置防爆泄压设施,燃气、燃油锅炉房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并应符合《建筑设

计防火规范》关于对燃油、燃气锅炉房通风要求的

有关规定。

9.柴油发电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烧体隔

墙和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门应采用

甲级防火门。

10.消防控制室布置

(1)单独建造的消防控制室,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宜设置在建筑物内首层的靠外墙部位,亦可设置在建筑物的地下

一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隔墙和的楼板与

其它部位隔开,疏散门应直通室外或安全出口。(3)严禁与消防控制室无关的电气线路和管路穿过。(4)不应设置在电磁场干扰较强及其它可能影响消防控制设备工作的设备用房附近。

11.消防设备用房布置

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设备用房,如固定灭火系统的设备室、消防水泵房和通风空气调节机房、防排烟

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隔墙和的楼

板与其它部位隔开。

12.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

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

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

(2)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3)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4)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

13.歌舞厅、卡拉0K厅(含具有卡拉0K功能的餐厅)、夜

总会、录像厅、放映厅、桑拿浴室(除洗浴部分外)、

游艺厅(含电子游艺厅)、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

场所(以下简称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布置在

建筑的首层或二、三层,宜靠外墙设置,不应布置在

袋形走道的两侧和尽端,当必须设置在其它楼层时,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

应大于10m。

(2)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

(3)一个厅、室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小于50㎡,可设置一个出口。

(4)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防烟、排烟设施等。

第五章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01.不同耐火等级民用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当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倍;局部

设置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倍计算。裙房与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

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的营业厅、展览厅,当设置自

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采用不燃或

难燃装修材料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

面积可适当增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不应大于4000㎡;

(2)设置在单层建筑内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内时,不应大于10000㎡;

(3)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不应大于2000㎡。

总建筑面积大于 20000㎡的地下或半地下商业营业厅,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耐火极限不低

于的楼板分隔为多个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0㎡的

区域。相邻区域确需局部水平或竖向连通时,应

采用符合规定的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防火

隔间、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等方式进行连通。02.隧道内的变电站、管廊、专用疏散通道、通风机房

及其他辅助用房等,应采取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防

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等分隔措施与车行隧道分隔。

03.水平防火分区,即采用一定耐火极限的墙、楼板、

门窗等防火分隔物按防火分区的面积进行分隔

的空间。按垂直方向划分的防火分区也称竖向防

火分区,可把火灾控制在一定的楼层范围内,防

止火灾向其他楼层垂直蔓延,主要采用具有一定

耐火极限的楼板做分隔构件。

04.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相互分隔的独立房间,如卡拉

OK 的每间包房、桑拿浴的每间按摩房或休息室等

房间应是独立的防火分隔单元。当其布置在地下

或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

应大于200㎡,即使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面积也

不能增加,以便将火灾限制在该房间内。

05.观众厅、会议厅(包括宴会厅)等人员密集的厅、

室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建筑面积不宜大于

400㎡,且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

火系统等自动灭火系统,幕布的燃烧性能不应低

于B1级。

06.住宅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与其他功能的建筑有较大差

别,需独立建造。

07.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居住部分与商业服务

网点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性楼板和

耐火极限不低于且无门、窗、洞口的防火隔墙完

全分隔,住宅部分和商业服务网点部分的安全出

口和疏散楼梯应分别独立设置。

08.中庭建筑火灾的防火设计要求

(1)中庭应与周围相连通空间进行防火分隔。采用防火隔墙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采用防火玻璃

时,防火玻璃与其固定部件整体的耐火极限不应

低于,但采用C类防火玻璃时,应设置闭式自动

喷水灭火系统保护;采用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

限不应低于,并应符合规范的相关规定;与中庭

相连通的门、窗,应采用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

级防火门、窗;

(2)高层建筑内的中庭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

(4)中庭内不应布置可燃物。

09.对不设窗间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

置高度不低于的不燃性实体墙或防火玻璃墙;当室

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该部分墙体的高度不

应小于。

10.防火分隔构件可分为固定式和可开启关闭式两种。

固定式包括普通砖墙、楼板、防火墙等,可开启

关闭式包括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防火水

幕等。

11.防火墙是具有不少于耐火极限的不燃性实体墙。

12.防火卷帘一般设置在电梯厅、自动扶梯周围,中庭与

楼层走道、过厅相通的开口部位,生产车间中大面

积工艺洞口以及设置防火墙有困难的部位等。需

要注意的是,为保证安全,除中庭外,当防火分

隔部位的宽度不大30m时,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

大于10m;当防火分隔部位的宽度大于 30m时,

防火卷帘的宽度不应大于该防火分隔部位宽度的

1/3,且不应大于20m。

13.防火门按耐火极限:防火门分为甲、乙、丙三级,耐火

极限分别不低于,,和,对应的分别应用于防火墙、

疏散楼梯门和竖井检查门。

14.防火分隔水幕宜采用雨淋式水幕喷头,水幕喷头的

排列不少于3排,水幕宽度不宜小于6m,供水强

度不应小于2L/sm。

15.防火阀平时处于开启状态,发生火灾时,当管道内

烟气温度达到70℃时,易熔合金片熔断断开而自

动关闭。

16.防火阀的设置部位

(1)穿越防火分区处;

(2)穿越通风、空气调节机房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3)穿越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隔墙和楼板处;(4)穿越防火分隔处的变形缝两侧;

(5)竖向风管与每层水平风管交接处的水平管段上,但当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均

独立设置时,水平风管与竖向总管的交接处可不

设置防火阀;

(6)公共建筑的浴室、卫生间和厨房的竖向排风管,应采取防止回流措施或在支管上设置公称动作温度

为70℃的防火阀。公共建筑内厨房的排油烟管道

宜按防火分区设置,且在与竖向排风管连接的支管

处应设置公称动作温度为150℃的防火阀。

17. 排烟防火阀设置场所:排烟管在进入排风机房处;

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上;排烟系统的支管上。

当管道内的烟气达到280℃时排烟阀门自动关闭。

18.防烟分区面积划分: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

超过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

出不小于的梁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面

积不宜超过500㎡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设置防烟分区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防烟分区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结构梁等划分;

(2)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3)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规范要求;(4)采用隔墙等形成封闭的分隔空间时,该空间宜作为一个防烟分区;

(5)储烟仓高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应小于500mm,同时应保证疏散所需的清晰高度;最小清

晰高度应由计算确定;

(6)有特殊用途的场所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第六章安全疏散

01.厂房内疏散出口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疏散走道

的净宽度不宜小于;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02.高层民用建筑的疏散外门、走道和楼梯的各自总宽度,

应按1m/百人计算确定。公共建筑内安全出口和

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

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03.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百人不小于

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边走道的净宽度不

宜小于。在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

数不宜超过 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院、电

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

宜超过26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时,可增

加一倍,但不得超过50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

座位数应减少一半。

04.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

距离(m)

(1)建筑中开向敞开式外廊的房间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可按表增加5m。当建筑物内全部设置自动

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比规定值增加

25%。

(2)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未封闭的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

表的规定减少5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

端时,应按表的规定减少2m。

(3)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当层

数不超过 4 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

在离楼梯间不大于 15m 处。

(4)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

距离,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袋形走道 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 (5)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 2

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 营业厅,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 30m ;当该疏散门不能直通室 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 10m 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当该场所设置自 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增加25%。 05.住宅建筑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

离(m )

(1)设置敞开式外廊的建筑,开向该外廊的房间疏散

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可按表增加 5m 。建筑内全部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安全疏散距离可比规定值增加25%。 直通疏散走道的户门至最近未封闭的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表的规定减少5m ;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应按表的规定减少2m 。 (2)跃廊式住宅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从户

