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读后感与观后感的要点

写读后感与观后感的要点

写读后感与观后感的要点
写读后感与观后感的要点

写读后感和观后感的要点

阅读或观看作品,找出其中最感动或最启发自己的内容

写读后感、观后感之前,我们要仔细阅读或观看作品,理解作品写了或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或表达了什么感情,然后从中挑选出最感动自己或最启发自己的内容,作为写作读后感的材料。如看了纪录片《周恩来》,我们了解了周总理为中国人民立下的不朽功勋,内心充满着感动和敬仰。在写观后感前,我们还要想一想,周总理的哪件事最让我感动并感到有话可说?是他少年时期就有拯救祖国的理想?还是弥留之际仍关注着台湾回归祖国统一?是遵义会议上拥护毛主席的领导?还是十年动乱期间保护老同志并苦苦支撑国民经济的运转?......我们要经过一番思考比较,找出周总理最使自己敬佩或感动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作为写作读后感的材料。

起个凝练醒目的题目

题目可以提示读后感、观后感的内容,如看了《周恩来》写观后感,用《〈周恩来〉观后感》、《看〈周恩来有感》做题目。题目也可以提示读后或观后的感想,如同样是写《周恩来》观后感,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人民心中的丰碑》做题目。

开头扣紧题目,为下文做好铺垫

读后感、观后感的开头可以形式多样,但要注意扣紧题目,并为下文叙述作品内容和发表感想做好铺垫。如写“《周恩来》观后感”,这样开头:“看大型纪录片《周恩来》,我几次流下感动的泪水。”如:“‘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这是我看了大型纪录片《周恩来》的深切感受。”再如:“看了《周恩来》,我的眼前时常浮现出他老人家最后一次在国庆记者招待会上发言的情景。”三个开头迥然不同,但都说明白了要写的是影片《周恩来》的观后感,并为下文介绍周总理的感人事迹和写感想做好了铺垫。

结合作品中的材料谈感想

读后感、观后感的“感”来自于阅读或观看的作品中最感动自己或最启发自己的材料,必须结合这些材料谈感想。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发表感想要入情入理。如写“《周恩来》观后感”,先简略叙述周总理在得知邢台发生地震的消息后,不顾余震的危险立即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慰问受伤群众的事迹,再这样谈感想:“周总理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不知疲倦地工作。他心里想的只有人民,他是人民的好总理。”感想由事迹而来,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结尾要说出作品的教育或启发意义

读后感观后感的结尾也可以形式多样:抒发感情,总结感想,谈谈体会,发出倡议等都可以。但不管怎样结尾,都应该说出作品的教育、启发意义:如写《周恩来》观后感这样结尾:“周恩来总理——一个把自己一生无私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人。他的伟大精神将激励亿万中国人民为祖国繁荣富强努力拼搏。”另如:“‘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周总理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再如“人应该为谁活着?人应该怎么活着?看了《周恩来》,我在沉思......”几个结尾都高度赞扬了周总理的伟大精神以及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说出了作品的教育意义。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伯父带他下火车时,指着一片繁华的市区说:“没事不要到这里来玩,这里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没处说理啊!”周恩来奇怪地问:“这是为什么?”伯父沉重地说:“中华不振啊!”

周恩来一直想着伯父的话,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的这块地方,中国人却不能去?他偏要进去看个究竟。

一个星期天,他约了一个好朋友,一起到租界地去了。

这里确实与其他地方不同,楼房样子奇特。街上的行人中,中国人很少。忽然,从前面传来喧嚷声,他俩跑过去看。在巡警局门前,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向两个穿黑制服的中国巡警哭诉,旁边还站着两个趾高气扬的洋人。他俩听了一阵就明白了,这位妇女的丈夫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不但不扣住洋人,还说中国人妨碍了交通。周围的中国人都忿忿不平,心怀正义感的周恩来拉着同学上前质问巡警:“为什么不制裁洋人?”巡警气势汹汹地说:“小孩子懂什么?这是治外法权的规定!”说完走进巡警局,砰的一声把门死死关上。

从租界地回来,周恩来心情很沉重,他常常站在窗前向租界地方向远远地望着,沉思着。

一次,校长来给大家上课,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有的说:“为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父母而读书。”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当问到周恩来的时候,他清晰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震惊了,他没料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有这样大的志气。

