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师表前篇字词解释(含加点)

出师表前篇字词解释(含加点)

出师表前篇字词解释(含加点)
出师表前篇字词解释(含加点)

《出师表》解释词语

1、先帝创业

..

..未半 2、而中道崩殂

3、今天下三分

..

.. 4、益州疲弊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7、忠志之士忘身

..

..于外者 8、盖.追先帝之殊遇

9、欲报之于.陛下也 10、诚宜

..开张圣听

11、恢弘

......志士之气 12、不宜妄自菲薄

13、引喻失义

.... 14、以塞.忠谏之路也

15、宫中府.中 16、俱.为一体

17、陟.罚臧否

.. 18、不宜异.同

19、若有作奸犯科

....及为忠善者 20、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1、以昭.陛下平明

..

..之理 22、不宜偏私

23..、.使内外异法

..

..也 24、此皆良实

25、志虑忠纯

..以为陛下.... 26、是.以先帝简拔

27、愚.以为宫中之事 28、事.无大小

29..、.悉以咨.之 30、必能裨补阙漏

....

31、有所广益

..

.. 32、性行淑均

33、晓畅

..军事 34、试用于.昔日

35、先帝称.之曰能 36、是以

..众仪举宠为督

37、愚以为营中

..

..之事 38、然后施行

39、必能使行阵

..

..和睦 40、优劣得所

原毁》教案定稿

《原毁》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逻辑严密的特点; 3.通过学习作者忧时伤事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个性化的思考,使学生形成对人对己的个性判断,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点: 1.掌握基础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认识滋生“毁”的根源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 掌握多角度、多层次对比的说理方法。 教法指导: 1.注意掌握论辩文的特征,抓住论的对象,把握辩的过程,明确作者观点; 2.反复诵读,理清文章脉络,分析多角度、多层次对比的说理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文起八代之衰”,这句话是对的赞誉,从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其文学成就看,并非过誉之辞。 “八代”指的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这几个朝代正是由形成到鼎盛的时代。另外,还可从虚的角度理解“八代”,即很长时间。“衰”是针对八代中的骈文而言的。一个“衰”字,表达了唐宋古文家对骈文的贬斥和不满。从骈文的发展看,这一描述虽不乏主观色彩,但还是很准确的。因为两晋以后,骈文风气大盛,不分内容场合,几乎无文不骈、无语不偶,走向了歧途;内容上大多风花雪月,儿女情态,无病呻吟,趋于堕落。 到了唐代中叶,、柳宗元发起了声势浩大的,主张用散句单行的形式写作,使这种散文逐渐代替了此前的,并持续千百年。在这场运动中,韩愈的开创之功是不可没的,并且以卓越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古典散文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散文的历史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所以,素来不轻易称许别人的也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作了“文起八代之衰”的千古赞誉。 2.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 韩昌黎:河北省昌黎的韩氏是望族。韩文公:死后谥“文”。韩吏部:最后的官职是吏部侍郎。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着《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3.古文运动:? 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文题解读: 《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三、背景介绍: 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

部编版《出师表》中考常考实词和句子(近十五年中考整理)

部编版《出师表》中考常考实词和句子整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危急存亡之秋.也2)以光.先帝遗德 3)以光先帝遗.德4)引喻.失义 5)引喻失义.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7)志.虑忠纯8)简.拔.以遗陛下 9)简拔以遗.陛下10)悉以咨.之 11)性行淑.均12)晓.畅军事 13)远.小人14)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字词解释

出:出征。 师:军队。 先帝:这里指刘备。 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原的大业。 而:竟 中道:中途。 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今:现在。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疲弊,贫困衰落 益州,这里指蜀汉。疲弊,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孙权,刘备,曹操三大势力。) 诸葛亮呈现出师表 (4)此:这。 诚:确实,实在。 之:助词,的。 秋:时。 然:但是。 侍,侍奉。 卫,守卫 懈:懈怠,放松。 于:在。 内:宫廷内。 忘身:奋不顾身。 盖:语气词。大概,原来是。 追:追念。 殊遇:优待,厚遇。 殊,不一般,特别。 之:代词。 于:向。