门算起,小楼梯的一段距离可按其 倍水平投影计算。

06.为了在发生火灾时能够迅速安全的疏散人员,在建筑

防火设计时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每座建筑或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每个防火分区相邻 2个安全出口或每个房间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并应有明显标志。

07.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的公共建筑,当符合下

列条件之一时,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

1)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 ㎡ 且

人数不超过50 人的单层建筑或多层建 筑的首层。 (2)除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

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等外, 符合表规定的2、3 层建筑。

公共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

(3)一、二级耐火等级公共建筑,当设置不少于2部疏散楼

梯且顶层局部升高层数不超过2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200㎡时,该局部高出部位可设置一部与下部主体建筑 楼梯间直接连

通的疏散楼梯,但至少应另设置一个直通主体建筑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该上人屋 面应符合人员安全疏散要求。如图所示。

(4)相邻两个防火分区(除地下室外),当防火墙上有

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之和不

超过规范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倍的公共建

筑。

(5)公共建筑中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不超过60㎡时,可设置一个门,门的净宽

不应小于;公共建筑中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当

其建筑面积不超过 75 ㎡时,可设置一个门,门

的净宽不应小于。

局部升高部分楼梯的设置

08.住宅建筑安全出口设置要求

住宅建筑每个单元每层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 2个,且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符合

下列条件时,每个单元每层可设置 1个安全出口:(1)建筑高度不大于 27m,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 650㎡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

口的距离小于15m;

(2)建筑高度大于27m且不大于54m,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650㎡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

出口的距离不大于 10m,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

每个单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

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

(3)建筑高度大于 54m 的建筑,每个单元任一层的建筑面积小于 650㎡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

的距离不大于 10m,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每个

单元设置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54m以上部分

每层相邻单元的疏散楼梯通过阳台或凹廊连通。

09.厂房、仓库安全出口设置要求厂房、仓库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相邻 2个安全出口最近

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厂房、仓库符

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1)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00㎡,且同一

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人;

(2)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15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

(3)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250㎡,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

(4)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400㎡,且同一时间内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

(5)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建筑面积不大于 50 ㎡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

15人;

(6)一座仓库的占地面积不大于300㎡或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00㎡;

(7)地下、半地下仓库或仓库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建筑面积不大于100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地

下、半地下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

少于两个。但由于地下建筑设置较多的地上出口有

困难,因此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布置

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一个通向相邻

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

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10.避难走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走道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2)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 2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走道仅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且该防

火分区至少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时,可设层数不超过2层面积不超

过200㎡

人数不超过50人

置1个直通地面的出口;任一防火分区通向避难

走道的门至该避难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距离

不应大于60m。

(3)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走道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4)走道内部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5)防火分区至避难走道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开向前室的门应采

用甲级防火门,前室开向避难走道的门应采用乙

级防火门;

(6)走道内应设置消火栓、消防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

11.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地下、半地下室与地

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在首

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

级防火门将地下、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

部位完全分隔,并应有明显标志。

12.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

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具体如下:(1)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

(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

(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4)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高层建筑的裙房;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1m且不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其

疏散楼梯间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住宅建筑的户

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

13.防烟楼梯间系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前室或阳台、

凹廊,通向前室、阳台、凹廊和楼梯间的门均为

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14.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建

筑;

(2)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

(4)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

15.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

小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合用前室的使用面

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16.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应设置避

难层。

17.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

要求,可按5人/㎡计算。

18.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

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大于50m。

19.在避难层应设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照

度不应低于。

20.建筑高度大于 24m 的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各楼层

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

21.建筑内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2)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病房楼和手术部的避难间不低于;(3)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4)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

作的其它房间的消防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

明的照度。

22.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

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以下的墙面上,且

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对于袋形走道,

不应大于 ;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 。 23.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

对于高度超过 100m 的民用建筑不应少于,对于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 100000 ㎡的公共建筑不应少于,对于其他建筑不应少于。

第七章 建筑电气防火

01.固定敷设的供电线路宜选用铜芯线缆。

02.普通聚氯乙烯电线电缆适用温度范围为-15℃~60℃,

使用场所的环境温度超出该范围时,应采 用特种聚氯乙烯电线电缆。交联聚氯乙烯(XLPE )电线电缆不具备阻燃性能,但燃烧时不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适用于有 “清洁”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橡皮电线电缆弯曲性能较好,能够在严寒气候下敷设,适用于水平高差大和垂直敷设的场所; 橡皮电线电缆适用于移动式电气设备的供电线路。 03.阻燃电缆的性能主要用氧指数和发烟性两指标来评

定,材料的氧指数愈高,则表示它的阻燃性愈好。阻燃电缆燃烧时的烟气特性可分为一般阻燃电缆、低烟低卤阻燃、无卤阻燃电缆三大类。

04.耐火电缆按绝缘材质可分为有机型和无机型两种。 05.低压配电线路还应按照《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1995 及《漏电保护器安装 和运行》GB139552—1992等相关标准要求设置短路保护、过负载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

06.火灾危险场所应选用闭合型、封闭型、密闭型照明

灯具,爆炸危险场所应选用防爆型、隔爆型灯具。 07.每一照明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16A ,所接光

源数不宜超过25个;连接建筑组合灯具时,回路电流不宜超过25A ,光源数不宜过超过60个;连接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单相分支回路的电 流不应超过30A 。

08.电动机的具体火灾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过载、缺

相运行、接触不良、绝缘损坏、机械摩擦、选型不当、铁心消耗过大、接地不良。

09.电动机的火灾预防措施:合理选择功率和型式、合

理选择启动方式(直接启动、减压启动)、正确安装电动机(与其他设备之间距离不小于1m )、应设置符合要求的保护装置、启动符合规范要求、加强运行监视、加强电动机的运行维护。

第八章 建筑防爆

01.建筑防爆的基本技术措施分为预防性技术措施(排

除能引起爆炸的各类可燃物质、消除或控制能引起爆炸的各种火源)和减轻性技术措施(采取泄压措施、采用抗爆性能良好的建筑结构体系、采取合理的建筑布置)。 0

2.爆炸性气体危险区域的划分:0级区域(简称 0区)、1级

03.爆炸性粉尘危险区域的划分:20区、21区、22区。 04.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库房宜独立设置,并

宜采用敞开或半敞开式,其承重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排架结构。

05.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库房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如甲类厂房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 ,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 ,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 。甲类库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 ,与民用建筑和明火或 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按其储存物品性质不同为25m ~40m 。

06.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平面布置最好采用矩形,与主导

风向垂直或夹角不小于450°,以有效利用穿堂风,将爆炸性气体吹散,在山区宜布置在迎风山坡一面且通风良好的地方。

07.甲、乙类生产场所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甲、乙

类厂房内不应设置办公室、休息室。

08.泄压设施可为轻质屋盖、轻质墙体和易于泄压的门

窗,但宜优先采用轻质屋盖,不应采用普通玻璃。

09.耐爆框架结构一般有如下三种形式:现浇式钢筋混

凝土框架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

框架结构

10.爆炸性物质可分为三类:Ⅰ类:矿井甲烷;Ⅱ类: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Ⅲ类:爆炸

性粉尘(含纤维)。11.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性,是由它的爆炸极限、传爆

能力、引燃温度和最小点燃电流决定的。

12.电气设备的基本防爆形式:隔爆型(d)、增安型(e)

本质安全型(i)、正压型(p)、油浸型(O)、

充砂型(q)、无火花型(n)、浇封型(m)、特殊型(S)、粉尘防爆型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分为I类和Ⅱ类两种类别。

