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科研机构发展对传统科研组织的启示教学提纲

新型科研机构发展对传统科研组织的启示教学提纲

新型科研机构发展对传统科研组织的启示教学提纲
新型科研机构发展对传统科研组织的启示教学提纲

新型科研机构发展对传统科研组织的启示

一、新型科研机构发展成效近年来,北京、深圳两地涌现出众多的新型科研机构,如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深圳市国创新能源研究院和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这些新型科研机构已经具备了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相媲美的特质,从科研水平、科研产出、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全国乃至世界公认的成绩。

出成果新型科研机构是原创成果的产出高地,其科研成果不仅在国内学术界得到承认,而且也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如: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近年来不断发表了一批国际一流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截止2016年7月累计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世界顶尖科学刊物上发表论文54篇,其中作为第一作者和主要贡献人的论文有34篇;同时,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探索研究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原创性科学突破,如关于NTCP与乙肝和丁肝病毒的研究被学术同行们推举为病毒分子学领域的里程碑。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2015年全院申请专利651件,位列广东省科研院所第一位。

育人才新型科研机构通过搭建灵活的人才培养体系,陪养出众多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发

展提供了支撑。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是中央“千人计划”基地,通过计划内招生、联合培养、设立“客座学生”等方式招收、培养研究生,打造出高水平研究和开发队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与深圳大学合作成立“深圳大学医学院华大基因研究院”、与华南理工大学成立“基因组科学创新班”、成立华大基因学院等,通过联合培养、对外培训、在线开放课堂等方式培养了一批跨组学科及产业人才。

创机制新型科研机构大胆地突破体制机制的“藩篱”,在运行机制、管理机制、用人机制、创新机制等方面实施有别于传统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模式和机制,在运行机制上,形成既不像企业又不像事业单位,既不像科研院所又不像高校的“四不像”;在管理制度上,采用合同制、匿薪制、动态考核、末位淘汰等企业化管理方式;在用人机制上,“不以年龄论资历,不以学位论英雄”,大胆任用具有创新胆识和创新能力的年轻人;在创新机制上,采用多种组建模式、合作模式、成果转化模式等,打开了科技体制改革的一片新天地。

带产业新型科研机构是带动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领头羊”,它们紧紧围绕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突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等实际需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开发,较快地实现从源头创新到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的快速转换。目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业务覆盖了全球55个国家,2016年产业化收入突破20亿

元。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成立以来累计孵化企业1508家,产值超过200亿元,培育了20家上市公司。促发展新型科研机构激活了存量科技资源,唤醒了传统科研力量的发展活力,像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等都建立了新型科研组织平台,将自身技术、人才优势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与市场需求的有效结合。而且,新型科研机构已然成为科技发展、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要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创新驱动发展,增强了区域内生动力。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拥有全球超材料领域86%以上的核心专利,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基因测序产出能力占全球50%左右,新型研发机构正逐步推动深圳向源头创新、引领式创新跃升。二、新型科研机构的共性特征北京、深圳两地的新型科研机构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治理结构科学化、科研管理自主化、产学研一体化、科技成果资本化、管理制度现代化、发展机制国际化等鲜明特征。

建立科学化的治理结构新型科研机构一般由政府部门、企业、高校、院所等多元主体共同出资建立,实行投管分离,从治理机制来看,一般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理事会是决策机构,负责机构的发展方向及重大决策。院、所长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战略能力及管理能力,严格执行理事会决议,负责机构的经营管理、核心人员聘用等。

例如,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理事会由北京市政府和国家8

个部委成员共同组成,共同管理北京生命所的筹建和运行工作,政府通过理事会将决策意图贯彻到机构发展中去,避免了直接干预。所长负责选聘副所长及各实验室主任,但不负责实验室管理,切实做到把握方向而不干涉科研。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建立了代表中科院、深圳市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学三方出资人的理事会,每年召开理事会议,讨论该院发展方向等重大事宜。

实行科研管理自主化在科研机构的项目实施中,按照国际惯例采用首席科学家负责的制度(PI制),由PI自主确定研究课题,自主选聘科研团队,自主安排科研经费使用。PI 必须具有优秀的科研背景,并且能够高效管理科研项目。这种赋予PI极大自主权的科研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激励了科学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PI可以对其所在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科研经费进行全权支配,并全权负责实验室项目的实施和进展,保证了实验室的高效性和科学性。同时,采用国际同行评议的方式对PI进行严格考核,续聘采用国际标准,参考10名同领域国际同行对每个研究室5年工作的全面评估意见。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同样也采用了PI制,并且聘用华裔美国人作为首席科学家。

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路径新型科研机构几乎无一例外的走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充分整合各种创新资源进行协同创新和开放式创新,打通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