周恩来在沈阳读小学的三年中,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被送到省里,作为小学生的模范作文,还被编进两本书里。

15岁那年,周恩来以优异成绩考进天津南开中学。那时,伯父的生活也很困难,他就利用节假日,给学校抄写材料,挣一点钱来做饭费。生活虽清苦,但他的学习愿望却很强烈。他在课上认真听讲,课外阅读大量书籍,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他的考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全校师生都很敬重他,说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校为了奖励他,宣布免去他的学杂费。他成为南开中学唯一的一个免费生。

周恩来在青少年时期,为中华之崛起努力读书。以后,也是为了这个目标,他忘我地工作,无私地奉献了毕生精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写读后感和观后感

致远小学生作文专项辅导一 如何写读后感和观后感 一、如何写读后感! 1什么是读后感?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2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你有感想的重要原文内容要重点复述,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3、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范文欣赏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木偶奇遇记》。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皮诺曹的木偶。可是他经不起诱惑,调皮,逃学,不爱学习,撒谎,结交坏朋友的木偶。他居然还相信坏蛋猫和狐狸的谎言,在蟋蟀和小仙女的帮助下。皮诺曹痛改前非,终于变成一个懂事,诚实,勇敢,聪明伶俐的真正男孩。 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也要改掉一些坏毛病,在新的学期能够更上一层楼。在学习方面: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懒惰是一种最坏的毛病,不爱学校,不爱书本,不爱老师,整天玩乐的孩子,早晚会变得像驴子一样的蠢。 在交友方面:不能光看表面,要注重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要教育我们孩子具有明辨事非的能力,更不能见利忘义,事实证明“不劳而获”是多么的可怕。 在待人方面:我们要诚实待人,不能以谎言相向。虽然不会象匹诺曹一样长出长长的鼻子,但是迟早会被别人发现,并付出代价的。匹诺曹知错就改,很值得大家学习。我们还要教育孩子尊敬长辈,多体谅他们的良苦用心,多体会他们的种种不容易之处。 读了这本书后,我受益匪浅。这本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来阅读,因为在皮诺曹的身上多少有他们的影子,让他们懂得去克服自己的缺点,并且懂得去尊重四周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一定要向我的同学们推荐这本好书。 二、观后感怎么写能写好 1、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 2、如何写观后感

读后感及观后感写作

写读后感和观后感的要点 阅读或观看作品,找出其中最感动或最启发自己的内容 写读后感、观后感之前,我们要仔细阅读或观看作品,理解作品写了或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或表达了什么感情,然后从中挑选出最感动自己或最启发自己的内容,作为写作读后感的材料。如看了纪录片《周恩来》,我们了解了周总理为中国人民立下的不朽功勋,内心充满着感动和敬仰。在写观后感前,我们还要想一想,周总理的哪件事最让我感动并感到有话可说?是他少年时期就有拯救祖国的理想?还是弥留之际仍关注着台湾回归祖国统一?是遵义会议上拥护毛主席的领导?还是十年动乱期间保护老同志并苦苦支撑国民经济的运转?......我们要经过一番思考比较,找出周总理最使自己敬佩或感动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作为写作读后感的材料。 起个凝练醒目的题目 题目可以提示读后感、观后感的内容,如看了《周恩来》写观后感,用《〈周恩来〉观后感》、《看〈周恩来有感》做题目。题目也可以提示读后或观后的感想,如同样是写《周恩来》观后感,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人民心中的丰碑》做题目。 开头扣紧题目,为下文做好铺垫 读后感、观后感的开头可以形式多样,但要注意扣紧题目,并为下文叙述作品内容和发表感想做好铺垫。如写“《周恩来》观后感”,这样开头:“看大型纪录片《周恩来》,我几次流下感动的泪水。”如:“‘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这是我看了大型纪录片《周恩来》的深切感受。”再如:“看了《周恩来》,我的眼前时常浮现出他老人家最后一次在国庆记者招待会上发言的情景。”三个开头迥然不同,但都说明白了要写的是影片《周恩来》的观后感,并为下文介绍周总理的感人事迹和写感想做好了铺垫。 结合作品中的材料谈感想 读后感、观后感的“感”来自于阅读或观看的作品中最感动自己或最启发自己的材料,必须结合这些材料谈感想。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发表感想要入情入理。如写“《周恩来》观后感”,先简略叙述周总理在得知邢台发生地震的消息后,不顾余震的危险立即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慰问受伤群众的事迹,再这样谈感想:“周总理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不知疲倦地工作。他心里想的只有人民,他是人民的好总理。”感想由事迹而来,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结尾要说出作品的教育或启发意义 读后感观后感的结尾也可以形式多样:抒发感情,总结感想,谈谈体会,发出倡议等都可以。但不管怎样结尾,都应该说出作品的教育、启发意义:如写《周恩来》观后感这样结尾:“周恩来总理——一个把自己一生无私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人。他的伟大精神将激励亿万中国人民为祖国繁荣富强努力拼搏。”另如:“‘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周总理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再如“人应该为谁活着?人应该怎么活着?看了《周恩来》,我在沉思......”几个结尾都高度赞扬了周总理的伟大精神以及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说出了作品的教育意义。