I类:煤矿用电气设备。Ⅱ类:除煤矿外的其他爆

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九章建筑设备防火防爆

01.采暖管道要与建筑物的可燃构件保持一定的距离

采暖管道穿过可燃构件时,要用不燃烧材料隔开绝

热;或根据管道外壁的温度,在管道与可燃构件之

间保持适当的距离。当管道温度大于100℃时,距

离不小于100mm 或采用不燃材料隔热;当温度小

于等于100℃时,距离不小于50mm。

02.甲、乙类生产厂房用的送风和排风设备不应布置在

同一通风机房内,且其排风设备也不应和其他房间

的送、排风设备布置在一起。

03.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管道布置,横向宜按防火分

区设置,竖向不宜超过5层,以构成一个完整的

建筑防火体系,防止和控制火灾的横向、竖向蔓

延。

04.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穿过通

风管道和通风机房,也不应沿通风管道的外壁敷

设,以防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一旦发生火灾事

故沿着通风管道蔓延扩散。

05.柴油发电机房宜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二层,不应布

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柴油

发电机应采用丙类柴油作燃料,柴油的闪点不应

小于60℃。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烧体隔墙

和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门应采用甲级

防火门。06.直燃机机组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不

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

并采用无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隔墙和

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当必须开门时,应设甲

级防火门。燃油直燃机房的油箱不应大1m3,并

应设在耐火极限不低于二级的房间内,该房间的

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07.除住宅外,其它建筑内的厨房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

低于的不燃烧体,隔墙上的门窗应为乙级防火门窗。

同时,餐厅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餐馆或食堂,

其烹饪操作间的排油烟罩及烹饪部位宜设置自动

灭火装置,且应在燃气或燃油管道上设置紧急事

故自动切断装置。由于厨房环境温度较高,其洒

水喷头选择也应符合其工作环境温度要求,应选

用公称动作温度为93℃的喷头,颜色为绿色。08.燃油和燃煤锅炉房分别为一、二级。但如装设总额

定蒸发量不超过h、以煤为燃料的锅炉房,可采用

三级耐火等级建筑。

09.锅炉房宜独立建造,锅炉房的门应直通室外或直通

安全出口;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

于的不燃性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的窗槛墙。10.油浸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

于二级,宜独立建造。

11.多层民用建筑与变电所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规定。10kV以下的箱式变压器与

建筑物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第十章建筑装修、保温材料防火

01.装修材料按实际应用可分为以下几类:饰面材料、装

饰件、隔断、大型家具、装饰织物。

02.国家标准《建筑材料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

将建筑内部装修材料按燃烧性能划分为4级(A、

B1、B2、B3),A1、A2级即为A级,满足B级、C

级即为B1级,满足D级、E级即为B2级。

03.消防控制室的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地

面及其他装修应使用不低于 B1 级装修材料。04.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内面积小于500㎡的房间,当

设有自动灭火系统,并且采用耐火等级不低于的

隔墙、甲级防火门、窗与其他部位分隔时,顶棚、

墙面、地面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可降低一级。

05.建筑外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宜为A级,且不应低于

B2 级。

第十一章灭火救援设施

01.对于一些使用功能多、面积大、建筑长度长的建筑,

如 L 形、U形口形建筑,当其沿街长度超过150m,

或总长度大于220m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穿过建

筑物的消防车道。

02.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消防

车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

03.轻、中系列消防车最大总质量不超过11t;重系列消

防车其最大总质量15t~50t。

04.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m×12m。对于高层建筑,回

车场不宜小于l5m×l5m;供重型消防车使用时,

不宜小于18m×18m。

05.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在150m左右,按规定一般设

在城市道路两旁,故将消防车道的间距应为160m。

06.高层建筑应至少沿一条长边或周边长度的l/4且不小

于一条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

场地,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m。建筑高度

不大于50m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

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间隔距离不宜大于30m,

且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总长度仍应符合上述规

定。07.消防电梯的设置范围

(1)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2)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3)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大于10m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其他地下或半

地下建筑(室)。

08.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 6 ㎡,居住建筑

不应小于㎡;与防烟楼梯间合用的前室,公共建

筑不应小于1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

09.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不应设置

卷帘。

10.建筑高度大于l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大于2000㎡

的公共建筑,其屋顶宜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

升机救助的设施。

11.当采用圆形与方形平面的停机坪时,其直径或边长尺

寸应等于直升机机翼直径的倍;当采用矩形平面时,其短边尺寸大于或等于直升机的长度。

12.停机坪起降区常用符号“H”表示,符号所用色彩为

白色,需与周围地区取得较好对比时亦可采用黄色,

在浅色地面上时可加上黑色边框,使之更为醒目。

第三篇建筑消防设施

第二章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

01.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稳高压消防给水系统中

均需设置消防泵。在串联消防给水系统和重力消

防给水系统中,除了需设置消防泵外,还需设置

消防转输泵。消火栓给水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

统宜分别设置消防泵。

0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下列情况下可

不设备用泵:(1).建筑高度小于54m的住宅和

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25L/s的建筑(2.)建

筑的室内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10L/s时。

03.水泵的扬程应在满足消防流量的条件下,保证最不

利点的水压要求。

04.消防泵的串联在流量不变时可增加扬程;消防泵的并

联主要在于增加流量,在流量叠加时,系统的流量

有所下降。在选泵时应考虑这种因素,也就时说并

联工作的总流量增加了,但单台消防泵的流量有所

下降,故应适当加大单台消防泵的流量。

05.水泵宜采用自灌式吸水。①消防水泵直接从市政管

网直接吸水时,应在消防水泵出水管上设置有空

气隔断的倒流防止器。。②当吸水口处无吸水井

时,吸水口处应设置旋流防止器。

06.每台消防泵应设独立的吸水管;当消防主泵为两台和

两台以上时,消防备用泵可与消防主泵共用一条

吸水管;吸水管应尽量简短、减少不必要的配件和

附件,以避免吸水管的阻力超过水泵的吸上真空高

度;吸水管宜有向水泵的上升坡度,一般的坡度为。

吸水管应采用管顶平接的方式,特别是吸水管的

异径管应采用偏心异径管,以防止在吸水管内聚集

空气,使水泵叶轮产生汽蚀现象;吸水管的直径小

于DN250时,其流速宜为s~s;直径大于DN250时,

宜为 m/s~s。07.在水泵的出水管上应设止回阀、闸阀或蝶阀和压力表,

当采用蝶阀时,必须带有自锁装置。出水管上还应

设DN65的试水阀门,以供试验和检查之用。试水管

应设置在水泵出口阀与止回阀之间(按水流方向)

试水时关闭出水阀。

08.消防水泵的启动:手动启动常用消防按钮;自动启

动装置一般有压力开关、稳压泵、变频调速水泵

等。

09.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布置要求:

(1)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当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于15L/s时,可布置成枝状。

(2)向环状管网输水的进水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进水管应能满足消防用

水总量的供给要求。

(3)环状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建筑内阀门的布置,应保证管道检修时关闭停用的消防给

水竖管不超过一根;当建筑内消防给水竖管超过

四根时,可关闭不相邻的两根。

(4)室外消防给水管道的直径不应小于DN100,有条件时,应不小于150mm。

10.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单层

厂房(仓库)和公共建筑内阀门的布置应保证检修

停止使用的消火栓不应超过5个;多层民用建筑

和其它厂房(仓库)内阀门的布置应保证管道检

修时关闭的消防竖管不超过一根,但设置的竖管超

过三根时,可关闭两根。高层建筑内阀门的布置,

应保证管道检修时关闭停用的消防给水竖管不超

过一根;当高层民用建筑内消防给水竖管超过四根

时,可关闭不相邻的两根。

11.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应根据室内消防用水量和每个水

泵接合器10L/s~15L/s的流量经计算确定;水

泵接合器是由阀门、安全阀、止回阀、栓口放水阀

以及联接弯管等组成。

12.稳压泵流量的确定消防给水系统消防稳压泵的流

量应按系统的泄漏量和系统自启动流量计算确定。

喷淋消防稳压泵的流量宜为1L/s,并不宜大于一

只喷头的流量;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消防稳压泵,其

流量不应大于5L/s,消火栓给水系统与自动喷水

灭火系统合用的消防稳压泵宜为3L/s。

当消火栓系统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合用气压罐时,其容积应为300+150=450(L)。