再到商品化、规模化生产的创新链条,形成了一个“产学研政”合作共赢的创新生态系统。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以基因组学研究支撑基因检测服务这一商业科技服务,以商业科技服务支撑原创性科学发现和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以研养商、以商促研的良性循环之路,目前形成了“总公司研究院国家基因库3家产业化公司”的发展格局,个人基因组检测服务成为华大基因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内设18个协同创新中心,是按照行业由相关大学和企业组建,致力于产学研协同创新,通过试点“技术孵化”,形成四种别具特色的成果转化模式:“技术成果合作企业”模式、“技术成果创业团队”模式、技术成果中小微企业”模式和“技术成果龙头企业”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产学研结合的问题。

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基金、社会投资是确保市场化方向的核心引擎,新型科研机构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来引导技术创新的方向和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并以股权关系为纽带,利用基金的股权投资,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共同做强做大相关产业。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组织相关大学和企业按照行业组建了若干协同创新中心,并由中心成员共同出资设立各中心专属的协同创新基金,采取独特的“协同创新中心-基金二元耦合”体制,即协同创新基金遴选项目及领投,政府投资及资助自动跟进,实现了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市场配置资源,推动知识、技术、产品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则通过“研究院公司”模式,引进企业和社会资金孵化科研项目,成立了光启科学有限公司、深圳光启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光启智能光子技术有限公司等,同时通过资本运作,拥有3家分别在香港主板、深圳中小板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实施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目标一致的研发管理、绩效考核与成果分享的激励管理、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极大地提高科研创新效率。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在人员管理方面采取企业化全员合同制管理,虽然中科院为其提供了事业单位编制和人员经费,但这些编制并不落到具体人员上,人员经费也由先进院统筹使用。同时参考企业绩效管理模式,针对科研、工程、产业化和管理四类人员分别设计绩效考核指标,并建立末位淘汰制,每年约有5%-10%的员工面临减薪和淘汰。此外,该院还按企业“五险一金”的形式为员工缴纳社保。而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则是实施项目转化前签署收益分配协议的再激励机制,由理事会批准技术转移的收益由团队、基金和协同院按照50%、35%、15%的比例分配,提高了科技成果科研团队的收益水平,最大限度地激发了科研团队的积极性。

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无论是在发展的任何阶段,新型科研机构都始终着力于通过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来构建开放性的科研体系。在组建阶段,通过引进国际前沿领军人才和

创新创业团队,为新型科研机构引入“灵魂”;在发展阶段,实施国际化人才招聘策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丰富新型科研机构的“血肉”。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领军人王晓东,是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从26 个候选者中选出,还带动了一批实验室主任等归国。

深圳市国创新能源研究院的主要创办人茆胜博士是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终身研究员,是深圳“孔雀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重点引进人才。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则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深圳5个具备独立招生资格的博士后工作站之一),组建了一支国际化、多元化的技术研发核心力量,面向全球招聘包括非华语研究人员在内的博士后人才。三、对传统科研组织的启示新型科研机构凭借灵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了快速发展,其在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人才等方面所展现出的勃勃生机与活力,为传统科研机构创新发展带来了重要示范作用。在国家逐步推动事业单位去行政化的背景下,新型科研机构也为传统科研组织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选择,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启示一:传统科研组织可以“节外生枝”有些大型传统科研组织由于成立年代久远,组织机构庞大和人事关系复杂,很难在短时间内构建起全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但是,这些大型科研组织一般实力雄厚,可以通过自建或与其他单位共建

新型科研机构的方式,在新成立的科研机构内部按照全新的体制机制运行,实现“节外生枝”,逐步带动原来的传统科研组织进行改革和创新。

启示二:传统科研组织可以进行“内部优化”小型传统科研组织借鉴新型科研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发展模式,结合自身实际,在人才管理制度、产学研发展路径、成果资本化模式等方面,进行内部优化。公益性科研组织主要在人才引进、聘用、评价和激励方面,以谋求全球化发展的国际视野,探索引进高层次外籍人才担任理事、院所长等职务,面向全球招聘外籍科研人才;人员编制和经费由单位统一管理,不按人头划分,实行企业化的人才聘用、考核激励及流动方式;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完善原有职称评价方式,实行人才分类评价,注重人才能力、实绩和贡献。

技术开发型科研组织,可积极参与产业技术联盟或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时建立起对技术研发和市场经营活动进行分类管理、分类考核制度,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或整体上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启示三:传统科研组织可以进行“内部改革”小型传统科研组织还可以借鉴新型科研机构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

机制,改变原有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架构,进行“彻底性”的内部改革。在顶层管理架构方面,建立理事会决策的新型组织

结构,制定理事会章程,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科研运行方面,建立首席科学家负责的新型科研组织模式,实行完全自主化的科研管理,并逐步实现绩效工资分配等其他方面的自主权。作者简介:

传播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传播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2015年春季学期 主讲:戴佳 Email: jiadaiut@https://www.doczj.com/doc/9f1844485.html, 开放时间:周二下午2:20-4:55,六教6A215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传播研究方法的入门课,重点介绍基础的传播研究方法(包括定量与定性的方法)的概念,研究假设、研究设计,以及研究数据搜集、分析及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学方式: 讲授+案例教学 教材: 《传播研究方法》(美)琼恩·基顿著,邓建国,张国良等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 教参: 1.周翔著,《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重庆大学出版社 2.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 3.约翰·雷纳德著,李本乾等译, 《传播研究方法导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安德斯·汉森等著,崔保国,金兼斌,童菲译,《大众传播研究方法》,新华出版社 5.费雷德里克·威廉姆斯著,《传播统计法-定量研究操作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6.威廉·劳伦斯·纽曼著,郝大海译,《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人民大学出版 社 7.Lindlof, T. R., & Taylor, B. C. (2002). Qualitativ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Thousand Oaks: Sage. 8.Frey, L. R., Botan, C. H., & Kreps, G. L. (2000). Investigating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 methods.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9.Booth, W., Colomb, G., & Williams, J.(2008). The craft of research.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0.Williams, F., & Monge, P. (2000). Reasoning with statistics: How to read quantitative research (5th ed.). New York: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 11.Rubin, R.B., Rubin, A.M., & Piele, L.J. (1999). Communication research: Strategies and sources. Belmont, CA: Wadsworth. 备注:相关读物(如期刊论文,案例资料等)通过email 等形式课前布置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研究方法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16 学时 学分:1学分 考核方式:考查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开课学期:第3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 《纲要》从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标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决心彻底扭转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为己任,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明示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对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特性和内容,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类型和步骤,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及案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使学生能够掌握如何进行教育研究并在实践中运用。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对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特性和内容,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类型和步骤,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基本研究方法等进行阐述,使学生能够掌握如何进行教育研究并在实践中运用。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 1.教学方法:讲授及案例法 2.课程考核方法:考查 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五、大纲正文 概述(4学时) 【目的要求】 1.使学生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教学重点】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的意义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教学内容】 1.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2)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3)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 4)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2.高中新课标阐述 第一讲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特性和内容(4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科学研究活动的一般规范和原则 2.掌握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特性和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科学研究活动的一般规范和原则 2.掌握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特性和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1.科学研究的特性 2.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特性 3.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内容 第二讲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类型和基本步骤(4学时) 【目的要求】 1.区别生物学教育研究的主要类型 2.掌握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 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学专业主干课,它从教育过程出发,研究教育研究的设计和方法的学科课程。学习该课程能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以及其研究方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帮助他们在教育研究工作中正确应用各种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使他们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做到:1、了解学校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2、掌握学校教育的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研究技能和能力。3、能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和学术论文的撰写。本课程的前继课程是教育学原理、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系统科学等。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与这些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一要明确这些相关课程是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和前提,二要保持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独立性和完整性,避免容的简单重复。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正确认识该课程的性质、任务,全面了解该课程的体系和结构; 2、牢固掌握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 3、把握学校教育研究过程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 4、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进行课题论证及撰写文章 三、教学容及要求 第1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2课时) 1、容提要主要讲述研究与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与教育研究方法论;中小学教育研究的类型。 2、教育目的通过本章教学梳理教育研究概念及教育研究的类型,促进学生掌握教育研究的方法及方法论,为后续各章提供认识上的前提。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育研究概念 难点教育研究方法论 第2章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考察(2课时) 1、容提要专门介绍教育研究方法经历的四大阶段:注重思辨;强化实证;定性研究的兴盛;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融合。 2、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教育研究发展经历的4个不同阶段,并对

参与式教学的含义与特点

参与式教学的涵义与特点 一、文献综述 我们组共查阅文献13篇,主要内容分为5方面,分别是参与式教学的内涵、参与式教学的特点、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教学课堂运用参与式教学要注意的问题、参与式教学的局限性与改进建议。提到参与式教学涵义的有8篇,参与式教学特点的有5篇,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意义的有2篇,教学课堂运用参与式教学要注意问题的有2篇,参与式教学的局限性与改进建议的有1篇。 二、文献观点 (一) 参与式教学的涵义 朱新燕在“参与式教学方法初探”(教育教学研究,2009年第22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和学生都置于主体地位上,让师生双主体在教与学之间相互参与、相互激励、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相互统一,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主体的作用,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 李俊在“参与式教学: 透视与反省”(教育科学研究,2005年第12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它首先是一种体现民主、平等、参与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任何教育理念都必须以教学方法为载体表现为某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所以, 具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式教学行为应该是渗透着“参与式”理念的、没有固

