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生活告诉学生学习地理的意义

让生活告诉学生学习地理的意义

让生活告诉学生学习地理的意义
让生活告诉学生学习地理的意义

让生活告诉学生学习地理的意义

古人常形容一个人的才学,总是夸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足以显示地理知识对古人的重要性,那么当今的地理对一个人的生活、综合素质等又有什么影响呢?记得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次青年歌手大赛总决赛中,主持人向选手出示一道地理题:"中国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那位选手回答"南半球"。这个答案让电视机前看节目的孩子都笑得喷饭!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地理常识依然是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

要想真正实现地理课程改革的目标,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教学侧重点,努力将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力求用生活事例诠释冷僻、难懂的地理内容,联系时事,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对其生活和今后工作有指导意义的地理常识,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在每次的序言课上,我都会和学生交流学习地理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学生大多会认为:学习地理好识别方向,不会迷路呗!我告诉学生,其实地理所涵盖的内容太广了,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影响可有用了!如:学习了"地震"、"火山"、"台风"、"海啸"等灾害,我们就可以及时防灾、自救。再如学习了"地理环境",我们就会更加珍惜自然资源,爱护我们的地球,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中......2004年印度尼西亚大海啸中,那位英国小女孩及时意识到可能要发生海啸,从而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这是将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的最好说明!

以学生的持续发展为目标,并注重学科的实用性,要求教师处处做个有心人,广泛收集生活中的地理素材。现在无论上到哪一课,我都会穿插一些剪报、摘抄来的地理素材,让学生感到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例如,在上"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这部分内容时,我就引用"‘神六'2005年10月12日9时升天"、"中国人将漫步太空"、"美国欲在13年内重返月球"等时事素材。穿插了这些内容,学生们很感兴趣,反响热烈。

再如,每次讲到"中国的淡水资源"时,我总忘不了这则生活中的故事:"我国西北因为水资源紧缺,人们视水如生命,一位记者在女儿7岁时,利用一次出差的机会,为女儿洗了她人生第二次澡......在一次采访中,主人端来一杯水,这位记者不小心打翻了水杯,这时一个孩子马上冲过去,把桌上的水添得干干净

净......"每当我说起这个例子,我发现同学们和我一样,眼眶都湿润了。我希望同学们能和我一起积极关注"母亲河"活动,更多关注社会民生。

2006年夏秋,一场罕见的干旱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讲到"水资源危机"时我摘录了这则新闻:

透视"中国水危机"

2006年11月15日,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万德镇的一个小型水库已经干涸见底,存水不足正常水位的二十分之一。从9月份以来,山东省持续干旱少雨,不少地市在2个多月时间里没有见到一滴雨,水利专家根据水文资料测算,到目前为止,山东全省已形成了30年一遇的旱灾。

黄河源头降水量创历史新低,鄱阳湖水位连续3个月创历史最低。重庆大旱,松花江水污染......水的问题,在近年的中国大地引起空前重视。

......

连绵秋雨终于姗姗来迟。此前,近两个月的"秋旱"令记者在以"充满温情和水"而闻名遐迩的无锡,亲身经历了两次"水危机"。一次是秋老虎令蓝藻和鱼粪作祟,太湖水质变差,镇上的自来水厂应对不暇,自来水发了两天臭!一次是11有中,因连日无雨,水井赫然见底。两次水危机,"人家尽枕河"的水乡农民,竟为水发起了愁,不得不学城里人,喝起纯净水。

不仅仅是无锡所在的江南地区。从9月到11月,一场"秋旱"席卷了华北、黄淮、江淮、华南等地区,令中国人在刚刚经历了今夏四川、重庆的严重干旱后,对水,又有一次切肤之痛--

在广西,南宁遭遇80年未遇干旱,特产甘蔗数百万亩绝收减收。

在山东,百年不遇的大旱令沂蒙山区人畜饮水发生困难,某些地区农民用水论斤供应。

在湖南,"气蒸云梦泽"的洞庭湖大部分洲滩干涸开裂,往日来此度冬的鹭鸟遍寻无着。

就在这次联合国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发布会上,受邀作主题演讲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副理事长张坤民,展示了这样一些照片:一条淮河支流沙颖河,一半是泡沫翻飞,另一半呈酱油红色,默默东去,美丽的滇池由于排泄物肆意倒入,蓝绿藻疯长,不但再也一口不能喝,而且毒素难以消除;还有西部缺水地区,多双眼睛齐齐盯着一桶水......