诚:实在,确实。 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开张,扩大。 光:发扬光大。 遗德:遗留的美德。 恢弘: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也作“恢宏”。 恢,大。 弘,大、宽。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妄,随便,胡乱。 菲薄,小看,轻视。 气,志气。 之,的。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 以,以致。 塞,堵塞。 忠,忠诚。 谏,规劝。 俱,全,都。 宫:指皇宫。 府:指朝廷。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陟(zhì):奖赏。 罚:惩罚。 臧否(pǐ):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臧,善;否,恶。 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 科,科条,法令。 及,和。 为,做。 有司,执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论;凭定。 刑,罚。 以,来。 昭:彰显,显扬,显示。

出师表重点字词句

出师表 出师表 一、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二、古义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4.诚宜开张 ..圣听 5.晓畅 ..倾颓也..军事,6.此后汉所以 7.猥.自枉屈8.临表涕.零 三、一词多义 遗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效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②深追先帝遗诏②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任①受任于败军之际 ②每与臣论此事②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道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分①今天下三分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行①悉以咨之,然后施行能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②将军向宠,性行淑均②先帝称之日能 言①进尽忠言为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②不知所言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四、词类活用 1.此皆良实 2.优劣得所 3.北定中原 4.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五、重点句 1、先帝创业未办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7、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8、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9、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1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原毁同步练习(含教师答案版)讲课讲稿

一、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 2、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病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亮疾病,卒于军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2、善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择善而从之 素善留侯张良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太祖曰“善。”乃南征 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荀子?强国》) 3、及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史记》)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济:渡河)(《左传》) 4、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听其所止而休焉/ 玉之言,盖有讽焉 盘盘焉,囷囷焉 水旱祷焉 且焉置土石 5、乃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良久乃已

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 家祭无忘告乃翁 6、其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 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三、指出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写出古义 课文例句古义今义 1、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许多人。 2、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 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 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3、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试验,试。 四、指出下面活用的字并作解释 1、故人乐为善/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详,故人难于为善 2、即其新不究其旧/ 究其旧不图其新 3、己未有善 4、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能善是,是亦足矣/ 我善是,是亦足矣/ 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5、早夜以思 6、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 五、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其责己也重以周 2、其待人也轻以约 3、重以周,故不怠

《出师表》知识点梳理

《出师表》知识点梳理 复习目标 1、能正确背诵课文。 2、掌握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主旨。(重点) 3、熟悉中考题型并掌握答题技巧。 二、参考译文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但是,宫廷里侍卫大臣毫不懈怠;边境上忠诚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陛下确实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尽忠进谏的道路。 宫廷和朝廷,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标准不同。如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的,或尽忠心做好事的,应该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法治,不应偏袒有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然后再去施行,一定能够补救缺点和疏漏之处,获得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他时,先帝称赞他说他能干,因而众人商议举荐他任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一定能够使部伍团结和睦,才能高的才能低的都安排得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帝、灵帝的做法痛心憾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是个平民,亲自在在南阳耕种,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十分感动,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日夜忧愁叹息,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没有成效),以致损伤先帝的圣明。所以我五月率兵渡过泸水,深入荒芜之境。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已经充足,应当奖励和统率全军,向北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恢复汉家基业,回到旧日都城。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斟情酌理,权衡事情的得失利弊,向您提出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这一效忠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禀告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政德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董允等人的怠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出师表素材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出师表 重点词语解释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死亡)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候) ③诚宜开张圣听(开扩,扩张) ④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⑤不宜妄自菲薄(轻视) 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好;应该) ⑦躬耕于南阳(亲自,自身) ⑧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低微鄙陋;屈尊就卑) ⑨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朝夕,日夜;效果) ⑩深入不毛(指地面所生长的草木) 临表涕零(落泪) 通假字 ①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②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表示整数再加上零数) 一词多义 ①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wèi,动词,给予)(以光先帝遗德(yí,形容词,遗留的)) ②论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谈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评定)) ③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有效,成效)(机会)) ④行然后施行(xínɡ,动词,做,执行)(必能使行阵和睦(hánɡ,行列,文中指军队))