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宜超过48h。但当消防水池的有效总容积大于2000m3时,不应大于96h。消防水

池总容积超过500m3时,应分成两个能独立使用的

消防水池。

15.消防水箱具体设置要求如下:

(1)对于工业建筑和多层民用建筑,高位消防水箱应设置在建筑物的最高部位并储存10min的消防用水

量,一类高层公共建筑不应小于36m3,但当建筑高

度大于100m时不应小于50m3,当建筑高度大于150m

时不应小于100m3;多层公共建筑、二类高层公共建

筑和一类高层居住建筑不应小于18m3,当一类住宅

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应小于36m3;二类高层住宅

不应小于12m3;建筑高度大于21m 的多层住宅建筑

不应小于6m3;工业建筑室内消防给水设计流量当小

于等于25L/s 时不应小于12m3,大于25L/s 时不应

小于18m3;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m2且小于30000m2

的商店建筑不应小于36m3,总建筑面积大30000m2的

商店不应小于50m3。

(2)一类高层民用公共建筑不应低于,但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应低于;高层住宅、二类高层公共建筑、

多层公共建筑不宜低于;工业建筑不应低于;当体

积小于20000 m3时,不宜低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等自动水灭火系统应根据喷头灭火需求压力确定,

但最小不应小于;当不能满足上述静压要求时,应

设增压设施。

16.室外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当道路宽度大于60m时,

宜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宜靠近十字路口。17.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m,在市政消火

栓保护半径150m以内,当室外消防用水量小于等

于15L/s时,可不设置室外消火栓

18.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其保护半径和室外消防用水量

等综合计算确定,每个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应按

10L/s~15L/s计算,与保护对象的距离在5m~40m

范围内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内。

19.室外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消火栓。地上式消火栓应

有1个DN150或DN100和2个DN65的栓口。采用

室外地下式消火栓时,应有DN100和DN65的栓口

各1个。寒冷地区设置的室外消火栓应有防冻措施。

20.消火栓距路边不应大于2m,不宜小于距房屋外墙不

宜小于5m。

21.下列低层和多层建筑应设消火系统:

1

3

(2)体积大于5000m3的车站、码头、机场的候车(船、机)楼以及展览建筑、商店、旅馆、病房楼、门

诊楼、图书馆等。

(3)特等、甲等剧场,超过800个座位的其它等级的剧场和电影院等,超过1200个座位的礼堂、体

育馆等。

(4)建筑高度大于15m或体积大于10000m3的办公楼、教学楼和其它民用建筑。

(5)建筑高度大于21m的住宅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当确有困难时,

可只设置干式消防竖管和不带消火栓箱的DN65的

室内消火栓。消防竖管的直径不应小于DN65。

(6)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或木结构的古建筑。

22.高层民用建筑应设置室内消火栓。

23.低层建筑消火栓给水系统及给水方式:直接给水方

式、设有消防水箱的给水方式、设有水泵和消防

水箱给水方式。

24.屋顶水箱应储存10分钟的消防用水量,其设置高度

应满足室内最不利点消火栓的水压,水泵启动后,

消防用水不应进入消防水箱。

25.高层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应采用独立的消防

给水系统:不分区消防给水方式(当高层建筑最

低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不大于时,可采用这

种给水方式)、分区消防给水方式。

26.室内消火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有消防给水的建筑物,其各层均应设置消火栓。(2)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室内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

确定。消火栓按2支消防水枪的2股充实水柱布置

的建筑物,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大于30m;消火

栓按1支消防水枪的1股充实水柱布置的的建筑物,消火栓的布置间距不应大于50m。

(3)室内消火栓应设在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栓口离地面的高度为,其出水方向宜向下或与设置消火

栓的墙面成90°角。

(4)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24m时,且体积小于或等于5000m3的库房,可采用1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到达

室内任何部位。

(5)设有室内消火栓的建筑,如为平屋顶时,宜在平屋面顶上设置试验和检查用的消火栓。

(6)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

(7)消火栓应采用同一型号规格。消火栓的栓口直径

应为65mm,水带长度不应超过25m,水枪喷嘴口

径不应小于16 mm或19mm。

27.消火栓栓口动压力不应大于,但当大于时必须设置

减压装置;

28.高层建筑、厂房、库房和室内高度超过8m的民用建

筑等场所,其消火栓栓口动压不应小于,且消防

水枪充实水柱应达到13m,其他场所消火栓栓口动

压不应小于,且消防水枪充实水柱应达到10m。

第三章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根据所使用喷头的型式,分为闭

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与泡沫联用系统)和开式自动喷水灭火系

(雨淋系统、水幕系统)统两大类。

02.湿式系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适

合在环境温度不低于4℃并不高于70℃的环境中

使用。

03.干式系统适用于环境温度低于 4℃,或高于70℃的

场所。

04.雨淋系统主要适用于需大面积喷水、快速扑灭火灾的

特别危险场所。火灾的水平蔓延速度快、闭式喷头

的开放不能及时使喷水有效覆盖着火区域,或室内

净空高度超过一定高度,且必须迅速扑救初期火灾

的,或属于严重危险级Ⅱ级的场所。

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置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共分为

4类8级,即轻危险级、中危险级(Ⅰ、Ⅱ级)、严

重危险级(Ⅰ、Ⅱ级)和仓库危险级(Ⅰ、Ⅱ、Ⅲ级)。

06.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系统设计基本参数:对于民

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系统设计基本参数应符合表

3-3-2的要求。仅在走道设置单排闭式喷头的闭式

系统,其作用面积应按最大疏散距离所对应的走道

面积确定;在装有网格、栅板类通透性吊顶的场

所,系统的喷水强度应按表3-3-2规定值的倍确定;

干式系统的作用面积按表3-3-2 规定值的倍确定。

系统最不利点处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应低于。

表3-3-2 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系统设计基本参数

2018年消防工程师考前知识点回顾

2018年消防工程师考前知识点回顾

2018年消防工程师考前知识点回顾 一、45° 1.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平面布置好采用矩形,与主导风向应垂直或夹角≥45°,以有效利用穿堂风吹散爆炸性气体。 2.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确实需倾斜安装时,倾斜角≤45° 3.室外楼梯作为疏散楼梯时倾斜度≤45°4.用作丁、戊类厂房内第二安全出口的楼梯可采用金属梯,但净宽度≥0.90m,倾斜角度≤45°5.二氧化碳局部应用系统的架空型喷头的布置宜垂直于保护对象的表面,其瞄准点应是喷头保护面积的中心。当确需非垂直布置时,喷头的安装角不应小于45° 二、0.10MPa 1.火灾时室外给水管网的压力从地面算起不≥0.10MPa;

5.消防水泵吸水口(高位消防水箱、水池、减压水箱出水口)的淹没深度应满足消防水泵在低水位运行安全的要求,吸水管喇叭口在低有效水位下的淹没深度应根据吸水管喇叭口的水流速度和水力条件确定,但≥600mm,当采用旋流防止器时,淹没深度≥200mm; 6.消防水箱采用钢筋混凝土时,在消防水箱的内部应贴白瓷砖或喷涂瓷釉涂料。采用其他材料时,消防水箱宜设置支墩,支墩的高度≥600mm。 四、0.8 1.人员密度办公建筑包括办公室用房、公共用房、服务用房和设备用房等部分;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0m2,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0.80㎡。2.建筑外墙上在上下层开口之间如果采用实体墙分隔,实体墙高度应≥1.20m,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墙体的高度不小于0.8m 3.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小于1.00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小于0.80m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技术实务笔记整理》第一篇