水!南水北调、提高工业用水价格、引入先进的灌溉技术、鼓励生产高价值作物......应对水危机,中国的努力令世界为之瞩目,联合国《2006年人类发展报告》也予以高度肯定。但报告在描述中国确保水的持续性供给上仍然面对的形势时,用的是这样五个大字--"巨大的挑战"。

......

水危机的背后,是水枯竭与水污染。水枯竭与水污染的背后,是全球变暖与经济发展。全球变暖与经济发展的背后,是人。......

(选自2006年11月21日《解放日报》)

2006年受四川等地干旱的影响,长江入海径流减少,长江口咸潮入侵愈演愈烈,直接影响上海居民饮用水的供给,课堂上我讲了上海的应对措施:"青草沙大型水库应尽快上马(选自新民晚报2006年10月16日)"。因为咸潮影响到同学们的生活,他们听起来更加认真,也能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不仅喜欢听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时事,而且更愿意讲述自己收集的材料。因此,每节课前我总留3~5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侃地理",起先,他们对演讲内容的选择、容量的大小把握不好,有的演讲效果也不理解。本着保护同学们积极性的想法,我总用信任的眼光鼓励他们说完,课后再指出他们演讲存在的问题,提示他们怎样注意内容的精简、内容的生活性、时效性,也地理学习内容密切关系,等等。渐渐地,同学们的演讲素材越选越精,演讲质量越来越高。为此,我还保留了好多同学们的演讲稿。

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给予学生一个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的全新概念,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投入更多的热情和劳动,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教学素材。具体说来,还要贯彻以下原则:

一是精选素材,有明确的目的性。由于每节课教学内容不同,所以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要有助于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不单纯为取悦学生而添加素材。另一方面,素材要有生活性,浅显易懂,让学生容易接受。

二是精简素材,有严格的时限性。因摘录的素材文字较多,如一一讲解,上课时间不允许。所以,课前教师要精简素材内容,做到有主次之分,能在3~5分钟时讲完一则新闻时事,让学生有收获。同学演讲前,教师要帮他们一直挑选素材,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收放自如,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是联系实际,素材要有鲜明的时效性。每年我都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在讲相关的章节时,尽量使用时效性强的素材,如地震、台风、沙尘暴等内容,由于这些灾害每年都有发生,给人们留下痛苦的回忆,列举这些素材更具体生活化,效果更好。

总之,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

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

让“生活”活化地理课堂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地理知识指导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即“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实现地理知识的自身价值。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从实际生活出发,将学生的生活融入教学之中,努力实现“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在教学情境的营造、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训练题目的选取上都要面向生活,让学生和教师真正“活”起来。 一、营造“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直观的图片、耳熟能详的谚语、成语和诗歌、日常生活经验、新颖的案例、风趣幽默的漫画、全新的时事热点等都可作为设置教学情境的材料。 以中图版必修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为例,笔者设计了一个小剧情,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

非常愉悦。正处在青春期的他们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是梦寐以求的事情,愉悦的心情跃然纸上。进行生活化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体验生活、主动学习、开心探究,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精神。 二、设计“生活化”教学过程 把生活搬进课堂教学,教师除了自身解读教材外,还应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感兴趣又贴近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充实、完善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这样的教学设计使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活问题,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故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中图版必修2“农业的区位因素”为例,笔者设计了“今天我们一起逛超市”的活动:课前全班分为四组,每组同学购买不同的商品(见表1)。 购物时,注意记录每种商品的原产地、价格等,购物后比较同类商品的不同之处,如颜色、

