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 析 法 治 的 政 治 性

浅 析 法 治 的 政 治 性

浅 析 法 治 的 政 治 性
浅 析 法 治 的 政 治 性

浅析法治的政治性

内容摘要历史传承政治和法治存在极为密切的关联。一方面,作为人类活动,政治需要法律规则的调节,另一方面,法治难以脱离政治而存在。本文从当今社会主义中依法治国方略谈起,沿着从古到今的西方的法哲学视角,探讨法治与政治的关系。政治是法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同时,法治的推进始终离不开政治制度。

关键字法治政治思想

一,在社会主义中的政治文明和依法治国

在探讨法治政治这一问题时,必然要从法本身的政治性谈起,在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政治文明建设历史性地提上了议事日程。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基本标志和根本保障。江泽民同志曾指“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法治反映人类管理自身的深刻进步。一方面,政治需要法律进行规范和调节,它通过对权力的规制,是权力运行彻底摆脱了野蛮、任性的状态。而在非法治的状态下,法律只不过是权力的附庸和奴婢。统治者完全凭一己的意志和反复无常的性情进行统治。在这种情形下,法律是变态的,人同样是变态的。另一方面,法治难以脱离政治而存在,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生产资料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然而,两级分化也日益严重,各种物质化的东西使人们的私欲膨胀,社会难以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光是依靠法律难以使其得到解决,所以我们又要通过权力来去弥补法理型的不足。

历史的经验也可以证明,以美国为例,在1929-1936年正经世界的经济危急中,国家遭受重创,因两党的争论不休,致使国会搁置总统罗斯福提出的议案达580次之多,在近300个法案中仅通过了200多个,打打延迟了时局,致使经济危机的影响直至1936年才结束。总统罗斯福新政提出的法案,实质上是以国家干预自由竞争的手段来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最终也取得一定效果。这一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都体现了法律服务国家大局的重要性。当然,发生于美国的2008年得金融危机,美国国会的7000亿的紧急援助法案予以应付,再次论证资本主义国家中法律服务于大局的事实。

二,法律的政治性之历史维度的探讨

法律在产生之初,只是作为政治统治的工具,法律依附于政治便是一种必然。在近代以后,随着理性思潮的推进,法治从一种治国的方略发展成为一种至上的理想,学者们极尽所能地排除法律中所有的意志因素,以使法律成为人们行为的规则。从古至今,学者们从法的起源、法的功能,发的体系等等视角研究了法与政治的关系,进而展开了通往法治国的不同路径,这些努力都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证明了法治国的建立必然依附于一定的政治权力,法治是不可避免地具有政治性的。(一)古典学说的传统:政治权力之上的法治

在前近代时期,法治都是依赖于城邦政治存在的,可以说是一种政治与法律的一元论思想,亚里士多德对150个城邦国家进行比对研究以后认为,共和政体是最为理想的政体。其之所以理想,因为他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一人之治。“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

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亚里士多德的法治理念是建立在共和政体之上的,一定的政治体制是其法治思想存在的前提。事实上,将法治思想作为其传世著作《政治学》中的一个部分,已经不言而喻地传达了亚里士多德对政治与法律关系的基本观点。

如果说亚里士多德只是在其政治理念中引申出了法治思想,那么霍布斯就是真正在以政治为基础构建其法治的大厦。霍布斯继承了马基雅维利的现实主义倾向,将其法律思想的出发点建立在真实的人性而非形而上学的神论之上,霍布斯认为,人生而自由、平等,但因人的天性是恶的,所以不能避免互相争执,最糟糕的是人们不断处于暴力死亡的恐惧和危险中,人的生活孤独残忍、贫困、卑污、残忍而短寿。因此,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摄服的时候,人们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之下。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提到了,国家拥有绝对的、不可分割的主权,它要求其臣民对其无条件地服从。一句霍布斯的逻辑,法律是依据权威而非依据真理制定得,主权者作为最高立法者,具有终局性的裁量权。

事实上,霍布斯只提出政治与法律一元论的一个典型代表,在近代,大部分的法学家都是主张在一定的政体之上探讨法律问题的。其中不仅仅有自然法学派的先贤,也有众多分析实证法学派的哲人,例如分析法学派的创始人奥斯汀。奥斯汀的经典命题,法律命令说,即时从政治的角度来定义法的内容的,当然,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但是仅就该命题本身而言,奥斯汀还是敏锐地洞察到了法律与政治权力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现代学者的悖论:政治权力无涉的法治

在近现代时期,理性的发展使人们更深入地思考了人性的追求。自由、平等、正义、人权等等这些法的基本价值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政治权力因为具有主观臆断性而逐渐被排挤出法学家的视野。