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技术实务笔记整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一、燃烧的必要条件 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按其所处的状态,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2、氧化剂(助燃物):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 3、引火源: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引火源。 1.直接火源——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 2.间接货源——高温、自燃起火 4、链式反应: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 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一定的助燃物浓度 一定的点火能量 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 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第二节:燃烧类型 一、燃烧类型分类(闪燃、着火、自燃、爆炸) 1、闪燃:闪燃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的蒸气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却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先兆之一。闪点即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2、着火: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着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着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即燃点。 3、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称为自燃。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可将自燃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种。 受热自燃是指没有外界明火的直接作用,而是受外界热源影响引起的自燃。引起受热自燃的主要原因有接触灼热物体 4、爆炸: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的剧烈膨胀等现象。(压力突变)。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1、闪点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闪点意义: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 闪点应用: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 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2、燃点定义: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燃点与闪点的关系: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评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对于闪点在100℃以上的可燃液体,闪点和燃点差值达30℃,这类液体一般情况下不易发生闪燃,

2018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试题(含详细解析)

2018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80 题,每题1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属于蒸发燃烧的是()。P5 A、焦炭的燃烧 B、沥青的燃烧 C、木材的燃烧 D、铁的燃烧 2. 造成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900万元的火灾属于() A、重大火灾 B、较大火灾 C、一般火灾 D、特别重大火灾 3. 下列关于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说法错误的是() A、初期增长阶段从出现明火算起,局部温度较高,室内各点的温度不平衡,其燃烧状况不敞开环境中的燃烧状况差不多 B、当房间内温度达到400~600℃时,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这种在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即为轰燃 C、轰燃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D、一般认为火灾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其峰值的75%时

算起 4. 某城市常年最大频率风向为西北风,常年最小频率风向为东北风,现计划在该城市边缘地带修建一座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则该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应修建在该城市的()。 A. 东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5.多层电视机装配厂房,耐火等级为一级,厂房按现行有关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对厂房进行防火检查时,下列平面布置不符合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的是()。 A 厂房内设置的休息室采用耐火极限2.50h 的防火隔墙和1.00h 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与生产区域相通区域选用乙级防火门 B、厂房电子元器件中间仓库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1. 50h 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C、该厂房内设置员工宿舍 D、厂房内设置容量为5m3中间储獾,房间采用耐火极限3.00h 的防火隔墻和1.50h 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房间门采用甲级防火门 6. 某丙类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高度22m。该厂房与一座丁类厂房相邻,丁类厂房为二级耐火等级,建筑高度15m。两座厂房的相邻面均为不燃性墙体,无外露的可燃性屋檐,丙类厂房相邻墙面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和综合能力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一、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有焰燃烧还需具备链式反应自由基。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一定的助燃物(氧化剂)、一定的引火源(温度)和不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第二节燃烧类型 一、燃烧类型分类: 燃烧的 类型 着火 燃烧的开始,出现 火焰为特征 定义可燃物+空气+一定温度和引火源-引起燃烧-着火源离开后继续燃烧 分类 点燃 (强迫着火、引燃) 定义:从外部能源(如电火花)得到能量-使混气 的局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燃烧波传播 自然 定义: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 类型:(1)化学自然:常温下发生 (2)热自然:可燃物与氧化剂预混+加热(不 是点火) 爆炸 定义 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 放出巨大的能量 特质 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这种压力突变就是爆炸产生破坏作用的 原因。 说明:燃烧类型之一的爆炸主要指化学爆炸(而不是物理爆炸) 三、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闪燃 定义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一闪即灭)的液 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 意义 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因为越容易达 到)。当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液体随时有可能被火源引燃或发生自燃,若液体的温度低于 闪点,则液体是不会发生闪燃的,更不会发生着火。 应用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 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燃点 定义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外部热源(引火源)使物质(固、液、气)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 所需的最低温度 意义物质的燃点越低,越易着火。(因为越容易达到) 应用 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很 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因此,评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固体的火灾危 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衡量。 自然点定义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不需要外部引火源)

2018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技术实务真题与答案及解析

2017年一级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题干】关于火灾探测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点型感温探测器是不可复位探测器 B.感烟型火灾探测器都是点型火灾探测器 C.既能探测烟雾又能探测温度的探测器是复合火灾探测器 D.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不属于火灾探测器 参考答案:C 2.【题干】关于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说法,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至少包含两个集中报警系统 B.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具备消防联动控制功能 C.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至少设置一个消防主控制室 D.控制中心报警系各分消防控制室之间可以相互传输信息并控制重要设备 参考答案:D 3.【题干】关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组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是手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器件,不属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触发 B.火灾报警控制器可以接受、显示和传递火灾报警信号,并能发出控制信号 C.剩余电流式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与电气火灾监控器连接,不属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D.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备用电源采用的蓄电池满足供电时间要求时,主电源可不采用消防电源 参考答案:B 4.【题干】下列场所中,不宜选择感烟探测器的是()。 A.汽车库 B.计算机房

C.发电机房 D.电梯机房 参考答案:C 5.【题干】某酒店厨房的火灾探测器经常误报火警,最可能的原因是()。 A.厨房内安装的是感烟火灾探测器 B.厨房内的火灾探测器编码地址错误 C.火灾报警控制器供电电压不足 D.厨房内的火灾探测器通信信号总线故障 参考答案:A 6.【题干】下列设置在公共建筑内的柴油发电机房的设计方案中,错误的是()。 A.采用轻柴油作为柴油发电机燃料 B.燃料管道在进入建筑物前设置自动和手动切断阀 C.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感温探测器 D.设置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参考答案:A 7.【题干】下列建筑场所中,不应布置在民用建筑地下二层的是()。 A.礼堂 B.电影馆观众厅 C.歌舞厅 D.会议厅 8.【题干】下列建筑或场所中,可不设置室外消火栓的是()。 A.用于消防救援和消防车停靠的屋面上 B.高层民用建筑 C.3层居住区,居住人数≤500人

2018年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大纲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大纲(2018年)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一、考试目的 考察消防专业技术人员在消防安全技术工作中,依据现行消防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熟练运用相关消防专业技术和标准规范,独立辨识、分析、判断和解决消防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燃烧及火灾 1.燃烧 运用燃烧机理,分析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辨识不同的燃烧类型及其燃烧特点,判断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和有毒有害性。 2.火灾 运用火灾科学原理,辨识不同的火灾类别,分析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认真研究预防和扑救火灾的基本原理,组织制定预防和扑救火灾的技术方法。 3.爆炸 运用相关爆炸机理,辨识不同形式的爆炸及其特点,分析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判断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组织制定有爆炸危险场所建筑物的防爆措施及方法。 4.易燃易爆危险品 运用燃烧和爆炸机理,辨识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类别和特性,分析其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判断其防火防爆要求及灭火方法的正确性,组织策划易燃易爆危险品安全管理的方法及措施。 (二)通用建筑防火 1.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各类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析、判断生产和储存物品火灾危险性分类的正确性,组织研究、制定控制或降低生产和储存物品火灾风险的方法及措施。 2.建筑分类及耐火等级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判断不同建筑材料和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建筑物构件的耐火极限以及不同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组织研究和制定建筑结构防火的措施。 3.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建筑区的使用性质和耐火等级,分析、判断建筑规划选址、总体布局以及建筑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组织研究和制定相应的防火技术措施。 4.防火防烟分区及分隔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常用防火防烟分区分隔构件,分析、判断防火墙、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阀、挡烟垂壁等防火防烟分隔设置设置的正确性,针对不同建筑物和场所,组织研究、确认防火分区划分和防火分隔设施选用的技术要求。 5.安全疏散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针对不同的工业及民用建筑,组织研究、确认建筑疏散设施的设置方法和技术要求,辨识在疏散楼梯形式、安全疏散距离、安全出口宽度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分析、判断建筑安全出口、疏散走道、避难走道、避难层等设置的合理性。 6.建筑电气防火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电气火灾危险性,分析电气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组织研究、制定电气防火技术措施、方法及要求。 7.建筑防爆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建筑防爆安全隐患,分析、判断爆炸危险环境电气防爆措施的正确性,组织研究、制定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防爆技术措施、方法及要求。 8.建筑设备防火防爆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防爆技术,辨识燃油、燃气锅炉和电力变压器等设施以及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判断锅炉房、变压器室以及采暖、通风及空调系统防火防爆措施应用的正确性,组织研究、制定建筑设备防火防爆技术措施、方法及要求。