定模式的教学行为, 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现有条件下智慧地即席创造, 而不是机械地按照某种模式运作。 许光驰,宋奇慧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及效益评价”(职教通讯,2013年第18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主体的实际需要和愿望,以学习者为内核和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自觉性、能动性和选择性为特征的有效学习。 牛东亚在“参与式教学的反思策略”(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在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中,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活动为学习载体,培养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发展教师探索、反思、求精的专业素质。 蔺永诚,刘箴在“参与式教学方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12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学生作为教学中平等的一员,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教师共同推进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袁美荣在“参与式教学在高校《概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4月第26卷第2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它重视全员参与,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从中锻炼能力和发展个性,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弘扬,重视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营造起和谐、协调、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师生协调、合作、交流、互动,产生教学共振,

《教育研究导论》教学大纲

《教育研究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3047229 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Research 学分:3 学时:54 授课对象:教育学院教育系三年级本科生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始终坚持严格的科学的研究态度,以“研究”的序列逻辑而不是以“方法”的逻辑展开。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着力于培养本科生“做”研究的实践取向,要求学习过程与研究过程同步进行,强调“即学即练,即练即成”。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教育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 二、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 1.课堂教学:48 学时 2.课堂讨论:2次 3.教育(或教学)实践:2次 4.课外辅导、答疑:2 次 5.课外阅读:各章提供的拓展阅读内容 6.课外作业:6 次 7.其他教学环节:6学时(研究实践) 三、教学手段及教法建议 1.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2.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

3.指导学生即学即练 四、考核方式 1.平时考核: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包括:平时作业、课堂发言和研究报告 2.期末考试: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50%,包括:闭卷考试 五、各章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课时安排 第一章引论 [教学要求] 1.对待教育研究树立起严格的科学的态度和精神。 2.理解教育研究范式的演变过程。 3.明确完整的研究过程序列是什么样的。 [课程内容] 第一节教育需要也能够以严格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 一、科学是什么 二、教育是什么 第二节教育研究之源流 一、方法是什么 二、研究是什么 三、教育研究范式的演进 第三节研究过程的序列 一、起始过程 二、形成过程

三、分析-结论过程 [课时安排]3学时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选择与确定 [教学要求] 1.理解和掌握问题的来源和类型以及问题课题化内涵和路径。 2. 理解课题选择的实质性原则。 3. 掌握文献选择的基本方法。 [课程内容] 第一节研究的问题及其课题化 一、问题的来源和类型 二、研究问题的课题化 三、教育研究课题化与教育的实践性质 第二节课题选择的基本要求 一、提出研究问题 二、拟定一个明确的研究题目 三、研究的伦理考虑 第三节文献检索与选题 一、文献检索的价值与作用 二、研读文献的基本思路 三、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 四、完成文献综述报告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心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4、了解观察的类型、结构和特点,掌握观察的技术与方法; 5、了解访谈的类型、特点和程序,掌握访谈的基本技巧; 6、了解和掌握问卷法的特点和类型以及问卷法的设计; 7、了解和掌握测验法的特点、类型以及心理测验的编制和使用; 8、了解其他的研究方法;研究论文的撰写。 难点: 1、掌握心理科学研究中的基本变量及控制技术; 2、掌握心理学科研中选题的方法; 3、问卷法的设计; 4、研究论文的撰写。 ●本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4学时,讲授4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中涉及的伦理问题【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第一节心理学的性质 一、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 二、心理学是具有不同分析单位的学科 三、心理学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 第二节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一、一般人的探索方法 二、科学研究的特征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 一、以人为被试的研究 二、以动物为被试的研究 ●实践内容(实验、见习、观摩) ●作业

第二章选题与取样 (6学时,讲授6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选题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心理学文献的查阅,心理学研究的取样。 【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课题来源,选题要遵循的原则和标准,心理学文献的查阅,心理学研究的取样 第一节选题 一、研究课题的来源 二、选题的原则 第二节查阅文献 一、查阅文献的意义 二、文献的来源 三、查阅文献的方法 第三节取样 一、取样与选题的关系 二、取样的类型 ●实践内容(实验、见习、观摩) ●作业 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如何查阅文献,写出自己的思路。 第三章假设与解释 (4学时,讲授4学时) 【知识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范型,理论与假设,解释 【重难点提示】心理学研究的范型,理论与假设,解释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范型

《教育研究方法》讲义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研究方法》讲义 教育科研方法教学大纲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一、教育研究方法的性质(一)教育研究方法的概念(二)教育研究方法的结构关于教育研究方法的结构,人们已有较多的研究,研究中出现的见解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程序工具说;二是纵横说;三是层次说;二、中小幼教育研究的特点(一)教育研究应具备的一般研究的特征(二)教育研究应具备的区别于一般研究的特点(三)中小幼教育研究的特殊性三、教育研究的意义第一,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第二,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 第三,教育研究是形成和发展教育理论的基本途径。 第四,教育研究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第五,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教育研究的类型(一)从研究目的、功能看(二)从教育研究的时序看(三)从研究对象的范围看(四)从使用的基本研究方法看五、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教育研究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它因时因地而异。 不过,我们可以从复杂的教育研究过程中概括出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般而言,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1 / 12