韦伯一直在追求一种无涉个人意念的价值判断的研究方法,并在这种价值无涉的基础之上通过构建理想类型来进行社会学分析。韦伯构建了四种法律类型:形式合理性的法律、形式非理性的法律、实质合理性的法律和实质非理性的法律。在韦伯看来,以形式合理性的法为手段的法理型统治是实现法治国的唯一途径。在法理型统治下,人们服从的仅仅是法律而不是个人,这才是真正的法治。这种价值无涉的法律正的可以摒除权力的介入吗?韦伯希望建立一种形式合理的统治,然而他也无奈的看到,这种形式合理的统治往往带来的是实质上的不合理:因为现代社会过分追求利益,社会的物质化使人们丧失了自由和尊严,社会上权力结构和财富的不平等日益加剧,最终使社会处于一种严重的冲突之中。致使很多领导阶层丧失了决断能力,根本无力应对利益冲突。所以,在排除了所有的价值理念,构建起形式理性的法理型统治之后,韦伯又转而主张通过民主选举政治家(卡里斯玛式)作为领袖,以在非常情况下做出政治决断,运用政治权力来克服法理型统治的不足。韦伯在绕了一个大圈后又不得不回到原点:形式理性的法律最终还是要依赖于政治决断,这本身就构成了逻辑推理上的悖论。

相对于韦伯而言,凯尔森的努力似乎显得更徒劳。凯尔森主张价值相对主义,他认为,由政治权力来进行统治,就不可避免地加入统治者的意识形态,破坏法律本身的中立。因此,统治国家只能是法律,而且是纯粹、完全价值中立的法律。凯尔森怀着美好的愿望设计了一张法律科学的图纸,但是在即将完工之际却发现无法找到可以将图纸使用的领域。

卢曼将凯尔森的纯粹法学发展到一种极致。卢曼的自创生法律建立了一个法律乌托邦。实现完全自治的法律,其结果只能使法律丧失其意义与作用。就连卢曼自己都没有完全放弃社会对法律的影响,在详尽论述了自创生法律运作的同时加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法律是一个认知上开放的系统,这一前提实际上已经完全打破了其之前建立的自创生法律的设想。他的失败再次证明了与政治权力无涉的法治愿景面临的困境。

(三)后现代学者的反思:法治对政治权力回归

面对法律自治产生的困境,更多的法学家开始反思法治对政治理性的回归,或者说是否法律问题的本质就是政治权力的问题。政治家、法学家施米特从绝对权力的角度实现了法律对政治的复归。虽然他的法学观点曾一度被认为是极端的、偏执的,但是其中的某些看法却是让人深思。施密特认为:“现代性带来了多元价值,多元价值又带来了多元精神,而多远精神是一切冲突的根源。在精神冲突达到一种程度之后,就会产生政治,政治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一种区分敌友的对抗。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方法来解决这种精神和政治上的冲突和对抗,最初是诉诸神明的力量来予以化解。而发展到现代社会,因为上帝的死亡,价值多远带来的冲突成为无法克服的难题。现代性带给人们的困境不能用政治浪漫派那种逃避的方法来解决,而只能模拟天主教教会的形式,创造出一个在人间的神,用政治决断来解决各种冲突。”施密特由此推出:主权就是决定非常状态。可见,国家、主权相对法律规范而言具有优先性,他们是法律规范得以成立的前提。在主权者就非常状态做出决断之后,法律规范才能确定、实施,法律秩序才逐步建立起来。施密特这种强国家的逻辑往往被认为是对专制统治的辩护,尤其是对纳粹统治的合法性的辩护而饱受争议。但是,抛开对施密特个人经历、背景的偏见,客观地看待他有关政治和法律的理论,就可以洞悉他为构建一种多元、包容、有序的政治社会所作的努力。虽然我们无法认同施密特政治决断论的思想,应为政治决断论不见恩呢个成为政治权力的全部,也不可能完全主导法律的创建,但至少施米特的分析再次论证了政治之于法律的重要性:法律自治是不可能的,无任何价值判断在内的法律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后现代学者哈贝马斯,一直试图弥合政治权力和民主法治之间的矛盾。他不赞成用施米特专断的方式来解决权力和权利之间的冲突,也不赞成讲法律完全脱离意识形态的自给自足,而是采用主体之间的沟通协商纠正现实中的权力关系。哈贝马斯希望通过理性的沟通克服政治上的专断,消除现实中的冲突。实现对多元价值的包容。他认为,肢体之间的沟通和协商可以解决政治与法律在核心问题上的悖论:即国家主权与基本人权的冲突。人民通过协商立法,人民是法律的创制者,享有国家主权;而基本人权在法律建制化的过程中已经被纳入到法律体系之内,使得基本人权的实现不再困难。法律的创制者与法律的承受者同一了,政治权力与法律权利在本质上同源了,权力与权利的冲突就不存在了。哈贝马斯的协商理论实现了法律所保护的权利对政治权力的回归,进而解释了法律与政治的同质性。

从西方法哲学上法治与政治迂回发展的路径上可以得出:法师无法脱离政治权力而存在的,因而,法治之理想也是无法脱离政治权力实现的。

三.法治的政治性之现实意义

承认法治的政治性不是承认权力在法治过程中的滥用,而是承认一个基本的客观事实,法治只能是建立在一定的政治基础之上的,或者说是这一种法治政治。政治是法治赖以生存的前提,因为政治权力是法治存在的基础,政治制度是推进法治的载体。离开了政治的法治是无法展开的。