完整word版一级消防工程师重点学习笔记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1.燃烧的必要条件-点火三角形-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 2.燃烧的必要条件-点火四面体-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链式反应自由基。 3.直接引火源包括: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高温、自燃引火源不属于直接引火源。 第二节燃烧类型 4.燃烧分为两种,着火和爆炸,点燃和自燃都属于着火。 5.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闪点<28℃的为甲类,28℃≤闪点<60℃的为乙类,闪点≥60℃为丙类。 6.对于液体、气体可燃物,其自燃点受压力、氧浓度、催化、容器的材质和表面积与体积比等因素的影响。而固体可燃物的自燃点,则受受热熔融、挥发物的数量、固体的颗粒度、受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燃烧方式及其特点 7.气体燃烧分为扩散燃烧与预混燃烧。 8.液体燃烧分为闪燃、沸溢、喷溅三个阶段。

固体燃烧分为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9. 燃)、动力燃烧(爆炸)。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 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10.火灾的定义: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11.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火灾分为: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液体或可溶化固体物质火灾)、C类火灾(气体火灾)、D类火灾(金属火灾)、E类火灾(带电火灾)、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火灾)。 12.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火灾可以分为: 13.火灾的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 第二节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 14.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纵火。

2018消防安全技术实务(20200420191748)

1 2018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学习笔记)

2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一、燃烧的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3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4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 自由基 第二节燃烧类型 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和自 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 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 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 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 类的主要依据。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 火灾危险性也越大。例如,汽油的闪点为-50℃,煤油的闪点为38~74℃,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 油大。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 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28℃的为 闪点≥60℃的为丙类。 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 第三节燃烧方式与特点 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 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 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三、固体燃烧: 蒸发燃烧——如蜡烛、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 分子材料等燃烧 分解燃烧——如木材、煤、合成塑料等燃烧。 表面燃烧——如焦炭、木炭、铁、铜等的燃烧。 熏烟燃烧(阴燃) 动力燃烧(爆炸) 第四节燃烧产物 不完全燃烧产物: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

注册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记忆口诀 完整版

注册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记忆口诀完整版 一年过一建建筑,一年过市政,一年过咨询工程师+消防工程师,也算是个考证狂人了。 消防工程师的确是博大精深,知识点众多,涉及的各类规范十余种,这也是考证大军在一消考试中纷纷折戟沉沙的原因。实际上,恰当地总结规律,编写口诀,的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废话不多说,本人将用几篇文章把自己对一消《实务》中相关口诀、规律和“秘籍”奉献给大家,为大家明年再战实务助一臂之力。 01 一定学会缩写 学习是个枯燥的过程,经常要往书上备注N个知识点和规范条文,所以必须学会使用缩写,或者叫速记。例如JZ (建筑)、NJ(耐火极限)、ND(耐火等级)、S(面积)、Q(墙)、SS(疏散)、FM乙(乙级防火门)、FM甲(甲级防火门)、FH (防火分区)、XF(消防)、LT(楼梯)、XT(系统)、SD(隧道),管他别人能不能看懂,自己能看懂就行。这些代号将为你的学习省下大把的时间。 02 弄懂从重原则和从轻原则,搞定所有“=”归类 这个原则如果没搞清,那么一消中几百处的“≤”和“≥“中的“=”到底归上限,还是下限,你能记得清吗?我来把规律告诉你,保准你再也不用为此发愁。

“从重原则”:“="归到更严格的一类里,从重原则一消《实务》中出现的次数屈指可数,原因嘛?毕竟如果能把临界点放到更轻的一级,对消防设施投入将是非常大的节省。从重一共出现过4处,第一处,安全事故划分,临界值一律靠到更严重的级别中去,如死亡3个人,属于“较大”类别。第二处,P45页下方火灾危险性较大部分占比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油漆工段小于10%的,注意这里适用从重原则,没有“=”。第三处,P191页里自喷水场所危险分级表中,5000平的地上商场和1000平的地下商场,这里“=”归于更严重一级。第四处,P359页灭火器场所危险分级,50张床位和100张床位。“=”也归于更严重的类别。 好了,从重的就这几处,基本上都是和安全相关的,把这几处记住了,剩下的“=”全部划分到更轻的类别中,你试一试,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儿? 03 生产事故分类 这个分类一建讲,一消也讲,真是必须要会的内容,而且记忆很容易,一旦记住,几年不忘。口诀就是:死亡313、重伤151、经济损失151,临界点适用从重原则。 04 跟我来记防火门 一本实务,哪里用甲级防火门,哪里用乙级防火门,是不是快把自己逼疯了?记住一个口诀,基本能搞定90%的防火门。使用甲级防火门的口诀是:油气水电疯子,翻译一下

2018一级消防工程师真题《技术实务》

中华考试网教育培训界的翘楚! 对于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而言,历年真题的作用是相当突出的,我们必须对它要有足够的认识——善待真题。应该说,历年真题是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的精华所在,它将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以题目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也是命题专家智慧的结晶。 历年真题充分体现该题命题思路和意图,读者通过分析题目的关键要点,了解相关内容的意义,学会从命题者的角度分析问题,寻找切入点,培养“题感”。 中华考试网小编整理了2018一级消防工程师真题《技术实务》,供参考!2018年一级消防工程师各科目真题及历年真题请进入(https://www.doczj.com/doc/9f18616555.html,/cfe/cfe1/zhenti/)查看。 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木制桌椅燃烧时,不会出现的燃烧方式是()。 A、分解燃烧 B、表面燃烧 C、熏烟燃烧 D、蒸发燃烧 答案:【D】 解析: 2018年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P5~6。 木材、棉、麻、纸张等燃烧会明显地存在分解燃烧、阴燃、表面燃烧等形式。熏烟燃烧又称阴燃,因此选项A、B、C均符合题意。 蒸发燃烧:硫、磷、钾、钠、蜡烛、松香等可燃固体,在受到火源加热时,现熔融蒸发,随后蒸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蒸发燃烧。樟脑、萘等易升华物质,在燃烧时不经过熔融过程,但其燃烧现象也可看作是一种蒸发燃烧。显然木制桌椅不会出现蒸发燃烧方式。 消防工程师模拟考场在线体验——进入中华考试网一级消防工程师焚题库 (https://www.doczj.com/doc/9f18616555.html,/cfe1/) 2、某电子计算机房,拟采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下列气体灭火系统中,设计灭火浓度最低的是()。