(一)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二)教育研究的设计(三)收集资料(四)分析处理资料(五)研究成果的表述第二章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与其他科学研究过程一样,教育研究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确定研究问题(或者说课题)。 确定研究问题,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者选择一个有待于解决、验证或回答的问题,并将之加以明确化和具体化。 一、确定研究问题的意义研究问题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教育研究始于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确定问题是教育研究的起点。 第二,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决定教育研究的水平。 第三,教育研究问题的确定反映研究者的研究能力。 二、确定研究问题的原则如何确定教育研究的问题呢?这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价值性即研究问题要有价值,这包括三个方面: 理论价值;应用价值;综合价值。 (二)科学性研究问题要有科学性,指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的,选题的根据要充分、合理,有科学上的现实性。 (三)创新性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灵魂。 它是指选择的研究问题要有独创性和突破性,即能够发现出现有的研究中尚未发现的东西。 (四)可行性可行性是指问题有被解决的可行性,即研究

(完整版)《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实践教学大纲 (含研究性学习) 课程代码: 学时数:70 理论环节学时数:50 实践环节学时数:22 学分:4 适用专业: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美术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用科学的方法去探讨教育领域内的各种关系、现象并揭示其规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应用性学科,是一门为解决教育问题、探索教育未知、创建教育理论提供基本思路与方法的工具性学科。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掌握适合小学教育实际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好科学研究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下称PBL)是一门试验性课程。以科学的方法去带领学生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自我生活中自主发现选择研究课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体验的一门学科。 《PBL》是专业基础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好科学研究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教育研究方法部分) 1、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过程与基本原则 2、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术语、概念和观念 3、掌握小学教育研究中的基本方法 4、理解教材中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5、能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别人的研究成果 6、能从教育实践中选择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7、能独立设计并完成一项简单的实证性研究 8、能按规范格式独立撰写实证性研究报告 9、初步形成研究意识和方法意识,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部分) 1、了解PBL的意义、过程与基本原则 2、理解PBL的主要术语、概念和观念 3、掌握小学教育PBL的基本方法 4、理解PBL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232004 (二)课程英文名称:Theories and Methods of Social Investigation (三)开课对象:公共管理专科 (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本课程是公共管理类专科一体化教学阶段的必修课。本课程介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在具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掌握信息管理一般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以提高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适应能力。 (五)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社会调查的技巧,能独立开展社会调查工作,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六)教学内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理论和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为社会调查研究确定了指导思想和方向;操作部分为社会调查研究提供了具体方法与技巧。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36 学时 分数: 2 学分 (八)教学方式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有关知识,讲解社会调查研究和方法技巧的重要性。结合实例,讲解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

法与技巧。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建议组织或模拟一次社会调查活动。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概念、作用、类型和题材以及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1、掌握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 2、理解抽样调查和普遍调查的区别。 3、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调查的概念 一、现有的认识 二、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 第二节社会调查的作用 第三节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一、社会调查的分类 二、社会调查的题材 第四节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一、普遍调查概念与方式 二、普遍调查的特点 三、抽样调查的概念 四、抽样调查的优点 第五节传统社会调查与现代社会调查 一、社会调查发展简介 二、“传统的”和“现代的”社会调查 第六节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考核要求: 1、社会调查的概念 1.1现有的认识(了解) 1.2社会调查的定义和特征(掌握) 2、社会调查的作用(理解) 3、社会调查的类型和题材 3.1社会调查的分类(掌握) 3.2社会调查的题材(掌握) 4、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 4.1普遍调查概念与方式(了解) 4.2普遍调查的特点(了解)

教育研究方法之名词解释

中学物理课程:是根据物理教学的性质,内容,特点,方法,学生的认识规律,社会和学生发展需求,以及教学设备和教学而设计的。 1.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于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等内容。 2.思维: 是人脑将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上升为理想性认识的过程 3.分析:是在头脑中把某一事物的整体分解成部分,从而把个别的方面与特点分析出来加以认识的过程。 4.抽象: 是在头脑中将事物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区别开来,把有关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抽出来。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活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且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5.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活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且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6.科学推理:是根据一个或一些已知的事实活结论,推出另一个新的结论的思维形式。1归纳推理,由个别结论—规律方法2演绎推理由一般—个别 3 类比推理个别—个别 7.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学生在物理教师创设的物理学习情景中,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各种途径认识物理客体,采用多种方式掌握物理基础只是与技能,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以实现科学素养全面发展过程。 8.教学: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核心是促进学生发展。 10,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建立的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框架结构和活动程序。 11,讲授法:是教师主要用语言,辅以演示,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思维,发张能力的方法。 12,讨论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促使学生获得只是、发展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 13,谈话法:是介于讲授法和讨论法之间,是教师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 14,实验法:把观察、实验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法与物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15,概念转变:即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学习,实现对原有的错误认识的纠正会对原有低层次认识的发展。 16,同化: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基本一致,学生将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始原有知识结构得到丰富和发展。 17,顺应:新知识和原有的认知结构相矛盾,学生进行艰苦的比较、辨别、承认新知识的合理性,改变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 18,图示策略:将头脑的思维状态或思维过程用直观的图表达出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情系解决问题思路的教学策略。 19,物理教学资源:指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用与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利用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20,物理教学资源,特点多样性,独特性:物理教学资源因地域;文化、学校以及师生各自的差异而各具特色。价值潜在性。