⑤以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⑥道咨诹善道(办法)(中道崩殂(道路)) ⑦为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俱为一体(是)) ⑧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古今异义 ①开张圣听开张今义:商店开业(古义:开扩,扩张) ②叹息痛恨痛恨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古义:痛心和遗憾)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今义:言行恶劣,不道德(古义:低微鄙陋) ④由是感激今义:因对方的行为或帮助而产生好感(古义:感动) ⑤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今义:秋季(古义:时) ⑥臣本布衣布衣今义:布的衣服(古义:平民百姓) ⑦临表涕零涕今义:鼻涕(古义:眼泪) 词类活用 ①北定中原(名词作状语,向北) ②攘除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③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形容词作动词,怠慢,懈怠) ④以光先帝遗德(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大) ⑤此皆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⑥优劣得所(形容词作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⑦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作动词,亲,亲近。远,疏远

出师表知识点总汇

出师表知识点汇总 一、文学常识 《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二、重点字词 1、(1)崩殂:帝王死(2)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3)菲薄:轻视(4)恢弘:发扬扩大 (5)引喻适义:称引恰当(5)陟(奖)罚(惩罚)臧(善)否(恶)(6)异同:不同(6)刑赏:罚 (7)昭…..之理显示治理(8)淑均:善良公正 (9)倾颓:倾覆衰败(10)倾覆:兵败 (11)布衣:平民(12)躬耕:亲自。 (13)闻达:做官扬名(14)猥:辱(这里指:降低身份) (15)驱驰:奔走效劳(16)夙夜:早晨 (17)不毛:荒凉的地方(18)庶竭:希望 (19)驽(劣马)钝(刀刃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20)攘除:铲除。(21)彰:表明(22)斟酌损(减少)益(增加):考虑 (23)慢:怠慢(24)以彰其咎表明过失 (25)以咨诹善道:询问(26)雅言:正确 (27)临表涕零:面对眼泪(28)之秋:时 (29)良实:善良、诚实的人(30)偏私:偏爱私心 (31)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2、通假字:阙:(通“缺”)缺点简(通“拣”)选拔有(通“又”) 3、古今异义字: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由是感激: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晓畅:精通熟练今:作文通顺明白 4、一字多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恐托付不效。(成效) 深追先帝遗(yí)诏(遗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性行淑均(行为)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行阵和睦(队伍) 俱为一体(是)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行)寄臣以大事(把) 众议举宠为督(做,担任)遂许先帝以驱驰(为、替) 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以光先帝遗德(来)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5、成语:妄自菲薄三顾茅庐计日而待作奸犯科

出师表译文及重点词语句子翻译

出师表译文 先帝创办基业还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汉贫困衰弱,这实在是形式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疆奋不顾身的原因,都是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在陛下身上报答啊。陛下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皇宫中或朝廷中而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应交给主管的官吏,判定他们受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这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更好的效果。 向宠将军,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当年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拿来问问他,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惋惜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偷生,不谋求在诸侯前扬名做官。先帝不认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里来看望我,征询我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激动,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使命,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 先帝(刘备)知道我做事谨慎,因此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惟恐先帝所托不能实现,从而有损先帝的英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草的地方(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的进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遗留下的诏令。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出征了,流着泪写了这篇奏表,不知说了些什么。崩殂危急存亡之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陟罚臧否以遗陛下 悉以咨之性行淑均叹息痛恨于桓、灵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由是感激 深入不毛庶竭驽钝至于斟酌损益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以咨诹善道 临表涕零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夙夜忧叹 遂许先帝以驱驰斟酌损益 1.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2.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3.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6.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7.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9.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1.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17《原毁》导学案

17《原毁》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课前检查: 1.作者简介: 愈(768—824),字,自谓,世称,谥号“”,后人尊称韩文公。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河南河阳人。与同为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有《山石》《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七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七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助教》等。 3.古文运动: 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和柳宗元一起提出“”“”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列他为“”之首。 二、文题解读: 《原毁》是韩愈的“”(《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原”就是,“原毁”就是。 三、背景介绍: 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况,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所谓“”,“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韩愈站在中小地主阶级和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引起当权者注意从而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下了《原毁》。 四、预习检测 认真听朗读,注意字音 (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口头回答问题) 五、诵读课文后,结合学案解释并疏通研讨课文第一节 1.自行译读,解释第一段中文中重点的字词: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______”通“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古代女子称丈夫;古代指普通百姓 (2)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戏曲、曲艺、杂技、影视等演员