《自然地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绪论 1.简述地理系统垂直范围的划分依据。 2.试分析自然地理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3.自然地理学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是什么? 4.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5.在自然地理学研究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6. 试述现代自然地理学的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地球 1.简要回答太阳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2.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有哪些共同特征? 3.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 4.简述月球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5.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重要的自然地理意义? 6.地球自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 7.地球公转对自然地理系统有哪些重要影响? 8.什么是恒星年、回归年?为什么目前采用回归年计年,而不采用恒星年计年? 9.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及其对自然地理系统的影响。 第二章地壳 1.试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成因、分布、物质组成、结构和结构方面的特点。 2.试说明岩相变化、地层接触关系与构造运动的关系。 3.地质构造在外力配合下可形成哪些构造地貌类型? 4.怎样确定岩层的产状? 5.在野外怎样判断断层的存在? 6.构造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试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成因。 7.板块边界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分别可形成哪些地貌类型? 8.震级与烈度有何差异与联系?火山活动对自然地理系统和人类活动会带来什么影响? 9.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之间有何对应关系? 10.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地壳演变和生物演化各具什么特征?生物的演化与地壳演变有何联系? 11.简述内动力因素影响自然地理系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章大气和气候 1.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有何特点? 2.什么是辐射平衡?地气系统辐射平衡随纬度怎样变化? 3.什么是热量平衡?地面热量平衡的方程是什么? 4.何谓干绝热减温率和湿绝热减温率?说明它们的区别和原因。 5.试述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6.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和摩擦力对大气中气流的形成有何作用? 7.“三风四带”是怎样形成的? 8.季风是怎样形成的? 9.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是什么? 10.降水是怎样形成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有何特点? 11.说明锋的类型和天气特征。 12.说明锋面气旋的结构和天气特征。 13.说明热带气旋的形成、结构和天气特征。 14.说明冷性反气旋和暖性反气旋的结构和天气特征。 15.对比分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16.影响气候的地形因子是什么?说明地形对辐射、气温、降水、空气运动的影响。 17.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它对气候有何影响? 18.根据你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的月、年平均值,确定其所属的柯本气候类型。 19.简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在理想大陆上的分布规律。 20.简述全球变暖的现状和趋势。 21.全球的变暖的原因和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2.人类面临全球变暖应采取那些措施减轻其危害? 23.南极臭氧层空洞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4.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危害是什么? 25.人类在遏制臭氧层破坏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今后应注意什么问题? 26.引起森林面积减少和物种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27.森林面积减少和物种灭绝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哪些危害? 28.人类应采取什么措施遏制森林面积减少和物种灭绝的趋势? 29.简述土地荒漠化的危害及原因。 30.如何防治土地荒漠化。 31.能源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解决能源问题? 3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的状况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33.谈谈你对解决环境问题的认识。 34.试述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概念及其变化研究的内容。 35.试述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对全球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第四章海洋水和陆地水 1.简述水系和流域特征对河流水情的影响。 2.径流有哪些表示方法?各自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综述径流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4.简要说明河流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5.简述湖泊的成因分类及各类型的主要特点。 6.试说明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简述沼泽的水文特征。 8.简述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9.试说明岩石的水理性质及其度量指标。 10.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那几类?试对比说明各类地下水的主要特征。 11.海水盐度水平分布有什么特点?试简述其原因。 12.简要说明海洋热赤道北移的主要原因。 13.试述浅海区的波浪和深海区的波浪的差异。 14.潮汐是怎样形成的?简要说明潮汐的变化规律。 15.试述深海风海流的物理机制和立体结构。 16.简要说明海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7.简述水分循环的自然地理意义。 18.“四水”转化研究的意义何在? 19.水量平衡研究的意义是什么? 第五章地貌 1.怎样理解内、外力动力作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2.试分析崩塌与滑坡的异同,怎样防止这两种自然灾害? 3.简述地表流水作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 4.试述冲出锥与洪积扇在形态和成因上的异同。 5.河漫滩与河流阶地是如何形成的?各有何特点? 6.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 7.喀斯特漏斗、竖井、落水洞、地下河在发育过程中有何联系? 8.石芽、峰林、峰丛、孤峰在形态上有何差别?它们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9.冰蚀地貌与冰碛地貌各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地理学研究动向与前沿领域

地理学研究动向与前沿领域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与关 系及其时空规律地科学.它所面对地是复杂地地球表层巨大系统 ,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所构成地统一整体 ,是由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组合在一起地复杂体系.因此 ,地理学是一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具有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地科学 ,向来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特色 ,在当前地大学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地地球系统科学 ,跨越一系列自 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将全球尺度和区域尺度研究相融合.地理学传统地地球整体观被赋予全新地内涵 ,地理学虽然包括了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地内容 ,但要实现跨学科地综合集成却面临着新地挑战.各国地理学家都在不断追求 ,以期使地理学地研究水平逐步提高 ,为建立现代地理学而努力.从近期地发展看 ,现代地理学有如下一些明显地动态和趋势. 一、相邻学科地交叉、渗透与融合 现代科学发展地基本特点之一 ,是从单一运动形态地研究走向 多运动形态及其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地综合研究.相邻学科之间地横向交叉、渗透和融合成为明显地趋势 ,跨学科、多层次地综合研究势不可挡.地球地整体观念和圈层相互作用地研究 ,极大地推动了地球系统科学地发展.地球表层是地理学地传统研究对象 ,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客体地基础学科主要有地理学和生态学 ,应用领域则有环境科学与资源科学 ,大型项目计划和任务如国际生物圈计划、人与生物圈计划、国土开发整治等.这些必然促进相邻学科之间地汇合、交叉和渗透 ,淡化传统地学科界线.学科地汇合、理论和方法地移植 ,提高了地理学地水平并不断开拓新地研究领域 ,形成新地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 二、加强地理学内部地综合研究