治的政治性的认可和实施,对我国的建设法治国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将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实现和谐社会而努力。当然,法治的政治性,也为我国的立法活动,执法活动,司法活动,守法活动,护法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社会基础。将人权和国家权力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

总的来说,法治的产生、发展都是与一定的政治制度相伴的。我们不能想象在封建集权的专制国家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法治,也不能断言在没有国家政权依托的群体中可以构

建空中楼阁般得法治。与其说法治具有一定的政治性,不如说法治需要一定的政治基础。从上古走到后现代,多少学者为了寻求价值无涉、权力无涉的法治国殚精竭虑,结果往往无功而返。也许,每个法律人都怀有法律自治之梦想,但只有立足于政治现实,立足于国情之上,法治才会尽可能地接近我们理想的状态。

民生法学

学号:0903634054

姓名:孙安琪

参考文献: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965年版171页

霍布斯《利维坦》1985年第95页

吕世伦《西方法律思潮源流论》 2008年版

《法哲学》

胡水君《卢曼的法律与社会理论》

李龙《法治的政治性》

高鸿均《哈贝马斯的民主法治思想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基本发略研究》

学号:0903634054

姓名:孙安琪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分析(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分析——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教学建议 二年级上册教材整体解读: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材,针对低年级儿童道德成长的需要,承接一年级教材设计,聚焦一个教育主题:共有与共享,为公共生活奠基。本册教材的内容设计,以儿童的生活为经,内在发展为纬;图片和文字资料,掌握收集、整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自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道德与法治》三维目标的价值观: 既然法治教育是为了提高青少年作为公民的法律素养,那么法律观念与法律态度的培养就是第一位的,法律知识的学习是第二位的。 三维目标: 1.通过知道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的一些数字等完成知识标。 2.通过收集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掌握收集、整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自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完成能力标。 3.通过分析、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体会和平的美好,初步形成珍爱和平的情感,完成情感标。

单元目录: 1我们的节假日 2我的班级 3我们在公共场所 4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 课题1.假期有收获 ?用心过,有收获?有打算,不忙乱 课题 2.周末巧安排 ?说说我的周末?这样可以吗?怎样安排更精彩 课题3.欢欢喜喜庆国庆 ?新中国的生日?庆祝我们共同的节日 课题4.团团圆圆过中秋 ?我们这样过中秋?中秋节,团圆夜?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目地要求: 指导学生学会有意义地度过闲暇时光,了解节假日的文化意义。 以暑假生活和周末生活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安排节假日,积极度过较长时段的假日生过和较短时段的周末生活。 认知我国的重要节日——国家意义上的“国庆节”、文化意义上的“中秋节”和其他民族的节日文化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自己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开放性初探德育范文.doc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开放性初探,德育- :李秀丽? ?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思想品德教学需要的不是封闭的、单纯的、沉闷的课堂教学,而是开放的、多维的、活泼的课堂教学。要增大教学的开放性,这就需要构建开放的课堂,下面笔者根据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和谐的教学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而新课程把教学定位在平等、民主基础上的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是以参与者、促进者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合作探究的,并逐步形成了与学生“对话”的意识。这意味着上课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 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对社会认识问题的自由和权力;质问、怀疑、批评教师、教材及其他权威观点的自由和权利;作为平等一员参与政治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的自由和权力等等。知识、技能、情感的交流是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多个方向进行的,呈现出较强的开放性。? 二、活化的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包括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课程资源。新

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再是“较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一转变,从宏观的角度看,意味着教学不仅仅是教书本知识,而是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从微观的角度看,意味着教学是引领学生与教材文本对话,从中获得生命成长所需要的精神营养,教科书所承载的内容不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唯一内容。“用教材教”这一理念为教师松了绑,活化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发展空间得到了拓展和延伸。主要体现在:①要利用好教材。新课程下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一般都有关专家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组织的,与学生的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基础性政治知识与技能,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所以,教师要在课程标准指导下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教学思想、设计理念,使教材潜藏的资源得到充分地挖掘。②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和重组。这是因为,一方面,教材提供的内容、思路、方法、结论是基本的、一般性的、不一定是最佳的;另一方面,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千差万别,分别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性质、参与课堂活动,所以,既定的教材内容是不能满足所有学生每课学习需要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正确、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化教材,努力使课堂教学内容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拓展新途径。? 三、“生成”的教学过程? 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格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再实施过程中,必须潜在或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新体验、新发现,鼓励师生在互动过程中即兴创作,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在教学中,过程的开放常常让教师觉得教案很难在课前定稿,很多教案都是在上完课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时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自己在教案中“预设”要有一定的弹性,给“生成”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是因为教学过程的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决定的,课前根本无法完全“预设”,给“生成”腾出一定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探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探讨 摘要落实教学的质和效从矛盾到和谐统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现在的教育目标,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对学生素养进行培养,教学任务重于以往——在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实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共赢,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8,C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091-01 课改前,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传导理论,教学任务相对比较单一。而现在,我们既要完成理论传授任务,还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培养,至少也要完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政治认同、法治观念等,教学任务要繁于以往。 本来,教学质量和效率就是一对矛盾体。而现在教学任务更重的情况下,既要保质又要提效,达到质与效的和谐统一(即,有效性),难度会更大一些。下面,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谈一些落实有效性的想法。 一、重视教学设计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前准备工作叫备课,现在我们强调是课前教学设计。看似只是两个字的变化,其实是推翻了原来的教