《出师表》字词句翻译答案及全文翻译

《出师表》字词句翻译答案及全文翻译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出师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崩殂 ..死。(古时“崩”特制皇帝死。)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实在,的确;这里是“时”的意思。 4、盖追先帝之殊遇 ..因为;优待,厚遇。 5、诚.宜开张圣听的确,确实。 6、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圣明的听闻。 7、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8、妄自菲薄 ....过分看轻自己。 9、引喻 ..失义称引、譬喻。 10、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11、引喻失义 ....说话不恰当。 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13、宫中 ..指皇宫中。 14、府中 ..:指朝廷中。 15、陟罚臧否 ..善恶。 16、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7、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惩罚。 18、使内外异法 ..:刑赏之法不同。 19、此皆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 20、是以 ..先帝简拔 ..以遗.(wèi)陛下因此;选拔;给予。 21、愚以为 ...宫中之事我认为(“愚”是古人对自己的一种谦称)。 22、悉.以咨.之都;询问。 23、裨补阙漏 ..缺点和疏漏。 24、性行淑.均善。 25、性行淑均.平。 26、行阵 ..指部队。27、优劣得所 ....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28、亲.贤臣亲近。 29、未尝.曾经。 30、叹息痛恨 ..于桓、灵痛心遗憾。 31、贞良死节 ..为国而死的气节,这里指能够以死报国。 32、可计日 ..而待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33、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4、猥.自枉屈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35、咨臣以.当世之事用。 36、遂许.先帝以驱驰 ..答应;奔走效劳。 37、后值倾覆 ..兵败。 38、尔来 ..二十有一年矣那时以来。 39、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所以;把。 40、夙夜 ..忧叹早晚。 41、以.伤先帝之明从而,以致(表明导致一种结果)。 42、深入不毛 ..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毛”在这里做动词,长草的意思) 43、庶.竭驽钝希望。 44、庶竭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这里是诸葛亮自谦的说法。 45、攘除 ..奸凶排除,铲除。 4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47、斟酌损益 ..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48、以.告先帝之灵来。 49、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50、以彰其咎.过失。 51、咨诹.善道询问。 52、临.表涕零面对。 二、句子翻译。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关键点:1、“诚”有“实在、的确”得意思;2、“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关键点:1、“盖”在这里是连词,表示原因,可理解为“由于、因为”,翻译整句时有时可略;2、“之”,结构助词,的。)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出不恰当的话,以至于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关键点:1、“宜”,应当;2、“妄自菲薄”,随意地看清自己;3、“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3、“以”,以致,表明导致一种结果。4、“塞sè”,堵塞。)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关键点:整句是告诫刘禅对离自己远的官吏和身边的近臣要用同一标准对待,不能因亲疏有异,而赏罚不公,导致人心不平。)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关键点:1、文言中,“是以”和“以是”都是“因此”之意;2、“遗”读wèi 时,有“给予”“留下”“丢失”等意。)

(完整word版)出师表+翻译+重点字词+习题

出师表 翻译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成三国,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实在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有志向的将士们在疆场上舍身忘死地战斗,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优待厚遇,想要报答在陛下身上啊。陛下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而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于堵塞了忠臣劝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假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者尽忠心做善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偏袒有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和费祎、侍郎董允等,这都是些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所以先帝选拔出来留予陛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有所增益。 将军向宠,性情德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的时候,先帝称赞说他能干,所以大家评议推举他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拿来问问他,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的做法,没有不哀叹痛惜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室的兴盛,就可以计算这时间等待了。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在乱世中只求保全性命,不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征询我当时大事,因此我深为感激,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任命,在危机患难的时候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严谨慎重,因此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没有成效,以致于损害先帝的英明。因此我五月率兵渡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器兵甲已经充足,应当鼓励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势力,兴复王室,迁归旧日国都。这是我报答先帝并且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