注册消防工程师三科复习全攻略

2018年注册消防工程师三科复习全攻略! 树立信心 消防工程师考试周期为三年,历年考试通过率极低,参考考生的专业度也比较低,很多考生是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仅仅是看好消防前景选择参考,但是在备考时并未付出努力。备考的小伙伴们,如果决定考试,就不要轻易放弃,首先要坚定考试的信念,不要人云亦云,你要战胜的是自己,只要能下定决心,踏踏实实学习,是完全可以通过消防工程师考试的。 消防工程师考试,涉及建筑防火、水、电气、暖通、管理等方面,相比注册勘察设计类考试,它属于有广度,有纵度,但是没有勘察设计类考试的深度。我们学习的难点是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可以从现在开始制定计划,开始学习。 复习顺序 技术实务--综合能力--案例分析 《技术实务》是基础 主要涉及燃烧基础、建筑防火、消防设施、其他建筑防火、消防安全评估。主要针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类组成,灭火机理,选型与适用以及相关的设计要求,属于消防工程师考试最为基本的一门入门级课程。为《综合》和《案例》奠定学习基础。 《综合能力》 主要涉及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建筑防火,消防设施,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评估。主要针对防火检查、消防设施的施工验收、消防检测、故障分析、维护保养以及消防安全管理相关要求。属于比较难学的科目。 《案例分析》 是前两科的融合与运用,前两科学的好坏的程度直接决定了这门科目的通过情况。这科教材从根本上来说可以不用单独学习,但是教材有一超级优点,是给出了一个建筑场景或者一个模型,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给予了清晰的学习方向。 消防模块 注重消防的两大模块

三科历年分值分值:

1、建筑防火篇: 三科都是30%左右的分值,一消教材内容源于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可以结合规范条文、条文解析和图集帮助理解; 建筑防火的难点是记忆,我们的老师对很多知识点有总结并有容易记忆的口诀,听老师的课,能够帮助你把自己脑子里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体系,老师总结的精髓知识、总结的汇总表,可以让你节约大把时间。 在学习建筑防火的时候要注重框架学习。做好知识点的分类,是考试考察的一个方向,题干中对应的总平布局、平面布置、分隔、疏散、救援等会分小题进行考察,如果题目答案没有写在相应的题干下面,就不得分。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要按照教材章节目录,掌握目录所包含的知识。

2020年消防工程师考试考点重点笔记总结资料

2020年消防工程师考试技术实务考点重点笔记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1.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现象。 2.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3.大部分燃烧产生和发展需要4 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 度) 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燃烧条件可以进一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口诀:可助火势) 4.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为着火和爆炸。 5.气体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6.液体燃烧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7. 固体燃烧方式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和动力燃烧(爆炸)。(口诀:发表意见时发烟才有动力)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 1.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有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 放火和雷击。 2.灭火的方法有冷却、隔离、窒息和化学抑制。 3.火灾分A、B、C、D、E、F 六类。A 类固体、B 类液体、C 类气体。 4.火灾按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记忆方法:313,151) 特别重大火灾:死30 人,伤100 人,损1 亿。 重大火灾:死10 人至30 人,伤50 人至100 人,损5000 万至1 亿。 较大火灾:死3 人至10 人,伤10 人至50 人,损1000 万至5000 万。

一般火灾:死3 人,伤10 人,损1000 万。 5.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口诀:防(放)备吸烟的不玩雷电) 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递、热对流和热辐射(太阳向地球表面热传递的过程)。 (口诀:传对幅) 7.烟气蔓延的途径:孔洞开口、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闷顶内、外墙面。 (口诀:管缝内外开) 8.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轰燃)和衰减阶段。 第三章爆炸基础知识 01.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 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02.粉尘爆炸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连续性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因初始爆炸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中形成更多的爆炸性混合物而再次爆炸; (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而且热表面点燃较为困难; (3)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03.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的最小引爆能量越高;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极限范 围扩大;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04.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理化性质不同,其爆炸极限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 外界条件下,其爆炸极限也不同。如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要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宽,下限会降低。 05.引燃混气的火源能量越大,可燃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2018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2018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学习笔记)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第一节燃烧条件 一、燃烧的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 3 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二、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 4 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第二节燃烧类型 一、燃烧类型分类: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可分为着火和爆炸。其中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自燃又可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二、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 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闪点是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闪点是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以及对可燃性液体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可燃性液体的闪点越低,其 火灾危险性也越大。例如,汽油的闪点为一50 C,煤油的闪 点为38?74 C,显然汽油的火灾危险性就比煤油大。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

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闪点V 28 C的为 甲类;闪点》28 C至V 60 C的为乙类闪点》60 C的为丙类。第三节燃烧方式与特点 一、气体燃烧: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闪燃、沸溢、喷溅。液态烃类燃烧时,通常具有橘色火焰并散发浓密的黑色烟云。醇类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雾。 三、固体燃烧:蒸发燃烧——如蜡烛、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燃烧 分解燃烧——如木材、煤、合成塑料等燃烧。表面燃烧——如焦炭、木炭、铁、铜等的燃烧。熏烟燃烧(阴燃)动力燃烧(爆炸) 第四节燃烧产物 不完全燃烧产物:CO 、NH3 、醇类、醛类、醚类等。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其中,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而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除毒性之外,燃烧产生的烟气还具有一定的减光性。烟气在火场上弥漫,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视线,使人们难以辩别火势发展方向和寻找安全疏散路线。同时,烟气中有些气体对人的肉眼有极大的刺激性,使人睁不开眼而降低能见度。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考试大纲(2018年版)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考试大纲(2018年版) 一、考试目的 考查消防专业技术人员在消防安全技术工作中,依据现行消防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熟练运用相关消防专业技术和标准规范,独立辨识、分析、判断和解决消防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燃烧与火灾 1.燃烧 运用燃烧机理,分析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辨识不同的燃烧类型及其燃烧特点,判断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和有毒有害性。 2.火灾 运用火灾科学原理,辨识不同的火灾类别,分析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认真研究预防和扑救火灾的基本原理,组织制定预防和扑救火灾的技术方法。 3.爆炸 运用相关爆炸机理,辨识不同形式的爆炸及其特点,分析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判断物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组织制定有爆炸危险场所建筑物的防爆措施与方法。 4.易燃易爆危险品 运用燃烧和爆炸机理,辨识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类别和特性,分析其火灾和爆炸的危险性,判断其防火防爆要求与灭火方法的正确性,组织策划易燃易爆危险品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二)通用建筑防火 1.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各类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析、判断生产和储存物品火灾危险性分类的正确性,组织研究、制定控制或降低生产和储存物品火灾风险的方法与措施。 2.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判断不同建筑材料和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建筑物构件的耐火极限以及不同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组织研究和制定建筑结构防火的措施。

3.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耐火等级,分析、判断建筑规划选址、总体布局以及建筑平面布置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组织研究和制定相应的防火技术措施。 4.防火防烟分区与分隔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常用防火防烟分区分隔构件,分析、判断防火墙、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阀、挡烟垂壁等防火防烟分隔设施设置的正确性,针对不同建筑物和场所,组织研究、确认防火分区划分和防火分隔设施选用的技术要求。 5.安全疏散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针对不同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组织研究、确认建筑疏散设施的设置方法和技术要求辨识在疏散楼梯形式、安全疏散距离、安全出口宽度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分析、判断建筑安全出口、疏散走道、避难走道、避难层等设置的合理性。 6.建筑电气防火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电气火灾危险性,分析电气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组织研究、制定电气防火技术措施、方法与要求。 7.建筑防爆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建筑防爆安全隐患,分析、判断爆炸危险环境电气防爆措施的正确性,组织研究、制定爆炸危险性厂房、库房防爆技术措施、方法与要求。 8.建筑设备防火防爆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和防爆技术,辨识燃油、燃气锅炉和电力变压器等设施以及采暧、通风与空调系统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判断锅炉房、变压器室以及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防火防爆措施应用的正确性,组织研究、制定建筑设备防防爆技术措施、方法与要求。 9.建筑装修、外墙保温材料防火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辨识各类装修材料和外墙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分析、判断建筑装修和外墙保温材料应用方面存在的火灾隐患,组织研究和解决不同建筑物和场所内装修与外墙保温系统的消防安全技术问题。 10.灭火救援设施 根据消防技术标准规范,运用相关消防技术,组织研究、制定消防车道、消