《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编写人:张平编写时间:2005年10月30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管理研究方法 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 课程号:40133820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 32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管理学和自然科学一样,有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本课程在介绍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管理研究的设计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研究论文的撰写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即学习观察和思考现实问题的现象,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程作为管理学本科生专业学习的最后一门课程,主要为毕业论文阶段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做好毕业论文研究奠定基础, 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应用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专业研究方法,作为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结合的桥梁,使学生具备应用理论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为重点、难点) *第一章导论(2学时) 第一节管理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分类 二、研究的过程 第二节学习研究方法的意义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6学时)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一、问题的发现 二、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变量 二、假设 三、案例 *第三章文献查阅与文献研究(6学时)第一节文献的收集 一、信息收集的方法 二、信息的总结 三、信息的选择和利用 第二节文献研究 一、归纳方法 二、文献综述 *第四章定量研究(6学时) 第一节研究的设计 第二节实验研究 第三节准实验研究 第四节准实验研究 第五章调查研究(6学时) 第一节调查设计 一、纵向设计 二、横向设计 第二节问卷调查 一、问卷格式 二、问卷题目 三、问卷发放方法

现代史史料学和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现代史史料学和研究方 法教学大纲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现代史史料学和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2005年2月—6月) 类别:研究生选修课(编号:02112190)教师:牛大勇 时间:星期四第3、4节(10:10—12:00 .)学分:2 教室:三教104 一、教学目标 本课是研究生的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对中国现代史史料学的训练,熟悉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现代史史料的各种类型和利用价值,掌握围绕研究专题来搜集、考证和分析各类史料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还将介绍和研讨一些可资借鉴的研究方法,包括着名史学家各有特色的研究方法、跨学科和利用网络、数据库资源的研究方法。以此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和撰写专题论文做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今后可以更好地从事研究工作和各种相关的工作。 二、教学方法 上述目标显然不能靠单纯的“讲课”和“听课”来完成,而必须把课堂讲授和教学实习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师将详细讲解中国现代史史料的基本分类和各类史料的价值,介绍搜寻、阅读和考订这些史料的基本方法,包括跨学科和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来搜集、研究史料的方法,并介绍一些典型的专题资料。学生通过听讲、讨论和教学实习,选择一些具体的研究课题,自己“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总结出搜集、鉴别和运用史料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因此,尽可能带领学生到一些档案馆、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站上参观,组织专题讨论,撰写各项作业。学生只有动手动脚,到处去“挖掘”历史资料,才能够真正掌握搜集资料和和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才可以更好地从事创造性的教学研究和各种相关的实际工作。关在教室里“讲课”,是培养不出这种本领的。 本课程的内容需要北京大学中国现代史研究生经过一学期的时间,结合课堂讲授,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资料搜集,讨论、作业和实习才能完成。本次课程将有重点地介绍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研究动态和重要史料的情况,指导学生选读各种典型的原始史料(即所谓“一手资料”)和研究论着(即所谓“二手资料”)。将适当地布置学生撰写若干作业,并进行课堂讨论。

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英文名称:Social Survey and Research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 总学时:64,理论学时:64,实验(实践)学时:0 适用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社会调查研究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广泛应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传播学、人口学、文秘专业等社会科学,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级政府的政策研究、计划统计、民政、计划生育、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实际工作部门的工作中。 《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教学任务与目标是: (1)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充分认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和其他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术; (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事实,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通过理论教学、研究实践使学生树立起一种科学的理念--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科学的 探究活动,科学性是其必须遵循的最高原则,科学精神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立命之本。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 (6学时) 1、 社会调查的概念与特征 2、 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的关系 3、 社会调查的作用 4、 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社会调查类型 5、 社会调查的基本题材 6、 普遍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7、 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8、 传统调查与现代调查的差别 9、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章重点: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章难点: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早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选择调查课题 (6学时) 1、 调查课题的类型 2、 选题对社会调查所具有的意义 3、 选题的标准及其相互联系 4、 选题的几种主要方式及具体做法 5、 课题明确化的含义及其在调查中的地位 6、 文献查阅与选题 本章重点:选题的标准 本章难点:如何在实际中选择恰当的调查题目;课题的明确化。 本章教学要求: 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本章的内容进行选题。 第三章调查设计 (4学时) 1、 不同调查目的的调查设计概念 2、 分析单位的概念、主要类型、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3、 横向调查与纵向调查的概念、特点及比较 4、 调查具体方案的设计中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本章重点:掌握几种分析单位和两种经常犯的错误:层次谬误和 简化论 本章难点:层次谬误和简化论的辨别 本章教学要求:学会在实践中防止两种错误。 第四章抽样 (6学时) 1、 抽样的概念及基本术语 3、各章 节主要 知识点 与教学 要求:

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专科教育管理专业或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的要求 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教育科研意识,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初步具备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要求 1. 以科学教育观为指导,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认真完成作业,逐步掌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操作技能和形成教育科研的能力。(具体详细内容见各章的教学要求) 2. 教育科研方法是一门方法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主动参加教育科研实践,并在教育科研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内容,结合工作,进行教育科研的选题、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实际操作,提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的能力。 3. 要求学生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高度,认识学习教育科研方法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作为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开展教育科研”的意识,逐步树立科研治校的思想,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4. 课程内容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同时根据学生在职的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知识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部分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初步方案 、本课程学分为5分、课内学时数为90 学时。

二、教材 1. 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采用一体式。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体和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根据远程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电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文字教材包括课程的专业系统知识内容、小结内容、作业内容、学习目标和标注配有录音带教材的说明符号。文字教材中,对概念的叙述要直观 无误、阐述清楚,对各章节内容的学习目标要提出明确要求,要适合成人业余学习为主的特点,便于自学。 2. 录音带教材

《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教学论》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交往说 2. 分科课程 3. 课程编制 4. 教学组织形式 5. 班级授课制 6. 教学认识方式 7. 教学论 8. 复式教学 9. 师生双主体说 10. 认识实践说 11. 泰勒原理 二、填空题 1. 西方目前主要的课程模式有、、。 2. 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有、、、、。 3. 文纳特卡制的创始人是。 4. 程序教学模式是提出的。 5.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国(人)提出的。 6. 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包括与两层含义。 7. 范例教学的基本原则是、、。 8. 杜威的思维五步法是、、、、。 9. 赞科夫实验教学论的主要原则有、、、、。 10. 韦尼格教学计划的三个层次是、、。 三、简答题 1. 如何评价概念获得的教学模式 2. 凯勒教学系统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3. 如何评价贝尔——兰卡斯特制 4. 文纳特卡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5. 对话教学对传统教学提出的挑战有哪些 6. 凯勒的个人化教学系统的特征是什么 7. 简述教学认识特殊说的优缺点 8. 简述泰勒基本原理的主要内容 9. 简述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10. 简述潜在课程与显在课程的关系 11. 简述罗杰斯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四、论述题 1. 教学交往的特殊表现有哪些 2. 简述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3. 试述教学认识方式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4. 试述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之间的关系 5. 试述批判教学论的特征以及对教学实践的意义 6. 试述教学过程论的新发展理论及其实质与表现 7. 试述教学模式新发展理论的哲学基础 《教学论》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交往说:是师生间知、情、行、意相互作用的过程,认为教学活动中没有师生共享的教学经验及成果,就没有交往,就称不上教学活动。 2. 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3. 课程编制: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阶段。 4.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5. 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就是由一定数量、年龄、文化程度的学生组成教学班,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教学时间表,对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6. 教学认识方式:教学认识方式,是指教学论研究主体在思考教学问题时的思路与策略。它是教学论研究者在思考教学问题时创造或选择的,规范了研究的基本思路,提供了研究的策略。 7. 教学论:教学论,是从动态的教学整体出发,综合研究教学活动和教学关系,探索教学最一般规律的一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传播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165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讲课学时:21实验(上机)学时:11 学分:2 适用对象:传播学(专业名称) 先修课程:无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传播学学生专业必修课。课程主要围绕新闻传播学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系列方法,系统介绍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技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观察、分析、理解当代社会传播中的现实问题,提高其综合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具体目标如下:?让学生了解社会(传播)研究的基本思维; ?使学生掌握社会(传播)研究的一般方法; ?为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方法课程打下基础; 追求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普及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理及一般步骤、研究问题选取、研究方案设计、概念测量与操作化、抽样原理与方法、问卷调查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方法、非介入性研究方法、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达等传播学研究中一些常用而成熟的方法。课程重点对问卷设计、调查执行、资料

搜集和录入、资料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内容进行讲解,并要求每位学生全程参与实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如何利用不同方法进行传播学研究。 本课程将采用老师专题主讲、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学生专题研讨和课外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提升学生设计和实施社会调查项目以及通过科学的社会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教育学311真题教育研究方法必选题总结