让课堂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红塔镇七河小学许玉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知识。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尊重学生。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浅析自然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前言 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自然环境或其组成部分的科学。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现代自然地理学在过去近两个世纪中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本文将主要探讨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应用领域的拓展,国内外研究的对比等问题。 一、自然地理学应用领域的拓展 地理学是伴随人类社会进步而产生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生活的舞台和生产的场所,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因此认识和了解地理环境的内容构成了人类早期知识的主体,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并遵循一定内在逻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进步,地理学研究不断深入,由一般现象认识过渡到规律探讨。当代世界面临面临诸多新的危机和冲突,资源环境问题及其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冲突尤其称为全球性关注的焦点。自然地理学在全球变化和环境研究领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自然地理学还通过在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环境与社会问题、资源利用、布局决策和科学转让等方面的研究,对其他领域也作出贡献。学术界普遍认同,研究地球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自然科学和研究人类活动的社会科学,对于认识和对付全球环境变化同等重要,由于地球系统是一个自然和社会综合的系统,又由于自然地理学时候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所以其应该在认识和对付全球环境变化、发展地球系统科学中发挥核心作用。 自然地理学家的视角应该放在“全球变化、区域挑战”,“全球着眼、就地着手”。自然地理学家必须重视区域综合研究、发展新的视角、清楚地界定区域和地方尺度上的科学问题或热点地区都是自然地理学可以发回重要作用的领域。①二、自然地理学国内外研究对比 中国自然地理学已经从经验科学走向实验科学,从对宏观的研究走向微观过程和机理与宏观格局相结合的研究,从要素和过程的分离研究走向综合集成研究。在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地标自然过程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以及面向社会现实的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② 20世纪前半期,美国地理学已经成为世界地理里的研究中心,地理学对于美国的贡献也较大,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美国地理学界的研究重点放在国内社会与环境问题上,70年代以后,对于地球表面演化的特征与组织的研究、空间中自然与人文事件和过程的影响研究成为重点,这些都与美国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③ 三、自然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爆发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社会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新的学科如雨后春笋涌现,传统学科动荡不安,地理学面临着一场大变革。 1、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就是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他研究相互联系的许多因素,多级子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研究着重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以达到最佳处理问题的目的。 2、动力学分析根据古典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流体在系统中流动,必然产生