原毁导学案教师版

17、《原毁》导学案(高二16-20班)(教师版) 主编人:伍雪玲审核人:莫文英终审人:饶志青使用年级:高二实验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读懂课文,认识滋生“毁”的根源及其危害。 技能目标:学习对比的说理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韩愈写作本文的目的,关注社会、关注现实。 【教学重难点】掌握积累文中文言重点词语、特殊句式;认识滋生“毁”的根源及其危害。 【学法指导】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 一、课前检测 1、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2、《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作者是有感而发:安史之乱后,唐朝执政者及世族大地主结党营私,而由于上层统治者求全责备,下层地主阶层很难登上政治舞台,即使得官,也“动而得谤”,屡遭排挤。面对这样的现实,韩愈写下此文,希望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3、你学过的韩愈诗文名句有哪些 二、自主学习 ①古之君子,其责.(要求)己也重.(严格)以.(“而”,又)周.(全面,周全),其待人也轻.(宽容)以.(相当于“而”,又)约.(要求低)。(1)重以周,故不怠.(懈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好事)。(2)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探求)其所以 ..(……的原因)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这样),而我乃.(却)不能是.(这样)!”早夜以.(相当于“而”,表修饰)思,去其不如舜者,就.(追求、仿效)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对)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比得上)焉.(代词,他);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这)人.(指古之君子)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缺点)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3)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足够)为良人矣;能善.(擅长)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苛求)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4)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做到)也,一艺,易能.(掌握)也;其于人也,乃.(连词,却)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这)亦.(也)足矣.(语气助词,了)。”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②今之君子则不然 ..(不是这样)。其责人也详.(完备,这里指要求高),其待己也廉.(少,这里指要求 低)。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 ..(自己的收获)也少。己未有善.(优点,长处),曰:“我善.(擅长)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技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通“稍”) 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 ...(不值得称道)也。 ..(太低)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 彼虽善是,其用.(功用,本领)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考虑)其十;究.(追究)其旧,不图.(考虑) 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声望)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叫做)不以众人 ..(一般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5)

《出师表》中考知识点梳理

《出师表》中考知识点复习 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本文是作者出师伐魏,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表:文体) 2、重点字词。 ⑴崩殂:帝王死⑵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⑶菲薄:轻视 ⑷恢弘:发扬扩大⑸引喻适义:称引恰当⑹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⑺异同:不同⑻刑赏:罚⑼昭…..之理显示治理⑽淑均:善良公正 (11)倾颓:倾覆衰败 (12)倾覆:兵败(13)布衣:平民 (14)躬耕:亲自。 (15)闻达:做官扬名(16)猥:辱(这里指:降低身份) (17)驱驰:奔走效劳 (18)夙夜:早晨(19)不毛:荒凉的地方(20)庶竭:希望 (21)驽(劣马)钝(刀刃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 (22)攘除:铲除。 (23)彰:表明(24)斟酌损(减少)益(增加):考虑(25)慢:怠慢 (26)以彰其咎表明过失(27)以咨诹善道:询问(28)雅言:正确 (29)临表涕零:面对眼泪(30)之秋:时(31)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32)偏私:偏爱私心(33)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3、通假字 阙:(通“缺”) 缺点简 (通“拣”) 选拔有(通“又”) 4、古今异义字: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感激: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5、一字多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 恐托付不效。(成效) 深追先帝遗(yí)诏 (遗留) 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用来) 性行淑均 (行为)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的原因) 行阵和睦 (队伍) 俱为一体 (是) 咨臣以当世之事 (拿)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做,行) 寄臣以大事 (把) 众议举宠为督 (做,担任) 先帝不以臣卑鄙 (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 ( 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致) 6、成语:妄自菲薄三顾茅庐计日而待作奸犯科 三、翻译重点句子: 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现在天下分成三国,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⑵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翻译:皇宫中丞相府里的人,都是一个整体,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异。如果有作奸邪的事违反科条法律的人 ⑶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⑷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能亲近信任他们 ⑸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我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出师表字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出师表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shuài)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ú)钝,攘(rǎng)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1]。 译文 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贫困衰弱,这正是形势危急、决定生死存亡的关头啊。可是侍卫大臣们在宫廷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在边境上奋不顾身,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特殊厚遇,想要报答在陛下您的身上。(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原毁文言知识点教师卷