学架构,对教学进行重新组装。原先,备课只需要考虑课堂教学流程,以及怎样把思想理念传授给学生。经过几次备课和实践之后,我们就可以套用经验和固有方法。而现在不同,因为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理念,还要同时进行素养建设。需要在课前考虑的东西就比较多,比如,某节课的内容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且这种方法还要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某个(或多个)素养的目标。也就是说,这种教学形式或方法一定是要多效的;再比如,培养学生素养就不能用传授知识的方法,就需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给他们更多体验、探究的空间。那么,课堂学习过程就有一些不可预知性,我们不可能完全预测到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情态下会出现什么状况。所以,我们需要多进行一些可能的假设,甚至随时准备在课堂上随机应变。这就是我们强调要设计教学,而不是准备教学的原因。 二、把课堂给学生 很多教师舍不得把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交给学生,因为有太多的不可控会出现。很可能会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意外,耽误了教学的进程,从而完不成预设的教学任务。所以,即便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很多教师还是在固守着原来以“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一切环节和内容以及形式都要按着教师预先设想好的节奏去推进,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问题。因为素养的培养不能以理论讲授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素养是学生内在的东西,必须要经过他们自己的思维、体验才能生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课练: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含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应对自然灾害》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8分) 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________的国家__________。 2、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有______、台风、洪涝、________、滑坡、________、病虫害等。 3、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除了______的原因外,人类在______、_______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______自然灾害。 5、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______程度、_______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_______。 6、自然灾害_______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人类也______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______。 7、在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抗争过程中,人类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抗灾精神。 8、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全国人民发扬“一方有难,____________”的精神共同应对灾难。 9、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但是我们会_________的力量,全国上下形成______________、共同______、_______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危害。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台风多发于夏秋之间。() 2、滑坡、泥石流多发于西南地区。() 3、2008年发生的一场大地震是唐山大地震。() 4、破坏森林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5、当地震发生时,我们要尽快搭乘电梯离开。() 6、黄色预警信号表示特别严重。() 7、蓝色预警信号表示一般。() 8、弹簧减震器可以用来减缓地震对房屋的破坏。() 9、在灾难面前我们要不屈不挠、坚强面对。() 10、救灾是官兵们的事情,我们普通人做不了什么。()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1、对我国影响范围最广的自然灾害是() A.旱灾 B.洪涝 C.旱涝 2、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知识讲解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会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去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总体上难度系数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参与到其中就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还

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让学生能够跳出以前的漩涡。 2.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 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有效传播的效率,就要认真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对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探究欲望,才能不断地产生对学习的新鲜感,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的留白在最近几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和使用,并且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学习的内容,而是要给学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时间,以此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探究性认识,提升探究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此种教学设计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能够让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地突出特定的思维和习惯,找出更加科学的答案,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现代化教育理念当中非常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位置明确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够

浅埋暗挖法衬砌及施工方法专题研究(格式)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 初步设计 浅埋暗挖法衬砌及施工方法专题研究 (初稿)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设计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写: 复核: 专业审核: 专业审定: 总体审定:

目录 1.专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2) 2.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3.浅埋暗挖法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张鹏、龚国栋) (2) 4.石家庄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的工程概况 (2) 4.1 工程概况 (2) 4.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3) 5.衬砌结构的研究(刘运生) (13) 5.1 衬砌结构形式及计算方法的研究 (13) 5.2 衬砌结构断面形式的选择 (13) 5.3 结构构造缝的设置(刘运生、谭小兵) (13) 6.浅埋暗挖施工工法的研究(张舵) (13) 6.1 浅埋暗挖施工工法简介 (13) 6.2 标准断面区间浅埋暗挖工法研究(张舵、张鹏) (13) 6.3 大跨区间浅埋暗挖工法研究(李军省) (13) 6.4 车站浅埋暗挖工法研究(谭小兵) (13) 6.5 辅助工法研究 (13) 7.研究结论与建议(刘运生、万清) (13)