现代地理学的热点问题、前沿领域、发展趋势

?一、当代地理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1.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 2.陆地表层过程和格局的综合研究 3.自然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4.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和调控研究 5.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地球”研究 ?1.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 全球变化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学术界为迎接人类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而设计和实施的研究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庞大的超级科学计划。研究学科涵盖大气、海洋、地理、地质、地球物理、环境、生物、生态、能源、人口、经济等诸多学科,研究人员涉及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的科学家以及政府和企业界的管理人员,研究方法强调学科的交叉和理论的集成,并将地球系统科学作为其研究的新方法。全球变化研究目前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生物多样性计划(DIVER SITAS)等4个正在执行的研究计划组成,每个计划包含有一系列核心计划和交叉计划。为保障各项计划的顺利进行,相应地设计了一系列数据观测与采集系统作为技术支撑,主要有:地球观测系统(EOS)、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全球环境调查系统(GOES)等。 全球变化研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在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和国际全球变化人文因素的推动下,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涉及古地理环境演变、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减轻自然灾害、典型区域环境定位研究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的对策等众多领域。我国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课堂走向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课堂走向社会 顺德区顺峰小学 陆志豪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新课程,它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有所不同的是,课程在内容上更贴近生活,以学生自身生活为出发点,通过课堂上构建一个活动,来模拟生活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培养,情操得到陶冶,素养得到提高。要想真正教好《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就应该多想方法,不断创新,在探索中求进步、促发展,我坚信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灿烂的希望之花。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 “道德是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生活”。因此,生活既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也是道德教育的终点。思想品德在本质上不是形而上的抽象的教条,而是与生活密切相连的生动素材。儿童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从他所面对的现实生活开始的,生活中的许多情景和时间都蕴涵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如家庭生活中蕴涵着家庭伦理,集体生活中蕴涵着团结、友爱与合作,社区生活中蕴涵着公共道德和环境意识等。因此,在上课前,笔者都会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每个块面的活动。如在设计《让爷爷奶奶高兴》时,设计了四个块面的活动——亲子游戏、采访爷爷奶奶、回忆成长往事、用行动去关心爷爷奶奶。这四个活动并非随意拼凑,而是遵循这学生内在情感线索,由对家庭成员的了解到体会到爷爷奶奶的艰辛,直至到从内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爷爷奶奶的疼爱。从而爱父母、爱家庭,爱爷爷奶奶,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情感升华的过程。可以这么说,活动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来说就是它的生命所在,那么在组织学生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这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以《让爷爷奶奶高兴》这一系列活动来看,首先活动的主题来源必须使学生所关注的日常生活,具有实践意义。因为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发生联系时那种学习才是有效的。而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家庭,这是学生最早接触的社会小环境,他们是通过家来认识社会,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最初的道德感、责任感的。当《让爷爷奶奶高兴》这一主题一经确立后,我便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活动方案,开展了许多活动。比如让学生去了解家庭成员的年龄、生日,制作生肖卡等,孩子也都纷纷说了自己愿意帮助父母亲、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但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他们其实并不了解自己的爷爷奶奶,个别孩子甚至对爷爷奶奶的严格管教非常反感,很明显课堂上所说的对爷爷奶奶的关心不是发自内心的。虽然按照教材的编排活动可以结束了,但我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抓住契机将活动继续向纵深开展。因此有了《让爷爷奶奶高兴》系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Natural Geography (070501)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研究生具有扎实的自然地理专业基础理论素养、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独立工作和研究能力、适应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Urban Ecology 2、城市环境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s of Urban Environment (三)学制 三年 (四)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 (1)学位公共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哲学Philosophy 第一外国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 计算机应用Computer Application (2)学位基础课: 现代自然地理基本问题Fundamental Problems of Modern Natural Geology 地理信息系统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 环境资源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3)学位专业课:

城市水文环境Urban Hydrological Environment 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Urban Land Use and Planning 宏观生态学研究途径与方法Approaches and Means of Macro-ecology Studies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 测量与地图学Measuring and Cartography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Designing and Exploration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Using and Planning of Urban Land 专业外语Specialized Foreign Language 专题讲座Lectures on Special Topics 2、选修课程: 环境资源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 程序设计Programming 数据库结构原理Principles of Data Structure 网络基础应用Basic Applications of Network 第二外国语(日语)Second Foreign Language (Japanese) 3、实习 4、专业调查 (五)教学和培养方式 采取自学(系统阅读参考文献)为主,课堂讲学为辅,着重组织范例讲解、答疑及专题调查讨论研究等方式开展教学。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举行译文报告会,研究所结合所学语种全文翻译近期本专业外文文选一篇,并公开报告,由导师组作出评语。 第2学年第2学期举行研究生科研论文报告会,结合专业撰写论文,公开报告,由导师组给出评语。用4周时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实践及教学实习。 定期举办研究生专题讲座,经考核后给予一定的学分,同时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院校的学术活动,参与指导大学生的科研活动,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 (六)成绩考核 采用闭卷、撰写专题论文的方式进行;成绩记百分制,分优(90-100

自然地理学课程论文

目录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 2、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 (2) 3、自然地理学研究基础理论 (3) 3.1 地域分异规律与区域系统研究 (3) 3.2 地表自然过程的综合研究 (4) 4、地理学发展历史沿革 (4) 5、前沿领域与重点 (5) 5.1 陆地表层过程与格局的综合研究 (6) 5.2 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 (7) 5.3 自然资源保障与生态环境建设 (8) 5.4 地球信息科学和“数字地球”战略研究 (9) 6、自然地理学未来发展趋势 (10)