原毁文言知识点教师卷 原毁文言知识点 1.通假字 (1)强者必说于言(同“悦”,高兴 ) 2.古今异义 (1(4)古之君子(古义:旧时贵族士大夫;)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古义:虽然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2)是足为艺人矣(古义:多技能的人;(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古义:一今义:?戏曲、曲艺、杂技、影视等演员般人;今义:很多人) ?某些手工艺工人) (6)是故事修而谤兴(古义:与是连起来(3)吾尝试之矣(古义:曾经试验;今义:解释为因此,修解释为治理;今义:一种试验) 文学体裁) 3.一词多义 (1)善:故人乐为善(名词,善事)/彼虽善是(动词,善于,擅长)/ 素善留侯张良(动词,交好)/不如因而善遇之(形容词,友好地)/己未有善(优点) (2)病:吾之病也(名词,缺陷,过错)/吾之病在肠胃(名词,疾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形容词,困苦)/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动词,担心、忧虑) (3)然:今之君子则不然(指示代词,这样)/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的样子)/沛公然其计,从之(认为……是对的) 4.词类活用梳理: (1)故人乐为善(形容作名词,善事) (5)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名作状语, (2)早夜以思(名词作状语,在早晚) 对外,对内) (3)即其新(形容词作名词,最近的表现) (4)不究其旧(形容作名词,过去的错误) 5.翻译文中的重点字词:

(1)重以周(严格)(周密) (2)轻以约(宽容)(简约) (3)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这样)(却) (4)就其如舜者(追求,仿效) (16)后人无及焉(代他,舜) (5)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探求) (17)早夜以思(而,表修饰) (6)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那些附和、(18)己未有能( 才能 ) 朋友) (19)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太) (7)即其新不究其旧(就……看) (20)究其旧不图其新(过去的错误、考(8)故人乐为善(做好事) 虑、现在的表现) (9)其人之有闻也(名誉声望) (10)责人也详,待己也廉(要求周详少) (11)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学习、学会掌握) (12)其用不足称也(功用本领) (13)不若是(这样,代以上三种情况) (14)道德之行(畅行) (1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自己) 1 2012——2013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讲义编制人:王凯艳审核人:秦海兵2013-2-28 (21)而望名誉之光(发扬光大,昭著) (22)可几而理欤(差不多、治理) 6.文言句式 (1)判断句 例一(其为人也,仁义人也。(用也表判断) 他是个仁义的人。 例二(某非良士。(用判断词“非”表判断)

出师表重点及练习题

《出师表》重点知识及中考题 一、重点字词 (一)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扩大。今指店铺开业) 2、引喻失义(义:适意,恰当。今常用义为:正义,意义,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等) 3、陟罚臧否(否:恶,坏。不是今常用的“否定”“是否”的“否”) 4、晓畅军事(晓畅:精通,熟练。今常用义为:语言表达通顺明白) 5、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今义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古意是:……的原因。) 6、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低微而鄙俗。今常用义为:言语、行为恶劣) 7、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今常用义为:卑鄙,下流) 8、由是感激(是:此,这。今常用作判断词。感激:感动。今义是指激动感谢) 9、庶竭驽钝(庶:希望,期望。今常用义为:众多) 10、此臣所以报先帝(“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而成的名词性词组,不是今用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其义为:用来……的) 1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时”的意思。今义是秋季。) 1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痛心遗憾。今义是指十分憎恨。)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名词“躬”用作动词“耕”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亲身)北定中原(方位名词“北”用作“定”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北) 2、形容词作动词 愿陛下亲之信之(形容词“信”,原义为“言语真实”,在此用于代词“之”前,用作动词:相信,信任) 不宜妄自菲薄(形容词“菲薄”带前置宾语“自”,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 庶竭驽钝(形容词“竭”带宾语“驽钝”,用作动词:用尽)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 3、名词作动词 恐托付不效(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奏效,有效果。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4、使动用法 以光先帝遗德(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光,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恢弘,发扬扩大) ?亲贤臣,远小人(亲,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亲,亲近;使……远,疏远。下文“亲小人,远贤臣”、“愿陛下亲之信之”中“亲”、“远”同此) 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全,保全) 5、动词作名词 恐托付不效(动词“托付”作“恐”的宾语,用作名词,托付的事) 6、形容词作名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