1.专题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许多大城市的地面交通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城市功能的需要,这就促使人们着眼于地下轨道交通的开发与利用,以缓解不堪重负的地面交通状况。因此,近年来,国内掀起的一股地下轨道交通的建设热潮。 由于城市功能规划受历史上经济、技术的限制,许多地段原有的规划并没有做好应用地下空间的准备,导致现在的地下轨道交通的开发受到既有道路、桥梁、地面建筑及地下管线等因素的制约。明挖法因为施工严重干扰交通,破坏环境和大量的建筑物、管线的拆迁等因素使工程的实施困难重重;盾构法有时能解决这些难题,但其灵活性差,特别是昂贵的盾构机械,会大大提高工程造价,也使工程的实施步履维艰;在这些特殊的地段上,浅埋暗挖法以其对道路交通、周边环境的影响小,拆迁少,对地质情况的适应性强等特点,显示了其巨大的优越性,在地下工程特别是地铁车站和区间的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充分证明了其灵活性和实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石家庄地铁工程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浅埋暗挖施工方面暂时没有成功的工程经验可以借鉴,同类型工程的成功经验也较少,因此在设计前,有必要对浅埋暗挖法衬砌及施工方法进行专题研究,确定出适合石家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和工程特点的浅埋暗挖衬砌参数和施工方法,更好的指导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2.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标准断面区间浅埋暗挖衬砌及施工工法; 2)大跨区间浅埋暗挖衬砌及施工工法; 3)车站浅埋暗挖衬砌及施工工法; 3.浅埋暗挖法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张鹏、龚国栋) 4.石家庄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的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起于西三庄站折返线末端,线路沿联盟路、中华大街和塔北路敷设,下穿西三庄街、友谊大街、和平西路、裕华西路、槐安西路、建设南大街、体育南大街、富强大街、谈固南大街、东二环路等主要相交的城市干道,正线终点设于位同站末端,位同站设于塔北路与东二环路口下方,站后设交叉渡线与车辆段出入线接轨。沿途主要经过水上公园、柏林小区、铁路运输学校、新百广场、省文化中心、石家庄新客站、卓达居住片区等主要客流集散点。3号线下穿民心河水系3处,下穿

新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品德与生活教育应当引导儿童在体验自身生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在服务自我、他人和集体的行动中,学会关心、学习做人;在与自然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中,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童年是一个蕴藏著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童年生活具有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发展内涵与价值。 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开放性试题训练_说明类(扫描版)

中考道德与法治开放性试题训练 说明类 阅读材料,结合我们所学习的知识,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材料说明的内容。

中考道德与法治开放性试题训练

说明类答案 1.有部分同学进入七年级后有环境适应障碍,我们应该积极适应新环境。 2.两则材料说明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并了解自己,可以通过生活实践来检验。在实践中刚看到自己 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 3.一个人的心态非常重要。我们对事情能乐观,心存感激,礼貌地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自己必然 会收获到他人的微笑,也就是让自己有了一份好心情。 4.树木高大,小草顽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我们要学会正确、全面、发展地看待自己, 找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更加自信。 5.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是否恰当,尤其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关心帮助 他们时,不要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6.扬长避短,是自强的捷径。要想自强和成功,就要认识自己的长处,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 的短处。 7.自信不是天生的,不要自暴自弃,应该努力寻找建立自信的基础。 8.考试成绩不理想,给这两位同学带来了挫折,但他们态度不同。放弃必然失败,坚持也许就把挫 折转化为动力。 9.消极情绪容易气坏身体,我们应该学会正确面对消极情绪,调整自己的情绪。 10.说明园园信赖自己的老师,把老师当作朋友,当遇到困惑与迷茫时,请老师给自己指点迷津,希 望获得帮助。 11.不尊重他人,缺乏必要的沟通交往能力,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12.世界是有规则的,我们应该遵守这样的规则和秩序。 13.说明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我们应该学法用 法,从点滴做起,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14.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 去,就有可能导致犯罪。 15.说明合作能弥补个人能力的不足,有助于个人的成长。 16.(1)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许多人凝聚在一起,会形成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2)人与人之 间的团结可以产生强大的力量。集体相互协调,紧密团结可以产生更强大的力量。 17.张明虽是未成年人,但其行为已超出了一般违法的范围,因而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中学生 应该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严格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注意:言之有理,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5课《风儿轻轻吹》第2课时人教新版