读后感写作技巧

【扩展阅读篇】 读后感,顾名思义,要先有"读",而后才有"感"可言,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了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首诗而后将自己的感受、心得、体会写下来形成文字,就是读后感。 注意点: 1、吃透文义。写读后感之前,索要写的对象文章或者书籍要读透,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如果读不透,写的时候就会东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 2、是自己在写读后感,是自己的感受或者感悟。千万不要说教别人,令人味同嚼蜡。我看过一个孩子的读后感,从头到尾除了概括引用原文之外,就是在对别人指手画脚,搞了很多名言名句镶嵌其中,满以为光彩夺目,实则堆砌材料。让人不愿意读下去。这是很多孩子写作的共性。 一、首先了解"经典式"读后感的结构模式 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观点、看法,"读"与"感"之间,还要有"感点"前后衔接。因此,读后感的中心一般结构模式可以如下图所示: 述读(前提) 发感(论证) 感点(桥梁) 结感(升华) 在这个结构模式中,"感点"是关键,没有了感点,读后感也就失去了灵魂,也就无所谓"读后感"。感点,就是你读后最有感受的地方或者点。 在整篇文章中,感点在"述读"与"发感"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是结构全文的纽带。"感点"承接"述读"。读后感的写作,必须是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结果。"感点"也领起"发感",它是发感的依据。发感必须围绕感点展开论述,对感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议论为主,突出一个"感"字。"结感"收束全篇,升华感点,是"感"的归宿。 注意:很多孩子的读后感,复述完故事内容,就开始写感,翻来覆去,就几句话,就是多写一点,也是不着边际,一盘散沙,主要是缺乏"感点"这个桥梁,显得很突兀,过度不自然,不顺畅。 二、掌握"经典式"读后感的写法