教育学311真题教育研究方法必选题总结 2008年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等。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1)写出该研究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的名称。 (2)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 (3)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 (4)试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答案要点: (1)这项研究的抽样方法是整群抽样(或整群随机抽样)。(4分) (2)这项实验的研究假设是:“革新应用题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 的形成”。(4分) (3)名称:单组前后测设计(4分) 格式:Ol X O2 或 YI x Y2 (4分) (4)从实验设计来看,仅以一个班进行实验,不设对比班,只从一个班实验前后测试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会使实验结果的说服力不够。(4分) 可以采用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对该实验设计进行改造。(4分) 改进方案描述:(6分) 示例一: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实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用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二: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实验结束后,对这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两班测试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大纲2.1--教学大纲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必修课。它是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的、创新型专业人才服务的。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讲述怎样科学地认识社会现象、解释社会现状、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目前社会变化迅速,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要掌握社会发展的脉搏、了解社会的需求,就要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现代社会调查已经成为了新闻、商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所使用的工具,调查方法已成为人们了解社会现实、做出科学决策所必不可少的、可靠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将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与实际操作过程紧密结合,运用大量实例,通俗明了地介绍了各种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从选择调查题目开始,直到完成调查报告为止的整个社会调查过程。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前续课程为社会统计学原理、高等数学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首先,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不仅理论性强,而且具有可操作性,因而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理论学习,而且对各种调查方法还应深刻领会与积极实践。实践是掌握调查方法的最好学习形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述了大量与时下社会事实密切相关的社会调查实例,并安排了一些调查活动,同时还让同学模拟调查,自定调查课题,自己设计调查问卷等。 其次,要掌握本课程教材的体系结构,使学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树型知识结构图,并且明确各个知识点在其中的位置,以利于形成清晰的认知结构,利于知识记忆与提取。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应用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对中国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运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要能做准确的介绍与把握; 3、增加案例实践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 4、日常教学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建议布置作业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形式为主。

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1、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教学组织形式是联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纽带与方式,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日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主客观条件来组织安排教学活动的方式。 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是教学活动的根本特征之一。 教学组织形式变革是当代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核心内容。当代教学改革实际上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改进与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的合一。 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具有其个性化特点,它是将不同教学组织形式间相互区分开来的根本要素,任何教学组织形式的展开都要考虑三个重要因素: (1)时间(时间分配) 师生之间教与学的时间分配,如教学活动之间是相继还是同步,是轮流活动还是交替活动。如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是:教师同时向四五十名学生施教;复式教学是教师交替对不同年级学生施教等。

(2)空间(空间结构) 师生在同一教学空间——教室中的搭配方式或空间结构,如学生之间结成小组,所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中占据一个“马蹄空间”;课堂教学是每个学生在教师中占据一定的“秧田”空间。教学活动的实施空间是现场还是在课堂也是不同教学组织形式间出现差异的一个节点。 (3)人员(师生组织) 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人员,即师生间在教室中结成的教师组织与学生组织,如分层教学与小队教学,学生被按照学习水平差异与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的小组,教师针对不同小组分别施教等。 2、教学组织形式的三个微观组成单元是什么? 教学组织形式的三个微观组成单元 1、“班”(组)常常被视为教学的基本人员组成单位,班内包括小组和个人等,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既可以在固定的一个班内开展教学活动,也可以在变动的班内(如走读)开展教学活动。 2、“课”它是教学活动的具体构成形态,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构成单元,“课”是师生共同栖身其中的教学活动时空。

“管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管理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ology 管理学研究方法学) (2008年3月) 共4篇18章 序论: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第1章管理学研究方法导论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ology: An Overview 第1节什么是管理学研究方法 第2节管理学研究方法的体系和内容 第3节具体研究过程中的研究方法 第4节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目的和任务 第5节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学习 第一篇制定研究计划Research Design and Planning 明确研究问题、目标、途径、方法,规划研究资源、条件、过程,对整体研究活动和过程做出科学计划和安排或做好研究设计,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 第2章问题的提出Problems and Issues Arousing in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Theory 第1节科学问题的特征 第2节研究问题的来源 第3节质疑、需求和愿望 第4节问题的沉淀和筛选 第5节研究目标和预期研究结果 第3章研究问题的界定Problems Refining and Definition in Management Research 第1节问题的初步调研 第2节研究对象和分析单位 第3节研究内容、范围与边界 第4节变量的测量与分析 第5节提出研究假设Developing and Formulating Hypothesis 第6节抽样方法与抽样方案 第4章研究规划Research Preparation, Resource and its Planning 第1节研究内容、规模与方法 第2节研究条件 第3节研究基础 第4节研究资源 #第5章设计研究方案 第1节研究方案的性质和特点 第2节研究方案的类型 第3节研究方案的结构及设计 第4节研究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 第5节研究方案的评估标准 第二篇收集研究资料Data Collecting and Preparation 按确定好的研究计划、研究设想和实施方案,运用确定好的步骤、手段和方法,收集、 核实、整理研究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