《风儿轻轻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风儿能帮我们”、“风儿的‘脾气’”。“风儿能帮我们”定位于让学生了解风的功能。教材中的四幅图分别呈现的是拿扇子扇风,帆船借助风力前行,风中晾晒衣服和风力发电。这些内容,旨在提示风儿对人们生活无处不在的帮助,让学生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主持人的话,提示学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补充风儿在生活中的其他作用。 “风儿的‘脾气’”定位于让学生认识不同级别的风,并了解在由风导致的极端天气中如何保护自己。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风儿的“脾气”是一个有较强的科学色彩的话题,教材避开了用风的等级来描述,选用“微风”、“大风”、“台风”这样更通俗的语言来描述。主持人的话,旨在提示,在遭遇台风这样的恶劣天气时要学会自护,学习在紧急情况下如何逃生和自救。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家庭背景不同,他们的科学认知水平不一,而此类知识又有较强的科学色彩,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做好知识科普储备。 七八岁的儿童对大自然普遍存在较为美好的情感,但这份情感往往不够明确、具体。他们更多的是看到或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一面,本课时侧重引领学生面对大自然的极端天气现象,懂得自护的方法与本领,需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增强自护、自救等实践能力,更好地实现与大自然的共在。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结合生活经验,感受风儿对人们生活无处不在的帮助,初步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重点) 2.初步认识微风、大风、台风不同的特点,初步了解由风导致的极端天气等知识,增强在恶劣天气时要自护自救的意识和能力。(难点) 四、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活动一:风儿能帮我们做事 1.回顾引入,唤起快乐记忆 师:小朋友,上节课,蔡老师和大家一起找了风儿在哪里,还和风儿玩了游戏,想不想来回忆一下和风儿一起玩的情景?”请大家认真看,看完后说说你的感受。(播放视频) 师:呀,我看到有小朋友一边在看一边在笑呢,***小朋友看得特别认真…… 师:看了我们和风儿一起玩的视频,你最想说什么呀? 预设:和风儿一起玩很开心/我真想再玩一次/泡泡都被风儿吹起来了风儿一吹,风车就转起来了。跑得越快,风车就转得越快……(谁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感受) 师:是呀,风儿能陪我们一起玩,大家很开心,它就像我们的好朋友。除了陪我们玩,风儿还能为我们做些什么事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风儿轻轻吹》,研究风儿还能帮我们做些什么事。(张贴课题及第一块板贴“风儿能帮我们”) 2.小组交流,汇报课前调查成果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f17153565.html,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 作者:李红素 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10期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为小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关注学生的价值引领,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重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应当加强有效性教学探究,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改变视角,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策略;小组合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创设情境;改变视角;教学策略;多样化评价;教学有效性;知行统一 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渗透道德与法治知识,让这些知识陪伴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那么,如何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性教学探究,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现实意义,我认为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 《道德与法治》教材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实际生活,设计有效的活动,引发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而情境是体验的一扇窗口,是体验过程的门户。创设符合教材主题,充满生活化的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種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如在学习一年级《别伤着自己》的第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明明的爸爸妈妈去上班了,明明就邀请丽丽和静静到家中一起玩,他们玩了一会儿,明明就拿起剪刀想要做手工,这时候问问明明这样做对吗?因为图中明明用的剪刀是安全剪刀,这样不容易伤害自己和别人,学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所以很容易理解这样的行为是对的。过了一会儿,静静的手脏了,他把手洗干净,手还是湿的,就用湿手插电视上的插头,这样做可以吗?学生充分说,这样做是不对的,容易被电到等等。因为这是学生的真实生活,他们观察了、感受了,相互分享在家庭生活中,什么样的行为是危险的,说得头头是道,最后并且画在了书上,教师创设一个这样的情境后,除了适时点评,俨然成了一个幸福的“旁观者”。 二、改变视角,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策略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不能只专注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健康发展,改变教学视角,尽可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策略,让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

浅埋暗挖法施工工艺研究

岩土论坛 GEO TECHN I C AL EN G I N EER I N G WO RLD VOL.8 No.3 浅埋暗挖法施工工艺研究 周丰峻 (洛阳水利工程技术研究所 ) 周丰峻 男,防护工程专家。1938年出生,山东省黄县人,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 学。总参某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防护工程学会理事。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丰峻长期从事和主持防护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对核效应试验、核爆炸理论计算及防护工程抗冲击爆炸作用模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和开创性的研究,为我国核爆化爆冲击波效应模拟研究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对防护工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圆满完成了一系列防护工程的技术攻关课题和科研任务,为我国核试验和防护工程技术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丰峻在紧张的国防科研和工作之余,他把精力投入到民用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当中。目前正在探索和研究的学科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中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主要以铁道、公路系统岩土工程与结构工程中的新技术与新工艺为研究范围,主攻岩土力学、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和爆炸力学领域相互交叉形成的研究方向。 1 概 述 王梦恕院士在多年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并把大家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教训吸纳进来,历经5年著成《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对浅埋暗 挖技术的理论基础、工程理念、设计与施工方法进行了全面论述。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浅埋暗挖法”理论、设计、施工的专著,是在求真、求实、求是的科学写作的态度上完成的,它不但是隧道修建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更是地下工程领域划时代的作品。本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力求简单明了,具有指导性、理论性和可操作性,可供从事地铁、铁路、公路、水利、矿山、军工、城市规划各行业、建设管理、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养护各部门、高校、研究单位的科技、工程技术人员应用。是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者难得的设计、施工指导手册。 施工工艺是浅埋暗挖技术的核心,应用浅埋暗挖法设计、施工时,同时采用多种辅助工法,超前支护,改善加固围岩,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并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及时支护、封闭成环,使其与围岩共同作用形成联合支护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应用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和优化设计,实现不塌方、少沉降、安全生产和施工等多种综合配套技术。其方法的实质内涵可用18字原则概括,即:“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和“勤量测”。 浅埋暗挖法大多应用于松软第四纪地层中的地下工程,由于围岩自身承载能力很差,为避免对地表建筑物和地中构筑物造成破坏,地表沉降量需要严格控制。因此,要求一次支护刚度要大,支护要及时。并明确提出,一次支护必须从上向下施作,二次模筑衬砌必须通过变位量测基本稳定时,方可施作,施作方法必须从下向上进行,决不允许先拱后墙施工。 2 浅埋暗挖法优点 浅埋暗挖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 以城市地铁为例,浅埋暗挖法与明挖法(盖挖法)相比,具有拆迁占地少、不扰民、不干扰交通、节省大量拆迁投资等优点;与盾构法相比,它具有简单易行,不需太多专用设备,灵活方便,适用不同地层、不同跨度、多种断面形式,可以多适用劳力,解决就业。当然,浅埋暗挖法也存在缺点,速度较慢,喷射混凝土粉尘较多,劳动强度大、机械化程度不高,以及高水位地层结构防水比较困难等。 浅埋暗挖法与明挖法、盾构法比较见表1。 3 浅埋暗挖法施工方法比较 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时,常见的典型施工方法是正台阶法以及适用于特殊地层条件的其他施工方法,如全断面法、单侧壁导坑超前正台阶法、双侧壁 6 1