浅谈硕士论文的写作心得

关于硕士论文的写作 硕士论文是硕士研究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更高的学术水平,更加强调作者思想观点的独创性,以及研究成果应具备更强的实用价值和更高的科学价值。我们在进行论文写作时候一定要重视论文的写作质量,准确如实的将自己的研究工作反映出来。本文总结出硕士论文的基本要求,供大家参考。 1、硕士生在动手撰写学位论文之前,首先要在头脑里详细构思论文的整体结构,多参考其他的硕士论文的写法,列出详细的提纲,并尽可能的详细,这样在动笔开始写作以后就不会脱题。 2、建议作者在序言部分参考外文期刊所发表的论文的序言部分,要充分认识到序言部分的难度和重要性。因为每个研究者对于自己的研究技术方案、技术路线、实验过程、技术成果等很熟悉,心中一般都有数,容易表现出来。而序言部分要概括、总结和分析他人的工作,还要论述自己的观点,难度相当大。国内刊物发表的论文,一般不太注重序言部分,学位论文的序言也是相互搬迁的较多。因此,要提高论文质量和水平,一定要在认真参考外文期刊文章的基础上,充分思考,可以先尽量写详细,然后根据需要再精简。不要开始简单,后来再修修补补,就难以形成系统性。 3、硕士论文要尽可能多的利用图形、表格、公式、数据表达意思,说明原理、方案等,有助于读者理解内容。 4、论文在评论他人的研究工作时,一定要客观,避免引起纠纷。特别是谈论其不足和缺点时,一定要慎重,没有把握时,且不可凭感觉或印象随意发表评论。 5、参考文献中列出的文献,应尽可能的标注在论文中。一方面尊重他人成果,另一方面,反映作者阅读的文献丰富,理论有根据。有的参考文献可能是间接引用,就不一定标注出来。注意参考文献尽量选用最新发表的文章和最新出版的著作。有的研究生不注意这个问题,选用的参考文献很多是几十年前的文章和著作。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该随时掌握和了解最新的知识。论文撰写修改,投稿代办,名字是亮点。不少科学家的习惯是看论文时,先看参考文献,如果参考文献太陈旧,说明作者掌握和参考的知识不是最新的,就可能怀疑论文研究内容是否新颖。所以,参考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知识水平的新旧程度,硕士论文要注意参考文献的写法。 6、一般对硕士论文的创新性没有特别的要求,但特点总应该有的,即使利用现成的方法、原理、工艺解决了生产或研究中的某个问题,也算有实用的特点。作者应尽力将研究工作的特点或创新点暴露给读者,有的研究生为了显示论文的重要性,也不管是不是特点和创新点,列出一大串的特点和创新点,而有的根本不是特点和创新点。实际上,作为硕士论文,只要选题有一定的意义和工作量,作者能够独立完成,没有错误,有特点就符合基本要求,创新点或特点有2~3个就相当不错了。所以,作者不要刻意去寻找那么多的特点和创新点。真正的创新点

观后感的写作技巧与

观后感的写作技巧与 导读:一、简述原文内容。 可以先交代所读书或文章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尽量不要大段地叙述所读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二、亮明自己的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观点句表述的是文章的中心观点,它在文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在篇首开门见山,也可以在篇末深化主题。 三、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并注重联系实际。 读后感的重点部分是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这样比较有说服力。(选自《作文指导报·小高版》)如需购买,可进入官方微书店放心选购!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还应当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四、把握好“读”与“感”的关系。 首先,先“读”而后“感”。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准确把

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选自《作文指导报·小高版》)如需购买,可进入官方微书店放心选购! 其次,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 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掌握真才实学才是最重要的;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 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否则会给浑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 初写读后感,同学们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学生例文欣赏 信念不败人生不倒读《老人与海》有感 周末,我读了《老人与海》这本书,书中的老人——圣地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了,尽管他在别的渔夫眼里是个失败者,尽管他费尽力气捕到的大马林鱼在归途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被吃的`只剩下鱼头、鱼尾和脊骨,但这都没有摧毁老人那不屈的信念。 看了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看到了海滩上那巨大的鱼骨,仿佛看到了老人梦中的狮子,也仿佛看到了我记忆中那颗

读后感的格式与写法

读后感的格式与写法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第1页共5页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 第2页共5页

读后感的写作技巧读后感的写作技巧范文

读后感的写作技巧读后感的写作技巧范文 一、读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 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 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 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 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二、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 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 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 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 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三、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

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 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 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 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 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 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 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 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 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 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 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 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 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 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 分了。 四、写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 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 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 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观后感论文格式范文

观后感论文格式范文 读后感与观后感 一、读后感的格式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 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读后感的基本要求 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 一、读懂原文抓中心,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 二、选择重点作感点: 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要从众多的感点中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 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读感结合有侧重,要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 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读后感以“感”为主。 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四、联系实际谈感受,要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三、读后感的写法 1、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2、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

英语作文-读后感观后感

Making a Difference —What I’ve taken from 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 Stories for a Better World That is what I’ve taken with myself from this book—a sense that I can carry the Chicken Soup message forward beyond the experience of reading. That you can use the inspiration, understanding and love within these pages to make your world a little bit better every day. That by improving your life you can change the lives of those around you. And maybe, just maybe, together we will make a difference. The book was set out to touch the heart of one person in the hope that that person would in turn touch another person, and that person another person, and so on down the line. They were naive enough to think that those stories could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And they were right. For me, 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 isn’t just a book series; it’s a feeling and life philosophy. It’s strength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friendship in a moment of loneliness, hope to brighten the depths of heartache, love as a response to pain. Chicken Soup for the Soul is a belief that we are all good person and that, by truly listening to each other, we can begin to heal the hur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讲课讲稿