2018一级消防工程师精华知识点

一级消防工程师100个精华知识点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一二类三四类。 2、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部位,应做防火保护层。 3、一二级最大防火分区的长度250米。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4、对于地下房间、无窗房间或有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间,以及超过20m且无自然排烟的疏散走道或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40m的疏散内走道,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5、建筑高度超过32米,应设机械排烟设施。内走廊超过20米,并设有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设施,应设机械排烟设施。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应设机械排烟设施。通风和空调系统应设置排烟系统,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建筑的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及疏散出口 6、建筑物内如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马廊、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 7、地下、半地下建筑内的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 8、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到1000㎡。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应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 9、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6-9米。 10、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 11、九层及九层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 12、高层建筑安全处口或疏散口必须设置两个安全出口。 13、建筑中的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建筑中相邻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 14、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距离:一级二级25米,环形通道22米。设有自动喷水系统的建筑疏散距离可增加25%。 15、楼梯间的首层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出口,当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16、太平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17、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的隔墙,应设防火墙。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靠外墙的部位,并应在外墙上开门。首层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的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50m的窗户。 室外消防栓系统 18、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门洞时,其净高和净宽不应小于4m;门垛之间的净宽不应小于3.5m。 19、建筑物内的管道井、电缆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的不燃烧体封隔,其井壁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2017--注册消防工程师-一级-技术实务重点知识-手中笔记-学习-复习知识必备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1.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 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3.大部分燃烧产生和发展需要4 个必要条件,即可燃 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 和链式反应自由基,燃烧条件可以进一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口诀:可助火势) 4.按照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 为着火和爆炸。 5.气体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6.液体燃烧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7. 固体燃烧方式有蒸发燃烧、表面燃烧、分解燃烧、 熏烟燃烧(阴燃)和动力燃烧(爆炸)。 (口诀:发表意见时发烟才有动力)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 1.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有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 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和雷击。 2.灭火的方法有冷却、隔离、窒息和化学抑制。 3.火灾分A、B、C、D、E、F 六类。A 类固体、B 类液体、C 类气体。 4.火灾按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 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记忆方法: 313,151) 特别重大火灾:死30 人,伤100 人,损1 亿。 重大火灾:死10 人至30 人,伤50 人至100 人,损5000 万至1 亿。 较大火灾:死3 人至10 人,伤10 人至50 人,损1000 万至5000 万。 一般火灾:死3 人,伤10 人,损1000 万。 5.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电气、吸烟、生活用火不慎、 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 (口诀:防(放)备吸烟的不玩雷电) 6.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热传递、热对流和热辐射 (太阳向地球表面热传递的过程)。(口诀:传对 幅) 7.烟气蔓延的途径:孔洞开口、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 闷顶内、外墙面。 (口诀:管缝内外开) 8.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 阶段(轰燃)和衰减阶段。 第三章爆炸基础知识 01.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即粉尘本身具有爆 炸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 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02.粉尘爆炸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连续性爆炸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因初始爆炸将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中形成更多的爆炸 性混合物而再次爆炸; (2)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一般在几十毫焦耳以上,而且热表面点燃较为困难; (3)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03.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的最小引爆能量越高;随 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极限范围扩大;有粉 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 炸的危险性。 04.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理化性质不同,其爆炸极限也不 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 其爆炸极限也不同。如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要比 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宽,下限会降低。 05.引燃混气的火源能量越大,可燃混气的爆炸极限范 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06.混气初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 加。值得注意的是,干燥的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 合气体,压力上升,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07.混气初温越高,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 险性越大。 08.可燃混气中加入惰性气体,会使爆炸极限范围变窄, 一般上限降低,下限变化比较复杂。当加入的惰性 气体超过一定量以后,任何比例的混气均不能发送 爆炸。 09.随着爆炸性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或液体蒸气浓度的 增加,爆炸产生的热量增多,压力增大。当混合 物中可燃物质的浓度增加到稍高于化学计量浓度 时,可燃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充分反应,所以 爆炸放出的热量最多,产生的压力最大。当混合 物中可燃物质浓度超过化学计量浓度时,爆炸放 出的热量和爆炸压力随可燃物质浓度的增加而降 低。 10、常见引起爆炸的点火源主要有机械火源、热火源、 电火源及化学火源,见表。 常见引发爆炸的点火源

2018消防技术实务及答案

2018消防《技术实务》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木制桌椅燃烧时,不会出现的燃烧形式是()。 A.分解燃烧 B.表面燃烧 C.熏烟燃烧 D.蒸发燃烧 答案:D 2、某电子计算机房,拟釆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下列气体灭火系统中,设计灭火浓度最低的是()。 A.氮气灭火系统 B.IG541灭火系统 C.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D.七氟丙烷灭火系统 答案:D 3、下列气体中,爆炸下限大于10%的是() A.一氧化碳 B.丙烷 C.乙 D.丙烯 答案:A 4、下列可燃液体中,火灾危险行为甲类 A.戊醇 B.乙二醇 C.异丙醇

D.氯乙醇 答案:C 5、下列储存物品仓库中,火文危险性为戊类 A.瓷制品仓库(制品可燃包装与制品 B.玻璃制品仓库(制品可燃包装与制品本 C.水泥刨花板制品仓库(制品无可燃包装) D.硅酸铝纤维制品仓库(制品无可燃包装) 答案:D 6、某厂房的房间墙采用金属夹芯板。根据现行国家50016),该金属夹芯板芯材的燃烧性能等级最低 A.A级 B.B1级 C.B2级 D.B3级 答案:A 7、某建筑高度为110m的35层住宅建筑,首层设有商业服务网点,该住宅建筑构件耐火极限设计方中,错误的是()。 A.居住部分与商业服务网点之同墙的耐火极限为2.00h B.居住部分与商业服务网点之间楼板的耐火极限为1.50h C.居住部分疏散走道两侧墙的耐火极限为1.00h D.居住部分分户墙的而火极限为2.00h 答案:B 8、下列汽车、修车库中设置2个汽车疏款出口的是() A.总建筑面枳3500m2,设14个车位的车修车库 B.总建筑面枳1500m2,停车位45个的汽车库 C.有双车汽车敘出口,总建面枳3000m2、停车位90个的地上汽车库

备考2018消防工程师知识点总结

备考2018消防工程师知识点总结 一、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二、建筑的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及疏散出口。 三、室外消防栓系统 四、室内消防栓系统 五、自动喷水系统 六、消防水泵 七、各机电专业的消防设计 八、火灾自动报警及消控室 九、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十、机械排风(防烟)系统 十一、其他 十二、防火分区 一、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一二类三四类。 2、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部位,应做防火保护层。 3、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长度和面积,一二级最大防火分区的长度250米。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4、对于地下房间、无窗房间或有固定窗扇的地上房间,以及超过20m且无自然排烟的疏散走道或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40m的疏散内走道,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5、1)建筑高度超过32米,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2)内走廊超过20米。并设有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设施。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3)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4)通风和空调系统应设置排烟系统应设机械排烟设施。 二、建筑的防火分区、防火间距及疏散出口 6、建筑物内如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马廊、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 7、地下、半地下建筑内的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分隔,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500㎡。 8、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增加到1000㎡。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应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 9、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6-9米。 10、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 11、九层及九层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