201909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

《道德与法治》培训材料 尊敬的教研室领导,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 7月18到19日,我到南昌参加了江西省中小学三科(语文、道法、历史)教材培训。今天,很荣幸由我就《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汇报分两个部分:一整体感知教材特点;二对前面几课的具体解读。 首先,从德育观的角度说一下四年级教材的特点。为什么要从这方面来说呢?因为德育观主要是在我们的教材教学当中去落实,我们对德育观有一个了解,能更好地去理解我们的教材,同时,把教材内容转化成自己的教学非常有帮助。 我们四年级教材的总体的德育观是什么呢?(图)这个德育观是:品德培养,回归生活。这个观念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观念。在我们进入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之后,曾经针对道德教育过程当中的过分强调知识思路的角度变成了:品德培养,回归生活。我们的课程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仅仅是品德培养,他其实是一个综合的内容。从我们的课程的整体来看,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多:意志教育、自然教育、礼仪教育、环保教育、心理教育等等。总的来说,是对学生的社会意识的启蒙。 在我们四年级教材当中,怎么样去更好地体现这种理念呢?有三个方面。 (图)第一个是德育目的。我们的教材希望通过我们的教学,引

导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生活是多样的,德育就是要使人在多样的可能生活中选择一种好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把自己造就成一个有德性的人。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生活,每天都面临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就意味着不同的生活方式。那我们的教学要做的是什么呢?就是要孩子在多种可能的生活当中,看到一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一种生活,然后我们引导他过这种生活,这是我们的教学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这个概念,这种说法,大家听起来可能觉得有些抽象。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图)大家可能曾经看过一部印度的电影——阿密尔汉主演的《摔跤吧,爸爸》。作为摔跤高手的爸爸,在一次偶然中发现他的两个女儿有摔跤的天赋,于是让两个女儿学习摔跤,并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训练,对于孩子来说,甚至可以说非常残酷。两个小女孩不理解父亲的做法,对父亲的做法有诸多的怨言。有一次,两个小女孩背着父亲去参加一位大姐姐的婚礼,后来,这件事情被父亲发现了,非常严厉的批评了这两个小女孩。她们之前就对父亲的不满,加上现在的批评,她们终于忍不住了,就开始向这位大姐姐抱怨、诉苦,说怎么会有这样的父亲?我们不就是出来玩一天嘛,有必要发这么大的火吗?但是这个大姐姐却说:我倒是希望我有一位像你们这样的父亲,至少他是为你们着想。不像我,到了14岁的时候便要嫁出去,嫁给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男人,为她相夫教子度过余生。当这两个小女孩听到这一番话的时候,她们发生了一种改变,她们回去之后就非常刻苦地训练。由无奈的、被动的训练,变成积极主动的训练。最终取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5课《风儿轻轻吹》教案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5课《风儿轻轻 吹》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5课《风儿轻轻吹》教案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了解并体会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人们对风的利用,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以下是为您整理的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5课《风儿轻轻吹》教案,供您参考, 篇一:风儿轻轻吹 教学目标: 1、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2、了解并体会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人们对风的利用,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教学重点: ①了解风的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②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①人们对风的利用。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四、活动准备:扇子风车气球薄纸张香水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活动1、风儿在哪里 游戏导入,引入主题——猜谜语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好),那就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瓜猜一猜这是什么(出示课件) 2、师:同学们,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风)对,是风。今天,老师把风娃娃请到了我们的教室,让他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好不好(好)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风儿轻轻吹》。(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活动2、和风儿一起玩感受风,发现风。 师:风娃娃天天和我们在一起,但风娃娃可喜欢捉迷藏了,粗心大意的小朋友看不见风娃娃,细心肯动脑筋的小朋友就可以找到它。同学们,你们能找到风娃娃吗(能)师:老师看见风娃娃躲在河水里,因为他把河水吹皱了。我找到风娃娃了,就在旁边的花丛里。同学们,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找到风娃娃吗(能)好,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一起找风娃娃吧!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找风娃娃,边找边说风娃娃藏在哪里?