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 教材分析 读后感是对读后感受的表达,是阅读价值产生的标志。读后感的前提是理解,然后产生感受,生成自己的认识和主张。读后感写作是对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将引导学生认识读后感,并掌握写读后感的一般方法。 学情分析 读后感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读后感写作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引述原文多,无感受或感受少,喧宾夺主。有的同学写读后感,主体部分完全是复述原文的情节,或加进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述。 2.评述原文多,无感而发,牵强附会。这类文章混淆了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界限,把无关紧要的内容勉强地扯在一起。 3.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这类文章主要症结是没有把握原文的精神或主旨,没有确立好感发点的要点。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认真理解原文,把握要领,写出自己的感受。 2.在朗读中获取感受,在写作中具体、深化感受。 3.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从有益的书籍中获得启迪。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写读后感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找准“感点”,写出的读后感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 一、导入 我们在读文章时常被文中的人或事打动,随之哭之而泣之,随之笑而悦之。这其实就是我们和文中的人或事发生了共鸣,产生了一些想法,如果它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既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二、写作指导 活动一:认知读后感 学生自读指导相关段落,了解什么是读后感。 学生回答,明确: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自己写下的感想、启发。 教师补充、点拨: 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感”是重点。“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活动二:把握写读后感的要求 阅读指导材料的相关段落,概括出写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阅读后交流,教师明确: 1.理解原文抓要领。要想“读”后生“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发出自己的感想。 2.突出重点谈感受。读的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而读后感则应当围绕某一中心有重点地来写,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的内容来写。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3.联系实际深开掘。写读后感受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要把所读的内容与自己在生活中体会较深的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要尽可能使感想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活动三:掌握读后感的写法 学生阅读指导材料中《小石潭记》的读后感提纲,体会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明确: 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可概括为四个字:引——议——联——结。 1.引,概括地引述原文观点或具体文字的内容。 2.议,以所引内容为基点生发展开,发表议论。 3.联,在所引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 4.结,提出看法,小结全文。 当然,任何文章的写法都不应该受某种框框的局限,“引——议——联——结”的写法只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参考的内容和思路。具体写起来应灵活掌握。 活动四:教师总结,精讲点拨 写读后感,在同学们的习作中最常见的毛病有四点: 1.大量引述原文。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感”,引述是为写“感”服务的,但有些同学偏偏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述原文,结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联”的毛病。 2.脱离原文空写“感”。任何事物都非凭空而生,都有个由来。“读”是“感”的基础,“感”由“读”而生发。只写感想而不交代其来由,不知“感”从何来,使“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就里。因此,写“感”应当与原文自然结合起来。 3.内容杂乱无中心。写出的读后感无中心,是犯了作文之大忌,也不符合写读后感应“抓要领”“突出重点”的要求。因此,一定要确定好中心,不可漫无边际地想到什么写什么。 4.感受认识太肤浅。读后感要求写个人在感情上最受触动,在认识上最受启发的内容。因此,一定要联系和对照生活现实和个人实际,写与个人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内容。但是,在不少同学的读后感中,看不到作者读后的动情点和深刻的启示点,内容肤浅杂乱。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只要同学们多读、多想、多练,不断总结写作经验,就一定会把读后感写好的。 第2课时 根据写作学案,完成本单元的写作实践题目。 板书设计

浅谈小学生习作指导及点评2

浅谈小学生习作指导及点评 根据高新区教研室的指导要求,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小学生习作指导和评讲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我校语文教师积极参加,踊跃发言,提出了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好方法,具体如下: 一、习作指导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指导习作也是如此。在指导低年级学生习作时,教师可以采用做游戏导入习作,如在教学一年级“小兔运南瓜”这一习作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秋天到了,地里的南瓜成熟了,谁来帮小兔把南瓜运回家呢?”同学们跃跃欲试,教师让学生来表演,有的两人抬南瓜,有的用车运南瓜,有的把南瓜竖起来当作车轮滚回家……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接着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本次的习作就水到渠成了。 2.多读多记,积累运用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养成多读书,多看书的好习惯。教师要重视学生积累语言素材的能力,可以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来做,教材上要求背诵的段落、诗词一定要达到人人背诵,人人过关,还要养成摘抄优美词句的好习惯。课外多读书,多读课外书。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周读一本课外书,每周写一篇读后感,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汇报活动。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积累的素材,模仿文章的布局谋篇的方式,提高习作能力。 3.改变形式,丰富课堂