浅析自然地理学 摘要:结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简易梳理了自然地理学研究基础方法,对地理学发展的历史沿革作出了些许探索,讨论了自然地理学前沿领域与重点,在此基础上对自然地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自然地理学基础理论历史沿革发展趋势 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科学能不能成为一门有别于其他科学的独立科学,以及和其他科学的关系如何取决于它是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以及它所研究的对象和其他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之间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着的相互关系,而不取决于它所运用的方法。自然地理学是否有它独特的研究对象呢?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有怎样看法呢?这却是常常引起事流的。 2、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 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出发,自然地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区域分异规律;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成因与变化规律;人类赖以生存的地

球表层自然环境系统的运行机制(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信息传输);人类与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 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与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 3、自然地理学研究基础理论 科学发展水平的高度取决于科学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探索工作的 强化程度,基础理论的研究是地理学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从当前的态势看,地理学基础理论的薄弱已成为国内外地理学家的共识,但争论却持续不断。近半个世纪以来,地理学理论争论此起彼伏,例外论之争、计量革命、理论革命等,几乎同时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而持续至今,近来又兴起了地理学第一定律之争。 3.1 地域分异规律与区域系统研究 在洪堡的比较地理学和道库恰也夫的自然地带学说的基础上,地理地带性学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地理地带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在全球各大陆及不同区域得到检验和应用,建立了区域系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各种自然区划成为人类认识、利用和保护自然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1959 年完成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揭示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鲜活起来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鲜活起来 发表时间:2018-05-30T09:06:46.18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0月作者:丁乙 [导读] 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 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局直第一小学丁乙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的思考”,善于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让数学课堂在生活中鲜活起来,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形象。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创设实效课堂,让生活问题真正的走进数学课堂,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鲜活起来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第一、教学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做数学、用数学。 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问题(材料)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境的创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比如:我在教学《分数的认识》的一课时,我就从学生喜欢的折纸入手,让学生玩他们喜欢的折纸游戏。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让数学课堂鲜活起来。 第二、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得到发展。但有些课表面上进行得很顺,有问有答、有说有笑,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整节课也让人找不出多少毛病,但总让人觉得缺乏交流,缺乏实质性的碰撞,没有鲜活的生命感受。富有个性的过程是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脑子里有问题,再去思考,这就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蹲着看高处的物体,再站到椅子上观察低处的物体,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整堂课活跃、轻松而不杂乱。也就是说,有些时候,教师不应唱独角戏,把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占去了,学生没有探索、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因而提不出问题,更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鲜活起来。 第三、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要照搬教材,而是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现在的实验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特别大,教师就要从新开发、整和教材,再挖掘身边的现有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教师对教学内容可以做相应的调整,有合并,也有拓展延伸等。比如:在教学《6、7的乘法口诀》一课时,我把原本两课时的内容融为一课时来上,这样一来教学效果非常好。再有,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我没有利用书上的例题,而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图形,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射线和角》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看手电筒的光线发现射线有什么特点,从而认识了射线。通过学习,学生体验到了:身边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所以在我构建的生活课堂里,学生能够自然、真实的去“实践”数学,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并且应用于生活。 第四、激励的语言,互动的评价,是师生沟通的最好方式。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皇帝,都有个性,不会让别人说出自己的不足,抓住这一特点,我开始运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招果然有效。比如:“你真是好样的”“你真善于观察”“你的动作真快”“你的计算真准确,继续努力”“你真行,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老师都没想到”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语经常在学生耳边响起,激起了学生的自信心。所以,从开学的那天起,我便明白了,学生怕的不是打骂,而是激励、赏识、理解和感动,用激励的语言去赏识他,理解他、感动他,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用激励语言,促进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注重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的成长环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放过每一次激励、赏识的机会,尽量鼓励孩子,保护他们的学习动力。 “生生评价”也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评价活动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现学生的灵性,进一步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生生互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一定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不要只看到别人的不足,对自己孤芳自赏、自命不凡;对待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不要取笑,不能使用过激的语言,要有爱心,要把别人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要多一点理解和鼓励。我还告诉他们,如果发现别人有错误时,要像老师一样耐心的给予帮助,因为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里,我们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要共同进步。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鼓励、训练,同学们的热情非常高,都能够积极大胆的参加互评活动。同学们通过互相评价,锻炼了自己,提高了水平,也学会了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我觉得,通过互评训练,同学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课堂的每一分钟都应该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就能促进学生主动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实现师生、生生互动,进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永远向往的乐园,让我们的数学课真正鲜活起来!