浅埋暗挖法风险评估(完整摘要版)

轨道交通大断面地下暗挖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与控制 XXX1 XXX2 1. 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200032 2. 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上海,200032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地铁建设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地铁工程所处地层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环境的复杂性,不可预见因素较多,其工程施工风险较大。本文以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君峰路站为例,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与专家打分法的综合集成风险评估法,对车站施工全过程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重大风险源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暗挖工程;层次分析法;风险分析;风险控制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hina’s metro construction has ushered in a period of fast development.As the complexity of its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there are many unforeseen factors which greatly increase risks of construction https://www.doczj.com/doc/9f17153565.html,ingIntegrated risk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and expert evaluation method,this paper, takingJunfenglu Station in Qingdao Metro Project (Line 3) as an example,analyzes all the risk factors in the whole constructionprocess,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risk control methods against major risks. Keyword:Excavation engineer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risk analysis;risk control 1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人口的急剧增加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压力日益增大,人民群众对城市交通系统改造的呼声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的经验教训说明,地下空间与上部空间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是城市交通系统改造最有效的途径。地铁的建设将是我国21世纪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点。 地铁隧道一般都处于城市中心交通繁忙、环境复杂的地段,具有其独特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地铁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竣工运营每个阶段的风险都会引起巨大的损失。为规范地铁工程建设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工程建设风险,减少各类风险事故的发生,对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以控制、规避各种风险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君峰路站为例,简单介绍地铁隧道建设中常用的风险分析方法,并详细分析本站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并针对其重大风险源给出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 2 工程概况 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君峰路站位于京口路与君峰路的交汇处,沿京口路一字型布置,西北-东南走向。车站两端地形东高西低,沿线建筑多为多层建筑,站址范围内地质条件较好,岩面较高。京口路南侧有埋深 4.075m的6孔电信管,埋深4.875m的 300mm污水管,埋深4.57m的800mm 雨水管,其余管线埋深较浅。 车站地貌为侵蚀堆积一级阶地、剥蚀堆积缓坡。第四系不发育,局部可见基岩裸露。地貌成因类型为剥蚀残丘,围岩级别III~IV级,场区内表覆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素填土,下伏燕山晚期粗粒花岗岩,局部穿插有煌斑岩等脉岩。场区的地下水主要为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 车站为地下二层岛式车站,采用马蹄形单拱双层复合式衬砌断面;共设4个出入口通道,

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开放性试题集锦

中考思品开放性试题参考答案一、做法类 [方法、规律总结]解答此类问题先想想国家和社会对该问题的态度、导向和对策,然后回答应该如何应对或落实。回答此类问题一般涉及的内容主要有: 八年级下册: 1、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珍爱生命,维护健康,保护自我,远离暴力,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积极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依法自律,拒绝犯罪等。 九年级: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认清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成才,肩负起民族振兴的使命; 4、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 5、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6、继承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自己成为“四有”公民。[具体做法举例] 八年级 1、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方法(当自己的 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怎样做)。 (1)自己保护自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 合法权益。 面对一般违法侵害行为: A、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 B、按照法律规定申明自己的某一或某 些权益是合法的,是不允许侵犯的。 制止侵害,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 益。 暴力行为——要机智灵活的与其斗争, (首要原则:保护自身生命和安全) A、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 B、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准确做出判断, 采取灵活的方式,保护自己。 C、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搏斗。 D、没能力将其制服时,呼救法、周旋法、 拨打110报警。 E、万不得已,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后果进 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 F、实施正当防卫。 (2)积极寻求他人帮助和社会保护:增 强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运用法律 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及时向学校、家庭、或者其他监护人 报告,由家长、老师或学校保护。 B、可以向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政府部门 报告,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可以请求消费者协会等机构维护权 益(消费者合法权益) D、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己 的合法权益。 注意:①以上的做法要根据具体的权利和 情境选取恰当的做法。 ②我们在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益时,不能 以暴制暴,以不合法的方式制止违法行 为。 2、怎样正确对待权利 要珍视自己的权利;我们应采取合法 手段获得权利;我们行使权利时要充分尊 重他人的权利;我们应在合法范围内采用 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3、青少年远离犯罪怎样做 (1)远离犯罪,要在心中筑起法律的堤 坝。(要树立法律意识,知法懂法,了解 法律的规定,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在法律 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学会 用合法的手段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尊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加强自我修养,自觉远离违法犯罪。 (3)远离犯罪,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做事多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 九年级: 4.青少年参与经济生活的表现。(青少 年怎样参与社会经济生活)p20一段 5.中学生怎样合理消费?P21、22 6.青少年参与政治生活的表现。(青少 年参与民主政治的做法)p26 7.公民怎样正确行使政治权利?P34 8.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时,应 该怎样做?P34 9.面对开放的世界,青少年怎么做? (1)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2)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3)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 感,增强忧患意识;(4)树立平等、开 放、竞争、参与的国际意识;增强民族自 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自觉承担时代赋 予的崇高历史使命。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 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 素质。 10.面临环境资源问题(治理雾霾),国 家应该怎么做?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