传统的习作课大多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师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运用教材,把习作课上成一次活动课(写课间活动的作文)、一次观察课(写我在生活中的小发现),一次课外实践课(写学做饭….),一场偶发事件(写难忘的一件事)……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作文的素材,在体验中获得了真挚的情感,写出的作文不仅有充实的内容,而且充满了鲜活的灵性。 二、作文点评方面 1.评价多样,鼓励为主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评价不宜太苛刻,应以鼓励为主。因此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一定要大力发扬,采用灵活的评价方式,给学生最大的鼓舞。教师可以在习作中做记号(画笑脸、画五角星),可以给习作打高分或分类等级评价;可以在班上大声朗读优秀习作,让其他学生都能学习;也可以给学生一块展示墙,展示学生的佳句、佳段、整篇文章;还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发表在日报晚报上,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重视自改,体现自主 一篇好文章,与其说是写出来的,不如说是改出来的。《语文课标》也指出:习作教学要重视引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一标准改变了以往的传统做法,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自能的新理念。因此,教师在讲评课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学生互改互评、自改自评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在课堂上首先集体评改、下水示范,为学生自改和小组互改示

怎样写读后感(观后感)

怎样写读后感(观后感) 一、什么就是读后感(观后感)? 读后感(观后感)就就是读书笔记得一种形式,指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或瞧完一部电影后,把自己得感想、收获写下来。 二、读后感(观后感)得写作方法及步骤 第一步:要读好原文(瞧好电影) 读后感(观后感)得“感”就是因“读、瞧”而引起得,同样观后感也就是因“瞧”而引起得。“读”与“瞧”就是“感”得基础。 第二步:选准感动点 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电影,我们阅后可以列出许多得感动点,但在一篇文章、书中得读后感(观后感)中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因此,您要选择您认为最重要得、角度最新得、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感受最深、写起来又觉得顺畅得一个感动点。 第三步:拟订题目 读后感(观后感)得题目一般有两种: (1)直接拟题:读《……》有感《……》读后感(观后感)

读《…、》后想到得我读《……》观《》有感 (2)以感点为正题,以“——读《…、》有感”为副题。 世上无难事 团结就就是力量 ——读《绿野仙踪》有感——《绿野仙踪》读后感 第四步习作方法与基本格式: 开头:用一两句话点明原文篇(片)名,说明感动点。 中间: (1)简介原文主要内容。注意:一定要重点写与感动点有关得内容,以便自然引出下文得感想。 (2)用一两句话,对原文加以议论,引出下文得“联系实际”。 (3)具体联系您所了解得、听到得、瞧到得社会实际或自己得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与感动(受)点,进行对比、比较、联想。这部分就是读(观)后感得重点,一定要详写。

结尾:再次强调感动点,总结自己受到得启发或教育。 虚心才能进步 ——读《群鸟学艺》有感 读了课文《群鸟学艺》,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虚心才能进步、成功。(点名篇名,说明感动点) 这篇课文讲得就是,许多鸟向凤凰学搭窝,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都只求一知半解,才学到一点肤浅得知识,就自以为就是,觉得已经把搭窝得技术学到手了,一个个半途而废。只有小燕子自始至终认真地听,虚心地跟凤凰学。最后,只有小燕子搭得窝漂亮、结实、暖与。 (简介内容) 故事中得小鸟,有得骄傲自满,有得谦虚好学,形成了鲜明得对照。(对原文加以议论,引出下文得“联系实际”) 记得三年级上学期时,我就像课文中得小燕子一样,虚心好学,对很多问题都喜欢钻研。不懂得,就向老师请教。那时,单元测验我常得第一。可就是挡我连续几次第一名以后,便

读后感的写作常识

读后感的写作常识 一、简介介绍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 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 是“感” 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 ?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 “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 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 ,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