gis与自然地理的关系

GIS与自然地理学的关系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科学。不管是部门自然地理学还是综合自然地理学,学科的分科特点和研究对象,都决定了它与其它技术学科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GIS也正是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遥感技术逐渐成熟,制图手段更为先进,管理科学逐步重视,地球科学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它就与资源及环境的研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资源与环境问题正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目前,GIS在全球性研究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无论是全球变化,还是全球监测,都不同程度地属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范畴,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GIS与RS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并通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模拟分析和动态研究.在人类迈向21世纪的进程中,持续发展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它提倡采用新技术,把GIS的应用放到一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并提出了建立持续发展信息系统(SDIS),充分说明了GIS已成为实现区域持续发展的一种技术保障.自然地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现代技术的支撑,而在现阶段,GIS、RS及GPs等技术的发展,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手段,推动着自然地理学理论、方法、实践等各个领域的变革,特别是信息的应用,在GIS技术中得以极大的体现,势必影响着人们对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问题的认识.归根到一点,GIS为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手段及工具,自然地理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又为GIS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源及研究对象,两者相互结合,并将开拓出新的应用领域,同时,也孕育着新学科领域的诞生·GIS研究自然地理学问题的一般途径与方法 GIS是一种管理与分析空间数据的有效工具,它如果脱离了应用对象或数据来源就失去了作为信息管理与分析的本质特征.在自然地理学涉及的各学科领域,由于各种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同,研究的方法也就有所不同,但GIS作为一种新技术应用于各学科的研究中,针对研究对象的特点、研究目的等不同,可以有不同的途径.一般说来,自然地理学任何一门分支学科,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都必须收集前人的成果资料,并进行调研和分析测试,上述数据,则是GIS信息管理分析的重要数据源之一;同时,遥感(RS)技术的发展,也渗透到了自然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的每一个研究领域,各种遥感数据是GIS信息管理与分析的又一个重要数据源;而通过各种方法编制的自然综合体的专题图件,则是直接可以通过一系列数字化过程与GIS结合起来,图件所提供的数据是GIS三大数据源之一因此,在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工作中,不管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有何差异,三种类型的基本数据是利用GIS进行管理与分析的必要条件;然后针对具体问题,采用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方法,解决所要研究的问题:最后可以应用GIS进行专题图件的编辑处理,或者应用GIS数据库资料及相应的数据模型,对研究对象的现状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 GIS应用于自然地理学各学科的研究中具有一系列重要特点和功能 3.1 3S一体化及其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一体化技术,即为三S技术,它与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的结合将在资源环境与区域性的信息管理等众多应用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GPS与RS的结合是GIS数据采集和数据及时更新的主要技术手段,而GIS的应用,又理所当然地为自然地理学各学科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分析途径.GIS的不断发展,它既离不开地理学、测绘学、统计学等一些基础学科,又取决于象计算机硬、软件技术,航天技术、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技术的进

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从国际地理学发展来看,地理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包括:地理学综合研究,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融合;地表过程多圈层耦合与交叉研究;气候变化的环境效应及其适应对策;气候变化、文化差异与区域冲突;自然与人类因素对陆表过程作用的综合研究;自然灾害形成过程与风险分析;城市化与气候变化研究;生态系统演化及其服务功能;全球辐射平衡、碳循环与水循环的遥感综合观测与模拟;地理学与地理信息科学的整合;复杂地表信息时空尺度效应研究;大数据、地理信息科学和全球决策;地理学与环境、健康问题;实验地理与技术手段现代化;未来地球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及全球环境变化中的人文因素。 另外,在美国《科学》杂志2014 年7 月发布的125 个国际科学前沿问题中,地球到底能负担多少人口?温室效应会使地球温度达到多高?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反应如何?为什么一些国家向前发展而有些国家停滞不前等问题,也都是需要地理学及相关学科共同研究解决的问题。 从中国地理学发展来看,除关注国际地理前沿问题外,还要特别重视对面向未来的中国地理教育,中国地理学的回归与定位,中国城市化以及区域城镇化发展模式,现代地理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融合等问题的研究。同时,陆表过程主要作用因子的量化研究,地表覆被/ 土地利用变化及人地关系研究,干旱半干旱区和冰冻圈研究,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性研究,西南山地灾害及其风险管理,国土空间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与区域均衡发展,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发展,新型城镇化与低碳城市建设,信息化与地理学等问题,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理学热点问题。 与此同时,地理学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作为从事国情研究的主要学科,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的要求,应抓住时机,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组织科研力量,推进“智库”建设,加强科技战略咨询研究,发挥科技思想库作用,服务政府决策和社会发展,这也是新时期我国地理科学事业发展的核心工作。