浅谈读书心得感悟3篇

浅谈读书心得感悟3篇 煮酒论英雄读后感(一) 煮酒论英雄想必是很多人都会很熟悉的,它的出处是出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曹操外出见青梅挂满了枝头,望去觉得很美,忽然想到了望梅止渴这一成语典故。恰逢此时又是煮酒的佳节,他就心生一念,何不邀刘备来共饮,借此机会也可试探一下刘备,看他有无称帝和自己共争天下的野心。刘备如约而来,酒席宴上,曹操问天下英雄有哪些,刘备随便答了几个,可都被曹操否定了,相反曹操则认为天下英雄唯有自己和刘备两个人而已。闻此言刘备惊得筷子落地,正逢此时窗外雷声大作,刘备从容的拾起筷子,借口害怕雷声才惊落自己的筷子,这才遮掩了过去,消除了曹操的怀疑。 这则章节和故事是《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读的,就因为它被描写得很具有文学的趣味,意境很美也很有诗意。 __古代文学史我们不难知道,曹操是建安时期着名的大诗人,其诗更有建安风骨的美称。他邀刘备来饮酒是想考验刘备,这点是无疑的。不过于此同时这也显示了他诗人的本色。青梅着在枝头,望去景象已经是很美,可以说是赏心悦目的。此等美景激发了曹操诗人的豪兴,想要赋诗一首,但一时间诗思不来,只好暂时作罢,若用青梅煮酒,那当更能突显英雄的本色,所以才有了这一段与刘备的共饮与聚会。我对小说不是很喜爱,

这可能是由于个人的偏好吧,《三国演义》的其它章节虽然读过了,但觉得没有什么印象和回味,唯独这一节我却是很喜欢的。对我而言,它是小说中最有诗意的回目和章节。 也正是由此节,不能不让我们联想到曹操,他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军事家。小说毕竟就是小说,它是可以虚构的,但作者罗贯中的尊刘贬曹倾向实在是很严重的。所以曹操被描写成了反面的人物,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代的奸雄。这从影视评书和戏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人们就人云亦云地认为曹操是奸雄了。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三国演义》的熟悉和喜爱毕竟远胜于《三国志》。文学的影响有时会超过和左右历史于此可见一斑。人们对于曹操的认识由于小说的影响虽然是有曲解之嫌,但是依我看这也没有什么关系的 今天我们实际生活当中许多俗而不雅的人呼朋引类地聚在一起,推杯换盏高谈阔论,往往也自命为煮酒论英雄。这一则也可以想见这典故影响的深远和广泛了。其实说这话的人也未必就知道这典故的出处,或许也有知道的。结果是往往自命不凡,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更是飘飘然,然飘飘了。在醉意朦胧中都认为自己是大英雄,借英雄的豪气还想在多喝几杯。实际上真正的英雄确有着他独具的品格,胸怀坦荡,腹有良谋,行侠丈义,智勇双全,试问当世真能做到者又有几人。英雄不是嘴上的空话,不是凭空的幻想,不是醉意朦胧里的豪言

电影观后感格式(共7篇)

篇一:读后感、观后感格式例文 读后感与观后感 一、读后感的格式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 二、读后感的基本要求 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一、读懂原文抓中心,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二、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要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三、读感结合有侧重,要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要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 三、读后感的写法 1、要审清题目。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4、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四、读后感例文 读《师道实话》有感 点军区土城小学教师陈发喜 七月十五日,我们终于放假了。忙碌了一个学期,教育教学中的收获也确实不少。可整天忙于教学,忙于其他日杂事务,耽误了自己的不少读书时间。 我这次读的书,是全国著名教授陈桂生的《师道实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此书的内容和小崔的“实话实说”有点类似。 一辑中。

观后感读后感

读后感与观后感 一、读后感的格式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读后感的基本要求 写好“读后感”要做到四点:一、读懂原文抓中心,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二、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要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三、读感结合有侧重,要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要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三、读后感的写法 1、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2、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3、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4、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四、读后感例文 读《师道实话》有感 点军区土城小学教师陈发喜 七月十五日,我们终于放假了。忙碌了一个学期,教育教学中的收获也确实不少。可整天忙于教学,忙于其他日杂事务,耽误了自己的不少读书时间。现在好了,放假了,我也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