让地理走进生活

让地理走进生活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与同学们谈地理学案 【学习目标】 1.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充分预习,熟悉活动题内容,以备上课集中讨论。 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过程】 课前预知-----我自信我能行 小组讨论: 1、今天是同学们在初中学习的第一节地理课。同学们了解地理吗?知道在地理课上会学习哪些内容吗? 2、在第一节地理课上,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对“地理”的理解,列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物和现象。 活动一、完成P.2读图活动。 活动二、完成P.3读图活动。 活动三、完成P.4读图活动。 2、表达交流: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联系? 二、怎样学好地理 1、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善于观察。 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并积累知识。 3、勇于探究主要应注重哪两个环节。 收获之窗-----我努力我充实 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你们认为地理有用吗?能否用自己的语言举例说明什么是“地理”。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观察各种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课本及插图,使用双色笔把课本上的重难点勾画出来并进行记忆。 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导入:利用2009年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二)导学部分:

自然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自然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501)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等相互作用的及其形成演化过程、区域分异、环境资源功能的科学,具有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的特点。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研究能力、高尚的道德品质、朴实的作风与较深的文化素养的研究、教育、规划和管理专家。 1.硕士学位:掌握自然地理学及有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野外工作及实验技术,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自然地理学有关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础、野外工作能力和基本实验操作技术,熟悉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及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是研究生本人的原始研究成果,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较高的创新性。 二、研究方向 根据当代科学发展的趋势、本校的优势、师资队伍与技术设备条件,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方向和博士培养方向包括三个方面。 1 自然地理环境过程和演变:研究地貌演化和形成规律、气候长期变化的规律和机制,生态环境变化的特征和机制、土壤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以及海岸环境演化、沉积动力等 2 自然资源与环境利用:研究内容主要有中国自然区域及其开发整治、自然资源利用规划与管理、水资源与水环境、自然灾害研究与防治、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海岸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等科学问题。 三、招生对象 自然地理学研究生源来自地球科学及相邻学科的大学毕业生及硕士毕业生,如地理学、地质学、大气科学、土壤学、水文与水利科学、海洋科学、生物科学、

马建华版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绪论 简答题 1、现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研究管理和保护地球的问题,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前沿领域包括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响应。相比于传统的定性描述,现代自然地理学更强调认识变化过程、揭示变化原因、提出管理对策,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新兴技术手段。 2、简述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的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第一章地球 名词 1、经线:通过地轴的平面和地球表面相交成为圆,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为经线。 2、经度:某地所在经线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 3、岛屿:被海洋所环绕,但面积远比大陆小的小块陆地。 简答题 1、地球表面有哪些基本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各界面上的物质相互渗透,三相物质相互转换,形成多种多样的胶体物质和溶液系统。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 2、简述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是确定地理坐标的基础。 2)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3)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4)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5)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形变,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 6)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3、简述地球的圈层分化并着重介绍地球的外部构造。 原始地球是一个接近均质的物体,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地球圈层的分化过程同整个地球的温度变化密切相关。放射性

让地理走进生活修订稿

让地理走进生活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与同学们谈地理学案 【学习目标】 1.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充分预习,熟悉活动题内容,以备上课集中讨论。 2.独立认真完成学案,用红笔做好疑难问题记录,以备讨论时做到有的放矢和高效。 【学习过程】 课前预知-----我自信我能行 小组讨论: 1、今天是同学们在初中学习的第一节地理课。同学们了解地理吗知道在地理课上会学习哪些内容吗 2、在第一节地理课上,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呢 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1、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对“地理”的理解,列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物和现象。 活动一、完成读图活动。 活动二、完成读图活动。 活动三、完成读图活动。2、表达交流: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联系二、怎样学好地理1、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善于观察。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并积累知识。3、勇于探究主要应注重哪两个环节。收获之窗-----我努力我充实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你们认为地理有用吗能否用自己的语言举例说明什么是“地理”。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观察各种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